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利用ATM多媒体通信网构筑现代远程教育平台(论文文献综述)
陆平[1](2005)在《西安市配电自动化系统综合信息网解决方案》文中研究表明配电综合自动化己成为我国电网建设的热点之一,当前的配电综合自动化系统检测与控制的主要是电气量,缺乏对电力系统全方位信息的掌握,另一方面近年来信息技术的非常规高速发展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很大,为了适应电力企业信息化的要求,同时兼顾今后电力通信市场化的需求,对配电自动化系统而言,建设一个具有高速、宽带、可靠及高 QOS 保证的多业务网络己势在必行,它将成为电力企业信息化的基础—电力信息的“高速公路”。在此基础上,论文分析了配电系统通信网络未来的发展趋势,并对现有的配电网络的应用状况和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新业务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并给出了配电通信网各项业务的的具体性能要求。 本文首先对西安市配电自动化通信网的总体情况作了比较全面深入的分析,对目前几种主要的网络技术进行了比较,虽然这几种技术都有许多优点,但对于电力系统通信网来说,它又不能完全满足西安市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对于多业务发展的需要。因此,如何选择一种技术使它能够承载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多种业务平台并且使各种业务能够满用户对业务的安全性稳定性的需要,是我们面临的问题。本文最终选定弹性分组环(RPR)作为该网络的技术基础并结合西安市配电自动化系统对通信网的需求,对网络的设计原则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讨论,探讨了网络的分层结构,网络核心节点的设置、网络骨干节点的设置和业务的的接入方式及网络接入节点的设置和业务的接入方式,最终给出了结合 RPR 技术的承载多业务的西安市配电自动化系统网络总体设计方案。
陈更海,韩玲展,彭红萍[2](2005)在《教育平台在开放教育中的综合利用》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是探讨市级电大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条件,整合现有的各种教育资源,构建地区远程开放教育平台,并综合利用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
李志国[3](2004)在《以下一代Internet为基础的远程教育技术初探》文中认为从19世纪中叶开始,远程教育先后经历了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以及目前的现代远程教育阶段,发展速度惊人。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后,随着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多媒体、通讯技术的进步,终身学习观念以及网上学习和培训等形式的不断深入,作为一种与传统教育不同的模式,远程教育正在全世界范围内如火如荼的展开。但无可否认,网络远程教育在迅速普及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缺陷,从技术层面上讲,最突出的就是远程教育网络平台——特别是基于广域网(主要是Internet)——传输的问题。目前,远程教育基于IP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随着用户数目和多媒体信息业务在网络中所占比重的增加,Internet上运行的IPv4(即TCP/IP协议第四版),的缺陷也日趋明显,再加上网络基础通信设施的相对落后,目前的Internet已无法在广域网范围内支持远程教育越来越来热门的业务应用,如利用视频会议系统进行的互动教学、IP多媒体点播教学等,这类对时延和带宽要求比较严格的应用在局域网(LAN)上才可能完成。所以,目前Internet上开展的远程教育还是以非实时的方式为主,采用网上网下相结合的方式,难以做到真正的互动、适时,这就形成了“网络不网,远程不远”尴尬局面,可以讲,真正意义上的网络远程教育还未形成。应该看到,如何改变网络基础结构,提供强大的多媒体实时业务已成为网络远程教育的当务之急,目前逐渐升温的下一代Internet的发展势头已初见端倪,其网络技术性能优势明显,应用前景广阔,为开展真正的网络远程教育提供了基础可能。本文正是对此,预从理论和实践角度来阐述,如何利用下一代Internet提供的新的网络框架,来顺利的开展网络远程教育,并对各种新的应用和业务形式进行分析,希望对网络远程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严杰[4](2003)在《浅谈电大网络在远程教育中的作用》文中指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将越来越取决于教育发展、科学技术和知识创新水平。文章从现代远程教育的前景及现状、现代远程教育的实现环境、电大在线为远程教育系统提供质量保证、海南电大的远程教育情况等四个方面阐述了电大网络 (电大在线 )为远程教育提供了多形式、多功能、全方位、全过程的教学服务 ,将现代远程教育事业推上新的台阶 ,进一步突出了远程教育的办学特色。
