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设备故障示例

计算机设备故障示例

一、电脑设备故障举例说(论文文献综述)

王静[1](2020)在《肥田煤矿供电系统继电保护方案设计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矿井供电系统的稳定运行是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前提,其中继电保护对煤矿供电系统的安全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肥田煤矿供电系统因短路造成的越级跳闸现象屡屡发生,严重影响供电系统的安全稳定,严重危及井下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针对肥田煤矿因短路故障造成供电系统大面积停电事故的问题,结合肥田煤矿供电系统存在的配电级数多、供电线路短、井下环境恶劣等特点,设计了一种以S3C2440AL型芯片为基础硬件的光纤差动保护装置,以此来完善供电系统防越级跳闸保护装置,避免短路造成越级跳闸,提高供电系统安全可靠。本文针对肥田煤矿供电系统存在继电保护选择性差、越级跳闸频发的问题,重点对供电系统继电保护进行了研究,同时对现有应对该问题的继电保护方案进行了研究分析,对光纤电流差动保护、电流数据采样同步、光纤通讯系统等理论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基于上述理论技术的研究和问题分析,将整个供电系统作为防越级跳闸保护系统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多种光纤通信模式,设计适用于肥田煤矿供电系统的专用型光纤通道,并对采样时刻调整法受通道改变影响较大的问题予以改进。最后,基于ARM9系列芯片和嵌入式μ C/OS-Ⅱ操作系统对防越级跳闸光纤纵差保护装置进行了软硬件设计,硬件部分包括最小系统和功能模块的设计,软件部分包括保护主程序、数据采集程序、通信程序、故障处理程序以及人机交互程序。本文完成了矿井防越级跳闸保护装置的软硬件设计,完成了可靠的矿用型光纤通信方案设计,同时针对传统的时间同步方案与采样算法开展针对性的优化工作。功能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的矿井防越级保护系统能够有效的完成保护动作,在矿井供电系统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教育部[2](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研究指明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刘妤[3](2020)在《代议机关投票表决的公开性和秘密性研究》文中提出代议机关的投票表决方式是代议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国家代议制度运行的关键环节,投票表决的方式直接关系到代表职能的有效运行和民意的充分表达。一直以来,代议机关投票表决的公开性还是秘密性是宪法实施中的重大问题。公开投票还是秘密投票更能促进民主?根据我国国情,人大及其常委会更适合采用公开投票还是秘密投票?怎样对我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投票方式进行完善?这是本文要回答的问题。本文以政治领域的投票表决的为研究对象,运用历史分析、比较分析、案例分析、图表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对投票表决公开性和秘密性背后的原理、代议机关投票表决方式演变的过程、中外代议机关投票表决方式的种类和特点、中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投票表决方式的现状及完善的方向,进行了系统研究。本文提出了以下创新性观点:一是选民投票更适合采用秘密投票,代议机关更适合采用公开投票。二是秘密投票在抗拒贿选、强迫方面更有优势,但也不是绝对的。公开投票在抗拒投票人自私情感方面更有优势。三是代议机关公开投票需要完善的议事公开制度、议员免责制度来支持,投票的公开和秘密性还受到社会大众思想理念的影响。当公开投票的条件不具备时,秘密表决胜过公开投票。为了证明以上观点,本文从以下方面进行了论证:本文介绍了投票表决这一政治现象的发展演变,梳理了在选民投票领域和代议机关议事领域投票表决的不同特点。选民投票由早期的公开投票演变为秘密投票,代议机关的投票则正好相反,由秘密投票转变为公开投票。投票的公开性和秘密性的选择受以下因素的影响:一是人们思想观念的偏好,二是对投票主要是权利还是责任的认识,三是能否抗拒外来非法投票压力的考量,四是能否克服投票人自身的自私情感的考量。选民投票着重保护投票自由和公民隐私,以秘密投票为主,代议机关的投票表决则以责任为优先考虑因素,以公开投票为主。代议制度运行的政治原理对代议机关投票方式有决定作用。代议制的有效运转在于议员如何通过代表机制实现对人民的代表。选民和议员的关系是代议机关议事公开、投票公开的决定因素。当代代议制国家,除了传统的立法行为,议员的服务行增多,代表和选民的关系也从传统的问责关系向多重关系转变,这一转变削弱了代议机关公开投票的必要性。现代政党政治的的发展,使得议员面临选民和党纪的双重压力,公开投票造成了向政党负责和向选民负责的冲突。英、美、法、日为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代议机关的投票表决方式特点有:一是以公开投票表决为主;二是针对争议不大的事项一般采用举手、呼喊等简单高效的表决方式;三是针对重大事项的决议,则采用正式的公开记名投票;四是投票表决的方式可以灵活转换。以四国为代表的代议制国家的代议机关大多采用公开表决,并且有较完善的议事公开制度和议员免责制度。本文立足梳理并完善我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投票表决方式。我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以秘密投票表决为主要形式。港澳台地区民意机关以公开投票为主要形式,并根据表决事项的性质选择表决方式。现阶段的秘密投票基本符合我国国情,但可以借鉴港澳台地区的作法进行公开投票类型化的尝试,对现有的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表决方式作规范化、统一化规定,完善程序规则;用足现有制度优势,完善举手表决的程序,对秘密写票处进行规范;完善人大及其常委会议事公开制度。对制度的完善还需要达成的社会共识有:一是对选民投票和人大代表委员的投票表决进行区分,二是改变“秘密即民主,公开非民主”的观念,三是提高人大代表委员的责任意识。

