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501抗氧剂在进口矿物变压器油中的应用

T501抗氧剂在进口矿物变压器油中的应用

一、T501抗氧化剂在进口矿物变压器油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丘晖饶,贺石中,车超萍[1](2019)在《基于中红外光谱分析热老化对变压器油性能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500k V的在用变压器油作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中用150℃加热老化试验,探讨了热老化对变压器油的氧化性能和电气性能的影响。运用中红外光谱对不同老化时间样品进行扫描得到红外光谱,同时测试了变压器油中T501、酸值、介电损耗常数、击穿电压和碳族组成。试验结果表明:变压器油在3 650 cm-1处酚类抗氧化剂的伸缩振动吸收峰强度随着老化时间明显降低,并以此特征吸收峰建立了T501红外光谱定量检测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为0.999 964;变压器油深度老化后在1 700 cm-1处出现C=O伸缩振动吸收峰,此时酸值明显增加,T501仅剩0.01%,变压器油的氧化安定性迅速下降。变压器油老化过程中,介电损耗常数随着老化时间的增大而增大,击穿电压随着老化时间增加而降低。通过对变压器油的中红外光谱分析,探讨了绝缘油老化过程和机理,发现热老化对变压器油的抗氧化性和绝缘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邵山峰[2](2018)在《热老化对换流变绝缘油纸性能及交直流电场分布特性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100kV特高压换流变压器作为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关键设备,其运行的可靠性对直流系统的安全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作为目前世界电压等级最高的换流变压器,其内部油纸绝缘将承受高强度、极不均匀的电、磁、热、力极端多物理场的联合作用,多物理场协调控制难度极大。目前国内尚未突破±1100kV换流变压器绝缘配置、结构设计以及关键工艺控制技术,为提升自主研发特高压换流变压器的能力,占领国际输变电装备研制技术制高点,本文以绝缘油性能为侧重进行油纸选型研究,从油、纸老化特征量出发分析其老化以及电气特性,结合仿真分析老化对油纸绝缘交直流电场分布的影响,综合评判油纸组合的性能。本文研究成果为±1100kV特高压换流变压器油纸选型提供相关数据参考,具有重要的工程价值和学术意义。本文主要结论与成果如下:(1)针对±1100kV特高压换流变压器特殊的运行工况,挑选出克拉玛依KI-50X、壳牌S4 ZX-I两种绝缘油以及E级耐热等级的明士克绝缘纸,得到两种油纸组合。通过热老化试验可得,两种油纸组合均表现出优异的抗老化性能;其中KI-50X油纸组合绝缘纸老化速率较低,即KI-50X绝缘油的油纸配合在绝缘纸抗老化性能方面优于S4 ZX-I绝缘油。(2)获得了不同老化状态下绝缘油、纸的相对介电常数、电阻率、介损以及交流、直流、交直流叠加电压击穿特性。绝缘油的击穿场强随着交流分量的降低而缓慢下降,其击穿场强最小值与最大值相差较小;绝缘纸的绝缘强度随着交流分量的降低呈线性增大的变化趋势,直流击穿场强远大于交流击穿场强;在整个老化阶段,SM油纸组合电气性能明显优于KM油纸组合,但二者在老化90天时仍保持着较高的绝缘强度。(3)通过有限元仿真软件建立油纸绝缘模型,根据不同老化阶段绝缘油、纸相对介电常数以及电阻率的变化规律,得到不同老化状态下油纸绝缘的交直流电场分布规律。交流电压在油纸绝缘中呈容性分布,其电场分布情况几乎不受老化的影响;直流电压在油纸绝缘中呈阻性分布,老化将导致油中电场强度增大,纸中场强降低;交直流电压作用下,油中电场强度随着交流分量的降低,其电场变化率增大。(4)两种组合油纸绝缘均具有优异的老化以及电气性能,基于此本文主要从油纸配合的抗老化性能,散热性能以及交直流电场分布等方面考虑,得出KI-50X相较于S4 ZX-I绝缘油,更适合作为±1100kV换流变压器用绝缘油。

吴俐亚[3](2018)在《乙酯化植物绝缘油及其介电性能研究》文中认为植物绝缘油是一种新型环保型液体电介质,具有燃点高、生物降解性好等优点,已在配电变压器中推广应用。然而,目前植物绝缘油普遍存在介质损耗相对较高、运动粘度较大和抗氧化能力较弱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从分子角度研究了植物绝缘油的乙酯化改性方法,开发了乙酯化植物绝缘油的多级纯化方法和抗氧化剂复配技术,测试并分析了乙酯化植物绝缘油的理化、介电性能。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为:(1)研究了植物绝缘油的乙酯化反应动力学过程,获得了植物绝缘油乙酯化反应动力学参数和活化能参数,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植物绝缘油乙酯化KOH/Al2O3固体碱催化剂,结合控制变量法得到植物绝缘油乙酯化的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植物绝缘油在醇油摩尔比为8:1,反应温度为65℃,反应时间为30min,固体碱催化剂质量分数为0.9%的条件下乙酯化转化率达到87%,运动粘度降低了84.4%。(2)研究了乙酯化植物绝缘油的精炼工艺,开发了乙酯化植物绝缘油的吸附剂复配技术,发现了吸附剂种类、比例和吸附温度对乙酯化植物绝缘油介电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吸附剂含量为5wt%,矿物砂:硅胶:分子筛=1:2:1,吸附温度为60℃,乙酯化植物绝缘油的介电性能提升明显。经过精炼和吸附处理的乙酯化植物绝缘油的击穿电压提升了160.1%,介质损耗因数降低了95.4%,体积电阻率增大了16倍,介电常数为2.93,酸值为0.05mgKOH·g-1,运动粘度为5.6mm2·s-1。(3)研究了乙酯化植物绝缘油的抗氧化剂复配方法,分析了复配抗氧化剂抗氧化性能具有协同效应的原因,测试了添加抗氧化剂后油样的氧化稳定性。结果表明向乙酯化植物绝缘油中添加复配抗氧化剂配方为TBHQ(0.4%)+VE(0.1%),乙酯化植物绝缘油显示出较好的抗氧化性能和氧化稳定性。(4)测试并分析了植物绝缘油与乙醇酯化生成乙酯化植物绝缘油的各个步骤的工频击穿电压、介电常数、介质损耗因数和体积电阻率变化规律;同时研究了温度和频率对不同分子结构的植物绝缘油的介电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乙酯化植物绝缘油电气性能符合天然酯变压器用油标准,击穿电压为51kV,相对介电常数为2.93,介质损耗因数为2.29%,体积电阻率为1.12×1010Ω·m,运动粘度为5.6mm2·s-1。

