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常州词派妇女词的艺术风格(论文文献综述)
陈微[1](2021)在《阳湖张氏女性文学创作研究》文中提出
陈水云[2](2021)在《近百年来清词研究范式的形成与发展》文中研究说明近百年来的清词研究,大约形成了三大研究范式:以人为本位的研究范式,以文化为本位的研究范式,以文学为本位的研究范式。这三大研究范式之间,不是相互替代的关系,而是相互补充的关系,在学术理路上表现出从"人"到"文"的重要转变。
何扬[3](2021)在《顺康时期梁溪词人群体研究》文中指出清初词学以环太湖流域最为兴盛,名家林立、流派纷呈,梁溪词人群体即为其中一脉。该群体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时代风会之促进、地域文化之熏染、家族姻亲之连结、交游唱和之鼓动以及领袖人物之组织。地域性与家族性是这一群体的两大重要特征。梁溪词人与清初词坛互动颇多,重要者如京华纳兰性德、姜宸英,阳羡陈维崧、万树,浙西曹溶、朱彝尊,以及广陵王士禛、豫东周在浚、西泠王晫。梁溪词人通过与外界沟通,扩大视野、更新认知,在受到影响的同时也对其他词学势力产生影响。梁溪词人群体形成于明清鼎革之际,深受乡邦中以气节相标榜的东林党人影响,不少词人祖辈出仕明朝,特殊的文化与家庭背景左右了他们的出处,可分为:抱志守节者、仕与不仕的徘徊者、入仕者三类。梁溪词人生活方式复杂多样,以读书、讲学、出仕、漫游、隐居、逃禅为主,反映了传统士人的生存形态。顾氏与侯氏家族是梁溪词人群体的重要组成,顾氏词人代表有顾贞观、顾贞立、顾彩,侯氏则有侯晰、侯文灿。以顾贞观为核心,严绳孙、秦松龄为羽翼的梁溪词人围绕在纳兰性德身边,以“性灵说”问鼎词坛;以侯文灿为代表的侯氏家族词人则承袭明季“花草”之风,崇尚冶艳,是传统词学势力的回流。两者之间形成理论分野。杜诏等后期梁溪词人,词学根柢于乡邦,但在浙派强势导引下,逐步融入其中,他们的词学选择比较典型地反映了清初词坛由复杂多元的格局,走向为浙派所笼罩,定于一尊的态势。此外,本文还对陈大成、钱肃润、张夏、顾岱、华胥、吴兴祚、王允持、邹溶、陆楣、龚静照、堵霞、华浣芳等一批较为重要的词家作出考察,以了解梁溪词人整体风貌。梁溪词人群体具有流动性与松散性,其词学涵盖了复古与新变两种声音,创作上也如春兰秋菊,各擅其美,体现出多元面目。总的来说,面对明季词坛唯“花草”是从的逼仄取径,梁溪词人能够因势利导,在取法云间时独抒性灵,重振了风雅“正声”。它又与顺康时期其他词人群体相互交通、联镳竞逐,以自觉的担当意识成为清词中兴的重要推动者。考察梁溪词人群体的发展演进对于把握顺康词坛的多样生态以及词风之嬗变具有重要意义。
苗贵松[4](2019)在《常州词派7家题画散文72篇述论——《清代诗文集汇编》过眼录》文中研究指明文章以近年来大型古籍整理成果《清代诗文集汇编》为考察依据,梳理出常州词派主要作家左辅、恽敬、张惠言、陆继辂、李兆洛、董士锡、谭献7家所创作的72篇题画散文作品。常州词派作为有清一代具有重要影响的强调寄托的文人群体,题画散文作品成为他们抒发儒家理想、与论词依据"温柔敦厚"的"诗教"一脉相承的不二法门。
陈金鑫[5](2018)在《清代女性词研究 ——以浙西、常州词派为背景》文中研究指明清代文章之繁荣兴盛,各类文学学术均称“集大成”,词学尤号“中兴”,踵武四百年前之宋代。在此大背景下清代女性文学开出了盛美的花朵,引起时人及今人之瞩目惊叹。浙西、常州词派是清代词派中最为关键的两个词派,一个世纪以来学者们在这块领域不断探索,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但整个清词的整理和研究工作还任重道远。《全清词》之整理已到了最为关键的嘉道卷,一步一印甚为不容易,当基本文献尚未完整呈现时,对其展开的研究也相对会受到限制,比如清代词坛的宏观架构已经搭好,但其中词派与词派之间的关系、词学风气的嬗变转移等等细微之处尚处於空缺状态,或许可以说浙、常词派的研究目前已达到一个瓶颈期,我们已不满足于陈陈相因的研究模式。