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CO_2吹气硬化Ecolotec650树脂水玻璃复合砂新工艺的生产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金广明,白彦华,尹德英,殷行,马爽,刘源[1](2021)在《水玻璃砂旧砂干法再生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回顾了水玻璃砂技术的发展,重温了干法再生的基础理论,介绍了复合吹气解决了水玻璃砂隐蔽的过吹欠缺,提供了多种旧砂再生砂的实验数据,为旧砂干法再生提供了技术保证。水玻璃砂干法再生工艺路线简洁,设备投入低,再生成本低,可在全行业推广应用。
尹德英,魏甲,刘洪涛,殷行,孔艺博,白颜华,金广明[2](2020)在《水玻璃冷芯盒工艺的推广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水玻璃砂冷芯盒技术解决了CO2水玻璃砂过吹问题,水玻璃加入量低、强度高、溃散性好、旧砂可干法再生回用,是CO2水玻璃砂的替代技术,现已在多家企业推广应用,充分显示其低碳、环保、节能、经济、生产效率高、铸件质量好的整体优势。
尹德英,魏甲,刘洪涛,殷行,孔艺博,白颜华,金广明[3](2020)在《水玻璃冷芯盒工艺的推广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水玻璃砂冷芯盒技术解决了CO2水玻璃砂过吹问题。因其水玻璃加入量低、强度高、溃散性好、旧砂可干法再生回用等优点,已成为CO2水玻璃砂的替代技术,并已在多家企业推广应用,充分显示了其低碳、环保、节能、经济、生产效率高、铸件质量好的整体优势。
孙洁[4](2020)在《微波硬化水玻璃砂型抗吸湿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水玻璃作为一种绿色粘结剂,可用于砂型铸造中,水玻璃砂铸造工艺能减少铸造污染,符合绿色铸造的时代背景。随着微波加热技术不断成熟、微波装置更新换代,水玻璃砂型微波硬化工艺已可能实现。砂型在微波装置中硬化后刚冷却时的即时强度高,但存放在潮湿环境中砂型强度下降幅度大,给实际生产带来诸多不便。水玻璃砂微波硬化工艺要想大范围应用,寻找解决砂型吸湿问题的新方法、新途径为大势所趋。本文系统研究了微波加热时间、放置位置等参数对砂型表面温度、宏观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一次微波加热时间为30s,二次微波加热时间40s,微波功率700w,水玻璃质量分数1.5%,砂型加热位置为圆盘中央时,微波能利用率较高、砂型性能指标符合铸造要求。通过对微波硬化砂型进行存放强度、吸湿率、微观粘结桥等综合分析,最后确定以存放强度为主、吸湿率为辅的抗吸湿性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从减小亲水钠离子数量、靶向微波加热等角度提升砂型抗吸湿性。结果表明:聚季铵盐-7、聚季铵盐-10、蓖麻油酸钾、硅烷偶联剂KH-602、硅烷偶联剂KH-570、钛酸酯偶联剂CS-201、银耳异聚多糖、四硼酸锂、乙二胺四乙酸、石墨烯等对于改善水玻璃砂型的抗吸湿能力均有效果。其中,对砂型恒温恒湿箱内4h存放强度、吸湿率这两项衡量指标改善效果均较为明显的是聚季铵盐-7,4%聚季铵盐-7改性水玻璃砂时,砂型强度提高率为68.97%,吸湿率降低率为27.34%。通过正交试验探寻多种改性试剂共同作用改善水玻璃砂型抗吸湿性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4%聚季铵盐-7、0.5‰四硼酸锂、0.3%石墨烯为三种试剂最优方案。使用该混合试剂改性水玻璃砂后,砂型恒温恒湿箱4h存放强度提高率为58.49%,室内强度提高率为50%,恒温恒湿箱4h吸湿率为0.38%,表明多种试剂、多角度作用改善砂型抗吸湿能力是有可能的。本文讨论了砂型表面覆膜工艺方案,确定了覆膜工艺最优流程,对比分析了单独覆膜及内外联合试验结果。结果表明:覆膜步骤应在微波硬化砂型表面温度达到90-100℃时立即进行;覆膜材料厚度相同时,聚乙烯(PE)薄膜的覆膜效果优于乙烯-醋酸乙烯脂共聚物(EVA)薄膜,覆膜砂型在室内10天强度下降率分别为PE薄膜13.93%,EVA薄膜13.38%;经内外联合试验后砂型存放强度降低8.85%,砂型即时强度、表面温度较单一覆膜砂型高。覆膜工艺能从源头上隔绝环境中湿气入侵砂型内部,改善砂型抗吸湿性效果好。
