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某工程钻孔桩施工埋钻(锤)头事故处理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王彬[1](2019)在《浅谈岩溶桩基施工及事故处理技术》文中研究指明基于山东枣菏高速公路南四湖特大桥岩溶桩基施工经验,总结了岩溶桩基施工工艺、注意事项及常见事故处理措施。
王丹[2](2019)在《广州南沙港铁路桥梁桩基弹性波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弹性波无损检测作为常用的基桩完整性检测方法广泛应用于大多数工程检测中,它以简化的一维线弹性杆件波动方程为理论基础,以波阻抗的改变表现出的波形上的变化为判据,由检测人员依据自己的经验对其进行判定。在实际检测之前,操作人员会建立大量的缺陷桩模型,并依据数值模拟的结果进行解释与研究。就目前而言,大多数前人对它数值模拟方面的探讨常仅限于简化的“桩-土”模型,或是“锤-桩-土”模型,即桩周土和桩端土分别为两种不同的材料,模拟锤击激振载荷,甚至做出尼龙锤的模型,用ABAQUS/Explicit、ANSYS/LS-DYNA、FLAC3D、PIT-S或者COMSOL Multiphysics等数值模拟软件进行模拟,将其结果通过骄佳软件前处理、MATLAB、Surfer 13等软件进行处理并绘制成图。本文主要结合南沙港铁路项目,严格遵循1号桥墩的工程地质条件及其基桩的尺寸和参数作为ABAQUS/Explicit数值模拟的选取模型,以数据处理中的路径选择及输出频率选取为参照对象,讨论了在实际检测过程中采样间隔的设置的合理性;对在不同的输出时间点的数据的精准程度进行讨论,进而引申至实际检测中,对设置设备的采样间隔的合理性进行建议;在复杂地质条件和简化后的简单地质条件下的同根完整基桩的速度时程曲线图,讨论了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对于曲线的影响性;以缩径桩的缺陷部位的直径为变量,以断裂桩的断裂部位为变量,最后分析推断了模拟得到的曲线不能完全贴合实际检测情况的可能性原因。其次,以南沙港铁路1号桥墩的某根基桩作为讨论对象,对其同时做了弹性波检测及声波透射检测,进而讨论了两种方法的利弊。最后,以28号桥墩的全桥布置图、施工钻孔地质柱状图为前提,在对其选择了合适的检测方法后,对检测结果进行解释并绘制出缺陷判定图。最后总结得到了弹性波反射法快捷、简便、直观、不受场地限制,因而在大多数实测中得到广泛运用,但常囿于被测桩的桩长和桩径,因弹性波在桩身中传播时会发生能量的衰减,使得接收信号较为微弱,使得判断其缺陷较为困难,因而选择使用声波透射进行检测以证实。而声波透射法虽然检测精度高,在数据处理中,反映缺陷段更加直观,不受基桩尺寸的限制,但其成本较高,因而常作为辅助手段用于实际检测中。
熊文峰[3](2018)在《复杂岩溶地段桩基低应变完整性检测及质量评价研究》文中认为桩基础是深基础的一种重要形式,其质量的好坏对整个工程具有重大的影响。但桩基础作为隐蔽性工程,质量不易把握,特别是在岩溶地区,桩基缺陷率则更高。因此加强施工中质量管控、施工后质量检测,对整个工程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依托昌赣铁路项目某工区桩基工程检测工作,选取该标段某特大桥7号桩(缺陷桩)作为研究对象,运用ABAQUS软件模拟其在一定位置深度的情况下的混凝土不连续、离析、空洞等缺陷,得到频域和时域的导纳曲线,通过波动理论分析出病害位置处的波形传播规律与特征。对该桩实测采集波形,根据测试所得参数,结合理论推导,对该典型桩进行缺陷分析和判断,给出了缺陷位置理论计算值;并将低应变实测曲线与第四部分缺陷桩基ABAQUS数值模拟曲线做了对比,两者的缺陷计算结果差值在许可范围内,得出数值模拟值与理论分析值、实测计算值是一致的。结合现场钻芯法结果,证实了该桩身上部缺陷的类型和位置。最后针对该问题,通过注浆加固补强,对其再次取芯,进行抗压强度实验,经复检后合格。并利用该段的检测数据,回溯施工记录,分析了桩基产生缺陷的原因,给出了针对性的处理方案。在该段其它岩溶地段桩基的处理过程中进行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保证了工程质量,提高了施工进度。研究结果为岩溶地段桩基的完整性检测和缺陷处理提供了有益探索。