贾朦莹[4](2020)在《兰州市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现状调查研究 ——以基础教育领域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从早期“基础建设、设备配套、应用探索”为主要特征的1.0时代,迈向以“育人为本、融合创新、系统推进、引领发展”为主要特征的2.0时代。数字教育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是不断推动教育改革与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基于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和研究者对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现状的已有研究,为全面地摸清兰州市中小学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情况,深度挖掘推动数字教育资源融合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推进兰州市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并为今后兰州市数字教育资源的发展规划制定与实施提供实证依据。本研究以兰州市基础教育领域为出发点,以县区教育主管部门、教师、学生、数字教育资源平台为研究对象,本研究通过调查研究的方式,摸清兰州市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的现状,发现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调研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围绕数字教育资源平台建设情况、数字教育资源平台使用情况、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现状、数字教育资源应用现状等方面设计开发了调研问卷、访谈提纲、材料收集表等调研工具,开展“线上问卷调研+线下实地考察”。调研围绕数字教育资源平台建设情况、数字教育资源平台应用现状、数字教育资源建设情况、数字教育资源应用情况、教师使用数字教育资源的意识和能力、推进举措、不足与建议等方面,以全面、系统地反映迈向2.0时代兰州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调研数据表明,(1)当前兰州市七区三县各县区之间数字教育资源基础环境建设层次不齐,全市已有99%的中小学接入互联网,有1%的学校尚未接入互联网,多为偏远山村学校,大部分学校为教师配备了使用数字教育资源的硬件设备,但部分设备出现超期服役,缺少维护等现象;(2)数字教育资源平台以国家省级平台为主,区域间共享渠道不畅通,部分县区数字教育资源平台没有移动端;(3)国家和省级数字教育资源平台功能基本健全,县区平台仍需完善;(4)数字教育资源平台常用于教学和教学管理,网络备课和网络教学系统利用率不足;(5)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整体服务水平上仍显不足,低质资源供给过剩,优质资源供给不足,资源存在结构性短缺的问题;(6)城乡间中小学智力资源共享存在较大差异,有待提高;(7)教师具备较强的信息意识与能力,数字教育资源应用能力有待提升;(8)各县区采取实质性举措保障数字教育资源应用的推进,相关培训内容和形式不能满足教育教学需求,培训质量有待提高。通过对兰州市基础教育领域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现状调查分析,发现当前存在的问题有:区域间、校际间支撑数字教育资源应用的网络环境建设水平层次不齐,相关信息化设备超期服役,亟待更新;部分地方数字教育资源平台尚未与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协同服务,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供给不足,资源存在结构性短缺的问题;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整体服务水平上仍显不足,低质资源供给过剩;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有待提升;教师信息素养仍需提升,数字教育资源应用能力有待提高;数字教育资源保障体系有待完善。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推进兰州市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的参考性建议:不断完善数字教育资源基础环境建设,缩小校际间数字教育硬件资源的鸿沟;打通区域间数字教育资源平台的壁垒,健全数字教育资源服务体系;探索资源共享机制,促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提升师生信息素养,促进数字教育资源有效应用;完善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保障体系,促进资源常态化应用。

陈雪惠[5](2020)在《泰国小学汉语教师多媒体教学现状与分析 ——以泰国尖竹汶府公立东英学校为例》文中提出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火,尤其是在汉语教学的应用中,多媒体技术作为促进学习的工具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汉语技能与学生的汉语知识。21世纪世界面临着新的挑战,全球经济和社会背景的变化,对于人才的结构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数字革命(Digital Revolution)的浪潮下,泰国实施了工业4.0的变革(The Fourth Industrial Revolution)计划,强调科学人才、英语知识、多媒体技术知识的发展,可以看出,泰国政府已经意识到使用多媒体技术能力是提升21世纪教育管理与教学水平的重要因素。汉语水平作为泰国学生适应21世纪需求的重要能力,如何改进教学与学习方法,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教师需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从21世纪的实际需求出发,改变汉语作为对外汉语水平的教与学的方法,以改变传统教学形式并激发学习者的兴趣。本研究将聚焦于泰国小学汉语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分析多媒体在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探讨多媒体教学的理念与方法,结合泰国汉语教学的特殊要求,为泰国的汉语教师提供进一步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本研究以泰国尖竹汶府公立东英学校为例,对该校小学汉语教师使用多媒体的现状与方法进行研究,主要采用了三种研究方法:一是使用问卷调查法了解该校汉语教师的基本背景和学生对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基本反映;二是运用访谈法深入性地发现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问题,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三是用课堂观察法对小学汉语教师的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与技能进行具体分析,主要包括汉语教师使用多媒体进行听、说、读、写的教学方法与技能、课堂管理,研究小学汉语教师的教学行为等方面。调查和访谈都从教师本人和所教学生两个角度进行具体的研究。本文结合自己曾经在泰国尖竹汶府公立东英学校的具体工作实际,并结合对多媒体技术的理解,提出了改进小学汉语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方法与技能的综合性对策和建议。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研究理由、目的、意义、内容、方法,第二部分对泰国尖竹汶府公立东英学校小学汉语教师情况进行概述,主要介绍泰国尖竹汶府公立东英学校、泰国现状教育情况、泰国小学汉语课情况;第三部分是对泰国公立东英学校小学汉语教师的多媒体教学应用现状进行分析,主要分析泰国尖竹汶府公立东英学校小学汉语教师教学情况个案研究及分析、调查、访谈、课堂观察方式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第四部分是讨论如何将多媒体应用于汉语教学,围绕泰国公立东英学校小学汉语教师的具体教学,形成了开展多媒体教学的对策和建议;第五部分是结论,主要回顾和总结了所做的研究。期待通过本研究,对汉语教师的派出和接收单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加强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小学汉语教师减少和克服相关问题,还希望本研究对泰国小学生的汉语教学有所帮助,反映出学生对小学汉语教师和汉语教学的想法,以促进未来泰国小学汉语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发展。

