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技术委员会的商务计划(论文文献综述)
彭钰栋[1](2021)在《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研究 ——以《民法典》第86条为对象》文中认为从20世纪初到现在的百余年时间内,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经历了从萌芽到诞生,再到快速发展的阶段,对于现代公司企业的治理产生了深远影响。企业在为股东利益赚取利润的同时,是否应当兼顾社会中利益相关者的权益,成为了企业必须面对的议题。随着企业在社会生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企业社会责任这一议题也逐渐进入了法学领域中,在我国突出表现为2005年《公司法》第5条中加入了“社会责任”,这一修订被视作是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条款的诞生,并引起了商法学界的积极讨论。但自那之后,由于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理论认识的不足,以及《公司法》第5条概括性质的规定,有关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的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并未取得实质性质的突破。2020年颁布的《民法典》在总则编的“营利法人”中通过第86条,再次规定了“社会责任”的内容,这一条可兹看作对于《公司法》第5条的延续和发展。将企业社会责任条款规定于《民法典》的总则编之中,于我国民商合一的立法模式之下,使得第86条具有了商法原则的地位。明确企业社会责任条款具有法律原则的性质,于现有立法模式之下,无论是对条款自身性质的认识与解释,还是对于法条适用方法的探究都大有裨益。首先,作为一项法律原则,条文的概括性使得其自身的内涵和外延不足,在历史解释和文义解释之外还需要对法律原则的价值进行探讨和补充,在我国《民法典》体系下可用民事基本原则对企业社会责任原则进行价值补充,尤其是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公序良俗原则以及绿色原则。其次,作为商法原则的《民法典》第86条,在其适用上可以借鉴法律原则的指导功能、裁判功能以及评价功能进行展开,其中指导功能强调第86条对于《公司法》《劳动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部门法中有关利益相关者保护的法律规则进行解释;裁判功能则是在缺少法律规则的时候将企业社会责任原则进行规则化适用,以弥补对于利益相关者保护不足的法律漏洞;评价功能则是在个案中,当企业社会责任原则在与其他法律原则发生冲突时,通过比例原则进行衡量的过程。作为商法原则的《民法典》第86条通过发挥其法律原则的功能而进入司法实践中,但这一过程可能赋予法官过于宽泛的自由裁量权。于是在现有的立法模式之下,可以利用“标准”与“法律”的特殊关系,在国内外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所构建的制度基础上,发挥标准制定主体的灵活性与内容丰富性等特点,在企业声明适用某一标准的情况下,该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构成对《民法典》第86条的原则补充,一方面指导企业建立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将企业社会责任原则的价值贯彻于日常经营之中,另一方面为法官在审判中利用原则进行规则创制或者进行原则之间的衡量提供规范性依据。最终通过这一法律化路径,将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最新理论与成果融入到我国民商事法律体系之中。
赵子军,姚歆[2](2021)在《“团体标准化+国际标准化”双驱发展之道——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商业行业委员会团体标准化观察》文中指出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商业行业委员会(简称"中国贸促会商业行业委员会")成立于1988年,是中国贸促会批准成立的23个全国性行业贸促机构之一,具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同时使用"中国国际商会商业行业商会"的名称,重点在服务业和消费品(含设计、制造、流通)领域,根据中国贸促会的贸易投资促进、商事法律服务和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三条业务主线,构建了标准化、信息咨询、会议展览、国际联络、商事法律、质量品牌建设和人才培训等"七位一体"的服务体系。
