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交台云》看陆坤宫商观

从《交台云》看陆坤宫商观

一、从《交泰韵》看吕坤之宫商观(论文文献综述)

徐洪达[1](2021)在《《书学慎余》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关伟华[2](2021)在《《交泰韵》音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交泰韵》是明代万历年间河南籍学者吕坤研究汉语等韵学的着作。作者废除门法,志在以革新的反切来帮助读书人拼切字音、学习韵学。他认为河洛音即当时的中原雅音,书中记录了当时河洛地区官话的语音特征。对《交泰韵》的研究,可为中原官话语音的历时演变提供必要的文献参考,也可为明代官话语音研究提供详实的语音材料。本文利用反切系联法、归纳法、共时参证法、历史比较法、内部拟测法、计算统计法,对《交泰韵》的声母系统、韵母系统、声调系统和吕坤的韵学思想进行论述,将《交泰韵》与相关韵书和现代河南方言语音材料比较,详尽解读《交泰韵》反映的语音特点和吕坤的韵学思想,从而准确定位《交泰韵》的音系性质。全文共分八个部分:第一章绪论。介绍《交泰韵》的研究目的和意义,评述目前学界对《交泰韵》的研究现状。介绍《交泰韵》现存版本情况和编排体例。第二章吕坤生平和经世思想。主要介绍吕坤的生平,阐述他的经世思想及其对《交泰韵》编写的影响。第三章吕坤韵学思想。从韵书传承角度说明《交泰韵》与相关韵书尤其是《洪武正韵》的关系。对《交泰韵》的序言、凡例所蕴含的韵学思想进行分析说明。第四章《交泰韵》的声母系统。主要介绍《交泰韵》的声母,比较《交泰韵》声母系统与同时代其他官话韵书声母系统的异同,重点分析全浊声母清化、知照组合流和零声母的扩大。第五章《交泰韵》的韵母系统。《交泰韵》的反切变革卓有成效,吕坤精心选择声介合母的反切上字,同韵母韵字往往用相同的零声母反切下字。一个韵组的反切上字也形成“入上去平”字组,上去声反切上字与韵组入声字声母、介音相同、主要元音相同。分析《交泰韵》的反切系统,可以发现韵字作反切上字时的又读音。联系内部分析法,说明《交泰韵》阳声韵、阴声韵、促声韵的分合情况,分析各韵部介音的发展变化,构拟《交泰韵》韵母的音位系统。重点讨论开口二等喉牙音字的介音问题、知庄章组及日母字的洪细问题、唇音字开合口问题、尤侯韵唇音字读为模韵、庄组模韵读为歌韵等语音现象。第六章《交泰韵》的声调系统。本章主要就《交泰韵》浊上不变完全去、入声存在和入声调类的演变等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第七章《交泰韵》音系性质。本章主要比较《交泰韵》与《中原音韵》《洪武正韵》《书文音义便考私编》《切字捷要》《文韵考衷》《等韵图经》《等韵精要》的关系,探讨《交泰韵》与其他官话韵书音系的异同及接近程度。《交泰韵》音系与《文韵考衷》《等韵精要》最为接近,这符合吕坤对中原雅音的定位,也说明《交泰韵》反映的是明代中后期的中原官话音系。通过对吕坤中原雅音观念的辨析以及对《交泰韵》与明代诸官话韵书音系的比较,可以明确明代官话曾以蓝青官话的形式存在。第八章为结语。简要总结了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及在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的可能研究内容做了展望。

柴玉瑶[3](2017)在《《青郊杂着》与《交泰韵》声母比较研究》文中指出《青郊杂着》和《交泰韵》,作为明代末期反映时音的两本重要韵书,以往学者大多简单总结其声韵调系统,还未对声母演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本文重新审视两本韵书的基本情况,细致描写它们所表现的声母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和中古《广韵》做比较,追溯两部韵书声母的中古来源,专题讨论声母系统内部的差异。希望通过对两本韵书声母系统的考察描写和对比分析,利用现有的研究成果,合理解释语音演变的原因和过程,进一步认识明代末期声母系统的发展脉络。

