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手术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徐子寓[1](2021)在《高原地区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影响预后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收集并筛选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单医疗中心的神经外科收治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患者,这些患者均接受住院手术治疗。通过神经外科常用的术后GOS评分(1分~5分),从低到高分别代表患者预后越来越好。将评分为1分~2分的病人分为预后不良组,评分在3分~5分的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通过对两组病人的入院基本数据、病史采集、实验室的检验结果和影像学的资料进行分析。从分析结果中了解可能对高原地区的基底节区HICH(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产生一定影响的多种因素。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具有意义的显着影响因子,对于个体化治疗的进一步加强。对今后高原地区外科治疗基底节区HICH患者的治疗方法提供参考经验。方法:分别记录患者入院个人数据、既往的病史、实验室的检验结果、影像学的资料、手术治疗方式、出院情况和长期随访资料等。应用SPSS24.0统计软件(IBM公司)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随机抽取我院52例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性别、海拔高低、民族、年龄、是否世居于高原地区、有无高血压病史以及吸烟、饮酒史,是否破入脑室,有无中线偏移和入院时的生理指标以及入院时CT提示的血肿量,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等不同的指标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不同影响因素对于HICH手术预后的发病率的影响,总结不同影响因素可能存在的意义。结果:经过单因素统计学分析,年龄(P=0.000)、海拔高度(P=0.000)、高血压病史(P=0.000)、入院体温(P=0.020)、血肿量(P=0.028)、血钠(P=0.006)、性别(P=0.013)、民族(P=0.027)、世居与否(P=0.013)、入院舒张压(P=0.014)、术前GCS评分(P=0.001)、术前血氯值(P=0.000)、是否吸烟(P=0.000)、是否饮酒(P=0.000)是影响手术治疗高原地区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预后的影响因素。而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当中,独立影响因素为血肿量(P=0.017)。结论:本次研究对于手术治疗基底节区HICH患者的预后而言,出血量是独立危险因素,其次年龄、海拔高度、高血压病史、入院体温、血肿量、血钠、性别、民族、世居与否、入院舒张压、术前GCS评分、术前血氯值、是否吸烟、是否饮酒为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对于不同海拔地区的由于气压及氧气含量原因可能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HICH发病的重要影响因素做出了一定的推测。这为高原地区提高手术治疗基底节HICH患者救治率和降低死亡率方面提供一定的临床意义。
李子凡[2](2021)在《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形态学分型及临床意义的探索》文中认为目的:对丘脑出血破入脑室进行原创性形态学分型并探究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铁法煤矿集团医院和延安中心医院共296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CT数据,导入3Dslicer软件中进行血肿重建,根据血肿破入脑室的位置分为:内侧型(M),前型(A),后型(P)及上型(S)。分析比较不同分型之间病人自然信息,脑实质出血量,脑室出血量,治疗方案及短期预后的差异。结果:全组病例M型89例(30.1%),A型14例(4.7%),P型60例(20.3%),S型133例(44.9%)。四个分型之间的病人自然信息:性别(p=0.301值),年龄(p=0.161值),出血侧(p=0.865值)无统计学差异。侧脑室内出血量M型9563±1155mm3,A型10229±4127mm3,P型17494±1942mm3,S型11275±1099mm3,其中P型多于A型(P=0.015)、S型(P=0.003)以及M型(P=0.0003)。第三脑室出血量M型3686±290.1mm3,A型841.9±283.1mm3,P型971±145.2 mm3,S型813.6±104.7 mm3,其中M型多于其他三种类型(p<0.0001)。第四脑室出血量M型3165±362 mm3,A型992.2±278.9 mm3,P型837.2±202.8 mm3,S型666.5±125.8 mm3,其中M型多于其他三种类型(p<0.0001)。四种分型3个月死亡率M型49.44%,A型7.14%,P型26.67%,S型23.32%,其中M型最高(p=0.000792)。四种分型之间接受手术者M型70例(78.7%),A型8例(57.1%),P型40例(66.7%),S型97例(72.9%)。经单因素分析可知,丘脑出血破入脑室分型、保守治疗、手术治疗等因素为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基于3D slicer对丘脑出血破入脑室进行MAPS分型具有一定临床意义。其中S型最多见,A型最少见。M型与第三脑室及第四脑室血肿体积之间显着相关,对估评梗阻性脑积水风险有意义。P型破入侧脑室出血量最大,应警惕脑积水的发生。四型中M型更倾向于手术治疗。四型的短期预后M型最坏,A型最好。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形态学分型与患者预后存在密切关联。
陈晓海,张英育,陈英贤[3](2020)在《脑室引流结合尿激酶治疗全脑室出血62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尿激酶溶解结合脑室引流、冲洗治疗全脑室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9年6月住院治疗的112例高血压脑出血破入全脑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n=62)与B组(n=50)。A组采用尿激酶溶解结合脑室引流、冲洗治疗,B组拒绝手术采用内科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结果。结果 A组:良好和中残34例(54.8%)、重残14例(22.6%)、植物生存10例(16.1%)、死亡4例(6.5%);有效58例,无效4例,有效率93.5%。B组:中残2例(4.0%)、重残2例(4.0%)、植物生存2例(4.0%)、死亡44例(88.0%);有效6例,无效44例,有效率12.0%。两组效果及有效、无效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尿激酶溶解结合脑室引流、冲洗治疗在高血压脑出血破入全脑室患者中效果显着,极大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