廖瑞金,冯大伟,邓帮飞,林元棣[4](2018)在《绝缘油中抗氧化剂DBPC对油纸绝缘老化速率及糠醛生成特性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二叔丁基对甲酚(DBPC)是绝缘油最常用的抗氧化剂,试验发现绝缘油中DBPC的添加量会影响绝缘纸老化速率和糠醛的产生。为确定DBPC对油纸绝缘系统老化及糠醛产生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使用添加不同浓度DBPC的绝缘油与绝缘纸组成油纸绝缘样品,在130℃下进行恒温老化。通过定期对绝缘纸的聚合度、绝缘油中糠醛含量以及绝缘纸中糠醛含量进行测量,分析抗氧化剂对绝缘纸老化、糠醛产生及糠醛评估变压器老化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绝缘油中添加抗氧化剂会加速绝缘纸的老化,建议工程中在能达到抗氧化性能的前提下降低绝缘油中抗氧化剂的添加比例,待DBPC部分消耗后勤于补加;DBPC会使绝缘纸老化到相同程度时糠醛产量提高,并且油中抗氧化剂添加量越大糠醛产量越多,因而建议运用糠醛评估变压器老化时需要区别变压器油中是否添加抗氧化剂或者考虑抗氧化剂的大致含量。油中添加DBPC后酸值增加,DBPC在高温下电离出的氢离子是绝缘纸加速老化和糠醛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

余辉[5](2017)在《植物基绝缘油的制备以及相关性能的研究》文中认为长期以来,矿物油以其良好的绝缘、冷却性能以及低廉的成本,广泛的应用于电气设备中。但是矿物绝缘油的闪点、燃点低,不能满足对绝缘材料高防火性能的要求;生物降解率只有30%左右,一旦泄漏将会对水源、居住环境等造成污染。随着石油资源的紧缺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研究者们开始寻找一种绿色可再生的液体绝缘材料。而天然植物油作为一种来源广,可再生,可降解的资源,在纯化后具备优良的绝缘性能和高抗燃性能,是极具前景的矿物绝缘油替代品。国外的研究者们于20年前开始了植物基绝缘油的研究,开发出了FR3油、BIOTEMP油等天然酯类植物基绝缘油。而国内的研究起步较晚,一直未有成熟的植物基绝缘油产品。而近年来,我国的电力行业响应政府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号召,开始试用植物基绝缘油。面临着进口产品对植物基绝缘油市场的垄断,开发出知识产权自主的产品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另一方面,与矿物绝缘油相比,以植物油为主要成分的天然酯类植物基绝缘油也有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抗氧化性能较差、凝点较高以及黏度大,这些缺陷限制了植物基绝缘油的应用范围。针对植物基绝缘油的发展现状以及在性能上的缺陷,本论文以天然植物油为原料,开展了植物基绝缘油的产品开发,性能改进以及相关工作。以RBD(refined,bleached,deodorized)级别的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和棉籽油为原料,以“活性白土吸附→碱性氧化铝降酸→减压蒸馏”三步纯化工艺处理,提高了植物油的绝缘性能。优化后的纯化工艺具体为:以两次活性白土减压吸附,白土投加量依次为油质量的3%和2%;以碱性A1203接触吸附法降低酸值,投加量4wt%,吸附温度50℃,吸附时间60min,经微孔滤膜真空抽滤后减压蒸馏除水。四种纯化植物油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绝缘性能良好,击穿电压高于矿物绝缘油;介电常数、介质损耗因数和体积电阻率结果表明,纯化植物油的极性大于矿物绝缘油;耐火性能好,闭口闪点均在280℃左右,远高于矿物绝缘油(150℃左右);40℃运动黏度在32mm2/s~40mm2/s之间,是矿物油绝缘油的五倍以上,散热性能差,与FR3油相当;在凝点上,由于脂肪酸组成的差异,四种纯化植物油中菜籽油(-18℃)和大豆油(-10℃)的凝点比较低,但也仅能达到10#矿物绝缘油的凝点标准,和进口的FR3油(-21℃)还有一定的差距。由以上测试的结果,经纯化后的植物油绝缘性能好,闪点高,但是黏度大,凝点高。针对纯化植物油凝点高的问题,筛选合适的降凝剂对其进行了低温流动性的改进研究。结果表明,聚甲基丙烯酸酯(PMA)型降凝剂PPD150有明显的降凝效果;当PPD150加入量为0.5%时可以在不影响其他性能的条件下达到良好的降凝效果。对比降凝效果,发现PPD150对不同的植物油效果不同,具体规律是:花生油>菜籽油>大豆油>棉籽油,这和PMA降凝剂的降凝机理以及PPD150中烷基侧链的链长有关。在加入0.5%PPD150降凝剂后,纯化菜籽油(-28℃)和纯化大豆油(-18℃)在四种植物油中的低温性能最好,适宜作为植物基绝缘油。针对植物基绝缘油的氧化安定性,对其测试方法和性能提升展开了研究。试验对比了三种常用的油品氧化安定性的测试方法,确定了在《GB/T21121动植物油脂氧化稳定性的测定》(电导率法)的基础上加入铜丝模拟金属催化的效果,以改进后的“铜催化电导率法”测定氧化诱导期,评估植物绝缘油氧化安定性。以纯化大豆油为研究对象,使用“铜催化电导率法”考察了 BHT(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TBHQ(叔丁基对苯二酚)、PG(没食子酸丙酯)这三种抗氧化剂对其氧化安定性的改善情况,结果表明,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在加入量为0.5%时对氧化诱导期的延长效果最好。同时也考察了金属钝化剂EDTA对氧化安定性的提升效果,结果表明,0.1%EDTA可以显着的延长纯化大豆油的诱导期。在加入0.5%TBHQ和0.1%EDTA后,纯化大豆油(55.12h)和纯化菜籽油(48.89 h)的氧化诱导期远超FR3油(11.21 h),氧化安定性优异。由此,通过“活性白土吸附-→碱性氧化铝降酸→减压蒸馏”纯化工艺,和0.5%PPD150、0.5%TBHQ和0.1%EDTA的添加,制备出的纯化大豆油和纯化菜籽油产品在理化、电气、氧化安定性等各方面的性能上均不弱于进口的FR3天然酯绝缘油产品。针对纯化植物油、FR3油等天然酯类绝缘油黏度高,散热性能差的问题,通过传统的碱催化甲酯化手段对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和棉籽油进行改性,然后纯化处理,加入添加剂,制备了四种低黏度的植物油甲酯。以反应转化率为目标,对醇油摩尔比、碱量、温度和时间这四个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优化结果为:醇油摩尔比6:1,催化剂用量0.45%,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60 min。以此条件制备的四种甲酯的转化率均在95%左右。四种植物油甲酯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绝缘性能良好;运动黏度为FR3油的0.2倍,矿物绝缘油的0.7倍左右,散热性能优异;但是,闪点与植物油相比大大降低,仅比矿物绝缘油高约20℃;而凝点上,则比植物油的低温性能更差,在0.5%PPD150的提升下,仅有菜籽油甲酯(-26℃)可作为绝缘油应用。由以上测试结果,通过甲酯化,纯化,加入添加剂制备的菜籽油甲酯是一种绝缘性能良好的低黏度植物基绝缘油产品,可以通过其良好的散热性能,降低变压器等电气设备的工作温度,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天然酯绝缘油(纯化植物油)具有高闪点的优点,而脂肪酸甲酯绝缘油(植物油甲酯)具有低黏度的优点。为了平衡两者的性能优势,通过对部分酯交换反应进行研究,以控制反应转化率,来制备目标转化率的部分甲酯化植物油产品(混酯)。通过响应面设计实验,建立了转化率和醇油摩尔比、碱量、温度、时间之间的二次数学模型。方差分析和验证试验证实了模型的准确性。通过该模型可以针对指定的转化率设计出工艺条件以合成特定性能的部分甲酯化植物油产品。性能的可选性和可控性保证了部分甲酯化植物油可以应用于多种不同的性能需求的场合,有利于植物基绝缘油的推广。针对植物基绝缘油的油中溶解气体分析技术(DGA)尚未建立的情况,研究了 H2、CH4、CO等七种特征气体在纯化植物油和植物油甲酯中的溶解特性,为植物基绝缘油中溶解气体含量测定以及DGA方法的建立提供了基础数据。溶解特性的研究发现,H2和CO在两种植物基绝缘油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烃类气体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C2H6>C2H4≈C2H2>CH4,非烃类气体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C02>CO>H2。通过填隙理论和溶剂溶质间分子的匹配情况,对以上的规律进行了合理的讨论。对纯化大豆油和菜籽油甲酯进行了 200℃~700℃下的热故障模拟试验,测定了油中溶解的各特征气体的相对含量,研究了植物基绝缘油的产气规律。结果表明,植物基绝缘油在热故障下的主要特征气体为CO、CO2和C2H6、次要特征气体为H2、CH4和C2H4,700℃时有微量C2H2产生。而作为对比的传统矿物绝缘油中,主要特征气体为CH4和C2H6,次要特征气体为H2、C2H4,试验中没有C2H2产生。植物基绝缘油热故障产气规律的研究,为其DGA技术构建提供了前期工作和数据基础,也在诊断技术缺失的现阶段,对填充植物基绝缘油的变压器的运行维护也有着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价值。针对现有矿物绝缘油的DGA诊断方法判断失准的一种异常现象:单氢超标,进行了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模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探明了该现象的原因——活泼金属和水分的腐蚀反应,并建立了线性的产氢动力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单氢超标异常和绝缘故障无关,现有的矿物油DGA诊断标准里应该放宽对油中溶解氢气含量的限制。

