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单机系统检索利用(论文文献综述)
牛妍[1](2020)在《高校用户对中国知网的使用与满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发展改变了高校用户的阅读习惯和阅读需求,传统知识服务行业和数据库的知识服务转型势在必行。中国知网作为学术资源知识服务平台的代表,在我国的发展较早,展现了国内优秀的数字资源和知识服务的发展状况,对中国知网的研究在我国知识服务模式的探索方面有着重大意义。平台的发展应坚持以用户为导向,本文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技术接受模型和动机理论构建了研究模型,使用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高校用户对中国知网的使用动机、使用态度、使用行为和满足程度,分析了各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最终得出高校用户对中国知网的使用动机有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信任度、阅读成本和规范性压力,按照影响程度排序为感知有用性、信任度、阅读成本、感知易用性和规范性压力;用户的使用动机影响用户的使用态度;用户的满足程度会影响使用态度。最后,本文为中国知网提高用户满意度提出了建议,并可以迁移到其他学术出版知识服务平台的发展中去。
涂佳琪,杨新涯,王彦力[2](2019)在《中国知网CNKI历史与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知网CNKI作为我国三大学术期刊数据库之一,经历了创业期、战略形成与规模初具期、规模化与标准化建设期、内容生产与规模多元化期、总体架构实现期等阶段,推动了我国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转化,加快了图书馆服务由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转化的进程,成为推动我国数字图书馆发展尤其是服务模式转型的重要力量。文章回顾中国知网的发展历程,梳理CNKI自主研发核心技术发展史和主要成就,总结其在改革数字出版模式、引领产业发展进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探讨其需要解决的问题。
唐普[3](2012)在《试论社科学术期刊参考文献着录规范的构建》文中研究表明当前我国出版界参考文献着录虽然有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着录规则》,但社科学术期刊界参考文献着录规范却呈现出多样性与复杂性的特点。究其原因,是国家标准忽视了我国社科学术期刊自身的特点,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从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角度看,从有利于文献检索与利用的角度来看,社科学术期刊的参考文献着录应当规范化。在社科期刊引证文献着录形式规范化建设过程中,社科期刊界要提高认识,正确处理参考文献的不同体例,正确认识参考文献着录规范化与文献检索、利用与评价的关系,促进相关规范或标准朝着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向改进和发展。
李爱群[4](2009)在《中、美学术期刊评价比较研究》文中指出从文献计量学的视角观察,期刊评价就是通过对反映期刊内在价值的客观指标进行文献计量统计,根据分析的结果对期刊进行排序和评价。相对于对国家和省市的宏观层次评价,对大学和研究所的中观层次评价,期刊评价与对研究人员的评价一样,属于微观层次的评价。但正是在微观层次上,出现的问题也较多。目前,国内期刊评价理论发展较完善,评价对象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期刊上各有侧重,评价实践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但仍有一些不足或欠缺之处。而美国的科学技术及学术期刊的发展总体上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开发的SCI、SSCI、A&HCI及JCR等对来源期刊的选择和评价受到了国际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它虽然是美国的评价机构,但来源期刊来自世界各地,没有语种和地域的限制,并且其完善和成熟的评价体系代表了世界最权威的期刊评价水平,其期刊评价的理论与实践也已成为世界各国效仿的标杆。因此,在回溯中、美期刊评价历史的基础上,了解中、美期刊评价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我国的期刊评价理论与实践发展现状,以取长补短,完善和规范期刊评价工作,促进我国期刊的良性竞争与健康发展。本文除“引言”和第7章“结论与展望”外,论文主体部分共5章,主要包含理论和实证研究两大部分。其中理论部分为第1-4章,实证部分为5-6章。论文第1章回溯了期刊评价的起源、理论基础与演变。核心期刊(Core Joumal)的概念最早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发达于70年代的美国。布拉德福定律、加菲尔德定律、普赖斯的文献增长规律与文献老化指数,成为核心期刊遴选的三大理论基础。最初的核心期刊是为了揭示文献集中与离散的分布规律,那些刊登本学科较多论文的期刊就是核心期刊,它实际上只是一种基于论文数量统计的评价。引文分析法的出现和引文索引工具的使用,使人们对核心期刊概念的理解发生了根本转变。