曾帅[4](2018)在《岩溶地区桩基施工及泥浆护壁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岩溶主要分布在碳酸盐岩地区,岩溶在我国大部分省市都有广泛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我国的西南地区,如云南,广西,贵州,广州等省份;除此之外,在我国中部,如湖南,湖北等地也广泛存在岩溶等不良地质。岩溶又称喀斯特,其地质条件复杂;在岩溶发育地区,如果没有对工程场区内地基进行勘察和处理,将会对工程的建设和后期投入使用带来巨大的危害。因此,在进行工程建设前期,必须对场区内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可靠的勘察。本文主要以武汉地铁小镇车站施工为研究对象,针对围护桩在岩溶区段施工为目的,首先介绍场区内岩溶的地质分析,针对岩溶地质勘察及发育情况,对不同岩溶的地质情况进行分类,采取相应处理方案以及防治措施;其次,本工程桩基采用钻孔灌注桩进行施工,通过现场施工资料,对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进行详细研究,针对本工程水下混凝土灌注,采用导管法进行灌注,并重点计算分析水下混凝土首次灌注量,以提高水下混凝土灌注质量,保证桩身承载力要求。围护桩在岩溶场区进行钻孔施工时,其首要的目的在于如何防止出现孔壁失稳现象,因此对钻孔灌注桩在进行泥浆护壁过程中,分析孔壁失稳和泥浆护壁机理过程;本文最后进行钻孔灌注在岩溶场区施工时常出现的质量事故进行分析和提出针对本工程相适应的预防措施。
欧阳柱[5](2018)在《岩溶地区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的进一步深入实施,中西部岩溶地区对基础建设的投入不断加大,岩溶作为工程建设中的一种典型的不良地质现象,对工程建设的危害极大。因此桩基工程的质量对工厂生产期的质量和产量影响十分重大。本课题来源于科技部项目《岩溶地区灌注桩施工技术研究》,课题研究成果在广东、云南、湖北等地成功应用,鉴定为国内领先水平。本文通过实际工程调查和收集文献资料对岩溶地区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进行深入研究,具体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本文以施工工艺为核心,针对岩溶地区灌注桩施工的全过程,从岩溶地质特点、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施工事故处理三个方面进行总结、研究。(1)经过工地调研和资料分析,总结适宜于岩溶地区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机械主要有三种:冲击钻机、旋挖钻机和回转钻机,以及岩溶地区影响桩基施工的5个主要因素,并分别在岩溶地质条件下的容的穿越技术、施工工艺改进及施工要点做了总结。(2)总结了岩溶地区桩基础施工从开孔到成桩过程中常见事故的起因、预防和处理措施。介绍了钻孔灌注桩常见的检测方法和在岩溶地区联合检测方法的应用。(3)从产生原因和预防措施这两个方面分析了岩溶地区常见的桩基质量缺陷。并总结岩溶地区桩基质量缺陷处理的五种方法:接桩法、高压注浆法、补桩法、重新成桩法和增大面积法,及相应的具体施工工艺。(4)结合实际工程对岩溶地区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和质量控制,就施工技术准备、施工现场准备、钢护筒跟进施工、穿越溶洞、桩身垂直度控制、进入持力层控制、持力层完整性控制、清孔质量控制、浇筑混凝土控制这9个方面总结了一套控制质量措施。
秦俭[6](2016)在《某岩溶强烈发育场地桩基础施工难题及防治措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某工程位于岩溶强烈发育场地,见溶洞率为43.8%,持力层岩面坡度较大、坡面陡峭,地质条件复杂;设计基础为钻(冲)孔灌注桩,施工中出现了成孔困难(钻进漏浆、钻(锤)头跑偏、卡钻(锤)掉钻(锤)),入岩界面判定困难(入岩深度与勘探资料不符、全截面入岩判断困难、桩底持力层支承厚度不足),混凝土灌注困难(充盈系数大、夹泥或断桩)等3个方面8大难题。本文分析了各种难题及其成因,针对性地制订了一套相应的防治措施,做到了提前预防、及时处治,解决了各种难题。
