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参软胶囊溶出度的测定

苦参软胶囊溶出度的测定

一、苦参素软胶囊溶出度测定(论文文献综述)

马薇[1](2016)在《PLH自微乳给药系统及其大鼠体内药动学评价》文中提出本研究的主要目的为制备PLH(Pranlukast hydrate,PLH)自微乳给系统(Self-Microemulsions Drug Delivery System,SMEDDS),并进行质量评价、体外溶出度考察和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PLH是最早被研究的一个白三烯受体抑制剂,水溶性小,口服生物利用度低。为增加药物的溶解度、提高口服生物利用度,本文研制了PLH-SMEDDS。本文首先建立了PLH体外含量测定的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并对其进行了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精密度、准确度及稳定性均良好。在此基础上,进行了PLH溶解度、油水分配系数和稳定性等处方前研究。本文结合药物在各辅料中的溶解度和辅料相容性试验,通过绘制伪三元相图进行PLH-SMEDDS处方的初步筛选。选择自微乳区域面积较大的处方组成,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对油、乳化剂及助乳化剂比例进行了优化,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拟合最优处方,按预测最优处方制备PLH-SMEDDS,并对其进行验证。经处方验证,实测值与预测值接近。结果表明星点设计-效应面能够较好优化PLH-SMEDDS处方。另外,本文采用最优处方考察了SMEDDS形成微乳的影响因素,最终确定的处方为载药量为4%的PLH-SMEDDS,其组成为油酸乙酯:Cremophol EL:三乙醇胺:无水乙醇=40:18:10:22。本文对所制备的PLH-SMEDDS进行了制剂学评价,采用透射电镜观测了纳米粒的表面形态,PLH-SMEDDS形态为规整的类圆球形;采用粒度分析仪测定PLH-SMEDDS在蒸馏水、0.1mol·L-1的HCl、pH=6.8的磷酸缓冲液等不同介质中的粒径、粒径分布(PDI),以及在蒸馏水中的Zeta电位;PLH-SMEDDS粒径依次为70.3±2.1、85.9±2.2、74.0±0.5 nm;PDI依次为0.310±0.016、0.320±0.015、0.296±0.024;Zeta电位为(-24.97±1.34mv);采用目测及粒径评价的方式考察了PLH-SMEDDS的自微乳化效率,PLH-SMEDDS的自微乳化迅速,其自微乳化时间小于1min,所形成的微乳粒径较小,约为70nm。本文建立了PLH自微乳制剂体外溶出度测定的HPLC法,并进行了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度高、精密度好、稳定性好。在此基础上考察了PLH在不同介质中的溶出情况,确定了PLH-SMEDDS的体外溶出度方法,比较自微乳制剂、PLH原料药、原料药加空白自微乳混合物的体外溶出情况。结果表明PLH-SMEDDS 30min内溶出度可达80%以上,而原料药及原料药加空白自微乳混合物30min内释放量低于80%,结果表明PLH-SMEDDS明显改善了PLH的体外溶出速率。建立了PLH大鼠血药浓度测定的HPLC法,考察了PLH-SMEDDS与PLH原料药混悬液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差异。应用一室模型对药动学参数进行了分析,采用双侧t检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以一室模型计算,与PLH原料药混悬液相比,PLH-SMEDDS的Tmax、Cmax、AUC分别为PLH原料药混悬液的0.76、2.72、2.44倍,表明PLH-SMEDDS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鼠体内血药浓度,增加了药物体内生物利用度。

王贤英,谢香菊,李胜容[2](2013)在《金泽冠心软胶囊溶出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考察金泽冠心软胶囊的溶出度,对其生物利用等效性进行评估。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X C第二法,以稀盐酸溶液(9→1 000)为溶出介质,转速:50 r·min-1,检测波长:208 nm。结果:23-乙酰泽泻醇B在进样量0.731 22.924 8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16%,RSD=0.55%(n=6)。结论:金泽冠心软胶囊可以满足生物利用的要求,制备工艺合理稳定。

岑菁[3](2013)在《水飞蓟宾双层缓释片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缓释给药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给药系统,可以控制药物释放速度,减少给药次数以达到治疗目的,近年来已经引起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口服固体药物研究的热点之一。水飞蓟宾是一种传统的保肝利胆药,需要长期服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急慢性肝炎、各种肝损伤、肝纤维化、早期肝硬化、胆结石和脾脏病等。水飞蓟宾双层缓释片由速释层和缓释层组成,以达到速效和长效的目的。本论文对水飞蓟宾的基本理化性质、水飞蓟宾双层缓释片的处方工艺、释药机理、初步稳定性和质量标准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建立了HPLC法用于水飞蓟宾双层缓释片的含量测定和有关物质检查,UV法用于水飞蓟宾溶解度、油水分配系数和药物释放度的测定。对水飞蓟宾的溶解度、油水分配系数、初步稳定性和相容性试验进行考察,为处方设计奠定基础。采用溶剂-熔融法制备固体分散体,单因素考察了载体种类、载体分子量、载体用量、联合载体、表面活性剂以及干燥方法对水飞蓟宾溶出度的影响,优选了固体分散体的组成及制备工艺。XRD实验证明药物的结晶峰消失,药物以无定型形式存在于分散体中。并对固体分散体的稳定性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其对强光照、室温和40℃高温条件比较稳定;在RH75%湿度下除稍有吸湿,性状和溶出几乎没有变化,表明本品需在防潮的容器中保存。采用粉末直接压片法,通过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设计试验优化速释层处方,以累积溶出曲线和30min时的累积溶出度为考察指标,对速释层的处方进行筛选,并对影响其溶出的工艺因素进行了考察。采用湿法制粒压片法,通过单因素考察和星点设计-效应面法试验优化缓释层处方,以各时间点的累积释放度和释药曲线为考察指标,采用相似因子法和综合评分法对缓释层的处方进行筛选。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制备了水飞蓟宾双层缓释片,并考察了该双层片的质量。本文通过数学模型拟合对水飞蓟宾双层缓释片的释药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缓释片的释药机理为以扩散机制为主,同时伴有溶蚀行为的non-Fickian扩散。最后,在制剂学研究基础上,对水飞蓟宾双层缓释片进行了质量标准的初步研究,拟定了质量标准草案,能较好地控制水飞蓟宾双层缓释片的质量。水飞蓟宾双层缓释片的初步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其对光、热条件稳定,性状、硬度、含量、有关物质和释放度均符合规定;在高湿条件下除稍有吸湿外,其他各项指标均正常,本品应密封、阴凉处保存。

