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电网各类事故明显下降

山东电网各类事故明显下降

一、山东电网各类事故大幅度下降(论文文献综述)

张文华[1](2021)在《面向系统灵活性的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规划研究》文中认为2020年我国“30·60”双碳目标的提出,进一步提高了中国在国家自主贡献中的力度,对中国高质量能源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自此,构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新型电力系统成为实现“30·60”双碳目标的必由之路。然而,在走向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新形态的路上,存在诸多管理决策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极为突出的就是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消纳的相关问题。随着可再生能源渗透率的提高,电力系统将面临更大的波动性和供应的不确定性。为避免出现大量弃风、弃光的情况发生,提升系统灵活性是最直接有效的解决办法。对此,研究建立并完善提高系统灵活性、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的中长期电力规划模型,探索电力行业优化发展路径,有助于为能源监管部门提供科学的管理决策依据,减少无效投资,对“十四五”规划乃至2035年远景规划有重大参考价值。基于此,本文首先从能源“不可能三角”理论出发,以“安全、经济、低碳”三元目标为优化方向,从基于组合预测的中长期电力需求预测模型研究、基于系统成本的电力资源技术经济分析与增长潜力研究,以及供需两侧资源协同优化的电力规划模型研究三个方面构建了面向系统灵活性的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规划研究体系。其次,通过构建基于MLR-ANN(多元回归和人工神经网络耦合)的全社会用电量预测模型和基于Gompertz曲线的电力经济增长规律分析模型,系统LCOE(系统平准化发电成本)技术经济分析模型和基于双因素学习曲线的电力资源成本下降趋势模型,以及面向系统灵活性的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规划模型等模型,建立了新型的中长期电力规划思维范式。然后,本文也应用所构建模型分析了不同政策情景下2021-2035年中国电力行业潜在的发展路径,并运用电力系统运行模拟方法对形成的规划方案进行了可靠性验证。最后,针对优化路径,提出了公正合理的政策建议,为国家能源高质量发展献策。具体来说,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基本结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系统灵活性和中长期电力规划相关基础理论研究。从能源“不可能三角”理论出发,以“安全、经济、低碳”三元目标为优化方向,阐述了面向系统灵活性的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规划研究优化思路,形成了从基于组合预测的中长期电力需求预测模型研究、基于系统成本的电力资源技术经济分析与增长潜力研究,以及供需两侧资源协同优化的电力规划模型研究三个方面构建面向系统灵活性的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规划研究体系的整体思路。(2)电力行业发展现状分析。重点梳理和分析了近20年来我国电力行业在电源结构、跨省跨区输电线路和全社会用电量等主体构架方面的变化趋势,以及发电技术经济性、线损、厂用电率、煤耗、需求响应规模等成本效率方面的演变趋势。为面向系统灵活性的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规划模型的构建和电力行业优化路径的探索提供了参数设定依据。(3)基于组合预测的中长期电力需求预测模型研究。首先,重点分析了引起全社会用电量变化的相关因素,基于MLR模型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提取了影响全社会用电量变化的显着影响变量。并通过时间序列ANN模型和最小二乘法,分别预测了显着影响变量的未来值。其次,通过构建的基于MLR-ANN的全社会用电量预测模型,分别用两组数据预测了我国2021-2035年的全社会用电量。然后,基于Gompertz曲线模型对主要发达国家电力经济发展规律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研究了用电量“拐点”的问题。最后,整合了国内外权威研究机构对中国电力需求预测的结果,结合对中长期电力经济发展规律研究的结论,对本文构建的基于MLR-ANN的全社会用电量预测模型结果进行了校验。结果表明,本文构建的“MLR+最小二乘+ANN”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预测结果可靠。(4)基于系统成本的电力资源技术经济分析与增长潜力研究。首先,分别构建了以系统成本为核算基础的系统LCOE技术经济分析模型和基于双因素学习曲线的电力资源成本下降趋势模型,补充了已有的技术成本分析研究中存在的灵活性和需求侧资源考虑缺失的问题。然后,充分模拟电力市场环境,利用所构建模型分析了 2021-2035年不同电力资源竞争力情况。最后,基于电力市场化背景,综合不同电力资源竞争力分析结论,分析了各类发电资源和需求侧灵活性资源的年均新增规模及发展潜力,为面向系统灵活性的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规划模型约束条件设立了较为客观的定义域。(5)供需两侧资源协同优化的电力规划模型研究。首先,基于电力规划基本原理,通过对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新形态特性的分析,论述了中长期规划视角中需充分考虑满足系统灵活性要求,进而适应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新形态的必要性。其次,以中长期电力规划模型作为切入点,嵌入电力行业碳达峰约束与灵活性平衡约束进行优化,构建基于系统灵活性的供需两侧资源协同优化的新型电力规划模型,并叠加前文子模型的互动,共同形成了面向系统灵活性的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规划模型。然后,基于所构建的MLR-ANN中长期电力需求预测模型、系统LCOE模型以及双因素学习曲线模型所得出的基本结论,构建的基准情景、加强政策情景、“碳中和”情景以及1.5℃情景等四种不同政策情景,应用该模型模拟分析了不同政策情景下2021-2035年全国层面和局部区域电力规划方案,探索了 2021-2035年我国电力行业优化发展路径。最后,采用运行模拟进一步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结果显示,本文所建立的规划模型呈现的规划方案能满足各项约束条件,是一个优化的结果。(6)政策建议。基于不同政策情景下全国层面和局部区域电力规划方案对比分析结论,分别从电源侧、电网侧以及需求侧等多个方面提出了保障优化路径得以实施的相关政策建议。同时,还针对优化路径引发的相关公正转型问题进行了论述,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唐佳雄[2](2021)在《约束空间爆轰气流作用下电弧熄灭特性的机理与试验研究》文中指出雷电灾害严重威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现有的“阻塞型”和“疏导型”雷电防护技术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雷害,但其安全性、有效性及经济性问题仍亟待解决。因此,针对110kV输电线路防雷措施的技术瓶颈和不足,提出了一种具有主动灭弧功能的爆轰气流灭弧防雷装置。该装置利用雷电脉冲信号在电弧形成瞬间同步触发灭弧气丸,以产生爆轰气流在继电保护动作前迅速熄灭电弧,从而实现雷击不跳闸。本文从理论分析、仿真建模、试验研究三个方面对爆轰气流作用下电弧的熄灭特性进行了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介绍了装置的结构、安装及工作原理,并基于交流电弧物理特性研究了爆轰气流作用下弧柱能量的平衡过程。研究表明交流电弧的熄灭与否在于弧隙介质强度和弧隙电压恢复速度、去游离过程和热游离过程的竞争,爆轰气流可加速电弧能量耗散,加强电弧的去游离,促使电弧介质强度迅速恢复。建立了爆轰气流作用下的链式电弧模型,得到了电弧运动速度、电弧直径等参数。然后基于爆轰波的C-J模型分析了爆轰波的Rayleigh线和Hugoniot线表征的物理意义。分析了灭弧气丸装药直径对爆速的影响,即爆速随气丸装药直径增加而增大,并从实际运行角度建议灭弧气丸直径保持在合理范围内。基于磁流体方程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对爆轰气流灭弧过程进行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在爆轰气流能在6ms内熄灭10k A的电弧,且持续存在的气流能深度抑制电弧重燃。最后对110kV灭弧装置进行了触发响应时间试验、雷电冲击试验、绝缘配合试验、工频耐受电压试验、工频续流遮断试验、气流速度测试试验及抑制建弧试验,分析了装置挂网运行情况。考虑装置未来会向更高电压等级线路发展,对220kV灭弧装置进行了雷电冲击试验和工频耐受电压试验。试验结论如下:1)装置的响应触发时间为200μs,响应时间随雷电幅值增大而缩短;2)在相同间距下,110kV装置负极性U50%闪络电压比正极性U50%闪络电压高;3)当Z/Z0=0.7~0.85时,110kV装置的V-s曲线均位于绝缘子V-s曲线的下方,两者能构成良好的绝缘配合,确保雷击时装置先于绝缘子击穿闪络。但当Z/Z0=0.9时,两者的V-s曲线存在交点,两者不能形成绝缘配合,即灭弧装置不能保护绝缘子;4)测得220kV装置的U50%为837.7kV。220kV装置的V-s曲线位于绝缘子V-s曲线的下方,两者之间具有良好的绝缘裕度;5)110kV、220kV装置分别耐受了1min幅值为180.3kV、361.2kV的工频电压,未出现击穿闪络;6)110kV装置在2.6ms内成功遮断了5.1k A左右的工频续流电弧且未重燃;7)110kV装置平均气流速度为250m/s,气流速度峰值能达到300m/s以上。同时电弧重燃率及建弧率随着气流速度增加而下降,灭弧率随气流速度增大而增加;8)110kV灭弧装置防雷效果显着,线路未发生跳闸。

