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小括号的两步式题(论文文献综述)
胡潆予[1](2017)在《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研究 ——以图形教学为中心》文中研究表明问题解决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数与代数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每一个学段对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随着年级的逐渐升高,学习的难度以及要培养的能力要求也逐渐提高,然而图形教学是问题解决的一个重要的策略方法,借助图形解决问题更加容易并且有利于理解。基于上述,本文主要就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分析探讨与研究,论述中,文章通过运用相关教学理论,问卷调查的方法,针对小学阶段如何做好教学,提升小学生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并重点结合图形教学案例进行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小学数学中图形教学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及方法,运用图形教学的方法,将抽象的实际问题更加具体化,可有效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难点,提高解决问题的时效性,同时学生的做题效果有明显提高,通过绘制变化图形,增强学生绘图能力,绘图能力的增强有助于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可运用多媒体提高图形的展示效果,并让学生体会图形的应用,为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提升小学生的图形思维提供了一些参考依据。运用图形教学解决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策略更好地为课堂服务,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学生的参与度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提高学习效率与学习的积极性。根据以上结论,为当代新课程改革中以图形教学为中心的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如下建议:(1)教材内容中设置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情景与内容,(2)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设计出不同的以图形教学为中心的实际问题,(3)教材中图形教学的解决问题的设计有待于进一步细化。
闫寒[2](2015)在《随班就读轻度智力障碍学生数学课程内容调整的个案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政府、研究人员等对随班就读工作的关注点正从提高特殊儿童的九年义务教育接受率上转移到提高随班就读的教育质量上。而能否提高教育质量,必须首先满足学生的教育需求,即需考虑课程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能力水平。我国目前没有针对随班就读学生的随班就读课程,且针对随班就读学生课程内容的调整还多停留在理论层面,实践方面较少,这影响到随班就读学生学业水平。为此,本研究选取上海市某区某小学两名随班就读轻度智力障碍学生及其任课老师作为研究对象,在了解研究对象数学课程内容调整现状的基础上,借助评估工具找出适合研究对象四年级上学习的数学课程内容,参照国内外研究成果,对两名研究对象的数学课程内容进行调整,研究结果如下:1.个案对普校数学课程内容的适应情况欠佳,数学学业水平偏低且存在个体差异。小田数学学业水平基本呈现随年级上升得分率下降的趋势,且各学期均未达标;而小贺数学学业发展水平整体呈现随着年级升高而上升的趋势,能掌握更多知识点。2.针对个案的数学课程内容调整现状不尽如人意。尽管教师提出了一些调整课程内容的方法,包括降低学习要求、删减课程内容及调整习题和练习卷等,但并未真正落实,仅停留在意识层面。3.针对个案的数学课程内容调整包括课程内容的确定、调整、实施及评估。研究借助评估工具确定了个案数学课程内容既包括补救知识点,也包括四(上)知识点,小田和小贺分别有146个和136个知识点构成他们的课程内容。调整注重个别化,根据学生特点选用不同调整方式,包括增加基础知识、细化或分解目标、降低学业要求、删除知识点等并在教学上提出建议。调整后的课程由由教师和研究者共同教学,研究者借助自编习题实施补救教学,练习题在题量和难度、知识点侧重点、完成要求、讲解内容、节奏等方面不同;教师则主要负责四(上)内容的教学,同时研究者会予以一定的个别辅导。最后验证了此次调整的效果:在方案执行上,研究者完全执行了调整方案,但教师执行情况较差,约一半以上知识点的调整方案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在学业发展上,个案学业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而四(上)学业水平均低于教师的教育预估水平;此外调整影响到了学生的课堂学习,使学生的非学业行为逐渐减少,而学业行为逐步增多,主动学习的意识也正在形成。4.形成调整随班就读学生数学课程内容的调整方案。要实现对随班就读学生数学课程内容的调整,需要包括以下几步:评估学生的数学学业水平及了解当前学生数学课程内容调整的现状、确定学生的数学课程内容、调整学生的数学课程内容、实施调整后的数学课程内容及评估调整后数学课程内容的实施效果。
欧阳力奖[3](2014)在《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五化”》文中研究说明小学生的感性思维明显,抽象思维能力差,语言理解表达能力差。针对这些特点,在进行数学概念和规律教学时,要多联系生活和学生身边的事情,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因此,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应该及时地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能够有所创新和突破。所以我提出的"五化"学习要求,其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学会学习,提高素质。
