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谢广茹治疗肿瘤经验举要(论文文献综述)
李红亮[1](2017)在《参芪抑瘤方联合顺铂对MFC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观察参芪抑瘤方联合顺铂对MFC荷瘤小鼠肿瘤的干预作用,探讨本方对肿瘤的抑制作用,并从肿瘤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转移方面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50只BALB/c-nu小鼠适应饲养7天后造模,右前腋下接种MFC胃癌细胞悬液造模。在接种第7天,随机挑选接种部位带结节的小鼠雌雄各1只,取结节,经病理诊断均为肿瘤组织时,提示造模成功。模型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即模型组、顺铂组、参芪抑瘤方低剂量组(中药低组)、参芪抑瘤方高剂量组(中药高组)、参芪抑瘤方低剂量联合顺铂组(联合低组)、参芪抑瘤方高剂量联合顺铂组(联合高组),每组8只,雌雄各半,另设空白组。参芪抑瘤方高、低剂量组分别给予56.92g/kg、28.46g/kg,连续治疗15d。顺铂组及联合组,腹腔注射顺铂,给药量为:2.5mg/kg,于第1、8d给药。完整剥取脾脏、肿瘤组织。观察指标:(1)一般情况和瘤体情况;(2)脾指数、抑瘤率及q值;(3)病理学观察;(4)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瘤体XIAP、PTEN、TGF-β、MMP13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1)造模后瘤体逐渐增大,肿瘤表面由圆形、椭圆形逐渐变为不规则形,活动度较差;中药组与联合组小鼠一般情况优于模型组和顺铂组。(2)脾指数:与模型组相比,中药低组、中高高组分别升高了31.86%、36.27%(P<0.01),与顺铂组相比,联合低组、联合高组分别升高了19%、39%(P<0.01)。(3)抑瘤率:顺铂组为55.25%,中药低组为27.7%,中药高组为30.58%,联合低组为66.3%,联合高组67.78%;联合用药组优于单纯用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q值:联合低组、中药低组及顺铂组三组计算q≈0.942,联合高组、中药高组及顺铂组三组计算q≈0.983。(4)病理组织显示,模型组细胞数量多,其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各治疗组肿瘤细胞数量减少,坏死增加。(5)与模型组相比,顺铂组、中药组、联合组中XIAP、TGF-β、MMP13 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降低,PTEN mRNA及蛋白的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与顺铂组、中药低组和中药高组相比,联合低组和联合高组中XIAP、TGF-β、MMP13 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降低,PTEN mRNA及蛋白的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参芪抑瘤方具有一定的抗MFC胃癌移植瘤作用,并与化疗药物顺铂联合具有减毒增效作用。其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瘤组织中TGF-β、MMP13、XIAP的表达,上调PTEN mRNA和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抑制肿瘤侵袭转移,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
李廷廷[2](2014)在《胃癌的舌色特点与其相关因素的分析》文中指出目的:通过总结胃癌患者舌色分布特点,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探讨,以期为胃癌的诊断、治疗、病情判断、预后转归等提供资料和依据。方法:收集并记录胃癌患者的舌色、基线资料、病理分期、手术情况、癌变部位及PT、APTT、FIB、DD等凝血指标,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胃癌患者舌色分布与上述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胃癌患者的舌色分布由多到少依次为青紫舌、淡红舌、淡白舌、红绛舌;胃癌患者舌色特点与其发病年龄、性别及吸烟史均无明显相关性;但就病理分期而言,Ⅰ、Ⅱ期胃癌患者舌色以淡红舌为主,Ⅲ、Ⅳ期的胃癌患者舌色加深,以青紫舌所占比例最高;就手术情况而言,根治术组胃癌患者舌色以淡红舌所占比例最高,姑息术组和未手术组的胃癌患者以青紫舌多见;就癌变部位而言,贲门癌组患者青紫舌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胃窦癌组,胃体癌组和其他部位癌组则以淡红舌所占比例最高;不同舌色组胃癌患者的PT、APTT、FIB值间无统计学差异,而青紫舌组的血浆D-二聚体值明显高于其他三组。结论:胃癌患者舌色分布特点与病理分期、手术情况、癌变部位具有相关性,临床以青紫舌最为常见,且青紫舌患者血浆D-二聚体相对较高。
