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瘦素与甲状旁腺素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农生斌[1](2021)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文中指出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生存质量现况,分析影响生存质量评分的相关因素,为改善和提高MHD患者的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横断面选取2020年6月1日至2020年11月30日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MHD治疗的患者为调查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社会人口学特征信息、临床血液透析相关资料和医疗质量指标,采用KDQOL-SFTM1.3量表进行现场问卷调查,评估MHD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本调查共有217例MHD患者纳入统计分析。其中男性患者150例(69.10%),女性患者67例(30.80%),男女比例约为2.24:1。平均年龄为49.80±14.17岁。透析2~3次/W占据的比例最大(81.11%),而以透析2次/W占比最高(66.82%)。平均透析龄30.19±28.79个月,原发疾病以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为主。(2)本中心MHD患者医疗质量指标:透析前收缩压153.52±21.32mm Hg,血清白蛋白39.81±5.46g/L。血红蛋白101.57±21.91g/L。血钙2.20±0.24mmol/L。血磷平均3.16mmol/L,中位数为1.97mmol/L,四分位数间距为1.06mmol/L。甲状旁腺素平均467ng/L,中位数为340.20ng/L,四分位数间距为517.25ng/L。透析前收缩压≤160mm Hg、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血钙、血磷、甲状旁腺素达标率分别为64.06%、82.95%、46.54%、64.43%、29.03%、18.89%。(3)本中心MHD患者生存质量:SF-36总体得分48.33±10.67,其中,生理健康49.61±12.39,心理健康47.05±10.53。KDTA综合得分57.65±8.68。(4)本调查发现,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就业状况、居住方式、家庭经济水平、原发疾病、透析模式、血管通路、透析频次、透析龄、透析前收缩压、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钙磷及甲状旁腺素为影响本中心MHD患者生存质量评分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1)本中心MHD患者的生存质量相对比较低。(2)本调查表明,一般社会人口学因素: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就业状况、居住方式、家庭经济水平;血液透析相关因素:原发疾病、透析模式、血管通路、透析频次、透析龄;医疗质量指标因素:SBP、Alb、Hb、CRP、钙磷及PTH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可影响MHD患者的生存质量。(3)本中心MHD患者医疗质量指标达标率仍有待提高,尤其是Hb、P和PTH。
齐芮[2](2021)在《尿毒清颗粒治疗慢性肾衰竭钙磷代谢紊乱的Meta分析》文中认为目的: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探究尿毒清颗粒对于慢性肾衰竭(CRF)患者钙磷代谢紊乱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让临床运用有据可循。方法:用计算机检索的中外文数据库包括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资源数据库、EMBASE、PUBMED、Cochrane图书馆、WEB of science,日期为建库以来至2021年1月1日;手工检索学位论文,《中医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临床肾脏病杂志》、《实用中医药杂志》等检索有关尿毒清颗粒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钙磷代谢紊乱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由两名训练有素的研究人员进行文献筛选,如发生分歧由导师进行判断。并将筛选出的文章应用改良版的Jadad量表与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进行质量评价。用Rev Man 5.4软件对纳入的文献中的实验指标:血钙浓度、血磷浓度、甲状旁腺素浓度、血钙磷乘积、血肌酐、血尿素氮、白蛋白、血肌酐清除率、肾小球滤过率、KT/V、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变化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3篇文献中,共观察患者1683名,其中服用尿毒清颗粒结合西医治疗的试验组842名,未使用尿毒清颗粒的单纯西医治疗对照组841名。其中有19篇研究对象为血透患者,有2篇研究对象为腹膜透析患者,有2篇研究对象为慢性肾衰3-4期非血透患者,故先分为3个亚组进行试验数据的合并。meta分析结果显示:(1)血透组:研究血透患者血钙浓度变化的有17篇文献,试验组提高血钙浓度的MD=0.22,95%CI(0.13,0.31),Z=4.81(P<0.00001),试验组在升高血钙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尿毒清颗粒可以提高血透患者的血钙浓度;研究对血磷浓度的影响有18篇文献,结果显示试验组降低患者血磷浓度MD=-0.29,95%CI(-0.34,-0.23),Z=10.77(P<0.00001)],试验组在降低血磷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尿毒清颗粒可以降低血透患者的血磷浓度;研究血透患者血甲状旁腺素浓度变化的17篇,试验组降低血甲状旁腺素浓度SMD=-1.58,95%CI(-1.9,-1.27),Z=9.87(P<0.00001),试验组在降低甲状旁腺素浓度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尿毒清颗粒可以抑制血透患者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研究血透患者血钙磷乘积变化的有3篇文献,试验组降低血钙磷乘积的M D=-0.35,95%CI(-1.08,-0.37),Z=0.95(P=0.34>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血透患者血肌酐浓度变化的有8篇文献,试验组降低血肌酐浓度的[MD=-36.09,95%CI(-45.41,-26.76),Z=7.59(P<0.00001),试验组在降低血肌酐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尿毒清颗粒可以降低血透患者的血肌酐浓度;研究血透患者血尿素氮浓度变化的有7项篇文献,试验组降低血尿素氮浓度的M