王淑梅,殷立新,樊德厚,王楠[4](2011)在《国内药物制剂溶出度试验品种介绍(续六)》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综述国内2008-2009年间药物溶出度品种。方法:查阅国内有关文献,并将其归纳、分析、总结。结果:2年共参考93种杂志文献307篇,收集品种228个,其中包括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的西药46个品种。结论:药物溶出度检查是评价制剂品质和工艺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新品种、新剂型增加溶出度项目测定。

董微,孟祥军,齐杰[5](2011)在《苦参素软胶囊的溶出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苦参素软胶囊的溶出度。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ⅩC第二法,以稀盐酸溶液(9→1 000)为溶出介质,转速:50 r/min,测定波长:420 nm。结果:苦参素在1~9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9%(r=0.999 9),RSD=0.43%。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辅料无干扰,符合相关要求,可用于该制剂的溶出度测定。

李宗伟[6](2010)在《苦参素凝胶骨架缓释片的制备工艺研究》文中指出背景全世界约有20亿人感染了乙肝病毒,约有3.5亿人患有慢性感染。估计每年有60万人死于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在儿童时期获得慢性感染的成人中,约25%会因慢性感染死于肝癌或肝硬化。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染性比艾滋病毒强50至100倍。乙型肝炎是一个重要的全球卫生问题,也是最严重类型的病毒性肝炎。它可造成慢性肝病,患者死于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极高,乙型肝炎病毒是影响卫生工作者的一个重要的职业危害。乙型肝炎在中国和亚洲其他地区流行。这些地区大多数人在儿童时期即已感染乙型肝炎病毒,8-10%的成年人会转为慢性感染。乙型肝炎病毒造成的肝癌是导致男子因癌症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也是导致妇女因癌症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亚马逊和中东欧南部地区亦为慢性感染高发区。在中东和印度次大陆,估计有2-5%的人口为慢性感染状态。西欧和北美有不到1%的人口为慢性感染状态。苦参素(Matrine)是从天然植物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 L.)和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根中科学提取的生物碱,经氧化合成、纯化、提取而得到的有效单体,是苦参碱的N-氧化物,氧化苦参碱因具有特殊的氧结构从而使分子极性大增,较苦参碱具有独特的作用机理和疗效。苦参素以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 OM)为主及少量的氧化槐果碱(Oxysophoepine)的混合碱,按干燥品计算,含氧化苦参碱(C15H24N2O2)不得少于98.0%。氧化苦参碱,分子式:C15H24N2O2·H20,分子量:282.38。苦参素为白色或类白色的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在水、乙醇、氯仿中易溶,在丙酮中溶解,在乙醚中微溶。基础药理与临床研究表明有抗癌、抗病毒、抗寄生虫、抗炎、抗心律失常及明显升高白细胞作用,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近年研究发现,苦参素具有消除或抑制病毒的复制,能调节机体的免疫力,增强肝脏的解毒能力。稳定肝细胞,促进肝细胞再生,提高肝细胞活力,保护肝内酶系统,改善肝功能。用它治疗慢性肝炎,可有效降低ALT,改善临床症状。意义及目的苦参素还存在着由于脂溶性差,口服生物利用度低,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临床疗效的发挥。制备成微球或是微丸、纳米制剂则成本较高且难于实现工业化。而药剂学研究中的凝胶骨架缓释片技术能提高其体内吸收,显着地改善其生物有效性,且工艺简单、成本较低。本课题结合临床实际,选择治疗病毒性肝炎具有良好作用的苦参素作为模型药物,在中医药理论及现代实验设计思想的指导下,进行了抗肝炎苦参素凝胶缓释片的制备工艺、理化性质、质量标准、稳定性以及药物代谢动力学方面的研究,为解决苦参素的吸收提供了新的思路。方法1.本文以制备12h控制释放的苦参素凝胶骨架缓释片为目的,在以此为基础上,对处方前的各项指标进行考察。建立苦参素的体外的分析方法,并通过详细的方法学确证了体外分析方法的可靠性。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于氧化苦参碱基本理化性质、片剂的释放度和含量的测定。并对苦参素在各种促渗剂饱和液中,在不同的pH值下的溶解度进行测定,同时对其油水分配系数进行了测定。2.按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XIXD中缓释、控释制剂指导原则,进行了凝胶骨架缓释片的处方设计及筛选,以湿法制粒,压片制备苦参素凝胶骨架缓释片。本研究以释放度为指标,单因素考察确立制备工艺,分别对HPMC的规格及用量、填充剂的种类、致孔剂的用量以及压片压力对凝胶骨架缓释片释药行为的影响进行考察,并采用相似因子(f2)进行相似性判定。3.在各种外界条件下,考察苦参素凝胶骨架缓释片的初步稳定性,为药物制剂的贮存提供科学依据,本实验以片剂释放度和含量为指标对苦参素凝胶骨架缓释片进行了稳定性初步考察,包括影响因素试验和加速试验。4.以“苦参素胶囊”为参比制剂,进行了Beagle犬的体内药动学研究。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OM和其代谢产物M的血药浓度。通过统计分析法对两种制剂的AUC0→∞(OM)和AUC0→∞(M)进行评价。结果及分析1.确立了苦参素的体外分析方法。HPLC法测定缓释片中OM的含量及苦参素缓释片的释放度,考虑到杂质的吸收干扰得出波长选择在220nm处。方法学考察表明建立的分析方法可行,重现性好,准确度高。苦参素平衡溶解度的测定表明,苦参素在水、各种pH范围内中均易溶,因此控制药物突释是设计成缓释制剂的关键。油/水分配系数的测定结果表明,苦参素的油水分配系数在整个pH范围内均较小。2.最终选择的处方为:苦参素-HPMCK4M- HPMCK 100M-MCC-乳糖-硬脂酸镁为30-30-20-13-6-1。压片压力为50N,得到的产品结果较为理想。通过经验式对释放度曲线的拟合,探讨了本缓释片属于药物扩散和骨架溶蚀的综合效应的混合控释机制。3.苦参素缓释片的初步稳定性考察结果表明该制剂对光、温度等较稳定,含量和释放度均无显着变化,在高湿RH92.5%条件下,吸湿情况较为严重,可达25%之多,在高湿RH75%条件下,外观、含量和释放度均无显着变化,吸湿较轻。根据六个月加速试验结果可以暂定苦参素凝胶骨架片的有效期可达三年。但本品应注意防潮。4.建立了苦参素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色谱分离条件为:色谱柱:Diamonsil C18 (250mm×46mm, 5μm);流动相:乙腈-水(15/85, V/V), pH值用磷酸调至3.2;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220nm;柱温:室温;进样量:20μL。该技术方法满足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究对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及一定通量检测的技术要求。生物样品预处理方法回收率高,色谱分离选择性好。本法的准确度、精密度、灵敏度、专属性和定量线性范围均达到了体内药物分析的要求。以市售胶囊为参比制剂,进行了Beagle犬的体内药动学研究。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了OM和其代谢产物M的血药浓度。药动学参数计算结果表明,OM在自制片中与对照胶囊中的Tmsx分别为3.25±0.61 h、2.42±0.38 h;Cmax分别为4.76±0.60μg/mL、7.04±0.47μg/mL;AUC(0-t)分别为30.39±4.71μg·h/mL、28.64±4.46μg·h/mL;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1.23%%。经统计分析法对AUC0→∞(OM)和AUC0→∞(M)进行评价,两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代谢物M在自制片中与对照胶囊中的Tmax分别为6.17±2.04h、4.74±1.17 h; Cmax分别为3.79±1.11μg/mL、5.35±0.72μg/mL;AUC(0-t)分别为39.41±11.43μg·h/mL、42.74±4.81μg·h/mL;以OM和M的浓度合计,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5.29%。结论本文制备工艺合理可行,质量稳定可控,检测方法稳定可靠,显着提高了苦参素口服在Beagle犬体内的吸收,有效的提高苦参素的生物利用度。

