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换血治愈新生儿Rh(抗D)血型不合溶血病1例(论文文献综述)
金方思,陈通,黄颖,林甲进[1](2021)在《“二孩”母婴结局与新生儿Rh溶血病的关联》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二孩"的母婴结局与新生儿Rh溶血病(Rh-HDN)的关联。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检查的512例"二孩"新生儿及其母亲作为研究组,同期530例"一孩"新生儿及其母亲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新生儿及其母亲的Rh血型、不规则抗体及抗体效价,记录Rh-HDN发生情况;比较2组Rh-HDN的发生率,对Rh-HDN患儿的治疗及结局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发现12例(2.34%)母亲不规则抗体阳性,对照组发现2例(0.38%)母亲不规则抗体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发现Rh-HDN 10例(1.95%);对照组发现Rh-HDN 1例(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例Rh-HDN患儿,5例治愈出院;5例预后不佳,好转出院;1例拒绝治疗自行出院。结论:"二孩"比"一孩"出现Rh-HDN的概率大;"二孩"孕妇产前应注重不规则抗体筛查,Rh 5种抗原检测,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晁小云[2](2020)在《足月新生儿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及并发胆红素脑病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足月新生儿严重高胆红素血症(血清总胆红素≥427.5 umol/L)的病因构成、临床特点及并发急性胆红素脑病(ABE)的危险因素,对已换血者分析换血相关的不良反应,为临床预防及早期治疗严重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提供帮助,为换血疗法的安全性提供临床依据。方法:1.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NICU住院的诊断为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的413例足月新生儿的临床资料;2.分析所有患儿发生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临床特点,且对并发ABE的患儿(ABE组)与未并发ABE的患儿(非ABE组)的一般情况、病因、头颅MRI、AABR、NBNA评分进行分析,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3.对已行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者分析换血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1.413例严重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其中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166例(40.19%),其次为病因不明者85例(20.58%),感染因素64例(15.50%),产伤性疾病59例(14.29%);2.ABO血型不合溶血病与RH血型不合溶血病TSB峰值及黄疸出现日龄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3.发生ABE者126例,未发生ABE者287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SB(OR=1.012,95%CI 1.006-1.019),B/A(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OR=1.053,95%CI 1.012-1.096),出生后体重下降值(OR=1.055,95%CI 1.001-1.111),Rh血型不合溶血病(OR=3.99,95%CI 1.242-12.937)和败血症(OR=13.193,95%CI 2.998-58.057)为发生ABE危险因素;4.对ABE的预测,TSB峰值的曲线下面积为0.824,B/A为0.811,TSB峰值临界值为529.4mmol/L,B/A为0.86时约登指数最大,分别为0.54(敏感性0.762,特异性0.787)、0.48(敏感性0.571,特异性0.913);5.比较ABE组及非ABE组之间头颅MRI、AABR、NBNA评分3种辅助检查结果,两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ABE组中头颅MRI、AABR异常率明显高于非ABE组,NBNA评分均值亦明显低于非ABE组;6.257例行换血治疗,不良反应中高血糖(56.42%)最常见,其次为血小板减少(42.80%),代谢性酸中毒(13.62%)和低血钙10.12%。严重不良反应有4例,分别为呼吸暂停2例,NEC1例,休克1例。4例严重不良反应中有3例合并ABE。结论:1.足月新生儿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病因为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其次为病因不明、感染因素、产伤性疾病、G-6-PD缺乏症;Rh血型不合溶血病少见,但黄疸出现早、进展快;2.TSB、出生后体重下降值,Rh血型不合溶血病、败血症为发生ABE危险因素;其中Rh血型不合溶血病及败血症大大增加了胆红素脑病的风险,需早期识别,积极治疗;3.TSB峰值、B/A对预测ABE有一定的临床价值,TSB大于529.4mmol/L、B/A大于0.86时需警惕ABE的发生;4.新生儿换血疗法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指标的变化,多为暂时性,可恢复,换血治疗是相对安全的,但有极少发生的严重不良反应的,需严格灵活把握换血指征。