吴一迪[6](2019)在《电脑游戏及其设计的哲学研究》文中提出电脑游戏正日益成为人们重要的休闲娱乐方式,然而在此过程中它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困境,诸如对游戏暴力行为的鼓励、对玩家身心健康和社交能力的损害。本文力图从哲学上探究如何设计一款功能完善的电脑游戏,以应对这些挑战。但是,当前电脑游戏及其设计的哲学研究存在基本概念不一致、理论框架不完备、学科范式不成熟等问题。基于以往的理论成果,本文通过厘清和建构电脑游戏及其设计的有关概念和研究框架,旨在帮助电脑游戏哲学研究尽快完善其学科范式。通过研究电脑游戏及其设计的基本概念可知:电脑游戏的四元架构模型(技术—规则—游玩—文化)不仅是电脑游戏及其设计的结构和分类依据,也是对它们进行哲学研究的理论框架。同时,电脑游戏的哲学意义在于它揭示出玩家“在游戏世界中存在”的生存状况;只有在介入游戏世界后,玩家才能在四大类游戏设计所分别实现的主要功能之帮助下实践多种游戏活动,并最终过上“美好生活”。由于该哲学意义预设了玩家已经介入游戏世界的状况(这意味着游戏设计所实现的功能只有对处于该状况的玩家起效),因此本文将先探究玩家是如何介入游戏世界的;再分别以四个子架构为切入点,选取合适的哲学理论,从哲学上考察这四类游戏设计是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有侧重地实现各自的功能并最终实现上述哲学意义的。首先,分析玩家“在游戏世界中存在”的生存状况以及玩家是如何介入游戏世界的问题,这是电脑游戏各种功能起效的前提。运用知觉现象学,从具身和交互性是充要条件、“身体图示”的意向性投射是动力、沉浸和临场感是结果四个方面围绕“信息技术身体”对上述问题进行解释,重点解读了为何VR游戏与传统电脑游戏会有如此大的差异。然后,在“技术”架构下,重点研究如何设计电脑游戏技术而实现其道德功能。利用道德物化思想的“技术调节论”分析了电脑游戏的玩家—设备—游戏世界的复杂关系和重叠现象,并探究了电脑游戏对玩家体验、行为和参与世界方式的技术调节及其具体表现。再根据“技术的道德化”中的非人本主义论证逻辑,从三方面(意向性、自由和道德施动者)证明了电脑游戏及其设计的道德相关性。设计师应肩负起电脑游戏所无法承担的部分责任:“预测”、“评估”和“铭刻”。在“规则”架构下,重点研究如何设计电脑游戏规则与本质上是遵守规则行为的游戏活动,从而实现其娱乐功能。根据维特根斯坦的相关论述,提出了电脑游戏版本的遵守规则悖论。其成因是:由于计算机技术的介入,电脑游戏的操作/隐含规则对基本规则的表达使后者被隐藏了,导致玩家对基本规则进行多种因果解释,并据此做出不同的行为,悖论发生了。其规避方式是:模拟规则使操作/隐含规则的表征内容结构化,形成了虚构场景,从而帮助玩家遵守规则。通过引入该悖论,设计师增加了行为符合规则的不确定性及其所派生出来的趣味性,从而实现了游戏的娱乐功能。在“游玩”架构下,重点研究如何把电脑游戏世界设计成严肃游戏,以此实现除娱乐外的更多功能。严肃游戏的本质是通过仿真技术模拟出一个高度人工可控的虚拟实验室,利用游戏的娱乐功能吸引玩家自愿参与到实验中,在此过程中玩家被“传授”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最终通过“评分概念”和标准来判断是否实现了预期目标。基于信息与计算机伦理学的相关理论,从对三方面(“精确度标准”、“虚拟的真实体验”及其“TEP原则”)的反思来看,在这一建构过程中严肃游戏也是一间伦理的实验室。在“文化”架构下,重点研究如何设计电脑游戏文化而实现社交功能。首先对作为“文化文本”的电脑游戏进行了七种解读,它们“反映”出之前架构所论及内容和现象的文化涵义。玩家的“创造性玩法”形成了“文化阻力”,从而“重塑”了既存的文化观念和行为惯例。再根据社群主义诠释了游戏社群及其对成员玩家的影响,最终对游戏社群所组织起来的“电子竞技”及其“青年亚文化”现象与“局域网派对”及其社交功能进行了论述。最后,纵览上述四个子架构,对暴力电脑游戏这一社会热点及其道德困境进行综合应用研究。该道德困境指的是暴力电脑游戏很可能使参与其中的玩家在现实中也实践相应的暴力行为。根据米格尔·西卡特的模型,其形成机制是“程序梯度”上的玩家的“工具性玩法”(只遵守基本规则)与暴力内容的相遇及其后果(脱敏效应)。而基于“语义梯度”就可从三方面超越该困境:设计师的“伦理游戏设计”、玩家的“伦理游戏玩法”和监管部门的管理。此外,通过增加“技术梯度”揭示了该困境形成及其超越的更内在的基础条件与核心机制。通过对电脑游戏及其设计上述几方面的研究,本文就从哲学上解释了 一些由电脑游戏引起的现象和挑战,揭示了电脑游戏设计实现各个功能的原理和机制,解决了如何利用这些功能去应对这些挑战的难题。这些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电脑游戏及其设计在创建美好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而且还能帮助这一学术领域尽快完善其学科范式。

孙丽莉[7](2019)在《河南省初中学校电子书包应用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N市为例》文中认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智能终端设备的广泛使用,加速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变革了人们的学习方式。目前,常规的课堂教学已不能满足教育信息化的要求,电子书包已经成为教育信息化的一大着力点。本研究以发展的视角进行调查,了解N市初中学校电子书包应用者自身对电子书包应用状况的评价,探求影响电子书包应用者态度的影响因素,引导应用者更好地应用电子书包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本研究主要通过对电子书包理论知识和当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作深入的分析与研究,结合问卷和访谈了解N市电子书包教学应用的现状,探究如何使电子书包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在研究过程中,利用文献研究法,收集分析电子书包教学应用有关的期刊、会议论文、书籍等文献资料,对国内外电子书包的应用现状进行论述。借鉴参考文献中采取的电子书包研究现状的研究思路,为笔者的研究提供思路与依据,有效地避免研究方向的错误。其次,通过调查法对N市初中阶段电子书包应用学校的师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利用问卷内容收集有效数据,再结合教师访谈进行补充。问卷主要包括该地区电子书包使用的基本情况和师生使用电子书包的态度,教师问卷主要从感知有用性、感知过载、感知愉悦性及满意度四个维度分析该地区教师应用电子书包的情况,学生问卷主要从感知有用性、感知过载、感知愉悦性、感知困难四个维度分析该地区学生应用电子书包的情况,再利用SPSS 22.0对数据统计,获取有效的分析数据,对影响师生对电子书包教学应用态度的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出N市初中阶段电子书包应用所面临的问题。最后,根据对调查结果的分析,针对N市的电子书包使用群体,从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学生层面提出有效可行的对策及建议,为该市推进电子书包教学应用的深入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徐婵婵[8](2019)在《基于BIM技术的综合管廊协同管理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家对综合管廊建设提供了大量的政策和资金的支持。由于综合管廊工程具有建设周期长,前期资金投入大、工艺复杂等特性,传统综合管廊的建设方式存在很难精准预算、管线冲突屡屡发生、易返工、施工现场不可控因素较多、参与方之间缺乏有效沟通等问题。本文提出采用BIM技术与协同管理手段融合的方式,解决综合管廊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基于BIM技术的综合管廊协同管理平台,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工程质量、节约工程成本。本文先是对BIM技术、综合管廊国内外现状进行总结与研究,发现虽然国内外对综合管廊与BIM技术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但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还是存在诸多问题。而BIM技术在综合管廊中的应用点较多,通过对BIM协同管理与综合管廊适用性与可行性的分析,提出建立基于BIM技术的综合管廊协同管理平台,该平台包括三个子平台,一是协同设计平台,二是协同施工平台,三是协同运维平台。其中协同设计平台包括碰撞检查模块、造价分析模块、施工方案比选和施工模拟模块、可视化技术交底模块。通过这四个模块,实现综合管廊在设计阶段完成协同设计。协同施工平台则包含了施工进度管理、施工质量管理、施工成本管理。通过这三个模块与协同设计平台相结合最终实现施工阶段的协同管理。协同运维平台主要包括了信息存储与传递、实时监控这两大模块。文章的最后通过对天府新区核心区综合管廊工程的分析,从设计阶段碰撞检查、造价分析、技术方案比选、可视化技术交底,到施工阶段对进度、质量、成本的管控,再到最后的运营维护阶段对管廊的实时监控和数据的无损传递,这一系列均验证了 BIM协同管理平台在综合管廊工程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表明,这三大子平台能够很好的支撑起综合管廊工程在设计、施工、运营维护阶段的协同管理建设。

