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防灾意识提高工程抗震防灾能力

增强防灾意识提高工程抗震防灾能力

一、强化防灾意识 提高工程抗震防灾能力(论文文献综述)

畅通,周硕文,张靖岩,于文,赵旭东[1](2021)在《基于文献的国内生命线工程抗震防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对生命线工程抗震防灾相关文献的查阅,基于社会网络分析建立了生命线工程抗震防灾研究网络图,对其核心内容的相对研究程度进行了量化分析,并对生命线工程系统的韧性做了讨论。研究发现,现有生命线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以"震害预测"为重点,对生命线工程的"可靠性"进行了大量研究,"供水管网"、"交通系统"等重点子系统是生命线工程网络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技术进步与研究发展,信息技术逐渐成为了研究的热点,"算法"、"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化技术的影响力逐步增强,围绕建设韧性城市的生命线系统的韧性研究增多。

王亚安,李爱群,何凯璇,周坤朋[2](2021)在《我国医院建筑防灾减灾现状及对策分析》文中指出医院建筑是灾时与灾后医院提供医疗救治和应急救援服务的重要载体,其防灾减灾能力决定着医院功能的发挥。我国医院建筑体量大,主要受地震、火灾、洪涝、台风和重大传染性疾病等灾害的影响,灾害暴露性高。同时,既有医院建筑存在人员过度密集、老院区老旧建筑多、灾害隐患多、疏散与应急场地不足、防灾与应灾能力差等现实问题。一旦发生重大灾害,极易丧失医疗救治功能,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直接和间接损失。通过对我国医院建筑防灾减灾现状进行梳理归纳,总结了既有医院建筑在承灾体本身、防震减灾、防火、防洪、防风及应对疫情等方面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从防灾设计与改造等多方面对如何提升医院建筑防灾减灾能力给出了对策与建议。

赵昆[3](2020)在《青海省地震灾害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防震减灾工作,事关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经济越发展,社会越进步,财富越集中,人口越密集,地震灾害风险将更加凸显,对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的冲击与影响就越广泛。我国自然灾害尤其是地震灾害频发,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芦山地震等一个个强致灾地震给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创伤和损失。青海省地震呈现分布广、强度大、频度高的特点,地震灾害风险极大,因此开展地震灾害风险管理研究非常必要。本文以青海省地震灾害风险管理工作为例,立足青海省情、震情,对青海省地震灾害风险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和经验启示,通过调查问卷、实地调研等形式,总结青海省地震灾害风险管理工作现状,剖析了地震灾害风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体制不顺畅、机制不健全、管理能力不足、社会参与不够等问题,从机构改革不够彻底、保障措施仍需强化、重点工程亟需实施、公众素质有待提升等方面分析问题成因。结合公共管理理论,立足地震系统实际和本人工作实践,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地区地震灾害风险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深化体制改革、强化过程管理、实施重点工程和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等十个方面完善青海省地震灾害风险管理工作的对策建议,为进一步完善青海省地震灾害风险管理体制机制,提升全社会防灾减灾救灾的意识和能力提供参考和借鉴。

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4](2020)在《扎实推进建筑抗震标准体系建设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文中研究表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提出了防灾减灾救灾和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工作方针,"六个坚持"的基本原则和"九大重点工程"的战略谋划,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防灾减灾救灾道路。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强调要进一步健全完善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努力让全省各族人民享有更安全、更和谐的社会环境。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