赵耀洪,钱艺华,苏伟,钟力生[6](2016)在《变压器油中二苄基二硫醚的脱除研究》文中提出变压器油中含有的腐蚀性硫二苄基二硫醚对变压器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严重威胁。吸附除硫技术可以脱除绝缘油中的腐蚀性硫,从源头上解决腐蚀性硫对铜导线的腐蚀问题,但是吸附除硫的效率有待提高。设计了一种吸附剂-氧化剂复合体系,通过优化吸附剂、氧化剂、吸附剂粒径和吸附时间提升吸附效率。同时对经优化后的吸附剂-氧化剂复合体系处理后的绝缘油进行腐蚀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3X分子筛相对于目前广泛使用的白土等吸附剂对二苄基二硫醚腐蚀性硫的吸附效率更高。同时高锰酸钾与13X分子筛的复合使用提高了腐蚀性硫的去除效率。13X分子筛的粒径对吸附效果影响明显,通过优化,13X分子筛对绝缘油中二苄基二硫醚的去除率得到提高。吸附剂-氧化剂复合体系的吸附平衡时间较短,吸附处理4 h即可达到吸附平衡。

董仲明[7](2016)在《试论电力用油的氧化与抗氧化剂化验》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电力设备占据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电力设备的运行需要相应的油品辅助,但是在电力设备用油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氧化的问题,对于设备造成较大影响。本文主要介绍了电力设备的用油情况以及油质发生氧化后造成的后果,同时阐述了电力用油抗氧化剂添加的相关实验内容,希望能够对相关的专业人士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于卫卫[8](2015)在《变压器油T501抗氧化剂的电化学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T501中含有羟基和芳环,二者直接相连发生p-π共辄,从而使酚羟基表现出电化学活性。本文利用T501抗氧化剂中酚羟基的还原性,首先分别从电化学检测方法和参数的确定、工作电极材料和大小的筛选、电解质溶液组成和浓度的选择三个方面,对T501抗氧化剂的电化学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然后结合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计算对T501抗氧化剂结构进行优化以及自然键轨道(natural bond orbital,NBO)计算,从而对其电化学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探讨,最后配置标准溶液,绘制出电化学检测变压器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方法的标准曲线,进行了回收率的测定、干扰实验以及样品分析,并于GB/T7602.2-2008液相色谱法进行了对比,从而建立了快速、准确、重现性好的测定变压器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的新方法。实验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采用8种电化学方法、6种工作电极材料,分别从电化学方法、工作电极、电解质溶液三大方面,对变压器油中T501抗氧化剂的电化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可行的电化学测试方法共有6种,分别为:差分脉冲伏安法、差分常规脉冲伏安法、方波伏安法、阶梯波伏安法、线性伏安扫描法(扫描方向分为:从正到负、从负到正两种),其中差分脉冲伏安法、差分常规脉冲伏安法、方波伏安法所得图谱中,T501氧化峰峰形最好,且灵敏度较高。无论采用任何电化学方法对T501抗氧化剂含量进行测试,其最佳的工作电极均为:直径6mm的石墨电极;最佳的有机溶剂种类为:乙醇;电解质溶液中的最佳体积含水量为:1%;电解质溶液中的最佳溶质为:KOH;当采用方波伏安法对变压器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进行测定时,电解质溶液中最佳溶质浓度为:0.2mol/L,当采用其它电化学方法进行测定时时,电解质溶液中最佳溶质浓度均为:0.15mol/L。(2)通过对T501抗氧化剂结构进行优化以及自然键轨道计算得出;电解质溶液中溶质以KOH为最佳,这主要是由于当溶质为强碱、盐、强酸时,T501抗氧化剂在乙醇溶液中随着溶质由强碱到强酸的改变,T501抗氧化剂中C-O键键长逐渐增加,氧所带电荷逐渐减小,减弱了氧与芳环间的p-π共轭,从而使T501抗氧化剂还原性逐渐减小所致。(3)分别以 T501 含量(质量分数)为 0.05%、0.10%、0.20%、0.30%、0.40%、0.50%的标准油样为待测油样,从而绘制出了变压器油抗氧化剂电化学检测的标准曲线,实验结果表明:T501氧化峰峰值随着T501质量分数的增大而逐渐增大,T501浓度C(质量分数)在0.05%~0.50%范围内与峰电流Ip(μA)呈良好的线性关系。(4)在最优化条件下,进行了标准加标回收实验,测定所建立电化学方法的回收率,进而检验电化学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任意一种可行的电化学方法对变压器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进行测量,回收率均在98%~102%之间,所建立的测定变压器油中T501含量的新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5)对不同类型(环烷基、中间基、石蜡基)、不同电压等级(110KV、220KV、500KV)的典型变电站运行变压器油的T501含量进行了测量,并对测定结果进行F检验和t检验。电化学方法的测量结果与国标液相色谱法的测量结果没有显着性差异,最大相对误差也在±2%以下。证实了变压器油中的各种化学成分的改变对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无影响,所建立的测定变压器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的电化学测试方法,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对于变压器油的质量监测以及老化衰减规律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刘洋[9](2015)在《变压器油中腐蚀性硫化物生成与影响因素的分析及抑制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电网容量的提升和电压等级的增高,对变压器的绝缘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矿物绝缘油在电力变压器中起着散热、绝缘以及故障特征气体信息载体的作用,对变压器的安全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十几年来,国内外陆续发生了变压器油中腐蚀性硫化物导致的绝缘故障,给变压器的稳定运行带来了巨大威胁。腐蚀性硫化物易腐蚀铜绕组生成硫化亚铜导致油纸绝缘系统的绝缘性能下降,最终导致电气故障。然而,目前关于矿物油中腐蚀性硫化物的腐蚀机理以及油中添加物对硫化亚铜生成规律的影响仍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本文通过一系列实验深入研究矿物绝缘油中腐蚀性硫化物的腐蚀机理和油中添加物对抑制腐蚀性硫化物的性能影响,为抑制硫化亚铜的生成及降低由其造成的绝缘故障风险提供数据参考。首先,为了进一步研究硫化亚铜的生成机理,本文通过一系列热老化试验分析,得出在高温条件下变压器油中腐蚀性硫化物二苄基二硫醚(DBDS)会部分分解成苄硫醇,而且苄硫醇也是一种腐蚀性硫化物,在有氧条件下会与铜片反应生成硫化亚铜。然而二苄基二硫醚与铜反应的副产物二苄基硫醚在150°C条件下并不能有效腐蚀铜条生成硫化亚铜,在更高的温度下的腐蚀性能有待研究。其次,本文进一步分析了氧气与酸值对硫化亚铜生成的影响。通过分析开口条件与密封条件下的实验结果,得出氧气不仅能加速硫化亚铜在绝缘纸上的沉积,更能加速硫化亚铜的生成。通过分析油酸与甲酸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得出酸值会加速硫化亚铜的生成。再次,本文深入分析了油中抗氧化剂2,6-二叔丁基对甲酚(DBPC)对油中腐蚀性硫DBDS腐蚀性能的影响,得出DBPC并不能有效抑制腐蚀性硫化物的生成,反而会加速硫化亚铜在绝缘纸上的沉积,而且会加速油纸绝缘系统的老化,更进一步加速硫化亚铜的生成。同时,得出在强迫油循环的变压器中,硫化亚铜首先在绕组的内层绝缘纸上沉积,然后随流动的油向变压器里面扩散,在绝缘纸上的迁移并非层层扩散,也不是首先沉积在最外层绝缘纸上。最后,研究了两种常见金属减活剂苯并三氮唑BTA及其苯并三氮唑衍生物Irgamet 39对硫化亚铜的抑制效应。结果表明BTA和Irgamet 39可以减缓腐蚀性硫对铜绕组的腐蚀,BTA的含量控制在30mg/kg左右,Irgamet 39控制在100 mg/kg左右,可以取得理想的抑制腐蚀效果,不过BTA性能要优于Irgamet 39,但是金属减活剂不能去除矿物油中腐蚀性硫化物。

