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企业家的四大特征

职业企业家的四大特征

一、职业企业家的四大特点(论文文献综述)

张棋飞[1](2021)在《高校毕业生流动对房价的影响分析 ——以长三角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自住房分配货币化以来,整体上我国城市的房价一直处在快速上涨的状态中,不同城市的房价与房价增速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出现城市间房价的分化。同时,社会中每年都会新增大量的高校毕业生,他们在不同的城市间自由流动,对各个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深入观察后发现,城市间不同的房价与房价增速似乎与城市间各异的高校毕业生流动情况存在密切关联。在长三角区域中,高校毕业生净流入城市的房价通常较高,而高校毕业生净流出城市的房价则通常较低,高房价不能有效抑制高校毕业生的流入,低房价也不能显着吸引高校毕业的流入。那么,高校毕业生的流动是否会对城市房价波动以及城市间的房价分化造成影响?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本文将就这些问题展开分析。本文首先对于既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与总结。然后对所使用的核心概念与涉及的基础理论进行界定与介绍,并在此基础上采用调整后的斯宾塞劳动力市场模型分析不同能力的劳动者在就业地区的选择与流动上出现分化的原因,由此阐明作为高能力劳动者的高校毕业生流动对房价波动以及城市间房价分化的理论影响机理。之后基于2019年长三角区域中部分高校的就业质量报告分析目前高校毕业生在区域内的就业地区选择与流动情况,基于2009年至2018年区域内41座城市的房价数据分析这段时期中城市间房价的分化情况,并归纳出二者在现实中所存在的潜在关联性。随后采用相关数据运用面板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法与面板单门限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证实高校毕业生流动能够对房价波动以及城市间的房价分化产生显着的影响。本文通过系统的理论分析、现状分析与实证分析后得出如下的结论:第一,不同能力的劳动者在就业地区的选择以及流动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是引起城市间房价分化的主要原因之一。高校毕业生作为一种高能力劳动者,具有落户更加容易、购房能力更高、向往城市生活、流入规模较大的四个特点,能够显着增加城市中住房市场与租房市场的需求,从而引起房价上涨。但是由于不同城市高校毕业生的流动情况不同与流动规模不同,会使得高校毕业生对于房价的刺激作用因城而异,从而导致城市间房价的分化。第二,长三角区域高校毕业生在区域内部就业地区的选择与地区间的流动上存在一致性的偏好。多数的毕业生倾向于选择与流向区域中经济发达、环境优异的地区,主要是直辖市、一线城市与省会城市。第三,长三角区域内各城市间的房价存在空间关联性,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房价分化现象。区域东南部,即上海、江苏南部与浙江大部为高房价区域;区域西北部,即江苏北部与安徽大部为低房价区域。高房价区域的平均房价一直以来都是低房价区域的两倍以上,两类区域的房价分化程度一直在扩大。第四,长三角区域高校毕业生流动对于区域内的城市房价具有显着的刺激作用,同时其也是城市间房价分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房价会随着高校毕业生的流入而上涨,也会随着高校毕业生的流出而下跌。在高校毕业生流入规模较大或者职业发展环境较好的城市中,房价会随着高校毕业生的流动而上涨。在高校毕业生流入规模较小、高校毕业生流出或者职业发展环境较差的城市中,房价会受到高校毕业生流动的抑制或者不会随着高校毕业生的流动而变化。因此,必须要对区域内的高校毕业生流动进行合理引导,避免其向大城市的过度集聚,鼓励其支援中小城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要防止房价的过快上涨与城市间房价的过度分化,避免房价高企与过度分化所可能产生的经济社会危机,保障区域整体的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张银平[2](2020)在《企业家要做创新发展的开拓者》文中研究表明2020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企业家要带领企业战胜当前困难,要在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等方面不断提升自己,努力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他还指出,对于中国企业家来说,即将到来的"十四五",是一个充满各种机遇和挑战的时期。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是摆在每一位企业家面前的、既富有挑战性、同时颇具吸引力的新课题。企业家不同于经营管理者、职业经理人、