兰千钰,李丕安[7](2015)在《高桩码头多溶洞桩基处理技术》文中研究表明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在介绍工程地质条件和岩溶的基础上,分析溶洞地质条件下的钻孔施工准备工作及施工技术,提出回填黄土和块石防止漏浆、下内护筒防止流沙塌孔及浇筑素混凝土封堵溶洞等码头桩基溶洞处理技术。采用这些处理方法,可以很好地避免或解决溶洞地区桩基施工的常见问题,取得理想的施工处理效果。
隋永兴[8](2015)在《水中钻孔桩遇溶洞复杂地质处理施工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随着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钻孔灌注桩作为公路、铁路、市政等桥梁基础的首选,其设计理论和施工工艺日臻完善。但由于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具有高度的隐蔽性,其过程控制往往比上部结构更为复杂,更容易造成质量隐患。影响成桩质量的原因很多,其中溶洞处理就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如若处理不当,就会产生各种质量事故,可能对国家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很久以来,在处理桥梁桩基钻孔施工溶洞方面,大多采用抛填片石加粘土、下钢护筒、注浆、灌注低标号混凝土等处理措施。然而,由于地区的差异性、地质的复杂性,若仅采用上述处理方法中的某一种往往是不足以有效解决复杂地质溶洞问题的,尤其是上层为淤泥质粘土,下层为灰岩地质的溶洞地质状况。本案例钻孔桩在钻孔过程中采用下钢护筒和抛填片石、黏土相结合的方式堵塞溶洞,达到稳固孔壁、保证成孔的目的。本文结合江西九江赛城湖跨湖大桥对水中钻孔灌注桩遇溶洞地段工程实例桩基施工工艺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施工质量控制系统。溶洞地段钻孔桩施工的难点在于工程地质条件的连续性遭到了岩溶地貌特征的破坏,与普通地质条件相比,技术难度更为复杂,病害类型较多,常见的施工病害有漏浆、漏混凝土、卡钻、埋钻及偏孔等。本文结合施工实践,对水中钻孔灌注桩遇溶洞复杂地质处理段技术进行了总结,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适于不同类型溶洞的处理方法,以及常见施工问题的处理措施。对于岩溶地段水中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的技术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类似工程项目的建设,加快建设进程,以确保过程的安全性,减少质量事故,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张嵛铭[9](2015)在《小董江特大桥岩溶区桩基施工技术研究》文中提出介绍了在广西沿海铁路小董江双线特大桥岩溶区桩基的施工过程中,结合桥梁桩基施工的特殊性,采用回填片石夹粘土复冲、钢护筒跟进的施工方法对溶洞进行处理。保证了该桥桩基顺利施工完成,为类似溶岩地区桥梁桩基施工提供借鉴。
李修虎[10](2014)在《桥梁桩基在岩溶地区的施工技术探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岩溶的分布相当广泛,在国民经济建设中,随着交通建设的飞速发展,岩溶的存在,常常给在岩溶地区桥梁基础的设计和施工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对岩溶地区桥梁桩基础的施工进行系统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采用弹性力学理论对岩溶地区的桥桩梁基础稳定性进行了分析;采用极限平衡理论对在桥梁桩基础的作用下覆盖在岩溶临空面上的稳定性展开了研究。据此归纳总结几种常见的制约桩基稳定性的因素,推导出了基桩作用下覆盖在岩溶临空面的安全系数公式。同时,通过工程实例,对岩溶地区桥梁桩基础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处理方法等进行分析,提出了在岩溶地区桥梁桩基础适宜的施工方法有人工挖孔灌注桩、钻成孔灌注桩以及冲击成孔灌注桩等,具体的处理措施有优先采用人工挖孔桩,钢护筒要紧贴着不透水层,抛粘土块和片石,钻具要安装得当,导向架的增设,控制合理的进尺。在分析岩研究溶地区桥梁桩基成孔选型制约因素的基础上,得出了桩基成孔施工在对应各种岩溶形态时的选型。论文研究成果为在岩溶地区桥梁桩基础施工方法的选择、质量的控制以及施工工序的制定提供了有益参考。
