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摩洛哥建设高压输电线路(论文文献综述)
俞凯峰,黄磊,闫涛,冯宗邦,刘武艺,Radia Sedaoui[1](2022)在《中东北非电网互联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东北非地区能源转型进展缓慢,加速部署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推动电源、电网协同规划与项目开发融资模式创新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区域电力市场缺乏顶层设计,电网消纳和调节能力不足,限制了中东北非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为此,详细梳理了中东北非电源开发以及电网互联发展现状,分析总结了中东北非电源、电网规划目标,明确了区域当前电力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基于当前中东北非能源现状,探讨提出"清洁开发-规模储能-海水淡化-绿色制氢-电力出口联动发展模式",为中资电力环保企业深耕"一带一路"沿线阿拉伯国家市场,以及中国牵头建设东北亚电力市场提供借鉴和参考。
周芝娜[2](2019)在《特变电工国际工程承包成功之路 ——以安哥拉SK项目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走上了国际舞台。政府的支持与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鼓励了一大批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海外工程承包项目,中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也在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如今,国际工程承包业务对于中国经济来说,已经成为了中国对外投资的重要部分。对于企业来说,开展国际工程承包项目有利于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推动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培育跨国公司。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与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下,特变电工2003年与苏丹签订73公里110千伏输变电线路成套项目,这是特变电工第一个国际工程承包项目,并因此实现了从单机出口到成套项目总承包的历史性转变。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特变电工至今已经和全球60多个国家建立了合作关系,为20多个国家提供了完整的电力集成技术解决方案和总承包工程服务。本文以特变电工安哥拉SK项目为研究案例,对其在安哥拉开展SK项目进程及战略进行客观剖析,并总成功结经验,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一定的借鉴。文中阐述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分析了特变电工国际工程发展的现状,并且以非洲安哥拉电建SK项目为例,并且使用SWOT分析法分析特变电工安哥拉SK项目实施中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并且分析了特变电工针对劣势及威胁提出的解决方案及取得的效果。从而让企业以此为鉴,更好地发挥优势,抓住机遇,更好的规避威胁和风险。最后为相关企业提出建议与启示,以便相关企业更好的走出去,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宋承泽[3](2019)在《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指数分析模型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由于能源逐渐枯竭,环境不断恶化,习主席提出了构建能源互联网的战略目标。能源互联网的优点是能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解决能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目前,能源互联网在世界范围内发展的如火如茶,但各个国家对于其发展水平和发展局限性尚无宏观的认识。因此,研究如何全面评估全球主要国家的能源互联网发展现状,对弥补发展缺陷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本文依托与国网能源研究院、华北电力大学合作的国网科技项目“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指数分析及应用研究”,以全球能源互联网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一种能够量化评估的静态评价模型和能够动态滚动评估的动态评价模型,对评价结果进行详细地分析,提出相关发展建议,并且根据灵敏度确定发展建议之间的优先级。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本文建立了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指数指标体系,依据指标建立原则,采用专家调研法和最小方差法,从智能电网发展水平、电网发展及电量交易水平、清洁能源利用和社会发展因素等四个方面入手,构建了由12个二级指标和43个三级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并选取了指标体系无量纲化预处理方法。其次,本文确定了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指数主客观综合权重模型,采用序关系法确定主观权重,采用CRITIC、反熵权和坎蒂雷法确定客观权重,考虑到客观赋权法的局限性,择优选取方差最小的结果作为客观权重;建立了改进云物元分析法、改进灰色关联法及将二者加权的三种评价模型,并且选取兼容度最大、差异度最小的评价模型。选取全球范围内66个国家作为样本,根据权重模型和评价模型进行静态评价,得到样本国家的静态评价结果,并进行简要的结果分析。然后,在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降低数据维度的基础上,分别运用贝叶斯判别分析法、K近邻算法和支持向量机法建立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指数动态模型,以便弥补静态模型的缺陷,提高评价结果的稳定性。本文将静态评价结果作为算例,检测每种模型的准确性,最终确定建立动态评价模型的方法,并验证稳定性。最后,在静态评价分析和动态评价分析的结果基础上,选取不同大洲的典型国家绘制雷达图详细分析智能电网发展水平、电网发展及电量交易水平、清洁能源利用和社会发展因素等四个维度的发展指数。根据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分析结果,提出相关发展建议,根据灵敏度分析各种发展建议对发展指数的影响力以及影响力增长趋势,从而确定发展建议的优先级。
