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锅炉上水控制系统故障原因剖析及防治(论文文献综述)
黄杰锋[1](2019)在《台山1000MW机组FCB可行性试验研究》文中认为为了应对电网可能发生的大面积停电事故,国内外都把如何迅速恢复作为重要研究课题;其中快速甩负荷(FCB)成了各方关注的重点。因此,火电机组实现FCB功能,对电网和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防止突发事故以及降低运营成本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本文以及台山1000MW6#机组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为增设FCB功能其原系统控制尚存在的主要问题;在考虑充分利用原有设备设计余量的基础上,对实施FCB功能的可行性方案进行了分析与论证;对相关设备进行了硬件改造和逻辑完善,完成了机组仿真试验、凝结水系统验证试验、旁路功能验证试验、热工控制参数优化调整试验、变负荷试验、燃料RB试验,验证了该机组主辅设备性能及系统设计满足实现FCB功能的要求。以安全第一、稳步推进为原则,依次完成了机组负荷分别为75%、100%时的FCB试验,对试验结果和试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拟定的改造方案有效、可行,具有改造周期短、成本低的优点,可为电网和机组带来安全效益和经济效益。
何镇威[2](2018)在《某600MW机组热力性能提升方案的探讨与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国家节能减排产业政策的实施和电力供求矛盾的缓减,新的电源点不断投运,高能耗企业的发展受到限制,发电设备年利用小时持续走低,煤炭价格持续走高,电厂消耗性指标和消耗性费用逐年上涨,致使电力生产固定成本持续走高,导致企业经济效益逐年下滑。对此,供电煤耗显着偏高的电厂其经营形势将变得日益严峻,并将面临激烈的竞争。随着“节能调度”政策的逐步实施,煤耗高、机组运行经济性差的发电企业所获得的利用小时数必然减少,从而陷入煤耗高→利用小时数少(负荷率低)→煤耗更高→利用小时数更少的恶性循环中,在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的作用下,最终导致高耗能企业关停。发电企业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发电市场竞争中保持良好的发展优势,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大幅降低汽轮发电机组的供电煤耗水平,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当前,提高汽轮机相对内效率和相关热力系统优化是效果非常显着的节能降耗手段。通过实施这些手段可以达到燃烧同样多的煤发出更多的电的目的。某电厂项目总装机容量5×600MW+2×1000MW机组。本次研究的改造对象为5号机组(600MW)。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37号),要求“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力争实现煤炭消费总量负增长”和“耗煤项目要实行煤炭减量替代”。因此,本改造项目以改造前后机组的耗煤量不增加为设计总原则。以“节能改造”为本次改造的主要目的,机组效率提高后的机组增容作为本次节能改造的附带收益。尽量通过对三大主机内部的技术升级和结构优化,同时辅以对部分辅机的改造及系统的优化,在避免外部较大改动的前提下从而实现机组的增容降耗,降低改造成本与周期,实现节能降耗,使机组的热耗、机组效率、厂用电率达到国内标杆机组的先进水平。本次研究通过对机组热力性能提升方案的研究和设计,如:汽轮机的通流改造、部分热力系统的优化改良等。重点对改造前后的热经济指标进行了计算和对比。本次研究的对象于2016年2月改造完毕并于2016年3月进行了机组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机组改造后THA工况下的热耗为7836.5kJ/(kW.h),较改造前THA工况下热耗8168.71kJ/(kW.h)下降了332.21 kJ/(kW.h),热耗值下降了4.07%,这充分说明改造方案效果显着。
