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点瓦斯工作面通风安全管理及瓦斯治理手段(论文文献综述)
宋有福,刘晨曦,芦兴东[1](2021)在《浅谈煤矿安撤人员的素质教育及安全管理》文中指出装备提升、工艺改进、条件变化对煤矿的安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做好煤矿安撤工作人员的素质教育和安全管理对于适应新形势需要、建设安撤专业化队伍、安全质量标准化创建,有着现实的意义。
丁思远[2](2020)在《唐山开滦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实现安全生产是企业的永恒主题,创新和改进安全管理方法途径是保证安全生产的有效措施,因此建立起适合企业发展实际、运转顺畅高效的安全管理体系是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课题。“树立安全发展理念”、“生命至上、安全第一”是全社会的期盼,更是煤炭行业的目标,煤矿生产必须以保证员工安全为基本前提,这已成为煤矿安全管理的共识。对于煤矿而言,建立和完善以风险管理为重点、过程管控为核心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可以有效规避和化解安全生产隐患,提高安全管理成效,保障企业安全生产。但是,受各种因素制约国内部分煤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仍不健全,运行效果不佳,因此,对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优化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针对唐山开滦赵各庄矿现行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完善组织领导、加强技术管理、理顺管理流程、完善保证体系等方面,提出了问题解决方案,优化了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首先,根据赵各庄矿作为煤炭企业安全生产需要和公司实际,阐明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介绍了国内外安全风险管理研究发展现状、相关理论,奠定了优化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理论基础。其次,依据赵各庄矿有关部门相关管理数据和调查研究结果,对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运转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总结,系统剖析了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为优化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提供了现实基础。再次,从公司安全生产现实需要出发,在确定优化原则的基础上,重新对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关键要素进行了优化分析,从组织领导、技术指导、专业化辨识流程管理、评估方法等方面重新进行了优化,理顺了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的实施路径,明确了管理权限和责任分工,实现了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在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上的全过程管控。最后,为保证优化效果,从组织建设、教育培训、技术服务和考核激励等四个方面给出了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优化的保障措施,为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顺畅运转提供了制度体系支撑。
尚康[3](2020)在《H煤矿掘进作业安全风险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做好“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的建设是当前国家对易发生重特大事故行业提出的战略性要求。掘进是煤矿开采过程中的重要工序,安全事故发生频率较高。目前针对该区域中如何做好安全风险管理,进行危险因素识别、评价及风险分级管控是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中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以H煤矿某掘进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将基于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风险分级管控研究。主要研究工作与结论有:(1)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探究目前常用的安全风险评价方法,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研对我国煤矿巷道掘进技术和装备的现状、发展进行了总结,并通过结合H煤矿实际情况和本研究的重点确定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和风险矩阵法对掘进作业岗位安全风险和区域安全风险进行评价研究。(2)煤矿掘进作业岗位安全风险评价。借助实地调研和前期研究对H煤矿掘进作业流程进行分析,根据《煤矿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汇编》2018版识别出各岗位作业活动的危险因素共计122项,即掘进作业过程81项,支护作业过程16项,检修作业过程25项,利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对各岗位作业活动的危险因素进行风险评价及划分风险等级,结果表明:Ⅰ级风险共6项危险因素、Ⅱ级风险共15项危险因素、Ⅲ级风险共10项危险因素、Ⅳ级风险共38项危险因素、V级风险共53项危险因素,并根据风险分级结果探索性地绘制了岗位作业安全风险比较图。