熊英[10](2013)在《快速检测变压器油氧化安定性的电化学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力变压器是工、矿企业和电力系统发变电的核心设备,正常运行与否关系到企业的安全和经济效益,变压器设备事故的发生还会影响或干扰国民经济的稳定运行。变压器油是用于变压器类设备内的矿物绝缘油,主要起到绝缘、散热和消弧作用。近几年来,我国发生了几起较大的变压器故障,主要是变压器内部放电和内部缺油导致的。同时加之特高压变压器的广泛使用,这对变压器油的质量监测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变压器油的氧化安定性是一项直接反映油品健康运行程度的指标,如何快速准确地评价油品的这一指标对于确定油品的安全运行状况非常重要。现有的检测方法主要针对润滑油、汽轮机油等油品,不太适用于变压器油,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新的评价变压器油氧化安定性的方法。(1)本文提出了一种检测变压器油中抗氧剂含量的电化学方法,此方法的工作电极为5mm的玻碳电极,支持电解质为0.1mol/L的KOH无水乙醇溶液,测量方法为差分脉冲伏安法。油样中抗氧剂(浓度范围为0.01%-0.5%)的工作曲线方程为C=0.0261H-0.0074,R=0.9994,其中C表示试样中T501质量浓度(%)、H表示脉冲伏安峰峰高电流(μA)、R代表线性回归相关系数。运用此方法检测了多种实际变压器油样品,并与液相色谱法和分光光度法进行了对比,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便快捷,检测下限低,检测结果准确可靠,且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再现性。采用电化学技术检测变压器油抗氧剂含量的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用价值,该研究工作新颖性强,国内电力同行在此领域中的类似研究和应用较少。(2)本文在乙腈溶液中将吡咯单体聚合于玻碳电极表面制备了PPy/ClO4-修饰电极。研究了变压器油中游离酸对1,4-萘醌的伏安性质的影响,在0.10mol/L的LiClO4乙醇/1,2-二氯乙烷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酸,1,4-萘醌的还原历程可发生显着的改变,均原还原峰的较正电位处出现一个新还原峰,该新还原峰电流与变压器油的酸值在0.01-0.40mgKOH/g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本文建立了基于新还原峰的半微分电流与变压器油的酸值的标准曲线法,检测灵敏度为39.42μA0.5/(mgKOH/g),最低检测限为0.0014mgKOH/g (S/N=3, RSD=2.247%)。与传统的滴定法对比,该方法检测油样的效率非常高,一个油样的检测时间仅需100s,其分析结果不会受样品的颜色和浑浊度干扰。同时该方法摒弃了有毒的试剂和缓冲溶液,具有环境友好的特点,可以替代传统滴定法用于检测变压器油的低酸值。(3)本文参照GB/T7304《石油产品和润滑剂酸值测定法(电位滴定法)》,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电位滴定法。此方法分别对滴定剂和溶剂组成方面进行了改进,增强了弱酸性物质的表观酸度,提升了稠油样品的溶解性和对油品中酸性物质的抽提能力,解决了终点电位突跃小甚至无电位突跃的问题,适合于多类油品的酸值的日常测定。(4)本文对SH/T0206-92《变压器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快速老化变压器油的方法,最优的老化条件是氧气流量为40mL/min,铜粉催化剂为1.0g,氧化温度为130±0.5℃。采用电化学方法测定老化试样的抗氧剂含量和使用改进的电位滴定法检测试样的酸值,并建立了油品快速老化后抗氧剂剩余量和酸值的工作曲线。本文开发的新方法只需检测抗氧剂含量即可直接得到油品的酸值,通过综合考察抗氧剂剩余量和酸值这两个指标就可以对变压器油的氧化安定性进行准确、快速的评价。此快速检测法分析一个油样仅需约2h,可以满足工作人员对运行中的变压器油进行实时、现场的质量监督的需要。