韩冰[5](2020)在《城市综合抗震能力指标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发展,城市人口越来越密集,地震发生时产生的巨大能量会严重影响城市住民正常生产生活,造成生命线设施破坏甚至引发不可预料的灾难性后果。因此,城市抗震减灾的工作任务越来越艰巨。基于此,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城市综合抗震能力指标体系,使城市综合抗震能力定量化评价成为可能,以期有效提高我国城市的综合抗震能力。首先,在参考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及部门走访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对城市抗震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和震灾直接损失的多因素灰色关联分析,结合现有的研究成果,初步构建城市综合抗震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此,运用相关—变异系数法对初建指标体系进行优化筛选,形成包含5个系统层,17个要素层,35个指标层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选取BP神经网络评价法,利用Matlab工具构建了城市综合抗震能力指标体系评价模型。BP神经网络的输出结果显示,经过函数训练后,实际输出值与期望输出值高度一致,相对误差均值为2.19%,说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能在合理的误差范围内准确评价城市综合抗震能力的大小。评价结果表明,2017年唐山市综合抗震能力评级得分为0.78,根据城市综合抗震能力评级标准认定唐山市的综合抗震等级良好,达到较高水准。通过对唐山市综合抗震能力评价结果的分析,找出城市防灾环节中的薄弱点,为城市管理部门和公众提供辅助决策支持和信息支持,有效的减轻地震灾害。图21幅;表18个;参55篇。

孙汝男[6](2019)在《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地震安全社区经济评价体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近几年发生的多次大地震,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将地震损失降至最低,我国推进地震安全社区的建设,但目前尚属起步阶段,地震安全社区在我国的建设发展严重滞后,其主要原因在于社区的经济性因素。因此,本文基于工程经济基本原理,结合地震安全社区建设和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对地震安全社区的经济性评价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首先,对地震安全社区的建设理念和特点进行初步介绍,并阐述地震安全社区的建设内容和标准以及技术途径,简单分析建设地震安全社区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并以工程经济评价、全寿命周期和成本效益分析理论为基础,对地震安全社区的经济性评价进行深入研究。其次,在单个建筑经济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地震安全社区的建设内容和特点,遵循评价指标的构建原则和程序,构建地震安全社区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由三个层次组成,包括一个目标层,四个一级评价指标和十七个二级评价指标。然后,根据工程项目经济评价理论和方法,结合地震安全社区的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将直觉模糊理论引入层次分析法,即采用直觉模糊层次分析计算指标权重,并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地震安全社区的经济性进行综合评价,构建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理论的地震安全社区经济评价模型。最后,通过工程实例验证该模型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客观评价地震安全社区的经济性水平,为地震安全社区经济性评价和项目决策提供科学有效的技术方法和理论依据,推动地震安全社区的发展建设。

王志涛,马东辉,王晓卓[7](2018)在《提高城市韧性的抗震防灾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从抗震防灾角度对韧性城市建设对策进行了研究,通过传统抗震防灾理念与韧性理念的对比分析,探讨了抗震防灾韧性城市的建设体系与特征,并从韧性建设要求、目标与发展阶段以及抗震防灾基本手段等方面对韧性城市的建设对策给出了建议,以期为建设具有抗震防灾保障的韧性城市提供参考。

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8](2016)在《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抗震设防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济政办发[2016]24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现将《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抗震设防工作的意见》(鲁政办发[2016]21号,以下简称《意见》)转发给你们,并提出以下意见,请一并贯彻落实。一、高度重视工程建设抗震设防工作。工程建设抗震设防工作是防范和减轻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9](2016)在《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抗震设防工作的意见》文中研究说明鲁政办发[2016]21号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抗震防灾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做好工程建设抗震设防工作是防范和减轻地震灾害的有效措施。为进一步加强全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抗震设防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10](2011)在《城乡建设防灾减灾“十二五”规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建质[2011141]号1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十一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快速发展,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在总结防御和应对特大自然灾害经验的基础上,突出工作重点,注重工作实效,经过全系统共同努力,成功应对特大自然灾害,城乡建设防灾减灾能力明显提高。