D=-5.69,95%CI(-6.46,-4.92),Z=14.51(P<0.00001),试验组在降低血尿素氮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尿毒清颗粒可以降低血透患者的血尿素氮浓度;研究血透患者血肌酐清除率的影响有2篇文献试验组提高血肌酐清除率MD=2.34,95%CI(1.1,3.58),Z=3.69(P=0.0002),试验组在提高血肌酐清除率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尿毒清颗粒可以提高血透患者的血肌酐清除率;(2)腹膜透析组:共有2篇文献,试验组对于提高血钙浓度[MD=0.30,95%CI(0.17,0.43),Z=4.26(P<0.0001)]、降低血磷浓度MD=-0.49,95%CI(-0.66,-0.33),Z=5.75(P<0.00001)、降低甲状旁腺素浓度,[MD=-2.63,95%CI(-4.2,-1.06),Z=3.29(P=0.001)]、提高白蛋白浓度[MD=6.06,95%CI(2.07,10.05),Z=2.98(P=0.003)],结果显示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尿毒清颗粒在对于慢性肾衰竭腹膜透析患者提高血钙、降低血磷、降低甲状旁腺素、提高白蛋白上有明显疗效;(3)CKD3-4期非透析组:共有2篇文献,其中试验组对于降低血磷浓度的[MD=-1.61,95%CI(-2.89,-0.33),Z=2.46(P=0.01<0.05)]、降低血尿素氮浓度的MD=-1.98,95%CI(-2.58,-1.38),Z=6.49(P<0.00001)、提高肾小球滤过率MD=3.47,95%CI(0.82,6.12),Z=2.57(P=0.01<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尿毒清颗粒对于慢性肾衰竭CKD3-4期非透析组降低血钙浓度、降低尿素氮浓度、提高肾小球滤过率方面有明显疗效;结论:尿毒清颗粒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钙磷代谢紊乱有明显的疗效,且安全性较高,服用方便,适合临床应用;但由于本次研究纳入文献质量较低,样本量较小,存在偏倚风险。
王梦颖[3](2021)在《健脾益气法改善腹膜透析患者消化道症状及血红蛋白水平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健脾益气法是否能改善腹膜透析患者消化道症状及血红蛋白水平,为腹膜透析患者的中医药治疗积累经验。方法:选择2020年8月1日-2020年10月31日之间符合纳入标准的64例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健脾益气中药汤剂,观察12周。观察治疗前后肾功能、血脂、电解质、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C-反应蛋白(CRP)等实验室指标及胃肠道症状积分和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并用SPSS21.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透析龄、原发病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两组基线实验室指标、胃肠道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⑵血红蛋白和白蛋白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血红蛋白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两组的血红蛋白水平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白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无差异(P>0.05).⑶钙磷代谢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清钙均较治疗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磷较前均未见下降(P>0.05),观察组的钙磷乘积较治疗前变化不明显(P>0.05),对照组的钙磷乘积较治疗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⑷C-反应蛋白的比较:治疗后,对照组CRP较治疗前增高(P<0.05),观察组CRP未见明显变化(P>0.05)。⑸胃肠道症状积分比较: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胃肠道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胃肠道症状积分下降较对照组更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⑹中医疗效比较: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组间对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8.89%,对照组总有效率56.67%,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⑴本研究观察组血红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对照组的钙磷乘积、CRP较治疗前升高,健脾益气法可提高CAPD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改善患者贫血情况及钙磷代谢异常。分析其原因可能是通过改善CAPD患者消化道症状促进造血原料吸收、改善钙磷代谢异常减缓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进展、及改善微炎症状态,影响EPO活性增加r Hu EPO的疗效等三方面来达到改善贫血的目的。⑵健脾益气法可以改善CAPD脾肾气虚证患者胃肠道症状及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⑶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肝肾功能、血常规、电解质等实验室指标未出现危急值情况、血压均在正常范围内,无明显不良反应,表示用药安全。