张银平[3](2020)在《企业家要做创新发展的开拓者》文中研究说明企业家精神就是拼搏奋斗的精神,就是诚信、担当、冒险、创新、合作、坚持的精神。企业家要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当前,国际上正处在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一些国际机构都在不断调降今年全球经济增速的预测数据。在国内,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刘君[4](2020)在《上海生生牧场发展变迁研究(1929-1949)》文中研究表明1929年,在南京国民政府鼓励创办企业,颁布《公司法》、《工厂法》等法律法规,以及传入中国半个多世纪的乳业的本土化渐趋完成的时代背景之下,沈九成因个人际遇创办生生牧场。在5年左右的时间里,生生牧场便发展为近代上海最大的华商牛乳场。自1929年至1949年的20年时间里,在生生牧场的发展变迁中,其经理凡四变。据此,生生牧场20年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一是1929年至1933年,由沈九成的长子沈鹏程担任经理,为生生牧场的创办和初步发展期;二是1933年至1940年,沈九成出走三友实业社后,自任经理,为生生牧场的快速发展期;三是1940年至1946年,由沈九成的三子沈万灵担任经理,为生生牧场的调整期;四是1946年至1949年,生生牧场被中国国民党的中央信托局接收,为生生牧场的衰退期。在不同的发展时期,生生牧场的发展战略和销售战略均有所不同。1929年至1933年,生生牧场初始创办,奶牛的采购、员工的招聘、土地的租赁,以及生产设备的买入,奠定了生生牧场营业及发展的基础。此一时期,生生牧场通过文化濡化、竞争者定位、与三友实业社合作等销售方法,将企业的新鲜牛奶消费群体牢牢固定在社会上层人士之中。1933年,沈九成接掌生生牧场之后,通过产品结构的调整、销售模式的扩大、以及制定灵活的销售策略,使生生牧场的规模快速增长,其消费者群体由社会上层人士逐渐向社会中层人士下移。但是,随着日寇的入侵、上海的沦陷,生生牧场的销售规模因日伪政府的配给制度而萎缩。1940年8月24日,沈九成被绑架之后,将生生牧场交由三子沈万灵经营。沈万灵在艰难困苦的沦陷时期,调整生生牧场的销售战略,以生生牧场的“A”字消毒牛乳只为社会上层人士提供。这一销售战略的调整,维持了生生牧场在日伪时期的艰难生存。1946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企业员工联合国民党的战后接收人员,诬告沈九成、沈万灵为汉奸。生生牧场因此被中央信托局接收。在中央信托局管理上海生生牧场时期,其生产经营活动受到多方干扰,不断萎缩,使得生生牧场走向衰落。基于对生生牧场1929至1949年间四个时期生产销售活动的研究,从微观的视角展现了近代的企业发展与社会环境变迁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一方面,牛奶的消费人群从社会上层人士扩展至社会中上层人士,又因为社会环境的变迁上移至社会上层人士。物的社会生命史,不仅是一个经济关系,还受到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制约。另一方面,企业的生产销售活动,需要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和社会政治环境的保障。经营自由作为经济增长的前提,是企业生产销售活动能否正常展开的必要条件。生生牧场的发展历程,是近代中国国民党国民政府时期经济增长和经济衰落的见证。

文方园[5](2019)在《W银行高层领导力培训案例研究》文中指出本文是对一家经营了32年的,拥有5万多名员工,并已上市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领导力培养进行案例研究。在中国金融市场不断开放、竞争格外激烈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以往市场红利和市场高速发展的机遇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利润空间,掩盖了管理上的很多缺陷。如今,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企业的发展前景即具有挑战又更加严峻。伴随着这种挑战,企业间的竞争也从单纯的市场份额抢占演变成了管理的竞争。市场份额的占有容易,管理要提升则难,因为管的是人,触及的是人的利益,想要在竞争中保持企业的活力,就要在管理上进行改进。而管理的提升最重要的就是领导力的提升,强大的领导力能带领企业走向辉煌,而领导力水平低下则会使企业走下坡路。本文在分析领导力和领导力培养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文献法、访谈法、柯氏四级评估、360度评估等方法对W银行的领导力培养进行了研究,探讨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领导力模型和领导力培养的方式。通过理论和案例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不同的领导力培养方式对领导力提升的影响,以及对企业发展的作用。本文在进行案例分析时,通过用科学的方法探索如何构建符合企业真正需求的领导力模型和领导力培养方式,为企业解决领导力培养难的问题,同时为领导力培养的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参考案例。

陈倩[6](2019)在《知识转移与近代企业的科学管理改革(1920-1930)》文中提出知识是社会的关键资源,企业作为现代社会重要的组织之一,已经意识到了知识对企业成长与发展的正向作用,而知识转移是企业获取知识、建立并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途径。其实早在民国时期,近代企业家们就已经关注到了知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20世纪初,发端于美国的科学管理法开始传入近代中国,到了20世纪20—30年代科学管理法得到了近代企业家们的广泛响应,许多近代企业纷纷转移科学管理法,继而实施科学管理改革,然而改革的效果却大相庭径。本文从知识转移的视角出发,以近代企业的科学管理改革为中心,运用内容分析法探讨并验证近代中国典型企业转移西方科学管理法的转移路径。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为:第一章为导论部分,简介本文研究问题的背景以及近代企业科学管理改革以及知识转移的文献综述。第二章重在研究科学管理法在20世纪初得以广泛传播的内在条件、外在条件以及近代典型性企业转移科学管理法的动机划分。第三章研究近代典型性企业转移科学管理法的知识转移的初始阶段,即企业主最终做出转移决策的行为以及执行阶段,即企业主选择不同的转移机制来吸收科学管理法的行为。第四章研究近代典型性企业转移科学管理法的知识转移的扩张阶段即各个企业是否能够顺利的应用该知识和整合阶段的行为,即各个企业主能够在成功应用该知识后顺利保持该知识的应用,并使之成为企业的日常惯例。第五章为结语部分。本文通过研究以上内容尝试总结出一般性的规律,即出于不同动机转移科学管理法的企业会选择何种转移机制,采用怎样的改革方式,最终的转移效果是否一致。通过研究,本文发现出于不同动机驱使的企业,虽然在知识转移过程中都面临着转移粘性,但是致成原因并不相同。出于主动动机驱使的企业,如德大、厚生纱厂是由于外界的情境因素导致出现较低的转移粘性;而出于外部动机驱使的企业,如申新纱厂是由于新旧管理制度的冲突导致了较高的转移粘性。

