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现质量保证标准提高设计质量(论文文献综述)
王雅钦[1](2021)在《Z设计院公路养护项目设计质量改进研究》文中指出现阶段,我国公路建设的战略重点已从建设期转向养护期,公路养护项目逐年增加,已成为公路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由于我国公路养护技术及管理工作起步较晚,技术措施及其管理体系尚未完全成熟,处于先导地位的养护设计显得更为重要,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公路养护项目发展的趋势。科学养护,设计先行。公路养护项目的设计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工程实体质量、施工进度及最终投资。加强设计质量管理,满足客户需要,实现养护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是设计单位及设计师们永恒的质量目标。本文依托Z设计院2014-2019年公路养护项目的设计质量问题,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利用头脑风暴法及德尔菲法等管理工具,对质量问题产生的根源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找出了影响公路养护项目设计质量的一级因素、二级因素,构建了 Z设计院公路养护项目设计质量影响因素体系。利用质量管理工具,确定出公路养护项目设计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论文采用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出设计质量各影响因素组合权重系数,参照帕累托法则,明确了公路养护项目设计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Z设计院公路养护项目设计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涉及人、技术、管理等各方面的内容,作者针对主要影响因素,运用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制定有针对性地改进措施,并通过XB养护项目进行实例验证了改进措施的有效性。本文以Z设计院在养护项目中出现的设计质量问题为切入点,采用了 PDCA原理进行质量改进。论文中运用了多种质量改进工具和分析方法,确保数据真实可靠、评价方法得当,结论可信。通过本文的研究成果,提升了 Z设计院在公路养护项目上的设计质量,使其适应快速发展的公路养护事业在技术、管理等方面的要求,提高Z设计院的企业竞争力。同时论文的研究成果也为其他设计院提供了有益的启发和借鉴。
王军芳[2](2020)在《898改造项目的设计质量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下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国正处在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阶段,城市职能也随之发生转变,城市化进程、城市职能的转变,必然伴随着城市的扩张和快速更新,这就带来了巨大的既有旧工业建筑改造市场。既有旧工业建筑改造项目不同于常规的新建项目,由于其特殊性及复杂性,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根据对既有旧工业建筑改造项目的文献、工程项目研究,其设计的质量已经成为影响工程关键的重要因素,然而目前对既有旧工业建筑改造项目设计质量管理方面的研究较少,质量管理方面研究主要集中在新建建筑的施工质量管理方面。因此,研究既有旧工业建筑改造项目的设计质量管理现状,提高既有旧工业建筑改造项目设计质量管理水平,应当成为设计行业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基于质量管理理论,采用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层次分析法,以设计单位为视角,对具体典型旧工业建筑特点的898改造项目,在设计各个阶段的质量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国内外相关领域关于质量管理、设计质量管理的研究现状,并研究了质量管理、设计质量管理的相关理论基础。其次,对898改造项目设计质量管理的概况和特点进行了阐述,对898改造项目在设计过程中的质量管理遇到的外部问题和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PDCA管理法在898改造项目设计质量改进的应用。再次,通过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法,对898改造项目设计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并通过层次分析法进行分析。然后,通过德国鲁尔工业区改造项目和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改造项目等国内外关于设计质量管理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总结了相关经验,并对此类经验的使用范围及在898项目设计质量管理中的匹配度进行了分析。最后,对898改造项目设计质量管理提出了改进策略,从降低政策风险与经济风险、组织和构建优秀的设计管理团队、与优秀艺术设计团队合作,提高创意设计水平、保证设计质量安全及消防安全、完善质量责任体制及评审制度和引入BIM技术加强设计质量管理六个方面进行了改进,为类似项目提供参考。
宁玉文[3](2020)在《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MOOC作为新型的数字化课程资源成为推进“互联网+教育”战略落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重要工作内容,国家教育部提出了按年度分批建设和认定在线开放课程,加强在线课程常态化质量检查和评价的要求。在医学教育领域,为了适应我国开展新医科教育改革的需要,医学院校正在广泛地建设和引进医学MOOC,利用在线教学手段,提高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然而,质量问题是制约MOOC发展与应用的瓶颈。在国外MOOC质量评价标准无法适用于我国MOOC和我国尚未制定MOOC统一评价标准的现实背景下,文献研究和调查发现,我国医学MOOC存在着评价导向不明、评价标准缺失、评价内容混乱、评价精准度不够四个关键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医学MOOC的建设质量和应用效果。针对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的现实需要,亟待通过研究医学MOOC质量要素,构建一套适合于我国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的标准和工具。研究目的:为了落实国家加强在线课程质量管理要求,本研究针对教育管理部门对医学MOOC认定和质量督导评价需要,围绕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时“评什么”和“如何评”两个关键问题,探索医学MOOC建设质量要素和质量特征,构建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指标池和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明确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导向和评价流程,为学校建设医学MOOC提供指导规范,为教育管理部门开展课程质量监管工作提供工具和手段,为中国医学MOOC学习者选课与评课提供适用的评判依据。研究方法:按照综合评价法的研究范式,遵循调查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需求,分析建设质量要素,建立指标池,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思路,一是采用文献分析法明确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需求,分析了解国内外MOOC建设质量、MOOC评价和医学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医学MOOC评价三个主题的研究现状,明确了医学MOOC建设中存在的质量问题与评价手段缺失问题。二是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了 4235名学习者对医学MOOC建设质量的期望,结合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质量功能展开理论和CIPP理论,借鉴欧洲QRF质量框架和我国课程评价模型,构建了包括两类评价主体,四类评价内容,五个评价环节的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框架。三是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法研究了医学MOOC建设质量要素模型。在扎根理论和质量功能展开理论指导下,调查了我国1118门医学MOOC的真实质量数据,提取了包括设计维度,授课维度和服务维度的医学MOOC建设质量要素,构建了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要素模型。四是采用问卷调查法和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指标池。