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生儿肺出血48例分析及早期防治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周小敏[1](2021)在《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特点及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全球每年约有100万新生儿死于出生窒息,窒息居新生儿死因的第三位,随着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的深入和推广,复苏成功率显着提高,窒息并发症成为威胁患儿生命的最主要原因。目的:根据收集的窒息新生儿病例资料总结窒息并发多脏器损害的特点及转归,为临床早期诊断、治疗及预防各器官损害提供参考,并从孕母、胎儿情况及复苏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窒息多器官损害危险因素的探析,为早期识别多器官损害高危患儿和积极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去降低窒息后器官损害发生率、减少器官损害个数、减轻器官损害程度提供依据,为进一步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后临床管理水平、降低窒息患儿死亡率及提高患儿生存质量贡献一份力量。方法:通过病历系统查找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期间湖北省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新生儿科诊治的窒息患儿,归纳总结窒息患儿临床病例资料后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患儿临床表现及入院后进行的肝功能(谷丙转氨酶)、肾功能(尿量、肌酐、尿素值)、血气分析(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心肌酶谱(血清肌酸磷酸激酶、肌激酶同工酶值)、颅脑彩超、心脏超声、心电图、头颅核磁共振检查、胸腹部X线等检查结果进行各器官功能评估,以了解窒息新生儿并发多器官损害的临床特点;统计研究对象中发生死亡的病例数,计算新生儿窒息病死率并分析主要死亡原因;根据胎龄、窒息程度和器官损害数量,将研究对象分为早产组、足月组和轻度窒息组、重度窒息组和多器官损害组、非多器官损害组,分别比较胎龄和窒息程度对窒息患儿发生多器官损害的影响以及器官损害数量与窒息患儿临床转归的关系,并分析探讨孕母年龄、既往妊娠病史、患病情况以及胎儿、胎盘、脐带羊水情况和复苏方式等多种因素对窒息继发多器官损害的影响。计数资料用例数、百分比表示和卡方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窒息多器官损害危险因素分析时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对与多器官损害发生显着相关的各因素做Logistic回归分析以评价多器官损害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采用相对危险度(OR)和95%可信区间表示,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数据分析均使用SPSS 26软件进行。结果:(1)86.0%的窒息患儿并发了器官损害,62.0%患儿器官损害个数≥2个。(2)窒息新生儿各器官损伤发生率分别是肺(62.1%)>心脏(46.0%)>脑(38.7%)>肾(33.6%)>胃肠道(26.8%)>肝(3.0%)。(3)各器官损伤中,与足月儿相比,早产儿的肺、脑、肾和胃肠道遭受窒息损伤风险显着增加,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度窒息相比,重度窒息患儿脑、肺和心脏损伤几率明显增加,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窒息新生儿肺损伤后以呼吸衰竭(54.8%)最多见,其中I型和II型呼吸衰竭各占23.7%和76.3%,其次为NRDS(43.1%)、肺炎(28.1%)、MAS(18.5%)、PPHN(4.1%)、气胸(2.7%)、肺不张(2.1%)和肺出血(1.4%)。(5)235例窒息患儿中有225例(95.7%)患儿肌酸激酶同工酶异常升高,有103例(43.8%)患儿心电图结果异常,有45例(19.1%)患儿心脏彩超结果异常。但仅有48%(108/225)肌酸激酶同工酶异常升高的患儿最终确诊为心脏损伤,而心电图或心脏超声结果异常的患儿均证实存在心脏损伤。心脏损伤患儿中心电图异常改变分别为ST段改变96例(93.2%)、各种心律失常13例(12.6%),心脏超声异常依次为三尖瓣反流14例(31.1%)、右室扩大7例(15.6%)、动脉导管未闭6例(13.3%)、心包积液5例(11.1%)、左房增大5例(11.1%)、房水平异常分流4例(8.9%)和心室壁运动减弱4例(8.9%)。(6)91例脑损伤患儿中有早产儿67例(73.6%),其中ICH有36例(53.7%)、HIE有16例(23.9%)、两者兼有者15例(22.4%),足月儿24例(26.4%),其中HIE者15例(62.5%)、ICH者4例(16.7%)、两者兼有者5例(20.8%)。(7)79例肾损伤患儿中仅有18例(22.8%)肾功能异常者同时出现无尿或少尿症状,而61例(77.2%)患儿虽存在肾功能异常而不伴随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8)63例胃肠道损伤患儿中有54例(85.7%)出现腹胀、48例(76.2%)出现胃储留、35例(55.6%)出现胃肠出血和10例(15.8%)出现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9)研究对象中共有15人死亡(其中8人为生后≥72小时家属放弃治疗后死亡),病死率达6.3%,死亡病例中共有早产儿11例,占死亡人数的73.3%。