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慢性肾衰肾虚证患者血清微量元素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曹征,李琴,王河宝[1](2020)在《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辨证的客观化研究探讨》文中指出规范化研究是中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慢性肾功能衰竭是临床常见病、极重病,是中医药辨治的优势病种之一。然而,由于中医四诊的宏观化、中医辨证分型的多样化,影响和限制了中医药在该病中的客观发展。当前,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学科交叉及在医学中的广泛运用,如中西医结合、中医定性与西医定量、中医宏观辨证与西医微观理化检测相结合,使得慢性肾衰的中医辨证的客观化成为可能。
廖远生,高丽丽,谢步霓,吴松鹰,郑登滋,吴成翰[2](2019)在《原发性失眠各证型患者血清微量元素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检测血清中钙(Ca)、镁(Mg)、铜(Cu)、铁(Fe)、锌(Zn)的含量,分析原发性失眠(PI)各证型患者血清微量元素的变化,以服务临床治疗。方法:选择PI患者76例,按中医证型分为肝火扰心证25例、心脾两虚证20例、心肾不交证31例;另选健康体检者71例为对照组。通过检测血清中Ca、Mg、Cu、Fe、Zn的含量,分析两组血清微量元素的差异。结果:PI患者血清Ca、Mg含量均显着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各证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Cu、Fe、Zn在PI患者及正常对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Zn在心肾不交证患者血清中含量低于肝火扰心证及心脾两虚证,但各证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Cu在心脾两虚证患者血清中含量高于肝火扰心证及心肾不交证,但各证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Fe在各证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证型间失眠症状程度评分(PSQI)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微量元素的代谢异常可能参与了原发性失眠的发生,中医证型与Ca、Mg、Cu、Fe、Zn微量元素间不存在相关性。
贾书娜[3](2019)在《加味寿胎丸联合地屈孕酮治疗早期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加味寿胎丸联合地屈孕酮对早期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动物实验研究水通道蛋白在复发性流产小鼠子宫蜕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寿胎丸对水通道蛋白的影响,探讨寿胎丸补肾安胎的药物作用机制。方法:(1)临床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在河北省中医院就诊的肾虚型的不明原因早期复发性流产病例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地屈孕酮片10mg,每天3次;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加味寿胎丸汤剂口服,均服用至孕12周。孕12周末时比较两组临床早期妊娠成功率、中医证候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及停经6、8、10、12周时血清β-HCG情况。(2)动物实验—建立孕鼠正常妊娠组,反复自然流产的孕鼠模型(40只)。将流产组按照妊娠的顺序随机分成模型组(10只)、寿胎丸低剂量组(10只,3g·kg·d)、寿胎丸中剂量组(10只,6 g·kg·d)、寿胎丸高剂量组(10只,12 g·kg·d)。从小鼠怀孕的第一天开始灌胃,正常妊娠组与模型组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另外三组则给予寿胎丸混悬液灌胃,灌胃治疗直到孕14天。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小鼠子宫蜕膜组织中水通道蛋白1、2、5、8的表达以及寿胎丸对其影响。结果:(1)(1)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孕周、既往平均流产时间、中医证候积分及治疗前孕6周血β-HCG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具有可比性。(2)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具有明显下降(P<0.05),在积分减少幅度、中医证候疗效的改善方面及早期妊娠成功率方面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3)经治疗后两组患者血β-HCG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且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为试验组优于对照组。