此时需要一个新的切入点——将清代女性词纳入到整个清代甚至是整个词史中去考量。虽然本文的落脚点在於清代女性词,但是清代女性词作为清词的一部分是能够反观整个词坛的发展衍变情况的。本选题的意义也正在於此,一方面为清词研究的重要板块注入新的活力,为其宏观架构添目画眉,不断完善细节;一方面推进清代女性文学之研究,亟需为其正名,为其在文学史上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然而如此庞大新奇的课题实难立即落实,是以本文采用三个话题来将二者统贯,即:闺词、咏物词、乱离词。闺词作为早期小词的重要部分,具有典范的意义;咏物词兴於北宋,成於南宋,又在清代蔚为大国;乱离词在宋代偶有为之,在清代则成为自觉的堪媲史书价值的“词史”创作。这三个看似无关的部分竟巧妙地触碰到几乎整个词体发展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巨细无遗,又能大体囊括整个清代词坛的创作情况。当然我们作出了一点点小小的牺牲,比如舍弃了清人喜爱填的题图词。但总体上来讲,是能够代表清词的主要部分的,女性词亦不在此例外,至於女性词人寄赠亲人闺友之作所涉及的伦理情感等等方面的内容则当另撰文论之。
李金梅[6](2016)在《清代才媛陈蕴莲研究》文中认为陈蕴莲是清代嘉道时期独特的女诗人,对她的家世、生平及诗歌创作等,学界尚缺乏深入的研究。本文以目前已受到关注但研究成果甚少的陈蕴莲作为研究对象,从原始文献资料出发,第一次较为全面地梳理了陈蕴莲独特的生命历程。从陈蕴莲诗集序跋、创作内容等方面思考其如何将书写变为拓展交际圈、建构自我形象的途径,思考其如何以女性主体身份进入男性话语系统。笔者希冀通过系统化、理论化的研究,为清代江南女性文学史提供一个重要的个案研究对象。绪论部分将清代女诗人研究成果进行了详尽的综述,并梳理了陈蕴莲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正文分三章对陈蕴莲及其《信芳阁诗草》进行研究,第一章在指出时代环境对女性创作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陈蕴莲的家庭环境和生活氛围,以清晰地把握陈蕴莲的创作背景。通过对陈蕴莲诗歌创作动因的研究,分析其思想意识中对自我身份的确认及定位,展现其积极书写自我情感、塑造自我形象的女性主体意识。第二章以《信芳阁诗草》为研究重点,首先,对陈蕴莲诗集的版本进行考述并分析其“以诗存志”的诗集出版心理,通过展现其自主出版诗集的活动,构建其自主独立的女性形象;其次,对诗集题材内容进行研究,经由《信芳阁诗草》中特定创作内容的呈现,进一步展现陈蕴莲独特的女性书写心理及其女性意识的觉醒。陈蕴莲女性意识的觉醒最突出地表现为她对自我的观照和对时代的关注,第三章在前述研究的基础上,探究陈蕴莲诗歌中女性意识的突破性、进取性及其局限性,呈现出陈蕴莲更为真实、客观的面貌。
谭若丽[7](2015)在《民国学人词研究》文中提出民国,是一个特殊的时代,政治上它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开启了中华民主共和的新时代,文化上把以文言文为主体的古典文学推下了主流舞台,开始了以白话文为主体的现当代文学的新篇章。亘古未有之变浓缩于几十年之中,变化激烈之程度可想而知。民国,既是政治上重要的历史时期,也是文学研究中不可回避的一部分。民国时期是传统词学的终结和新词学的创始时期,这是中国千年词史发展中一个重要的关捩,民国词很多方面传承于晚清,受常州派的影响很大,亦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时,伴随着中国社会形态的巨变,新旧文化的转型,又呈现出诸多新景象。