陈为俊[3](2019)在《新生儿溶血病血清学检测及相关指标分析》文中指出目的:研究讨论母婴血型不相容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HDN)血清学检测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在HDN预测、诊断和治疗监测中的价值,包括ABO-HDN和少见疑难RhD-HDN。材料与方法:对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崂山院区2015年5月2016年6月确诊为ABO-HDN的264例的新生儿进行血型血清学检查:血型鉴定、溶血病三项试验(患儿红细胞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放散试验和血清游离抗体试验)、不规则抗体、血常规、网织红细胞百分比及胆红素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对4例RhD-HDN病人的孕婴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进行了分析;同时选取溶血三项试验均阴性的新生儿15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指标同上,最后做出总结分析。结果:统计264例确诊为ABO-HDN的新生儿检测指标,溶血三项试验结果:百分比最高的组为放散试验和游离抗体试验两者均阳性占67.2%,其次为放散试验单独阳性组占18.6%,三项试验均阳性组比例最低占11.2%,但三项试验均阳性的组HDN患儿的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与其余组比较明显降低,网织红细胞百分比数比较其余组显着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例RhD-HDN,溶血三项试验均为阳性3例,直抗试验单独阳性1例,不规则抗体均为阳性,不规则抗体鉴定结果分别为Rh抗-D2例,抗-E1例,抗-cE1例(ABO合并Rh血型系统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发生新生儿溶血症状均在24小时之内。结论:产前孕妇血型鉴定和不规则抗体筛查应作为妇产科常规产检项目用于预测HDN,不规则抗体阳性可以作为预测Rh-HDN和ABO合并Rh血型系统新生儿溶血病的有效依据;新生儿溶血三项试验特别是放散试验是确诊HDN最敏感的血清学检测指标;三项试验均阳性的HDN新生儿贫血严重;新生儿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胆红素检验、网织红细胞百分比可作为临床儿科诊治HDN的实验室辅助动态监测指标。
韩姗姗[4](2019)在《基于GRADE系统方法的中成药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应用指南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运用GRADE研究方法,遵循“循证为主、共识为辅、经验为鉴”原则,参考当前最佳证据,制定中国《中成药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应用指南》,以规范并推广中成药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提高临床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减少母婴分离,增加人文关怀。方法:1.召开启动会对指南制订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前期探讨,并通过问卷进行结局指标的重要性排序。2.运用网络和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方式对中英文数据库进行中成药的检索,检索时间均由建库至2019.1.1,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查,获得最终目标文献,并形成文献证据登记表和文献特征提取表。3.对于不同的研究类型应用不同的条目/量表进行偏倚评估:对于系统评价/meta分析类文献予AMSTAR-2量表评估;对于RCT予ROB风险偏倚评估,对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观察性研究予MINORS量表评估。4.运用Revman5.3软件对一致性程度较高的文献进行定量合并分析,获得相应森林图。5.专家共识:1)德尔菲法:遴选不少于30个全国各地正高职称以上的儿科/新生儿科中西医专家,以邮件方式对其展开三轮问卷,统计其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和专家意见协调程度指标,同时针对中成药的推荐意见进行投票表决;2)共识会议:对通过问卷仍无法达成共识的问题再进行分析、讨论,最终达成一致。6.