秦江南[4](2021)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龄对中医证型影响及微观辨证》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课题主要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龄对中医证型分布的影响,并观察MHD患者透析龄、中医证型与各化验指标的关系,为中医临床通过辨证施治MHD患者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2月25日至2月28日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过纳排标准筛选,共收入136名MHD患者,设计调查问卷,收集患者中医证候,记录患者性别、年龄、透析龄、身高及血常规、肾功能、肝功能、血脂、电解质、钙磷、甲状旁腺素、铁蛋白等检查结果。并参照《慢性肾衰的诊断、辨证分析及疗效评定(试行方案)》中慢性肾衰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由专业的中医医师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评定。同时按照既往实验研究依据将MHD患者按透析龄分为A(≤36个月)、B(>36个月)两组。将上述收集信息纳入Excel表格建立患者临床资料数据库。利用频数分析的方法挖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总体中医证型分布规律。通过频数分析与卡方检验的方法挖掘MHD患者不同透析龄中医证型分布差异。使用Kruskal-Wallis H或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比较不同中医证型间实验室指标的差异。使用SPSS软件Mann-Whitney U检验或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比较不同透析龄实验室指标的差异;使用频数分析与卡方检验的方法比较不同透析龄实验室指标达标率的差异。结果:1.此次研究共收集了136例MHD患者,男性76人,女性60人。平均年龄62.86±12.15岁,平均透析龄41.56±28.91月,透析龄≤36个月为67人,透析龄>36个月为69人。原发病糖尿病肾病共55例,慢性肾炎32例,高血压肾损伤16例,多囊肾13例,高尿酸性肾病6例,狼疮肾4例,不明原因10例。血管通路使用AVF为88例,占64.7%;使用TCC为48例,占35.3%。2.常见中医症状有少尿106例(77.9%)、腰膝酸软72例(52.9%)、倦怠乏力70例(51.5%)、口干口渴66例(48.5%)、畏寒肢冷65例(47.8%)、食少纳呆58例(42.6%)。患者中医证型本虚证以肝肾阴虚证最多,为47例(34.6%);最少为阴阳两虚证,为16例(11.8%)。标实证以湿浊证最多,为58例(42.6%);最少为热毒证,为5例(3.7%)。3.A、B两组中医证型虚证分布存在差异(P<0.05),两组在脾肾气虚证与阴阳两虚证占比上存在差异(P<0.005),A组脾肾气虚证占比高于B组,B组阴阳两虚证占比高于A组。A、B两组中医证型实证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4.中医证型虚证间的实验室指标比较,脾肾阳虚证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水平低于脾肾气虚、气阴两虚证(P<0.05)。其它指标在各证型间无明显差异(P>0.05)。中医证型实证间的实验室指标比较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5.A、B两组实验室指标比较,B组阴离子间隙、钙磷乘积、甲旁腺激素水平高于A组(P<0.05),其它实验室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6.患者总体血红蛋白达标率47.1%、铁蛋白达标率61.8%、血钙达标率41.9%、磷达标率35.5%、甲状旁腺激素30.1%、钾达标率92.6%、白蛋白达标率45.6%。A、B两组实验室指标达标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虚证以肝肾阴虚证为主,其次为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且阴阳两虚证,随透析龄延长而增加,脾肾气虚证随透析龄延长而减少。而实证以痰浊证为主,且各证型分布不随透析龄增长而变化。2.血液透析治疗对慢性肾衰病人实证有所改善,但对于虚证的疗效并不明显。因此对于MHD患者中医辨证施治可以主要从虚证方面进行干预,来改善患者症状与各实验室指标的达标率。
石瑞[5](2021)在《维持性透析患者骨密度与冠状动脉钙化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维持性透析患者骨密度减低与冠状动脉钙化(CAC)的危险因素以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纳入115例维持性透析患者,收集相关人口学特征、原发病、实验室检查等资料,双能X射线评估腰椎、股骨颈及髋部骨密度,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检查患者CAC发生情况。以钙化积分100为界,将患者分为高钙化组和低钙化组。分析高冠脉钙化组与低冠脉钙化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冠状动脉钙化的危险因素;同时比较低骨密度组与正常骨密度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并利用Spearman相关分析对冠状动脉钙化和骨密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基线资料:共纳入115例维持性透析患者,其中MHD 87例(75%),CAPD 28例(25%),男性66例(57.4%),女性49例(42.6%);原发病以慢性肾小球肾炎居于首要原因,共49例占比42.6%。纳入患者中骨量正常54例(47%),骨量减低47例(40.9%),骨质疏松14例(12.1%);2.冠状动脉钙化情况及其与骨密度的关系:高钙化组56例,占维持性透析患者48%,其中男性36例,占高钙化组人数64.3%。高钙化组年龄、透析龄及血清甲状旁腺激素、碱性磷酸酶、25(OH)D水平均明显高于低钙化组,而股骨颈骨密度、髋部骨密度、血清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低钙化组,(P<0.05);男性高钙化组股骨颈骨密度及髋部骨密度明显低于低钙化组,且其冠脉钙化积分与股骨颈骨密度(r=-0.34,P<0.05)、髋部骨密度(r=-0.65,P<0.01)呈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校正了年龄、透析龄等因素后仍显示男性髋部骨密度与冠脉钙化积分呈负相关(β=-1870.47,P<0.05)。但在女性患者中,高钙化组与低钙化组骨密度无明显差异。3.骨密度情况及其减低的危险因素:与骨量正常组比较,低骨密度组年龄、透析零、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冠状动脉高钙化(CACs≥400)的患病率明显升高(P<0.05)。在Spearman相关性分析中,年龄(r=-0.483,P<0.001),透析时间(r=-0.233,P=0.01),ALP(r=-0.274,P=0.003),i PTH(r=-0.483,P=0.02)与髋关节骨密度呈负相关,BMI(r=0.208,P=0.02)与髋关节骨密度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48,P=0.005)、透析时间(OR=1.010,P=0.02)、女性(OR=2.402,P=0.02)、CACs>100(OR=2.840,P=0.007)是骨密度减低的危险因素。结论维持性透析患者发生冠状动脉钙化的比例为65.2%,高龄、高甲状旁腺激素是冠脉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维持性透析患者低骨密度的患病率为53%,高龄、长透析龄、女性、冠状动脉钙化可能与低骨密度相关性较大;冠脉钙化评分与男性髋关节骨密度存在显着相关性,骨密度降低可能是男性维持性透析患者冠脉钙化风险增高的危险因素。