桑阳[4](2019)在《跨境电力贸易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 ——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例》文中提出由于越来越多的国家愈发关注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各种清洁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在目前全球的能源利用结构中,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传统能源所占的比例逐渐在下降,而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清洁能源所占的比例正逐渐上升。如此能源利用结构的转变,将导致传统能源在国际能源贸易中的比重下降,清洁能源的贸易比重上升。进行清洁能源贸易的前提是需要将其转化为电能,因此,电力贸易对于国际能源贸易的重要程度将大大提高。随着国际组织和多数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跨境电力贸易正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国内外学者通过采用各类经济模型,从不同的分析角度以及结合多方面学科的专业知识来对国际电力贸易进行研究和分析。但目前对跨境电力贸易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较少,现有的研究也主要以理论分析为主,所研究的环节和结果都较为分散杂乱,且缺乏实证研究。本文在归纳和总结现有的国内外相关文献,以及结合当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跨境电力贸易发展状况的基础上,选取近8年“一带一路”沿线19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的跨境电力贸易进出口总量作为因变量,以及各国同年的经济发展状况(以GDP为代表),国内耗电总量,国内发电总量,两国之间的相对距离以及城市化比率作为自变量。通过构建并拓展引力模型,运用面板数据来进行实证回归分析,并得到以下结论:贸易伙伴国的经济发展状况、电力供应量以及城市化程度对跨境电力贸易水平都具有正向的推动作用,其中最显着的影响因素是经济发展状况,而双方相对空间距离的增加对跨境电力贸易则有着非常显着的制约作用。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论,本文主要从宏观角度对中国跨境电力贸易的发展提出建议。因此,本文对于跨境电力贸易在我国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我国电力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
葛思凡[5](2019)在《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指数设计及实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世界能源领域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是应对资源紧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实现世界能源安全、清洁、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进一步强调,要抓住新一轮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技术变革趋势,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全球能源互联网,它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全球互联的坚强智能电网,是清洁能源在全球范围大规模开发、配置、利用的基础平台,实质就是“特高压电网+智能电网+清洁能源”。为全面反映国家和区域的电力、能源方面与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程度,分析世界能源转型的进程和效果,本文以全球能源互联网的理论为基础,坚持“绿色、共赢、协同、可持续”为理念,构建了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指数的评估体系,并对全球所选的65个国家开展了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指数的实证分析。本文提出的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指数由三部分组成:电力互联指数、清洁能源指数和能源经济社会环境协调指数。首先通过运用专家调研法和相关性分析法对电力互联指数、清洁能源指数、能源经济社会环境协调指数进行指标的建立和筛选,确定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指数指标体系;然后创新性地运用兼容度极大化优选对比方法,对归一化、线性比例及极值法三种无量纲化方法进行优选,得到极值法为数据处理的最适合方法;接着通过偏好赋权法、熵值法和加法集成主客观赋权法,确定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指数的综合权重;最后通过联合非线性加权法、TOPSIS模型和对数极差法多种评价方法,运用平均值组合评价方法,确定65个国家的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指数量化评估结果,并且分析各个区域的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指数情形。本文研究内容将有助于明确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方向,提高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建设效率。
