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测定人参保健制品中的人参皂甙(论文文献综述)
张娜[1](2021)在《应用液质联用技术分析人参加工炮制品活性成分差异》文中指出目的: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技术(UPLC-QQQ-MS)测定人参中主要活性成分皂苷和寡糖含量,以此为依据评价鲜人参的不同生长环境(平地栽培和林地种植)和不同贮藏时间(0-11周)对其加工炮制品生晒参和红参中皂苷和寡糖的影响。方法:采集四年生鲜人参,一部分经干燥加工为生晒参,一部分经蒸制为红参。应用UPLC-QQQ-MS技术测定生晒参和红参中20种人参皂苷和9种人参寡糖的含量,并应用多元统计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人参寡糖固相甲基化制备方法,采用Na OH为填料制备固相甲基化柱,以CHI3为甲基化试剂,在课题组前期研究工作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固相甲基化条件,将寡糖进行甲基化衍生后,利用UPLC-QQQ-MS技术检测人参寡糖甲基化产物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平地栽培和林地种植人参中皂苷和寡糖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皂苷和寡糖成分在不同生长环境下存在显着差异。原人参二醇型(PPD)皂苷中Rb1、Rc、Rb2、Rb3、Rd在生晒参中含量高于红参中的含量,且其在平地栽培样品中含量明显高于林地种植样品,Rg3、F2在红参中含量高于生晒参,Rk1存在于红参中而生晒参中未含有,三醇型皂苷Re、Noto R1、Rg1、Rf和齐墩果酸型(OLE)皂苷Ro均在平地栽培样品中含量较高,三醇型皂苷Rg2、Noto R2、F3、F1、Rh1在红参中含量高于生晒参,平地栽培和林地种植样品中含量相差较小。与寡糖对照品相对保留时间和质谱碎片信息比对,在人参中共检测到6种还原寡糖(麦芽糖、麦芽三糖、麦芽四糖、麦芽五糖、麦芽六糖、麦芽七糖)和3种非还原寡糖(蔗糖、蔗果三糖、蔗果四糖),来源于林地种植的人参加工炮制品中9种寡糖单体含量均高于平地栽培人参,其中麦芽三糖、麦芽五糖、麦芽六糖、蔗糖和蔗果四糖5种寡糖在不同生长环境下含量差异较明显。因寡糖水解和美拉德反应,6种还原寡糖和3种非还原寡糖含量均在生晒参中高于红参。不同贮藏时间鲜人参的加工炮制品中皂苷和寡糖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贮藏时间的变化,人参皂苷和人参寡糖均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在鲜人参贮藏2周时,制得的生晒参中14种人参皂苷Rb1、Rb2、Rb3、Rd、Rg1、Rg3、F2、Re、Noto R1、Rf、Rg2、F3、Rh1、F1和红参中12种人参皂苷Rb1、Rb2、Rb3、Rd、Re、Noto R1、Rg2、F3、F2、Rh1、F1、Rg3的含量较高。Noto R2和Ro在贮藏1周时生晒参和红参中含量最高,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人参皂苷Rc在贮藏0周时生晒参和红参中含量最高,并且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生晒参和红参中含量均有所降低。Rk1为红参中特有皂苷,在贮藏2周时含量最高。由不同结构类型皂苷总含量分析可见,生晒参和红参中总皂苷含量、原人参二醇型皂苷(PPD)和原人参三醇型皂苷(PPT)总含量均在鲜人参贮藏2周时达到最大值,且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皂苷总含量随之降低。在鲜人参贮藏0周时,加工炮制的生晒参和红参中麦芽糖、麦芽三糖、麦芽四糖、麦芽五糖、麦芽六糖和麦芽七糖6种还原糖含量较高,随着贮藏时间的增长,含量逐渐降低。蔗糖、蔗果三糖、蔗果四糖3种非还原糖随鲜人参贮藏时间的增长含量升高。9种寡糖总含量在贮藏0周和1周时较高,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寡糖总含量整体呈现降低的趋势。结论:应用UPLC-QQQ-MS技术,建立同时测定20种人参皂苷成分的UPLC-QQQ-MS方法;并对寡糖固相甲基化方法进行优化,建立测定人参中9种寡糖含量的方法,为评价鲜人参的不同生长环境和不同贮藏时间对其加工炮制品生晒参和红参中皂苷和寡糖的影响提供了方法依据。平地栽培和林地种植两种人参种植方式对人参加工炮制品中皂苷和寡糖含量影响较大,平地栽培的人参其加工炮制品中人参皂苷含量较高,而寡糖含量较林地种植低。鲜人参的贮藏时间对其加工炮制品影响显着,4℃下贮藏时间在0周、1周、2周和3周时的鲜人参其加工炮制品中皂苷和寡糖含量均较高,为保证人参的品质,使其发挥更好的药用价值,建议鲜人参的贮藏时间不宜超过3周。
焦玉凤[2](2021)在《国内外不同产区西洋参化学成分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西洋参为五加科植物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m L.)的干燥根,收载于《中国药典》2020版。西洋参原产于美国以及加拿大,自20世纪80年代成功引种于我国,现主要种植在东北、华北、华中等地。其药用历史悠久,是一种应用广泛的补益类中药材,受到众多消费者的喜爱。西洋参具有多种结构类型的化学成分,例如三萜皂苷类、黄酮类、无机元素、糖类以及核苷类等,三萜皂苷是西洋参的主要活性成分。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西洋参具有抗肿瘤、抗衰老、保护心血管系统以及免疫调节等生物活性。不同西洋参种植产区的土壤环境,温度,气候,海拔条件等不同,活性成分的含量具有差异。因此,对于不同产区西洋参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对西洋参的质量控制及合理应用有重要意义,并为西洋参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本论文在综述了西洋参的原植物,分布、化学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和生物活性等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分析手段深入研究了中国吉林省、辽宁省、黑龙江省、山东省、北京市以及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内外23个产区不同参龄西洋参的化学成分。取得了以下创新性成果:1、西洋参不同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1)基于超高效液相-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和UNIFI解析平台的不同部位西洋参化学成分分析采用超高效液相-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quadrupole-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与UNIFI天然产物解析平台相结合的方法,对西洋参主根,侧根,须根及芦头80%甲醇提取物中小分子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共鉴定出包括三萜皂苷、有机酸及酯、甾醇等多种结构类型的133种成分,其中三萜皂苷为主要成分。