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投掷标枪出手角度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春[1](2022)在《辅助器械在实心球项目练习中的实践研究》文中提出体育学科是众多中考科目之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要有效提高中考体育成绩,就要采取相应的辅助手段和方法。辅助器械是体育项目训练中不可缺少的练习手段。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中考体考的出发点和归宿。经过近几年来的实践总结,辅助器械作为中考体考项目中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尤其在实心球项目练习中利用辅助器械改变出手角度以及出手速度的效果尤为显着。所以,有效使用辅助器械和最大程度上利用体育辅助器械,对中考体考实心球成绩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钱曦晨[2](2021)在《体能训练对田径中投掷项目的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田径运动项目中,投掷项目对运动员来说投掷的技术动作要求较高,动作的完整性、连贯性以及动作的完美展现,这些才是将投掷物体投向更远的距离的方法。但是对于运动员来说,在投掷项目中有三个"度"最为重要也是决定投掷距离的重要因素,即:速度、高度、角度。首先是出手的速度;其次是出手的高度;最后是出手的角度。除此之外,在投掷铁饼和标枪中,还要考虑到受环境因素和空气动力学因素的影响。体能是完成技术动作的基础,是保持运动员拥有良好运动能力的重要因素。教练员要将体能训练与投掷项目和专项技能的特点相结合。同时在日常训练中不断探索出适合投掷运动员力量、速度等方面训练的理论体系,充分发挥运动员机体的能动性,综合提高体能素质,进而提高运动成绩,同时预防运动损伤,延长运动寿命。
王守忠,郜春霞,刘玉莹[3](2021)在《初始条件对男子投掷标枪飞行远度影响的分析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查阅相关中外文献资料、教材、专着和观看影视资料等方法,获得国内外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出手时的技术图片。采用APAS System解析系统对图片进行解析,得到研究所需要的男子运动员投掷标枪初始运动学参数。通过计算机模拟计算,系统地分析了各初始条件对标枪飞行远度的影响规律以及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出各初始条件的最佳组合形式。结果表明:在标枪出手条件中,初速度是影响标枪飞行距离的关键因素,适宜的初始俯仰角速度、出手角度、攻角等是取得优异成绩的保障因素。当运动员出手初速度和高度一定时,其他初始条件最佳组合形式为θ<β、A0<0°、ω<0°/s、P<0,这是教练员指导运动员进行科学训练的依据。运动员的个人风格只有被"有效投掷条件"所制约,才能够创造出更加优异的比赛成绩。
吕钢,买毅娜,李翰君,于冰[4](2021)在《影响标枪空气动力学距离技术因素的配对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确定实际比赛试投中与空气动力学有关的技术参数对标枪投掷空气动力学距离和成绩的影响。方法通过三维摄像方法获得22名中国和美国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每人在1次比赛中获得最长、最短空气动力学距离试投的生物力学数据,对比长、短空气动力学距离试投中与空气动力学有关的技术参数。结果与短空气动力学距离试投相比,长空气动力学距离试投的真空飞行距离显着短,但成绩显着长;长空气动力学距离试投出手速度显着低,标枪出手时的攻角和侧弯角显着小,水平方向角更偏向右侧。长、短空气动力学距离试投中右脚和左脚落地时标枪的仰角和水平指向角无显着差异。结论女子标枪运动员适当减小最后的用力程度有利于控制与空气动力学有关的出手参数,从而有利于获得空气动力学距离,并取得比较好的成绩。女子标枪运动员获得比较长的空气动力学距离需要减小标枪出手时的攻角,并且向右侧5°左右投出标枪。
朱华杰,邹新貌,段及丞[5](2021)在《第16届田径世锦赛男子标枪决赛运动参数分析》文中提出标枪投掷技术对于高水平运动员竞技表现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信息技术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第16届田径世锦赛男子标枪决赛运动员各运动参数进行分析,旨在阐明投掷距离与投掷过程中运动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出手速度与投掷距离有着显着正相关关系,不同类型运动员的出手速度、出手高度、出手角度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差异;步幅传递过程中,最后一步交叉步结束,右脚着地瞬间拖拉滑动到左脚接触地面的距离在整个步幅传递距离中占据比例最小;最后用力阶段标枪步幅传递的时间逐渐加快;运动员助跑控制重心的能力是影响投掷距离的重要因素。
