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脑炎后癫痫的临床及神经心理学研究

乙型脑炎后癫痫的临床及神经心理学研究

一、流行性乙型脑炎后癫癎的临床及神经心理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罗艳秋,肖农[1](2019)在《病毒性脑炎后继发性癫痫的管理》文中提出病毒性脑炎(VE)是中枢神经系统中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是继发性癫痫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少学者对VE伴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及药物疗效都有报道,但少见脑炎后遗症期癫痫的相关报道。VE及癫痫均可对患者本人、家庭及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及心理负担,现对VE后继发性癫痫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治疗、预后及随访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VE后继发性癫痫的随访管理提供一定的依据。

罗艳秋[2](2019)在《MRI分级与儿童乙型脑炎意识恢复关系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回顾性分析流行性乙型脑炎意识障碍(DOC)持续超过2周的患儿的头颅核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探讨MRI表现与患儿意识恢复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康复科自2013年7月至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76例意识障碍超过2周的乙型脑炎儿童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头颅MRI的表现按以下标准分为3级:Ⅰ级:未发现异常病灶;Ⅱ级:双侧丘脑病变,伴或不伴双侧基底节区及大脑皮层的病变;Ⅲ级:病变累及脑干。将2周内完成MRI检查的患儿分为一组,将2周后完成MRI检查的患儿分为另一组,分别分析MRI分级与意识恢复率、意识恢复时间、预后的关系。以病程6个月时患者是否清醒为判断标准,根据CRS-R量表进行评估,能进行功能性交流或功能性运用即判定为清醒。结果:1.头颅MRI显示基底节、脑干、大脑皮层区域没有损伤患儿意识恢复率高于以上区域有损伤的患儿(P<0.05)。2.所有患儿1月内的意识恢复率为43.42%,3月内意识恢复率为77.63%,6月内意识恢复率为81.57%。对于可以恢复意识的患儿,MRI等级的增加与其意识障碍持续的时间无关(P>0.05)。病程2周内完善MRI检查者,其MRI分级与患儿的意识恢复无关(P>0.05),而2周后完善的MRI检查,其分级越高,意识恢复率越低(P<0.05)。3.成功随访至少1年的44例患儿中4例死亡,15例基本恢复正常,其余25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包括运动障碍、语言障碍、继发性癫痫、智力障碍及情绪障碍。以GOS分级为Ⅰ、Ⅱ、Ⅲ级为预后不良组,以Ⅳ、Ⅴ级为预后良好组,MRI分级越高,预后良好率越低。结论:MRI表现可客观准确地反映乙脑后脑损伤的程度,乙脑患儿的基底节、大脑皮层及脑干的损伤与患儿意识的恢复有关。病程2周后完善的MRI检查,其分级与乙脑意识障碍患儿意识的恢复显着相关。应用MRI分级可预测患儿的预后,MRI分级越高,预后越差。

吴俊[3](2017)在《延续性护理模式对重症病毒性脑炎后遗症儿童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基于家长在重症病毒性脑炎后遗症儿童延续性护理需求的调查基础上,建立了重症病毒性脑炎后遗症儿童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并验证该模式的有效性。方法:类实验研究,非同期对照。2015年7月—10月通过自行设计的问卷,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贵州省人民医院、贵州省儿童医院即将出院的重症病毒性脑炎后遗症患儿家长126例,探讨其延续性护理的需求。2015年10月—12月采取德尔菲法对贵州省6所医院和1所护理院校22名专家开展两轮函询,根据函询结果,最终确立重症病毒性脑炎后遗症儿童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将2015年7月—12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重症病毒性脑炎后遗症患儿及家长44例设为对照组,并实施常规出院护理。将2016年1月—6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重症病毒性脑炎后遗症患儿及家长设为实验组,并开展延续性护理模式。实验组在出院时、离院1个月、离院3个月分别用儿童生存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进行患儿的生存质量本身的评估对比,对照组在出院时、离院1个月、离院3个月分别用儿童生存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进行患儿的生存质量本身的评估对比,再将两组患儿不同时期生存质量评分进行效果评价对比,并且实验组分别于出院时、离院3个月进行SVE后遗症儿童家长照护知识问卷评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2检验和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数据分析,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通过对126例即将出院的患儿家长进行调查,94%家长希望获得出院延续性护理,在21项延续性护理内容需求中,结果显示家长对延续性护理内容需求有:100.00%家长对精神心理咨询有强烈需求、约96.04%家长对运动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指导有需求,此外,患儿家长还对社会支持、日常活动、知识指导、照顾能力方面存在一定需求。家长对延续性护理需求方式占前3位的分别是电话短信占88.12%、门诊复诊占83.17%、网络交流占76.24%,其中家庭访视需求最低。(2)通过两轮函询后,专家积极系数为100%,权威系数(Cr)为0.87,各级指标的协调系数(W)依次为0.324、0.516,且所有的统计检验水准α=0.05。最后确定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包含4个一级指标和25个二级指标,一级指标条目的评分均数±标准差为3.93±0.864.87±0.35;变异系数(CV)为0.070.20;满分比为46.67%86.67%,选择率为73.33%100.00%。二级指标条目的评分均数±标准差为4.21±0.874.94±0.27;变异系数(CV)为0.070.22;满分比为40.00%93.33%,选择率为73.33%100.00%。(3)实施延续性护理模式方案,两组患儿及家庭基线资料在出院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7岁和812岁实验组与对照组患儿出院时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7岁和812岁两组患儿出院时、离院1个月、离院3个月患儿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增长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儿出院时、离院3个月后家庭照护知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延续性护理需求的调查是建立延续性护理模式的基础。(2)延续性护理模式的形成的方案具有创新性、针对性,可以为儿科护理提供依据和参考。(3)生存质量的评价反映了重症病毒性脑炎后遗症患儿通过延续性护理模式的实施效果,并且增强了家长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在临床工作中值得推广。

