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出你心中的诗句(论文文献综述)
袁柳[1](2021)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诗词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国家对中学历史课程的不断改革,中学历史教学的实际情况也对广大教师提出了要开发、整合更多课程资源,以便为今后的历史教学活动提供更好服务的要求。除了博物馆资源、乡土资源、影视资源等经常被用于历史教学的资源之外,潜藏于中学语文教科书和历史教科书中的诗词也是教师们可以充分开发运用的资源之一。将其运用于历史教学之中,可以充实教学内容,增加学生们的知识广度;帮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并且它对于中学生“家国情怀”目标的培养具有丰富的内涵和价值。此外,将语文课本中的诗词进行整合与运用,还可以增加两个学科之间的关联性,使之发挥跨学科的整体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当下中学历史教师对诗词的开发运用情况及学生对诗词的了解和接受情况,发现大部分历史老师和学生都没有对诗词这一资源产生足够的重视,以至于分布在各科教科书上的诗词及其价值都被严重忽视,并且用这类诗词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力度不够的问题。因此,从现行部编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和语文教科书中收集可运用于高中历史教学的诗词,并对其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总结。“家国情怀”集中体现了人民对国家的认同和自豪,也是高中历史课程需要对学生进行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本文中对“家国情怀”的具体内涵可阐述为人民对国家的爱;对家乡的爱;面对外敌入侵或国家遭遇重大困难时,国民表现出来的守护家园、抵御外敌的担当精神;以及树立文化自信,积极弘扬和传播本民族优秀文化等。研究表明,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目标的教育,能够树立中学生的家国意识,强化中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而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其中拥有着丰富的家国情怀资源。在中学历史课中,用诗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吸取其中潜藏的人文价值,可进一步促进学生对其具体内涵的认同,从而提高中学生的情感涵养,形成健全人格。最后运用诗词培养家国情怀的具体案例来展示将家国情怀贯穿到教学当中,使学生通过课堂的熏陶,形成良好的家国情怀素养,达到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认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完成民族的伟大复兴的目的。希望以本文为基础,为自己以后的教学工作指明方向,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开发更多可有效运用的历史课程资源。
李仁甫[2](2021)在《《佳人》课堂实录》文中研究指明首先对佳人的特点加以概括,然后作具体分析,逐渐聚焦于柏、竹、梅、菊等象征性意象,最后探究佳人是站着还是坐着"倚修竹",由此总结出"悲佳人以自悲"的诗人形象。
吉红艳[3](2021)在《有效生成的“道”与“术”——以特级教师李仁甫《佳人》教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生成语文的最高境界就是"道"(内在品质)"术"(教学方法)兼修,谋之以"道",行之以"术",做到内外兼济。语文教师需要一辈子修行,在寻求"道"与"术"的过程中,不断获得幸福与快乐。
肖柳霜[4](2019)在《融水民族文化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以融水民族高中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新课程改革一直在不断地发展和推进,地方课程资源作为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重视。融水是坐落于桂西北的唯一一个苗族自治县,具有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活动和特殊的民俗风情,其民族文化蕴含着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但由于未得到地方教育的重视,在利用民族文化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实践探索方面却极其缺乏。笔者作为融水县的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有责任有义务担负起弘扬民族文化的责任。本文以融水民族高中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田野调查法、问卷调查法等,围绕融水民族文化展开研究,探讨其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价值所在。通过对学校师生的问卷调查分析,提出教学策略,期望通过语文教育这块文化阵地让学生树立民族意识、传承民族文化,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语文素养。