牛旭颖[5](2003)在《河南通信宽带网建设方案及网络性能分析》文中研究说明ATM通信网由于其高通信量、严格的服务质量(QoS)保障和多业务承载,在过去的几年中,得到了广泛的建设和应用。虽然近年来宽带IP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但由于ATM在服务质量方面的优势,并且ATM技术和IP技术呈现相互结合的趋势,因此深入分析研究ATM网络的建设方案和网络性能对今后宽带网络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首先从河南通信数据及多媒体通信网的演变和发展出发,指出了宽带网络建设的背景。简要介绍了ATM的性能分析。本论文着重介绍了河南通信宽带网各方面的内容。首先介绍了河南通信宽带网的建设背景、网络规划、建网原则、网络结构及其提供的业务等,然后对河南通信宽带网的建设方案进行了分析。在对河南通信宽带网的介绍中,包括了网络业务、用户接入方式、网络互联,在网络管理方面,介绍了网管设置、网管功能以及计费等。网络流量是反映一个网络性能的重要参数,本文结合河南通信宽带网络的实际运行情况,对网络流量的走势进行了分析,并具体针对网络时延、节假日和工作日比较、省内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中继流量变化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本论文还对ATM和IP技术的结合进行了讨论,以如何充分发掘利用ATM的性能优势为出发点,分析了ATM技术和IP技术的不同之处,讨论了ATM和IP结合技术的主要模型。论文最后对ATM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李兴树[6](2002)在《利用ATM多媒体通信网构筑现代远程教育平台》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简要介绍了ATM多媒体通信网的技术特性,阐述了如何利用ATM多媒体通信网络组建现代远程教育平台。
天津理工学院远程教育课题组[7](2000)在《面向信息的天津市网上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研究报告》文中研究表明通过分析天津市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和需求 ,天津网络基础设施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并结合现有通信线路的局限性 ,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符合我市情况的 ,充分体现技术先进性的现代远程教学高速网络平台的设计方案 ,并为我市的网上教学资源建设提出了规划 .
王定基,王春东,王劲松,曹作良[8](2000)在《关于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方案的研究》文中指出深入分析了各种通信网络在满足现代教育需求方面的优势和局限性 .以中 -欧合作项目———天津信息通信培训中心为例 ,给出了最新的现代远程教育的网络方案 .本研究成果已为中 -欧科技合作项目所采纳 ,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对国内现代远程教育的具体实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张志杰[9](2000)在《新世纪的教育新方向——基于宽带网络的远程教育之我见》文中提出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迅速 ,借助于网络进行多媒体远程教学已经在国内几所大学试行 ,并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本文就宽带网络的远程教育进行全面的介绍 ,着重阐述了远程教育系统的实现 ,并对远程教育系统的优势和特点给予评价
黄东霖[10](2000)在《方兴未艾的视听多媒体业务》文中提出 当前,人们不谋而合的共识是下一世纪将是信息化的社会。信息化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新的标志,这意味着现代信息技术即将去改造和装备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及社会各个领域以至到家庭。人们的工作、生活将依赖于信息化社会的基础结构,即依靠信息网络去实施。就某种意义来说信息网就是工作、就是生活。
二、利用ATM多媒体通信网构筑现代远程教育平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利用ATM多媒体通信网构筑现代远程教育平台(论文提纲范文)
(1)西安市配电自动化系统综合信息网解决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1 绪论 |
1.1 配电自动化系统概述及其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所处的位置 |
