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贮仓结构设计手册”中几个问题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王新颖[1](2018)在《水平荷载作用下钢折梁—混凝土柱结构计算方法研究》文中提出与传统的门式钢架轻钢结构相比,钢折梁-混凝土柱混合结构由于具有较高的强度和性价比,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工业厂房结构中。由于起步较晚,国内目前还没有出台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许多设计人员对混合结构进行设计时依然按照现有的排架结构或者门式刚架结构进行设计。目前已有对钢折梁-混凝土柱结构形式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受力状况的研究成果,表明梁柱连接的节点不可能达到完全刚接或者铰接的效果,节点是能够承担一部分弯矩的半刚性连接形式。按照现有规范对混合结构进行计算显然与实际受力状况不符,因此开展钢折梁-混凝土柱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受力状况的研究,对完善该结构形式理论计算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工程价值。本文在理论推导中采用螺旋弹簧模拟梁柱节点的半刚性,推导出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作用下混合结构节点处内力计算公式,并结合工程实例将半刚接结构的内力和侧移与相同条件下刚接和铰接结构进行对比,得出结构内力分布规律。以理论推导为依据,进一步研究影响结构内力分布的因素,为结构设计提供参考。最后应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钢折梁-混凝土柱整体结构进行数值模拟,对比线性和非线性的分析结果,验证理论推导公式的可行性。研究表明,半刚性连接的钢折梁-混凝土柱结构在梁柱节点处承受弯矩值的大小介于刚接和铰接节点之间,节点处承担的弯矩值也改变了整体结构的内力和侧移分布,与相同条件下刚接和铰接结构的内力和位移相比相差较大。通过对比有限元分析结果可知,计算荷载不超过荷载设计规范最大值时,非线性因素对结构内力分布影响不大,理论推导的线弹性假设具有可行性。结构的内力分布和侧移受风荷载体型系数、节点转动刚度和荷载工况的影响,因此在设计时要注意不同影响因素的组合对结构内力和变形计算的影响。
何碧波[2](2017)在《风力发电设备用聚酯亚胺体系云母带及其应用研究》文中指出为减少风力发电机在高塔上运行时因局部温度过高导致的质量事故,需要将主绝缘材料的耐热性能等级由F级提升至H级,主绝缘材料主要有不饱和聚酯亚胺为胶粘剂的线缆和绕组绝缘用云母带两种。本文通过选择不饱和聚酯亚胺无溶剂浸渍漆的本体树脂作为胶粘剂主体树脂,通过对树脂改性,来控制胶粘剂的粘结强度和软化点。经红外光谱分析和热失重分析表征,结果表明,改性获得的胶粘剂与浸渍树脂成分都为聚酯亚胺树脂,可以作云母带胶粘剂使用。对线缆用云母带和主绝缘绕组少胶带,分别研究了基材、云母纸选型、复合工艺、分切工艺、溶剂体系、环境温湿度等因素对云母带的影响,研制的产品经常规性能对比和绕包验证,符合国标要求。采用线缆用云母带和主绝缘绕组少胶带制备了模拟线棒,对其与TJ13不饱和聚酯亚胺无溶剂浸渍漆组成的绝缘结构进行浸水、冷热冲击、耐盐雾等环境试验。结果表明:制备的云母带贮存稳定性良好,无返粘、分层、掉粉等现象,工艺适用性良好,且与不饱和聚酯亚胺无溶剂浸渍漆构成的绝缘结构性能优良,可以满足大功率风力发电设备绝缘结构需求。
闫亚汐,李云鹏[3](2015)在《气膜穹顶储仓技术的应用》文中认为随着冶金工艺的迅速发展,对大型储仓的要求日益严苛,一种新型的储仓技术——"气膜穹顶储仓"应运而生。与传统的混凝土储仓、钢储仓相比,这种新兴的储仓形式以其各项优越的性能迅速抢占了市场。气膜穹顶储仓不仅在结构技术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在施工方面更是有着传统储仓无法媲美的优势。本文重点介绍气膜穹顶储仓的工艺原理及施工流程,可供有关技术人员借鉴。
肖建春,鲁哲,罗杰[4](2014)在《环保型超大直径浅圆料仓热-结构耦合分》文中研究表明以直径120m全封闭圆形料仓为研究对象,考虑了不均匀贮料堆载、网壳-钢筋混凝土圆仓结构-基础-地基共同作用、以及热-结构耦合影响。根据环形预应力筋的作用机理,采用等效荷载法模拟预应力作用。通过比较预应力对满载和空载两种情况下圆形料仓力学性能的影响来说明预应力作用。
