几种杀虫剂防治小菜蛾试验初报

几种杀虫剂防治小菜蛾试验初报

一、几种杀虫剂防治甘蓝菜小菜蛾试验初报(论文文献综述)

周雯[1](2021)在《蔬菜害虫治理中的农户认知、决策及药剂治理现状与对策》文中研究指明长期以来,害虫的发生及危害一直是影响蔬菜高效、优质、安全生产的重要问题。害虫治理是蔬菜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药剂防治在蔬菜害虫治理中起着关键作用。由于蔬菜用药的高要求、菜田生态系统的特殊性和害虫发生规律的复杂性,加之抗药性的快速发展,蔬菜害虫治理面临不小的挑战,蔬菜害虫治理中药剂的高效、安全使用成为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影响治理质量的因素是复杂的,实施科学治理的前提首先要明确蔬菜害虫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农户主体出发,研究农户农药认知与用药决策行为,系统分析了两类重要蔬菜害虫治理中药剂利用现状,并在田间药效验证的基础上对代表性害虫提出化防药剂建议,以期为蔬菜害虫的科学药剂防治提供依据。本文研究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结论如下:1、以江苏省181个农户调查数据为案例,对农户认知与用药行为进行描述性分析,并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农户对蔬菜害虫用药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描述性分析结果表明,菜农对害虫和农药使用认知不理想,61.3%的农户仅认识部分害虫,58.6%的农户不关注农药防治靶标,且违规用药现象普遍,不科学不规范用药行为占比达52.5%。实证结果表明,菜农受教育程度、蔬菜种植面积、接受技术指导程度、对蔬菜害虫认知水平、对农药作用靶标的关注、对农药相关条例的关注均对合规用药行为呈正向影响,而种植年限呈负向影响;2、选择茄科和十字花科两类重要蔬菜为目标,检索归纳并比对中国农药信息网农业部登记药剂与实际生产中推荐/常用药剂,分析该两类蔬菜害虫登记农药现状和存在问题,以完善用药决策规范和依据。结果表明,截至2020年9月,茄科和十字花科蔬菜害虫登记药剂种类广泛,重要害虫药剂选择充分,但仍有部分登记药剂滞后,品种结构不合理,决策信息不充分,依然存在常发虫害无药可用、常用农药未经登记的问题,且登记数据库中化学农药、单剂农药等老旧农药占比大;3、选择前述两类重要蔬菜上代表性害虫为对象,选取几种代表性防治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验证登记药剂药效并评价常用药剂的防治效果,以筛选出高效、安全、持久、经济的防治药剂种类。小青菜小菜蛾药效试验结果显示,10.5%三氟甲吡醚和60g/L乙基多杀菌素对小菜蛾防效最好,药后7d校正防效分别达94.4%和90.4%。辣椒烟粉虱药效试验结果显示,75g/L阿维·双丙环虫酯和22%螺虫·噻虫啉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良好,药后7d防效均达90%以上。且部分登记药剂防效验证结果较好,部分常用或推荐药剂安全高效,复配剂的防效均显着优于其单剂,1.5倍剂量一般比田间推荐剂量防效好,化学农药见效略快,生物农药防效更持久。针对以上研究结论与存在问题,从蔬菜种植户、政府监管、市场主体、产学研合作等方面,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政府部门加强指导,提高菜农用药水平;(2)农业农村部农药管理部门应完善农药登记,国家给予政策补贴;(3)建立科学智能的害虫管理决策系统,畅通防治信息渠道;(4)重视药剂防治研究,加快绿色安全高效药剂研发;(5)市场监管加大力度,规范从业人员队伍。

冷春蒙,袁向群,周靖华,侯伟,郭彦君,时春喜,刘俊松,李怡萍[2](2020)在《3种绿色防控技术对小菜蛾的防治效果全文替换》文中研究表明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是危害十字花科植物的重要害虫之一,防治方法主要是应用化学农药防治,使得农药残留、抗药性及再猖獗问题日益严重。为明确不同绿色防治技术对小菜蛾的防治效果,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在甘蓝田进行不同类型的诱捕器和诱芯比较、7种生物农药筛选及释放螟黄赤眼蜂防治小菜蛾的3种绿色防控技术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诱捕器和诱芯诱蛾效果差异显着,天然橡胶塞诱芯诱蛾效果明显优于毛细管型诱芯,船型诱捕器配绿色天然橡胶塞型诱芯或红色塑料毛细管型诱芯为最佳组合。生物药剂中乙基多杀菌素防治小菜蛾的速效性最好,药后1d防效达到78.93%;小菜蛾颗粒体病毒在药后7 d防效达到最高,达到86.68%,但持效性较短。田间释放螟黄赤眼蜂对小菜蛾卵寄生率均达到65%以上,对小菜蛾卵的寄生效果良好。这3种技术对小菜蛾的绿色防控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价值,可在田间示范和推广。