1.2 配电自动化通信系统在国内国际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1.2.1 配电自动化系统通信网发展现状 |
1.2.2 配电自动化系统通信网存在问题 |
1.3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4 课题的提出及主要研究内容 |
2 配电自动化通信网模型 |
2.1 配电自动化通信网结构层次划分 |
2.2 配电自动化通信网络模型 |
2.3 配电自动化对通信系统的要求 |
2.4 配电自动化通信网常用的传输方式 |
2.5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通信网络协议 |
2.5.1 网络协议模型 |
2.5.2 协议报文格式及优先级 |
2.5.3 数据对象和服务模型 |
3 配电自动化通信网络业务应用分析 |
3.1 未来网络的发展趋势 |
3.2 配电自动化通信网络业务分析 |
3.3 作为新型运营商的业务预测 |
3.4 城市配电自动化数据网总体设想 |
4 西安市配电自动化通信网络概述 |
4.1 西安市配电自动化通信网现状 |
4.1.1 西安城市配电调度自动化系统总体结构 |
4.1.2 各层之间的传输方式 |
4.2 业务扩展的需求 |
4.3 西安市配电自动化通信网络技术选型 |
4.4 弹性分组环 |
4.4.1 弹性分组传送技术RPT |
4.4.2 动态包传输技术DPT |
4.5 设备选型 |
4.5.1 网络设备选型原则 |
4.5.2 网络汇聚层设备选型 |
5 西安市配电自动化综合信息网设计方案 |
5.1 网络设计原则 |
5.2 网络设计方案 |
5.2.1 网络的分层结构 |
5.2.2 核心节点设置 |
5.2.3 汇聚层设计 |
5.2.4 接入层设计 |
5.3 开闭所至开闭所集控子站直至控制中心的传输 |
5.4 配电子站至开闭所集控子站直至控制中心的传输 |
5.5 馈线终端至配电子站的传输 |
5.6 RPR 构建多业务平台的组网方案 |
6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详细摘要 |
(2)教育平台在开放教育中的综合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教育平台综合利用研究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
(一) “教育平台”的定义 |
(二) 教育平台综合利用研究的主要内容 |
(三) 国内有关远程教育教育平台研究现状的和我校研究的特色: |
二、教育平台综合利用研究的支撑理论与支撑技术 |
三、教育平台综合利用研究的主要成果 |
(一) 我校教育平台总体结构及各组成部分的建设 |
1.网上教学资源的运用和开展学习活动的基础平台——校园网 |
2.教学支持服务和教学管理系统 |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的教学设施建设 |
(二) 远程开放教育网上教学资源和学习基础平台的运用 |
(三) 利用平台建立教学支持服务和教学管理系统 |
(四) 运用教育平台开展教学模式改革实践 |
1.英语口语课“目标——合作教学模式”研究 |
(2) 现代教育技术与英语口语教学的研究 |
3.制作多媒体课件优化课堂教学的研究 |
(4) 远程开放教育小组学习建设和管理研究 |
四、需要研究和讨论的问题 |
1.学生运用平台的意识和能力的问题 |
2.兼职教师运用平台的意识和能力的问题 |
3.网上学习过程的有效监控的问题 |
(3)以下一代Internet为基础的远程教育技术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1.1 网络远程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
1.1.1 什么是远程教育 |
1.1.2 远程教育的发展过程 |
1.2 现代远程教育的应用模式、特点及实施的意义 |
1.2.1 现代远程教育的应用模式 |
1.2.2 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 |
1.2.3 实施现代远程教育的意义 |
第二章 网络远程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2.1 网络远程教育的发展现状 |
2.2 网络远程教育的技术基础 |
2.3 远程教育网络平台的特点和发展缺陷及其影响 |
2.3.1 远程教育多媒体网络平台的发展特点 |
2.3.2 网络远程教育基础平台的发展缺陷和影响 |
第三章 下一代Internet及其相关协议和技术 |
3.1 Internet与下一代Internet |
3.2 下一代Internet的协议基础 |
3.2.1 IPv6协议及其特点和优势 |
3.2.2 IPv6的发展历史 |
3.2.3 支持IPv6的路由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
3.3 下一代Internet的网络结构及其技术基础 |
3.4 下一代Internet的主要特点 |
第四章 网络远程教育的多媒体技术和业务应用 |
4.1 网络远程教育的教学形式 |
4.2 远程教育中的多媒体技术 |
4.2.1 流媒体 |
4.2.2 流媒体传输协议 |
4.2.3 流媒体技术的实现 |
4.2.4 流式传输过程以及要注意的问题 |
4.3 远程教育中媒体流的应用 |