杨迪珊[5](2014)在《建筑结构设计总信息辅助确定与评价软件》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现代建筑形式越来越复杂,面对的工程环境条件更加多样,结构设计时需要处理的信息数量更大、种类更多。结构设计总信息是对结构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引领和统筹,具有涉及因素多、相互关联的特点。当前的设计总信息确定存在多余、遗漏、错误以及受设计人员局限性等问题。随着建筑工程信息化的发展,迫切需要一个准确、全面、快捷的结构设计总信息确定手段。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一种科学合理地确定总信息的手段——软件自动处理的方法。论文首先归纳了结构设计总信息涵盖的内容,其次研究了结构设计性能需求的评价,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结构设计质量评价体系,最后编制了结构设计总信息辅助确定和评价软件,并以三个工程实例验证了软件的可行性。具体内容如下:(1)对现有结构设计总信息的确定方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第一章)。整理、分类、归纳了总信息涉及到的内容,将结构设计总信息分为建筑方面、环境与地质方面、上部结构、地下室与地基基础、超限结构、结构分析等几个方面,分析了结构有关参数的确定过程,以及参数对结构的内在影响(第二章)。(2)提出建筑与环境的评价体系,包括工程的重要性、建筑方案的复杂性及环境地质条件的严重性。通过对结构性能需求的高低评价,来分析设计形势,这有助于地把握设计重点;其次,针对不同的设计条件提出对应的性能指标要求,并给出技术建议(第三章)。(3)提出一种评价结构设计质量的方法。结构设计质量评价指标包括结构的基准性能、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和可持续性五个方面。评价的目的在于当整体或某项评价较低时,可以采取提高结构设计性能目标、提高关键部位的构造措施等方法(第四章)。(4)在Visual Basic环境下编写了结构设计总信息辅助确定和评价软件,具有“结构设计总信息确定”、“查看总信息”、“设计质量评价”和学习功能(第五章)。(5)最后以三个工程实例验证了结构设计总信息辅助确定和评价软件的可行性(第六章)。
罗杰,肖建春,马克俭,鲁哲[6](2013)在《环保型超大直径浅圆筒仓几个关键问题的分析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某超大直径全封闭圆形混凝土料仓为研究对象,按照我国混凝土筒仓规范的要求和已完成的筒仓设计,对在各不均匀贮料堆载作用下和不同工况作用下的考虑上部结构—基础—地基共同作用的筒仓进行计算并得出有限元分析结果;对于季节温差下的典型工况,进行了热—结构耦合后的有限元分析,并同样对结果作出分析比较,得出季节温差对结构的影响;根据环形预应力筋的作用机理,采用等效荷载法模拟预应力作用,分析圆筒仓结构满载和空载两种情况预压力作用下的受力性能,并和未施加预应力时做对比,探讨预应力的作用。
马友才[7](2012)在《机械零件对称群分析及其在可制造性设计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对称性是包含在机械系统中的一种重要特性,而对称群理论是描述这种特性的一种重要的数学工具,本文旨在借鉴并总结图像对称群的相关规律,发现机械零件对称群的存在形式及其对零件可制造性的影响,并以此指导零件结构的设计。本文以机械零件结构可作为一种图像为研究出发点,探讨了机械零件结构的对称群描述方法,探索零件结构中对称基准的作用效果以及机械零件的对称群对可制造性的影响。在考虑机械零件的可制造性方面,通过分析零件点群与总对称角之间的联系,得出了零件点群的总对称角区间分布,并以提高零件的可装配性为设计目标,提出了考虑可装配性的零件结构对称群优化方法。通过总结各种加工工艺对零件结构的对称性要求以及对上百个零件的点群分析,考察了相关加工工艺的零件结构点群的选择特点,并论述了相应的零件结构设计方法。同时,通过对同种剪切件排样图像的分析,得出了实现无废料排样的排样单元外轮廓与排样点阵平移群之间的关系,进而指导排样的设计,减少钣料的消耗。本文将对称群理论引入机械对称性的研究是对该课题方向研究的新的尝试,对于其他领域有关机械对称性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也可以给设计者带来一定的启发。