运嘉宁[3](2018)在《回转窑焚烧危险废物工艺设计、运行优化及管理策略》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国内工业的快速发展,环保问题受到公众越来越多的关注。危险废物是固体废物中对生态环境危害最大的一种,不仅因为其对水体、人身、生态等载体的巨大危害,更因为其多样性和处理难度大的特点,导致其处理技术门槛高、资源化利用难度大。目前存在的多种处置方式,大多难以解决当前高居不下的危险废物量。回转窑焚烧处置以其完善的技术和强大的减量化能力成为我国当前危险废物处置的首选技术。本文根据某化工园区在危险废物处置的实际需求,设计回转窑焚烧处置方案,包括焚烧工艺方案、焚烧设备结构计算、耐火材料和设备清单的编写。在工艺设计中主要以广为应用的技术方案为主,在结构计算中运用试算法验证核心参数的选择,对耐火材料和设备清单进行编写时充分考虑生产余量,满足生产需求。在进行工艺设计的同时,本文对东南沿海三家回转窑焚烧处置危险废物企业进行了长时间的现场调研。通过与生产管理人员的交流学习以及对生产台账的总结分析,对其运行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优化,包括部分焚烧参数设定、主要调整参数的调整方法优化以及进行一些技术改造,为企业的运行生产情况的改善提供了帮助。与此同时,本文针对焚烧处置企业在生产运行中频繁出现的一些故障,可能发生的影响较大的事故,协助企业编写事故预想手册,在此过程中提出管理策略。主要思想包括合理安排日常工作、增强前端控制、重视现场以及增强事故预想等理念。工艺方案设计对现场的生产管理提升理论水平具有较强的指导性,运行优化直接作用于生产效率的提升,管理策略为安全、高效运行提供了组织措施。本文为危险废物的回转窑焚烧处置的安全、高效、稳定提供了技术支持。
王璐[4](2018)在《660MW机组启动中凝结水系统故障及处理》文中研究表明某发电公司机组大修后初次启动时,因锅炉受热面管道焊接使用的水溶纸残留物随旁路系统进入凝汽器,导致凝结水泵出口滤网相继堵塞,被迫停炉。清理后,短时间内滤网再次堵塞,影响启动进程。采用凝结水系统与给水系统分离的运行方式对凝结水系统进行循环冲洗,机组恢复正常运行,最后总结了机组大修后启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王伟[5](2017)在《浅谈锅炉事故检验及其防治措施》文中指出锅炉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都能看到和接触到的供热设备,如我们在农村经常看到供暖小锅炉;为城市小区楼房供暖的中型锅炉;以及发电厂使用的大型锅炉,其原理都是基本相同,锅炉事故发生的类型及防范措施也基本一样。本文通过对锅炉事故检验进行研究和探讨,提出具体的防治措施。
周荣勤[6](2013)在《某135MW火电机组启动中工质水质问题及解决方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某135 MW火电机组启动过程中凝结水、给水、除氧水水质不易达标问题,从防止锅炉和相关管道腐蚀考虑,分析介绍了水质不达标的危害以及产生腐蚀的原理,总结了该机组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和现场应对措施,并以现场数据比较说明了应对措施的有效性。
孙玥[7](2011)在《四平市建设垃圾焚烧电厂的可行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四平地区用电量将大幅增加,为了弥补用电量不足带来的缺口,同时减少垃圾处理造成的土地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现对在四平市建设垃圾焚烧厂进行可行性论证。通过对项目背景的分析、厂址的选择、工程细节的设计及因工程实施所产生的各种影响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建设四平市垃圾焚烧电站,能够确保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置,有效减少垃圾填埋量,节约垃圾中转处理费和垃圾填埋处理费,同时使垃圾填埋场的使用寿命大大提高,间接降低了工程投资。利用焚烧产生的热能发电,发出的电力除自用外还可以向电网输出,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综上所述,本工程的建设,可以解决困扰城市发展的垃圾处理问题,对四平市环境的改善、资源的综合利用、改善地下水的污染状况都十分有益,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十分必要的。