高京[3](2020)在《基于MBSE的ISO/TC10/SC6标准体系及典型标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标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所处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伴随标准质量不断加强、标准体系不断完善、标准资源不断积累,海量的“标准资源库”已经形成,对标准化管理工作和标准研制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标准体系研究是标准化管理的一个重要方法,传统的标准体系主要是以标准为中心对体系架构进行描述,缺少对标准内容以及标准之间关联关系的描述,无法充分发挥标准的协调性与配套性。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将MBSE(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方法与标准化原理和方法相结合,提出了基于MBSE的标准体系构建方法,并应用到了 ISO/TC10/SC6(国际标准化组织/技术产品文件技术委员会/机械工程文件分技术委员会)标准体系研究中。首先,研究MBSE实践的理论基础,结合标准体系构建原则和一般方法,提出了 MBSE应用于标准体系构建的逻辑架构,为ISO/TC10/SC6标准体系研究提供思路。其次,梳理ISO/TC10/SC6标准体系范围内的各项标准内容、标准之间的关联关系,以及相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之间的关联关系,利用元建模机制,提取并整合标准关键语义信息,建立了 ISO/TC10/SC6标准体系元模型,并在XML文件中对数据进行了组织与存储,保证了模型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然后,在ISO/TC10/SC6标准体系元模型的基础上,利用SysML(系统建模语言)和Enterprise Architect建模工具,构建了 ISO/TC10/SC6标准体系模型,并围绕标准功能类别、标准内容和标准布局等方面,对ISO/TC10/SC6标准体系进行分析,识别出标准缺失问题。最后,基于ISO/TC10/SC6标准体系模型和标准体系分析结果,结合机械产品数字化建模与仿真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与标准化需求,研究提出了机械产品数字化建模与仿真方向国际标准研制建议,并针对典型标准技术内容展开了研究,为今后相关标准的研制提供了支撑。
李小龙[4](2020)在《海南省旅游消费标准体系构建研究》文中提出旅游标准化工作一直以来备受国家和海南省高度重视,旅游标准化工作能够提高政府的管理效率,推动全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而旅游标准体系的构建作为旅游标准化工作推进的最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是行业规范化管理的蓝图和技术支撑,成为旅游标准化工作的最重要抓手。本文在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的大背景下,抢抓历史机遇,复盘了国内外旅游标准化研究的精髓,并做出归纳和总结,对相关概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剖析,打下了科学的研究基础,基于对全国旅游业标准体系的解读,考虑到建设旅游标准体系要符合本地实际、体现地方特色、覆盖产业各相关要素,从而引领各地旅游产业健康发展,并将视角锁定在海南省旅游消费标准体系建设方面。在分析了国内外旅游标准化发展状况和总结了海南省旅游标准化发展现状后,提出了海南省旅游标准化发展的问题以及建议,然后根据系统原则和旅游标准体系的构建原则尝试构建一套适度超前的海南省旅游消费标准体系框架,并逐个分析各子体系应制定的标准情况,并提出了相关建议。预期给产业未来发展预留一定空间,在新业态出现时便建立适宜的标准,从而引领新业态科学、规范的发展,为海南省旅游标准化工作提供科学的指导。此地方标准体系的构建研究既符合标准体系基础理论要求,又与海南省旅游业自身特点及其发展规律相吻合,于全面提升海南旅游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有重要意义。既是探究本省旅游强省之路,又能为其他省份构建或完善旅游标准体系提供一定的借鉴。
张效增[5](2020)在《2019中国-东盟国际标准化论坛领导人发言稿翻译项目报告》文中研究说明本翻译项目报告是受中国-东盟国际标准化论坛组委会秘书处委托,基于中国-东盟国际标准化论坛上领导的发言稿所开展的英译汉翻译项目。该翻译项目的内容是将涉及东盟标准化的参会领导人的发言稿翻译成中文,其目的在于加强中国与东盟国家标准化合作,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标准化领域合作共赢。报告以交际翻译理论为指导,采用案例分析法对翻译材料进行具体分析,内容涵盖领导人发言稿中的词汇;口号标语和长难句翻译以及东盟各国家领导人的语言风格翻译等几个方面。通过翻译分析研究发现,发言稿中的词汇词义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引申、转译等方法处理;口号式标语的翻译遵循交际翻译以“效果”优先原则,主要采用意译法,尽量以对仗的形式进行翻译处理;发言稿中的长难句可视情况采用顺序译出或句式重组的方法来处理,其重点是理顺句子中的逻辑;演讲风格的翻译策略则是分类。本报告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总结出具体实用的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以及翻译经验,旨在为今后的类似文本翻译提供参考,为中国-东盟国际标准化建设做出一定的翻译贡献。