余健[6](2020)在《中外优秀大学生男子标枪运动员最后用力技术与成绩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标枪运动员多次打破亚洲纪录,标识着我国标枪运动正在崛起,身为我国标枪项目的后备军(大学生标枪运动员),同样也需要不断学习先进技术,提高大学生运动员的技术水平。本篇文章以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男子标枪决赛前八名运动员、2019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田径比赛男子标枪决赛前八名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对比我国大学生运动员与世界大学生运动员的成绩及相关数据。利用高速摄像机对运动员在投掷过程中助跑后程及最后用力技术阶段的动作技术进行不间断拍摄,获取运动员在交叉步中的踝关节与膝关节、在最后用力前运动员在交叉步中身体重心运动轨迹与水平速度的变化、最后用力阶段等重要数据,采用文献资料法、影像测量法、影像分析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进行分析,然后对我国优秀大学生运动员与世界优秀大学生运动员进行技术特征对比,找出我国大学生与世界大学生标枪运动员存在的规律及特点,为以后的教学训练提供参考,使我国大学生标枪项目整体水平得到持续发展。本文主要通过对第十八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男子标枪决赛和2019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田径比赛男子标枪决赛前八名运动员的投掷技术进行运动学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优秀大学生运动员在助跑过程中交叉步的步长、步时、平均速度等数据与世界大学生运动员的均值相差0.38M和0.07S。由于步长步时较短,导致在左侧支撑时,下肢支撑的完成度不够,最后一步时躯干形成的“满弓”的身体姿态不够,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技术动作。从而在节奏上表现为“哒-哒-哒-哒”,所以这也是影响我国大学生运动员运动成绩问题的重要因素。本文研究发现我国大学生运动员的重心水平速度为5.45M/S,比世界大学生运动员慢了2.35M/S,我国大学生运动员在交叉步过程中身体重心起伏过大,在交叉步过程中出现屈膝抬腿,导致减小了右腿的摆动半径、减弱向前的动力,而且手臂和下肢没有伸展开,下肢摆动的幅度过高,就会使运动员在交叉步过程中的速度降低,从而影响了标枪出手时的连贯性。我国运动员在最后用力瞬间的技术动作,只有躯干后倾角20.5°,基本达到合理的角度。左侧支撑角为34.84°、握点到左侧支撑点距离为1.86M与世界大学生的差距较大,部分运动员出现在交叉步倒数第二步有意识拉大步伐,导致助跑速度从高速状态转为中低速。我国大学生运动员在手速度为22.84M/S、出手角度41.3。与世界大学生运动员相比出手速度慢了3.82M/S、出手高度高出3.4°,过高的出手高度和较慢的出手速度是影响我国大学生运动员与世界大学生运动员的重要因素。
马国才[7](2019)在《我国高水平女子标枪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运动学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国内外优秀学者对标枪技术的研究主要围绕标枪交叉步和最后用力两大技术环节进行分析研究,而对于小环节的技术研究分析略为欠缺,因而对标枪阶段性技术的研究尚有不足。因此本研究对我国高水平女子标枪运动员在投掷阶段支撑技术上进行分析研究,通过与世界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技术特征分析,找出我国女子标枪运动员在阶段性技术环节上的不足,以及针对存在的不足找出提出建议,从而有效地提升中国女子标枪领域的技术水平,使其运动员在投掷技术上尽可能的平行于世界水平。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参加2018年3月30日—4月1日在四川成都举行的全国投掷项群赛第二站比赛,选取6名女子标枪运动员作为测试对象,使用PEAK辐射式三维标定框架定点进行数据采集,运用文献资料法、三维录像解析法,通过视讯分析软件对其支撑阶段进行解析研究,求得支撑阶段动作的运动学技术参数。结果:1、在单支撑阶段,6名研究对象在右脚着地瞬间,支撑不稳定导致过分的右腿制动,从而降低了重心高度,也损失了很大的水平速度。因为腿部力量的欠缺和承受的负荷能力较弱,从而以惯性速度蹬伸至双支撑阶段,导致躯干后倾角的变化,影响“满弓”的形成,躯干后倾角便有过早的躯干前移,导致最后用力工作距离的减小。也造成了枪臂角的过大,对最后用力阶段身体形成“满弓”对动作造成影响。2、在双支撑阶段,6名研究对象在受到巨大冲击力是被迫屈膝角度过大,从而影响了蹬伸阶段的用力过程,也导致上肢环节前移过大,造成躯干后倾角和枪臂角的变化,导致在最后的出手上出现“拉枪”的嫌疑。3、在最后用力阶段,由于下肢环节动作的不合理,对上肢动作环节造成了很大的负担,影响了最后用力阶段“满弓”的形成,也对最后的“鞭打”动作造成了不可忽视的错误。
