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妙用“have”(论文文献综述)
赖锡三[1](2021)在《“中道空性”的无限创造与“吊诡两行”的以应无穷——天台、庄子、任博克、牟宗三的交织对话》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缘起说明:笔者翻译任博克(Brook Ziporyn)的"Beyond Emptiness"(《超越空性》)这篇有关天台中观空性的英文短文,主要用意在于通过评论的演绎与对话方式,来呼应任博克所谓《庄子》乃是提供天台佛学遍中论思维的重要文化土壤,并进而展示老庄的吊诡思维之自身,以铺陈《庄子》和天台佛教可共享的圆教思维模式。本文逐段译评。A very important teaching of Mahāyāna Buddhism is
赵钦钦[2](2021)在《《文心雕龙》文学创作标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文心雕龙》中的创作论研究历来备受学界关注,成果也极其丰硕。但长期以来,学者们对《文心雕龙》创作思想的探索大都是将重点放在了创作论的理论价值上,忽视了其在写作实践方面的指导性、规范性、标准性作用。实质上,《文心雕龙》中的创作观不仅仅是一种文论观念,在深层意义上更是一套作文准则,是刘勰在特殊时代背景下为文章写作确立的纲领,凝聚着刘勰全部的创作才情和为文理想,引导并规范着创作实践,具有超越时代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文心雕龙》文学创作“标准”是在魏晋六朝儒学衰落、玄学兴盛、形式主义文风泛滥的大背景下产生的。面对“讹滥”的形式主义文风,刘勰的救治之策,就是以“标准”规范文学创作。刘勰创造性地提出了文学创作“标准”的原则性问题,即:文学有本、创作归正、文质彬彬;在基本原则制约下,做到:行文有术,通变有方。由于《文心雕龙》涉及文学本体论、文体论、创作论和批评论等方方面面,并非单纯论述创作标准,因而其理想“标准”蕴含在理论系统中,创作标准既隐而不显、表述分散,又自成系统、严谨清晰。《文心雕龙》文学创作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作家人格标准、思维建构标准、文本呈现标准和审美价值标准。作家人格标准要求作家不仅要有才、气、学、习等个体情性,而且要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和家国理想,达到艺术人格与社会人格的高度合一;思维建构标准就是创作时保持自然、虚静的精神状态,并利用思维意志将客观事物、主观情思、语言文辞(物、意、言)融为一体;文本呈现标准就是布局谋篇要遵守“情理设位,杂而不越”的原则,语言表现要学会“善术驭文,巧用修辞”的方法,令文章圆融通畅、情采兼备;审美价值标准在于思想内容里“风清骨峻,辞采华茂”的艺术风貌,即有“风骨”,也在于字里行间中“深文隐蔚,馀味曲包”的文外之旨,即能“隐秀”。《文心雕龙》既有严密的理论体系,也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它是一部优秀的骈文作品,其文本呈现本身就是刘勰对其创作标准的完美践行。文学创作标准的理论价值表现在文学特性和文体论的深入探索中,创作标准无论对于当下的应用写作还是文学写作都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本文行文思路如下:第一章,探讨《文心雕龙》文学创作标准的提出缘由,分析这一标准的总原则及其和具体“标准”的关系。第二章,梳理《文心雕龙》文学创作标准的具体内容,分别阐明它们的理论来源、具体内涵和重要影响。第三章,探究《文心雕龙》文学创作标准的理论价值,指出《文心雕龙》作为文学作品的实践品格和理论贡献,并阐明对文章写作的指导意义。
彭丹[3](2021)在《阳明学道统思想研究》文中指出虽然阳明学和道统论分别都是学界研究的热点,然而阳明学道统思想的研究一直以来却较为薄弱。固然从整体来看阳明学的确少谈“道统”一词,但阳明学者的道统意识却又十分强烈,具有道统意蕴的论述也十分丰富。本文紧紧围绕本质性与历史性两个道统论的关键维度,通过对不同类型道统思想的细致分析,以期勾勒出阳明学道统思想的整体面貌。第一章总体讨论阳明学道统思想的由来、表现形式和发展轨迹。朱子学以凸显精神文化意蕴的道学来理解道统,阳明学继承了这一立场。不过在具体表述上,从阳明而下,阳明学者较多使用宗、脉这两个概念来表达自我的道统关切。其中,宗偏向本质型维度而脉偏向历史性维度。由所宗不同,阳明学可以分为以良知、仁、身、性概念为中心的四个道统思想类型,其中以致良知为宗和以求仁为宗是两种前后相继的主要类型。在以道学理解道统之外,基于对实际治理秩序的强调,随后晚明阳明学又出现了治、学二分,以治统摄学统的道统思想新局。第二章主要论阳明学对“十六字心传”的理解。“十六字心传”是朱子学道统思想的中心论点。阳明在朱子理学道统论的背景下,早期以源于“十六字心传”的心学为主旨论述道统,阳明后学不论具体立场为何,都不否认圣学为心学的基本观点。就道心人心的关系而言,阳明和大部分后学都持心即理的观点,对道心人心坚持一种天理人欲的对立理解;少数后学则将道心人心视为一种非一非二的体用关系。不过虽然立论各异,阳明学者都能将道心把握为主体性价值的内在根源,这就和朱子学的理解区隔开来。阳明学者也多有将中视为圣学之宗的提法。总体来说,“十六字心传”在阳明学道统思想中处于一个既重要又缺少独立性的位置,可以在总体上确定阳明学的道统思想是一种心学道统论,但不能以此判定各学者道统思想的具体意涵。第三章专论阳明学中以良知学为中心的道统思想。阳明起初以心学衡定圣学,在自身良知学成熟以后,便大肆宣讲良知学,以良知为中心定位圣学。阳明道统谱系的突出特点是推重颜子和周、程二子。阳明的大多数一传弟子接踵继武。