二、某工程钻孔桩施工埋钻(锤)头事故处理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某工程钻孔桩施工埋钻(锤)头事故处理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浅谈岩溶桩基施工及事故处理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
2 施工前准备 |
2.1 材料准备 |
1)黏土: |
2)片石: |
3)袋装水泥: |
4)水: |
5)泥浆原料: |
6)混凝土: |
2.2 技术准备 |
1)地层资料准备: |
2)测量放样: |
3)技术培训和技术交底: |
4)超前钻探: |
3 岩溶桩基施工方法 |
3.1 施工原则 |
1)先大后小。 |
2)先内后外。 |
3)先周边后中部。 |
4)对角跳钻施工。 |
3.2 桩基溶洞具体处理方案 |
3.2.1 小溶洞及裂隙 |
3.2.2 一般溶洞 |
3.2.3 大型溶洞处理 |
3.2.4 多层复杂溶洞处理 |
3.3 桩底溶洞处理 |
4 岩溶桩基施工常见问题处理 |
4.1 岩溶通道串孔 |
4.2 卡钻事故处理 |
4.3 掉钻事故处理 |
1)钻头要装保险绳。 |
2)若掉钻时已经到达设计孔深,打捞困难时可弃钻。 |
4.4 埋钻事故处理 |
4.5 钻孔偏位处理 |
4.6 塌孔处理措施 |
4.7 混凝土流失及断桩处理 |
5 结语 |
(2)广州南沙港铁路桥梁桩基弹性波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第2章 桩基弹性波无损检测基本理论 |
2.1 弹性波法在基桩中的传播原理 |
2.1.1 一维线弹性杆件波动方程的建立 |
2.1.2 一维线弹性杆件波动方程的波动解 |
2.1.3 直杆中波的传播 |
2.1.4 波在杆件截面发生变化时的传播 |
2.1.5 杆件摩阻力作用 |
2.1.6 反射波法测定桩身质量的基本原理 |
2.1.7 波在三维介质中的传播 |
2.2 基桩检测常用方法分类及检测原理 |
第3章 常见基桩病害类型的数值模拟研究 |
3.1 ABAQUS软件介绍及正演流程 |
3.1.1 ABAQUS软件简介 |
3.1.2 正演模拟计算流程 |
3.1.3 计算模型的选取 |
3.2 弹性波法检测完整桩的数值模拟 |
3.2.1 部件建立及其属性装配 |
3.2.2 部件装配及节点集和参考点的添加 |
3.2.3 计算模型的输出设置 |
3.2.4 设置边界条件及载荷 |
3.2.5 计算模型的网格划分 |
3.2.6 计算模型的相互作用 |
3.2.7 计算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分析 |
3.3 弹性波检测缺陷桩的数值模拟 |
3.3.1 缩颈桩的数值模拟 |
3.3.2 断桩的数值模拟 |
3.3.3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工程应用实例 |
4.1 广州南沙港铁路工程概况 |
4.2 工程地质条件 |
4.3 方法比选 |
4.3.1 低应变动力检测法 |
4.3.2 声波透射检测法 |
4.3.3 应用实例及分析 |
4.4 弹性波法经济效益与应用效果评价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复杂岩溶地段桩基低应变完整性检测及质量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桩基及其检测技术发展历程 |
1.2.1 桩基及施工技术发展 |
1.2.2 桩基检测技术发展 |
1.3 主要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岩溶地区桩基特点及常见质量缺陷 |