李霞,李转欢,邓玲珠,郑韬[6](2020)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红蛋白变异度和血清白蛋白的相关性》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红蛋白变异度和血清白蛋白的关系及分析其相关因素,为MHD患者肾性贫血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择在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符合纳入标准的MHD患者110例,收集基本临床资料、各项相关生化指标,计算血红蛋白变异相关指标。按血清白蛋白是否达标分组,分为1组(白蛋白正常组≥35 g/L)和2组(低白蛋白组<35 g/L)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⑴与1组比较,2组患者体重指数、血肌酐、转铁蛋白饱和度均明显降低[(20.78±3.45)kg/m2 vs (22.87±3.91)kg/m2;(913.06±175.05)μmol/L vs (1 039.20±285.43)μmol/L;(24.83±14.36)% vs (30.39±10.38)%,P<0.05];而两组年龄、性别、透析龄、甲状旁腺素(iPTH)、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铁蛋白、促红素剂量、补铁方式、血管通路、尿素氮、Kt/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⑵与1组比较,2组血红蛋白平均值更低、达标次数更少、血红蛋白最小值更小,血红蛋白变异系数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血红蛋白标准差和血红蛋白最大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⑶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白蛋白与血红蛋白平均值、达标次数、血红蛋白最小值呈正相关(r=0.401,0.378,0.200,P<0.05);与血红蛋白变异系数呈负相关(r=-0.237,P=0.013)。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低白蛋白血症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更低,变异度更大,改善营养状态或可提高血红蛋白水平并减小其变异度。
邓雄英[7](2020)在《高通量透析联合复方α-酮酸及百令胶囊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及微炎症方面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和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通量透析联合复方ɑ-酮酸及百令胶囊治疗前后微炎症指标及其变化情况,并分析炎症指标与营养指标之间的关系,研究不同治疗方式下,患者微炎症指标的影响状况,为缓解患者微炎症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9年6月在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的120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病人分为低通量透析组(A组、30例)、高通量透析组(B组、30例)、低通量透析联合复方α-酮酸片和百令胶囊治疗组(C组、30例)、高通量透析联合复方α-酮酸片和百令胶囊治疗组(D组、30例)。研究中使用低通量透析器材料均为:聚砜膜、品牌:威海威高、规格:F14(膜面积1.4m2),滤过系数18.0ml/(h.mm Hg);使用的高通量透析器材料均为:聚醚砜膜、品牌:成都欧赛、规格:OCI-HD150(膜面积1.5m2,超滤系数48ml/(h.mm Hg),高通量透析应用内置细菌过滤器的血液透析机。所用药物复方α-酮酸片由北京万生药业所生产,服用方法三餐中2.52g,po,tid;百令胶囊由杭州华东医药集团公司所生产,服用方法1000mg,po,tid。四组患者透析频次均为每周透析3次,4小时/次;所有患者均采用动静脉内瘘为血管通路,采用碳酸盐透析液,血流量200-250ml/min,透析流量500ml/min。常规使用普通肝素抗凝,若存在出血,则予无肝素透析。通过病历获取患者的一般情况和维持性血液透析相关资料,分别在基线期和血液净化治疗后3个月晨起抽取患者空腹上肢静脉血,测定C-反应蛋白(CRP)、铁蛋白(Fer)和白介素-6(IL-6)水平,采用生化仪检测患者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等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全段甲状旁腺素(i PTH)和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ys C)水平,最后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从患者的营养指标上看,在经历3个月的治疗期后,四组患者主观营养评分分别为(5.24±1.12)、(4.31±1.19)、(3.15±1.32)、(3.15±1.25),总蛋白分别为(69.31±6.89)g/L、(70.95±5.38)g/L、(69.79±6.26)g/L、(71.64±5.87)g/L,白蛋白分别为(39.42±3.59)g/L、(40.85±3.14)g/L、(40.54±3.71)g/L、(40.91±2.92)g/L,前白蛋白分别为(509.83±113.28)mg/L、(539.16±146.79)mg/L、(535.88±140.16)mg/L、(536.67±139.42)mg/L,血红蛋白分别为(92.49±12.94)g/L、(101.74±21.32)g/L、(101.75±14.97)g/L、(102.96±14.48)g/L,P值皆小于0.05的临界值水平,表明组间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各治疗组之间的两两比较,D组与其他三组之间皆存在显着的统计学差异。治疗后的D组主观营养评分值低于其他三组,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高于其他三组。2)从患者的炎症指标看,在进行3个月的治疗后,四组患者的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分别为(25.32±18.47)mg/L、(8.95±9.73)mg/L、(11.61±8.39)mg/L、(7.46±10.54)mg/L,铁蛋白分别为(159.37±58.42)ug/L、(93.58±48.61)ug/L、(1 02.9 4±70.57)ug/L、(85.39±48.25)u g/L,白介素-6分别为(106.34±12.46)ng/L、(97.49±13.29)ng/L、(100.58±14.73)ng/L、(72.65±10.74)ng/L,p值都小于0.05,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各治疗组之间的两两比较,D组与其他三组之间皆存在显着的统计学差异。D组的C-反应蛋白、铁蛋白和白介素-6含量明显低于其他三组。这表明在降低微炎症水平方面,D组较其他三组具有更好的效果。