(2)(1)AQP1、AQP2、AQP5、AQP8均表达于妊娠小鼠蜕膜组织中,AQP1、AQP2、AQP5、AQP8主要分别表达在蜕膜血管内皮细胞胞浆及胞膜上、蜕膜细胞胞浆及胞膜上、蜕膜细胞胞核上、蜕膜细胞胞浆及胞膜上;(2)模型组小鼠蜕膜组织上的AQP1、AQP2、AQP5、AQP8和正常组比较,均有所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1);(3)寿胎丸高剂量组能够明显提高AQP1、AQP2、AQP5、AQP8在复发性流产小鼠蜕膜组织中的表达,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4)寿胎丸中、低剂量组能够明显提高AQP5、AQP8在复发性流产小鼠蜕膜组织中的表达,且中剂量组还提高AQP1的表达,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5)寿胎丸高剂量组对于AQP5、AQP8的表达较寿胎丸中、低剂量组增多明显,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加味寿胎丸联合地屈孕酮能够明显改善早期URSA的证候及妊娠率;AQP1、AQP2、AQP5、AQP8在RSA模型小鼠子宫蜕膜均有表达,且寿胎丸对水通道蛋白的表达有影响,这可能是寿胎丸补肾保胎的作用机制之一。
高然[4](2016)在《参芪解毒膏治疗脾肾虚衰、浊毒潴留型慢性肾衰早中期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参芪解毒膏作为温阳益气、解毒泻浊作用的复方对脾肾虚衰、浊毒潴留型慢性肾衰早中期的临床治疗效果,进一步指导医师在临床中对于方药的选择与应用。方法:将70例符合脾肾虚衰、浊毒潴留型慢性肾衰早中期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芪解毒膏;对照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尿毒清颗粒。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积分及血肌酐、血尿酸、内生肌酐清除率、血尿素氮、血红蛋白、血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24小时尿蛋白定量等实验室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1.治疗组治疗后的总疗效有效率为88.57%,优于对照组的74.29%(P<0.05);2.对倦怠乏力/气短懒言、畏寒肢冷、食少纳呆、腰部冷痛、腰膝酸软、夜尿清长、大便不实这几组症状的疗效,参芪组较尿毒清组有显着优势(P<0.01);3.治疗后两组均可降低BUN、Scr、Ccr、UA、CO2CP、TC、TG、UTP水平,提高Hb、ALb水平,参芪组在降低UTP,提高ALb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芪解毒膏可以有效地减少尿微量白蛋白,降低BUN、Scr、Ccr、UA、CO2CP、TC、TG、UTP的水平,同时亦可提高Hb、ALb水平,改善肾脏功能,延缓慢性肾衰的进程,为治疗脾肾虚衰、浊毒潴留型慢性肾衰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
冷平,辛文瀚,罗萍[5](2015)在《中医“肾虚”证候检验医学指标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传统中医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始于对疾病"证"的认知。"证"是疾病的本质和核心,对疾病的辨证论治则是中医的精髓所在。中医古籍中有不少关于肾脏的描述,其中《素问》谈到,"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主生殖,主水纳气,主骨生髓充脑;在体为骨,开窍于耳及二阴,其华在发。"由此可知,肾脏影响着人体的生长发育,左右着人体的骨质和生殖功能,并与机体免疫力密切相关。运用现代医学知识重新认识中医证候,发现肾虚与人体的下丘脑-垂体-肾上
白凤楼,高宇,李清雪,赵阳,许红,刘荣霞[6](2014)在《胚胎停止发育各证型与微量元素水平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胚胎停止发育各证型与血清锌、铁、铜、镁、磷、钙的关系。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选择100例胚胎停育(孕610周)患者为调查组,另100例宫内早孕活胎为对照组;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微量元素值。结果:胚胎停育患者血清微量元素普遍偏低,其中锌、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脾、肾两虚型锌、铁明显降低,血热型铜相对偏高。结论:建议孕期重视并科学补充微量元素,对于脾肾两虚体质的孕妇更应将锌、铁的补充同叶酸一样作为必要的项目,对于血热型应谨慎补充铜元素。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7](2013)在《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文中认为
叶桂松[8](2012)在《终末期肾脏病血液透析患者中医证候及体液分布特点》文中认为研究目的:根据最新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全球范围内呈快速增长趋势,而随之CKD终末期患者也日益增多,而且因其预后差,治疗花费高,已成为全世界范围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慢性肾脏病终末期的治疗,血液透析是目前最主要治疗手段之一,而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体内液体的分布异常,引起透析病人体液异常的因素很多其是否与其中医证候之间存在相关性呢?本研究主要是通过使用当前较流行的生物电阻抗法测量终末期肾脏病血液透析患者体液分布情况并结合其中医证候学特点,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提示新的方法、新的思路。