汪瑞瑞[8](2019)在《我国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投掷步及最后用力技术的运动学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我国女子标枪成绩突飞猛进,多次突破原有的成绩,创立新的亚洲记录,在世界水平中也快速发展,在世界排名中名次靠前,因而对于我国标枪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研究在前期学者对于标枪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对比我国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的现有技术共性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完善技术动作,缩小与世界水平运动员之间的差距,在差异中寻求差距,促进我国女子标枪运动员技术更上一个台阶,在国际大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并为国内各个层次的教练员、运动员提供一定的参考。本研究主要运用了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参加2018年全国冠军赛女子标枪项目比赛的前五名运动员的投掷步阶段及最后用力阶段的、技术进行了运动学分析,从而找出她们各自的投掷特点以及技术上存在的问题的原因,指导训练实践参考。通过对冠军赛前五名运动员各运动学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如下结果:(1)我国五名女子标枪运动员各项运动参数变化幅度不大,基本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动作技术,但仍存在细微上的变化,普遍存在投掷步躯干后倾角度偏小与膝关节角度变化较大的数值上相对于世界级运动员偏低,其中余玉珍、苏玲丹两名技术欠缺稳定。-(2)我国五名运动员在投掷步中除了吕会会、刘诗颖外其他三名运动员均未符合后四步步长“小、大、最大、小”的步长规律,且张莉由于步长短,致使身体重心过高,余玉珍在整个投掷步过程中助跑频率慢,我国优秀运动员在投掷步方面还存在着不足。(3)吕会会、刘诗颖、苏玲丹三名运动员的重心高度与世界平均值无显着差异,身体重心上下起伏的不明显,均趋于稳定;除张莉在倒数第二步右脚着地瞬间重心较低,没有很好的完成交叉步腾空的动作,其他四名运动员在重心高度环节方面完成的较好。(4)五名运动员在最后用力阶段,出手速度及出手角度高于世界均值24.8m/s和37.6°,只有苏玲丹的出手速度较世界均值较低,差值达到了3.6m/s,且五名运动员的出手高度系数均与合理系数0.89相差较大,这与我国运动员的身高以及技术特点有一定的关系,根据上文研究中指出,过大的出手角度影响标枪飞行时的水平速度,因而无形中降低了我国运动员水平的速度。
张端[9](2018)在《我国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助跑后程及最后用力技术的运动学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利用高速摄像机对女子标枪前八运动员在助跑后程及最后用力技术阶段的动作技术进行不间断拍摄,从运动学分析视角对这两个关键阶段进行研究分析,并获取她们的在助跑后程和最后用力阶段的相关运动学参数,并根据不同参数所反映出的运动员动作特点进行相应分析,尽力阐明目前我国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的技术特征。依据相关技术理论从中探索运动员个体技术特征与投掷效果间的相关关系;与此同时在解析过程中出现的有些在以前研究中很少分析的相关参数和指标,比如:运动员在倒数第二步中踝、膝关节的对比、交叉步前后人体位移的水平速度损失值,我们认为这对投掷效果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因素,进而为运动员技术提高开拓新的道路。同时从形成合理、有效的技术层面上,也提供一点理论数据依据,使我国女子标枪项目整体水平得到持续发展。研究方法: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实验法,以2017年全国田径投掷项群赛(四川犀浦站)前八名女子标枪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对运动员在本次比赛中的掷标枪运动过程采取了定点拍摄,并运用DARTFISH视频解析软件,对前八名女子标枪运动员在助跑后程和最后用力阶段的技术动作进行视频分析处理,并获取相应数据参数,例如标枪的出手速度,最后一步左腿支撑角及右腿弯曲度等几个重要的角度,速度,距离运动学参数。研究结果:1.国内这八名运动员助跑的倒第四步和倒第三步步长、身高比值基本都低于哈内斯的标准除了吕会会在倒第三步和平均步长高于哈内斯的标准。所用的平均时间和平均步长分别为0.29S和1.44M,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平均时间和平均步长的差值为0.2S和0.24M。