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ECT心肌灌注显像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中的近期疗效评价

SPECT心肌灌注显像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中的近期疗效评价

一、SPECT心肌灌注显像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的近期疗效评估(论文文献综述)

梅松波[1](2020)在《冠脉内选择性应用重组人尿激酶原和硝普钠对急诊PCI患者心肌血流灌注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STEMI患者行急诊PCI再灌注治疗时,于冠脉内注射低剂量重组人尿激酶原或硝普钠,旨在探索急诊PCI联合冠脉内注射剂量梯度的重组人尿激酶原或硝普钠对STEMI患者心肌血流灌注水平的影响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收入2018.10-2019.12于南昌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就诊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冠脉造影提示靶病变血管完全闭塞或次全闭塞,并接受急诊PCI治疗。随机分为三组,PUK1组(10mg rh-ProUK)50例,在支架植入前,于靶病变近端血管给与10mg重组人尿激酶原(rh-ProUK);PUK2组(20mg rhProUK)47例,于靶病变血管近段给与20mg rh-ProUK;SN组(50ug硝普钠)48例,于靶病变血管近段给与50ug硝普钠。PCI术后收集并整理三组病例的临床资料,并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1)临床发病时间、年龄、性别、BMI指数、入院血压、心率、既往病史、冠脉病变情况、实验室检查及心脏彩超等;(2)比较三组患者心肌灌注情况,包括CTFC计数、TIMI血流分级、无复流的发生率、TMPG分级、ST段回落幅度等指标;(3)比较三组患者1个月后心功能恢复情况;(4)比较三组患者住院期间MACE事件与出血事件及出院1个月的MACE事件、1个月累计生存率。所有数据均使用IBM SPSS22.0处理,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纳入本研究的患者共145例,三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的对比,其年龄、性别、BMI指数、入院血压、心率、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情况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发病时间,冠脉造影血管病变情况、D-B时间、支架植入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病例之间具有可比性。2、三组患者心肌血流灌注之间的对比,CTFC计数:[PUK1组:(25.84±6.1),PUK2组:(23.66±5.77),SN组:(28.46±6.34);P<0.05],其中PUK1组、PUK2组分别与SN组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PUK1组与PUK2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TIMI血流3级比较,PUK1组45例(90%),PUK2组45例(95.74%),SN组37例(77.08%),三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PUK1、PUK2组与SN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TIMI心肌灌注3级之间的比较,PUK1组45例(90%),PUK2组44例(93.61%),SN组36例(75.0%),三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PUK1、PUK2组与SN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PUK1与PUK2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ST段回落率之间的比较,三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三组患者在出院后1个月心脏彩超、住院MACE、严重出血事件及1个月MACE发生率,三组之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1个月累计生存率之间的比较,PUK1组生存率为(90.0±4.2)%,PUK2组生存率为(95.7±2.9)%,SN组生存率为(87.5±4.8)%,PUK1、2组生存率较SN组生存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STEMI患者在急诊PCI术时,冠脉内应用重组人尿激酶原相对硝普钠更能改善冠脉血流,提高心肌灌注水平,20mg rh-ProUK优势趋势明显。2、急诊PCI联合冠脉内应用rh-ProUK,10mg及20mg rh-ProUK均不增加MACE及出血事件的发生率,这种再灌注治疗较为安全。3、急诊PCI联合冠脉内应用rh-ProUK的治疗方法,rh-ProUK组提高患者的近期生存率有优势,20mg rh-ProUK组优势趋势明显。

苏可[2](2020)在《择期PCI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择期PCI)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及影响STEMI患者左心功能不全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01月至2019年10月在恩施州中心医院首次诊断为STEMI的12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择期PCI组和药物组,比较两种治疗方式对STEMI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根据随访6个月后患者是否发生心功能不全分为心功能不全组和心功能正常组,比较分析两组中可能影响心功能不全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治疗后随访6个月,择期PCI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随访6个月,择期PCI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药物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随访6个月,择期PCI组的NT-pro BNP正常的比例高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随访6个月,择期PCI组的NT-pro BNP正常的比例与术前比较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后随访6个月,择期PCI组的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明显优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后随访6个月,择期PCI组的STEMI患者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和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显着低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年龄(OR=1.066,95%CI:1.015-1.119,P=0.010)增加了STEMI患者发生心功能不全的风险,择期PCI(OR=0.268,95%CI:0.109-0.659,P=0.004)和发病时LVEF(OR=0.955,95%CI:0.914-0.998,P=0.041)降低了STEMI患者发生心功能不全的风险。结论:(1)择期PCI可一定程度地改善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心功能;(2)年龄是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择期PCI和发病时LVEF是避免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功能不全的保护性因素。