陈伟球[8](2009)在《连州电厂440t/h CFB锅炉综合改造及运行优化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循环流化床(CFB)锅炉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高效率、低污染和资源综合利用的燃烧技术,由于它在煤种适应性和变负荷能力及污染物排放上具有的独特优势,使其得到迅速发展。广东省连州电厂2台440t/h的CFB锅炉,是哈尔滨锅炉厂采用美国Alstom公司技术生产的国内首次燃用无烟煤的135MW等级CFB锅炉,自2004年2月和5月投运以来,出现了早期CFB锅炉普遍存在的各种问题,包括储煤给煤系统堵塞、冷渣器结焦排不出渣、石灰石和床料系统堵塞、热工控制逻辑不合理、锅炉启动/停运时耗油量大、锅炉飞灰含碳量偏高、燃烧效率低、厂用电率高、炉内磨损严重等,严重地影响了CFB机组的安全与经济稳定运行。本文以连州电厂440t/h CFB的安全及经济运行为研究目标,通过现场探索和运用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烧理论,深入分析CFB锅炉在实际运行中遇到难题和经济性运行相对较差的问题,在广泛收资和借鉴同行经验基础上,对机组系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创新性完善改造。通过对3、4号CFB锅炉给煤系统进行改造,堵煤情况得到了很好解决。将复杂易堵的石灰石输送系统进行简化系统改造后脱硫投运率高达100%,锅炉运行中的SO2含量由2000mg/m3降至350mg/m3以下,脱硫效率高达90%以上;改造原风水联合冷渣器为滚筒冷渣机,排渣困难的状况得到彻底解决;CFB锅炉启动初期床内低温结焦的分析研究,找到了低温结焦的真正原因和有效的防范措施;经过对CFB锅炉的不断改进,锅炉机组的运行稳定性大大提高。考察了锅炉负荷、运行氧量、一二次风配比、床压、加石灰石等运行参数对锅炉效率的影响,以确定合理的锅炉系统安全经济运行模式,达到提高锅炉效率的目的。同时进行了CFB锅炉污染物SO2、NOx的排放、高温旋风分离器特性等试验。优化运行后锅炉效率由86.77%提高到88.96%,锅炉效率增加了2.19%。在Ca/S比为2.4左右时,锅炉SO2排放量可以控制在200mg/Nm3以下,空预器漏风率达到了设计漏风系数0.03的要求,锅炉循环倍率在30左右。运行燃烧优化后,每年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为520万元/年。连州电厂3、4号CFB锅炉经过上述各系统的改造及其启停运行方式的优化调整后,其整体运行情况及各项经济指标,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整体优化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张翀焱[9](2008)在《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装置仿真培训系统研究与开发》文中研究表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装置仿真培训系统,是以燃烧天然气为主的GE 9E燃气轮机发电装置、余热锅炉及汽轮机为参考对象,并考虑一机多模功能的实现而设计和开发的全范围、全工况实时仿真系统。本文以电气系统为例确定了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装置的数学模型和算法,并进行图形化建模;选取了SE2000仿真引擎作为该系统的仿真支持系统,叙述了SE2000和操作员站仿真软件的功能和工作流程;以此为基础,构建了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最后对各个工作站的功能进行了论述。
沈凯[10](2005)在《垃圾焚烧炉自适应控制策略及热值监测模型研究》文中提出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固体废弃物的数量急剧增加而且产生周期不断缩短,我国城市正面临着固体废弃物处理的巨大压力。目前,固体废弃物焚烧处理技术作为一种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的新技术在我国已经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在固体废弃物焚烧处理的过程中如何实现稳定的燃烧对于废弃物的有效处理和二次污染物排放的有效控制及所产热能的有效利用至关重要,但由于固体废弃物的来源不可预知性和焚烧过程的物理化学过程的复杂性,使其成为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正引起各国研究者的广泛重视。本文针对中国废弃物来源和技术发展现状,从燃烧过程控制的角度出发,对改善固体废弃物焚烧过程的稳定性进行研究。在这方面目前我国相关的研究还比较缺乏。