在欧洲QRF质量框架的基础上,分别吸收国家对课程建设要求和医学教育改革要求,明确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指标的四种来源,面向4322名学习者、651名MOOC设计者,371名MOOC授课者和332名MOOC服务者,征集了 74209条医学MOOC质量评价指标,经过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对指标初选和优选,筛选出了包括设计质量,授课质量和服务质量3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120项三级指标共计144个指标构成的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指标池。五是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和AHP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在编制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邀请31名国内医学教育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和心理学等领域的专家,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经过四轮咨询修改,并对专家权威度,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和意见协调系数进行统计,完成了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指标指标体系和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实施模型的修改意见收集和修订,并采用AHP层次分析法,通过专家咨询和建立重要性矩阵,明确了各指标项的权重。六是采用实证研究法完成了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按照实证研究的范式,选择S省MOOC管理部门参评的16门医学MOOC和Z地区平台的65门医学MOOC,先后由16名专家和7354名医学MOOC学习者,对指标体系进行了试用,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信度分析、SMART指标有效性评价法,分别对指标体系科学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通过为期三年的研究,一是设计了包括3个维度13个核心因素的医学MOOC建设质量要素模型,为医学MOOC建设质量提供了质量框架,二是构建了包括3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32个三级指标和109个指标项描述构成的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指标,三是形成了适用于教育管理部门和学习者的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模型。在三个方面形成了创新性的成果:一构建了体现中国课程质量特色的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打破国内外以往设计通用性MOOC评价指标体系的常规做法,在评价指标项的标度中融入了“金课”、“课程思政”和新医科教育三个方面的中国课程质量的最新要求。二提出了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框架和医学MOOC建设质量要素模型。从设计、授课和服务三个维度构建了医学MOOC的质量要素结构和质量特征,建立了面向教育管理部门和学习者两类评价主体(角色),四个评价环节,三类评价内容(数据)的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框架,解决了教育管理部门在医学MOOC认定和质量督导工作中“评什么”和“如何评”的问题。三找到了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的7个关键指标。构建了体现我国医学MOOC质量特征的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指标池,通过计算找到了设计能力、制作手段、授课能力、师生互动、学情分析、应答服务、安全服务是贡献率排名前7位的评价指标。研究结论:通过评价指标体系实现医学MOOC建设质量的量化评价是可行的。医学MOOC建设质量包括设计质量、授课质量和服务质量三个维度,涵盖课程目标,课程定位,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资源,师资条件,教学方法,教学实施过程,结果认定,用户管理服务,学情分析服务,课程内容服务,应答服务,安全运维服务共计14个关键要素。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需要以教育学和管理学理论为指导,从设计者、授课者与服务者视角设置评价指标,融入学科特色和地域政策相关要求,将教学设计能力,制作设备与工具,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作为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的核心指标。
赵冬梅[4](2020)在《ZM公司EPC项目质量控制流程改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工程承包市场的蓬勃发展,工程承发包模式也呈现多样化的特点,EPC模式因其集中化协调的管理的优势在众多承包模式中脱颖而出,在我国正被大力推行。设计作为EPC项目的核心阶段,是决定整个工程质量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以设计院为主的EPC项目承包模式越来越为人所认可。ZM公司作为专业设计院,紧抓发展机会,成功进入工程总承包领域,但作为传统设计研究院,ZM公司在大型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方面处于劣势;尤其是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所承包的EPC项目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建设过程愈加复杂,ZM公司如何对高度复杂的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进行有效控制,保证EPC项目质量满足业主需求,已成为摆在ZM公司面前亟待攻克的难题。本文从EPC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关键点分析及质量控制流程优化的视角对ZM公司提高EPC项目质量的途径进行了研究。本文在综述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质量控制理论、质量控制关键点、流程优化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EPC项目总承包的概念与特点进行了阐述,从EPC项目总承包商的视角将EPC项目建设过程进行了划分,并阐述了 EPC模式下项目质量管理的概念与特点。其次,通过到ZM公司进行实地调研,对ZM公司EPC项目质量控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包括质量控制关键点不明确以及质量控制流程粗放等;然后,针对ZM公司EPC项目质量控制关键点不明确的问题,采用文献分析和实地访谈的方式对ZM公司EPC项目质量控制关键点进行了识别,共得到21个质量控制关键点,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抽取主成分因子,计算了各质量控制关键点在其主成分上的权重以及各主成分的权重。最后,针对ZM公司EPC项目质量控制流程存在的不足,以流程优化理论为理论基础,结合ZM公司EPC项目质量控制关键点识别结果,对其EPC项目策划过程、设计过程、采购过程、施工过程以及收尾过程中质量控制关键点的质量控制流程进行了改进设计,并提出了提升项目质量控制流程改进实施有效性的几项保障措施。
陈杰[5](2020)在《HD山水城项目设计阶段进度与质量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设计作为工程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建筑工程设计阶段的把控对工程进度、质量、成本等诸多方面都有着直接影响,所以,设计是建筑工程设计中非常重要的阶段,是建筑工程项目得以顺利实施的龙头。另外,在项目管理方面,我们可将项目管理理解为在项目活动中利用知识或者是技巧等技术完成最终的项目目标。例如:在建筑工程设计项目中,利用项目管理,完成施工图纸设计与工艺设计等诸多方面的操作。因建筑工程设计中的项目管理进度与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设项目的竣工效率,因此,加大对建筑工程设计的项目管理研究尤为重要。经研究调查可知,建筑工程设计过程中的项目管理在我国仍处于一个刚刚起步探索及发展的阶段,也就是说,对于我国而言,建筑工程设计中的项目管理仍是一个较新的研究领域。伴随着房产开发和设计管理的日益专业化,建筑工程在设计阶段的项目管理模式也逐渐由各专业负责人进行分散式管理的传统模式向由项目经理进行专业化管理模式转变。项目经理如何合理高效地管好工程项目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而针对建筑工程设计的项目管理研究,本文将以HD山水城为例,从介绍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出发。