2.刘诗颖在投掷步倒数第二步中膝关节和踝关节的运动轨迹趋于平坦顺滑向前摆动,使得下肢积极形成向前抛甩出的姿态。而朱丹丹的膝、踝关节运动轨迹,有明显的向上突起的部分,出现右腿有的屈膝高抬的动作。3.形成左侧支撑时,运动员躯干,后倾角不在合理范围之内只有李玲蔚、杨新利和苏玲丹,这三名运动员而他们的躯干后倾角仅为17.6°、17.3°和16.9°。4.本次比赛成绩最好的刘诗颖在交叉步前的水平移动速度为24.8米/秒,交叉步后水平移动速度下降到20.96米/秒。但是成绩中下等的朱丹丹和苏玲丹在交叉步前后的水平移动速度损失值大小,没有下降反而提高了 3.16和3.04米/秒。5.我国运动员杨新利,朱丹丹,任青卓玛三人的出手高度系数分别为0.86、0.83、0.85,低于合理出手高度系数。6.李琳蔚和杨新利这两名运动员出手角过大,高于世界平均值大概在2°左右,标枪的出手角过大,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运动员出手的速度。同样朱丹丹出手角过小,也会影响出手速度。7.通过出手速度数据的对比,除了刘诗颖、吕会会和任青卓玛这三位运动员基本能与世界优秀选手出手速度相媲美,剩下的伍位女运动员在标枪的出手速度方面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研究结论:(1)2017年全国田径投掷项群赛(四川犀浦站)的女子标枪前八名运动员中最后四步的助跑速度并没有体现出应有的优势,在最后四步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基本低于国外优秀标枪运动员的平均速度,并且投掷步中最后四步每步的步子的长度、时间、很难与世界优秀女标枪运动员投掷步最后四步的结构特征相媲美,我国这八名优秀运动员步长相对较短、助跑用时也相对较短,特别是在投掷步倒数第四步数据对比中相当明显。(2)研究这几位运动员中在交叉步倒数第二步时,普遍存在步长减小而用时缩短的现象,表明了运动员出现相对明显的速度下降,说明这些运动员的躯体及某些关节部位的支撑能力有限,从高速助跑突然进入到急停阶段形成左支撑时,由于在自我保护意识下,导致降低了位移速度。(3)在本次比赛中朱丹丹投掷步倒数第二步的膝、踝关节运动轨迹是呈现向上突起的部分最显着,说明这名运动员在完成投掷步倒数第二步时,出现右腿较明显的屈膝抬腿的动作。(4)运动员在形成“左侧支撑”瞬间,人体、器械与支撑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中,刘诗颖各项参数,基本代表中国顶尖女子标枪运动员个人技术特征,体现着动作的合理性。当在研究探索其他运动员的技术动作时,这些运动员在最后用力时的工作距离较小,而且握点到左腿支撑距离也相对较短导致在最后用力阶段所形成的“满弓”姿态不好,上下肢舒展不足,完成的超越器械动作较差。(5)杨新利,朱丹丹,任青卓玛三人的出手高度系数过低,导致身体重心过早降低,身体的弯曲幅度过大。这既减小了标枪出手角度,同时还破坏了最后用力的运动节奏和减小了出手速度。
刘昕[10](2017)在《我国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投掷步最后两步与最后用力技术的运动学特征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关于掷标枪运动的研究,过多的重点放在了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训练、标枪运动的力学特征等方面,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标枪运动各阶段的阶段性技术特征的分析。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对比我国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投掷技术,发现其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差异中寻求对策,这不仅可以为我各个层次的运动员和教练员所借鉴,还能促进我国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投掷技术水平,使我国女子标枪运动员的投掷技术尽快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本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是测试法,即运用高速拍摄技术对我国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李玲蔚、张莉、刘诗颖、吕会会四名运动员分别参加四站国内比赛的实况进行二维拍摄,并运用APAS和Dartifish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解析运动员在整个技术过程中各环节运动学参数,并针对投掷步最后两步以及最后发力阶段的技术进行分析与研究。通过对各运动学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如下结果:(1)吕会会的第三步交叉步过长,身体重心水平速度损失较大,张莉、刘诗颖的交叉步及最后用力步过短,李玲蔚的交叉步步时最短,保持水平速度的能力最强。