本文在绪论部分首先交代了研究缘由、研究现状、研究意义以及方法。第一章阐明了融水民族文化作为高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从政策依据和理论依据两方面说明其实施的可行性,从促进语文教学生活化、发展学生“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促进语文教师专业发展三方面阐明其实施的必要性;第二章探讨融水民族文化蕴藏的语文课程资源,分别对芦笙斗马节、苗族系列坡会群以及其它民族文化进行研究分析,使其成为有价值的高中语文课程资源。第三章调查民族高中语文教师和三个年级学生利用民族文化作为课程资源的现状,并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明确师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求知的欲望;第四章提出了融水民族文化进入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从加强语文教师民族文化培训、提高民族文化在语文教学过程的地位、民族文化资源课程的设置与评价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希望通过民族高中这一教育基地,最大化地发挥融水民族文化在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结论部分肯定了融水民族文化作为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作用以及意义,但同时也对这样宝贵的课程资源没有得到学校、教师的重视、开发和利用感到惋惜,希望通过前期的探索为民族高中乃至融水中小学的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尽绵薄之力。
宋怀岳[5](2019)在《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安息角》(第7-9章)翻译实践报告》文中认为《安息角》在当代美国文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出版于1971年,由华莱士·斯特格纳所着。该小说当前已有译本,但已有译本漏译过多。作者希望通过此次翻译实践为读者提供一个完善的译本,为对华莱士·斯特格纳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本项目是上海九久读书人文化实业有限公司英汉翻译项目的一个子项目,作为项目组成员,本报告作者承担了小说《安息角》第七章至第九章的翻译任务。它们分别是“峡谷”“梅萨”和“黄道带平房”。本报告基于对以上三章的翻译实践撰写完成。本报告作者寻求在汉语中用最贴切、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信息。因此,作者采用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作为理论框架,分别在词汇、句法、文体三个层面对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在词汇方面,本报告采用了增词译法和词性转换的翻译策略,并且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进行了分析。在句法层面,分析了换序译法、断句译法、合句译法的翻译策略。从文体层面,分析了修饰手段、英语方言的翻译。在翻译过程中,作者希望再现原文的内容与写作风格,寻求译文读者的反应与原文读者基本一致。本报告发现,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能有效指导英汉翻译实践。通过对本次翻译实践的分析和总结,作者希望能提升个人翻译水平,并为本书吸引更多的中国读者。
张宇名[6](2018)在《高中语文现当代诗歌“诗教”研究 ——以人教版为例》文中提出近些年来,高中教育出现了“重科学、轻人文”的趋向,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人文素养缺失所带来的教育危机。而语文作为陶冶学生人文素养的一门重要学科,在“语文核心素养”这一理念提出之后,更多学者呼唤高中语文课堂“诗教”的回归。现当代诗歌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发挥其在立德、育美、陶情、创新等方面的“诗教”作用,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本文围绕“诗教”这一主题,以高中语文现当代诗歌为载体,一方面,借鉴前人“诗教”研究的理论成果;另一方面,结合具体的调查研究和教学实践,探究高中语文现当代诗歌“诗教”的基本策略,本文由三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对“诗教”进行理论阐释,先提出什么是“诗教”,再追溯“诗教”的产生与流变,最后分析“诗教”与中学语文教学的联系,以论证“诗教”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此部分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第二部分:以人教版为例,对高中语文现当代诗歌的选篇情况、学生学情、教师教情三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教学现状。此部分主要采用统计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第三部分:提出“诗教”教学策略。在第二部分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主要围绕文本、学生和教师这三个维度展开,提出有针对性的“诗教”策略,并对“诗教”教学实践进行反思。“诗教”符合当今语文教育改革发展的理念,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使语文教育改革向着健康的步伐迈进。但是,推广高中语文现当代诗歌“诗教”,应充分考虑不同地区学情、教情的差异性,以求理论切合实际。