研究方法:首先通过文献检索,了解当今CKD中西医研究治疗的最新进展及中医证候学特点,深入了解其病因病机;其次分析我院血液透析中心70例常规血液透析病人的中医证候特点,并利用生物电阻抗法测量其体内液体分布情况;最后应用SPSS18.0软件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统计方法主要采用频次法、百分率统计,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行秩和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对本院血液透析中心70例常规血液例透析病人行中医证候学及体内液体分布研究,发现对于常规透析病人,其原发病中以慢性肾小球肾炎最为多见。在患者所有中医体征中,口干所占比列最大,为97.1%,其次为面色晦暗和倦怠乏力,分别占到92.9%与90%。中医证型研究发现,证型多为正虚夹实,正虚证中以脾肾阳虚证最为多见,占到37.1%,其次为脾肾气虚证,占25.7%,最少的为气阴两虚证,占8.6%。对其体内液体分布分析发现,患者透前普遍存在体内液体分布异常,异常患者比例达78.6%,其中又以中度水肿患者最多,比例为31.5%。对全身各部位的体液分布状况分析发现,呈重度水肿部位多位于左下肢,比例达52.8%。对不同的年龄段体液分布的研究发现,青年组中中度所占比例最大,重度水肿所占比例最小,中年组人群中,体液分布情况较平均,中度水肿者略多,正常、轻度、重度水肿所占比例接近,老年组人群中,体液分布异常者明显高于正常者,对各年龄组之间行统计学分析发现,中年组与老年组,青年组与老年组相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中体液的分布特点研究发现,男性组和女性组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不同中医证候患者体液分布研究发现,脾肾气虚证者,中度水肿所占比例最大,为22.3%;脾肾阳虚患者中,重度水肿者所占比例最大,为34.4%;气阴两虚证患者,中度水肿和体液分布正常患者所占比例一样,均为为33.3%;肝肾阴虚患者,中度水肿所占比例最大,为44.4%;阴阳两虚证患者中,重度水肿所占比例最大,为45.4%;分别将各证型中水肿指数按正常、轻、中、重四组分别行统计学分析,发现在各组中,各证候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结论:常规血液透析病人,中医证候多为正虚夹实,虚证中以脾肾阳虚与脾肾气虚证最为多见,实证中,以血瘀最为多见;对患者体液分布的研究表明,患者透前普遍存在体液分布异常,过多体液多分布于双下肢及躯干,尤以左下肢最为明显;不同的年龄段体液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中医证候与体液分布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李蔚[9](2012)在《慢性肾衰竭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再探》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江苏地区的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观察慢性肾衰竭的不同中医证型与疾病分期、实验室指标等之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为临床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CRF中医证候的诊断标准制定本研究中的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信息调查表,采集和整理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的本病患者的一般情况、四诊信息以及实验室指标等等.采集资料完整、可信的病例建立统计数据库进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用t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计数类的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对CRF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及与其他因素的相关性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1、本研究调查的总人数为80例,样本中男性患者40例,女性的样本40例,男女的比例为1:1。年龄最小21岁,最大85岁,平均年龄为57.06±18.16岁。年龄分布以60-69及70-79岁年龄组所占比例最大,共40例,占总例数的40.0%;经统计,各年龄组男女性别分布无显着性差异(P>0.05)。2、本次调查的80例患者中,原发疾病中仍是慢性肾小球肾炎为最常见,共28例,占35%,其次是糖尿病肾病(17例,21.3%),高血压肾病(10例,12.5%)排第三位,第四位是自身免疫性肾损害7例(8.8%)。而梗阻性肾病、多囊肾及乙肝相关性肾炎在本次调查中相对少见。可见随着人们生活方式改变,糖尿病肾病及高血压肾病在原发病中的比例明显增加。3、从疾病的证型分布看,本病总属正虚邪实,而脾肾气虚为最多见的本虚证证型(P=0.02),气阴两虚型次之,其中以肾虚为本病虚证的基本表现,在肾虚的基础上兼有肝脏、脾脏的不足;在标证的分布上,湿浊证最为多见,瘀血证次之(P=0.000),湿热证,水气证相对较为少见。并且随着病程的延长,瘀血证比例增长明显。4、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不同慢性肾衰竭分期与中医证型之间存在着相关性(P<0.05, r=0.48)。5、临床指标与中医证候间的关系:方差分析结果显示5个本虚证候中血肌酐水平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结果提示气阴两虚组血尿素氮水平显着高于其他三组,经单因素方差检验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6)(P<0.05)。