接着介绍工程项目管理的定义及特点,结合我国建筑工程在设计阶段的进度与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构建新的建筑工程设计业务流程,提出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新型组织架构。本文的研究获得以下成果:(1)给出了设计团队构建方法;(2)解决了设计中甘特图关键路径、人员和时间优化问题;(3)提出了建筑工程设计项目的质量管理方法。总之,本文研究的意义主要在于:提高我国建筑工程设计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并为我国今后建筑工程设计阶段的项目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郑海龙[6](2020)在《基于并行工程理论的HY核电项目设计质量改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各国AP1000、EPR等三代核电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设计质量问题是影响项目进度和投资的突出问题之一。同时,日本福岛核事故之后,各国对核电安全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形成核电厂安全与质量的诸多环节中,设计质量是决定性环节。因此,如何提升核电项目设计质量,提高设计服务水平,是核电项目管理领域中亟待研究和解决的一大难题。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全面质量管理和并行工程的基本理论与主要方法。然后,介绍了HY核电项目基本情况,说明了设计质量的内容及要求,通过统计分析核岛设计文件升版及变更情况,发现图纸大量升版且变更频繁,在施工图设计的可施工性、设备设计的可制造性、系统设计的安全可靠性、设备的运维可达性等四个方面存在缺陷。接着,采用因果图与4M1E结合的方法对上述设计质量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行初步分析,并从HY核电项目设计质量管理体系和设计质量过程控制进行深入地原因分析,发现设计方与采购方、施工方等用户之间缺乏协作与信息沟通等管理问题是产生设计质量缺陷的主要原因。最后,对并行工程应用于核电工程项目设计质量改进进行了适用性分析,提出了基于并行工程理论的核电项目设计质量改进模式,即首先通过组建多学科协同小组丰富设计团队人员组成,然后使多学科小组在设计阶段开展协同工作以增强不同领域间的信息沟通,在设计过程中及早发现并解决设计上的缺陷和冲突进而完善设计方案,使设计更好地满足业主、设备采购、建安施工和运行维护等方面的需求,力求设计过程一次性接近成功,最终减少后期的图纸升版和设计变更。以HY核电厂核能对外供热项目为例,具体阐述了并行工程在项目设计阶段的实际应用,并对设计质量改进效果进行了评价。本文对应用并行工程思想提升核电工程项目设计质量的研究,有利于并行工程思想在核电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推广应用,可以为后续核电工程的设计质量管理提供借鉴和指导。
徐良[7](2019)在《P核电项目设计质量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1日本福岛核事故再次引发世界各国对核电安全性的深思和讨论,也使各国重新审查本国的核电发展计划。世界核电发展经过短暂的低潮期,虽然个别国家表示逐渐弃核,但是大部门国家仍表示要继续大力发展核电,将核能作为低碳能源乃至整个能源的重要支撑。核电作为一种低碳清洁成熟能源,是我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善气候环境,保障能源供应安全,优化能源结构,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选择。我国在福岛事故之后,开展了核电安全大检查,提出新建核电机组必须符合三代核电安全标准,在确保安全基础上高效发展核电,是当前国内核电发展的主旋律。核电厂的建设可分为设计、建造、调试、试运行等几个阶段。其中设计阶段跨越的时间最长,从厂址选择的初步可行性研究开始,一直到建造工作的完成,都伴随着设计工作的开展。设计是整个核电厂建设的基础和依据,设备采购、土建、安装、调试启动和运行维护均以设计为前提和基础,建成核电厂的安全性、可靠性甚至包括经济性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的合理性。因此,设计质量是影响核电厂的安全、质量甚至进度和投资的重要因素,设计质量管理是核电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本文首先对项目管理基本理论、质量管理管理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概述,对比分析HAF003的质量保证要求和GB/T19001-2008的质量管理要求。在上述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分析P核电项目设计质量要求、管理模式和设计质量管理存在问题,分析设计质量影响因素,根据分析结果建立P核电项目的设计质量管理体系并加以实施,保障设计质量管理体系能够持续改进、自我运转。本文通过查阅设计管理、核电法规和标准、质量管理标准和理论知识等中外文献,进行文献分析,调研国内核电厂设计质量管理,采用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的方法。本文将通用质量管理标准与传统核电项目质量管理相融合,将核安全法规要求与现代管理方法有机结合,运用质量管理工具、过程方法和系统方法,以项目业主的角度,研究P核电项目的设计质量管理,确保P核电项目设计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充分性、适宜性和执行有效性,有效提升P核电项目设计质量管理水平,为后续核电项目建设提供参考。
徐子强[8](2019)在《YX项目高周转模式下质量管理案例研究》文中提出中国房地产行业在历经了近二十年的黄金发展期后,在近年来逐渐迎来了行业的拐点,各大房企也都逐渐从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向精细化管理转变,无论是企业还是消费者都对产品的品质有了更高的追求。在此背景下,质量问题成为各大房企乃至整个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以BL地产YX项目为研究案例,对项目的质量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并运用管理学方法寻求解决该项目质量问题的对策和建议,从而提高项目的整体质量。并且根据该案例举一反三,研究影响地产项目质量的各种因素以及项目质量管理的组织和技术措施,寻找质量管理和进度管控的统一性和对立性,帮助企业在提高项目开发周转速度的前提下,保证项目的整体质量。本文首先介绍了项目质量管理的相关研究背景、研究目标与意义以及国内外质量研究现状,并介绍了本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案例分析法、定性定量法、定量分析法、经验总结法、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等。进而在正文部分中,以BL地产YX项目为案例,介绍了企业以及项目概况,并对项目的质量管理现状和项目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了叙述,提出了项目质量管理存在的六方面问题:工期与质量难以兼顾、决策变动与设计变更频繁、设计缺陷造引发质量问题、甲方质量管理效率偏低、监理环节质量管控缺失、施工方质量管控不到位。针对提出的的质量问题,应用控制论、6σ管理理论、PDCA循环理论以及全面质量管理(TQM)思想理论等管理学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将以上质量问题的原因归纳为:项目前期策划定位问题、规划设计管理体系问题、建设方管理制度问题、监理管理水平问题、监理管理水平问题、质量管理体系问题等六方面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加强项目前期策划工作、完善设计管理标准、实行项目制进行管理、完善项目质量管理体系、优化招标采购管理体系等对策和建议,并为此制定了建立质量管理责任制、加强质量管理培训与宣贯的保障措施,确保项目质量管控措施的顺利进行。通过本文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BL地产YX项目质量问题的解决措施,并且对于本案例中反映出的一些房地产项目质量管控的普遍性问题,其分析与对策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庄涛[9](2019)在《A项目国际EPC总承包设计质量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走出去”战略的深入推进,特别是实施的“一带一路”倡议取得了沿线国家空前的响应和积极参与,实施6年来,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得到不断提升,为我国技术和装备输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此期间,国外EPC总承包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合同额逐年攀升,无论从体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得到了大幅提高。