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灵通网络优化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黄博[1](2010)在《北京小灵通网络优化方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北京的小灵通网络于2003年开始建设,经过六年的建设和优化,网络已经逐渐趋于成熟。虽然伴随着3G系统的到来,小灵通由于种种原因必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它培养了一大批的网络维护和优化人员,同时积累了大量的无线维护和优化经验。本文对北京小灵通网络情况进行说明,对UT公司的iPAS系统和中兴公司的ZXPCS系统进行介绍,讲解了小灵通网络优化的基础知识和优化工作对改善网络质量的作用。本文结合延庆大学城优化项目进行研究,在长达16个月的专项优化过程中,定期分析无线侧数据,并采用实地拨测的方法,通过基站组控和呼叫区调整等手段,有效地解决了用户数量和话务量激增导致网络质量劣化的问题。延庆大学城优化方案是热点地区话务量突发问题的解决实例,有较强的可行性和针对性,对今后类似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参考依据。
虢巧英[2](2009)在《小灵通网络优化》文中指出小灵通,学名为无线市话,是中国电信具有战略意义的资产。其网络优化,特别退出阶段的小灵通网络优化工程的实施、经验的总结,是中国电信唯一的移动网络优化经验,对于中国电信更顺利的进行CDMA网络的优化和提升中国电信在市场竞争中的品牌优势有着重要的意义。优化的前提是对网络熟悉,包括小灵通网络的系统结构、主要参数配置、空中接口、衡量网络质量的关键指标等。本文正是在此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运用网络优化手段、工具以及各种新技术,从PA指标、基站指标、用户投诉等数据的搜集和分析,网络优化方案的制定,网络优化实施工程的管控,方案实施后的效果评估等各个方面,对小灵通网络优化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说明,提出适合小灵通网络优化的方案。同时,并将这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广州市花都区小灵通网络优化为例子,对其网络优化经验进行总结,从中吸取相应的经验,从而为电信CDMA网络的经营和优化方案提供借鉴意义。文章最后对优化过程中若干问题提出相应建议。
高屹[3](2009)在《北京小灵通项目后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小灵通网络是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发展起来的,经历了从地下到地上风风雨雨的六年建设与运营,所有曾经的争议与短暂的辉煌都已经成为过去。在北京小灵通网络即将完成其历史使命退出历史舞台之际,总结与评价一下北京小灵通网络固定资产投资投了多少?运营花费了多少?各项成本费用是多少,并为我们带来多少收入与业绩,下一步该如何处置,也是我们项目投资管理部门应该完成的任务。为小灵通项目能够善始善终,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给所有为这个网络热情献身的人们一个完美的结局,本文根据自己在企业中的工作实践,在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的基础上,协调了投资、网运、营销、财务、市场等众多相关部门,收集了大量的小灵通相关数据,如:网络投资数据,全网设备能力数据,历年设备电费、占地费、频占费,历年业务收入,网运成本费用等,并运用课堂上所学到的经济管理、项目评价、投资分析等方面的理论知识重点对六年的网络投资、运行成本、营销成本及业务收入进行了全面彻底地分析与评价,并对今后的退网工作提出了建议。
夏雷鸣[4](2009)在《H联通公司小灵通业务衰退期市场营销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小灵通业务是我国电信业发展的一个奇迹,市场需求使其冲破诸多限制,一度呈现出不可抑制的强劲发展势头。但在经历一段时间的高速发展之后,移动电信市场日趋成熟,移动资费日益降低,特别是各家电信运营商3G业务的陆续开通,对小灵通的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和挑战。伴随着国内外电信业改革重组、创新转型步伐的加快,国内电信企业已经由单一业务运营商转变为全业务运营商,急需对处于生命周期衰退期的小灵通业务进行认真的思考和探索,从而保障企业走上健康科学发展的道路。