标实证中湿热证、瘀血证、湿浊证、水气证患者血肌酐水平不全相同,而水气证组的血肌酐均值水平明显高于其余三组,经单因素方差检验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07<0.05)。结论:1、肾虚是慢性肾衰竭病机之本,而正虚邪实是CRF的主要病机特点。2、本虚证中以脾肾气虚证为多见,气阴两虚证次之。标实证以湿浊证和血瘀证常见。湿浊、瘀血贯穿CRF整个病理过程始终。3、性别、年龄、原发病、病程等影响因素均不同程度的影响着中医证型的分布。4、中医证型分布与患者主要实验室检查(如尿蛋白、尿隐血、血色素、血清白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等)均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李琦[10](2011)在《更年期综合征中药肾虚证与临床检验指标相关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1)探讨实用、客观、量化的更年期综合征肾虚证实验室指标。(2)从检验医学角度对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肾虚证“证”的实质进行探索性研究。研究方法:(1)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40例正常健康人来自我院体检者,30例典型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肾虚证(或以肾虚证为主证)患者来源于我院门诊患者。空腹采集血清样本,同时检测三碘甲状腺氨酸(TT3)、血清总甲状腺素(TT4)、游离三碘甲状腺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皮质醇(CORT)、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睾酮(TESTO)、雌二醇(E2)、泌乳素(PRL)、孕酮(PROG)、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血清补体C3(C3)、总补体溶血活性(CH50)、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醛固酮(ALD)、血清总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等指标,观察更年期综合征肾虚证患者各类检验指标的变化情况。(2)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70%样本(健康对照组28例与更年期综合征肾虚组23例)进行更年期综合征肾虚证与检验指标间的逐步判别分析,建立判别方程,30%样本(健康对照组12例与更年期综合征肾虚组7例)用于判别方程的交叉验证。研究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更年期综合征肾虚证患者血清中CORT、TESTO、E2、TT3、FT3、FT4、TSH、C3、CH50、ALP和BGP显着下降(P<0.01或P<0.05),而FSH、LH和ACE浓度显着升高(P<0.01或P<0.05)。(2)对更年期综合征肾虚证判别能力较强的7个检验指标依次为CH50、PROG、TSH、TEST、BGP、CORT和C3。(3)更年期综合征肾虚证与检验指标间的判别方程为:Y0=-51.932+0.666 CH50-0.332PROG+2.113TSH+15.295TEST+1.569BGP+0.026CORT+24.705 C3, Yl=-25.904-0.468CH50+0.002PROG+0.182TSH+9.690 TEST+1.015BGP+ 0.016CORT+33.581 C3(Y0=对照组,Y1=肾虚组)。(4)对已建立的判别方程进行验证发现51例建模数据(健康对照组28例与更年期综合征肾虚组23例)判别结果100%正确;19例交叉验证数据(健康对照组12例与更年期综合征肾虚组7例)有17例得到正确划分,有两例被错误判别,其中一例健康对照被错误判别为更年期综合征肾虚证患者,一例更年期综合征肾虚证患者被错误判别为健康对照者。判别方程对未知患者证型判断的镇南关确率达到89.5%,判断的错误率为10.5%。研究结论:(1)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肾虚证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免疫功能以及骨形成检验指标有密切相关性。其中对下丘脑-垂体-靶腺轴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靶腺轴的抑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补体功能的减弱;对骨代谢方面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骨形成速率的减慢;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还不太明确,有待进一步的研究。(2)本实验中97.5%的更年期综合征肾虚证患者血清CH50低于参考区间下限,97.5%的健康对照者血清CH50在正常参考区间内,提示CH50对更年期综合征肾虚证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3)在已检测的20个指标中有7个指标对更年期综合征肾虚证的判别能力较强,按照其判别能力从强到弱排列分别为CH50、PROG、TSH、TEST、BGP、CORT和C3。这七个指标中CH50、C3为补功能指标,PROG、TSH、TEST、CORT为激素指标,BGP为骨形成指标,提示与更年期综合征肾虚证关系最为密切的分别为机体的补体功能、激素分泌功能与骨形成功能,这与临床上更年期综合征肾虚证患者的常见症状较为吻合。(4)更年期综合征肾虚证与检验指标间的判别方程经过验证与实际临床上对该证型的判断符合率达到了89.5%,提示该方程具有一定的判别价值,临床上有可能运用该方程及部分检验指标进行更年期综合征肾虚证的初步判断或辅证。