施雯[7](2009)在《龙胆总苷口服给药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龙胆总苷(TGG)是中药龙胆的主要活性部位,其中龙胆苦苷(GTP)含量最高,活性最强。龙胆总苷具有保肝利胆、抗炎抗菌等药理活性,其对于急慢性肝病的疗效确切,但由于其口服生物利用度低,限制了口服制剂的开发和药物疗效的发挥。此外,龙胆总苷还具有一定的胃刺激性及稳定性差等缺点。因此,本课题以龙胆总苷为研究对象,以龙胆苦苷为指标性成分,拟通过Caco-2细胞模型阐明龙胆总苷的口服吸收机理,并通过将其制成磷脂复合物(TGG-phytosome),提高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及稳定性。但是,前期研究结果显示,磷脂复合物在水性环境中性质不稳定,易发生解离,考虑将其进一步制成自微乳(TGG-phytosomeSMEDDS)及油溶液,以提高其稳定性,及进一步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并制成肠溶软胶囊,以减少药物的胃刺激性。本文还将致力于磷脂复合物及其肠溶软胶囊的制备工艺筛选、稳定性及药动学的研究,并初步探讨磷脂复合物及自微乳给药系统的口服吸收机理,为解决龙胆总苷生物利用度低等问题奠定基础。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五部分研究内容:1、龙胆总苷口服小肠吸收机理的研究建立了龙胆苦苷含量的HPLC分析测定方法。为阐明龙胆总苷口服生物利用度低的原因,建立了Caco-2模型,首次考察了TGG的Caco-2细胞摄取及跨膜转运,并且评价表面活性剂Cremophor EL、Labrasol和Transcutol P对药物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1)GTP的吸收转运是以被动扩散为主,同时受外排蛋白外排的作用。在摄取过程中GTP不受介质pH的影响,但存在温度依赖性,GTP于不同温度细胞摄取行为:4℃细胞摄取量大于37℃细胞摄取量;2)TGG为吸收较差的药物,其表观渗透系数小于10-6cm/s,且TGG中含有促进GTP转运的其他成分;3)GTP摄取受外排蛋白影响,而TGG中含有与GTP结构类似的成分使P-gp饱和,受P-gp蛋白影响不显着,但是受MRP外排作用较为显着;4)Cremophor EL、Labrasol和Transcutol P能显着地增加TGG吸收,而低浓度的DMSO及大豆磷脂对药物没有促进吸收的作用。综上所述,龙胆总苷口服生物利用度低的原因主要为:TGG的水溶性过强,跨膜性能极差,导致其生物利用度极低。按BCS分类,TGG属于第Ⅲ类药物,即:水溶性强,渗透性能差的药物。2、龙胆总苷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工艺、结构验证及其稳定性研究(1)优化龙胆总苷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工艺。为筛选得到稳定且提高生物利用度效果最佳的磷脂复合物制备工艺,以复合率及水中解离速率为评价指标,分别对磷脂的种类、药脂比例、溶剂的种类、溶剂的用量、搅拌时间、搅拌温度等因素进行考察。并采用大鼠药动学进一步筛选确定药脂比例。结果表明:对磷脂复合物形成影响较大的因素为:磷脂种类、反应溶剂种类及药脂比。本章通过筛选选定磷脂为大豆磷脂,反应溶剂为四氢呋喃,药脂比为1:2,药物浓度为10mg/mL,搅拌温度与时间分别为40℃和4h。(2)通过UV、DSC、X-射线衍射、TLC、IR等方法对龙胆总苷磷脂复合物的结构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将TGG制成磷脂复合物后,其物相发生了改变,并有固定的熔点。因此,可推断龙胆总苷磷脂复合物是药物与磷脂通过氢键结合而成的无定形复合物,而非以共价键结合的新化合物。(3)龙胆总苷磷脂复合物的稳定性研究。考察龙胆总苷磷脂复合物的稳定性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本品应避光、避免高温保存,并严格避免高湿环境中放置,密闭保持。3、龙胆总苷磷脂复合物自微乳化肠溶软胶囊的研究(1)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处方及制备工艺优化。分别测定TGG-phytosome在油相、表面活性剂及助表面活性剂中的溶解度。根据溶解度结果,绘制伪三元相图,通过形成的自微乳区域对油相、表面活性剂及助表面活性剂的种类进行初步的筛选;通过自微乳化效率的评价指标对伪三元相图中能形成自微乳的各处方进行筛选,确定最优处方及制备工艺为:Maisine35-1:Miglycol(1:2)=30%为油相,Labrasol:CremorphorEL(1:4)=40%为表面活性剂,Transcutol P=30%为助表面活性剂组成空白自微乳介质,在空白介质中以1:10(g/g)的比例加入TGG-phytosome,于37℃搅拌1d,放置2d,即得。并将自微乳药液进一步制成肠溶软胶囊,以减少胃刺激性。(2)对筛选所得的TGG-phytosome SMEDDS进行理化性质的考察。自微乳化制剂经蒸馏水稀释后,在透射电镜下为均一的球形乳滴;pH1.0HCl及pH6.8PBS中的粒径分别为(25.2±5.3)nm及(46.7±8.2)nm,呈高斯分布;Zeta电位为(-13.54±6.24)mV。自微乳化药液的粒径在0.1M HCl、蒸馏水及pH 6.8 PBS稀释后,于8小时内均无显着性变化(P>0.05),药物没有结晶析出,药液较为稳定。(3)自微乳化肠溶软胶囊稳定性研究。TGG-phytosome SMEDDS可提高磷脂复合物的稳定性,避免磷脂复合物的解离。TGG-phytosome SMEDDS肠溶软胶囊应避光、密闭室温保存。4、龙胆总苷磷脂复合物及自微乳给药系统口服吸收机理探讨首次考察龙胆总苷磷脂复合物及自微乳给药系统口服吸收机理。采用Caco-2细胞模型研究TGG-phytosome及其自微乳对TGG小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TGG-phytosome及TGG-phytosome SMEDDS均显着提高TGG细胞摄取与转运。通过考察自微乳中每种辅料及空白自乳剂对TGG细胞摄取及转运的影响,发现除磷脂以外每种辅料均对TGG的吸收促进作用,但均没有TGG-phytosomeSMEDDS效果显着。因此,可以推断TGG-phytosome与TGG-phytosome SMEDDS协同作用显着提高了TGG生物膜通透性。5、龙胆总苷磷脂复合物及自微乳给药系统药动学研究(1)龙胆总苷磷脂复合物及自微乳给药系统的大鼠药动学研究。建立大鼠血浆中龙胆苦苷HPLC测定方法,研究龙胆总苷、龙胆总苷磷脂复合物混悬液、磷脂复合物油溶液及其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口服给药的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表明:药物经口服后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符合一室模型,且油溶液及SMEDDS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龙胆总苷磷脂复合物混悬液、油溶液及自微乳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r)分别为372.65%、749.45%及968.49%。(2)龙胆总苷磷脂复合物及自微乳肠溶软胶囊的Beagle犬药动学研究。建立Beagle犬血浆中龙胆苦苷HPLC测定方法,研究龙胆总苷肠溶硬胶囊、龙胆总苷磷脂复合物油溶液肠溶软胶囊及其自微乳化肠溶软胶囊给药后在Beagle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口服给药的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表明:口服TGG、TGG-phytosome油溶液及TGG-phytosome SMEDDS肠溶软胶囊均符合一室模型,权重系数为1/C。TGG-phytosome及SMEDDS肠溶软胶囊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r)分别为506.87%及703.62%,具有缓释的作用,与大鼠生物利用度考察结果一致。因此,将TGG制成磷脂复合物及自微乳给药系统能显着改善其吸收,提高其生物利用度。此外,在Beagle犬药动学试验过程中,发现制成肠溶制剂给药后,Beagle犬无呕吐的现象。因此,肠溶制剂有效地避免了药物对胃的刺激性。

