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市1997—2000年性病高危人群早期梅毒调查

晋江市1997—2000年性病高危人群早期梅毒调查

一、1997~2000年晋江市性病高危人群早期梅毒的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郑婷[1](2020)在《梅毒抗体不同检测方法比较及初筛试验建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梅毒(Syphilis)是由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感染引起的经典性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STD),具有传染性强、潜伏期长、全身性以及全球分布等特点,主要通过性接触、胎盘、血液及体液等途径传播。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调查数据显示,每年大约有1200万例新发梅毒患者散布在世界各地。近年来我国梅毒感染率呈明显上升趋势,2018年全国梅毒发病率高达35.6251/10万,且近10年梅毒发病率年平均增长超过13.37%。梅毒如此高的发病率,要控制其不断增长的形势,需要快速诊断和治疗梅毒。梅毒实验室检测方法种类繁多,各有优缺点,目前血清学检测在临床诊断梅毒并监测疗效方面应用较广泛。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种是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包括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al assay,TPPA)和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reponema pallidum-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TP-ELISA)等;另一种是检测梅毒螺旋体非特异性抗体,包括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apid plasma reagin circle card test,RPR)等。TPPA、TP-ELISA及RPR3种方法均是目前实验室常用的梅毒血清学检测技术,其中,哪一种试验方法检测梅毒快速准确且操作简便,适用于临床大批量梅毒标本的初筛尚无统一定论。目的:探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及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在梅毒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选择适用于临床大批量梅毒标本的初筛试验。方法:将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于本院门诊及病房进行梅毒检测的389例(年龄0岁-90岁)(去除重复住院及复诊病例)患者血清作为研究样本,其中男性136例(34.96%),女性253例(65.04%),所有患者的血清样本均由实验室技能熟练人员用TPPA、TP-ELISA及RPR3种方法同时进行检测,若同一样本的方法学间检测结果不一致,以TPPA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所得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3种方法的阳性率、敏感度和特异度及分析阳性例数在性别、年龄间的分布特征。结果:1.389例梅毒血清样本检测结果显示,TPPA、TP-ELISA及RPR法筛查梅毒阳性率分别为84.58%(329例)、86.12%(335例)及70.18%(273例)。以TPPA作为确证试验,TP-ELISA灵敏度为99.09%,特异度为90.00%,符合率为98.21%;RPR灵敏度为77.20%,特异度为86.67%,符合率为93.04%。TP-ELISA检出阳性率最高,3种检测方法阳性率比较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TP-ELISA与TPPA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PR与TP-ELISA、RPR与TPPA阳性率比较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2.389例梅毒检测标本中,男性136例(34.96%),女性253例(65.04%),其中男性阳性92例,阳性率占23.65%,女性阳性243例,阳性率占62.47%。女性比男性阳性率高,男女阳性率之比1:2.6,不同性别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TPPA、TP-ELISA及RPR法检出的不同年龄段梅毒阳性率分别进行比较,结果表明,3种方法不同年龄段阳性率比较均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P<0.05),其中以15~30岁和60~75岁阳性率较高。结论:1.本研究通过对TPPA、TP-ELISA及RPR3种梅毒检测试验进行比较,得出一种梅毒的筛检方法:使用TP-ELISA进行梅毒初筛,筛查结果为阳性的标本,再使用RPR进行检测,当RPR结果不确定时,采用TPPA作为确证试验。2.不同性别梅毒感染率有差别,女性比男性阳性率高。3.不同年龄段梅毒感染率有差别,15~30岁和60~75岁两个年龄段阳性率较高。

王楠[2](2020)在《云南省部分地区淋病患者性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了解云南省部分淋病流行地区淋病患者性行为特征、安全套使用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淋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8年8-10月,选择云南省2015年至2017年淋病发病率和报告病例数连续三年增幅均位于前7位的州(市)(德宏州、西双版纳州、曲靖市、玉溪市、红河州、文山州和昭通市)进行横断面调查;在确定的每个州(市)中选择2017年报告淋病患者例数最多的1个县(市、区),在每个县(市、区)选择2017年淋病报告例数最多的2个医院,共14家医院,每个医院选择性病诊疗门诊进行现场调查。采用连续方便抽样,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淋病患者开展一对一问卷调查。此外,采用目的抽样对淋病患者进行定性调查,通过一对一的形式在独立空间内对淋病患者进行个人深入访谈。采用EpiData3.1进行数据双录入,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统计分析包括统计描述、χ2检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定性访谈及时整理访谈记录,并对访谈内容进行编码、归类和分析总结。[结果]共计调查180名淋病患者,有效问卷179份,有效率为99.4%。定性研究完成对18名淋病患者的深入访谈。1.一般人口学特征: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29.01±8.93)岁,其中20~29岁年龄组人数最多,占50.2%(90/179);性别以男性居多,占88.3%(158/179);民族以汉族居多,占82.7%(148/179);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48.1%(86/179);未婚者占48.0%(86/179);职业以服务业居多,占34.6%(62/179);居住地以本省为主,占 96.1%(172/179)。2.性伴类型:调查对象最近一次性行为主要为异性性接触占98.3%(176/179),最近一次性行为对象为临时性伴的居多,占53.1%(95/179),配偶/固定性伴,占38.0%(68/179),商业性伴占8.9%(16/179)。最近一个月性伴数≥2人的占27.9%(50/179)。临时性伴的接触方式以微信、QQ等社交软件为主,占66.3%(63/95),其次为娱乐场所,占17.9%(17/95),朋友介绍或聚会等活动占15.8%(15/95)。3.安全套使用情况:调查对象最近一次临时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为1 7.9%(17/95),未使用安全套原因以“喝醉无意识使用”居多,占29.5%(23/78);配偶/固定性伴间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为19.1%(13/68),未使用安全套原因以“没有必要使用”为主,占30.9%(17/55);商业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为18.8%(3/16),未使用安全套的原因以“本人不愿意使用”为主,占38.5%(5/13)。4.发生临时性行为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3.765,95%CI=1.259~11.253,P=0.018)、单身者(OR=3.141,95%CI=1.589~6.208,P=0.001)、最近一个月有多性伴(≥2 人)(OR=4.119,95%CI=1.829~9.278,P=0.001)是发生临时性行为的危险因素。5.安全套使用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3.922,95%CI=1.474~10.436,P=0.006)安全套使用的可能性较男性高。6.求医行为:调查对象中,91.6%(164/179)的患者出现过一种及以上的性病临床症状或体征,其中有59.1%(97/164)的人选择到综合医院就诊,16.5%(27/164)的人到私人诊所就诊,13.4%(22/164)的人选择自己买药,11.0%(18/164)的人选择到性病专科门诊就诊。有17.9%(32/179)的调查对象存在延迟就医现象。7.健康服务情况:调查对象中,有40.8%(73/179)的调查对象在最近一年至少接受过一种及以上的性病健康服务,17.3%(31/179)的人接受过性病知识宣传,13.4%(24/179)的人接受过性病咨询和检测,2.2%(4/179)的人接受过安全套宣传和发放服务,3.4%(6/179)的人接受过妇科检查或治疗,12.3%(22/179)的接受过同伴教育,6.7%(12/179)的人自主从网络上了解过性病相关知识。8.定性访谈主要结果:性伴接触方式多样或“线上化”,年轻人易受同伴影响进入当地“夜总会”、“酒吧”或“宾馆”,发生临时性行为或商业性性行为;配偶/固定性伴间存在婚外性行为或多性伴现象。被访者防病意识薄弱,“花钱买享受”和对性伴的“信任”是未使用安全套的主要原因。被访者出现症状后首先倾向于网络查询或网络“问诊”,其次是咨询身边的朋友。被访谈者大部分人表示既往未听说过淋病,也不清楚其传播途径,需加大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其防病意识。[结论]1.性病门诊淋病患者以临时性行为为主,其次为配偶和固定性伴性行为,商业性行为和同性性行为的占比较少。几种性行为的安全套使用率均不到20%。调查结果提示云南省淋病患者感染淋球菌主要与无保护临时性行为、无保护配偶/固定性伴间性行为有关,.此外,配偶和固定性伴间存在高危婚外性行为和多性伴现象,下一步云南省的防治工作重点除了继续加强对暗娼、男同等高危人群的行为干预外,还应开展针对临时性行为(特别是男性单身多性伴人群)和配偶间性行为的健康促进和行为干预,进一步强化大众群体,特别是女性100%安全套使用的意识,推广使用安全套。2.性病门诊淋病患者以男性青壮年居多,提示应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和学校的性健康教育。此外,男女性别差异还与女性感染淋球菌后临床症状不明显、社会心理等多种因素导致女性主动就医者少有关。提示社会层面存在一定数量的隐匿淋病患者和传染源,给淋病传染源发现和治疗带来较大挑战,建议倡导医疗机构将性病筛查纳入常规妇科检查中,及时发现和治疗女性隐匿性的性病患者。3.被调查对象存在一定比例的不规范性求医和延迟求医现象,对自身感染性病的风险缺乏认识,防病意识较低。提示目前针对大众的性病危害、安全性行为和正确求医的宣传教育有待加强,性病防治服务的覆盖面和可及性尚有待提高。4.淋病患者临时性伴接触方式以网络“APP”为主,提示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社交软件的监管,同时可利用社交软件平台开展“线上”性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和服务信息的提供,进行“线上”行为干预。