谢宇峥[3](2021)在《大范围频率偏移场景下电力系统频率稳定机理及协调控制》文中提出维持电力系统频率在允许范围内对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多个大停电事故表明,区域电网由于大规模风电、光伏脱网,或在连锁故障驱动下解列成发电、负荷不平衡的孤立区域,导致孤立电网出现频率大范围偏移甚至电网频率崩溃的情况。互联大电网联络线故障,也可能导致系统出现严重的有功功率扰动。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机组和高压直流输电接入电力系统的比例逐渐增加,电网的形态结构正经历一个由量到质的变化过程,低惯量、低可控性和潜在有功功率扰动量大等特点导致系统频率稳定问题突出。在电力电子化电源和高压直流输电发展的驱使下,电网的动态频率响应更加复杂、剧烈,增加了频率大范围偏移、频率失稳和崩溃的风险,给电力系统频率安全稳定分析与控制带来新的挑战。电力系统频率安全稳定的相关研究大都集中在频率响应曲线的获取,常规频率响应模型中通常认为频率偏移不大,忽略频率变化对锅炉热状态和辅机出力的影响。但大幅频率偏移会直接影响给水泵、送风机等辅机出力,进而影响系统频率特性。目前很少有研究涉及频率稳定性量化评估问题,对频率稳定机理分析不清,进而无法获知系统的稳定程度。通常对系统频率安全性和频率稳定性不加严格区分,对频率稳定性的分析大都是基于频率偏移安全评估思路,采用定性的方法或近似用暂态频率偏移评估代替真正的频率稳定评估,缺乏对频率安全性和频率稳定性内涵的剖析以及对其本质的区分和阐述,频率稳定机理及其量化分析研究仍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论文针对在频率大范围偏移场景下的频率响应建模、频率稳定机理及其量化分析和频率协调优化控制问题开展研究,取得的主要创新成果如下:(1)针对传统模型在频率大范围偏移情况下频率特性模拟不够准确的问题,建立了考虑频率偏移对锅炉热状态以及给水系统出力影响的较为详细的火电机组有功-频率响应扩展模型,改善了常规频率响应模型的适应性;基于扩展模型揭示了频率偏移影响辅机出力进而导致系统频率失稳的过程;为国际广泛应用的电力系统仿真计算软件PSS/E建立了火电机组有功-频率响应扩展模型并通过编程实现,拓展了PSS/E在电力系统发生大范围频率偏移下的频率动态仿真功能,提高了发生大扰动后的计算精度。(2)针对频率安全性和频率稳定性没有严格区分、频率稳定性缺乏有效的量化分析方法等问题,揭示了在更大频率变化范围内机组和负荷静态功频特性曲线存在两个交点,从理论上系统分析了这两个平衡点的稳定特性,定义了电力系统频率静态不稳定平衡点;提出了静态频率稳定裕度指标,给出了电力系统频率稳定性量化评估方法;阐述了电力系统频率安全性和频率稳定性本质和内涵,首次从物理机理上将频率安全性与频率稳定性清晰地区分开来,丰富了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理论体系。(3)针对大扰动情况下送端电网频率稳定协调控制问题,基于频率安全裕度和频率稳定裕度指标,在高频场景下将系统静态频率稳定裕度分析转化为最小切机量控制分析,建立了一种频率协调控制数学模型;为简化模型求解过程,进一步提出了首轮单次切机总量子模型和分轮次切机量优化整定子模型的分解-综合协调优化策略并基于轨迹灵敏度进行求解,提高了决策方案的适应性;利用机组与直流落点电气距离,机组出力和贪婪算法相结合的方法,优化各轮次切机组合方案。论文研究建立了考虑给水系统功频特性的火电机组有功-频率响应扩展模型,改善了常规系统频率响应模型的适应性;提出了静态频率稳定裕度指标和量化评估方法,为频率稳定协调控制提供了量化信息,综合评估了给定大扰动下电网的频率安全稳定水平;基于频率安全和稳定裕度建立了一种高频场景下频率协调控制数学模型并进一步提出了分解-综合协调优化策略,提高了决策控制方案的适应性。从频率响应计算、频率稳定机理和频率稳定协调控制三个层面上丰富了频率分析和控制理论体系,完善了电力系统频率响应模型,提升了电力系统数值仿真的频率响应计算水平,丰富了电力系统稳定分析理论体系,促进频率控制技术的进步,为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提供了有益理论支撑。

熊燚[4](2021)在《非同步机电源对暂态稳定性影响机理分析》文中认为近年来,国内外由于电力系统同步机暂态失稳所引起的大范围解列以及停电事故不断增加。而随着非同步机电源的大量并网,相同故障情况下,电力系统的暂态过程更加复杂,暂态失稳机理更加难于把握。碳达峰和碳中和驱动着低碳可再生能源加速发展,随着非同步机电源装机容量的进一步增长,电力系统暂态响应更加复杂,暂态稳定形态将会随之发生变化。因此,非同步机电源并网对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影响机理,需要更加细致的分析和评估。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基于扩展等面积(Extended Equal Area Criterion,EEAC)准则编写暂态稳定性量化评估程序,扩展了 PSSE(Power System Simulator/Engineering)暂态稳定性量化评估功能。程序使用Python语言,将EEAC计算流程模块化,按流程实现了模型识别及数据提取、系统同步机分群,稳定裕度计算及数据展示等应用。程序调用PSS/E的应用程序接口,获取系统同步机摇摆曲线及模型参数后,可以迅速给出系统暂态稳定裕度指标并展示。其次,基于互补群惯量中心相对运动(Complementary Cluster Center of Inertia-Relative motion,CCCOI-RM)变换,讨论非同步机电源并网对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影响。基于CCCOI-RM变换,构建了互补群惯量中心动态模型,并提出了非同步机影响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分析了不同场景下,非同步机电源接入对动态模型关键因素的影响并给出其变化量表达式;进一步推导了各场景下的等值单机系统功角加速度的暂态响应表达式,定性判断非同步机接入后系统暂态稳定性变化方向,并揭示非同步机电源接入对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影响机理。最后,基于扩展等面积准则讨论了非同步机电源不同接入场景下,系统功角特性曲线参数的变化,分析各场景下系统加、减速面积的变化趋势。从能量角度进一步解释了非同步机电源并网对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影响途径,发现了非同步机电源等容量替代系统同步机场景下,系统暂态稳定裕度变化趋势不确定的复杂现象,并通过完整的量化分析过程,揭示其形成机理。