吕盛龙[3](2020)在《STEMI急诊术后早期不良事件的相关因素与预测研究》文中提出第一部分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后MACE发生的相关因素及预测研究目的:本研究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住院期间MACE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研究炎性因子、血小板参数与MACE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于中部战区总医院心内科住院诊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行直接PCI术的患者218例,根据住院期间有无发生不良心脏事件,将患者分为事件组(48例)和非事件组(170例)。比较事件组与非事件组两组间临床资料的差异,然后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MACE发生的独立相关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炎性因子、血小板参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MACE发生的早期预测价值,通过统计学软件绘制ROC曲线,比较ROC曲线下面积,并计算约登指数,探寻最佳临界值。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炎性因子及血小板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与非事件组比较,事件组的年龄偏高(P<0.05),合并糖尿病病史比例较多(P<0.05),血清Cr、NT-proBNP水平显着升高(P<0.05),住院天数延长(P<0.05)。两组间在性别构成、高血压病史、吸烟史、TC、LDL-C、HDL-C、TG、UA、CK-MB峰值、cTnT峰值、前壁心肌梗死比例、LVEF方面无显着性差异(P>0.05);2.IRA病变部位方面,与非事件组比较,事件组的右冠脉病变及左主干病变比例较高(P<0.05),IRA各支亚组间比较,前降支近端病变发生MACE的比例高于远端病变(P<0.05),回旋支与右冠脉的近、远端病变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IRA开通时间方面,事件组IRA开通时间小于4h的比例较低,而大于8h的比例明显偏高(P<0.05),事件组non-IRA单支病变及双支病变比例较高(P<0.05);3.在炎性因子及血小板参数方面,与非事件组比较,事件组血清NLR、PLT、MPV、PLCR水平无显着性差异(P>0.05),而hs-CRP、PDW水平显着性升高(P<0.05);4.将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增加、IRA开通时间延长、NT-proBNP、hs-CRP、PDW水平升高为STEMI患者PCI术后住院期间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5.应用ROC曲线计算hs-CRP、PDW曲线下面积,hs-CRP预测MACE发生的AUC为0.840,hs-CRP的最佳临界值为5.49,敏感度为0.871,特异性为0.679,PDW预测MACE发生的AUC为0.690,PDW的最佳临界值为12.55,敏感度为0.935,特异性为0.462,进一步将hs-CRP与PDW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hs-CRP与PDW两组变量未呈一定相关性(P>0.05)。结论:1.年龄增加、IRA开通时间延长、NT-proBNP、hs-CRP、PDW水平升高为STEMI急诊术后早期不良心脏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2.急性STEMI的梗死部位与早期MACE有一定的关系,其中,右冠脉及左主干病变预后较差,前降支近端病变MACE发生率较高,回旋支与右冠脉的近、远端病变之间无明显差异。3.越早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尽可能缩短心肌总缺血时间,对STEMI早期预后具有重要意义。4.急性STEMI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时,除了积极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外,还需加强评估非梗死相关血管病变,可有效减少MACE发生。5.hs-CRP、PDW对早期MACE发生有一定预测价值,可以视为STEMI急诊PCI术后住院期间不良心脏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联合监测有助于识别高危STEMI。第二部分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医证型与早期不良心脏事件的关系研究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及其与住院期间不良心脏事件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在中部战区总医院心内科行急诊PCI术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12例,按照《冠心病中医辨证标准》,依次分为实证组,虚实夹杂证组及虚证组,记录不同中医证型患者住院期间发生的不良心脏事件,分析中医证型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的关系。结果:1、实证组34例(30.36%),虚实夹杂证组46例(41.07%),虚证组32例(28.57%)。2、入选的11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急诊PCI术后住院期间发生不良心脏事件总共30例,实证组中发生不良心脏事件共有5例(14.70%),虚实夹杂证组中发生不良心脏事件共有15例(32.61%),虚证组中发生不良心脏事件共有10例(31.25%),其中发现,与实证组比较,虚实夹杂证组及虚证组发生不良心脏事件的比例更高(P<0.05),而虚实夹杂证组与虚证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中医证型以虚实夹杂证为多见,虚实夹杂证及虚证患者发生不良心脏事件的可能性较大,早期预后不良,而实证患者发生可能性较小,早期预后相对较好。

刘雅妮[4](2020)在《双核素心肌显像联合sST2及Galectin-3对AMI患者延迟PCI治疗的指导及预后的预测》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发病大于24小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延迟PCI治疗前,通过双核素心肌显象判断梗死区域存活心肌情况,并联合sST2及Galectin-3血清浓度指导进一步治疗,并对预后做进一步评估。方法:收集发病大于24小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延迟PCI治疗,AMI患者10例(killip分级1-2级),拟行择期PCI治疗前2日依次行99mTc-MIBI/18F-FDG双核素心肌显像,以显像剂代谢缺损面积占整体面积的百分比经计算机软件处理得存活心肌占梗死区域的百分比,获取患者梗死区域存活心肌情况,指导PCI治疗,并随访1月,对比PCI术前术后心功能(射血分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变化,以及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相关性,同时采用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中sST2及Galectin-3的浓度为实验组,与同期在本院体检,年龄在18-65岁的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将AMI患者与健康体检者血清中sST2及Galectin-3的浓度做统计学处理,指导进一步治疗,评估与心功能变化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性,预测预后。结果:1.双核素心肌显象可以评估AMI后存活心肌的面积百分比。2.梗死区有存活心肌的患者,行延迟PCI后,随访1个月,随着血运重建,血流的恢复,左室射血分数(53.50±9.44%vs 58.20±10.82%,P=0.011)、左室收缩末期容积(73.50±26.74ml vs 63.50±25.10ml,P<0.001)左室舒张末期容积(118.70±29.32ml vs 108.60±30.93ml,P<0.001)较前有改善。存活心肌得面积百分比与LVEF呈正相关(r=0.767,P=0.010),与LVESV(r=-0.847,P=0.002)、LVEDV(r=-0.799,P=0.010)呈负相关。心功能的变化在MACE事件发生与否的两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LVEF:P=0.078,(35)LVESV:P=0.700,(35)LVEDV:P=0.309)。3.双核素心肌显象的病例1月随访中存活心肌范围与MACE事件发生与否的两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4.实验组sST2(22.84±1.12ng/ml vs 7.71±1.24,P=0.002)及Gelactin-3(7.65±3.87ng/ml vs 1.21±0.38ng/ml,P=0.001)的浓度高于对照组,sST2及Gelactin-3浓度与LVEF的变化呈负相关(sST2:r=-0.733,P=0.016 Gelactin-3:r=-0.800,P=0.005),与LVESV的变化呈正相关(sST2:r=0.866,P=0.001Gelactin-3:r=0.689,P=0.028),与LVEDV的变化呈正相关(sST2:r=0.755,P=0.012 Gelactin-3:r=0.640,P=0.046),且sST2及Gelactin-3浓度与MACE事件的发生无明显相关(sST2:0R=1.378,90%CI:0.970-2.121Gelactin-3:0R=1.127,90%CI:0.779-1.631)。结论:对于发病大于24小时的AMI患者,利用双核素心肌显象能够明确梗死区存活心肌的情况,对进一步PCI治疗有指导意义。AMI患者sST2及Galectin-3的浓度,能为确定前临床心衰阶段提供更多信息,是预测心力衰竭不良预后的独立的生物学标志物。