周博文[7](2019)在《众创治理:体系构建、现状分析与评价研究》文中提出近年,众创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高频词和新引擎。2014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出台系列众创政策,使得众创生态持续优化,众创观念与时俱进,众创效率显着提升。拨开众创经济面纱,社会治理新痛点簇拥出现,新生事物正在遭遇发展阵痛,表面繁荣背后,亦暗藏风险乱象,对大众创新创业发展形成潜在威胁。本研究立足众创时代特征,以众创治理为研究对象,以众创治理的体系构建、现状分析与评价研究为研究焦点,详细分析众创治理的概念特征、哲学价值和理论基础,并通过文献计量深入分析众创治理研究的知识图谱和脉络演进,运用扎根理论建立众创治理理论体系。同时,运用AHP-DEA模型对众创治理理论体系进行指标测度分析,建立众创治理体系递阶层次结构,充分验证众创治理理论框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基于众创治理理论体系和指标体系,从宏观上运用内容分析法实证分析我国众创治理政策工具文本,并运用DEA模型实证测度我国众创政策实施效率,从而立足众创政策制定和执行两个层面实证剖析我国众创政策现状问题,全面掌握众创治理改革方向方略。从微观上以全国已注册的众创空间和众创水平较为成熟的企业为样本,运用路径分析法提出众创治理影响因素假设,展现众创治理影响因素间因果关系网络,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众创治理路径关系假设合理性,以此探析众创治理作用机理,验证众创治理理论框架。最后,基于众创治理的体系构建、现状分析与评价研究等实证分析结果,系统归纳众创治理相关研究结论,提出把握“众”点、瞄准“创”需、“包容”治理等治理策略,以期为众创经济纵深发展提供有效建议。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在于:一是精准把握众创治理理论动态,运用文献计量挖掘梳理二十年来国内外主要众创文献。二是系统构建众创治理理论模型,运用三元治理说,从众创治理理念、众创治理结构与众创治理技术等三维向度理解众创治理。三是科学构建众创治理评价体系,并将政治因素、生态因素等引入众创评价体系设计中。四是突出众创治理实证分析,从宏观政策工具和微观影响因素两个维度,实证开展众创治理的现状分析和评价研究。

姜星[8](2019)在《“微时代”背景下商会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文中提出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完善,释放出了一定的社会空间,诞生了企业家阶层,以及企业家群体利益和行动的代表者商会组织。在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松动影响社会活力释放的桎梏,构建政府、市场和企业三者有序、合理的关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提供稳定的社会保障、争取更广泛的社会支持是重要课题。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抓手,重视和发挥商会组织的作用,可视为一项重要手段。思想政治教育为商会组织的有序、健康发展提供正确的思想引导、专业人才素质提升等保障;商会组织是思想政治教育还未深入触及的领域,也是直接影响企业家阶层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微观环境构成,这些都是双方得以结合的内在契合性。政府职能的转变以及新型政商关系的构建,是商会组织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社会要求和现实必要性。商会组织的功能既包括社会分工要求的特定职能,其结构也内在规定了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结合商会组织实际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具体体现,商会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主要包含思想引导功能,协调矛盾功能,整合凝聚功能,民主协商功能,文化传承功能,社会公益功能和开拓创新功能等七个方面及四项基本特点。不同的时代背景和空间环境下,商会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具体呈现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从古代传统的行、团与公关、会所,到近代的同业公会、商会组织,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时期,商会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促进自身发展、维系社会稳定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微时代背景下,商会组织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既面临着内容素材的丰富、应用载体的拓宽、主客体互动性的增强等优势,但也面临着挑战。以扬州市高邮商会为实例,对其进行的梳理分析表明,商会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相关意识的缺乏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功能的实际发挥。此外,商会组织自身建设的薄弱,行政化色彩的浓郁,商会文化建设的缺乏新意,评价激励机制的缺乏以及多媒体平台建设的低耦合性,都是影响商会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各项功能良好发挥的现实原因。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在对商会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现状及其影响原因进行分析梳理后,有的放矢地提出意见是研究的重要部分。只有坚持一定的商会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原则和创新原有方法,树立正确思想意识,加强商会组织自身法制建设和党组织建设,保障商会组织的相对独立性,建立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并积极发挥微媒体的优势,搭建多层次、立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才能在微时代背景下进一步增强商会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际效果和持久影响。

司静雯[9](2018)在《基于高校本科培养过程的毕业生就业质量体系研究》文中指出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随着高校就业工作的理念和内涵不断深化,单个影响因素难以全面科学反映就业质量,为真实衡量高校办学质量、就业市场需求和毕业生就业前景等,在本科培养过程的基础上构建毕业生就业质量体系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在对原有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全面运用过程论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综合运用文本分析法和专家调查法找出与本科培养过程相关的就业质量因素,对本科培养过程就业质量计划、执行、评价和反馈环节加以阐述,构建毕业生就业质量体系。本研究一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的是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还有研究内容和方法,回顾了国内外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现状。第二部分是核心概念的定义和理论基础。首先,界定了本科培养过程和毕业生就业质量体系两个核心概念;其次,介绍了过程论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及理论在教育学中的应用,构建P-PDCA理论模型。第三部分是高校本科培养过程的就业质量影响因素分析。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分析就业质量影响因素,以高校培养周期为切入点划分就业质量体系构成要素,最后采用专家调查法对将构成要素归纳为就业能力、就业课程、就业服务、就业质量评价和就业质量反馈等五类。第四部分是在高校本科培养过程的毕业生就业质量要素基础上,分析就业能力子系统、就业课程子系统、就业服务子系统、就业质量评价子系统和就业质量反馈子系统的组成内容。第五部分是高校本科培养过程的毕业生就业质量体系的构建。从本科培养周期的视角,以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四个不断循环阶段为实施过程,基于全程化与动态性、学生主体与学校主导、整体性与可行性的构建原则对高校本科培养过程的毕业生就业质量体系的运行机理和实施进行分析。