对这一时期词史发展的考察可以清晰地描绘传统词文化的演化轨迹和发展趋势,探究其形成原因、转换过程以及词学史意义。本文界定的“民国学人词研究”,即以民国期间在某一领域具有成熟的专门着作,且曾在高校任职过的学者的词作作为研究对象。民国,作为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中介点,集结束与开创为一体,对这一时期文学的研究,可以完整地描述中国文学史发展的脉络,清晰地展现各种文体于千古未有之大变时期,在形式、内容等方面的变化,变化是以多种思想与学术的激烈交锋为表现形式的,高校是其中不可忽略的重要阵地之一。处于阵地中心的“民国学人”具有多重社会属性,民国学人作为民国时期的社会人,对环境人文有普通人的一般感受;民国学人也是文化人,在一般感受外,又有其独特感受;民国学人的学者属性是其更高旨归,他在普通人的感性认知之上辅以理性思考,其思索与关注的范围甚广,与整个社会的脉搏跳动息息相关,并在有意或无意间将其思维带入学术活动及着作抒写中。拥有学人多重属性的民国高校学人,又处于中西文化交锋的舞台,这一民国特殊场域的中心,他们于这一时期文化学术的接触感受,较一般人更为亲密,感受更为真实,震动愈加强烈,以“民国高校学人”为研究对象,揭示这个时代的变化更具代表性。词,较于诗,更适合蕴藉性灵,抒发真情,即使西学东渐之际,亦有相当多的学人用这种传统形式进行创作。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民国学人成长于民国,接受的是新式教育的研究训练,甚至有留洋求学经历,在与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相反的路途上呈渐行渐远之势,此时却与老一辈文人默契地选择“词”这一传统形式记录感受,表明心史,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文学是现实基础上艺术的再加工,即意味着,晚清民国学人词作作品正是我们回到民国现场,感受学人所感,还原历史的突破口与切入点。“民国学人词研究”意在通过词作的研读,回到晚清民国历史现场,探究风云诡谲中学人的抉择与心路历程。本文除绪论外,共分上编、下编两大部分,绪论综述“民国文学”的含义,话题的提出,以及“民国文学”研究的状况;论述“民国词史”与千年词史、与清词的联系。上编第一章论述民国视域范畴内“民国学人词”的含义与划定标准;第二章是笔者在阅读民国词作感受中,感到前后相继的两股词风主导着民国词坛的走向,一是晚清至民国前期,即截止到朱祖谋逝世之时的时间段内,朱祖谋大力推崇梦窗词并在当时词坛“一枝独秀”;二是朱祖谋逝世之后,梦窗词的影响开始减弱,词体的密丽堆砌弊端严重,需要新鲜的活力。同时,晚清以来的战争灾难一直冲击着词人心灵,各种冥冥之感已酵化为郁勃愤懑之气,要喷薄而出。在这双重呼唤之下,“稼轩风”再次兴起,并与清初“稼轩风”鼓扬的背景相比较,凸显晚清民国时期鼓扬背景的独特性。在辨明“稼轩风”与“稼轩体”区别的基础上,明确我们研读稼轩词应有的态度。并分析了随着抗日战争的到来,“稼轩风”向“稼轩体”的转变是符合时代要求的,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下编意在上编研究状况基础上,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学者词作予以分析。本文主要选择了龙榆生、夏承焘、詹安泰、沈祖棻、吴梅、卢前几位学者词人,选择的标准主要依据两条:一是在民国词史中,以上各位词家可称大家,至少是名家,具有能够代表民国学人词成就,划定坐标的效用。二是在民国学人词为中流砥柱的民国中后期,他们的词学选择和词风走向都具有典型性。具体说来,龙榆生作为朱祖谋的授砚弟子,尽力校勘朱氏遗作,而在词的创作路径选择上,却打出以苏、辛别建一宗的旗帜,成为领导词坛风气转换的旗手。