吕晓荣[9](2019)在《信息物理系统安全风险分析与评估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s,简称CPS)是指具有计算性能和物理功能的新一代智能系统。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支撑信息物理系统发展的关键技术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探索和研究,并在工业自动化、智能交通、航空航天、环境监测和智能电网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越来越多工业安全事件的发生使安全问题成为了信息物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由于信息物理系统具有领域相关性和多学科交叉的特性,安全问题的研究已经不再只是独立围绕功能安全或信息安全展开。因此为了分析系统风险,需要结合实际应用场景对信息物理系统的层次结构和安全风险评估等问题进行创新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本文概述了信息物理系统的构成,介绍了信息物理系统的安全分类,对现有的信息物理系统的安全风险分析与评估方法进行了文献调研。研究表明,大多数风险分析与评估方案分别围绕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开展,其中,信息安全研究占主导地位,一体化安全风险评估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专家经验,主观性强。(2)本文介绍了信息物理系统的仿真技术、风险评估的通用框架和贝叶斯网络基础知识。以双容水箱为研究对象,在Matlab/Simulink中实现了水箱液位的自动控制,在组态王中设计实现了过程监控中心,采用用于过程控制的对象链接与嵌入通信技术实现了现场控制层和过程监控层的信息传递。根据信息物理系统的层次结构,以双容水箱为对象构建了一套较为合理的半实物仿真实验平台。(3)本文提出了基于分层贝叶斯网络的信息物理系统信息域到物理域(Cyberto-Physical,简称C2P)的定量安全风险分析与评估模型。贝叶斯网络中的漏洞节点来自通用漏洞披露数据库,条件概率表通过通用漏洞评分系统和逻辑关系得到,通过C2P风险计算公式得到的系统风险值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对专家经验的依赖。通过构建两个较为合理的安全事件场景,应用C2P风险分析与评估模型得到相应的系统风险值,同时采用定性风险评估方法得到了不同场景下的系统风险等级,定量风险评估与定性风险评估的结果得到了统一,风险数值也被赋予了现实意义。实验结果表明C2P风险分析预评估模型可以为信息物理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决策依据。

于洋[10](2019)在《牵引供电广域保护测控系统测试软件研制》文中提出随着中国高铁的不断发展,为提高高铁的经济性和安全性,作为新技术的数字化牵引变电站正在逐步推进。近年来,国内学者提出的基于数字化变电站的广域保护测控系统对牵引网的供电可靠性与选择性又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为了确保牵引供电系统可靠运行,在广域保护测控系统投运前,对其进行运行状态检测和功能性测试显得尤为重要。与传统牵引供电综合自动化系统基于模拟信号的测试相比,广域保护测控系统的测试是基于网络通信方式对系统各单元进行测试的。目前的测试方案大多是使用继电保护测试仪围绕单装置进行测试的。这些测试方案无法针对远距配合的广域保护进行测试。本文从广域保护测控系统物理结构与通讯模式出发,分析了该系统的测试特点与测试需求。为实现该系统广域保护测控的完整性测试,进行了测试方案的相关研究。对广域保护测控系统的保护与自愈的启动条件、时间判定、动作逻辑进行详细分析。通过分析,得到了该系统一次设备故障故障后的开关状态与自愈动作后的开关状态。这些开关状态为系统功能性测试提供了正确依据。在此基础上,使用RTDS系统仿真不同状态的牵引网电气量。使用仿真电气量来模拟故障SMV,进而通过检测GOOSE报文实现了系统测距、保护、自愈的功能性测试。最终通过研究,得到了广域保护测控系统测试方案。为了验证测试方案,基于测试方案在Visual Studio 2017平台上研发了测试软件。同时采用模拟断路器与保护测控装置搭建了广域保护测控系统,依次对系统功能性测试与运行状态测试一一验证。本文所研发的广域保护测控系统测试软件,经验证可以对广域保护测控系统的运行状态、测距、保护、自愈进行有效测试。证明了该测试软件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二、电脑设备故障举例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脑设备故障举例说(论文提纲范文)