孟莹[10](2017)在《美国大学生创业的外部支撑体系研究》文中认为为应对全球化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推动创业发展成为美国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培养创业型人才则是美国高校的责任和目标。而创业人才并非孕育于封闭的大学象牙塔中,美国已基本形成政府、社会与高校协作参与,有效调动、整合资源并满足各方需求的大学生创业外部支撑体系。本论文基于大学生创业外部支撑体系的理论基础,从政策支持、经费支持、孵化服务和文化环境四大维度探讨美国大学生创业的外部支撑体系构成要素,并从中分析政府、社会和高校的角色定位和协作机制。高校创业人才培养不仅需要内部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也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外部协作支撑。创业生态系统理论和“三螺旋”模型是明确大学生创业外部支撑体系的构成主体、要素和主体间协作机制的理论基础。从创业生态系统论来看,政策、金融、文化、支持、人力资源和市场等是维持创业生态系统发展的组成要素,政府、高校和产业是关键的行为主体。从“三螺旋”模型理论来看,大学、产业和政府之间形成互惠互利的动态合作关系,并催生出孵化器等“混成组织”,专门为推动创业提供服务。简言之,政府、产业和高校是支持大学生创业的关键主体,以政策、资金、孵化服务和文化环境为主要支撑要素,本研究将以四大支撑要素为分析框架,探究美国大学生创业的外部支撑体系。其一,政策支持在美国大学生创业外部支撑体系中起到协调作用。美国政府为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台创业政策,经历了创业和就业政策萌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转移、大力发展高增长型知识创业三阶段。美国从联邦、州和地方政府层面,通过小企业创业政策和国家创新战略等途径实施创业政策,集结并调动各界创业资源,为高校创业教育发展提供资金、导师、咨询和市场服务等支持,显示出协调性、前瞻性和全面性特点。其二,资金支持在美国大学生创业外部支撑体系中起到助推作用。融资渠道问题是大学生创业者遇到的巨大挑战。美国政府出台信用担保和税收优惠政策,撬动社会对大学生创业的资助力量,并通过学生创业计划缓解大学生创业资金压力。社会则通过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基金会和其它创新型融资渠道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指导和咨询服务,助推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其三,孵化服务在美国大学生创业外部支撑体系中起到催化作用。以孵化器为典型代表的创业服务机构是大学生连接各类创业资源的桥梁,提供专业化的创业场地、资金、指导、培训和平台服务,加速创业人才培养和创业企业发展。美国创业服务机构发展经历了早期探索、逐步成熟、快速发展和创新转型四阶段,呈现出多样化、全面化和专业化的发展趋势,成为高校创业教育的实践基地,提升大学生创业意愿和成功率。其四,文化环境在美国大学生创业外部支撑体系中起到激励作用。美国高校的创业文化具有自由平等、独立自主、竞争进取、宽容失败和实用主义特征,形成开放包容的教育和创业环境,加上全民创业文化、区域创业氛围的支持,为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和创业动机激励提供有力保障。此外,本研究选取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进行案例分析。UCLA自2010年起实施全校层面的创业生态系统建设战略,展现出广义的创业概念、专业的资源平台、跨学科的合作创新和紧密的外部联系四大特征。结合实证研究发现,除各学院的创业课程外,UCLA通过设置服务学生创业的专门机构和活动项目,为学生创业提供政策、经费和孵化服务等支持,营造了创业友好的文化环境。总的来说,美国创业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校、政府和社会的协作支持,形成了多方参与、持续发展的大学生创业外部支撑体系,以政策、经费、服务和文化为四大支柱,助推大学生创业意识、技能和行动发展。