徐安馨[5](2021)在《基于场景分类识别的电网气象灾害预警方法》文中认为电网是与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息息相关的重要基础设施,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是维持社会正常秩序的前提条件。现代电网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电力设备大多直接暴露在外部环境之中。近些年来,全球变暖、环境破坏问题日益突出,各类突发性、极端性气象灾害频发,气候变化、气象灾害给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带来的影响日益突出。为了应对气象灾害对电网的冲击,需要提高电网面对气象灾害的预警能力,将侧重于事中或事后的应对策略向事前预警转变。目前大多数事前预警主要针对灾害形成后,即将引发电网事故的紧急时刻,给决策者预留的时间很短,可能会因错过最佳决策时机而带来损失。本文对气象灾害与电网故障的耦合关系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场景分类识别的电网气象灾害预警方法。以气象原始数据、电网历史数据和相关环境数据为基础,利用灾害场景识别建立三类因子的特征提取模型,并结合故障信息形成多因素复合的电网气象灾害预警模型,通过深度自编码网络对输入特征的学习能力,提取各类因素的抽象特征,在将三类因素的场景特征组合形成新的特征向量,用来训练针对小样本集的SVM模型,实现气象灾害下电网故障的预测预警。首先,本文针对气象因素多维复杂、不同场景下主导因素不一的特点,综合主客观赋权方法的优点,并根据因子实时状态对组合权重进行动态修正。基于实际工程经验确定气象因子的重要性序列关系,利用G1法将专家评价进行量化,得到气象因子的主观权重。根据历史数据构造气象因子初始评价矩阵,用熵权法确定气象因子客观权重,并根据各因子的实际状态分级确定的其状态权重,用状态权重对客观权重进行动态修正。依据最小信息熵原理对主观权重和动态客观权重进行组合,得到气象因子动态组合权重。其次,提出结合场景分类识别和深度收缩自编码网络的致灾因子特征提取方法。针对电网气象灾害致灾因子来源多样、种类繁多、耦合复杂的特点,将气象因子动态赋权方法和深度自编码网络相结合,通过构建统一场景识别分类器来对致灾因子特征进行针对性提取。自编码网络可以通过网络参数的多重组合建立各类因子内部的耦合关系,场景识别分类器可以通过统一的灾害场景建立气象灾害下三类因子之间的关联关系,实现相应灾害场景下对各类因子抽象特征的有效提取。然后,通过电网故障信息建立电网气象灾害故障关联样本,分别利用已精调好的深度自编码网络,对样本中三类致灾因子进行特征提取,以电网故障信息为基础综合三个子网络提取的抽象特征,以SVM来训练一个复合的电网故障预测模型,建立三类致灾因子与电网故障之间的关联映射关系,实现相应场景下对电网故障的预测。最后,本文利用气象原始数据和电网历史故障数据等在MATLAB软件平台对本文方法进行了仿真验证。算例分析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场景分类识别的电网气象灾害预警方法能够更好提取气象灾害下各类因子的抽象特征,更准确的对电网故障进行识别和预测,能够准确、全面的建立三类致灾因子与电网故障间的关联关系,对给定的因子条件下可能引发的电网故障类型作出正确预测,为提高电网气象灾害事前预警能力奠定基础。

芦斌[6](2021)在《聊城辖域内变电站设备状态检修方法研究》文中提出变电站内的设备状态检修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关键因素,也是实际运维工作中的难点所在。聊城域内变电站设备状态检修工作起步相对较晚,且变电站及站内设备数量在近几年快速增长等因素影响,使得聊城域内变电状态检修工作面临更严峻、更大的挑战。因此,本文针对聊城辖域内变电站设备状态检修的实际工作开展应用研究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首先,基于状态检修的基本原则和国内外的发展历程,阐述变电站设备状态检修的基础理论,分析站内设备实施状态检修的实际目的。并进一步结合近年来聊城域内供电公司变电检修工作实际情况,分析当前聊城域内变电站设备的常见故障、处理手段和检修策略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当前形势下故障发生原因、变电状态检修的发展瓶颈,以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技术层面的改进措施与方法。(2)其次,以作为站内核心设备的电力变压器为研究对象,对变压器油中的溶解气体进行色谱分析,以此为基础提出一种基于模糊边界判断的三比值分析方法。当前,针对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进行色谱分析(DGA)是实现变压器在线监测的主要途径,色谱分析的原理是根据所得的气体组成和气体含量,确定变压器内部是否存在异常状况,通过对各气体组分关系的梳理,确定内部故障及溶解气体类型间的对应关系。就目前的情况来说,三比值法是气体分析中现场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但是编码太过绝对化以及故障编码不完善等问题却导致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有着比较强的局限性。所以,本文对以模糊边界判断为基础的改进三比值法进行构建,通过三比值法编码的隶属函数构造,针对其编码展开模糊处理,紧接着获取到以模糊为基础的三比值法故障诊断方法。最后以域内某500千伏主变油中溶解气体色谱分析实例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3)最后,对站内SF6高压断路器试验项目及相应的运行参数进行全面而充分的分析,以此为基础,结合聊城实际设备状况,构建出以模糊综合评价理论为基础的高压断路器状态评价模型。环境、绝缘、机械及电气等各项因素都会对该高压断路器的实际运行情况造成影响,分别针对这些参数展开分析研究,明确三者间的关联关系与耦合特点。据此,建立了 SF6高压断路器的状态评价因素体系,并应用模糊数学升半梯形分布公式建立隶属度模型。在隶属度确定上,整合运行环境、维修记录等定性指标,采用专家调研法确定隶属度。针对聊城域内实际设备特点,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并应用设备评级方法来判断,判定备处于何种状态,为实际状态检修提供决策支持。

