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真的在乎吗

我们真的在乎吗

一、我们是否真的在乎(论文文献综述)

马湘一[1](2022)在《等待达尔文拯救的经济学》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类的由来》出版于一八七一年,距离《物种起源》出版晚了十二年,达尔文说写作此书是为了"看看我先前的作品所得出的一般结论究竟在多大程度上适用于人类"(《人类的由来》),把进化论补充完整,在自然选择和随机变异之外,寻找动物进化为人类的其他可能的解释。达尔文希望发现某种比适者生存更高级、更有人性的东西,最后他发现在人类进化的层面上,最有力的推动者是对"道德意识"的系统需求。

彼得·圣吉[2](2021)在《从长远角度看现实本质》文中指出新冠疫情像是一个加速器,它迅速地把我们推向了远程沟通时代。但这种远程沟通也会带来一些严重的问题,最大的危险在于我们不能看到问题所在。数字化进程已持续了几十年,在疫情下突然加速了,这意味着我们可能没有觉察到潜在的问题。这可以同我们会议的核心主题(长期主义、价值共生)联系起来,会议不仅涉及数字时代的组织变化,还有更深层次的问题。比如我们如何塑造长期的导向?在我们所处的现实里,价值创造到底意味着什么?企业的决定性特征与政府等组织的决定性特征稍有不同,

王明珂[3](2021)在《历史与神话:一些认知性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探讨历史、神话这两种社会记忆与叙事模式的本质,两者的异同,以及它们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在介绍一篇诠释学文章与一部符号学着作对此主题的论证与分析逻辑之后,本文以一些实例说明,如何用由多点田野调查发展出的文本与情境比较法,解读文献与口述中的历史、神话与神话性历史。最后本文强调,为了认识社会本相,不为一些偏颇观念所欺,将复杂的学术逻辑化为简单易懂的认知方法实为重要。

刘丽娜[4](2021)在《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视角下非人称主语的翻译策略 ——以《不要过度思考》第1-6章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王曲[5](2021)在《网络祈愿现象的文化转向研究》文中提出

崔颖[6](2021)在《《隐秘的身份》英汉翻译实践报告(节选)》文中指出本篇翻译实践报告的撰写基于E·多洛雷丝·约翰逊于2020年出版的《隐秘的身份》(Say I’m Dead)一书,该书是一本多代人的回忆录,通过其家族女性的勇敢历程揭示了美国对于种族混血的态度正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在该部作品中,为了凸显种族歧视现象及对人们产生的影响,作者在词句上使用了大量的前景化语言的表达,使其更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因此,这部作品中的前景化语言的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前景化这一提法并不新颖,用简单的语言来概括就是,前景化时所使用的语言打破了语言的常规所带给人们的审美疲劳,而这引起了的读者的兴趣。这个概念早先提出时仅仅只是一个雏形,此后应用这个理论的学者越来越多,但是其领域主要是文学,特别是文体学领域。所以,笔者应对因作者故意违反源语常规所造成的前景化现象给予进一步地重视。在本翻译实践报告中,笔者尝试用文体分析法对《隐秘的身份》进行研究,通过归纳总结翻译中遇到的词汇、语音、书写等方面的问题,整理后根据利奇的偏离分类进行分析,并结合前景化语言使用现象及方法,给出解决其中四种语言偏离问题的处理方法,例如直译、套译、零翻译等。笔者通过本篇实践报告,反思本文本中“前景化”语言的意图和价值,并为类似的翻译文本提供可参考的资料。