徐迪[3](2020)在《两种杀虫剂对两种蔬菜害虫的最低有效剂量及残留动态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菜粉蝶(Pieris rapae)的幼虫菜青虫和桃蚜(Myzus persicae)均是蔬菜上的主要害虫,它们的为害会造成蔬菜产量损失和品质下降。长期大量使用化学杀虫剂防治蔬菜害虫会造成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害虫抗药性增强,防治成本提高,环境污染加重。本研究通过田间药效试验,以期明确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防治露地甘蓝菜青虫、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防治露地甘蓝桃蚜和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防治露地小白菜上桃蚜的最低有效剂量,并研究两种化学药剂施用后在小白菜和甘蓝上的农药残留量,为农药的减量施用提供科学依据。1两种杀虫剂的最低有效作用剂量试验以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登记用量(5.625~8.438 g a.i./hm2)的低值为X,设置0.50 X(2.813 g a.i./hm2)、0.75 X(4.219 g a.i./hm2)、1.00 X(5.625 g a.i./hm2)和1.50 X(8.438 g a.i./hm2)4个剂量,以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登记用量(21.00~31.50 ga.i./hm2)的低值为Y,设置 0.50 Y(10.50 g a.i./hm2)、0.75 Y(15.75 g a.i./hm2)、1.00 Y(21.00 g a.i./hm2)和 1.50 Y(31.50ga.i./hm2)4个剂量,用常规喷雾法在安徽、河北、海南三地进行了上述2种杀虫剂防治露地上十字花科蔬菜桃蚜和菜青虫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在河北地区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防治小白菜上桃蚜可使用4.219 g a.i./hm2剂量;用70%的吡虫啉水分散粒剂防治甘蓝桃蚜推荐使用15.75 g a.i./hm2剂量。(2)在海南地区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防治小白菜上桃蚜可选用8.438 g a.i./hm2剂量;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防治甘蓝上桃蚜可选用21.00 g a.i./hm2剂量。(3)在安徽地区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防治露地甘蓝上桃蚜,可选用10.5 ga.i./hm2剂量;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防治小白菜桃蚜,可选用4.219 g a.i./hm2剂量,使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防治甘蓝菜青虫,可选用5.625 ga.i./hm2剂量。使用以上剂量药剂防效均可达到85%以上。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和70%的吡虫啉水分散粒剂在河北和安徽地区防治十字花科蔬菜桃蚜的最低有效剂量相近,并且均明显低于农药商品推荐剂量的最低值;在海南地区,由于温度较高,桃蚜发生世代数更多,抗药性水平较高,防治桃蚜的最低有效剂量为农药商品推荐使用剂量。2两种杀虫剂在安徽地区小白菜和甘蓝上农药残留动态分析在安徽地区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的同时开展了小白菜和甘蓝上农药残留试验。0.50 X、0.75 X、1.00 X和1.50 X剂量的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在小白菜上的半衰期分别为2.89 d、3.75 d、3.12 d、2.86 d。结合田间药效试验结果,4.219 ga.i./hm2剂量的2.5%高效氯氟氰菊酯在小白菜中半衰期最长,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故该剂量是防治露地小白菜上桃蚜的最低有效剂量。0.50 X、0.75 X、1.00 X和1.50 X剂量的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在甘蓝上的半衰期分别为1.50 d、1.78 d、1.45 d、1.79 d。结合药效试验结果,10.5 g a.i./hm2剂量的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半衰期与高剂量半衰期相近,并且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故该剂量是防治露地甘蓝桃蚜的最低有效剂量。农药残留动态分析与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施药剂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再增加农药剂量防治效果不会明显提高,故使用农药的最低有效剂量防治蔬菜害虫,既可达到预期防效,又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本研究为农药的减量施用提供科学依据。

陈敏,李凌云,栾炳辉,王洪涛,王培松[4](2020)在《溴虫氟苯双酰胺对甘蓝小菜蛾和菜青虫的防治效果》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为明确9.5%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对甘蓝主要害虫小菜蛾、菜青虫的防治效果。[方法]2018、2019年于山东烟台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9.5%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15、20、24 g a.i./hm2,药后7 d对甘蓝小菜蛾、菜青虫防效分别达90.79%、92.76%以上,防效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加强。[结论]9.5%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可作为防治甘蓝小菜蛾和菜青虫的高效理想药剂,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张劭兵[5](2019)在《青花菜主要病虫害化学农药协同增效及应用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青花菜是人们日常食用的蔬菜之一,以其营养价值高而广受欢迎。在其生长过程中主要病虫害有斜纹夜蛾、小菜蛾、甜菜夜蛾、菜青虫、蚜虫、根肿病、菌核病等。随着青花菜大面积种植,病虫害发生程度不断加重,化学农药使用量逐年增加,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农残问题日益凸显。为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保障舌尖上的安全,本文在对斜纹夜蛾、小菜蛾单剂敏感性检测的基础上,进行协同增效药剂组合筛选,并开展组合药剂、助剂添加减水减药田间防效验证;同时探究了不同施药方式对青花菜根肿病的田间防效试验,主要结果如下:1、靶标害虫室内敏感性检测筛选出4种具较高毒力的单剂: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高效氯氟氰菊酯、氯虫苯甲酰胺、氟氯虫双酰胺;筛选出3组对斜纹夜蛾具增效作用的药剂组合: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氯虫苯甲酰胺质量比1:5,1:7,1:9,1:1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高效氯氟氰菊酯质量比1:3,1:5,1:7,1:9、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氟氯虫双酰胺质量比1:3;筛选出2组对小菜蛾具增效作用的药剂组合: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虱螨脲质量比1:3,1:5、阿维菌素:氟氯虫双酰胺质量比1:2,1:3,1:4。2、组合药剂及助剂添加减水减药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与氯虫苯甲酰胺桶混处理均表现出对斜纹夜蛾、小菜蛾较高的田间防效,其速效性(1d-2d)极显着高于单剂处理,对斜纹夜蛾1d校正防效为85.40%,对小菜蛾2d的校正防效为77.09%。在单剂及组合药剂中添加助剂 N380、WS10、T1602均起到减药减水增效作用,以“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WP+5%氯虫苯甲酰胺SC+助剂”处理防治效果最好,在药、水减少25%,7d-14d的校正防效均超过90%。3、不同施药方式防治青花菜根肿病试验结果表明:药浆蘸根处理和药液灌根处理优于药剂拌土处理;在低浓度(3495mL/hm2)处理下,药浆蘸根处理的校正防效为89.36%,在高浓度(4995mL/hm2)处理下,药浆蘸根处理的校正防效91.48%。