具体死亡原因分析如下:心力衰竭4例,严重颅内出血2例,重度肺动脉高压3例,肺出血1例,气胸1例,呼吸衰竭4例。(10)15例死亡患儿均发生了器官损害,其中多器官损害14例,占死亡人数的93.3%,其中并发3种器官损害者有8例(包括同时并发心、肺和脑损伤者4例,心、肺和胃肠道损伤者1例,心、肺和肾损伤者2例,肺、脑和肾损伤者1例),4种器官损害者有4例(包括同时并发心、脑、肺和肾损伤者3例,心、肺、胃肠道和肾损伤1例),5种器官损害者2例(包括同时并发心、脑、肺、肾和肝损伤者1例,心、肺、脑、胃肠道和肾损伤者1例),单器官损害者死亡1例,为心脏损害且家属放弃治疗后死亡,占死亡人数的6.7%,无器官损害者中没有死亡病例,组间比较显示多器官损害组死亡率明显高于非多器官损害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1)孕母年龄≥35岁或孕期患有高血压疾病、先兆流产病史、胎盘异常、早产、窒息程度重、低出生体重儿和复苏用氧浓度>40%是窒息新生儿继发多器官损害的危险因素,其中早产、低出生体重和复苏用氧浓度>40%是窒息患儿多器官损害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窒息是新生儿常见的危重疾病,各器官损害是窒息造成的主要不良后果,也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新生儿窒息后最容易损伤的器官是肺,其次是心脏和脑,心肺脑三种脏器损伤也是导致窒息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2)新生儿窒息后常发生多器官损伤,尤其是早产儿和重度窒息患儿。(3)窒息新生儿多器官损伤表现形式多样,临床中常需借助各器官功能监测的辅助检查加以识别,以提高多器官损害早期诊断率及协助评估损伤程度。(4)窒息死亡患儿常为多器官损害者,且器官损害个数常≥3个,并常同时损伤心、脑、肺三大脏器中的两种。(5)新生儿窒息后发生多器官损害与早产、低出生体重、重度窒息、复苏用氧浓度>40%以及胎盘异常、孕母年龄≥35岁或孕母患有高血压疾病或孕期先兆流产病史具有明显正相关性,其中早产、低出生体重和复苏时用氧浓度>40%是导致窒息新生儿多器官损害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6)对窒息患儿进行及时有效的新法复苏、积极防治窒息后多器官损害的高危因素、熟悉窒息患儿各器官损害的临床特点、加强各器官功能状态监测以及早期诊治各器官损害可减少多器官损害的发生发展,有利于进一步降低窒息患儿病死率。
邓福先[2](2018)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41例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对我院4年来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发病率、治疗、并发症、预后等情况,并对其中的早期早产儿进行分组研究,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为进一步规范诊治新生儿RDS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出生,并入住新生儿科、NICU,诊断为新生儿RDS病例进行资料分析。并将其中77例早期早产儿RDS病例(出生胎龄<32周)按出院时的情况(治愈好转或预后不良)进行分组对照研究,分析影响其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1.2013年至2016年我院共收治新生儿RDS病例141例,4年发病率分别为:0.76%、1.05%、1.02%、1.58%,总体趋势上升。新生儿RDS病例在<32周、32周-33+6周、34周-36+6周、≥37周分别为58.2%、24.8%、12.8%、4.2%。新生儿RDS常见并发症依次为:肺部感染55.3%、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VH-IVH)49.6%、新生儿败血症30.5%、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29.6%、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17.0%、动脉导管未闭(PDA)12.8%、肺出血6.4%、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2.8%、气胸2.8%、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2.1%。出生胎龄<34周新生儿RDS病例产前糖皮质激素有效使用率为36.8%。RDS病例中,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使用率81.6%,持续正压通气(CPAP)及吸氧支持成功率34.0%,66.0%病例需要呼吸机支持治疗。4年共116例新生儿RDS患儿治疗好转出院,各年份治疗好转率分别为:2013年68.2%、2014年90.6%、2015年80.6%、2016年83.9%;4年死亡(或病重放弃)20例,其中胎龄<32周16例(占80%);非正常出院5例。2.早期早产儿(胎龄<32周)RDS分析显示,预后不良组(放弃死亡)的胎龄及出生体重较预后良好组(好转出院)低,而新生儿肺出血、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较预后良好组高,差异具有显着性(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新生儿肺出血、妊娠期糖尿病为早期早产儿RDS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胎龄为保护因素。结论:1.新生儿RDS发病率总体趋势上升,该病预后不良人群主要发生在胎龄<32周的早期早产儿。2.妊娠期糖尿病、胎龄小、新生儿肺出血是导致早期早产儿RDS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