惜处于多种转型时代中,身世曲折,用世之心未泯,时常于政治与文化间徘徊,导致心境忧郁,词作多有未甘忏悔之意混杂,被学者认为未达苏、辛之境。民国学人中,夏承焘涉猎面极广,卓然一代大家,就词学研究而言,在词学考订、校勘、谱牒等方面都有巨大成就,词作风格出入南北宋,壮采奇情,融合多种特色而自成面貌,变化甚多。总体说来,以上二位词作风格以学苏、辛为主,可划为反常州之道而行者。詹安泰少时师法朱祖谋、况周颐,自是常州派内之人,但同时也尝试开新,曾致词人刘伯端书云:“拟别出生辣一路,由生辣以寻重拙大之义”,词作多化用楚骚美人以表坚贞悱恻,方法多变,荡气回肠,自成面目。沈祖棻作为女性词人代表,师法汪东、吴梅,其词作表达了作者的美好品质及对世界的关怀,词作整体面貌婉丽深厚,覃思妍妙,不同时期又多有变化,堪为民国女性词人大家,即使置于男性词学史中也毫不逊色。吴梅与沈祖棻、卢前都有师生之谊,无师学问无以传,吴梅自当录之,其《霜厓词录》重“情”重“品”,不作无病之呻吟,民国学人词史中固当有一重要地位。以上三位可算得为承继常州派主张者,可大体了解常州词派在民国中后期的流变状况。抗战兴起,中情激荡,昂扬呐喊式“稼轩体”盛行,卢前所作《中兴鼓吹集》是最为典型代表,它为特定时代而作,具有特殊意义;卢前还作论词词百首,表明自己的词学观。本文认为卢前此种词学批评形式都选取《望江南》这一词牌是有原因的,并对原因进行初步的推断与探讨。
娄欣星[8](2014)在《明清江南文学家族女性群体研究综述》文中指出明清时期,古代女性文学的发展尤为兴盛,学界多从女性文学理论、文体、地域、家族以及结社等角度对其进行研究,重点讨论了明清时期女性文学的家族群体化这一特征。但这些涉及明清江南文学家族女性群体的研究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需要我们对明清江南家族女性群体进行系统的梳理,勾勒出一个家族女性群体成员血缘和姻亲关系的网络图。在对女性作家作品进行细致研究的基础上,加强关于女性文学生成环境、文学生活、交游活动等理论问题的研究。同时,以开放的态度将家族女性放置于整个江南地域范围内,将家族与地域、社会联系起来,探讨不同文学家族之间女性群体的交游和联系,以及家族女性群体对地域文化、社会文化带来的影响等问题,从更加广阔的角度研究江南家族女性群体。
桂珊[9](2013)在《晚清同光词坛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梳理同光时期的词人词集、词派词社、词选词话等方面的情况,结合这一时段的社会历史和文学思潮,描绘出同光词坛的词学创作生态,探讨这一时段理论与创作的流变。第一章考察同光词坛的风貌和格局。确立将同治、光绪二朝作为一个时段进行整体考察的依据,梳理同光时期的词派与词社、词选与词话,展示这一时段词学兴盛的具体表现。第二章考察常州词学的完善与新变。完善方面,以庄械、谭献、陈廷焯为代表;新变方面,以临桂词派为对象。第三章考察浙西词学的延绵与兼容。吴中声律词派,以潘氏词人群和杜文澜为代表。其他词人,以何兆瀛和张鸣珂为代表。第四章考察岭南词学的崛起与勃发。以陈澧为风雅之归的代表,以叶衍兰为词人之词的代表,以文廷式为变革之声的代表。第五章考察闽中词学的兴起与推广。以谢章铤为核心的聚红榭词人群是主要对象。第六章考察湖湘词学的群起与显扬。前期以湖湘六词家为代表,后期以湘社词人群为代表。第七章考察相对独立于流派或群体之外的词人,以李佳继昌和闺秀词人为对象。