(2)西洋参不同部位的植物代谢组学研究利用UPLC-Q/TOF-MS结合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开展了西洋参主根,侧根,须根和芦头中的代谢物的非靶标代谢组学研究。共鉴定了31个差异性代谢物作为区分西洋参不同部位的潜在的化学标志物。研究结果可为合理利用西洋参的不同部位提供了理论基础。2、西洋参中皂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利用香草醛-浓硫酸比色法测定并比较了国内外23个产区西洋参中总皂苷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检测分析方法测定了19种单体人参皂苷(元)的含量,以19种单体人参皂苷(元)的含量为评价指标,利用聚类分析对西洋参进行分类。结果表明,随着参龄的增加,西洋参中皂苷含量有逐渐增加的趋势。3、西洋参中非皂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1)西洋参中有机酸的含量测定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西洋参中有机酸的含量,以7种有机酸的含量为评价指标,利用聚类分析对不同批次西洋参进行分类。结果表明,西洋参中有机酸含量丰富,柠檬酸的含量最高。(2)西洋参中核苷的含量测定建立了西洋参中核苷类成分的超声提取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了5种核苷类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批次西洋参中核苷类成分存在差异。(3)西洋参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建立西洋参中总黄酮的超声提取方法,采用亚硝酸钠-硝酸铝法比较了不同批次西洋参之间黄酮含量的差别。结果表明,西洋参中黄酮含量为0.01%~0.22%。(4)西洋参中无机元素的含量测定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了国内外不同产区西洋参中37种无机元素的含量,以37种无机元素的含量为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Fe元素含量在不同批次西洋参中均最高,5种有害元素(As,Cd,Cs,Hg,Pb)含量较低,均符合《中国药典》规定。综上所述,本论文对西洋参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评价,研究结果为西洋参的真伪鉴别,内在的质量控制,道地性评价提供了科学参考,也为扩大西洋参的药食用范围提供了理论依据。
左甜甜[3](2020)在《人参、红参系统物质基础与炮制介导的整体化学转化研究》文中认为人参为五加科(Araliaceae)人参属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的干燥根,红参是鲜人参经蒸制干燥得到的产品。研究表明,热处理引起的人参皂苷的转化与生物学活性的改善显着相关。系统阐释人参与红参的化学组成,揭示蒸制介导的整体性化学转化,建立各自的特征标志物,对于实现人参、红参精准质量控制,优化炮制参数、合理临床用药,推动人参产业向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综合利用系统植化分离、多维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非靶标代谢组学与质谱成像等技术,对人参开展皂苷化合物的分离制备,同时深度表征鉴定人参与红参的皂苷组成,整体性描绘蒸制介导的化学转化,构建人参与红参鉴别的特征标志物。本论文采用多种柱色谱(D101大孔吸附树脂、中压C18柱)与制备型、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对人参根中的皂苷成分进行系统、分离纯化,分离并鉴定42个皂苷化合物(1-42),包括1个新齐墩果酸型人参皂苷(1)与一个种内首分化合物(2,三七皂苷FP1)。利用高分辨质谱与一维、二维NMR分析,新皂苷化合物结构鉴定为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醛酸基]-28-O-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命名为人参皂苷RO1(1)。其它40个已知皂苷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人参皂苷Rg1(3),三七皂苷R4(4),人参皂苷Ra2(5),-Rb1(6),-Rb2(7),-Rd(8),三七皂苷Rt(9),人参皂苷Rc(10),-Ra1(11),20-O-葡萄糖基人参皂苷Rf(12),丙二酸酰化人参皂苷Rb1(13),丙二酸酰化人参皂苷Rb2(14),人参皂苷Re2(15),-Re3(16),丙二酸酰化人参茎叶皂苷Rd5(17),丙二酸酰化人参皂苷Rc(18),人参皂苷Rg3(19),人参皂苷Re(20),20(R)-人参皂苷Rh2(21),20(S)-人参皂苷Rh2(22),人参皂苷Rf(23),20(S)-原人参三醇(24),人参皂苷F3(25),-Rk1(26),-F5(27),-Rg2(28),-Rb3(29),20(R)-人参皂苷Rh1(30),compound K(31),人参皂苷F1(32),-F2(33),-RO(34),三七皂苷R1(35),竹节参皂苷Ⅳa(36),20(S)-人参皂苷Rh1(37),人参皂苷Rg5(38),-Rk3(39),三七皂苷Fe(40),-R2(41)与人参皂苷Ra3(42)。本论文植化分离工作进一步丰富了人参中皂苷化合物的多样性,为基于液质联用技术人参与红参系统物质基础研究与差异分析提供对照品。本论文建立了基于离线全二维液相色谱/离子淌度四极杆飞行时间高分辨质谱(2D-LC/IM-QTOF-MS)维度增强的(四维分离)中药多成分系统表征技术、开发基于UNIFI平台“人参皂苷自建数据库”引导的智能峰注解标准化流程,最终能够鉴定323种人参皂苷(人参中鉴定286种,红参中306种),其中125种尚未从人参属中分离报道。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依次优化色谱-质谱的关键参数(固定相、流动相、柱温、洗脱梯度;离子源参数毛细管电压、锥孔电压与梯度裂解能量),构建了配置亲水相互作用色谱(HILIC)机制的XBridge Amide色谱柱和反相HSS T3色谱柱的2D-LC分离系统,通过星条方程法测定该二维色谱系统的正交性为0.76,有效峰容量为976;且经过方法学验证该方法稳定、可重现。利用Vion?IMS-QTOF杂合型高分辨质谱仪,选择ESI负离子模式下数据非依赖High-Definition MSE(HDMSE)进行数据采集,实现人参与红参提取物复杂成分的四维分离,提供每个皂苷成分五维结构相关信息(t R-HILIC,t R-RP,CCS,MS1,MS2)。与传统MSE相比,HDMSE可以更好地分离人参皂苷并直接提供CCS值信息。在系统整理人参皂苷植化分离文献的基础上建立了“人参皂苷自建数据库”,共记录504个已知人参皂苷结构信息(名称、分子式、化学结构)。