李欣竹[5](2020)在《抗栓1号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冠脉血流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抗栓1号”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PCI术后患者冠脉血流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江苏省中医院就诊的STEMI并进行直接PCI手术的患者48例,试验组26例,对照组22例,试验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抗栓]号,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入组后分别记录患者基线指标、病史资料、造影术中资料、二磷酸腺苷(ADP)抑制率、花生四烯酸(AA)抑制率、肝肾功能等指标,本研究以4周为观察周期,治疗1周后复查ADP抑制率、AA抑制率、肝肾功能、血尿粪常规;治疗4周后进行肝肾功能指标的复查,完成西雅图心绞痛量表及中医症候积分评分,观察不良反应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观察抗栓1号对出现无复流、慢血流现象的PCI术后患者的影响及安全性。结果:对照组与试验组一般临床基本资料及既往病史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血小板高反应性情况比较:试验组治疗前、入组24h、入组7(±2)天ADP抑制率分别为 75.51 ±25.71、82.53±16.81、77.82±15.35,AA 抑制率分别为 71.38±29.91、87.56±12.63、90.14±8.91,对照组治疗前、入组24h、入组7(±2)天ADP抑制率分别为 63.39±34.87、66.71±24.57、66.51±24.21,AA 抑制率分别为 65.75±32.08、89.93±12.31、88.26± 13.84。两组内比较,入组24h及入组7(±2)天的ADP抑制率较入组当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入组24h及入组7(±2)天的AA抑制率较入组当天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入组7(±2)天的AA抑制率较入组当天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试验组入组24h的ADP抑制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入组7(±2)天的ADP抑制率、入组24h及入组7(±2)天的AA抑制率较对照组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中血流情况比较:分别对两组患者手术初始及术后TIMI帧数(TFC)、血流速度进行比较,对照组初始TFC为7.4±12.5帧,术后TFC为20.1±8.4帧,初始流速21.780±38.262mm/s,术后流速 123.764±73.527mm/s,试验组初始 TFC 为 7.4±12.0 帧,术后 TFC 为 18.1±6.9 帧,初始流速 35.725±57.573mm/s,术后流速 159.998±71.290mm/s,两组初始及术后的TFC、血流速度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西雅图心绞痛(SAQ)量表及中医症候积分疗效:试验组治疗后28天SAQ量表情况分别为躯体活动受限程度(PL)38.75±3.06、心绞痛稳定状态(AS)90.0±14.1、心绞痛发作情况(AF)89.3±10.8、治疗满意程度(TS)74.3±5.7、疾病认知程度(DP)71.95±8.87,对照组分别为 PL36.90±3.28、AS80.0±20.1、A 84.7±11.1、TS74.3±5.4、DP71.39±9.94,试验组PL及AS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28天中医症候积分为3.1±1.4,对照组为4.1±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试验组尿潜血阳性4例,粪便潜血阳性0例,对照组尿潜血阳性2例,粪便潜血阳性1例,急性心力衰竭各1例,试验组死亡0例,对照组死亡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严重肝肾功能损伤、恶性心律失常、支架内再狭窄等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西医标准化治疗联合“抗栓1号”干预PCI术后的STEMI患者,可通过加强AA抑制率,进一步产生抗血小板作用,改善血小板高反应性现象,并可改善冠脉血流情况,术后可提高SAQ量表评分,降低中医症候积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无明显肝肾功能损伤,不增加主要MACE事件发生的风险。