王怡青[4](2016)在《儿童和成人脑炎后癫痫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研究脑炎后癫痫流行病学及临床表现特点、结局及对其危险因素分析,并对发生脑炎后癫痫的儿童和成人患者在脑炎急性期临床特点、抗癫痫药物应用及预后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对2010年1月到2014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儿童医院诊断急性脑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随访期间出现脑炎后癫痫和未发生脑炎后癫痫两组。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方法,分析与脑炎后癫痫有关的因素及对比分析发生脑炎后癫痫的儿童和成人的临床特点和用药预后情况。结果:186例患者纳入本研究中,其中包括88例(47.3%)成人和98例儿童(52.7%)。脑炎急性期出现痫样发作有122例(65.6%),成人65例,儿童57例,以全面性发作及部分继发全面性发作多见,单次发作35例(28.7%),反复发作64例(52.4%),癫痫持续状态有23例(18.9%);影像学检查中正常75例(55.5%),单侧受累24例(17.5%),双侧受累38例(27%);累及颞叶21例,额叶10例,顶叶15例,皮层9例;脑电图检查中弥漫性慢波46例,局限性慢波39例,痫样放电20例。脑炎后癫痫患者59例(31.7%),成人34例,儿童25例。在多元回归分析中,与脑炎后癫痫有关的因素有入院前天数、癫痫持续状态、部分继发全面性发作(P<0.05);脑炎后癫痫患者使用抗癫痫药物后,76.2%患者预后良好或已成功停药,20.3%患者发展为难治性癫痫;在对发生脑炎后癫痫的成人和儿童比较中,成人PE脑电图局限性慢波(48.3%)比儿童PE局限性慢波(13.3%)明显增高(P=0.022),而脑电图痫样放电儿童相对于成人明显增高(分别是46.7%和13.8%,P=0.028);入院后儿童神经功能恶化比成人增多(P=0.01)结论:住院前天数、脑炎急性期癫痫持续状态是脑炎后癫痫的独立危险因素;脑炎后癫痫容易发展为难治性癫痫,但远期预后良好。相对于成人,儿童脑炎后癫痫患者在脑炎急性期更容易发生神经功能恶化、脑电图出现痫样放电,而成人脑炎后癫痫患者脑炎急性期脑电图易出现局灶性慢波。

王华枝,韩蓉[5](2012)在《大脑半球切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总结大脑半球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的经验,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达到最佳护理效果。方法对42例大脑半球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概况进行分析,总结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经验。结果 42例患者经过术前、术中、术后精心护理,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恢复良好。结论精心的术前、术中护理保证大脑半球切除术的顺利进行;术后的严密观察,积极的康复锻炼,是确保大脑半球切除术安全有效的有力保障。

李燕,殷大鹏[6](2011)在《蜱传脑炎疫苗:世界卫生组织立场文件》文中提出1背景1.1流行病学在东欧、中欧、北欧、中国北部、蒙古和俄罗斯联邦,蜱传脑炎病毒[Tick-borne Encephalitis(TBE)Virus,TBEV]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的重要原因。TBE流行区分布在欧亚非热带林区的南部,从法国