刘晓宏[5](2020)在《双组分CO2硬化碱性酚醛树脂粘结剂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铸造生产冷芯盒制芯加工工艺中,通常采用的是三乙胺法冷芯盒,但三乙胺法有毒,对身体有害,并且容易污染环境。因此,研发新型高效、节能、环保的冷芯盒制芯工艺是当前实现绿色铸造的迫切需求。CO2气体无毒无味,绿色环保。本文对双组分CO2硬化碱性酚醛树脂粘结剂的制备工艺及机理的研究的目的是节能环保。对于研究工作本文分为以下几部分:首先通过探究性试验,确定了酚醛树脂的基本合成工艺:将反应原料苯酚、甲醛倒入三口烧瓶中,NaOH固体加入到三口烧瓶中。将反应物缓慢升温到90℃,保持这一温度反应20-30分钟,迅速冷却使反应物降至50℃后,向三口烧瓶中投入一定量的KOH固体,再将反应物升温至95℃,计时反应至粘度为20s-22s,冷却到室温。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苯酚甲醛分子比、苯酚氢氧化钠分子比、保温时间、催化剂等影响因素进行逐一的单因素试验,再利用正交试验来确定酚醛树脂的最佳合成工艺:苯酚:甲醛=1.0:2.2,苯酚:KOH=1.0:0.8,苯酚:NaOH=1.0:0.08,升温至90℃,保温反应25分钟。试验标准砂的即时强度为0.32MPa,24h抗拉强度为0.55MPa。将得到的性能最优酚醛树脂,用来制备CO2硬化碱性酚醛树脂粘结剂,在制备过程中,KOH作为分散剂,硼砂作为交联剂,硅烷作为偶联剂,以常温抗拉强度作为主要考察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对粘结剂的各组分进行优化,最终得出CO2硬化酚醛树脂粘结剂的最优配比为酚醛树脂:KOH:硼砂:硅烷:A剂=100:24:15.2:1:8.4。通过在粘结剂中添加有机活性助剂C剂,初强度可以达到0.39MPa以上,终强度可达0.96MPa以上,C剂的加入量为12%。CO2硬化酚醛树脂粘结剂的粉状促硬剂是本文的重点。以抗拉强度为主要指标,通过试验得出促硬剂的优化配比为微硅粉4g:铝酸盐水泥4g。促硬剂加入量占树脂的30%左右时,效果最佳。当粘结剂加入量为砂量的2.5%时,加入适量促硬剂,初强度可以达到0.63MPa以上,终强度可以达到1.4MPa以上。最后,对其进行了生产验证及经济性分析。用研制成的CO2硬化碱性酚醛树脂粘结剂来制成砂芯,砂芯硬化速度快,抗拉强度高。得到的铸件能够满足铸造生产要求。采用该双组分硬化碱性酚醛树脂粘结剂的制芯成本比三乙胺冷芯盒法低很多,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许珊珊[6](2018)在《复合硬化改性水玻璃的制备及硬化工艺》文中指出CO2硬化水玻璃砂自铸造生产应用以来,已有70多年的历史。它具有硬化快速、发气量低,无毒无味,吨砂成本低,原材料充足等优点,是一种环保型绿色无机粘结剂。但是,很多问题一直困扰着铸造工作者,如普通CO2硬化法水玻璃加入量高(6%-8%),存在溃散性差、不易再生及容易吸湿等。为了解决水玻璃粘结剂以上问题,本试验通过改性剂的添加提高粘结剂的粘结强度,改善其溃散性;通过加入粉状促硬剂来进一步提高砂芯硬化强度及其抗吸湿性能;通过对粉状促硬剂+CO2气体+压缩空气的复合硬化工艺进行优化,解决了水玻璃容易过吹的问题。最后,水玻璃加入量在2%时,该材料及吹气硬化工艺具备优良的综合工艺性能。首先,本文以钠水玻璃作为粘结剂主体,为了进一步提高粘结剂的抗拉强度,对水玻璃进行了有机、无机复合改性,通过对比试验决定了改性剂的种类,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改性剂的最优配比。研究结果表明:改性水玻璃的最优配比(质量比)为:水玻璃:氢氧化钾:A剂:硅烷:六偏磷酸钠=1000:80:5:1:4。然后,在对水玻璃复合改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复合硬化工艺,即粉状促硬剂+CO2气体+压缩空气的各个流程进行选择与优化。通过试验,对各种粉状促硬剂进行了选择与复合,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促硬剂的最优配比(质量比),即微硅粉:煤粉:N粉=3.5:0.2:0.4;以吹气硬化强度作为试验目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硬化工艺各参数的最优组合,即CO2气体吹气流量为30LPM,CO2气体的吹入时间为25s,压缩空气吹气流量为30LPM,压缩空气的吹入时间为45s。改性后粘结剂的粘度为140mPa·s,密度为1.23g/cm3。在粘结剂加入量(占砂重)2.0%,粉状促硬剂量(占砂重)0.41%,吹气时间为70s条件下,试样即时抗拉强度可达到0.27MPa,4h抗拉强度可达到1.09MPa,24h抗拉强度达到1.28MPa。芯砂流动性好,发气量低,溃散性好,具备优良的综合工艺性能。最后,进行了现场生产验证试验。采用本文制备的改性水玻璃粘结剂及复合吹气工艺制备砂芯,硬化快速,砂芯表面光洁,强度较高,铸件相应内腔表面光洁,清理容易。结果表明该材料及硬化工艺完全能够满足现场铸造生产要求。