王学硕[6](2020)在《小剂量依替巴肽联合PCI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流灌注及心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小剂量依替巴肽联合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血流灌注、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1研究对象选择于2018年10月至2019年5月就诊于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行急诊PCI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98例,随机分为依替巴肽组(试验组),非依替巴肽组(对照组)。纳入标准:(1)年龄18-75岁;(2)胸痛症状>30min,发病时间<12h;(3)符合最新STEMI治疗指南行PCI的适应症。排除标准:(1)伴发严重感染或高热患者;(2)PCI术前已行溶栓治疗患者;(3)怀孕或哺乳期的女性;(4)出血性脑血管病病史;(5)有严重的视网膜病变(出血或渗出);(6)严重的高血压(血压>180/110mm Hg);(7)主动脉夹层;(8)有精神障碍或(和)无法配合诊疗患者;(9)对依替巴肽、肝素等药物过敏;(10)严重肝肾功能不全。2研究方法2.1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计算机系统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PCI术中静脉内给予1次(180 ug/kg)依替巴肽,术后静脉泵入1 ug/(kg·min),并维持18h;对照组不予注射。2.2常规用药所有患者于PCI前均服用300毫克阿司匹林肠溶片和180毫克替格瑞洛。术后双抗治疗: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终身)、替格瑞洛(至少1年);按照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2.3冠状动脉造影过程患者平卧位,常规消毒穿刺部位,局部浸润麻醉,穿刺针穿刺右桡(股)动脉,成功后置入导丝,沿导丝置入鞘管,将造影导丝及造影导管通过外鞘送进血管到达冠状动脉进行造影,由经验丰富的医师(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进行造影结果的判读,观察罪犯血管狭窄和血供程度。若患者需进一步行介入治疗,则按照分组:试验组给予一次(180ug/kg)依替巴肽,后静脉泵入(1ug/kg/min),维持18h;对照组则直接选择球囊及支架。最后根据冠脉狭窄程度、长度选择合适的球囊扩张并置入支架。2.4心肌声学造影(Myocardial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MCE)直接PCI术后7天通过MCE实现心肌灌注的定量评估。使用EPIQ 7超声系统进行MCE。患者以仰卧姿势休息。由六氟化硫填充的微泡组成的超声造影剂最初以0.9m L/min的速率静脉注入,然后通过降低或增加速率以获得最佳的图像质量。使用频率为1.0~5.0 MHz且机械指数低至0.10的S5-1扫描仪组。在达到稳定的输注状态后,从心肌中破坏微泡以观察补充。评估微泡补充到心肌微循环中并实时获取图像。3观察指标⑴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吸烟史、入院时Killip分级、病变血管数量、植入支架数量、发病至血管开通时间、入门至球囊扩张时间(door to baloon,D2B)等。⑵心肌灌注及心功能指标:(1)2小时ST段回落率、术后TIMI血流分级。(2)心肌酶以及肌钙蛋白(Troponin,TNI)峰值。(3)术后7天MCE:峰值强度(peak intensity,PI),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P)。(4)治疗后1天、1周、1月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舒末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及BNP水平。⑶预后及并发症情况:记录TIMI大出血、小出血、轻微出血及血小板减少症的情况;通过门诊、电话等方式对所有患者进行3个月的随访,记录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应用卡方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的计量资料应用非参数秩和检验,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98例,试验组50例,对照组48例。试验组男性37例(占74%),女性13例(占26%),平均年龄59.18±12.31岁;对照组男性32例(占67%),女性16例(占33%),平均年龄61.27±10.47岁。两组基线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心肌酶谱、术后心电图及术后TIMI血流比较:试验组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MB,CK-MB)、肌钙蛋白I峰值及术后TIMI血流所占比差异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ST段回落率>70%所占比例比较,试验组46例(占92%)明显优于对照组36例(占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心肌声学造影结果对比:试验组峰值强度(PI)高于对照组,达峰时间(TP)低于对照组,即试验组心肌灌注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心功能指标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天、7天的心功能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1月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即试验组术后1月心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出血并发症和随访结果:两组出血并发症比较及随访MACE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应用小剂量依替巴肽可以改善急性STEMI患者的心肌血流灌注,改善心功能及预后。2应用小剂量依替巴肽并未增加出血风险及MACE发生率,是安全可靠的。

彭志祥[7](2020)在《急诊PCI中注射地尔硫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心功能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地尔硫卓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自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0日行PCI的10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分别为54例和53例。对照组患者术中带孔球囊通过犯罪血管后在病变远端3-5分钟内8ml生理盐水推注;实验组患者改为3-5分钟内8ml地尔硫卓(125ug/ml)推注;连续随访两组患者半年。心脏功能指标术前、术后24小时的比较(包括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 I),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 BNP),PCI术后TIMI血流分类,TIMI心肌灌注(TMP)分类,PCI后1周和6个月内左心室射血分数(EF),左心室缩短率(FS)和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并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和手术后六个月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TIMI血流水平3级为49例,对照组为42例;TMP血流水平,对照组为42例TMP血流水平3级,对照组为32例TMP血流水平3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24小时CK-MB、CTn I、NT-pro BNP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EF(58.32±7.10%),FS(37.09±5.56%),LVEDD(47.39±4.46mm),对照组术后EF(42.05±5.67%),FS(29.03±9.51%)和LVEDD(48.81±6.16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主要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对照组1例猝死和5例心律失常,实验组未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P<0.05。结论地尔硫卓在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中应用能提高患者TIMI血流及TMP血流分级,且患者术后EF及FS较手术前明显好转,从而对改善患者早期心功能有一定的疗效。