贺潮蔓[6](2020)在《《国际网络安全优先要务:促进全球网络安全创新》英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提出网络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世界进入了大数据时代,网络的开放性与共享性使得网络的安全性不能得到保障。网络信息的各种入侵行为和犯罪活动接踵而至,因此随之而来的网络安全问题日益严重,不容轻视。网络安全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事关广大人民工作和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为确保科技产品和全球网络能够彼此协作,互通有无,且网络安全得到保障,美国总统特朗普指示美国商务部国家电信和信息管理局于2017年6月提交了《国际网络安全优先要务:促进全球网络安全创新》的报告,该篇报告强调了美国在网络安全问题方面的做法及政策,明确了美国国务院对网络安全问题的各项工作重点。本文是以该科技类文本为项目语篇的翻译实践报告,在翻译目的论的指导下,笔者从词汇、句法、篇章三个层面着手,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总结相关科技文本的翻译技巧。基于目的论三原则的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进行翻译,力求译文具有忠实性和可读性,以实现期望的翻译效果。希望通过对该文本的翻译研究,能够为我国有效应对网络安全问题提供启示和借鉴,同时对相关领域的文本翻译有所帮助。
韩子静,孟琼[7](2020)在《数字资源领域标准规范体系建设比较研究》文中指出数字资源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对数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梳理数字资源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对国际、国内数字资源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工作进行分析研究,归纳总结国际数字资源标准规范体系建设的可供借鉴之处,以及我国数字资源标准规范体系建设的优缺点,以期为我国数字资源标准规范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范建军,俞敏,刘松国[8](2020)在《国际电子商务交易保障标准化现状与发展对策》文中研究指明国际电子商务在极大改变全球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因交易保障问题困扰电子商务经营者、消费者和政府管理部门,电子商务交易保障国际标准化因此成为热点。本文研究国际电子商务交易保障相关标准化组织建设情况和电子商务产业相对发达国家的发展政策,以及国际国内电子商务交易保障领域的标准研制主要成果,在此基础上展望电子商务交易保障国际标准化发展趋势,提出电子商务交易保障国际标准化的发展重点。研究成果为我国建设运行国际标准化组织电子商务交易保障技术委员会(ISO/TC321)秘书处奠定基础。
温利群,曾丽,张喜会,刘洋,刘松国[9](2019)在《电子商务交易保障国际标准化现状与思考》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全球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电子商务整体信任程度有所提高,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市场自身难以解决的系统性问题。要提高电子商务的可靠性,电子商务交易保障成为其发展的核心问题。为推动电子商务交易保障的标准化,从电子商务交易保障的标准需求出发,广泛梳理了与电子商务交易相关的国际组织及其标准化现状,在此基础上根据电子商务交易保障的特点,对其标准化工作进行了思考,提出了标准化工作的具体建议。
刘可[10](2019)在《我国团体标准法律问题研究》文中提出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修订草案。新修订的《标准化法》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新《标准化法》共增加了19条规定,并在原来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四种标准构成的标准体系中,新增了团体标准这一新的标准类型。团体标准法律地位的确立,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是我国从旧的标准体系向新型标准体系过渡的关键点,是我国的标准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突破口。团体标准作为一种新的标准,在我国施行的时间较短,与团体标准相关的法律制度尚不完善。因此,有必要对团体标准的法律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从团体标准的制定、实施到团体标准的监管,系统的分析我国已经出现的与团体标准相关的法律问题和尚未出现在我国但在国外已有实践经验的团体标准法律问题,完善我国与团体标准相关的法律制度,为团体标准能够更好地发展保驾护航。