3)从脂联素及脂代谢指标看,在进行3个月的治疗后,四组患者的脂联素分别为(10.49±6.84)ug/ml、(20.36±26.38)ug/ml、(16.31±16.72)ug/ml和(26.97±26.49)ug/ml,总胆固醇分别为(5.02±0.47)mmol/L、(4.38±0.45)mmol/L、(4.71±1.53)mmol/L和(4.17±0.82)mmol/L,甘油三酯分别为(1.26±0.57)mmol/L、(1.37±0.44)mmol/L、(1.31±0.89)mmol/L、(1.34±0.82)mmol/L,低密度脂蛋白分别为(1.79±0.84)mmol/L、(1.21±0.17)mmol/L、(1.82±1.39)mmol/L、(1.20±0.32)mmol/L,高密度脂蛋白分别为(2.39±0.61)mmol/L、(2.45±0.64)mmol/L、(2.40±0.73)mmol/L、(2.52±0.29)mmol/L,p值皆小于0.05的临界值水平,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各治疗组之间的两两比较,D组与其他三组之间皆存在显着的统计学差异。D组的脂联素和高密度脂蛋白的均值明显要高于另外三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分别低于其他三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对比看,D组p值亦小于0.05的临界值水平,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1)低通量透析组患者微炎症指标最高,高通量透析较低通量透析联合复方α-酮酸片和百令胶囊治疗清除炎症因子的能力更强,而高通量透析联合复方α-酮酸片和百令胶囊对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微炎症指标疗效最为显着。(2)血浆脂联素水平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微炎症及营养不良状态有预测作用。(3)高通量透析联合复方α-酮酸片和百令胶囊治疗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毒素清除、改善炎症状态以及营养不良方面较低通量透析组、高通量透析组、低通量透析联合复方α-酮酸片和百令胶囊治疗组具有更好的效果。
李慧[8](2020)在《右归丸在脾肾两虚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慢性肾疾病-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的疗效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右归丸在脾肾两虚型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慢性肾疾病-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Chronic Kidney Disease-Mineral Bone Disorder,CKD-MBD)的疗效分析。方法89例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4例,所有患者治疗前检测血清钾、钙、磷、甲状旁腺激素、骨代谢指标(总25(OH)维生素D、β-胶原特殊序列、N-MID骨钙素)、骨密度指标、肝功能水平,并进行脾肾两虚型中医症候评分,对照组常规维持性透析治疗及药物治疗CKD-MBD,如碳酸镧、活性维生素D、西那卡塞等。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右归丸治疗,每次1丸,每日3次;治疗12周后患者复查上述指标及评分,对比两组患者在血清钾、钙、磷、甲状旁腺激素、骨代谢指标(总25(OH)维生素D、β-胶原特殊序列、N-MID骨钙素)、骨密度指标及中医症候评分上的变化。结果治疗组45例患者经过12周治疗后,血清磷、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下降,血清β-胶原特殊序列下降、N-MID骨钙素水平上升,骨密度指标T值、Z值上升,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后血清钾、钙肝功能无明显变化,血清总25(OH)维生素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症候评分明显改善(p<0.05),45例患者中2例患者出现腹泻症状,予以对症治疗后好转。对照组44例患者经过12周治疗后,血清磷、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下降,骨密度指标T值、Z值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血清β-胶原特殊序列下降、N-MID骨钙素水平上升,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19,p=0.09),中医症候评分无明显改善(p=0.10)。结论常规治疗CKD-MBD的西药基础上加用右归丸,不仅能有效改善CKD-MBD的高磷血症及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指标,而且能够改善血清β-胶原特殊序列、N-MID骨钙素水平,对治疗骨质疏松效果更好,能明显改善中医症候,其治疗安全有效。
吴鸣[9](2020)在《百令胶囊联合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百令胶囊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病人肾功能、中医症状、贫血的影响。方法:此研究选择自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血液透析中心规律行血液透析且符合纳排标准的合格受试者59例,对照组、治疗组分别为30例和29例。前者行血液透析(HD)+西医基础疗法;后者病人在接受HD+西医基础治疗的同时还用到百令胶囊,每日3次,每次4粒(2.0g),饭后口服,每组均以4周为一个疗程,3个疗程后对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待研究结束,观察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前与治疗后各自中医症状积分、血肌酐、尿素氮、尿酸、内生肌酐清除率、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等指标变化。结果:1.总有效率(ORR)方面,对照组、治疗组依次是46.7%、75.9%,相比对照组,治疗组在此项指标上表现出明显优势,对比结果显示有显着性差异存在(P<0.05)。2.在中医证候疗效积分方面,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均显示出显着差异(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3.血肌酐、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等相关指标均较前改善,同时相较对照组,治疗组表现出明显优势。4.在尿酸指标上,对于两组未治疗时与治疗后,未表现出显着不同(P>0.05)。结论:百令胶囊可以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倦怠乏力,少气懒言,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腰膝酸软,夜尿清长,头晕耳鸣等症状,促进此类病人生存品质的提升,使残余肾功能以及贫血表现有所改善。
