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粒酶与卵巢肿瘤的诊治进展

端粒酶与卵巢肿瘤的诊治进展

一、端粒酶与卵巢肿瘤的诊治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王一同[1](2021)在《华蟾素注射液治疗结肠癌腹水的优效人群分析及对VM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恶性腹水是晚期结肠癌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是临床治疗的难点。西医目前主要采用腹腔穿刺置管引流、全身化疗或联合腹腔灌注化疗等方法,但恶性腹水患者多为肿瘤晚期,经过多程放、化疗治疗,体质较差,再次化疗的敏感性及耐受性降低,且恶性腹水多为血性,无法大量置管引流,使腹胀、喘憋等症状持续存在,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需探索更为温和、有效的治疗方法。中药腹腔灌注,可避免口服汤药引起的胃肠不适,副反应小,近年来广泛应用于恶性腹水的临床治疗。本团队致力于华蟾素注射液腔内灌注治疗研究多年,发现华蟾素注射液对恶性浆膜腔积液有一定的疗效,庄等研究发现,华蟾素注射液腔内灌注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有效率为66.42%;杨等研究发现,华蟾素注射液腔内灌注对于恶性胸水有效率为60.00%;袁等研究发现,华蟾素注射液对于消化系统肿瘤来源恶性腹水有效率为75.4%,疗效更好,但前期研究对于不同癌种患者分层后病例数较少,未进行具体分层讨论。恶性腹水的生成与血管新生密切相关。本团队前期基础研究发现华蟾素注射液能够降低恶性腹水中的红细胞数量,使腹水颜色变浅,推测华蟾素注射液可能通过抑制肿瘤血管新生干预恶性腹水的生成。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是近年来提出的全新肿瘤血管新生模式,可能与传统内皮细胞参与的肿瘤血管新生共同促进恶性腹水的生成。既往多数研究关注在华蟾素对内皮细胞参与的肿瘤血管新生的影响,鲜有研究探究华蟾素对VM形成的影响。研究目的临床部分:明确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疗对于结肠癌这一单一病种来源的恶性腹水的疗效及该治疗方法对应的优效人群特征,以期为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疗结肠癌恶性腹水提供更为个体化的临床指导。实验部分:由临床现象探索内在机制。以VM为新切入点,通过体内、体外实验观察华蟾素注射液对结肠癌HCT116细胞VM形成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从而更为全面地从肿瘤血管新生角度阐述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抑制结肠癌恶性腹水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临床部分:采用单臂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肿瘤科行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疗的结肠癌恶性腹水的患者临床资料,从腹水量控制率、腹水质改善率、KPS评分改善情况及患者生存期方面进行疗效评价,同时评价安全性。进一步对比不同因素(如肿瘤原发病特点、转移情况、整体及局部中医辨证分型、合并全身治疗等)对疗效的影响,从中筛选优效病例,总结优效人群特征。实验部分:(1)采用结肠癌HCT116细胞腹腔+脾脏原位接种法建立BALB/C裸鼠结肠癌血性腹水模型;观察造模前后及华蟾素注射液干预前后裸鼠一般体征、体重、腹围、腹水量、腹水红细胞数量及腹腔转移瘤瘤重等。(2)采用CoCl2化学诱导建立结肠癌HCT116细胞体外缺氧模型;采用CCK-8实验、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缺氧微环境及华蟾素注射液对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3)采用Matrigel基质胶细胞三维培养建立结肠癌HCT116细胞体外VM模型;通过PAS-CD31组织化学与免疫组化双染法显示结肠癌HCT116细胞体内VM的形成;显微镜下计数VM形成数目,观察缺氧微环境及华蟾素注射液对结肠癌HCT116细胞体内、体外VM形成的影响。(4)采用RT-qPCR、Western-blot实验检测缺氧微环境及华蟾素注射液对结肠癌 HCT116 细胞 VM 形成相关靶点 HIF-1α、VEGF、MMP2、MMP9、VE-cadherin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结果临床部分:(1)腹水量疗效评价:研究共纳入135例患者。灌注后腹围较灌注前显着减小(P<0.01);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25例,稳定56例,合计有效83例,无效52例,总有效率61.5%。(2)腹水质疗效评价:灌注后腹水红细胞数、腹水肿瘤标记物、腹水乳酸脱氢酶水平较灌注前显着下降(P<0.01);腹水红细胞较治疗前下降≥25%者94例,总有效率74.0%;腹水肿瘤标记物较灌注前下降≥25%者70例,总有效率55.1%,其中CEA、CA199、CA724水平下降显着,铁蛋白水平较灌注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水乳酸脱氢酶较治疗前下降≥25%者50例,总有效率39.4%。