核心期刊不再是最初揭示文献集中与离散的分布规律,而是通过文献的被使用揭示其学术价值,核心期刊也由对论文数量的评价转变为对文献质量和学术影响力的评价。论文第2章是美国与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的基本概括。详细介绍了美国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的构成,并对其评价体系进行了述评。我国学术期刊评价经历了中国遴选国外科技期刊、中国遴选国内科技期刊两个阶段,其中详细介绍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6家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遴选单位及其研究成果,并介绍了对我国出版的英文期刊的评价现状。论文第3章是中、美两国学术期刊评价的比较。重点从评价目的与评价功能,评价主体与评价对象,期刊评价中的学科分类,整个评价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定性与定量的评价方法,核心区的划分与核心期刊数量的界定,学术期刊评价社会价值与影响力,学术期刊评价的外部环境,学术期刊评价中两组概念等9个方面进行比较,找出中、美两国在期刊评价中的异同之处,以及美国学术期刊评价对我国的启示。论文第4章分析了中、美两国学术期刊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美国学术期刊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以商业化经营为导向,在地域、语种方面的偏见,收录期刊学科分布不均,在收录人文社会科学期刊时,存在着意识形态的偏见。我国学术期刊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功利性导向使期刊评价成为科研管理与绩效评价的工具;过于看重文献计量的定量评价方法;期刊评价指标的数据客观性差,在发展性与国际化方面不足;引文不规范和统一引文数据库的缺乏直接影响评价结果的准确性;综合性期刊(含大学学报)的学科归类不准确;评价的时滞与监‘督机制的缺乏;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评价的本土化问题。论文第5章是新形势下学术期刊分类分级评价理论模型的构建。在新的学术环境下,学术期刊评价呈现出国际化的趋势。评价对象的多元化,使仅有的印刷版期刊评价发展为印刷版、电子版、网络版评价并存的格局,而开放存取期刊也将是今后期刊评价的重要对象。5年影响因子、web即年下载率和h指数等新兴的评价指标开始被应用到期刊评价实践,纳入到期刊评价指标体系中去。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评价方法和手段发生改变,通过采用各种软件技术进行统计和测评,将人们从以往繁重的人工手动检索、统计和计算的评价过程中解放出来。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来看,期刊按其刊载某学科专业论文的数量多少,可分为学科的核心区、相关区和非相关区。据此也可以假设,在庞大的学术期刊群中也一定也存在着某些层级。对学术期刊进行分类分级排序,能为学术期刊找准自己的定位,为科研评价和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有利于国家对学术期刊的管理。在评价原则与评价方法上继承了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的教育评价体系,确定了期刊分等级评价的原则、评价标准,将学术期刊按照学科划分为5个等级,分别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综合评价。论文第6章是我国学术期刊分类分级评价的实证研究。详细说明了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的具体做法;公布了哲、经、法、教育、文、史、理、工、农、医、管理等11个学科以及本研究所属的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专业,共12个分学科的排行榜和所有4种分高校学报类型的排行榜;分析了我国核心期刊的学科分布、地区分布、自然科学类核心期刊被国外重要数据库收录情况、综合性核心期刊的核心效应、中国英文学术期刊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和地区分布等评价结果。本文系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主持的“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
陈柳莹[5](2007)在《浅析《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对图书馆的影响》文中提出阐述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的内容和特点,探讨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对图书馆的影响。
朱剑[6](2007)在《徘徊于十字路口:社科期刊的十个两难选择》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社科期刊正处在转型前的“躁动”之中。从期刊的主管者、主办者到办刊人以及服务对象都在热议一系列的改革问题,并且对这些热门问题大多形成了“共识”。然而仔细分析,这些共识大多模棱两可或似是而非。由此造成了变革的主体——社科期刊面临诸多两难选择:综合性还是专业性;全面出击还是有所取舍;开门办刊还是自我封闭;依靠专家还是编辑办刊;重选题策划还是重文字编校;匿名审稿还是编辑审稿;执行编排规范还是执行评价规范;重评价指标还是重独立风格;纸质版还是电子版;面向市场还是拒绝经营等等。一切似乎都有了答案,但付诸行动时方知事情并不像已有的答案那么简单。因此,大多社科期刊不得不徘徊于变革的十字路口,选择了“骑墙”这一姿态。这是正常现象,不足为怪,毕竟转型的序幕已经拉开。