(1)肥田煤矿供电系统继电保护方案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2 肥田煤矿供电系统现状分析
    2.1 煤矿供电系统概况
    2.2 煤矿10kV系统继电保护简介
    2.3 煤矿10kV供电系统继电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4 防越级跳闸保护技术分析
        2.4.1 基于电气闭锁原理的防越级跳闸保护技术
        2.4.2 基于分站集中控制方式的防越级跳闸技术
        2.4.3 基于GOOSE通信机制的防越级跳闸技术
        2.4.4 基于数字变电站技术的防越级跳闸技术
        2.4.5 基于纵联差动保护原理的防越级跳闸技术
    2.5 本章小结
3 数字式光纤电流纵联差动保护技术
    3.1 光纤纵联差动保护原理简述
    3.2 瞬时采样值电流差动保护
    3.3 故障分量电流差动保护原理
        3.3.1 故障分量电流保护判据
        3.3.2 故障分量提取
    3.4 光纤纵差保护的通信模式
    3.5 通信协议
    3.6 通信时钟的同步方式
    3.7 电流数据采样同步方式
        3.7.1 采样数据修正法
        3.7.2 采样时刻调整法
        3.7.3 时钟校正法
        3.7.4 采样序号调整法
        3.7.5 GPS同步法
        3.7.6 所用的数据同步方法
    3.8 电流纵差保护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3.9 本章小结
4 煤矿防越级跳闸保护系统设计
    4.1 保护装置硬件总体设计
        4.1.1 最小系统设计
        4.1.2 数据采集模块
        4.1.3 通信模块
        4.1.4 开入开出模块
        4.1.5 人机交互界面
    4.2 保护装置的软件设计
        4.2.1 软件开发环境与结构
        4.2.2 保护主程序设计
        4.2.3 数据采集程序设计
        4.2.4 通信程序设计
        4.2.5 故障处理程序设计
        4.2.6 人机交互程序设计
    4.3 本章小结
5 防越级跳闸保护系统测试
    5.1 测试系统组成
    5.2 测试记录和结果分析
        5.2.1 传统继电保护模式下的测试记录
        5.2.2 防越级跳闸系统的测试记录
        5.2.3 检验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3)代议机关投票表决的公开性和秘密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几则典型案例引发的思考:代议机关应该采用哪种表决方式?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主要研究方法
    五、论文的主要创新及不足
第一章 投票表决的历史发展——公开性和秘密性的演变
    第一节 雅典民主政治中的投票表决方式
        一、雅典民主的初尝试——以抽签为主
        二、雅典民主的初尝试——投票选举
        三、雅典民主投票的不利影响
    第二节 资本主义国家选民投票方式由公开到秘密的演变——以英国为典型
        一、英国选民投票方式的变迁
        二、英国议会改革中关于选民投票方式的辩论
        三、英国选民投票方式变迁的启发
    第三节 资本主义国家议会的投票表决方式由秘密演变为公开——以美国为典型
        一、美国国会的秘密会议制度
        二、1970美国国会改革逐步实现了由秘密到公开的转变
第二章 代议机关的表决方式与代议制度
    第一节 代议制度的历史发展及当代特点
        一、代议制度的定义和历史发展
        二、代议制度运行的特点
    第二节 议员-选民关系与表决方式
        一、密尔的思考——“专职代表说”还是“使节说”
        二、现代民主社会议员-选民关系的理论学说
        三、议员-选民关系决定了代议制是责任政治
第三章 资本主义国家代议机关的投票表决方式及适用依据——以英、美、法、日为典型
    第一节 英、美、法、日四国代议机关投票表决方式
        一、英国议会的投票表决方式
        二、美国国会的投票表决方式
        三、法国国会的投票表决方式
        四、日本国会的投票表决方式
    第二节 公开还是秘密——代议机关适用投票表决方式的考量
        一、公开表决符合代议制责任政治的要求
        二、缺乏公开表决的条件时秘密投票更合适
        三、适用表决方式的具体考量
    第三节 代议机关公开投票表决的条件
        一、议事公开制度
        二、议员免责权
        三、选民的理性判断
第四章 我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投票表决方式
    第一节 人大及其常委会投票表决方式的历史演进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多种表决方式并存
        二、1954年确立了无记名投票、举手表决方式为主的表决方式
        三、“文革”特殊时期人大制度遭到破坏
        四、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确立了人大及其常委会表决制度
    第二节 人大及其常委会投票表决的方式
        一、举手表决
        二、投票(无记名投票)
        三、电子表决器表决
        四、我国港澳台地区立法机关的投票表决方式
    第三节 人大及其常委会投票表决方式的特点及问题
        一、以秘密性投票表决为原则
        二、尚不具备普遍性公开投票的社会共识和环境
        三、推崇秘密投票表决的原因
第五章 完善我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表决方式的设想
    第一节 完善人大及其常委会表决方式的法律制度
        一、由法律固定表决方式
        二、完善举手表决的程序
        三、完善秘密写票处的程序
    第二节 党员人大代表委员投票的党纪和法律的衔接
        一、党内法规没有对党员人大代表委员的投票纪律作针对性的、明确的规定
        二、现行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投票表决方式不利于党纪和法律的衔接
        三、人大及其常委会投票表决方式类型化
    第三节 正确认识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投票表决行为
        一、客观对待投票表决的公开性和秘密性
        二、提高人大代表委员的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一、着作及译着类
    二、编着类
    三、杂志类
    四、学位论文类
    五、网站类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后记