于志勇[7](2017)在《无机粘结剂砂在汽车铸件高效制芯工艺中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我国也开展了以水玻璃为基的无机粘结剂砂高效制芯工艺的研究,为了将其成功地应用于汽车铸件,必须克服现有水玻璃粘结剂砂的固有缺点,如芯砂强度低、流动性差、固化速度慢、尺寸精度不高和溃散性不好等问题,本论文针对上述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了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的措施,为我国推广应用新型无机粘结剂砂创造了技术条件。新开发的以水玻璃为基的无机粘结剂在硬化后系一种具有三维立体网状结构的铝氧硅酸盐无机聚合物,其芯砂的组成主要由改性水玻璃、强碱激发剂(硬化剂)、纳米硅交联剂、流变剂和溃散剂等多组分构成的。这种无机粘结剂是通过激发剂(硬化剂)的作用,使硅酸钠分子聚合,并在交联剂的作用下硬化而形成的三维空间网状结构的无机聚合物粘结剂。高粘度的钠水玻璃砂的流动性,可通过采用钾离子对硅酸钠溶液的改性和添加适当的流动助剂等措施,将水玻璃砂的流动性提高到3.5g以上,满足外形薄壁、复杂的汽车铸件的砂芯的充型性的要求。可从无机粘结剂的改性、固化方式的改变和调整工艺参数等多方面来提高砂型的抗湿性和贮存性。可采用如下措施来提高无机粘结剂砂的溃散性:(1)加入有机物和磷、铝无机物对水玻璃进行改性;(2)提高水玻璃模数,减少Na2O量;(3)在水玻璃粘结剂中加入受热能释放出H2O或CO2气体的碳酸盐或可膨胀的物质,使其浇注后在粘结薄膜中产生大量裂纹而失去粘结能力,提高芯砂的溃散能力。
朱青[8](2014)在《铸铁件用水玻璃砂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水玻璃砂无毒无味,环境友好,被专家认为是21世纪最有可能实现绿色铸造的型砂。但水玻璃砂浇注后溃散性差,出砂困难,铸件易粘砂等问题一直未克服,限制了其推广应用。为此,本研究课题主要是针对水玻璃砂溃散性及粘砂缺陷展开的。首先对CO2水玻璃砂的硬化机理进行分析,以确定本实验室环境下水玻璃砂的硬化方案。对试样的制备和型砂的吹气硬化装置进行设计和优化,设计出了热空气-CO2混合气体吹气工艺和对应装置,优选了吹气方案中吹气压力及气体温度,研究了吹气时间和吹气流量对常温强度的影响。试验发现:在本装置下,当吹气时间为50s-60s,吹气流量为30L/min时,既能保证起模时型砂所需的强度,同时终强度也足够高,满足浇注时型砂所需要的强度。其次,发明了一种铸造用CO2水玻璃石英砂添加剂,研究了添加剂对CO2水玻璃型砂溃散性的影响,并利用正交试验优化了添加剂加入量、水玻璃加入量和吹气工艺三个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玻璃砂中加入添加剂后,型砂溃散性明显提高,且其残留强度曲线的“双峰”特征消失,出现一致下降的趋势。当添加剂Ⅰ加入量为0.6%,添加剂Ⅱ加入量为5%,水玻璃加入量为5%,热空气-CO2混合气体中CO2比例为40%时,其常温即时强度、常温24h强度,800℃及1000℃残留强度较合理。最后,针对水玻璃石英砂在铸铁件的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粘砂缺陷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对铸型与铸件界面层进行模拟并对含添加剂的模拟界面层进行了烧结试验。研究了添加剂对界面层烧结状态的影响,并对铸铁件进行实际浇注。结果表明:往水玻璃型砂中加入添加剂,可以显着减小铸型表面孔隙,使铸型与铸件间的界面层在高温下发生适度烧结和致密化,有利于防止金属液的渗透,防止铸铁件产生粘砂缺陷。铸铁件浇注试验发现,加入添加剂的水玻璃石英砂在铸造过程中,在铸型与铸件界面产生的烧结层冷却至室温时强度更低,脆性更大,能轻易从铸件表面剥落,减少铸件的清理工作。