浙中王门一传侧重揭示在中之体,江右王门一传关注工夫,归寂派王门一传偏重寂、静等观念,他们以良知学为核心各有侧重地建立各自的道统论述。良知学的道统地位在阳明从祀时达到了高峰。但是阳明二传弟子以后,除了一些浙中王畿后学以外,鲜少有以良知为中心而建立道统论述者。随着良知学权威的下降,良知道统论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第四章考察阳明学中以仁学为中心的道统思想。阳明在致良知之外,也特别重视一体之仁并在晚年大力提倡,但始终没有完全将其提至道统论述的层面。蒋信以万物一体为宗,在阳明弟子中独树一帜。在他们的影响下,以仁为宗的道统思想在二传以后弟子中得到了张扬。江右王门二传仁、心并重,浙中王门二传大力渲染仁体的宇宙意义,黔中王门注意发挥仁体合内外寂感的本质,天台一系的学者建立万物一体之仁的道统历史铺陈,泰州后学颜钧、何心隐则在道统中直接孔仁。这些学者的道统论述与致良知为宗者的不同就在于以求合内外的仁为旨归并以此来定义心体,在谱系上以仁学为中心而回归孔孟。此外,以修身为宗旨的道统思想将身体性作为道德实践的根本,宗性的道统思想以性为首出的观念,此二种道统思想可以视为仁学道统思想的同调。第五章讨论晚明阳明学道统思想的新局。阳明后学中主张三教合一论者有一种平视三教的正统主张,不特别标榜道传的儒家系谱,这以李贽、焦竑二人为代表。而更多的三传以后弟子以治、学两条线索组织道统论,治之统系虽以学为根本,却将学之统系兼摄。江右王门胡直后学邹元标、郭子章并列治、学两条谱系;浙中王门陶望龄的道统论也有着道事合一和道不即事的两条线索;泰州罗汝芳更是推尊明太祖,以孔孟之学佐唐虞之统的最早代表。在这几者之外,泰州后学杨复所与管东溟的道统理论,在鲜明地以治摄学的同时又融摄三教,将“道统”包含广大社会政治伦理秩序建立的意蕴表露的更为显豁。这样,代表治统的明太祖获得了超然的道统地位,道统中实际秩序治理的内容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独立,但这也造就了道统被治统融合的风险。本文第六章观察阳明学的传道观与传道实践,这是从较为现实和对阳明学者自身较近的时间点中发见道统思想的特点。阳明学者通常都有着较为鲜明的任道意识,有的学者对道的承担意识还特别强烈。阳明学者的传道观有着丰富多样的内涵,既受到禅宗传灯观念和宗族观念的深刻影响,又蕴含着道的普遍存在和独断承担这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阳明后学对于孰为阳明后之正传意见分歧不一,主要有以江右、浙中、泰州三种看法,这表现了阳明学作为一个整体不断地走向分化。和一般认为不同,总体上阳明学的传道实践并不非常普遍,只在浙中和泰州王门的若干人物中有所表现。最后余论论述本文的分析对理解阳明学历史发展逻辑和建设当代道统理论两个方面的启示。对道统思想史的阐释可以观察出阳明学与晚明学术发展的某些趋势与特点;而传统儒学本身要求道治合一的内在结构特质也值得当代道统建构论者深思。
段会姣[4](2021)在《生活技巧类短视频内容运营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媒介技术的迭代升级,塑造了新的文化形态和传播方式。在泛知识、泛生活、泛娱乐内容仍为主流的背景下,生活技巧类短视频作为一个垂直细分领域,头部达人享有多数流量与资源,腰、尾部达人曝光及变现渠道明显不足。《2020短视频用户价值研究报告》数据显示,在短视频用户喜欢的内容类型中,生活技巧/知识科普类(48.1%)排名第一。因此,本文主要选取抖音和快手中的生活技巧类短视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和描述性研究法深入分析其在内容定位、内容呈现形式及互动与推广等方面的优势与不足,期望在理论层面为其他生活技巧类短视频的创作者提供可借鉴的内容运营策略。通过观察研究发现,生活技巧类短视频在选题上关注用户需求,以厨艺美食制作为主,兼顾生活记录内容,情感积极,实用性较强。虽然PUGC模式整体不活跃,但是依托平台对知识类内容的扶持和稳定的粉丝群体,生活技巧类短视频的创作类型渐趋多元化、风格化。其次,在呈现形式上,生活技巧类短视频对视频拍摄场地选择和对拍摄主体日常活动的呈现,极大程度的还原了真实的生活场景。利用多种形式的字幕文本、大量的特写和近景镜头、连续性剪辑手法、同期声及音乐音效丰富了受众的视听体验。在视频制作时长、发布时间方面力求短、平、快的传播特征,贴合用户的使用习惯。在内容互动与推广层面,主播打通线上线下平台与受众进行全方位互动,部分账号凭借品牌和“人设”吸引了大量忠实粉丝,有力发展了粉丝经济。通过对生活技巧类短视频内容运营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总结出几点有益于生活技巧类短视频未来发展的启示。应主动培训和吸收专业人才,成立主播工作室,完善业务培训,强化内容科学性。拓宽内容选材范畴,创新作品表现方式,增强吸引力和趣味性。完善互动机制,打造传播矩阵实现内容差异化分发,利用粉丝经济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公益、实现流量变现。