肖争[7](2010)在《癫痫突触机制中发动蛋白、突触融合蛋白、突触囊泡膜蛋白及相关蛋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耐药性癫痫患者突触囊泡相关蛋白研究目的:在本课题组既往耐药性癫痫患者和癫痫模型脑组织基因芯片研究基础上,检测耐药性癫痫患者脑组织中突触囊泡功能相关蛋白的差异表达,探索突触囊泡功能相关蛋白在耐药性癫痫突触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耐药性癫痫患者手术后的脑组织,按病程不同分为短病程和长病程两组,采用RT-PCR、免疫组化、免疫荧光、western blot分别对突触囊泡相关蛋白Dnm1,Stx1和Syt1的表达部位和表达量进行测定,通过与对照组的比较,探讨其在耐药性癫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结果:我们的结果发现Dnm1,Stx1和Syt1主要在神经元胞膜和胞浆中表达。其中,Dnm1在长病程和短病程的耐药性癫痫患者中表达较对照组显着增强(P<0.05),而在长短病程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Stx1和Syt1在长病程的耐药性癫痫患者中表达较短病程组和对照组显着增强(P<0.05), Stx1和Syt1的表达在短病程和对照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研究提示耐药性癫痫患者脑组织中存在突触囊泡相关蛋白的差异表达,这些改变在耐药性癫痫的发病及维持中可能起一定作用。其中,Dnm1主要参与网格蛋白介导的突触囊泡的内吞过程,其高表达提示在癫痫患者病程早期就存在囊泡内吞功能的加强;Stx 1主要与胞吐过程中囊泡与胞膜的融合有关,Syt 1作为钙感受器调节囊泡的胞吐过程,同时也与其他蛋白协同,促进网格蛋白包被的形成,调节囊泡的内吞,所以在耐药性癫痫的后期,突触囊泡的内吞和胞吐功能均增强,提示囊泡循环的增强在耐药性癫痫的发生及发展中有重要作用。第二部分:耐药性癫痫患者血液、脑脊液中Dnm1、talin2及κ-IgLC,λ-IgLC蛋白的检测目的:本课题组在前期耐药性癫痫患者脑脊液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发现,talin 2蛋白出现在癫痫患者脑脊液中,在对照组没有表达。talin 2是一种细胞粘附因子,存在于突触部位,可能与突触功能相关。基于此,我们设计了本研究,以进一步了解血液、脑脊液中突触相关蛋白Dnm 1和talin 2的差异表达和κ-IgLC,λ-IgLC的变化,为临床寻找新的药物治疗靶点和生物标记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患者分为四组:病毒性脑炎组(AE),病毒性脑炎合并癫痫发作组(AESS),治疗有效脑炎后癫痫(EPEE)及难治性脑炎后癫痫组(RPEE),分别采集血清、脑脊液。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测定血清、脑脊液中的talin2,Dnm1、κ-IgLC,λ-IgLC的浓度,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共62例患者纳入AE组(n=16),AESS(n=16),EPEE(n=15)及RPEE(n=15)。结果发现在AE、AESS、PEE及RPEE组脑脊液中的Dnm1浓度与血清中没有显着差异;RPEE组脑脊液中talin2的表达显着高于其他组,而血清中talin2低于其他组;脑脊液中κ-IgLC,λ-IgLC和相应IgLCκ/λ比值的变化在各组中无显着差异,而血清中κ-IgLC,λ-IgLC和IgLCκ/λ比值在各组间有显着差异:在RPEE中,血清κ-IgLC浓度较其他三组显着增高;在RPEE中,血清λ-IgLC浓度较其他三组显着降低,而EPEE和AESS的血清λ-IgLC浓度较AE患者显着降低;血清IgLCκ/λ比值在RPEE中显着高于其他三组,而EPEE和AESS的血清IgLCκ/λ比值较AE患者显着增高。结论: talin 2在RPEE患者脑脊液、血清中的表达显着增高,提示耐药性癫痫的形成可能与talin2参与的突触囊泡回收功能障碍有关;血清而非脑脊液中的κ-IgLC,λ-IgLC和相应IgLCκ/λ比值的改变,特别是RPEE中超高水平的血清IgLCκ/λ比值似乎提示其可以作为一个耐药性癫痫预后判断指标,RPEE可能是IVIg治疗的适合人群。Dnm 1在各组中无显着差异,与脑组织中的变化不同表明脑脊液和脑组织间在此方面存在组织学差异。