(3)煤矿掘进作业区域安全风险评价。首先,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分析出H煤矿东部大巷延伸段掘进作业主要事故类型高达15种,共计34项危险因素;其次,结合该掘进工作面实际情况对这15种34项危险因素的发生区域进行分析得出,煤(岩)层附近10项,运输巷28项,工作面回风巷8项。最后,利用风险矩阵法对各区域中的危险因素进行风险评价及划分风险等级,结果表明:1项危险因素为Ⅰ级风险、3项危险因素为Ⅱ级风险、14项危险因素为Ⅲ级风险、28项危险因素为Ⅳ级风险,并根据风险分级结果探索性地绘制了掘进作业区域安全风险分布图。本研究根据掘进作业岗位和区域安全风险评价分级结果,针对性的给出适合H煤矿(企业)掘进作业要求的风险防控措施。通过对煤矿掘进作业安全风险的评价及分级研究,对有效减少煤矿掘进作业岗位中人的不安全行为,降低掘进作业中煤矿事故发生率,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屈聪[4](2020)在《隧道施工过程中瓦斯扩散运移规律及预测预警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隧道工程将穿过瓦斯地质区域,导致隧道施工会面临着巨大的安全隐患。瓦斯安全事故是隧道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重大灾害之一,严重威胁着施工人员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钻爆法施工隧道在工作面开挖后,瓦斯将会迅速涌出,隧道通风条件下瓦斯的分布及浓度大小是影响隧道瓦斯灾害风险的关键因素。分析隧道内瓦斯扩散运移规律、瓦斯分布特点和对瓦斯浓度进行预测是研究隧道瓦斯浓度的关键一步。如何根据隧道瓦斯浓度对瓦斯隧道施工风险进行预警是保证瓦斯隧道安全施工的重要组成。本文依托新成昆铁路里克隧道项目开展研究。在广泛整理前人研究内容和成果的基础上,详细调查研究工程施工条件并现场采集了大量瓦斯浓度数据。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非线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隧道瓦斯浓度数据特征、瓦斯扩散运移规律、瓦斯时空分布特点,在此基础上展开瓦斯浓度预测和隧道施工过程中瓦斯风险预警的研究。论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以新成昆铁路里克隧道现场采集的瓦斯浓度数据为基础,进行了瓦斯浓度数据特征分析。确定了隧道拱顶和底板部位瓦斯浓度较大,得出瓦斯浓度变化总趋势是下降的,但是会出现阶段性上升和局部峰值。从引起瓦斯浓度变化影响因素的角度分析,确定了造成瓦斯浓度值超限的最直接原因和最重要原因分别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2)结合瓦斯隧道通风技术和流体力学知识从微观上对隧道内瓦斯扩散运移规律进行了分析。对瓦斯隧道通风方式和需风量计算进行了概括分析,研究了隧道内风流运动特。确定了瓦斯在隧道内扩散运移的过程主要分为四种形式,在重点研究通风引起的瓦斯运移和瓦斯湍流扩散的基础上,推导并建立了瓦斯在隧道内的扩散运移方程,证明了隧道内瓦斯的扩散运移具有时空相关性。(3)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隧道瓦斯时空分布特点进行研究。基于Fluent模拟软件,建立了通风条件下瓦斯隧道开挖后的数值计算分析模型。在隧道上台阶开挖后的掌子面上设置瓦斯涌出点源,研究了瓦斯涌出量分别为常规和非常规两种情况下的瓦斯浓度空间分布和随时间变化特点,并从宏观上反映了隧道内瓦斯扩散运移规律。结合数值模拟结果和现场瓦斯浓度数据对瓦斯自动监测和人工检测布点位置进行了优化设计。(4)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对隧道内瓦斯浓度进行动态预测。对隧道开挖后瓦斯浓度动态预测问题进行分析,证明了从瓦斯浓度序列数据进行瓦斯浓度动态智能预测的必要性。采用Elman神经网络分别对隧道2个开挖面中的拱顶和右侧拱腰位置较大水平的瓦斯浓度进行动态预测,将预测数据与真实数据对比可以发现,除个别预测值存在误差偏大的问题外,其它预测值均较接近真实值。得出基于Elman神经网络的隧道瓦斯浓度动态智能预测方法准确度较高,可以成功应用于瓦斯隧道掌子面开挖后瓦斯浓度动态预测。(5)利用风险预警理论、现场瓦斯数据和瓦斯浓度预测值,建立了基于监测数据的瓦斯浓度风险预警模型和基于瓦斯浓度的隧道施工风险预警模型,并应用于实际工程之中。基于瓦斯浓度监测数据和瓦斯浓度预测值,给出了 5个瓦斯浓度变化指标的计算方法和等级划分方法,并结合瓦斯浓度等级确定了综合预警等级的判定方法。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将瓦斯隧道施工的影响因素进行提取和分析并确定了 12个预警指标,根据预警指标及指标间的层级关系建立瓦斯隧道施工风险预警贝叶斯网络结构。结合模糊集理论,利用专家的评价语言,求得隧道施工风险预警值为67.6%。通过贝叶斯反向推理,确定了瓦斯隧道施工风险的最可能致灾链。