将该数据库导入UNIFITM软件,并输入58个皂苷对照品确定的结构信息,建立了基于UNIFI自动注解HDMSE数据的高效代谢物鉴定流程(包括分析方法设置、数据采集、数据校正、数据处理与鉴定、鉴定结果再确认),通过小分子预测、MS1/MS2数据与数据库成分理论质谱信息匹配,大大缩短分析时间,并呈现可重现的鉴定结果。本实验增加了一维色谱分离(HILIC)和离子淌度(IM)分离,极大地提高了峰容量;离子淌度测定的CCS值为分子的结构鉴定提供了与质谱正交的多一维度的信息,特别是在异构体区分上具有很大的潜力。最终能够从人参鉴定286种人参皂苷、从红参中鉴定306种,共计323种人参皂苷结构(包括PPD型119个,PPT型87个,OA型21个,丙二酸酰化型17个,以及76个其它类型)。这为人参与红参差异分析奠定了基础;所构建的2D-LC/IM-QTOF-HDMSE方法亦可以充当放大镜初步发现人参和红参之间的差异成分。本论文构建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离子淌度-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IM-QTOF-MS)非靶标代谢组学技术,通过不同炮制时间点分析整体描绘人参的化学转化,通过实验室自制与市售的人参与红参代谢组对比,鉴定18种潜在差异成分,构建人参与红参特征标志物;并通过质谱成像/(MSI)分析确定了差异标志物的组织分布。综合利用Vion IMS-QTOF离子淌度液质联用仪、UNIFI与Progenesis QI软件,建立了非靶标代谢组学的分析流程:1)基于负离子模式HDMSE代谢组信息采集;2)多批次HDMSE数据校正与数据解卷积(峰对齐、峰提取、归一化);3)代谢特征列表再处理80%规则与30%变异规则;4)基于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阶乘法判别分析(OPLS-DA)与VIP(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值大小寻找差异代谢物;5)潜在标志物鉴定。根据以上流程首先研究了不同炮制时间(2 h,3 h,4 h)下人参化学成分转化程度,PCA得分图揭示了时间依赖的动态转化轨迹。对人参与实验室自制红参进行差异分析,当VIP阈值设定为2.5时,鉴定22个差异离子;通过对市售人参与红参对比分析,同条件下鉴定25个差异离子;最终发现18个潜在炮制相关标志物。其中m-Rb1(同位素峰m/z 1195.6070)、人参皂苷Ro、M6(PPD+3Glc+2Xyl+Mal)、m-Rc(同位素峰m/z 1165.5967)、m-Rb2(同位素峰m/z 1165.5970)为白参的鉴别标记物;人参皂苷Rb2、人参皂苷Rd、人参皂苷Rg3为红参的鉴别标记物。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18个潜在炮制相关标志物中5个标志物质量数进行MSI分析(M18:人参皂苷Rg5(异构体);M15:人参皂苷Rg3(异构体);M4:人参皂苷Ro(异构体);M12:人参皂苷Rd(异构体);M10:m-Rc(异构体)在根部的空间分布。5个人参皂苷标志物在人参、红参根部组织部位的具体分布,人参皂苷Rg5、Rg3在外皮、韧皮部可以看到有更高含量的表达,而人参皂苷Ro、m-Rc(异构体)在形成层部位含量更高。另外,MSI可以直观呈现差异标志物在不同组别样品中含量差异。M18、M15在红参中的含量高于白参,而M4、M12、M10在白参中的含量则高于红参。这些趋势与非靶向代谢组学获得的结果基本一致。值得注意的,MSI反映的代谢物变化趋势是所有能够离子化的异构体总强度,这些异构体如果变化趋势不一致,MSI呈现的结果可能与LC-MS有所不同。本论文,首次建立一种基于离线2D-LC/IM-QTOF-HDMSE维度增强的代谢组表征技术,支撑混合样品的四维分离,实现了人参与红参中皂苷成分的深度表征;建立基于UHPLC/IM-QTOF-MS、UNIFI与Porgenesis QI非靶标代谢组学分析技术流程,整体性描绘并鉴定人参炮制相关标志物;首次利用MSI技术对人参炮制相关标志物进行组织分布研究。以上研究结果对于人参与红参的精准质量控制,合理临床用药,及人参产业的向好发展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为中药系统物质基础研究与中药炮制机制研究提供方法学参考。
刘栎洋[4](2020)在《高含量红参Rg3皂苷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其在保健酒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人参被誉为“百草之王”,富含多种功能成分。人参皂苷为其最特殊、最有效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降血糖、抗疲劳、抗癌等作用,其中,稀有皂苷效果往往更佳。例如稀有人参皂苷Rg3,其抗癌活性很高,但在传统方法加工的红参中含量很低。高温炮制可以使部分皂苷转化为稀有皂苷,大大增加稀有皂苷含量,也可提高人参的应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本文采用反应釜高温水热法制备红参,人参皂苷的提取通过超声波辅助法,稀有人参皂苷Rg3的含量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确定最佳炮制条件和最佳提取条件。在最佳炮制条件和提取条件下,进行红参保健酒制备配方优化。试验结果如下:传统蒸制法在最佳条件(蒸制温度为125°C,蒸制时间为3 h,烘干温度为65°C)下,Rg3皂苷含量为533.08±0.16μg/m L。在单因素试验结果及响应面优化试验所得反应釜高温水热法在最佳炮制条件(蒸制温度为150°C,蒸制时间为1 h,烘干温度为65°C)下,Rg3皂苷含量显着升高,达到643.03±0.31μg/m L,是传统蒸制法Rg3皂苷含量的1.21倍,但时间是传统方法的1/3。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及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红参中Rg3皂苷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料液比为1:34(g/m L),超声时间为35.5 min,超声功率为330 W,此参数下红参中Rg3皂苷的得率最大为4.80%。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及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红参酒制备工艺参数为:酒精度数为46%vol,红参提取物添加量为200 mg,超声时间30 min,所制得的红参酒色泽金黄,清澈透明,酒体醇和柔润,香味协调,自然舒适,此时总糖含量为2.3 g/100m L,总酸含量为5.3g/100m L,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0 g/100 m L。综上所述,反应釜高温炮制法易于实现人参皂苷向稀有皂苷Rg3的转化,并且其蒸制时间明显少于传统蒸制法,炮制效率高,便于工业生产。炮制的红参经乙醇提取与白酒勾兑后,制得红参保健酒,色泽呈金黄色,清澈透明,酒体醇和柔润,香味协调,自然舒适。