袁昌和[4](2013)在《“小括号”教学设计与反思》文中认为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74页例3。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小括号的作用,了解带小括号式题的运算顺序,会正确计算带小括号的两步式题。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小括号及其作用。难点:带小括号两步式题的计算过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复习题口算卡片和五角星图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本刊编者[5](2013)在《先学会,再学用》文中指出袁昌和老师对"小括号"的教学设计是以"使学生认识小括号的作用,了解带小括号式题的运算顺序,会正确计算带小括号的两步式题"为目的的。袁老师的实际教学过程与教学目的的叙述顺序是一致的,的确是先通过实际问题"一张纸上有10个五角星,小红先剪掉了2个,小强再剪掉3个,还剩下几个五角星?"来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这相当于"出示应用题——分析应用题——列出算式——求解"这样一个过程。自然的,学生列式能有不少于两种方式不说,因尚未学过"小括号",故列出不正确的算式也极有可能。在正确列式与错误列式的矛盾冲突中,教师总算将引入"小括号"的必要性表达出来了。小学生们很争气,经过短短的十几分钟,跨过了数千年时光,通过同桌间的商量,几乎
李红[6](2010)在《立足生活情境 构建数学模型——谈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文中提出"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是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为此,实验教科书一改原教材的编排体系,而从数学源于生活的角度,结合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现实素材逐步引入混合运算。
周运春[7](2006)在《“混合运算”说课稿》文中研究说明一、教材分析三步式题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混合运算和应用题》的教学内容之一。这部分三步式题是在学生学过乘加(减)乘,除加(减)除的三步式题以及带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基础上教学的。例1中着重说明乘除法连在一起的(100÷5×3)要先算,这与已学过的(如:81÷9×2)乘除两步混合式题一样,仍然是从左到右进行,即先算100÷5,再算20×3。例2则是有两个小括号
张增福[8](2002)在《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四册(河北版)内容简介》文中认为
赵中华,张铁城,胡静,侯玉芬,张琪,王程,蔡志伟,郭艳杰,田凤丽,李学涛,张翠平,冯孝英,刘秀英,李永鑫,王贺梅,苏晓霞,龚俊宽[9](2001)在《小学数学备课指导》文中认为为帮助小学数学教师把握教材、运用教材 ,本着便于教学、减轻负担、提高质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原则 ,我们特邀部分小学数学教学及研究人员编写了《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备课指导》,分三部分刊登 ,第一、二部分已发表在 2 0 0 0年第 7、9两期 ,本期刊登第三部分。希望老师们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并总结出更好的教学经验
杨登俊,王生学[10](1999)在《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建议》文中研究说明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重点是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及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教学难点是计算中进位、退位的处理。教学关键是使学生理解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的道理和十进原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是按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
二、带小括号的两步式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带小括号的两步式题(论文提纲范文)
(1)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研究 ——以图形教学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况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二章 问题解决能力的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2 建构主义理论 |
2.3 桑代克理论 |
2.4 加涅理论 |
2.5 顿悟学习理论 |
2.6 "费赖登塔尔"的情景教学理论 |
第三章 ZX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现状调查 |
3.1 ZX小学概况 |
3.2 ZX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调查及结果分析 |
3.3 问题解决能力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
第四章 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实践研究 |
4.1 《停车收费中的学问》的教学设计实践研究 |
4.2 《平面图形面积的练习课》的教学设计实践研究 |
4.3 教学设计实践结果分析 |
4.4 对数学问题解决实施相关的改进意见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附录B |