冯耀荣,袁强[8](2009)在《中药口服给药新剂型研究进展》文中指出中药口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给药途径,近年来中药口服给药新剂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药配方颗粒、分散片、胃内滞留缓释片、滴丸、微丸、软胶囊等方面。就近年来中药口服给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对其在中药现代化过程中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陈阳[9](2008)在《氧化苦参碱肠溶缓释微丸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优选出适宜辅料及工艺,研制氧化苦参碱(OMT)肠溶缓释微丸,为氧化苦参碱的临床应用新剂型的开发提供研究基础,并为水溶性药物缓释微丸的制备提供借鉴。方法:(1)以酸性染料显色,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氧化苦参碱的含量,建立氧化苦参碱的含量测定方法。(2)以微晶纤维素(MCC)为主要辅料,挤出滚圆法制备氧化苦参碱速释微丸;正交实验法考察处方中水与MCC的比例,挤出速度,滚圆时间,滚圆速度四种因素对成丸的影响,确定最佳挤出滚圆制备工艺;以微丸的粒径分布、圆整度、休止角、堆密度、脆碎度为指标考察所制得微丸的粉体学性质;以微丸在水中的一定时间内的释药量评价微丸的体外释放效果。(3)以各厂家树脂的特性粘度、溶液相对粘度及相同条件下的喷雾雾滴大小为考察指标,比较各类树脂的性质;以包衣锅法制备肠溶包衣微丸,单因素法考察影响包衣的三个因素,即包衣锅转速,包衣温度和喷枪压力,确定最佳包衣工艺;以OMT的速释微丸为丸心,聚丙烯酸树脂Ⅱ、Ⅲ为包衣材料制备氧化苦参碱肠溶包衣微丸,以微丸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的释药量为指标评价包衣效果,优选最佳肠溶包衣材料。(4)采用不同规格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乙基纤维素(EC)及微晶纤维素(MCC)、海藻酸钠、壳聚糖、硬脂醇等为辅料,加入不同粘合剂,挤出滚圆法制备氧化苦参碱骨架缓释微丸,以所制得的微丸在水中的崩解时间及释放度为考察指标进行评价,优选骨架缓释微丸的处方。(5)通过比较各种规格EC的溶液相对粘度、喷雾雾滴大小、喷速及成膜时间,选出适宜的锅包法缓释包衣辅料;包衣锅包衣法制备氧化苦参碱缓释包衣微丸,以其体外释放度为指标评价包衣效果,并进行了溶出曲线的拟合;考察了增塑剂用量、致孔剂种类和用量以及不同包衣增重对药物释放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6)根据以上实验结果,以优选的缓释包衣处方和肠溶包衣处方包衣锅包衣法制备OMT肠溶缓释微丸,以其体外溶出度为指标进行评价,并进行溶出曲线拟合。结果:(1)建立了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OMT含量的方法,回归方程为m=0.151A-0.0025(r=0.9998),氧化苦参碱在13μg~117μg之间与吸光度A值保持良好线性。以正交实验法优选出了OMT速释微丸的挤出滚圆法制备工艺,即水:MCC为0.90:1,45Hz挤出,40Hz滚圆7min,所制得的微丸粉体学性质良好,在水中30min的释药量均大于75%,符合中国药典(2005版)对于速释制剂的要求。(2)单因素法确定了包衣工艺为包衣锅转速50r/min,包衣温度30℃,喷枪压力为0.10MPa(表压);优选出以湖州聚丙烯酸树脂Ⅲ为肠溶包衣材料,包衣增重15%制备OMT肠溶微丸。(3)实验中所制备的骨架微丸在水中的崩解时间较短,溶出度测定无缓释效果。以优选出的EC7为包衣材料,加入20%的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2%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以95%的乙醇配制包衣液,制备出了有较好缓释效果的包衣微丸,溶出曲线符合一级释药动力学方程。以优选的湖Ⅲ和EC为包衣材料制备出了有较好体外释放度的OMT肠溶缓释微丸,溶出曲线同样符合一级释药动力学方程。结论:确定了以MCC为主要辅料制备OMT微丸的挤出滚圆制备工艺,制备的OMT微丸粒度均匀、圆整度好、硬度适宜,且工艺重现性良好;包衣锅包衣法可以用于实验室微丸的包衣,工艺比较稳定。氧化苦参碱为水溶性较大的药物,单靠微丸的骨架作用无法达到12h缓释效果,用EC包衣后可呈良好缓释效果,且制备工艺稳定。以实验分步优选的工艺及辅料制备出了有较好肠溶缓释效果的OMT微丸,为氧化苦参碱新剂型的开发提供了研究基础。