赵思琪[6](2019)在《水稻二化螟的抗药性监测及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遗传特性》文中指出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属鳞翅目螟蛾科(Lepidoptera:Pyrlidae),其钻蛀危害水稻、茭白等寄主植物,是田间发生最为严重的害虫之一。长期以来,二化螟的防治主要依靠化学药剂,包括沙蚕毒素类杀虫剂杀虫单,有机磷类杀虫剂毒死蜱和三唑磷、大环内酯类杀虫剂阿维菌素和甲维盐,双酰胺类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微生物源类杀虫剂乙基多杀菌素及双酰肼类杀虫剂甲氧虫酰肼等及其混剂。但由于化学农药长期或不合理的使用,各地不断出现二化螟产生抗药性以及多种常用药剂防治效果下降的报道。为了明确二化螟种群对田间常用药剂的抗性动态,指导田间二化螟的有效防控,我们监测了七省二化螟田间种群对8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以室内敏感品系和高抗氯虫苯甲酰胺的二化螟田间种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二化螟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遗传特性,以期对制定合理的二化螟化学防治方案提供帮助。1、二化螟对8种药剂的抗性监测2017-2018年采用稻苗浸渍法监测了 7省38个田间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甲氧虫酰肼及乙基多杀菌素的抗性。对氯虫苯甲酰胺,2017年湖南桃江、浙江苍南、象山、余姚及江西都昌5个二化螟田间种群表现为高水平抗性(102.9-236.5倍),占监测种群的25.0%,其中湖南桃江种群抗性倍数最高(236.5倍),湖南衡南、衡阳、攸县,浙江瑞安以及江西上高、南城6个种群表现为中等水平抗性(12.9-54.9倍),占监测种群的30%,其余9个种群表现敏感至低水平抗性(2.3-9.6倍);2018年监测的18个种群中,对氯虫苯甲酰胺表现高水平抗性(101.3-511.6倍)的种群上升到50%,中等水平抗性种群为16.7%,其余33.3%的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表现为敏感至低水平抗性,与2017年相比,二化螟田间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明显上升。甲氧虫酰肼的监测结果显示:2017年监测的10个田间种群中,90%的监测种群对甲氧虫酰肼表现为敏感至低水平抗性,抗性倍数在1.0-7.9倍之间;到2018年,敏感至低水平抗性种群只占到监测种群的25%,50%的监测种群表现为中等水平抗性(11.9-65.0倍),而浙江瑞安和余姚两种群达到高水平抗性(188.2和201.9倍),表明二化螟对甲氧虫酰肼抗性上升迅速。2017年监测的湖南衡南、桃江种群,安徽潜山种群、江苏仪征种群对乙基多杀菌素全部表现为敏感至低水平抗性(1.2-6.1倍);2018年,表现敏感至低水平抗性的种群占监测种群的83.3%,浙江象山种群和安徽潜山种群监测到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17.5倍和13.7倍,表明二化螟对乙基多杀菌素的抗性处于上升趋势。2017-2018年我们使用毛细管点滴法监测了 7省32个田间种群对阿维菌素、甲维盐、毒死蜱、杀虫单、三唑磷的抗性。2017年监测的18个种群中,对阿维菌素表现敏感至低水平抗性的种群占监测种群的72.2%,抗性倍数在0.6-9.8倍之间;到2018年,二化螟田间种群对阿维菌素的抗性突升,表现敏感至低水平抗性的种群仅占监测种群的28.6%,中等水平抗性种群占35.7%,湖南攸县,浙江苍南、瑞安、象山,江西南昌种群达到高水平抗性(101.3-307.3倍)。对甲维盐,2017年监测的15个田间种群全部表现敏感至低水平抗性(0.6-10.0倍);到2018年,二化螟种群对甲维盐抗性明显上升,仅有38.5%的种群表现敏感至低水平抗性(2.0-9.6倍),中等水平抗性的种群已达53.8%,其中,浙江苍南种群对甲维盐已产生了 51.2倍的抗性。二化螟监测种群对毒死蜱的抗性倍数在2.0-63.8倍之间,对三唑磷的抗性倍数在3.0-223.4倍之间,监测结果显示:由于个别高抗地区对上述两种药剂的再次使用,二化螟对三唑磷的抗性迅速回升。二化螟田间种群对杀虫单抗性水平较往年仍保持稳定,抗性倍数在0.8-11.4倍之间。二化螟的抗药性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差异。既二化螟对各类药剂表现为高水平抗性的种群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西以及湖南三省;湖北、安徽省部分地区出现中等水平抗性种群;而江苏、四川省内各二化螟田间种群对各类药剂则表现相对敏感。2、二化螟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遗传特性以浙江余姚田间高抗种群(RR)和室内敏感种群(SS)为试虫,通过正交、反交、回交、自交试验,分析该田间高抗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的遗传特性。试验结果显示:该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是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不完全隐性(正、反交D值分别为-0.148和-0.127)基因控制的遗传,同时F1与抗性亲本回交或自交后代的氯虫苯甲酰胺LD-p曲线与单个主基因控制假设明显不符,表明该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不是由单个主基因控制,而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因控制的。

逯昀,王红军,贾利元,王春华[7](2017)在《6种药剂对田间小菜蛾的防治效果及其安全性评价》文中研究指明为筛选防治小菜蛾的高效、低毒、安全农药,利用6种药剂对小菜蛾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田间药效试验,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药后72 h,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对小菜蛾的毒力最高,致死中质量浓度(LC50)为0.584 2 mg/L;其次是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和10%虫螨腈悬浮剂,LC50分别为0.792 3 mg/L和1.621 3 mg/L;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毒力最低,LC50为3.508 2 mg/L。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防效最好,施药后1 d防效达到84.4%,施药后7 d防效达到96.2%,均显着优于其他药剂,具有防效快、残留低、持效期长、对作物安全等特点;其次为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和10%虫螨腈悬浮剂,施药后1 d防效分别达到77.8%和71.2%,施药后7 d防效分别达到87.3%和87.9%;再次为20%甲维盐虫酰肼乳油和5%氟虫氰悬浮剂,施药后1 d防效分别为65.1%和64.3%,施药后7 d防效分别为77.1%和75.0%;防效最差的是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施药后1 d防效为56.3%,施药后7 d降至42.5%;试验期间,各供试药剂对作物均安全。因此认为,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10%虫螨晴悬浮剂、20%甲维盐虫酰肼乳油、5%氟虫氰悬浮剂适宜在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推广使用。

李俊[8](2014)在《新型1,1-二氯烯丙基醚类衍生物的设计、合成与杀虫活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害虫对现有杀虫剂的严重抗性问题是现代杀虫剂创制中的一大难题,研发新作用机制的杀虫剂是解决现有杀虫剂抗性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商品化的杀虫剂啶虫丙醚能够高效防治农田中的鳞翅目类害虫,与现有杀虫剂无交互抗性,对非靶标生物低毒。本文围绕啶虫丙醚的骨架进行结构改造,以期望获得高活性、新骨架、能够有效防治鳞翅目害虫的化合物。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本文详细介绍了啶虫丙醚的发展历程和近年来啶虫丙醚类似物的结构、合成与杀虫活性方面的研发进展。2.本文针对啶虫丙醚的骨架进行改造,设计并合成了5大类结构类型的二氯丙烯醚类衍生物,并进行了结构表征,其中两个高活性化合物的结构还进行了X-ray晶体衍射的确认。3.针对啶虫丙醚的改造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1)在啶虫丙醚的杂环部位进行改造,通过引入取代的吡啶、嘧啶、哒嗪、苯并噻唑、喹唑啉、喹唑啉酮、哒嗪酮等结构,合成了一系列的啶虫丙醚类似物;(2)对啶虫丙醚的桥链进行改造,引入具有杀虫活性的氨基甲酸酯结构,并在末端的苯环上进行各种取代基的修饰,合成了一类含氨基甲酸酯的二氯丙烯醚类衍生物;(3)在啶虫丙醚的桥链上引入环丙烷结构,合成了一类含环丙烷的二氯丙烯醚类衍生物;(4)基于活性亚结构拼接原理,将啶虫丙醚的活性部位二氯丙烯醚与氯虫酰胺的活性部位毗唑酰胺进行拼接,设计并合成了一类含吡唑酰胺的二氯丙烯醚类衍生物;(5)基于活性亚结构拼接原理,将二氯丙烯醚与具有杀虫活性的缩氨基脲结构进行拼接,设计并合成了一类含缩氨基脲结构的二氯丙烯醚类衍生物。4.所合成的化合物由浙江省化工研究院生测中心进行了杀虫活性的测试,部分高活性化合物由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进行了杀虫活性的复筛和LCso值的确定。生测结果显示,杂环修饰的啶虫丙醚类似物中,化合物Ⅰ3,Ⅰ26具有较好的杀虫活性,其中化合物Ⅰ26对小菜蛾的LC5o值为2.87mg/L,略优于对照药剂啶虫丙醚(3.10mg/L),田间防治小菜蛾测试证明该化合物能够很好的防治小菜蛾,是一个具有开发潜力的候选杀虫剂。在桥链改造的二氯丙烯醚类衍生物中,引入氨基甲酸酯后,部分化合物在50ppm下表现出对粘虫的100%抑制效果,而引入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后,杀虫活性丧失;引入环丙烷结构后,化合物Ⅲ1,Ⅲ2表现出了很好的杀虫效果,在10ppm的较低剂量下,对粘虫具有70%的致死率,显示出了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潜力。在双酰胺结构的二氯丙烯醚衍生物中,该类化合物普遍表现出了较高的杀虫活性,其中化合物Ⅳ4,Ⅳ5,Ⅳ6,Ⅳ8,Ⅳ13,Ⅳ15,Ⅳ16在10ppm浓度下,对粘虫表现出了100%的致死率。5.本文初步总结了所合成的二氯丙烯醚类衍生物的结构和杀虫活性的关系,为后续的设计、合成更高活性的二氯丙烯醚类衍生物提供参考。