胡亚丽[5](2021)在《加味滋水清肝饮合耳穴压豆治疗阴虚火旺型帕金森病失眠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本文意在通过运用加味滋水清肝饮联合耳穴压豆治疗阴虚火旺型PD失眠患者,观察患者睡眠、焦虑、生活质量及中医症状的改善情况,评估中医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为今后在临床上运用中药合耳穴压豆治疗帕金森病失眠提供依据。方法:从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选取57例符合阴虚火旺型帕金森病失眠患者,患者都来自于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有29例,对照组有28例。治疗组在沿用抗PD用药的前提下给予加味滋水清肝饮合耳穴压豆治疗,对照组则在沿用抗PD用药的前提下给予右佐匹克隆片治疗,两组的治疗周期都是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变化、帕金森病生存质量调查问卷(PDQ-39)评分变化、HAMA量表评分变化、中医证候评分变化以及安全性情况。结果:1.在统计学上,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PD及失眠病程、H-Y分级经对比,差异无意义(P>0.05),说明试验可以进一步进行其他数据的分析。2.PSQI评分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睡眠指数评分都得到了明显改善,差异显着(P<0.05)。治疗后组间相比,两组睡眠指数评分下降幅度相差无几,差异无意义(P>0.05),说明加味滋水清肝饮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在改善失眠方面的疗效和右佐匹克隆片相当。3.HAMA量表评分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焦虑的评分都有一定程度好转,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好转更明显,疗效更好,差异有意义(P<0.05),提示加味滋水清肝饮联合耳穴压豆在缓解焦虑方面的疗效比对照组更突出。4.PDQ-39评分比较:治疗后治疗组PDQ-39评分有所改善,差异显着(P<0.05);对照组PDQ-39评分亦有好转,差异存在(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DQ-39评分相比,对照组好转幅度较治疗组小,差异显着存在(P<0.05),说明加味滋水清肝饮合耳穴压豆治疗在提升生活质量方面的疗效优于对照组。5.中医证候总评分比较:治疗后两组病人评分较前均有一定幅度的好转,并且治疗组评分减少更为突出,差异显着(P<0.05),说明加味滋水清肝饮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在缓解中医表现方面的疗效胜于右佐匹克隆片。6.中医各症状评分比较:治疗后,治疗组除肢体强直外,其他症状评分较前都有差异,P<0.05;而对照组只在不寐、心烦不安、眩晕耳鸣方面较前有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除在不寐、肢体强直方面疗效相差无几外(P>0.05),治疗组其他的各中医症状评分好转幅度均比对照组更大,差异存在(P<0.05);表明两组除对治疗不寐和肢体强直疗效相当之外,加味滋水清肝饮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在缓解其他中医症状方面的疗效都胜于右佐匹克隆片;此外两组对肢体强直的疗效都不大。7.中医证候总疗效比较:治疗后,治疗组疗效结果成份组成包括临床痊愈者0人,显效者4人,有效者10人,稍有改善者10人,无效者5人,总有效率是82.76%;对照组疗效结果成份组成包括临床痊愈者0人,显效者0人,有效者1人,稍有改善者14人,无效者13人,总有效率53.57%;差异显着存在(P<0.05),说明加味滋水清肝饮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在缓解患者中医症状方面的疗效更好。8.在试验研究过程中,治疗组有1例患者在试验初始贴敷耳穴后出现微微发痒,但在承受范围内,后无瘙痒情况,未行处理;其他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一般体征平稳,并且治疗前后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查均未出现异常,说明加味滋水清肝饮联合耳穴压豆治疗的安全性值得信赖。结论:运用加味滋水清肝饮合耳穴压豆治疗阴虚火旺型帕金森病失眠病人,在使其睡眠情况好转方面,与右佐匹克隆片疗效相当;但是在改善患者焦虑、生活质量、中医症状方面疗效比后者更突出,而且安全性好。
张新民,Wang Keyou[6](2021)在《孙应鳌及其传世着述考论》文中指出孙应鳌乃有明一代大儒,亦是黔中王门重要人物。其家世由屯戍武职人员转为地方文化世家,适可反映边地社会国家军事集团向地方士人群体转型的整体特征。他早年多受姚江、江门两派学者影响,思想成熟则主要在提学关中时期。一生着述颇多,成就亦高,学统与政统合一,实为双重实践的产物。但其撰作清初即遭抽毁,散佚数量甚多,均有必要一一爬梳史料,逐条详加考证,不仅可见现存各本前后刊刻源流,亦有助于还原黔中王门发展之真实面貌。其中隆庆元年刻本《督学文集》与重印本《督学诗集》,久藏日本静嘉堂,获见者既少,引用者更稀,则有必要揭示其内容宗旨,并从中了解一代心学学者之心路跋涉历程。
蓝利霞[7](2020)在《妙用新版教材 突破读后续写——以新人教版教材必修三Unit 2 MORALS AND VIRTUES为例》文中指出读后续写将阅读和写作紧密结合起来。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挑选一篇内容有趣、难度适中且没有结尾的故事,让学生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力,续写一个150词左右的故事。教师要想提升学生的读后续写能力,需引导学生创造性地使用高中英语新版教材。新版教材(以人教版为例)紧跟时代潮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体现了英语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张欣怡[8](2020)在《扭秤实验蕴含的科学方法及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学当中出现过许多着名的经典物理实验,例如扭秤实验。