孙瑜,张文,毛学建,黄选波[10](2006)在《阿托伐他汀钙软胶囊溶出度的测定》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建立阿托伐他汀钙软胶囊溶出度的测定方法.方法以磷酸盐缓冲液(pH7.4)900ml为溶出介质,采用转篮法(100r?min-1)45min取样,运用HPLC法对其溶出度进行测定,并考察了溶出曲线.结果样品溶出均一性良好,溶出度均>90%.结论本法能考察和控制阿托伐他汀钙软胶囊的质量.

二、苦参素软胶囊溶出度测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苦参素软胶囊溶出度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PLH自微乳给药系统及其大鼠体内药动学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PLH自微乳给药系统的处方前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1.2 材料
    2 分析方法的建立
        2.1 紫外吸收特征
        2.2 紫外分光光度法
        2.3 高效液相色谱法
    3 PLH的理化性质研究
        3.1 PLH在不同溶剂中的稳定性
        3.2 平衡溶解度的测定
        3.3 PLH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的测定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章 PLH自微乳给药系统的处方工艺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1.2 材料
    2 方法及结果
        2.1 辅料相容性实验
        2.2 PLHSMEDDS处方筛选
        2.3 处方成分对自微乳区域的影响
        2.4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自微乳化制剂处方
        2.5 影响SMEDDS的形成因素
        2.6 最终处方的确定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PLH自微乳给药系统的制剂学评价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1.2 材料
    2 方法及结果
        2.1 外观
        2.2 PLH-SMEDDS粒径大小及分布
        2.3 Zeta电位测定
        2.4 形态观察
        2.5 形成微乳类型的鉴别
        2.6 自微乳化效率
        2.7 PLH-SMEDDS含量的测定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章 PLH-SMEDDS体外的体外溶出度及稳定性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1.2 材料
    2 方法及结果
        2.1 溶出度含量测定HPLC方法的建立
        2.2 溶出方法的选择
        2.3 稳定性研究
    3 讨论
    4 小结
第五章 PLH-SMEDDS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1.2 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2.1 制剂的配制
        2.2 给药方案和样品采集
        2.3 大鼠血浆中PLH分析方法的建立
        2.4 药动学研究结果
    3 讨论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2)金泽冠心软胶囊溶出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2.1 溶出度方法的选择
        2.1.1 溶出介质的选择
        2.1.2测定波长的选择[4]
        2.1.3 流动相的选择[5-6]
    2.2 线性关系测定
    2.3 重复性试验
    2.4 稳定性试验
    2.5 精密度试验
    2.6 回收率试验
    2.7 溶出度曲线试验
    2.8 溶出度均一试验
3 讨论

(3)水飞蓟宾双层缓释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CAT
引言
第一章 处方前研究
    1 试药与仪器
    2 方法与结果
        2.1 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2.2 有关物质检查方法的建立
        2.3 体外释放度测定方法的建立
        2.4 基本理化性质
        2.5 水飞蓟宾溶解度的测定
        2.6 水飞蓟宾的表现油/水分配系数
        2.7 水飞蓟宾原料药初步稳定性实验
        2.8 原料药相容性研究
    3 讨论与小结
第二章 水飞蓟宾固体分散体的制备
    1 试药与仪器
    2 方法与结果
        2.1 溶出度测定方法
        2.2 水飞蓟宾固体分散体的制备
        2.3 载体对水飞蓟宾溶出影响的单因素考察
        2.4 固体分散体优化处方及验证
        2.5 固体分散体的鉴定
        2.6 固体分散体的稳定性影响因素试验
    3 讨论与小结
第三章 水飞蓟宾双层缓释片的制备及研究
    1 试药与仪器
    2 方法与结果
        2.1 速释层处方工艺筛选
        2.2 缓释层处方与工艺筛选
        2.3 速、缓释层比例及相互影响因素考察
        2.4 双层缓释片的研制
        2.5 双层缓释片的质量考察
        2.6 双层缓释片释药机理初步探讨
    3 讨论与小结
第四章 水飞蓟宾双层缓释片的质量标准和初步稳定性研究
    1 试药与仪器
    2 方法与结果
        2.1 质量标准研究实验
        2.2 水飞蓟宾双层缓释片质量标准(草案)
        2.3 质量标准起草说明
        2.4 双层缓释片初步稳定性试验
    3 讨论与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4)国内药物制剂溶出度试验品种介绍(续六)(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来源
2 2年国内中西药物制剂溶出度情况
3 讨论

(5)苦参素软胶囊的溶出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2.1 溶出度方法的选择
        2.1.1 溶出介质的选择
        2.1.2 测定波长的选择
    2.2 标准曲线制备
    2.3 稳定性试验
    2.4 精密度试验
    2.5 重复性试验
    2.6 回收率试验
    2.7 样品含量测定
    2.8 溶出曲线
3 讨论