刘杨[7](2018)在《沪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爱情题材选文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爱情题材选文在中学爱情教育中承担着不可或缺的责任。受到多种因素交互的影响,我国初中语文爱情题材选文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较为细致地分析了沪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并通过归纳总结问卷调查得出的相关数据,分析初中语文爱情题材选文教学存在的具体问题,再结合问题分析背后的原因,以期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全文由三章组成。第一章,概述沪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爱情题材选文,通过梳理选文内容分析出爱情题材选文具备培养健全人格、树立正确爱情观和提升审美意识三方面的价值。第二章,探讨沪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爱情题材选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在第一节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深入了解目前的教学现状,从教师和学生角度总结了三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师刻意回避;二是课堂延伸不当;三是学生课外阅读内容良莠不齐。根据这些问题在第二节对原因进行了分析归纳,主要受三方面因素互相影响:一是教师观念陈旧;二是教师对初中生心理特点认识不足;三是初中生思维发展尚未成熟,易受外界环境影响。第三章,讨论沪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爱情题材选文的教学策略。主要分为四个方面:首先,要以文本赏析为前提,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其次,精选教学内容,准确解读爱情文学作品;再次,依据选文体裁,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最后,推荐相关书目,加强课外阅读方法指导。
张执浩,雪女[8](2018)在《张执浩访谈:守住我们的精气神》文中提出问:张执浩你好,自从2006年在平行诗歌论坛认识以来,跟读你的诗歌已有10多年了。这10年来,你的诗风有了很大变化,从浓郁的抒情风格到现在的叙事、白描、抒情等多种手法兼容。记得你有一句诗曾写道"我想抒情,但生活强迫我叙事"。这些年,你在诗歌写作上介入日常生活较深较细,这是你有意识的探索吗?答:老朋友你好,感谢你这些年不离不弃地跟踪阅读。过去10年,当代诗歌的传播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李春林[9](2016)在《蒲宁:在悖论中成就伟大与深邃》文中研究表明蒲宁作为俄罗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作家,却是一位充满了悖论的作家。蒲宁的国民性格的书写与自然环境的抒写构成了强烈反差,他将俄罗斯的大自然作为自己文学王国的主角,显现出由人类中心主义向生态中心主义的过渡趋向。蒲宁乃是今日所倡导的大自然文学的先行者之一,但他对于宗教是称颂与质疑相互纠结:一方面,宗教之美同自然之美、艺术之美构成了蒲宁的美的三元世界;另一方面,他又不时发出质疑宗教的声音;美,特别是爱,才是蒲宁至高无上的宗教。蒲宁往往将自己的创作同人类的苦难胶结于一,但他否定文艺在社会变革方面的作用,主张为自我而创作,创作成为他获得生命存在感的方式。蒲宁的创作方法首先是现实主义的;他反对现代主义,但又多所汲取。
李娇娇[10](2016)在《西师版小学高段语文教科书德育要素呈现及教学实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学科德育是人文性的重要内容,语文又是一门人文性学科且离不开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因而语文教学离不开相关的德育渗透。语文德育借助语文教材和语文教学活动中道德的因素,把培养人为作为教育目标,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它不只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还应包括人的自我完善和全面发展。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渗透着一定的德育内容,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德育渗透。本研究探讨了西师版小学高段语文教科书的德育要素呈现及教学实施,全文由以下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将现行西师版小学高段语文教科书9-12册中的课文、插图、积累与运用、课后练习等内容按社会态度、个性品质、他人交往、自然认识分类。以此展现教科书中的德育要素。第二部分是关于教科书中德育要素的呈现特点及简要分析。首先,归纳出德育要素的呈现特点,即图文并茂渗透德育要素;围绕专题渗透德育要素;集中分散相结合、以集中为主渗透德育要素;多种德育要素并存,加强了教科书的育人功能。其次,对教材中的德育要素的呈现特点加以评析。第三部分用问卷法、观察法和访谈法对重庆市渝北区K小学关于对语文教科书德育要素呈现的分析及其教学实施情况进行调查;然后,对其调查情况进行分析。第四部分是教科书德育要素教学实施建议。结合以上研究和相关文献,分析提出实施建议:首先是教学实施原则:(1)以课程标准为基础;(2)以研究学生为前提;(3)以工具性为途径。然后是教学实施方法:(1)识字写字指导;(2)文本内容赏析,包括美文诗篇朗读,紧扣文本题眼,抓住关键词句,分析人物形象,结合直观插图等方面;(3)语言文字训练,包括在课文、课后习题以及口语交际中训练;(4)课外阅读拓展;(5)习作评价点拨。