王如海,谢时帅,于强[4](2020)在《mGS评分对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术后不良结局预测价值》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脑室改良的Graeb评分(modified Graeb scale score,mGS)预测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破入脑室术后不良结局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07例行手术治疗的HICH破入脑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出院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lasgow outcome scale,GOS)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GOSⅠ、Ⅱ、Ⅲ级)106例和预后良好组(GOSⅣ、Ⅴ级)101例。使用mGS评估脑室出血严重程度。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揭示预后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特征工作(ROC)曲线分析mGS评分预测预后的能力。结果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脑室mGS评分与不良预后独立相关(OR=1.357,95%CI:1.211~1.521,P<0.001),同时结果还显示年龄、脑疝、GCS评分为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脑室mGS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39(95%CI:0.787~0.891,P<0.001),约登指数0.4893,截断值14分。结论 mGS评分具有较好预测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术后不良结局的价值,mGS>14分患者预后可能更差。
黄永福[5](2020)在《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手术治疗进展》文中研究表明脑出血破入脑室病情凶险,死亡率高,因脑室系统堵塞,脑脊液循环受阻,导致颅内压急剧增高,是患者迅速死亡最直接的原因,故能否尽早、彻底地清除患者脑室内血肿铸型,处理脑积水,是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存质量的关键。近年来,众多学者采用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开颅血肿清除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腰大池引流术等手术方法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就其手术治疗概况予以综述。1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脑出血破入脑室后,血块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容易形成梗阻性脑积水,引发颅内压升高。侧脑室
陈昊[6](2020)在《影响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影响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的预后因素,探讨其预后的预测指标,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外科2013年2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129例行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的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意识等级、血肿量、出血部位、术前时间、入院时格拉斯哥评分(glasgow coma score,GCS)、入院时平均动脉压(meanarterypressure,MAP)、血肿破入脑室情况、术后再出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术后并发水电解质紊乱、糖尿病病史等13种因素,应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outcome score,GOS)来评判患者术后3个月的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单因素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分析这些影响因素与预后的相关性。将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学显着性水平为p<0.05。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评估此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的合理性。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血肿量、术前意识等级、入院GCS评分、术前时间、破入脑室、术后再出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术后并发水电解质紊乱为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而性别、入院时MAP、糖尿病史与预后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GCS评分、术前时间、血肿量、破入脑室、术后再出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本研究中所建立的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64,表明其是合理的。