李智琦[7](2021)在《电网均匀性规划策略研究》文中认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电力系统的新形势下,分散式、分布式的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将大规模应用,逐步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电力系统源荷平衡中电网格局将发生本质性改变。为应对新形势,分布式能源(清洁可再生能源发电、各类储能技术及柔性可控负荷)将不断接入配电网,形成主动配电网。因此,输配电网间必然产生互动且呈现出不一致性,使输配电网规划面临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电网规划应如何适应未来能源结构的变化,如何在输配电网间有效协调,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均匀性角度出发,对此展开分析与研究,其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1)针对输电网,在分析其均匀运行必要性的基础上,建立和提出了电网均匀性规划的模型和求解方法。基于图论,提出结构均匀性指标和载流均匀性指标,以前者为底数,后者为指数形成综合目标,有效避免多目标量纲不统一的矛盾,并计及相关约束条件,建立电网均匀性规划模型,并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最后,以IEEERTS24节点输电系统作为算例,对规划方案进行优化,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2)以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电网为例,在不弃光的假设下,探讨储能配置与配电网规划间的关系,分析论证储能配置不仅可以提高电源利用率和负荷率,而且也可以使配电线路不建或缓建。分析了光储就地平衡策略的优势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储能协调分布式光伏发电对负荷进行跟踪的比例跟踪式配置策略。同时,储能间接可以缓解电压的波动性,提出抑制电压波动的均匀性指标及评价方法。最后,以IEEE 33节点配电系统为算例,分析阐明了配电网均匀规划中,储能配置起到代替新建配电线路作用的同时,也提升电源利用率、负荷率及电压稳定水平。(3)建立和提出了以均匀性为核心、输配一致性为线索的输配电网规划模型和求解方法。首先,输电网和配电网按照各自电压等级和子目标分别进行优化规划,优化输配电网连接点选择,实现输电网负荷均匀分配;其次对规划方案的目标进行潮流校验;通过迭代协调形成输配电网规划方案。采用上述输配有机结合的算例进行分析,算例一,与第二章算例方案进行比较,验证了配电网拆分重构、输配电网多点连接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变电站及输电线路的建设投资,同时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算例二,利用储能的调节作用,实现光伏对配电网电源的有效补充,进一步降低规划建设投资。

孙霆锴[8](2021)在《海岛综合能源系统韧性评估与提升》文中提出近几十年来,世界对岛屿的开发利用迅速增长,越来越多的岛屿被开发利用。岛屿作为陆海空间的延续和海洋开发的重要区域,不但拥有丰富的可直接利用的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而且岛屿的开发也可以扩大人类的活动范围。此外,海岛的天然气系统近年来逐渐完善。因此,构建一个完整的海岛综合能源系统为岛上的综合能源供应计划可以有效地解决岛上的能源供应的问题,改善海岛居民的生活质量。然而,由于海岛特殊的地理位置,台风和地震等极端自然灾害频繁在海岛发生,严重威胁海岛供能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因此,本文引入韧性来体现海岛综合能源系统抵御极端自然灾害并快速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的能力,主要完成内容如下:1)为评估海岛综合能源系统遭受极端自然灾害后的供能恢复能力,分别从鲁棒性、快速性和冗余性3个方面构建海岛综合能源系统的韧性评估指标,根据评估结果确定系统的薄弱环节,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最后,通过修改的巴厘岛综合能源系统对所提韧性评估指标进行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韧性评估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2)为了更好地评估和提高海岛综合能源系统在极端自然灾害后的供能恢复能力,提出了一种新的韧性提升方法。从系统和元件层面分析了海岛综合能源系统的韧性。前者主要从系统的角度对极端自然灾害的预期影响进行分析和量化,后者主要通过故障前和故障后两个指标对单个元件进行分析。故障前指标用于识别系统的薄弱环节,故障后指标用于确定系统的最优修复策略。本章提出的指标采用影响增量法求解,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计算效率。并通过改进的巴里岛综合能源系统进行了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韧性提升方法的有效性。3)为了快速分析极端自然灾害导致能源系统出现的大范围随机性故障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影响增量的N-k故障分析方法,该方法根据系统有限低阶故障状态的分析结果,仅借助其影响增量即可快速计算相应高阶故障状态的影响,并利用设备间独立关系进一步降低故障分析的计算量,实现大量高阶N-k故障状态的快速分析和筛选。最后,通过IEEE RTS79测试系统、PEGASE 1354节点测试系统和PEGASE 13659节点测试系统对所提方法进行分析、验证。结果表明,所提N-k故障分析方法能够快速、准确计算出电力系统N-k故障状态的影响,并有效筛选出电网的高影响N-k故障状态。

曹永吉[9](2020)在《大功率缺额事故下电力系统频率稳定控制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可再生能源发电和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快速发展的双重驱动下,传统火电机组被替换,电网形态逐渐发生变化,频率动态响应恶化而控制资源量减少,频率稳定控制面临巨大的挑战。一方面,电网运行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增加,且面临的潜在有功功率缺额事故的扰动量和发生概率增加。另一方面,电网等效惯量降低,一次调频(Primary Frequency Regulation,PFR)备用容量减少,热状态等因素对PFR能力的影响愈加明显。此外,新的电力安全事故处理政策的出台导致低频切负荷控制的冗余性降低,进一步削减了频率稳定控制的控制资源量。因此,为了应对上述电网形态变化所带来挑战,保障频率稳定,支撑可再生能源和特高压直流的持续接入和安全运行,研究大功率缺额扰动下电力系统频率控制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改进机组对功率缺额的响应机制和优化低频切负荷控制措施、提升控制效果为出发点,对机组PFR能力评估、机组频率控制和低频切负荷控制等方面开展研究,取得的创新性成果如下:(1)针对机组PFR能力在线精细化评估问题,提出一种考虑锅炉热状态的机组PFR能力评估方法。首先,构建含热状态的扩展系统频率响应(Extended System Frequency Response,ESFR)模型,推导大功率缺额事故后频率动态响应在PFR时间尺度下线性、低阶的时域表达式。其次,提出考虑锅炉热状态的等效下垂系数(Equivalent Speed Droop Coefficient,ESDC)指标,以衡量机组真实的 PFR 能力,并从频率动态响应瞬时特征和累积特征两个角度构建量化分析框架,分析热状态对机组PFR能力的影响,为PFR能力评估提供基础。然后,提出基于ESFR的机组PFR能力在线评估方法,利用ESFR模型和广域量测信息在线预测频率动态响应特征量,对机组PFR能力进行快速估计。最后,提出基于ESDC的机组PFR能力在线优化方法,利用ESDC指标构建PFR能力优化模型,对PFR和低频减载(Under-frequency Load Shedding,UFLS)进行协调。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所提评估方法误差相对较小,能够为频率稳定分析和控制提供有效支撑;所提优化方法能够较好地协调PFR和UFLS,减少事故后UFLS非预期动作。(2)针对大功率缺额事故下机组频率控制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事件驱动的机组功率超前控制方法。首先,构建基于事件驱动的机组功率超前控制框架,提出机组超前功率多级控制方案,利用扰动事件信息快速触发对应级别的超前控制策略,结合广域量测信息在线调节机组出力,实现超前功率多级控制。然后,提出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on Control,MPC)的机组功率超前控制策略,利用MPC实现超前功率控制总量的滚动优化,并构建多时步优化模型分配各机组超前功率,以主动的机组功率控制减缓频率下降,减少被动的UFLS动作。最后,提出基于频率轨迹灵敏度(Frequency Trajectory Sensitivity,FTS)的机组功率超前控制策略,利用FTS优化超前功率控制总量,并对各机组超前功率进行优化分配,以协调配合UFLS,共同减缓频率下降。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控制方法能够充分利用有功功率备用,实现与UFLS的协调配合,改善电网频率动态响应,降低切负荷量。(3)针对大功率缺额事故下低频切负荷协调控制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事件特征驱动的紧急切负荷控制方法。首先,构建频率-电压动态响应轨迹联合分析框架,量化描述受端电网在直流闭锁后的动态响应模式,理论推导并提取受端电网直流闭锁事故特征。然后,提出基于事件特征驱动的紧急轮切负荷控制方法,利用灰色关联分析(Gray Correlation Analysis,GCA)方法提取频率-电压动态响应信息,采用k-近邻(K-nearest Neighbor,KNN)方法辨识事故场景,配置紧急轮在直流闭锁事故后快速启动,以协调紧急切负荷(Emergency Load Shedding,ELS)和UFLS,填补控制空白区间。最后,提出基于FTS的紧急轮切负荷优化决策方法,构建多防线低频切负荷协调优化模型,利用FTS求解紧急轮动作方案。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所提ECLS控制方法能够较好地协调ELS和UFLS,改善电网频率动态响应,降低被动失负荷量。