(2)随班就读轻度智力障碍学生数学课程内容调整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理论综述 |
1 问题提出 |
2 核心概念界定 |
2.1 随班就读学生 |
2.2 课程调整 |
2.3 课程内容 |
2.4 课程内容调整 |
2.5 补救教学 |
3 相关研究综述 |
3.1 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学生数学能力的研究 |
3.2 随班就读学生课程调整原则的研究 |
3.3 随班就读课程调整策略的研究 |
第二部分 研究方案 |
1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1.1 研究目的 |
1.2 研究内容 |
2 研究思路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步骤 |
3 研究工具 |
4 研究方法 |
4.1 文献分析法 |
4.2 问卷调查法 |
4.3 观察法 |
4.4 访谈法 |
4.5 个案研究法 |
5 数学课程内容的调整方案 |
第三部分 个案数学学业发展水平研究 |
1 研究内容、对象、工具和思路 |
1.1 研究内容 |
1.2 研究对象 |
1.3 研究工具 |
1.4 研究思路 |
2 数学学业发展水平评价结果 |
2.1 个案数学学业评价结果 |
2.2 个案数学知识点留删判断评价结果 |
第四部分 针对个案数学课程内容调整的现状 |
1 研究目的、对象、工具和思路 |
1.1 研究目的 |
1.2 研究对象 |
1.3 研究工具 |
1.4 研究思路 |
2 数学课程内容调整的现状 |
2.1 降低学习要求 |
2.2 删减课程内容 |
2.3 测验与练习的调整 |
第五部分 针对个案数学课程内容的调整 |
1 个案数学课程内容的确定 |
1.1 小田数学课程内容的确定 |
1.2 小贺数学课程内容的确定 |
2 个案数学课程内容的调整 |
2.1 补救知识点的调整 |
2.2 四(上)数学知识点的调整 |
3 个案数学课程内容的实施 |
3.1 补救知识点教学 |
3.2 四(上)知识点教学 |
4 个案数学课程内容调整效果分析 |
4.1 调整方案的执行结果 |
4.2 数学学业评价结果 |
4.3 访谈及课堂观察的结果 |
第六部分 结果与分析 |
1 结果 |
1.1 个案数学学业水平总体偏低,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 |
1.2 个案数学课程内容的调整现状不尽如人意 |
1.3 个案对普校数学课程内容适应情况欠佳 |
1.4 教师的教育预估与学生的实际学业水平存在差异 |
1.5 个案数学课程内容包含补救知识点和四(上)新知识 |
1.6 个案调整数学课程内容的方式的形成 |
1.7 个案调整后数学课程内容的教学 |
1.8 个案调整后数学课程内容的实施效果 |
1.9 随班就读学生数学课程内容调整方案的构建 |
2 分析 |
2.1 研究工具与研究路径的讨论 |
2.2 个案数学学业水平 |
2.3 课程内容调整现状分析 |
2.4 数学课程内容的调整 |
2.5 调整后数学课程内容的实施与效果分析 |
2.6 随班就读学生数学课程内容调整方案构建的分析 |
第七部分 结论与建议 |
1 结论 |
1.1 个案数学学业水平 |
1.2 针对个案的数学课程内容调整现状不尽如人意 |
1.3 数学课程内容的调整 |
1.4 构建出调整随班就读学生数学课程内容的调整方案 |
2 建议 |
2.1 为教师提供数学课程调整的专业支持和培训 |
2.2 发挥巡回指导教师、资源教师在课程调整上的指导作用 |
2.3 加强针对随班就读学生数学学业发展的相关研究 |
2.4 为教师提供适合随班就读学生特点的评估工具 |
2.5 加强个别辅导,提供补救教学 |
2.6 完善教育工作考核制度 |
第八部分 反思 |
1 创新 |
2 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随班就读学生数学教育调整“信息采集表 |
附录2:课堂观察记录表 |
附录3:访谈提纲 |
附录4:二三年级部分知识点评价结果表 |
附录5:数学课程内容列表 |
附录6:视频转录表 |
附录7:听课及辅导记录表 |
附表8:分数类知识点个别辅导记录表 |
附表9:小田四(上)删除知识点的调整方案 |
附录10:小田四(上)被删除知识点调整方案执行情况统计表 |
附录11:小田数学课程内容调整方案呈现 |
致谢 |
(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五化”(论文提纲范文)
一、认知过程“情感化” |
二、求知过程“主动化” |
三、解题步骤规范化 |
四、知识要点“网络化” |
五、教学方法“多样化” |
四、带小括号的两步式题(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研究 ——以图形教学为中心[D]. 胡潆予. 延边大学, 2017(01)
- [2]随班就读轻度智力障碍学生数学课程内容调整的个案研究[D]. 闫寒. 华东师范大学, 2015(10)
- [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五化”[J]. 欧阳力奖. 教育教学论坛, 2014(47)
- [4]“小括号”教学设计与反思[J]. 袁昌和.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2013(Z2)
- [5]先学会,再学用[J]. 本刊编者.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2013(Z2)
- [6]立足生活情境 构建数学模型——谈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J]. 李红. 山东教育, 2010(34)
- [7]“混合运算”说课稿[A]. 周运春. 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 下卷(一), 2006
- [8]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四册(河北版)内容简介[J]. 张增福. 河北教育, 2002(01)
- [9]小学数学备课指导[J]. 赵中华,张铁城,胡静,侯玉芬,张琪,王程,蔡志伟,郭艳杰,田凤丽,李学涛,张翠平,冯孝英,刘秀英,李永鑫,王贺梅,苏晓霞,龚俊宽.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1(03)
- [10]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建议[J]. 杨登俊,王生学. 宁夏教育, 1999(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