滕宏培[3](2019)在《2010-2017年山东省男性流动人群艾滋病知识行为调查及HIV/HCV血清学监测结果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了解2010-2017年山东省男性流动人群的社会学特征、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情况、高危行为特征以及血清学检测情况;2、分析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及HCV感染的相关因素,为完善下一步男性流动人口的监测、预防、控制、干预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试行)》的要求并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制定此次调查方案,选取荣成市石岛码头、临沂市小商品交易市场、广饶县乡镇建筑企业为艾滋病流动人群HIV监测哨点,连续8年的4-6月在HIV监测哨点,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400名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液样品。HIV/HCV抗体的检测均采用两次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2次结果均为阳性时判定为HIV/HCV抗体阳性;梅毒抗体的检测首先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初筛,对结果阳性者再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进行复检,当2次结果均阳性时则判定梅毒感染。数据分析主要采用了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卡方趋势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四种方法。描述性分析主要是对被调查对象的社会学特征、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情况及高危行为特征的情况等进行描述。多因素分析纳入的变量为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列入方式为向前进步法,检验水准α=0.05。结果1、2010-2017年共调查9354名男性流动人口,样本来源以企业工人为主,占66.85%;结果显示年龄均值为32.65±11.41岁,其中以21-30岁年龄组所占比例最大,为37.6%;婚姻以在婚和同居为主,占64.5%;户籍以本省流动人口居多,占66.4%;汉族人口居多,占93.02%;在本地居住时间小于一年为主,占85.88%;在文化程度方面,主要以初中、高中或中专为主,有766 1(81.95%)人;流动人群中知晓艾滋病知识的人(即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所占比例为82.0%。来源于企业工人(χ2趋势=1273.526,P<0.001),≥41 岁(χ2趋势=497.513,P<0.001),在婚及同居(χ2趋势=470.824,P<0.001),艾滋病知识知晓率(χ2趋势=393.645,P<0.001)在历年中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山东户籍(χ2趋势=157.626,P<0.001),汉族人口(χ2趋势=289.93,P<0.001),居住时间小于一年(χ2趋势=164.999,P<0.001)、大专及以上(χ2趋势=179.029,P<0.001)在历年中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2、2010-2017年流动人群发生固定性行为的比例为71.75%,性行为的比例有上升的趋势(χ2趋势=603.238,P<0.001),在性行为中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在在婚或同居人群中(χ2趋势=17.907,P<0.001)及在最近一年最近一次固定性行为中使用安全套的比例(χ2趋势=33.47,P<0.001)在不同年份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流动人群中商业性行为的比例为 7.27%,呈上升趋势(χ2趋势=20.556,P<0.001),而每次都用安全套的比例(χ2趋势=36.361,P<0.001)和在最近一年最近一次和小姐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的使用率(χ2趋势=5.569,P=0.018)都呈下降趋势;流动人群中临时性行为的比例为9.48%,发生比例呈上升趋势(χ2趋势=5.667,P=0.017),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χ2趋势=19.264,P<0.001)及人群在最近一年最近一次的临时性行为中使用安全套的比例(χ2趋势=18.107,P<0.001)也都呈下降趋势;人群中同性性行为的比例为0.45%,比例有上升趋势(χ2趋势=41.703,P<0.001)。3、2010-2017年流动人群的HIV感染率为0.14%,梅毒感染率为0.16%,HCV感染率为0.34%,均处在较低水平。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知晓艾滋病知识的因素包括样本来源(χ2=270.866,P<0.001)、年龄(χ2=234.842,P<0.001)、婚姻状况(χ2=171.497,P<0.001)、户籍(χ2=197.681,P<0.001)、民族(χ2=150.708,P<0.001)、文化程度(χ2=353.904,P<0.001)、本地居住时间(χ2=23.625,P<0.001)、是否有过性行为(χ2=210.629,P<0.001)、流动人群在最近一年的固定性行为中是否坚持使用安全套(χ2=4.427,P=0.035)以及流动人群在最近一年最近一次的固定性行为中是否使用了安全套(χ2=6.911,P=0.009);与HCV感染相关的因素包括户籍(χ2=37.147,P<0.001)、民族(χ2=84.984,P<0.001)、文化程度(χ2=12.307,P<0.001)、是否有过性行为(χ2=3.929,P=0.047)、最近一年是否与小姐发生过性行为(χ2=47.667,P<0.001)、流动人群在最近一年与小姐发生性行为时是否坚持使用安全套(χ2=12.903,P<0.001)、最近一年最近一次和小姐发生性行为的过程中是否使用了安全套(χ2=20.493,P<0.001)及最近一年是否有过临时性行为(χ2=25.705,P<0.001)。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不知晓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人群相比,影响知晓的更可能是企业工人(OR=3.998,95%CI=2.162-7.39)、山东户籍(OR=0.432,95%CI=0.361-0.516)、低文化水平(OR=0.080,95%CI=0.025-0.251)、最近一年发生固定性行为时未坚持使用安全套(OR=0.618,95%CI=0.400-0.955)、最近一年最近一次发生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OR=1.561,95%CI=1.282-1.901);与未感染HCV的流动人群相比,感染HCV的更可能是非汉族流动人群(OR=16.138,95%CI=3.928-66.668)、最近一年最近一次商业性行为中未使用安全套的流动人群(OR=0.211,95%CI=0.051-0.872)、最近一年与临时性伴发生过性行为的人(OR=4.227,95%CI=1.006-18.171)。结论1、山东省的流动人群具有以下特点:以青壮年、在婚或同居人群为主,人群的文化程度及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偏低;在流动人群中存在一定比例的商业、临时、同性性行为及吸毒等高危行为,而且安全套的使用率无论在固定性行为中还是在高危性行为中都普遍偏低。2、山东省流动人群的HIV、梅毒、HCV感染率均处在较低水平。来源于企业工人、山东户籍、学历水平低、在最近一年的性行为中不坚持使用安全套和在最近一年最近一次的性行为中使用了安全套是影响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危险因素;非汉族、在最近一年最近一次的商业性行为中未使用安全套及最近一年有过临时性行为是HCV感染的危险因素。