作为EPC总承包中的矿业工程项目也顺势发力,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在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各种所有制企业的协同配合下,积极整合国内优质的设计、装备制造和施工力量等资源,在国际市场上与世界知名的工程总承包公司同台竞技,凭借着高质量的技术水平,优质的服务理念,物美价廉的装备和高效的施工队伍,在世界各地斩获了一个又一个国际EPC矿业工程项目,这些工程项目的实施赢得了各国业主的赞誉,给中国国际EPC总承包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我们在获得巨大机遇的同时,也将面临更加残酷的挑战,如复杂的政治环境,苛刻的属地化标准,项目建设的规程规范,地方劳工的保护,材料和设备资源的有效利用等,给我们的设计、采购和施工流程带来了诸多难题。为了巩固和发展这来之不易的成果,我们把项目的质量保证视为重中之中,因为项目的质量高低,不仅直接决定着项目的成败,还将对公司的信誉产生长远的影响,可以说,项目的质量保证是企业未来发展的生命线。而在整个项目质量管理过程中,设计质量管理是关键,它始终贯穿于项目质量管理的全过程。所以,要切实保证项目质量,设计质量管理是核心。本文通过对项目管理理论的研究,结合公司已完成的海外工程项目,总结和分析A项目一期设计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难点和问题,并结合优秀项目执行的经验,寻求进一步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以求为执行A项目二期建设提供指导和借鉴,同时也为公司其他类似工程项目的设计质量管理提供参考。本文在结构上细分为七个章节,其中:第一章节为导论部分,重点介绍了论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阐述了目前国内外项目管理现状,特别是项目质量管理的研究现状,并提出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章节为相关概念和理论概述,论述了项目管理和项目质量管理的理论,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方法的应用以及项目质量控制的基本环节;第三章对A项目国际EPC总承包设计质量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介绍和归纳了项目的背景、总承包的范围、采用的工艺流程和设计原则、设计团队的职能分配、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依据和程序以及整个项目质量控制的各个过程;第四章重点分析A项目国际EPC总承包设计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总结归纳了项目在运行各阶段过程中出现的比较突出的设计质量问题,并深入分析了这些问题出现的根源;第五章以优秀项目澳洲铜矿EPC总承包设计管理为案例,归纳了其在设计过程中质量管理的成功经验并总结了其中的启示和借鉴;第六章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出了改进A项目国际EPC总承包设计质量管理的对策和建议,为A项目二期优化EPC设计质量管理提供指导和借鉴,也为类似项目提供参考;第七章为结论和展望,总结了整个论文各个部分的要点和结论,阐述了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后期研究的重点和方向。通过研究和对比发现,A项目国际EPC总承包一期项目虽已交付业主,但在整个设计质量管理中存在着设计输入基础资料准确度不足、设计思维固化、设计与检审依赖、图纸转化不到位、现场技术服务缺失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质量意识缺乏、项目制定的质量计划过于笼统、质量监管力度不够等问题,并通过借鉴澳洲铜矿EPC设计质量管理的成功经验,提出了细化设计质量计划、严把质量控制、转变设计质量管理理念、将图纸转化纳入质量管理范畴、加强设计与采购和施工的互动、采用科学的分析手段进行质量控制等建议和措施,以求为执行A项目二期建设提供指导和借鉴,同时也为公司其他类似工程项目的设计质量管理提供参考。
孟进卓[10](2019)在《A公司巴基斯坦机电工程EPC项目质量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EPC(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工程总承包是国际通行的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它突出的特点是负责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等过程,而不是像传统模式一样,只是承包其中的某一项内容。因此,国际工程项目越来越多地采用EPC模式,多年来,国外工程公司也积累了丰富的EPC项目管理经验。近年来,我国也大力推进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制度,许多地方政府和工程试点工程总承包模式,国内许多企业也大胆进行了EPC项目管理尝试。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导致项目的质量、进度和成本等出现问题。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下,以A公司承建的大型非标准机电设备总承包项目——“巴基斯坦UTB试验台EPC项目”为研究对象,运用项目质量管理的相关理论研究其质量管理问题。首先,对国内外EPC总承包项目质量管理理论进行了综述,梳理了EPC模式下质量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其次,依照统计归纳了A公司巴基斯坦机电工程——UTB试验台EPC总承包项目在设计、采购和施工三个阶段质量管理方面的问题;再次,以EPC模式下的全过程质量管理理论为依据,从“4M1E”的模型入手,分析了设计阶段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从“PDCA”循环的角度,分析了采购和施工阶段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根据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项目质量保证体系的改进策略,也设计了三个实施阶段质量管理的优化方案。A公司是一家从航空非标准设备技术设计所转型的工程总承包公司。本文以A公司承建的大型非标准机电设备总承包项目——“巴基斯坦UTB试验台EPC项目”为研究对象,运用项目质量管理的相关理论,对该项目在设计、采购及施工等阶段的质量问题进行了分析,重点研究了质量方面的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问题,最终提出改进项目质量管理的策略与建议,以提升项目管理能力。本文的研究对于提升A公司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水平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同时也对我国其他工程公司机电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提升也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二、实现质量保证标准提高设计质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实现质量保证标准提高设计质量(论文提纲范文)
(1)Z设计院公路养护项目设计质量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选题意义 |
1.3 论文研究思路、方法与主要内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论文的主要内容 |
1.4 论文创新点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设计质量的内涵 |
2.2 项目质量管理 |
2.2.1 项目质量管理的概念及主要内容 |
2.2.2 质量改进的基本方法及常用工具 |
2.2.3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内容 |
2.2.4 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 |
2.3 国内外公路养护项目设计质量管理研究综述 |
2.3.1 国内公路养护项目设计质量管理研究 |
2.3.2 国外公路养护项目设计质量管理研究 |
2.4 本文采用的主要分析方法 |
2.4.1 德尔菲法 |
2.4.2 层次分析法(AHP)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Z设计院公路养护项目设计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体系 |
3.1 Z设计院公路养护项目设计质量现状 |
3.1.1 公路养护项目设计特点 |
3.1.2 Z设计院养护项目质量现状 |
3.2 Z设计院公路养护项目中设计质量影响因素体系 |
3.2.1 设计质量影响因素体系构建原则 |
3.2.2 公路养护项目设计质量影响因素体系构建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Z设计院公路养护项目设计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
4.1 利用德尔菲法对影响因素重要性进行判断 |
4.2 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影响因素进行权重分析 |
4.2.1 构建判断矩阵 |
4.2.2 计算各因素权向量 |
4.2.3 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查 |
4.2.4 影响因素权重计算过程及结果 |