2.1 岩溶地区概述 |
2.2 桩的特点、作用及分类 |
2.2.1 桩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
2.2.2 桩的分类 |
2.3 常见质量缺陷 |
2.3.1 沉管灌注桩可能出现的问题 |
2.3.2 冲、钻孔灌注桩可能出现的问题 |
2.3.3 人工挖孔桩可能出现的问题 |
2.3.4 预制桩可能出现的问题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桩基低应变反射波检测理论分析 |
3.1 低应变检测概述 |
3.2 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基本原理 |
3.2.1 一维波动方程 |
3.2.2 杆件一维波动方程的解答 |
3.2.3 应力波在桩中的传播 |
3.3 数据分析 |
3.3.1 波速确定 |
3.3.2 缺陷位置确定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缺陷桩基的数值模拟分析 |
4.1 ABAQUS软件模型的建立 |
4.1.1 分析模块简介 |
4.1.2 主要步骤 |
4.1.3 接触面设置 |
4.1.4 参数设置和有限元模型 |
4.2 缺陷桩基的数值模拟分析过程及结论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工程实例 |
5.1 该标段岩溶地区钻(冲)孔桩概况 |
5.1.1 设计概况 |
5.1.2 地质及水文情况 |
5.1.3 气象特征 |
5.2 低应变法初测 |
5.2.1 检测仪器的选配 |
5.2.2 现场检测的注意事项 |
5.2.3 缺陷桩的实测过程、数据及分析 |
5.3 钻芯法验证 |
5.3.1 芯样钻取、采集规定 |
5.3.2 评判标准 |
5.3.3 取芯验证过程及结论 |
5.4 低应变实测曲线与数值模拟曲线对比 |
5.5 质量缺陷处理 |
5.6 桩基质量问题影响因素与预防措施 |
5.6.1 回填法 |
5.6.2 注浆法 |
5.6.3 钢护筒跟进法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主要实践经历 |
致谢 |
(4)岩溶地区桩基施工及泥浆护壁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工程背景与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岩溶地区桩基施工技术的研究 |
1.3 钻孔灌注桩发展现状 |
1.4 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孔壁稳定性研究现状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2 背景工程简述 |
2.1 工程概况 |
2.2 工程地质条件 |
2.2.1 地形地貌 |
2.2.2 地质概况 |
2.2.3 不良地质与特殊性岩土 |
2.3 水文地质条件 |
2.3.1 地表水 |
2.3.2 地下水 |
2.4 场区内岩溶勘查及发育 |
2.5 本章小结 |
3 岩溶处理方法 |
3.1 岩溶处理的目的 |
3.2 岩溶常规处理方法 |
3.3 溶洞处理施工技术 |
3.3.1 溶洞处理施工程序 |
3.3.2 注浆加固设备及材料 |
3.3.3 钻孔布置 |
3.3.4 钻孔 |
3.3.5 灌浆工艺 |
3.3.6 灌浆工艺参数 |
3.3.7 封孔 |
3.4 灌浆质量检查 |
3.5 溶洞导致的常见事故 |
3.5.1 冲孔过程中塌孔 |
3.5.2 泥浆扩散量大 |
3.5.3 卡钻 |
3.5.4 掉钻、埋钻 |
3.6 本章小结 |
4 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分析 |
4.1 工程桩基施工概述 |
4.2 不同地址条件下钻机的选择 |
4.3 钻孔灌注桩施工流程 |
4.4 钻孔灌注桩施工要点 |
4.4.1 钢护筒的制作与埋设 |
4.4.2 制备泥浆 |
4.4.3 钻机成孔 |
4.4.4 清孔 |
4.4.5 钢筋笼制作及安装 |
4.5 水下混凝土灌注 |
4.5.1 混凝土初灌 |
4.5.2 混凝土续灌 |
4.5.3 混凝土终灌 |
