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油集团公司合成橡胶市场占有率和装置利用率(论文文献综述)
杨秀霞[1](2018)在《国内合成橡胶市场回顾及未来展望》文中认为过去几年国内合成橡胶能力增速大幅减缓,需求回升,装置利用率不断提高。但进口量也在持续回升,供应过剩与大量进口之间的结构矛盾仍较突出。2017年橡胶及原料价格大幅上涨,合成橡胶盈利能力略有好转。2018年汽车增长乏力拖累橡胶需求,供应快速增加,合成橡胶行业利润水平不及上年。从近年发展趋势看,东南亚已成为全球合成橡胶高端品种新的生产地区,中东、俄罗斯也在加快合成橡胶产能布局,中国未来合成橡胶生产成本有望大幅降低;从需求趋势看,合成橡胶正向高端化、定制化方向发展,同时热塑性弹性体对部分传统硫化橡胶的替代也成为发展趋势。
洪桂香[2](2015)在《我国合成橡胶轮胎行业的市场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轮胎是汽车上最重要的组成部件之一,其作用主要有:支持车辆的全部重量,承受汽车的负荷;传送牵引和制动的扭力,保证车轮与路面的附着力;减轻和吸收汽车在行驶时的震动和冲击力,防止汽车零部件受到剧烈震动和早期损坏;适应车辆的高速性能并降低行驶时的噪音;保证行驶的安全性、操纵稳定性、舒适性和节能经济性。作为轮胎制造业的原材料合成橡胶行业是我国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合成橡胶作为化工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极为重要的工业生产原材料,橡
洪定一[3](2014)在《2013年我国石油化工行业进展回顾与展望》文中指出综述了我国石化行业2013年在高油价和经济减速条件下取得的一系列进展。一是全年石化行业运行态势平稳向好,石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两位数增加,炼油平稳,乙烯向好,经济效益明显改善,石化产业实现利润大幅增加。二是2013年石化生产取得良好业绩,原油加工量达到4.786亿吨,同比增加3.3%;生产成品油2.96亿吨,同比增长4.4%;乙烯产量1623万吨,增长8.5%,丙烯产量为1460万吨,年均增速11%;生产合成树脂5837万吨,增长11%;生产合成橡胶409万吨,增长6.3%,生产合成纤维3739万吨,同比增长7.1%;生产化肥7154万吨,同比增长4.9%。三是建设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取得新进展,原油加工能力保持世界第二,乙烯生产保持世界第二,芳烃产业链位列世界一流,三大合成材料生产位列前茅,大型炼油乙烯一体化装置首次实现"四年一修"。四是产业转型与产品升级取得新进展,现代煤化工顺利融入石油化工生产体系,国产生物航空煤油获得适航通行证。五是石化技术进步取得新进展,200万吨/年高能效(SHEER)加氢成套技术开发获得成功,200万吨/年液相循环加氢装置生产出总硫含量为3mg/kg的精制柴油,第二代S-Zorb技术开发成功,将建成15套装置,首次采用拥有我国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的乙烯技术建成的武汉石化80万吨/年大乙烯装置顺利投产,乙烯关键装备丙烯制冷压缩机组和CBL-R裂解炉双双取得突破,开发自主产权60万吨/年大型联合芳烃技术取得成功并在海南建成装置,节能二代苯乙烯技术开发成功,首套12万吨/年装置在巴陵石化运行,茂金属气相法耐热聚乙烯(PE-RT)管材料实现了工业生产并通过产品认证,我国首套3万吨/年溴化丁基橡胶生产装置在中国石化北京燕山分公司建成,甲醇制芳烃流化床技术万吨级工业试验取得成功。六是高油价下石化产业降本增效模式取得新进展,我国石化产业采取降本增效措施,改进原油资源获取机制初见成效,调整装置结构,提高加工较低成本原油的能力,开展炼油全流程优化工程,提高渣油使用价值,渣油加工按效益分配,加大化工轻油的非油替代力度,降低乙烯原料成本。同时,也对2013年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包括我国炼油产业显现产能过剩,需要爱护和坚持行之有效的中国特色石化运行模式,消除尾气排放、治理雾霾天气仍存软肋,页岩气重振美国石化产业对我国的启示以及PX焦虑事件折射出石化科普的重要及企业的责任。文章还分析了进入2014年,世界经济形势逐步缓慢向好,国际油价走势受美国经济数据提振保持高位振荡,我国经济将持续稳步发展,预计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与上年持平或略低,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这些宏观因素为包括成品油、乙烯、丙烯、芳烃、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在内的石化产品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催促石化产业加快向能源化工的转型进程。