总体来看我国运动员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的投掷步节奏还是存在差异的。(2)四名运动员在投掷步后两步躯干后倾角的变化呈下降趋势,且减幅均在2°6°之间,符合一般规律,但张莉交叉步时的躯干后倾角过小,支撑腿提前发力,支撑期过长,不利于最后用力的缓冲与蹬伸。(3)在交叉步结束右脚着地瞬间到第四步结束左脚着地瞬间速度损失率除了吕会会达到10%左右之外,其余三名运动员速度损失率不大,但在投掷步后两步的肩角与肘角四名运动员都小于世界优秀水平,这说明她们在最后用力之前肩与肘的伸展力度不够,出现了“耸肩屈肘”现象,不利于快速扭紧躯干、形成“满弓”姿势。(4)张莉在最后用力阶段最大蹬伸瞬间右膝角度过大,高达143°,导致右腿支撑力量欠佳,这是由于在重力和支撑反作用力的双重作用下,右腿不得不以较大幅度的屈膝缓冲来减小承受的负荷或减小制动。且四名运动员的出手高度系数均大于世界优秀水平,不利于标枪出手瞬间的纵轴用力效果。将分析结果进行概括总结,得出如下结论:(1)刘诗颖、李玲蔚、张莉三名运动员的投掷步后两步步长都呈“短—长”式,但吕会会投掷步后两步的步长呈现的是“长—短”式。(2)四名运动员投掷步后两步的躯干后倾角呈现的规律均呈递减趋势,符合一般规律;但张莉交叉步时的躯干后倾角过小,不利于保持助跑速度和完成超越器械。(3)吕会会与其他三人相比,最后用力阶段的速度利用率较低,这说明她在标枪出手之前的速度损失率较大,没有充分地将助跑速度转化为标枪的出手速度。(4)张莉最后用力阶段最大蹬伸瞬间右膝角度大大超过四名运动员的平均水平;且四名运动员的出手高度系数均大于世界优秀水平。
二、投掷标枪出手角度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投掷标枪出手角度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辅助器械在实心球项目练习中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辅助器械开展体育训练概述 |
二、皮筋辅助实心球项目练习的优势 |
(一)符合初中生身体发展需求 |
(二)满足了项目动作、力量训练需求 |
(三)训练形式和动作较为简便 |
三、辅助器械的利用 |
(一)利用辅助器械改变出手角度 |
(二)利用辅助器械改进出手速度 |
1. 利用皮筋做“限制性”投掷练习 |
2. 利用皮筋做鞭打练习 |
3. 合理利用标志物练习 |
(三)皮筋辅助器械在实心球动作练习中的应用 |
1. 辅助技能训练和纠错 |
2. 辅助力量抗阻练习 |
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
五、加强实心球投掷的专项辅助练习 |
(2)体能训练对田径中投掷项目的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投掷项目的特点 |
1.1、力量要求高 |
1.2、速度要求快 |
1.3、动作技术含量高 |
2、体能训练在投掷项目中的训练 |
2.1、力量训练 |
2.2、速度训练 |
2.3、体能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 |
3、体能训练对于投掷项目的影响 |
3.1、提高运动技术 |
3.2、促进训练方法的创新 |
4、结语 |
(3)初始条件对男子投掷标枪飞行远度影响的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
2.1 初速度对标枪飞行远度的影响 |
2.2 出手角度对标枪飞行远度的影响 |
2.3 初始攻角对标枪飞行远度的影响 |
2.4 初始俯仰角速度对标枪飞行远度的影响 |
2.5 偏航角对标枪飞行远度的影响 |
2.6 旋转速度对标枪飞行远度的影响 |
2.7 初始条件最佳组合形式探析 |
2.8 研究结果分析 |
3 结论 |
(4)影响标枪空气动力学距离技术因素的配对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数据采集 |
1.3 数据处理 |
1.4 数据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5)第16届田径世锦赛男子标枪决赛运动参数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2.1 信息技术法 |
1.2.2 数理统计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标枪出手阶段运动参数分析 |
2.2 标枪最后用力阶段步幅传递的运动参数分析 |
2.2.1 最后用力阶步幅传递距离的运动参数分析 |
2.2.2 最后用力阶段步幅传递时间的运动参数分析 |
2.3 助跑运动轨迹分析 |
3 结论 |
3.1 |
3.2 |
3.3 |
(6)中外优秀大学生男子标枪运动员最后用力技术与成绩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意义 |
2.文献综述 |
2.1 国内投掷标枪的技术发展现状研究 |
2.2 国内投掷标枪技术中持枪助跑技术的研究现状 |
2.3 投掷步躯干后倾角的研究现状 |