张宁[5](2020)在《基于贝叶斯网络的煤矿瓦斯爆炸风险判识与预警研究》文中认为瓦斯爆炸作为煤矿灾害事故类型之一,是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阻力。随着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井下监控系统不断完善,但存在监测数据综合利用率不高、风险源演变趋势判识精准度较低等问题。如何有效识别瓦斯爆炸风险,及时对事故作出精准预测,是目前煤矿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此,论文采用数据驱动研究模式,搜集较大及以上煤矿瓦斯爆炸事故调查报告相关数据,提取瓦斯爆炸事故致因关键词;结合文献研究、国家煤矿安全风险评价指标、瓦斯爆炸事故机理等,构建煤矿瓦斯爆炸事故风险判识变量体系。以贝叶斯网络为研究方法,利用贝叶斯网络构建工具GeNie,融合专家知识和数据学习,构建煤矿瓦斯爆炸贝叶斯网络风险判识模型,对瓦斯爆炸事故风险进行识别与评估,发现导致事故发生的潜在风险源;通过设定事故风险预警区间,基于贝叶斯网络对灾害事故等级进行预警分析。以期为及时准确识别事故风险源,提升灾害预防精准度与灵敏度提供技术支持。基于构建的贝叶斯网络模型,通过逆向推理、敏感性分析,对瓦斯爆炸事故险情进行精准判识;通过事故最大致因链分析,发现导致瓦斯爆炸事故发生的关键致因路径。结合风险预警理论,利用风险等级矩阵测算和期望值理论,划定瓦斯爆炸事故风险等级预警区间;将构建的贝叶斯网络模型应用于瓦斯爆炸事故具体实例,对事故等级进行预测,并将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构建的贝叶斯网络中各节点总精确度为0.8936,节点精确度较高,贝叶斯网络模型具有较强可行性;违章指挥、违章操作、井下安全管理混乱、放炮火焰、局部通风机通风管理问题等是预防瓦斯爆炸事故发生的薄弱环节;放炮火焰、井下机器设备故障产生电火花是导致井下出现引爆火源的关键因素;局部通风机通风问题是导致井下出现瓦斯积聚的主要原因。图26表17参73
金悦[6](2020)在《煤矿井下掘进工作面安全评价研究》文中提出本论文对煤矿井下掘进工作面进行了危险源辨识,根据不同事故类型分别从事故的形成条件、影响因素、客观规律三方面深入分析。通过整理2013年至2018年全国煤矿井下事故类型以及死亡人数数据,从中分析瓦斯、顶板、水害、粉尘、机电五种事故发生原因及各基本原因之间的关联。在危险源辨识基础上对作业人员的可靠性深入分析,探究人的可靠性与事故发生之间的联系。作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安全知识等是造成作业人员可靠性不高的主要原因。通过对人的可靠性研究,从作业人员技术认知角度提升考虑,建立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查询系统。便于对井下一线工人的安全教育,减少由于作业人员对安全知识了解不够而产生的事故。系统分为数据库设计和系统平台设计两个方面。选用My SQL数据库作为整个系统的数据库,PHP技术作为系统设计支撑。系统功能设计部分分为系统管理、信息管理、用户操作三个部分。系统架构部分有检索以及存储两个部分。该论文有图30幅,表5个,参考文献72篇。
薛嗣圣[7](2019)在《基于概率推理的煤矿瓦斯事故致因分析及其管控研究》文中认为我国煤炭开采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煤矿事故灾害严重,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在煤矿各类事故中,瓦斯事故危害最为严重,一直被认为是煤矿生产的“头号杀手”。作为一个复杂的社会技术系统,导致煤矿瓦斯事故发生的各类影响因素众多,事故致因及条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对瓦斯事故的管控带来了困难。本文从概率推理角度对导致煤矿瓦斯事故发生的不确定性因素、条件以及概率变化进行分析,运用概率图模型和情景分析方法进行研究,深入挖掘煤矿瓦斯事故潜在规律,研究新形势下煤矿瓦斯事故的管控对策。研究内容主要包含如下几个方面:(1)论文从历史的角度对我国煤矿事故总体概况进行分析,阐述了我国自建国以来各阶段煤矿事故的发生特点、变化趋势及原因,重点从多维度对瓦斯事故特征进行了统计剖析,指出瓦斯事故在事故类型、矿井类型、发生地域、发生时间等属性中所表现的特点及原因;结合当前煤矿安全形势和趋势,指出瓦斯事故在环境、人员、装备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分析结果来看,瓦斯事故具有灾害后果的严重性、地域分布的广泛性、发生时间的随机性等不确定性特点。致因要素的动态变化和不确定性给煤矿安全管理带来了难度。在煤矿安全投入和管理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需要充分利用数据信息研究瓦斯事故致因及条件的不确定性,从而改善传统安全管理模式,提高事故管控的针对性。(2)论文以煤矿系统在生产过程中瓦斯事故发生的不确定性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瓦斯事故发生的物理机理,结合事故致因分类模型进行研究。首先,运用事故树方法从大量最新瓦斯事故案例中探究人员、机器、环境、管理等方面导致事故发生的内外部因素及其之间的逻辑条件,建立瓦斯事故致因条件依赖模型,明确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其次,运用收集的案例数据采用机器学习和专家经验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具有煤矿瓦斯事故特征的贝叶斯网络模型,并进行模型有效性的验证;最后,基于瓦斯事故概率图模型进行事故推理,找到煤矿瓦斯事故发生的最大致因链和敏感性因素排序。通过确定不同因素影响下的事故节点的后验概率,进而有效地确定瓦斯事故发生的概率;根据瓦斯事故发生的最大致因链,可以快速找到导致瓦斯事故的因果链;对事故因果链上的敏感性因素进行分级管控,可以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分析结果表明:瓦斯事故发生的随机性规律可以从概率角度进行认知。贝叶斯网络较传统事故分析方法,在复杂不确定性问题的表达和推理方面具有优势,将贝叶斯网络运用到瓦斯事故不确定性研究中,构建瓦斯事故特征的贝叶斯网络模型,能够有效融合瓦斯事故先验知识和当前信息,实现基于概率推理的瓦斯事故风险预判和致因分析,为事故的有效防治与管控明确重点和途径。(3)为了将构建的瓦斯事故贝叶斯网络模型应用到事故分析和预防中,本文依据条件变化和煤矿生产可能出现的情况建立情景。结合瓦斯事故特征,本文提出了基于“煤矿特性-影响因素-因素状态-事件”的瓦斯事故情景网络模型(CFSE),并进行概率情景分析,以此确定了区别于传统方式的瓦斯事故管控流程,并从决策层、管理层和操作层提出了融合贝叶斯思想的瓦斯事故管控策略。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构建瓦斯事故情景网络模型,可以确定事故预防中所对应的每个情景,在任何一个情景下,借助贝叶斯网络研究在不同情景条件下事故发生的概率。在瓦斯管控策略中,本文提出基于概率推理和情景分析的瓦斯事故管控模式。充分利用瓦斯事故贝叶斯网络的推理和信息更新机制,建立瓦斯事故概率推理预警平台,细化瓦斯事故危险源的可能性度量,充分感知系统致因要素及条件的变化,从全局的角度进行决策和判断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管控效果。综上所述,本文研究以数据为驱动,基于贝叶斯网络和情景分析等理论,通过概率推理方法定量研究瓦斯事故的不确定性,系统提出不同情景条件下瓦斯事故的管控策略,以提高我国瓦斯事故管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最大程度上遏制我国瓦斯事故的发生。该论文有图63幅,表32个,参考文献201篇。