刘庚[3](2013)在《扶正化瘀方改善中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扶正化瘀方配合化疗对中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的作用。方法:将7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胃癌、结肠癌Ⅲ、Ⅳ期患者,随机分为中药加化疗组和单纯化疗组。单纯化疗组应用FOLFOX方案全身化疗。中药加化疗组在化疗同时服用“扶正化瘀方”中药水煎剂,每日一剂。两组均观察四周,试验结束评价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中医症状、Karnofsky评分、QLQ-C30生活质量调查、体重的变化情况。结果:扶正化瘀方可以显着改善患者的中医症状、体力状况(KPS评分)、疼痛、总体健康状况,减轻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但在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疲倦、食欲丧失症状方面与单纯化疗组无显着差异,两组角色功能、认知功能、呼吸困难、失眠、经济困难均无明显改善。结论:扶正化瘀方可以改善中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症状、体力状况,减轻由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张慈安[4](2011)在《姜半夏乙醇提取物对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酸性微环境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背景:肿瘤细胞通过生长迅速、异常能量代谢和对特定蛋白的自身调节,形成和维持一个不适合正常细胞生存的细胞外酸性微环境,以保证其发生、增殖、侵袭与转移。对于酸性微环境的产生机制和其对肿瘤细胞生物活性影响的研究,可能有助于寻找出高效低毒的抗肿瘤手段,并且成为中西医结合抗肿瘤研究的新切入点。导师魏品康教授根据其长期临床经验总结,提出了胃癌痰证学说,并在此理论上创立了消痰散结方,经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证明,可有效抑制胃癌细胞生长、侵袭和转移,延长患者生存期。半夏是消痰散结方的君药,研究姜半夏对胃癌细胞酸性微环境的影响,不仅是探索消痰散结方的抗肿瘤新机理,更是对胃癌痰证学说与肿瘤酸性微环境两者的相关性的一种探讨,可能有助于阐明痰浊的物质基础。目的:从肿瘤细胞生存的酸性微环境角度出发,研究姜半夏乙醇提取物的抗肿瘤机制,并进一步丰富胃癌痰证理论。方法:1、药物与分组:将姜半夏粉碎后,经由95%乙醇提取,过滤灭菌后获得姜半夏乙醇提取物。实验时随机分为5组,其中空白对照组加入不含药物的RPMI 1640培养液培养,药物实验组分为4组,分别含姜半夏乙醇提取物的终浓度为1mg/ml、0.5mg/ml、0.25mg/ml、0.125mg/ml。实验重复3次,合并数据进行统计。2、将SGC-7901细胞(5×104/m1)接种于3块96孔板,每块板分5组,每组设5个平行孔,另设空白调零孔,培养24、48、72小时后,使用MTT法计算各组细胞的OD值。计算姜半夏乙醇提取物72小时的IC50。3、各浓度药物组分别干预细胞72小时后,置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照相。4、各分组细胞分别培养0、12、24、36、48、60、72后,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OD值,根据OD值绘制细胞生长曲线。5、将不同浓度药物干预细胞72小时后,采用AnnexinV- FITC/ PI双标记法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6、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观察药物干预后细胞ATP酶活力,根据公式(总ATP酶活力(U/ml)=(测定管OD值-对照管OD值)/(标准管OD值-空白管OD值)×标准管浓度(0.02umol/ml)×6×样品稀释倍数×7.8)计算各浓度药物干预细胞72 h后细胞总ATP酶活力。7、分别在药物干预细胞第0、24、48、72小时,使用BCECF-AM荧光探针检测各组细胞细胞内PH值。同时使用pH检测仪测定胞外培养基pH值。8、参考药物72小时IC50,干预细胞72小时后,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V-ATP、NHE1基因的表达。结果:1、不同浓度姜半夏乙醇提取物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在姜半夏乙醇提取物诱导细胞后细胞发生了边缘毛刺、体积缩小等形态学变化,同时可见细胞折光度和贴壁能力下降;AnnexinV-FITC/PI双标记法检测显示姜半夏乙醇提取物可诱导细胞发生凋亡;细胞总ATP酶活力在药物干预72小时后出现明显下降;并且随着药物浓度增加细胞凋亡率、细胞形态异常改变以及药物对细胞ATP酶活力抑制作用均呈上升趋势。2、姜半夏乙醇提取物(0.5mg/ml)作用细胞72小时后,细胞V-ATP、NHE1基因荧光定量PCR检查结果分别是0.174%±0.079%,0.180%±0.165%,而对照组荧光定量PCR检查结果为0.318%±0.148%,0.652%±0.323%。两组检查经统计,P值分别为0.020和0.001,均具有统计学差异。3、使用BCECF-AM荧光探针检测可发现,姜半夏乙醇提取物可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和干预细胞时间的延长,更明显的降低SGC7910细胞内的PH值。