卡文迪许扭秤实验被评为“最美十大实验”之一,扭秤实验在高中物理教材中出现过两次,分别是卡文迪许扭秤实验和库仑扭秤实验,它们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且都蕴含丰富的物理科学方法,探究它们的关系,挖掘其中蕴含的科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扭秤本身作为一种实验方法,它为微小量的测量提供了解决途径和方法,有许多人仍采用扭秤的方法测量万有引力常量。物理实验是一种基本技能,也是一种基本的物理研究方法。会操作物理实验和会应用物理研究方法解决问题,也是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本文从扭秤实验出发,挖掘扭秤实验中蕴藏的物理科学方法,分析相应的方法在高中物理实验中的应用情况,探究相应物理科学方法落实的教学设计,提出实施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教学建议,希望为教师实施物理科学方法教育提供依据。本论文主要研究了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方面:介绍扭秤实验的发展,分析卡文迪许扭秤实验和库仑扭秤实验的联系以及对物理学发展做出的贡献。最后得出结论,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有助于学生掌握实验中囊括的科学方法,更好地应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方面:科学界定物理实验中常见的科学方法,领悟扭秤实验中蕴含的物理科学方法,并统计相应的科学方法在人教版高中物理实验中的应用情况,分析该方法的重要性。第三方面:采用“知法并行”对规律课《万有引力定律》和《库仑定律》,实验课《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进行教学设计,探究教学中实施科学方法的途径,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渗透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六条建议。最后得出结论,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利于他们掌握实验中囊括的方法,更好地应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吴静[9](2020)在《隆钦饶绛巴宗教伦理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隆钦饶绛巴是公认的西藏历史上伟大的学者之一,他与萨迦班智达、宗喀巴大师并称为“西藏三文殊”,是大圆满法在藏区的奠基者,藏传佛教宁玛派的重要传承祖师之一。隆钦饶绛巴生活在藏传佛教宗派体系的日臻成熟及在中央王朝的支持下藏族社会处于稳定发展的时期。他的宗教伦理思想直接来源于藏传佛教名师贤哲的戒律、显教经论、密教及宁玛派经典思想的影响以及伏藏“心髓”法的影响。隆钦饶绛巴宗教伦理思想以厌离心、菩提心和觉性为其理论基础,其主要内容体现在强调“一切皆为苦的现世人生”,强调“止恶从善的道德原则”,提倡“自利利他的道德实践”等诸多方面。通过对隆钦饶绛巴宗教伦理思想的探究可以发现,其宗教伦理思想对藏传佛教尤其是宁玛派的伦理思想有着极大的影响和贡献,这主要体现在:(1)密切了宁玛派教派和民间的联系,促进了宗教伦理的世俗化;(2)丰富了藏传佛教的平等思想;(3)发展了藏传佛教心性修养理论。隆钦饶绛巴的宗教伦理思想虽然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时期,但不可否认其中的优良部分属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成果,是宝贵的民族伦理文化瑰宝。在今天,充分挖掘和利用隆钦饶绛巴宗教伦理思想中的积极因素,不仅有益于启迪社会成员的心智,促进其自我完善,而且也有益于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比如,他所提出的因果业报、修持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等具有积极的心理调节功能,有益于将当下社会中承受着巨大压力的现代人从精神困境中解脱出来;而他基于觉性和业因果所提出的行善断恶的道德要求,更是对社会成员的思想和行为有着正向的引导作用,有益于提高现代人的道德修养,提升社会的文明水平;他提出的慈悲、平等、因果的理念和利他的行为要求,也有益于人们重新审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彼此之间的和谐共生。