梁春方[10](2020)在《我国电力行业配电网线损优化管理研究 ——以荣成供电公司为案例的分析》文中认为电网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部分,充分地利用和节约电能不仅可以降低国民经济生产成本,同时对国家环境保护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电网中的各种损耗与供电量之间的比率被称为线损率,这一指标既是决定供电公司盈利水平的经济指标,也反映了供电公司管理情况。与发电侧和输电侧相比,当前我国配电网发展相对滞后,与电力行业整体水平和国民经济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不相匹配。配电网的技术发展水平与管理水平的落后导致我国配电网线损率很高,占到电网总线损的一半,降低配电网的线损率迫在眉睫。通过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降低线损率,对于增大社会电力供应、提高供电企业盈利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我国配电网线损为研究对象,并以荣成供电公司配电网线损为具体的验证对象,通过理论分析和案例实证的方式进行配电网线损控制的研究,探究降低配电网线损率的有效措施。本文首先回顾了相关理论,包括线损、线损控制、配电网、窃电等与线损相关的概念,简述了项目管理理论和自然垄断行业理论,为后续分析配电网线损控制提供边界条件和理论基础;同时对国内外学者关于线损计算、供电企业线损控制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接下来,本文介绍了我国配电网线损的事实特征,在分析当前我国配电网存在的问题基础上,从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分析了当前配电网线损率较高的原因。然后介绍了当前配电网线损计算均方根法等的主要计算方法,并结合配电网自身特点给出了合适的线损分析和计算的流程。本文基于配电网线损所面临的技术和管理问题,分别给出了降低线损率的可行的技术降损措施和管理降损措施。最后本文以荣成供电公司为案例,介绍了当前公司线损的整体概况;并结合荣成配电网实际情况,对线损率较高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并给出了公司实施的配电网降损的技术措施与管理措施;对荣成供电公司内沿海的线损率很高的五条线路实施综合改造,改造后的五条线路线损率大幅度降低,验证了本文提出了技术和管理降损措施的有效性。针对配电网窃电多发的现状,本文提出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近年来积累的原始数据,原始数据输出后建立数据库,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挖掘出用户潜在的用电特征,对异常用电行为及时报警,配合电力稽查人员的突击检查打击窃电行为。文章最后进行了总结,并针对我国配电网线损控制和线损管理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二、山东电网各类事故大幅度下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山东电网各类事故大幅度下降(论文提纲范文)