结论:影响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HICH的预后因素众多且复杂,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入院时GCS评分、术前时间、血肿量、破入脑室、术后再出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我们在临床治疗中应针对这些因素加以干预进行规范化治疗,尽可能早发现、早预防,并且及时处理,以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袁珂嬛[7](2020)在《中等量自发性脑出血治疗策略》文中认为背景与目的我们把脑实质内非创伤性的自发出血叫做自发性脑出血(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sICH),这是在常见的脑出血类型中排在第二的卒中亚型,可以达到的范围可至脑室和蛛网膜下腔。根据数据表明,2010年在全球范围内总共有530万例脑出血被报告出来,在这之中更是有300万例病例是死亡报告。7天至1年的病死率在百分之三十五至百分之五十九之间波动,在那些幸存下来的人当中,致残率非常的高,最后能够得到功能独立能够得到良好恢复的人只有不到百分之四十。目前,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越来越强,因此,脑出血患者的数量还会继续增多。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也有一些研究表明了患有脑出血的患者在医疗的费用上不断的在增加。这些现象都说明了,脑出血会给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而中等量脑出血治疗成功率高,治疗获益大,故研究或规范这类出血诊疗,对提高脑出血生存及生存质量意义极大。方法纳入2013年0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确诊自发性脑出血(30ml≤出血量≤50ml)并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所有患者,按照其预后予分组安排。在临床资料中,详细记录了患者就医后的基本信息,把每名患者的各类信息仔细的进行了记录,统计了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期间有没有出现并发症。在患者出院后,进行了电话随访,评估和记录了患者治疗效果。最后,对收集来的资料使用专业的统计学软件对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了有意义的因素,用Logistic把具备研究意义的研究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一共收纳了783名中等量自发型脑出血的患者,在这当中,采用了手术的有120例,采用了保守治疗的有663例。中等量自发性脑出血的患者,他们的年龄平均为59.2±11.83岁。在这些患者中,性别为男的患者有497例,占63.47%,女性患者有286例,占36.53%。在入院的时候,临床的表现主要是头痛头晕和肢体障碍,出血的部位主要集中在基底节区、脑叶、丘脑。这些患者的总住院日平均为16.00(11.00,23.00)天,在入院GCS评分方面,就目前数据统计结果发现,GCS>12分的患者在内科保守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后的预后无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方式选择方面,就目前数据统计结果发现所有患者中,手术患者自理恢复速度及比例优于保守治疗患者(P<0.05),而在手术患者中,开颅血肿清除术患者术后自理恢复速度及比例优于锥颅微创血肿碎吸术患者(P<0.05)。在入院情况方面,就目前数据统计结果发现,出血破入脑室及高龄患者较其他患者预后更差(P<0.05)。结论通过本次研究得出,中等量自发性脑出血的患者主要以男性为主,首发入院治疗的症状为头痛头晕和肢体障碍。中等量自发性脑出血的预后不良独立危险因素是高龄、出血破入脑室和总住院日长,对于它来说,预后不良的独立保护因素是高GCS评分。在中等量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开颅手术治疗的疗效比采用微创手术的效果更加的明显,而且有更高的治疗安全性。当我们采取开颅手术来对脑出血进行治疗时,既能够帮助患者减少住院的时间,还能够让患者在术后更小机率的发生感染和再出血。微创治疗组患者的GCS评分、神经系统评分和恢复效果都优于保守组患者,对于中等量自发性脑出血的患者而言,采用微创手术的方式,能够改善患者预后,减少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蒋德曦[8](2020)在《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短期预后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 的]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是自发性脑出血(SICH)中最为常见的类型,是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特点的危急重症。由于该疾病患者的预后受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因此如何降低这些危险因素造成的不利结果,对提高患者的预后起着关键作用。本课题通过收集昆明医科大学附属曲靖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通过统计分析进一步探讨影响患者短期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同时结合近年来的相关文献资料对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做相关分析,为今后HICH患者规范化及个体化的临床诊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从而提高患者的预后、改善其生活质量。[方 法]本课题通过查阅国内外与高血压脑出血相关的文献资料及目前的研究现状、趋势及研究结果,结合我院神经外科对该疾病的诊疗情况,对2018年08月至2020年01月期间,在我科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并进行手术治疗的205例,符合本研究纳入及排除标准的患者进行统计。结合目前存在争议及探讨的焦点,通过对临床资料的筛选,将以下可能对患者预后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数据收集:个人资料(年龄、性别),既往史资料(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术前CT影像学资料(出血的位置、血肿的形态、血肿的体积、脑室是否积血、中线是否偏移),术前的一般情况(术前收缩压、术前舒张压、术前脉压差、术前GCS评分),实验室资料(术前血糖值、总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发病至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术中是否行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术后再出血、是否颅内感染、是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NICU住院天数。