研究我国团体标准的法律问题首先应厘清团体标准在我国的概念以及它区别于其他四种标准的特征。本文首先论述了我国团体标准的起源与发展,认为团体标准是具有规范性、自愿性、市场性、灵活性和开放性的,由市场主导的、社会团体制定的一种标准。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我国的团体标准在制定、实施和监管中的法律问题,提出适合我国团体标准健康发展的意见与建议。通过对团体标准制定过程中法律问题的研究发现,本文认为除了依法成立的社会团体以外,与团体标准化活动相关的、能够满足国家发展团体标准的原则与目的的市场主体,均可以参与制定。团体标准在制定时,可能会需使用他人专利,这就要求制定主体获得专利权人的许可,如果专利权人拒绝许可,制定主体可以根据事实寻求反垄断法进行规制。团体标准在制定过程中涉及的专利问题除了拒绝许可,还有信息披露不完全的问题。不完全的信息披露会给团体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带来较高的法律风险,因此,专利信息的披露需要更加明确和完善的程序加以保障。基于国内外的实践和研究发现,团体标准在实施中涉及的法律问题主要集中在垄断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一方面团体标准化组织的成员众多,具备占有市场支配地位的潜力,团体标准的实施方式相对市场化,就可能会出现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垄断行为,需要反垄断机构进行规制。另一方面,实施者可能会出现侵犯专利权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司法机构根据我国停止侵权民事责任的相关规定,适用专利侵权禁令。在团体标准的知识产权保护上,除了专利权外,着作权与团体标准也密切相关,制定团体标准的版权政策能够有效保护团体标准化组织的权益。此外,为鼓励团体标准的实施,应扩大团体标准的实施途径。在制定法律法规时援引团体标准会在很大程度上激励团体标准的实施,从而鼓励团体标准的制定和整体的发展。在团体标准的监督管理中,政府和团体标准化组织自身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行政机关应对团体标准进行全面的监管,包括事中监管和事后监管,并通过主动检查和接受社会投诉、举报等方式,对团体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进行监督管理。团体标准化组织的自我治理对于团体标准的监管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明确、严格的内部章程可以保障社会团体依法顺利的开展团体标准化活动,维护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进一步完善我国团体标准相关的制度建设,需要团体标准化组织、政府机关、司法部门的共同努力。团体标准化组织要制定严谨的团体标准制定程序,保障专利信息的披露;制定具体的团体标准管理章程,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政府机关应明确团体标准中专利许可的相关要求;确立竞争效应事前咨询制度;制定团体标准的援引规则,激励团体标准的实施。司法部门应完善团体标准的专利滥用抗辩制度、明确团体标准实施中垄断行为的违法性认定原则,降低团体标准的法律风险。本文具有一定的创新性。首先,论文探讨了团体标准的构成要素,包括主体、内容、程序和编号;其次,论文分析了在制定团体标准过程中,团体标准化组织会遇到哪些法律风险,应如何规避法律风险,以保护自身权益不被侵害;第三,论文总结了在团体标准实施阶段,团体标准化组织可能出现的违法行为,具体分析了各违法行为的表现方式和遭受不法侵害时的救济方式;最后,论文首次提出了我国法律法规援引团体标准的规则。
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技术委员会的商务计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技术委员会的商务计划(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研究 ——以《民法典》第86条为对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背景 |
二、本选题国内外研究情况 |
(一)国内研究概况 |
(二)国外研究概况 |
三、法律化路径说明 |
(一)道德的法律化 |
(二)本文法律化路径思考 |
第一章 法学视野下的企业社会责任 |
一、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沿革 |
(一)中世纪后期西欧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的萌芽 |
(二)1900-1950:企业社会责任的萌芽阶段 |
(三)20 世纪50-60 年代:企业社会责任的形成 |
(四)1970 年代: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时期 |
(五)1980-1990 年代:补充性理论的蓬勃发展 |
(六)21 世纪:企业社会责任的全球化 |
二、我国法学界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探讨 |