施鹏飞[6](2018)在《中国风电产业发展现状和展望》文中指出风力发电是可再生能源发电中除水电以外,技术最成熟、环境影响最小、度电成本较低的清洁能源发电方式,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中国火电和水电之后的第三大电源。本文简要介绍风电的主要特点;中国风能资源的储量和分布;产业规模快速发展的历程及相关激励政策的作用;主要风电设备制造商和风电场开发商的市场份额统计;风电从中国北部大规模集中开发向中东南部转移,靠近电力负荷中心分散开发;海上风电开始启动,探索在不同海域的最佳建设方案,积累实际经验,为将来大规模开发奠定基础;以及中国企业开拓海外风电市场的进展等。文中还讨论风电发展中遇到的体制机制障碍及应对政策措施,并对未来风电技术发展的趋势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以及近期和远期前景展望。
李隽,宋福龙,余潇潇[7](2018)在《全球能源互联网骨干网架规划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全球能源互联网骨干网架是实现全球各洲各国电网互联互通,清洁能源全球配置、互补互济、高效利用的战略通道,其规划研究对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具有重大意义。首先对全球电力供需进行分析预测,结合清洁能源资源禀赋及开发方式,在各洲能源互联网规划的基础上,提出全球电力流格局,进而提出全球能源互联网骨干网架规划。最后,对全球能源互联网骨干网架的资源负荷时空互补效益和投资规模进行分析和估算。
宋继林[8](2018)在《地方院积极实践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体会》文中研究说明2013年9月7日,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吉林省作为地处东北腹地的省份,自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构想提出以来,主动融入,逐渐由开放边缘走到开放前沿,省委省政府出台项优惠政策,积极牵线搭桥,给企业搭建平台,为企业融入"一带一路"积极创造条件。吉林院也在融入"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千方百计出谋划策。我院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践行"一带一路"倡议。
王博[9](2018)在《考虑安全可靠性的跨区域输电投资模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于电力资源与负荷需求分布的不匹配,需要通过在不同区域间建立输电网以满足电能供需的平衡。当前输电网抗击风险的能力不高,致使安全形势严峻,归因于其日渐增大的规模和复杂的结构会经常引发输电网事故。在电力市场改革的浪潮下,各大企业都以经济效益为目标,而忽略了系统的安全可靠性能,使得系统在极限状态下工作,易造成输电阻塞或故障从而引发大面积停电事故。为了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以及各投资主体的合理效益,分析研究输电项目的安全性以及输电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投资风险,从而建立兼顾安全性与经济性的输电模型,对输电项目的顺利推进,提高输电项目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的工作如下:首先,对电网可靠性进行了市场条件下的经济学分析。从输电的作用、可靠性等方面分析了现阶段输电的重要性。研究分析了输电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种安全风险;分析了影响跨区域输电项目可靠性的各类因素,并研究讨论了个因素间的关联关系。根据电网规划的相关准则,对输电系统可靠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并调研了电力系统的备用规定;介绍了安全可靠性的相关指标及其计算公式。其次,综合考虑前文中的输电网可靠性及投资风险等因素的影响,基于系统动力学理论,建立跨区域输电模型。通过对模型中不同地区的政策、资源禀赋、金融政策的差异所带来的电价、税率、停电损失成本等不确定因素的建模,并分析了变参数对投资收益的影响。最后,将可靠性量化为投资成本和用户效益,基于可靠性的优化目标,建立输电投资效益评估模型,算例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可行、有效。此外,本文还考虑了环境效益,发现跨区域输电项目的建成,不仅可以提高经济效益,还能保证环境安全。
姜瑞敏[10](2018)在《基于时序模拟的中国与阿拉伯地区电网互联容量优化研究》文中提出我国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阿拉伯地区位于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西端,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天然和重要合作伙伴。“一带一路,电力先行”,电力合作是“一带一路”战略中的重要一环,中国和阿拉伯地区在能源供给与电力需求方面有良好的互补性,本文开展了中国与阿拉伯地区电网互联可行性分析及互联容量优化研究。首先,分析了阿拉伯地区的电力供应与电力需求、以及电网互联基础,从资源互补、政策支撑、时差互补分析了中国与阿拉伯地区电网互联的可行性。从电网属性、经济发展、能源结构、国家政策几方面分析电网互联规划的影响因素。结合其影响因素,研究跨国电网互联的成本和效益:分析了交流、特高压直流输电的成本估算方法;建立了电网互联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计算模型,并提出了基于最优潮流模型的互联效益计算方法。