2.4 投掷标枪的最后用力技术的研究现状 |
2.5 掷标枪技术运动学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 |
2.6 国外对掷标枪技术的运动学分析研究现状 |
3.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影像测量法 |
3.2.3 影像分析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2.5 专家访谈法 |
3.2.6 逻辑分析法 |
4.结果与分析 |
4.1 中外优秀大学生标枪运动员交叉步中的技术特征的分析 |
4.1.1 中外优秀大学生运动员交叉步中的步长、步速及步时的技术分析 |
4.1.2 中外优秀大学生运动员交叉步中的身体重心运动轨迹及水平速度的分析 |
4.1.3 中外优秀大学生运动员在投掷过程中膝与踝关节的运动轨迹分析 |
4.1.4 中外优秀大学生运动员投掷过程中最后用力技术瞬间的特征分析 |
4.2 关于标枪出手角的分析 |
4.3 关于出枪的高度 |
4.4 出手速度分析 |
4.5 关于国内外训练理论研究分析 |
5.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6.致谢 |
7.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7)我国高水平女子标枪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运动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标枪运动及其项目发展 |
1.1.1 标枪运动发展史概述 |
1.1.2 标枪运动的技术特点阐释 |
1.1.3 标枪竞赛成绩和训练手段的演进 |
1.2 我国女子标枪运动的体育竞技价值 |
1.3 支撑技术在标枪投掷环节中的重要性 |
2 文献综述 |
2.1 女子标枪及其技术研究进展 |
2.1.1 我国女子标枪的发展 |
2.1.2 标枪运动学测试方法的研究 |
2.1.3 对最后出手环节技术的研究 |
2.1.4 对掷标枪最后用力技术的研究 |
3 研究思路 |
4 研究对象与方法 |
4.1 研究对象 |
4.2 研究方法 |
4.2.1 文献资料调查法 |
4.2.2 三维录像解析法 |
4.2.3 数理统计法 |
4.3 有关运动学参数说明 |
5 研究结果与分析 |
5.1 单、双支撑阶段膝关节角度变化分析 |
5.1.1 单支撑阶段右膝关节角度变化分析 |
5.1.2 双支撑阶段左膝关节角度变化分析 |
5.2 最后发力阶段躯干后倾角变化分析 |
5.3 单、双支撑阶段枪臂角角度变化分析 |
5.4 最后发力阶段右肩、肘关节角度变化分析 |
5.4.1 拉引角角度变化分析 |
5.4.2 右肘关节角度变化分析 |
5.5 最后用力阶段身体重心变化分析 |
5.6 最后用力阶段出手参数的对比分析 |
5.6.1 最后用力阶段出手速度的分析 |
5.6.2 最后用力阶段出手角度的分析 |
5.6.3 最后用力阶段出手高度的分析 |
5.7 单、双支撑时间和运动技术的关系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8)我国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投掷步及最后用力技术的运动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掷标枪技术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掷标枪投掷步技术的概述 |
2.1.2 掷标枪最后用力技术的概述 |
2.2 关于掷标枪投掷步技术的研究情况 |
2.3 关于掷标枪最后用力技术的研究情况 |
2.4 关于掷标枪运动学测试方法的研究情况 |
3 研究对象及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测试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投掷步技术特征分析 |
4.1.1 投掷步步长的分析 |
4.1.2 投掷步步时的分析 |
4.1.3 投掷步步频变化分析 |
4.1.4 投掷步重心高度的分析 |
4.1.5 投掷步躯干后倾角度的分析 |
4.2 最后用力阶段技术特征的分析 |
4.2.1 最后用力阶段左侧技术的分析 |
4.2.2 最后用力阶段标枪初始条件下的分析 |
4.3 技术现状的原因与改进措施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我国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助跑后程及最后用力技术的运动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意义 |
2.文献综述 |
2.1 投掷标枪的技术发展现状研究 |
2.2 国内投掷标枪技术中持枪助跑技术的研究现状 |
2.3 投掷步躯干后倾角度的研究现状 |
2.4 投掷标枪的最后用力技术的研究现状 |
2.5 掷标枪技术运动学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 |