尹维召[9](2013)在《CO2硬化水玻璃旧砂再生回用的研究》文中指出目前水玻璃砂的硬化方式主要有:(1)吹CO2硬化法,(2)有机酯自硬化法,(3)真空置换CO2法。其中吹CO2硬化法由于工序简单、成本低、对原料品质要求低等特点,在铸钢生产企业,特别是中小铸钢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我国绝大部分铸钢企业都是中小企业,可见此法应用很广。因此解决好吹C02硬化水玻璃砂的再生回用问题,对整个型砂再生回用工作意义重大。目前水玻璃砂的单一再生方法主要有三种:(1)机械干法再生,(2)机械湿法再生,(3)化学再生。其中前两种方法有明显的缺点,最后一种方法提出较晚,实际效果还不明显,需要进一步完善、充实和提高。吹CO2硬化水玻璃砂由于水玻璃加入量较多再生难度较大,目前研究的还较少。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并对前人工作的总结,制定了如下的实验方案。首先,采用简单的机械干法再生,使残留的水玻璃去除掉15%左右,为后面的化学再生做好准备。在再生设备一定的前提下,再生砂的性能主要是由再生时间决定的,本实验设置了0分钟、10分钟、20分钟、30分钟和40分钟5组试验。通过检测再生砂的几种主要性能(粒度分布、粉尘含量和残留氧化钠含量),制定出较合理的再生时间。然后,对机械干法再生中性能较好的砂进行化学再生。通过加入一定量的水(0%、1%、2%、4%)和低模数(M=2.0~2.2)不同数量(4%、6%、8%)的水玻璃,对旧砂的模数和浓度进行调整,使之处在模数-浓度临界值以下,在混砂造型后能够满足使用要求,达到再生回用的目的,再生效果主要通过测量标准试样的抗拉强度和可使用时间来确定的。通过再生性能的对比,综合考虑,确定最佳的水和水玻璃的加入量通过实验发现,在本实验的条件下:(1)机械再生的最佳时间在20分钟左右,此时再生砂有较好的综合性能;(2)混砂前预处理时,加水量在1%-2%较为合适;(3)化学再生时新水玻璃的加入量为6%,模数为2.0-2.2较为合适。此时的终强度达到1.26MPa,接近水玻璃加入8%模数为2.5时的新砂水平。从这些数据中可以得出:先通过简单的机械再生,使氧化钠去除掉一部分;再通过化学再生,调整旧砂的水玻璃模数和浓度,使之满足造型要求的再生技术是完全可行的。由于需再生的旧砂千差万别,在实际生产中,应参照本实验的原理、方法和数据,对自己的工艺参数进行相应的调整,以达到回用的目的。
李雪洁[10](2013)在《微波硬化水玻璃砂复合硬化工艺及抗吸湿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微波加热具有快速硬化、均匀加热、环保卫生等优势。采用微波加热硬化水玻璃砂可以充分发挥水玻璃的粘结效率,在显着减少水玻璃加入量的前提下,获得较高的砂型(芯)强度。但对模具材料要求高和微波硬化后水玻璃砂型(芯)吸湿性非常强是制约微波硬化水玻璃砂推广应用的两大难题。针对模具材料要求高的难题,试验研究了三种复合硬化工艺来寻求解决方法。(1)试验研究了“有机酯硬化”与“微波加热硬化”复合硬化工艺的性能特征。结果表明:该工艺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模具要求高的难题,也提高了微波硬化水玻璃砂的抗吸湿性。砂样在恒湿瓶中的4h存放强度较普通微波硬化提高了约70%,吸湿率降低了14.4%,表面安定性也有明显提高。较之于单一的有机酯硬化工艺,该工艺的水玻璃加入量少、砂型硬化速度快、硬化强度高。(2)试验研究了“吹热空气硬化”与“微波加热硬化”复合硬化工艺的性能特征。结果表明:相比于“二次微波硬化水玻璃砂方法”,该工艺较简便一些,可实现无模微波加热硬化;但前期达到脱模强度所需的时间较“CO2硬化”和“微波加热硬化”长,在实际应用中会影响生产效率。另外,热空气的发生、输送、保温等措施及设备增加了生产成本。(3)试验研究了“吹CO2硬化”与“微波加热硬化”复合硬化工艺的性能特征。结果表明:该工艺不仅较好地解决了模具问题,且获得的砂样强度高于普通微波硬化水玻璃砂。在水玻璃加入量为1.5%时,最佳的工艺参数为:吹气时间5s、吹气流量10L/min、微波功率700W、加热时间180s。此时,复合硬化砂样的抗压强度相比于二次微波硬化水玻璃砂样强度,提高了约80%。针对微波硬化水玻璃砂吸湿性较强的问题,采用改性原砂或改性水玻璃的方法来改善其抗吸湿性能。结果表明:甲基硅油、甲基硅酸钠、SPAN-8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AEO-25、超细绢云母、纳米SiC粉末等改性剂均能显着改善微波硬化水玻璃砂的抗吸湿性,其中甲基硅油、甲基硅酸钠、SPAN-8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效果较为明显,分别在最佳加入量为15%、15%、3%和7.5%时,较普通微波硬化水玻璃砂恒湿瓶中4h存放强度提高了129%、100%、102%和105%。