(6)苦参素凝胶骨架缓释片的制备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苦参素凝胶骨架片处方前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章 苦参素凝胶骨架缓释片的研制
    1 仪器与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3 讨论
第三章 苦参素凝胶骨架缓释片稳定性初步考察
    1 仪器与试药
    2 苦参素凝胶骨架缓释片的初步稳定性考察
    3 讨论与小结
第四章 苦参素凝胶骨架缓释片Beagle犬体内药动学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2 方法和结果
    3 小结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成果
致谢
统计学证明

(7)龙胆总苷口服给药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本文常用缩略语及英汉对照
前言
第一章 龙胆总苷小肠吸收机理研究
    第一节 Caco-2细胞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一、仪器和材料
        1 仪器
        2 药品与试剂
        3 细胞株
        二、实验方法
        1 Caco-2细胞模型建立
        2 Caco-2细胞模型验证
        三、实验结果
        1 光学显微镜和电镜观察
        2 TEER值
        讨论
    第二节 龙胆总苷的Caco-2细胞摄取及转运研究
        一、仪器和材料
        1 仪器
        2 药品与试剂
        3 细胞株
        二、实验方法
        1 龙胆苦苷细胞样品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的建立
        2 供试溶液的配制
        3 MTT试验
        4 龙胆总苷细胞摄取试验方法
        5 龙胆总苷细胞转运试验方法
        6 数据分析
        三、实验结果
        1 GTP细胞样品HPLC测定方法学验证
        2 MTT试验结果
        3 龙胆总苷细胞摄取试验结果
        4 龙胆总苷细胞转运试验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龙胆总苷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工艺、结构验证及稳定性研究
    一、仪器与试药
        1 仪器
        2 药品与试剂
        3 试验动物
    二、实验方法
        1 HPLC测定龙胆总苷磷脂复合物中GTP的含量
        2 龙胆总苷磷脂复合物复合率测定方法
        3 龙胆总苷磷脂复合物解离速率常数测定方法
        4 龙胆总苷磷脂复合物制备工艺单因素考察
        5 龙胆总苷磷脂复合物的物理鉴别
        6 龙胆总苷磷脂复合物的结构验证
        7 溶出度
        8 稳定性
    三、实验结果
        1 测定波长选择
        2 HPLC测定方法的建立与评价
        3 磷脂种类考察结果
        4 溶剂种类考察结果
        5 药脂比例考察结果
        6 不同药脂比制备的磷脂复合物的油溶液大鼠生物利用度的比较
        7 搅拌时间考察结果
        8 反应水浴温度考察结果
        9 药物在反应溶剂中的浓度考察结果
        10 龙胆总苷磷脂复合物结构验证
        11 溶出度
        12 龙胆总苷磷脂复合物在不同pH介质中的稳定性
        13 影响因素试验
    讨论
    本章研究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龙胆总苷磷脂复合物自微乳化肠溶软胶囊的研究
    一、仪器与试药
        1 仪器
        2 药品与试剂
    二、实验方法
        1 龙胆总苷磷脂复合物在油、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中平衡溶解度的考察
        2 龙胆总苷磷脂复合物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伪三元相图的绘制
        3 评价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自微乳化效率的指标
        4 自微乳给药系统粒径影响因素考察
        5 龙胆总苷磷脂复合物自微乳化给药系统处方筛选
        6 龙胆总苷磷脂复合物自微乳化药物传递系统的理化性质
        7 龙胆总苷磷脂复合物自微乳化肠溶软胶囊的制备
        8 影响因素考察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
        1 龙胆总苷磷脂复合物在油、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中平衡溶解度的考察
        2 不同油相、表面活性剂及助表面活性剂的伪三元相图的绘制
        3 自微乳粒径的影响因素考察
        4 龙胆总苷磷脂复合物自微乳给药系统的处方筛选
        5 理化性质考察
        6 影响因素试验结果
    本章研究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龙胆总苷磷脂复合物及自微乳给药系统口服吸收机理初步探讨
    一、仪器和材料
        1 仪器
        2 药品与试剂
        3 细胞株
    二、实验方法
        1 样品溶液的制备
        2 细胞培养方法
        3 TEER值
        4 MTT试验
        5 细胞摄取试验
        6 细胞转运试验
        7 样品处理
        8 色谱条件