(一)法律概念之争与法律条文解释之辩 |
(二)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研究的多元视角 |
(三)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困境 |
三、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司法实践 |
(一)企业社会责任司法判例概况 |
(二)企业社会责任在判决中的运用 |
(三)企业社会责任司法实践的困境 |
四、对企业社会责任中“责任”概念的再认识 |
(一)何为“责任” |
(二)法学中有关“责任”的探讨 |
(三)企业社会责任是何种“责任” |
第二章 《民法典》第86 条的理论探讨 |
一、《民法典》第86 条立法沿革 |
(一)早期立法中的企业社会责任理念 |
(二)2005 年《公司法》第5条中的“社会责任” |
(三)《民法典》第86 条的出台 |
(四)《民法典》第86 条文义解释 |
二、《民法典》第86 条的法律原则性质研究 |
(一)企业社会责任条款的法律性质之争 |
(二)法律规范理论:规则与原则的区分 |
(三)《民法典》第86 条法律性质:法律原则 |
三、作为法律原则的《民法典》第86 条解释 |
(一)体系因素解释:民商合一下的企业社会责任原则 |
(二)目的因素解释:对企业社会责任原则的价值补充 |
第三章 《民法典》第86 条的司法适用 |
一、指导功能 |
(一)法律原则的指导功能——法律规则的解释方法 |
(二)劳工保护 |
(三)消费者保护 |
(四)环境保护 |
(五)案例分析 |
二、裁判功能 |
(一)法律原则的裁判功能——用于法律漏洞补充 |
(二)法律漏洞认定 |
(三)法律漏洞的补充方法 |
(四)案例分析 |
三、评价功能 |
(一)法律原则的评价功能——价值衡量的依据 |
(二)怎样进行衡量——比例原则 |
(三)案例分析:北京世界城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上诉刘富君劳动争议案 |
第四章 对《民法典》第86 条的补充——以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为依据 |
一、对于法官自由裁量权的限制 |
(一)限制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必要性 |
(二)限制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方法 |
二、标准:作为法律的补充 |
(一)什么是标准 |
(二)标准与法律的关系 |
三、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对第86 条的补充 |
(一)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 |
(二)企业社会责任国内标准 |
(三)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在实践中的运用 |
(四)企业社会责任标准补充的意义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2)“团体标准化+国际标准化”双驱发展之道——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商业行业委员会团体标准化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上篇贸易促进与标准化协同发展 |
推动标准化工作纳入贸促会的工作职能与工作要点 |
推动贸促会建立“标准化+商事认证+贸易促进”的业务新模式 |
成立中国标准化协会服务贸易分会,发起中国服务贸易标准化论坛 |
推动基于服务业标准应用的服务提供者证明书签发试点和“中国服务商”数据库建设纳入2020年国务院批准的第三轮服务贸易创新试点总体方案 |
中篇试水新兴领域 |
提出“服务创新和管理创新”建议,被2020年修订版《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管理办法》采纳 |
研制外卖配送服务团标,推动新增行业分类 |
多元标准类型联动,推动管理咨询服务标准体系构建 |
推动中国提案的共享经济ISO国际标准立项,形成了共享经济国际标准化领域中、日、加三国鼎立的局面 |
研制无接触配送标准助力全球抗疫 |
外卖餐饮商户集约化经营新模式推动国际标准立项 |
推动中餐元素写入ISO国际标准,开拓出中餐国际标准化之路 |
落实国家产教融合战略,推动校企合作指南国际标准研制 |
研制新职业技能类标准,助力新兴领域人力资源开发 |
下篇“十四五”标准化展望与思考 |
把握趋势,准确研判 |
不忘初心,持续推进 |
扩大朋友圈,洞察先机 |
完善网络,协同合作 |
聚焦“四新”,聚力双标 |
(3)基于MBSE的ISO/TC10/SC6标准体系及典型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机械工程文件国际标准化现状 |
1.2.2 MBSE方法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MBSE在标准体系构建中的应用 |
2.1 标准体系概述 |
2.2 MBSE实践的三大支柱研究 |
2.2.1 建模语言 |
2.2.2 建模方法 |
2.2.3 建模工具 |
2.3 基于MBSE的标准体系构建方法研究 |
2.3.1 MBSE应用于标准体系构建的逻辑架构 |