周婷[9](2014)在《保定地区甘蓝害虫的发生动态及几种新型药剂的毒力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甘蓝是十字花科蔬菜的一种,俗称“洋白菜”“卷心菜”,因其栽培周期短,产量多,营养丰富,所以在全国各地广泛种植。在河北省主要以露地、地膜和温室大棚种植为主,品种达70多个,主要有中甘系列、晚丰、京丰、庆丰等。保定市是一个蔬菜大市,种植的甘蓝种类多,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种植面积的扩大,由于其害虫种类多,发生规律复杂,为害严重,防治难度系数也提高。本研究对甘蓝害虫及天敌种类进行调查;利用信息素对保定地区的甘蓝害虫的发生动态进行监测,并筛选出适宜于保定地区使用的害虫性诱剂;采用叶片浸渍法测定药剂对烟粉虱卵和若虫的毒力;采用浸虫法测定药剂对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幼虫的毒力。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保定地区甘蓝田在不防治的条件下,害虫和天敌昆虫种类丰富,其中害虫种类有13种,占48.15%,天敌种类数量有14种,占51.85%,高于害虫种类;甘蓝受害情况调查表明,仅依靠自然天敌不能有效的控制害虫;小菜蛾、菜青虫、蚜虫是目前保定地区对甘蓝商品性危害最重的害虫,其中小菜蛾和蚜虫发生量大,危害期长;中华跃蛛、草间小黑蛛在保定地区甘蓝田发生量大,控害能力强,是自然天敌中的优势种群2.对未进行化学防治的甘蓝地中小菜蛾幼虫空间分布型的研究,得出小菜蛾幼虫空间分布型属于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且具有密度依赖性,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个体间相互吸引。3.通过对不同品牌的性诱剂比较试验,明确了中捷四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小菜蛾橡胶反钟形诱芯和甜菜夜蛾PVC诱芯对小菜蛾和甜菜夜蛾两种害虫的诱集效果最好,适宜在保定地区使用;中国科学院动物所提供的斜纹夜蛾橡胶反钟形诱芯对斜纹夜蛾诱集效果最好,适宜保定地区监测斜纹夜蛾的发生动态及防治。4.通过对保定地区的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田间发生动态进行监测,明确了小菜蛾在保定地区危害高峰期在五月下旬、六月上旬和六月下旬、九月上旬,成虫始见期在五月上旬;甜菜夜蛾在保定地区危害高峰期在九月上旬和九月下旬,成虫始见期在八月上旬;斜纹夜蛾常伴随着甜菜夜蛾混合发生,在保定地区,成虫始见期在八月中旬,有四次高峰期,分别在八月中旬、九月上旬、九月下旬和十月上旬。5.通过测定几种新型药剂对烟粉虱、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的室内毒力,明确了25%噻嗪酮WP对烟粉虱的卵和若虫毒力最高;7种对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的供试药剂中,室内毒力差异显着,其中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ME对小菜蛾及斜纹夜蛾的幼虫毒力最高,5%氯虫苯甲酰胺对甜菜夜蛾幼虫毒力最高,0.5%印楝素EC对三种害虫的毒力均较高,5%阿维菌素EC、5%氟啶脲EC对三种害虫的毒力均较差。