安汝杰[10](2020)在《《西游记》“空”的审美范畴论》文中认为《西游记》的空观亦具有审美意义。西天取经本质上就是取经者通过禅修的本真体验而获得身心的解脱。修行就是从虚妄中发现真心、自性,若能悟此真心,依之而修,即可当体即空、即幻悟真,其次第是因见道而修道,因修道而证道。《西游记》中的取经者因十四余年的苦修而成正果,表明禅修就是于瞬间的顿悟契入空境,彻见真性当下即是、不假言说的本来面目。但顿悟不废渐修,禅修本身也是空性渐显的过程,而顿悟是空义显现的契机,其中内蕴着美的意象、意境的形成。论文以般若类与中国禅宗经典《坛经》的观空法门为中心,从“空”义的历史流变进行寻绎,以《西游记》中“空”的语义解析为基础,得出“空”“有”圆融是《西游记》的空观的本质的结论。《西游记》遵循的是“空”“有”不住、“空”“有”圆融的中道审美观,具体到审美实践即修行上就是“无住”的工夫,成就的是“无相”的审美境界,并通过顿悟瞬间之美的生成与“无念”本体相通约。“心”在取经僧徒的禅修实践中占据关键位置。“空”由心“悟”,“空”是禅修者于自心、本性上悟得的意境,“自心”、“本性”就是“心性修持”的具体内涵,《西游记》的“心性”指的是禅宗“识心见性”的修行总纲。修行在《西游记》中就是禅宗心性思想由理论到实践的感性显现,这种显现本身由于修行者本真生命的参与而是“空”的审美体验及“相”的审美意象的生成过程。空、有在取经僧徒的心性实践中是平等的,禅诗作为空有圆融之相在《西游记》中形成“幻有”之诗境,“境”由“心”生,诗境是修禅者当下之“念”妄动的产物,是需要否定的心之对境,否定“幻有”,以肯定真空、妙有。“幻有”指的是《西游记》中禅诗意境的当下生成。“当下即住”的“诗境”也念念不住,“诗境”幻有,“诗境”与“空”发生关联的关键在于其与禅者“念”的时间性体验密切相关。承载禅诗和佛经的语言文字也是性空的。《西游记》中文字性空的审美意境的内容是“无字真经”与“有字真经”的空有圆融。既以“无字真经”明“性空”之理,又不碍依此理修行以契入“妙有”而悟“自性”的审美意境。进一步言之,取经僧徒与如来佛祖之间的“有字”、“无字”之争是空有圆融的审美观在经卷文本上的显现,而“美”就在这非言非默的有无之间。
二、妙用“have”(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妙用“have”(论文提纲范文)
(2)《文心雕龙》文学创作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和研究意义 |
二、相关研究综述 |
三、研究思路和创新性 |
第一章 《文心雕龙》文学创作标准的提出及原则 |
第一节 《文心雕龙》文学创作标准的提出 |
一、关于文学创作标准的界定 |
二、文学创作标准提出的历史背景 |
第二节 《文心雕龙》文学创作标准的总原则 |
一、文章本源——因文明道 |
二、思想标准——执正驭奇 |
三、文质标准——衔华佩实 |
第三节 《文心雕龙》文学创作标准的基本原则 |
一、文术标准——心总要术,遵体循规 |
二、文变标准——凭情会通,负气适变 |
第二章 《文心雕龙》文学创作标准的主要内容 |
第一节 文学创作的作家人格标准 |
一、社会人格——树德建言,奉时骋绩 |
二、艺术人格——才由天资,学慎始习 |
第二节 文学创作的思维建构标准 |
一、创作准备——虚以待物,静以养气 |
二、思维状态——情貌无遗,神与物游 |
第三节 文学创作的文本呈现标准 |
一、谋篇布局要求——情理设位,杂而不越 |
二、语言表现手段——执术驭篇,巧用修辞 |
第四节 文学创作的审美理想标准 |
一、审美价值诉求——风清骨峻,辞采华茂 |
二、艺术形象特征——深文隐蔚,馀味曲包 |
第三章 《文心雕龙》文学创作标准的价值与意义 |
第一节 《文心雕龙》文学创作标准的实践品格 |
一、 “谋篇布局”与《文心雕龙》之结构体系 |
二、 “文质标准”与《文心雕龙》之文质并重 |
第二节 《文心雕龙》文学创作标准的理论价值 |
一、创作标准下“文学特性”的深入探索 |
二、创作标准下“文体之论”的渐趋成熟 |
第三节 《文心雕龙》文学创作标准的写作指导意义 |
一、创作标准对应用类文章写作的指导 |
二、创作标准对文学类文章写作的启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3)阳明学道统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对象 |
一、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 |
二、阳明学的范围和人物 |
三、道统的意涵与特质 |
第二节 研究文献综述 |
一、阳明学的研究 |
二、道统论的研究 |
三、阳明学道统思想研究的现状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文章结构 |
一、本文研究方法 |
二、本文思路与结构 |
第一章 阳明学道统意识的由来、表现与发展 |
第一节 道统与道学 |
第二节 宗与脉 |
一、宗与宗旨 |
二、血脉与学脉 |
第三节 阳明学道统思想的中心宗旨 |
一、阳明学道统思想的四种宗旨类型 |
二、致良知与求仁之别 |
第四节 学与治: 道统的两条谱系 |
一、以体为本的外化型文化观 |
二、以治统衡定道统 |
第二章 阳明学道统视域中的“十六字心传” |
第一节 圣学为心学 |
一、“十六字心传”与心学的来历 |
二、“圣人之学,心学也” |
第二节 阳明学的道心人心论 |
一、“初非有二心也”——王阳明的道心人心论 |
二、阳明后学的道心人心诠释 |
第三节 “中为万世圣学之宗” |
第四节 “十六字心传”在阳明学道统思想中之地位 |
第三章 致知乃千古之秘: 以良知学为中心的道统思想 |
第一节 “千古圣学之秘”——王阳明的道统思想 |
一、以心学为中心的道统论述 |
二、良知道统论的提出 |
三、“颜子没而圣学亡” |
四、推重周程而两可象山 |
第二节 阳明一传弟子对良知道统思想的承继 |
一、江右王门一传的良知道统思想 |
二、浙中王门一传的良知道统思想 |
三、归寂派王门一传的良知道统思想 |
第三节 二传以后阳明学者中良知道统思想的延续 |
一、宋仪望的《阳明先生从祀或问》 |
二、浙中王畿后学的良知道统思想 |
第四节 “何必——谈良知”——良知道统思想的衰落 |
一、作为圣学阶段的良知学 |
二、良知宗旨权威的下降 |
第四章 圣学以求仁为宗: 以仁学为中心的道统思想 |
第一节 早期阳明学的仁学道统思想趋向 |
一、王阳明“万物同体之指”:仁学道统思想的先声 |
二、蒋信以万物一体为宗的道统思想 |
第二节 二传以后阳明学者对仁学道统思想的发扬 |
一、江右王门二传的仁学道统思想 |