本文以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长尾理论等理论为基础,对H联通公司小灵通业务的营销现状进行了认真分析,对业务所处的发展环境进行了深入剖析,采用理论研究与图表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明确H联通公司小灵通业务处于产品生命周期的衰退期阶段,提出H联通公司小灵通业务衰退期的新市场定位,建议以采取防御型战略为主,着重规避劣势因素和威胁因素,打造业务组合和融合、增值业务、特定用户群三个长尾市场,尽量延长小灵通业务的生命周期,并对具体的市场营销战略进行勾勒和描述。最后,提出了战略的执行和保障措施。
阴茜[5](2009)在《小灵通网络优化网络综合指标模型的搭建》文中研究表明小灵通业务是电信运营商推出的一项市话延伸业务,由于其低资费、成本小、健康无辐射等特点,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仅青岛市地区就迅速增长至80万用户。但随着用户数的不断增加、网络规模的扩大、城建改造等动态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对于局部区域会出现电波覆盖变差、呼叫成功率降低以及通话质量下降等情况,对于系统全局也会发生话务负荷不均衡等情况,而由此产生的投诉、服务质量、效益三者之间的问题也成为目前运营商关注的热点遇难点,因此,如何更新网络优化方案并搭建相对准确的模型分析系统进行分析,成为当下各运营商的迫切需要。本文结合工作需求,对原青岛网通(现联通公司)小灵通网络优化工作进行相关调研并进行网络综合指标模型搭建。本次模型搭建初步选取了11项可能影响服务和效益指标的性能网络综合指标,在此基础上找到影响服务和效益的网络因素。阐述了小灵通网络综合指标的模型搭建在小灵通网络优化及网络性能、服务、效益之间进行综合分析的具体应用,详细介绍了数据采样过程、数据分析方法、各特殊区域的模型分析及小灵通综合指标模型成果输出及应用。该模型为小灵通市场提供了影响网络性能、服务和效益的网络优化网络综合指标分析系统。为指导和评价网络优化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为小灵通优化工作提供了降本增效的方法、原则,为市场节约了巨额网络基站部署、维护等成本。
申健[6](2008)在《小灵通(PAS)网络关键指标(KPI)优化技术研究 ——网络优化分析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一个网络从开始建设到逐步完善,网络优化的演进必然是一个从解决基本覆盖为起点的工程优化到以解决网络指标、提高用户感知度为核心的深度优化过程。在这一网络发展过程中,围绕网络关键指标开展的网络优化工作,是提高网络质量的重要手段,对其进行研究十分必要。论文在遵循小灵通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小灵通网络优化中关键指标的分析及改善方法,主要工作有:1.研究小灵通网络关键指标(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的内容及相关的算法。网络关键指标是由若干相关因素依据一定的算法形成的,需要对各个数据的获取、计数器的设置及算法原理进行更深一步了解和研究。对其中一些重要的算法需查询资料或咨询厂家专家,确立出关键指标的关注方向。2.提出小灵通调整思路。收集小灵通(PAS)网络在一定区域的运行指标、用户投诉数据、路测数据DT(DrivingTest)(包括覆盖测试、呼叫测试)、定点呼叫测试数据CQT(CallQualityTest)等资料进行全面分析,找出网络指标及用户感知等方面出现的问题。3.进行工程实施,得出结论。根据前期得出的网络关键指标(KPI)改善思路,开始工程实施,并追踪网络运行指标、用户投诉数据、路测数据(DT)(包括覆盖测试、呼叫测试)、定点呼叫测试(CQT)等数据,再分析,进一步论证关键指标的优化对网络整体性能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刘晓勇[7](2008)在《新余电信小灵通与移动业务的竞争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1997年小灵通进入我国移动通信市场后,在中国的迅速发展可谓电信业界的一个“神话”。然而从2004年中期以后在固定用户群逐渐趋于饱和的情况下,随着固定运营商进行捆绑及优惠促销的手段影响力逐渐变弱,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两家在移动通信方面的资费进行的相应下调,这些使得小灵通所赖以生存的资费优势变得越来越不明显。