刘运恒[8](2019)在《东于煤矿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分析与防治研究》文中认为煤与瓦斯突出是多年来威胁煤矿安全生产的一个重大技术难题,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煤矿开采技术难度的不断增加,瓦斯威胁更趋严重。山西东于煤业有限公司主要开采03、2、4号煤,由于东于煤矿为高瓦斯矿井,因此对东于煤业有限公司03、2、4号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进行鉴定和评价,能够避免瓦斯治理工作的盲目性,确保矿井的安全生产。本文首先基于东于煤业有限公司的生产概况,对东于煤业有限公司的生产现状进行了概述,包括矿井开拓方式、大巷布置以及开采方法等,为东于煤与瓦斯突出提供基础资料;其次,对东于煤业有限公司煤与瓦斯突出鉴定方案进行了制定,确定本课题采用指标法对东于煤矿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进行鉴定,并对鉴定范围进行了划分,根据矿井采掘部署及测点布置,将一采区三采区的鉴定范围进行了划分,此外对鉴定参数进行了测定综合得出煤的破坏类型;然后对煤层瓦斯压力(P)、煤样坚固性系数(f)及煤样瓦斯放散初速度(ΔP)进行了直接测定,得到03、2、4号煤层的最大实测瓦斯压力值为1.35MPa、1.48MPa、1.46MPa,煤样的坚固性系数最小值分别为0.51、0.54、0.55,瓦斯放散初速度(ΔP)最大值分别为19.3、27.8、22.7,结果表明煤层瓦斯压力(P)在沿走向结果相近,在倾向方向基本符合随埋深逐渐增加的趋势,而取自不同地点煤样的瓦斯放散初速度(ΔP)和煤的坚固性系数(f)的测定结果相近且与井下打钻过程中揭露煤屑的破坏类型、煤层物理力学性质相符。针对当前东于煤矿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的鉴定现状,阐述了煤与瓦斯突出煤层的判定依据,当 f≤0.3、p≥0.74MPa 或 0.3<f≤0.5、p≥1.0MPa 或 0.5<f≤0.8、p≥1.50MPa或p≥2.0MPa的,一般确定为突出煤层。
范炯炜[9](2019)在《大阳泉煤矿瓦斯事故研究与防治》文中指出煤矿瓦斯事故是矿井生产中伤亡最大的事故,预防瓦斯事故的发生是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虽然近年来我国煤矿事故的总数有所降低,但我国煤矿的生产安全性与欧美国家相比仍然有一定距离,煤矿生产安全问题不容乐观,所以煤矿瓦斯事故的研究与防治对于提高煤矿安全生产具有实际意义。本文通过现有文献分析瓦斯危险源的性质与成因,对瓦斯事故进行分类,建立煤矿瓦斯事故风险指标体系。运用多层次、多因素的评价集,模糊数学及层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煤矿瓦斯事故的风险模型。在得到大阳泉煤矿管理人员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把瓦斯事故风险指标量化后,用风险模型计算出巷道相对隶属度并得出巷道瓦斯事故风险程度,根据计算的结果,对大阳泉煤矿瓦斯事故风险指标进行分析,得出大阳泉煤矿瓦斯事故风险的主要指标及影响因素。主要因素是第二类风险源中的通风供需量及第三类风险源。为降低大阳泉煤矿的瓦斯事故风险,对现有通风系统进行分析,提出了三个优化方案,用三维通风仿真系统软件(Ventsim)建立三维通风仿真模型进行模拟解算,通过对方案解算结果的比较,给出最优方案。优化后的通风系统风量相较于现有系统有所增加,对稀释瓦斯浓度有重要的作用。对第三类风险源进行进一步细化,得出了煤矿瓦斯防治指标体系,通过加强煤矿瓦斯防治指标的管控,对降低煤矿瓦斯风险起到重要作用。建立煤矿瓦斯事故模糊数学的风险模型及煤矿瓦斯事故风险指标体系,通过模型的计算及综合分析得出,瓦斯浓度与第三类危险源是煤矿瓦斯事故的主要影响因素。通风系统优化是降低瓦斯浓度的有效手段,本文采用Ventsim建立三维通风仿真模型,模拟解算后给出了最优方案。加强第三类风险管控同样是降低瓦斯风险的主要手段,本文提出第三类风险管控的方案,达到及时发现、及时整改和消除有害因素的目的,减少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
常海雷[10](2019)在《高瓦斯矿井瓦斯零超限“三位一体”预控管理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瓦斯灾害是目前煤矿致灾率最高的灾害之一,高瓦斯矿井众多瓦斯涌出源导致瓦斯灾害隐患区域分布广泛,而且瓦斯涌出量大这一最突出特点直接导致矿井瓦斯灾害危险性急剧增加,严重威胁井下人员生命安全。在当前瓦斯防治技术的基础上,运用安全管理的方法措施对煤矿瓦斯灾害进行防治,能有效遏制瓦斯灾害恶性事件的发生,降低瓦斯灾害事故后果。构建高瓦斯矿井瓦斯防治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是我国高瓦斯矿井企业急需研究的问题。本论文立足高瓦斯矿井实际情况,开展高瓦斯矿井瓦斯零超限“三位一体”预控管理体系研究,系统研究了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管理理论和模式,以高瓦斯矿井瓦斯现状为依据,以瓦斯防控灾害治理为中心,以瓦斯浓度零超限为目标,借助风险预控方法、精细化管理方法、预警方法,构建瓦斯超限预警预测、“三违”查处闭环管理、隐患排查闭环管理的“二环一警”管理体系,以超前化、全员化、标准化、精细化、信息化为要求,以“持续改进”为工作方式,构建高瓦斯矿井瓦斯零超限治理风险预控管理模型。