郝桂梅[7](2005)在《加强电子信息资源建设,提高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质量》文中提出本文论述了电子信息资源的特点及其优点,提出应加强高校图书馆电子信息资源建设,从而提高信息服务质量,并且对电子信息资源的建设途径进行了探讨。
刘翠蒲[8](2005)在《有限信息条件下《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检索策略》文中提出运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的检索案例,表明在进行文献检索时,如何从极有限的信息出发,通过观察和分析检出结果,不断完善检索策略,实现检索目的。
刘翠蒲[9](2004)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方法探析——以假货横行的经济分析为例》文中认为以“假货横行的经济分析”为例 ,探析《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JFD)》的检索方法 ,表明如何从极有限的信息出发 ,通过观察和分析检出结果 ,不断修正和完善检索方案 ,实现检索目的、达到检索要求
侯延香[10](2004)在《中文电子期刊数据库改进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技术的进步,电子期刊数据库不断的创新发展。中文电子期刊数据库成为图书馆虚拟馆藏建设的重要部分,也是我国信息资源产业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中文电子期刊数据库从产生到发展不足二十年的历史,其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发展策略,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然而,迄今为止,学术界对中文电子期刊数据库个案研究者多,系统研究者少,从电子期刊数据库服务企业的角度进行研究者也是凤毛麟角。为此,本文拟在占有大量翔实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比较法、图表法、归纳推理法,从信息资源管理、信息产业等多学科、多视角,就这一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重大现实意义的问题进行尝试性探讨。文章共分四部分,在对电子期刊数据库概述后,拟在介绍中文电子期刊数据库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中文电子期刊数据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依据电子期刊数据库的发展趋势,提出中文电子期刊数据库的改进策略。论文正文约4万字,图3,表3。
二、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单机系统检索利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单机系统检索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1)高校用户对中国知网的使用与满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综述 |
1.4.1 学术出版知识服务平台发展研究综述 |
1.4.2 高校用户研究综述 |
1.4.3 媒介使用与满足研究综述 |
2 中国知网发展现状 |
2.1 用户分析 |
2.2 资源内容分析 |
2.2.1 中文文献资源 |
2.2.2 外文文献资源 |
2.3 产品和功能分析 |
2.3.1 知网研学平台与文献分析、导出与管理功能 |
2.3.2 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与学术检测功能 |
2.3.3 腾云期刊数字出版平台与期刊的优先出版功能 |
2.3.4 全球学术快报与中外文整合检索、学术推送功能 |
2.3.5 知网节整合功能 |
2.4 发展优势 |
2.4.1 资源优势 |
2.4.2 功能与服务优势 |
3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
3.1 理论基础 |
3.1.1 使用与满足理论 |
3.1.2 技术接受模型 |
3.1.3 动机理论 |
3.2 深度访谈法提取影响因子 |
3.2.1 深度访谈的实施 |
3.2.2 受访者对学术出版知识服务平台的认知 |
3.2.3 受访者对学术出版知识服务平台的态度 |
3.2.4 受访者使用学术出版知识服务平台的动机 |
3.3 研究模型构建 |
3.4 研究假设 |
3.4.1 使用动机对使用态的度影响假设 |
3.4.2 使用态度对使用行为及满足程度的影响假设 |
3.4.3 满足程度对使用态度的影响假设 |
3.5 测量项的操作性定义 |
3.5.1 使用动机 |
3.5.2 使用态度 |
3.5.3 使用行为 |
3.5.4 满足程度 |
3.5.5 用户建议 |
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4.1 信度与效度分析 |
4.1.1 克朗巴哈系数检验 |
4.1.2 KMO和 Bartlett检验 |
4.2 调查结果描述性分析 |
4.2.1 人口统计特征描述 |
4.2.2 使用动机描述 |