        9 数据处理
    三、实验结果
        1 MTT试验
        2 TEER值
        3 龙胆总苷磷脂复合物及自微乳给药系统Caco-2细胞摄取试验
        4 龙胆总苷磷脂复合物及自微乳给药系统Caco-2细胞转运试验
    讨论
    本章研究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龙胆总苷磷脂复合物及自微乳给药系统药动学研究
    第一节 龙胆总苷磷脂复合物及自微乳给药系统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一 仪器与药品
        1 仪器
        2 药品
        3 试验动物
        二 实验方法
        1 色谱条件
        2 标准溶液的配制
        3 样品溶液的配制
        4 大鼠血浆样品的处理方法
        5 给药及取样
        6 数据处理
        三、实验结果
        1 方法专属性考察
        2 最低检测限
        3 标准曲线
        4 精密度
        5 加样回收率
        6 口服给药后大鼠体内药动学过程
        讨论
    第二节 龙胆总苷磷脂复合物自微乳化肠溶软胶囊在Beagle犬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一 仪器与药品
        1 仪器
        2 药品
        3 实验动物
        二 实验方法
        1 色谱条件
        2 血样处理方法
        3 方法专属性考察
        4 血浆样品标准曲线的制备
        6 回收率考察
        7 稳定性实验
        8 给药方案与血样采集
        9 数据统计分析
        三 实验结果
        1 专属性试验
        2 标准曲线
        3 精密度考察
        4 回收率考察
        5 稳定性考察
        6 药时曲线及药动学参数
        讨论
    本章研究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9)氧化苦参碱肠溶缓释微丸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一、微丸的研究概况
    二、氧化苦参碱的研究概况
    三、薄膜包衣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实验研究
    第一部分 氧化苦参碱速释微丸的研究
        1 试药与仪器
        2 方法与结果
        2.1 制备流程
        2.2 处方因素及工艺因素的研究
        2.2.1 影响因素
        2.2.2 工艺条件的优化筛选
        2.2.3 微丸的制备
        2.3 OMT 含量测定方法
        2.3.1 标准曲线的绘制
        2.3.2 稳定性实验
        2.3.3 精密度实验
        2.3.4 回收率实验
        2.4 微丸含药量与上药率的测定
        2.5 体外溶出度测定
        2.6 微丸的粉体学性质考察
        3 结果与讨论
    第二部分 氧化苦参碱肠溶微丸的研究
        1 仪器与试剂
        2 不同肠溶包衣材料性质的比较
        2.1 不同聚丙烯酸树脂溶液相对粘度的比较
        2.2 相同压力下各种规格包衣溶液喷雾液滴的比较
        2.3 各类聚丙烯酸树脂特性粘度的测定
        2.4 小结
        2.5 讨论
        3 肠溶包衣微丸的研究
        3.1 方法与结果
        3.1.1 肠溶包衣液的配制
        3.1.2 肠溶包衣OMT 微丸的制备
        3.1.3 包衣液溶剂的选择
        3.1.4 包衣条件及影响因素的考察
        3.1.5 不同包衣材料制备氧化苦参碱肠溶微丸的比较
        3.1.6 肠溶包衣微丸的制备及体外溶出度测定
        3.1.7 OMT 肠溶包衣工艺重现性考察
        3.2 小结
        3.3 讨论
    第三部分 氧化苦参碱缓释微丸的研究
        1 骨架缓释微丸的研究
        1.1 仪器与材料
        1.2 方法与结果
        1.3 小结
        1.4 讨论
        2 包衣缓释微丸的研究
        2.1 仪器与材料
        2.2 包衣材料的选择
        2.3 缓释包衣微丸的制备方法
        2.4 缓释包衣液的配制
        2.5 缓释微丸的释放度测定方法
        2.6 不同增塑剂用量对缓释微丸释放的影响
        2.7 致孔剂用量对OMT 缓释微丸溶出的影响
        2.8 不同包衣增重对OMT 缓释微丸溶出的影响
        2.9 不同种类致孔剂对OMT 缓释微丸溶出的影响
        2.10 包衣工艺重现性考察
        2.11 OMT 缓释微丸的释药机制
        2.12 结论
        2.13 讨论
        3 OMT 肠溶缓释微丸的制备及溶出度测定
    第四部分 实验总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阿托伐他汀钙软胶囊溶出度的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1.2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2.1 检测方法的确定
    2.2溶出度试验方法的确定
        2.2.1溶出介质的选择:
        2.2.2溶出度方法的选择:
    2.3 溶出度测定
        2.3.1空白辅料对溶出度测定的影响:
        2.3.2线性关系试验:
        2.3.3精密度试验:
        2.3.4回收率试验:
        2.3.5溶出均一性试验:
        2.3.6溶出曲线试验:
    2.4 三批样品溶出度测定
3 讨论

