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论文文献综述)
高国彩,任梦[1](2022)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对学生体育人文精神的培养》文中认为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社会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更严格的要求,针对学生的知识能力、体育人文精神以及道德素养也有了全新的教育模式与对策。如今,高校体育教学一直停留在传授体育知识和锻炼学生身体的层面,很少会去挖掘体育精神要求,正因如此,学生的体育人文精神也无法提高。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人文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其次总结了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人文精神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有效的对策,以供参考。
张建[2](2021)在《体育人文精神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渗透路径研究》文中指出体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其自身拥有着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显着特征,尤其在学校育人教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作为高校体育文化核心的体育人文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在学校的体育教学之中得到渗透,在学生体育教育过程中变得举足轻重。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以体育人精神的内涵为根本,探讨其在对体育教学进行渗透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境,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策略。困境主要有教学方法无创新、学生人文精神认知水平不足、教学固有化、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学校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教育不足等。
姜喆[3](2020)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必要性分析及实施路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体育除了可以促进参与者身体素质的提高,还可以为参与者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得参与者以更加健康的状态投入学习。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摇篮,在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方面的优势非常明显,不过,由于种种原因,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处于缺失状态。文章从高校体育教学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必要性分析入手,探讨了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途径,以供参考。
董文静[4](2020)在《儒家人文精神融入山东省高校体育教师师德建设的路径研究》文中认为儒家人文精神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无可替代的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儒家优秀传统文化也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儒家人文精神强调“以人为本”的人本价值观念,追求“君子”的优秀人格,一生不断完善自身的修养,这些文化精髓对当今的高校体育教师师德建设中的问题具有极大地修正与指导借鉴意义。高校体育教师作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是高校教育往前发展的重要力量。2019年12月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突出强调了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意义,并再次突出强调“立德树人”是当前教育改革中的重点目标与要求,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加强落实包含高校体育教师在内的高校教师师德水平建设。师德的建设更应扎根于传统优秀文化,汲取精华。因此,将传统儒家人文精神的精华融入到高校体育教师的师德建设当中去,是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是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呼应,更是高校体育教师师德发展的重要一步。本研究综合运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归纳法等研究方法,从高校体育教师师德建设中的师德失范现象以及人文精神缺失现象入手分析,通过阐述儒家人文精神对于高校体育教师师德建设的修正指导作用,旨在探讨儒家人文精神融入高校体育教师师德建设的路径,初步得出以下结论:1.当前高校体育教师师德建设中存在敬业意识薄弱、自我提升意识不强、育人意识不强等失范现象以及人文精神缺失,这不仅损害了高校体育教师的群体形象,更阻碍了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表明了高校体育教师师德建设亟待加强。2.儒家人文精神融入山东省高校体育教师师德建设,有利于高校体育教师师德水平的提升,有助于继承与传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新时代师德师风的建设,也进一步推动了传统文化传承的发展战略,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3.儒家以人为本、仁爱、博学、笃志、终身学习、尊师重教、诚信、忧患责任意识、义利观等人文精神可为高校体育教师师德建设提供有效的文化元素支持。4.以“君子”人格为指导,依据义利关系、安贫乐道、仁礼并重、自省自克、经世致用等原则,构建的高校体育教师师德规范指标体系由7个一级指标以及66个二级指标构成,该体系可为山东省高校体育教师的师德建设提供有效的方法支撑。5.以“德治”思想为指导,建立一个既包含“德性”又包含“德行”在内的高校体育教师师德评价指标体系,由6个一级评价指标以及45个二级评价指标构成,可为山东省高校体育教师的师德评价提供参考。6.基于儒家人文精神提出的弘扬“人本”精神,重塑教育理念、重视“义利”精神,提升个人品质、坚定“笃行”精神,力求精业博学、坚定“乐道”精神,提升敬业意识、遵循“师道”精神,发挥榜样作用等举措,可为提升山东省高校体育教师师德建设水平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7.可通过加强政策保障、健全教育法律法规、增大师资培训资金投入、完善师德考核制度、依法实施社会舆论管控等方式保障基于儒家人文精神的山东省高校体育教师师德建设的落实。