2.3.2 基于MBSE的标准体系构建方法的特点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ISO/TC10/SC6标准体系元模型构建 |
3.1 标准体系元建模理论基础 |
3.2 标准体系元建模流程 |
3.3 ISO/TC10/SC6标准体系元模型 |
3.3.1 需求分析阶段元模型 |
3.3.2 功能分析阶段元模型 |
3.3.3 体系架构设计阶段元模型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元模型的ISO/TC10/SC6标准体系构建与分析 |
4.1 基于元模型的ISO/TC10/SC6标准体系构建 |
4.1.1 标准体系需求模型 |
4.1.2 标准体系功能模型 |
4.1.3 标准体系架构模型 |
4.2 ISO/TC10/SC6标准体系分析 |
4.2.1 体系标准功能类别分析 |
4.2.2 体系标准内容分析 |
4.2.3 体系标准布局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机械产品数字化建模与仿真方向国际标准研制建议与典型标准研究 |
5.1 机械产品数字化建模与仿真方向国际标准研制需求 |
5.1.1 机械产品数字化建模方向国际标准研制需求 |
5.1.2 机械产品数字化仿真方向国际标准研制需求 |
5.2 机械产品数字化建模与仿真方向国际标准研制建议 |
5.2.1 机械产品数字化建模方向国际标准研制建议 |
5.2.2 机械产品数字化仿真方向国际标准研制建议 |
5.3 《机械产品三维模型简化与轻量化要求》标准研究 |
5.3.1 标准需求分析 |
5.3.2 标准功能分析 |
5.3.3 标准关键内容研究 |
5.4 《数字化仿真机加工工艺要求》标准研究 |
5.4.1 标准需求分析 |
5.4.2 标准功能分析 |
5.4.3 标准关键内容研究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现行和制定中的机械工程文件相关国际标准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4)海南省旅游消费标准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现实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国外旅游标准化研究综述 |
(2)国外旅游标准体系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旅游标准化研究 |
(2)旅游标准体系研究 |
1.2.3 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可能的创新点 |
2 相关概念界定 |
2.1 标准、标准化、旅游标准化 |
2.2 标准体系、旅游标准体系 |
2.3 国际旅游消费中心 |
2.3.1 历史机遇 |
2.3.2 概念阐释 |
2.3.3 建设路线分析 |
3 国内外旅游标准化发展现状概述 |
3.1 国外旅游标准化发展概述 |
3.1.1 国际组织的旅游标准化 |
3.1.2 发达国家的旅游标准化 |
3.2 我国旅游标准化发展概述 |
3.2.1 初级萌芽阶段 |
3.2.2 发展完善阶段 |
3.2.3 逐渐成熟阶段 |
3.2.4 小结 |
3.3 海南省旅游业及旅游标准化发展分析及存在问题 |
3.3.1 海南旅游业发展分析 |
(1)发展优势 |
(2)劣势分析 |
3.3.2 海南旅游标准化发展现状 |
(1)海南旅游标准化发展轨迹 |
(2)地方旅游标准体系构建 |
(3)旅游标准制定和实施 |
(4)旅游标准化试点示范 |
3.3.3 存在问题 |
(1)标准制定滞后于海南旅游产业发展 |
(2)旅游标准实施的有效性不显着,宣贯力度有待加强 |
(3)旅游标准化人才严重缺乏 |
(4)现行旅游地方标准出现“老化”、“地域限制”等问题 |
4 海南省旅游消费标准体系的构建 |
4.1 构建总体思路 |
4.2 构建方法与原则 |
4.2.1 构建方法 |
4.2.2 构建基本原则 |
(1)目标要明确 |
(2)要全面成套 |
(3)层次要适当 |
(4)要划分清楚 |
4.3 框架结构 |
4.3.1 总体构成 |
4.3.2 基础标准体系构成 |
4.3.3 消费供给标准体系构成 |
4.3.4 消费环境标准体系构成 |
4.3.5 国际化标准体系构成 |
4.4 标准体系项目研究 |
4.4.1 基础标准体系JC1 |
(1) 指南、指引、导则JC101 |
(2) 术语、代号、缩略语JC102 |
(3) 图形、标识、符号JC103 |
4.4.2 消费供给标准体系XG2 |
(1) 旅游产品与业态XG201 |
(2) 生态资源与规划XG202 |
(3) 旅游目的地XG203 |
(4) 品牌建设XG204 |
(5)信息技术与服务XG205 |
4.4.3 消费环境标准体系XH3 |
(1) 消费安全与应急XH301 |
(2) 公共设施与服务XH302 |
(3) 人力资源保障XH303 |
(4) 资金(金融)保障XH304 |
(5) 服务质量控制与评价XH305 |
4.4.4 国际化标准体系GJ4 |
(1) 国际化设施GJ401 |
(2) 国际化服务GJ402 |
5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件 1:明细表 |
附件 2:明细表(国际相关标准和发达国家相关标准、我国港澳台地区标准) |