施蕾[10](2020)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医证候演变规律及心身因素与预后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医证候演变规律及心身因素与预后相关性进行研究,以期提高透析患者长期生存率。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从2014年至2019年广安门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的1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分为两个研究。第一个研究为对MHD患者入组、24个月、48个月3个时间节点的证候分布特征及演变规律进行研究,并与患者预后相关性进行分析。第二个研究将患者截止到2019年12月31日的临床结局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对两组患者心身因素,包括五态人格测验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心率变异性指标、基本资料及实验室资料进行比较,分析与预后相关性。研究结果:入组时140例研究对象中,死亡组以脾肾气虚证为多(15例),肝肾阴虚证为最少(5例),存活组以气阴两虚证为多(22例),阴阳两虚证为最少(14例)。死亡组多兼湿浊证(26例)和血瘀证(18例),存活组多兼湿浊证(36例)和湿热证(31例)。在24个月时,104例研究对象中,死亡组以气阴两虚证为多(8例),肝肾阴虚证为最少(3例),存活组以气阴两虚证为多(24例),阴阳两虚证为最少(3例)。死亡组多兼血瘀证(9例),存活组多兼湿浊证(35例)和湿热证(21例)。在48个月时,75例研究对象中,死亡组以气阴两虚证和阴阳两虚证为多(3例),无脾肾气虚证和肝肾阴虚证,存活组以气阴两虚证为多(17例),肝肾阴虚证为最少(9例)。死亡组多兼血瘀证(5例),存活组多兼湿浊证(30例)和湿热证(21例),两组兼证差异具体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期间发生证候转化,其中本证中,纳入时到24个月期间发生证候转化79例(56.4%),其中死亡14例,24个月到48个月期间发生证候转化42例(40.4%),其中死亡3例;兼证中,纳入时到24个月期间发生证候转化62例(44.3%),其中死亡15例,24个月到48个月期间发生证候转化24例(23.1%),其中死亡3例。其中早期可观察到脾肾气虚证和肝肾阴虚证中没有发生向阴阳两虚证转化,阴阳两虚证向其他证型转化的患者均存活;随着进入血液透析时间延长,更多的患者本证转为阴阳两虚证,共有15例患者,占所有转化35.7%;阴阳两虚证无向脾肾气虚证和肝肾阴虚证转化;更多的患者兼证转为血瘀证,共有10例患者,占所有转化41.7%;死亡的患者均为湿浊证转化为血瘀证;无证型向风动证转化。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年龄、血清铁蛋白、血肌酐、血磷、低密度脂蛋白和甲状旁腺素值高;SDNN、LF/HF值、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血钙、高密度脂蛋白和血尿酸值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原发病、五态人格测验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RMSSD、TP、HF、LF、VLF、红细胞计数、血清铁、转铁蛋白、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饱和度、血尿素氮、钙磷乘积、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钾及血钠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为,SDNN、LF/HF、血清白蛋白、血钙、血磷和高密度脂蛋白有统计学意义,SDNN每增加1ms,发生死亡的风险降低0.95倍;LF/HF每增加1,发生死亡的风险降低0.31倍;血清白蛋白每增加1g/L,发生死亡的风险降低0.81倍;血钙每增加1mmol/L,发生死亡的风险降低0.08倍;高密度脂蛋白每增加1mmol/L,发生死亡的风险降低0.07倍;而血磷每增加1mmol/L,发生死亡的风险增加4.43倍。研究结论:1、MHD患者本证诸证演变大致是脾肾气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阴阳两虚证,而气阴两虚证全程均存在转化;MHD患者兼证诸证演变大致是湿浊证/湿热证→风动证→血瘀证。2、MHD患者本证由阴阳两虚证向其他证型转化的患者预后佳,而兼证由湿浊证转化为血瘀证可能会致不良预后。3、MHD患者五态人格测验及焦虑抑郁评分与患者5年预后无明显相关性,少阴人格和重度焦虑抑郁可能与不良预后相关。4、MHD患者心率变异性检测中频域指标SDNN及时域指标LF/HF与预后有显着相关性,SDNN值低及LF/HF低,预后差。5、MHD患者年龄越高;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血钙、高密度脂蛋白和血尿酸值越低;而血清铁蛋白、血肌酐、血磷、低密度脂蛋白、甲状旁腺素值越高,死亡风险越高。
二、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瘦素与甲状旁腺素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瘦素与甲状旁腺素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调查对象 |
1.2 透析方案 |
1.3 调查方法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MHD患者一般社会人口学特征 |
2.2 MHD患者血液透析相关资料统计 |
2.3 MHD患者的医疗质量指标 |
2.4 MHD患者生存质量情况 |
2.5 MHD 患者生存质量相关因素 |
2.6 影响MHD患者生存质量多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3 讨论 |
3.1 一般社会人口学特征对MHD患者生存质量评分的影响 |
3.2 血液透析相关资料对MHD患者生存质量评分的影响 |
3.3 医疗质量指标对MHD患者生存质量评分的影响 |
4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得的科研成果 |
(2)尿毒清颗粒治疗慢性肾衰竭钙磷代谢紊乱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缩略词表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纳入标准 |
1.1 研究类型 |
1.2 研究对象 |
1.3 干预措施 |
1.4 研究指标 |
2.排除标准 |
3.文献检索范围及检索方式 |
3.1 检索范围 |
3.2 检索方式 |
4.文献资料的筛选和提取 |
5.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估 |
结果: |
1.文献筛选结果 |
2.纳入研究的特征 |
3.文献质量评价 |
4.纳入研究偏倚风险评价 |
5 Meta分析结果 |