(1)面向系统灵活性的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1.2.1 中长期电力规划模型
        1.2.2 不同发电技术经济性评价
        1.2.3 中长期电力需求预测
        1.2.4 煤电供给侧改革与灵活性改造
        1.2.5 促进系统灵活性的市场政策机制
    1.3 研究内容
        1.3.1 研究总体思路
        1.3.2 研究目标
        1.3.3 研究重点
        1.3.4 研究难点
        1.3.5 研究路线图
    1.4 研究成果及创新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系统灵活性和中长期电力规划相关理论基础
    2.1 引言
    2.2 能源“不可能三角”理论
    2.3 电力系统灵活性基本内涵
    2.4 中长期电力需求预测方法
        2.4.1 传统需求预测模型
        2.4.2 基于计算机软件的需求预测模型
    2.5 系统优化算法
        2.5.1 粒子群算法
        2.5.2 蚁群算法
        2.5.3 遗传算法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国电力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3.1 引言
    3.2 中国电力行业主体构架发展现状分析
        3.2.1 发电装机容量
        3.2.2 跨省输电线路
        3.2.3 全社会用电量
    3.3 中国电力行业成本效率发展现状分析
        3.3.1 发电技术经济性
        3.3.2 线损和厂用电率
        3.3.3 发电煤耗和供电煤耗
        3.3.4 需求响应规模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组合预测的中长期电力需求预测模型研究
    4.1 引言
    4.2 基于MLR-ANN的中长期全社会用电量预测模型构建
        4.2.1 MLR基本原理
        4.2.2 ANN基本原理
        4.2.3 基于MLR-ANN的全社会用电量预测模型
    4.3 全社会用电量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及其数据整理
        4.3.1 全社会用电量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4.3.2 全社会用电量影响因素数据整理
    4.4 基于MLR-ANN的2021-2035年全社会用电量预测
        4.4.1 用电量显着影响变量提取
        4.4.2 2021-2035年显着影响变量预测
        4.4.3 2021-2035年全社会用电量预测
    4.5 电力需求预测定性分析与结果修正
        4.5.1 基于Gompertz曲线的电力经济增长规律分析与国际比较
        4.5.2 不同研究机构对中国电力需求预测结果对比
        4.5.3 中国电力需求预测结果校验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系统成本的电力资源技术经济分析与增长潜力研究
    5.1 引言
    5.2 基于系统LCOE和双因素学习曲线的电力资源技术经济分析
        5.2.1 LCOE模型基本原理
        5.2.2 系统LCOE技术经济分析模型构建
        5.2.3 基于双因素学习曲线的电力资源成本下降趋势模型构建
        5.2.4 2021-2035年不同电力资源竞争力分析
    5.3 电力资源增长潜力分析
        5.3.1 各类电力资源禀赋分布及新增电源布局
        5.3.2 各类电力资源增长潜力分析
        5.3.3 区域电力流向及传输规模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供需两侧资源协同优化的中长期电力规划模型研究
    6.1 引言
    6.2 面向系统灵活性的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规划模型构建
        6.2.1 电力规划模型基本原理及衍生
        6.2.2 供需两侧资源协同优化的电力规划模型基本特征
        6.2.3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新形态特性分析
        6.2.4 模型目标函数
        6.2.5 模型约束条件
    6.3 全国层面电力规划方案对比分析
        6.3.1 情景设定
        6.3.2 参数设定
        6.3.3 电力规划方案对比分析
    6.4 区域电力规划方案对比分析
        6.4.1 电力资源现状分析
        6.4.2 基于系统LCOE的各类发电资源技术经济分析
        6.4.3 参数设定
        6.4.4 电力规划方案对比分析
    6.5 电力规划方案运行模拟
        6.5.1 运行模拟与系统灵活性定量评估方法
        6.5.2 典型场景下区域电网运行模拟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政策建议
    7.1 引言
    7.2 政策建议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2)约束空间爆轰气流作用下电弧熄灭特性的机理与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防雷研究现状
        1.2.1 我国传统的输电线路防雷措施
        1.2.2 国内外疏导型防雷技术发展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工作
第二章 爆轰气流灭弧防雷装置及电弧特性分析
    2.1 爆轰气流灭弧防雷装置结构及工作原理
        2.1.1 爆轰气流灭弧防雷装置结构及安装步骤
        2.1.2 爆轰气流灭弧防雷装置的工作原理
    2.2 交流电弧的伏安特性和熄灭原理
        2.2.1 交流电弧的伏安特性
        2.2.2 交流电弧的熄灭原理
    2.3 爆轰气流作用下弧柱能量平衡过程分析
        2.3.1 电弧的输入功率
        2.3.2 电弧的输出功率
    2.4 爆轰气流作用下链式电弧运动模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爆轰波理论及爆轰气流灭弧仿真分析
    3.1 爆轰波的C-J理论
    3.2 灭弧气丸装药直径对爆速的影响
    3.3 爆轰气流灭弧过程仿真分析
        3.3.1 仿真软件介绍
        3.3.2 仿真模型建模
        3.3.3 电弧MHD磁流体模型
        3.3.4 仿真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爆轰气流灭弧防雷装置试验研究及应用情况
    4.1 灭弧装置触发响应时间测试试验
    4.2 110kV灭弧防雷装置雷电冲击试验
        4.2.1 110kV灭弧装置的雷电冲击50%放电电压试验
        4.2.2 110kV灭弧装置和绝缘子的雷电冲击伏秒特性试验
        4.2.3 110kV灭弧装置和绝缘子的雷电冲击绝缘配合试验
    4.3 220kV灭弧防雷装置雷电冲击试验
        4.3.1 220kV灭弧装置的雷电冲击50%放电电压试验
        4.3.2 220kV灭弧装置和绝缘子的雷电冲击伏秒特性试验
    4.4 110kV和220kV灭弧装置工频耐受电压试验
    4.5 110kV灭弧装置工频续流遮断试验
    4.6 110kV灭弧装置气流速度测试及抑制建弧试验
    4.7 试点运行情况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3)大范围频率偏移场景下电力系统频率稳定机理及协调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频率响应模型
        1.2.2 频率稳定评估
        1.2.3 频率稳定控制
    1.3 存在的问题
    1.4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第2章 考虑锅炉辅机功频特性的火电机组有功-频率控制建模
    2.1 引言
    2.2 火电机组有功-频率控制逻辑
        2.2.1 火电厂物理结构
        2.2.2 火电机组频率响应
        2.2.3 控制元件模型
    2.3 火电机组有功-频率响应扩展建模
        2.3.1 有功-频率控制建模
        2.3.2 给水系统功频特性
        2.3.3 给水流量和燃料量数学模型
        2.3.4 考虑变频器的机组有功-频率响应模型
    2.4 PSS/E频率动态仿真和分析功能扩展
        2.4.1 扩展思路
        2.4.2 功能扩展实现
    2.5 算例分析
    2.6 小结
第3章 严重低频场景下的系统频率稳定性分析
    3.1 引言
    3.2 基于平衡点的静态频率稳定
        3.2.1 平衡点邻域状态方程
        3.2.2 平衡点邻域静态频率稳定性
    3.3 静态频率稳定性量化指标
        3.3.1 平衡点数学计算
        3.3.2 稳定性量化指标
    3.4 电力系统频率安全性和稳定性内涵
        3.4.1 电力系统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定义
        3.4.2 频率安全性与稳定性辨析
        3.4.3 频率安全性与稳定性的内涵及评估
    3.5 算例分析
    3.6 小结
第4章 高频场景下频率稳定协调控制策略
    4.1 频率稳定量化指标高频应用
    4.2 高频切机背景和问题分析
    4.3 高频切机方案优化整定模型
        4.3.1 方案整定配置原则
        4.3.2 分解-综合协调优化整定模型
    4.4 基于轨迹灵敏度的高频切机整定模型求解
        4.4.1 首轮单次切机总量子模型求解
        4.4.2 分轮次切机量优化整定子模型求解
        4.4.3 各轮次机组分配
    4.5 算例分析
        4.5.1 算例系统介绍
        4.5.2 高频切机整定策略
        4.5.3 整定方法比较
    4.6 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附录
    附录1 电厂辅机技术参数
    附录2 IEEEG1模型及典型参数
    附录3 IEEE39节点系统
        潮流数据
        动态数据
    附录4 扩展频率响应模型典型参数
        单机频率响应扩展模型状态方程
参考文献
致谢
博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4)非同步机电源对暂态稳定性影响机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评估方法研究现状
        1.2.1 时域仿真法研究现状
        1.2.2 人工智能法研究现状
        1.2.3 暂态能量函数法研究现状
        1.2.4 EEAC法研究现状
    1.3 非同步机电源对暂态稳定性影响研究现状
        1.3.1 风力发电机组对系统暂态稳定性影响研究现状
        1.3.2 光伏发电机组对暂态稳定性影响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PSS\E暂态稳定性量化评估功能扩展
    2.1 引言
    2.2 EEAC的基本原理
    2.3 基于PSS\E的暂态稳定性量化评估程序
        2.3.1 算法实现流程
        2.3.2 数据提取
        2.3.3 候补群选择
        2.3.4 失稳轨迹的稳定裕度计算
        2.3.5 稳定轨迹的稳定裕度计算
    2.4 程序有效性检验
        2.4.1 算例系统
        2.4.2 算例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CCCOI-RM变换的含非同步机电源系统暂态稳定性分析
    3.1 引言
    3.2 非同步电源对系统暂态稳定性影响的关键因素分析
        3.2.1 系统等值惯量M_(sa)
        3.2.2 系统等值输入机械功率P_(m,sa)
        3.2.3 系统等值输出有功功率P_(e,sa)
    3.3 非同步机电源接入对系统暂态响应影响分析
        3.3.1 非同步机电源直接接入A群
        3.3.2 非同步机电源直接接入S群
        3.3.3 非同步机电源等容量替代A群同步机
        3.3.4 非同步机电源等容量替代S群同步机
    3.4 仿真验证
        3.4.1 算例系统
        3.4.2 仿真场景设置
        3.4.3 算例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EEAC的并网非同步机电源对暂态稳定性影响分析
    4.1 引言
    4.2 基于EEAC的功角特性曲线表达式
        4.2.1 映像输出电气功率表达式
        4.2.2 故障切除时刻映像角表达式
    4.3 含非同步机电源的系统暂态稳定性量化分析方法
        4.3.1 非同步机电源直接接入S群
        4.3.2 非同步机电源直接接入A群
        4.3.3 非同步机电源等容量替代系统同步机
    4.4 仿真验证
        4.4.1 算例系统
        4.4.2 非同步机电源直接接入系统对暂态稳定性的影响
        4.4.3 非同步机电源等容量替代系统同步机对暂态稳定性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及展望
    5.1 本文总结
    5.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基于场景分类识别的电网气象灾害预警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气象因素对电网的影响研究
        1.2.2 电网故障预警方法
        1.2.3 人工智能在电网故障诊断领域的应用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电网气象灾害致灾因子分析与处理
    2.1 电网气象灾害概述
        2.1.1 气象因素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2.1.2 影响电网的主要气象灾害类型
    2.2 电网气象灾害要素分析
        2.2.1 气象因子
        2.2.2 设备因子
        2.2.3 环境因子
    2.3 气象致灾因子动态初始权重确定
        2.3.1 致灾因子组合赋权方法
        2.3.2 基于致灾因子状态的动态权重调整方法
    2.4 算例仿真
        2.4.1 组合权重计算
        2.4.2 动态权重计算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场景分类识别的致灾因子特征提取方法
    3.1 神经网络概述
    3.2 改进收缩自编码器原理
        3.2.1 自编码器
        3.2.2 稀疏自编码器
        3.2.3 收缩自编码器及改进方法研究
    3.3 基于场景分类识别的致灾因子特征提取方法
        3.3.1 基于深度改进收缩自编码网络的特征提取方法
        3.3.2 场景识别分类器构造
        3.3.3 基于场景分类识别的致灾因子特征提取方法
    3.4 电网气象灾害致灾因子特征提取模型
    3.5 算例仿真
        3.5.1 网络层数对模型效果的影响
        3.5.2 改进收缩自编码器参数确定
        3.5.3 特征提取可视化分析
        3.5.4 初始权重对模型效果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场景特征的电网气象灾害预警方法
    4.1 数据预处理