二、强化防灾意识 提高工程抗震防灾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强化防灾意识 提高工程抗震防灾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2)我国医院建筑防灾减灾现状及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影响医院建筑安全与功能的主要灾害
    1.1 自然灾害
        1.1.1 地震
        1.1.2 洪涝
        1.1.3 风灾
    1.2 火灾
    1.3 重大传染病疫情
2 我国医院建筑综合防灾减灾现状
    2.1 医院建筑承灾体现状与问题分析
        2.1.1 我国既有医院建筑体量大,灾害暴露度高
        2.1.2 大型医院人员过度密集,防灾压力大
        2.1.3 老旧医院建筑广泛存在,防灾能力薄弱
        2.1.4 医院建筑大量改扩建,但防灾能力未获得全面提升
    2.2 医院建筑防震减灾现状与问题分析
        2.2.1 医院建筑防震减灾已有工作
        2.2.2 存在的问题
    2.3 医院建筑防火能力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3.1 医院建筑火灾危险性及特点
        2.3.2 存在的问题
    2.4 面对重大传染病疫情,医院建筑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4.1 医院建筑应急拓展性不足
        2.4.2 现有医院建筑的功能空间不满足救治要求
        2.4.3 现行传染病专科医院建设标准亟待修订
    2.5 医院建筑应对洪涝与风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5.1 应对洪涝灾害的现状与问题
        2.5.2 应对台风灾害的现状与问题
    2.6 存在的共性问题
        2.6.1 应急场地不足
        2.6.2 缺少完备的医院建筑防灾标准和建设、监管机制
3 提高医院建筑防灾减灾能力的对策
    3.1 制定、修订、完善医院建筑防灾减灾标准
    3.2 通过防灾设计与改造,提高大型综合医院的综合防灾能力
        3.2.1 整体防灾规划方面
        3.2.2 防震减灾方面
        3.2.3 结构抗风方面
        3.2.4 建筑防火方面
        3.2.5 防洪抗涝方面
        3.2.6 应急疏散与避难方面
        3.2.7 建设信息化、智能化医院建筑
    3.3 加强医院建筑网络建设
    3.4 推广装配式应急医院建筑
4 结语

(3)青海省地震灾害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选题的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研究综评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内容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第五节 特色创新和应用价值
        一、特色创新
        二、应用价值
第一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地震
        二、地震灾害
        三、风险
        四、风险管理
        五、灾害风险管理
        六、综合灾害风险管理
        七、地震灾害风险管理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
        二、综合灾害风险管理理论
        三、公共治理理论
第二章 青海省地震灾害风险管理现状
    第一节 地震灾害风险环境背景
        一、构造背景复杂
        二、地震活动频繁
        三、地震风险高
    第二节 地震灾害风险管理体制
        一、中央机构改革
        二、青海省管理体制
    第三节 地震灾害风险管理部门
        一、省级层面地震灾害风险管理部门
        二、市县层面地震灾害风险管理部门
    第四节 地震灾害风险工作现状
        一、法治建设稳步推进
        二、业务体系逐步健全
        三、工作保障得到强化
        四、人才结构不断完善
        五、风险防治突出特色
        六、响应管理逐步明晰
第三章 青海省地震灾害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分析
    第一节 青海省地震灾害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地震灾害风险管理体制不顺畅
        二、地震灾害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
        三、地震灾害风险管理能力不足
        四、地震灾害风险管理社会参与不够
    第二节 青海省地震灾害风险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机构改革还不彻底
        二、保障措施仍需强化
        三、重点工程亟需实施
        四、减灾合力还未形成
第四章 国内外相关灾害风险管理经验和启示
    第一节 国外地震灾害风险管理的经验
        一、日本地震灾害风险管理的经验
        二、美国地震灾害风险管理的经验
        三、土耳其地震灾害风险管理的经验
    第二节 国内其他地区地震灾害风险管理的经验
        一、北京地震灾害风险管理的经验
        二、山东地震灾害风险管理的经验
        三、浙江地震灾害风险管理的经验
        四、国内其他典型地震灾害风险管理经验
    第三节 国内外地震灾害风险管理经验带来的启示
        一、国外地震灾害风险管理经验带来的启示
        二、国内地震灾害风险管理经验带来的启示
第五章 提高青海省地震灾害风险管理水平的对策
    第一节 深化体制改革,理顺地震风险管理机制
        一、发挥专业主导作用
        二、强化综合协调作用
        三、加强协调配合作用
    第二节 强化过程管理,健全地震风险管理体系
        一、兼顾防、抗、救全过程管理
        二、健全地震灾害风险管理制度体系
        三、提升地震灾害监测和预警能力
        四、完善地震灾害风险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第三节 实施重点工程,提升地震风险管理能力
        一、通过风险调查和隐患排查,全面掌握隐患底数
        二、通过房屋设施加固工程,提高抗震防灾能力
        三、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增强减灾实效
    第四节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引导多元参与形成减灾合力
        一、有效发挥政府职能,加强能力建设
        二、及时搭建参与平台,完善参与机制
        三、推广地震巨灾保险,实现风险转移
        四、创新减灾宣传教育,提升公众能力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不足与展望
        一、不足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4)扎实推进建筑抗震标准体系建设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论文提纲范文)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
二、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作为工作推进主要方向
三、全力推动城乡抗震防灾工作迈上新台阶