二、T501抗氧化剂在进口矿物变压器油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T501抗氧化剂在进口矿物变压器油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中红外光谱分析热老化对变压器油性能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1.2 测试方法
2 分析与讨论
    2.1 未老化变压器油红外光谱分析
    2.2 老化后变压器油的红外光谱分析
    2.3 老化后变压器油性能的变化
3 结论

(2)热老化对换流变绝缘油纸性能及交直流电场分布特性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换流变压器阀侧油纸绝缘运行工况
    1.3 换流变压器用绝缘油、纸
    1.4 绝缘油纸老化研究现状
        1.4.1 绝缘油老化形式
        1.4.2 绝缘纸老化形式
        1.4.3 老化对油纸绝缘性能影响的研究现状
    1.5 换流变压器电场分布研究现状
        1.5.1 电场分布的仿真计算
        1.5.2 空间电荷对电场分布的影响
    1.6 本文主要工作
2 换流变绝缘油纸的热老化理化特性研究
    2.1 引言
    2.2 热老化试验
        2.2.1 试验材料和试验流程
        2.2.2 绝缘纸聚合度测量
        2.2.3 油纸酸值测量
        2.2.4 油、纸水分测试
        2.2.5 绝缘油黏度测试
        2.2.6 绝缘油热重测试
    2.3 热老化试验结果及分析
        2.3.1 绝缘纸聚合度
        2.3.2 油中酸值
        2.3.3 油、纸水分含量
        2.3.4 绝缘油运动黏度
        2.3.5 绝缘油热重分析
    2.4 换流变绝缘油、纸的抗老化机理
        2.4.1 绝缘油抗氧化剂的作用机理
        2.4.2 绝缘纸的抗老化机理
    2.5 小结
3 换流变绝缘油纸的热老化电气特性研究
    3.1 前言
    3.2 试验方案
        3.2.1 油、纸介电以及电阻率测试
        3.2.2 油纸交直流击穿测试
    3.3 试验结果及分析
        3.3.1 油、纸相对介电常数与电阻率
        3.3.2 绝缘油击穿特性及分析
        3.3.3 绝缘纸击穿特性及分析
    3.4 绝缘油电气特性对油纸绝缘体系的影响
        3.4.1 绝缘纸吸油率
        3.4.2 绝缘油对变压器油纸绝缘体系电气特性的影响
    3.5 小结
4 老化对油纸绝缘交直流电场分布的影响
    4.1 前言
    4.2 电磁场基本方程
    4.3 电场模型以及参数确定
        4.3.1 电场模型的建立
        4.3.2 绝缘油、纸参数
    4.4 仿真结果
        4.4.1 工频交流电压作用下的电场分布
        4.4.2 直流电压作用下的电场分布
        4.4.3 交直流叠加电压作用下的电场分布
    4.5 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B.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3)乙酯化植物绝缘油及其介电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植物绝缘油
        1.2.2 植物油酯化
        1.2.3 植物油抗氧化剂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乙酯化植物绝缘油制备方法
    2.1 引言
    2.2 乙酯化植物绝缘油制备方法
        2.2.1 实验材料与装置
        2.2.2 固体碱催化剂制备
        2.2.3 乙酯化植物绝缘油制备
    2.3 乙酯化反应动力学
        2.3.1 反应模型
        2.3.2 动力学参数
        2.3.3 活化能
    2.4 乙酯化植物绝缘油产率的影响因素
        2.4.1 醇油摩尔比
        2.4.2 反应温度
        2.4.3 催化剂
    2.5 乙酯化植物绝缘油运动粘度
    2.6 本章小结
3 乙酯化植物绝缘油纯化方法
    3.1 引言
    3.2 乙酯化植物绝缘油精炼
        3.2.1 水洗分液
        3.2.2 蒸馏脱醇
        3.2.3 碱炼脱酸
    3.3 乙酯化植物绝缘油吸附
        3.3.1 吸附原理
        3.3.2 吸附剂表征
        3.3.3 吸附试验方案
    3.4 乙酯化植物绝缘油吸附工艺筛选
        3.4.1 吸附工艺对工频击穿电压的影响
        3.4.2 吸附工艺对相对介电常数的影响
        3.4.3 吸附工艺对介质损耗因数的影响
        3.4.4 吸附工艺对体积电阻率的影响
    3.5 乙酯化植物绝缘油的成分与性能分析
        3.5.1 成分分析
        3.5.2 主要理化性能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乙酯化植物绝缘油抗氧化剂复配方法
    4.1 引言
    4.2 油脂氧化与抗氧化剂抗氧化分析
        4.2.1 油脂的氧化机理
        4.2.2 抗氧化剂分类及其抗氧化机制
        4.2.3 抗氧化剂协同作用
    4.3 抗氧化剂复配方法
        4.3.1 试验用抗氧化剂简介
        4.3.2 抗氧化剂复配选型
    4.4 乙酯化植物绝缘油氧化稳定性
        4.4.1 介质损耗因数
        4.4.2 酸值
        4.4.3 试验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乙酯化植物绝缘油介电性能
    5.1 引言
    5.2 工频击穿电压
        5.2.1 绝缘油击穿机理
        5.2.2 工频击穿电压试验结果
    5.3 介电特性
        5.3.1 相对介电常数
        5.3.2 介质损耗因数
        5.3.3 体积电阻率
    5.4 频域介电谱
        5.4.1 频域介电谱测试原理
        5.4.2 频域介电谱试验结果
        5.4.3 分析与讨论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情况

(4)绝缘油中抗氧化剂DBPC对油纸绝缘老化速率及糠醛生成特性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试验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内容
        1.2.1 试验计划
        1.2.2 试验步骤
    1.3 参数测量
2 测试结果及分析
    2.1 绝缘纸聚合度
    2.2 糠醛测量结果及分析
3 讨论分析
    3.1 DBPC对绝缘纸老化速率的影响
    3.2 DBPC对糠醛产生量的影响
    3.3 DBPC加速老化和增加糠醛产量的机理分析
4 结论