赵宣竹[10](2013)在《顺康女性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女性词的繁荣始于清代,而顺康时期无疑是这一繁荣的开端,是女性词史上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论文以清代顺康时期的女性词人、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细读,分析这一时期女性词作的主要特色和女性词学批评领域取得的成就。同时,考察这一时期的创作主体——女性词人的构成情况和交游结社活动,试图探究这一时期女性词作特点的背景成因。并选取能够代表这一时期创作特点的重要女词人,着重对她们的词作风格进行分析,以达到清晰展示顺康女性词特点的目的。通过运用史料法、文献法、统计法、比较法等分析研究方式,以数据表、图示等形式进行直观展示,并针对顺康后期闺阁词的特色,采用了与同时期小说相互印证的方式,以突出顺康后期闺阁词的琐细。通过分析研究提出一些新的观点:第一,顺康女性词从宏观上看表现出“一条主线和三个多元性”的明显特征;第二,顺康女性词人中,许多人有自己的词学主张;第三,顺康女性词人大多隶属于某些文学家族;第四,“蕉园吟社”的定名、成立时间及成员构成问题;第五,顺康女性词人普遍存在“存史”的意愿;第六,顺康女性词人中,流派纷呈,几乎对此前出现过的任何词风都有所继承,有阳羡词派的余音,也有浙西词派的传承,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常州词派也肇始于此。论文由绪论、正文及附录三个部分组成。其中正文分为上编及下编两个大的部分,上编是对顺康女性词坛的总体状况进行分析,下编针对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女性词人及其词作风格进行说明。上编包含四个章节,下编包含五个章节。绪论部分,总论顺康女性词坛“繁荣兴盛”的总体特色和“一条主线,三个多元”的发展特点,并对其特色、特点成因进行分析。第一章,对顺康女性词坛的主体情况进行分析。从女词人的社会阶层分布、家族分布及地域分布情况对女性词人进行分类梳理,从而对顺康女性词坛的主体构成有大致的了解。第二章,考察顺康时期女性词人间的交游情况。通过对女性词人间的结社联吟及交游唱和活动的分析,说明交游活动对于顺康女性词坛繁荣的促进作用。第三章,分析顺康时期女性词人的词学观。选取具有典型性的女性词学理论进行分析,透视顺康女性词人的创作心态和词学批评观念,从而为顺康女性词学批评确立历史地位。第四章,具体探讨顺康时期女性词的题材特征和艺术特色。重点分析顺康时期女性词作出现的题材创新,以及词作呈现的艺术特色。下编五章,分别选取八位具有典型时代特征的女性词人,对她们的词作风格进行分析,试图以她们的词作特点展现顺康女性词坛的总体特征和发展脉络。
二、论常州词派妇女词的艺术风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常州词派妇女词的艺术风格(论文提纲范文)
(3)顺康时期梁溪词人群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选题缘起 |
二 研究现状 |
三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一章 顺康时期梁溪词人群体之形成 |
第一节 时代风会之促进 |
第二节 地域文化之熏染 |
第三节 家族姻亲之连结 |
第四节 交游唱和之鼓动 |
第五节 领袖人物之组织 |
第二章 梁溪词人与清初词坛 |
第一节 梁溪词人与京华词苑 |
第二节 梁溪词人与阳羡词派 |
第三节 梁溪词人与浙西词派 |
第四节 梁溪词人与其他地域词人 |
第三章 梁溪词人之出处选择与生活方式 |
第一节 出处选择 |
第二节 生活方式 |
第四章 梁溪顾氏家族词人研究 |
第一节 顾贞观与顺康词坛 |
第二节 顾贞观与纳兰性德词之比较 |
第三节 顾贞立及其《栖香阁词》谫论 |
第四节 顾彩《鹤边词钞》及《草堂嗣响》研究 |
第五章 梁溪侯氏家族词人研究 |
第一节 侯晰与《梁溪词选》 |
第二节 侯文灿《亦园词选》与《十名家词集》 |
第三节 侯氏词人的创作及评价 |