解丽[5](2019)在《怒江漆油成分研究与现状调查及云南部分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跟踪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本文采用索氏提取法和气相色谱-质谱法等手段系统研究了云南怒江不同品种漆树籽中油脂成分及市售食用漆油的成分,考察了不同制油工艺对漆树籽中油脂成分与市售食用漆油成分的影响。在掌握漆油营养成分的基础上对怒江食用漆油进行调查,了解漆油食用现状及功效,为制定漆油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提供科学依据,也为漆油综合开发利用与合理食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2)全面了解部分《云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在云南省的执行情况及应用现状,评估标准指标或技术要求的科学性和适用性,为有关标准制定部门推进标准的贯彻实施及标准修订提供意见和建议,同时为制定漆油及其他食品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提供借鉴基础。[方法](1)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测定云南怒江不同品种漆树籽提取的油脂及市售食用漆油的成分与理化指标,分析评价漆树籽中油脂及市售食用漆油的营养价值。(2)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确定研究现场和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人群人口学特征及漆油食用情况,通过医学体检获取调查对象的基础健康数据。利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卡方检验、秩和检验、秩相关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对全省16个州市中从事食品生产企业人员、食品监督监管人员、检验/检测人员、食品相关科研专家等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相关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收集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对《标准》的一般性评价、标准技术评价、意见和建议等信息。利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白漆树籽油脂中总脂肪含量为(7.57±0.250)g/100g,黑漆树籽油脂中总脂肪含量为(11.60±0.1000)g/100g。白漆树籽油脂与黑漆树籽油脂中亚油酸、棕榈酸、油酸等5种脂肪酸含量最多,总量达到97%以上。白漆树籽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9.08%,黑漆树籽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3.45%。市售食用白漆油与市售食用黑漆油主要脂肪酸有棕榈酸、油酸、硬脂酸;市售食用白漆油中含棕榈酸64.63%,市售食用黑漆油中含棕榈酸70.47%。市售食用白漆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26.98%,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2.21%,市售食用黑漆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18.70%,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0.63%。白漆树籽油脂中亚油酸含量为63.20%,黑漆树籽油脂中亚油酸含量为58.67%。市售食用白漆油中亚油酸含量为7.38%,市售食用黑漆油中亚油酸含量为1.25%。白漆树籽油脂与黑漆树籽油脂的酸值分别为2.6mg/g、2.5mg/g,均<3mg/g,过氧化值无明显差异。市售食用白漆油的碘值为31.2g/100g,明显低于市售食用黑漆油的53.2g/100g。市售食用白漆油的酸值为16.6mg/g>3mg/g。市售食用白漆油的皂化值高于市售食用黑漆油。市售食用白漆油与市售食用黑漆油中的污染物限量总砷、总铅含量及真菌毒素限量中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符合国家标准。(2)共调查1260名怒江居民,其中男性845人(67.1%),女性415人(32.9%);调查对象年龄12~90岁,平均年龄40.6岁;调查人群中有食用漆油习惯者1139人(90.4%),日均食用量为0.099(0.033,0.143)g;不同民族的日均食用量有差别(P<0.05),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职业、文化程度的人群食用量无差别。研究对象中绝大部分有食用漆油的习惯,食用10年以上的人群占93.6%。平均食用频率为0.25-0.75次/周。食用漆油的种类包括白漆油、黑漆油、混合漆油和其他漆油,食用白漆油802人(70.4%),食用黑漆油506人(44.4%),无食用漆油习惯者121人(9.6%);研究对象中少部分人不食用漆油的首要原因为过敏,其次为不喜欢。共有3.5%的研究对象食用漆油后出现过不适反应,主要表现为皮疹,其次为哮喘和喉头水肿,以及便秘、身体发热及颜面水肿。身体脂肪率、内脏脂肪指数及BMI同漆油食用量均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腰围、收缩压与舒张压、坐月子时间、分娩后下地/工作时间同漆油食用量无相关关系。女性漆油食用量、身体脂肪率高于男性。职业是身体脂肪率、内脏脂肪指数、腰臀比、BMI的影响因素。年龄是收缩压的影响因素。(3)《云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跟踪评价中知晓率最高的《标准》是《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卫生规范》(94.9%),最低的是《食品中展青霉素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27.5%)。知晓《标准》的调查对象对《葡萄烈酒标准》、《酸角糕标准》、《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卫生规范》满意度、整体可操作性、内容合理性评价较高,对《昌宁红茶标准》、《食品中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食品中富马酸二甲酯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食品中展青霉素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干制三七花标准》、《干制三七茎叶标准》满意度、整体可操作性、内容合理性评价均一般。[结论](1)漆树籽油脂品质、脂肪酸组成及含量与市售食用漆油有差别,漆树籽中油脂质量高于市售食用漆油,且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明显高于市售食用漆油,可考虑改善加工工艺从而提高漆油的利用价值。(2)怒江居民漆油食用率较高,且研究对象普遍认为漆油可以促进产后恢复、增强免疫力和舒筋活血,尤以促进产后恢复为主。