王玥琦[7](2021)在《友爱、自我与他人 ——德性伦理学视域下亚里士多德友爱思想研究》文中认为在现代道德哲学的背景下,许多哲学家立足于理性,提倡在理性之下为社会提供一种普遍的法则。但是这种法则所带来的“不偏不倚”造成了一种伦理普遍主义,形成了一种“自我与他人的不对称性”,使人在特殊关系中丧失友爱,导致自我与他人在情感上割裂开来,使社会冷漠现象和虚假的人际交往频繁发生。因此,将亚里士多德的友爱问题重新拉回到现代视野,结合德性伦理学,构建亚里士多德理性与情感并存的友爱新秩序刻不容缓。现代道德哲学对伦理生活造成了一种“不偏不倚”,导致了友爱的缺失。德性伦理学家针对这种现象对义务论的“普遍法则”和功利主义的“最大幸福”原则进行清算,特别是斯洛特与威廉斯分别通过“自我—他人不对称性”理论和“第一人称”理论,为自我和他人所需要的特殊关系来辩护。基于这些思想,将亚里士多德友爱中自我与他人的关系进行澄清,亚里士多德的友爱中形而上学的自我,其本身存在内外一致性,区别于自私利己,使自我具有被偏爱的合理意义,并融合威廉斯的“第一人称”,自我在友爱中得到一种无人称的普遍性,统一了个体自我与心理自我。在斯洛特针对于常识道德提出的“自我—他人不对称性”与亚里士多德德性友爱进行对比,说明德性友爱是在理性与情感共同生成的,德性也是一种“对称性”,自我在道德心理上都保有人合理的情感欲求动机,同时也保持了爱的理性本质。所以亚里士多德的德性友爱不仅包括自我与他人之间的爱,还包含自我与自我之间的爱,这种德性友爱才不会造成自我与他人的对立,维持灵魂的和谐性,获得好生活。本论文分四个部分进行论述。首先,通过德性伦理学家们的思想基础对现代道德哲学的“不偏不倚”进行抨击,表明现代道德生活缺乏对人本身的关切,所以回到亚里士多德的德性友爱才能帮助我们找回对本身和他者具有一致性的爱。其次,通过阐释德性友爱与自爱之间的关系,指出“朋友是另一个自己”是友爱之镜,自爱是友爱的基础,二者并不矛盾。然后,针对威廉斯与斯洛特的理论思想与亚里士多德的德性友爱进行对比,说明德性友爱是在理性和情感共同作用下,对自我与他人之间保持平衡的一种关系。最后,阐明德性友爱在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中的地位并说明友爱与幸福的关系,对现代道德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刘纪璐[8](2021)在《从荀子的伦理方案到机器人的伦理草案何以可能?》文中研究说明在不久的未来,我们或许可以看到有自主行动的机器人进入人类的伦理社区。机器人跟人类不同的基本之处是前者完全是"伪"的成品。在构造材质上,机器人不属于血气之类,不会偏爱其亲,没有感官之嗜欲,不会以私利私欲争夺逞强,更不会有人情之种种不美。在适当的设计之下,机器人可以成为荀子心目中的"君子"。荀子的伦理方案如何应用于机器人的伦理草案呢?如果以荀子的品德伦理学来建构机器人伦理,就必会是一种着重理性规范,以及强调群体结构的伦理方案。在这个基础上来考量机器人的伦理设计,我们可以运用荀子提出的几个必要品德:专一、恭敬、谨顺、诚、信、忠、义,作为机器人的核心结构。以荀子的理念设计的机器人在人类社会中会扮演服务的角色,遵从人类社会的阶层架构,学习模仿有德君子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这种伦理方案设计出来的机器人当然不会是圣人、明君,但也绝对不会成为暴徒、恐怖分子。这样的机器人应当可以融入人类的社会规范,从而得到人类的信任。

孙怡康[9](2021)在《从“义利相兼”的观点论工业设计中的“计划性过时”策略》文中指出“计划性过时”策略这一概念的产生,以20世纪20年代欧陆电灯泡产业中的“太阳神卡特尔”,以及同时期美国通用汽车提出的“年度车型变更计划”为代表,现今大部分的产品的研发、设计与销售,都在这个模式的影响下进行着。“计划性过时”策略乃是制造商利用市场需求的生产手段,见证了生产与消费乃是一体两面;人类的需求与欲望一直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之中,商业集团为了获利的需要,构成这个制度产生的主要原因。科技的进步与人性的需求,促使消费主义时代的来临,也是促使生产随着市场需求而调整的主要原因。通常“计划性过时”策略在设计上的运用,可以分为“功能性过时”、“款式性过时”和“质量性过时”三种类型。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三种类型所发挥的作用也随着大环境的变化下,不断调整。“计划性过时”策略的实施,刺激了消费并加速商业的繁荣,促使工业设计逐渐走向专业与设计全面化,并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后,带来了丰富的产品与服务,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品质。同时,长久以来在线性的生产消费模式,以及抛弃型社会与消费主义的共同影响下,造成了许多不得不重视的问题,如生态环境的恶化、有限资源的过度消耗,以及个人消费与价值观的改变,此乃“计划性过时”策略可能为人类的未来带来深远的影响。针对“计划性过时”策略所带来的深远影响的反思及修正,成为了自帕帕奈克以来许多研究者探讨的重要议题,并从设计伦理的角度,进行思考愈发重要。许多设计观念不断被建构,如“绿色设计”、“永续发展”等观念,都是在这一种反思的基础上所产生的。此外,越来越多的机构与个人以实际行动,加入到对“计划性过时”策略造成问题的省思及改变的行动,例如,透过设计为欠发达地区及弱势族群设计他们负担得起的,以及解决基本生活所需的产品;或是通过募集二手商品提供给更需要的人,不仅延续并扩展了商品的价值与使用年限,更可以减少浪费。上述这些观念与作为都是为了解决“计划性过时”策略的缺点与不足。目前这些行动所取得的成效,仍是杯水车薪,有赖于更多人的重视与参与,仍有很大的精进空间。大多数设计研究者与环保人士对“计划性过时”策略持保留的态度,如何在这个改变的过程中,修正理想性的核心价值与现实性的利益间的冲突,满足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利益,尽可能涵盖所有的族群,并且不以牺牲下一代的生存环境为代价,成为当前及未来设计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如何拿捏好其中“义之所在”与“利之所趋”的矛盾关系,成为“人性”必须面临的挑战;这也是提醒我们不能单纯地以“科技”进步的理想化展开探讨,对“计划性过时”策略的评价不是简单的好坏之分,否则容易陷入“义之所在”,就是“利之所趋”的误区。本文的研究并非为了提出某种新的设计主张去解决“计划性过时”策略所造成的影响,而是以先人的哲理,尝试着去说明其“顺应人性”的目的,以全面理解“计划性过时”策略本质的“善用科技”前提下,对现有各种用来反思它的主张与思潮展开更为深入的思考,以此作为下一步开启先人“设计哲理”研究的开端。