对于拥有八千万用户规模的小灵通而言,从目前来看,在3G开展之前,构建完善的产业链,制定切实可行的策略,寻找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应对移动运营商的激烈竞争,是中国电信的当务之急。论文在分析新余电信公司小灵通业务现状的基础上,对于小灵通的市场定位的主要因素,以及对整体移动通信业务的影响进行了系统分析。并针对无线通信市场普及率的影响因素、竞争环境的变化趋势和移动公司采取的新举措对小灵通业务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在市场调查、市场预测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论文提出了新余电信小灵通针对移动的竞争对策,主要对增值业务、品牌建设与营销渠道建设、客户管理等分别进行了策划,旨在以提高客户价值、改善市场细分来赢得客户,以基于竞争的特色业务,提高竞争能力,巩固小灵通在无线通信市场上的重要地位,为中国电信3G业务的开展打下基础。
曹治娇[8](2008)在《无线市话网络优化技术的研究和实施》文中研究指明在传统固话业务日渐萎缩的现状下,无线市话小灵通的及时出现给运营商带来了转机。但是由于其使用的蜂窝技术、TDM/TDD接入方式、频段高、基站和移动台发射功率小等特点造成了一些固有缺陷:室内覆盖效果差、切换频繁、易掉话。要使小灵通在竞争激烈的通信市场的夹缝中生存并发展壮大,科学的网络优化是关键。小灵通网络的维护重点已由最初的覆盖转为优化,而优化重点也将从减轻因这些固有缺陷造成用户的感受差入手,围绕小灵通网络优化的三大方面:覆盖、同步、干扰展开工作,结合用户投诉、网管数据、路测数据等综合信息,通过分析切换、掉话等多项数据进行全面的小灵通网络优化,提升网络运行质量的同时也使网通公司和用户有一个共赢的结果。本文从无线市话的技术特点出发,结合河南新乡的小灵通网络特点,从实际工作中找出网络存在问题,在优化理论的支持下列出典型案例,从案例的分析和解决中再丰富优化理论。在此期间除了常规的优化外,还有针对性地制定一些专用的及多样的优化方案:农村高塔基站的覆盖,没有基站控制器的区域基站安装,基站延伸器和直放站的补充使用等等。经过一年的精心优化,新乡小灵通网络的运行质量和性能指标有了很大的改善,综合指标排名由全省的末几位上升到前三位,与此同时用户对网络的感知度有了很大的提升,为公司的收入效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郭颖川[9](2008)在《小灵通网络优化的研究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小灵通,学名为无线市话。自1998年在浙江余杭首先开通以来,全国355个城市先后开通小灵通。唐山市小灵通于2003年1月建成,网络初期规划较好。随着用户量的快速增长,网络运行质量逐步下降,用户投诉较多。以往多采用增加基站的单一手段解决网络问题,网络优化进程不能满足用户发展的需求,急需通过全面的网络优化来改善网络运行质量。本文结合工作需要,选取唐山市区网络进行优化。首先,通过网络性能指标分析,找出了市区网络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为高话务量造成的信道阻塞和系统的自干扰;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分三期进行网络优化的方案,并根据所提出的方案对实际网络进行了优化;最后,本文对优化前后的网络性能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对优化结果进行了评估。分析和评估结果证明:通过这次优化,无线网络的性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达到了优秀网络的标准,网络的利用率得到提高,用户对网络的满意度增加。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掌握了小灵通无线网络优化的基本思想和实施方法,积累了网络优化的经验,为下一步区县市的优化工作提供了具体案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曾国勇[10](2008)在《3G时代小灵通网络发展探讨》文中认为1 3G建设初期的小灵通发展策略固网运营商已对小灵通网络投入了大量资金,并已取得较好的投资回报。为充分发挥存量资产的效益和稳定已有的用户资源,结合国内通信市场情况,在3G建设初期,固网运营商还应继续在小灵通网络上投入资金,加强网络优化,在综合考虑设备、传输、运维成本及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设备利用率。网络优化重点是"疏忙补盲",按照"控制规模、稳步发展、及时调整"的建设思路,做好网络优化工作,改善网络服务质量。