部分人群认为漆油还有消炎、去疲劳和通透全身的作用。但目前居民食用的漆油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建议居民食用漆籽皮、核分离后漆核提取的漆树种子油,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对人体健康有益。(3)《云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制定和发布以后,有必要对从事食品监管、检验、生产加工等工作的人员加大培训力度,对社会公众加大宣传力度,使食品安全标准得到真正的贯彻实施;针对不同的《标准》,调查对象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和建议,值得有关标准制定部门重视。(4)本研究掌握了怒江漆油的成分及人群食用现状,同时了解了云南省部分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执行情况及应用现状,为制定漆油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提供了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叶日金,潘雪静,陈茹[6](2016)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人参口服液中6种人参皂甙》文中提出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参口服液中6种人参皂甙。样品经60%甲醇水溶液提取,C18固相萃取小柱净化;采用Agilent SB-AQ 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分离,乙腈和水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紫使用紫外检测器在203 nm波长下对6种主要人参皂甙Rg1、Re、Rb1、Rc、Rb2和Rd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种人参皂甙在0.010.8 m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0.999 710.999 76),相对偏差(RSD)<3%,回收率>92%。该方法准确方便、灵敏度高,可实现人参口服液中微量人参皂苷Rg1、Re、Rb1、Rc、Rb2和Rd的测定。
李艳芳[7](2012)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7种人参皂苷》文中研究表明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人参中的7种人参皂苷的方法。使用超高效液相分离系统,超声波萃取法,选用Waters BEH C18分析柱(2.1mm×50 mm×1.7μm),乙腈-水进行梯度洗脱,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03 nm,峰面积外标法定量。7种人参皂甙在5~100μg/mL浓度范围内,其浓度和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 9。针对红参,白参样品加标回收率在74.1%~103.0%之间,RSD=7.41%(n=6)。本方法前处理简单,准确,重现性好,且能同时检测7种人参皂甙分析时间短,具有较大优势。此方法适用于人参及其制品中人参皂甙的测定。
任小虎,饶铖乐,史路路,陈茂彬[8](2012)在《保健酒中人参皂甙含量的测定》文中提出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香草醛比色法分别测定保健酒中人参皂甙的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线性梯度洗脱同时测定6种主要人参皂甙Rg1、Re、Rb1、Rc、Rb2、Rd。比色法以香草醛-高氯酸为显色剂,人参皂甙Re为对照品,测定人参总皂甙的含量。两种方法均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适用于保健酒中人参皂甙的测定。
谢瑶,石萌萌,庞欣[9](2010)在《高效液相色谱及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保健食品检测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综述了近年来高效液相色谱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保健食品检测中的应用。这些应用包括保健食品中维生素、多不饱和脂肪酸、类胡萝卜素、多糖类、皂甙类和黄酮类营养物质的测定。
李楠[10](2008)在《人参花水提物中皂甙及寡糖的研究》文中提出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e.)是我国传统医食两用的养生珍品,备受历代医家的推崇。而人参药理活性的有效成分则是人参皂甙,迄今为止,已从人参各部分中分离并鉴定了大约50种皂甙,包括人参二醇型皂甙、人参三醇型皂甙及齐墩果酸型皂甙。人参各部分人参皂甙的含量不同,对于不同部位的取用也有所差别。但在近些年的研究过程中,医学界证实,人参花也具有非常重要的药用价值。人参花中人参总皂甙的含量是人参根的5倍以上,其中,可提高免疫力,抑制癌细胞成长的人参皂甙Rd是人参根的13.85倍,保护细胞膜防止细胞老化的人参皂甙Re含量是人参根的14.7倍,而且导致上火的Ro含量较少。其还含有独特的人参花蕾9肽和人参花蕾11肽、大量的微量元素以及少量的寡糖。本文首先通过大孔吸附树脂从人参花水提物中提取、分离出了人参粗皂甙和寡糖。人参粗皂甙经过硅胶柱层析法分离纯化出三个级分LGR1、LGR2和LGR3,又经薄层层析法(TLC)、高效液相色谱(HPLC)以及13C核磁共振波谱(13C-NMR)等常规分析手段检测,与标准品对照证明所得到的级分LGR1是Rb1和其他皂甙的混合物,LGR2是人参皂甙Rd和Rg1的混合物,LGR3为多种皂甙的混合物。同时,运用级分LGR1、LGR2和LGR3进行了体内抗肿瘤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LGR2在一定浓度条件下,抗肿瘤活性明显。而LGR1和LGR3对Hela细胞的作用不具有显着性差异。目前,对于人参花上清中的寡糖研究报道甚少,本文中对此部分人参花寡糖进行了基础的理化特征的分析,包括葡聚糖凝胶柱分析(Sephadex G-100,Sephadex G-25)、大孔吸附树脂、高效液相色谱(HPLC)以及分光光度法。为今后的工作进行了较为基础的数据积累。
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测定人参保健制品中的人参皂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测定人参保健制品中的人参皂甙(论文提纲范文)
(1)应用液质联用技术分析人参加工炮制品活性成分差异(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1 人参简介 |
1.1 人参中化学成分 |
1.1.1 皂苷类 |
1.1.2 糖类 |
1.1.3 有机酸 |
1.1.4 氨基酸和多肽 |