运用GRADE系统对经循证研究和专家共识达成一致的中成药进行质量评价形成证据总结表,并综合德尔菲票数、患者利益对中成药作出最终推荐。结果:1.循证研究:最终10种中成药67项研究纳入证据,包括41项茵栀黄制剂研究(口服液23、颗粒18)、9项清肝利胆口服液、4项四磨汤口服液、6项黄疸茵陈颗粒、2项清开灵冲剂、2项茵陈五苓糖浆、1项消炎利胆片、1项黄栀花口服液、1项肝舒乐颗粒。2.专家共识:明确中成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适用人群对象、时机和范围、优势证型、用法用量、副作用相关等描述。3.质量评价:最终茵栀黄制剂、清肝利胆口服液、黄疸茵陈颗粒、茵陈五苓糖浆、四磨汤口服液5种中成药纳入GRADE研究,质量评价结果显示茵栀黄制剂/清肝利胆口服液的总体质量证据等级为C级,其余均为D级。4.形成推荐意见:推荐单独服用茵栀黄口服液可降低光疗发生率(1B);推荐服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可降低治疗末血清胆红素水平(1C),降低黄疸消退失败率(2C),缩短黄疸消退时间(2C);考虑茵栀黄口服液联合益生治疗新生儿黄疸,可降低治疗末血清胆红素水平、黄疸消退失败率、缩短黄疸消退时间(2C);中医属阳黄热重于湿(专家共识)。考虑服用茵栀黄颗粒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可降低治疗末血清胆红素水平、无效率,缩短黄疸消退时间(2C);中医属阳黄热重于湿(专家共识)。考虑服用清肝利胆口服液联合益生菌治疗新生儿黄疸,可降低治疗末血清胆红素水平、提高日均胆红素下降率,缩短黄疸消退时间(2C);中医属阳黄湿重于热。推荐服用茵陈五苓糖浆治疗新生儿黄疸(IV类证据,D级推荐),中医属阳黄,小便不利(专家共识)。暂不建议黄疸茵陈颗粒(2D)、四磨汤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2D)。结论:依据GRADE系统和共识结果,最终对茵栀黄口服液予以强推荐,对茵栀黄颗粒、清肝利胆口服液给予弱推荐,对茵陈五苓糖浆给予D级推荐,暂不推荐黄疸茵陈颗粒和四磨汤治疗新生儿黄疸。
努尔亚·热加甫,杨蛟,刘永巧[5](2019)在《新生儿Rh血型不合溶血病178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究178例新生儿Rh血型不合溶血病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诊疗经验,以提高对新生儿Rh血型不合溶血病的了解度。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生儿Rh溶血病患儿178例,按照患儿入院时总胆红素水平是否达到换血水平,将其分为换血组和非换血组。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急性胆红素脑病情况及入院日龄、胎次、黄疸出现时间、黄疸持续时间、血胆红素峰值和血总胆红素/白蛋白比值、血红蛋白、直接胆红素值,并且对比换血组患儿换血前后总胆红素和血红蛋白的情况。对两组患儿进行随访。结果两组患儿患急性胆红素脑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非急性胆红素脑病的差异无明显区别(P>0.05);两组患儿的性别、胎龄和抗Rh抗体类型、入院日龄差异无明显区别(P>0.05),换血组患儿出生后黄疸出现时间、胎次、黄疸持续时间以及血胆红素峰值、血总胆红素/白蛋白值和出院时直接胆红素比例均高于非换血组(P<0.05),但换血组患儿入院时血红蛋白较的含量明显低于非换血组(P<0.05)。结论新生儿Rh血型不合溶血病患儿出现胎次越多,患儿的症状程度就越重,黄疸出现的早且程度重、持续时间长,血清中血胆红素峰值及血总胆红素/白蛋白值变高,患儿容易出现贫血、胆汁淤积症状,采用换血治疗是治疗重症患儿的有效方法,具有广泛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敖雪,王晓东,余海燕,廖华,刘兴会[6](2019)在《未行被动免疫治疗已致敏的RhD阴性血型孕妇围产儿结局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未行被动免疫治疗已致敏的RhD阴性血型孕妇所娩的新生儿的围产情况。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7年3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收治的83例未行被动免疫治疗已致敏(即抗D抗体阳性)RhD阴性血型孕妇为研究对象,收集其相应临床资料,采取回顾性分析法对不同抗D抗体滴度、不同孕产史及ABO血型是否相合的新生儿围产情况进行分析。结果:①42例(50.60%)孕妇所娩新生儿发生Rh溶血病(Rh-HDN),15例(18.07%)新生儿因Rh-HDN病情严重行换血治疗;83例孕妇分娩前抗D抗体滴度与Rh-HDN发生率、新生儿输血率、新生儿换血治疗率呈正相关(r=0.499,P<0.001;r=0.574;P<0.001;r=0.432,P<0.01),抗D抗体滴度≥1∶128者新生儿Rh-HDN发生率为100.00%(30/30),抗D抗体滴度≥1∶512时新生儿因严重Rh-HDN换血治疗率高达61.54%(8/13);②在初次妊娠、仅有流产史、有生产史孕妇中分娩新生儿Rh-HDN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新生儿行换血治疗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83例孕妇新生儿Rh-HDN发生率、新生儿换血治疗率在合并母婴ABO血型相合与不相合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未行被动免疫已致敏Rh阴性孕妇所娩新生儿Rh-HDN的发生及病情严重程度与孕期母体抗D抗体滴度、母体孕产史等密切有关,孕期监测抗体滴度及严密监护胎儿情况,有助于降低新生儿病率及死亡率,改善其围产结局。