黄雪晴[4](2013)在《《音韵阐微》的音系与反切改良》文中指出《音韵阐微》(简称《阐微》)是清初的官修韵书,是研究汉语近代官话音系和反切改良的重要材料。《阐微》由李光地、王兰生编撰,始编於康熙五十四年(1715),完成於雍正四年(1726)。作为清代权威的官修韵书,《阐微》在汉语语音史[的地位很重要,对现代汉语音系与注音方法的影响尤为显要,值得深入研究。《阐微》的主要特点在於,将时音系统巧妙地融入中古传统韵书框架之中,形式上承用中古音系的基本格局,实际上暗含时音的官话音系。又用“合声、从旧切、今用、借用、协用”五类新造反切展现反切改良成果,全面优化反切注音法,最大限度地靠近“音素直拼”,为汉语新型注音方法的产生奠定了基础。《阐微》成书近三百年来,前修时贤在成书背景、反切改良、音韵系统等方面对其有所研究,但一般都只是单方面地讨论,未能宏观地将这些问题综合在一起进行作系统的研究,也缺乏共时、历时相结合的整体考察。因此,本论文的选题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价值。本论文以搞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音韵阐微》为底本,建立《阐微》音切数据库,对其文献和音切资料进行全面研究。主要是框定《阐微》五类反切的全部材料,进行有定文本的封闭式穷尽性的语音材料研究。又建立研究反切改良史所需的唐宋至晚清、近代多种相关韵书、字典、辞典的音切数据库。在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从各个角度做出数据分类统计,排列表格,比较互证,通过定量来定性,然後进行相关理论的探求。本论文对《阐微》进行深入的综合考察,主要分两个角度:一是对《阐微》本身的系统研究。以《阐微》韵谱、韵书正文所录材料为研究对象,理清《阐微》成书前相关参与者在韵书宗旨、编撰原则方面所做的探讨与磋商,分析《阐微》五类新造反切的真正内涵及其在书中的具体实施情况,归纳出《阐微》传统韵书框架下的时音系统,从而概览《阐微》作为一部韵书在注音体例、音系性质等方面的全貌。二是将《阐微》与汉语语音史结合起来,进行纵向的历时研究。以《阐微》五类新造反切所承载的反切改良思想为基点,精选并清理唐宋至明清千多年来反切改良方面的代表性韵书,追溯《阐微》反切改良的历史源头。再延及晚於《阐微》的清代末期的部分韵书,直至民国初年的老国音的注音方案、新中国成立后的汉语拼音方案,考察《阐微》反切改良对後人的影响。这样,将《阐微》的反切改良与各个时代的韵书反切、注音方案所体现的拼音思想进行对比分析,最终就可归纳出《阐微》在反切改良史所处的地位,阐明其特点与作用。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阐微》一书的版木、体例等基本情况,以及今人对《阐微》一书的研究概况,并交代本文写作的具体事宜。《阐微》是官修韵书,从差别不很大的不同版本中选取刊刻质量最好的版本作为研究底本,是研究《阐微》的重要前提。熟悉《阐微》的韵书体例,是研究《阐微》的基本要求。而广泛搜集现有的《阐微》研究成果,综合归纳现有研究成果的得与失,则是进一步全面研究《阐微》的必备步骤。第二部分详细阐述《阐微》的作者、背景及编撰宗旨。厘清《阐微》与同时代的《谐声韵学》、《字典》、《佩文韵府》、《词谱》之间的关系,详细介绍《阐微》前所附韵谱与韵书之间的对应情况。《阐微》的编撰实际上与康熙皇帝、李光地、王兰生三人有关,清理《阐微》编撰之前的相关历史资料,对了解《阐微》的编撰思想大有裨益。同时从共时层面考察《阐微》与同时代的几本韵书、字书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确定《阐微》在清初文化建设中所处的地位。对比分析《阐微》韵书正文前所附的韵谱内容,为建构《阐微》的音韵系统提供参考。第三部分讨论《阐微》新造反切的具体形式,有“合声、从旧切、今用、借用、协用”五类新造反切。合声反切是《阐微》最为推崇的优化反切,上字取固定的阴声韵字,下字取零声母字,注重上下字诸音素的和谐,从而达到直拼的效果。从旧切、今用、协用、借用四类反切,都是合声反切的变通形式。建立五类反切的数据库,分别考察各类反切上字、下字的音韵地位及特点,归纳各类反切的实际操作规则,分析各类反切的优化程度,从而更好地为《阐微》的五类反切进行定位与定性,进而深入了解《阐微》反切改良思想的真实内涵。第四部分考察《阐微》的声母、韵母、声调系统,从而确定其语音系统的性质。建立《阐微》全文音切数据库,归纳“合声、从旧切、今用、借用、协用”五类反切的特点,利用《阐微》凡例、按语的说明,结合汉语语音史发展的基本规律,找出《阐微》暗含在中古传统韵书体制模式下的时音系统,用材料事实证明《阐微》语音系统的特点就是一古一今两种音系并存。