以安全风险管理理论为基础构建了隐患闭环管理体系。以系统安全工程理论为基础构建了高瓦斯矿井“三违”动态闭环管理体系。基于高瓦斯矿井瓦斯超限影响因素,构建了“动态与静态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单一与综合相结合、整体与局部结合”的多层次瓦斯超限预警指标体系以及瓦斯超限预警模型,形成了高瓦斯矿井瓦斯零超限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客户端/服务器(C/S)体系结构,应用C#语言对AUTOCAD进行二次开发,建立了监测监控信息数据库、地质测量信息数据库、采掘动态信息管理数据库、通风瓦斯数据库、隐患与“三违”信息管理数据库,开发了高瓦斯矿井瓦斯零超限风险预控管理系统软件。将高瓦斯矿井瓦斯零超限风险预控管理系统应用于山西天地王坡煤矿,使该矿实现了隐患与“三违”的闭环信息化管理,并利用该系统对3316回采工作面瓦斯超限进行预警管理,系统运行期间3316回采工作面实现了瓦斯零超限,该系统在王坡煤矿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具有显着的推广应用价值与意义。该论文有图46幅,表12个,参考文献62篇。
二、重点瓦斯工作面通风安全管理及瓦斯治理手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重点瓦斯工作面通风安全管理及瓦斯治理手段(论文提纲范文)
(1)浅谈煤矿安撤人员的素质教育及安全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 实施煤矿安撤专业化素质培训教育 |
1.1 推行煤矿安撤专业管理安全培训 |
1.2 推行煤矿安撤专业技能实操培训 |
1.3 推行了轮训制安撤技能提升法 |
1.4 推行了“三系级考核”“师带徒”等措施 |
1.5 实施煤矿安撤“五描述一操作”学习演练及考核 |
2 实施煤矿安撤专业化安全管理 |
2.1 实施安撤专业“633安全管理”法 |
2.2 实施安撤重点工程“跟班包保”制度 |
2.3 建立煤矿安撤安全基础管理制度 |
2.4 发挥生产技术对煤矿安撤管理的保障作用 |
2.5 调整改进煤矿安撤生产工艺 |
3 结论 |
(2)唐山开滦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理论 |
2.1 安全管理 |
2.1.1 安全管理定义 |
2.1.2 安全管理对象 |
2.1.3 安全管理方法 |
2.2 安全管理基础理论 |
2.2.1 杜邦安全管理理论 |
2.2.2 本质安全理论 |
2.2.3 系统安全理论 |
2.2.4 安全风险管理理论 |
2.3 安全风险管理 |
2.3.1 风险管理与安全风险管理 |
2.3.2 安全风险管理内涵 |
2.3.3 安全风险管理方法 |
2.4 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
2.4.1 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指导思想 |
2.4.2 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特征 |
2.4.3 安全风险管理体系运转流程 |
2.4.4 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推进组成要件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赵各庄矿概况 |
3.1.1 赵各庄矿基本情况简述 |
3.1.2 赵各庄矿组织机构设置 |
3.1.3 赵各庄矿员工基本状况 |
3.2 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现状分析 |
3.2.1 赵各庄矿现有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
3.2.2 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运转情况调查分析 |
3.3 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问题及成因分析 |
3.3.1 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存在问题 |
3.3.2 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问题成因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优化设计 |
4.1 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优化原则 |
4.1.1 层级化管理原则 |
4.1.2 专业化技术指导原则 |
4.1.3 分类化辨识原则 |
4.1.4 周期性评估原则 |
4.2 赵各庄矿安全风险分析优化 |
4.2.1 员工行为安全风险分析 |
4.2.2 采掘作业安全风险分析 |
4.2.3 通防作业安全风险分析 |
4.2.4 机电作业安全风险分析 |
4.2.5 地面作业安全风险分析 |
4.3 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流程优化 |
4.3.1 组织管理系统优化 |
4.3.2 技术指导系统优化 |
4.3.3 模块式管理流程 |
4.4 安全风险管理评估优化 |
4.4.1 安全风险因素评估范围 |
4.4.2 安全风险评估基本流程 |
4.4.3 安全风险管理评估优化实施 |
4.4.4 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及应用优化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优化实施保障 |
5.1 组织领导保障 |
5.1.1 组建专门领导机构 |
5.1.2 完善层级管理职能 |
5.1.3 细化专业职责分工 |
5.2 教育培训保障机制 |
5.2.1 细化员工教育培训制度 |
5.2.2 健全班长履职管理制度 |
5.2.3 强化专项引导促进制度 |