严小丽,王丹,廖媛,阎萍,常青[7](2018)在《37例母儿Rh D血型不合孕妇和新生儿的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母儿RhD血型不合的孕期管理,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7年本院收治的37例母儿Rh血型不合孕妇及其新生儿临床资料,26例孕期已行抗D抗体检测,37例分娩前已行彩超检查。根据新生儿出生后是否行换血治疗将孕妇及其新生儿分为换血组和未换血组。结果 (1)孕期抗D效价为≥1∶512者,换血组有11例(84. 6%)明显高于未换血组(3例,占23. 1%)(P=0. 002);(2)换血组有5例(31. 3%)超声疑诊胎儿溶血[胎儿多浆膜腔积液1例、胎儿三尖瓣重度反流伴胎儿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middle cerebral artery peak systolic velocity,MCA-PSV)增快1例、羊水增多1例、MCA-PSV增快2例],未换血组中有1例(4. 8%)为胎儿MCA-PSV增快,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3);(3)除2例孕妇因高度疑诊胎儿溶血行剖宫产,其余手术指征均为产科指征;(4)换血组新生儿出生后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未换血组(P <0. 05),换血组有2例新生儿放弃治疗,其余均治愈出院。结论已发生同种免疫的Rh阴性妇女孕期应关注胎儿MCA-PSV及其他胎儿贫血的异常超声指标;孕期定期监测抗D抗体,如抗D抗体≥1∶512新生儿出生后换血概率较高,应及时做好换血准备;孕妇已发生同种免疫不是阴道分娩禁忌证。
马峰,岳彦伟,吴继博,万春晶,徐华,王宝燕[8](2018)在《Rh新生儿溶血病抗体分布特点及换血治疗策略》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Rh新生儿溶血病抗体分布特征及换血治疗策略。方法对15例来本院就诊Rh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及其母亲进行ABO血型鉴定、Rhxinshenger抗原表型鉴定,对患儿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抗体释放试验及抗体性质鉴定。比较重症组和轻微组患儿入院时年龄及胆红素峰值是否存在差异,并对换血治疗的患儿进行换血疗效评价。结果 15例Rh新生儿溶血病中抗-D10例(66. 67%),抗-E 3例(20. 00%),抗-c E、抗-C例、抗-E合并Jka各1例(6. 67%)。重症组和轻微组患儿入院年龄无明显差异(P>0. 05),重症组胆红素水平高于轻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此外,7例重症组患儿进行了换血治疗,换血率43. 75%,换血治疗后胆红素明显降低。结论抗-D和抗-E是Rh新生儿溶血病中最常见的抗体。常规开展产前Rh溶血病血清学检测并制定个体化的诊疗及换血方案,对重症Rh新生儿溶血病的救治具有重要意义。
敖雪,谭世桥,余海燕[9](2018)在《母婴Rh血型不合胎儿和新生儿溶血病相关临床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母婴Rh血型不合胎儿和新生儿溶血病(Rh-HDFN),是胎儿或新生儿同种被动免疫溶血性贫血最常见原因之一。Rh-HDFN导致的胎儿或新生儿病情危重,可引起胎儿严重贫血、水肿、心力衰竭、死胎,或导致新生儿核黄疸及死亡等,而幸存Rh-HDFN新生儿,则可能遗留智力发育不全、运动功能障碍等神经系统后遗症。临床对于Rh-HDFN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与胎儿及新生儿预后的关系紧密相关。Rh-HDFN的产前预防,越来越受到产科临床的关注。笔者拟针对Rh-HDFN临床相关问题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徐文皓,黄亚娟[10](2017)在《Rh阴性孕妇的产前免疫血液学检查及妊娠结局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Rh阴性孕妇产前免疫血液学检查和结局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孕检及分娩的22880例孕妇中有Rh阴性孕妇287例(1.25%),用血清学方法确认血型D抗原阴性、Rh系统其他抗原表现型及抗体筛选;对有抗-D抗体孕妇进一步做抗体效价及分娩后根据新生儿黄疸指数做新生儿溶血病检测。部分Rh阴性孕妇于孕37周做预存式自体备血。结果:Rh阴性孕妇287例中,有12例(4.18%)检出抗-D抗体,抗原表现型均为ccee,且均有完整生育史。90例有1胎生育史中检出抗-D抗体10例(11.11%),15例有2胎生育史中检出抗-D抗体2例(13.33%)。287例孕妇生育290个新生儿中有8个发生胎儿新生儿Rh溶血病,发生率占2.75%(8/290)。12例抗-D抗体孕妇中1例宫内有溶血,出生后治疗无效死亡,7例出生后发现新生儿黄疸,经换血等治疗后治愈,其余4例新生儿无黄疸出现。146例Rh阴性孕妇孕37周实施了预存式自体备血,剖宫产与经阴道分娩产妇比较自体备血与未自体备血者产后出血量,显示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完整生育史且抗原表现型为"ccee"Rh阴性孕妇发生抗-D同种免疫反应可能会加大,但新生儿结局差异很大;Rh阴性孕妇分娩前可根据自身状况做预存式自体备血。