二、职业企业家的四大特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职业企业家的四大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1)高校毕业生流动对房价的影响分析 ——以长三角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主要内容与研究思路
        一、主要内容
        二、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图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劳动力流动影响因素
        二、房价波动的影响因素
        三、房价分化的影响因素
        四、劳动力流动与房价波动
        五、文献述评
    第四节 研究方法、创新点与进一步改进之处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点
        三、进一步改进之处
第二章 高校毕业生流动对房价影响的理论机理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高校毕业生流动
        二、房价波动
        三、房价分化
    第二节 相关理论介绍
        一、劳动力流动理论
        二、房地产供求均衡理论
    第三节 劳动者就业城市的选择分化机理
        一、离散选择:城市职业发展环境不影响劳动生产率
        二、连续选择:城市职业发展环境影响劳动生产率
    第四节 高校毕业生就业城市的选择与流动对房价的影响
        一、高校毕业生流动对房价波动的影响机理
        二、城市间差异化的高校毕业生流动对房价分化的影响机理
第三章 长三角高校毕业生流动与房价分化现状分析
    第一节 长三角高校毕业生就业地区选择与流动现状分析
        一、长三角高校毕业生就业地区(省级)选择现状
        二、长三角区域高校毕业生地区间(省级)流动现状
        三、长三角高校毕业生就业地区选择与地区间流动(地级)现状
    第二节 长三角区域房价分化现状分析
        一、空间权重矩阵的设定
        二、长三角区域房价的空间相关性分析
第四章 长三角高校毕业生流动对房价影响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变量测度与定义
        一、核心解释变量测度
        二、其他变量定义
        三、数据来源
    第二节 高校毕业生流动对房价波动的影响分析
        一、模型设定
        二、模型估计、检验与选择
        三、模型估计结果解释
        四、稳健性检验
    第三节 高校毕业生流动对城市间房价分化的影响分析
        一、面板门限模型的设定
        二、面板单门限模型的估计、检验与选择
        三、面板单门限模型估计结果解释
第五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一、合理引导高校毕业生流动
        二、避免房价的过快增长
        三、防止城市间房价过度分化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3)企业家要做创新发展的开拓者(论文提纲范文)

一、时代造就了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
二、新时代需要更多的优秀企业家
三、创新是引领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4)上海生生牧场发展变迁研究(1929-194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依据
        1.2.1 理论依据
        1.2.2 现实依据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近代奶业史的研究
        1.3.2 近代农业企业史的研究
    1.4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生生牧场的创办与生产经营的展开(1929-1933年)
    2.1 沈九成创办生生牧场的背景
        2.1.1 沈九成创办生生牧场的个人际遇
        2.1.2 沈九成创办生生牧场的政策背景
        2.1.3 沈九成创办生生牧场的行业时机
    2.2 生生牧场的创办
        2.2.1 奶牛的采购及其生产管理
        2.2.2 土地的租赁
        2.2.3 员工的招聘
        2.2.4 生产设备的买入
    2.3 沈鹏程时期生生牧场生产经营的展开
        2.3.1 文化濡化:形塑消费者饮食习惯的企业经营方法
        2.3.2 横向拓展:以奶妈为竞争者定位的企业经营策略
        2.3.3 纵向连合:与三友实业社合作的企业经营模式
第三章 生生牧场的迅速发展与销售规模的扩大(1933-1940年)
    3.1 沈九成接掌生生牧场的经过
        3.1.1 三友实业社劳资纠纷案与沈九成出走三友实业社
        3.1.2 沈九成接掌生生牧场
    3.2 从单一鲜奶到全面化战略:生生牧场产品结构的调整
        3.2.1 牛奶
        3.2.2 冰淇淋
        3.2.3 奶油
        3.2.4 其他乳制品
    3.3 生生牧场的销售模式
        3.3.1 订户模式
        3.3.2 专卖店模式
        3.3.3 杂货店模式
        3.3.4 交易会模式
    3.4 生生牧场的销售策略
        3.4.1 药品、食品、饮品:产品的物质功能定位
        3.4.2 “国货”:产品的政治功能定位
        3.4.3 营养与健康:产品的社会功能定位
        3.4.4 早餐与现代性:产品的生活方式功能定位
    3.5 生生牧场迅速发展的原因
        3.5.1 沈九成与穆藕初交往考证
        3.5.2 沈九成的经营经验与企业家才能的展现
第四章 生生牧场销售战略的调整与等级结构的嵌入(1940-1946年)
    4.1 沈九成被绑案与沈万灵接手生生牧场
    4.2 生生牧场生产等级的提升
        4.2.1 上海市乳业等级制度的建立
        4.2.2 生生牧场的质量控制与等级提升
    4.3 生生牧场消费等级的嵌入
        4.3.1 近代上海的社会分层与牛奶的品牌选择
        4.3.2 生生牧场消费人群的社会结构
        4.3.3 日伪时期生生牧场销售对象的上移
第五章 生生牧场的衰退与政治权力的介入(1946-1949年)
    5.1 中国国民党接收生生牧场的经过
    5.2 中央信托局与生生牧场的衰退
        5.2.1 中央信托局接收生生牧场与国民党的派系斗争
        5.2.2 中央信托局管理上海生生牧场时期的衰退
第六章 结论
附录 :沈九成父子年谱初编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5)W银行高层领导力培训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论文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 研究内容及论文框架
    1.5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
    2.1 领导力
    2.2 领导力培养
        2.2.1 领导力模型的建立
        2.2.2 领导力培养的方式
    2.3 评估方法
        2.3.1 柯氏四级评估
        2.3.2 学习结果评估的六步评估法
第3章 W银行领导力培训案例调研与描述
    3.1 W银行的现状
    3.2 典型事件描述
        3.2.1 事件一:事业成熟期,人才断档
        3.2.2 事件二:内外部人才两手抓
        3.2.3 事件三:重视内部培养,建立领导力培养模型
        3.2.4 事件四:启动核心人才培养计划,助力业务发展
第4章 案例分析
    4.1 认清现实环境,寻求突破
        4.1.1 问题分析
        4.1.2 举措分析
    4.2 分析自身人员结构,构建领导力模型
        4.2.1 问题分析
        4.2.2 举措分析
    4.3 盘点人员,局部试点
        4.3.1 问题分析
        4.3.2 举措分析
    4.4 培养理念的单一
        4.4.1 问题分析
        4.4.2 举措分析
    4.5 培训方式精准匹配
        4.5.1 问题分析
        4.5.2 举措分析
    4.6 培训评估
        4.6.1 问题分析
        4.6.2 举措分析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案例启示
        5.2.1 企业高层领导力能力的建立和培养要有前瞻性
        5.2.2 打造全面的培养体系
        5.2.3 评估方式
    5.3 研究的局限性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个人简介
附录二 文件筐测试内容
附录三 自我评价测试内容
附录四 行为事件访谈法BEI测试内容
附录五 180度评估测试内容