刘斌,黄芹,符宗敏[3](2012)在《新生儿肺出血的诊断与治疗进展》文中提出肺出血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早期诊断主要根据患儿存在肺出血的高危因素,并结合早期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来明确,治疗包括在保暖、积极治疗原发病、纠正酸碱紊乱、维持血糖、水电解质平衡、运用维生素K1、纠正凝血功能障碍、维持有效循
徐桂霞[4](2010)在《60例新生儿肺出血的临床资料分析及干预策略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研究60例肺出血新生儿的相关发病因素、临床表现及诊治过程,以探讨与新生几肺出血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其不同的临床表现特点,及研究根据不同临床分期采取不同诊治措施所取得的临床疗效。以制定符合本地区新生儿肺出血特点的防范措施,降低新生儿肺出血的发生率,提高肺出血的治愈率,改善新生儿肺出血患儿的预后。方法选取了2006年1月~2008年12月于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诊治病房(NICU)住院的60例确诊为新生儿肺出血患儿作为观察组,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2001年制定的新生儿肺出血的诊断标准。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以探讨影响新生儿肺出血的相关因素,及给予各种干预措施后的效果。为了探讨新生儿肺出血的相关因素,本文选择了2006年1月~2008年12月于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诊治的60例确诊为新生儿肺出血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时从同期住院患儿中选取120例非新生儿肺出血组患儿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生理性因素(胎龄、体重、性别、分娩方式)、病理性因素(母患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史、新生儿窒息或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感染性肺炎、胎粪吸入史、新生儿湿肺、低体温或寒冷损伤、先天性心脏病、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及医源性因素(外源性表面活性物质的应用、氧中毒、机械通气的应用)等20个可能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统计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单因素分析应用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OR值及OR的95%可信区间,从而得到各相关因素在致病危险性上的大小关系。同时,对新生儿肺出血患儿的早期临床表现进行总结,以期能早期发现新生儿肺出血的发生。并对新生儿肺出血患儿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取得的效果进行比较。治疗方法包括:对照组:采用吸氧、抗感染、改善呼吸、循环等综合措施,治疗组在上述综合治疗基础上采用机械通气治疗。机械通气治疗组又分为气管插管时间的早晚,及是否气管内应用止血药物等。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本院近两年来,新生儿肺出血发病率高。单因素分析显示母孕期患妊高症、早产儿、低体重、新生儿窒息或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感染性肺炎、低体温或寒冷损伤、不合理应用机械通气有显着性差异(P<0.05),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史、性别、分娩方式、胎粪吸入史、新生儿湿肺、先天性心脏病、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外源性表面活性物质的应用及氧中毒无显着性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孕期患妊高症、早产儿、低体重、新生儿窒息或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感染性肺炎、低体温或寒冷损伤、不合理应用机械通气为新生儿肺出血主要的危险因素。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存活率明显提高,且早期给予气管插管及积极应用气管内止血药物均能降低新生儿肺出血患儿的死亡率。结论母孕期患妊高症、早产儿、低体重、新生儿窒息或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感染性肺炎、低体温或寒冷损伤、不合理应用机械通气是新生儿肺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孕期患妊高症、早产儿、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或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感染性肺炎、低体温或寒冷损伤、不合理应用机械通气为主要的危险因素。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对于预防新生儿肺出血的发生有重要意义。新生儿肺出血的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可取得良好疗效,但应当合理应用,且应根据患儿病情早期给予气管插管,并积极应用气管内止血药物。给予有效的防范、治疗措施,能够提高新生儿肺出血的存活率。