秦伟彬[8](2019)在《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联合前列地尔对冠心病PCI术后心肌微循环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评估中药复方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结合前列地尔对冠心病患者冠脉介入术后心肌微循环状态的影响,为心血管疾病介入术后的中医药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的前瞻性临床试验,根据随机数字表方法抽取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明确诊断为冠心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且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瓜蒌薤白半夏汤结合前列地尔组(GQZ组)、瓜蒌薤白半夏汤组(GLZ组)、前列地尔组(QLZ组)。三组患者入院明确诊断后均给予抗凝、抗血小板、调脂、营养心肌、抑制心肌重塑等常规治疗,GQZ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前列地尔注射液20ug+生理盐水100ml静脉内缓慢静注,2次/日,术前30min开始应用至术后第7天,并于术前30min开始予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瓜蒌实20g、薤白10g、半夏10g、茯苓10g、丹参15g、党参15g、川芎15g、赤芍10g、桃仁10g、炙甘草10g,剂型均为免煎颗粒),每日一剂,水冲100ml,术后坚持服用3个月;QLZ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前列地尔注射液20ug+生理盐水100ml静脉内缓慢静注,2次/日,术前30min开始应用至术后第7天;GLZ组患者术前30min开始予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每日一剂,水冲100ml,术后坚持服用3个月。分别记录三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疗效观察指标有心脏功能、术后3个月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中医证候评定、心电图ST段回落评估、TIMI血流分级及校正后TIMI帧计数、心肌灌注评价、肌钙蛋白及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等心肌微循环状态评估指标。最后汇总资料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共计纳入研究对象90例,其中终止试验1例,试验脱落2例,最终纳入完成试验者共计87例,分别为GQZ组29例、QLZ组28例、GLZ组30例。结果显示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无差异,术后三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三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7.93±3.68VS 55.03±4.48 VS 56.29±5.07)%,P<0.05,而GLZ组与QLZ组两组组间相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F=0.48,P=0.91);术后3个月SF36量表评估结果显示三组研究对象在躯体疼痛、生理功能、一般健康状况、情感职能、活力、社会功能以及精神健康七个方面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评分结果显示除了QLZ组在心悸方面(P=0.06),其它各组在胸闷方面、胸痛、心悸、身体困重感、舌苔方面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均存在显着差异(P<0.05);心电图ST段回落方面,GQZ组术后ST段回落明显较好,ST段回落>70%的患者较其它两组多(P=0.048),QLZ组、GLZ组患者两两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16);心肌灌注评价,GQZ组术后的MBG分级达到MBG 3级的患者所占比例比QLZ组、GLZ组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7),QLZ组、GLZ组患者两两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12);心脏标志物方面,三组患者cTnI、CK-MB达到峰值的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QLZ组、GLZ组患者两两比较在cTnI、CK-MB达到峰值时间方面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85 VS P=0.21),且从各组患者cTnI水平变化趋势来看,GQZ组患者在到达峰值后下降趋势明显快于其它两组;TIMI血流分级评估,GQZ组术后的TIMI3级获得率比其它两组高(P=0.048),而QLZ组、GLZ组患者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CTFC评估,GQZ组效果优于其它两组,且GLZ组疗效同样优于QLZ组;试验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结论: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结合前列地尔对于改善痰瘀型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肌微循环状态有显着疗效。