其次,传统输电规划中,往往基于典型潮流断面的分析,难以展现系统整体的运行状态,本文采用电力系统时序模拟方法进行电网互联容量的优化研究。分析时序模拟方法,提出了基于全年8760小时时序模拟的互联效益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引入自适应惯性权重及加速系数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采用分层嵌套的方法提出了电网互联容量优化方法。其中,内层以小时内发电成本最小为目标,建立了考虑输电安全约束的时序最优潮流模型,模拟互联系统目标规划年的时序运行过程,并计算互联效益;外层为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以互联效益最大为寻优目标,实现了互联容量的优化。然后,提出了跨国电网互联系统时序数据模型的理论建模方法,包括发电机组出力特性模型、时序负荷曲线模型、网架简化模型等。基于此理论建模方法,搜集、整理了大量电力数据资料,建立了目标规划年中国与阿拉伯电网互联系统时序模型,采用局部到整体的思想,依次为海湾电网互联系统、泛阿拉伯电网互联系统以及中阿电网互联系统的时序数据模型。最后,基于所提出的互联容量优化方法及电网互联系统时序数据模型,分别仿真计算得出海湾、泛阿拉伯及中阿电网互联系统的最优互联容量方案结果,同时分析了中阿互联电网的主要功能与作用。根据所得的中阿互联容量结果,提出了两种中阿电网互联的具体网架规划方案,并进行了不同方案的电价竞争力分析。本文提出的电网互联容量优化方法适用于全球能源互联网背景下的大电网互联扩展规划中,对中阿电网互联发展及容量扩展规划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二、摩洛哥建设高压输电线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摩洛哥建设高压输电线路(论文提纲范文)
(1)中东北非电网互联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中东北非可再生能源资源禀赋 |
1.1 太阳能 |
1.2 风能 |
1.3 氢能 |
1.4 海水淡化 |
1.5 规模储能与核电 |
2 中东北非电网互联现状 |
2.1 海湾六国电网互联 |
2.2 三大洲电网互联 |
2.2.1 北非-西亚电网互联 |
1) 约旦枢纽。 |
2)埃及枢纽。 |
2.2.2 西亚-海湾电网互联 |
1)沙特-伊拉克互联。 |
2)沙特-约旦互联。 |
2.3 马格里布电网互联 |
3 泛阿拉伯电网与周边区域互联规划 |
3.1 北非-欧洲电网互联 |
3.2 北非-东非电网互联 |
3.3 西亚-欧洲电网互联 |
3.4 西亚-中亚电网互联 |
3.5 海湾-东非电网互联 |
4 中东北非可持续发展路径 |
4.1 能源开发 |
4.1.1 传统油气部门改革 |
4.1.2 加大清洁能源开发力度 |
4.2 能源配置 |
4.2.1 阿拉伯统一电力市场建设 |
1) 区域电力市场顶层设计。 |
2) 推进国别电力市场改革。 |
3) 电力市场引入金融市场。 |
4.2.2 可再生能源并网与电网互联技术应用 |
1) 实时监控。 |
2) 功率预测。 |
3) 发电调度。 |
4) 友好并网。 |
5) 机组灵活性。 |
6) 区域互联与多能互补。 |
7) 电源和电网协调规划。 |
4.2.3 加强电源电网融资模式创新 |
4.3 能源消费 |
4.4 水电氢联动发展模式 |
5 结论 |
(2)特变电工国际工程承包成功之路 ——以安哥拉SK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方法 |
1.3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1.4 相关理论概述 |
1.4.1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
1.4.2 竞争优势理论 |
2 特变电工国际工程承包发展现状及安哥拉SK基本案情 |
2.1 特变电工集团简介 |
2.2 特变电工国际工程承包发展历程和现状 |
2.2.1 特变电工国际工程承包的发展历程 |
2.2.2 特变电工国际工程承包的发展现状 |
2.3 特变电工安哥拉SK项目基本情况 |
2.3.1 安哥拉电力行业基本情况 |
2.3.2 安哥拉SK项目的特点 |
3 特变电工安哥拉SK项目市场可行性分析 |
3.1 SWOT分析方法 |
3.2 特变电工开展SK项目的SWOT分析 |
3.2.1 特变电工开展SK项目的优势(S) |
3.2.2 特变电工开展SK项目的劣势(W) |
3.2.3 特变电工开展SK项目的机会(O) |
3.2.4 特变电工开展SK项目的威胁(T) |
3.3 特变电工安哥拉SK项目的SWOT矩阵分析及策略选择 |
4 特变电工SK项目建设战略实施及成效 |
4.1 特变电工SK项目的战略实施 |
4.1.1 注重前期预防,规避项目风险 |
4.1.2 保证工程质量,树立产品声誉 |
4.1.3 健全海外组织架构,加强海外工程管理 |
4.1.4 培养复合型人才,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
4.1.5 遵守劳工政策,避免劳资纠纷 |
4.2 特变电工在SK项目中取得的成效 |
4.2.1 SK项目联通安哥拉基础电网,推动了该国工业发展 |
4.2.2 在国际市场上扩大了特变电工产品的影响力 |
4.2.3 为特变电工在非洲深入布局奠定了基础 |
5 特变电工SK项目的成功经验与启示 |
5.1 注重前期调研,加强风险管理 |
5.2 树立全球意识,抢抓市场机遇 |
5.3 推进技术创新,保持产品优势 |
5.4 树立优质企业形象,建立良好品牌信誉 |
5.5 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国际化人才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指数分析模型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发展及研究现状 |
1.2.1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现状 |
1.2.2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指数研究现状 |
1.2.3 全球能源互联网评价模型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2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指数指标体系 |