当干预细胞至72小时时,除0.125mg/ml浓度组外,其余各组药物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同时细胞外PH值检测也发现,姜半夏乙醇提取物可提高细胞外PH值,从而使得细胞内外PH值差缩小。结论:1、姜半夏乙醇提取物可抑制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抑制细胞ATP酶活力。2、姜半夏乙醇提取物可降低SGC7901细胞内PH值,同时升高肿瘤细胞外的PH值,缩小细胞内外PH值梯度。3、姜半夏乙醇提取物对SGC7901细胞的V-ATP、NHE1基因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张国荣[5](2011)在《健脾调气散结方加减联合DO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脾胃虚弱、痰气交阻”是胃癌发病的基本病机之一,本研究从健脾益气、调畅气机出发,观察DOF(多西他赛+奥沙利铂+CF+5-FU)方案化疗联合健脾调气散结方加减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方法:将临床确诊的44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观察组(化疗联合健脾调气散结方加减)22例,对照组(单纯化疗)22例,连续观察两个化疗疗程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肿瘤病灶大小、主要症状、体重、生活质量卡氏评分、QOL评分、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24-2、免疫功能、毒副反应的出现情况。结果:健脾调气散结方加减配合化疗可较好的改善临床症状,稳定并增加体重,提高生活质量,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24-2的水平,减轻毒副反应,但在减小和稳定病灶方面与单纯化疗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两组对肝、肾功能的损害都不明显。结论:健脾调气散结方加减配合化疗对晚期胃癌有确切的治疗作用,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袁可淼[6](2011)在《微调三号方联合XELOX方案对Ⅳ期胃癌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以赵氏微调平衡理论为基础,结合导师尤建良教授临床经验,运用微调三号方治疗Ⅳ期胃癌。现将其理论依据、临床疗效、用药体会总结成文。研究目的: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30,评价微调三号方联合XELOX方案对Ⅳ期胃癌(脾气虚证)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同时以传统的临床疗效性及安全性评价指标(如体力状况Karnofsky评分、临床常见症状、肿瘤客观疗效、肿瘤标记物水平、细胞免疫功能以及化疗毒副反应)作为参考,为微调三号方在胃癌治疗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临床依据,为研制新的抗肿瘤中药制剂奠定临床基础。研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的设计方法,将已确诊的60例晚期胃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9例脱落)。其中治疗组采用微调三号方联合XELOX方案化疗,对照组单纯接受XELOX方案化疗,21天为1个周期,观察4个周期。采用生命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30作为疗效评价工具,并以传统的临床疗效性和安全性评价指标作为参照。研究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在提高生存质量和体力状况、缓解临床症状、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细胞免疫功能以及减轻化疗毒副反应方面优于对照组,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两组患者肿瘤客观疗效相比,疾病控制率(CR+PR+SD)分别为80.77%和76.00%,结果无显着性差异(P>0.05)。研究结论:微调三号方联合XELOX方案治疗Ⅳ期胃癌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体力状况,缓解临床症状,一定程度上降低肿瘤标记物水平,并提高细胞免疫功能,且毒副反应轻,值得临床应用。
江影[7](2011)在《基于孟河派的健脾养胃法对胃癌化疗后支持作用评价》文中认为目的:当今肿瘤的治疗已进入了循证医学原则指导下的个体化治疗、综合治疗时代,对于Ⅱ、Ⅲ期的胃癌患者,现代医学治疗即化疗仍处于“主角”的角色,但化疗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所带来的毒副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有的甚至是致命的。能否运用中医药和化疗相结合,减轻患者化疗的毒副反应,增加化疗的敏感性,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是现在许多临床医生热议的话题。