刘欢[5](2020)在《贵阳地区本科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渗透人文主义教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如今在功利主义的驱动下所表现出来的种种问题,引发人们对教育的反思,呼吁人文主义教育的回归。高校公共体育作为我国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而且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意志品质及人文精神方面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贵阳地区本科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渗透人文主义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并对所反应出来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于强化体育教学中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助推人文教育与体育教育的有效融合,培养大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客观呈现大学公共体育教学中“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情况及人文主义教育的渗透情况;探索大学公共体育教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及渗透人文主义教育的有效策略,为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优化提供参考。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以贵阳地区本科高校公共体育中教师对人文主义教育的理论认知情况、教师对人文主义教育渗透的责任认识、教师对人文主义教育渗透的必要性认识、教师对人文主义教育渗透的可行性认识以及对公共体育教学目标设计中渗透人文主义教育的情况、公共体育教学内容设计中渗透人文主义教育的情况、公共体育教学方法设计中渗透人文主义教育的情况、公共体育教学组织设计中渗透人文主义教育的情况和公共体育教学评价中渗透人文主义教育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调查发现目前存在以下的问题:一教师对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认识不足、二在教学目标设计中人文主义教育渗透不够全面,三教学内容设计比较传统,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四教学评价设计中过程评价体现不足。导致贵阳地区本科高校公共体育渗透人文主义教育问题存在的原因有:一学校对教师的人文关怀不足、二传统体育教学影响深厚、三渗透人文主义教育教材缺位、四渗透人文主义教育量化考评缺失。结合贵阳地区本科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渗透人文主义教育的实际情况,可以从提高贵阳地区高校公共体育教师的人文素养、强化渗透“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人文主义教育要素与合理增加体育项目、探索有效实施人文主义教育的教学方法及组织形式、优化体现人文主义教育的评价体系。切实加强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在贵阳地区本科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张遥[6](2019)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路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人文精神培养对高校体育教学具有重要意义。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应以一种与时俱进的心态积极创造更多新颖、高效的人文精神培养路径,以有效提升广大学生人文精神意识。文章围绕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路径为中心,对人文精神进行概述并对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以此提出更多科学、合理的培养策略,促进高校体育朝向健康、长久稳定的方向发展。
崔宸硕[7](2019)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的价值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人文精神是以人为本、充分体现和尊重人的价值和地位、彰显人的个性与自由、倡导人的独立与民主的精神内涵,是我国多年来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原则。将人文精神融入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不仅有助于教师建立更为科学、完善、有效的教学体系,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对于学生思想品质和精神境界的提升、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完整人格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立足于人文精神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渗透价值,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的教育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策略。