对患者一个月的神经功能及预后恢复情况选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arthel Index)进行评估,根据评分情况分为2组:(1)预后良好组:患者基本能独立行走,其mRS评分在0、1、2、3分内,ADL评分≥75分;(2)预后不良组:患者不能独立行走,其mRS评分在4、5、6分内,ADL评分<75分。对以上因素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接着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引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进一步筛选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 果]1.本课题纳入的205例手术治疗患者中,男性患者有113例(55.1%),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9.01±12.003)岁,术前收缩压平均为(174.24±27.298)mmHg,术前舒张压平均为(96.67±17.649)mmHg,术前GCS评分中3~8分的患者有110例(53.7%)。血肿位置最多的是基底节区有127例(62.0%),血肿体积平均为(41.64±15.861ml)、血肿体积>50ml的有49例(23.9%),中线移位≥5mm者有98例(47.7%),血肿形态不规则的有46例(22.4%),血肿破入脑室的有91例(55.6%)。选择大骨瓣开颅者有55例(26.8%)、微创小骨窗开颅者有66例(32.2%)、行颅骨钻孔置管引流者有84例(41.0%)。行气管切开的患者有82例(40.0%),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有112例(59.5%),发生术后再出血的有52例(25.4%),发生消化道出血的有82例(40.0%),发生颅内感染的患者有13例(6.3%),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15例(占7.3%),NICU住院天数≥7天的患者有136例(66.3%)。术后一个月随访结果,以mRS评分预后良好的有97例(47.3%)、预后不良的有108例(52.7%),以ADL评分预后良好的有84例(41.0%)、预后不良的有121例(59.0%)。2.对收集的27项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下列15项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收缩压、术前GCS评分、血肿体积、中线移位程度、NICU天数、手术时机、血肿形态、血肿的位置、手术方式、血肿是否破入脑室、是否气管切开、术后再出血、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颅内感染。引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mRS评分分组的结果显示,下列7项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危险因素:术前GCS评分(95%CI(0.000,0.125),OR=0.007,P=0.001)、血肿体积(95%CI(0.000,0.096),OR=0.001,P=0.004)、中线移位(95%CI(0.002,0.249),OR=0.021,P=0.002)、NICU 天数(95%CI(0.001,0.151),OR=0.013,P=0.001)、手术方式(95%CI(0.001,0.332),OR=0.001,P=0.008)、血肿是否破入脑室(95%CI(0.020,0.987),OR=0.142,P=0.048)、术后再出血(95%CI(0.004,0.269),OR=0.033,P=0.001)。以ADL评分分组的结果显示,下列6项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危险因素:术前GCS评分(95%CI(0.015,0.337),OR=0.072,P=0.001)、血肿体积(95%CI(0.000,0.800),OR=0.016,P=0.038)、NICU 天数(95%CI(0.008,0.201),OR=0.040,P=0.000)、手术方式(95%CI(0.008,0.678),OR=0.073,P=0.021)、血肿是否破入脑室(95%CI(0.042,0.914),OR=0.196,P=0.038)、术后再出血(95%CI(0.024,0.896),OR=0.147,P=0.038)。[结 论]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经外科治疗的患者,早期预后受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本次研究中经多因素分析后发现,下列7项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影响因素:术前GCS评分、血肿体积、NICU天数、手术方式、中线移位程度、血肿是否破入脑室、术后再出血。因此,在高血压脑出血的救治过程中,重视这些影响因素,针对不同病情的患者选择个体化、标准化的治疗方案是提高患者救治率的关键,对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率、减轻社会及家庭经济负担有着积极的作用。
邱治春[9](2020)在《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手术疗效及预后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血肿穿刺引流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手术的疗效差异,对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相关参考依据。方法:严格按照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回顾性分析于2014年01月2018年01月在我院神经外科住院的患者,共收集63例病例,分为两组:血肿穿刺引流组(33例)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手术组(30例)。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既往高血压糖尿病病史、丘脑血肿量、术前GCS评分、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半年的ADL与GOS评分情况等数据,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软件建立数据库,设计调查表。对收集的病例资料进行相关编码、录入、核实和复查。