王旭霞[8](2009)在《甘肃省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征、后遗症及疾病负担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我国“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数据显示,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报告发病率在27种甲、乙类法定传染病中位于10位左右,报告死亡率和病死率均位于前10位。乙脑与其它传染病相比,死亡率及病死率高,后遗症重,给国家和家庭带来严重疾病负担。世界各地乙脑幸存者的后遗症发生率约为20%~40%,但普遍缺乏开展随访调查。因为后遗症及疾病负担研究涉及多学科、多领域,工作量大,计算繁复,所以目前在该领域的研究比较有限,且主要在少数大城市开展,西部地区相关资料较匮乏,未见乙脑后遗症及疾病负担资料报道,殛待进行相关研究以弥补空白。研究目的1了解甘肃省乙脑流行病学特征。2了解乙脑病例的神经、精神后遗症情况,进一步认识乙脑危害的严重性。3初步分析乙脑疾病负担,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借鉴。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流行病学特征收集甘肃省1958~2008年乙脑报告发病数、发病率,分析甘肃省1958~2008年乙脑发病的趋势,分析1990年以来乙脑的三间分布特征。2后遗症情况对2005、2006年报告乙脑病例中,血清学或脑脊液检测乙脑病毒IgM抗体阳性,确诊为乙脑的病例进行后遗症随访调查。同时在患者所在县、区选择与其性别一致、文化程度相当,年龄差别±3岁,既往未患神经系统疾病的健康者做为对照,进行相同内容调查。3疾病负担分析2006年甘肃省乙脑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分析患者因治疗乙脑及后遗症而产生的住院费、自购药费等直接医疗费用及交通费等直接非医疗费用。估算甘肃省全省及高发市居民因乙脑死亡或伤残造成的生命损失(DALY)。结果1流行病学特征甘肃省乙脑发病间隔2~3年出现一个小的发病高峰。7~9月为乙脑流行的高峰季节。天水、陇南、平凉3个市发病数合计占全省病例总数的95%左右。以0~6岁儿童发病率最高,≥45岁人群呈现一个小高峰。2后遗症情况本研究显示:乙脑病例出院时,49.35%的人留有神经、精神后遗症(未包括智力和记忆力的损伤);1.5~2.5年后,随访调查55例乙脑确诊病例存活者,47.27%的存活者留有≥1种后遗症,其中34.55%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29.63%出现智力低下,77.78%出现记忆力低下,≥16岁的病例中智力低下的发生率高于7~15岁病例。3疾病负担2006年甘肃省乙脑死亡率在27种法定甲、乙类传染病中居第3位,病死率居第1位。乙脑病例的直接经济费用为7807元/人。2006年甘肃省乙脑的直接经济负担为126.47万元。2006年甘肃省因乙脑死亡、致残损失的每千人口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为0.0568。结论1夏秋季是甘肃省乙脑流行季节,病例主要集中在东南部地区,在时间和地域上均较为集中。乙脑发病年龄仍以小年龄为主,但≥45岁呈现一个小的高峰。2存活乙脑病例中,47.27%的人留有神经、精神后遗症。成人乙脑病例智残率高于儿童、幼儿病例。乙脑部分乙脑病例的颅神经症状在出院后可康复,但锥体系、锥体外系很少完全康复。3乙脑死亡率高、病死率高,且患者要承担高额的治疗费用,由乙脑造成的负担不可低估。成人乙脑病例病死率高于儿童、幼儿病例。4随着乙脑疫苗在儿童中的普遍接种,成人乙脑发病的问题越来越引起关注,公共卫生部门在制定乙脑防控策略之际,应该考虑成人发病的问题。

迟兆富[9](2009)在《脑炎与癫癎》文中认为病毒性脑炎是症状性癫癎的常见原因,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引起癫癎最常见也最为严重。此外,非感染性脑炎逐渐被临床工作者认识和重视,如抗N-甲基-D-门冬氨酸(NMDA)受体脑炎。本文简要论述常见脑炎导致癫癎发作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进展。