王述业[8](2019)在《大学生体育精神及其培育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热爱体育、关注体育,并热衷于参加体育运动。但长期以来,体育精神的培育却被忽略,体育精神迟迟未完全进入到大学生的视野,对大学生来说体育精神培育较为重要。之所以说体育精神是通过体育锻炼而产生的一种心灵支柱,是因为体育精神不但能让人的部分精神需要和心理欲望得以满足,更重要的作用就是还能通过体育精神这种高贵的精神来实现对生活的磨炼,对人的感化、对人的培育。本课题结合体育文化与道德的研究方向,通过调研大学生体育精神的现状,分析当前大学生体育精神现状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问题的成因,并就如何对大学生的体育精神培育提出对策。本文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研究主要观点与内容,研究的重难点及创新点,并简要综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部分,论述了大学生体育精神的内涵,介绍了大学生体育精神的相关理论,并阐明了大学生体育精神培育的意义。第三部分通过调研,探讨了当前大学生体育精神的现状,总结出大学生体育精神现状表现不足之处,分析体育精神表现不足的原因。第四部分是本文的重点,系统的阐明了体育精神培育的原则、途径,提出了培育的方法。第五部分为结语,主要对前文内容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研究提供展望。
杨玲[9](2019)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途径探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体育作为一门社会性的学科,是高校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高校体育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培养,掌握体育技能和专业知识,同时需要加强学生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体育人文精神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应当渗透到体育教学每个环节,促进高校体育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人文精神为高校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方向,如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成为教育教学中备受关注的问题。该文结合高校体育教学,提出几点人文精神渗透途径,推动高校体育健康发展。
孙习军[10](2018)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的理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人文精神融入高校体育教学能够较好的促进学生思想品质与精神境界的提升,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的综合成长与发展。分析了人文精神的内涵及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论述了高校体育教学人文精神缺失的表现,从构建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教学理念、优化和完善体育教学内容、优化和完善教学方法、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级体系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强化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教育的对策。
二、关于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论文提纲范文)
(1)高校体育教学中对学生体育人文精神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一、体育人文精神概述 |
二、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人文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一)培养学生体育人文精神的必要性 |
(二)培养学生体育人文精神的可行性 |
三、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人文精神存在的问题 |
(一)过于注重专业知识,导致人文精神作用无法发挥 |
(二)概念混淆 |
(三)人文精神教育环境的缺失 |
(四)教育评估体系不健全 |
(五)教师占据主导地位,致使学生的主体性无法发挥 |
四、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人文精神的有效对策 |
(一)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人文精神教学环境 |
(二)拉近学生与教师间的距离 |
(三)全面渗透人文精神 |
(2)体育人文精神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渗透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体育人文精神的内涵 |
2 体育人文精神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的必要性 |
3 在高校体育教学渗透中存在的困境 |
3.1 教学方法无创新,学生人文精神认知水平不足 |
3.2 教学固有化 |
3.3 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 |
3.4 学校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教育不足 |
4 体育人文精神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
4.1 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情操 |
4.2 有利于促进师生和谐 |
4.3 有利于促进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 |
5 体育人文精神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途径 |