4.6 本章小结 |
5 泥浆护壁原理分析 |
5.1 孔壁稳定分析 |
5.1.1 工程地质条件 |
5.1.2 地下水 |
5.1.3 泥浆 |
5.2 泥浆护壁机理及作用 |
5.3 泥浆护壁力学原理分析 |
5.3.1 开孔前土体应力分析 |
5.3.2 开孔后土体应力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钻孔灌注桩常见质量问题及处理措施 |
6.1 钻孔过程中常见质量问题 |
6.1.1 坍孔 |
6.1.2 偏斜孔 |
6.1.3 桩底沉渣量过多 |
6.2 灌注水下混凝土常见质量问题 |
6.2.1 卡管 |
6.2.2 钢筋笼上浮 |
6.2.3 断桩 |
6.3 灌注成桩后质量缺陷 |
6.3.1 桩全长小于设计要求 |
6.3.2 桩体混凝土不连续 |
6.4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岩溶地区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岩溶地区钻孔灌注桩的研究现状 |
1.2.2 岩溶地区溶洞处理技术 |
1.2.3 岩溶地区桩基质量事故分析及处理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1 岩溶地质特点 |
1.3.2 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
1.3.3 施工事故处理 |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章 岩溶地质的特点及危害 |
2.1 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 |
2.2 岩溶地貌的形态 |
2.2.1 地表形态 |
2.2.2 地下形态 |
2.3 岩溶发育的特点 |
2.4 岩溶地质的危害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岩溶地区钻孔灌注桩施工 |
3.1 岩溶地区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 |
3.1.1 冲击灌注桩 |
3.1.2 回转灌注桩 |
3.1.3 旋挖灌注桩 |
3.2 岩溶地区影响桩基施工因素 |
3.2.1 岩溶水位的影响 |
3.2.2 岩溶连通性的影响 |
3.2.3 溶洞填充物性质的影响 |
3.2.4 施工环境影响 |
3.2.5 岩溶地貌的影响 |
3.3 岩溶地区钻孔灌注桩施工的特点 |
3.4 岩溶地区桩基施工的处理措施 |
3.4.1 岩溶地区桩基施工的处理原则 |
3.4.2 岩溶地区桩基施工常用的处理方法 |
3.5 岩溶地区穿越溶洞技术施工 |
3.5.1 冲击钻孔穿越技术要点 |
3.5.2 回转钻孔穿越技术要点 |
3.5.3 旋挖钻孔穿越技术要点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岩溶地区桩基质量事故及检测 |
4.1 施工过程中常见事故的起因、预防和补救措施 |
4.1.1 漏浆、塌孔 |
4.1.2 偏孔 |
4.1.3 卡钻、掉钻、埋钻 |
4.1.4 混凝土流失 |
4.1.5 钢筋笼被卡住 |
4.1.6 其他 |
4.2 成桩后岩溶地区桩基础检测方法 |
4.2.1 桩身完整性检测 |
4.2.2 单桩承载力检测 |
4.2.3 常用检测方法优缺点 |
4.2.4 多种检测技术相结合 |
4.3 岩溶地区常见桩基质量事故 |
4.3.1 常见的桩基质量问题 |
4.3.2 常见桩基处理方法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钻孔灌注桩工程施工案例 |
5.1 工程概况 |
5.1.1 拟建项目总体情况 |
5.1.2 工程地质条件 |
5.2 钻孔灌注桩施工 |
5.2.1 施工难点 |
5.2.2 施工技术准备 |
5.2.3 施工现场准备 |
5.2.4 钢护筒跟进施工 |
5.2.5 穿越溶洞 |
5.3 岩溶地区桩基施工质量控制 |
5.3.1 桩身垂直度控制 |
5.3.2 进入持力层的控制 |
5.3.3 桩底持力层完整控制 |
5.3.4 清孔质量控制 |
5.3.5 浇筑混凝土的控制 |
5.4 缺陷桩基的处理 |
5.5 工程实施效果 |