张先红,吴序华[5](2009)在《影响肺出血新生儿预后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新生儿肺出血常见的合并症、并发症及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并从护理的角度探讨防治新生儿肺出血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科1993年2月2006年12月收治的244例肺出血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治愈62例,死亡182例,病死率74.59%。治愈组和死亡组肺出血患儿在平均胎龄、平均日龄及NRDS、呼吸衰竭、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患病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着意义(P>0.05)。而在双胎或三胎发生率、出生体重及颅内出血、心力衰竭、败血症的患病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结论颅内出血、出生体重低、败血症、心力衰竭是影响肺出血新生儿病死率的危险因素。
二、新生儿肺出血48例分析及早期防治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生儿肺出血48例分析及早期防治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特点及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内容与方法 |
1.1 研究内容 |
1.2 研究方法 |
1.3 质量控制 |
1.4 伦理审查 |
结果 |
2.1 一般资料 |
2.2 窒息新生儿继发多器官损害的临床特点 |
2.3 窒息新生儿病死率及主要死因分析 |
2.4 器官损害个数对窒息患儿预后的影响 |
2.5 窒息新生儿多器官损害危险因素的分析 |
讨论 |
3.1 窒息和器官损害发生发展机制 |
3.2 新生儿窒息的多脏器损害 |
3.3 新生儿窒息后多器官损害的危险因素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临床诊治研究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2)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41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对象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新生儿肺出血的诊断与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新生儿肺出血 (NPH) 的高危因素 |
2 NPH的早期临床症状和体征 |
3 辅助检查 |
3.1 胸部X线摄片检查 |
3.2 动脉血气分析 |
3.3 实验室检查 |
3.4 多普勒超声检查 |
4 诊断 |
5 治疗 |
5.1 一般治疗 |
5.1.1 保暖使患儿始终处于最适宜的温度环境中, 维持体温在36.5~37.4℃[8]。 |
5.1.2 维持血糖、水电解质平衡 |
5.1.3 纠正酸中毒, 提高pH值 |
5.1.4 维生素K1的运用 |
5.1.5 纠正凝血功能障碍 |
5.1.6 原发病的治疗 |
5.1.7 严格控制静脉滴注量 |
5.1.8 强心利尿 |
5.1.9 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
5.2 氧疗及辅助通气 |
5.2.1 保持气道通畅, 吸氧 |
5.2.2 气管插管, 止血药的运用 |
5.2.3 机械通气 |
(4)60例新生儿肺出血的临床资料分析及干预策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5)影响肺出血新生儿预后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收集 |
1.2 新生儿肺出血的诊断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表1~4) |
3 护理 |
3.1 加强病情监护, 警惕新生儿肺出血的高危因素 |
3.2 肺出血的应急抢救方案 |
3.2.1 及早识别肺出血的临床表现 |
3.2.2 呼吸机正压通气的护理 |
3.2.3 止血药物、强心、利尿剂的使用及凝血因子的补充 |
3.3 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 |
3.4 注重综合护理质量, 提供高质量的基础护理 |
3.4.1 加强保暖 |
3.4.2 保证营养供给 |
4 讨论 |
四、新生儿肺出血48例分析及早期防治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特点及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D]. 周小敏. 三峡大学, 2021(01)
- [2]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41例分析[D]. 邓福先. 广西医科大学, 2018(01)
- [3]新生儿肺出血的诊断与治疗进展[J]. 刘斌,黄芹,符宗敏. 现代医药卫生, 2012(16)
- [4]60例新生儿肺出血的临床资料分析及干预策略的研究[D]. 徐桂霞. 泰山医学院, 2010(05)
- [5]影响肺出血新生儿预后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对策[J]. 张先红,吴序华. 护士进修杂志, 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