(6)知识转移与近代企业的科学管理改革(1920-1930)(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知识转移理论研究综述
        1.3.2 科学管理改革研究综述
    1.4 研究方法与理论框架
    1.5 研究内容
    1.6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第二章 近代企业管理变革中知识转移的条件与动机
    2.1 知识——“科学管理法”传入的条件
        2.1.1 外在条件分析
        2.1.2 内在条件分析
    2.2 知识转移的动因研究
        2.2.1 主动动机驱使
        2.2.2 外部动机驱使
    2.3 小结
第三章 近代企业科学管理改革的知识转移四阶段(上)
    3.1 近代企业科学管理改革的初始阶段
        3.1.1 德大、厚生纱厂
        3.1.2 美亚织绸厂
        3.1.3 申新三厂
        3.1.4 商务印书馆
        3.1.5 康元制罐厂
    3.2 近代企业科学管理改革的执行阶段
        3.2.1 德大、厚生纱厂
        3.2.2 美亚织绸厂
        3.2.3 申新三厂
        3.2.4 商务印书馆
        3.2.5 康元制罐厂
    3.3 小结
第四章 近代企业科学管理改革的知识转移四阶段(下)
    4.1 近代企业科学管理改革的知识转移的扩张阶段
        4.1.1 德大、厚生纱厂
        4.1.2 美亚织绸厂
        4.1.3 申新三厂
        4.1.4 商务印书馆
        4.1.5 康元制罐厂
    4.2 近代企业科学管理改革的知识转移的整合阶段
        4.2.1 德大、厚生纱厂
    4.3 小结
第五章 近代企业科学管理的转移效果与粘性分析
    5.1 成功转移
    5.2 转移粘性低
    5.3 转移粘性高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后记

(7)众创治理:体系构建、现状分析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图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预计的创新点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众创
        2.1.2 众创经济
        2.1.3 众创治理
    2.2 哲学思辨
        2.2.1 哲学溯源
        2.2.2 价值阐释
        2.2.3 内涵拓展
        2.2.4 理论争议
    2.3 理论基础
        2.3.1 熊彼特创新理论
        2.3.2 新古典技术创新理论
        2.3.3 新熊彼特制度创新理论
        2.3.4 国家创新系统理论
第3章 众创治理文献述评与体系构建
    3.1 数据支撑与方法阐述
        3.1.1 数据来源
        3.1.2 研究方法
    3.2 问题探讨与脉络演进
        3.2.1 热点探讨
        3.2.2 知识基础
        3.2.3 脉络演进
        3.2.4 关键词共现分析
    3.3 框架设立与体系构建
        3.3.1 研究主题分类
        3.3.2 分析框架设立
        3.3.3 理论体系构建
第4章 众创治理指标体系构建
    4.1 指标建立
        4.1.1 指标体系设立
        4.1.2 构建层次结构模型
    4.2 研究设计
        4.2.1 方法选取
        4.2.2 AHP法确定众创治理指标权重
        4.2.3 DEA模型评价众创治理指标
    4.3 基于AHP模型的众创治理指标评价
        4.3.1 计算组合权向量并做组合一致性检验
        4.3.2 计算合成权重
        4.3.3 影响程度排序
    4.4 基于DEA模型的众创治理指标实施效率评价
        4.4.1 众创治理指标效率值测度
        4.4.2 区域众创治理指标效率值评价
        4.4.3 各省市众创治理指标效率值评价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众创治理政策工具的宏观实证分析
    5.1 基于政策工具的我国众创政策文本分析
        5.1.1 研究框架
        5.1.2 研究设计
        5.1.3 维度分析
        5.1.4 研究小结
    5.2 基于DEA模型的我国众创政策实施效率评价
        5.2.1 研究框架
        5.2.2 研究设计
        5.2.3 数据分析
        5.2.4 研究小结
第6章 众创治理发展现状的微观实证分析
    6.1 影响因素与研究假设
        6.1.1 众创治理内部因素及其假设
        6.1.2 众创治理外部因素及其假设
    6.2 模型建构与研究设计
        6.2.1 模型建构
        6.2.2 变量设计
        6.2.3 数据收集
    6.3 实证分析与假设检验
        6.3.1 样本分析
        6.3.2 模型适配度检验
        6.3.3 假设检验结果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启示
        7.2.1 把握“众”点,信守众创治理理念
        7.2.2 瞄准“创”需,优化众创治理结构
        7.2.3 包容“治理”,善用众创治理技术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致谢