我国石化产业在2014年的实际运行中,将依托这些重要基础,遵循着重本质安全、重视节能减排、推行绿色低碳、加快结构调整的理念;继续创新运用行之有效的高油价下石化产业降本增效模式和经验,持续攻坚克难,克服产能过剩,决胜市场竞争,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取得新业绩;在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产品结构向基础加高端转变方面取得新进展;在践行可持续发展、加快原料结构向能源化工转变方面取得新突破。总之,石化产业2014年呈更加积极复苏态势几成定局,石化产业必将继续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支柱产业应有的贡献。
王宜庆[4](2013)在《我国合成橡胶产能过剩严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我国合成橡胶产能利用率只有70%左右,产能过剩严重,合成橡胶企业将面临激烈竞争。我国2010年合成橡胶总产量达到241万吨,2011年装置总能力达到339万吨。2012年,我国合成橡胶装置总能力、年产量、消费量虽然同步增长,但装置能力利用率从2010年的85%下降到71%,合成橡胶装置能力的扩张速度远远大于需求的增速,将导致国内合成橡胶企业竞争惨烈。胶企数量一年翻倍近几年来,我国汽车工业飞速发展,为国内合成橡胶工业打开了广阔的上升空间。自20052012
侯文[5](2013)在《浅析我国石化产品的出口竞争力》文中指出新中国成立前石油石化产品基本依靠进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石油化学工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过60多年的奋斗,中国人民依靠科学技术和奋斗不屈的精神,甩掉了"贫油"的帽子,石化工业取得了迅速的发展。1983年—2012年石化产品的出口以每年平均15%的速度递增,随着石化工业的发展、我国石化产品进出口贸易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过去基本是进口发展到有进有出,规模出口,贸易成果逐年增加,有些产品在国际上占有重要份额和影响,但同时,国家仍需要引进石油、石化产品,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本文试图就我国石化工业取得的成绩和石化产品进出口贸易概况,分析当前我国石化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并对如何增强石化产品的出口竞争力提出了浅见。
赵秀平[6](2012)在《我国沿海地区炼油和乙烯的供需平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石化工业作为推动工业化、城市化和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愈加凸显。而炼油和乙烯作为石化工业的龙头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显着,炼油和乙烯的发展水平及其供给能力也成为衡量我国石化工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但是,随着我国石油消费量的增长和油价的攀升,我国石化工业的发展尤其是沿海石化工业的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最为突出。此外,我国石化工业发展起步相对较晚,研究理论不够成熟,对石化工业的的研究多以定性分析为主。因此,开展对石化工业炼油和乙烯的供需平衡研究,剖析炼油和乙烯在发展中遇到的瓶颈,解决石化工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实现石化工业与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实践意义。本文从分析沿海石化工业发展现状入手,首先阐述了石化工业的发展历程、沿海石化工业基地和园区的空间分布格局,简单概括出沿海石化工业发展的特点,通过归纳总结,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石化产品即炼油和乙烯来凸显石化工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其次利用状态空间模型建立全国性的炼油、乙烯需求的预测模型,定量预测出“十二五”期间炼油和乙烯的需求量;梳理“十二五”期间我国炼油和乙烯的总生产能力,进行炼油和乙烯的供需平衡分析,剖析发展中存在的产品、结构供需失衡问题,对引起供需失衡的原因进行分析,剖析供需失衡带来的隐患;最后针对问题和隐患,提出以促进石化工业与沿海经济、资源和环境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为核心的对策建议。