杨贵,刘兆胜,李明清,王大伟,曹阅,姜永清[8](2010)在《砖圆仓放粮漏斗壁板采用砖墙支承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主要论述储粮砖圆仓放粮漏斗壁后支承填料问题。在各种填料中以砖墙支承最为经济,安全而可靠,五年的使用证明,文中提到的施工技术,理论分析与计算方法是可行的。砖砌支承放粮漏斗壁板,在本工程中为首次应用。采用本方法一个D=16m,檐口高度H=14.5m的砖圆仓,用砖墙支承漏斗壁板代替炉渣混凝土,可节省直接经济效益2.5万元左右,本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王瑞[9](2009)在《大型贮煤筒仓在考虑温度应力影响下的优化设计方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钢筋混凝土筒仓因具有容量大、占地小、运行费用低等优点,在各项现代生产实践活动中应用的非常广泛,可以装载如煤炭、粮食等散粒体。且随着工程需求的增加和设计施工技术的日益完善,混凝土筒仓的直径和高度都较以往有了明显增大。但是到目前为止,对于筒仓在温度应力以及温度——贮料荷载状态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完善,本文特结合某大直径混凝土浅圆仓工程,对其进行了温度应力、温度贮料应力和优化仓体壁厚值等方面的研究。主要进行了如下工作:结合实例对贮煤筒仓进行建模,在建模过程中研究应用apdl命令编写命令流,并按照我国混凝土筒仓规范的有关要求,选取合适的计算参数,利用循环加载的方式自动在模型内、外壁单元加载相应的表面荷载值,分别对贮煤筒仓的整体结构进行了热分析、静力分析和热—结构耦合分析。重点进行了筒仓内外温差和季节温差的有限元分析,并对筒仓在不同壁厚和不同温差影响下的结构体受力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为了比较温差及侧压力所产生的不同影响,对筒仓结构还进行了理想状态下贮料荷载静力有限元分析,并与等条件下的其他工况做了比对研究。通过研究分析提出了筒仓壁厚的优化方法,选取冬季温差工况和贮煤侧压力工况下的环向应力值进行比对研究,确定了优化壁厚值的合理区域。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最优壁厚值下的筒仓结构进行了热—结构耦合分析,验证了该优化方法的合理性和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筒仓的温度应力和其对结构产生的影响在实际工程实践中不可忽略,且对于存在较大内外温差和季节温差的筒仓结构,温差的增大将造成结构体位移和受力的增大,温度应力甚至比贮煤侧压力的影响更为严重,因此在设计中需引起高度重视并作出适当调整。经比较,本文所提出的优化壁厚取值的合理区域对改善筒仓结构的受力性能有了较大的帮助,对此类工程设计在壁厚选择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瞿小莉[10](2008)在《大直径圆筒结构土压力研究》文中指出大直径圆筒结构是一种新型的码头结构型式,因具有结构简单、材料用量省、受力条件好以及施工速度快、造价低、耐久性好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工程界的重视。土压力是其所受主要荷载之一,筒体结构与土体之间作用机理十分复杂,有关计算理论还不够成熟,限制了该结构型式的广泛应用。本文在以往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利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中的三维刚—柔性接触单元模拟筒体与土之间的相互作用,将圆筒—地基—回填土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考虑,建立有限元数值分析模型,力求为大圆筒结构问题的研究提供一条有益的思路。主要工作与结论如下:1.总结现有大圆筒码头结构土压力计算的理论公式,并针对其中部分公式的应用条件提出建议。2.以天津大学一试验模型为原型,通过应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对大直径圆筒结构进行建模和计算。并把计算结果与现有理论公式结果和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利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中的三维刚—柔性接触面单元模拟筒体与土的接相互作用的可靠性。3.参照实际工程中大圆筒码头结构的构造和受荷情况,建立较大的有限元模型,得到较大模型大圆筒码头结构筒内、筒后和筒前土压力的数值和分布情况,并对现有的部分土压力理论提出建议。4.对影响大圆筒码头结构土压力的各种可能因素进行一系列的计算和分析,根据计算和分析结果,得到对大圆筒码头结构抗倾和抗滑有利的因素。
二、对“贮仓结构设计手册”中几个问题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贮仓结构设计手册”中几个问题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水平荷载作用下钢折梁—混凝土柱结构计算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钢折梁-混凝土柱结构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风荷载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钢折梁-混凝土柱结构静力分析 |