附件 3:明细表(建议制订修订地方标准)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在学期间发表文章) |
致谢 |
(5)2019中国-东盟国际标准化论坛领导人发言稿翻译项目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
摘要 |
Abstract |
Chapter1 Introduction |
1.1 Background of2019 CAISF |
1.2 Significance of the LST-2019 CAISF |
1.3 Structure of the Report |
Chapter2 Translation Preparation |
2.1 Pre-translation Analysis |
2.1.1 Text Analysis |
2.1.2 Target Audience and Readers Analysis |
2.2 Parallel Text Analysis |
2.3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Theory |
Chapter3 While Translation |
3.1 Use of Translation Tool |
3.2 Quality Control |
Chapter4 Case Analysis |
4.1 Translation of the Words |
4.1.1 The Extension of the Words in the speeches |
4.1.2 The Conversion of the Words in the speeches |
4.2 Translation of the Sentences |
4.2.1 Translation of the Slogans in the Speeches |
4.2.2 Translation of the Long Sentences in the Speeches |
4.3 Translation of the Different Language Styles |
Chapter5 Conclusion |
5.1Major Findings |
5.2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
Bibliography |
AppendixⅠ The Source Text and Target Text |
AppendixⅡ Letter of Authorization |
(6)《国际网络安全优先要务:促进全球网络安全创新》英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翻译任务描述 |
1.1 翻译材料介绍 |
1.2 翻译材料文本特点 |
第二章 翻译指导理论 |
2.1 翻译目的论概述 |
2.2 翻译目的论与科技英语翻译 |
第三章 翻译过程描述 |
3.1 译前准备 |
3.1.1 翻译理论准备 |
3.1.2 翻译工具准备 |
3.1.3 平行文本阅读 |
3.2 译中操作 |
3.2.1 翻译计划 |
3.2.2 翻译步骤 |
3.3 译后审校 |
第四章 文本案例分析 |
4.1 词汇层面 |
4.1.1 专业术语的翻译 |
4.1.2 词性转换 |
4.2 句法层面 |
4.2.1 被动句 |
4.2.2 从句 |
4.2.3 长难句 |
4.3 篇章层面 |
4.3.1 连贯性 |
4.3.2 衔接性 |
第五章 结论 |
5.1 翻译中遇到的问题与反思 |
5.2 翻译经验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原文) |
附录 B (译文) |
附录 C (专业术语) |
致谢 |
(7)数字资源领域标准规范体系建设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国际标准 |
1.1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
1.2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
1.3 国际电信联盟(ITU) |
2 国家标准 |
2.1 美国国家标准 |
2.2 英国国家标准 |
2.3 德国国家标准 |
3 行业标准 |
4 我国数字资源标准规范体系发展概况 |
4.1 数字资源标准规范发展历程 |
4.2 数字资源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内容 |
4.2.1 数字资源加工与组织标准 |
4.2.2 数字资源服务与管理标准 |
4.2.3 技术与平台建设标准 |
4.3 我国数字资源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发展特点 |
4.3.1 结合需求,借鉴与创新并举 |
4.3.2 注重体系,合作与共享并重 |
4.4 我国数字资源标准规范体系发展策略 |
4.4.1 制定国家层面的数字资源标准化战略,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 |
4.4.2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扩大国际影响力 |
4.4.3 主动跟踪产业发展和技术动态,推动标准优化升级 |
5 结语 |
(10)我国团体标准法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四、研究思路 |