崔小明[7](2012)在《国内外溶聚丁苯橡胶的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是世界第二大溶聚丁苯橡胶生产国,2011年产能为26万吨/年,有4套生产装置,但仅有2套装置的产品投放市场,且由于产品质量不高、牌号较少,市场占有率很低。德国朗盛公司预测,未来几年世界SSBR的年均需求量将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15年,全世界SSBR的总需求量将超过180万吨。若所有新扩建装置能够按计划完成,2015年装置开工率则要达到90%才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市场供应紧张,SSBR开发利用前景广阔。由于我国高性能轮胎需求较少对SSBR需求量不大,SSBR的综合性能不及ESBR且成本较高,笔者建议我国SSBR产能扩张应慎重,现阶段更应着重于培育和开发市场。
沈凤武[8](2012)在《石化企业信用评级初探》文中研究指明目前,我国有许多石化企业在国内市场发行债券。这些石化企业的信用状况一直是行业主管部门和广大债券购买者所关心的问题。对这些企业的信用进行评级,为那些希望了解和判断企业信用风险的机构和个人提供参考,是一件很有价值的工作。对石化企业的信用评级充分考虑影响石化企业未来偿付能力的多种因素,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受评企业特定债务和相关负债的
王希林[9](2009)在《滨化集团竞争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08年,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全球经济市场不断萎缩,中国的实体经济遭受着严峻的考验,华南及沿海诸多中小型企业纷纷倒闭。作为以氯碱化工、石油炼制为主导产业的山东滨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滨化集团),同样面临着严峻的生存挑战。要想在如此低迷的市场环境中寻得生机,就迫切需要认清当前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找出自身优势与劣势,存在机会和威胁,以规避风险、克服劣势、寻求战机、发扬优势,选择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竞争战略,以求在逆境中生存发展,从而实现“百年滨化”的宏伟目标。本文运用PEST法,从国家政治法律、经济环境、社会文化与科学技术四个方面对企业外部环境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了当前滨化虽处在经济危机的不利形势下,但国家从政治、法律、财经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利好政策,为中国化工业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滨化集团的发展道路曲折但前途光明。文中运用五种竞争力量模型对滨化产业结构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评价,客观分析了滨化在国内同行业的相对竞争位势。本文还利用SWOT法剖析了滨化存在的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对滨化集团内部优势与劣势进行了分析比较,指出了在全球经济危机爆发的不利形势下,滨化应抓住国家出台的相关利好经济政策的大好时机,发挥技术、装备、质量、品牌等资源优势,着力解决规模较弱、复合型人才少、信息化技术落后等自身劣势,准确把握石油和化工产业的发展规律和特点,突出石油炼制和氯碱化工的经营方向,培植规模经济,发展循环经济,逐步提高科技发展水平,增强产品差异化和企业一体化能力,走成本领先的持续发展战略之路,并采取一系列保证战略实施的措施:加强技术和管理创新、调整产品结构、优化人力资源结构、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加快信息化建设、延伸产业链、加快物流发展、尽快上市融资,实施跨国经营等,才能使滨化更能承受住全球经济风暴的冲击,不断发展壮大。