二、CO_2吹气硬化Ecolotec650树脂水玻璃复合砂新工艺的生产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O_2吹气硬化Ecolotec650树脂水玻璃复合砂新工艺的生产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水玻璃砂旧砂干法再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水玻璃砂技术的回顾 |
2再生方法 |
2.1湿法再生: |
2.2热干法再生: |
2.3干法再生 |
2.4干法再生回用砂Na2O的控制 |
3旧砂干法再生试验 |
3.1试验用设备 |
3.2旧砂: |
3.3再生砂工艺性能试验 |
3.3.1山西再生砂加不同比例的新砂做实验。新砂为:包头新砂、内蒙精选砂。 |
3.3.2型砂工艺性能试验 |
3.4试验结果分析 |
4对水玻璃砂旧砂再生的建议 |
(2)水玻璃冷芯盒工艺的推广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实验室制芯模拟实验 |
3 推广应用案例 |
3.1 黑龙江某机车车辆公司 |
3.2 重庆某铸钢公司 |
3.3 沈阳某铝铸件制造公司 |
3.4 煤机行业:河北某公司铸造分厂 |
3.5 河北某冶金设备公司 |
4 水玻璃冷芯盒工艺应用前景展望 |
(3)水玻璃冷芯盒工艺的推广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实验室制芯模拟实验 |
3 推广应用案例 |
3.1 黑龙江某机车车辆公司 |
3.2 重庆某铸钢公司 |
3.3 沈阳某铝铸件制造公司 |
3.4 煤机行业:河北某公司铸造分厂 |
3.5 河北某冶金设备公司 |
4 水玻璃冷芯盒工艺应用前景展望 |
(4)微波硬化水玻璃砂型抗吸湿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
1.2 水玻璃砂硬化工艺概述 |
1.2.1 吹CO_2气体硬化 |
1.2.2 真空置换硬化(VRH法) |
1.2.3 粉末硬化剂自硬 |
1.2.4 有机酯自硬 |
1.2.5 普通加热硬化 |
1.2.6 微波加热硬化 |
1.3 水玻璃砂抗吸湿性研究现状 |
1.4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5 研究技术路线 |
2 试验方案及微波硬化水玻璃砂型特性研究 |
2.1 试验材料及设备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设备 |
2.2 试验方法及过程 |
2.2.1 混砂工艺 |
2.2.2 砂型造型、硬化、取模 |
2.2.3 性能衡量指标测量 |
2.2.4 砂型结构表征的方法 |
2.3 微波硬化水玻璃砂型特性的探讨及参数确定 |
2.3.1 砂型在微波装置中放置位置对砂型表面温度及即时强度的影响 |
2.3.2 水玻璃添加量及微波硬化时间对水玻璃砂型表面温度的影响 |
2.3.3 水玻璃添加量及微波硬化时间对水玻璃砂型即时强度的影响 |
2.3.4 微波硬化水玻璃砂型吸湿特性 |
2.4 本章小结 |
3 改性剂改性微波硬化水玻璃砂型的单因素试验 |
3.1 试验方案及其内容 |
3.1.1 试验材料及设备 |
3.1.2 试验方法 |
3.2 表面活性剂改性水玻璃砂 |
3.2.1 聚季铵盐-7改性水玻璃砂 |
3.2.2 聚季铵盐-10改性水玻璃砂 |
3.2.3 蓖麻油酸钾改性水玻璃砂 |
3.3 偶联剂改性水玻璃砂 |
3.3.1 硅烷偶联剂KH-602改性水玻璃砂 |
3.3.2 硅烷偶联剂KH-570改性水玻璃砂 |
3.3.3 钛酸酯偶联剂CS-201改性水玻璃砂 |
3.4 无机物四硼酸锂改性水玻璃砂 |
3.5 络合剂改性水玻璃砂 |
3.5.1 乙二胺四乙酸改性水玻璃砂 |
3.5.2 15-冠醚-5改性水玻璃砂 |
3.6 银耳异聚多糖改性水玻璃砂 |
3.7 纳米吸波材料石墨烯改性水玻璃砂 |
3.8 其他改性剂改性水玻璃砂 |
3.9 本章小结 |
4 微波硬化水玻璃砂型正交试验及表面覆膜试验 |
4.1 正交试验 |
4.1.1 正交试验设计 |
4.1.2 正交试验结果及分析 |
4.1.3 正交试验水玻璃砂的微观结构分析 |
4.2 表面覆膜试验 |
4.2.1 表面覆膜的作用及覆膜材料的选择 |
4.2.2 覆膜工艺流程及性能结果分析 |
4.3 内外联合改善砂型抗吸湿性试验结果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本人在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及专利 |
致谢 |