符伟[10](2013)在《小菜蛾对Bt抗性机理及湖南地区综合治理研究》文中认为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属于鳞翅目菜蛾科,是世界性的重要农业害虫。由于杀虫剂的广泛使用,小菜蛾几乎对所有防治药剂均产生了抗药性,极大增加了防治难度。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是目前使用范围最广的生物杀虫剂,小菜蛾在田间亦对其产生了抗药性,严重影响了其在防治小菜蛾方面的应用价值。本文一方面通过构建两性生命表研究了小菜蛾Bt抗性种群的生物学特性,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了小菜蛾可能受体基因的基因表达水平,经分子克隆得到小菜蛾Bt毒素可能受体氨肽酶N (Aminopeptidase N4, APN4)基因全长,分析和预测了其分子结构和功能位点。另一方面,以小菜蛾田间抗性监测为基础,结合其它防治措施对小菜蛾抗性进行治理,以达到湖南地区小菜蛾综合治理(Integreted Pest Management, IPM)的目的。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小菜蛾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的筛选本文首次系统评价了小菜蛾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的筛选。选用了8个候选内参基因,试验条件分为生物因子(发育阶段、组织和品系)和非生物因子(温度、光周期、药剂和机械伤害),应用内参分析软件geNorm、Normfinder、Bestkeeper和RefFinder进行各候选内参基因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试验条件下应选择的内参基因有所不同,相比而言,EFl和RPL32在大多数试验条件下均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该研究为小菜蛾基因表达相关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小菜蛾抗敏品系APN4基因全长克隆及结构和功能预测分析经分子克隆得到小菜蛾APN4基因全长序列,结果表明其开发阅读框包括2835bp,编码944个氨基酸残基。SignalP软件预测APN4在N端有一个长为16个氨基酸左右的信号肽结构。Big-PI Predictor软件预测APN4第496位氨基酸谷氨酰胺(Gln)为潜在的C端GPI修饰位点。ScanProsit软件预测APN4有13个N端酰基化位点、9个酪氨酸蛋白激酶2磷酸化位点、4个N端糖基化位点、9个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和2个酪氨酸激酶磷酸化位点。比对分析小菜蛾Cry1Ac抗敏品系氨基酸序列,抗性品系相对于敏感品系有5个氨基酸的改变。该研究为明确小菜蛾APN4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在小菜蛾Bt抗性中的作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3小菜蛾Bt毒素可能受体基因的基因表达水平分析系统研究了Bt毒素小菜蛾敏感和抗性品系中3种Bt可能受体基因(钙粘蛋白、氨肽酶和碱性磷酸酶)的基因表达水平差异分析。结果显示,钙粘蛋白基因除1龄幼虫外,其余各龄期幼虫和中肠组织中敏感品系的基因表达量均显着高于抗性品系。APN1和APN2基因在敏感品系中的表达量一般要高于抗性品系,但APN3基因除3和4龄幼虫外,其余各龄期敏幼虫感品系表达量均显着低于抗性品系,但中肠组织中敏感品系高于抗性品系,而抗敏品系APN4基因各龄期和中肠组织表达量均无显着性差异。碱性磷酸酶基因各龄期幼虫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均无显着差异,但中肠组织敏感品系基因表达量显着高于抗性品系。该研究为小菜蛾Bt受体的确定及阐明其分子抗性机制提供了一定的依据。4小菜蛾Bt抗敏品系生物学特性研究通过分别构建小菜蛾Bt抗性和敏感品系的两性生命表,结果表明,小菜蛾敏感品系的内禀增长率、种群增长率和净殖长率均要高于抗性品系,而世代周期短于抗性品系。抗性品系相对于敏感品系种群适合度代价为0.78。通过抗性品系对不同Bt毒素蛋白的室内活性测定,发现其对Cry1Ab和Cry1Ac有较高的抗性水平,抗性倍数分别为59.68和67.68,而对Cry1Ca和Cry1Ah保持较高的敏感性,抗性倍数分别为3.32和1.64倍。该研究有助于明确小菜蛾Bt抗性品系的生物学特性及小菜蛾对Bt毒素不同蛋白的药剂敏感性。5湖南地区小菜蛾发生规律和抗药性监测通过湖南长沙和怀化地区小菜蛾种群动态调查发现,湖南平原代表地长沙地区小菜蛾发生一年中有两个高峰期,一个是4月中下旬和11月上旬,而湖南丘陵山区代表地怀化小菜蛾高峰期分别为5月上旬和10月中旬。在建立了小菜蛾对9药剂敏感基线的基础上,分别监测了长沙和怀化2011和2012年春秋两季的9种药剂田间抗性水平。结果发现,Bt、氯虫苯甲酰胺和丁醚脲处于中等水平抗性,多杀菌素、定虫隆和溴虫腈达到高抗水平,而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和茚虫威达到极高抗水平。该研究明确了湖南不同地区的小菜蛾种群动态规律和田间抗药性水平现状,为小菜蛾的抗性治理和综合防治奠定了基础。6湖南地区小菜蛾综合防控体系研究小菜蛾在甘蓝上的防治指标的研究结果表明:苗期、莲座期、结球时期和结球中后期的防治指标分别为53.65、90.84、67.21和607.51头每百株。通过联合毒力测定表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氟啶脲不同配比的联合毒力的共毒系数均大于100,表现出相加作用,其中甲维盐:氟啶脲=1:10时,其共毒系数最大(154.58),为最佳配比。整合各单项小菜蛾防控技术,建立了湖南地区小菜蛾综合防治体系,通过经济效益评价,结果表明,综防区投资效益比为1:17.39,显着高于化防区(1:9.06)。该研究为湖南地区小菜蛾综合治理提供了参考模式。

二、几种杀虫剂防治甘蓝菜小菜蛾试验初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几种杀虫剂防治甘蓝菜小菜蛾试验初报(论文提纲范文)

(1)蔬菜害虫治理中的农户认知、决策及药剂治理现状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蔬菜生产及害虫发生
        1.1 我国蔬菜生产发展
        1.2 蔬菜害虫发生及为害
    2 蔬菜害虫药剂防治
        2.1 概况
        2.2 存在问题
        2.2.1 过度依赖农药
        2.2.2 抗药性问题严重
        2.2.3 蔬菜农药残留超标
        2.2.4 发生农药中毒事件
    3 农户认知及用药行为
        3.1 概况
        3.2 存在问题
        3.2.1 认知不足,农药选择不当
        3.2.2 农药施用剂量、方式不规范
        3.2.3 任意混合配置,机械选用不当造成浪费
        3.2.4 农技指导不到位,治理对策不够规范
    4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农户对蔬菜害虫及其治理的认知、决策与行为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1 相关概念界定
        2.1.2 相关理论基础
        2.2 调查方法
        2.2.1 问卷设计
        2.2.2 数据来源
        2.3 模型选择
        2.4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农户对蔬菜害虫认知及用药行为描述性分析
        3.1.1 农户基本特征描述
        3.1.2 相关认知特征描述
        3.1.3 用药行为特征描述
        3.2 农户对蔬菜害虫用药行为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3.2.1 变量与样本统计
        3.2.2 模型结果
    4 讨论
第三章 两类重要蔬菜害虫药剂分析及存在问题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中国农药信息网数据库调研
        2.2 蔬菜害虫防治药剂文献调研
    3 结果与分析
        3.1 茄科蔬菜害虫药剂分析
        3.1.1 登记农药
        3.1.2 文献报道有田间药效评价的药剂
        3.2 十字花科蔬菜害虫药剂分析
        3.2.1 登记农药
        3.2.2 文献报道有田间药效评价的药剂
    4 讨论
第四章 两种重要蔬菜害虫代表性防治药剂田间药效验证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2.1.1 小青菜小菜蛾田间药效试验
        2.1.2 辣椒烟粉虱田间药效试验
        2.2 试验设计
        2.2.1 小青菜小菜蛾田间药效试验
        2.2.2 辣椒烟粉虱田间药效试验
        2.3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小青菜小菜蛾田间药效
        3.2 辣椒烟粉虱田间药效
    4 讨论
第五章 提升蔬菜害虫药剂治理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1 政府部门加强指导,提高菜农用药水平
    2 农业农村部完善登记,国家给予政策补贴
    3 建立科学的害虫管理决策系统,畅通防治信息渠道
    4 重视药剂防治研究,加快绿色高效安全药剂研发
    5 市场监管加大力度,规范从业人员队伍
参考文献
附录 江苏省菜农杀虫剂使用认知和行为调查问卷
致谢