(5)城市综合抗震能力指标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要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城市综合抗震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2.1 城市综合抗震能力的定义
    2.2 城市综合抗震能力影响因素
        2.1.1 地震危险性评估能力
        2.1.2 工程抗震防御能力
        2.1.3 社会基础支持能力
        2.1.4 灾害管理能力
        2.1.5 救援与恢复能力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城市地震灾害损失多因素关联分析
    3.1 城市地震灾害损失影响因素分析
        3.1.1 地震基本参数
        3.1.2 灾区统计指标
        3.1.3 经济发展水平
        3.1.4 房屋抗震能力
    3.2 灰色系统理论及关联分析简述
        3.2.1 灰色系统理论
        3.2.2 灰色关联分析
        3.2.3 灰色关联度计算步骤
    3.3 城市地震灾害损失多因素关联度计算
        3.3.1 确定特征行为序列和相关因素序列
        3.3.2 无量纲化数据处理
        3.3.3 灰色关联序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城市综合抗震能力指标体系的建立
    4.1 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模型
    4.2 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原则
    4.3 评价指标的筛选方法
        4.3.1 相关性分析方法
    4.4 评价指标的优化筛选流程
        4.4.1 评价指标初选
        4.4.2 评价样本选择和样本数据获取
        4.4.3 评价指标标准化处理
        4.4.4 评价指标相关性分析及筛选
    4.5 指标体系的确定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城市综合抗震能力指标模型的构建
    5.1 评价方法的选择
    5.2 评价原理方法
    5.3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5.3.1 AHP法确定主观权重
        5.3.2 熵权法确定客观权重
        5.3.3 组合权重
    5.4 城市综合抗震能力评价
    5.5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城市综合抗震能力评价模型验证
        5.5.1 BP神经网络结构确定
        5.5.2 BP神经网络模型构建
        5.5.3 BP神经网络模型仿真
        5.5.4 BP评价模型结果分析
    5.6 提升城市综合抗震能力的对策分析
        5.6.1 建立并完善地震管理信息系统
        5.6.2 提高城市建筑结构抗震能力
        5.6.3 完善城市避难场所规划
    5.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6)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地震安全社区经济评价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附件
1 绪论
    1.1 前言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地震安全社区防灾减灾研究现状
        1.3.1 国外地震安全社区研究现状
        1.3.2 国内地震安全社区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 论文研究内容
        1.4.2 论文研究方法
        1.4.3 论文技术路线
2 地震安全社区建设和经济评价理论
    2.1 地震安全社区建设理念及特点
        2.1.1 地震安全社区概念
        2.1.2 地震安全社区建设理念
        2.1.3 地震安全社区特点
    2.2 地震安全社区建设的技术途径
        2.2.1 基础隔震技术
        2.2.2 结构消能减震技术
        2.2.3 地震“安全岛”
    2.3 地震安全社区建设内容及标准
        2.3.1 地震安区社区建设内容
        2.3.2 地震安全社区建设标准
    2.4 建设地震安全社区的费用与效益分析
        2.4.1 费用分析
        2.4.2 效益分析
    2.5 地震安全社区经济评价理论基础
        2.5.1 工程经济评价基础理论
        2.5.2 全寿命周期理论
        2.5.3 成本效益分析理论
    2.6 本章小结
3 地震安全社区经济评价体系的构建
    3.1 地震安全社区经济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3.2 经济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
    3.3 地震安全社区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3.1 经济评价指标的选取
        3.3.2 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3.3.3 经济评价指标的内涵分析
    3.4 地震安全社区经济评价方法选取及基本理论
        3.4.1 选取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3.4.2 经济评价方法的选取
    3.5 构建地震安全社区经济评价模型
    3.6 本章小结
4 工程案例
    4.1 工程概况
    4.2 指标权重计算
    4.3 综合评价计算
    4.4 经济评价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判断矩阵专家打分表
附录2 定性指标等级评价调查问卷
附录3 定性指标等级评价样本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提高城市韧性的抗震防灾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抗震防灾韧性城市理念转变
    传统抗震防灾理念
    防灾韧性理念
    抗震防灾理念的转变
抗震防灾韧性城市体系与特征
    抗震防灾韧性城市体系
    抗震防灾韧性城市特征
    稳定性
    冗余性
    效率性
    适应性
抗震防灾韧性对策
    抗震防灾韧性建设总体要求
    抗震防灾韧性城市建设目标
    抗震防灾韧性建设对策
    加强法规、标准和制度建设
    编制并实施防灾规划
    提高新建和既有工程设施抗震能力
    推动防灾设施建设
    完善灾后应急处置和恢复重建体系
    重视韧性抗震防灾文化建设
结束语