4.3.1 常见视频传输方式 |
4.3.2 教育点播系统 |
4.3.3 多媒体教学Internet直播 |
第五章 以NGI为基础平台的网络远程教育系统的构建 |
5.1 基于Internet的远程教育的教学资源 |
5.1.1 远程教育的教学课件系统 |
5.1.2 教学课件的应用 |
5.2 在Internet上进行远程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
5.3 下一代Internet的网络应用框架 |
5.4 基于下一代Internet的多媒体远程教育系统 |
5.4.1 基于Internet的多媒体远程教育设计与应用 |
5.4.2 基于下一代Internet的多媒体网络远程教育的系统框架 |
5.4.3 基于下一代Internet的网络远程教育的应用 |
第六章 基于下一代Internet的远程教育的前景展望 |
6.1 网络远程教育开展的必要性 |
6.1.1 网络远程教育在传统教育意义方面的必要性 |
6.1.2 网络远程教育在企业培训方面的必要性 |
6.2 下一代Internet的发展前景及在我国的现状 |
6.2.1 下一代Internet在国外的发展情况 |
6.2.2 下一代Internet在我国的发展情况 |
6.3 基于下一代Internet的远程教育技术的展望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缩略语 |
致谢 |
(4)浅谈电大网络在远程教育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引 言 |
一 现代远程教育的现状及前景 |
二 现代化远程教育的实现环境 |
1、网络环境 |
(1) 光纤网 |
(2) 中国教育科研网 (CERnet) |
(3) 基于分组的信息网 |
(4) 卫星教育通信网 |
2、发展现代化远程教育的基本原则 |
三 电大在线为远程教育系统提供质量保证 |
1、电大在线可提供现代远程教育系统类型 |
(1) 、大型多媒体远程教育系统 |
(2) 、小型课堂式远程教育系统 |
(3) 、检索查询式教学系统 |
2、师资力量雄厚和教学经验丰富 |
3、电大在线流媒体技术对现代远程教育产生新的变革 |
四 海南电大的现代远程教育 |
(一) 在教学资源的建设中采取了一系列举措: |
(二) 网上教学质量采取的措施 |
1、确保网络传输通畅 |
2、制定符合远程教育实际的教学计划 |
3、改革教学方法, 加强网络交互功能 |
4、实施学分制 |
5、“宽进严出”, 严格考试管理 |
6、严把教师聘任关 |
结 论 |
(5)河南通信宽带网建设方案及网络性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引言 |
1.1 河南通信数据及多媒体通信网络的发展概况 |
1.1.1 基础数据网的发展 |
1.1.2 IP网络的发展 |
1.2 宽带综合接入网络的建设背景 |
1.2.1 ATM技术及其业务 |
1.2.2 高速联网业务的需求 |
1.2.3 互联网业务的发展推动 |
1.3 宽带网络技术的发展 |
1.3.1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
1.3.2 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 |
1.3.3 当前最新技术的发展及三网合一 |
第二章 ATM网性能分析 |
2.1 几种通信方式的比较 |
2.2 ATM性能 |
2.3 采用ATM技术组建的基础网络的特点 |
2.4 ATM技术是实现宽带统一网络的首选 |
第三章 河南省宽带综合接入网建设方案分析 |
3.1 河南省宽带综合接入网建设原则 |
3.2 业务预测 |
3.2.1 用户数预测 |
3.2.2 业务类型预测 |
3.2.3 带宽需求预测 |
3.3 网络组织结构 |
3.3.1 河南省宽带业务数据网现状 |
3.3.2 省宽带综合接入数据网组网方案 |
第四章 河南通信宽带ATM网的网络情况 |
4.1 网络概况 |
4.2 网络业务 |
4.2.1 网络基本业务 |
4.2.2 第三(网络)层交换业务 |
4.2.3 网络的承载业务 |
4.3 用户接入 |
4.3.1 用户端口类型 |
4.3.2 用户接入方式 |
4.4 网络互联 |
4.4.1 与宽带ATM网互连 |
4.4.2 与DDN网互联 |
4.5 网络管理 |
4.5.1 网管设置 |
4.5.2 网管功能 |
4.6 计费 |
4.7 网络同步方式 |
第五章 河南省宽带综合接入网络中继流量分析 |
5.1 实际中继情况 |
5.2 相关指标 |
5.3 数据流量分析 |
5.4 链路时延分析 |
5.5 节假日与工作日流量比较分析 |
5.6 省内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流量比较分析 |
第六章 ATM与IP技术的结合 |
6.1 IP和ATM结合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 |
6.1.1 寻址 |
6.1.2 QoS保证 |
6.1.3 多播 |
6.1.4 封装 |
6.2 IP和ATM结合技术的主要模型 |
6.2.1 重叠式模型 |
6.2.2 集成模型 |