二、小灵通网络优化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灵通网络优化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北京小灵通网络优化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产生的背景 |
1.2 本论文主要工作 |
第二章 小灵通系统简介 |
2.1 PHS和PAS |
2.2 iPAS系统介绍 |
2.3 iPAS无线接入子系统 |
2.3.1 基站控制器 |
2.3.2 基站 |
2.3.3 用户终端 |
2.4 ZXPCS系统介绍 |
2.4.1 基站控制器(CSC) |
2.4.2 基站(CS)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北京小灵通网络优化和网络现状 |
3.1 小灵通网络优化 |
3.1.1 网络优化流程及关键参数 |
3.1.2 常用的优化方法 |
3.2 北京小灵通网络现状 |
3.2.1 网络总体情况概述 |
3.2.2 室内基站覆盖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延庆大学城网络优化项目 |
4.1 大学城项目背景 |
4.2 大学城项目实施工作 |
4.2.1 大学城前期网络扩容工作 |
4.2.2 大学城放号后网络情况分析 |
4.2.3 PA区调整工作 |
4.2.4 大学城第二次基站扩容工作 |
4.2.5 大学城第三次基站扩容工作 |
4.3 网络优化的成果 |
4.3.1 06年10月下旬话务量专题分析 |
4.3.2 06年11月下旬话务量专题分析 |
4.3.3 07年3月话务量专题分析 |
4.3.4 07年9月话务量专题分析 |
4.3.5 08年初大学城的网络状况 |
4.4 延庆大学城优化项目总结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束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小灵通网络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的相关对象说明 |
1.2.1 关于小灵通 |
1.2.2 关于小灵通网络系统 |
1.3 本文研究的思路、方法、技术路线 |
1.4 本文的框架内容及创新点 |
第二章 小灵通网络优化概述 |
2.1 小灵通网络优化概述 |
2.1.1 小灵通网络优化的分类 |
2.1.2 小灵通网络评估的指标 |
2.2 小灵通网络优化的方法 |
2.2.1 小灵通网络优化的内容 |
2.2.2 小灵通网络优化的思路和流程 |
2.3 小灵通网络优化中的技术与工具 |
2.3.1 小灵通网络优化常用技术 |
2.3.2 小灵通网络优化的测试工具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小灵通网络优化基础 |
3.1 影响网络运营质量的因素 |
3.1.1 同步问题 |
3.1.2 干扰问题 |
3.1.3 数据配置问题 |
3.1.4 PA 划分问题 |
3.1.5 设备故障 |
3.1.6 其他 |
3.2 现场测试 |
3.2.1 DT 测试 |
3.2.2 CQT 测试 |
3.3 相关系统 |
3.3.1 中兴ZXPCS 个人无线通信系统操作维护终端 |
3.3.2 SQL 查询分析器 |
3.3.3 无线综合管理系统 |
3.3.4 112 集中测量系统 |
3.3.5 无线市话10000 预处理支撑系统 |
3.4 ZXPCS 系统网络运营质量检验标准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花都区小灵通网络优化实例 |
4.1 点网优:针对特定点的覆盖 |
4.1.1 大润发商场覆盖 |
4.1.2 8730 部队覆盖 |
4.1.3 小区覆盖 |
4.1.4 盲区覆盖 |
4.2 线网优:花都城区道路专题网络优化 |
4.2.1 道路测试情况 |
4.2.2 优化方案 |
4.3 面网优:狮岭皮具城专题网络优化 |
4.3.1 区域分析 |
4.3.2 网络分析 |
4.3.3 网优目的、目标 |
4.3.4 网优方案 |
4.3.5 网优小结 |
4.4 系统网优:花都PHS 网络利用率提升方案 |
4.4.1 利用率权重分解 |
4.4.2 重点PA 覆盖分析 |
4.4.3 解决思路 |
4.4.4 网优小结 |
4.5 本章小结 |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北京小灵通项目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序言 |
1.1. 本文的目的 |
1.2. 小灵通项目后评价工作计划 |
1.3. 本文的研究范围 |