(5)双组分CO2硬化碱性酚醛树脂粘结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铸造用粘结剂的发展概况 |
1.2 CO_2硬化碱性酚醛树脂粘结剂的研究进展 |
1.3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1.4 选题主要内容 |
第2章 试验材料及方法 |
2.1 试验材料和主要试剂 |
2.2 试验仪器及设备 |
2.3 试验方法 |
2.3.1 碱性酚醛树脂粘结剂的合成 |
2.3.2 粘结剂及型砂性能检测方法 |
第3章 碱性酚醛树脂粘结剂的合成 |
3.1 合成的基本原理 |
3.2 合成工艺的确定 |
3.2.1 探索性试验一 |
3.2.2 探索性试验二 |
3.2.3 探索性试验三 |
3.3 影响因素 |
3.3.1 苯酚与甲醛摩尔比的确定 |
3.3.2 催化剂的选择 |
3.3.3 苯酚与氢氧化钠摩尔比的确定 |
3.3.4 反应时间的确定 |
3.3.5 正交试验 |
3.3.6 正交试验的验证试验 |
3.4 新型CO_2硬化酚醛树脂粘结剂的组成 |
3.5 粘结剂的最佳配比的研究 |
3.6 有机活性助剂对树脂粘结强度的影响 |
3.7 酚醛树脂其他性能参数 |
第4章 酚醛树脂促硬剂的研究 |
4.1 促硬剂的探究 |
4.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4.3 促硬机理的分析 |
4.3.1 断口形貌 |
4.3.2 红外表征 |
4.4 其他的工艺性能测试 |
4.4.1 CO_2硬化酚醛树脂砂可使用时间的测量 |
4.4.2 CO_2气硬树脂砂的发气量 |
4.4.3 CO_2硬化树脂砂溃散性的测量 |
第5章 生产验证及经济性分析 |
5.1 生产验证 |
5.1.1 混砂制芯方法 |
5.1.2 浇注 |
5.2 经济性分析 |
5.2.1 CO_2硬化碱性酚醛树脂粘结剂的成本估算 |
5.2.2 从型砂的溃散性角度分析 |
5.2.3 从废气及废物处理角度分析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6)复合硬化改性水玻璃的制备及硬化工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水玻璃改性剂的发展 |
1.2.1 物理改性水玻璃 |
1.2.2 化学改性水玻璃 |
1.3 水玻璃砂硬化工艺的发展 |
1.4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1.5 试验研究内容 |
第2章 试验的材料、方法及所用设备 |
2.1 主要原料及化学试剂 |
2.1.1 试验主要原料 |
2.1.2 试验所用化学试剂 |
2.2 试验仪器及设备 |
2.3 试样制备 |
2.3.1 改性水玻璃的制备 |
2.3.2 “8”字形试样的制备 |
2.3.3 复合吹气装置的设计 |
第3章 水玻璃的复合改性剂的制备 |
3.1 改性剂的探索试验 |
3.1.1 基础复合硬化工艺的确定 |
3.1.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3.2 改性水玻璃的正交试验 |
3.3 正交试验的试验验证 |
3.4 溃散性的测定 |
第4章 改善水玻璃砂溃散性的研究 |
4.1 探索试验 |
4.1.1 试验方法 |
4.1.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4.2 改性水玻璃的正交试验 |
4.3 正交试验的试验验证 |
4.4 红外光谱的分析 |
第5章 促硬剂+CO_2+压缩空气的复合硬化工艺研究 |
5.1 促硬剂的探索试验 |
5.1.1 试验方法 |
5.1.2 试样结果分析 |
5.2 促硬剂的正交试验 |
5.3 促硬剂的正交试验验证 |
5.4 吹气硬化工艺的研究 |
5.5 吹气工艺的正交试验验证 |
5.6 复合吹气工艺的硬化机理分析 |
第6章 型砂的性能研究 |
6.1 砂芯的断口微观形貌研究 |
6.2 粘结剂的性能测定 |
6.3 溃散性的测定 |
6.4 发气量的测定 |
6.5 生产验证 |
第7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7)无机粘结剂砂在汽车铸件高效制芯工艺中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应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