本课题遵照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通过对长期临床应用孟河学派脾胃学治疗胃癌的经验总结,归纳出以健脾养胃法为主,分别配合行气、温阳、实脾、养阴、清胃等法治疗,评价孟河学派的健脾养胃法对胃癌化疗后生命质量及症状的改善情况,最终形成适宜在临床推广应用的治疗方案,提高本病的中医药治疗水平。技术路线:在充分的理论研究及广泛的文献检索基础上,采用平行对照的设计原则,以胃癌Ⅱ、Ⅲ期接受化疗为本试验的适应病症,评价基于孟河学派的健脾养胃法对胃癌化疗后支持作用。试验结果:两组生命质量评分治疗前与治疗后的差异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变化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两组试验前后的组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与对照组症状评分治疗前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治疗后的差异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其中试验组对患者胃胀、呕吐、腹泻、便结、畏寒、乏力症状的改善试验组优于对照组,而对胃痛、纳少、嗳气、泛酸、进食梗阻、失眠的改善情况,和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无明显优势。试验组对肿瘤标记物CA199的影响试验组优于对照组;而对肿瘤标记物CEA、CA125、AFP的影响,和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无明显优势。
江影,蒋萌[8](2011)在《健脾养胃法在胃癌化疗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 胃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我国作为胃癌的高发区,男性发病率为79.6/10万、女性为36/10万,居农村肿瘤发病率之首,城市仅次于肺癌。自20世纪90年代始,我国胃癌的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预计今后几年内胃癌病死率将再度上升。目前,手术治疗仍是胃癌的主要方法,在日本、韩国等国家由于胃癌的早诊率提高,使胃癌的长期生存期有了较大改善。约80%
胡凯文,李泉旺,梁桢桢[9](2010)在《中医外治法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中西医对肿瘤的认识1.1发病及特点1.1.1中医对于肿瘤的认识中医认为肿瘤发病颇为复杂,有因蓄毒、外邪、情志不调、痰瘀、虚等一种或多种因素致瘤学说。《中藏经》指出:"夫痈疽疮肿之所作也,皆五脏六腑蓄毒不流则生矣,非独因荣卫雍塞而发者也",提出了"脏腑"蓄毒不流"这一深刻的病机思想。有感受致病的内外因
何立丽[10](2010)在《养胃抗瘤冲剂对中晚期胃癌预后的影响及诱导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文中指出胃癌(Gastric carcinoma)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由于术后复发、转移是临床大多数患者的致死主因,故人们一直在寻求手术以外治疗胃癌的方法,尽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导师孙桂芝教授四十余年来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疗效显着,尤其在治疗以胃癌为主的消化道肿瘤方面经验尤为丰富。养胃抗瘤冲剂(YWKL)是导师研制的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中药复方,以益气养胃、健脾补肾、活血化瘀、解毒抗癌为治则,临床应用二十余年,具有防止肿瘤复发、转移,延长患者生存期的作用。本论文在既往研究的基础上对导师治疗胃癌的理、法、方、药四个方面进行系统总结,探讨中医药治疗提高临床疗效的物质基础,并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实验研究,以615小鼠前胃癌术后复发转移模型和人胃癌细胞系MGC803、BGC823抗失巢凋亡及多细胞球体模型为载体,采用免疫组化(IHC)、RealtimeRT-PCR、AV-PI、流式细胞术、TUNEL、MTT等技术,从整体-细胞-基因-信号传导等层次,深入探讨了YWKL改善胃癌总体预后的分子机制,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扶正祛邪并重的治疗原则延长中晚期胃癌生存期的科学内涵。1理论研究在既往研究的基础上,从理、法、方、药四个方面系统总结导师孙桂芝教授治疗胃癌的经验,探讨了中医药治疗提高临床疗效的物质基础。1.1胃癌病因病机的认识祖国医学虽无“胃癌”病名之记载,但对胃的证候及症状描述有很多与胃癌相似。分析胃癌临床证候特点,当属中医“胃脘痛”、“噎膈”、“心下痞”、“胃反”等范畴。导师通过总结古人相关论述及当代医家对胃癌病因、病机的认识,更结合自己40余年临床经验,认为脾胃虚损为胃癌发病最重要环节,各种原因引起的脾胃虚损,可进一步导致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进而中焦壅滞,食积不化、气滞血瘀,蕴积生毒,最终发展成为胃癌。1.2治则治法导师在长期临床中通过辨证与辨病结合,强调以人为本,以脾肾为中心,兼调身心,协调内外;扶正驱邪,坚持守方,以“持久战”对抗胃癌及其复发转移。