第6章 研究成果及展望 |
6.1 研究成果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
在学期间参加专业实践及工程项目研究工作 |
致谢 |
(7)高桩码头多溶洞桩基处理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
1.1 工程地质条件 |
1.2 岩 溶 |
2 溶洞施工 |
2.1 溶洞地质条件下的钻孔施工准备 |
2.2 溶洞桩钻孔施工技术 |
2.3 溶洞桩成孔施工技术处理 |
2.3.1回填黄土和块石防止漏浆 |
2.3.2 下内护筒防止流沙塌孔 |
2.3.3 浇筑素混凝土封堵溶洞 |
2.3.4 其他方法 |
2.4 溶洞桩浇筑混凝土 |
3 结 语 |
(8)水中钻孔桩遇溶洞复杂地质处理施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国内外关于岩溶处理研究的现状 |
1.1.2 本文依托工程概况 |
1.1.3 本文研究目的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4 主要研究成果及技术创新点 |
1.4.1 主要研究成果 |
1.4.2 技术创新点 |
1.4.3 完成的主要技术指标 |
第二章 江西九江赛城湖大桥工程概况 |
2.1 线路设计 |
2.1.1 平面设计 |
2.1.2 纵断面设计 |
2.1.3 横断面设计 |
2.2 主要技术标准 |
2.3 主要工程内容 |
2.4 地形地貌及水文地质、自然气候条件 |
2.4.1 地形地貌 |
2.4.2 气象 |
2.4.3 工程地质 |
2.4.4 水文地质 |
2.5 沿线交通等条件 |
第三章 钻孔灌注桩遇溶洞钻孔施工工艺 |
3.1 遇溶洞地段钻孔灌注桩工程施工特点 |
3.1.1 成孔工艺比较 |
3.1.2 混凝土灌注特点 |
3.1.3 施工中的特殊措施 |
3.2 常规水中钻孔桩施工工艺 |
3.3 钻孔顺序 |
3.4 施工方法 |
3.4.1 施工准备及场地处理 |
3.4.2 水中钻孔作业平台 |
3.4.3 放线测量、护筒埋设 |
3.4.4 钻机就位、施钻 |
3.4.5 检孔与终孔 |
3.4.6 清孔 |
3.4.7 钢筋骨架制安 |
3.4.8 声测管安装及注意事项 |
3.4.9 水下混凝土灌注 |
3.4.10 桩基检验 |
3.5 遇到封闭且体积较小的溶洞地段桩基施工 |
3.6 单层溶洞(较大空洞)地段桩基施工 |
3.7 多层溶洞(串珠式溶洞)地段桩基施工 |
第四章 溶洞处理方法 |
4.1 地质特点 |
4.2 溶洞施工的重难点控制 |
4.3 溶洞施工的常规处理方法 |
4.3.1 常规成孔法 |
4.3.2 填充粘土和片石法 |
4.3.3 填充粘土、片石及水泥法 |
4.3.4 灌注混凝土填充法 |
4.3.5 注浆加固法 |
4.3.6 钢护筒跟进法 |
4.4 不同型式溶洞的处理 |
4.4.1 小型溶洞的处理 |
4.4.2 一般溶洞处理 |
4.4.3 大型溶洞处理 |
4.4.4 多层溶洞处理 |
4.5 溶洞处理时常见问题处理 |
4.5.1 卡钻 |
4.5.2 掉钻 |
4.5.3 埋钻 |
4.5.4 钻孔偏斜处理 |
4.5.5 塌孔和漏浆 |
4.5.6 护筒下沉或偏位 |
4.5.7 混凝土流失 |
4.5.8 缩颈和扩径 |
4.5.9 水下混凝土灌注质量通病 |
4.5.10 作业平台下沉 |
4.6 质量控制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9)小董江特大桥岩溶区桩基施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工程概况 |
2施工方案及方法的确定 |
3技术方案研究 |
4性能指标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 |
5结束语 |
(10)桥梁桩基在岩溶地区的施工技术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1.2.1 桩基在喀斯特地区稳定性现状 |
1.2.2 桩基础在喀斯特地区施工工艺的现状 |
1.2.3 桩基础在岩溶地区质量事故的分析以及处理方法的研究现状 |
1.3 岩溶临空面和岩溶顶板的稳定性研究 |
1.3.1 国内外研究成果 |