第五部分纵观汉语反切改良史的传承与革新,探讨《阐微》在中古、近代直至现代的汉语注音史中的地位与特殊作用。《阐微》的反切改良思想是有历史传承的,早在唐代就己经有了反切改良的相关尝试。改良反切也是汉字注音法发展的必然要求。将《阐微》的反切改良融入汉语反切改良史的历史背景中,才能更好地凸显《阐微》在反切改良上做出的卓越贡献,同时也能更清楚地看到汉字反切注音法的局限性,论证汉字反切注音必然要走向拼音化注音。第六部分是对全文的概括性总结。本论文的研究结果主要表现为如下几点:1、经过多方而的文献考察,可论定《阐微》的性质是一部承用传统韵书体制来表现时音官话的韵书。康熙皇帝传承汉文化正统的思想,定下韵书框架“不遽变古”的宗旨:时音现实与科举应用,又定下韵书必然反映当时官话读书音系的实际;推崇满文、西文“音素直拼”,追求“合声”反切的最大优化,促进了韵书反切改良。2,为在传统框架下表现时音,《阐微》在小韵代表字下先标传统韵书反切以存中古音,再加注五种新型反切4423条以体现时音:“合声”511条,是全面优化的反切,上字只取六个阴声韵尾字,下字用零声母字,上下字在韵、呼、等、韵尾、声母、声调上力求和谐,最大限度接近“音素直拼”,因受严格限制,只能造出合声反切511条,只占新造反切的11.55%.“今从旧切”310条,是《广韵》、《集韵》反切中基本合乎《阐微》时音要求的反切,优化度与“合声”近似,为数甚少。“今用”反切3063条,对“合声”反切放宽限制以求变通,因而构造灵活,能产性强,应用面最广,成为《阐微》时音音系建构的主体材料。“协用”459条、“借用”80条,协用是对“今用”反切的缺陷作补正和变通,借用是放宽尺度对协用的再补正和变通。这五类新造反切在语音性质上,是用来表现《阐微》时音系统的,是研究《阐微》旧框架下隐含的时音系统的主体音切材料;在反切改良上,它们都是优化於传统反切的改良成果。3,《阐微》编撰原则是“不遽变古”,既要保存传统韵书的框架,又要兼顾时音系统的语音特点,将时音系统巧妙地融入中古传统韵书体例之下。韵书形式上用中古平水韵106韵基础上的112韵、36字母、“平上去入”四声的音系框架,又据时音按“开、齐、合、撮”四呼的介音不同进行韵母分类,用五类新造反切来具体表现,加上凡例、按语所交代的古今音变内容,就把时音的声、韵、调在传统韵书框架中表现出来了。经细心剥离,仔细分析,考察并建构出《阐微》实际的时音官话语音系统:声母19个,韵母61个,声调为“阴平、阳平、上、去、入”5个,除了[-m]尾韵、入声韵与调是在读书音系中着意存古外,其它多为口语时音的实际反映。4,《阐微》在反切改良史和汉语注音史上,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阐微》“合声”反切法,有音理依据,有明确的拼切规则,有使用成果,是最接近“音素直拼”的优化反切,对清代後期乃至现代的韵书、辞书注音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本论文的研究,既褐示了《阐微》吸收“音素直拼”类语言的长处在反切改良上的创造性,又比较分析了《阐微》对唐宋以来反切改良历史的继承与发展,说明《阐微》的反切改良并非突然性的,而是具有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同时,《阐微》的反切改良达到了优化反切的高峰,而其严格意义上的“合声”反切却数量有限且能产性不强,这就充分褐示了汉字反切注音法的局限性,证明汉语注音方法走向完全“音素直拼”的拼音字母化是必然趋势。在这个意义上说,《阐微》创造了反切改良的高峰,又推动反切注音法彻底走向消亡,从而催生了现代注音符号、汉语拼音注音法的诞生。因此,《阐微》在汉语注音史上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5、由於《阐微》在传统韵书的框架下表现时音系统,共时、历时交互,其音切系统就会展示或蕴含很多汉语语音发展的特点。本论文在实际分析中不时涉及到历史音变的问题,其中有不少是对汉语语音史研究大有裨益的。其中,四呼在《阐微》时代基本定型,但撮口呼还有一部分字处在变动过程中;入声韵字用作合声反切上字与阴声韵合流,但入声调还独立运用,说明入声消失还是不彻底的;“疑、微”二母基本上零声母化了,“日”母零声母化似乎还不够明显,说明《阐微》处在近代零声母化的後期而未彻底完成;等等。因此,《阐微》的音切材料对於汉语语音史的深入研究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的,而此前学者往往对此认识不足,或认为《阐微》音切材料兼杂古今而不可信,或认为《阐微》音切表现时音不准确,甚至简单认为《阐微》就是传统平水韵系的韵书。本论文的研究说明,这些看法是片面的或有偏颇的,《阐微》音切材料在音韵学研究上的价值是很高的,可深入发掘的地方还有很多,应该受到高度重视。