二、浙中王门二传的仁学道统思想 |
三、黔中王门的仁学道统思想 |
四、泰州耿定向一系的仁学道统思想 |
五、泰州颜钧一系的仁学道统思想 |
第三节 仁学道统思想的同调 |
一、“修身为本”的道统思想 |
二、以性为宗的道统思想 |
第五章 三教合一与治学二分: 晚明阳明学道统思想的新局 |
第一节 三教合一式的道统认知 |
一、李贽: “儒、道、释之学一也” |
二、焦竑: “尧舜周孔即为佛” |
第二节 治、学二系的分列: “道统”的重新出场 |
一、江右胡直后学对“道统”的提揭 |
二、浙中陶望龄: 道事合一的道统思想 |
三、泰州罗汝芳: 以“孔孟之学”佐“唐虞之统”的道统思想 |
第三节 以治摄学、会和三教的道统论 |
一、杨起元的道统思想 |
二、管志道的道统思想 |
三、道治之合 |
第六章阳明学者的传道观念与实践 |
第一节 阳明学者的任道意识 |
第二节 阳明学者的传道观 |
一、衣钵相传观 |
二、宗族衍续观 |
三、道一与遍在 |
四、自悟与讲学 |
五、闻知与见知 |
第三节 阳明之正传 |
一、以江右为正传 |
二、以浙中为正传 |
三、以泰州为正传 |
第四节 阳明学者的传道实践 |
余论 |
第一节 阳明学的历史演进 |
一、从宗旨的角度看阳明学的发展 |
二、对明清之际儒学转向的认识 |
三、甘泉学对中晚明学术影响的估价 |
第二节 道统论的当代建构 |
一、当代道统论建构的两个阶段 |
二、儒家道统论的当代困局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4)生活技巧类短视频内容运营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四、研究方法 |
五、研究创新点 |
第一章 生活技巧类短视频发展概述 |
1.1 生活技巧类短视频的概念界定及分类 |
1.1.1 生活技巧类短视频的概念界定 |
1.1.2 生活技巧类短视频的分类 |
1.2 生活技巧类短视频发展现状 |
1.2.1 类型多样,受众广泛 |
1.2.2 贴近生活,实用性强 |
1.2.3 短小精悍,接受度高 |
1.2.4 细分领域内容渐趋同质化,渠道间差异不明显 |
1.3 个案分析 |
1.3.1 抖音号“方琼” |
1.3.2 快手号“妙招姐” |
第二章 生活技巧类短视频的内容定位分析 |
2.1 样本选取与类目建构 |
2.1.1 确定生活技巧类短视频研究平台 |
2.1.2 选择生活技巧类短视频研究样本 |
2.1.3 编码分析与类目说明 |
2.2 生活技巧类短视频的选题特征 |
2.2.1 厨艺美食类为主,休闲带货类为辅 |
2.2.2 关注生活热点,引发正向情感共鸣 |
2.3 生活技巧类短视频的主播分析 |
2.3.1 形象靓丽亲和,动手能力强 |
2.3.2 着装简洁大方,生活化 |
2.3.3 个性化表达,知识储备丰富 |
2.3.4 PUGC模式整体不活跃,主播业务水平参差不齐 |
第三章 生活技巧类短视频的呈现形式分析 |
3.1 场景打造:动静结合还原生活真实,拉近传受双方距离 |
3.1.1 静态场景:多样化生活场地的选择 |
3.1.2 动态活动:亲缘性日常活动的展示 |
3.2 视觉传达:灵活的编排设计 |
3.2.1 字幕文本:形式多样,内容抢眼 |
3.2.2 固定机位:特写和近景运用最广 |
3.2.3 连续性剪辑:叙事连续,结构完整 |
3.3 听觉刺激:打造沉浸式体验 |
3.3.1 同期声:展现生活元素,营造“在场感” |
3.3.2 音乐和音效:烘托氛围,调动情绪 |
3.4 发布特征:利用平台机制,实现个性化推荐 |
3.4.1 视频时长:抖音多集中在1分钟以内,快手以2—3分钟最多 |
3.4.2 发布时间:中午及晚间休闲高峰期为主,贴合用户使用规律 |
3.4.3 封面选择向内容倾斜,模式化特征明显 |
第四章 生活技巧类短视频的互动推广分析 |
4.1 线上线下联动,提高用户活跃度 |
4.1.1 构建社群,增强社交属性 |
4.1.2 线下活动,拉近与粉丝距离 |
4.2 发挥“名人效应”,发展粉丝经济 |
4.2.1 发布高质量软广告,强化粉丝认同 |
4.2.2 开通直播带货,融入用户生活 |
4.3 账号整体互动频率低,用户维护仍具提升空间 |
第五章 生活技巧类短视频内容运营策略的特色与建议 |
5.1 生活技巧类短视频内容运营特色 |
5.1.1 关联用户生活,新鲜感十足 |
5.1.2 情境化叙事,富于知识性 |
5.1.3 融合兴趣圈,用户交互能力强 |
5.2 生活技巧类短视频内容运营策略的建议 |
5.2.1 吸收专业人才,协同PUGC共同发力 |
5.2.2 创新视频表现手法,持续输出优质内容 |
5.2.3 注重品牌和人设打造,实现内容与商业双赢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5)加味滋水清肝饮合耳穴压豆治疗阴虚火旺型帕金森病失眠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注释表 |
引言 |
文献回顾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研究对象来源 |
1.2 病例选择标准 |
1.3 病例纳入标准 |
1.4 病例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病例分组 |
2.2 治疗方案 |
2.3 观察指标及项目 |
2.4 评估标准及方法 |
2.5 统计处理 |
3 研究结果 |
3.1 一般资料比较 |
3.2 结果分析 |
第二部分 讨论 |
1 立题依据 |
2 加味滋水清肝饮合耳穴压豆治疗的优势 |
3 组方思路与方药分析 |
3.1 药物组成 |
3.2 组方思路 |
3.3 方义分析 |
3.4 药物分析 |
4 耳穴压豆 |
4.1 耳穴的来源与发展 |
4.2 耳穴治病机理 |
4.3 选穴原则 |
4.4 耳穴在失眠中运用 |