1.1.5 挥发油 |
1.1.6 其他 |
1.2 人参药理作用 |
1.2.1 对免疫系统作用 |
1.2.2 抗肿瘤作用 |
1.2.3 对心血管系统作用 |
1.2.4 其他药理作用 |
2.人参品质影响因素 |
2.1 生长环境对人参品质的影响 |
2.2 贮藏条件对人参品质的影响 |
2.3 腐锈病对人参品质的影响 |
2.4 影响人参品质的其他因素 |
3 液质联用技术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 |
实验研究 |
第一章 人参中皂苷和寡糖UPLC-QQQ-MS分析方法建立 |
1 仪器与试剂 |
2 实验内容 |
2.1 人参皂苷UPLC-QQQ-MS检测 |
2.1.1 对照品溶液制备 |
2.1.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2.1.3 UPLC-QQQ-MS检测条件 |
2.2 人参寡糖的UPLC-QQQ-MS检测 |
2.2.1 对照品溶液制备 |
2.2.2 人参寡糖提取 |
2.2.3 固相甲基化柱的制备 |
2.2.4 人参寡糖甲基化 |
2.2.5 UPLC-QQQ-MS检测条件 |
3 结果与讨论 |
3.1 不同皂苷类型结构信息 |
3.2 人参皂苷UPLC-QQQ-MS分析方法学考察 |
3.3 寡糖固相甲基化条件优化 |
3.4 人参寡糖定性分析 |
3.5 人参寡糖UPLC-QQQ-MS分析方法学考察 |
4 小结 |
第二章 不同生长环境人参加工炮制品中皂苷和寡糖成分差异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剂与仪器 |
1.2 样品制备 |
2 实验内容 |
2.1 人参皂苷UPLC-QQQ-MS检测 |
2.1.1 对照品溶液制备 |
2.1.2 供试品溶液制备 |
2.1.3 UPLC-QQQ-MS检测条件 |
2.2 人参寡糖UPLC-QQQ-MS检测 |
2.2.1 对照品溶液制备 |
2.2.2 人参寡糖提取 |
2.2.3 人参寡糖甲基化 |
2.2.4 UPLC-QQQ-MS检测条件 |
3 结果与讨论 |
3.1 不同生长环境人参加工炮制品中皂苷测定 |
3.1.1 皂苷含量主成分分析 |
3.1.2 不同结构类型皂苷含量变化规律 |
3.1.3 皂苷含量聚类分析 |
3.2 不同生长环境人参加工炮制品中寡糖测定 |
3.2.1 寡糖含量主成分分析 |
3.2.2 不同结构类型寡糖含量变化规律 |
4 小结 |
第三章 不同贮藏时间人参加工炮制品中皂苷和寡糖成分差异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剂与仪器 |
1.2 样品制备 |
2 实验内容 |
3 结果与讨论 |
3.1 不同贮藏时间人参加工炮制品中皂苷测定 |
3.1.1 皂苷含量主成分分析 |
3.1.2 不同结构类型皂苷含量变化规律 |
3.1.3 皂苷含量聚类分析 |
3.2 不同贮藏时间人参加工炮制品中寡糖测定 |
3.2.1 寡糖含量主成分分析 |
3.2.2 不同结构类型寡糖含量变化规律 |
4 小结 |
结论 |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介 |
(2)国内外不同产区西洋参化学成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说明 |
第1章 绪论 |
1.1 本草考证 |
1.2 西洋参的种植现状 |
1.3 西洋参的化学成分 |
1.3.1 人参皂苷 |
1.3.2 有机酸 |
1.3.3 核苷 |
1.3.4 黄酮 |
1.3.5 无机元素 |
1.4 立题依据与研究思路 |
1.4.1 立题依据 |
1.4.2 研究思路 |
第2章 西洋参不同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 |
2.1 基于UPLC-Q/TOF-MS和UNIFI的不同部位西洋参成分分析 |
2.1.1 实验材料 |
2.1.2 实验方法 |
2.1.3 结果与讨论 |
2.1.4 小结 |
2.2 基于植物代谢组学技术的不同部位西洋参化学标志物的识别 |
2.2.1 实验材料 |
2.2.2 实验方法 |
2.2.3 实验结果 |
2.2.4 小结 |
第3章 西洋参中皂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
3.1 西洋参中总皂苷的含量测定 |
3.1.1 材料及仪器 |
3.1.2 实验方法与条件 |
3.1.3 结果与讨论 |
3.1.4 小结 |
3.2 西洋参中单体皂苷(元)的含量测定 |
3.2.1 材料及仪器 |
3.2.2 实验方法与条件 |
3.2.3 结果与讨论 |
3.2.4 小结 |
第4章 西洋参中非皂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
4.1 西洋参中有机酸的含量测定 |
4.1.1 材料及仪器 |
4.1.2 实验方法与条件 |
4.1.3 结果分析 |
4.2 西洋参中核苷的含量测定 |
4.2.1 材料及仪器 |
4.2.2 实验方法与条件 |
4.2.3 结果与讨论 |
4.3 西洋参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
4.3.1 材料及仪器 |
4.3.2 实验方法与条件 |
4.3.3 结果与讨论 |
4.4 西洋参无机元素的含量测定 |
4.4.1 材料及仪器 |
4.4.2 实验方法与条件 |
4.4.3 结果分析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3)人参、红参系统物质基础与炮制介导的整体化学转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章 人参中人参皂苷对照品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
1 实验部分 |
1.1 试剂和样品 |
1.2 仪器 |
1.3 提取与分离流程 |
2 新皂苷化合物(1)结构解析 |
3 已知皂苷化合物(2–42)结构解析 |
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基于离线全二维液相色谱/离子淌度-四极杆飞行时间高分辨质谱(2D-LC/IM-QTOF-MS)维度增强表征与UNIFI~(TM)自动峰注解技术的人参与红参系统物质基础研究 |
1 实验部分 |
1.1 试剂和药品 |
1.2 仪器 |
1.3 供试品溶液制备 |
1.4 2D-LC/IM-QTOF-MS分析条件 |
2 离线全二维液相色谱系统构建 |
2.1 固定相筛选 |
2.2 二维色谱分离条件优化 |
2.3 正交性与峰容量 |
3 Vion IMS-QTOF-MS(负离子模式)关键参数优化 |
3.1 毛细管电压和锥孔电压 |
3.2 HDMS~E采集二级裂解能量 |
4 方法学验证 |
4.1 精密度 |
4.2 重复性 |
4.3 检测限 |
5 人参与红参分段样品HDMS~E数据采集 |
5.1 基于亲水相互作用色谱(HILIC)第一维分段样品的制备 |
5.2 分段样品HDMS~E数据采集 |
6 基于UNIFI~(TM)软件自动峰注解工作流程构建 |
6.1 人参皂苷自建数据库 |
6.2 UNIFI~(TM)软件自动峰注解工作流程 |
7 人参与红参中人参皂苷成分的系统鉴定 |
7.1 不同亚型人参皂苷二级质谱裂解规律 |
7.2 人参与红参中人参皂苷成分的系统鉴定 |
7.3 人参与红参中人参皂苷结构特征 |