(4)兰州市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现状调查研究 ——以基础教育领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教育信息化2.0时代对数字教育资源的新要求
        1.1.2 推进兰州市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的诉求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设计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2 文献综述
    2.1 数字教育资源内涵的研究综述
    2.2 数字教育资源分类的研究综述
    2.3 国内外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现状研究综述
        2.3.1 数字教育资源平台建设与应用现状研究综述
        2.3.2 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现状研究综述
    2.4 相关研究的调研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
        2.4.1 数据收集方式
        2.4.2 数据分析方法
3 调研工具的设计与开发
    3.1 调研目标
    3.2 调研工具的编制
        3.2.1 调查问卷的编制
        3.2.2 访谈提纲的编制
        3.2.3 数字教育资源应用课堂教学观察分析表的编制
        3.2.4 数字教育资源平台分析框架的编制
    3.3 调研问卷信度分析
4 兰州市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现状调研分析
    4.1 调研对象与样本选择
    4.2 调研实施过程
    4.3 调研结果统计及分析
        4.3.1 区域间数字教育资源基础环境建设参差不齐
        4.3.2 数字教育资源平台以国家省级平台为主,区域间共享渠道不畅通
        4.3.3 国家和省级数字教育资源平台功能基本健全,县区平台仍需完善
        4.3.4 数字教育资源平台常用于教学和教学管理,网络备课和网络教学系统利用率不足
        4.3.5 数字资源类型有限,教师应用数字资源方式单一
        4.3.6 城乡间中小学智力资源共享存在较大差异,有待提高
        4.3.7 教师具备较强的信息意识与能力,数字教育资源应用能力有待提升
        4.3.8 各县区采取实质性举措保障数字教育资源应用的推进,但培训质量有待提高
5 兰州市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中存在问题
    5.1 校际间数字教育资源环境建设水平层次不齐,信息化设备超期服役,亟待更新
    5.2 区域间数字教育资源平台共享渠道不畅通,数字资源平台功能有待完善
    5.3 数字教育资源内容良莠不齐,资源共建共享有待提升
    5.4 教师信息素养仍需提升,数字教育资源应用能力有待提高
    5.5 数字教育资源保障体系有待完善
6 推进兰州市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的策略研究
    6.1 不断完善数字教育资源基础环境建设,缩小校际间数字教育硬件资源的鸿沟
    6.2 打通区域间数字教育资源平台的壁垒,健全数字教育资源服务体系
    6.3 探索资源共享机制,促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6.4 提升师生信息素养,促进数字教育资源有效应用
    6.5 完善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保障体系,促进资源常态化应用
7 总结与反思
    7.1 研究总结
    7.2 研究不足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 A
    附录 B
    附录 C
    附录 D
    附录 E
    附录 F
    附录 G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5)泰国小学汉语教师多媒体教学现状与分析 ——以泰国尖竹汶府公立东英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理由与意义
    1.2 相关研究的国际现状
        1.2.1 中国研究现状
        1.2.2 其他国家研究现状
    1.3 核心词语的界定
        1.3.1 多媒体
        1.3.2 多媒体教学
    1.4 研究问题、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4.1 研究问题
        1.4.2 研究目标
        1.4.3 研究内容
    1.5 研究对象、方法与范围
        1.5.1 调查问卷法
        1.5.2 访谈法
        1.5.3 课堂观察法
第2章 泰国尖竹汶府公立东英学校小学汉语教师情况概述
    2.1 泰国教育的基本现状
        2.1.1 泰国的普通教育
        2.1.2 泰国小学汉语课情况
        2.1.3 泰国小学汉语教学教材的现状
    2.2 泰国公立东英学校的情况概述
    2.3 泰国公立东英学校管理体系
    2.4 泰国公立东英学校汉语教学现状概述
        2.4.1 公立东英学校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情况
        2.4.2 公立东英学校汉语综合课课堂教学情况
    2.5 泰国公立东英学校汉语教师基本情况
第3章 泰国公立东英学校小学汉语教师对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3.1 泰国尖竹汶府公立东英学校小学汉语教师教学情况个案研究分析
        3.1.1 小学一年级的汉语教学情况
        3.1.2 小学二年级的汉语教学情况
        3.1.3 小学三年级的汉语教学情况
        3.1.4 小学四年级的汉语教学情况
        3.1.5 小学五年级的汉语教学情况
        3.1.6 小学六年级的汉语教学情况
    3.2 调查分析
        3.2.1 调查对象以及方法设计
        3.2.2 多媒体在小学汉语教学中应用现状的调研
        3.2.3 现状总结
第4章 如何将多媒体应用于汉语教学
    4.1 提高多媒体技术在汉语听力能力的应用
        4.1.1 课堂中的应用
        4.1.2 校园中的应用
    4.2 提高多媒体技术在汉语说话能力的应用
    4.3 提高多媒体技术在阅读能力的应用
    4.4 提高多媒体技术在汉语书写能力的应用
        4.4.1 建立表格的网站,用于小学生抄写汉字
        4.4.2 汉字笔画顺序的网站
    4.5 其他多媒体技术与方法的应用
        4.5.1 Plickers.com的使用
        4.5.2 Kahoot.com的使用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小学汉语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调查问卷
附录B 学生问卷调查(中文版)
附录C 学生问卷调查中(泰文版)
附录D 小学汉语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访谈提纲
附录E 课堂观察记录提纲
致谢