4.2.3 使用行为描述 |
4.2.4 使用态度描述 |
4.2.5 满足程度描述 |
4.2.6 用户建议描述 |
4.3 模型修正与假设检验 |
4.3.1 皮尔逊相关系数假设验证分析 |
4.3.2 回归分析 |
4.3.3 深度访谈内容分析 |
5 结论 |
5.1 高校用户使用总结 |
5.1.1 高校用户的使用动机会影响使用态度 |
5.1.2 高校用户的使用行为特点 |
5.1.3 高校用户的满足程度会影响使用态度 |
5.2 关于对中国知网提高高校用户使用满意度的建议 |
6 研究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中国知网使用行为调查 |
附录 B 深度访谈提纲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2)中国知网CNKI历史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中国知网的发展历程 |
1.1 创业期 (1995-1998) |
1.1.1 灵感萌发,从题录摘要到全文 |
1.1.2 CAJ-CD诞生,开创数字出版先河 |
1.2 战略形成与规模初具期 (1999-2002) |
1.2.1 CJ N开通,从光盘检索到网络检索 |
1.2.2《中国知识资源总库》起步,逐步建设系列知识仓库 |
1.3 规模化和标准化建设期 (2003-2007) |
1.3.1 CNKI问世,实现知识检索细粒度 |
1.3.2 深度整合,开发数据库系列产品 |
1.3.3 建成中国学术期刊的权威性文献检索工具和网络出版平台 |
1.3.4 网络出版物产品进入标准化时代 |
1.4 内容生产与规模多元化期 (2008-2012) |
1.4.1 重视信息服务国际合作 |
1.4.2 开拓科技信息服务新领域 |
1.5 总体架构实现期 (2013-) |
1.5.1 借助优势,推进知识管理与服务 |
1.5.2 面向需求,实现移动知识服务 |
2 CNKI的自主研发技术发展史与主要成就 |
2.1 XML碎片化与知识元自动抽取技术 |
2.2 基于深度学习的超大字符集OCR技术 |
2.3 语义相似性检测技术 |
3 改革数字出版模式的发展进程 |
3.1 不断革新出版模式,从同步到数字优先 |
3.2 开展学术不端检测,促进学风建设 |
3.3 推动期刊转型升级,开启“刊网融合”时代 |
4 CNKI发展经验与主要问题 |
4.1 致力于知识传播与增值服务并取得重要成果 |
4.1.1 坚持自主研发核心技术,符合国家战略 |
4.1.2 对图书馆资源数字化贡献巨大,推动图书馆地位变化 |
4.1.3 革新数字出版模式,加速科研成果传播 |
4.1.4 推动知识生产与传播的上下游产业链融合发展 |
4.1.5 坚持依法合理解决版权问题,构建健康的产业发展生态 |
4.2 存在的主要问题 |
4.2.1 完善价格体系,方便图书馆精准选购 |
4.2.2 上下游利益和各自发展要求还不够平衡 |
4.2.3 在兼顾各方效益的同时加强对作者的服务 |
5 结语 |
(4)中、美学术期刊评价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0 引言 |
0.1 选题意义 |
0.2 本文研究问题与概念界定 |
0.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0.3.1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
0.3.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
0.4 研究目标与研究方法 |
0.4.1 研究目标 |
0.4.2 研究方法 |
0.5 论文的创新之处 |
1 期刊评价的起源、理论基础与演变 |
1.1 期刊评价的起源 |
1.2 学术期刊评价的三大理论基础 |
1.2.1 一次文献在期刊中的分布规律——布拉德福定律 |
1.2.2 引文分布规律——加菲尔德定律 |
1.2.3 普赖斯的文献增长规律与文献老化指数 |
1.3 网络环境下文献计量学的发展——网络计量学 |
1.4 核心期刊概念和本质的演变 |
2 中、美学术期刊评价研究现状 |
2.1 美国学术期刊评价现状 |
2.1.1 美国学术期刊评价体系构成 |
2.1.2 对ISI Web of Knowledge学术资源体系的评价 |
2.2 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现状 |
2.2.1 中国学术期刊评价发展阶段 |
2.2.2 对我国出版的英文期刊的评价 |
3 中、美两国学术期刊评价的比较 |
3.1 评价目的与评价功能的比较 |
3.1.1 评价目的的比较 |
3.1.2 评价功能的比较 |
3.2 评价主体和评价对象的比较 |
3.2.1 评价主体的比较 |
3.2.2 学术期刊评价对象的比较 |
3.3 期刊评价中的学科分类比较 |
3.3.1 美国学术期刊评价的学科分类标准 |
3.3.2 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的学科分类标准 |
3.4 评价过程的比较 |
3.4.1 数据来源 |
3.4.2 评价指标体系 |
3.4.3 数据库统计源比较 |
3.5 评价方法的比较 |
3.5.1 定性评价——同行评议制度的比较 |
3.5.2 文献计量评价方法的比较 |
3.6 核心区的划分与核心期刊数量界定方法的比较 |
3.7 社会价值与影响力的比较 |
3.7.1 社会价值的比较 |
3.7.2 社会影响力的比较 |
3.7.3 中、美学术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比较 |
3.8 影响学术期刊评价的外部环境比较 |
3.8.1 对研究项目的重视程度 |
3.8.2 国家期刊管理体制 |
3.8.3 学术评价制度的比较 |
3.9 学术期刊评价中的两组概念比较 |