本论文首先概述了目前国内用于固体废弃物焚烧处理的主要技术方法,对不同处理方法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在对焚烧技术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应用较广泛的运动炉排焚烧炉,提出了固体废弃物焚烧过程控制的研究思路,在理论研究和现场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工作。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研究: 对目前固体废弃物焚烧处理过程中常用的控制策略进行了介绍,同时对目前国内外研究者在固体废物燃烧过程控制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作者前期的研究工作和应用情况进行介绍。接着对固体废弃物焚烧过程的机理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到影响炉温稳定的主要因素。结合前期研究采用的基本模糊控制方法,提出了固体废弃物焚烧自适应控制策略,对自适应控制策略算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结合系统仿真和现场试验对控制策略进行优化。对新建立的焚烧自适应控制策略与原有的常规控制策略进行了仿真对比和现场试验对比。对前期研究获得的基于基本模糊控制方法的控制策略与焚烧自适应控制策略的应用结果和仿真结果也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焚烧自适应控制策略对系统控
二、锅炉上水控制系统故障原因剖析及防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锅炉上水控制系统故障原因剖析及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台山1000MW机组FCB可行性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2章 台山电厂1000MW机组系统运行概况 |
2.1 原有设备介绍 |
2.1.1 汽轮机 |
2.1.2 锅炉 |
2.1.3 电气设备 |
2.1.4 分散控制系统 |
2.1.5 旁路系统及锅炉安全阀 |
2.1.6 给水系统 |
2.1.7 凝结水系统 |
2.1.8 辅助蒸汽系统 |
2.2 原有系统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
2.2.1 汽轮机转速控制 |
2.2.2 高低压旁路系统控制 |
2.2.3 给水系统快速稳定控制 |
2.2.4 辅助汽源压力控制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实现FCB功能的技术改造 |
3.1 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
3.1.1 旁路系统及安全阀可行性分析 |
3.1.2 锅炉系统可行性分析 |
3.1.3 汽机系统可行性分析 |
3.1.4 电气系统可行性分析 |
3.1.5 热控系统可行性分析 |
3.2 试验前逻辑优化 |
3.3 电气设计改造 |
3.3.1 FCB触发电气设计改造 |
3.3.2 同期并网电气设计改造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FCB功能分系统验证试验 |
4.1 甩75%负荷验证试验 |
4.1.1 主再热蒸汽变化情况 |
4.1.2 给水温度变化 |
4.1.3 旁路功能验证 |
4.1.4 凝结水系统功能验证 |
4.1.5 除氧器系统功能验证 |
4.1.6 小汽轮机功能验证 |
4.2 发变组空载状态下空充线路试验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100%负荷FCB功能的试验研究 |
5.1 正常情况下100%负荷FCB动作过程 |
5.2 试验过程概述 |
5.2.1 主要曲线变化范围 |
5.2.2 主要参数变化范围 |
5.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5.3.1 汽轮机及其主要附属系统100%负荷FCB动作过程分析及评价 |
5.3.2 锅炉及其主要附属系统100%负荷FCB动作过程分析及评价 |
5.3.3 电气及其主要附属系统100%负荷FCB动作过程分析及评价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2)某600MW机组热力性能提升方案的探讨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现状 |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二章 某600MW机组原设计方案的简述 |