二、换血治愈新生儿Rh(抗D)血型不合溶血病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换血治愈新生儿Rh(抗D)血型不合溶血病1例(论文提纲范文)
(1)“二孩”母婴结局与新生儿Rh溶血病的关联(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试剂与仪器 |
1.3 检测方法 |
1.3.1 RhD血型鉴定及Rh血型表型抗原检测 |
1.3.2 新生儿溶血病血型血清学检测 |
1.3.3 Rh血型抗体鉴定 |
1.4 诊断标准 |
1.5 新生儿换血指征 |
1.6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RhD血型检测 |
2.2 不规则抗体筛查 |
2.3 Rh-HDN发生率及母亲不规则抗体与HDN的关系 |
2.4 11例Rh-HDN新生儿临床情况,治疗及结果 |
3 讨论 |
(2)足月新生儿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及并发胆红素脑病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研究对象 |
2.2.相关的诊断标准或定义 |
2.3.研究方法 |
2.3.1.临床资料收集 |
2.3.2.治疗 |
2.3.3.分组 |
2.4.资料整理和统计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研究对象一般临床资料 |
3.2.ABE发生率、换血率及治疗效果 |
3.3.病因构成 |
3.4.急性胆红素脑病危险因素分析 |
3.4.1.单因素分析 |
3.4.2.多因素分析 |
3.4.3.TSB、B/A、体重下降比对ABE的预测 |
3.5.ABE组与非ABE组头颅MRI、AABR、NBNA评分比较 |
3.6.新生儿换血的不良反应 |
第4章 讨论 |
1.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 |
2.严重高胆红素血症发生ABE的危险因素 |
3.换血相关不良反应 |
4.总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1.结论 |
2.不足及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
参考文献 |
(3)新生儿溶血病血清学检测及相关指标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材料和方法 |
1.材料 |
1.1 仪器 |
1.2 试剂 |
1.3 研究对象 |
2.方法 |
2.1 病例与样本 |
2.2 实验分组 |
2.3 检测项目和实验方法 |
3.纳入标准 |
4.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1.血型与性别 |
2.溶血三项和不规则抗体试验 |
3.其他相关检验指标水平 |
4.4例Rh血型系统引起的HDN |
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 |
附表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新生儿溶血病的免疫学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缩略词表 |
致谢 |
(4)基于GRADE系统方法的中成药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应用指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序 |
摘要 |
Abstract |
术语和缩略语 |
2.0 引言 |
2.1 研究现状 |
2.1.1 流行病学 |
2.1.2 机制 |
2.1.3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
2.1.4 新生儿胆红素异常增高的原因 |
2.1.5 常见的新生儿黄疸类型 |
2.1.6 诊断 |
2.1.7 治疗 |
2.1.8 中医对新生儿黄疸的认识 |
2.1.9 中成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优势及不足 |
2.2 指南制定过程 |
2.2.1 构建临床问题 |
2.2.2 循证研究 |
2.2.3 专家共识 |
2.2.4 形成证据概要表 |
2.2.5 形成推荐意见 |
2.2.6 形成初稿 |
2.3 讨论 |
2.3.1 关于新生儿黄疸的病因分类分析 |
2.3.2 关于中医证型、时机问题 |
2.3.3 关于原始研究的设计质量 |
2.3.4 关于干预措施的相关问题 |
2.3.5 关于结局指标的相关问题 |
2.3.6 关于发表偏倚的问题 |
2.3.7 关于调查问卷的问题 |
2.3.8 关于指南制定方法学问题 |
2.4 结论 |
2.4.1 茵栀黄口服液 |
2.4.2 茵栀黄颗粒 |
2.4.3 清肝利胆口服液 |
2.4.4 茵陈五苓糖浆 |
2.5 创新点及意义 |
2.6 不足与展望 |
2.6.1 存在不足 |
2.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5)新生儿Rh血型不合溶血病178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 果 |
2.1 两组临床资料的对比 |
2.2 两组急性胆红素脑病情况的对比 |