(3)KPS评分疗效评价:灌注后KPS评分较灌注前显着提高(P<0.01);较治疗前提高者41例,较治疗前稳定者82例,较治疗前减少者12例。(4)生存情况疗效评价:纳入患者截至末次随访,仍存活者2例,腹水生存期为1~31个月,平均腹水生存期5.66±4.59个月,中位腹水生存期4.00个月;腹水1年生存率为9.6%,2年生存率为3.7%,未见大于3年生存者。(5)安全性评价:出现不良反应者27例,占比20.0%,主要不良反应为腹痛(10例)、发热(11例)、恶心呕吐(3例)、腹泻(3例),多可耐受或对症治疗后可较快缓解,为1级轻度不良反应。未见由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肝、肾功能异常及心电图改变,未见腹腔感染、肠梗阻、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安全性良好。(6)短期疗效优效人群特征分析:对于男性、有饮酒史、左半结肠、灌注前血液NLR≤2.81、初诊即诊断恶性腹水、血性腹水、全身辨证含瘀毒证,全身辨证非肝肾阴虚证、局部辨证为湿热毒证及合并全身中医治疗患者的腹水量控制方面疗效更好,其中结肠癌位置、腹水性质、合并全身中医治疗是影响腹水量控制率的独立预后因素;对于有饮酒史、无肝转移、有腹腔淋巴结转移、无胆红素升高、血性腹水、局部辨证为湿热毒证及合并全身中医治疗患者的腹水颜色改善方面疗效更好,其中肝转移、胆红素升高、腹水性质、局部辨证为影响腹水颜色改善率的独立预后因素。(7)长期疗效优效人群特征分析:有家族史、左半结肠、无肝转移、无脑转移、转移部位≤2个、灌注前无血中乳酸脱氢酶升高、初诊即诊断恶性腹水、全身辨证非肝肾阴虚证、无不良反应及腹水量得到控制的患者腹水生存期更长,但与外部研究结果对比生存期未见明显延长。实验部分:(1)结肠癌HCT116细胞腹腔+脾脏原位接种可建立较为稳定的BALB/C裸鼠结肠癌血性腹水模型;Matrigel基质胶细胞三维培养可建立结肠癌HCT116细胞体外VM模型。(2)华蟾素注射液腹腔注射可抑制结肠癌血性腹水的生成、降低腹水中红细胞数目,抑制结肠癌腹腔转移瘤的生成。(3)缺氧微环境可促进结肠癌HCT116细胞迁移、侵袭,增强体外VM的形成能力。(4)华蟾素注射液可逆转缺氧对HCT116细胞造成的不良影响,抑制其增殖、迁移、侵袭及体内、体外VM的形成。(5)缺氧微环境可上调HCT116细胞HIF-1α、VEGF、MMP2、MMP9、VE-cadherin mRNA及蛋白的表达,华蟾素注射液干预后可抑制HIF-1α、VEGF、MMP2、VE-cadherinmRNA及蛋白表达,对MMP9 mRNA及蛋白未见显着影响。研究结论临床部分:(1)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可有效抑制结肠癌恶性腹水的产生,延缓病情进展,降低腹水中的红细胞数量,提高KPS评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良好;(2)左半结肠癌、无肝转移、无胆红素升高、血性腹水、局部辨证为湿热毒证及合并全身中医治疗的患者是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疗的优效人群,通过人群特征初步筛选后用药可提高临床疗效。实验研究: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抑制结肠癌血性腹水的机制,可能与其逆转肿瘤缺氧微环境,下调HIF-1α、VEGF、MMP2、VE-cadherin mRNA及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结肠癌细胞体内、体外VM的形成,同时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及腹腔侵袭有关。

李淞漪,吴迪,倪笑玲,李鼎恒,李迎华[2](2020)在《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启动子DNA甲基化在卵巢良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卵巢良、恶性肿瘤组织中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启动子DNA甲基化的表达差异。方法收集15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术中新鲜肿瘤组织标本,设为实验组;另取15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术中新鲜肿瘤组织标本,设为对照组;培养He la细胞3组,作为实验阳性结果对照组。所有实验组织及细胞标本均提取DNA,进行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以He la细胞甲基化结果作为阳性对照组,比较3组hTERT启动子DNA甲基化阳性率。结果实验组甲基化阳性率为73.3%(11/15),对照组甲基化阳性率为26.7%(4/15),阳性对照组甲基化阳性率为100.0%(3/3)。实验组甲基化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结论与卵巢良性肿瘤组织比较,卵巢恶性肿瘤组织hTERT启动子DNA甲基化率明显增高。