李金丽[4](2019)在《基于知信行理论的健康教育对青年梅毒患者负面情绪影响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评估青年梅毒患者知识知晓率、对待梅毒的态度、遵医行为及其负面情绪情况,为下一步研究提供依据。2.以知信行理论为基础,对青年梅毒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旨在提高其梅毒预防知识的知晓率、遵医行为,克服患者对该疾病的恐惧心理,树立患者积极的态度;减轻青年梅毒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课题分为描述性研究、类实验研究两部分。描述性研究中,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2月就诊于某三甲医院的青年梅毒患者110例,评估患者的知信行及负面情绪情况;类实验研究中,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8年11月期间在该三甲医院就诊的青年梅毒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以知信行理论为依据进行干预,且两组患者在首次注射、4周及12周时采用问卷方法对患者知信行、焦虑、抑郁得分情况进行评估。结果(一)描述性研究共调查患者110例,无效问卷8例,最终共102例患者完成本次调查。具体结果如下:1.知信行结果本次调查发现患者对梅毒相关知识、信念、行为方面得分均处于较低水平,大部分患者对梅毒知识缺乏,信念薄弱,没有良好的遵医行为。1.1知识所研究患者中对梅毒知识回答准确率仅为27.8%,51.0%的患者持不确定态度,21.2%的患者持否定态度。其中“梅毒患者的性伴侣是否要去医院检查”回答准确率最高为41.9%,“与梅毒患者一起吃饭、握手等日常接触是否会传播梅毒”回答准确率最低,为16.3%。1.2信念所研究患者中对梅毒持积极态度仅占59.3%,持不确定态度的患者占29.8%,10.9%的患者呈消极态度。其中72.1%的患者表示“有信心去改变自己不良行为”,不乐观的是,也有51.2%的患者表示不确定或不愿意“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治疗”。1.3行为所研究患者中有良好遵医行为的仅占42.0%,35.9%的患者表示不确定,22.1%的患者以否定态度回应。其中44.2%的患者表示可以定期抽血复查,但也有67.4%的患者表示不能坚持不滥用抗生素。2.负面情绪所研究患者中,有高达80.4%的患者有焦虑症状,其中20人(19.6%)呈重度焦虑;有抑郁症状者高达84.30%,其中有14人(13.7%)达重度抑郁。(二)类实验研究共纳入96例患者,失访10例,最终完成本次研究共86例患者,其中对照组、试验组各43例。两组患者在民族、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月收入、职业、TPPA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结果具体如下:1.知信行结果1.1知识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知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092,P<0.05),不同时间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2.667,P<0.05),同时,组别与时间之间存在交互作用(F=15.632,P<0.05)。1.2信念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信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21,P<0.05),不同时间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352,P<0.05),但组别与时间之间的交互作用无统计学意义(F=1.688,P>0.05)。1.3行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648,P<0.05),不同时间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4.197,P<0.05),同时,组别与时间之间存在交互作用(F=9.286,P<0.05)。2.负面情绪2.1焦虑试验组和对照组SAS得分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101,P<0.05),不同时间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9.238,P<0.05),同时,组别与时间之间存在交互作用(F=3.622,P<0.05)。2.2抑郁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SDS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261,P<0.05),不同时间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7.665,P<0.05),同时,组别与时间之间存在交互作用(F=6.313,P<0.05)。结论1.青年梅毒患者对梅毒知识掌握情况不乐观,信念薄弱,不安全行为发生率高。且具有严重的焦虑、抑郁情绪。2.运用“知信行理论”对青年梅毒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一方面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另一方面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遵医行为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3.对照组与试验组在4周和12周时,信念得分均有所增加,且均高于首次测量得分,12周得分高于4周得分,但“知信行理论”是否可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待进一步研究。4.运用“知信行理论”对青年梅毒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以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顾静[5](2017)在《无锡市2006-2015年梅毒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文中指出目的了解2006-2015年无锡市梅毒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探索梅毒的预防控制对策,为科学制定梅毒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资料与方法对无锡市2006-2015年梅毒报告情况进行汇总、整理分析,采用Excel 2007录入数据,使用SPSS 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报告发病率、构成比、年均增长率或减少率、趋势卡方检验等,所有统计学检验的显着性水平定义为P<0.05。结果1、2006-2015年无锡市累计报告梅毒患者23212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49.55/10万。2006年至2009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2006年的29.79/10万上升至2009年的68.06/10万;之后呈下降趋势,由2009年的68.06/10万下降到2014年的38.79/10万。2、一期、二期、三期、隐性和胎传梅毒报告发病率分别为13.79/10万、17.74/10万、0.18/10万、16.79/10万和1.05/10万,一期、二期和隐性梅毒报告发病率较高。十年间,各期梅毒报告发病率变化趋势不同。一期、二期和胎传梅毒报告发病率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006-2015年隐性梅毒报告数年均增长率为16.72%,呈逐年上升趋势(P<0.001)。3、全市各个市县、(区)均有发病。梅毒报告发病率居前三位的分别是崇安(76.26/10万)、北塘(58.98/10万)和锡山(58.93/10万)。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2006-2015年梅毒总报告发病率男性和女性分别为50.39/10万和48.73/10万,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期梅毒发病率的比较中,一期梅毒和胎传梅毒男性报告发病率高于女性(P值均<0.05)),隐性梅毒女性报告发病率高于男性(P<0.05);二期梅毒和三期梅毒男女报告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5、2006-2015年梅毒报告年龄集中在15-64周岁占到报告总数的89.33%,5564岁组和65组,梅毒报告病例数构成比逐年升高,分别由2006年的7.84%和5.35%上升到2015年的13.22%和17.22%。55岁以上年龄组近十年来发病构成比呈上升趋势(P<0.001)。6、2006-2015年无锡市梅毒的报告病例中发病数以农民最高,共5525例(占23.80%),其次为家务及待业5076例(占21.87%)和工人3362例(占14.48%)。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发病构成高于初中以上文化程度。7、对无锡市2006-2015年梅毒报告病例数进行季节性分解的季节性因素分析,梅毒发病季节性周期为一年,一年四季均有病例出现,其中1、2、4、10、11、12月份发病例数较低,3、5、6、7、8、9月梅毒发病数较高,季节性特征较明显,每年2月份左右为发病最低谷,然后开始上升,上升过程中的3月份出现一次微小波动,在6-8月份到达第一次发病高峰,其后病例数开始下降到发病低谷。结论十年间无锡市梅毒报告发病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男性高于女性,城市高于农村,老年人群病例报告数逐年增多。无锡市梅毒防治的重点人群是青壮年和外地来务工人员,艾滋病的高危人群也是梅毒防治的重点人群,继续在医疗机构加强梅毒筛查是当前梅毒防控工作的重要手段。无锡市需加强孕产妇梅毒筛查,做好母婴阻断工作,有效降低胎传梅毒发病率。