7.4 人参与红参中人参皂苷初步差异分析 |
8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非靶标代谢组学与质谱成像技术人参炮制介导的化学转化研究 |
1 实验部分 |
1.1 试剂和样品 |
1.2 仪器 |
1.3 供试品溶液制备 |
2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离子淌度-四极杆飞行时间高质谱(UHPLC/IM-QTOF-MS)非靶标代谢组学流程的人参炮制化学转化研究 |
2.1 蒸制时间考察 |
2.2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潜在皂苷炮制标志物的发现 |
2.3 潜在皂苷炮制标志物的结构鉴定 |
2.4 人参蒸制皂苷成分转化网络 |
3 基于MSI人参炮制皂苷标志物在根部时空分布转化 |
3.1 MALDI-TOF MSI实验流程 |
3.2 皂苷标志物在根部时空分布转化 |
4 本章小结 |
结果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表S1 41个已知人参皂苷的~(13)C-NMR数据 |
表S2 58种人参皂苷的信息表 |
表S3 从白参和红参中鉴定的323种化合物的信息 |
图S1-S7 新皂苷化合物1-人参皂苷Ro_1的高分辨质谱、二维核磁谱图 |
图S8-S89 41 个已知人参皂苷的~1H-NMR、~(13)C-NMR谱图 |
综述 2011-2018年人参属中药植化分离与质量控制研究:进展与挑战 |
1 植物化学 |
1.1 提取分离方法 |
1.2 新皂苷结构 |
1.3 人参皂苷的转化与制备 |
2 质量控制 |
2.1 多成分表征与鉴定 |
2.2 整体性鉴别 |
2.3 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 |
2.4 重金属农残 |
2.5 人参炮制 |
3.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高含量红参Rg3皂苷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其在保健酒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人参概况 |
1.2 红参生产工艺概述及其生理功能 |
1.3 人参皂苷分类及其功能 |
1.4 保健酒制备工艺技术进展 |
1.5 人参保健酒 |
1.6 研究背景 |
1.7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8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9 研究内容 |
1.10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Rg3皂苷含量增加的红参加工工艺优化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三章 红参稀有皂苷Rg3的提取工艺优化 |
3.1 材料与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四章 红参酒的研制及其品质评估 |
4.1 材料与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3 讨论 |
4.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怒江漆油成分研究与现状调查及云南部分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跟踪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1.1 漆树资源概述 |
1.2 漆籽资源研究现状 |
1.2.1 漆籽简介 |
1.2.2 漆蜡 |
1.2.3 漆油 |
1.2.4 油脂提取与分析 |
1.3 云南省内漆树资源概况 |
1.4 食品安全标准重要性 |
1.5 食品安全标准跟踪评价现状 |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6.1 研究目的 |
1.6.2 研究意义 |
1.6.3 研究内容 |
1.6.4 技术路线 |
2 怒江漆油成分研究与现状调查 |
2.1 引言 |
2.2 怒江漆籽油及市售食用漆油营养成分测定 |
2.2.1 材料与方法 |
2.2.2 实验方法 |
2.2.3 结果与分析 |
2.2.3.1 漆树籽中油脂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分析 |
2.2.3.2 市售食用漆油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分析 |
2.2.3.3 漆树籽中油脂的质量指标结果与分析 |
2.2.3.4 市售食用漆油理化指标结果与分析 |
2.2.4 小结 |
2.3 怒江漆油食用现状及功效调查 |
2.3.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2.3.2 结果 |
2.3.2.1 调查对象人口学信息 |
2.3.2.2 漆油的食用现状 |
2.3.2.3 特殊人群漆油食用情况及作用 |
2.3.2.4 漆油的作用及知晓途径 |
2.3.2.5 漆油食用量同慢性病指标的关系 |
2.3.3 讨论 |
2.3.3.1 怒江居民食用漆油现状 |
2.3.3.2 漆油功效调查 |
2.3.3.3 漆油食用量同慢性病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2.3.3.4 慢性病指标的其他影响因素分析 |
2.4 小结及建议 |
3 云南部分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跟踪评价 |
3.1 引言 |
3.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3.3 结果 |
3.3.1 九项云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知晓率比较 |
3.3.2 《云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葡萄烈酒》(DBS 53/011-2013)跟踪评价 |
3.3.3 《云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昌宁红茶》(DBS 53/012-2013)跟踪评价 |
3.3.4 《云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酸角糕》(DBS 53/013-2013)跟踪评价 |
3.3.5 《云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食品中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DBS 53/014-2013)跟踪评价 |
3.3.6 《云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食品中富马酸二甲酯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DBS 53/015-2013)跟踪评价 |