5.2.4 丰富辨识技能提升制度 |
5.3 技术服务保障 |
5.3.1 实施重大危险源专项监管 |
5.3.2 实施较大风险源规范管理 |
5.4 考核激励保障 |
5.4.1 改进安全风险考核兑现机制 |
5.4.2 完善班组安全风险激励机制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员工调查问卷 |
附录2 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员工访谈提纲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3)H煤矿掘进作业安全风险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安全风险评价研究现状 |
1.2.2 国内安全风险评价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本章小结 |
2 相关研究基础 |
2.1 安全风险的定义与特征 |
2.1.1 安全风险的定义 |
2.1.2 安全风险的特征 |
2.2 安全风险评价相关理论 |
2.2.1 安全风险评价的定义 |
2.2.2 安全风险评价的目的 |
2.2.3 安全风险评价的内容 |
2.2.4 安全风险评价的原则 |
2.3 安全风险评价方法 |
2.3.1 安全风险评价方法的分类 |
2.3.2 常用安全风险评价方法 |
2.3.3 安全风险评价方法的选取 |
2.4 煤矿巷道掘进现状分析 |
2.4.1 煤矿掘进作业生产现状 |
2.4.2 煤矿巷道掘进技术现状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3 H煤矿掘进作业岗位安全风险评价 |
3.1 H煤矿掘进作业生产状况分析 |
3.1.1 H煤矿概况 |
3.1.2 H煤掘进作业流程分析 |
3.2 掘进作业岗位危险因素分析 |
3.3 岗位安全风险评价体系 |
3.3.1 安全风险评价步骤 |
3.3.2 基于“分布密度型”未知有理数的D值计算 |
3.4 基于LEC法的H煤矿掘进作业各岗位危险因素风险评价 |
3.4.1 岗位危险因素风险评价举例 |
3.4.2 各岗位危险因素风险评价 |
3.5 H煤矿掘进作业岗位安全风险比较图 |
3.6 本章小结 |
4 H煤矿掘进巷道区域安全风险评价 |
4.1 H煤矿掘进巷道事故类型分析 |
4.2 H煤矿掘进巷道事故发生区域分析 |
4.3 区域安全风险评价体系 |
4.3.1 区域安全风险评价步骤 |
4.3.2 风险R值计算 |
4.4 H煤矿掘进巷道区域危险因素风险评价 |
4.4.1 区域危险因素风险评价举例 |
4.4.2 H煤矿掘进巷道区域危险因素风险评价 |
4.5 H煤矿掘进巷道区域安全风险分布图 |
4.6 本章小结 |
5 H煤矿掘进作业安全风险管理措施 |
5.1 风险接受准则分析 |
5.2 岗位安全风险管理措施 |
5.2.1 检修岗位不当操作防控措施 |
5.2.2 掘进岗位不当操作防控措施 |
5.2.3 临时支护岗位不当操作防控措施 |
5.2.4 永久支护岗位不当操作防控措施 |
5.3 区域安全风险管理措施 |
5.3.1 触电事故控制措施 |
5.3.2 火灾事故控制措施 |
5.3.3 瓦斯爆炸事故控制措施 |
5.3.4 高处坠落事故控制措施 |
5.4 本章小结 |
6 研究结论及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成果 |
(4)隧道施工过程中瓦斯扩散运移规律及预测预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瓦斯隧道通风研究现状 |
1.2.2 隧道瓦斯预测研究现状 |
1.2.3 隧道瓦斯风险预警研究现状 |
1.2.4 目前存在的问题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本文技术路线 |
1.5 主要创新点 |
第二章 里克隧道工程概况与高瓦斯现场实测数据分析 |
2.1 里克隧道工程概况 |
2.1.1 工程简介 |
2.1.2 工程地质条件 |
2.1.3 瓦斯监测方案 |
2.2 瓦斯浓度现场实测数据分析 |
2.2.1 瓦斯浓度现场实测 |
2.2.2 瓦斯浓度数据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隧道瓦斯扩散运移理论分析 |
3.1 瓦斯隧道通风技术 |
3.1.1 瓦斯隧道通风方式 |
3.1.2 需风量计算 |
3.2 隧道通风状态下瓦斯扩散运移模型 |
3.2.1 隧道内风流运动特征 |
3.2.2 隧道内瓦斯扩散运移规律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隧道施工过程中瓦斯时空分布数值模拟 |
4.1 计算流体动力学基本原理 |
4.2 数值模拟软件简介 |
4.3 数值模拟方案 |
4.3.1 几何模型的建立 |
4.3.2 数学模型的选择 |
4.3.3 参数的设置 |
4.3.4 模型可行性验证 |
4.4 隧道上台阶开挖瓦斯分布数值模拟 |
4.4.1 常规情况下瓦斯分布数值模拟 |
4.4.2 非常规情况下瓦斯分布数值模拟 |
4.5 瓦斯监测布点优化设计 |
4.5.1 隧道瓦斯监测方法 |
4.5.2 瓦斯监测布点优化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隧道施工过程中瓦斯浓度人工神经网络智能预测 |
5.1 人工神经网络简介 |
5.2 序列数据模型基本内容 |
5.3 基于Elman神经网络模型的瓦斯浓度的预测及分析 |
5.3.1 Elman神经网络 |
5.3.2 瓦斯浓度的动态预测及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隧道施工过程中瓦斯风险预警研究 |
6.1 隧道瓦斯风险预警原理 |
6.1.1 瓦斯灾害风险预警基本内容 |
6.1.2 基于瓦斯浓度监测数据的风险预警原理 |
6.2 基于监测数据的瓦斯浓度风险预警研究 |
6.2.1 隧道瓦斯浓度风险预警模型的建立 |
6.2.2 工程应用 |
6.3 基于瓦斯浓度的隧道施工风险预警研究 |
6.3.1 瓦斯隧道施工风险预警模型的建立 |
6.3.2 工程应用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在读期间申请的专利 |