游琪[9](2019)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患者的无复流风险预测及围术期心肌保护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和目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致死率及致残率均高,目前早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最有效的治疗方式,可以迅速开通罪犯血管,减少梗死面积,显着降低死亡率,但急诊PCI中有相当比例的心外膜冠状动脉开通状态下心肌组织仍存在低灌注现象,即“无复流”(no reflow,NR)现象,其根本原因是心肌微循环功能障碍(Micro vascular obstruction,MVO)。NR作为一种并发症,使住院死亡率增加5~10倍。如何早期防治无复流、预测无复流的发生,成为了心内科医生关注的重点和难点。既往针对无复流预测模型的研究[1,2]主要集中在小样本量、单中心的急诊介入治疗,难以有效筛选真正可能发生无复流的患者。部分模型获取评分标准较复杂,不利于临床推广,可能延误筛选高危病人[3,4]。本团队前期研发的无复流预测模型,能够在急诊PCI前简单、迅速评估发生无复流的风险,早期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识别高危患者,但未能阐明其对院内死亡和院外事件的预测价值,学界亦缺乏同类相关报道。本研究在该模型基础上进一步预测无复流事件的不同人群发生率,重点关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cute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急诊PCI治疗后的院内死亡及院外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MACE)情况,探讨无复流预测模型(no reflow score,NR score)对此类患者术后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作为无复流综合管理策略,筛查获得的无复流高危患者需在急诊PCI围术期给予有效干预措施以保护心肌,改善患者预后。急诊PCI围术期无复流现象可以造成心脏的二次打击并明显增加患者死亡率,预警及药物干预方法都是领域难题,目前临床应用的腺苷、抗栓等药物都可一定程度上改善无复流,但收效甚微,基于中药的系统性治疗特点,可以从多种机制发挥作用,达到立体防御的效果。其中丹红注射液主要成分为丹参及红花,具有抗缺血、抑血栓、抗氧化等多重功效,用于无复流损伤的防治有理论上的可行性。我们团队前期的研究工作已经得出,丹红注射液可减轻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PCI围手术期的心肌损伤[5],故此本研究应用无复流风险预测模型,筛选无复流高危患者,以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作为评价干预方法,观察PCI围手术期应用丹红注射液的心肌保护作用,为无复流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及实践基础。方法第一部分采用回顾性分析,选择2009年6月-2016年10月期间因STEMI行急诊PCI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患者,按入组标准和排除标准,共纳入782例患者。以无复流预测评分≥10分为分组标准,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验证本预测模型对无复流的预测能力,对患者院内及院外的MACE进行多因素生存回归分析。明确高危组患者院外事件发生峰值时间。第二部分入选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期间我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因STEMI行急诊PCI的患者,按入组和排除标准共入选172例,按随机表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干预组,在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治疗基础上PCI术前接受常规药物治疗+丹红注射液40m1+5%葡萄糖注射液/0.9%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术后继续应用4-6天。另一组为对照组,在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术后继续应用4-6天。围手术期(7±2天)行心脏磁共振检查。本部分研究的主要终点为心脏核磁延迟增强扫描的心肌梗死面积。次级终点为PCI术后6个月通过电话和门诊随访观察MACE发生率。结果:第一部分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住院资料的回顾性分析1.一般病史:我院782例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平均住院为8(6,10)天,以NR scor≥10分分组,在年龄、性别、入院killip分级、发病一急诊入院时间,以及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等方面两组比较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2.PCI治疗指标: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术后出现室速或室颤、IRA球囊后扩张率方面两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其余方面未见明显差异。3.TIMI血流无复流发生率:低危组3.9%,高危组13.6%,高危组为低危组的3.5倍,差异有显着性。4.实验室检查:在血红蛋白浓度(HGB)、红细胞平均压积(Hct)、糖化血红蛋白(HbA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肌钙蛋白T(cTNT)围手术期峰值、入院血糖值(Glu)方面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5.心脏超声: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值方面差异无显着性(P>0.05)。6.应用kaplan-meier法分析低危组与高危组患者术后院内和院外的生存曲线:低危组相对于高危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风险明显降低,生存时间较长,且差异具有显着性(P<0.01)。7.院内和院外随访事件的回顾性分析:852例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782例完成随访,失访70例,失访率8.2%。入选的STEMI患者总的MACE发生率为23.9%,其中低危组12.6%,高危组28.6%;总死亡率为11.8%,其中院内死亡率5.3%,随访生存出院患者的死亡率为6.5%。低危组与高危组比较,院内、院外、总体MACE发生率、全因性死亡率和心因性死亡率明显低于高危组,两组有显着统计学差异。7.1患者院内事件的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在院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心因性死亡、非心因性死亡、再发梗死)发生率的相关因素分析中,对基线变量进行调整,NR scor≥10分,冠脉多支病变,及发生术后室速或室颤,是院内MACE发生率(全因死亡和再发梗死)、院内全因死亡率和院内心因性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7.2院外随访事件的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院外随访737例患者完成随访,低危组229例,高危组508例。在相关因素分析中,NR score≥10分,冠脉多支病变,是院外MACE(全因死亡和再发梗死、因严重心衰入院、冠脉血运重建)发生率、院外全因性死亡率和院外心因性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7.3总体院内和院外事件的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在相关因素分析中,NR score≥10分、冠脉多支病变是总的MACE发生率(全因死亡和再发梗死、因严重心衰入院、冠脉血运重建)、总的全因性死亡率和总的心因性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另外,发生术后室速或室颤是总的全因性死亡率和总体心因性死亡率的危险因素。8.随访事件发生时间的分布情况:NR score高危患者的院外MACE发生率和全因性死亡发生率的峰值时间段皆为随访0-6个月和第24个月左右。第二部分PCI围手术期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无复流高危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1.入组172例无复流评分为高危的患者,119例完成1次CMR检查,其中我院为99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为20例。2.术后CMR,丹红组心肌挽救指数比对照组增加,丹红组与对照组比较,心肌梗死面积较少,发生微循环障碍百分率较少,左室射血分数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所有入选患者均进行随访,2例失访,临床随访率为98.7%。3例死亡患者中,3例死亡均和心梗并发症相关(心梗后心衰;丹红组1例,对照组2例),6个月后,丹红组MACE发生率较对照组有下降趋势。但是两组在心衰Ⅲ-Ⅳ级、再血管化、心源性死亡发生率方面没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1.无复流评分≥10分是院内、院外MACE发生率的独立预测因素;2.本模型具有良好鉴别能力,尤其在无复流高危患者中预测无复流的发生和随访不良事件的能力更佳;3.生存出院患者的院外MACE发生峰值时段在出院后0-6个月和24个月左右。4.STEMI患者的急诊PCI围术期应用丹红注射液可以缩小梗死面积、改善心肌微循环障碍,减轻心肌损伤作用;5.应用心脏核磁共振客观定量的评价丹红注射液改善心肌梗死面积和心功能的作用;更敏感的识别无复流区域。