3.3.7 《云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食品中展青霉素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DBS 53/016-2013)跟踪评价 |
3.3.8 《云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干制三七花》(DBS53 /023-2017)、《云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干制三七茎叶》(DBS 53/024-2017)跟踪评价 |
3.3.9 《云南省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卫生规范》(DBS53 /026-2017)跟踪评价 |
3.4 讨论 |
3.5 小结及建议 |
4 结论 |
5 创新点 |
6 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7)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7种人参皂苷(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仪器与设备 |
1.1.2 试剂与标准品 |
1.1.3 样品 |
1.2 方法 |
1.2.1 混合标准使用液的配制 |
1.2.2 样品的处理 |
1.2.3 色谱条件 |
2 结果与讨论 |
2.1 试验条件的选择 |
2.1.1 检测波长的选择 |
2.1.2 提取溶剂的选择 |
2.1.3 色谱条件的确立 |
2.2 线性范围 |
2.3 重复性试验 |
2.4 回收率试验 |
2.5 最低检出限 |
3 结论 |
(8)保健酒中人参皂甙含量的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和试剂 |
2 方法 |
2.1 高效液相色谱法 |
2.1.1 标样的配制 |
2.1.2 样品处理方式 |
2.1.3 色谱条件 |
2.2 比色法 |
2.2.1 样品的预处理 |
2.2.2 标准溶液的配置 |
2.2.3 标准曲线绘制 |
2.2.4 样品的测定 |
3 结果 |
3.1 高效液相色谱法 |
3.1.1 色谱条件的选择 |
3.1.1.1 检测波长选择 |
3.1.1.2 梯度洗脱条件 |
3.1.1.3 样品前处理方法的选择 |
3.1.2 标准曲线的绘制 |
3.1.3 精密度试验 |
3.1.4 准确度试验 |
3.1.5 样品测定 |
3.2 比色法 |
3.2.1 标准曲线的绘制 |
3.2.2 精密度试验 |
3.2.3 稳定性试验 |
3.2.4 加样回收率实验 |
3.2.5 样品测定 |
4 讨论 |
(9)高效液相色谱及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保健食品检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HPLC及LC-MS联用在保健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
1.1 维生素的检测 |
1.2 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的检测 |
1.3 类胡萝卜素的检测 |
1.4 活性多糖的检测 |
1.5 皂甙类化合物的检测 |
1.6 黄酮类化合物的检测 |
2 结语 |
(10)人参花水提物中皂甙及寡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前言 |
1.1 人参皂甙的研究进展 |
1.1.1 人参皂甙的化学结构及分类 |
1.1.2 人参皂甙的提取、分离 |
1.1.3 人参皂甙的鉴定及分析方法 |
1.1.4 人参皂甙的生物活性 |
1.2 寡糖的研究进展 |
1.2.1 寡糖的定义及结构 |
1.2.2 寡糖的分类 |
1.2.3 寡糖的分离及结构分析 |
1.2.4 寡糖的生物活性 |
1.3 人参花皂甙及寡糖的研究进展 |
1.3.1 人参花皂甙的研究进展 |
1.3.2 人参花寡糖的研究进展 |
1.4 选题依据、目的和意义 |
1.5 如何设计本研究课题的 |
第二章 人参花皂甙及寡糖的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 |
2.1 实验材料 |
2.1.1 实验材料 |
2.1.2 仪器和试剂 |
2.2 实验方法 |
2.2.1 人参花水提物醇沉上清的制备 |
2.2.2 人参花皂甙与寡糖的分离 |
2.2.3 人参皂甙级分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
2.2.4 LGR1、LGR2、LGR3 体外抗肿瘤实验 |
2.3 人参花水提物中寡糖的研究 |
2.3.1 GOF 糖含量的测定 |
2.3.2 GOF糖醛酸含量的测定 |
2.3.3 GOF还原糖含量的测定 |
2.3.4 GOF蛋白质含量的检测 |
2.3.5 寡糖 GOF 分子量的研究 |
2.3.6 HPLC 测定 GOF 单糖组成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3.1 人参花水提醇沉物的研究 |
3.2 人参皂甙的研究 |
3.3 人参水提物中寡糖的研究 |
3.4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测定人参保健制品中的人参皂甙(论文参考文献)
- [1]应用液质联用技术分析人参加工炮制品活性成分差异[D]. 张娜.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国内外不同产区西洋参化学成分的研究[D]. 焦玉凤. 吉林大学, 2021(01)
- [3]人参、红参系统物质基础与炮制介导的整体化学转化研究[D]. 左甜甜.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
- [4]高含量红参Rg3皂苷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其在保健酒中的应用[D]. 刘栎洋. 吉林农业大学, 2020(03)
- [5]怒江漆油成分研究与现状调查及云南部分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跟踪评价[D]. 解丽. 昆明医科大学, 2019(06)
- [6]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人参口服液中6种人参皂甙[J]. 叶日金,潘雪静,陈茹. 现代食品, 2016(09)
- [7]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7种人参皂苷[J]. 李艳芳. 食品工业, 2012(11)
- [8]保健酒中人参皂甙含量的测定[J]. 任小虎,饶铖乐,史路路,陈茂彬. 酿酒, 2012(03)
- [9]高效液相色谱及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保健食品检测中的应用[J]. 谢瑶,石萌萌,庞欣. 化学通报, 2010(08)
- [10]人参花水提物中皂甙及寡糖的研究[D]. 李楠. 东北师范大学, 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