二、慢性肾衰肾虚证患者血清微量元素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慢性肾衰肾虚证患者血清微量元素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辨证的客观化研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肾功能衰竭彩色多普勒超声与中医辨证的关系 |
2 免疫功能与辨证分型的关系 |
3 脂类代谢与辨证分型的关系 |
4 微量元素的变化与辨证分型的关系 |
5 内分泌激素与辨证分型的关系 |
6 血液流变学与辨证分型的关系 |
7 结语 |
(2)原发性失眠各证型患者血清微量元素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西医诊断标准 |
1.3 中医辨证标准 |
1.4 纳入标准 |
1.5 排除标准 |
1.6 方法 |
1.6.1 标本取材 |
1.6.2 检测指标及方法 |
1.6.3 微量元素正常范围 |
1.7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PI患者微量元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
2.2 PI患者不同中医证型间微量元素的比较 |
2.3 PI患者不同中医证型间PSQI评分比较 |
3 讨论 |
(3)加味寿胎丸联合地屈孕酮治疗早期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临床观察加味寿胎丸联合地屈孕酮治疗早期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研究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表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动物实验AQPs在复发性流产小鼠蜕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寿胎丸干预作用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医药治疗复发性流产的相关研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参芪解毒膏治疗脾肾虚衰、浊毒潴留型慢性肾衰早中期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2.诊断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中医辨证标准 |
2.3 入选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2.5 病例剔除、脱落或中断标准 |
3.研究方法 |
3.1 病例分组 |
3.2 治疗方法 |
3.3 观察指标 |
3.4 疗效判定标准 |
3.5 统计学处理 |
4.研究结果 |
4.1 中医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
4.2 疗效性实验室指标比较 |
4.3 两组患者完成试验后总疗效比较 |
4.4 安全性评价 |
讨论 |
1.慢性肾衰的病因探讨 |
1.1 外邪袭入 |
1.2 过劳 |
1.3 饮食不节 |
1.4 情志所伤 |
1.5 失治误治 |
2.慢性肾衰的病机探讨 |
2.1 脾肾阳虚 |
2.2 浊毒潴留 |
3.脾肾虚衰、浊毒潴留型慢性肾衰的治则探讨 |
4.参芪解毒膏方药探讨 |
4.1 配伍解析 |
4.2 药物功效及现代药理研究 |
4.3 膏剂的优势 |
5.结果分析 |
5.1 中医症状分析 |
5.2 观察指标分析 |
5.3 总疗效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附件 |
(5)中医“肾虚”证候检验医学指标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肾虚与生化检验指标 |
1.1 性激素的改变 |
1.2 肾上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改变 |
2 肾虚与免疫检验指标 |
3 肾虚与分子基因及其他检验指标 |
4 小结 |
(6)胚胎停止发育各证型与微量元素水平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排除标准 |
1.3 检测方法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早孕人群血清微量元素含量总体概况 |
2.2 早孕人群各微量元素含量测定 |
2.3 早孕人群各证型微量元素含量统计结果 |
3 讨论 |
(8)终末期肾脏病血液透析患者中医证候及体液分布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语缩写参照 |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 |
综述一:慢性肾脏病西医研究进展 |
1. 慢性肾脏病(CKD)的定义及临床分期 |
2. 慢性肾脏病全球流行病学 |
3. CKD的原发病因 |
4. CKD的危险因素 |
5. CKD的临床表现 |
6. CKD的治疗进展 |
7. 预后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慢性肾脏病中医研究进展 |
1. 中医对于CKD的定义 |
2. 中医对CKD病因病机的认识 |
3. CKD中医证候学研究进展 |
4. CKD的中医辩证施治 |
5. 总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临床研究 |