五、研究方法 |
六、创新与不足 |
第一章 团体标准的概念与特征 |
第一节 团体标准的定义 |
一、我国《标准化法》中定义的团体标准 |
二、团体标准的法律属性 |
第二节 团体标准的特征 |
一、团体标准的具体特征 |
二、团体标准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的比较 |
三、团体标准的作用 |
第三节 我国团体标准的起源与发展 |
一、团体标准的形成背景 |
二、团体标准法律地位的确立 |
三、团体标准的发展现状 |
第二章 我国团体标准制定过程中的法律问题 |
第一节 我国团体标准的制定概况 |
一、团体标准的制定主体与制定程序 |
二、团体标准的制定现状 |
第二节 我国团体标准的制定原则与构成要素 |
一、制定团体标准的三原则 |
二、构成团体标准的四要素 |
第三节 团体标准制定主体的范围探讨 |
一、团体标准制定主体的资格要求 |
二、社会团体作为制定团体标准的主体资格问题 |
三、参与团体标准化活动的相关市场主体的主体资格问题 |
第四节 团体标准制定中的拒绝许可 |
一、制定主体被拒绝许可的问题 |
二、拒绝许可的行为 |
三、拒绝许可的救济方式 |
第五节 团体标准制定中的专利隐瞒 |
一、制定程序中隐瞒专利的问题 |
二、信息披露环节中隐瞒专利的行为分析 |
三、专利权人隐瞒专利行为的规制 |
第三章 我国团体标准实施过程中的法律问题 |
第一节 我国团体标准的实施概况 |
一、团体标准实施的意义与途径 |
二、团体标准实施的现状与成效 |
第二节 团体标准实施中的反垄断问题 |
一、团体标准实施中的垄断行为 |
二、团体标准化组织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问题 |
三、团体标准实施中的垄断协议问题 |
第三节 团体标准实施中专利侵权禁令适用问题 |
一、标准必要专利的认定 |
二、美国“eBay案”的启示 |
三、我国停止侵权民事责任的适用 |
第四节 团体标准的着作权保护问题 |
一、团体标准着作权的一般规则 |
二、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版权政策 |
三、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版权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
第五节 法律法规援引团体标准的规则问题 |
一、团体标准援引制度的基本概念 |
二、法律法规援引团体标准的正当性与合法性 |
三、法律法规援引团体标准的域外规则分析 |
第四章 我国团体标准的监督管理 |
第一节 行政机关对团体标准的监督管理 |
一、行政机关监管团体标准的一般规则 |
二、行政机关监管团体标准的现状 |
三、对团体标准化组织制定团体标准的监管 |
四、对团体标准化组织实施团体标准的监管 |
五、行政机关监管团体标准的奖罚机制 |
第二节 团体标准化组织的自我治理机制 |
一、团体标准化组织自我治理的理论基础 |
二、团体标准化组织自我治理机制的规则 |
第五章 完善我国团体标准制度的建议 |
第一节 完善团体标准的制定程序 |
一、明确团体标准专利许可相关要求 |
二、细化团体标准专利信息披露制度 |
第二节 降低实施团体标准的法律风险 |
一、确立团体标准竞争效应事前咨询制度 |
二、明确团体标准实施中垄断行为的违法性认定原则 |
第三节 完善团体标准相关法律规范的体系建设 |
一、完善团体标准的专利滥用抗辩制度 |
二、制定团体标准的援引规则 |
三、制定团体标准的版权保护政策 |
四、团体标准化组织自我治理的政策引导与法律规制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技术委员会的商务计划(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研究 ——以《民法典》第86条为对象[D]. 彭钰栋. 中国政法大学, 2021(11)
- [2]“团体标准化+国际标准化”双驱发展之道——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商业行业委员会团体标准化观察[J]. 赵子军,姚歆. 中国标准化, 2021(05)
- [3]基于MBSE的ISO/TC10/SC6标准体系及典型标准研究[D]. 高京.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2020(01)
- [4]海南省旅游消费标准体系构建研究[D]. 李小龙. 海南大学, 2020(12)
- [5]2019中国-东盟国际标准化论坛领导人发言稿翻译项目报告[D]. 张效增. 广西大学, 2020(07)
- [6]《国际网络安全优先要务:促进全球网络安全创新》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 贺潮蔓. 天津理工大学, 2020(05)
- [7]数字资源领域标准规范体系建设比较研究[J]. 韩子静,孟琼. 图书馆学研究, 2020(04)
- [8]国际电子商务交易保障标准化现状与发展对策[J]. 范建军,俞敏,刘松国. 中国标准化, 2020(02)
- [9]电子商务交易保障国际标准化现状与思考[J]. 温利群,曾丽,张喜会,刘洋,刘松国. 中国标准化, 2019(20)
- [10]我国团体标准法律问题研究[D]. 刘可. 中央财经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