(5)植物基绝缘油的制备以及相关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植物基绝缘油的概述
        1.1.1 绝缘油的定义和作用
        1.1.2 绝缘油的发展历程
        1.1.3 植物基绝缘油的概述
        1.1.3.1 植物油基绝缘油的优缺点
        1.1.3.2 植物基绝缘油的研究现状
        1.1.4 绝缘油的主要性能指标
        1.1.4.1 电气性能
        1.1.4.2 耐高温性能
        1.1.4.3 流动散热性能
        1.1.4.4 低温流动性能
        1.1.4.5 氧化安定性
    1.2 植物基绝缘油的低温性能
        1.2.1 低温凝固的机理和常见降凝手段
        1.2.2 常见降凝剂的类型和作用机理
        1.2.3 降凝剂在植物基油品上的应用研究
    1.3 植物基绝缘油的氧化安定性
        1.3.1 绝缘油的氧化和氧化安定性
        1.3.2 植物基绝缘油的氧化机理和过程
        1.3.3 影响植物基绝缘油氧化速率的因素
        1.3.4 抗氧化剂及其作用机理
        1.3.5 绝缘油氧化安定性的测试方法
    1.4 绝缘油中溶解气体分析(DGA)故障诊断
        1.4.1 矿物绝缘油的特征气体
        1.4.2 特征气体的检测方法
        1.4.3 故障诊断方法
        1.4.4 植物基绝缘油DGA技术的现状
    1.5 课题研究意义及内容
        1.5.1 研究背景
        1.5.2 研究意义
        1.5.3 研究内容
2 主要试验材料与测试方法
    2.1 试验试剂与仪器
        2.1.1 试验原料与主要试剂
        2.1.2 主要仪器设备
    2.2 主要分析测试方法
        2.2.1 化学成分和结构的测试方法
        2.2.1.1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
        2.2.1.2 气相色谱(GC)、气质联用(GC-MS)分析
        2.2.2 理化性能测试方法
        2.2.3 电气性能测试方法
3 植物油的纯化工艺研究和性能表征
    3.1 概述
        3.1.1 传统电力用油的纯化技术
        3.1.2 植物油的降酸技术
    3.2 纯化工艺的研究
        3.2.1 试验部分
        3.2.1.1 降介损试验
        3.2.1.2 降酸值试验
        3.2.1.3 除水试验
        3.2.2 结果与讨论
        3.2.2.1 降介损工艺
        3.2.2.2 降酸值工艺
        3.2.2.3 除水工艺
        3.2.3 纯化工艺流程与效果
        3.2.3.1 工艺流程
        3.2.3.2 纯化效果
    3.3 纯化植物油的成分和性能测试
        3.3.1 红外测试
        3.3.2 脂肪酸组成测试
        3.3.3 理化性能测试
        3.3.3.1 水分
        3.3.3.2 酸值
        3.3.3.3 运动黏度
        3.3.3.4 闪点
        3.3.3.5 凝点
        3.3.4 电气性能测试
        3.3.4.1 工频击穿电压
        3.3.4.2 介质损耗因数
        3.3.4.3 相对介电常数
        3.3.4.4 体积电阻率
        3.3.5 脂肪酸组成对纯化植物油性能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4 纯化植物油低温流动性能的改进研究
    4.1 概述
    4.2 试验部分
        4.2.1 降凝剂的初选
        4.2.2 降凝剂加入量对性能的影响
        4.2.3 降凝剂的降凝效果测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不同降凝剂的初选
        4.3.2 降凝剂加入量对降凝效果的影响
        4.3.3 降凝剂加入量对其他性能的影响
        4.3.3.1 降凝剂对黏度的影响
        4.3.3.2 降凝剂对闪点的影响
        4.3.3.3 降凝剂对电气性能的影响
        4.3.4 降凝剂对各纯化植物油的凝点改善情况
        4.3.5 讨论部分
        4.3.5.1 降凝剂对植物基绝缘油的作用机理
        4.3.5.2 降凝剂对不同植物油降凝效果的差异
    4.4 本章小结
5 植物基绝缘油氧化安定性的相关研究
    5.1 概述
    5.2 植物基绝缘油氧化安定性测试方法的研究
        5.2.1 变压器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法
        5.2.1.1 试验部分
        5.2.1.2 结果与讨论
        5.2.1.3 测试方法评价
        5.2.2 动植物油脂氧化稳定性的测定法
        5.2.2.1 试验部分
        5.2.2.2 结果与讨论
        5.2.2.3 测试方法评价
        5.2.3 加抑制剂矿物绝缘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法
        5.2.3.1 试验部分
        5.2.3.2 结果与讨论
        5.2.3.3 测试方法评价
        5.2.4 小结
    5.3 纯化植物油的氧化安定性提升研究
        5.3.1 试验部分
        5.3.1.1 金属钝化剂EDTA对氧化安定性的影响
        5.3.1.2 抗氧化剂添加量对氧化安定性的影响
        5.3.2 结果与讨论
        5.3.2.1 金属钝化剂EDTA氧化安定性的影响
        5.3.2.2 BHT添加量对纯化大豆油氧化安定性的影响
        5.3.2.3 TBHQ添加量对纯化大豆油氧化安定性的影响
        5.3.2.4 PG添加量对纯化大豆油氧化安定性的影响
        5.3.2.5 抗氧化剂的选择与效果评估
    5.4 本章小结
6 低黏度植物基绝缘油的研究
    6.1 概述