阿提古丽·赛麦提[6](2017)在《新疆喀什地区艾滋病流行现状及哨点监测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喀什地区艾滋病疫情现状及六类哨点监测人群HIV感染状况和高危行为特征;探讨不同哨点监测人群感染HIV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喀什地区1997-2015年间报告的5833例HIV/AIDS病人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统计描述;采用国家统一哨点监测的问卷来收集喀什地区DUS、FSW、MSM、PRE、STD、YST人群基本人口学特征,HIV有关知识知晓率,性行为与吸毒行为,并检测研究对象HIV、梅毒、HCV感染状况。对不同高危行为特征研究对象HIV感染率进行卡方分析,喀什地区吸毒人群感染率较高,因此单独对影响吸毒人群HIV感染的可能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1.喀什地区艾滋病流行现状1997-2015年喀什地区累计报告HIV/AIDS病人5833例,报告现存活HIV/AIDS病人4842例,死亡991例,每年报告的HIV感染数、死亡数都有逐年上升趋势。喀什地区HIV/AIDS病人以异性传播为主(71.9%),其次为注射毒品(20.3%),异性传播所占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P<0.001)。2.喀什地区艾滋病哨点监测数据分析(1)基本情况2011-2015年间共计调查监测对象22540人次,其中吸毒人群6366人次(28.2%),女性性工作者5725人次(25.4%),男男性行为人群831人次(3.7%),孕产妇2406人次(10.7%),性病门诊就诊者2393人次(10.6%),青年学生4819人次(21.4%)。(2)艾滋病“国八条”知晓率状况六类哨点人群中,女性性工作者对艾滋病“国八条”知识知晓率最高,为92.1%;孕产妇知晓率最低,仅为79.8%。各类人群中“国八条”知识知晓率均随着监测年份呈上升趋势(P均小于0.001)。(3)HIV感染状况喀什地区吸毒人群HIV感染率最高(5.5%),其他五类人群感染率均不到0.7%。吸毒者HIV感染率随监测年份呈下降趋势(P<0.001)。(4)高危行为特征吸毒者中25.4%有共针史,近一年与配偶、同居者性行为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仅有2.8%,近一年商业性行为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为25.0%。2011-2015年间,共针吸毒者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P<0.001),与配偶、同居者性行为安全套使用比例和商业性行为使用安全套比例均有上升(P均小于0.001)。与别人有共针行为者、近一年与配偶/同居者发生性行为使用安全套者、近一年发生商业性行为不使用安全套者HIV感染率分别高于无共针行为者、与配偶/同居者发生性行为不使用安全套者、发生商业性行为使用安全套者(P均小于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婚(OR=0.66,95%CI:0.460.95)、过去一年接受过同伴教育(OR=0.51,95%CI:0.400.64)是HIV感染的保护因素;艾滋病知识知晓<6分(OR=1.50,95%CI:1.132.00)、使用海洛因(OR=1.67,95%CI:1.142.45)、既往与别人共针吸毒(OR=5.87,95%CI:4.517.64)、感染梅毒(OR=1.69,95%CI:1.222.32)、感染丙肝(OR=3.50,95%CI:2.644.62)是HIV感染的高危因素。女性性工作者近一个月与嫖客性行为时安全套坚持都用者占53.6%,有吸毒史占0.4%。2010-2015年间,女性性工作者近一个月与嫖客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P<0.001);男男性行为者近6个月男男肛交能坚持使用安全套者仅有12.9%,而发生同性商业性行为时比例略高,为37.4%。2011-2015年间,男男性行为者以上两种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比例均有下降(P均小于0.05);孕产妇中丈夫吸毒者所占比例为0.2%,本人吸毒者占0.1%,有丈夫之外其他性伴者占0.7%;性病门诊就诊者中近3个月与暗娼和与临时性伴发生过性行为者所占比例分别为50.7%和40.6%。2010-2015年间,性病门诊就诊者近3个月与暗娼发生过性行为者所占比例随监测年份上升,近3个月有临时性行为的就诊者所占比例随监测年份下降(P均小于0.001);青年学生中46.7%首次性行为不使用安全套,近一年与配偶/同居者、临时性伴、商业性伴性行为时安全套坚持使用率均较低,分别为11.0%,19.8%,14.3%。2010-2015年间,青年学生首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比例随监测年份上升(P=0.002)。结论:喀什地区艾滋病流行严重,主要以异性传播途径为主。哨点监测高危人群中HIV感染率近年来有所下降,但艾滋病高危行为发生发生率依然较高,影响HIV感染的因素也复杂众多,因此,制定针对性策略、加大干预力度、努力降低危险行为发生是控制HIV流行与传播的关键。

豆正东[7](2014)在《性病门诊老年与青壮年男性就诊者艾滋病知识、行为、感染状况的对比分析》文中提出目的:了解芜湖市老年与青壮年男性性病门诊就诊者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高危行为发生情况,艾滋病行为干预相关服务获得情况,艾滋病、梅毒、丙肝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当地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方案》的男性性病门诊就诊者问卷,于2010-2014年每年46月哨点监测期间在当地综合医院皮肤性病门诊对因性病前来就诊的15岁以上男性进行连续调查,收集有关艾滋病知识、行为学等资料;采集血液进行艾滋病、梅毒、丙肝检测;并将老年调查对象与青壮年调查对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五年共调查了2093例男性性病门诊就诊者,以在婚为主,平均年龄39岁,本省户籍占到95.75%,汉族占到99.57%。;老年男性就诊者的所占比例为20.40%,且有逐年增加趋势;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58.82%,未达到90%的要求,主要是艾滋病非传播途径问题知晓不足,老年调查对象艾滋病知晓率低于青壮年;调查对象中最近三个月与暗娼、临时性伴和同性性伴发生性行为比例分别是20.97%、23.89%、1.05%,老年调查对象与青壮年一样有着危险性行为;有34.26%调查对象最近一年被诊断过性病,仅有20.54%的调查对象最近一年接受过安全套宣传和发放/艾滋病咨询与检测服务,2.29%接受过同伴教育服务;2093例调查对象艾滋病感染率为1.62%,梅毒现症感染率为25.13%,丙肝感染率为0.48%;老年调查对象艾滋病感染水平与青壮年相近,两类人群感染艾滋病的危险因素都是处于单身状态和与同性发生性关系的;老年调查对象梅毒现症感染率和累计感染率均高于青壮年调查对象,其感染梅毒的危险因素是最近三个月与暗娼发生性行为。结论:老年男性性病门诊就诊者和青壮年男性就诊者有着同样的危险性行为,并且其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低,感染性病艾滋病的风险较大。应在老年男性人群中积极开展艾滋病监测工作,扩展艾滋病检测的广度和深度,有针对性的加强宣传教育及行为干预工作,以降低他们的危险性行为,降低艾滋病对该人群的危害。