慕庆涛[10](2009)在《中原乙烯产品结构调整方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石化中原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原乙烯”)是由原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合资兴建的国家“八五”重点建设项目,后划转到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由于建设期投资成本高,债务负担重,投产后就陷入连年亏损的困境。虽然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原乙烯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有了明显好转,但是面临的困难依然不少。一是装置规模小;二是产品结构单一;三是人员流失严重。如何使中原乙烯能以较少的投资,获得较大的效益,最终步入良性发展,在复杂多变的市场格局中有一席之地,是本文选题的意义所在。本文认为中原乙烯做为中型乙烯,若要走出经营困境,步入可持续性发展,必须依据市场形势,走“做精、做优、做特”的路子。通过对市场需求、所处区位、资源情况以及企业自身条件的深入分析,提出了36万吨乙烯装置扩能改造方案,并综合运用运筹学、长期投资决策评价方法进行方案分析。通过对乙烯装置改造方案的综合研究,认为本方案技术合理;增加的聚丙烯、乙二醇、丁二烯产品均为国内市场缺口大的产品,环氧乙烷产品可在周边地区消化;改扩建后项目的盈利能力进一步改善,且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在适度扩大生产能力的同时解决了长期困扰中原乙烯的产品结构性问题。
二、中油集团公司合成橡胶市场占有率和装置利用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油集团公司合成橡胶市场占有率和装置利用率(论文提纲范文)
(1)国内合成橡胶市场回顾及未来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合成橡胶及相关市场变化回顾 |
1.1 汽车产销总体增速放缓, 消费升级带动轻客占比提升, 轿车占比下降 |
1.2 轮胎出口再创新高, 输美轮胎持续减少, 新兴经济体及中东地区增加 |
1.3 鞋类产品出口增速小幅回升, 但仍处于下降通道 |
1.4 合成橡胶产能增速大幅减缓, 需求回暖, 装置利用率不断提升 |
1.5 合成橡胶进口量持续回升, 占国内消费总量的1/4强, 出口仍较少 |
1.6 橡胶价格大幅回升、涨幅高于原料丁二烯, 合成橡胶盈利水平好于上年 |
2 2018年合成橡胶市场展望 |
2.1 汽车增长乏力拖累合成橡胶消费增长 |
2.2 新增产能集中在SBCs和顺丁橡胶, 预计产量增加, 行业平均开工率变化不大 |
2.3 平均价格同比回落, 利润水平不及上年 |
3 合成橡胶中长期发展趋势及特点 |
3.1 东南亚成为世界高端合成橡胶新的生产聚集地 |
3.2 中东日渐成为合成橡胶的主要出口地区 |
3.3 未来几年俄罗斯加快布局合成橡胶高端品种 |
3.4 中国合成橡胶原料成本将大幅降低 |
3.5 合成橡胶需求向高端化、定制化方向发展 |
3.6 热塑性弹性体 (TPOs) 对传统合成橡胶的替代仍将快速发展 |
(2)我国合成橡胶轮胎行业的市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合成橡胶是轮胎工业的重要原料 |
2 汽车轮胎产品分类及其特点 |
3 全球汽车轮胎企业竞争激烈争夺中国市场 |
4 合成橡胶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
5 合成橡胶应用市场的发展趋势 |
6 结束语 |
(4)我国合成橡胶产能过剩严重(论文提纲范文)
胶企数量一年翻倍 |
丁二烯供应紧张 |
(5)浅析我国石化产品的出口竞争力(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我国石化工业现状和国际石化市场概况 |
2 石化产品进出口概况 |
3 我国石化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分析 |
3.1 我国石化产品只要产品质量好、适销对路, 就有较强的出口竞争力 |
3.2 原油对外依存度加大, 国民经济发展决定了石油石化产品以满足国内需求为主 |
3.2.1 国民经济发展逐步提高 |
3.2.2 对外贸易逆差扩大, 对外依存度进一步提高 |
3.2.3 国内需求日益增长 |
3.3 在充分肯定我国石油、石化产品具有较强出口竟争力的同时, 也应该看到我国石化产品与国际石化产品存在一定差距, 影响着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
3.3.1 产品品种 (牌号) 、质量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创新能力差 |