常用治法包括:健脾升清、和胃消食、祛瘀生新、抗癌解毒四法连用,在抑制肿瘤的复发及转移,稳定和缩小瘤体,有效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3常用“小范方”导师喜用经验方,经验方又多由数个“小范方”组成,如藤虎汤,组成:藤梨根、虎杖;蒲黄白芷蜂房汤,组成:生蒲黄、白芷、露蜂房、血余炭;金麦代赭汤,组成:鸡内金、生麦芽、代赭石等。2临床研究养胃抗瘤冲剂(YWKL)是导师孙桂芝教授研制的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中药复方,以益气养胃、健脾补肾、活血化瘀、解毒抗癌为治疗原则。目的:通过对258例中晚期胃癌的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评价以YWKL复方加减辨证治疗对中晚期胃癌患者生存期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同期对照研究方法,共纳入中晚期胃癌患者258例(中西医结合组147例,单纯化疗组111例),两组均采用化疗(入组后接受以氟尿嘧啶类为基础的方案化疗,并依据细胞病理学类型、体能状况等情况可联合运用铂类、葸环类或紫杉类药物,一般治疗3-6周期)等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此基础上加用YWKL。每两周辨证一次,在基本处方基础上修正中药处方,记录服药持续的时间。进行长期随访,数据的管理采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Kaplan-Meier法估算中位生存时间,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比较一年、三年、五年生存率,中西医结合组分别是:98.6%、84.4%、68.7%,单纯化疗组分别是:72.1%、12.6%、5.4%。比较中位生存时间,中西医结合组:72.69个月,单纯化疗组:21.94个月,经统计分析均有统计意义(P<0.05)。比较治疗前后KPS评分变化,中西医结合组分别是:62.6%提高,32.6%稳定,4.7%下降,单纯化疗组分别是:27.9%提高,59.4%稳定,12.6%下降。比较治疗前后体重变化评价,中西医结合组分别是:53.1%提高,39.5%稳定,7.5%下降,单纯化疗组分别是:提高44.1%提高,25.2%稳定,30.6%下降。治疗前后KPS评分变化及体重变化评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YWKL为基础辨证治疗中晚期胃癌延长了患者生存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药治疗在改善胃癌总体预后方面的作用值得进一步作随机对照研究评价。3实验研究本课题在实验研究方面以615小鼠前胃癌术后复发转移模型和人胃癌细胞系MGC803.BGC823抗失巢凋亡及多细胞球体模型为载体,采用流式细胞技术FCM、TUNEL、AV-PI、Realtime RT-PCR、MTT、免疫组化等多种实验技术方法,从整体-细胞-基因-信号传导等层次,深入探讨了YWKL改善胃癌总体预后的分子机制,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扶正祛邪并重的治疗原则延长中晚期胃癌生存期的科学内涵。3.1动物实验部分3.1.1成功建立和临床术后复发转移相类似的615小鼠前胃癌术后复发转移动物模型,为动态观察术后复发转移,研究复发转移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3.1.2中药复方YWKL对于615小鼠前胃癌术后局部复发和远处肺转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复发瘤抑制率为68.07%和肺转移抑制率为33.33%),能明显控制肿瘤复发转移的程度,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生命延长率为100%)。3.1.3应用不同检测凋亡的方法,证实改变胃癌细胞的凋亡敏感性是YWKL防治复发转移的重要作用机制。3.1.4中药复方YWKL可以抑制端粒酶的增殖能力,通过促进线粒体释放Cytc,激活Caspase级联反应,从而提高促凋亡蛋白Smac、Apaf-1蛋白的表达,降低凋亡抑制蛋白XIAP表达。通过对端粒酶的增殖和凋亡两方面的检测可以探讨端粒酶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为应用中医药防治肿瘤复发转移提供新的思路和科学理论依据。3.2细胞实验部分3.2.1成功复制人胃癌细胞系MGC803、BGC823抗失巢凋亡及多细胞球体模型,很好的拟合体内肿瘤转移时的细胞状态,为验证YWKL复方抗转移的作用机理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平台。3.2.2采用血清药理学的方法应用正交设计制备了YWKL的含药血清,并通过MTT法动态观察和筛选出含药血清的最佳采血时间和有效浓度。3.2.3细胞凋亡信号传导紊乱是肿瘤发生复发转移的重要机制之一,中药复方YWKL的含药血清可以通过调控线粒体途径,提高人胃癌细胞系MGC803、BGC823的凋亡敏感性,最终激活凋亡效应型Caspase-3引起肿瘤细胞凋亡。4本研究主要创新之处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4.1理论研究中,对导师孙桂芝教授治疗胃癌的理、法、方、药四个方面进行系统总结,探讨了中医药治疗提高临床疗效的物质基础,揭示了扶正祛邪并重的治疗原则延长中晚期胃癌生存期的科学内涵。4.2本论文对YWKL提高中晚期胃癌患者生存期、生存质量进行了较大样本分析,在临床取得明显疗效的基础上,以615小鼠前胃癌术后复发转移模型和人胃癌细胞系MGC803、BGC823抗失巢凋亡及肿瘤多细胞球体模型为载体,·从端粒酶增殖和线粒体凋亡转导通路相关调控因子活性与表达深入探讨了YWKL提高晚期胃癌预后总体效应的分子机制,研究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扶正祛邪并重治疗晚期肿瘤的理论内涵,为深层次挖掘名老中医经验提供了新思路。4.3本研究引入人胃癌细胞系MGC803和BGC823抗失巢凋亡及多细胞球体培养模型,更好的模拟了肿瘤转移过程中细胞状态,进行失巢凋亡及中药复方研究,国内外未见报道,属方法创新。