以ADLBarthel指数评分和GOS评分为评估患者预后的指标,釆用SPSS25.0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单因素分析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危险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分别以ADL评分和GOS评分为标准进行预后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手术时机、手术方式等同手术预后无明显相关性(P>0.05)。在术后再出血情况方面,血肿穿刺引流组再出血2例,占6.1%,小骨窗手术组再出血3例,占10.0%,采用Fisher的精确概率检验,两种手术方式再出血率无显着差异(P>0.05)。在死亡率方面,住院期间血肿穿刺引流组死亡4例,死亡率12.1%,小骨窗手术组死亡5例,死亡率16.7%,采用Fisher的精确概率检验,两种手术方式死亡率无显着差异(P>0.05)。术后半年随访,血肿穿刺引流组死亡7例,死亡率21.2%,小骨窗手术组死亡9例,死亡率30.0%,采用Pearsonχ2检验,两种手术方式术后半年的总死亡率也无显着差异(P>0.05)。2.在其他预后影响因素方面:以ADL评分为标准的预后单因素分析显示,体重指数、抽烟、饮酒、术前GCS评分、丘脑血肿量、术后并发症等与手术治疗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的预后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而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长短、糖尿病病史、手术时机、手术方式等与手术预后无明显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重超重相对于体重正常的患者预后不良的风险增加(OR=11.378,95%CI:1.96865.782);术前GCS评分小于8分相对于大于8分的患者预后不良的风险增加(OR=17.404,95%CI:3.29791.882);以GOS分为标准的预后单因素分析显示,体重指数、抽烟、饮酒、糖尿病史、术前GCS评分、丘脑出血量等与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的手术治疗预后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而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长短、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情况等与手术预后无明显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重超重相对于体重正常的患者预后不良的风险增加(OR=4.761,95%CI:0.87026.070);术前GCS评分小于8分相对于大于8分的患者预后不良的风险增加(OR=15.897:95%CI:2.54899.175)。结论:1.血肿穿刺引流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术后半年的预后恢复情况无统计学差异,两种手术方式的再出血风险及死亡风险也无统计学差异。2.在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的治疗中,体重指数、吸烟、饮酒、糖尿病史、术前GCS评分、丘脑血肿量、术后并发症等影响手术患者的预后,其中,体重超重和术前GCS评分低于8分是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夏捷生[10](2019)在《自发性脑出血破入脑室与否的预后比较分析》文中认为研究背景:自发性脑出血(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sICH)是致死致残率最高的脑血管疾病,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约40%的ICH会合并IVH(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脑室内出血),IVH占脑卒中患者的约15%,是ICH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本科室的临床工作中发现ICH破入脑室患者的预后更差,我们有必要对前期工作进行回顾总结,且当前研究对ICH破入脑室预后变差的影响因素认识仍然存在争议。研究目的:比较验证分析自发性脑出血破入脑室与否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初步探讨自发性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预后相关影响因素。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至2016年我院收治入院的1342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所有患者符合纳入排除标准。全面收集患者的人口学信息、发病情况、既往史、影像学资料、实验室检查、住院经过与病情评估,以及随访资料等。根据是否破入脑室将患者分为两组,比较分析两组预后差异。研究结果:1.1342例sICH患者中,破入脑室组455例(33.9%),未破入脑室组887例(66.1%)。2.破入脑室组平均住院时间(25.1±26.7天)、出院时mRS评分[4(3,5)分]、预后不良风险(80.2%)、死亡率(14.1%)对比未破入脑室组平均住院时间(20.9±21.8天)、出院时mRS评分[3(2,4)分]、预后不良风险(61.7%)、死亡率(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完成符合条件随访患者821例,破入脑室组273例,未破入脑室组548例。破入脑室组mRS评分[3(2,6)分]、预后不良率(61.5%)、死亡率(29.7%)高于未破入脑室组mRS评分[2(1,4)分]、预后不良率(40.0%)、死亡率(1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脑叶出血或血肿体积≥30ml时,sICH破入脑室与未破入脑室预后差异不明显(均P>0.05)。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破入脑室(OR=2.521,P=0.000)为sICH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未破入脑室组与破入脑室组分别进行预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24h(OR=0.566,P=0.001 vs OR=0.547,P=0.032)均为两组保护因素;入院GCS≤8分(OR=5.146,P=0.004 vs OR=11.013,P=0.000)、血肿形态不规则(OR=2.053,P=0.000 vs OR=3.648,P=0.000)、肺部感染(OR=2.356,P=0.000 vs OR=1.994,P=0.012)均为危险因素。6.