2.1 前言 |
2.2 基本假定 |
2.3 半刚性连接的钢折梁-混凝土柱结构的力学模型简化 |
2.4 半刚性连接类型及弯矩-转角关系 |
2.5 荷载作用下内力公式推导 |
2.5.1 竖向均布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公式推导 |
2.5.2 柱承受风荷载内力计算公式推导 |
2.5.3 梁承受风荷载内力计算公式推导 |
2.6 工程实例 |
2.6.1 设计资料 |
2.6.2 转动刚度取值 |
2.6.3 荷载取值 |
2.6.4 内力求解及分析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钢折梁-混凝土柱结构内力影响因素分析 |
3.1 前言 |
3.2 计算条件 |
3.2.1 计算模型及基本参数 |
3.2.2 风荷载体型系数对比分析 |
3.2.3 荷载工况选择 |
3.3 计算结果 |
3.4 内力分析 |
3.4.1 风荷载体型系数的影响 |
3.4.2 荷载工况的影响 |
3.4.3 转动刚度的影响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钢折梁-混凝土柱结构ANSYS有限元分析 |
4.1 前言 |
4.2 非线性问题 |
4.2.1 材料的非线性 |
4.2.2 接触的非线性 |
4.2.3 几何的非线性 |
4.2.4 非线性求解 |
4.3 单元选取 |
4.4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4.5 边界条件及加载方式 |
4.6 计算结果及比较分析 |
4.6.1 计算结果 |
4.6.2 内力分析 |
4.7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风力发电设备用聚酯亚胺体系云母带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1.1 云母带组成及分类 |
1.1.2 云母带的制备方法 |
1.1.3 云母带研究进展 |
1.1.4 电机绝缘耐热性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
1.2.1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1.2.2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 |
1.2.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2.1 实验原料与仪器 |
2.1.1 实验原料 |
2.1.2 实验仪器 |
2.2 制备方法 |
2.2.1 云母带胶粘剂制备方法 |
2.2.2 线缆用云母带制备方法 |
2.2.3 绕组绝缘少胶带制备方法 |
2.2.4 模拟线棒绝缘结构的制备方法 |
2.2.5 模拟线圈的制备方法 |
2.3 测试方法 |
2.3.1 粘度测试 |
2.3.2 胶粘剂红外光谱表征 |
2.3.3 胶粘剂TG表征 |
2.3.4 云母带组成测试 |
2.3.5 云母带机械性能测试 |
2.3.6 云母带电气性能测试 |
2.3.7 云母带柔软性测试 |
2.3.8 云母带挺度测试 |
2.3.9 云母带渗透性测试 |
第三章 线缆用云母带 |
3.1 胶粘剂对云母带的影响 |
3.1.1 合成聚酯亚胺胶粘剂的基本性能对比 |
3.1.2 胶粘剂固含量对粘度的影响 |
3.1.3 胶粘剂软化点对云母带柔软性和挺度的影响 |
3.2 云母纸对云母带的影响 |
3.2.1 云母纸选型 |
3.2.2 云母纸渗透时间和纵向拉伸强度对云母带性能的影响 |
3.3 工艺参数对云母带的影响 |
3.3.1 复合工艺参数对云母带的影响 |
3.3.2 分切工艺参数对云母带的影响 |
3.3.3 分切过程PFMEA |
3.4 产品常规性能对比及应用验证 |
3.4.1 云母带产品常规性能对比 |
3.4.2 云母带产品应用验证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线圈绕组绝缘用少胶带 |
4.1 基材对少胶带的影响 |
4.2 溶剂体系对少胶带的影响 |
4.2.1 胶粘剂溶剂体系对少胶带的影响 |
4.2.2 挥发物含量对少胶带的影响 |
4.3 工艺参数对少胶带的影响 |
4.3.1 上胶工艺对少胶带的影响 |
4.3.2 分切工艺对少胶带的影响 |
4.4 制备过程的环境对少胶带的影响 |
4.5 贮存环境对少胶带的影响 |
4.6 产品常规性能对比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云母带的工程应用研究 |
5.1 主绝缘结构的性能验证 |