5.1 在教学思想上进行逐渐渗透 |
5.2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积极进行创新 |
5.3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突出学生、教师、课程考核三者的主体作用 |
5.4 将体育人文精神融入到各个教学环节中 |
6 结语 |
(3)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必要性分析及实施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人文精神概述 |
2 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必要性 |
2.1 素质教育的客观需要 |
2.2 满足精神生活要求 |
2.3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
2.4 高校体育培养目标的需要 |
3 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实施路径 |
3.1 创新教学方法及手段 |
3.2 积极营造校园体育文化环境 |
3.3 进一步拓展体育教学内容 |
3.4 加大人文精神培养管理力度 |
3.5 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
3.6 对大学生实施赏识教育 |
3.7 提升师资队伍的人文素养 |
3.8 教学评价体现人文评价 |
3.9 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主体性 |
3.1 0 重视人文精神培养 |
4 结束语 |
(4)儒家人文精神融入山东省高校体育教师师德建设的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1.3.1 儒家人文精神 |
1.3.2 高校体育教师 |
1.3.3 高校体育教师师德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内研究现状 |
2.1.1 国内对体育教师师德的研究现状 |
2.1.2 国内对高校体育教师师德的研究现状 |
2.1.3 国内对儒家人文精神的研究现状 |
2.1.4 国内对儒家文化融入体育道德的研究现状 |
2.1.5 国内对儒家人文精神融入体育的研究现状 |
2.2 国外研究现状 |
2.2.1 国外关于儒家人文精神的研究现状 |
2.2.2 国外关于体育道德研究现状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专家访谈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2.5 逻辑归纳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儒家人文精神融入山东省高校体育教师师德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
4.1.1 儒家思想融入山东省高校体育教师师德建设的现状 |
4.1.2 山东省高校体育教师的师德建设整体现状 |
4.1.3 山东省高校体育教师师德建设中的问题 |
4.1.3.1 原有职业道德规范教育乏力 |
4.1.3.2 高校体育教师相关法律法规较少 |
4.1.3.3 体育教师社会地位不高 |
4.1.3.4 政治思想觉悟有提升空间 |
4.1.3.5 爱岗敬业意识薄弱 |
4.1.3.6 教师自身提升意识淡薄 |
4.1.3.7 部分教师责任心缺少 |
4.1.3.8 功利主义倾向 |
4.1.3.9 育人意识淡薄,忽视德育工作 |
4.1.3.10 学术风气不正 |
4.1.3.11 部分教师精业博学程度不高 |
4.1.3.12 部分教师以身作则意识淡薄 |
4.2 儒家人文精神融入山东省高校体育教师师德建设的目标与任务 |
4.2.1 成就“君子”的理想人格目标 |
4.2.2 儒家人文精神融入山东省高校体育教师师德建设的任务 |
4.2.2.1 体现儒家“人文”精神 |
4.2.2.2 突出高校体育教师特点 |
4.2.2.3 强化“立德树人”思想 |
4.3 儒家人文精神融入山东省高校体育教师师德建设的原则 |
4.3.1 坚持“安贫乐道”原则,实现师德与自身职业特征相统一 |
4.3.2 坚持“仁礼并重”原则,实现师德与社会关系相制约 |
4.3.3 坚持“自省自克”原则,实现师德与个人道德品质相统一 |
4.3.4 坚持“经世致用”原则,实现师德标准的系统性、可操作性 |
4.4 儒家人文精神融入山东省高校体育教师师德建设的元素与方式 |
4.4.1 儒家人文精神融入山东省高校体育教师师德建设的元素 |
4.4.1.1 以人为本 |
4.4.1.2 忧患、责任、奉献精神 |
4.4.1.3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
4.4.1.4 自省自克 |
4.4.1.5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
4.4.1.6 尊师而惮,耆艾而信,知微而论 |
4.4.1.7 内诚于心、外信于人 |
4.4.1.8 君子义以为上 |
4.4.1.9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
4.4.1.10 夫子教人,各因其才 |
4.4.1.11 有教无类 |
4.4.2 儒家人文精神融入山东省高校体育教师师德建设的方式 |
4.4.2.1 以“君子”人格为指导,构建高校体育教师师德规范指标体系 |
4.4.2.2 以“德治”思想为指导,建立高校体育教师师德评价指标体系 |
4.5 儒家人文精神融入山东省高校体育教师师德建设的措施与保障 |
4.5.1 儒家人文精神融入山东省高校体育教师师德建设的措施 |
4.5.1.1 弘扬“人本”精神,重塑教育理念 |
4.5.1.2 重视“义利”精神,提升个人品质 |
4.5.1.3 坚定“笃行”精神,力求精业博学 |
4.5.1.4 坚定“乐道”精神,提升敬业意识 |
4.5.1.5 遵循“师道”精神,发挥榜样作用 |
4.5.2 儒家人文精神融入山东省高校体育教师师德建设的保障 |
4.5.2.1 政府发挥作用,加强政策保障 |
4.5.2.2 健全法律法规,加强法制保障 |
4.5.2.3 加大培训投入,保障师资质量 |
4.5.2.4 完善考核制度,加强学校保障 |
4.5.2.5 依法管理舆论,加强社会保障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5)贵阳地区本科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渗透人文主义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政策背景 |
1.1.2 现实需求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2.2.1 助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施 |