幕下部位出血中,小脑出血51例(3.8%),脑干出血14例(1.0%),小脑部位出血量平均为12.33(6.82,19.64)ml,脑干部位为6.75(3.82,16.59)ml。比较二者破入脑室(54.9%vs 35.7%)、四脑室铸型(58.8%vs 35.7%)、脑积水(43.1%vs 21.4%)、颅内感染(7.8%vs 0)、肺部感染(56.9%vs 78.6%)、消化道出血(3.9%vs 21.4%)、预后不良(51.0%vs 50.0%)、死亡(9.8%vs 28.6%)等发生率,二者未见明显差异(均P>0.05)。7.自发性脑出血破入脑室455例患者中,合并四脑室铸型的有184人(40.4%),无四脑室铸型的有271人(59.6%)。比较有无四脑室铸型患者脑积水(24.5%vs 6.6%)、脑室引流(67.9%vs 16.6%)、颅内感染(10.3%vs 3.7%)、肺部感染(83.7%vs 62.0%)、预后不良(59.2%vs 46.5%)、死亡(45.1%vs24.0%)等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8.对sICH患者年龄、性别、血肿量、血肿部位、血肿形态、血肿密度、入院GCS评分作森林图亚组分析,仅血肿部位亚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破入脑室是影响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2.自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和幕下部位脑出血中,破入脑室患者预后差于未破入脑室患者;脑叶部位出血时,破入脑室患者和未破入脑室患者预后差异不明显。3.自发性脑出血破入脑室合并四脑室铸型患者的脑积水、颅内感染、肺部感染发生率更高,预后更差。
二、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手术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手术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高原地区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影响预后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Abbreviation |
前言 |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研究对象 |
1.1.2 材料收集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2.1 纳入标准 |
1.2.2 排除标准 |
1.3 治疗方法 |
1.3.1 手术方式 |
1.3.2 对于疗效的评判 |
1.4 统计分析 |
第二章 、结果 |
2.1 一般资料 |
2.2 单因素统计分析 |
2.3 多因素统计分析 |
第三章 、讨论 |
3.1 年龄与预后的关系 |
3.2 术前GCS评分与预后的关系 |
3.3 出血位置与预后的关系 |
3.4 出血量与预后的关系 |
3.5 民族与预后的关系 |
3.6 海拔高度与预后的关系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Review 影响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有关因素分析 |
参考文献(综述)References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2)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形态学分型及临床意义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1 前言 |
2 内容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纳入标准 |
2.3 研究方法 |
2.3.1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 |
2.3.2 判断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血肿破口 |
2.3.3 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Maps分型 |
2.3.4 GOS评分 |
2.3.5 治疗方式 |
2.4 统计学分析方法 |
3 结果 |
3.1 临床统计 |
3.2 不同类型与第三及第四脑室血肿体积的关系 |
3.3 不同类型与侧脑室血肿体积的关系 |
3.4 不同类型的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死亡率的情况 |
3.5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
3.6 不同类型的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治疗方式选择 |
4 讨论 |
5 结论 |
本项研究的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自发性丘脑出血的临床特点,分型及预后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脑室引流结合尿激酶治疗全脑室出血62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CT检查 |
1.4 临床特点 |
1.5 手术方法 |
1.6观察指标 |
1.7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mGS评分对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术后不良结局预测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资料收集 |
1.3 治疗方法 |
1.4 预后评估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临床资料 |
2.2 预测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
2.3 脑室出血严重程度对预后的预测价值 |
3 讨论 |
(5)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手术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 |
2 开颅血肿清除术 |
3 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 |
4 腰大池引流术 |
5 小结 |
(6)影响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手术方法 |
三、术后管理 |
四、临床资料收集与分组 |
五、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一、入选患者一般资料 |
二、单因素分析结果 |
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