1.4. 本文的数据来源及计算方法 |
第二章 小灵通网络概况 |
第三章 小灵通项目投资决策评价 |
3.1 市场需求的产物 |
3.2 收入的增长推动了市场的发展 |
3.3 促进了通信产业的发展 |
第四章 小灵通项目实施评价 |
4.1 小灵通网络投资 |
4.2. 项目过程情况评价 |
4.2.1. 核心网络 |
4.2.2. 无线网络 |
4.2.3. 室内覆盖 |
4.2.4. 支撑类项目 |
4.2.5. 三线投资 |
4.2.6. 传输投资 |
4.2.7. 2003年投资分析 |
4.2.8. 各个分公司投资分析 |
4.3. 建设规模分析 |
4.3.1. 基站规模 |
第五章 小灵通业务发展分析 |
5.1 营销体系的演变 |
5.2 市场促销阶段 |
5.3 小灵通业务发展情况 |
第六章 小灵通业务的成本费用 |
6.1. 直接成本 |
6.1.1 网络费用 |
6.1.2 营销费用 |
6.1.3 网间结算支出 |
6.2 间接成本 |
6.3 成本费用分析 |
第七章 小灵通项目投资收益评价 |
7.1 小灵通业务对公司经营收入的贡献 |
7.2 投资收益后评价 |
7.3 盈亏平衡分析 |
7.4 与预评估比较 |
7.5 后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7.5.1 后评价体系的建立 |
7.5.2 建立产品的成本分摊模型 |
7.5.3 建立产品的网络分摊模型 |
7.5.4 不断完善后评价管理办法 |
第八章 小灵通网络退网建议 |
8.1 合理利用小灵通室内覆盖分布系统 |
8.2 合理利用室外站址 |
8.3 合理利用人才 |
8.4 保护小灵通用户资源 |
第九章 总结及思考 |
9.1 明确投资的目的 |
9.2 一个产品的成功源于其准确的定位 |
9.3 技术并不是决定网络成败的关键因素 |
9.4 低廉的资费政策可以反推市场的发展 |
参考资料 |
缩略术语表 |
致谢 |
(4)H联通公司小灵通业务衰退期市场营销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论文研究总体框架 |
1.4 论文创新之处 |
第2章 基础理论综述 |
2.1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
2.1.1 产品生命周期的内涵 |
2.1.2 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特点及营销策略 |
2.2 竞争战略理论和营销组合理论 |
2.3 长尾理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H联通公司小灵通业务现状分析 |
3.1 H联通公司小灵通发展历程 |
3.2 H联通公司小灵通业务现状 |
3.2.1 业务及定位 |
3.2.2 营销策略 |
3.2.3 营销模式 |
3.2.4 资费 |
3.2.5 用户规模 |
3.3 目前小灵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3.4 问题的主要成因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H联通公司小灵通业务营销形势分析 |
4.1 外部环境分析 |
4.1.1 宏观环境分析(PEST) |
4.1.2 微观环境分析 |
4.1.3 机会与威胁 |
4.2 内部环境分析 |
4.2.1 企业经营资源分析 |
4.2.2 企业战略能力分析 |
4.2.3 企业核心能力分析 |
4.2.4 优势与劣势 |
4.3 H联通公司小灵通业务生命周期界定 |
4.4 SWOT分析和战略选择 |
4.4.1 SWOT分析 |
4.4.2 战略选择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小灵通业务衰退期营销战略设计 |
5.1 小灵通在新市场环境下的重新定位 |
5.2 小灵通市场细分及目标市场选择 |
5.2.1 市场细分 |
5.2.2 依据长尾理论进行目标市场选择 |
5.3 小灵通业务营销战略 |
5.3.1 产品战略 |
5.3.2 价格战略 |
5.3.3 分销战略 |
5.3.4 促销战略 |
5.3.5 用户维系战略 |
5.3.6 用户服务战略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战略实施的对策和保障措施 |
6.1 建立战略所需组织结构 |
6.2 实施精细化营销措施 |
6.3 巩固产业价值链条 |
6.4 保持优质高效的网络支撑 |
6.5 构建有效的资源保障体系 |
6.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小灵通网络优化网络综合指标模型的搭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小灵通网络优化概论 |