1.2.2.2 助推体育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
1.2.2.3 助推人文主义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1.1 公共体育教学中渗透人文主义教育的认识 |
1.3.1.2 公共体育教学中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渗透 |
1.3.1.3 公共体育教学中人文主义教育渗透途径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2.1 问卷的设计 |
2.2.2.2 问卷效度的检验 |
2.2.2.3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2.2.2.4 问卷的信度检验 |
2.2.3 访谈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2.2.5 逻辑分析法 |
3 研究的理论基础 |
3.1 人文主义 |
3.2 人文主义教育 |
3.2.1 人文主义教育的内涵 |
3.2.2 人文主义教育在教学中的体现 |
3.3 人文精神 |
3.4 体育课程 |
3.5 体育教学 |
3.6 体育课程教学指导思想 |
3.7 体育课程教学指导思想与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契合性 |
3.8 体育教学中人文主义教育渗透的路径 |
4 贵阳地区本科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渗透人文主义教育的现状 |
4.1 贵阳地区本科高校体育教师对人文主义教育认识的主观现状 |
4.1.1 教师对人文主义教育的理论认识 |
4.1.2 教师对人文主义教育渗透的责任认识 |
4.1.3 教师对人文主义教育渗透的必要性认识 |
4.1.4 教师对人文主义教育渗透的可行性认识 |
4.2 贵阳地区本科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渗透人文主义教育的五维现状 |
4.2.1 公共体育课程目标设计中渗透人文主义教育的情况 |
4.2.2 公共体育课程及内容设置渗透人文主义教育的情况 |
4.2.2.1 公共体育课程设置渗透人文主义教育思想 |
4.2.2.2 公共体育课程内容设置渗透人文主义教育内容 |
4.2.2.3 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体现以人为本理念 |
4.2.3 公共体育课程方法设计中渗透人文主义教育的情况 |
4.2.3.1 公共体育教学方法的运用体现人文主义教育思想 |
4.2.3.2 公共体育教学危难教材的方法设计凸显人文性 |
4.2.4 公共体育课程组织设计中渗透人文主义教育的情况 |
4.2.4.1 公共体育教学组织多维度渗透人文主义教育 |
4.2.4.2 公共体育教学要求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 |
4.2.4.3 公共体育教学比赛环节教学方法运用体现人文关怀 |
4.2.5 公共体育课程评价设计中渗透人文主义教育的情况 |
4.2.5.1 公共体育课程教学评价体现人文关怀的维度 |
4.2.5.2 公共体育课程教学评价中人文主义教育渗透欠佳 |
4.3 贵阳地区本科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渗透人文主义教育的路径选择 |
4.4 贵阳地区本科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渗透人文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4.1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渗透人文主义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
4.4.1.1 教师对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认识不足 |
4.4.1.2 在教学目标设计中人文主义教育渗透不够全面 |
4.4.1.3 教学内容设计比较传统,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
4.4.1.4 教学评价设计中过程评价体现不足 |
4.4.2 贵阳地区本科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渗透人文主义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4.2.1 学校对教师的人文关怀不足 |
4.4.2.2 传统体育教学影响深厚 |
4.4.2.3 渗透人文主义教育教材缺位 |
4.4.2.4 渗透人文主义教育量化考评缺失 |
5 结论与对策建议 |
5.1 结论 |
5.2 对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6)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人文精神概述 |
2 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存在的问题 |
2.1 对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性不够重视 |
2.2 缺乏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估体系 |
2.3 高校体育教学中重视教师主导作用,忽视学生为核心作用 |
3 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路径策略 |
3.1 增强人文精神综合培养管理力度 |
3.2 以学生为核心开展高校体育教学工作 |
3.3 创建完善的高校体育教学评估体系 |
4 结语 |
(7)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的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人文精神的内涵及在高校体育教学的渗透价值 |
2、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现状 |
2.1、教学目标单一, 偏离素质发展目标 |
2.2、教学内容片面, 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
2.3、教学方式落后, 人文教育难以实施 |
3、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的途径 |
3.1、加强理论学习, 升级教学理念 |
3.2、优化教学内容, 更新教学方式 |