4.5 选穴分析 |
5 疗效分析 |
6 安全性分析 |
7 不足和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答辩委员会名单 |
个人简介 |
(7)妙用新版教材 突破读后续写——以新人教版教材必修三Unit 2 MORALS AND VIRTUES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妙用教材词汇,提升衔接能力和想象能力 |
(一)续写句子 |
(二)编写词汇故事 |
二、巧用教材故事,提升续写能力 |
(一)分析故事情节 |
(二)分析续写动态 |
(三)活用教材,书写美句 |
(四)利用教材,书写美文 |
(8)扭秤实验蕴含的科学方法及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有利于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形成 |
1.2.2 有助于领会实验的魅力 |
1.2.3 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
1.3 研究现状 |
1.3.1 扭秤实验研究现状 |
1.3.2 物理教学中显化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 |
2 物理实验中的主要的科学方法 |
2.1 实验思维中的科学方法 |
2.2 测量过程中的科学方法 |
2.3 数据处理的科学方法 |
3 扭秤实验及实验中蕴含的科学方法 |
3.1 扭秤前身 |
3.2 库仑扭秤实验 |
3.3 卡文迪许扭秤实验 |
3.4 两个扭秤实验联系和区别及对物理学发展的作用 |
3.5 扭秤实验中科学方法的妙用 |
3.5.1 库仑扭秤实验中科学方法的妙用 |
3.5.2 卡文迪许扭秤实验中科学方法的妙用 |
3.5.3 扭秤实验中蕴含的科学方法小结 |
3.6 扭秤实验里蕴含的科学方法在高中物理实验中的应用 |
3.6.1 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
3.6.2 转换法的应用 |
3.6.3 放大法的应用 |
3.6.4 平衡法的应用 |
3.6.5 理想实验法的应用 |
3.6.6 扭秤实验中相应的科学方法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小结 |
4 扭秤实验教学案例 |
4.1 扭秤实验的问卷调查分析 |
4.2 万有引力定律的教学设计 |
4.3 库仑定律的教学设计 |
4.4 实验: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教学设计 |
4.5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科学方法教育的教学建议 |
4.5.1 明确进行物理科学教育的教学目标 |
4.5.2 以知识为载体,渗透物理科学方法教育 |
4.5.3 在物理概念教学中融入科学方法 |
4.5.4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体验科学方法 |
4.5.5 物理规律教学中感悟物理科学方法 |
4.5.6 刨析物理学史案例,领悟物理科学方法 |
4.6 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研究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扭秤实验的问卷调查 |
附录2 万有引力定律的知法并行表 |
附录3 库仑定律的知法并行表 |
附录4 实验: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知法并行表 |
致谢 |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
(9)隆钦饶绛巴宗教伦理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二、 研究现状 |
三、 主要研究内容(思路)及方法、创新点 |
第1章 隆钦饶绛巴宗教伦理思想的形成 |
1.1 社会历史背景 |
1.1.1 藏传佛教宗派体系的日臻成熟 |
1.1.2 在中央王朝的支持下藏族社会处于稳定发展时期 |
1.2 人生历程 |
1.2.1 家庭背景 |
1.2.2 求学修法 |
1.2.3 弘传佛法 |
1.2.4 圆寂 |
1.3 思想渊源 |
1.3.1 名师贤哲的思想影响 |
1.3.2 伏藏法的“心髓”影响 |
第2章 隆钦饶绛巴宗教伦理思想的理论基础 |
2.1 厌离心 |
2.2 菩提心 |
2.3 觉性 |
2.3.1 觉性之体—空 |
2.3.2 觉性之相—明 |
2.3.3 觉性之用—现 |
第3章 隆钦饶绛巴宗教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
3.1 一切皆为苦的现世人生 |
3.1.1 生命的本质是苦 |
3.1.2 苦从何来 |
3.1.3 正确面对苦 |
3.2 止恶从善的道德原则 |
3.2.1 善恶的界定 |
3.2.2 恶业 |
3.2.2.1 身语意之恶业 |
3.2.2.2 持不善业的果报 |
3.2.2.3 善业 |
3.2.3 业因果 |
3.3 自利利他的道德实践 |
3.3.1 依止上师 |
3.3.1.1 依止善知识的原因 |
3.3.1.2 善知识法相 |
3.3.1.3 如何依止 |
3.3.2 修四无量心 |
3.3.2.1 四无量心的内涵与意义 |
3.3.2.2 四无量心的修持 |
3.3.3 修持菩提心 |
3.3.3.1 修持愿菩提心——发菩提心 |
3.3.3.2 修持行菩提心—修六度 |
3.3.4 脱离苦海之道 |
3.3.4.1 资粮道 |