2.1 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
2.1.1 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
2.1.2 评价指标的筛选方法 |
2.1.3 指标体系的建立流程 |
2.2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指数指标体系的构建 |
2.2.1 指标体系的建立 |
2.2.2 指标体系的筛选 |
2.2.3 指标体系的确定 |
2.3 评价指标的无量纲化预处理 |
2.4 本章小结 |
3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指数静态评价模型 |
3.1 引言 |
3.2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指数指标权重模型的构建 |
3.2.1 基于主观赋权法的权重模型 |
3.2.2 基于客观赋权法的权重模型 |
3.2.3 基于主客观综合赋权法的权重模型 |
3.3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指数静态评价模型的构建 |
3.3.1 基于改进云物元分析法的静态评价模型 |
3.3.2 基于改进灰色关联法的静态评价模型 |
3.3.3 综合评价方法的择优选取 |
3.4 算例分析 |
3.4.1 权重模型算例分析 |
3.4.2 评价模型算例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指数动态评价模型 |
4.1 主成分分析法 |
4.2 基于统计学的动态评价模型 |
4.2.1 基于贝叶斯判别分析的动态评价模型 |
4.2.2 基于K近邻判别分析的动态评价模型 |
4.3 基于数据挖掘的动态评价模型 |
4.4 算例分析 |
4.4.1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数据降维 |
4.4.2 动态评价模型的建立 |
4.4.3 动态评价模型的稳定性验证 |
4.5 本章小结 |
5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建议 |
5.1 发展指数评价结果分析 |
5.2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建议 |
5.2.1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建议 |
5.2.2 发展建议的灵敏度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4)跨境电力贸易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 ——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思路与创新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 |
2.1.1 跨境电力贸易 |
2.1.2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
2.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2.2.1 能源贸易的研究 |
2.2.2 电力贸易的研究 |
2.2.3 电力需求相关因素的研究 |
2.2.4 “一带一路”沿线电力互联的研究 |
第三章 跨境电力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
3.1 跨境电力贸易的总体状况 |
3.2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电力市场 |
3.2.1 大湄公河次区域电力贸易合作 |
3.2.2 中俄电力贸易合作 |
第四章 跨境电力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
4.1 影响因素分析与模型构建 |
4.1.1 影响因素分析 |
4.1.2 拓展的引力模型 |
4.2 变量说明与数据来源 |
4.2.1 变量说明 |
4.2.2 数据来源 |
4.3 实证回归分析 |
4.3.1 豪斯曼检验 |
4.3.2 随机效应模型 |
4.3.3 稳健性检验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5.3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指数设计及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所做工作及意义 |
第2章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指数指标体系构建 |
2.1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指数指标体系理论阐述 |
2.2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指数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2.3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指数指标筛选与建立方法 |
2.3.1 专家调研法筛选指标体系方法 |
2.3.2 相关性分析法筛选指标体系方法 |
2.4 电力互联指数指标体系 |
2.4.1 电力互联指数备选指标体系 |
2.4.2 电力互联指数指标体系建立 |
2.5 清洁能源发展指数指标体系 |
2.5.1 清洁能源发展指数备选指标体系 |
2.5.2 清洁能源发展指数指标体系的建立 |
2.6 能源经济社会环境协调指数指标体系 |
2.6.1 能源经济社会环境协调指数备选指标体系 |
2.6.2 能源经济社会环境协调指数指标体系的建立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指数评价方法的研究 |
3.1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指数无量纲化 |
3.1.1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指数无量纲化方法 |