(8)“微时代”背景下商会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缘起
        1.1.1 加强商会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现实需求
        1.1.2 商会组织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微时代”背景
    1.2 研究价值
        1.2.1 理论价值
        1.2.2 实践价值
    1.3 研究思路、方法以及创新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的创新点
2 商会组织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理论解读
    2.1 商会组织及其相关理论
        2.1.1 商会组织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基础
        2.1.2 商会组织的概念及其特征
        2.1.3 商会组织的类型
        2.1.4 商会组织的特定职能
    2.2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相关理论概述
        2.2.1 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
        2.2.2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内涵
    2.3 商会组织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契合性及其社会必要性
        2.3.1 商会组织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契合性
        2.3.2 商会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社会必要性
3 商会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具体呈现及其特点
    3.1 商会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主要内容
        3.1.1 思想引导功能
        3.1.2 协调矛盾功能
        3.1.3 整合凝聚功能
        3.1.4 民主协商功能
        3.1.5 文化构建功能
        3.1.6 社会公益功能
        3.1.7 开拓创新功能
    3.2 商会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特点
        3.2.1 客观性
        3.2.2 特定性
        3.2.3 历史性
        3.2.4 超越性
4 不同时代背景下商会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展变迁
    4.1 传统商会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4.1.1 古代的行、团与公关、会所
        4.1.2 近代的同业公会与商会组织
        4.1.3 建国初期的商会组织
    4.2 “微时代”背景下商会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新发展
        4.2.1 “微时代”的相关概念及特征
        4.2.2 “微时代”带来的优势
        4.2.3 “微时代”提出的挑战
5 “微时代”背景下商会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现状及其问题——以扬州市高邮商会为例
    5.1 扬州市高邮商会概况
        5.1.1 扬州市高邮商会发展的区域背景
        5.1.2 扬州市高邮商会发展经历
    5.2 扬州市高邮商会的结构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5.2.1 扬州市高邮商会的组织结构
        5.2.2 扬州市高邮商会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现状
        5.2.3 “微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新动态
    5.3 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6 “微时代”背景下商会组织提升自身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现实途径
    6.1 原则遵循与方法创新
        6.1.1 遵循和贯彻四项原则
        6.1.2 改进和创新五种方法
    6.2 “微时代”背景下商会组织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具体途径
        6.2.1 培育商会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正确观念
        6.2.2 积极推动商会组织法制体系的建设
        6.2.3 主动实现商会组织的相对独立性
        6.2.4 努力推动商会组织的基层党组织建设
        6.2.5 建立合理完善的评估指标体系
        6.2.6 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9)基于高校本科培养过程的毕业生就业质量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国内文献综述
        二、国外文献综述
        三、研究述评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高校本科培养过程
        二、毕业生就业质量体系
        三、培养过程的就业质量体系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过程论
        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三、P-PDCA理论模型
第三章 高校本科培养过程的就业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就业质量的影响因素
        一、影响因素类型:宏观、中观和微观
        二、影响因素分析
    第二节 就业质量体系的构成要素
        一、构成要素选取依据:本科培养周期
        二、构成要素分析
    第三节 就业质量体系的要素分类
        一、要素分类方法
        二、要素类型赋义
        三、要素角色定位
第四章 高校本科培养过程的毕业生就业质量体系子系统
    第一节 就业能力子系统
        一、学习能力
        二、实践能力
        三、综合素质
    第二节 就业课程子系统
        一、就业课程设置内容
        二、配套师资队伍构成
        三、就业课程平台设置
    第三节 就业服务子系统
        一、就业信息服务
        二、就业培训服务
        三、就业保障服务
    第四节 就业质量评价子系统
        一、评价时间和范围
        二、评价内容
        三、评价形式
    第五节 就业质量反馈子系统
        一、反馈时间和范围
        二、反馈内容
        三、反馈形式
第五章 高校本科培养过程的毕业生就业质量体系构建
    第一节 毕业生就业质量体系的构建原则
        一、坚持全程化与动态性相结合
        二、坚持学生主体与学校主导相一致
        三、坚持整体性与可行性相统一
    第二节 毕业生就业质量体系构建机理
        一、P-PDCA循环:计划环节(P-P)
        二、P-PDCA循环:执行环节(P-D)
        三、P-PDCA循环:检查环节(P-C)
        四、P-PDCA循环:处理环节(P-A)
        五、P-PDCA循环机理
    第三节 基于高校本科培养过程的毕业生就业质量体系运行
        一、就业能力形成
        二、就业课程实施