吴志霞[10](2019)在《平板运动负荷超声心动图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左室功能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平板运动负荷超声心动图(TESE)检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首次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12个月患者左室功能的变化特点。方法:连续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初发STEMI并行急诊PCI术后12个月的34例患者为PCI组,选择冠状动脉检查阴性的33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根据美国心脏协会左室17节段法、非闭塞和闭塞冠状动脉供应节段,再分为对照组正常节段、PCI组非靶血管节段和PCI组靶血管节段。正常人和PCI术后12个月的STEMI患者行TESE检查,采集运动前后胸骨旁左室长轴、左室心尖4腔(AP4C)、心尖3腔(AP3C)及心尖2腔(AP2C)切面3个完整心动周期的动态图像,测量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容积(LVEDV、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房容积指数(LAVI)、二尖瓣血流频谱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速度(E、A)、E峰减速时间(DT)、收缩期三尖瓣返流速度(TR),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室间隔瓣环及侧壁瓣环的平均值)、E/e’、E/A、e’储备值和LVEF储备值。应用QLab 10.0软件测量受检者运动前后左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室壁节段收缩期纵向应变(SLS)、GLS储备值和SLS储备值。平板运动仪器记录受检者运动耐量、运动持续时间、不良反应,以及心率(HR)、血压和心电图(ECG)的变化。收集受检者的临床资料。应用统计学相关方法比较受检者间上述参数之间的差异及相关性,比较观察者间及观察者内测量参数的可重复性。结果:(1)临床资料比较:PCI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吸烟、体重指数、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服药及血清生化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运动负荷试验参数比较:PCI组静息状态收缩压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耐量、运动持续时间、ECG、不良反应、HR、舒张压及运动后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参数比较:PCI组室间隔厚度较对照组增厚,峰值状态LVESV较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左室后壁厚度、LVEDD、LVEDV及静息状态LVES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左室收缩功能参数比较:两组受检者静息状态GLS与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组运动后的GLS、LVEF及LVEF储备值较对照组偏低(P<0.05);GLS储备值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运动后的GLS与LVEF较运动前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升高幅度较PCI组更高(P<0.05)。对照组正常节段、PCI组非靶血管节段和PCI组靶血管节段运动前后的SLS和SLS储备值逐渐降低;三节段组间运动前、后的SL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LS储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组靶血管节段运动前的SLS较非靶血管节段及对照组正常节段偏低(P<0.05);运动后的SLS与对照组正常节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靶血管节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组非靶血管节段与对照组正常节段运动前后的SL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节段组运动后SLS较运动前SLS显着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左室舒张功能参数比较:对照组负荷前后二尖瓣E/e’比值正常。PCI组中有11例患者静息状态E/e’比值升高。与E/e’比值正常者比较,E/e’比值升高者静息状态A峰流速增高、静息状态和峰值状态e’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受检者峰值状态e’均比静息状态明显升高,但对照组升高幅度更明显(P<0.01)。(6)运动耐量相关性分析:年龄、静息和峰值状态E/e’比值与运动耐量呈负相关;LVEF、GLS、e’与运动耐量无相关性。(7)重复性检验比较:应变等参数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测量的可重复性较好。结论:(1)STEMI急诊PCI术后患者运动后心率、血压呈正常生理性反应。(2)STEMI急诊PCI术后患者运动后左室整体收缩储备功能可呈亚临床降低,与靶血管供血心肌收缩功能未完全恢复有关。(3)STEMI急诊PCI术后患者常有左室舒张早期心肌功能降低,部分患者可出现较明显舒张功能受损,舒张功能受损程度较收缩功能改变明显。(4)STEMI急诊PCI术后患者反映舒张功能指标二尖瓣E/e’比值与运动耐量呈明显负相关,提示患者运动耐力降低等临床症状可能与左室舒张功能降低有部分关联。

二、SPECT心肌灌注显像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的近期疗效评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SPECT心肌灌注显像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的近期疗效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1)冠脉内选择性应用重组人尿激酶原和硝普钠对急诊PCI患者心肌血流灌注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纳入与排除标准
    2.3 研究方法
        2.3.1 分组方法
        2.3.2 介入治疗及用药方法
    2.4 术后处理
    2.5 .观察指标
        2.5.1 基线资料
        2.5.2 评价指标
    2.6 统计学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3.2 介入治疗术后评价
    3.3 术后一个月心脏彩超
    3.4 .术后MACE及出血事件的比较
    3.5 术后一个月生存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冠脉微循环障碍
    4.2 研究用药
    4.3 .数据分析
        4.3.1 一般临床资料
        4.3.2 PCI术后心肌血流灌注水平的评价
        4.3.3 心功能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评价
    4.4 局限性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2)择期PCI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前言
研究对象及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参加学术会议及获奖
致谢