(6)电脑游戏及其设计的哲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和文章结构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创新点与存在的问题
        一、创新点
        二、存在的问题
第一章 电脑游戏及其设计的基本问题与理论架构
    第一节 电脑游戏的内涵、结构和意义
        一、电脑游戏的外延界定
        二、游戏与电脑游戏的“父子类”关系与电脑游戏的定义原则
        三、电脑游戏的内涵定义:电脑游戏的差异特征和定义方法
        四、电脑游戏的差异因子
        五、电脑游戏的各要素与四元架构模型
        六、电脑游戏的哲学意义
    第二节 电脑游戏设计的方法、流程与功能
        一、电脑游戏设计的方法:以玩家为中心的游戏设计
        二、电脑游戏设计的一般流程、任务和原则
        三、电脑游戏设计的类别及其所实现的功能
    本章总结
第二章 从知觉现象学看玩家对游戏世界的介入
    第一节 问题的背景与具体化
        一、现象学对人与世界关系的论述
        二、人(玩家)介入(游戏)世界的结构和方式
        三、身体、技术身体与信息技术身体
    第二节 电脑游戏设备的具身趋势与游戏世界的本体论定位
        一、电脑游戏设备等技术的发展及其与玩家身体的融合趋势
        二、关于游戏世界的奎因式整体主义本体观
    第三节 信息技术身体与游戏世界的介入与交互
        一、梅洛-庞蒂对身体的现象学描述
        二、“具身”是必要基础
        三、交互性是充分条件
        四、身体图示的意向性投射是驱动力
        五、沉浸和临场感是结果
    本章总结
第三章 电脑游戏及其设计的道德意蕴——电脑游戏技术设计及其道德功能
    第一节 道德物化思想: 技术调节论与技术的道德化
        一、技术调节论的两种路径
        二、技术道德化的非人本主义论证逻辑
    第二节 玩家—设备—游戏世界关系的分析
        一、电脑游戏中的玩家—设备关系及其表现
        二、玩家—设备的复杂关系和重叠现象
        三、玩家—设备的复合关系
    第三节 电脑游戏对玩家体验、行为和参与方式的技术调节及其表现
        一、电脑游戏对玩家感官知觉的调节及其表现
        二、电脑游戏对玩家行为的调节及其表现
        三、电脑游戏对玩家参与世界方式的调节及其表现
    第四节 电脑游戏技术和设备的道德维度
        一、电脑游戏及其技术具有意向性
        二、电脑游戏及其技术具有自由
        三、(玩家-)电脑游戏及其技术是道德施动者
    第五节 电脑游戏设计的道德意蕴与设计师的责任和任务
        一、“预测”电脑游戏及其技术调节的具体实现方式
        二、“评估”电脑游戏所可能引起的道德影响或后果
        三、将预期的调节方式或价值“铭刻”到电脑游戏及其技术中
    本章总结
第四章 遵守规则悖论及其在电脑游戏中的形态和功效——电脑游戏规则设计及其娱乐功能
    第一节 理论背景: 维特根斯坦对遵守规则悖论的论述
        一、遵守规则悖论是什么
        二、遵守规则悖论的成因分析
        三、遵守规则悖论的规避方式
    第二节 遵守规则悖论在电脑游戏中的表现与成因分析
        一、电脑游戏版本的遵守规则悖论是什么
        二、电脑游戏版本的遵守规则悖论的成因分析
    第三节 电脑游戏规避其遵守规则悖论的方式
        一、电脑游戏的模拟规则及其对虚构场景的建构
        二、电脑游戏的虚构场景在遵守规则上的特征和重要作用
    第四节 遵守规则悖论在电脑游戏中的功效:电脑游戏娱乐功能的实现方式
        一、引入遵守规则悖论来增加不确定性
        二、对评判结果的延迟反馈
    本章总结
第五章 把游戏世界建构为虚拟和伦理的实验室——电脑游戏游玩设计及其严肃功能
    第一节 什么是严肃游戏
        一、严肃游戏的概念辨析
        二、严肃游戏的本质
    第二节 严肃游戏的实现原因及其优势
        一、严肃游戏作为具有人工可控环境的虚拟实验室
        二、基于VR技术的严肃游戏之差异与优势
    第三节 严肃游戏的实现手段及其特征
        一、关于“第一人称视角”和“三维”画面
        二、关于“可交互性”
        三、关于“由计算机生成的环境”
    第四节 伦理的实验室: 对严肃游戏的现实考量
        一、越真实是否越好
        二、交互越多、越沉浸是否越好
        三、可控性越强是否越好
    本章总结
第六章 文化视域下的电脑游戏及其相关活动和现象——电脑游戏文化设计及其社交功能
    第一节 游戏反映文化: 作为文化文本的电脑游戏及其七种解读方式
        一、作为文化文本的电脑游戏与萨顿-史密斯的游戏解读理论
        二、电脑游戏的七种具体解读方式及其文化意义
        三、从文化视角重新审视电脑游戏的内部要素及其特征
    第二节 游戏重塑文化: 电脑游戏亚文化现象及其对文化的影响
        一、玩家的三种DIY形式及其所创造的“文化阻力”
        二、游戏社群及其对玩家社交的促进和影响
        三、基于玩家社群的相关社交活动: 电子竞技和局域网派对
    本章总结
第七章 暴力电脑游戏的道德困境及其超越——电脑游戏及其设计的综合应用研究
    第一节 暴力电脑游戏的道德困境及其研究范式的转换
        一、暴力电脑游戏及其道德困境
        二、研究范式的转换: 旧方法的缺陷与新方法的选择
    第二节 暴力电脑游戏道德困境的形成机制
        一、电脑游戏的规则及其对工具性玩法的强制和限定
        二、工具性玩法与暴力内容的相遇及其后果
    第三节 对暴力电脑游戏道德困境的超越
        一、伦理的游戏设计及其原则、合理性与策略
        二、伦理的游戏玩法与作为“生态人”的玩家
        三、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对电脑游戏文化的监管
    第四节 对西卡特模型的批判与改进
    本章总结
结论与展望: 电脑游戏与美好生活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后记与致谢

(7)河南省初中学校电子书包应用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N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家重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融合
        1.1.2 时代的发展需要教学模式的变革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现状
        1.4.1 电子书包的概念界定
        1.4.2 国外研究现状
        1.4.3 国内研究现状
2 调查设计与实施
    2.1 问卷调查设计与实施
        2.1.1 调查样本的选择
        2.1.2 调查问卷的设计
        2.1.3 调查的实施
    2.2 调查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2.2.1 信度分析
        2.2.2 效度分析
    2.3 教师访谈的设计
        2.3.1 访谈对象的选择
        2.3.2 访谈内容设计
3 N市初中学校电子书包应用现状分析
    3.1 N市初中学校电子书包的应用情况
        3.1.1 基本情况
        3.1.2 网络接入情况
        3.1.3 硬件情况
        3.1.4 软件资源情况
    3.2 调查问卷统计分析——教师
        3.2.1 教师问卷基本信息分析
        3.2.2 教师问卷描述性分析
        3.2.3 教师对电子书包的态度影响因素分析
    3.3 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学生
        3.3.1 学生问卷基本信息统计
        3.3.2 学生问卷描述性分析
        3.3.3 学生对电子书包态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3.4 访谈结果分析
    3.5 N市初中学校电子书包应用现状总结
        3.5.1 师生对电子书包的使用情况
        3.5.2 师生对电子书包的态度
    3.6 N市初中学校电子书包应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
        3.6.1 学校电子书包相关配置的欠缺
        3.6.2 师生对电子书包的应用挖掘深度不够
        3.6.3 教师的技术储备缺乏
        3.6.4 学生自我控制能力欠缺
4 N市初中学校电子书包应用对策及建议
    4.1 学校层面
        4.1.1 建设教师引领团队
        4.1.2 定期组织相关活动
        4.1.3 加强电子书包的相关建设
        4.1.4 制订相应的奖励体系,让电子书包参与日常考评
    4.2 教师层面
        4.2.1 提升电子书包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能力
        4.2.2 转变教学理念,掌握新型教学模式
    4.3 学生层面
        4.3.1 培养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
        4.3.2 培养良好的使用习惯
        4.3.3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5 研究总结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致谢