        三、就业服务建设
        四、就业质量评价
        五、就业质量反馈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10)美国大学生创业的外部支撑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缘起
        1.1.1 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开展创业教育的迫切性
        1.1.2 高校创业教育构建外部支撑体系的必要性
        1.1.3 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研究的借鉴性
    1.2 研究的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际组织对创业教育的研究
        1.3.2 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1.3.3 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
        1.3.4 小结
    1.4 核心概念界定
        1.4.1 创业教育
        1.4.2 支撑体系
        1.4.3 创业政策
        1.4.4 创业资金
        1.4.5 孵化机构
        1.4.6 创业文化
    1.5 研究方法与内容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内容框架
    1.6 研究创新与不足
        1.6.1 研究创新
        1.6.2 研究不足
2 大学生创业外部支撑体系的理论基础
    2.1 创业生态系统理论
        2.1.1 创业生态系统的定义
        2.1.2 创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框架
        2.1.3 创业生态系统的特点
        2.1.4 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2.2 “三螺旋”模型
        2.2.1 “三螺旋”模型的构建
        2.2.2 “三螺旋”模型的互动特征
        2.2.3 “三螺旋”模型和高校创业教育
    2.3 小结
3 美国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支持
    3.1 美国大学生创业政策的产生和发展
        3.1.1 美国大学生创业政策的产生背景
        3.1.2 美国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发展过程
    3.2 美国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具体内容
        3.2.1 创业政策的关键要素
        3.2.2 美国联邦政府的创业政策
        3.2.3 州、地方政府的创业政策
    3.3 美国大学生创业政策支持的特点
        3.3.1 协调性
        3.3.2 前瞻性
        3.3.3 全面性
    3.4 本章小结
4 美国大学生创业的资金支持
    4.1 资金支持对促进大学生创业的重要性
    4.2 美国大学生获得创业资金支持的渠道
        4.2.1 政府项目
        4.2.2 天使投资
        4.2.3 风险投资
        4.2.4 基金会
        4.2.5 创新型融资途径
    4.3 美国大学生创业资金支持的特点
        4.3.1 政府引导资金流动
        4.3.2 区域集群良性循环
        4.3.3 多元多级融资渠道
    4.4 本章小结
5 美国大学生创业的孵化服务
    5.1 美国大学生创业孵化机构的发展
        5.1.1 美国大学生创业孵化机构的发展历史
        5.1.2 美国大学生创业孵化机构的发展现状
    5.2 美国大学生创业孵化服务的模式
        5.2.1 孵化器机构的运作模型
        5.2.2 大学研究园模式
        5.2.3 科技孵化器模式:以奥斯汀科技孵化器为例
        5.2.4 孵化平台模式:以“发射台”项目为例
    5.3 美国大学生创业孵化机构的成效
        5.3.1 孵化器成效评估的矛盾结果
        5.3.2 孵化器的成效评估方法
        5.3.3 孵化器成效的影响因素
        5.3.4 对于孵化器成效的反思
    5.4 本章小结
6 美国大学生创业的文化环境
    6.1 美国创业文化形成的背景
        6.1.1 历史背景:宗教文化
        6.1.2 社会背景:移民文化
    6.2 美国高校创业文化的特征分析
        6.2.1 创业文化的分析框架:文化维度理论
        6.2.2 美国高校创业文化的具体特征
    6.3 美国创业文化的表现形式
        6.3.1 美国全民创业文化
        6.3.2 美国区域创业文化:以硅谷为例
        6.3.3 美国校园创业文化
    6.4 本章小结
7 案例分析: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
    7.1 UCLA创业生态系统建设
        7.1.1 UCLA创业生态系统建设的背景
        7.1.2 UCLA创业生态系统建设的发展规划
        7.1.3 UCLA创业生态系统建设的特点
    7.2 UCLA学生创业的支撑要素
        7.2.1 创业课程
        7.2.2 创业活动
        7.2.3 创业经费
        7.2.4 孵化器
        7.2.5 创业导师
    7.3 实证研究:学生视角下的UCLA学生创业外部支撑体系
        7.2.1 访谈提纲
        7.2.2 访谈样本
        7.2.3 数据分析
        7.2.4 访谈结果
    7.4 本章小结
8 美国大学生创业外部支撑体系的特点和启示
    8.1 美国大学生创业外部支撑体系的特点
        8.1.1 政府发挥协调作用,促进各类资本流动
        8.1.2 社会完善融资渠道,形成区域创新合力
        8.1.3 服务机构专业发展,搭建资源沟通桥梁
        8.1.4 建设创业友好文化,推动创业持续发展
    8.2 对我国大学生创业外部支撑体系建设的启示
        8.2.1 我国大学生创业外部支撑体系的发展现状
        8.2.2 我国大学生创业外部支撑体系的发展问题
        8.2.3 我国大学生创业外部支撑体系的发展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四、职业企业家的四大特点(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校毕业生流动对房价的影响分析 ——以长三角为例[D]. 张棋飞. 安徽财经大学, 2021(10)
  • [2]企业家要做创新发展的开拓者[J]. 张银平. 中国石油和化工, 2020(09)
  • [3]企业家要做创新发展的开拓者[J]. 张银平. 上海企业, 2020(08)
  • [4]上海生生牧场发展变迁研究(1929-1949)[D]. 刘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2)
  • [5]W银行高层领导力培训案例研究[D]. 文方园.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3)
  • [6]知识转移与近代企业的科学管理改革(1920-1930)[D]. 陈倩. 南京财经大学, 2019(04)
  • [7]众创治理:体系构建、现状分析与评价研究[D]. 周博文. 天津大学, 2019(01)
  • [8]“微时代”背景下商会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 姜星. 南京理工大学, 2019(06)
  • [9]基于高校本科培养过程的毕业生就业质量体系研究[D]. 司静雯. 天津大学, 2018(06)
  • [10]美国大学生创业的外部支撑体系研究[D]. 孟莹. 浙江大学, 2017(09)

标签:;  ;  ;  ;  ;  

职业企业家的四大特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