二、谢广茹治疗肿瘤经验举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谢广茹治疗肿瘤经验举要(论文提纲范文)
(1)参芪抑瘤方联合顺铂对MFC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技术路线图 |
第一部分 实验部分 |
1 材料 |
2 方法 |
2.1 药物制备 |
2.2 动物模型的制备 |
2.3 分组及给药 |
2.4 指标检测 |
2.5 统计学处理 |
3 结果 |
3.1 一般情况和瘤体观察 |
3.2 各组脾指数、抑瘤率及q值比较 |
3.3 病理学观察 |
3.4 qRT-PCR检测瘤组织XIAP、PTEN、TGF-β、MMP13 mRNA的表达 |
3.5 IHC检测瘤组织XIAP、PTEN、TGF-β、MMP13蛋白的表达 |
4 讨论 |
4.1 参芪抑瘤方组方用药分析 |
4.2 对一般情况、抑瘤率、脾指数的影响分析 |
4.3 对细胞增殖凋亡指标表达影响的分析 |
4.4 对肿瘤侵袭转移指标表达影响的分析 |
第二部分 结论 |
第三部分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2)胃癌的舌色特点与其相关因素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基线资料 |
2 舌象研究方法 |
2.1 舌象采集 |
2.2 诊舌方法 |
2.3 观察内容 |
2.4 注意事项 |
3 研究指标 |
4 统计学方法 |
5 研究结果 |
5.1 胃癌患者的舌色分布特点构成情况 |
5.2 不同年龄阶段的胃癌患者舌色比较 |
5.3 不同性别的胃癌患者舌色的比较 |
5.4 有吸烟史的胃癌患者与无吸烟史的胃癌患者舌色比较 |
5.5 不同分期的胃癌患者舌色比较 |
5.6 不同手术情况的胃癌患者舌色比较 |
5.7 不同癌变部位的胃癌患者舌色比较 |
5.8 不同舌色的胃癌患者凝血指标的比较 |
讨论 |
1 研究立论依据 |
2 胃癌患者舌色变化规律 |
3 胃癌患者不同分期舌色变化特点 |
4 胃癌患者不同手术情况舌色变化特点 |
5 胃癌患者不同癌变部位舌色特点 |
6 胃癌患者舌色与凝血指标的相关性 |
7 研究不足和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详细摘要 |
(3)扶正化瘀方改善中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临床研究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病例来源 |
1.1.2 诊断标准 |
1.1.3 纳入病例标准 |
1.1.4 排除病例标准 |
1.1.5 剔除或中止标准 |
1.1.6 临床疗效性指标观察 |
1.1.7 统计方法 |
1.1.8 分组方法 |
1.1.9 治疗方法 |
1.1.10 观察周期 |
1.2 结果 |
1.2.1 一般临床资料 |
1.2.2 治疗前研究资料比较 |
1.2.3 QLQ-C30生活质量调查比较 |
1.2.4 KPS评分 |
1.2.5 中医症候积分 |
1.2.6 两组体重比较 |
1.3 讨论 |
1.3.1 生存质量与中医药临床研究 |
1.3.2 扶正化瘀方探讨 |
1.3.3 疗效评价 |
1.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姜半夏乙醇提取物对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酸性微环境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姜半夏乙醇提取物对SGC7901 细胞增殖、总ATP 酶活力与细胞凋亡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第二部分:姜半夏乙醇提取物对SGC7901 细胞细胞内、外PH 值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第三部分:姜半夏乙醇提取物对SGC7901 细胞质子泵V-ATP 和NHE1 基因表达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1 |
参考文献 |
综述 2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5)健脾调气散结方加减联合DO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一、临床资料 |
(一) 病例来源 |
(二) 胃癌诊断 |
(三) 病例选择标准 |
二、一般临床资料 |
三、治疗方法 |
四、观察指标和方法 |
(一) 治疗前后肿瘤病灶的变化 |
(二) 中医证候改善情况 |
(三) 一般情况评定 |
(四) 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24-2 的变化 |
(五) 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变化 |
(六) 不良反应 |
五、疗效评定 |
(一) 实体瘤客观疗效评定标准(参照WHO 实体瘤近期疗效标准) |