2.1 工程概况 |
2.2 主要设计原则和目标 |
2.3 设计依据 |
2.4 主机规范 |
2.4.1 汽轮机简介及技术参数 |
2.4.2 发电机简介及技术参数 |
2.5 汽机系统及辅机概述 |
2.5.1 热力系统简述 |
2.5.2 凝汽器 |
2.5.3 凝结水泵 |
2.5.4 给水泵组 |
2.5.5 给水泵汽轮机 |
2.5.6 高压加热器 |
2.5.7 低压加热器 |
2.5.8 除氧器 |
2.5.9 真空泵 |
2.5.10 汽机旁路装置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改造前机组的热经济指标 |
3.1 理论计算 |
3.1.1 整理原始数据的计算点汽水焓值 |
3.1.2 全厂物质平衡 |
3.1.3 计算汽轮机各段抽汽、加热器进出口参数 |
3.1.4 汽轮机机组的总功率及汽轮机汽耗计算 |
3.1.5 热经济指标计算 |
3.2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某600MW机组热力性能提升方案的设计 |
4.1 主机通流改造方案 |
4.1.1 汽轮机通流改造方案介绍 |
4.2 无电泵启动改造 |
4.3 6号低加疏水系统改造 |
4.4 轴封溢流系统优化 |
4.5 过热器减温水接出位置优化 |
4.6 其他系统的改造 |
4.7 安全可靠性分析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改造后机组的热经济指标 |
5.1 理论计算 |
5.1.1 整理原始数据的计算点汽水焓值 |
5.1.2 全厂物质平衡 |
5.1.3 计算汽轮机各段抽汽、加热器进出口参数 |
5.1.4 汽轮机机组的总功率及汽轮机汽耗计算 |
5.1.5 热经济指标计算 |
5.2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性能试验方案和性能试验结果分析 |
6.1 性能试验项目 |
6.1.1 汽轮机热耗率试验 |
6.2 试验热力系统及测点布置 |
6.2.1 试验测点 |
6.2.2 流量测量 |
6.2.3 温度测量 |
6.2.4 压力测量 |
6.2.5 电功率测量 |
6.2.6 水位测量 |
6.3 试验标准及基准 |
6.3.1 试验标准 |
6.3.2 水和水蒸汽性质 |
6.3.3 试验基准 |
6.3.4 其他标准 |
6.4 试验方法和步骤 |
6.5 试验结果分析对比 |
6.5.1 试验缸效率计算 |
6.5.2 试验结果 |
6.5.3 各缸效率对机组经济性影响分析 |
6.6 本章小结 |
结论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表 |
(3)回转窑焚烧危险废物工艺设计、运行优化及管理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危险废物 |
1.1.2 法律法规 |
1.1.3 危险废物现状 |
1.1.4 处置方式现状 |
1.2 研究现状和意义 |
1.2.1 研究现状 |
1.2.2 研究意义 |
1.3 小结 |
第二章 某75t/d焚烧危险废物回转窑工艺设计 |
2.1 企业情况 |
2.1.1 企业基本情况 |
2.1.2 企业要求 |
2.2 工艺方案设计 |
2.2.1 工艺方案设计原则 |
2.2.2 焚烧系统工艺方案 |
2.2.3 工艺流程图 |
2.3 工艺结构设计 |
2.3.1 燃烧参数计算 |
2.3.2 回转窑结构计算 |
2.3.3 二燃室参数计算 |
2.3.4 余热锅炉系统参数计算 |
2.4 主要工艺设备清单 |
2.5 小结 |
第三章 回转窑焚烧危险废物运行优化 |
3.1 运行设定优化 |
3.2 调整参数优化 |
3.3 技术改造优化 |
3.4 小结 |
第四章 回转窑焚烧运营管理策略 |
4.1 回转窑焚烧危险废物运营故障汇总 |
4.2 事故或故障预案管理策略 |
4.2.1 余热锅炉缺水 |
4.2.2 输灰系统故障 |
4.2.3 洗涤塔烟道进口结盐 |
4.2.4 溜槽阻塞与破碎机阻塞 |
4.2.5 不相容物料在料坑发热、冒烟、着火 |
4.2.6 投料口回火 |
4.2.7 二燃室底部落渣竖井架桥 |
4.2.8 全厂失电、压缩空气中断及自来水中断 |
4.2.9 冻凝等极端天气 |
4.3 焚烧配伍管理策略 |
4.4 小结 |
第五章 全文总结及工作展望 |
5.1 本文主要结论 |
5.2 本文主要创新点 |