周海青,郝春,邹霞,吕桂叶,林美歌,李晓铭,凌莉[8](2014)在《中国人口流动对传染疾病负担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基于文献的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在中国,大量的城乡人口迁移可能会影响传染性疾病的传播,然而,这种强大的社会力量亦有助于构建更加有效的卫生体系。研究系统检索了8个数据库,对流动人口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和控制策略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综述。在齐默尔曼(Zimmerman)等人的流动与健康理论框架的基础上,论文探讨了城乡流动人口在五个连续阶段(迁移前阶段、迁移阶段、迁入地阶段、滞留阶段及返乡阶段)的迁移过程对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及控制策略的影响。事实上,城乡迁移过程对以空气、血液、性、蚊虫等为传播途径的传染性疾病的分布规律及其相应的控制策略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中国,能通过疫苗接种预防的疾病的传播凸显了在流动人口中建立及时有效的防疫系统的必要性。为了实现中国流动人口的健康与公平,仍须在流动人口中进一步扩大实施传染性疾病控制策略的有效试点和新方案。

孙玉兰[9](2012)在《青海省性病门诊就诊者艾滋病和梅毒监测结果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青海省性病门诊就诊者的一般特征,包括性别、年龄、职业和婚姻状况,分析艾滋病和梅毒在性病门诊就诊者中的流行趋势和流行特点,为今后我省制定针对该人群的防治措施及开展HIV监测和行为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由经过统一培训的性病门诊医生收集在2008-2010年间主动到西宁市、海北州、海南州和海西州的13个性病门诊就诊的所有就诊者(无论其是否患有性病)的一般信息,同时,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采集就诊者静脉血进行HIV抗体和梅毒抗体的检测。采用Epi Data3.0数据库,校对无误后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本文主要采用描述性研究的方法分析艾滋病和梅毒在性病门诊就诊者中的流行趋势和流行特点。结果(1)青海省2008-2010年14720例性病门诊就诊者艾滋病和梅毒监测结果显示,性病门诊就诊者的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2009年就诊人数较2008年增长了18.8%,2010年就诊人数较2009年增长了4.11%;处于性活跃期的20-49岁就诊者占所有就诊者的87.15%,已婚者占就诊人数的72.68%,就诊者中以牧民所占比例最大,占26.93%,其次是娱乐餐饮业服务员,占17.35%。娱乐餐饮业服务员就诊者的比例从2008年的10.82%增加到2010年的22.53%。(2)全省14720例性病门诊就诊者共检出HIV阳性者13例,梅毒阳性753例,阳性检出率分别为0.09%和5.12%,未婚者感染HIV和梅毒的危险性均高于已婚者,个体商人和无业人员HIV病例数占发现病例总数的46%,梅毒各类职业均有发病。13例HIV感染者中,男性8例,女性5例,男女性别比为1.6:1。753例梅毒感染者中,男性287例,女性466例,男女性别比为0.62:1,性病就诊者中发现的梅毒病例女性多于男性(P<0.05)。13例HIV感染者均通过性途径感染。(3)西宁市、海北州、海南州和海西州性病门诊就诊者数量女性多于男性;已婚就诊者所占比例分别为66.01%、85.17%、84.8%、86.12%;20-49岁年龄段的就诊者所占比例分别为87.26%、85.70%、84.88%、91.77%。从职业分布来看,西宁市性病门诊就诊者主要是娱乐餐饮业服务员、工人、无业、个体商人,占所有就诊者的53.69%;海北州以牧民和农民为主,占91.5%;海南州以牧民和娱乐餐饮业服务员为主,占66.48%;海西州以牧民和个体商人为主,占91.86%。(4)13例HIV阳性病例均由西宁市性病门诊报告,三个藏族自治州性病门诊就诊者中未检HIV阳性病例。梅毒阳性病例数西宁市最多464例,其次是海南州167例、海北州80例、海西州42例。梅毒阳性病例检出率最高的是海南州(13.36%),其次是西宁市(4.30%)、海西州(3.60%)、海北州(3.00%)。西宁市性病门诊就诊者中发现的梅毒阳性病例以个体商人、娱乐餐饮业服务员、无业人员为主,占42.89%,牧民占13.79%;海北州、海南州和海西州以牧民为主,分别占97.5%、60.48%和85.71%。海南州发现的梅毒阳性病例除牧民外,娱乐餐饮业服务员也占较大比重(26.35%)。结论(1)青海省性病门诊就诊者的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大多数处于性活跃期。(2)检测性病门诊就诊者是检出HIV及梅毒的途径之一,且未婚者感染HIV和梅毒的危险性均高于已婚者,性病就诊者中发现的梅毒病例女性多于男性。(3)青海省性病门诊就诊者属于艾滋病和梅毒的低流行人群,经性途径感染已经成为我省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