四、ROC曲线评估模型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综述 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脑出血诊治中的应用现状及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致谢 |
(7)中等量自发性脑出血治疗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二章 高原地区中等量自发性脑出血发病因素及其特点 |
2.1 高原环境与人体健康 |
2.2 高原地区脑出血及其发病因素 |
2.2.1 高原地区脑出血发病特点 |
2.2.2 发病因素 |
2.2.3 发病因素特点 |
第三章 中等量自发性脑出血危险因素和预后分析 |
3.1 基本资料 |
3.1.1 研究对象 |
3.1.2 治疗方式 |
3.1.3 临床资料收集 |
3.1.4 出院情况 |
3.1.5 随访 |
3.1.6 统计学方法 |
3.2 结果 |
3.2.1 患者临床基线资料 |
3.2.2 随访情况 |
3.3 中等量自发性脑出血相关因素分析 |
3.3.1 以ADL评分为标准的预后分析 |
3.3.2 以mRS评分为标准的预后分析 |
3.4 结论 |
第四章 中等量自发性脑出血采用不同外科手术方式治疗的疗效对比 |
4.1 基本情况 |
4.1.1 基本资料 |
4.1.2 方法 |
4.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
4.1.4 统计学方法 |
4.2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
4.3 讨论 |
第五章 中等量自发性脑出血微创与药物治疗疗效的比较 |
5.1 基本资料 |
5.2 方法 |
5.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
5.4 统计学方法 |
5.5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
5.6 讨论 |
5.6.1 治疗方式 |
5.6.2 对比 |
5.7 结论 |
第六章 中等量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
6.1 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
6.2 中等量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呼吸衰竭的相关危险因素 |
6.3 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电解质紊乱的相关危险因素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1.概况 |
2.保守治疗 |
2.1 脑出血的止血治疗 |
2.2 颅内压的处理 |
2.3 脑出血急性期的血压管理 |
3.脑出血的外科治疗 |
3.1 外科治疗时机的选择 |
3.2 脑室出血治疗 |
4.其他外科治疗 |
4.1 立体定向微创血肿清除治疗 |
4.2 开颅血肿清除手术 |
5.展望 |
综述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短期预后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前言 |
2.材料与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6.参考文献 |
附录 |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进展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9)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手术疗效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手术治疗进展(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10)自发性脑出血破入脑室与否的预后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一览表 |
英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研究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自发性脑出血的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四、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手术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高原地区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影响预后因素分析[D]. 徐子寓. 西藏大学, 2021(12)
- [2]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形态学分型及临床意义的探索[D]. 李子凡.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3]脑室引流结合尿激酶治疗全脑室出血62例分析[J]. 陈晓海,张英育,陈英贤. 当代医学, 2020(35)
- [4]mGS评分对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术后不良结局预测价值[J]. 王如海,谢时帅,于强.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20(07)
- [5]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手术治疗进展[J]. 黄永福.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02)
- [6]影响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D]. 陈昊. 苏州大学, 2020(02)
- [7]中等量自发性脑出血治疗策略[D]. 袁珂嬛. 西藏大学, 2020(01)
- [8]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短期预后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D]. 蒋德曦.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9]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手术疗效及预后分析[D]. 邱治春. 西南医科大学, 2020(09)
- [10]自发性脑出血破入脑室与否的预后比较分析[D]. 夏捷生.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