    6.2 试验部分
        6.2.1 植物油平均分子质量的测定
        6.2.2 植物油甲酯的合成
        6.2.2.1 反应转化率的测定方法
        6.2.2.2 反应条件的优化
        6.2.3 植物油甲酯的纯化
        6.2.4 植物油甲酯的性能测试
    6.3 结果与讨论
        6.3.1 植物油平均分子质量的测定
        6.3.2 酯交换反应工艺条件的优化
        6.3.2.1 醇油摩尔比的单因素试验
        6.3.2.2 碱量的单因素试验
        6.3.2.3 反应温度的单因素试验
        6.3.2.4 反应时间的单因素试验
        6.3.3 植物油甲酯的合成工艺参数及产品的转化率
        6.3.4 植物油甲酯的性能测试
        6.3.4.1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
        6.3.4.2 水分含量和饱和含水量
        6.3.4.3 酸值
        6.3.4.4 击穿电压
        6.3.4.5 介质损耗因数、相对介电常数、体积电阻率
        6.3.4.6 闪点、黏度、凝点
        6.3.4.7 氧化安定性
    6.4 本章小结
7 可控部分甲酯化反应制备混酯的研究
    7.1 概述
    7.2 试验部分
        7.2.1 黏度法测转化率的研究
        7.2.2 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设计实验
        7.2.3 部分甲酯化植物油理化性能的测定
    7.3 结果与讨论
        7.3.1 黏度法测转化率的研究
        7.3.1.1 黏度和转化率的关系曲线
        7.3.1.2 黏度法的验证
        7.3.2 单因素实验
        7.3.2.1 碱量
        7.3.2.2 醇油摩尔比
        7.3.2.3 反应温度
        7.3.2.4 反应时间
        7.3.3 响应面设计实验与结果
        7.3.3.1 水平选取、响应面实验设计及实验结果
        7.3.3.2 响应面模型的拟合及优化
        7.3.3.3 拟合结果分析
        7.3.3.4 响应面模型的验证
        7.3.4 部分甲酯化菜籽油的理化性能
    7.4 本章小结
8 植物基绝缘油中气体溶解性质的研究
    8.1 概述
    8.2 试验部分
        8.2.1 试剂与仪器
        8.2.2 试验方法
        8.2.2.1 植物绝缘油热膨胀系数(γ)的测定方法
        8.2.2.2 气相中特征气体含量的测定方法
        8.2.2.3 绝缘油中气体溶解度的测定方法
    8.3 试验结果和讨论
        8.3.1 热膨胀系数(γ)的测定
        8.3.2 气相色谱校正因子的测定
        8.3.3 油中溶解气体Ostwald平衡常数(K)的测定
        8.3.3.1 矿物绝缘油中K值测定值和标准参考值的对比
        8.3.3.2 同种特征气体在不同绝缘油的K-T趋势线的对比
        8.3.3.3 不同特征气体在同种绝缘油中的K-T趋势线的对比
        8.3.3.4 平衡常数(K)与温度(T)的拟合方程
    8.4 本章小结
9 植物基绝缘油热故障的模拟与产气规律研究
    9.1 概述
    9.2 试验部分
        9.2.1 试验试剂与仪器
        9.2.2 试验装置
        9.2.3 试验方法
    9.3 结果与讨论
        9.3.1 四种绝缘油不同温度的热故障模拟下的产气数据
        9.3.2 四种绝缘油模拟热故障下的产气组成
        9.3.2.1 25#矿物绝缘油
        9.3.2.2 FR3油与纯化大豆油
        9.3.2.3 菜籽油甲酯
        9.3.3 溶解气体百分含量与温度的关系
        9.3.3.1 主要气体含量与温度的关系
        9.3.3.2 次要气体含量与温度的关系
        9.3.4 产气规律的讨论
    9.4 小结
10 矿物绝缘油中单氢超标异常现象的研究
    10.1 概述
    10.2 体系中各材料的化学性质
        10.2.1 矿物绝缘油
        10.2.2 绝缘纸板
        10.2.3 微量水分
        10.2.4 金属膨胀器
        10.2.5 其他金属部件
    10.3 可能途径的理论计算分析
        10.3.1 过热故障下水的热解反应
        10.3.2 活泼金属和水的腐蚀反应
        10.3.3 环烷烃催化脱氢反应
        10.3.3.1 热力学上的可能性分析
        10.3.3.2 动力学上的可能性分析
        10.3.4 小结
    10.4 模拟试验
        10.4.1 试验装置
        10.4.2 试验内容
        10.4.2.1 水分含量的影响
        10.4.2.2 镍的影响
        10.4.2.3 绝缘纸的影响
        10.4.2.4 绝缘漆的影响
        10.4.3 结果与讨论
        10.4.3.1 水分含量的影响
        10.4.3.2 镍的影响
        10.4.3.3 绝缘纸的影响
        10.4.3.4 绝缘漆的影响
        10.4.3.5 小结
    10.5 单氢超标的动力学模型
        10.5.1 氢气的分布
        10.5.2 产氢的动力学模型
        10.5.3 动力学模型的修正
    10.6 小结
11 主要结论与展望
    11.1 主要结论
    11.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6)变压器油中二苄基二硫醚的脱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试验
    1.1 材料制备
    1.2 腐蚀性硫试验
2 结果与讨论
    2.1 不同吸附剂的处理效果研究
    2.2 不同氧化剂的处理效果研究
    2.3 不同粒径的13X分子筛处理效果研究
    2.4 吸附时间对13X分子筛处理效果研究
    2.5 13X分子筛吸附处理后的老化试验研究
3 结论