6.3 发展前景 |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面向信息的天津市网上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研究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确定天津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 |
1.1 天津市的需求分析 |
1.1.1 天津市高等教育资源现状分析 |
1.1.2 高等教育需求分析 |
1) 普通高等教育需求分析 |
2) 高等职业教育需求 |
1.1.3 职业资格培训 |
1) 职称系列 |
2) 中小学教师师资培训 |
1.1.4 终身教育 |
1.1.5 高等教育“立交桥”5 |
1.2 国内外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现状 |
1.2.1 欧盟 |
1.2.2 美国 |
1.2.3 国内 |
1.3 基础设施现状的制约 |
1.3.1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
1.3.2 公用数字数据网DDN (Digital Data Network) |
1.3.3 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 (Broadband-Integrated Service Digital Network) |
1.3.4宽带IP城域网 |
1.4 总结并确定发展目标 |
1.4.1 内联 |
1.4.2外引 |
2 教育技术方案的选择 |
2.1 网络建设方案 |
2.1.1 网络建设方案必须充分体现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 |
2.1.2 网络建设方案的总体规划 |
1) 总体建设目标 |
2) 网络建设和设备选择的原则 |
3) 教学手段 |
2.1.3网络建设的技术路线 |
1) 校园网升级, 是ATM还是千兆以太网 |
2) 先进适用的通信网络的混合选择 |
2.1.4 天津市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方案 (参见附图1, 附图2, 附图3) |
1) 几点说明 |
2) 基于IP的现代远程教育系统的布署 |
2.2 教学资源建设方案 |
2.2.1 教学资源建设的需求分析 |
2.2.2 教学资源建设的概念 |
2.2.3 课件建设的要求 |
2.2.4 教学资源建设的技术条件限制 |
2.2.5 教学资源建设的目标: |
2.2.6 教学资源建设解决方案 |
1) 课堂教学资源建设 |
2) 课后学习资源建设: |
2.3 网上教学管理信息系统 |
2.3.1 设计原则 |
2.3.2 系统结构 |
1) 学生 |
2) 教师 |
3) 系统管理员 |
2.3.3系统实现 |
1) 电子教案: |
2) Web数据库 |
3) 视频点播 |
4) 分组讨论 |
3 发展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
4 结束语 |
(9)新世纪的教育新方向——基于宽带网络的远程教育之我见(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 言 |
二、宽带HFC网络建设为远程教育创造了客观条件 |
三、远程教育的基本原理 |
四、基于宽带HFC网络的远程教育系统 |
1.远程教育系统的实现 |
(1) 中心系统 |
(2) 传输网络 |
(3) 用户终端 |
2.业务实现 |
(1) 交互式可视远程授课 |
(2) 点播式授课 |
(3) 教学资料检索 |
(4) 网络化学校管理 |
3.系统的优势和特点 |
五、未来信息网络上的远程教育系统 |
六、结束语 |
四、利用ATM多媒体通信网构筑现代远程教育平台(论文参考文献)
- [1]西安市配电自动化系统综合信息网解决方案[D]. 陆平. 西安科技大学, 2005(07)
- [2]教育平台在开放教育中的综合利用[J]. 陈更海,韩玲展,彭红萍.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5(01)
- [3]以下一代Internet为基础的远程教育技术初探[D]. 李志国. 天津大学, 2004(04)
- [4]浅谈电大网络在远程教育中的作用[J]. 严杰.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3(04)
- [5]河南通信宽带网建设方案及网络性能分析[D]. 牛旭颖. 电子科技大学, 2003(01)
- [6]利用ATM多媒体通信网构筑现代远程教育平台[J]. 李兴树. 山东通信技术, 2002(04)
- [7]面向信息的天津市网上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研究报告[J]. 天津理工学院远程教育课题组. 天津理工学院学报, 2000(S1)
- [8]关于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方案的研究[J]. 王定基,王春东,王劲松,曹作良. 天津理工学院学报, 2000(03)
- [9]新世纪的教育新方向——基于宽带网络的远程教育之我见[J]. 张志杰. 电化教育研究, 2000(07)
- [10]方兴未艾的视听多媒体业务[J]. 黄东霖. 有线电视技术, 2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