(2)3种绿色防控技术对小菜蛾的防治效果全文替换(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与药剂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设计
        1.2.2 调查方法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类型诱捕器与诱芯诱集小菜蛾效果
    2.2 7种生物农药对小菜蛾的防治效果
    2.3 释放螟黄赤眼蜂对小菜蛾卵的寄生效果
3 讨 论

(3)两种杀虫剂对两种蔬菜害虫的最低有效剂量及残留动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2.2 仪器设备
    2.3 试验地概况
    2.4 试验设计
    2.5 施药时间与方法
    2.6 调查方法与取样
    2.7 农药残留分析方法
    2.8 色谱检测条件
    2.9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两种杀虫剂在三个地区对菜青虫及桃蚜的田间药效试验
        3.1.1 河北地区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对露地小白菜上桃蚜的药效试验
        3.1.2 河北地区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对露地甘蓝上桃蚜的药效试验
        3.1.3 海南地区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对露地小白菜上桃蚜的药效试验
        3.1.4 海南地区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对露地甘蓝上桃蚜的药效试验
        3.1.5 安徽地区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对露地甘蓝上菜青虫的药效试验
        3.1.6 安徽地区2.5%高效氯氟氰菊酯对露地小白菜上桃蚜的药效试验
        3.1.7 安徽地区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对露地甘蓝上桃蚜的药效试验
    3.2 两种杀虫剂的残留分析
        3.2.1 添加回收实验结果
        3.2.2 消解动态
        3.2.3 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在小白菜上残留分析
        3.2.4 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在甘蓝上的残留分析
4 讨论
    4.1 不同地域间农药田间药效差异
    4.2 高效氯氟氰菊酯和吡虫啉对桃蚜和菜青虫的防治效果评价
    4.3 杀虫剂在小白菜和甘蓝上的降解动态
5 结论
    5.1 两种杀虫剂对不同地区桃蚜和菜青虫的最低有效作用剂量
    5.2 两种杀虫剂在小白菜和甘蓝上的残留动态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溴虫氟苯双酰胺对甘蓝小菜蛾和菜青虫的防治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1.2 供试药剂
    1.3 试验设计
    1.4 施药时间及方法
    1.5 调查与统计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安全性
    2.2 田间防效
3 讨论

(5)青花菜主要病虫害化学农药协同增效及应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表格清单
1 文献综述
    1.1 青花菜简介
    1.2 青花菜常见病虫害
        1.2.1 斜纹夜蛾发生规律及抗性
        1.2.2 小菜蛾发生规律及抗性
        1.2.3 根肿病发生规律
    1.3 青花菜病虫害防治现状
        1.3.1 青花菜田常见虫害的防治
        1.3.2 根肿病的防治
2 引言
3 材料与方法
    3.1 不同化学药剂室内配方筛选
        3.1.1 供试药剂
        3.1.2 供试虫源
        3.1.3 供试饲料
        3.1.4 供试试剂及仪器
        3.1.5 毒力测定
        3.1.6 数据处理与分析
        3.1.7 共毒系数依据
    3.2 不同助剂各项指标测定
        3.2.1 供试材料
        3.2.2 供试方法
        3.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3.3 斜纹夜蛾及小菜蛾田间防效试验
        3.3.1 试验地概况
        3.3.2 试验材料
        3.3.3 试验设计
        3.3.4 施药时间及施药方法
        3.3.5 调查统计
        3.3.6 数据处理与分析
    3.4 根肿病田间防效试验
        3.4.1 试验材料
        3.4.2 试验地概况
        3.4.3 试验设计
        3.4.4 调查时间及调查方法
        3.4.5 根肿菌分级标准及计算方法
4 结果分析
    4.1 不同化学药剂室内配方筛选
        4.1.1 不同单剂室内敏感性检测
        4.1.2 不同药剂对斜纹夜蛾室内配方筛选
        4.1.3 不同药剂对小菜蛾室内配方筛选
        4.1.4 几种功能助剂室内各项指标测定
    4.2 青花菜主要病虫害田间防效试验
        4.2.1 不同药剂加助剂对斜纹夜蛾的田间防效试验
        4.2.2 不同药剂加助剂对小菜蛾的田间防效试验
        4.2.3 不同施药方式对根肿病的田间防效试验
5 讨论
    5.1 不同化学药剂室内配方筛选
        5.1.1 不同单剂室内敏感性检测
        5.1.2 不同药剂对斜纹夜蛾室内配方筛选
        5.1.3 不同药剂对小菜蛾室内配方筛选
        5.1.4 几种功能助剂室内各项指标测定
    5.2 斜纹夜蛾及小菜蛾田间防效试验
        5.2.1 斜纹夜蛾的田间防效试验
        5.2.2 小菜蛾的田间防效试验
    5.3 根肿病田间防效试验
        5.3.1 根肿病的田间防效试验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6)水稻二化螟的抗药性监测及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遗传特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水稻二化螟的发生和为害
    2 我国水稻二化螟抗药性研究概况
        2.1 二化螟抗药性发展
        2.2 二化螟的抗药性治理
    3 二化螟新型防治药剂概况
        3.1 氯虫苯甲酰胺
        3.2 甲氧虫酰肼
        3.3 多杀菌素
    4 主要鳞翅目昆虫的抗药性遗传
    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水稻二化螟的抗药性监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昆虫
        1.2 供试药剂
        1.3 生物测定方法
        1.3.1 稻苗浸渍法:
        1.3.2 毛细管点滴法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二化螟田间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
        2.2 二化螟田间种群对甲氧虫酰肼的抗性
        2.3 二化螟田间种群对乙基多杀菌素的抗性
        2.4 二化螟田间种群对阿维菌素的抗性
        2.5 二化螟田间种群对甲维盐的抗性
        2.6 二化螟田间种群对毒死蜱的抗性
        2.7 二化螟田间种群对三唑磷的抗性
        2.8 二化螟田间种群对杀虫单的抗性
    3 讨论
第三章 二化螟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遗传特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昆虫
        1.2 供试药剂
        1.3 生物测定方法
        1.4 抗性遗传分析
    2 结果分析
    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6种药剂对田间小菜蛾的防治效果及其安全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药剂
    1.2 室内毒力测定
    1.3 田间药效试验
        1.3.1 试验区概况
        1.3.2 试验设计
        1.3.3 施药方法
        1.3.4 调查方法
        1.3.4. 1 药效调查
        1.3.4. 2 安全性调查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药剂对小菜蛾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2.2 不同药剂对小菜蛾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2.2.1 虫口减退率
        2.2.2 防治效果
    2.3 不同药剂的安全性评价
3 结论与讨论