二、说出你心中的诗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说出你心中的诗句(论文提纲范文)
(1)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诗词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由 |
(一)基于历史课程改革对课程资源开发运用的基本要求 |
(二)基于诗词课程资源开发运用的意义 |
(三)基于个人兴趣和自我发展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一)历史课程资源开发运用研究 |
(二)诗词开发运用研究 |
(三) “家国情怀”目标培养现状研究 |
三、国外研究现状 |
(一) “家国情怀”培养现状研究 |
(二)历史课程资源开发运用研究 |
四、研究方法 |
(一)文本分析法 |
(二)问卷调查法 |
(三)案例分析法 |
五、创新和不足 |
(一)论文创新之处 |
(二)论文不足之处 |
六、相关概念界定 |
(一)诗词 |
(二)家国情怀 |
(三)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
第一章 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发运用诗词的调查 |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诗词的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分析 |
(一)调查缘由 |
(二)调查对象 |
(三)教师调查问卷分析 |
(四)学生调查问卷结果 |
二、开发及运用诗词存在的问题 |
(一)历史教师对诗词的开发意识不够 |
(二)历史及其它教科书上的诗词价值被低估 |
(三) “家国情怀”目标与诗词的结合力度不够 |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家庭因素 |
(二)学校因素 |
(三)学生因素 |
第二章 高中历史教学中诗词的开发及意义 |
一、开发整合资源的有效途径 |
(一)挖掘部编版初高中语文教科书 |
(二)挖掘部编版初高中历史教科书 |
二、开发运用诗词的意义 |
(一)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
(二)促进学生理解所学知识 |
三、开发运用诗词应注意的问题 |
(一)选用诗词要适量 |
(二)注重引用诗词的真实性 |
(三)历史教师需增加诗词知识的储备 |
第三章 “家国情怀”目标的内涵解读 |
一、 “家国情怀”的具体内涵 |
(一)爱国之心 |
(二)对家乡的思念 |
(三)报国之志和勇于担当的英雄气概 |
(四)新时代的家国情怀 |
二、诗词与家国情怀的关系 |
(一)诗词是家国情怀的重要载体 |
(二)诗词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
第四章 运用诗词培养家国情怀的具体案例分析 |
一、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主题为例 |
二、以“抵御外敌、保家卫国”主题为例 |
三、以“勇于担当、坚贞不屈”主题为例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着作 |
学位论文 |
期刊论文 |
其他 |
附录1: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2:学生调查问卷 |
致谢 |
(3)有效生成的“道”与“术”——以特级教师李仁甫《佳人》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胸怀至简大“道” |
1. 人格魅力。 |
2. 激励精神。 |
3. 积淀智慧。 |
二、心生万千巧“术” |
1. 巧妙启动。 |
2. 弹性预设。 |
3. 聚焦策略。 |
(4)融水民族文化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以融水民族高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由 |
(二)研究现状 |
1.融水民族文化研究现状 |
2.语文课程资源研究现状 |
3.地方民族文化与语文课程资源研究现状 |
(三)研究意义 |
1.为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理论研究提供新的材料 |
2.为语文课程资源开发教学实践提供借鉴 |
(四)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田野调查法 |
3.案例分析法 |
一、融水民族文化作为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
(一)融水民族文化作为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可行性 |
1.政策依据 |
2.理论依据 |
3.现实依据 |
(二)融水民族文化作为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必要性 |
1.促进语文教学生活化 |