第六章 梁溪词人三家论 |
第一节 严绳孙及其《秋水词》 |
第二节 秦松龄与《微云词》 |
第三节 杜诏及其词研究 |
第七章 梁溪词人群传论 |
第一节 先辈词人:陈大成·钱肃润·张夏 |
第二节 顾岱·华胥·吴兴祚 |
第三节 王允持·邹溶·陆楣 |
第四节 女性词人:龚静照·堵霞·华浣芳 |
结语——梁溪词人群体的词史地位及评价 |
附录一:梁溪词人小传 |
附录二:梁溪词人词集见存书目初编 |
附录三:《全清词·顺康卷》及《补编》失收梁溪词人词作补遗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后记 |
(4)常州词派7家题画散文72篇述论——《清代诗文集汇编》过眼录(论文提纲范文)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5)清代女性词研究 ——以浙西、常州词派为背景(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状况 |
二、论文构思 |
第一章 浙西、常州词派递嬗脉络与女性词发展图景 |
第一节 浙西、常州词派的分期 |
第二节 清代女性词发展图景 |
第二章 蔚为大观:清代咏物词中的“女性”书写 |
第一节 咏物词的由来 |
第二节 [沁园春]词调中的咏物消息 |
第三节 [暗香][疏影]的历史回响 |
第三章 傅统与新变:清代女性闺词 |
第一节 闺词的源流 |
第二节 清代女性闺词的面貌 |
一、两种口吻:传统与新变 |
二、两种角色:美人心事与男儿胸志 |
第三节 三种和《漱玉词》 |
第四章 跨越闺门:道咸时期闺秀的乱离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後记 |
(6)清代才媛陈蕴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清代女诗人研究综述 |
二、本课题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 |
第一章 陈蕴莲生活环境及其诗歌创作动因研究 |
第一节 时代环境对女性创作的影响 |
一、浓厚家族文化氛围对女性创作的滋养 |
二、男性文人对女性创作活动的支持和提倡 |
三、时代环境下女性结社活动的勃兴 |
第二节 陈蕴莲家庭生活环境研究 |
一、陈蕴莲母家成长环境研究 |
二、陈蕴莲夫家生活环境研究 |
第三节 陈蕴莲诗歌创作动因研究 |
一、据《诗经》力争女性书写的正当性 |
二、借吟咏抒其心怀、浇其块垒 |
三、显才、逐名的强烈意识 |
第二章 陈蕴莲《信芳阁诗草》研究 |
第一节 《信芳阁诗草》版本考述 |
第二节“以诗存志”的诗集出版心理 |
第三节 《信芳阁诗草》的创作内容 |
一、交游唱和诗 |
二、行旅诗 |
三、咏史怀古诗 |
四、战乱纪事诗 |
第三章 突破与进取——陈蕴莲诗歌中女性意识的呈现 |
第一节 陈蕴莲诗歌中女性意识的突破性 |
一、自我生命价值的肯定与追求 |
二、婚姻中愤懑情感的直露表达 |
第二节 陈蕴莲诗歌中女性意识的进取性 |
一、对历史人物“独具只眼”的解读 |
二、关心时事的社会参与意识 |
第三节 陈蕴莲诗歌中女性意识的局限性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7)民国学人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绪论 |
一、 民国学人词与民国文学 |
二、 民国学人词与“20 世纪词史” |
上编 |
第一章 民国词史语境下的“民国学人词” |
一、 1849——1912:以反映现实为特质的常州词派的大兴 |
二、 1912——1931:“梦窗词”的大热与群流新兴 |
三、 1931——1949:学人成为词坛中流砥柱时期 |