3.3.4.2 加行道 |
3.3.4.3 见道 |
3.3.4.4 修道 |
第4章 隆钦饶绛巴宗教伦理思想的价值与意义 |
4.1 隆钦饶绛巴宗教伦理思想的理论价值 |
4.1.1 发展了藏传佛教心性修养理论 |
4.1.2 促进了宗教伦理的世俗化 |
4.1.3 丰富了藏传佛教的平等思想 |
4.2 隆钦饶绛巴宗教伦理思想的现实意义 |
4.2.1 启迪心智,走出精神困境 |
4.2.2 完善自我,提升道德境界 |
4.2.3 慈悲利他,促进社会和谐 |
4.2.4 保护自然,维护生态平衡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西游记》“空”的审美范畴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依据 |
(一)晚明小说审美阅读的兴起 |
(二)中国小说所受佛学之影响 |
(三)佛教为《西游记》提供故事情节和思想内容 |
(四) 《西游记》“空”的审美范畴研究的学术价值 |
二、研究现状综述 |
(一) 《西游记》与《心经》之关系研究 |
(二) 《西游记》的佛学主题研究 |
(三) “空”的审美范畴研究 |
(四)现有研究反思 |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
(一)主要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四、重点与创新点 |
(一)重点 |
(二)创新点 |
第一章 《西游记》中“空”的审美内涵 |
第一节 审美范畴“空”的形成逻辑 |
一、老庄之“道”的美学范畴 |
二、玄学之“无”的美学本体 |
三、禅宗空观的审美建构 |
第二节 《西游记》的空观 |
一、 “空”的语义解析 |
二、空有圆融:《西游记》的空观 |
三、悟“空”的禅修体验 |
第三节 “空”的审美原理 |
一、 “自性含万法”的“无念”本体 |
二、 “万法自在无碍”的“无住”工夫 |
三、 “万法尽通般若”的“无相”境界 |
第二章 《西游记》中的相:禅修以悟“空” |
第一节 《西游记》中“识心见性”的禅宗思想考释 |
一、 “即心即佛”的文本依据 |
二、 “顿悟成佛”的学理基础 |
三、“无念”的禅修法门 |
第二节 禅宗从“本性论”到“泛性论”的心性思想 |
一、空有相即:慧能南禅的“识心见性” |
二、以有摄空:菏泽宗的“空寂之知”与石头宗的“灵源皎洁” |
三、空有不住:洪州宗的“平常心是道”与“无情有性” |
第三节 《西游记》中“相”的审美意象 |
一、任心为修:“相”的生成契机 |
二、心之虚空:“相”的禅修指向 |
三、顿悟瞬间:“相”的审美生成 |
第三章 《西游记》中的禅诗:即幻悟真的瞬间美 |
第一节 诗境“幻有”的时间之相 |
一、 “即幻悟真”的文本基础 |
二、悟在瞬间的时间之“相” |
(一)“相”为幻有:时间之“相”的哲学内涵 |
(二)时间之“相”的文学表现 |
三、即幻悟真:《西游记》中的“诗境” |
第二节 时间之“空”:诗禅一体的哲学显现 |
一、时间之“空” |
二、藉诗悟禅 |
三、藉禅言诗 |
四、诗禅一体 |
第三节 意象生成:禅诗“美在瞬间”的本真体悟 |
一、时空之“点” |
二、禅诗的瞬间性体悟 |
三、念念相续的生灭瞬间 |
四、瞬间:禅诗意象在时间中的生成 |
第四章 “无字真经”之妙:文字性空的审美意境 |
第一节 禅宗“不立文字”言意观的思想根基 |
一、 “立象尽意”的言说传统 |
二、禅宗从“不立文字”到“不离文字”言意观的转变 |
三、禅宗“不立文字”言意观的佛经依据 |
第二节 从意境的哲学基础看其美学内涵 |
一、 “境生于象外”:意境的道家哲学基础 |
二、 “象外”的佛学基础 |
三、象外之象:意境的美学内涵 |
第三节 以“文”悟空的审美意境 |
一、无字真经:“不立文字”的言意观 |
二、本性显现的“无言之美” |
三、有字真经:“真空妙有”的审美意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一、中文文献 |
二、外文文献 |
致谢 |
作者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四、妙用“have”(论文参考文献)
- [1]“中道空性”的无限创造与“吊诡两行”的以应无穷——天台、庄子、任博克、牟宗三的交织对话[J]. 赖锡三.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21(10)
- [2]《文心雕龙》文学创作标准研究[D]. 赵钦钦. 陕西理工大学, 2021(08)
- [3]阳明学道统思想研究[D]. 彭丹. 山东大学, 2021(11)
- [4]生活技巧类短视频内容运营策略研究[D]. 段会姣. 河北大学, 2021(02)
- [5]加味滋水清肝饮合耳穴压豆治疗阴虚火旺型帕金森病失眠的临床观察[D]. 胡亚丽.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孙应鳌及其传世着述考论[J]. 张新民,Wang Keyou. 孔学堂, 2021(01)
- [7]妙用新版教材 突破读后续写——以新人教版教材必修三Unit 2 MORALS AND VIRTUES为例[J]. 蓝利霞. 教学考试, 2020(39)
- [8]扭秤实验蕴含的科学方法及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张欣怡.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8)
- [9]隆钦饶绛巴宗教伦理思想研究[D]. 吴静. 西南民族大学, 2020(04)
- [10]《西游记》“空”的审美范畴论[D]. 安汝杰. 东南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