在读期间获得的奖励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5)基于贝叶斯网络的煤矿瓦斯爆炸风险判识与预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不足 |
1.2.1 瓦斯爆炸事故特征及规律研究 |
1.2.2 瓦斯爆炸致因分析与风险识别研究 |
1.2.3 瓦斯爆炸风险评估研究 |
1.2.4 瓦斯爆炸风险监测预警研究 |
1.2.5 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方案 |
2 相关理论与技术分析 |
2.1 风险识别与评估 |
2.2 风险预警 |
2.3 贝叶斯网络 |
2.3.1 贝叶斯网络理论基础 |
2.3.2 贝叶斯网络表达 |
2.3.3 贝叶斯网络构建方法 |
2.3.4 贝叶斯网络学习 |
2.3.5 贝叶斯网络推理 |
2.4 贝叶斯网络优势及构建技术 |
2.4.1 贝叶斯网络优势 |
2.4.2 贝叶斯网络构建技术 |
2.5 本章小结 |
3 瓦斯爆炸风险判识变量体系构建 |
3.1 瓦斯爆炸风险判理论依据 |
3.1.1 煤矿瓦斯爆炸“三角形”理论 |
3.1.2 煤矿瓦斯爆炸事故致因理论 |
3.2 构建瓦斯爆炸风险判识变量体系 |
3.2.1 风险判识变量体系构建原则及步骤 |
3.2.2 瓦斯爆炸风险变量选择 |
3.2.3 瓦斯爆炸风险判识变量体系构建 |
3.3 本章小结 |
4 瓦斯爆炸贝叶斯网络构建与风险判识 |
4.1 瓦斯爆炸风险判识变量数据处理 |
4.1.1 风险判识变量设置 |
4.1.2 风险判识变量相关性分析 |
4.2 瓦斯爆炸贝叶斯网络构建 |
4.2.1 瓦斯爆炸贝叶斯网络结构学习 |
4.2.2 贝叶斯网络结构优化 |
4.2.3 贝叶斯网络参数学习 |
4.2.4 模型有效性检验 |
4.3 瓦斯爆炸风险判识 |
4.3.1 贝叶斯网络逆向推理 |
4.3.2 贝叶斯网络敏感性分析 |
4.3.3 事故最大致因链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煤矿瓦斯爆炸风险预警与案例分析 |
5.1 瓦斯爆炸风险预警 |
5.1.1 风险预警指标量化及风险等级划分 |
5.1.2 确定风险预警区间 |
5.2 瓦斯爆炸风险预警实证分析 |
5.2.1 确定研究案例 |
5.2.2 事故结果预测 |
5.3 本章小结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
6.1.1 主要结论 |
6.1.2 对策建议 |
6.2 创新点及展望 |
6.2.1 创新点 |
6.2.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2000年以来国内较大及以上煤矿瓦斯爆炸事故 |
致谢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6)煤矿井下掘进工作面安全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方法 |
2 掘进工作面危险源辨识与分析 |
2.1 危险源基本概念 |
2.2 工作面环境特点与工序 |
2.3 工作面危险源辨识 |
2.4 工作面危险源评价流程与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3 掘进工作面事故分析 |
3.1 事故树方法介绍 |
3.2 掘进工作面瓦斯爆炸事故分析 |
3.3 掘进工作面顶板事故分析 |
3.4 水害事故分析 |
3.5 粉尘事故分析 |
3.6 机电事故分析 |
3.7 本章小结 |
4 掘进工作面作业人员可靠性分析 |
4.1 掘进工作面作业人员 |
4.2 人的不安全行为基本理论 |
4.3 掘进工作面人的可靠性分析 |
4.4 作业安全能力提升 |
4.5 本章小结 |
5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查询 |
5.1 查询系统的构成 |
5.2 数据库与技术选择 |
5.3 查询系统设计 |
5.4 查询系统实现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7)基于概率推理的煤矿瓦斯事故致因分析及其管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目标及内容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 研究特色 |
1.5 本章小结 |
2 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 |
2.1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2.2 理论综述 |
2.3 本章小结 |
3 中国煤矿瓦斯事故现状及问题剖析 |
3.1 中国煤矿事故概况 |
3.2 中国煤矿瓦斯事故统计分析 |
3.3 中国煤矿安全形势新特点及趋势 |
3.4 当前煤矿瓦斯事故管理存在的问题 |
3.5 本章小结 |
4 煤矿瓦斯事故致因要素及不确定性分析 |
4.1 煤矿瓦斯事故物理机理 |
4.2 煤矿瓦斯事故致因分析 |
4.3 煤矿瓦斯事故不确定性及时空分析 |
4.4 煤矿瓦斯事故不确定性测度及推理方法 |
4.5 本章小结 |
5 煤矿瓦斯事故致因概率推理研究 |
5.1 贝叶斯网络模型构建的主要方法和步骤 |
5.2 煤矿瓦斯事故致因要素及网络节点 |
5.3 煤矿瓦斯事故贝叶斯网络结构学习 |
5.4 煤矿瓦斯事故贝叶斯网络参数学习及模型检验 |
5.5 煤矿瓦斯事故贝叶斯网络推理 |
5.6 本章小结 |
6 煤矿瓦斯事故概率情景分析 |
6.1 煤矿瓦斯事故情景分析流程 |
6.2 煤矿瓦斯事故管控情景表示方法 |
6.3 煤矿瓦斯事故情景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7 煤矿瓦斯事故管控策略 |
7.1 煤矿瓦斯事故管控的内涵和原则 |
7.2 煤矿瓦斯事故管控的目标和流程 |
7.3 煤矿瓦斯事故管控的策略 |
7.4 煤矿瓦斯事故管控的建议 |
7.5 本章小结 |
8 研究结论及展望 |
8.1 研究结论 |
8.2 创新点 |