3.3.2 生产成本高, 产品缺乏竞争力, 出口利润少 |
3.3.3 技术进步缓慢, 自主创新能力低, 出口产品附加值小 |
3.3.4 过剩行业仍在扩大产能, 同质化产品市场竞争激烈 |
4 增强石化产品出口竞争力对策和建议浅见 |
4.1 有效利用WTO等盟约成员国的关税政策, 增加我国出口产品的份额 |
4.2 抓紧实现产业结构调整, 开发适销对路的品牌 |
4.3 抓科技进步, 提高产品技术含量, 增加出口产品的品种、数量和质量 |
4.4 营销模式电子商务化 |
4.5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转变, 参与国际竞争, 扩大对外合作, 努力开拓国际市场 |
5 结语 |
(6)我国沿海地区炼油和乙烯的供需平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石化工业发展方面的研究 |
1.2.2 石化工业供需平衡方面的研究 |
1.3 研究对象范围的界定及研究方法 |
1.3.1 石化工业的定义和本文的研究范围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的研究思路、内容、框架和创新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内容和框架 |
1.4.3 论文的创新点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沿海石化工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
2.1 石化工业的发展历程 |
2.2 沿海石化工业的空间布局 |
2.2.1 沿海石化工业基地的空间布局 |
2.2.2 沿海石化工业园区的空间布局 |
2.3 沿海石化工业发展现状和特点 |
2.3.1 沿海石化主要经济指标占全国的比重不断提高 |
2.3.2 石化工业在沿海地区经济中地位突出 |
2.3.3 炼油和乙烯在沿海地区布局的态势突出,发展迅速 |
2.4 沿海石化工业的发展趋势 |
2.4.1 产业集中度将进一步加大 |
2.4.2 炼油和乙烯装置及产品结构将进一步得到调整 |
2.4.3 石化工业投资和投产节奏将进一步放慢 |
第3章 炼油和乙烯的需求预测 |
3.1 预测方法的选择 |
3.1.1 灰色预测模型 |
3.1.2 回归分析预测法 |
3.1.3 系统动力学模型预测法 |
3.1.4 时间序列预测法 |
3.1.5 状态空间模型预测法 |
3.2 状态空间模型和卡尔曼滤波 |
3.3 炼油的状态空间模型预测 |
3.3.1 炼油需求的数据描述 |
3.3.2 炼油需求的状态空间模型预测 |
3.3.3 炼油的预测结果分析 |
3.3.4 影响炼油预测结果的因素分析 |
3.4 乙烯的状态空间模型预测 |
3.4.1 乙烯需求的数据描述 |
3.4.2 乙烯需求的状态空间模型预测 |
3.4.3 乙烯的预测结果分析 |
3.4.4 影响乙烯预测结果的因素分析 |
第4章 炼油和乙烯的供需平衡分析 |
4.1 我国炼油供需平衡分析 |
4.1.1 我国现有炼油供给能力分析 |
4.1.2 沿海地区新增炼油供给能力分析 |
4.1.3 炼油的供需平衡分析 |
4.2 我国乙烯的供需平衡分析 |
4.2.1 我国现有乙烯供给能力分析 |
4.2.2 沿海地区新增乙烯供给能力分析 |
4.2.3 乙烯的供需平衡分析 |
4.3 炼油和乙烯产能过剩的原因分析 |
4.3.1 宏观层面的原因 |
4.3.2 微观层面的原因 |
4.3.3 技术层面的原因 |
4.4 炼油和乙烯产能过剩造成的隐患 |
4.4.1 产能过剩造成大量的沉没成本 |
4.4.2 产能过剩加大了石化产业结构调整的难度 |
4.4.3 产能过剩带来不可估量的机会成本损失 |
第5章 我国沿海石化工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
5.1 引导石化行业投资,提高石化行业准入门槛 |
5.2 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推进炼油和乙烯的生产装置改造 |
5.3 完善原油资源储备体系,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 |
5.4 提升石化科技创新及先进的石化技术综合利用的能力 |
5.5 推进“节能减排”方案的实施,保护环境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石化企业信用评级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一、宏观经济与监管环境 |
1. 政府对行业的支持力度 |
2. 相关产业的发展状况和趋势 |
3. 国家宏观经济周期的影响 |
4. 国家的外汇储备的影响 |
5. 入世的影响 |
6. 政府监管的减弱 |
7.环境风险 |