1.3.2 溶洞顶板稳定性的问题 |
1.3.3 覆盖在喀斯特临空面的稳定性 |
1.4 主要存在问题及处理的技术路线 |
1.4.1 主要存在问题 |
1.4.2 处理的技术路线 |
2 桩基在岩溶地区的稳定性研究 |
2.1 桩基下伏溶洞稳定性的分析 |
2.1.1 根据多种规则形态总结出的溶洞稳定性的计算 |
2.1.2 制约溶洞稳定性的因素分析 |
2.2 桩基作用下覆盖在溶岩临空面的稳定性的研究 |
2.2.1 桩基作用下覆盖在岩溶临空面的稳定性的计算 |
2.2.2 制约覆盖在喀斯特临空面稳定性因素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3 桥梁桩基在岩溶地区施工技术分析 |
3.1 地基处理原则及桩基础在岩溶地区的施工方法简介 |
3.1.1 桩基础在岩溶地区施工的方法介绍 |
3.1.2 桩基础在岩溶地区施工的地基处理原则 |
3.2 桩基在岩溶地区的选型分析 |
3.2.1 分析在岩溶地区成孔因素选择对桩基的影响 |
3.3 桩基础在岩溶地区施工的过程中常规问题的对策与分析 |
3.3.1 掉钻 |
3.3.2 埋钻 |
3.3.3 卡钻 |
3.3.4 漏桨 |
3.3.5 偏斜 |
3.3.6 塌孔 |
3.4 本章小结 |
4 岩溶失稳的机理分析 |
4.1 关于岩溶失稳机理主要的观点 |
4.2 由岩石强度失效的原因来对溶洞失稳进行分析 |
4.2.1 岩石的强度理论 |
4.2.2 由岩溶失稳建立的模型 |
5 岩溶顶板稳定性的力学研究模型 |
5.1 工程概况描述 |
5.1.1 地形、地质条件 |
5.1.2 岩土工程地质特征 |
5.1.3 地质构造及地震 |
5.1.4 水文条件 |
5.2 溶洞顶板的稳定性分析 |
5.2.1 关于对上覆土层的物理力学统计 |
5.2.2 溶洞所在岩层的特征表述 |
5.2.3 溶洞分布的情况及分析 |
5.2.4 桩体的几何尺寸 |
5.2.5 其他因素的影响 |
5.3 溶洞顶板的稳定性的力学模型的建立 |
5.3.1 溶洞顶板的稳定模型的简图 |
5.3.2 上覆土层的物理参数的确定 |
5.3.3 灰岩力学参数的确定 |
5.3.4 溶洞的大小尺寸的确定 |
5.3.5 单桩承载力及桩的几何尺寸的确定 |
5.4 溶洞顶板稳定性的验算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某工程钻孔桩施工埋钻(锤)头事故处理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浅谈岩溶桩基施工及事故处理技术[J]. 王彬. 技术与市场, 2019(12)
- [2]广州南沙港铁路桥梁桩基弹性波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研究[D]. 王丹.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3)
- [3]复杂岩溶地段桩基低应变完整性检测及质量评价研究[D]. 熊文峰. 华东交通大学, 2018(10)
- [4]岩溶地区桩基施工及泥浆护壁机理研究[D]. 曾帅. 安徽理工大学, 2018(12)
- [5]岩溶地区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研究[D]. 欧阳柱. 长春工程学院, 2018(04)
- [6]某岩溶强烈发育场地桩基础施工难题及防治措施[A]. 秦俭. “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提升地质服务能力”——浙江省地质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6
- [7]高桩码头多溶洞桩基处理技术[J]. 兰千钰,李丕安. 水运管理, 2015(06)
- [8]水中钻孔桩遇溶洞复杂地质处理施工技术研究[D]. 隋永兴.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5(04)
- [9]小董江特大桥岩溶区桩基施工技术研究[J]. 张嵛铭. 铁道运营技术, 2015(02)
- [10]桥梁桩基在岩溶地区的施工技术探究[D]. 李修虎. 安徽理工大学, 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