4.3 公路养护项目设计质量影响因素分析结论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Z设计院公路养护项目设计质量主要影响因素改进措施 |
5.1 提高路面病害调查准确性的改进措施 |
5.2 优化设计流程,提高设计方案的适用性 |
5.3 教育培训与质量管理相结合,提高人员质量意识 |
5.4 强化质量管理体系执行力度,真正发挥质保作用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改进措施效果实例验证 |
6.1 项目概况 |
6.2 设计情况 |
6.3 改进措施在本项目的具体运用 |
6.3.1 运用高新技术、加强管理措施,保证路面病害调查准确性 |
6.3.2 优化设计流程的关键环节,保证设计方案适用性最佳 |
6.3.3 专项培训与质量管理过程相结合,提高人员质量意识 |
6.3.4 强化执行质量管理体系,保证设计质量 |
6.4 效果检验 |
6.5 巩固与总结 |
6.6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附录1 设计质量影响因素第一次调查问卷表 |
附录2 Z设计院2014-2019年公路养护项目设计质量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2)898改造项目的设计质量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序言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相关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旧工业建筑改造的设计质量管理国外研究现状 |
1.2.2 旧工业建筑改造的设计质量管理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结构 |
1.3.1 研究内容 |
1.3.2 论文结构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2 设计质量管理的相关理论基础 |
2.1 质量管理的内容 |
2.2 全面质量管理 |
2.3 PDCA循环原理 |
2.4 设计质量管理的特点 |
2.5 本章小结 |
3 898改造项目设计质量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
3.1 898改造项目的概况及特点 |
3.1.1 898改造项目的概况 |
3.1.2 898改造项目的特点 |
3.2 898改造项目设计质量管理的现状 |
3.2.1 898改造项目设计质量管理的目标 |
3.2.2 898改造项目设计质量管理的组织架构、岗位职责、内容 |
3.2.3 898改造项目设计质量管理的办法、制度 |
3.3 898改造项目设计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
3.3.1 898改造项目设计质量管理的外部问题 |
3.3.2 898改造项目设计质量管理的内部问题 |
3.4 本章小结 |
4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898改造项目设计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
4.1 层次分析评价方法理论介绍 |
4.2 问卷调查 |
4.3 构建898改造项目的设计质量影响因素控制模型 |
4.3.1 建立设计质量影响因素控制层次模型 |
4.3.2 一致性检验 |
4.3.3 设计质量影响因素控制指标权重 |
4.4 898改造项目的设计质量影响因素权重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国内外改造项目设计质量管理的经验 |
5.1 德国鲁尔工业区改造项目设计质量管理的概述及经验 |
5.1.1 德国鲁尔工业区改造项目概述 |
5.1.2 德国鲁尔工业区改造项目与898项目的关联性和借鉴意义 |
5.1.3 德国鲁尔工业区改造项目设计质量管理的经验 |
5.2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改造项目设计质量管理的概述及经验 |
5.2.1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改造项目概述 |
5.2.2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改造项目与898项目的关联性和借鉴意义 |
5.2.3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改造项目设计质量管理的经验 |
5.3 本章小结 |
6 898改造项目设计质量管理的改进策略 |
6.1 组织和构建优秀的设计质量管理团队 |
6.1.1 加强核心设计团队的建设 |
6.1.2 完善设计团队的组织结构管理 |
6.2 采取措施提高创意设计水平 |
6.2.1 与优秀团队合作提高创意设计水平 |
6.2.2 坚守设计四大原则促进设计水平提升 |
6.2.3 确定最优设计方案 |
6.3 完善设计质量管理体系和评审制度 |
6.3.1 采用PDCA改进质量责任制和评估体系 |
6.3.2 采用质量核检法和校审识别度加强设计质量控制 |
6.4 引入BIM技术加强设计质量管理 |
6.5 保证设计质量安全和消防安全 |
6.6 降低政策风险与经济风险 |
6.7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1.1 医学MOOC建设是深化医学教育改革的需要 |
1.2 质量问题成为制约MOOC发展与应用的瓶颈 |
1.3 我国医学MOOC质量评价缺乏适切性标准 |
1.4 医学MOOC建设质量特征和评价办法有待探索 |
2 研究思路 |
3 研究内容 |
4 主要研究方法 |
4.1 文献分析法 |
4.2 访谈法 |
4.3 扎根理论研究法 |
4.4 因子分析法 |
4.5 主成分分析法 |
4.6 德尔菲专家咨询法 |
4.7 AHP层次分析法 |
5 研究意义 |
5.1 理论意义 |
5.2 实践意义 |
文献回顾 |
1 MOOC建设质量相关研究 |
1.1 MOOC建设质量文献检索情况 |
1.2 课程质量研究 |
1.3 MOOC的类型与建设模式 |
1.4 MOOC的质量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 |
2 MOOC评价相关研究 |
2.1 MOOC评价文献检索情况 |
2.2 MOOC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
2.3 MOOC评价指标研究 |
3 医学课程改革背景下的MOOC质量评价问题研究 |
3.1 医学MOOC评价文献检索情况 |
3.2 医学课程改革与MOOC建设研究 |
3.3 医学MOOC质量评价与问题研究 |
4 文献研究述评 |
4.1 MOOC质量评价研究的基本共识 |
4.2 医学MOOC质量评价需要解决的问题 |
第一部分 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框架构建 |
1 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相关概念界定 |
1.1 医学MOOC建设质量的内涵 |
1.2 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框架的构成 |
1.3 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的目的 |
2 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框架构建的现实依据研究 |
2.1 面向学习者的医学MOOC建设质量期望调查目的 |
2.2 医学MOOC学习者调查对象选取 |
2.3 实验与调查过程 |
2.4 调查结果分析 |
3 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框架构建的指导理论 |
3.1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与启示 |
3.2 质量功能展开理论与启示 |
3.3 教育评价的形成性理论与启示 |
4 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框架构建的参考模型 |
4.1 QRF欧洲MOOC质量框架的核心思想 |
4.2 双视角课程评价模型 |
5 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框架构建 |
5.1 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的主体 |
5.2 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的适用对象 |
5.3 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的环节 |
5.4 医学MOOC建设质量的四类量化数据集 |
6 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的方法与原则 |
6.1 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的适用方法 |
6.2 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的原则 |
7 结果与讨论 |
7.1 研究结果 |
7.2 讨论 |
第二部分 医学MOOC建设质量要素研究 |
1 医学MOOC建设质量要素的内涵与特征 |
1.1 医学MOOC建设质量要素研究面临的问题 |
1.2 医学MOOC建设质量要素研究的目的 |
1.3 医学MOOC建设质量要素的内涵与特征 |
2 医学MOOC建设质量要素的来源 |
2.1 医学MOOC建设质量要素的研究方法 |