宋丽萍[10](2012)在《广西梅毒流行现状与相关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广西梅毒流行病学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梅毒传染源的分布特点及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提出预防和控制梅毒流行的有效措施。方法:于2010年4月1日至2011年12月1日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采用由调查组自行设计并经过考核的调查表,由经过培训的卫生专业人员对娱乐场所人群、性病门诊人群、体检人群、婚检人群及孕产妇等五类人群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并抽取静脉血5ml检测梅毒抗体。结果:1.共抽样87388例,实际调查87288例,调查完成率为99.8%。其中性病门诊人群2960例,娱乐场所人群2808例,婚检人群27550例,体检人群27556例,孕产妇26414例。2.广西五类人群梅毒病例检出例数为2714例,检出率为3.1%(2714/87288) 。3. 2714例梅毒病例者梅毒感染来源主要为商业性行为感染(48.3%),其次为婚内配偶感染所致(39.6%),其中性病门诊人群与娱乐场所人群的梅毒最主要感染来源为商业性行为,分别为78.4%和90.0%,而体检人群、孕产妇的梅毒最主要感染来源为婚内配偶感染(46.1%和48.0%),婚检人群主要来源为准结婚对象感染(45.6%)。不同人群梅毒感染来源的分布是不同的(Fisher’s Exact Test:χ2 =396.852,p=0.000)。4. (1)2714例梅毒病例中,以隐性梅毒为主(67.9%),Ⅰ期为20.1%,Ⅱ期为10.4%,Ⅲ期为1.6%。其中性病门诊人群以Ⅱ期梅毒所占比例最高(43.6%),娱乐场所人群以隐性梅毒比例最高(44.6%)。体检人群、婚检人群及孕产妇人群均以隐性梅毒所占比例为最高,分别为75.8%,74.1%和74.5%。各类人群的梅毒感染类型分布不一样,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s Exact Test:χ2=383.323,p=0.000)。(2)广义Logit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①Ⅰ期梅毒与隐性梅毒相比,年龄于23~26岁的梅毒患者比年龄>30岁的更容易患隐性梅毒(χ2=5.845,p=0.016)。有过非婚性行为的梅毒患者较易患 Ⅰ 期梅毒(χ2=11.728,p=0.001)。②Ⅱ梅毒与隐性梅毒相比,男性比女性更易患Ⅱ期梅毒(χ2=6.236,p=0.013)。有过非婚性行为的较没有过的易患Ⅱ期梅毒(χ2=33.332,p=0.000)。③Ⅲ梅毒与隐性梅毒相比,男性比女性易患隐性梅毒(χ2=5.996,p=0.014),有过非婚性行为的较易患Ⅲ期梅毒(χ2=13.286, p=0.000) 。5.广西五类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分布特征年龄分布:年龄≤23岁、23~26岁、26~30岁和年龄>30岁人群的梅毒病例检出率分别为2.8%,2.3%,2.0%和4.7%。各年龄组梅毒病例检出率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⑧2=247.0, p=0.000)。性别分布:梅毒检出率女性(3.2%)高于男性(2.9%),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7.835,p=0.005)。文化程度分布: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和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分别为3.4%,3.2%和2.0%,不同文化程度组在梅毒检出率上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76.647, p=0.000)。民族分布:汉族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2.8%)低于壮族及其他少数民族(3.6%),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46.951,p=0.000)。户口所在地:本省本地梅毒病例检出率(3.3%)高于本省外地(2.4%)和外省或外籍(2.5%),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30.939,p=0.000)。婚姻状况:已婚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3.5%)高于未婚人群(2.9%),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24.661,p=0.000)。地理位置:桂东、桂中、桂南、桂北和桂西的梅毒病例检出率分布为3.4%, 3.0%, 2.5%, 2.7%和4.5%,不同地理位置的梅毒检出率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133.5,p=0.000)。人群分布:不同人群在梅毒病例检出率上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667.0,p=0.000)。娱乐场所人群,性病门诊人群、体检人群、孕产妇、婚检人群的梅毒病例检出率分别为10.3%,6.9%, 2.9%, 2.7%和2.6%。6.广西性病门诊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分布特征地理位置分布:桂东、桂中、桂南、桂北和桂西地区性病门诊梅毒病例检出率分别为为5.7%, 6.9%, 6.6%和5.2%,不同地理位置性病门诊人群在梅毒检出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020,p=0.198)。年龄分布:年龄≤23岁、23~26岁、26~30岁和年龄>30岁的性病门诊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为分别为6.6%,8.6%, 6.2%和6.3%。不同年龄组性病门诊人群在梅毒病例检出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449,p=0.217)性别分布:男性和女性性病诊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分别为6.4%和7.8%,男女在梅毒病例检出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29, p=0.145)。婚姻状况分布:不同婚姻状况的性门诊人群在梅毒病例检出率上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14.650,p=0.000)。已婚性病诊诊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8.4%)高于未婚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4.7%)。文化程度分布:初中及以下、高中或中专和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梅毒病例检出率分别为7.1%,6.9%和6.1%。不同文化程度的性病门诊人群在梅毒病例检出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52,p=0.798)。民族分布:不同民族的性病门诊人群在梅毒病例检出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6, p=0.745)。汉族与壮族或其他少数民族性病门诊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分别为7.0%和6.7%。户口所地在分布:不同户口所在地的性病门诊人群在梅毒病例检出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310, p=0.116)。本省本地、本省外地和外省或外籍的性病门诊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分别为6.6%,8.8%和10.5%。7.广西娱乐场所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分布特征地理位置分布:不同地理位置的娱乐场所人群在梅毒病例检出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78, p=0.777)。桂东、桂中、桂南、桂北和桂西娱乐场所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分别为11.2%,10.9%,9.5%,10.5%和9.7%。年龄分布:不同年龄组的娱乐场所人群在梅毒病例检出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905,p=0.272)。年龄≤23岁、23~26岁、26~30岁和年龄>30岁娱乐场所人群的梅毒病例检出率分别为10.8%, 10.7%,8.2%和11.2%。婚姻状况分布:已婚娱乐场所人群的梅毒病例检出率(14.7%)高于未婚娱乐场所人群的梅毒病例检出率为8.8%,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19.527,p=0.000)。文化程度分布:不同文化程度的娱乐场所人群在梅毒病例检出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73,p=0.276)。初中及以下、高中或中专和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娱乐场所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分别为9.1%,10.9%和11.1%。民族分布:不同民族的娱乐场所人群在梅毒病例检出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4, p=0.668)。汉族与壮族或其他少数民族娱乐场所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分别为10.5%和10.0%。户口所在地分布:不同户口所在地的娱乐场所人群在梅毒病例检出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574, p=0.102)。本省本地、本省外地和外省或外籍娱乐场所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分别10.9%,8.2%和6.9%。8.广西孕产妇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分布特征地理位置分布:不同地理位置的孕产妇在梅毒病例检出率上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491.6, p=0.000)。桂西地区孕产妇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为最高(6.9%),桂南地区孕产妇梅毒病例检出率为最低(0.4%),桂东、桂中和桂北孕产妇梅毒病例检出率分别为3.9%, 2.3%和2.1%。婚姻状况分布:已婚孕产妇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3.4%)高于未婚孕产妇梅毒病例检出率(1.7%),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72.597, p=0.000)。文化程度分布:不同文化程度的孕产妇在梅毒病例检出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38, p=0.727)。初中及以下、高中或中专和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孕产妇梅毒病例检出率分别为2.7%,2.8%和2.6%。民族分布:不同民族的孕产妇在梅毒病例检出率上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56.684, p=0.000)。汉族孕产妇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2.2%)低于壮族或其他少数民族孕产妇的梅毒病例检出率(3.8%)。户口所在地分布:不同户口所在地的孕产妇在梅毒病例检出率上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106.0, p=0.000)。本省本地的孕产妇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3.2%)高于本省外地及外省或外籍孕产妇的梅毒病例检出率(0.7%,0.1%)。年龄分布:不同年龄组的孕产妇在梅毒病例检出率上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354.4, p=0.000)。年龄≤23岁、23~26岁、26~30岁及年龄>30岁的孕产妇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分别为2.2%,3.2%,0.3%和5.9%。9.广西体检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分布特征地理位置分布:不同地理位置的体检人群在梅毒病例检出率上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16.540, p=0.002)。桂东、桂中、桂南、桂北与桂西地区的体检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分别为2.4%,3.0%,3.2%,2.3%和3.4%。婚姻状况分布:不同婚姻状况的体检人群在梅毒病例检出率上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19.211,p=0.000)。未婚体检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3.5%)高于已婚体检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2.5%)。性别分布:不同性别的体检人群在梅毒病例检出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27,p=0.514)。男性体检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2.8%)低于女性体检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3.0%)。职业分布:工人及农民体检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3.3%)高于专业技术人员、国家干部及教师体检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2.5%)。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13.947, p=0.000)。文化程度分布:不同文化程度的体检人群在梅毒病例检出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94,p=0.743)。初中及以下、高中或中专与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体检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分别为3.1%,3.0%和2.8%。民族分布:不同民族的体检人群在梅毒病例检出率上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6.751,p=0.009)。汉族体检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2.7%)低于壮族或其他少数民族的体检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3.3%)。户口所地在分布:不同户口所在地的体检人群在梅毒病例检出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057, p=0.08)。本省本地、本省外地和外省或外籍体检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分别为2.8%,3.3%和3.3%。年龄分布:不同年龄组的体检人群在梅毒病例检出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85,p=0.286)。年龄≤23岁、23~26岁、26~30岁和年龄>30岁的体检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分别为2.7%,2.9%, 2.8%和3.3%。10.广西婚检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分布特征地理位置分布:不同地理位置的婚检人群在梅毒病例检出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72, p=0.966)。桂东和桂西等婚检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均为2.6%,桂中和桂南等地区梅毒病例检出率均为2.5%,桂北地区梅毒病例检出率为2.4%。性别分布:不同性别的婚检人群在梅毒病例检出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78, p=0.182)。男性婚检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为2.4%,女性婚检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为2.7%。民族分布:不同民族的婚检人群在梅毒病例检出率上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10.666, p=0.001)。汉族婚检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为2.3%,壮族或其他少数民族婚检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为3.0%。户口所在地分布:不同户口所在地的婚检人群在梅毒病例检出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222,p=0.121)。本省本地、本省外地和外省或外籍婚检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分别为2.7%,2.2%和2.0%。文化程度分布:不同文化程度的婚检人群在梅毒病例检出率上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8.866, p=0.012)。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的婚检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为2.8%,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婚检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为2.6%,大专及以上的婚检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为2.0%。年龄分布:不同年龄组的婚检人群在梅毒病例检出率上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69.610,p=0.000)。年龄≤23岁、23~26岁、26~30岁与年龄>30岁的婚检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分别为2.1%,2.5%, 1.9%和4.1%。11.广西五类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Logistic逐步后退)结果显示:地理位置分布:桂东、桂中、桂南及桂北人群患梅毒的风险性均低于桂西,其OR值分别为0.683, 0.620, 0.437和0.482, 95%CI分别为0.605~0.771,0.537~0.715, 0.387~0.494和0.401~0.580。年龄分布:以>30岁为对照,年龄≤23岁,23~26岁及26~30岁的人群患梅毒的风险性均低于>30岁人群,其OR值分别为0.538, 0.624和0.415,95%CI分别为0.481~0.603,0.559~0.696和0.366~0.469。性别分布:以女性为对照,男性人群患梅毒的风险性低于女性,其OR值为0.883, 95%CI为0.812~0.961。文化程度:以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为对照,初中及以下及高中或中专文化水平的人群患梅毒的风险性均为大专及以上文化水平人群的1.713倍和1.570倍,95%CI分别为 1.517~1.935和 1.376~1.792。民族分布:以壮族或其他少数民族为对照,汉族人群患梅毒风险性低于壮族或其他少数民族,其OR值为0.876,95%CI为0.805~0.954。婚姻状况分布:以未婚对照,已婚人群患梅毒的可能性是未婚人群的1.207倍,其 95%CI 为 1.112~1.310。对性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以对性病防治知识知晓为对照,对性病防治知识不知晓的人群患梅毒的风险性是知晓人群的1.542倍,其95%CI为1.419~1.676。非婚性行为情况:以没有非婚性行为为对照,有非婚性行为的人群患梅毒的风险性是对照的8.021倍,其95%CI为7.408~8.685。12.广西娱乐场所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Logistic逐步后退)结果显示已婚娱乐场所人群患梅毒的危险性较高于未婚者(OR =1.791, p=0.000,95%CI=1.383~2.320) 。13.广西性病门诊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Logistic逐步后退)结果显示:婚姻状况:已婚者患梅毒可能性是未婚者的1.874倍。非婚性行为状况:有过非婚性行为患梅毒的风险性是没有过非婚性行为的5.598倍。14.广西孕产妇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Logistic逐步后退)结果显示:对性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以对性病相关知识知晓为对照,不知晓的孕产妇患梅毒的风险高于对照(OR=8.781,95%CI=6.876~11.214)。地理位置分布:桂东、桂中、桂南、桂北等地区患梅毒的可能性均低于桂西,其OR值分别为0.241,0.263, 0.022和0.112,95%CI分别为0.189~0.308,0.194~0.359, 0.015~0.034和0.072~0.173。年龄分布:年龄≤23岁,23~26岁和26~30岁的孕产妇患梅毒的风险性均低于年龄>30岁的,其OR值分别为0.126,0.150和0.020,95%CI分别为0.098~0.163, 0.118~0. 192和0.012~0.033。非婚性行为情况:有过非婚性行为的孕产妇患梅毒风险性高于没有过非婚性行为的孕产妇(OR=18.543, 95%CI=15.294~22.483)。婚姻状况:已婚的孕产妇患梅毒的风险性高于未婚者(OR=3.923,95%CI=3.146~4.891)。户口所在地:本省本地的孕产妇患梅毒的风险性高于外省或外籍,其OR值为 16.208, 95%CI为3.900~67.363。15.广西体检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多因素分析(Logistic逐步后退)结果显示:婚姻状况:已婚者体检人群患梅毒的风险性低于未婚者(OR=0.781,95%CI= 0.673~0.907) 。非婚性行为情况:有过非婚性行为者梅毒患病可能性是没有过非婚性行为婚检人群的4.533倍。民族分布:汉族体检人群患梅毒的风险低于壮族或其他少数民族。其OR值为0.781,95%CI为0.672~0.908。职业分布:以专业技术人员、国家干部及教师为对照,工人与农民患梅毒的可能性是对照组的1.286倍。地理位置:桂东、桂中、桂南和桂北等地区体检人群患梅毒的可能性均低于桂西,其OR值分别为0.777, 0.865,0.791和0.559, 95%CI分别为0.614~0.983, 0.641 ~0.977和0.394~0.794。16.广西婚检人群梅毒病例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Logistic逐步后退)结果显示:年龄分布:以年龄>30岁为对照,年龄≤23岁,23~26岁与26~30岁的婚检人群患梅毒风险性均低于对照,其OR值分别为0.486, 0.562和0.449,95%CI分别为0.389~0.607,0.457~0.691 和0.356~0.565。性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以对性病防治知识知晓为对照,对性病防治知识不知晓的婚检人群患梅毒的机率高于对照,其OR值为1.187, 95%CI为 1.011~1.393。民族分布:汉族婚检人群患梅毒的风险性低于壮族或其他少数民族,其 OR值为0.830,95%CI为0.706~0.974。非婚性行为情况:有过非婚性行为者患梅毒的风险性高于没有过非婚性行为者,其OR值为13.833,95%CI为11.879~16.227。结论:(I)广西梅毒流行趋势较为严重,五类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为3.1%,其中娱乐场所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为10.3%高于性病门诊人群(6.9%)、体检人群(2.9%)、婚检人群(2.6%)和孕产妇(2.7%)。桂西梅毒病例检出率为最高(4.5%),桂南地区梅毒病例检出率为最低(2.5%)。(2)2714例梅毒病例者中,梅毒感染来源的构成以商业性行为感染途径为主,提示商业性行为已经成为影响广西梅毒流行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婚内配偶间感染来源仅次于商业性行为而居第二位,提示婚内性行为是传播梅毒的一个潜在危险因素。(3)隐性梅毒在梅毒分型中居于首位,并可能会成为重要传染源(4)年龄>30岁五类人群及孕产妇、婚检人群患梅毒的风险性均高于年龄≤23岁,23~26岁及26~30岁者。男性人群患梅毒的风险性低于女性。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人群患梅毒的风险高于相对较高学历的人群(高中或中专、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群)。汉族五类人群、孕产妇、体检人群及婚检人群的患病风险低于壮族或其他少数民族者。已婚五类人群、娱乐场所人群、性病门诊人群及孕产妇患梅毒的风险性均高于未婚者。桂西地区的五类人群、孕产妇及体检人群患梅毒的风险性均高于桂东、桂中、桂南和桂北。工人与农民患梅毒风险性高于专业技术人员、国家干部与教师。(5)非婚性行为分别是性病门诊人群、孕产妇、体检人群及婚检人群患梅毒的危险因素,提示非婚性行为是广西梅毒流行的主要传播途径。(6)对性病相关知识不知晓分别是五类人群、孕产妇与婚检人群患梅毒的风险因素,说明懂得性病相关知识的孕产妇与婚检人群自我保护意识较强。