3.1.2 改进兼容度极大化模型的无量纲化比选方法 |
3.2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指数综合权重确定方法的研究 |
3.2.1 基于方案偏好赋权法的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指数主观权重方法研究 |
3.2.2 基于熵值法的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指数客观权重方法研究 |
3.2.3 基于“加法”集成赋权法的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指数综合权重方法研究 |
3.3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指数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
3.3.1 基于非线性评价的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指数分析方法研究 |
3.3.2 基于TOPSIS评价的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指数分析方法研究 |
3.3.3 基于对数极差法的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指数分析方法研究 |
3.3.4 基于平均值组合评价方法的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指数分析研究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实证分析 |
4.1 基础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
4.1.1 基础数据 |
4.1.2 基础数据的一致化处理 |
4.1.3 数据的无量纲化处理 |
4.2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指数权重的确定 |
4.2.1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指数熵值法对权重赋值 |
4.2.2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指数方案偏好赋权法对权重赋值 |
4.2.3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指数“加法”集成赋权法对权重赋值 |
4.3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指数评价分析 |
4.3.1 基于非线性方法的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指数分析 |
4.3.2 基于TOPSIS模型的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指数分析 |
4.3.3 基于对数极差法的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指数分析 |
4.3.4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指数综合评价方案最终结果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指数无量纲化处理结果 |
附录2: 能源经济社会环境协调指标选取调查问卷 |
附录3: 方案偏好赋权法MATLAB程序 |
附录4: TOPSIS模型计算过程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7)全球能源互联网骨干网架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全球能源互联网骨干网架研究框架 |
2 全球电力供需预测 |
2.1 电力需求预测 |
2.2 电源装机预测 |
3 清洁能源基地布局规划与电力流格局 |
3.1 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布局规划 |
3.2 电力流格局 |
4 全球能源互联网骨干网架 |
4.1 各洲能源互联网规划 |
4.1.1 亚洲能源互联网 |
4.1.2 欧洲能源互联网 |
4.1.3 非洲能源互联网 |
4.1.4 美洲能源互联网 |
4.2 骨干网架总体构想 |
4.2.1“九横”通道? |
4.2.2“九纵”通道 |
4.3 可再生能源和负荷跨区域互补特性分析 |
5 全球能源互联网及骨干网架投资估算 |
5.1 骨干网架投资估算 |
5.2 全球能源互联网投资估算 |
6 总结 |
(9)考虑安全可靠性的跨区域输电投资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电网事故现状分析 |
1.2.2 电力系统可靠性研究现状 |
1.2.3 输电项目投资风险研究动态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2 市场条件下可靠性的经济学分析 |
2.1 可靠性经济学分析 |
2.2 可靠性市场失灵 |
2.3 可靠性外部经济内部化 |
2.4 本章小结 |
3 输电项目安全风险及可靠性分析 |
3.1 输电的重要性 |
3.1.1 输电的作用 |
3.1.2 系统运营 |
3.1.3 可靠性 |
3.1.4 输电阻塞 |
3.1.5 滥用市场力 |
3.1.6 扩大交易区域的优点 |
3.2 输电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
3.3 影响跨区域输电项目安全可靠性的因素 |
3.3.1 输电项目安全可靠性影响因素 |
3.3.2 跨区域输电项目安全可靠性影响因素 |
3.3.3 跨区域输电项目影响因素的关联关系 |
3.4 输电系统可靠性分析 |
3.4.1 输电系统可靠性 |
3.4.2 电力系统备用规定调研 |
3.4.3 输电系统安全可靠性指标 |
3.5 本章小结 |
4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考虑可靠性的输电投资模型 |
4.1 系统动力学理论 |
4.1.1 系统动力学的发展及特点 |
4.1.2 系统动力学建模原则与过程 |
4.2 系统动力学对输电投资规划研究的适用性 |
4.2.1 输电投资规划的建模需求 |
4.2.2 系统动力学对电网投资规划的适用性 |