2.2 医学MOOC建设质量要素来源的确定 |
3 基于调查提取医学MOOC建设质量要素 |
3.1 我国医学MOOC建设质量调查目的 |
3.2 研究工具 |
3.3 医学MOOC样本的选取 |
3.4 医学MOOC的资源样本信息搜集过程 |
3.5 面向设计维度的我国医学MOOC建设质量要素提取 |
3.6 设计维度的我国医学MOOC建设质量信息一级编码 |
3.7 面向授课维度的我国医学MOOC建设质量要素提取 |
3.8 授课维度的医学MOOC建设质量信息一级编码 |
3.9 面向服务维度的我国医学MOOC建设质量要素提取 |
3.10 服务维度的我国医学MOOC建设质量要素一级编码 |
3.11 医学MOOC建设质量信息的编码处理 |
3.12 医学MOOC建设质量要素的汇总 |
4 医学MOOC建设质量要素理论饱和度的检验 |
4.1 研究对象选取 |
4.2 理论饱和度检验的目的 |
4.3 理论饱和度检验的方法 |
4.4 理论饱和度检验结果 |
5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医学MOOC建设质量要素的筛选 |
5.1 基于探索性因子分析法的医学MOOC建设质量要素筛选 |
5.2 基于验证性因子分析法的医学MOOC建设质量要素筛选 |
5.3 医学MOOC建设质量要素的信度检验 |
5.4 医学MOOC建设质量要素模型的确定 |
6 医学MOOC的特殊性分析 |
6.1 医学MOOC特殊性研究的对照样本选取 |
6.2 医学MOOC与其他学科门类MOOC的区别 |
6.3 医学MOOC与传统医学课程的区别 |
7 结果与讨论 |
7.1 研究结果 |
7.2 讨论 |
7.3 结论 |
第三部分 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1 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指标的收集 |
1.1 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指标池的内涵与作用 |
1.2 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指标的选择标准 |
1.3 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指标的数据来源 |
1.4 指标编制人员的选取 |
1.5 面向学习者的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指标的提取 |
1.6 面向医学MOOC设计者视角的质量评价指标 |
1.7 面向医学MOOC授课者视角的质量评价指标提取 |
1.8 面向医学MOOC服务者视角的质量评价指标 |
1.9 基于医学MOOC相关者征集指标的汇总 |
2 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指标的筛选 |
2.1 医学MOOC建设质量指标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
2.2 医学MOOC建设质量指标数据的相关性分析 |
2.3 基于聚类分析法的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指标初选 |
2.4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指标优选 |
3 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指标评价指标的编制 |
3.1 评价指标的编制人员 |
3.2 评价指标的结构划分 |
3.3 评价指标中的医学特色 |
4 小结与讨论 |
4.1 研究结果 |
4.2 讨论 |
4.3 结论 |
第四部分 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修订 |
1. 咨询专家的选取 |
1.1 咨询专家的选择要求 |
1.2 咨询专家的权威性判定 |
2 专家咨询的过程与意见收集 |
2.1 专家咨询流程与积极性系数统计 |
2.2 专家意见集中程度与协调系数计算 |
3 评价模型与评价指标的修订 |
3.1 专家对评价模型的修改建议 |
3.2 专家对评价指标体系的修改建议 |
4 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准备工作 |
4.1 权重确定的方法 |
4.2 权重确定的专家选择 |
4.3 指标项层次结构模型的设计 |
5 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过程 |
5.1 建立比较判断矩阵 |
5.2 权重的计算方法 |
5.3 权重的计算过程 |
5.4 权重的一致性检验 |
5.5 评价指标权重的赋值 |
6 评价指标体系的分数计算规则 |
7 小结与讨论 |
7.1 研究结果 |
7.2 讨论 |
第五部分 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 |
1 实证研究的目的与方法 |
1.1 研究目的 |
1.2 原理与方法 |
2 面向教育管理部门的评价实验 |
2.1 教育管理部门实验对象的选取 |
2.2 MOOC质量评价专家选择 |
2.3 评价数据采集与处理过程 |
2.4 评价指标的有效性分析 |
3 面向学习者的评价实验 |
3.1 学习者实验对象的选取 |
3.2 实验过程 |
3.3 评价指标体系的题项分析 |
3.4 评价指标体系的探索性因子分析 |
3.5 评价指标体系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
3.6 评价指标体系的信效度检验 |
3.7 评价指标体系的有效性分析 |
3.8 评价指标体系的用户满意度分析 |
3.9 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饱和度分析 |
3.10 不同课程成绩分析 |
4 改进评价的建议 |
4.1 改进评价的意义分析 |
4.2 改进医学MOOC质量的建议 |
4.3 改进医学MOOC评价的建议 |
5 讨论 |
5.1 研究结果 |
5.2 存在的不足 |
5.3 结论 |
总结与展望 |
1 研究总结 |
1.1 主要研究工作 |
1.2 研究结论 |
1.3 成果创新点 |
1.4 研究不足 |
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4)ZM公司EPC项目质量控制流程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EPC模式及其质量控制理论研究现状 |
1.2.2 EPC模式下项目质量控制要点研究现状 |
1.2.3 流程优化理论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框架 |
2 ZM公司EPC项目质量控制现状与问题分析 |
2.1 ZM公司简介 |
2.2 ZM公司EPC项目质量控制现状调查分析 |
2.2.1 ZM公司EPC项目质量控制现状调查 |
2.2.2 ZM公司EPC项目质量控制现状分析 |
2.3 ZM公司EPC项目质量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分析 |
2.3.1 ZM公司EPC项目质量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
2.3.2 ZM公司EPC项目质量控制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
3 ZM公司EPC项目质量控制关键点辨识 |
3.1 EPC项目质量控制关键点识别 |
3.1.1 基于文献分析的EPC项目质量控制关键点识别 |
3.1.2 ZM公司EPC项目质量控制关键点确认 |
3.2 ZM公司EPC项目质量控制关键点权重 |
3.2.1 问卷调查与信效度检验 |
3.2.2 ZM公司EPC项目质量控制关键点主成分分析 |
3.2.3 ZM公司EPC项目质量控制关键点权重计算 |
3.3 ZM公司EPC项目质量控制关键点分析 |
3.3.1 策划过程质量控制关键点分析 |
3.3.2 设计过程质量控制关键点分析 |
3.3.3 采购过程质量控制关键点分析 |
3.3.4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关键点分析 |
3.3.5 收尾过程质量控制关键点分析 |
4 ZM公司EPC项目质量控制流程改进设计 |
4.1 策划过程质量控制流程改进设计 |
4.1.1 业主需求分析流程改进 |
4.1.2 项目沟通协调管理流程改进 |
4.1.3 项目质量策划流程改进 |
4.2 设计过程质量控制流程改进设计 |
4.2.1 设计准备流程改进 |
4.2.2 施工图设计流程改进 |
4.2.3 设计变更流程改进 |
4.3 采购过程质量控制流程改进设计 |
4.3.1 供应商选择流程改进 |
4.3.2 供应商质量跟踪检验流程改进 |
4.3.3 物资现场接收流程改进 |
4.4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流程改进设计 |
4.4.1 设计交底与施工现场准备流程改进 |
4.4.2 工序质量控制点检验流程改进 |
4.4.3 施工质量监视与测量流程改进 |
4.5 收尾过程质量控制流程改进设计 |
4.5.1 项目验收控制流程改进 |
4.5.2 试运行质量控制流程改进 |
5 ZM公司EPC项目质量控制流程改进方案实施保障措施 |
5.1 强化组织建设保障力度 |
5.2 完善多方沟通与信息管理体系 |
5.3 提升质量控制技术与方法利用能力 |
5.4 健全质量管理绩效考核机制 |
6 结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5)HD山水城项目设计阶段进度与质量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项目的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意义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1.5 论文结构安排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