2.发展学生“文化理解与传承”的素养 |
3.促进语文教师专业发展 |
二、融水民族文化蕴藏着语文教学课程资源 |
(一)芦笙斗马节的语文课程资源价值 |
1.斗马节的起源 |
2.芦笙斗马节的文化内涵 |
(二)苗族系列坡会群的语文课程资源价值 |
1.坡会群的历史渊源 |
2.坡会群的文化表达 |
3.坡会群的文化内涵 |
(三)其他民族文化蕴含的语文课程资源 |
1.芦笙文化 |
2.芒蒿文化 |
3.打同年文化 |
4.婚恋文化 |
5.祭祀文化 |
6.苗歌文化 |
7.服饰文化 |
8.银饰文化 |
9.体育文化 |
三、融水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利用现状调查 |
(一)融水民族高中概况 |
(二)教师调查结果数据分析 |
1.教师对民族文化了解程度 |
2.教师参加民族活动情况 |
3.教师将民族文化引进课堂情况 |
4.教师将民族文化作为教学资源引入语文课堂的意义 |
(三)学生调查结果数据分析 |
1.学生对民族文化了解程度 |
2.学生参加民族活动情况 |
3.学生了解民族文化渠道 |
4.学生对民族文化进课堂的态度 |
(四)融水民族文化作为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存在的问题 |
1.教师缺乏开发利用融水民族文化的意识 |
2.对民族文化的教学传授方式单一 |
3.语文活动课程开发的形式单一 |
四、融水民族文化进入高中语文教学的策略 |
(一)加强语文教师民族文化培训 |
1.传播民族文化知识,加深语文教师对民族文化的了解 |
2.学校重视对教师进行课程资源理论知识的培训 |
3.利用多媒体展现民族文化 |
4.尝试双语教学丰富语文教学课堂 |
(二)提高民族文化在语文教学过程的地位 |
1.利用课前三分钟讲民族文化 |
2.把校本教材编制和校本课程相结合 |
3.借助民族文化生成优质的作文素材 |
4.拓宽民族文化阅读视野 |
5.利用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延伸语文学习 |
(三)民族文化课程的设置与评价 |
1.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及安排 |
2.课程设置应遵循的原则 |
3.民族文化课程的评价设想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读硕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5)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安息角》(第7-9章)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
摘要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1.1 Project Introduction |
1.1.1 An Overview of Project |
1.1.2 Project Requirements |
1.2 Bibliographical Information |
1.2.1 Wallace Earle Stegner |
1.2.2 Angle of Repose |
1.3 The Structure of the Report |
1.4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Report |
Chapter Two Translation Process |
2.1 Preparation |
2.1.1 Content of the Selected Text |
2.1.2 Analysis of the Selected Text |
2.1.3 Translation Tool Preparation |
2.2 Translating and Proofreading |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 Functional Equivalence |
3.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
3.2 Application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into Literature Translation |
Chapter Four Translation Practice of Angle of Repose in the Framework ofFunctional Equivalence |
4.1 Equivalence in the Translation of Angle of Repose on the Lexical Level |
4.1.1 Amplification |
4.1.2 Translation of Culture-loaded Words |
4.1.3 Conversion of Part of Speech |
4.2 Equivalence in the Translation of Angle of Repose on the Syntactical Level |
4.2.1 Division and Combination |
4.2.2 Restructuring |
4.3 Equivalence in the Translation of Angle of Repose on the Stylistic Level |
4.3.1 Translation of Figures of Speech |
4.3.2 Translation of Dialect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s |
5.1 Major Findings |
5.2 Limitations |
Bibliography |