5.1.1 模拟线棒性能 |
5.1.2 模拟环境测试 |
5.2 工程应用研究 |
5.2.1 线缆用云母带工程应用 |
5.2.2 绕组绝缘少胶带工程应用 |
5.2.3 绝缘结构工程应用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附录A |
(3)气膜穹顶储仓技术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技术优势 |
3 结论 |
(5)建筑结构设计总信息辅助确定与评价软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结构设计总信息的内容 |
1.3 结构设计总信息研究现状 |
1.3.1 总信息形成方法的研究 |
1.3.2 设计软件的实现方法 |
1.3.3 设计单位采用的方法 |
1.4 结构设计评价体系的现有研究 |
1.4.1 评价体系的研究 |
1.4.2 评价方法的研究 |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 |
1.5.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5.2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二章 结构设计总信息的确定 |
2.1 结构设计总信息的分类 |
2.2 结构设计总信息的确定方法 |
2.2.1 通用文件 |
2.2.2 建筑方案 |
2.2.3 自然环境 |
2.2.4 主体结构 |
2.2.5 地下室和基础设计 |
2.2.6 结构分析 |
2.2.7 超限结构 |
2.3 信息间的联系与影响 |
2.3.1 建筑条件对结构性能的影响 |
2.3.2 分类等级对结构设计的影响 |
2.3.3 环境条件对结构性能的影响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结构性能需求 |
3.1 建筑与环境的结构需求评价 |
3.1.1 评价框架的建立 |
3.1.2 评价细则 |
3.1.3 综合评价 |
3.2 不同需求等级下的对应措施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结构设计质量评价体系 |
4.1 评价体系的建立 |
4.1.1 评价体系的建立原则 |
4.1.2 评价指标 |
4.1.3 评价模型因素层 |
4.2 各指标权重值的确定 |
4.3 评价细则 |
4.4 综合评价 |
4.5 小结与评价建议 |
第五章 结构设计总信息软件开发与实现 |
5.1 软件总体设计 |
5.2 软件设计原则 |
5.3 开发平台与语言的选择 |
5.4 软件详细设计 |
5.4.1 软件介绍 |
5.4.2 程序界面概况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工程实例 |
6.1 某国际大酒店结构设计 |
6.1.1 工程概况 |
6.1.2 结构设计总信息输出 |
6.1.3 结构性能评价 |
6.1.4 分析与讨论 |
6.2 厦门小白鹭剧场结构设计 |
6.2.1 工程概况 |
6.2.2 结构设计总信息输出 |
6.2.3 分析与讨论 |
6.2.4 结构性能评价 |
6.3 龙岩某超高层酒店结构设计 |
6.3.1 工程概况 |
6.3.2 结构设计总信息输出 |
6.3.3 分析与讨论 |
6.3.4 结构性能评价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6)环保型超大直径浅圆筒仓几个关键问题的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计算模型 |
2 不均匀堆载 |
3 温度作用 |
4 预应力 |
5 结语 |
(7)机械零件对称群分析及其在可制造性设计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目次 |
插图和附表清单 |
符号清单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对称性的含义 |
1.3 对称群理论 |
1.4 前人在机械对称性研究方面的探索 |
1.5 课题组研究现状 |
1.6 研究内容及意义 |
1.6.1 研究内容 |
1.6.2 研究意义 |
1.7 论文体系结构 |
2 机械零件的对称群 |
2.1 图像的对称群 |
2.1.1 对称操作 |
2.1.2 图像的对称基准与对称群 |
2.1.3 空间对称群与点对称群 |
2.1.4 平面图像的点对称群 |
2.1.5 中心对称的点群图像 |
2.1.6 图像的对称程度比较 |
2.2 机械零件对称群的确定 |
2.2.1 机械零件结构的对称群描述 |
2.2.2 零件点群的判定 |
2.3 机械零件的对称群结构 |
2.3.1 机械零件的空间群结构 |
2.3.2 机械零件的点群结构 |
2.4 机械零件对称群的应用意义 |