1.2.1 国外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2 国内无机粘结剂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
1.3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用原材料 |
2.2 试验方法 |
2.3 性能及其测试方法 |
2.4 混砂工艺 |
2.5 取样和制样 |
2.6 水玻璃砂强度的测量方法 |
第三章 试验结果与分析 |
3.1 无机粘结剂砂主要影响因素的研究 |
3.1.1 提高无机粘结剂砂的流动性 |
3.1.2 提高型芯砂的硬化速度和即时强度 |
3.2 提高无机粘结剂砂的抗湿性 |
3.2.1 添加无机粉料抗湿剂提高抗湿性能 |
3.2.2 优化硬化工艺参数提高抗湿性能 |
3.2.3 本节小结 |
3.3 提高无机粘结剂砂的溃散性 |
3.3.1 添加有机物和含磷无机物改善溃散性能 |
3.3.2 添加碳酸盐改善溃散性能 |
3.3.3 出砂性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生产性试验 |
4.1 型、芯砂的混制和造型制芯 |
4.2 无机粘结剂砂的制芯试验 |
4.2.1 苏州明志科技股份公司中试试验 |
4.2.2 长春一汽铸造有限公司中试试验 |
4.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铸铁件用水玻璃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引言 |
1.1 砂型铸造概述 |
1.2 水玻璃砂工艺的发展及技术优势 |
1.2.1 水玻璃砂工艺的发展概况 |
1.2.2 水玻璃砂工艺的技术优势 |
1.3 水玻璃及水玻璃砂硬化机理的研究概况 |
1.3.1 水玻璃的定义 |
1.3.2 水玻璃的重要参数 |
1.3.3 水玻璃砂的硬化机理 |
1.4 国内外水玻璃砂溃散性及粘砂缺陷的研究概况 |
1.4.1 国内外水玻璃砂溃散性的研究概况 |
1.4.2 国内外水玻璃砂粘砂缺陷的研究概况 |
1.5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
1.5.1 研究意义 |
1.5.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CO_2水玻璃砂吹气装置及其吹气工艺的研究 |
引言 |
2.1 CO_2水玻璃砂试样制备装置的设计 |
2.2 CO_2水玻璃砂吹气硬化装置的设计 |
2.2.1 加热器的选择 |
2.2.2 加热方案的确定 |
2.2.3 热空气-CO_2吹气装置的确定 |
2.3 CO_2水玻璃砂吹气工艺的研究 |
2.3.1 吹气的压力及温度的选择 |
2.3.2 吹气时间的研究 |
2.3.3 吹气流量的研究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改善CO_2水玻璃砂溃散性的试验研究 |
引言 |
3.1 CO_2水玻璃砂溃散性差的问题 |
3.2 溃散剂机理 |
3.3 添加剂 |
3.4 试验条件及方法 |
3.4.1 试验原材料 |
3.4.2 试验仪器 |
3.4.3 混砂制样与性能测试 |
3.4.4 试验方法 |
3.5 试验结果及分析 |
3.5.1 优化配比正交试验 |
3.6 最佳方案时水玻璃砂性能测试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CO_2水玻璃砂铸铁件的粘砂缺陷的研究 |
引言 |
4.1 防粘砂剂机理 |
4.2 试验条件及方法 |
4.2.1 试验原材料 |
4.2.2 试验仪器 |
4.2.3 试验方法 |
4.3 试验结果及分析 |
4.3.1 水玻璃石英砂铸型与铸件模拟界面层烧结试验 |
4.4 实验室铸铁件浇注验证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9)CO2硬化水玻璃旧砂再生回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型砂简介及分类 |
1.1.1 粘土砂 |
1.1.2 树脂砂 |
1.1.3 水玻璃砂 |
1.2 水玻璃砂 |
1.2.1 水玻璃 |
1.2.2 水玻璃砂的硬化机理 |
1.2.3 水玻璃砂的发展过程 |
1.2.4 目前常用水玻璃型砂种类、应用及优缺点 |
1.2.5 水玻璃砂再生难的原因 |
1.2.6 目前的再生方法及效果 |
1.3 课题提出的目的和意义 |
1.4 课题研究的内容、目标及路线 |
1.4.1 课题研究的内容与目标 |