(3)STEMI急诊术后早期不良事件的相关因素与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后MACE发生的相关因素及预测研究
    前言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4.1. STEMI事件组一般临床特征的分析
        4.2. STEMI梗死相关血管部位、开通时间与MACE的关系
        4.3. STEMI非梗死相关血管病变与MACE的关系
        4.4. 炎性因子hs-CRP与 STEMI相关性及预测研究
        4.5. 血小板分布宽度与STEMI相关性及预测研究
    5 结论
第二部分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医证型与早期不良心脏事件的关系研究
    前言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4.1. 中医学对急性心肌梗死病名、病因及病机的认识
        4.2. 中医学对急性心肌梗死辨证分型、施治的认识
        4.3. 急性心肌梗死的中医证型与不良心脏事件的关系
    5 结论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2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4)双核素心肌显像联合sST2及Galectin-3对AMI患者延迟PCI治疗的指导及预后的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第一部分双核素心肌显像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5)抗栓1号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冠脉血流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研究一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后无复流、慢血流现象西医研究进展
        一、PCI术后无复流、慢血流现象流行病学
        二、PCI术后无复流、慢血流现象发生机制
        1.冠脉远端微循环栓塞
        2.微血管痉挛
        3.炎症反应
        4.外源性凝血途径
        5.其他相关影响因素
        三、PCI术后无复流、慢血流现象诊断方法
        四、PCI术后无复流、慢血流现象治疗进展
    研究二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后中医研究进展
        一、病名认识
        二、病因认识
        三、病机认识
        四、辨证分型研究
        五、治法研究
        六、临床研究
    研究三 血小板功能检测技术进展
        一、透光率聚集测定(LTA)
        二、流式细胞仪
        三、血管扩张刺激磷酸蛋白测定
        四、血小板功能分析仪
        五、血栓弹力图(TEG)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病例来源
    二、病例选择
        1.纳入标准
        2.排除标准
    三、研究方法
        1.用药方案
        2.观察指标
    四、统计学方法
        1.统计分析软件
        2.显着性检验
        3.统计方法选择
    五、结果
        1.基线数据分布情况
        2.血小板高反应性情况比较
        3.术中血流情况比较
        4.心绞痛疗效比较
        5.中医证候积分疗效比较
        6.不良反应及安全性
第三部分 讨论
    一、中医药改善PCI术后患者冠脉血流理论分析
    二、抗栓1号对PCI术后的STEMI患者冠脉血流的作用
    三、抗栓1号改善PCI术后患者冠脉血流可能机制探讨
    四、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小剂量依替巴肽联合PCI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流灌注及心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抗血小板药物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急诊PCI中注射地尔硫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心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综述 急性心肌梗死冠脉无复流现象的诊断与评估及治疗与防治的相关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8)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联合前列地尔对冠心病PCI术后心肌微循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理论研究
    1、中医病理产物在冠心病中研究进展
        1.1 中医“痰邪”在冠心病的病理内涵
        1.2 中医“瘀邪”在冠心病的病理内涵
        1.3 痰瘀型胸痹的现代研究
    2、中医对冠心病心肌微循环的研究
    3、冠心病心肌微循环的治疗
        3.1 中医治疗
        3.2 西医治疗
    4、基于循证医学对“化瘀祛痰”类中药改善胸痹PCI术后微循环的研究
        4.1 资料与方法
        4.2 文献检索结果
        4.3 Meta分析结果
        4.4 讨论
第二部分:临床实验
    1、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诊断标准
        1.4 病例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5 试验方法
        1.6 观察项目
        1.7 统计方法
    2、结果与分析
    3、讨论
        3.1 立法思想
        3.2 组方解析
        3.3 前列地尔在改善微循环的研究
        3.4 “瓜蒌-薤白”与前列地尔在心肌缺血预适应的相关性研究
        3.5 心肌微循环的现代研究与中医“痰瘀”相关性
        3.6 “化瘀祛痰”在改善心肌微循环的研究
        3.7 心肌微循环的评估
    4、不足与展望
第三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 痰瘀型胸痹中医证候疗效评价量表
    附表2 中英文缩略词表
综述 冠心病心肌微循环障碍诊疗新进展概述
    1、发生机制
    2、主要评估方法
        2.1 冠脉造影
        2.2 血管内多普勒超声技术
        2.3 微循环阻力指数
        2.4 心脏磁共振显像
        2.5 心脏核磁灌注成像
    3、心肌微循环障碍的主要改善方法
        3.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3.2 中医药治疗
        3.3 其他
    4、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9)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患者的无复流风险预测及围术期心肌保护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词汇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急诊PCI无复流风险评分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死亡及院外事件的回顾性分析
    1 临床资料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5 研究的局限性
第二部分 PCI围手术期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无复流高危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2 研究方案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6.结论
    7.局限性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PCI围术期心肌损伤和保护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致谢

(10)平板运动负荷超声心动图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左室功能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对照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SPECT心肌灌注显像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的近期疗效评估(论文参考文献)

  • [1]冠脉内选择性应用重组人尿激酶原和硝普钠对急诊PCI患者心肌血流灌注的影响研究[D]. 梅松波. 南昌大学, 2020(08)
  • [2]择期PCI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D]. 苏可. 湖北民族大学, 2020(12)
  • [3]STEMI急诊术后早期不良事件的相关因素与预测研究[D]. 吕盛龙.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09)
  • [4]双核素心肌显像联合sST2及Galectin-3对AMI患者延迟PCI治疗的指导及预后的预测[D]. 刘雅妮.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3)
  • [5]抗栓1号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冠脉血流的影响[D]. 李欣竹.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6]小剂量依替巴肽联合PCI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流灌注及心功能的影响[D]. 王学硕. 承德医学院, 2020(02)
  • [7]急诊PCI中注射地尔硫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心功能的影响[D]. 彭志祥.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8]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联合前列地尔对冠心病PCI术后心肌微循环的研究[D]. 秦伟彬.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 [9]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患者的无复流风险预测及围术期心肌保护的临床研究[D]. 游琪.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2019(02)
  • [10]平板运动负荷超声心动图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左室功能的临床研究[D]. 吴志霞. 遵义医科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SPECT心肌灌注显像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中的近期疗效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