2.5 小结 |
3 机械零件的对称群与可装配性 |
3.1 零件的对称性与可装配性 |
3.2 零件的总对称角及其对装配时间的影响 |
3.3 零件的点群与零件定向的总对称角 |
3.3.1 零件点群的总对称角 |
3.3.2 考虑零件定向效果的总对称角 |
3.3.3 联接部件的对称群与其总对称角 |
3.4 考虑可装配性的零件对称群结构改进方式 |
3.4.1 无精确安装要求的零件设计 |
3.4.2 有精确安装要求的零件设计 |
3.4.3 考虑可装配性的零件结构对称群优化方法 |
3.4.4 零件结构对称群优化设计案例 |
3.5 小结 |
4 机械零件的对称群与可加工性 |
4.1 机械零件的加工工艺 |
4.2 变形成形工艺的零件合理结构设计 |
4.3 考虑热应力的零件合理结构设计 |
4.3.1 热处理与铸造工艺的零件结构对称性要求 |
4.3.2 细长零件截面的合理设计 |
4.3.3 焊接工艺的焊缝布置 |
4.4 考虑零件工艺性的对称性结构设计 |
4.4.1 各种加工工艺零件结构的点群选择 |
4.4.2 低对称程度零件的对称加工方法 |
4.4.3 考虑工艺性的零件结构对称群优化方法 |
4.5 零件对称程度在制造中的基本演化 |
4.6 小结 |
5 零件剪切排样的对称群与排样设计 |
5.1 剪切排样的平移对称群与无废料排样 |
5.1.1 钣金件的剪切排样 |
5.1.2 剪切排样的点阵描述 |
5.1.3 无废料排样 |
5.2 减少废料的排样方法 |
5.2.1 二维剪切排样的排样设计 |
5.2.2 一维剪切排样的排样设计 |
5.3 小结 |
6 总结和展望 |
6.1 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群的定义 |
附录B 对称操作的组合原理 |
附录C 图像的点对称群 |
附录D 考察总对称角的简单零件举例 |
作者简介 |
(9)大型贮煤筒仓在考虑温度应力影响下的优化设计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筒仓的建造和发展 |
1.2.1 筒仓发展概述 |
1.2.2 国内外贮煤筒仓研究现状与成果 |
1.3 研究方案和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1.4 本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二章 混凝土裂缝的机理 |
2.1 混凝土的开裂机理 |
2.2 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 |
2.3 温度收缩裂缝的产生及影响 |
2.4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 |
2.4.1 控制裂缝的基本理念 |
2.4.2 “抗”与“放”的控制原则 |
2.4.3 控制裂缝的综合方法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筒仓散体贮料荷载理论 |
3.1 筒仓散体的基本特点 |
3.2 散体力学的计算模型 |
3.3 筒仓贮料侧压力的计算方法和相关理论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温度荷载对结构受力的影响 |
4.1 热分析知识简介 |
4.1.1 热传递的基本概念 |
4.1.2 热传递的三种方式 |
4.2 内外温差下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思路 |
4.2.1 平壁壁面的温差传热计算 |
4.2.2 筒仓壁面的温差传热计算 |
4.2.3 温度应力理论分析 |
4.2.4 筒仓热分析的模型 |
4.3 内外温差有限元分析过程 |
4.3.1 筒仓建模方法 |
4.3.2 内外温差分析方法 |
4.3.3 工况一应力分析 |
4.3.4 工况二应力分析 |
4.3.5 工况三应力分析 |
4.3.6 工况四应力分析 |
4.3.7 工况五应力分析 |
4.3.8 工况六应力分析 |
4.3.9 工况一至工况六结果分析比较 |
4.4 季节温差有限元分析过程 |
4.4.1 季节温差分析方法 |
4.4.2 夏季温差工况七应力分析 |
4.4.3 冬季温差工况八应力分析 |
4.4.4 工况七和工况八结果分析比较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筒仓贮料荷载静力有限元分析 |
5.1 筒仓工程实例介绍及计算参数的确定 |
5.1.1 工程实例介绍 |
5.1.2 工程实例计算参数 |
5.2 筒仓静力有限元分析过程 |
5.2.1 静力求解思路 |
5.2.2 加载和求解方法 |
5.3 静力工况九有限元分析结果 |
5.3.1 工况九位移分析 |
5.3.2 工况九应力分析 |
5.3.3 工况九与工况六数据比较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筒仓壁厚值的优化设计 |