5.1 对于血透患者各项指标的分析 |
5.2 对于腹膜透析患者各项指标的分析 |
5.3 对于CKD3-4 期非透析患者各项指标的分析 |
5.4 不良反应 |
6.发表偏倚评价 |
讨论 |
1.西医对慢性肾衰竭的认识 |
1.1 流行病学 |
1.2 慢性肾衰竭的病因及危险因素 |
1.3 慢性肾衰竭的病机探究 |
1.4 慢性肾脏病的西医治疗 |
2.中医对慢性肾衰竭的认识 |
2.1、病名 |
2.2 中医对于慢性肾衰竭病因病机的研究 |
2.3 中医各家对于慢性肾衰竭的治疗 |
3.尿毒清颗粒 |
3.1 尿毒清颗粒的药理研究 |
3.2 尿毒清颗粒在临床上的应用 |
4、对于本次meta分析结果的讨论 |
5、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文献综述 慢性肾衰竭钙磷代谢紊乱西医的研究 |
1.1 西医对于慢性肾衰竭钙磷代谢紊乱并发症的研究: |
1.2 西医对于慢性肾衰竭钙磷代谢紊乱的治疗: |
附录二:文献综述 慢性肾衰竭钙磷代谢紊乱中医的研究 |
2.1 病名渊源 |
2.2 中医对肾性骨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总结: |
2.3 中医对于肾性骨病的治疗: |
参考文献 |
附录三:研究生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3)健脾益气法改善腹膜透析患者消化道症状及血红蛋白水平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临床观察 |
1.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2.1 西医诊断标准: |
1.2.2 中医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和脱落标准及处理 |
2.研究方法 |
2.1 临床资料 |
2.2 治疗方案 |
2.2.1 对照组方案 |
2.2.2 观察组方案 |
2.3 资料采集 |
2.3.1 一般资料 |
2.3.2 实验室检查 |
2.4 观察指标 |
2.4.1 中医证候积分观察 |
2.4.2 胃肠道症状积分 |
2.5 疗效观察 |
2.6 统计学方法 |
3.研究结果 |
3.1 基本资料 |
3.2 基线实验室指标 |
3.3 中医证候积分 |
3.4 胃肠道症状积分 |
3.5 治疗前后比较 |
3.5.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的比较 |
3.5.2 胃肠道症状积分比较 |
3.5.3 中医疗效评价 |
3.5.4 不良反应 |
第二部分 讨论与分析 |
1.现代医学对腹膜透析的认识 |
2.中医学对腹膜透析及肾性贫血的认识 |
2.1 中医学对腹膜透析的认识 |
2.2 中医学对肾性贫血的认识 |
2.3 健脾益气方方义分析 |
3.研究结果分析 |
结语 |
1.结论 |
2.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Kt/V及钙磷乘积计算公式 |
附录二:慢性肾衰中医证候分型症状分级量化表 |
附录三:胃肠道症状积分问卷 |
附录四:综述 中医康复治疗在腹膜透析中的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龄对中医证型影响及微观辨证(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
1.4 研究资料 |
1.5 统计方法 |
2 研究结果 |
2.1 一般资料 |
2.2 MHD中医证型 |
2.3 MHD透析龄与中医证型 |
2.4 本虚证与实验室指标 |
2.5 标实证与实验室指标 |
2.6 MHD透析龄与实验室指标 |
2.7 MHD透析龄与各指标达标率 |
讨论 |
1 中医对于慢性肾衰的认识 |
2 一般资料分析 |
3 MHD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 |
4 MHD不同透析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 |
5 MHD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的关系 |
6 MHD透析龄与实验室指标的关系 |
7 透析龄与各实验指标达标率 |
研究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一 维持性血液透析伴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中药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症的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维持性透析患者骨密度与冠状动脉钙化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2 对象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6 参考文献 |
附录 个人简历 |
致谢 |
综述 慢性肾脏病患者矿物质与骨异常的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7)高通量透析联合复方α-酮酸及百令胶囊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及微炎症方面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材料 |
1.1.1 样本含量估计 |
1.1.2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2.1 建立患者资料 |
1.2.2 主观营养评估法 |
1.2.3 血清标本采集 |
1.2.4 生化指标检测 |
1.3 医学伦理学 |
1.3.1 知情同意原则 |
1.3.2 自愿原则 |
1.3.3 患者利益第一原则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研究结果 |
2.1 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 |
2.2 各组间患者营养指标比较分析 |
2.2.1 治疗前患者营养指标比较 |
2.2.2 治疗后患者营养指标比较 |
2.3 各组间炎症指标比较分析 |
2.3.1 分组治疗前炎症指标比较 |
2.3.2 分组治疗后炎症指标比较 |
2.4 各组间电解质及毒素指标的比较 |
2.4.1 治疗前后电解质指标比较分析 |
2.4.2 治疗前后各组间毒素指标比较分析 |
2.5 各组间脂联素及脂代谢指标的比较 |
2.5.1 治疗前脂联素及脂代谢指标的比较 |
2.5.2 治疗后脂联素及脂代谢指标的比较 |
2.6 血浆脂联素水平相关因素分析 |
3 讨论 |
3.1 高通量透析联合百令胶囊和α-酮酸片对微炎症和营养不良的作用 |
3.2 脂联素与患者营养不良和微炎症的关系 |
3.3 小结 |
4 问题与展望 |
4.1 问题 |
4.2 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8)右归丸在脾肾两虚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慢性肾疾病-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2.方法 |
3.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情况 |