Acknowledgements |
Appendix 1 Source Text |
THE CANYON |
THE MESA |
THE ZODIAC COTTAGE |
Appendix 2 Target Text |
峡谷 |
梅萨牧场 |
黄道带平房 |
附件二: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倩况表 |
(6)高中语文现当代诗歌“诗教”研究 ——以人教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意义 |
五、创新与不足 |
第一章 高中语文现当代诗歌“诗教”概述 |
第一节 “诗教”的内涵 |
第二节 “诗教”的产生和发展 |
一、国内“诗教”思想 |
二、国外“诗教”理念 |
第三节 “诗教”与高中语文教学 |
一、“诗教”与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
二、“诗教”与高中语文核心素养 |
第二章 高中语文现当代诗歌“诗教”现状调查分析 |
第一节 教材选编情况分析 |
一、人教版选编情况分析 |
二、人教版与其他版本对比分析 |
第二节 学生学情调查分析 |
一、学生样本结构 |
二、学习兴趣和动机 |
三、学习内容和方法 |
四、学习效果和思考 |
第三节 教师教情调查分析 |
一、教学认知和目的 |
二、教学过程和方法 |
三、教学评价和思考 |
第三章 高中语文现当代诗歌“诗教”实践策略 |
第一节 全面把握诗歌教学的基本内容 |
一、披情入文,体会诗歌情感 |
二、沿波讨源,领悟诗人思想 |
三、反复吟诵,品味诗歌语言 |
四、沉吟章句,探究诗歌艺术 |
第二节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
一、“精讲多学”,倡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 |
二、“诗无达诂”,鼓励学生个性化解读 |
三、开发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
四、推陈出新,倡议学生进行诗歌改编和创作 |
第三节 积极发挥语文教师的主导性作用 |
一、语文学科的人文性需理性回归 |
二、由“教学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
三、“诗、乐、画”一体,创建情境式教学 |
四、结合地方文化特色,打造诗意校园 |
第四节 现当代诗歌“诗教”面临的困境及反思 |
一、实施“诗教”面临的困境 |
二、“诗教”研究应注重“新”质的挖掘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调查问卷 |
附录2:教学设计(选篇) |
致谢 |
(7)沪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爱情题材选文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提出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意义 |
四、研究对象 |
五、文献综述 |
第一章 沪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爱情题材选文概述 |
第一节 沪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相关概念 |
一、语文教材的概念 |
二、沪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概念 |
第二节 沪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 |
一、强调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
二、注重文化积淀,提升学生文化品位 |
三、以学生发展为本,适应身心发展特点 |
第三节 沪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爱情题材选文概况 |
一、沪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爱情题材选文的内容分布 |
二、沪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爱情题材选文的内容分类 |
三、沪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爱情题材选文的时代特点 |
四、沪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爱情题材选文的体裁种类 |
第四节 沪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爱情题材选文的教学价值 |
一、有利于培养初中生健全的人格 |
二、有助于树立初中生的正确爱情观 |
三、有利于提升初中生的审美意识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沪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爱情题材选文教学的问题及成因 |
第一节 沪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爱情题材选文教学的问题 |
一、教师刻意回避爱情题材内容,唯恐误导学生 |
二、课堂教学内容拓展延伸不当,过犹不及 |
三、学生课外爱情题材作品阅读,内容良莠不齐 |
第二节 沪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爱情题材选文教学问题成因 |
一、教师观念陈旧,偏于保守 |
二、对初中生心理特点认知不足 |