前言 |
1. 韩国INBODY S10人体成分分析仪特点 |
2. 临床研究方法 |
3. 统计学方法 |
4. 结果 |
5. 讨论 |
6.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中医证候观察表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慢性肾衰竭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再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现代医学关于慢性肾衰竭的研究总论 |
1.1 慢性肾衰竭的定义 |
1.2 慢性肾衰竭的分期 |
1.3 慢性肾衰竭的病因 |
1.4 慢性肾衰竭的发病机制 |
1.5 慢性肾衰竭的诊断 |
1.6 慢性肾衰竭的治疗 |
2. 中医研究现状 |
2.1 病名 |
2.2 病因 |
2.3 慢性肾衰竭的病机 |
3. 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证候规律研究历史回顾 |
3.1 辨证分型方法研究 |
3.2 证候学研究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病例来源 |
3. 诊断标准 |
3.1 西医诊断及分期标准 |
3.2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
4 纳入标准 |
5. 排除标准 |
6. 调查方法 |
6.1 临床信息调查表的制定 |
6.2 临床信息调查表的主要内容(附表2) |
6.4 调查方法及质量控制 |
7 统计方法 |
8. 结果 |
8.1 一般情况统计 |
8.1.1 年龄及性别的分布 |
8.1.2 病程分布情况 |
8.1.3 原发病分布情况 |
8.1.4 慢性肾衰竭分期分布 |
8.1.5 各临床分期血压控制情况 |
8.2 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
8.2.1 临床分期与中医证型分布 |
8.2.2 中医症状的频率分析 |
8.2.3 本虚证及标实证之间关系 |
8.3 各影响因素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分析 |
8.3.1 性别与中医证型 |
8.3.2 年龄与中医证型 |
8.3.3 病程与中医证型 |
8.3.4 主要实验室检查与中医证型 |
9 讨论 |
9.1 慢性肾功能不全好发于中老年人 |
9.2 原发病构成比仍以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为主 |
9.3 慢性肾功能不全病机复杂多变,正虚邪实是其主要病机特点 |
9.4 各影响因素和中医证型 |
10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表 |
致谢 |
(10)更年期综合征中药肾虚证与临床检验指标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章 中医学对肾虚证的认识 |
1 中医学对肾的认识 |
2 肾虚证的历代文献认识与临床意义 |
第二章 中西医学对更年期综合征的认识 |
1 祖国医学对于更年期综合征的认识 |
2. 西医学对更年期综合征的认识 |
第三章 肾虚证与检验医学相关指标的研究进展 |
1 中医辨证论治与检验医学 |
2 肾虚证与检验医学指标 |
第四章 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肾虚证与检验医学指标临床相关性分析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慢性肾衰肾虚证患者血清微量元素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辨证的客观化研究探讨[J]. 曹征,李琴,王河宝.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03)
- [2]原发性失眠各证型患者血清微量元素调查研究[J]. 廖远生,高丽丽,谢步霓,吴松鹰,郑登滋,吴成翰. 亚太传统医药, 2019(11)
- [3]加味寿胎丸联合地屈孕酮治疗早期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 贾书娜. 河北中医学院, 2019(01)
- [4]参芪解毒膏治疗脾肾虚衰、浊毒潴留型慢性肾衰早中期的临床疗效观察[D]. 高然.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6(03)
- [5]中医“肾虚”证候检验医学指标研究进展[J]. 冷平,辛文瀚,罗萍.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5(01)
- [6]胚胎停止发育各证型与微量元素水平相关性研究[J]. 白凤楼,高宇,李清雪,赵阳,许红,刘荣霞.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4(09)
- [7]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J].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3(05)
- [8]终末期肾脏病血液透析患者中医证候及体液分布特点[D]. 叶桂松.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03)
- [9]慢性肾衰竭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再探[D]. 李蔚.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2(10)
- [10]更年期综合征中药肾虚证与临床检验指标相关性分析[D]. 李琦.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