(10)城乡建设防灾减灾“十二五”规划(论文提纲范文)

1 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
    (一) 发展成就
        1、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
        2、技术标准体系逐步完善
        3、建筑工程抗灾设防监管取得进展
        4、防灾规划编制与实施有效推进
        5、村镇抗震设防工作逐步开展
        6、应对特大自然灾害取得成效
        7、国际合作和科学研究不断深化
    (二) 主要问题
    (三) 面临形势
        1、严峻的自然灾害形势
        2、城镇化对防灾减灾工作提出了迫切要求
        3、统筹城乡发展对防灾减灾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2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指标
    (一) 指导思想
    (二) 基本原则
    (三) 规划指标
3 主要任务
    (一) 加强法规、标准、制度建设
    (二) 全面开展城乡规划编制实施
    (三) 积极推进防灾避难场所建设
    (四) 确保市政公用设施抗灾能力
    (五) 提高城乡房屋建筑抗灾能力
    (六) 提高灾害应急和恢复重建能力
4 保障措施
    (一) 加强队伍建设与政策研究
    (二) 推动抗灾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
    (三) 开展防灾减灾教育与国际合作

四、强化防灾意识 提高工程抗震防灾能力(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文献的国内生命线工程抗震防灾研究[J]. 畅通,周硕文,张靖岩,于文,赵旭东. 华北地震科学, 2021(04)
  • [2]我国医院建筑防灾减灾现状及对策分析[J]. 王亚安,李爱群,何凯璇,周坤朋.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21(04)
  • [3]青海省地震灾害风险管理研究[D]. 赵昆. 青海师范大学, 2020(06)
  • [4]扎实推进建筑抗震标准体系建设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J]. 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工程建设标准化, 2020(02)
  • [5]城市综合抗震能力指标体系研究[D]. 韩冰.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6]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地震安全社区经济评价体系研究[D]. 孙汝男. 东北林业大学, 2019(02)
  • [7]提高城市韧性的抗震防灾对策研究[J]. 王志涛,马东辉,王晓卓. 北京规划建设, 2018(02)
  • [8]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抗震设防工作的意见的通知[J]. 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济南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6(17)
  • [9]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抗震设防工作的意见[J].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山东省人民政府公报, 2016(18)
  • [10]城乡建设防灾减灾“十二五”规划[J].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2011(Z2)

标签:;  ;  ;  ;  ;  

增强防灾意识提高工程抗震防灾能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