        4.1.1 数据筛选及样本匹配
        4.1.2 故障类型及标签确定
        4.1.3 数据归一化处理
    4.2 基于场景特征的电网气象灾害预警方法
        4.2.1 场景特征与电网故障关联映射方法
        4.2.2 电网气象灾害预警等级确定
        4.2.3 电网气象灾害预警体系构建
    4.3 算例仿真
        4.3.1 模型输出结果分析
        4.3.2 训练样本数量对模型效果的影响
        4.3.3 模型效果对比验证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项目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聊城辖域内变电站设备状态检修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1.2 状态检修基本情况
        1.2.1 国内外状态检修发展
        1.2.2 电力变压器设备状态检修
        1.2.3 高压断路器设备状态检修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聊城域内变电站设备状态检修现状分析
    2.1 引言
    2.2 聊城域内状态检修发展
    2.3 变电站设备故障分析
        2.3.1 变电站设备故障曲线
        2.3.2 变电站设备故障类型分析
        2.3.3 变电站设备故障成因分析
        2.3.4 检修模式的现状分析
    2.4 状态检修管理现状分析
        2.4.1 状态检修施工力量不足
        2.4.2 状态检修管理手段陈旧
        2.4.3 状态检修资金投入短缺
        2.4.4 状态检修基层执行标准不高
        2.4.5 缺乏完整的设备状态检修策略体系
    2.5 建议解决方法
        2.5.1 注重管理手段
        2.5.2 注重技术手段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变压器状态检修分析
    3.1 引言
    3.2 变压器运行年限与故障率的研究
    3.3 聊城域内变压器状态检修情况研究
    3.4 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
        3.4.1 变压器故障性质与气体组分分析
        3.4.2 气体组分结果反映到本体运行状况分析
        3.4.3 三比值法的实用性分析
    3.5 基于模糊三比值法的变压器状态检修故障诊断
        3.5.1 模糊三比值法的提出
        3.5.2 三比值法编码的隶属函数构造
        3.5.3 三比值法编码的模糊处理
    3.6 模糊三比值法的诊断方法
    3.7 基于模糊三比值的聊城域内变压器故障实例验证分析
        3.7.1 实例一验证
        3.7.2 实例二验证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压断路器状态检修分析
    4.1 引言
    4.2 高压断路器运行年限与状态变化的研究
    4.3 聊城域内高压断路器状态检修手段研究
        4.3.1 聊城域内高压断路器状态检修手段
        4.3.2 聊城域内高压断路器状态检修的问题
    4.4 基于模糊理论的断路器综合评估模型
        4.4.1 模糊理论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4.4.2 模糊状态评估模型的建立
        4.4.3 评判因素的确定
        4.4.4 确定隶属度
        4.4.5 确定评语集
        4.4.6 机械特性参数隶属函数的确定
        4.4.7 电气特性参数隶属函数的确定
        4.4.8 绝缘状态参数隶属函数的确定
        4.4.9 其他参数隶属函数的确定
        4.4.10 模糊状态评估模型的综合评价
    4.5 实例测算分析
        4.5.1 指标预处理
        4.5.2 求解模糊评判矩阵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电网均匀性规划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课题研究现状
        1.2.1 与电网均匀性相关的研究现状
        1.2.2 电网规划研究现状
        1.2.3 输配电网协调的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电网均匀性规划
    2.1 引言
    2.2 电网均匀性规划模型
        2.2.1 电网均匀性规划的结构优化问题
        2.2.2 电网均匀性规划的载流优化问题
    2.3 模型求解
        2.3.1 结构优化问题约束的处理
        2.3.2 电网均匀性规划求解方法
    2.4 算例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储能与配电网均匀运行间的关系
    3.1 引言
    3.2 分布式光伏对配电网均匀性的影响
    3.3 配电网储能配置
        3.3.1 储能配置的目标与基本约束条件
        3.3.2 储能配置的两种控制策略
        3.3.3 储能配置的求解流程
    3.4 储能配置的电压波动均匀性评价指标
    3.5 算例分析
        3.5.1 配电网储能规划结果
        3.5.2 储能配置方式的比较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输配电网协调一致性规划
    4.1 引言
    4.2 输配电网协调一致性规划模型
        4.2.1 输电网均匀性规划模型
        4.2.2 配电网规划模型
        4.2.3 输配协调潮流模型
    4.3 输配协调一致性规划模型的求解
    4.4 算例分析
        4.4.1 算例一
        4.4.2 算例二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和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与设想
参考文献
附录A IEEE 33节点配电网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海岛综合能源系统韧性评估与提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海岛综合能源系统发展现状
        1.2.2 海岛综合能源系统韧性研究现状
        1.2.3 电力系统N-k故障分析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第2章 极端自然灾害及海岛综合能源系统建模
    2.1 引言
    2.2 海岛综合能源系统模型
        2.2.1 海岛电力子系统模型
        2.2.2 海岛天然气子系统模型
        2.2.3 海岛热力子系统模型
        2.2.4 耦合元件模型
        2.2.5 海岛综合能源系统特性分析
    2.3 地震灾害下海岛综合能源系统故障率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极端自然灾害下海岛综合能源系统韧性评估方法研究
    3.1 引言
    3.2 海岛综合能源系统韧性量化评估指标
        3.2.1 鲁棒性指标
        3.2.2 快速性指标
        3.2.3 冗余性指标
    3.3 算例分析
        3.3.1 鲁棒性指标验证
        3.3.2 冗余性指标验证
        3.3.3 快速性指标验证
        3.3.4 综合性指标验证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极端自然灾害下海岛综合能源系统韧性评估与提升方法研究
    4.1 引言
    4.2 海岛综合能源系统韧性评估指标
    4.3 海岛综合能源系统韧性提升方法
        4.3.1 定位关键元件
        4.3.2 韧性提升策略
    4.4 算例分析
        4.4.1 全系统韧性分析
        4.4.2 故障前元件韧性分析
        4.4.3 故障后元件韧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极端天气下电力系统大范围随机设备故障的N-k安全性分析及筛选方法
    5.1 引言
    5.2 影响增量方法
    5.3 基于影响增量的N-k故障分析及筛选方法
        5.3.1 基于影响增量的N-k故障影响计算方法
        5.3.2 独立故障状态消去
        5.3.3 基于影响增量的N-k故障影响计算方法流程
        5.3.4 高影响N-k故障筛选方法
    5.4 算例分析
        5.4.1 IEEE RTS79 测试系统
        5.4.2 PEGASE1354 节点测试系统
        5.4.3 PEGASE13659 节点测试系统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9)大功率缺额事故下电力系统频率稳定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一次调频能力评估研究现状
        1.2.2 一次频率控制研究现状
        1.2.3 低频切负荷控制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学术思想
    1.4 本文解决的关键问题
    1.5 本文主要工作
第2章 考虑锅炉热状态的机组一次调频能力评估方法
    2.1 引言
    2.2 考虑锅炉热状态的ESFR模型
        2.2.1 SFR模型
        2.2.2 锅炉热状态模型
        2.2.3 ESFR模型构建
        2.2.4 ESFR模型验证
    2.3 锅炉热状态对机组PFR能力影响
        2.3.1 综合瞬时-累积特征的量化分析框架
        2.3.2 基于ESFR的热状态影响量化指标
        2.3.3 热状态对机组PFR能力影响量化分析
    2.4 考虑锅炉热状态的机组PFR能力在线评估与优化
        2.4.1 机组PFR能力在线评估-优化框架
        2.4.2 基于ESFR的PFR能力评估方法
        2.4.3 基于ESDC的PFR能力优化方法
    2.5 算例分析
        2.5.1 9节点系统分析
        2.5.2 省级电网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事件驱动的机组功率超前控制方法
    3.1 引言
    3.2 基于事件驱动的机组功率超前控制框架
        3.2.1 机组功率超前控制框架
        3.2.2 机组超前功率多级控制方案
    3.3 基于MPC的机组功率超前控制策略
        3.3.1 基于MPC的功率超前控制模型
        3.3.2 基于MPC的超前功率控制优化决策方法
        3.3.3 超前功率多时步优化分配方法
    3.4 基于FTS的机组功率超前控制策略
        3.4.1 基于FTS的机组超前控制模型
        3.4.2 基于FTS的超前功率优化决策方法
        3.4.3 超前功率单时步优化分配方法
    3.5 算例分析
        3.5.1 9节点系统分析
        3.5.2 省级电网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事件特征驱动的紧急切负荷控制方法
    4.1 引言
    4.2 受端电网直流闭锁事故特征
        4.2.1 频率-电压动态响应联合分析框架
        4.2.2 受端电网直流闭锁事故特征推导
        4.2.3 受端电网直流闭锁事故特征量化分析
    4.3 基于事件特征驱动的紧急轮切负荷方法
        4.3.1 基于KNN的事故场景辨识方法
        4.3.2 基于事件特征驱动的紧急轮控制方案
    4.4 基于FTS的紧急轮切负荷优化决策方法
        4.4.1 多防线低频切负荷协调控制模型
        4.4.2 多防线低频切负荷协调优化方法
    4.5 算例分析
        4.5.1 事故场景辨识分析
        4.5.2 极端运行方式分析
        4.5.3 最优运行方式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10)我国电力行业配电网线损优化管理研究 ——以荣成供电公司为案例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1.4.1 本文创新之处
        1.4.2 本文不足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相关理论回顾
        2.1.1 线损相关介绍
        2.1.2 项目管理理论
        2.1.3 自然垄断行业理论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国外研究现状
        2.2.2 国内研究现状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我国配电网线损的事实特征
    3.1 我国配电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2 线损率较高的技术原因
        3.2.1 配电网布局不够科学
        3.2.2 三相不平衡问题显着
        3.2.3 缺乏有效的就地补偿
        3.2.4 计量装置老化、接线错误
    3.3 我国线损率较高的管理因素
        3.3.1 线损管理组织结构问题
        3.3.2 营销管理环节
        3.3.3 供电企业员工素质有待提升
        3.3.4 受供电公司外部影响
        3.3.5 不少地区窃电现象严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我国电力行业配电网线损的测算方法及优化管理分析
    4.1 配电网线损的主要测算方法
        4.1.1 均方根电流法
        4.1.2 均方根电流法衍生算法分析
        4.1.3 潮流法
        4.1.4 智能算法
    4.2 线损计算流程
    4.3 配电网线损控制有效措施
        4.3.1 技术降损措施
        4.3.2 管理降损措施
        4.3.3 强化供电公司效率效益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以山东荣成供电公司线损问题为案例的分析
    5.1 山东荣成供电公司线损现状
        5.1.1 荣成供电公司整体概况
        5.1.2 荣成供电公司线损现状
        5.1.3 荣成供电公司线损计算方法
    5.2 荣成供电公司线损率高的原因剖析
        5.2.1 技术因素
        5.2.2 管理因素
    5.3 山东荣成供电公司对线损实施优化管理的操作
        5.3.1 提高电压等级
        5.3.2 降低负荷峰谷差
        5.3.3 对旧线路进行升级
        5.3.4 加强无功就地补偿
        5.3.5 加强电网建设,优化网架结构
        5.3.6 升级节能型变压器
        5.3.7 提高线损管理小组运行效率
        5.3.8 推进同期线损统计
        5.3.9 加强窃电违法宣传力度
    5.4 采取综合措施改造五条线路进行降损验证
        5.4.1 改造措施
        5.4.2 改造效果
    5.5 荣成供电公司反窃电方法
        5.5.1 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理系统
        5.5.2 荣成公司反窃电方法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结论
    6.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山东电网各类事故大幅度下降(论文参考文献)