(二) 中医证候改善评定标准 |
(三) 生活质量评定 |
(四) 肿瘤标志物评定标准 |
(五) 血液学、肝肾功毒性、胃肠道反应及周围神经毒性等毒副反应评定 |
六、统计学方法 |
七、结果 |
(一) 治疗前后肿瘤病灶变化 |
(二) 症状改善情况 |
(三) 一般情况评定 |
(四) 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24-2 的变化 |
(五) 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变化 |
(六) 不良反应 |
八、结论 |
讨论 |
一、中医对胃癌的认识 |
(一) 古代中医文献有关胃癌的论述 |
(二) 中医对胃癌病因病机的认识 |
(三) 中医对胃癌治则的认识 |
二、现代医学对胃癌发生发展机制及治疗的认识 |
(一) 与胃癌发生发展相关的因素 |
(二) 基因的异常 |
(三) 化疗方案的选择 |
三、健脾调气散结法治疗晚期胃癌的理论基础 |
(一) 立法依据 |
(二) 健脾调气散结方的方药探讨 |
(三) 组方特点 |
四、疗效分析 |
(一) 治疗前后肿瘤病灶变化 |
(二) 中医证候改善情况 |
(三) 一般情况改善 |
(四) 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24-2 的变化 |
(五) 免疫功能的变化 |
(六) 不良反应的出现情况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详细摘要 |
(6)微调三号方联合XELOX方案对Ⅳ期胃癌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晚期胃癌的基本病机及治疗大法 |
1.1 脾胃气虚是晚期胃癌的基本病机 |
1.2 益气健脾和胃是晚期胃癌的主要治疗大法 |
2. 赵氏微调平衡理论 |
2.1 三大原则 |
2.2 五大特点 |
3. 微调三号方 |
3.1 方药组成与配伍 |
3.2 单味中药的现代药理研究 |
3.3 治疗恶性肿瘤的前期研究 |
4. 晚期胃癌的化疗进展 |
4.1 化疗近况 |
4.2 化疗药物及方案进展 |
5.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胃癌的优势 |
5.1 体现个体化治疗 |
5.2 协同增加化疗疗效 |
5.3 降低化疗毒副作用 |
5.4 提高生存率,改善生存质量 |
5.5 逆转肿瘤多药耐药 |
6. 生存质量与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评价 |
6.1 生存质量在肿瘤领域的研究 |
6.2 晚期胃癌引入生存质量研究的必要性 |
6.3 中医与生存质量 |
6.4 中西医结合治疗引入生存质量研究的必要性 |
6.5 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核心量表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病例选择 |
2. 一般资料 |
2.1 性别 |
2.2 年龄 |
2.3 初、复治 |
2.4 原发肿瘤的病理类型 |
2.5 手术情况 |
2.6 转移部位的分布及转移部位的数目 |
3. 方法 |
3.1 治疗方法 |
3.2 观察方法 |
4. 研究结果 |
4.1 生存质量评分 |
4.2 体力状况Karnofsky评分 |
4.3 临床常见症状改善情况 |
4.4 近期客观疗效 |
4.5 肿瘤标记物水平 |
4.6 细胞免疫功能指标 |
4.7 化疗毒副反应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疗效分析 |
1.1 对生存质量的影响 |
1.2 对体力状况Karnofsky评分的影响 |
1.3 对临床常见症状的影响 |
1.4 对近期客观疗效的影响 |
1.5 对肿瘤标记物水平的影响 |
1.6 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
2. 安全性评价(对化疗毒副反应的影响) |
3. 临证体会 |
3.1 重视辨证,灵活用药 |
3.2 中西结合,协同增效 |
3.3 改善症状,减轻毒副反应 |
3.4 带瘤生存,提高生存质量 |
4. 存在的问题 |
5. 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7)基于孟河派的健脾养胃法对胃癌化疗后支持作用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理论研究 |
1 孟河医派概述 |
1.1 孟河医派的历史源流 |
1.2 孟河学派脾胃病的学术思想 |
1.3 孟河学派脾胃病学术思想在现代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
2 胃癌中医概述 |
2.1 中医病名阐述 |
2.2 中医病因病机 |
2.3 胃癌中医辨证分型 |
3 胃癌中西医治疗进展 |
3.1 胃癌化疗 |
3.2 中医药胃癌治疗 |
3.2.1 中医药在胃癌治疗中的有效性 |
3.2.2 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 |
3.2.3 中医药的抗癌机制 |
3.3 化疗不良反应概况及中西医治疗 |
3.3.1 化疗不良反应概况 |
3.3.2 常见化疗不良反应的西医治疗 |
3.3.3 胃癌化疗不良反应的中医治疗原则 |
3.3.4 常见化疗不良反应的中医治疗 |
4 肿瘤标记物的概况 |
5 健脾养胃法代表方-归芍六君子汤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1 研究设计 |
1.1 试验目的 |