第二章 民国词的特质——“天下兴亡”背景下“稼轩风”的再兴与鼓扬 |
一、 “稼轩风”的来历与涵义迁变 |
二、 民国词风潮:“稼轩风”向“稼轩体”的转变 |
下编 |
第三章 法乳苏、辛之《忍寒词》 |
第一节 忧愁风雨,且发龙吟:龙榆生的传奇人生 |
一、 风雨龙吟年正少,强村遗业遽相承 |
二、 为苍生请命,为千古词人吐气 |
第二节 现代词学奠基人之一:龙榆生的词学成就与主张 |
一、 “允博允精,不囿一能”的词学成就 |
二、 “别建一宗”的词学观 |
第三节 今古几词手,我自爱东坡:龙榆生的《忍寒词》 |
第四章 综合而自出新意——试谈夏承焘与《天风阁阁词》 |
第一节 一代综合之词学大师 |
一、 学术综合之大师 |
二、 综合之着作:《天风阁学词日记》 |
第二节 一代综合之词人 |
一、 欲合稼轩、白石、遗山、碧山于一家 |
二、 作词喜从气象方面落笔 |
三、 立意卓大,沉郁顿挫,成就文人之词 |
第五章 鞭笞精怪成瑰辞,寄托家国自生辣——詹安泰《无庵词》 |
一、 韩山韩水少年游,取径石窗作跬步 |
二、 师碧山,重寄托,欲以“生辣”苫词坛 |
第六章 涉江采芙蓉,忧伤以终老——沈祖棻《涉江词》的“芬芳”与“忧愁” |
第一节 多种文体均擅的创作生涯 |
第二节 “秋波临去尚销魂”的《涉江词》 |
第三节 易安而后见斯人:沈李词异同比较 |
第四节 《涉江词》的美学特色与词学渊源 |
第七章 吴梅、卢前词合论 |
第一节 重“情”重“品”——不作无病之呻吟的吴梅《霜厓词录》 |
第二节 卢前:雄风托举的《中兴鼓吹集》与论词词 |
一、 战争环境中“稼轩体”的代表:《中兴鼓吹集》 |
二、 别具一格的“论词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8)明清江南文学家族女性群体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明清女性文学理论研究 |
二、不同文体的明清女性文学研究 |
(一) 明清女性诗歌 |
(二) 明清女性词 |
(三) 明清女性文章 |
三、以江南作为地域范围的明清女性文学研究 |
四、明清江南家族女性群体个案研究 |
(一) 吴江叶氏、沈氏家族 |
(二) 随园女弟子 |
(三) 其他 |
五、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今后发展的方向 |
(9)晚清同光词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同光词坛的研究现状和空间 |
二、同光词坛的研究思路和内容 |
第一章 同光词坛的风貌与格局 |
第一节 同光时期的词人与词作 |
第二节 同光时期的词派与词社 |
一、以常州词派为首的五大派群 |
二、以江浙和京津为主的七个区域 |
第三节 同光时期的词选与词话 |
一、同光时期的词选 |
二、词话成熟与词学高峰 |
第二章 常州词学的完善与新变 |
第一节 庄械:求南宋得失离合之故 |
一、谭献、陈廷焯的引路人 |
二、创作与理论的互证 |
三、常派完善之路的先驱 |
第二节 谭献:折衷柔厚以观世变 |
一、广泛的词学交游 |
二、折衷柔厚:观世胸襟,别有怀抱 |
第三节 陈廷焯:由浙转常的深刻反思 |
一、从对陈允平与庄械的偏爱看陈廷焯的审美趣味 |
二、周济“浑厚”、谭献“柔厚”与陈廷焯“忠厚”之比较 |
第四节 临桂词派:常派的清末新变 |
一、晚清四大家的词学倾向 |
二、“重、拙、大”说的提出与修正 |
第三章 浙西词学的延绵与兼容 |
第一节 潘氏家族的贡献 |
一、潘氏家族与常派的关系及其词学观念的博采通融 |
二、词学创作异彩纷呈 |
第二节 杜文澜:兼收并蓄,言外多感 |
第三节 何兆瀛:感伤颇重,咏物空灵 |
第四节 张鸣珂:浙派末期自我修正的范本 |
第四章 岭南词学的崛起与勃发 |
第一节 陈澧:浙派风雅,学人之词 |