  • [1]面向系统灵活性的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规划研究[D]. 张文华.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2]约束空间爆轰气流作用下电弧熄灭特性的机理与试验研究[D]. 唐佳雄. 广西大学, 2021(12)
  • [3]大范围频率偏移场景下电力系统频率稳定机理及协调控制[D]. 谢宇峥. 山东大学, 2021
  • [4]非同步机电源对暂态稳定性影响机理分析[D]. 熊燚. 山东大学, 2021(12)
  • [5]基于场景分类识别的电网气象灾害预警方法[D]. 徐安馨. 山东大学, 2021(12)
  • [6]聊城辖域内变电站设备状态检修方法研究[D]. 芦斌. 山东大学, 2021(11)
  • [7]电网均匀性规划策略研究[D]. 李智琦. 山东大学, 2021(12)
  • [8]海岛综合能源系统韧性评估与提升[D]. 孙霆锴. 东北电力大学, 2021(09)
  • [9]大功率缺额事故下电力系统频率稳定控制策略研究[D]. 曹永吉. 山东大学, 2020
  • [10]我国电力行业配电网线损优化管理研究 ——以荣成供电公司为案例的分析[D]. 梁春方. 山东大学, 2020(04)

标签:;  ;  ;  ;  ;  

山东电网各类事故明显下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