黄晓燕[5](2012)在《吕坤社会救济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吕坤为考察中心,分析吕坤社会救济思想的成因,探讨其主要的社会救济思想及实践活动,并力图对此做出公正的评价,希冀能为当今社会救济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吕坤社会救济思想的成因。文章从晚明的社会历史背景和吕坤的人生经历入手,分析明代中后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风气的变迁、晚明的社会救济情况以及传统文化、吕坤的家庭和朋友等对吕坤的影响。第二部分探讨吕坤的社会救济思想。文章将之总结为对弱势群体的救济、灾荒救助、教育救助及军人优抚等几个方面。第三部分介绍吕坤的社会救济实践。文章将之概括为:矜贫恤独,乐善好施;督耕课农,备荒赈灾;悯穷怜弱,为民请命;重教兴学,敦风化俗。第四部分评析吕坤的社会救济思想。指出吕坤的社会救济思想有其历史进步性,但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阎现章[6](2007)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明代思想家吕坤研究综述》文中指出吕坤是明朝一位着名的思想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吕坤的研究逐步升温和深入。除了不少论文和着作的个别内容涉及吕坤的思想外,1995年以来共有25篇以研究吕坤为主题的论文在学术期刊发表,硕士毕业论文1篇,着作有两部。在传播媒介上,伴随着新兴的网络媒体的介入,呈现出期刊、图书、网络三种传播媒体共同促进对吕坤的思想深入探讨和广泛传播的发展态势。其研究内容涉及吕坤的经济、政治、哲学、实政、文学和音韵学等各方面的思想,其研究成果反映了对于吕坤思想的学术探讨逐步加深和研究范围更加扩大,学术研究的视角更加宽广的发展趋势。