3.3、建立评价体系, 丰富考核内容 |
(8)大学生体育精神及其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主要观点和主要内容 |
1.4.1 主要观点 |
1.4.2 主要内容 |
1.5 研究重难点及创新点 |
1.5.1 研究重点 |
1.5.2 研究难点 |
1.5.3 创新点 |
第二章 大学生体育精神的概述 |
2.1 大学生体育精神的相关理论 |
2.1.1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2.1.2 体育强国战略 |
2.2 大学生体育精神的内涵 |
2.2.1 吃苦耐劳精神 |
2.2.2 公平竞争精神 |
2.2.3 团结协作精神 |
2.2.4 争先创优精神 |
2.2.5 全面发展精神 |
2.3 大学生体育精神培育的意义 |
2.3.1 有利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
2.3.2 有利于提升高校良好风貌 |
2.3.3 有利于创新高校体育发展理念 |
2.3.4 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2.3.5 有利于推进高校体育精神常态化建设 |
第三章 大学生体育精神的现状 |
3.1 大学生体育精神积极的表现 |
3.1.1 大学生提高了运动兴趣 |
3.1.2 大学生增强了勇气 |
3.1.3 彰显大学生顽强拼搏意志 |
3.1.4 大学生良好的自我认识 |
3.2 大学生体育精神不足的表现 |
3.2.1 团结协作意识有待进一步提升 |
3.2.2 公平竞争意识有待进一步提升 |
3.2.3 重在参与意识有待进一步提升 |
3.2.4 敬业奉献意识有待进一步提升 |
3.3 大学生体育精神不足的原因 |
3.3.1 评价体系的片面性 |
3.3.2 违背体育赛事规则 |
3.3.3 体育观念意识淡薄 |
3.3.4 体育知识掌握不够 |
3.3.5 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偏离 |
3.3.6 受功利主义的影响 |
第四章 大学生体育精神的培育 |
4.1 大学生体育精神培育的原则 |
4.1.1 时代性原则 |
4.1.2 稳定性原则 |
4.1.3 渗透性原则 |
4.1.4 差异性原则 |
4.2 大学生体育精神培育的途径 |
4.2.1 体育精神的自我培育 |
4.2.2 教师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
4.2.3 环境教育与制度建设相结合 |
4.2.4 完善体育设施 |
4.3 大学生体育精神培育的方法 |
4.3.1 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体育精神 |
4.3.2 在体育实践中塑造体育精神 |
4.3.3 利用网络与广播等多媒体传播 |
4.3.4 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活动 |
第五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大学生体育精神现状研究调查问卷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9)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途径探微(论文提纲范文)
1 转变教学理念, 渗透人文精神培养 |
2 完善体育课程体系,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
3 优化软硬件教学环境, 渗透人文精神培养 |
4 优化课堂教学方式, 渗透人文精神培养 |
5 结语 |
(10)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的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人文精神的内涵及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
2.1 人文精神的内涵 |
2.2 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的现状 |
3. 高校体育教学人文精神缺失的表现 |
3.1 缺乏系统的教学目标 |
3.2 教学过程过于偏重提升学生的技能 |
2.3教学方式与手段的落后 |
4. 强化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教育的对策 |
4.1 构建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教学理念 |
4.2 优化和完善体育教学内容 |
4.3 优化和完善教学方法 |
4.4 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级体系 |
5. 结语 |
四、关于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校体育教学中对学生体育人文精神的培养[J]. 高国彩,任梦. 山西青年, 2022
- [2]体育人文精神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渗透路径研究[J]. 张建. 当代体育科技, 2021(05)
- [3]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必要性分析及实施路径研究[J]. 姜喆. 武当, 2020(09)
- [4]儒家人文精神融入山东省高校体育教师师德建设的路径研究[D]. 董文静.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5]贵阳地区本科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渗透人文主义教育研究[D]. 刘欢. 贵州师范大学, 2020(06)
- [6]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路径研究[J]. 张遥. 体育科技, 2019(03)
- [7]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的价值研究[J]. 崔宸硕.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9(11)
- [8]大学生体育精神及其培育研究[D]. 王述业. 江西理工大学, 2019(01)
- [9]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途径探微[J]. 杨玲. 科技资讯, 2019(08)
- [10]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的理论研究[J]. 孙习军.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