1.2 试验设计 |
1.3 病例选择 |
1.4 治疗方案 |
1.5 观察项目 |
1.6 疗效与安全性评定标准 |
1.7 统计分析 |
2 研究总结 |
2.1 研究结果 |
2.2 讨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10)养胃抗瘤冲剂对中晚期胃癌预后的影响及诱导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第一章 胃癌病因病机研究 |
第二章 治则治法 |
第三章 常用"小范方"浅析 |
第四章 胃癌患者饮食身心调摄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养胃抗瘤冲剂对中晚期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
1 材料和方法 |
2 诊断标准 |
3 疗效标准 |
4 结果和讨论 |
5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体内实验研究 |
第一章 615小鼠前胃癌(MFC)术后复发转移模型的建立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养胃抗瘤冲剂对小鼠前胃癌(MFC)术后复发转移及生存期的研究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养胃抗瘤冲剂对小鼠前胃癌术后复发转移细胞凋亡的影响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养胃抗瘤冲剂对小鼠前胃癌术后肺转移灶凋亡相关蛋白及端粒酶表达的影响及其相关性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肺转移灶凋亡相关蛋白和端粒酶的表达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体外实验研究 |
第一章 复制人胃癌细胞系MGC803和BGC823抗失巢凋亡培养模型和多细胞球体模型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MTT法测定养胃抗瘤冲剂对人胃癌细胞系MGC803和BGC823生长抑制作用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养胃抗瘤冲剂对人胃癌细胞系MGC803和BGC823细胞凋亡的诱导及分子机制研究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研究小结 |
总结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医健脾法治疗胃癌的研究进展 |
综述二 进展期胃癌的化疗及靶向研究进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录 |
四、谢广茹治疗肿瘤经验举要(论文参考文献)
- [1]参芪抑瘤方联合顺铂对MFC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李红亮.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17(08)
- [2]胃癌的舌色特点与其相关因素的分析[D]. 李廷廷.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4(03)
- [3]扶正化瘀方改善中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观察[D]. 刘庚. 天津医科大学, 2013(02)
- [4]姜半夏乙醇提取物对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酸性微环境影响的研究[D]. 张慈安. 第二军医大学, 2011(09)
- [5]健脾调气散结方加减联合DO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研究[D]. 张国荣.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1(01)
- [6]微调三号方联合XELOX方案对Ⅳ期胃癌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D]. 袁可淼.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1(04)
- [7]基于孟河派的健脾养胃法对胃癌化疗后支持作用评价[D]. 江影.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1(04)
- [8]健脾养胃法在胃癌化疗中的应用[J]. 江影,蒋萌.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1(03)
- [9]中医外治法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A]. 胡凯文,李泉旺,梁桢桢. 第三届国际中医、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交流大会暨第十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大会论文汇编, 2010
- [10]养胃抗瘤冲剂对中晚期胃癌预后的影响及诱导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D]. 何立丽.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