白秀红[7](2003)在《从《交泰韵》看吕坤之宫商观》文中指出根据吕坤的音韵学着作《交泰韵》对宫商的论述,吕坤的宫商观与传统的音韵学观点宫商表音不同,吕书中宫商用来表韵。但是吕坤的改革是不彻底的,有许多与旧韵书的观点夹缠不清的地方。

二、从《交泰韵》看吕坤之宫商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交泰韵》看吕坤之宫商观(论文提纲范文)

(2)《交泰韵》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现状及研究目的
        1.1.1 研究现状
        1.1.2 研究目的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材料
第二章 吕坤的生平与经世思想
    2.1 吕坤生平简介
    2.2 吕坤的经世思想
        2.2.1 秉承道统垂世立教
        2.2.2 万物一体以民为本
        2.2.3 崇真务实经时济世
    2.3 吕坤经世思想与《交泰韵》的编撰
    2.4 《交泰韵》的版本
    2.5 《交泰韵》的体例
第三章 《交泰韵》的韵学思想
    3.1 《交泰韵》对明代韵书的传承
        3.1.1 《交泰韵》对《洪武正韵》编纂体例的借鉴
        3.1.2 《交泰韵》与其他韵书间的相同之处
    3.2 序言表现的韵学观
    3.3 凡例表现的韵学观
        3.3.1 韵书使用说明
        3.3.2 韵部分合说明
        3.3.3 相关韵学术语说明
        3.3.4 吕坤对工具书的看法
        3.3.5 吕坤对中原雅音的看法
第四章 《交泰韵》的声母系统
    4.1 《交泰韵》声母系统的分析及拟音
    4.2 声母演变具体分析
        4.2.1 全浊声母清化
        4.2.2 知庄章三组声母合流
        4.2.3 影母、喻母、疑母、微母的分合关系
第五章 《交泰韵》的韵母系统
    5.1 《交泰韵》反切上字的选择标准
        5.1.1 阳声韵上去声反切上字的选择标准
        5.1.2 阴声韵上去声反切上字的选择标准
        5.1.3 反切用字规律在《交泰韵》音系研究中的价值
    5.2 《交泰韵》韵母系统的分析及拟音
        5.2.1 舒声韵的分析及拟音
        5.2.2 促声韵的分析及拟音
    5.3 《交泰韵》韵母系统几个问题的讨论
        5.3.1 开口二等喉牙音的介音问题
        5.3.2 知庄章组及日母韵字的洪细问题
        5.3.3 唇音声母拼合韵母的开合问题
        5.3.4 尤韵唇音读同模韵
        5.3.5 蟹止摄合口三等轻唇音归于齐韵
        5.3.6 庄组模韵字又读歌戈韵
        5.3.7 三等韵的细音保留
第六章 《交泰韵》的声调系统
    6.1 声调概述
    6.2 《交泰韵》的上声调
    6.3 《交泰韵》的入声调
第七章 《交泰韵》的音系性质
    7.1 前人关于《交泰韵》音系性质的有关说明
    7.2 《交泰韵》音系的河洛音特点
        7.2.1 《交泰韵》与元明清韵书音系的比较
        7.2.2 《交泰韵》与今中原官话音系的比较
    7.3 《交泰韵》“中原雅音”辨析
        7.3.1 《交泰韵》与《中原雅音》音系比较
        7.3.2 《交泰韵》与《中原雅音》音系基础方言的区别
        7.3.3 《交泰韵》“中原雅音”所指辨析
    7.4 明代“中原雅音”所指分析
    7.5 从普通话的确定过程看明清官话音的存在形式
    7.6 从《交泰韵》的流传看其音系性质
第八章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3)《青郊杂着》与《交泰韵》声母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第一章 《青郊杂着》与《交泰韵》介绍
    第一节 《青郊杂着》与《交泰韵》的作者与版本
    第二节 《青郊杂着》与《交泰韵》的编排体例
    第三节 《青郊杂着》与《交泰韵》的反切改良
    第四节 《青郊杂着》与《交泰韵》的韵学思想
    第五节 关于《青郊杂着》与《交泰韵》音系性质的讨论
第二章 声母系统比较
    第一节 《青郊杂着》与《交泰韵》声母系统
    第二节 《青郊杂着》与《交泰韵》各组声母的讨论
    第三节 声母表
第三章 几组声母的专题比较
    第一节 全浊声母清化之异同
    第二节 知庄章分合之异同
    第三节 影、喻、疑、微母分合之异同
    第四节 见精组腭化之异同
第四章 结论
附录:《交泰韵》声母系统的考释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4)《音韵阐微》的音系与反切改良(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阐微》研究的综述与评议
    二、《阐微》的研究价值、意义与创新点