三、初中生思维发展尚未成熟,易受外界环境影响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沪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爱情题材选文教学策略 |
第一节 以文本赏析为前提,进行情感教育 |
一、抓住文本特点,感知鉴赏课文 |
二、注重情感教育,加强情感引导 |
第二节 精选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有的放矢 |
一、与时俱进,重新解读古代爱情选文 |
二、扩展视野,对比阅读国内外爱情作品 |
第三节 依据选文体裁,准确解读爱情文学作品 |
一、抓住爱情相关意象的特点,品味爱情诗词 |
二、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解读爱情小说 |
三、品析语言背后的情感意蕴,鉴赏爱情散文 |
第四节 推荐相关书目,加强爱情作品课外阅读方法指导 |
一、规范爱情作品课外选读标准 |
二、精选国内外优秀爱情作品 |
三、加强爱情作品课外阅读方法指导 |
本章小结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出版或发表的论着、论文 |
致谢 |
(9)蒲宁:在悖论中成就伟大与深邃(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学世界中人与自然的悖论 |
二、对宗教的称颂与质疑 |
三、为人类而写作与为自我而写作 |
四、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对峙与胶结 |
且看视觉印象: |
听觉印象: |
嗅觉印象: |
错觉印象: |
(10)西师版小学高段语文教科书德育要素呈现及教学实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2 研究价值 |
1.3 理论基础 |
1.4 研究思路 |
1.5 文献综述 |
1.5.1 关于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研究 |
1.5.2 关于学科德育中语文教科书的研究 |
1.5.3 评述 |
1.6 研究方法 |
1.6.1 理论研究类 |
1.6.2 调查研究类 |
1.7 概念界定 |
1.7.1 德育 |
1.7.2 德育要素 |
1.7.3 教科书 |
1.7.4 语文教科书 |
1.7.5 高段 |
1.7.6 教学实施 |
1.7.7 呈现 |
2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德育要素的呈现 |
2.1 分类依据 |
2.2 呈现情况 |
2.2.1 社会态度 |
2.2.2 个性品质 |
2.2.3 他人交往 |
2.2.4 自然认识 |
3 教科书中德育要素呈现特点及简要分析 |
3.1 德育要素的呈现特点 |
3.1.1 图文并茂渗透德育要素 |
3.1.2 围绕专题渗透德育要素 |
3.1.3 集中分散相结合、以集中为主渗透德育要素 |
3.1.4 多种德育要素并存,加强了教科书的育人功能 |
3.2 简要分析 |
4 重庆市渝北区K小学关于对语文教科书德育要素呈现的分析及其教学实施的调查 |
4.1 问卷的编制、调查过程及结果 |
4.1.1 调查问卷的编制及调查过程 |
4.1.2 问卷调查结果 |
4.2 访谈设计、调查过程及结果 |
4.2.1 访谈的设计及调查过程 |
4.2.2 访谈调查的结果 |
4.3 观察设计、观察过程及结果 |
4.3.1 观察的设计及过程 |
4.3.2 观察的结果 |
4.4 调查结论 |
5 教科书德育要素教学实施建议 |
5.1 教学实施原则 |
5.1.1 以课程标准为基础 |
5.1.2 以研究学生为前提 |
5.1.3 以工具性为途径 |
5.2 语文教科书德育要素教学实施方法 |
5.2.1 识字写字指导 |
5.2.2 文本内容赏析 |
5.2.3 语言文字训练 |
5.2.4 课外阅读拓展 |
5.2.5 习作评价点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附录C |
附录D |
致谢 |
四、说出你心中的诗句(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诗词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研究[D]. 袁柳. 青海师范大学, 2021(02)
- [2]《佳人》课堂实录[J]. 李仁甫. 语文教学通讯, 2021(13)
- [3]有效生成的“道”与“术”——以特级教师李仁甫《佳人》教学为例[J]. 吉红艳. 语文教学通讯, 2021(13)
- [4]融水民族文化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以融水民族高中为例[D]. 肖柳霜. 广西师范大学, 2019(09)
- [5]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安息角》(第7-9章)翻译实践报告[D]. 宋怀岳. 山东大学, 2019(09)
- [6]高中语文现当代诗歌“诗教”研究 ——以人教版为例[D]. 张宇名. 贵州师范大学, 2018(11)
- [7]沪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爱情题材选文教学研究[D]. 刘杨. 苏州大学, 2018(01)
- [8]张执浩访谈:守住我们的精气神[J]. 张执浩,雪女. 诗歌月刊, 2018(02)
- [9]蒲宁:在悖论中成就伟大与深邃[J]. 李春林.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5)
- [10]西师版小学高段语文教科书德育要素呈现及教学实施研究[D]. 李娇娇. 重庆师范大学, 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