2.1 项目管理的组织结构类型与内容选取 |
2.1.1 项目管理的组织结构类型 |
2.1.2 项目管理的内容选取 |
2.2 建筑工程设计项目管理 |
2.2.1 建筑工程设计项目的含义和设计内容 |
2.2.2 建筑工程设计项目的管理特点 |
2.2.3 建筑工程设计项目设计团队管理 |
2.2.4 建筑工程设计项目的进度管理 |
2.2.5 建筑工程设计项目的质量管理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HD山水城项目在设计阶段的现状和问题 |
3.1 公司及项目介绍 |
3.1.1 浙江华展设计院简介 |
3.1.2 HD山水城建筑工程设计项目概况 |
3.2 HD山水城项目的现状 |
3.2.1 项目设计团队安排现状 |
3.2.2 进度管理现状 |
3.2.3 质量管理现状 |
3.3 HD山水城项目存在的问题 |
3.3.1 项目设计团队存在的问题 |
3.3.2 进度管理存在的问题 |
3.3.3 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HD山水城项目设计阶段的解决方案与实施效果分析 |
4.1 HD山水城项目设计阶段的解决方案 |
4.1.1 项目人员规划设计 |
4.1.2 项目进度管理设计 |
4.1.3 项目质量管理设计 |
4.2 HD山水城项目实施后的效果分析 |
4.2.1 项目设计周期缩短 |
4.2.2 质量目标的实现 |
4.2.3 工程造价节省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6)基于并行工程理论的HY核电项目设计质量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 |
1.2.2 国内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 |
1.2.3 文献述评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论文的主要内容 |
1.3.2 论文的研究方法 |
1.4 创新之处与研究不足 |
1.4.1 创新之处 |
1.4.2 研究不足 |
第2章 质量管理理论综述 |
2.1 全面质量管理 |
2.1.1 全面质量管理概述 |
2.1.2 全面质量管理的四个阶段 |
2.1.3 常用的七种质量管理工具 |
2.2 并行工程理论 |
2.2.1 并行工程的概念 |
2.2.2 并行工程与串行工程对比 |
2.2.3 并行工程的关键技术方法 |
第3章 HY核电项目设计质量问题 |
3.1 HY核电项目概况 |
3.1.1 项目基本情况 |
3.1.2 项目主要特点 |
3.2 HY核电项目设计质量问题 |
3.2.1 设计质量的内容及要求 |
3.2.2 设计质量存在问题的表现 |
3.2.3 设计质量存在的四大问题 |
第4章 HY核电项目设计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 |
4.1 设计质量问题的因果图分析 |
4.2 基于设计质量管理体系的原因分析 |
4.2.1 设计质量管理体系分析 |
4.2.2 设计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的不足 |
4.3 基于设计质量控制过程的原因分析 |
4.3.1 设计质量控制过程分析 |
4.3.2 设计质量控制过程存在的问题 |
第5章 基于并行工程理论的设计质量改进 |
5.1 并行工程理论的适用性分析 |
5.1.1 注重用户需求 |
5.1.2 强调及早开展 |
5.1.3 主张团队协作 |
5.1.4 促进信息集成 |
5.2 基于并行工程理论的改进模式 |
5.2.1 组建多学科团队 |
5.2.2 多学科团队协同 |
5.2.3 解决设计冲突 |
5.3 HY核电设计质量改进实践 |
5.3.1 供热示范项目概况 |
5.3.2 “设计+N”多学科虚拟小组 |
5.3.3 多学科协同完善设计方案 |
5.3.4 冲突的解决及方案优化 |
5.3.5 效果评价与总结 |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
6.1 结论 |
6.2 进一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7)P核电项目设计质量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选题意义及目的 |
1.2.1 选题意义 |
1.2.2 选题目的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章 相关理论知识概述 |
2.1 项目管理基本理论概述 |
2.1.1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 |
2.1.2 核电建设工程项目管理 |
2.1.3 核电建设工程项目设计管理 |
2.2 质量管理理论与方法 |
2.2.1 质量管理发展阶段 |
2.2.2 质量管理原则 |
2.2.3 质量管理工具 |
2.2.4 HAF003与GB/T19000 的比较 |
2.3 核电项目设计质量管理 |
2.3.1 核电项目设计质量要求 |
2.3.2 核电项目设计管理模式 |
2.3.3 核电项目设计内容及管理过程 |
2.3.4 核电项目设计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
第3章 P核电项目设计质量要求及存在问题 |
3.1 P核电项目简介 |
3.2 P核电项目设计管理模式及职责划分 |
3.2.1 P核电项目设计管理模式 |
3.2.2 设计管理职责划分 |
3.3 设计质量要求 |
3.4 设计管理存在问题及分析 |
3.4.1 P核电项目设计质量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
3.4.2 AP1000依托项目设计质量存在问题分析 |
3.4.3 设计质量影响因素 |
第4章 P核电项目设计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
4.1 建立P核电项目全面设计质量管理体系 |
4.2 P核电项目设计管理组织机构和程序体系 |
4.2.1 P核电项目设计管理组织机构优化 |
4.2.2 P核电项目设计管理程序体系 |
4.3 P核电项目设计质量管理内容 |
4.3.1 设计策划 |
4.3.2 设计工作的立项及采购 |
4.3.3 设计输入 |
4.3.4 设计接口 |
4.3.5 设计验证 |
4.3.6 设计审查 |
4.3.7 设计变更 |
4.3.8 设计输出 |
4.4 P核电项目设计质量管理监督评价手段 |
4.3.1 质量保证监查 |
4.3.2 质量保证监督 |
4.3.3 管理部门审查 |
4.3.4 管理部门自评 |
第5章 P核电项目设计质量管理体系实施保障措施 |
5.1 质量培训 |
5.1.1 开展设计质量法规、手册和程序宣贯 |
5.1.2 建立全员参与的核安全文化 |
5.1.3 多途径开展设计质量管理宣传 |
5.2 P核电项目设计质量管理的过程控制 |
5.2.1 设计质量控制分级管理 |
5.2.2 设计输入管理 |
5.2.3 设计接口管理 |
5.2.4 设计验证管理 |
5.2.5 设计审查管理 |
5.2.6 设计变更管理 |
5.2.7 设计输出管理 |
5.2.8 施工图会审、设计交底管理 |
5.3 持续改进 |
5.3.1 质量趋势分析 |
5.3.2 纠正措施 |
5.3.3 经验反馈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
参考文献 |
(8)YX项目高周转模式下质量管理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质量管理研究现状 |
1.3.2 国内质量管理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 |
1.5 论文结构安排 |
2 案例正文 |
2.1 企业概况 |
2.2 项目概况 |
2.3 YX项目质量管理现状 |
2.3.1 项目组织情况 |
2.3.2 质量管理情况 |
2.4 问题描述 |
2.4.1 工期与质量难以兼顾 |
2.4.2 决策频繁变动引发的质量问题偏多 |
2.4.3 源于设计缺陷的质量问题明显增多 |
2.4.4 质量管理体系本身问题频发 |
3 案例分析 |
3.1 房地产高周转模式 |
3.2 相关理论 |
3.2.1 项目质量控制理论 |
3.2.2 6 σ管理理论 |
3.2.3 PDCA循环理论 |
3.2.4 全面质量管理(TQC)思想理论 |
3.3 质量问题原因分析 |
3.3.1 前期策划定位进度滞后且精度不足 |
3.3.2 施工图设计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 |
3.3.3 部门制管理方式落后 |
3.3.4 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 |
4 对策与建议 |
4.1 加强前期策划定位管理 |
4.1.1 保证前期市场调研质量 |
4.1.2 提高可行性分析精准度 |
4.1.3 确保前期定位及时性与准确性 |
4.2 完善设计质量控制体系 |
4.2.1 施工图设计流程管理 |
4.2.2 项目图纸设计标准管理 |
4.2.3 设计变更流程管理 |
4.3 实行项目制进行管理 |
4.3.1 项目制管理优点 |
4.3.2 构建项目制组织架构 |
4.3.3 制定项目岗位职责 |
4.3.4 制定项目管理制度 |
4.4 完善项目质量管控体系 |
4.4.1 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
4.4.2 构建PDCA持续改进机制 |
5 实施保障 |
5.1 落实质量管理责任制 |
5.2 建立质量培训宣贯制度 |