二、1997~2000年晋江市性病高危人群早期梅毒的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997~2000年晋江市性病高危人群早期梅毒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梅毒抗体不同检测方法比较及初筛试验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1 前言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来源
    2.2 样本采集及保存
        2.2.1 样本采集
        2.2.2 样本保存
    2.3 仪器设备与试剂
        2.3.1 TPPA所用试剂盒
        2.3.2 TP-ELISA使用仪器及所用试剂盒
        2.3.3 RPR所用试剂盒
    2.4 试验方法
        2.4.1 RPR试验
        2.4.2 TP-ELISA试验
        2.4.3 TPPA试验
        2.4.4 注意事项
    2.5 统计学处理
3 实验结果
    3.1 3种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方法阳性率、敏感度及特异度比较
    3.2 389例梅毒检测标本中阳性例数在性别上的分布特征
    3.3 3种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方法阳性例数在不同年龄段的分布特征
    3.4 梅毒螺旋体抗体血清学检测方法的结果判读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梅毒实验室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云南省部分地区淋病患者性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2 研究目的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现场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方法
    3.4 研究内容及工具
    3.5 伦理学
    3.6 质量控制
    3.7 资料整理分析
    3.8 技术路线
4 结果
5 讨论
6 结论
7 建议
8 研究创新性
9 研究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知情同意书
    附录2: 健康问卷调查表
    附录3: 个人深入访谈提纲(新发淋病患者)
综述 云南省淋病患者性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现况研究
    办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2010-2017年山东省男性流动人群艾滋病知识行为调查及HIV/HCV血清学监测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研究目的
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医学伦理学
    4 现场调查
    5 质量控制
研究结果
    1 一般人口学信息特征及变化情况
    2 高危行为特征及变化趋势
    3 检测信息情况
    4 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
    5 HCV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讨论
    1 山东省男性流动人群的人口学与社会学信息
    2 山东省男性流动人群AIDS知识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
    3 山东省男性流动人群高危行为特征
    4 HIV/梅毒/HCV感染情况
    5 HCV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
结论
创新点
不足之处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基于知信行理论的健康教育对青年梅毒患者负面情绪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描述性研究
    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类实验研究
    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创新点
    本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介
致谢