1.4.2 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 |
2 实验方案设计与实验步骤 |
2.1 机械再生 |
2.1.1 机械脱膜 |
2.1.2 风力除膜 |
2.1.3 再生砂性能检测 |
2.2 化学再生试验方案 |
2.2.1 纯水加入量和处理时间的设计 |
2.2.2 新水玻璃模数确定及加入量设计 |
2.2.3 可使用时间及试样强度测定 |
3 实验数据的整理及分析 |
3.1 机械再生实验结果 |
3.1.1 粒度分布检测结果 |
3.1.2 粉尘含量检测结果 |
3.1.3 残留氧化钠检测结果 |
3.2 化学再生实验结果 |
3.2.1 抗拉强度测定结果 |
3.2.2 可使用时间的观察结果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10)微波硬化水玻璃砂复合硬化工艺及抗吸湿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的来源、目的和意义 |
1.2 水玻璃砂硬化工艺的发展 |
1.3 水玻璃砂的吸湿性及抗湿研究现状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
2 有机酯-微波加热复合硬化工艺研究 |
2.1 试验方案 |
2.2 有机酯加入量对复合硬化砂样脱模性能的影响 |
2.3 有机酯加入量对复合硬化砂样存放强度的影响 |
2.4 复合硬化工艺与其他硬化工艺的比较 |
2.5 复合硬化砂样的吸湿性与表面安定性 |
2.6 加热时间对复合硬化砂样常温强度的影响 |
2.7 加热功率对复合硬化砂样常温强度的影响 |
2.8 微观结构及硬化过程分析 |
2.9 本章小结 |
3 吹空气-微波加热复合硬化工艺研究 |
3.1 试验方案 |
3.2 常温空气对复合硬化砂样强度的影响 |
3.3 气体温度、吹气时间对复合硬化砂样强度的影响 |
3.4 气体流量对复合硬化砂样强度的影响 |
3.5 吹气压力对复合硬化砂样强度的影响 |
3.6 复合硬化水玻璃砂的吸湿性与表面安定性 |
3.7 复合硬化水玻璃砂的硬化过程分析 |
3.8 本章小结 |
4 CO_2-微波加热复合硬化工艺研究 |
4.1 试验方案 |
4.2 水玻璃加入量对复合硬化砂样强度的影响 |
4.3 吹气时间、流量对复合硬化砂样强度的影响 |
4.4 微波加热时间、功率对复合硬化砂样强度的影响 |
4.5 较大尺寸砂样的复合硬化正交试验研究 |
4.6 复合硬化水玻璃砂的硬化过程分析 |
4.7 本章小结 |
5 微波硬化水玻璃砂抗吸湿性提高措施研究 |
5.1 试验方法及内容 |
5.2 加入有机硅类改性剂对砂样抗吸湿性的影响 |
5.3 加入表面活性剂类改性剂对砂样抗吸湿性的影响 |
5.4 加入纳米无机硅对砂样抗吸湿性的影响 |
5.5 加入其他改性剂对微波硬化水玻璃砂性能的影响 |
5.6 本章小结 |
6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Ⅰ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四、CO_2吹气硬化Ecolotec650树脂水玻璃复合砂新工艺的生产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水玻璃砂旧砂干法再生的研究[A]. 金广明,白彦华,尹德英,殷行,马爽,刘源. 第十七届中国铸造协会年会暨第六届全国铸造行业创新发展论坛论文集, 2021
- [2]水玻璃冷芯盒工艺的推广应用[A]. 尹德英,魏甲,刘洪涛,殷行,孔艺博,白颜华,金广明. 第十六届中国铸造协会年会暨第五届全国铸造行业创新发展论坛论文集, 2020
- [3]水玻璃冷芯盒工艺的推广应用[J]. 尹德英,魏甲,刘洪涛,殷行,孔艺博,白颜华,金广明. 铸造工程, 2020(04)
- [4]微波硬化水玻璃砂型抗吸湿性研究[D]. 孙洁. 武汉纺织大学, 2020
- [5]双组分CO2硬化碱性酚醛树脂粘结剂的研究[D]. 刘晓宏. 沈阳工业大学, 2020(01)
- [6]复合硬化改性水玻璃的制备及硬化工艺[D]. 许珊珊. 沈阳工业大学, 2018(11)
- [7]无机粘结剂砂在汽车铸件高效制芯工艺中的研究[D]. 于志勇. 大连交通大学, 2017(12)
- [8]铸铁件用水玻璃砂的研究[D]. 朱青. 东华大学, 2014(05)
- [9]CO2硬化水玻璃旧砂再生回用的研究[D]. 尹维召. 郑州大学, 2013(S2)
- [10]微波硬化水玻璃砂复合硬化工艺及抗吸湿性研究[D]. 李雪洁. 华中科技大学, 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