3.9.1 核心期刊、来源期刊、统计源期刊的区别 |
3.9.2 核心版与扩展版的区别 |
3.10 美国学术期刊评价对我国的启示 |
4. 中、美两国学术期刊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
4.1 美国学术期刊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
4.1.1 商业化导向 |
4.1.2 收录期刊在地域、语种方面的偏见 |
4.1.3 收录期刊学科分布不均 |
4.1.4 收录人文社会科学期刊时存在着意识形态偏见 |
4.2 我国学术期刊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4.2.1 功利性的导向使期刊评价成为科研管理与绩效评价的工具之一 |
4.2.2 过于看重文献计量的定量评价方法 |
4.2.3 评价指标的数据客观性差,在发展性与国际化方面不足 |
4.2.4 引文不规范和统一引文数据库的缺乏直接影响评价数据的准确性 |
4.2.5 综合性期刊(含大学学报)的学科归类不准确 |
4.2.6 评价的时滞与监督机制的缺乏 |
4.2.7 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评价的本土化问题 |
5 新形势下学术期刊分类分级评价理论模型的建构 |
5.1 全球化背景下的学术期刊评价 |
5.2 "技术变革"环境下的学术期刊评价 |
5.2.1 评价对象的多元化 |
5.2.2 适应网络环境的新的评价指标的出现 |
5.2.3 评价手段的改进 |
5.3 期刊分类分级评价理论模型 |
5.3.1 期刊分类分级评价的可行性 |
5.3.2 我国学术期刊分类分级评价理论模型 |
6 中国学术期刊分类分级评价实证研究 |
6.1 中国学术期刊分类分级评价的具体做法 |
6.1.1 学术期刊源的选择与分析 |
6.1.2 学科划分标准与处理原则 |
6.1.3 学术期刊的评价方法与主要步骤 |
6.1.4 学术期刊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数据来源 |
6.1.5 学术期刊评价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
6.1.6 权威期刊与核心期刊的概念、特点与数量界定 |
6.1.7 评审专家的遴选与定性评价 |
6.1.8 评价结果的确定与分类分级排序的表示方法 |
6.2 中国学术期刊分类分级评价排行榜(部分学科) |
6.3 学术期刊评价结果的分析 |
6.3.1 核心期刊的学科分布状况 |
6.3.2 核心期刊的地区分布状况 |
6.3.3 自然科学类核心期刊普遍被国外重要数据库收录 |
6.3.4 综合性核心期刊的核心效应比较明显 |
6.3.5 中国英文学术期刊具有一定的国际学术影响力,但地区分布不均衡 |
6.4 本次学术期刊分类分级评价的主要特色 |
6.4.1 将评价对象明确限定为"大陆出版的中文学术期刊" |
6.4.2 将期刊评价的目的确定为评价管理导向与信息服务导向相结合 |
6.4.3 同时遴选"权威期刊"与"核心期刊" |
6.4.4 采用得分排序和划分等级相结合的方法,提供了国内外第一个中国学术期刊的分类分级排行榜 |
6.4.5 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合理,突出了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网络影响力 |
6.4.6 自主研发了"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管理信息系统",大大提高了期刊评价的准确性和效率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学术期刊评价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Ⅰ 分12个学科的学术期刊排行榜 |
Ⅱ 分高校学报4种类型的学术期刊排行榜 |
Ⅲ SCI、SCIE收录中国期刊目录(含港、澳、台期刊)(共94种) |
Ⅳ EI收录中国期刊目录(含港、澳、台期刊)(共244种) |
Ⅴ 中国大陆出版的其他英文学术期刊目录(共113种)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
致谢 |
(6)徘徊于十字路口:社科期刊的十个两难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两难之一:综合性还是专业性 |
两难之二:全面出击还是有所取舍 |
两难之三:开门办刊还是自我封闭 |
两难之四:依靠专家还是编辑办刊 |
两难之五:重选题策划还是重文字编校 |
两难之六:匿名审稿还是编辑审稿 |
两难之七:执行编排规范还是执行评价规范 |
两难之八:重评价指标还是重独立风格 |
两难之九:纸质版还是电子版 (48) |
两难之十:面向市场还是拒绝经营 |
(8)有限信息条件下《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检索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有关《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检索的研究及其缺陷 |
2《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检索策略 |
2.1 从检索主题这一有限信息出发制定初步检索策略 |
2.2 从现有有限检出结果的参考文献出发完善检索策略 |
2.3 从现有有限检出结果的作者信息出发完善检索策略 |
2.4 从现有有限检出结果的篇名出发完善检索策略 |