1.1.1 网络优化目标 |
1.1.2 网络优化必要性 |
1.1.3 网络优化的工具 |
1.2 小灵通网络优化全局指标 |
1.2.1 来话接通率 |
1.2.2 基站效率/集线比 |
1.2.3 放号率 |
1.2.4 基站严重故障率/基站可用率 |
1.2.5 系统软件及参数 |
第二章 无线资源规划原则(RF ) |
2.1 总则 |
2.1.1 无线资源规划(RF)概述 |
2.1.2 基站的阶段布放原则 |
2.1.3 基站多种类型混放原则 |
2.2 频点 |
2.2.1 频点标准 |
2.2.2 频点分配原则 |
2.3 小区(LA)划分 |
2.4 网络覆盖 |
2.4.1 规划原则 |
2.4.2 天线 |
2.4.3 基站选点优化原则 |
2.4.4 地图应用 |
2.5 同步 |
2.5.1 K 基站GPS 同步原理 |
2.5.2 H 基站GPS 同步原理 |
2.5.3 线路时钟 |
2.5.4 测试帧同步方法 |
2.5.5 GPS 选点 |
2.5.6 同步优化指标及原则 |
2.6 线路、线序及接地质量 |
2.6.1 线路质量 |
2.6.2 接地质量 |
2.6.3 线路接地测试方法 |
2.6.4 ISDN 线序错误检查 |
2.7 数据一致性,逻辑性检查 |
2.7.1 CSID 定义 |
2.7.2 CS_no 定义 |
2.7.3 CS_spare 定义 |
2.7.4 CS_tag 定义 |
2.8 终端环境分析 |
第三章 前期准备工作 |
3.1 综合指标模型建设背景 |
3.2 分析指标的选取 |
3.3 数据采样方式 |
3.4 数据分析方法 |
第四章 数据分析方法及结论 |
4.1 住宅区模型 |
4.1.1 服务指标分析 |
4.1.2 效益指标分析 |
4.1.3 住宅区模型小结 |
4.2 商住区模型 |
4.2.1 服务指标分析 |
4.2.2 效益指标分析 |
4.2.3 商住区模型小结 |
4.3 道路模型 |
4.3.1 服务指标分析 |
4.3.2 效益指标分析 |
4.3.3 道路模型小结 |
4.4 高层塔楼模型 |
4.4.1 性能指标分析 |
4.4.2 服务指标分析 |
4.4.3 效益指标分析 |
4.4.4 高层塔楼模型小结 |
4.5 模型间共同点及差异点探讨 |
第五章 模型验证 |
5.1 商住区模型验证 |
5.2 道路模型验证 |
第六章 小灵通综合指标模型成果输出及应用 |
6.1 小灵通网络运行、服务、投资指标体系 |
6.2 小灵通网络运行、服务、投资指标在不同区域的数学关系模型 |
6.3 优化措施 |
6.3.1 日常优化方式 |
6.3.2 专项优化方式 |
6.4 网络优化模板 |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小灵通(PAS)网络关键指标(KPI)优化技术研究 ——网络优化分析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小灵通网络的发展 |
1.2 当前网络优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困扰 |
1.3 小灵通(PAS)网络关键指标(KPI)在正网运营中的意义 |
1.4 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 |
第二章 小灵通(PAS)网络原理 |
2.1 小灵通核心网[2] |
2.1.1 体系结构 |
2.1.2 系统特点 |
2.2 小灵通无线子网[2] |
2.3 小灵通无线网络关键技术[3] |
2.3.1 iPAS的频率与多址技术 |
2.3.2 微蜂窝与信道动态分配技术 |
2.3.3 切换与漫游技术 |
2.4 寻呼区(PA) |
2.5 无线侧技术改进 |
2.5.1 500mW大功率基站技术 |
2.5.2 高灵敏度接收技术 |
2.5.3 组控技术 |
2.5.4 同步技术 |
2.5.5 扇区分裂技术 |
2.5.6 室内分布技术 |
第三章 小灵通网络运行中的关键指标(KPI) |
3.1 网络运行中与KPI相关的主要流程 |
3.1.1 主叫呼叫流程 |
3.1.2 被叫呼叫流程 |
3.1.3 位置登记流程 |
3.1.4 hand-over PS发起流程 |
3.2 网络运行关键指标 |
第四章 西安地区DT/CQT关键指标(KPI)优化 |
4.1 西安主干道DT测试及关键指标(KPI)优化 |
4.2 西安CQT测试及关键指标(KPI)优化 |
第五章.西安全网关键指标(KPI)优化 |
5.1 西安网络概述 |
5.2 网络总体指标 |
5.3 网络状况检查 |
5.3.1 同步状况检查 |
5.3.2 PA规划检查 |
5.3.3 CSC E1检查 |
5.3.4 基站数据库资料检查 |
5.3.5 基站CSID检查结果 |