刘晓希[10](2021)在《何谓共同体?——中国电影共同体美学的理论支撑和问题意识》文中研究说明共同体具有满足个体需要,以成员的和谐、安定、组织的稳固为目的以及浪漫梦幻的精神特质。如此包容的内涵得以不断将之嵌入到新的语境中予以重构,这也成为电影审美层面与共同体进行联姻的基础。中国现代艺术美学尤其是中国电影美学历来强调影像文本及其与相关艺术门类的关系,此外,中国电影美学同样具有感官愉快的功能,且与伦理性的社会情感相联系。事实上,我们没有将中国电影美学的共同体本性很好地融入实际拍摄实践中,这不仅是中国电影共同体美学讨论所应当持有的问题意识,也应该从对中国电影共同体美学的思考中找到解决当前电影困境的路径。

二、我们是否真的在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们是否真的在乎(论文提纲范文)

(2)从长远角度看现实本质(论文提纲范文)

造福子孙后代才是人类核心的长期愿景
优秀企业应促进“社会和生态福祉”
幸福是一种整体踏实的感觉
创造条件让所有人得到成长和发展
领导力净化之旅让内心变得安静

(3)历史与神话:一些认知性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叙事功能:保罗·利柯的诠释学研究
神话学:罗兰·巴特的符号学研究
什么是“历史”:羌族“弟兄祖先历史”的启示
什么是神话:嘉绒藏族“大鹏鸟卵生子裔传说”的启示
多组文本与情境的对应比较

(6)《隐秘的身份》英汉翻译实践报告(节选)(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MENTS
ABSTRACT
摘要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Background of the Translation Report
    1.2 Significance of the Translation Practice
    1.3 Structure of the Translation Report
Chapter Two FOREGROUNDING THEORY
    2.1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Foregrounding Theory
    2.2 Application of Foregrounding Theory in the Translation
Chapter Three DIFFICULTIES IN DEVIATION BASED ON THE FOREGROUNDING THEORY
    3.1 Lexical Deviation
    3.2 Phonological Deviation
    3.3 Graphological Deviation
    3.4 Semantic Deviation
Chapter Four TRANSLATION METHODS OF THE DEVIATION BASED ON THE FOREGROUNDING THEORY
    4.1 Methods in Lexical Deviation
        4.1.1 Literal translation
        4.1.2 Free translation
    4.2 Methods in Phonological Deviation
        4.2.1 Idiomatic translation—equivalent dialect blending translation
        4.2.2 Literal translation—standard colloquial language method
    4.3 Methods in Graphological Deviation
        4.3.1 Zero translation
        4.3.2 Addition
    4.4 Methods in Semantic Deviation
        4.4.1 Paraphrase
        4.4.2 Shift
Chapter Five SUMMARY
    5.1 Gains
    5.2 Limitations
REFERENCES
APPENDIXⅠ SOURCE TEXT
APPENDIX Ⅱ TARGECT TEXT