5.3 对未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660MW机组启动中凝结水系统故障及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 机组概况 |
2 异常情况 |
3 异常原因分析及处理 |
3.1 异常原因分析 |
3.2 处理措施 |
4 结论 |
(5)浅谈锅炉事故检验及其防治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一、锅炉安全事故所造成危害 |
二、锅炉安全检测的具体方法 |
1、目测及手工敲打发。目测就是检测人员采用眼睛对 |
2、磁粉检验法。该方法比较适合铁磁性材料的表面存 |
3、超声波检验方法。这种检验方法主要检验的部位是 |
4、渗透检验法。渗透检验法主要是对烟火管锅炉进行 |
5、电磁涡流检验法。此类检验法主要是对焊缝表面进 |
三、对锅炉事故的防治措施 |
1、锅炉爆炸事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 |
2、锅炉重大事故的发生及预防 |
(6)某135MW火电机组启动中工质水质问题及解决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腐蚀机理 |
1.1 有机物腐蚀 |
1.2 溶解二氧化碳的腐蚀 |
1.3 氧腐蚀 |
2 腐蚀途径 |
3 应对措施及效果 |
3.1 应对措施 |
3.2 实施效果 |
4 结束语 |
(7)四平市建设垃圾焚烧电厂的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第1章 绪论 |
1.1 国内外生活垃圾焚烧技术发展现状 |
1.1.1 国外生活垃圾焚烧技术的发展现状 |
1.1.2 国内生活垃圾焚烧技术的发展现状 |
1.2 研究思路及主要创新点 |
1.2.1 主要研究思路 |
1.2.2 主要创新点 |
1.3 目的意义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技术路线及拟解决的技术关键 |
1.5.1 技术路线 |
1.5.2 拟解决的技术关键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及特征 |
2.1 研究区概况 |
2.1.1 区域概况 |
2.1.2 自然条件概况 |
2.1.3 拟建厂址方案概况 |
2.2 研究区主要特征 |
2.2.1 电力系统 |
2.2.2 燃料供应 |
第3章 拟建垃圾焚烧电厂工程设计 |
3.1 拟建电厂总体规划及总平面布置 |
3.1.1 总体规划 |
3.1.2 厂区总平面规划布置 |
3.2 装机方案 |
3.2.1 设计规模及锅炉、汽轮机选型 |
3.2.2 拟建电厂性质及运行要求 |
3.2.3 设计范围 |
3.2.4 蒸汽平衡 |
3.3 主机技术条件 |
3.3.1 燃烧系统主设备选型 |
3.3.2 汽轮机选型(洛阳发电设备厂提供的有关数据) |
3.3.3 汽轮发电机选型 |
3.4 热力系统 |
3.4.1 主蒸汽系统 |
3.4.2 除氧给水系统 |
3.4.3 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 |
3.4.4 生水、软化水系统 |
3.4.5 疏放水系统 |
3.4.6 工业水系统 |
3.4.7 凝结水系统 |
3.4.8 抽真空系统 |
3.4.9 排污、排汽管道 |
3.4.10 厂用采暖蒸汽及启动蒸汽系统 |
3.4.11 保温油漆 |
3.4.12 机加设备 |
3.4.13 厂房检修设备 |
3.5 燃烧系统及辅助设备 |
3.5.1 工艺系统流程 |
3.5.2 工艺系统主要特点 |
3.5.3 燃烧系统技术基础 |
3.5.4 烟气净化设备 |
3.5.5 烟风系统 |
3.5.6 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 |
3.5.7 吹灰系统 |
3.5.8 压缩空气系统 |
3.5.9 点火油系统 |
3.5.10 烟囱 |
3.6 燃料输送系统 |
3.6.1 垃圾运输系统 |
3.6.2 燃煤运输系统 |
3.7 除灰渣系统 |
3.7.1 概述 |
3.7.2 除渣部分 |
3.7.3 除灰部分 |
3.8 综合利用 |
3.8.1 能源利用 |
3.8.2 土地利用 |
3.8.3 水资源用水 |
3.8.4 建筑材料利用 |
3.8.5 炉渣、飞灰利用 |
第4章 环境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效益影响分析 |
4.1 环境生态保护影响分析 |
4.1.1 大气污染治理及影响分析 |
4.1.2 废水治理及影响分析 |
4.1.3 灰渣治理及影响分析 |
4.1.4 噪声治理及影响分析 |
4.1.5 绿化 |
4.1.6 水土保持 |