2.治疗组与对照组电解质及甲状旁腺素治疗结果比较 |
3.治疗组与对照组骨代谢指标治疗结果比较 |
4.治疗组与对照组骨密度指标治疗结果比较 |
5.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医证候评分情况 |
6.不良事件 |
讨论 |
1.中医对CKD-MBD的认识 |
2.CKD-MBD中医证型分布特点 |
3.本研究治疗脾肾两虚型CKD-MBD方剂选择 |
4.CKD-MBD的流行病学及本研究立论依据 |
5.本研究中钙磷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现状分析 |
6.骨密度测定在本次研究中的意义 |
7.骨代谢指标在本次研究中的意义 |
8.右归丸与CKD-MBD中医证候改善 |
9.不足和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硕士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致谢 |
(9)百令胶囊联合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内容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2.内容与方法 |
3.质量控制 |
4.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1 |
参考文献 |
综述2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10)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医证候演变规律及心身因素与预后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预后因素的研究进展 |
1.1 糖尿病肾病 |
1.2 高龄 |
1.3 低白蛋白血症 |
1.4 血红蛋白 |
1.5 铁代谢 |
1.6 低体质指数 |
1.7 残余肾功能 |
1.8 血脂异常 |
1.9 钙磷代谢异常 |
1.10 高钾血症 |
1.11 B型钠尿钛 |
1.12 微炎症状态 |
1.13 透析充分性 |
1.14 血压 |
1.15 心率变异性 |
1.16 抑郁焦虑 |
第二章 中医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认识 |
2.1 中医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名的认识 |
2.2 中医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基本病机的认识 |
2.3 中医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辨证分型的认识 |
2.4 中医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其他理论认识 |
2.5 中医对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预后因素的认识 |
2.6 中医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 |
2.7 小结 |
临床实验研究 |
第一章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医证候演变规律及预后相关性研究 |
1 前言 |
2 资料与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总体证候特征 |
3.2 分组证候特征 |
3.3 证候演变与预后 |
4 讨论 |
第二章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身因素与预后相关性研究 |
1 前言 |
2 资料与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性别特征 |
3.2 年龄特征 |
3.3 原发病特征 |
3.4 五态人格特征 |
3.5 心理特征 |
3.6 心率变异性特征 |
3.7 血清白蛋白浓度 |
3.8 贫血相关指标 |
3.9 铁代谢指标 |
3.10 残存肾功能指标 |
3.11 血脂相关指标 |
3.12 钙磷代谢相关指标 |
3.13 其他指标 |
3.14 二分类logistic回归 |
4 讨论 |
5 结语 |
5.1 结论 |
5.2 创新点 |
5.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五态人格测验表 |
附录2 焦虑自评量表(SAS) |
附录3 抑郁自评量表(SDS)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四、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瘦素与甲状旁腺素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D]. 农生斌. 右江民族医学院, 2021(01)
- [2]尿毒清颗粒治疗慢性肾衰竭钙磷代谢紊乱的Meta分析[D]. 齐芮.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3]健脾益气法改善腹膜透析患者消化道症状及血红蛋白水平的临床观察[D]. 王梦颖.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4]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龄对中医证型影响及微观辨证[D]. 秦江南.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维持性透析患者骨密度与冠状动脉钙化的相关性研究[D]. 石瑞.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6]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红蛋白变异度和血清白蛋白的相关性[J]. 李霞,李转欢,邓玲珠,郑韬. 中国医师杂志, 2020(10)
- [7]高通量透析联合复方α-酮酸及百令胶囊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及微炎症方面的影响[D]. 邓雄英.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8]右归丸在脾肾两虚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慢性肾疾病-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的疗效分析[D]. 李慧.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12)
- [9]百令胶囊联合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吴鸣.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10]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医证候演变规律及心身因素与预后相关性研究[D]. 施蕾.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