四、苦参素软胶囊溶出度测定(论文参考文献)

  • [1]PLH自微乳给药系统及其大鼠体内药动学评价[D]. 马薇. 广东药科大学, 2016(01)
  • [2]金泽冠心软胶囊溶出度研究[J]. 王贤英,谢香菊,李胜容. 中国现代中药, 2013(10)
  • [3]水飞蓟宾双层缓释片的研究[D]. 岑菁.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3(07)
  • [4]国内药物制剂溶出度试验品种介绍(续六)[J]. 王淑梅,殷立新,樊德厚,王楠.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1(04)
  • [5]苦参素软胶囊的溶出度研究[J]. 董微,孟祥军,齐杰. 中国医药导报, 2011(05)
  • [6]苦参素凝胶骨架缓释片的制备工艺研究[D]. 李宗伟. 南方医科大学, 2010(04)
  • [7]龙胆总苷口服给药系统的研究[D]. 施雯. 复旦大学, 2009(08)
  • [8]中药口服给药新剂型研究进展[J]. 冯耀荣,袁强.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9(04)
  • [9]氧化苦参碱肠溶缓释微丸的研究[D]. 陈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8(01)
  • [10]阿托伐他汀钙软胶囊溶出度的测定[J]. 孙瑜,张文,毛学建,黄选波. 齐鲁药事, 2006(12)

标签:;  ;  ;  ;  ;  

苦参软胶囊溶出度的测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