    三、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四、本论文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与章节安排
    五、论文的格式与规范
第一章 《阐微》编撰宗旨与文献构成
    第一节 康熙、李光地、王兰生与《阐微》的编撰
    第二节 《阐微》与时音韵书《谐声韵学》之关系
    第三节 《阐微》与《字典》、《佩文韵府》、《词谱》
    第四节 《阐微》的版本与韵谱、韵书的文献构成
第二章 《阐微》五类优化反切
    第一节 合声
    第二节 从旧切
    第三节 今用
    第四节 协用
    第五节 借用
    本章总结
第三章 《阐微》音韵系统的分析与构拟
    第一节 《阐微》的声母系统
    第二节 《阐微》的韵母系统
    第三节 《阐微》的声调分析
第四章 《阐微》在反切改良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第一节 唐宋时期的反切改良
    第二节 元明时期的反切改良
    第三节 清代《阐微》前後的反切改良
    第四节 《阐微》合声反切对近现代汉语语音的影响
    本章总结
结论
    一、《阐微》的文献构成特性及其音切的性质
    二、《阐微》的语音木体研究、语音系统和音系特点
    三、《阐微》的合声反切及其在反切改良上的地位和贡献
附录:《音韵阐微》撮口呼的分布、特性与作用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5)吕坤社会救济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提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意义
    二、 学术史回顾
    三、 研究方法、基本思路及目标
    四、 创新与不足
    五、 资料来源
第一章 吕坤社会救济思想的成因分析
    第一节 明中后期的社会历史背景
        一、 明中后期的政治危机
        二、 明中后期的经济、思想及社会风气的变迁
        三、 明中后期的自然灾害情况
    第二节 明中后期的社会救济情况
        一、 政府社会救济的发展与衰落
        二、 民间慈善事业的发展
    第三节 其他影响因素
        一、 传统文化的影响
        二、 吕坤家庭的影响
        三、 吕坤朋友的影响
第二章 吕坤社会救济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对弱势群体的救济
        一、 对养济院政策的改进
        二、 对残疾人救济的高度关注
        三、 对宗族内部贫弱之人的救济
    第二节 灾荒救助
        一、 防灾备荒
        二、 赈灾救灾
    第三节 教育救助及军人优抚
        一、 教育救助
        二、 军人优抚
第三章 吕坤的社会救济实践
    一、 矜贫恤独,乐善好施
    二、 督耕课农,备荒赈灾
    三、 悯穷怜弱,为民请命
    四、 重教兴学,敦风化俗
第四章 吕坤的社会救济思想评析
    一、 救济内容比较全面和具体
    二、 救济理念较为合理和先进
    三、 注重社会救济中的道德建设
    四、 吕坤社会救济思想的历史局限性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吕坤年谱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着、论文
后记

(6)20世纪80年代以来明代思想家吕坤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关于吕坤的经济思想研究
二、关于吕坤的政治思想研究
三、关于吕坤的哲学思想研究
四、关于吕坤的文学、音韵学思想及其他方面研究

四、从《交泰韵》看吕坤之宫商观(论文参考文献)

  • [1]《书学慎余》音系研究[D]. 徐洪达.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2]《交泰韵》音系研究[D]. 关伟华. 山西大学, 2021
  • [3]《青郊杂着》与《交泰韵》声母比较研究[D]. 柴玉瑶. 福建师范大学, 2017(12)
  • [4]《音韵阐微》的音系与反切改良[D]. 黄雪晴. 武汉大学, 2013(06)
  • [5]吕坤社会救济思想研究[D]. 黄晓燕. 苏州大学, 2012(10)
  • [6]20世纪80年代以来明代思想家吕坤研究综述[J]. 阎现章.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07(05)
  • [7]从《交泰韵》看吕坤之宫商观[J]. 白秀红.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4)

标签:;  ;  ;  ;  ;  

从《交台云》看陆坤宫商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