5.4 全网关键指标(KPI)中恶化指标的优化 |
5.4.1 掉话率优化 |
5.4.2 高呼损优化 |
5.4.3 优化前后关键指标对比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网优参数定义(1) |
附录B 网优参数定义(2) |
(7)新余电信小灵通与移动业务的竞争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二章 新余电信小灵通业务现状 |
2.1 中国电信新余分公司介绍 |
2.2 新余电信小灵通产品列表 |
第三章 小灵通业务分析 |
3.1 小灵通技术及其产品定位 |
3.1.1 小灵通技术基础 |
3.1.2 小灵通产品定位 |
3.2 小灵通业务发展概况 |
3.2.1 各国发展情况 |
3.2.2 小灵通业务发展原因 |
3.3 小灵通终端市场分析 |
3.4 新余电信小灵通近年发展状况 |
第四章 新余移动通信市场竞争状况分析 |
4.1 新余移动消费者消费心理变动分析 |
4.2 新余移动客户发展趋势分析 |
4.3 新余移动针对小灵通业务采取的措施分析 |
4.3.1 产品策略分析 |
4.3.2 品牌策略分析 |
4.3.3 渠道策略分析 |
4.3.4 价格策略分析 |
4.3.5 广告策略分析 |
4.3.6 客户关系策略分析 |
4.4 新余移动新战略对新余小灵通业务的影响 |
4.4.1 导致中高端的客户群弃机转网率提高 |
4.4.2 利用业务上的创新拉开与小灵通技术差距 |
4.4.3 提前挖掘了潜在小灵通客户群 |
第五章 新余电信小灵通发展分析 |
5.1 新余小灵通发展曲线分析以及市场预测 |
5.2 新余小灵通消费群分析 |
5.3 新余小灵通业务的市场分析 |
5.3.1 产品创新调查分析 |
5.3.2 调查结果分析 |
5.3.3 新余高校小灵通市场分析 |
第六章 新余电信近期针对移动竞争的策略及措施 |
6.1 新余电信优劣势分析 |
6.1.1 新余电信具有的竞争优势 |
6.1.2 新余电信存在的问题与面临形势分析 |
6.2 新余电信小灵通业务针对移动竞争的策略及措施 |
6.2.1 产品策略 |
6.2.2 价格策略 |
6.2.3 渠道策略 |
6.2.4 品牌策略 |
6.2.5 提升服务,保住存量 |
第七章 全业务运营下的新余电信小灵通竞争策略思考 |
7.1 全业务运营下的中国移动全业务运营环境分析及战略分解 |
7.2 全业务运营下的中国电信全业务运营环境分析及战略分解 |
7.3 全业务运营下的新余电信小灵通发展策略 |
第八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无线市话网络优化技术的研究和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概述 |
1.1 研究无线市话网络优化技术的背景和意义 |
1.2 无线市话的基本概念及发展之路 |
第二章 小灵通网络结构和优化理论基础 |
2.1 小灵通网络结构 |
2.1.1 PAS系统 |
2.1.2 iPAS系统 |
2.2 无线通信基础 |
2.3 PHS空中接口 |
2.4 呼叫流程 |
2.4.1 主叫呼叫流程 |
2.4.2 被叫呼叫流程 |
2.4.3 Handover呼叫流程 |
2.4.4 位置登记流程 |
2.4.5 TCH Switching流程 |
2.5 性能指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
2.5.1 来话接通率 |
2.5.2 占用话务量 |
2.5.3 应答话务量 |
2.5.4 切换发生率 |
2.5.5 掉话率 |
2.5.6 建链再请求比 |
2.5.7 LCH分配成功率 |
2.5.8 信道阻塞率 |
2.5.9 频率阻塞率 |
2.5.10 TCH建链成功率 |
2.5.11 主叫接入率 |
2.5.12 被叫摘机率 |
2.5.13 寻呼响应率 |
2.5.14 位置登记率 |
2.5.15 位置登记成功率 |
2.5.16 干扰规避率 |
第三章 小灵通网络规划和本地调整结果 |
3.1 网络规划方法 |
3.1.1 基站规划 |
3.1.2 配置规划 |
3.2 基站的覆盖规划 |
3.2.1 基站勘点的相关事项 |
3.2.2 500mw基站的组网算法 |
3.3 本地PA和CSC调整案例 |
3.3.1 典型嵌套案例 |
3.3.2 市区典型PA调整 |
第四章 同步和干扰分析 |
4.1 同步原理 |
4.1.1 系统时钟同步 |
4.1.2 空中帧同步 |
4.1.3 CS空中同步原理 |
4.1.4 全网基站同步实现的过程 |
4.2 GPS基站规划和选点原则 |
4.2.1 GPS基站的规划原则 |
4.2.2 GPS基站的选点原则 |
4.2.3 GPS和各级从基站的比例分配 |
4.3 干扰分析 |
4.3.1 控制信道干扰 |
4.3.2 话务信道干扰 |