(7)试论电力用油的氧化与抗氧化剂化验(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电力用油的简要介绍
2 电力用油的氧化问题
3 电力用油的抗氧化剂添加以及化验
    3.1 电力用油抗氧化剂的添加
    3.2 抗氧化剂的添加条件
    3.3 抗氧化剂的添加方法
    3.4 抗氧化剂的化验试验
4 结束语

(8)变压器油T501抗氧化剂的电化学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变压器油概述
    1.2 变压器油的氧化
        1.2.1 氧化安定性
        1.2.2 变压器油的老化机理
        1.2.3 变压器油氧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1.3 变压器油氧化的危害
    1.4 传统的T501抗氧化剂含量的测量
        1.4.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2 存在的问题
    1.5 发展趋势
    1.6 本课题研究意义及内容
        1.6.1 本课题研究意义
        1.6.2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抗氧化剂T501的电化学特性研究
    2.1 实验仪器和试剂
    2.2 溶液配制
    2.3 T501电化学特性的实验研究
    2.4 T501电化学特性实验结果处理与分析
        2.4.1 可行的电化学方法的选择
        2.4.2 阶梯波伏安特性实验结果处理与分析
        2.4.2.1 工作电极材料和大小的影响
        2.4.2.2 电解质溶液组成和浓度的影响
        2.4.2.3 电位增量的影响
        2.4.3 差分脉冲伏安特性实验结果处理与分析
        2.4.3.1 工作电极材料和大小的影响
        2.4.3.2 电解质溶液组成和浓度的影响
        2.4.3.3 电位增量的影响
        2.4.4 线性扫描(从正到负)伏安特性实验结果处理与分析
        2.4.4.1 工作电极材料和大小的影响
        2.4.4.2 电解质溶液组成和浓度的影响
        2.4.4.3 扫描速度的影响
        2.4.5 线性扫描(从负到正)伏安特性实验结果处理与分析
        2.4.5.1 工作电极材料和大小的影响
        2.4.5.2 电解质溶液组成和浓度的影响
        2.4.5.3 扫描速度的影响
        2.4.6 差分常规脉冲伏安特性实验结果处理与分析
        2.4.6.1 工作电极材料和大小的影响
        2.4.6.2 电解质溶液组成和浓度的影响
        2.4.6.3 电位增量的影响
        2.4.7 方波伏安特性实验结果处理与分析
        2.4.7.1 工作电极材料和大小的影响
        2.4.7.2 电解质溶液组成和浓度的影响
        2.4.7.3 电位增量的影响
    2.5 T501电化学特性的理论分析与探讨
        2.5.1 密度泛函理论实验
        2.5.2 T501电化学特性的理论分析与探讨
        2.5.2.1 工作电极材料和大小的影响
        2.5.2.2 电解质溶液组成和浓度的影响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变压器油中T501含量的测定
    3.1 实验仪器和试剂
    3.2 溶液配制
    3.3 实验方法及步骤
        3.3.1 标准曲线的绘制
        3.3.2 回收率的测定
        3.3.3 干扰实验及样品分析
    3.4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3.4.1 阶梯波伏安法的建立
        3.4.1.1 标准曲线和检出限
        3.4.1.2 回收率的测定
        3.4.2 差分脉冲伏安法的建立
        3.4.2.1 标准曲线和检出限
        3.4.2.2 回收率的测定
        3.4.3 线性扫描伏安法(从正到负)的建立
        3.4.3.1 标准曲线和检出限
        3.4.3.2 回收率的测定
        3.4.4 线性扫描伏安法(从负到正)的建立
        3.4.4.1 标准曲线和检出限
        3.4.4.2 回收率的测定
        3.4.5 差分常规脉冲伏安法的建立
        3.4.5.1 标准曲线和检出限
        3.4.5.2 回收率的测定
        3.4.6 方波伏安法的建立
        3.4.6.1 标准曲线和检出限
        3.4.6.2 回收率的测定
        3.4.7 干扰实验和样品分析(以阶梯波伏安法为例)
    3.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变压器油中腐蚀性硫化物生成与影响因素的分析及抑制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矿物油中腐蚀性硫的来源
    1.3 绝缘油中腐蚀性硫的检测方法及标准
    1.4 硫化亚铜在变压器内部的生成机理以及影响因素
        1.4.1 硫化亚铜的生成机理
        1.4.2 腐蚀性硫产生腐蚀的影响因素
        1.4.3 腐蚀性硫导致绝缘故障的原因分析
        1.4.4 变压器绝缘油中腐蚀性硫问题的防治措施
    1.5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1.6 本文研究的工作内容
2 试验设计及试验平台的搭建
    2.1 试验模型及试验设计
    2.2 变压器油中热分解产物以及微观形貌分析仪器
    2.3 铜硫化合物的定性定量检测平台
    2.4 油中添加物分析的试验仪器
        2.4.1 抗氧化剂DBPC测试仪器
        2.4.2 金属减活剂BTA测试仪器
    2.5 热老化实验以及油纸绝缘特性测试平台
        2.5.1 热老化试验平台
        2.5.2 绝缘油相关参数测试平台
        2.5.3 绝缘纸聚合度测试
    2.6 本章小结
3 变压器油中腐蚀性硫生成机理的研究以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3.1 变压器油中腐蚀性硫生成机理的研究
        3.1.1 DBDS的热稳定性以及分解产物的腐蚀性能
        3.1.2 DBDS与铜的反应产物DBS的腐蚀性能
    3.2 酸值对于变压器油中腐蚀性硫生成规律的影响分析
    3.3 氧气对变压器油中腐蚀性硫生成规律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4 变压器油中添加物对DBDS性能的影响以及抑制方法研究
    4.1 引言
    4.2 抗氧化剂DBPC对于变压器油中腐蚀性硫生成规律的影响
        4.2.1 不同浓度DBPC含量对于变压器油中腐蚀性硫生成规律的影响探究
        4.2.2 不同老化时间抗氧化剂对于变压器油中腐蚀性硫生成规律的探究
        4.2.3 抗氧化剂对于变压器油纸绝缘系统的绝缘性长期影响
    4.3 金属减活剂对于变压器油中腐蚀性硫抑制效应的分析
        4.3.1 不同浓度金属减活剂对于变压器油中腐蚀性硫的抑制效应
        4.3.2 按照IEC62535 探究BTA与Irgamet 39 的理想添加量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B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10)快速检测变压器油氧化安定性的电化学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变压器油的基础知识
        1.1.1 变压器的概述
        1.1.2 变压器油在变压器中的作用
    1.2 变压器油的性质
        1.2.1 变压器油的物理性能
        1.2.2 变压器油的化学性能
    1.3 变压器油的性能指标与质量监督
    1.4 电化学分析法的应用
    1.5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内容及意义
第2章 变压器油抗氧剂含量的检测方法
    2.1 前言
    2.2 实验试剂和仪器
        2.2.1 实验试剂
        2.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部分
        2.3.1 电极处理
        2.3.2 扫描基线的确定
        2.3.3 电化学测量方法和电极材料的选择
        2.3.4 T501 氧化电位的确定
        2.3.5 玻碳电极大小的选择
        2.3.6 支持电解液浓度的选择
        2.3.7 标准曲线的绘制
        2.3.8 变压器油 T501 含量的检测
    2.4 结果与讨论
        2.4.1 变压器油中 T501 的电化学响应与电极的选择
        2.4.2 T501 氧化电位的确定
        2.4.3 玻碳电极大小的确定
        2.4.4 支持电解液浓度的确定
        2.4.5 标准曲线的绘制
        2.4.6 电化学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4.7 方法的验证
        2.4.8 实际运行样品的检测
    2.5 小结
第3章 变压器油酸值的检测方法
    3.1 前言
    3.2 实验试剂和仪器
        3.2.1 实验试剂
        3.2.2 实验仪器
    3.3 实验部分
        3.3.1 电化学还原法
        3.3.2 改进的电位滴定法
    3.4 结果与讨论
        3.4.1 电化学还原法
        3.4.2 改进的电位滴定法
    3.5 小结
第4章 变压器油氧化安定性的检测方法
    4.1 前言
    4.2 实验试剂与仪器
        4.2.1 实验试剂
        4.2.2 实验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快速老化变压器油
        4.3.2 变压器油抗氧剂含量的测定
        4.3.3 变压器油酸值的测定
        4.3.4 变压器油氧化安定性的评价
    4.4 实验步骤
        4.4.1 快速法氧化变压器油试样
        4.4.2 行业标准法老化变压器油试样
        4.4.3 测定老化后试样的抗氧剂含量
        4.4.4 测定老化后试样的酸值
    4.5 实验结果与讨论
        4.5.1 最佳老化条件的选择
        4.5.2 标准油按快速法老化后的抗氧剂含量和酸值的测定
        4.5.3 标准油按行业标准法老化后的抗氧剂含量和酸值的测定
        4.5.4 油品老化后抗氧剂消耗率变化和酸值变化规律的对比分析
        4.5.5 油品快速老化后抗氧剂消耗率变化和酸值变化规律分析
        4.5.6 抗氧剂剩余量与酸值的关系曲线分析
        4.5.7 实际样品的氧化安定性的检测
    4.6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四、T501抗氧化剂在进口矿物变压器油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中红外光谱分析热老化对变压器油性能影响[J]. 丘晖饶,贺石中,车超萍. 当代化工, 2019(06)
  • [2]热老化对换流变绝缘油纸性能及交直流电场分布特性影响研究[D]. 邵山峰. 重庆大学, 2018(04)
  • [3]乙酯化植物绝缘油及其介电性能研究[D]. 吴俐亚. 重庆大学, 2018(04)
  • [4]绝缘油中抗氧化剂DBPC对油纸绝缘老化速率及糠醛生成特性影响研究[J]. 廖瑞金,冯大伟,邓帮飞,林元棣. 电工技术学报, 2018(07)
  • [5]植物基绝缘油的制备以及相关性能的研究[D]. 余辉. 武汉大学, 2017(07)
  • [6]变压器油中二苄基二硫醚的脱除研究[J]. 赵耀洪,钱艺华,苏伟,钟力生. 绝缘材料, 2016(11)
  • [7]试论电力用油的氧化与抗氧化剂化验[J]. 董仲明. 低碳世界, 2016(21)
  • [8]变压器油T501抗氧化剂的电化学特性研究[D]. 于卫卫. 长沙理工大学, 2015(03)
  • [9]变压器油中腐蚀性硫化物生成与影响因素的分析及抑制方法研究[D]. 刘洋. 重庆大学, 2015(06)
  • [10]快速检测变压器油氧化安定性的电化学方法研究[D]. 熊英. 湖南大学, 2013(05)

标签:;  ;  ;  ;  ;  

T501抗氧剂在进口矿物变压器油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