(9)《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方法探析——以假货横行的经济分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有关《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JFD) 》检索的研究及其缺陷 |
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方法探析 |
2.1 从检索主题出发初步检索 |
2.2 分析检索结果, 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利用关键文献进一步检索 |
2.3 修正和完善检索方案, 实现检索目的 |
(10)中文电子期刊数据库改进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 文 摘 要 |
ABSTRACT |
目 录 |
引 言 |
1 电子期刊数据库概述 |
1.1 电子期刊数据库的定义 |
1.1.1 电子期刊的定义 |
1.1.2 电子期刊数据库的定义 |
1.2 电子期刊数据库的特点 |
1.2.1 数据高度整合 |
1.2.2 知识分类导航 |
1.2.3 检索途径多样 |
1.2.4 功能全面深入 |
1.2.5 数字化高度保真 |
1.2.6 数据更新及时 |
1.2.7 获取随时便捷 |
1.2.8 服务模式多样 |
1.3 电子期刊数据库的类型 |
1.3.1 按内容形式分类 |
1.3.2 按载体形式分类 |
1.3.3 按主题范围分类 |
1.3.4 其他分类 |
1.4 世界电子期刊数据库发展溯源 |
2 中文电子期刊数据库发展现状 |
2.1 中文电子期刊数据库发展历程 |
2.1.1 起步阶段 |
2.1.2 发展阶段 |
2.2 中文电子期刊数据库发展现状 |
2.3 我国主要电子期刊数据库简介 |
2.3.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
2.3.2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
2.3.3 万方数据--中国数字化期刊群 |
3 中文电子期刊数据库存在问题 |
3.1 资源建设方面 |
3.1.1 主题内容重复 |
3.1.2 回溯时间短 |
3.1.3 全文滞后期长 |
3.2 标准化建设方面 |
3.2.1 分类标引项目不同 |
3.2.2 检索结果输出形式各异 |
3.3 经营销售方面 |
3.3.1 营销意识差 |
3.3.2 营销策略单一 |
3.4 检索报道方面 |
3.4.1 检索功能差 |
3.4.2 链接报道少 |
3.5 版权处理方面 |
3.6 用户服务方面 |
3.6.1 服务方式单调 |
3.6.2 服务内容干瘪 |
3.7 技术方面 |
3.8 人才建设方面 |
3.8.1 知识结构不合理 |
3.8.2 组织结构不合理 |
4 中文电子期刊数据库改进对策 |
4.1 电子期刊数据库发展趋势 |
4.1.1 网络数据库主流化 |
4.1.2 数据库内容深入化 |
4.1.3 信息服务多层化 |
4.1.4 信息报道主动化 |
4.1.5 用户界面个性化 |
4.2 中文电子期刊数据库改进对策 |
4.2.1 整合调控资源建设 |
4.2.2 加强标准化规范 |
4.2.3 完善营销策略 |
4.2.4 提高检索功能 |
4.2.5 妥善解决版权 |
4.2.6 用户服务改进 |
4.2.7 开发引进先进技术 |
4.2.8 建设人才队伍 |
结 论 |
参考文献 |
后 记 |
四、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单机系统检索利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校用户对中国知网的使用与满足研究[D]. 牛妍. 北京印刷学院, 2020(08)
- [2]中国知网CNKI历史与发展研究[J]. 涂佳琪,杨新涯,王彦力. 图书馆论坛, 2019(09)
- [3]试论社科学术期刊参考文献着录规范的构建[J]. 唐普.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5)
- [4]中、美学术期刊评价比较研究[D]. 李爱群. 武汉大学, 2009(09)
- [5]浅析《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对图书馆的影响[J]. 陈柳莹.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20)
- [6]徘徊于十字路口:社科期刊的十个两难选择[J]. 朱剑.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4)
- [7]加强电子信息资源建设,提高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质量[A]. 郝桂梅. 山西省科技情报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5
- [8]有限信息条件下《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检索策略[J]. 刘翠蒲. 图书馆论坛, 2005(02)
- [9]《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方法探析——以假货横行的经济分析为例[J]. 刘翠蒲. 现代情报, 2004(11)
- [10]中文电子期刊数据库改进策略研究[D]. 侯延香. 东北师范大学, 2004(01)
标签: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论文; 核心期刊论文; 学术期刊论文; 文献研究法论文; 用户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