6.1 筒仓壁厚值的优化方法 |
6.2 数据比对及优化结果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温度—贮料荷载有限元分析 |
7.1 Ansys热—结构耦合分析 |
7.1.1 Ansys热—结构耦合分析的基本概念 |
7.1.2 Ansys热—结构耦合分析的方法 |
7.2 工程热—结构耦合分析过程 |
7.2.1 热—结构耦合分析背景和分析方法 |
7.2.2 工况十应力分析 |
7.3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8.1 本文结论 |
8.2 局限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10)大直径圆筒结构土压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大直径圆筒结构的研究背景和工程意义 |
1.1.1 大直径圆筒结构的研究背景 |
1.1.2 大直径圆筒结构的工程意义 |
1.2 大直径圆筒的特点和优点 |
1.3 大直径圆筒结构的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的研究 |
1.3.2 国内的研究 |
1.3.3 有限元计算分析 |
1.4 论文主要工作内容 |
2 大直径圆筒结构土压力荷载计算理论 |
2.1 筒后土压力平面分布 |
2.2 大圆筒结构土压力竖向分布 |
2.2.1 土压力理论的研究现状 |
2.2.2 基于库仑理论的计算方法 |
2.3 本章小结 |
3 ANSYS接触分析理论及小模型分析 |
3.1 有限单元法的基本原理 |
3.2 ANSYS软件及其基本功能 |
3.2.1 前处理模块 PREP7 |
3.2.2 求解模块 SOLUTION |
3.2.3 后处理模块 POST1和 POST26 |
3.3 土体材料及其本构关系 |
3.3.1 DP材料介绍 |
3.3.2 DP材料输入常数 |
3.3.3 DP材料的屈服准则 |
3.4 接触分析 |
3.4.1 接触分析简介 |
3.4.2 接触单元实常数和关键字 |
3.4.3 ANSYS中接触分析步骤 |
3.5 ANSYS分析有限元模型及其验证 |
3.5.1 模型的参数 |
3.5.2 模型的实现 |
3.5.3 有限元计算结果 |
3.5.4 ANSYS非线性接触分析的收敛性 |
3.6 本章小结 |
4 大圆筒结构算例分析 |
4.1 大直径圆筒结构较大模型筒内外土压力研究 |
4.1.1 有限元计算较大模型 |
4.1.2 有限元计算结果 |
4.2 大圆筒结构筒土作用的影响因素 |
4.2.1 筒土相对刚度的影响 |
4.2.2 基床土体性质的影响 |
4.2.3 填土工程性质的影响 |
4.2.4 筒高与筒径之比的影响 |
4.2.5 筒高与埋深之比的影响 |
4.3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四、对“贮仓结构设计手册”中几个问题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水平荷载作用下钢折梁—混凝土柱结构计算方法研究[D]. 王新颖. 燕山大学, 2018(05)
- [2]风力发电设备用聚酯亚胺体系云母带及其应用研究[D]. 何碧波.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7(01)
- [3]气膜穹顶储仓技术的应用[J]. 闫亚汐,李云鹏. 四川水泥, 2015(12)
- [4]环保型超大直径浅圆料仓热-结构耦合分[A]. 肖建春,鲁哲,罗杰. 钢结构工程研究(十)——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4届(ISSF-2014)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 2014(总第193期)
- [5]建筑结构设计总信息辅助确定与评价软件[D]. 杨迪珊. 厦门大学, 2014(08)
- [6]环保型超大直径浅圆筒仓几个关键问题的分析研究[J]. 罗杰,肖建春,马克俭,鲁哲.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4)
- [7]机械零件对称群分析及其在可制造性设计中的应用[D]. 马友才. 浙江大学, 2012(07)
- [8]砖圆仓放粮漏斗壁板采用砖墙支承的应用研究[A]. 杨贵,刘兆胜,李明清,王大伟,曹阅,姜永清. 土木工程建造管理(5), 2010
- [9]大型贮煤筒仓在考虑温度应力影响下的优化设计方案[D]. 王瑞. 武汉科技大学, 2009(S1)
- [10]大直径圆筒结构土压力研究[D]. 瞿小莉. 大连理工大学, 20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