4.2 经济影响分析 |
4.3 社会影响分析 |
4.4 风险分析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1.1 主要结论 |
5.1.2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5.2 存在问题及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后记和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8)连州电厂440t/h CFB锅炉综合改造及运行优化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言 |
1.1 研究课题的来源 |
1.1.1 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优点 |
1.1.2 CFB 问题 |
1.2 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研究的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3.1 CFB 锅炉的安全可靠性 |
1.3.2 机组运行经济性 |
第二章 连州电厂CFB 锅炉概述 |
2.1 连州电厂循环流化床机组简介 |
2.2 CFB 锅炉主要设计参数及整体布置 |
2.2.1 锅炉主要设计参数 |
2.2.2 锅炉主要计算数据 |
2.2.3 锅炉基本尺寸 |
2.2.4 锅炉整体结构布置 |
2.3 CFB 锅炉主要系统介绍 |
2.3.1 省煤器系统及水冷壁系统 |
2.3.2 过热器系统 |
2.3.3 再热器系统 |
2.3.4 燃烧器系统 |
2.3.5 启动燃烧器 |
2.3.6 燃煤破碎与给煤系统 |
2.3.7 烟风系统 |
2.3.8 石灰石系统 |
2.3.9 冷渣器 |
2.3.10 除灰系统 |
2.3.11 飞灰再循环系统 |
2.3.12 其他 |
第三章 CFB 锅炉给煤系统的改造 |
3.1 引言 |
3.2 CFB 锅炉给煤系统介绍 |
3.3 给煤系统综合改造前的存在问题及分析 |
3.3.1 煤粉仓的问题 |
3.3.2 给煤机的问题 |
3.3.3 旋转给料阀的问题 |
3.4 CFB 锅炉给煤系统的综合改造 |
3.4.1 煤粉仓的改造 |
3.4.2 给煤机改造 |
3.4.3 旋转给料阀的改造 |
第四章 CFB 锅炉冷渣器的优化改造 |
4.1 引言 |
4.2 风水联合式冷渣器简介 |
4.3 CFB 锅炉风水联合冷渣器存在的问题 |
4.3.1 冷渣器结渣 |
4.3.2 冷渣器内异物堵塞 |
4.3.3 冷渣器总出力差 |
4.3.4 冷渣器控制不可靠 |
4.4 风水联合冷渣器运行调整 |
4.4.1 冷渣器的运行优化调整 |
4.4.2 下层平均床压的调整 |
4.4.3 灰渣可燃物的调整 |
4.4.4 冷渣器流化风机出口风压的调整 |
4.4.5 一、二、三室流化风配比及流化风量的调整 |
4.4.6 锥形阀排渣方式及排渣量的调整 |
4.4.7 排渣方式的调整 |
4.5 CFB 锅炉风水联合冷渣器的改造 |
4.5.1 由风水混合冷渣器改造为滚筒冷渣机 |
4.5.2 滚筒冷渣器的改造内容 |
第五章 CFB 锅炉石灰石系统的改造 |
5.1 CFB 锅炉石灰石系统概述 |
5.2 石灰石系统存在的问题 |
5.3 石灰石系统的改造 |
第六章 CFB 锅炉的热工控制逻辑优化改造 |
6.1 引言 |
6.2 MFT 保护及其响应逻辑完善 |
6.3 高压流化风机启动逻辑改造 |
6.4 炉膛压力自动控制改造 |
第七章 CFB 锅炉床内低温结焦及预防 |
7.1 引言 |
7.2 锅炉设备及技术规范 |
7.3 低温结焦及其分析 |
7.3.1 结焦现象与分析 |
7.3.2 原因分析 |
7.4 预防措施 |
第八章 CFB 锅炉冷态启动的优化试验研究 |
8.1 引言 |
8.2 CFB 锅炉冷态试验 |
8.2.1 CFB 锅炉冷态试验目的及内容 |
8.2.2 CFB 锅炉风量标定试验 |
8.2.3 CFB 锅炉布风板阻力特性试验 |
8.2.4 CFB 锅炉临界流化风量试验 |
8.2.5 CFB 锅炉冷态试验结论 |
8.3 CFB 锅炉的冷态启动优化调整 |
8.3.1 启动前准备工作的优化 |
8.3.2 启动操作的优化 |
8.4 CFB 锅炉优化调整后的冷态启动状况 |
第九章 CFB 锅炉的燃烧优化试验研究 |
9.1 引言 |
9.2 燃烧优化调整试验内容 |
9.3 试验结果分析 |
9.3.1 优化调整前后运行比较 |
9.3.2 锅炉效率分析 |
9.3.3 CFB 锅炉污染物的排放分析 |
9.3.4 空预器漏风测试 |
9.3.5 旋风分离器的分离特性 |