(5)无锡市2006-2015年梅毒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一、资料来源
    二、研究对象
    三、梅毒的诊断和分期
    四、研究内容
    五、研究方法
    六、质量控制
结果
    一、2006-2015 年无锡市梅毒报告情况
        1、总体报告情况
        2、各期梅毒报告情况
        3、2006-2015 年无锡市各期梅毒构成情况
    二、梅毒报告病例的分布情况
        1、梅毒报告病例的地区分布
        2、人群分布
        3、时间季节分布
        4、梅毒病例报告单位的构成情况
讨论
    一、无锡市梅毒防治措施简况
    二、无锡市梅毒流行病学分布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6)新疆喀什地区艾滋病流行现状及哨点监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目的、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现场
    2.3 研究对象
    2.4 数据来源
    2.5 研究内容
    2.6 资料收集与分析
    2.7 质量控制
第三章 结果
    3.1 喀什地区艾滋病流行现状
        3.1.1 疫情概况
        3.1.2 人群分布
        3.1.3 样本来源与感染途径分析
        3.1.4 现存活HIV/AIDS病人健康与管理状况
    3.2 喀什地区艾滋病哨点数据分析
        3.2.1 哨点监测基本情况
        3.2.2 哨点监测对象社会人口学特征
    3.3 哨点监测对象艾滋病知识知晓状况
        3.3.1 吸毒者
        3.3.2 女性性工作者
        3.3.3 男男性行为者
        3.3.4 孕产妇
        3.3.5 性病门诊就诊者
        3.3.6 青年学生
    3.4 哨点监测对象HIV、梅毒、丙肝感染状况
        3.4.1 吸毒者
        3.4.2 女性性工作者
        3.4.3 男男性行为者
        3.4.4 孕产妇
        3.4.5 性病门诊就诊者
        3.4.6 青年学生
    3.5 哨点监测对象高危行为特征分析
        3.5.1 吸毒人群
        3.5.2 女性性工作者
        3.5.3 男男性行为者
        3.5.4 孕产妇
        3.5.5 性病门诊就诊者
        3.5.6 青年学生
    3.6 吸毒人群HIV感染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喀什地区艾滋病流行现状
    4.2 喀什地区艾滋病哨点数据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研究成果
致谢

(7)性病门诊老年与青壮年男性就诊者艾滋病知识、行为、感染状况的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艾滋病
    1.2 梅毒及性传播疾病
    1.3 丙型肝炎
    1.4 老年人与艾滋病
    1.5 男性性病门诊就诊者
    1.6 研究地区概况及研究的意义
2 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7 附录
    7.1 调查表
    7.2 知情同意书
    7.3 作者简介
8 致谢
9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8)中国人口流动对传染疾病负担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基于文献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背景
二、方法
三、检索策略和纳入标准
四、结果
    (一) 空气传播疾病
    (二) 血液传播疾病
    (三) 性传播疾病
    (四) 蚊媒传播疾病
五、不同迁移阶段传染性疾病控制策略及干预
六、结论

(9)青海省性病门诊就诊者艾滋病和梅毒监测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前言
二、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3 研究内容
    2.4 质量控制
    2.5 资料整理与统计学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3.1 性病门诊就诊者的人口学特征
    3.2 性病门诊就诊者艾滋病和梅毒感染情况
    3.3 不同地区性病门诊就诊者艾滋病和梅毒感染情况
四、讨论与建议
    4.1 性病门诊就诊者的基本情况
    4.2 性病门诊就诊者艾滋病和梅毒感染特征和防治策略
    4.3 西宁市性病门诊就诊人数最多,少数民族地区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应引起高度重视
五、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10)广西梅毒流行现状与相关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研究目标
三、材料与方法
四、结果
五、讨论
六、总结
七、防治策略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我国梅毒流行状况及防治对策(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读博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四、1997~2000年晋江市性病高危人群早期梅毒的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梅毒抗体不同检测方法比较及初筛试验建立[D]. 郑婷. 河南大学, 2020(02)
  • [2]云南省部分地区淋病患者性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D]. 王楠.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3]2010-2017年山东省男性流动人群艾滋病知识行为调查及HIV/HCV血清学监测结果分析[D]. 滕宏培. 山东大学, 2019(02)
  • [4]基于知信行理论的健康教育对青年梅毒患者负面情绪影响的研究[D]. 李金丽.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19(03)
  • [5]无锡市2006-2015年梅毒流行病学特征分析[D]. 顾静. 苏州大学, 2017(05)
  • [6]新疆喀什地区艾滋病流行现状及哨点监测分析[D]. 阿提古丽·赛麦提. 兰州大学, 2017(04)
  • [7]性病门诊老年与青壮年男性就诊者艾滋病知识、行为、感染状况的对比分析[D]. 豆正东. 安徽医科大学, 2014(03)
  • [8]中国人口流动对传染疾病负担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基于文献的分析[J]. 周海青,郝春,邹霞,吕桂叶,林美歌,李晓铭,凌莉. 公共行政评论, 2014(04)
  • [9]青海省性病门诊就诊者艾滋病和梅毒监测结果分析[D]. 孙玉兰. 山西医科大学, 2012(02)
  • [10]广西梅毒流行现状与相关影响因素研究[D]. 宋丽萍. 广西医科大学, 2012(12)

标签:;  ;  ;  ;  ;  

晋江市1997—2000年性病高危人群早期梅毒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