8.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8)东于煤矿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分析与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2 煤与瓦斯突出鉴定方案 |
2.1 矿井生产概况 |
2.2 煤与瓦斯突出鉴定方案的制定 |
2.3 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参数测定 |
2.4 本章小结 |
3 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 |
3.1 煤与瓦斯突出煤层的判定依据 |
3.2 鉴定结果 |
3.3 本章小结 |
4 矿井煤与瓦斯防治措施 |
4.1 安全管理措施 |
4.2 安全技术措施 |
4.3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大阳泉煤矿瓦斯事故研究与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1 课题研究目的 |
1.2.2 课题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外煤矿安全预测方法研究现状 |
1.3.2 国内外瓦斯事故研究及防治现状 |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1.4.4 创新点 |
2 煤矿瓦斯事故理论 |
2.1 煤矿瓦斯事故概述 |
2.1.1 煤矿瓦斯危险源性质 |
2.1.2 瓦斯危险源成因分析 |
2.2 瓦斯危险源的辨识 |
2.2.1 瓦斯危险源的辨识方法 |
2.2.2 瓦斯危险源的分类 |
2.3 事故防治 |
2.3.1 事故防治目的 |
2.3.2 事故防治内涵 |
2.3.3 事故防治措施概述 |
3 煤矿瓦斯事故模糊数学的风险模型研究 |
3.1 模糊数学的基本原理 |
3.2 瓦斯事故风险指标体系确定 |
3.3 权重与隶属度的确定 |
3.3.1 权重的确定 |
3.3.2 确定隶属度 |
4 大阳泉矿煤矿瓦斯事故综合分析 |
4.1 大阳泉煤矿概述 |
4.2 大阳泉煤矿瓦斯事故模糊数学风险程度分析 |
4.3 大阳泉煤矿瓦斯事故的主要影响因素 |
5 大阳泉煤矿瓦斯事故防治 |
5.1 第二类危险源的通风系统优化 |
5.1.1 通风与瓦斯的关系 |
5.1.2 Ventsim软件的介绍和使用 |
5.1.3 通风现状分析 |
5.1.4 通风系统的优化方案 |
5.1.5 方案对比 |
5.2 第三类危险源的防治 |
5.2.1 建立煤矿瓦斯防治指标体系 |
5.2.2 煤矿瓦斯防治指标定量化 |
5.2.3 煤矿瓦斯事故风险管控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10)高瓦斯矿井瓦斯零超限“三位一体”预控管理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2 高瓦斯矿井零超限“三位一体”预控管理体系理论研究 |
2.1 体系构建理论基础 |
2.2 管理体系整体结构设计 |
2.3 管理体系构建目标 |
2.4 本章小结 |
3 隐患闭环管理体系构建 |
3.1 隐患闭环管理体系模型建立 |
3.2 隐患闭环管理机制建立 |
3.3 隐患信息化管理系统模块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4 “三违”闭环管理体系构建 |
4.1 “三违”闭环管理体系模型建立 |
4.2 “三违”闭环管理机制建立 |
4.3 “三违”信息化管理系统模块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5 高瓦斯矿井瓦斯超限风险预警方法及模型研究 |
5.1 瓦斯超限预警指标体系构建 |
5.2 瓦斯超限风险预警模型及预警机制 |
5.3 工作面瓦斯超限预警位置 |
5.4 本章小结 |
6 高瓦斯矿井瓦斯零超限风险预控管理系统设计开发及应用 |
6.1 管理系统设计 |
6.2 管理系统瓦斯超限预警实现步骤 |
6.3 王坡煤矿瓦斯零超限风险预控管理系统应用 |
6.4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瓦斯方面隐患界定标准 |
附录2 :通风方面隐患界定标准 |
附录3 :王坡煤矿基本图元图例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四、重点瓦斯工作面通风安全管理及瓦斯治理手段(论文参考文献)
- [1]浅谈煤矿安撤人员的素质教育及安全管理[J]. 宋有福,刘晨曦,芦兴东. 山东煤炭科技, 2021(12)
- [2]唐山开滦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优化研究[D]. 丁思远. 燕山大学, 2020(06)
- [3]H煤矿掘进作业安全风险评价研究[D]. 尚康.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4]隧道施工过程中瓦斯扩散运移规律及预测预警研究[D]. 屈聪. 山东大学, 2020(10)
- [5]基于贝叶斯网络的煤矿瓦斯爆炸风险判识与预警研究[D]. 张宁. 安徽理工大学, 2020(04)
- [6]煤矿井下掘进工作面安全评价研究[D]. 金悦. 华北科技学院, 2020(04)
- [7]基于概率推理的煤矿瓦斯事故致因分析及其管控研究[D]. 薛嗣圣.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4)
- [8]东于煤矿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分析与防治研究[D]. 刘运恒. 山东科技大学, 2019(05)
- [9]大阳泉煤矿瓦斯事故研究与防治[D]. 范炯炜.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19(04)
- [10]高瓦斯矿井瓦斯零超限“三位一体”预控管理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D]. 常海雷.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