一、陈澧的词学思想 |
二、“风雅”出于学浙 |
第二节 叶衍兰:形式学浙,根本趋常 |
第三节 文廷式:追步苏辛,不尚苟同 |
第五章 闽中词学的兴起与推广 |
第一节 谢章铤:拈大题目,出大意义 |
一、《酒边词》前后期的词风转变 |
二、词量说、词史说与稼轩风 |
第二节 其他词人的创作 |
第六章 湖湘词学的群起与显扬 |
第一节 湖湘六词家 |
第二节 湘社词人群 |
第七章 风云变幻中的其他词人 |
第一节 八旗词人李佳继昌 |
一、创作:不尚兴寄,清新自然 |
二、理论:清真婉曲,谐雅有意趣 |
第二节 闺秀词的繁荣与贡献 |
结语 |
附录: 同光词人词集 |
参考文献 |
后记 |
(10)顺康女性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顺康女性词坛总体特色及成因分析 |
第一节 顺康女性词坛总体特色 |
第二节 顺康女性词特点成因分析 |
上编 |
第一章 顺康女性词人的主体情况 |
第一节 阶层分布 |
第二节 家族分布 |
第三节 地域分布 |
第二章 顺康女性词人的交游情况 |
第一节 钱塘蕉园结社 |
第二节 其他往来唱和 |
第三章 顺康女性词学观 |
第一节 王端淑的词学观 |
第二节 “词坛主持”归淑芬、黄德贞及其他女词人的词学观 |
第四章 顺康女性词的题材特征及艺术特色 |
第一节 幽微纤婉与洪钟大吕共存的题材特征 |
第二节 海纳百川与斗巧争新并重的艺术特色 |
下编 |
第一章 载笔钱塘——流寓江湖的女词人 |
第一节 吴山与黄媛介 |
第二节 堵霞 |
第二章 沉郁顿挫——朱中楣创作心态及词风 |
第一节 创作心态 |
第二节 沉郁词风 |
第三章 屈骚传承——顾贞立词作风格 |
第一节 屈骚意象在顾贞立词中的运用 |
第二节 李白“以庄骚为源”对顾贞立词的影响 |
第三节 杜甫诗中屈原精神在顾贞立词中的表现 |
第四章 姒蓄清照——徐灿集顺康女性词之大成 |
第一节 题材与创作心态 |
第二节 艺术特征 |
第五章 盛世悲欢——闺阁词的回归 |
第一节 高景芳笔下的繁华 |
第二节 张令仪笔下的危机 |
结论 |
附录一: 顺康女性词作辑佚、勘误 |
附录二: 顺康女性词作汇评 |
附录三: 顺康女性词作版本知见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论常州词派妇女词的艺术风格(论文参考文献)
- [1]阳湖张氏女性文学创作研究[D]. 陈微.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2]近百年来清词研究范式的形成与发展[J]. 陈水云. 中国诗学研究, 2021(01)
- [3]顺康时期梁溪词人群体研究[D]. 何扬.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4]常州词派7家题画散文72篇述论——《清代诗文集汇编》过眼录[J]. 苗贵松.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9(02)
- [5]清代女性词研究 ——以浙西、常州词派为背景[D]. 陈金鑫. 南京大学, 2018(01)
- [6]清代才媛陈蕴莲研究[D]. 李金梅. 江南大学, 2016(02)
- [7]民国学人词研究[D]. 谭若丽. 吉林大学, 2015(08)
- [8]明清江南文学家族女性群体研究综述[J]. 娄欣星.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04)
- [9]晚清同光词坛研究[D]. 桂珊. 华东师范大学, 2013(01)
- [10]顺康女性词研究[D]. 赵宣竹. 南京师范大学, 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