(8)新型1,1-二氯烯丙基醚类衍生物的设计、合成与杀虫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本论文主要创新点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二氯丙烯醚类杀虫剂—啶虫丙醚的创制经纬
    1.3 啶虫丙醚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4 啶虫丙醚的合成方法
    1.5 啶虫丙醚结构优化的研究进展
        1.5.1 杂环D部分的优化
        1.5.2 桥链C部分的优化
        1.5.3 苯环B部分的优化
    1.6 课题的提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杂环修饰的啶虫丙醚类似物的设计、合成与杀虫活性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2.2.2 合成路线设计与选择
    2.3 合成步骤
        2.3.1 关键中间体的合成
        2.3.2 目标化合物Ⅰ1-16的合成
        2.3.3 目标化合物Ⅰ17-25的合成
        2.3.4 目标化合物Ⅰ26的合成
    2.4 目标化合物的表征
    2.5 结果与讨论
        2.5.1 合成部分
        2.5.2 本系列代表性化合物Y11124的氢谱解析
        2.5.3 化合物Y11116和Y11124的晶体结构
    2.6 杀虫活性测试
        2.6.1 杀虫活性初筛
        2.6.2 杀虫活性复筛
        2.6.3 化合物防治斜纹夜蛾的田间药效测试
    2.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桥链为氨基甲酸酯、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的二氯丙烯衍生物的设计、合成与杀虫活性研究
    第一部分 桥链为氨基甲酸酯的二氯丙烯衍生物的设计、合成与杀虫活性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3.2.2 合成路线设计与选择
        3.2.3 合成步骤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化学合成部分
        3.3.2 杀虫活性测试
    第二部分 桥链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的二氯丙烯衍生物的设计与合成
        3.5 引言
        3.6 合成路线设计
        3.7 合成步骤
        3.8 结果与讨论
        3.8.1 反应机理
        3.8.2 杀虫活性测试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桥链为环丙烷的二氯丙烯衍生物的设计、合成与杀虫活性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4.2.2 合成路线设计与选择
        4.2.3 中间体的合成与表征
        4.2.4 目标化合物ini-7的合成与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化学合成
        4.3.2 代表化合物的氢谱解析
    4.4 生物活性测试
    4.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含酰胺与羧酸酯类二氯丙烯衍生物的设计与合成与杀虫活性研究
    第一部分 含酰胺结构的二氯丙烯衍生物的设计与合成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5.2.2 合成路线设计与选择
        5.2.3 合成步骤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化学合成部分
        5.3.2 杀虫活性测试部分
    第二部分 含羧酸酯结构的二氯丙烯醚类衍生物的设计与合成
        5.4 引言
        5.5 实验部分
        5.5.1 实验仪器与试剂
        5.5.2 合成路线设计与选择
        5.5.3 合成步骤
        5.6 结果与讨论
        5.6.1 化学合成部分
        5.6.2 杀虫活性测试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含氨基脲类结构的二氯丙烯衍生物的设计、合成与杀虫活性研究
    6.1 引言
    6.2 实验部分
        6.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6.3 合成路线设计与选择
        6.3.1 合成路线
        6.3.2 合成步骤
    6.4 结果与讨论
        6.4.1 化学合成
        6.4.2 目标化合物Y14214氢谱解析
        6.4.3 杀虫活性测试
    6.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展望
附录一 常见符号说明
附录二 杀虫活性测试方法
在学期间发表的SCI论文与专利申请情况
致谢

(9)保定地区甘蓝害虫的发生动态及几种新型药剂的毒力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蔬菜害虫的研究现状
        2.1 小菜蛾的研究现状
        2.2 甜菜夜蛾的研究现状
        2.3 斜纹夜蛾的研究现状
        2.4 烟粉虱的研究现状
    3 新型农药的研究进展
    4 研究目标
第二章 甘蓝田主要害虫、天敌种类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 工具
        1.2 地点
        1.3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昆虫(蜘蛛)种类调查
        2.2 主要害虫危害情况
    3 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甘蓝田小菜蛾幼虫空间分布型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小菜蛾空间分布型分析
        2.2 聚集原因
        2.3 理论抽样数
        2.4 序贯抽样模型
    3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发生规律及不同性诱剂诱集效果比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保定5-10月天气情况
        2.2 三种小菜蛾诱芯诱集效果比较
        2.3 小菜蛾5-9月发生规律
        2.4 三种甜菜夜蛾诱芯诱集效果比较
        2.5 甜菜夜蛾8-10月发生规律
        2.6 三种斜纹夜蛾诱芯诱集效果比较
        2.7 斜纹夜蛾8-10月发生规律
    3 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几种新型药剂对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烟粉虱的毒力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几种药剂对烟粉虱的室内毒力测定
        1.3 七种药剂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室内毒力测定
        1.4 七种药剂对甜菜夜蛾3龄幼虫的室内毒力测定
        1.5 七种药剂对斜纹夜蛾2龄幼虫的室内毒力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四种杀虫剂对烟粉虱卵的室内毒力测定
        2.2 五种杀虫剂对烟粉虱若虫的室内毒力测定
        2.3 七种药剂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室内毒力测定
        2.4 七种药剂对甜菜夜蛾3龄幼虫的室内毒力测定
        2.5 七种药剂对斜纹夜蛾2龄幼虫的室内毒力测定
    3 结论与讨论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介
致谢
附录