(8)基于BIM技术的综合管廊协同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发展历程及国内外研究状况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 BIM技术相关理论
    2.1 BIM技术理论
    2.2 BIM在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
    2.3 BIM应用的可行性
    2.4 实现协同设计的必要性
    2.5 实现协同施工的必要性
    2.6 实现协同运维的必要性
    2.7 本章小结
3 综合管廊工程中BIM协同管理研究
    3.1 综合管廊工程概述
    3.2 综合管廊工程中BIM协同管理必要性分析
    3.3 综合管廊工程中BIM协同管理可行性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BIM技术在综合管廊工程中协同管理平台的搭建
    4.1 BIM技术协同管理平台的基本体系
    4.2 协同设计平台
    4.3 协同施工平台
    4.4 协同运营维护平台
    4.5 本章小结
5 BIM技术在综合管廊协同管理平台中的应用-以天府新区核心区综合管廊工程为例
    5.1 工程简介及实现目标
    5.2 协同设计平台的主要应用
    5.3 协同施工平台的主要应用
    5.4 协同运维平台的主要应用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9)信息物理系统安全风险分析与评估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信息物理系统概述
        1.2.1 信息物理系统简介
        1.2.2 信息物理系统安全分类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功能安全风险分析与评估
        1.3.2 信息安全风险分析与评估
        1.3.3 一体化风险分析与评估
        1.3.4 国内外研究现况简析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信息物理系统仿真技术
    2.2 风险评估体系
    2.3 贝叶斯网络概述
        2.3.1 概率论基础
        2.3.2 贝叶斯网络定义
        2.3.3 贝叶斯网络结构形式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信息物理系统仿真平台
    3.1 实验环境
        3.1.1 硬件环境
        3.1.2 软件环境
    3.2 物理过程控制仿真
        3.2.1 自动控制理论基础
        3.2.2 双容水箱工艺过程
        3.2.3 单回路PID仿真
    3.3 过程监控层实现
        3.3.1 组态王简介
        3.3.2 双容水箱液位控制监控中心
    3.4 现场控制仿真和过程监控功能集成
        3.4.1 通信协议简介
        3.4.2 基于OPC的 MATLAB/Simulink与组态王数据通信
    3.5 硬件回环仿真实验平台构建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C2P风险评估模型
    4.1 资产分析
    4.2 构建贝叶斯网络
        4.2.1 定义贝叶斯网络结构
        4.2.2 确定BN各节点的条件概率分布
    4.3 案例分析
        4.3.1 系统资产清单
        4.3.2 贝叶斯网络构建
        4.3.3 安全事件场景下系统的C2P风险分析与评估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10)牵引供电广域保护测控系统测试软件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广域保护测控系统现状
        1.2.2 数字化牵引供电综合自动化系统测试方案现状
    1.3 本论文主要工作
第2章 广域保护测控系统结构与网络
    2.1 广域保护测控系统分层结构
    2.2 GOOSE/SMV报文传输
        2.2.1 GOOSE/SMV报文格式
        2.2.2 GOOSE/SMV报文传输
    2.3 过程层的智能化一次设备与智能组件
        2.3.1 合并单元
        2.3.2 智能单元
        2.3.3 合并智能单元
        2.3.4 所内过程层设备结构
    2.4 间隔层设备架构
        2.4.1 馈线保护测控装置
        2.4.2 站域保护测控装置
        2.4.3 故障测距装置
    2.5 广域保护通道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广域保护测控系统保护自愈下的开关状态
    3.1 供电臂短路故障下的保护自愈动作逻辑
        3.1.1 供电臂保护与供电臂自愈
        3.1.2 供电臂保护与供电臂自愈下的供电臂短路故障
    3.2 供电臂短路故障且牵引所馈线断路器失灵
        3.2.1 断路器失灵保护与馈线自愈
        3.2.2 馈线自愈下的牵引所馈线断路器失灵故障
    3.3 母线短路故障
        3.3.1 母线保护
        3.3.2 母线保护下的母线短路故障
    3.4 牵引供电系统在不同故障下的开关状态
        3.4.1 供电臂瞬时性短路故障下的开关状态
        3.4.2 供电臂永久性短路故障下的开关状态
        3.4.3 供电臂瞬时短路且牵引所馈断失灵下的开关状态
        3.4.4 供电臂永久短路且馈断失灵下的开关状态
        3.4.5 母线短路故障下的开关状态
        3.4.6 不同故障下的停电区段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广域保护测控系统站间同步测试方案设计
    4.1 广域保护测控系统测试方案研究
        4.1.1 广域保护测控系统测试需求
        4.1.2 测试思路与流程模块设计
    4.2 测试装置站间同步收发报文可行性研究
    4.3 正常与故障下的电气量收集
    4.4 系统运行状态检测方案
        4.4.1 光纤通讯运行状态检测方案
        4.4.2 设备运行状态检测方案
        4.4.3 系统运行状态检测流程总方案
    4.5 系统功能性测试方案
        4.5.1 不同故障状态SMV发送方案
        4.5.2 不同故障状态GOOSE接收预期
        4.5.3 故障测距功能准确性测试方案
        4.5.4 保护自愈功能正确性测试方案
        4.5.5 系统功能性测试流程总方案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广域保护测控系统测试软件设计与验证
    5.1 站间同步测试方案验证
    5.2 测试软件技术难点
        5.2.1 开发平台的选择
        5.2.2 单帧SMV报文模拟发送
        5.2.3 单帧GOOSE报文模拟接收
    5.3 模拟测试平台搭建
    5.4 启动界面
        5.4.1 启动选择
        5.4.2 读取SCD文件
    5.5 运行状态检测
    5.6 功能性测试
        5.6.1 供电臂瞬时短路测试举例
        5.6.2 供电臂永久短路测试举例
        5.6.3 供电臂瞬时短路且牵引所馈断失灵测试举例
        5.6.4 母线故障测试举例
    5.7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四、电脑设备故障举例说(论文参考文献)

  • [1]肥田煤矿供电系统继电保护方案设计与研究[D]. 王静.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2]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3]代议机关投票表决的公开性和秘密性研究[D]. 刘妤. 华东政法大学, 2020(03)
  • [4]兰州市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现状调查研究 ——以基础教育领域为例[D]. 贾朦莹.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5]泰国小学汉语教师多媒体教学现状与分析 ——以泰国尖竹汶府公立东英学校为例[D]. 陈雪惠.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6]电脑游戏及其设计的哲学研究[D]. 吴一迪. 东南大学, 2019(07)
  • [7]河南省初中学校电子书包应用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N市为例[D]. 孙丽莉. 河南大学, 2019(01)
  • [8]基于BIM技术的综合管廊协同管理研究[D]. 徐婵婵. 山东科技大学, 2019(05)
  • [9]信息物理系统安全风险分析与评估策略研究[D]. 吕晓荣.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10]牵引供电广域保护测控系统测试软件研制[D]. 于洋.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3)

标签:;  ;  

计算机设备故障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