2.3 两组性别、胎次、胎龄和抗Rh抗体类型的比较 |
2.4 换血组患儿换血前后总胆红素和血红蛋白的情况对比 |
2.5 患儿治疗情况 |
2.6 患儿随访情况 |
3 讨 论 |
(6)未行被动免疫治疗已致敏的RhD阴性血型孕妇围产儿结局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设计方法 |
1.3 诊断标准 |
1.4 孕期抗体滴度的监测及新生儿溶血的监测 |
1.5 HDN的治疗 |
1.6 观察指标 |
1.7 统计学方法 |
2 结 果 |
2.1 孕妇分娩前抗D抗体滴度及新生儿围产结局 |
2.2 不同孕产次孕妇的新生儿发生Rh-HDN情况的比较 |
2.3 母婴ABO血型是否相合其Rh-HDN发生情况的比较 |
3 讨 论 |
3.1 Rh抗D抗体滴度与HDN的关系 |
3.2 不同孕产次孕妇其Rh-HDN发生率及新生儿换血治疗率分析 |
3.3 合并母婴ABO血型不合与Rh-HDN发病率及新生儿结局关系 |
(7)37例母儿Rh D血型不合孕妇和新生儿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对象与诊断标准 |
1.2 研究方法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孕期监测情况 |
2.2 终止妊娠方式、时机及指征 |
2.3 新生儿结局 |
3 讨论 |
(8)Rh新生儿溶血病抗体分布特点及换血治疗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仪器与试剂 |
1.3 方法 |
1.4 换血指征及血液配型方案 |
1.4.1 换血指征 |
1.4.2 血液配型方案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15例Rh HDN血清学实验结果 |
2.2 重症组和轻微组患儿年龄及黄疸程度比较 |
2.3 15例Rh HDN治疗结果 |
3 讨论 |
(9)母婴Rh血型不合胎儿和新生儿溶血病相关临床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母婴Rh血型不合胎儿和新生儿溶血病的流行病学及病理生理学特点 |
2 Rh阴性血型孕妇妊娠胎儿的宫内风险预测方法 |
2.1 Rh抗体滴度测定 |
2.2 单核细胞单层试验 |
2.3 胎儿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检测 |
2.4 母婴Rh血型不合胎儿和新生儿溶血病相关病史采集 |
3 母婴Rh血型不合胎儿和新生儿溶血病的预防及治疗 |
3.1 母婴Rh血型不合胎儿和新生儿溶血病的孕期预防 |
3.2 母婴Rh血型不合胎儿和新生儿溶血病的孕期治疗 |
4 终止妊娠时机 |
5 总结及展望 |
(10)Rh阴性孕妇的产前免疫血液学检查及妊娠结局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仪器、试剂及检测方法 |
1.3 Rh阴性孕产妇的监测、新生儿溶血病诊断及处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一般临床特点 |
2.2 产生抗-D抗体的孕妇情况 |
2.3 Rh阴性孕妇自体备血、产后大出血及预后情况 |
2.4 新生儿分娩情况 |
3 讨论 |
四、换血治愈新生儿Rh(抗D)血型不合溶血病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二孩”母婴结局与新生儿Rh溶血病的关联[J]. 金方思,陈通,黄颖,林甲进. 临床血液学杂志, 2021(06)
- [2]足月新生儿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及并发胆红素脑病的研究[D]. 晁小云. 南昌大学, 2020(08)
- [3]新生儿溶血病血清学检测及相关指标分析[D]. 陈为俊. 青岛大学, 2019(03)
- [4]基于GRADE系统方法的中成药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应用指南研究[D]. 韩姗姗.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5]新生儿Rh血型不合溶血病178例临床分析[J]. 努尔亚·热加甫,杨蛟,刘永巧. 贵州医药, 2019(04)
- [6]未行被动免疫治疗已致敏的RhD阴性血型孕妇围产儿结局分析[J]. 敖雪,王晓东,余海燕,廖华,刘兴会.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9(04)
- [7]37例母儿Rh D血型不合孕妇和新生儿的临床分析[J]. 严小丽,王丹,廖媛,阎萍,常青.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8(22)
- [8]Rh新生儿溶血病抗体分布特点及换血治疗策略[J]. 马峰,岳彦伟,吴继博,万春晶,徐华,王宝燕. 中国输血杂志, 2018(11)
- [9]母婴Rh血型不合胎儿和新生儿溶血病相关临床问题研究[J]. 敖雪,谭世桥,余海燕.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8(03)
- [10]Rh阴性孕妇的产前免疫血液学检查及妊娠结局分析[J]. 徐文皓,黄亚娟.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7(10)
标签:抗体论文; rh论文; 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论文; 新生儿黄疸论文; 溶血反应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