(10)小菜蛾对Bt抗性机理及湖南地区综合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小菜蛾概况
        1.1 十字花科作物与小菜蛾
        1.2 小菜蛾适生区和分布
        1.3 小菜蛾防治现状和经济损失
    2 小菜蛾抗药性发展及治理
        2.1 小菜蛾抗性发展概述
        2.2 小菜蛾Bt抗性进展
        2.3 小菜蛾抗性治理
    3 小菜蛾BT抗药性机制
        3.1 小菜蛾Bt抗药性模型
        3.2 小菜蛾Bt抗药性遗传
    4 昆虫BT毒素受体及其功能
        4.1 氨肽酶N(APN)
        4.2 类钙粘蛋白(CAD)
        4.3 碱性磷酸酶(ALP)
        4.4 糖脂类(Glycolipid)
    5 荧光定量PCR中内参基因的筛选与评价
        5.1 荧光定量PCR简介
        5.2 荧光定量PCR工作原理
        5.3 荧光定量PCR中内参基因的筛选与评价
    6 本研究的总体思路、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6.1 总体思路与主要内容
        6.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小菜蛾基因表达实时定量PCR内参基因的筛选与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昆虫
        1.2 主要试剂
        1.3 实验处理
        1.4 总RNA提取
        1.5 cDNA合成
        1.6 实时定量PCR
        1.7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候选基因转录后表达水平分析
        2.2 生物因子条件下内参基因稳定性
        2.2.1 生长发育阶段
        2.2.2 不同组织
        2.2.3 不同品系
        2.3 非生物因子条件下内参基因稳定性
        2.3.1 温度
        2.3.2 光周期
        2.3.3 药剂
        2.3.4 机械受伤
        2.4 不同试验条件下推荐内参基因
        2.5 内参基因稳定性验证
    3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小菜蛾BT抗敏品系APN4基因克隆与结构功能预测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昆虫
        1.2 供试Bt毒素
        1.3 供试试剂
        1.4 APN4基因克隆
        1.4.1 小菜蛾中肠总RNA的提取
        1.4.2 cDNA的合成
        1.4.3 全长引物设计
        1.4.4 基因全长的扩增
        1.4.5 PCR产物纯化与回收
        1.4.6 连接、转化及细菌培养
        1.5 基因测序及APN4序列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小菜蛾中肠总RNA的提取
        2.2 小菜蛾APN4基因全长扩增
        2.3 质粒DNA的提取
        2.4 小菜蛾Cry1Ac抗性和敏感品系APN4基因全长序列分析
    3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小菜蛾BT可能受体基因表达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昆虫
        1.2 总RNA提取
        1.3 cDNA合成
        1.4 实时荧光定量PCR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小菜蛾钙粘蛋白抗敏品系表达水平
        2.2 小菜蛾氨肽酶抗敏品系表达水平
        2.3 小菜蛾碱性磷酸酶抗敏品系表达水平
        2.4 小菜蛾APN2在Bt毒素诱导下表达水平
    3 小结与讨论
        3.1 钙粘蛋白基因与Bt抗性
        3.2 氨肽酶基因与Bt抗性
        3.3 碱性磷酸酶基因与Bt抗性
        3.4 小结
第五章 小菜蛾BT抗性种群生命特征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昆虫
        1.2 供试药剂
        1.3 主要仪器和材料
        1.4 试验方法
        1.4.1 卵期观察
        1.4.2 幼虫期观察
        1.4.3 蛹期观察
        1.4.4 成虫寿命观察
        1.4.5 成虫繁殖力观察
        1.4.6 两性生命表构建
        1.4.7 小菜蛾Bt抗性种群对不同Bt毒素蛋白敏感性生物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抗敏品系特定年龄存活率
        2.2 抗敏品系特定年龄生命期望
        2.3 抗敏品系特定年龄生殖贡献值
        2.4 抗敏品系生命表参数
        2.5 对不同毒素蛋白的敏感性
    3 小结与讨论
        3.1 两性生命表
        3.2 小菜蛾适合度代价
        3.3 小菜蛾对不同Bt毒素蛋白的敏感性及交互抗性
第六章 湖南地区小菜蛾种群动态及抗药性水平监测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种群动态调查方法
        1.3 抗性水平监测
    2 结果与分析
        2.1 小菜蛾种群动态
        2.1.1 湖南长沙地区小菜蛾种群动态
        2.1.2 湖南怀化地区小菜蛾种群动态
        2.1.3 湖南春秋甘蓝上小菜蛾种群动态
        2.2 小菜蛾抗药性水平监测
        2.2.1 小菜蛾对不同药剂的敏感基线
        2.2.2 湖南长沙怀化地区小菜蛾对不同药剂的抗药性水平
    3 小结与讨论
第七章 湖南地区小菜蛾综合治理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甘蓝小菜蛾防治指标研究
        1.1.1 田间栽培管理
        1.1.2 供试虫源
        1.1.3 试验方法
        1.1.4 测产与分析
        1.2 药剂混配联合毒力与防治效果
        1.2.1 供试药剂
        1.2.2 供试虫源
        1.2.3 室内毒力测定
        1.2.4 混配剂联合毒力测定
        1.2.5 混配田间防治效果
        1.3 小菜蛾综合防控体系研究
        1.3.1 试验材料
        1.3.2 试验处理
        1.3.3 调查方法
        1.3.4 产量与品质的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甘蓝小菜蛾防治指标研究
        2.1.1 不同接入虫量对甘蓝产量的影响
        2.1.2 不同生育阶段的经济阈值估算
        2.2 药剂混配联合毒力与防治效果
        2.2.1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分析
        2.2.2 混配田间防治效果
        2.3 小菜蛾综合防控体系
        2.3.1 秋甘蓝小菜蛾种群动态
        2.3.2 不同处理对甘蓝品质的影响
        2.3.3 不同处理的经济效益
    3 小结与讨论
        3.1 甘蓝小菜蛾防治指标研究
        3.2 药剂混用防治小菜蛾效果
        3.3 小菜蛾综合防控体系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四、几种杀虫剂防治甘蓝菜小菜蛾试验初报(论文参考文献)

  • [1]蔬菜害虫治理中的农户认知、决策及药剂治理现状与对策[D]. 周雯. 扬州大学, 2021(09)
  • [2]3种绿色防控技术对小菜蛾的防治效果全文替换[J]. 冷春蒙,袁向群,周靖华,侯伟,郭彦君,时春喜,刘俊松,李怡萍. 西北农业学报, 2020(08)
  • [3]两种杀虫剂对两种蔬菜害虫的最低有效剂量及残留动态分析[D]. 徐迪. 安徽农业大学, 2020(04)
  • [4]溴虫氟苯双酰胺对甘蓝小菜蛾和菜青虫的防治效果[J]. 陈敏,李凌云,栾炳辉,王洪涛,王培松. 农药, 2020(04)
  • [5]青花菜主要病虫害化学农药协同增效及应用技术研究[D]. 张劭兵. 安徽农业大学, 2019(06)
  • [6]水稻二化螟的抗药性监测及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遗传特性[D]. 赵思琪.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7]6种药剂对田间小菜蛾的防治效果及其安全性评价[J]. 逯昀,王红军,贾利元,王春华. 河南农业科学, 2017(07)
  • [8]新型1,1-二氯烯丙基醚类衍生物的设计、合成与杀虫活性研究[D]. 李俊. 华中师范大学, 2014(04)
  • [9]保定地区甘蓝害虫的发生动态及几种新型药剂的毒力评价[D]. 周婷. 河北农业大学, 2014(04)
  • [10]小菜蛾对Bt抗性机理及湖南地区综合治理研究[D]. 符伟. 湖南农业大学, 2013(07)

标签:;  ;  ;  ;  ;  

几种杀虫剂防治小菜蛾试验初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