9.3.6 其他问题的影响 |
9.4 CFB 锅炉燃烧优化调整试验结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9)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装置仿真培训系统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仿真对象及仿真范围 |
1.1 仿真对象 |
1.2 仿真范围 |
第二章 建模依据及图形化自动建模技术 |
2.1 建模依据 |
2.2 图形化自动建模技术 |
第三章 仿真支撑系统 |
3.1 SE2000 的结构 |
3.2 SE2000 主要功能和特点 |
第四章 仿真培训系统的软硬件系统设计 |
4.1 硬件系统结构 |
4.2 操作员站仿真技术 |
4.3 SE2000 的应用 |
4.4 模型软件 |
第五章 仿真系统工作站的功能 |
5.1 仿真机系统的功能 |
5.2 教练员工作站功能 |
5.3 就地操作站功能 |
5.4 操作员站的功能 |
5.5 工程师工作站功能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文章目录 |
致谢 |
详细摘要 |
(10)垃圾焚烧炉自适应控制策略及热值监测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垃圾焚烧处理技术现状 |
1.2 垃圾焚烧过程控制技术分析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2 控制对象分析 |
2.1 马丁炉排焚烧炉的焚烧工艺 |
2.2 马丁炉排焚烧炉的焚烧机理 |
2.3 马丁炉排焚烧炉的控制目标 |
2.4 马丁炉现有燃烧控制系统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3 垃圾焚烧炉三维模糊控制策略 |
3.1 垃圾焚烧炉三维模糊控制系统结构 |
3.2 炉温三维模糊控制算法 |
3.3 仿真结果与现场试验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垃圾焚烧炉自适应控制策略 |
4.1 模糊自适应控制理论分析与控制方法比较 |
4.2 焚烧炉自适应控制系统结构 |
4.3 炉温自适应控制算法 |
4.4 自适应因子修正算法 |
4.5 仿真与现场试验 |
4.6 本章小结 |
5 基于在线参数的热值监测模型 |
5.1 常用垃圾热值计算方法 |
5.2 热值监测模型结构与算法 |
5.3 模型的应用 |
5.4 本章小结 |
6 垃圾焚烧控制系统开发 |
6.1 马丁炉焚烧控制系统开发背景 |
6.2 焚烧控制系统硬件平台 |
6.3 焚烧控制系统软件平台 |
6.4 本章小结 |
7 全文总结与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进一步的工作与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2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专利 |
附录3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奖情况 |
四、锅炉上水控制系统故障原因剖析及防治(论文参考文献)
- [1]台山1000MW机组FCB可行性试验研究[D]. 黄杰锋. 华北电力大学, 2019(01)
- [2]某600MW机组热力性能提升方案的探讨与分析[D]. 何镇威. 华南理工大学, 2018(05)
- [3]回转窑焚烧危险废物工艺设计、运行优化及管理策略[D]. 运嘉宁. 河北工业大学, 2018(07)
- [4]660MW机组启动中凝结水系统故障及处理[J]. 王璐. 华电技术, 2018(04)
- [5]浅谈锅炉事故检验及其防治措施[J]. 王伟. 科学中国人, 2017(06)
- [6]某135MW火电机组启动中工质水质问题及解决方法[J]. 周荣勤. 江苏电机工程, 2013(03)
- [7]四平市建设垃圾焚烧电厂的可行性研究[D]. 孙玥. 吉林大学, 2011(09)
- [8]连州电厂440t/h CFB锅炉综合改造及运行优化试验研究[D]. 陈伟球. 华南理工大学, 2009(S1)
- [9]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装置仿真培训系统研究与开发[D]. 张翀焱. 大庆石油学院, 2008(03)
- [10]垃圾焚烧炉自适应控制策略及热值监测模型研究[D]. 沈凯. 华中科技大学, 20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