(7)友爱、自我与他人 ——德性伦理学视域下亚里士多德友爱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研究创新
一、现代道德哲学的困境:不偏不倚性与友爱的失落
    (一)对现代道德哲学的批判:不偏不倚性
    (二)德性伦理学的复兴:自我、他人与友爱问题
    (三)寻找友爱的亚里士多德根基
二、亚里士多德的德性友爱
    (一)古希腊的本源之爱
    (二)亚里士多德的友爱:德性的友爱
    (三)自爱与他爱之间
三、德性友爱:德性、自我与他人
    (一)形而上学的“自我”
    (二)“自我与他人的不对称”和“德性的对称”
    (三)德性友爱:心灵中理性与情感的和谐
四、友爱在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中的地位与现代意义
    (一)友爱在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中的重要地位
    (二)友爱与幸福
    (三)友爱的回归:亚里士多德德性友爱的现代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8)从荀子的伦理方案到机器人的伦理草案何以可能?(论文提纲范文)

导 论
一、荀子的品德伦理学方案
    1.伦理社群的成立
    2.礼的维护
    3.法度的制定
    4.道德标准(义)的界定
    5.基础品德的培养
二、荀子的品德伦理学方案如何应用于机器人的伦理建构?
    1.成立庞大的道德行为资料库
    2.建立机器人的伦理社群以及云端伦理联系网
    3.人类社会的“法”与“礼”作为管制机器人设计以及机器人社群的公共规范
    4.强调机器人持续学习的重要性:赋予机器人自省反馈的能力及接受矫正的机会
    5.在设计上选择机器人特别需要具备的品德特性
三、机器人是否比人类更适合接受荀子的道德方案?
结 语

(9)从“义利相兼”的观点论工业设计中的“计划性过时”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与问题的形成
    二、Planned Obsolescence中文译法之辨析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思路、方法及理论依据
    五、章节架构
第一章 “计划性过时”策略产生的动机与条件
    第一节 人类“自我实现”与“自我超越”的需要
    第二节 商业利益集团的需要
    第三节 不可或缺的技术革新
    第四节 消费主义文化时代的来临及壮大
第二章 “计划性过时”策略形成的过程及评析
    第一节“计划性过时”策略的出现与发展
    第二节 几种主要的“计划性过时”手段及其关系
        一、功能性过时
        二、款式性过时
        三、质量性过时
        四、主要的“计划性过时”手段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 “计划性过时”策略发挥的作用与影响
    第一节 “生产与消费”磨合下的工业设计专业化
    第二节 “为销售而设计”带来产品差异与个性化
    第三节 线性的生产消费模式与抛弃型社会的影响
        一、线性发展模式的利弊
        二、抛弃型社会:快时尚与快消品的泛滥
第四章“计划性过时”策略存在的缺陷及反思
    第一节 知止不殆、多少算够:用毕即弃的消费观与大众文化的桎梏
    第二节 竭泽而渔、焚林而田:有限的资源与人类无限欲望间的矛盾
    第三节 共存共荣、互利共生:欠发达地区及弱势族群的困境与需求
    第四节 天地并生、唇齿相济:永续发展模式的特征、实践及其启示
结论
参考文献
谢志

(10)何谓共同体?——中国电影共同体美学的理论支撑和问题意识(论文提纲范文)

一、何谓共同体?
二、中国电影共同体美学的理论支撑
三、中国电影美学共同体的问题意识
四、结语

四、我们是否真的在乎(论文参考文献)

  • [1]等待达尔文拯救的经济学[J]. 马湘一. 书城, 2022(02)
  • [2]从长远角度看现实本质[J]. 彼得·圣吉. 企业家, 2021(05)
  • [3]历史与神话:一些认知性探讨[J]. 王明珂. 西北民族研究, 2021(03)
  • [4]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视角下非人称主语的翻译策略 ——以《不要过度思考》第1-6章为例[D]. 刘丽娜.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21
  • [5]网络祈愿现象的文化转向研究[D]. 王曲. 南京艺术学院, 2021
  • [6]《隐秘的身份》英汉翻译实践报告(节选)[D]. 崔颖. 内蒙古大学, 2021(12)
  • [7]友爱、自我与他人 ——德性伦理学视域下亚里士多德友爱思想研究[D]. 王玥琦. 东北师范大学, 2021
  • [8]从荀子的伦理方案到机器人的伦理草案何以可能?[J]. 刘纪璐. 社会科学, 2021(04)
  • [9]从“义利相兼”的观点论工业设计中的“计划性过时”策略[D]. 孙怡康.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10]何谓共同体?——中国电影共同体美学的理论支撑和问题意识[J]. 刘晓希.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2)

标签:;  ;  ;  

我们真的在乎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