二、产业发展趋势 |
1. 上游一体化 |
2. 下游精细化 |
3. 装置规模大型化 |
4. 技术进步加快 |
5. 进入壁垒高 |
6. 受国际竞争的影响 |
7. 经济周期的影响 |
三、受评公司基本经营与竞争地位 |
四、财务状况与流动资金来源 |
1. 盈利能力 |
2. 经营性现金流量 |
3. 资本投入 |
4. 备用流动资金来源 |
5. 债务结构 |
五、管理素质 |
六、公司组织结构 |
七、母公司的担保与维持协议 |
八、突发事件风险 |
(9)滨化集团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的方法和内容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
2.1 战略理论的发展演变 |
2.2 相关的竞争战略 |
2.3 竞争分析的理论 |
2.3.1 外部环境分析 |
2.3.2 内部环境分析 |
第三章 滨化集团外部环境分析 |
3.1 宏观环境分析 |
3.1.1 政治与法律环境 |
3.1.2 经济环境 |
3.1.3 社会文化环境 |
3.1.4 技术环境 |
3.2 行业环境分析 |
3.2.1 化工行业分析 |
3.2.2 竞争结构分析 |
第四章 滨化集团内部环境分析 |
4.1 资源分析 |
4.1.1 有形资源 |
4.1.2 无形资源 |
4.2 能力分析 |
4.3 价值链分析 |
4.3.1 价值链活动分析 |
4.3.2 价值链的改进 |
第五章 滨化集团竞争战略制定 |
5.1 SWOT矩阵 |
5.1.1 优势 |
5.1.2 劣势 |
5.1.3 机会 |
5.1.4 威胁 |
5.2 竞争战略的选择 |
第六章 滨化集团竞争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
6.1 加强技术和管理创新 |
6.2 调整产品结构 |
6.3 优化人力资源结构 |
6.4 重视企业文化建设 |
6.5 加快信息化建设 |
6.6 延伸产业链 |
6.7 加快物流发展 |
6.8 尽快上市融资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10)中原乙烯产品结构调整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项目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 论文研究内容 |
1.5 论文结构 |
1.6 论文创新点 |
第2章 中原乙烯产品结构现状及存在问题 |
2.1 中原乙烯发展历程及现状 |
2.2 存在问题 |
第3章 国内外石化企业产品结构的发展趋势及调整启示 |
3.1 国内外石化发展趋势 |
3.2 产品市场分析和预测 |
3.3 调整启示 |
第4章 中原乙烯产品结构调整方案及其技术经济分析 |
4.1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
4.2 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 |
4.3 生产规模、产品方案及总物料平衡 |
4.4 工艺装置技术及改造方案 |
4.5 能耗分析及节能措施 |
4.6 环境保护 |
4.7 投资估算和技术经济分析 |
第5章 中原乙烯产品结构调整方案实施对策 |
5.1 内部实施对策 |
5.2 外部实施对策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四、中油集团公司合成橡胶市场占有率和装置利用率(论文参考文献)
- [1]国内合成橡胶市场回顾及未来展望[J]. 杨秀霞. 当代石油石化, 2018(06)
- [2]我国合成橡胶轮胎行业的市场分析[J]. 洪桂香. 上海化工, 2015(04)
- [3]2013年我国石油化工行业进展回顾与展望[J]. 洪定一. 化工进展, 2014(07)
- [4]我国合成橡胶产能过剩严重[J]. 王宜庆. 中国石化, 2013(11)
- [5]浅析我国石化产品的出口竞争力[J]. 侯文. 石油石化物资采购, 2013(11)
- [6]我国沿海地区炼油和乙烯的供需平衡研究[D]. 赵秀平. 大连海事大学, 2012(10)
- [7]国内外溶聚丁苯橡胶的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J]. 崔小明. 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 2012(04)
- [8]石化企业信用评级初探[J]. 沈凤武. 化工管理, 2012(02)
- [9]滨化集团竞争战略研究[D]. 王希林. 山东大学, 2009(S1)
- [10]中原乙烯产品结构调整方案研究[D]. 慕庆涛. 中国石油大学, 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