5.3 完善合同条款保障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A项目国际EPC总承包设计质量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 |
2.1 项目管理的涵义与特点 |
2.1.1 项目管理的涵义 |
2.1.2 项目管理的特点 |
2.2 项目质量管理概述 |
2.2.1 项目质量管理定义 |
2.2.2 项目质量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
2.2.3 项目质量管理的影响因素 |
2.3 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方法的应用 |
2.3.1 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 |
2.3.2 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 |
2.4 项目质量控制的基本环节 |
2.4.1 事前控制 |
2.4.2 事中控制 |
2.4.3 事后控制 |
第3章 A项目国际EPC总承包设计质量管理的现状分析 |
3.1 项目的背景 |
3.2 总承包的范围 |
3.2.1 设计范围 |
3.2.2 设备供货范围 |
3.2.3 施工建设的范围 |
3.2.4 试车阶段的范围 |
3.3 采用的工艺流程和设计原则 |
3.3.1 采用的工艺流程 |
3.3.2 设计原则 |
3.4 设计团队的职能分配 |
3.4.1 主管副总工程师 |
3.4.2 设计经理 |
3.4.3 专业负责人 |
3.5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依据和程序 |
3.5.1 审核依据 |
3.5.2 审核程序 |
3.6 A项目设计中质量控制的过程 |
3.6.1 方案设计阶段 |
3.6.2 详细设计阶段 |
3.6.3 施工建设阶段 |
3.6.4 试生产阶段 |
第4章 A项目国际EPC总承包设计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
4.1 存在的问题 |
4.1.1 设计输入文件质量控制不严 |
4.1.2 设计质量意识固化 |
4.1.3 国外机构图纸转化难以控制 |
4.1.4 现场技术服务力量不足 |
4.2 原因分析 |
4.2.1 质量计划不深入 |
4.2.2 质量管控不到位 |
4.2.3 设备采购质量欠缺 |
4.2.4 质量意识尚有欠缺 |
第5章 案例分析:澳洲铜矿项目EPC总承包设计质量管理的经验与借鉴 |
5.1 案例介绍 |
5.2 案例分析 |
5.2.1 严格执行澳洲标准和规程规范 |
5.2.2 工艺流程合理 |
5.2.3 采用三维软件提高设计效率和精度 |
5.2.4 采用模块化和装配式设计提高施工质量 |
5.2.5 采用先进设计理念有效控制工程费用 |
5.3 启示和借鉴 |
5.3.1 严格控制设计输入文件质量 |
5.3.2 严格执行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和要求 |
5.3.3 建立学习型项目团队 |
5.3.4 采取有效措施管理国外机构图纸转化 |
5.3.5 采用全新的设计手段减少设计误差 |
第6章 改进A项目国际EPC总承包设计质量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
6.1 加强设计与采购和施工的互动 |
6.1.1 设计质量与采购的关系 |
6.1.2 设计质量与施工的关系 |
6.2 建立学习型项目团队 |
6.3 图纸转化纳入到质量控制范畴 |
6.4 严格控制质量管理的各个环节 |
6.5 采用科学的分析手段对质量进行监控 |
6.5.1 直方图法 |
6.5.2 因果分析法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A公司巴基斯坦机电工程EPC项目质量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研究述评 |
1.4 研究内容与思路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思路 |
第2章 EPC项目质量管理理论 |
2.1 EPC模式概述 |
2.1.1 EPC模式的定义 |
2.1.2 EPC模式的内容和特点 |
2.2 EPC模式工程项目质量管理 |
2.2.1 EPC质量管理概念 |
2.2.2 EPC质量管理目的和内容 |
2.2.3 EPC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 |
2.2.4 EPC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特点 |
2.2.5 EPC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一般流程 |
2.3 EPC全过程质量理论 |
2.3.1 过程管理理论 |
2.3.2 项目全过程质量管理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UTB试验台EPC总承包项目的质量管理体系介绍 |
3.1 A公司简介 |
3.2 UTB试验台EPC总承包项目概况 |
3.2.1 项目难点 |
3.2.2 项目工作分解结构 |
3.3 项目质量管理体系 |
3.3.1 建立项目质量管理体系 |
3.3.2 项目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
3.3.3 项目总体目标 |
3.3.4 项目质量目标 |
3.3.5 质量计划的制定 |
3.4 项目组织结构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UTB试验台EPC总承包项目质量管理的问题及分析 |
4.1 影响项目质量的主要因素 |
4.1.1 人的因素 |
4.1.2 材料的因素 |
4.1.3 机械的因素 |
4.1.4 方法的因素 |
4.1.5 环境的因素 |
4.2 设计阶段的质量问题 |
4.3 采购阶段的质量问题 |
4.4 施工阶段的质量问题 |
4.5 质量问题统计汇总 |
4.6 设计阶段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 |
4.6.1 人的因素 |
4.6.2 设备因素 |
4.6.3 技术方法因素 |
4.6.4 环境因素 |
4.6.5 设计质量问题鱼骨图 |
4.7 采购阶段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 |
4.7.1 分包商选择不严谨 |
4.7.2 招标文件编写及审批不规范 |
4.7.3 监造流程执行不到位 |
4.7.4 技术交底未有效落实 |
4.8 施工阶段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 |
4.8.1 项目部组织机构运作不畅 |
4.8.2 项目施工控制手段较为简单 |
4.8.3 部分分包商项目质量保证体系运行不畅 |
4.8.4 部分施工方案编制不完善 |
4.8.5 资料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
4.9 本章小结 |
第5章 UTB试验台EPC总承包项目质量管理优化方案 |
5.1 健全项目质量管理体系 |
5.1.1 明确岗位职责分工 |
5.1.2 细化各专业工作界面 |
5.1.3 优化工作流程 |
5.1.4 增强全员质量意识培养 |
5.1.5 加强分包商的项目质量保证体系建设 |
5.2 设计阶段质量管理优化方案 |
5.2.1 人员 |
5.2.2 设备 |
5.2.3 技术方法 |
5.2.4 环境 |
5.3 采购阶段质量管理优化方案 |
5.3.1 分包商选择 |
5.3.2 招标文件编写及审批 |
5.3.3 严格监造流程 |
5.3.4 技术交底 |
5.4 施工阶段质量管理优化方案 |
5.4.1 施工单位的项目质量保证体系 |
5.4.2 对施工单位质量管控 |
5.4.3 施工方案的控制 |
5.4.4 交工资料管理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实现质量保证标准提高设计质量(论文参考文献)
- [1]Z设计院公路养护项目设计质量改进研究[D]. 王雅钦. 山东大学, 2021(12)
- [2]898改造项目的设计质量管理研究[D]. 王军芳.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2)
- [3]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D]. 宁玉文.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2020(02)
- [4]ZM公司EPC项目质量控制流程改进研究[D]. 赵冬梅.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5]HD山水城项目设计阶段进度与质量管理研究[D]. 陈杰.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3)
- [6]基于并行工程理论的HY核电项目设计质量改进研究[D]. 郑海龙. 山东大学, 2020(10)
- [7]P核电项目设计质量管理研究[D]. 徐良. 南昌大学, 2019(01)
- [8]YX项目高周转模式下质量管理案例研究[D]. 徐子强.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8)
- [9]A项目国际EPC总承包设计质量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庄涛. 南昌大学, 2019(02)
- [10]A公司巴基斯坦机电工程EPC项目质量管理研究[D]. 孟进卓. 北京工业大学, 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