2.6 国外对掷标枪技术的运动学分析研究现状 |
3.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实验法 |
3.2.4 图像解析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3.2.6 录像观察法 |
4.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关于持枪助跑阶段中助跑后程(即最后 4 步)的运动学特征的分析 |
4.1.1 关于助跑后程倒四步的各步步长,步时及步速特征分析 |
4.1.2 关于交叉步动作结构特征的分析:即交叉步的倒数第二步踝、膝关节运动特征比较 |
4.1.3 助跑后程中的最后一步关于最后用力阶段运动员发力的物理条件 |
4.1.4 关于运动员助跑效果的分析 |
4.2 在最后用力阶段,标枪出手角的分析 |
4.3 出枪的高度 |
4.4 出手速度分析 |
5.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6.致谢 |
7.参考文献 |
(10)我国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投掷步最后两步与最后用力技术的运动学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2.文献综述 |
2.1 我国女子标枪运动的发展历程 |
2.2 掷标枪运动的技术特征研究 |
2.2.1 掷标枪投掷步技术的研究现状 |
2.2.2 掷标枪最后用力技术的研究现状 |
2.3 掷标枪运动学测试方法的研究现状 |
3.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测试法 |
3.2.3.1 测试目的 |
3.2.3.2 测试仪器及步骤 |
3.2.3.3 注意事项 |
3.2.3.4 图像数据化 |
3.2.4 数理统计法 |
4.结果与分析 |
4.1 投掷步后两步技术的运动学特征分析 |
4.1.1 步长、步时、步频分析 |
4.1.1.1 投掷步后两步步长分析 |
4.1.1.2 投掷步后两步步时分析 |
4.1.1.3 投掷步后两步步频分析 |
4.1.2 投掷步后两步躯干后倾角度分析 |
4.1.2.1 第三步躯干后倾角 |
4.1.2.2 第四步躯干后倾角 |
4.1.3 投掷步后两步身体重心位移速度变化分析 |
4.1.4 投掷步后两步投掷臂肩角、肘角的变化分析 |
4.2 最后用力技术的运动学特征分析 |
4.2.1 最后用力阶段躯干后倾角分析 |
4.2.2 最后用力阶段身体重心水平位移速度变化分析 |
4.2.3 最后用力阶段右膝关节角度变化分析 |
4.2.4 最后用力阶段左膝关节角度变化分析 |
4.2.5 最后用力阶段标枪出手时刻各参数分析 |
4.3 投掷步后两步与最后用力的衔接技术与运动成绩的关系 |
4.3.1 投掷步后两步步长及其比值与运动成绩的关系 |
4.3.2 投掷步第四步步时与“满弓”到出手瞬间的时间比值与运动成绩的关系 |
5.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投掷标枪出手角度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辅助器械在实心球项目练习中的实践研究[J]. 张春. 新课程, 2022(11)
- [2]体能训练对田径中投掷项目的方法研究[J]. 钱曦晨.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1(19)
- [3]初始条件对男子投掷标枪飞行远度影响的分析研究[J]. 王守忠,郜春霞,刘玉莹.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03)
- [4]影响标枪空气动力学距离技术因素的配对对比研究[J]. 吕钢,买毅娜,李翰君,于冰. 医用生物力学, 2021(04)
- [5]第16届田径世锦赛男子标枪决赛运动参数分析[J]. 朱华杰,邹新貌,段及丞. 运动精品, 2021(08)
- [6]中外优秀大学生男子标枪运动员最后用力技术与成绩比较研究[D]. 余健. 广州体育学院, 2020(07)
- [7]我国高水平女子标枪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运动学分析[D]. 马国才.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1)
- [8]我国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投掷步及最后用力技术的运动学分析[D]. 汪瑞瑞. 西安体育学院, 2019(12)
- [9]我国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助跑后程及最后用力技术的运动学分析[D]. 张端. 西安体育学院, 2018(12)
- [10]我国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投掷步最后两步与最后用力技术的运动学特征研究[D]. 刘昕. 西安体育学院, 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