王旭霞,李艺星,尹遵栋,李军宏,宁桂军,梁晓峰[10](2008)在《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征及后遗症研究进展》文中提出对近些年国内外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所引起后遗症等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建议在中国开展乙脑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后遗症研究,为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二、流行性乙型脑炎后癫癎的临床及神经心理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流行性乙型脑炎后癫癎的临床及神经心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2)MRI分级与儿童乙型脑炎意识恢复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3)延续性护理模式对重症病毒性脑炎后遗症儿童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略缩词表
引言
1 重症病毒性脑炎后遗症儿童家长延续性护理需求的调查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2 重症病毒性脑炎后遗症儿童延续性护理模式的构建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3 重症病毒性脑炎后遗症儿童延续性护理模式的实施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4)儿童和成人脑炎后癫痫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实验步骤
    3. 分组
    4. 统计分析
第三章 结果
    1. 临床特点
    2. 随访结果
第四章 讨论
    1. 性别和年龄
    2. 住院天数、住院前天数、ICU
    3. 临床特点
    4. 辅助检查
    5. 癫痫发作治疗
    6. 脑炎后癫痫预后
    7. 儿童和成人脑炎后癫痫的对比分析
    8. 死亡病例
    9. 脑炎的病因分析
    10. 局限性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致谢

(6)蜱传脑炎疫苗:世界卫生组织立场文件(论文提纲范文)

1 背景
    1.1 流行病学
    1.2 病毒、致病机制和病原学诊断
    1.3 疾病
2 TBE疫苗
    2.1 澳大利亚和德国的疫苗
        2.1.1 疫苗免疫原性和效果
        2.1.2 保护力的持续时间和加强剂的需要
        2.1.3 Encepur和FSME-Immun的安全性
    2.2 俄罗斯的疫苗
        2.2.1 免疫原性和效果
        2.2.2 TBE-Moscow和Ence Vir的安全性
    2.3 当前疫苗的交叉保护
    2.4 禁忌证和注意事项
    2.5 暴露后预防
2.6 疫苗接种的成本效果
3 WHO疫苗使用的政策

(7)癫痫突触机制中发动蛋白、突触融合蛋白、突触囊泡膜蛋白及相关蛋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耐药性癫痫患者脑组织中突触囊泡相关蛋白研究
    前言
    研究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耐药性癫痫患者血液、脑脊液中 Dnm1、 talin2 及κ-IgLC, λ-IgLC 蛋白的检测
    前言
    研究对象
    实验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图
文献综述
致谢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8)甘肃省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征、后遗症及疾病负担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研究背景
研究目的
技术路线
材料与方法
    1 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的资料来源与方法
    2 后遗症调查的内容与方法
    3 疾病负担分析的材料来源与方法
    4 主要指标及计算公式
    5 人口资料收集
    6 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
    7 质量控制
结果
    第一部分 甘肃省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征
    第二部分 乙脑后遗症
    第三部分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疾病负担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26例流行性乙型脑炎后遗症患者的各项检查结果
附录2 儿童适应能力评定结果
附录3 成人智残评定记录
附录4 调查表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10)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征及后遗症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流行病学
    1.1 流行概况
    1.2 传染源与寄存宿主
    1.3 传播途径
    1.4 人群的易感性和免疫性
2 后遗症
    2.1 后遗症的定义
    2.2 后遗症的临床表现
    2.3 远期后遗症
    2.4 后遗症的研究进展
3 结语

四、流行性乙型脑炎后癫癎的临床及神经心理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病毒性脑炎后继发性癫痫的管理[J]. 罗艳秋,肖农.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9(13)
  • [2]MRI分级与儿童乙型脑炎意识恢复关系的研究[D]. 罗艳秋. 重庆医科大学, 2019(01)
  • [3]延续性护理模式对重症病毒性脑炎后遗症儿童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D]. 吴俊. 贵州医科大学, 2017(01)
  • [4]儿童和成人脑炎后癫痫临床分析[D]. 王怡青. 苏州大学, 2016(01)
  • [5]大脑半球切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 王华枝,韩蓉.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25)
  • [6]蜱传脑炎疫苗:世界卫生组织立场文件[J]. 李燕,殷大鹏. 中国疫苗和免疫, 2011(06)
  • [7]癫痫突触机制中发动蛋白、突触融合蛋白、突触囊泡膜蛋白及相关蛋白研究[D]. 肖争. 重庆医科大学, 2010(01)
  • [8]甘肃省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征、后遗症及疾病负担研究[D]. 王旭霞.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9(03)
  • [9]脑炎与癫癎[J]. 迟兆富.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09(03)
  • [10]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征及后遗症研究进展[J]. 王旭霞,李艺星,尹遵栋,李军宏,宁桂军,梁晓峰. 中国疫苗和免疫, 2008(02)

标签:;  ;  ;  ;  ;  

乙型脑炎后癫痫的临床及神经心理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