4.3 考虑可靠性的输电投资动态效益模型 |
4.3.1 输电投资因果关系图 |
4.3.2 变量间的数学模型 |
4.4 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 |
4.4.1 基本参数 |
4.4.2 安全因素敏感性分析 |
4.4.3 经济因素敏感性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基于可靠性的输电项目效益估算研究 |
5.1 输电项目投资效益 |
5.1.1 输电投资效益分析 |
5.1.2 输电效益 |
5.1.3 环境效益 |
5.1.4 可靠性效益 |
5.1.5 输电投资评估模型 |
5.2 算例分析 |
5.2.1 项目基本参数 |
5.2.2 输电效益分析 |
5.2.3 环境效益分析 |
5.2.4 可靠性效益 |
5.2.5 停电损失对年总效益的影响 |
5.3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
(10)基于时序模拟的中国与阿拉伯地区电网互联容量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与发展现状 |
1.2.1 全球能源互联网及电网互联发展现状 |
1.2.2 我国电网互联发展现状及规划 |
1.3 中国与阿拉伯地区电网互联可行性分析 |
1.3.1 阿拉伯地区的电力供应与需求分析 |
1.3.2 阿拉伯地区的电网互联基础 |
1.3.3 中国与阿拉伯电网互联可行性分析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2 跨国电网互联的成本效益分析方法 |
2.1 跨国电网互联的影响因素分析 |
2.2 跨国电网互联工程造价估算 |
2.2.1 交流电网互联工程造价估算方法 |
2.2.2 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造价估算方法 |
2.3 跨国电网互联的效益计算模型 |
2.3.1 电网互联的经济效益计算模型 |
2.3.2 电网互联的环境效益计算模型 |
2.3.3 电网互联效益的计算方法 |
2.4 本章小结 |
3 基于时序模拟的电网互联容量优化方法 |
3.1 跨国电网互联容量的含义分析 |
3.2 电力市场环境下电网互联的最优输电容量推导 |
3.2.1 跨区电网互联最优输电容量推导 |
3.2.2 多区域电网互联的最优输电容量推导 |
3.3 电力系统时序模拟方法及计算流程 |
3.4 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电网互联容量优化方法 |
3.4.1 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 |
3.4.2 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电网互联容量优化方法 |
3.5 本章小结 |
4 中国与阿拉伯电网互联系统时序数据建模 |
4.1 跨国电网互联系统时序数据模型建模方法 |
4.1.1 数据需求及数据来源 |
4.1.2 发电机组时序出力特性模型 |
4.1.3 时序负荷曲线建模方法 |
4.1.4 跨国电网互联的网架简化模型 |
4.2 中国与阿拉伯电网互联系统时序数据模型 |
4.2.1 中国与阿拉伯电网互联系统时序数据建模整体思路 |
4.2.2 海湾地区电网互联系统时序数据模型 |
4.2.3 泛阿拉伯地区电网互联系统时序数据模型 |
4.2.4 中国与阿拉伯电网互联系统时序数据模型 |
4.3 中国与阿拉伯电网互联工程造价估算 |
4.4 本章小结 |
5 中国与阿拉伯电网互联效益及容量规划方案结果分析 |
5.1 特定互联容量下中阿各方互联效益分析 |
5.2 中国与阿拉伯电网互联系统规划容量结果 |
5.2.1 海湾地区电网互联系统的容量规划方案 |
5.2.2 泛阿拉伯地区电网互联系统的容量规划方案 |
5.2.3 中国与阿拉伯电网互联系统的容量规划方案 |
5.3 中国与阿拉伯电网互联的具体网架规划方案分析 |
5.3.1 中国与阿拉伯电网互联具体网架规划方案 |
5.3.2 不同网架规划方案的电价竞争力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四、摩洛哥建设高压输电线路(论文参考文献)
- [1]中东北非电网互联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 俞凯峰,黄磊,闫涛,冯宗邦,刘武艺,Radia Sedaoui. 全球能源互联网, 2022(01)
- [2]特变电工国际工程承包成功之路 ——以安哥拉SK项目为例[D]. 周芝娜. 新疆财经大学, 2019(01)
- [3]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指数分析模型及应用研究[D]. 宋承泽.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4]跨境电力贸易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 ——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例[D]. 桑阳. 东南大学, 2019(06)
- [5]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指数设计及实证分析[D]. 葛思凡.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9(01)
- [6]中国风电产业发展现状和展望[A]. 施鹏飞. 国际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报告(2018), 2018
- [7]全球能源互联网骨干网架规划研究[J]. 李隽,宋福龙,余潇潇. 全球能源互联网, 2018(05)
- [8]地方院积极实践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体会[A]. 宋继林. 全国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单位创新发展交流会会议交流材料, 2018
- [9]考虑安全可靠性的跨区域输电投资模型研究[D]. 王博. 四川师范大学, 2018(12)
- [10]基于时序模拟的中国与阿拉伯地区电网互联容量优化研究[D]. 姜瑞敏. 北京交通大学, 20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