第五章 无线网络优化和实施 |
5.1 无线网络优化思路 |
5.1.1 用户数据 |
5.1.2 网管数据 |
5.1.3 路测数据 |
5.2 网络优化的实施和案例分析 |
5.2.1 同步问题处理 |
5.2.2 干扰案例 |
5.2.3 覆盖案例 |
5.2.4 PA问题 |
5.2.5 设备问题 |
5.2.6 综合案例 |
第六章 多样的优化方案 |
6.1 高塔基站 |
6.2 基站延伸器和直放站 |
6.3 CSM基站 |
第七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1 缩略语 |
附录2 Melco 500mw基站性能统计项含义 |
附求3 CSID组成 |
致谢 |
(9)小灵通网络优化的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小灵通系统概述 |
1.1 移动通信系统 |
1.2 小灵通 |
1.3 小灵通的特点 |
1.4 小灵通系统结构 |
1.5 论文主要工作 |
第二章 无线网络优化理论 |
2.1 网络优化简介 |
2.1.1 网络优化概念 |
2.1.2 无线网络优化的分类 |
2.1.3 无线网络优化的特点 |
2.1.4 无线网络优化的目的 |
2.1.5 无线网络优化流程 |
2.2 数据采集 |
2.2.1 话统数据采集 |
2.2.2 路测数据采集 |
2.2.3 设备运行数据采集 |
2.3 网络性能分析 |
2.3.1 宏观系统性能监控 |
2.3.2 网络性能评估指标 |
2.4 问题定位 |
2.4.1 CCH 干扰分析 |
2.4.2 业务拥塞分析 |
2.4.3 切换分析 |
2.5 优化方案的制定 |
2.5.1 欠覆盖的对策 |
2.5.2 过覆盖的对策 |
2.5.3 资源不足的对策 |
2.5.4 资源过剩的对策 |
第三章 唐山市区小灵通无线网络的性能分析及问题定位 |
3.1 总体情况介绍 |
3.2 网络性能分析 |
3.2.1 话务状况分析 |
3.2.2 全局指标分析 |
3.2.3 无线网络性能指标分析 |
3.3 路测情况 |
3.4 性能不佳基站分析 |
3.4.1 话务量超标基站 |
10%的CS'>3.4.2 掉话率>10%的CS |
5%的CS'>3.4.3 TCH 信道阻塞率>5%的CS |
50%的CS'>3.4.4 CH 频率阻塞率>50%的CS |
3.5 总结 |
第四章 唐山小灵通无线网络的优化实施方案 |
4.1 第一期优化实施方案 |
4.1.1 PA 区重新划分及基站的调整 |
4.1.2 新增E1 链路饱和度超标的CSC 的E1 链路 |
4.2 第二期优化实施方案 |
4.2.1 高话务的解决方案 |
4.2.2 欠覆盖地区解决方案 |
4.2.3 主要道路解决方案 |
4.2.4 GPS 基站的增加 |
4.2.5 基站控制器的增加 |
4.2.6 PA 区的裂化和调整 |
4.2.7 网关的扩容升级 |
4.3 第三期优化实施方案 |
4.3.1 天线类型的调整 |
4.3.2 外干扰解决方案 |
4.4 结束语 |
第五章 唐山小灵通无线网络优化前后的性能对比 |
5.1 网络整体状况 |
5.2 全局指标对比分析 |
5.2.1 来话接通率 |
5.2.2 无线阻塞率 |
5.2.3 掉话率 |
5.2.4 干扰情况 |
5.3 覆盖情况 |
第六章 结束语 |
参考资料 |
致谢 |
四、小灵通网络优化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北京小灵通网络优化方案研究[D]. 黄博. 北京邮电大学, 2010(03)
- [2]小灵通网络优化[D]. 虢巧英. 华南理工大学, 2009(S2)
- [3]北京小灵通项目后评价研究[D]. 高屹. 北京邮电大学, 2009(S2)
- [4]H联通公司小灵通业务衰退期市场营销战略研究[D]. 夏雷鸣.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9(S1)
- [5]小灵通网络优化网络综合指标模型的搭建[D]. 阴茜. 中国海洋大学, 2009(12)
- [6]小灵通(PAS)网络关键指标(KPI)优化技术研究 ——网络优化分析及应用[D]. 申健.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8(04)
- [7]新余电信小灵通与移动业务的竞争策略研究[D]. 刘晓勇. 北京邮电大学, 2008(10)
- [8]无线市话网络优化技术的研究和实施[D]. 曹治娇. 北京邮电大学, 2008(10)
- [9]小灵通网络优化的研究及应用[D]. 郭颖川. 河北工业大学, 2008(08)
- [10]3G时代小灵通网络发展探讨[J]. 曾国勇. 电信技术, 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