侯小赛[3](2018)在《miR-1182通过靶向hTERT抑制卵巢癌的转移和增殖》文中提出目的:目前研究发现,micromaRNA(miRNA)与多种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参与调控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例如增殖、侵袭、转移、凋亡等阶段,通过对癌基因、抑癌基因以及相关蛋白表达的表观遗传学调控对肿瘤细胞发挥作用,这表明miRNA有望成为癌症治疗靶点。MicroRNA1182(miR-1182)是micromaRNA调控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许多疾病发挥重要调节作用,然而,其对卵巢癌发生发展和作用机制尚未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讨miR-1182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以及转移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潜在的变化规律和作用靶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卵巢癌提供理伦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收集我院2015年03月至2018年03月之间卵巢癌患者行手术切除的卵巢上皮癌组织标本,共50例;同时收集癌旁正常卵巢组织标本50例。在第一部分通过荧光实时定量PCR(RT-PCR)法观察比较miR-1182在卵巢癌组织、细胞(SKOV3)和正常卵巢组织及细胞(IOSE80)中的表达情况和变化规律。在第二部分中,为了研究miR-1182的潜在靶点,我们利用TargetScan,miRDB和microRNA三种公开的算法对其进行了检测,以推测阐明miR-1182的可能靶点,并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证实了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是miR-1182的直接调控靶点,并被实施到下一步的实验中。在第三部分中我们在SKOV3细胞中分别设立三个组进行相似的实验(miR-NC组,miR-1182模拟组和模拟物+ hTERT组),使用RT-PCR方法和Western blot蛋白印记实验检测miR-1128对靶基因hTRET表达情况的影响,进而明确miR-11H82与其靶基因之间的相关性。在第四部分中我们进一步采用MTT法检测卵巢癌细胞的增殖率,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卵巢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从而明确miR-1182对卵巢癌的发生与发展,以及在侵袭和转移方面发挥的作用。结果:1、miR-1182在卵巢癌组织和细胞中表达下调我们通过RT-PCR的方法观察了miR-1182在卵巢癌组织和细胞(SKOV3细胞)及正常卵巢组织和细胞(IOSE80细胞)中miR-1182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与正常卵巢组织相比,卵巢癌组织中miR-1182的表达水平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见图1-1),与正常卵巢细胞(IOSE80细胞)相比,卵巢癌细胞(SKOV3细胞)中miR-1182的表达水平也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图1-2),因此我们认为miR-1182在卵巢癌进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2、卵巢癌中hTERT是miR-1182的直接靶标我们利用TargetScan,miRDB和microRNA三种公开的算法推测出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是miR-1182的潜在靶点,并建立含有hTERT3’UTR野生型和含有hTERT3’UTR突变型miR-1182种子序列的萤光素酶报告载体,利用模拟物增加miR-1182的表达从而导致野生型hTERT 3’UTR报告基因的荧光素酶活性降低,但对突变型却没有影响(P<0.001,见图2-2),这表明可通过调节miR-1182来抑制hTERT的表达水平。3、miR-1182和hTERT的相关性我们在SKOV3细胞中分别设立三个组进行相似的实验(miR-NC组,miR-1182模拟组和模拟物+ hTERT组),通过实时PCR分析和Western blot蛋白质印迹两种实验可以发现,SKOV3细胞中miR-1182的上调可以降低hTERT的表达水平(图3-1,图3-2),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些数据表明hTERT受到miR-1182的负调控。4、miR-1182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我们通过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MTT结果显示,通过转染miR-1182模拟物上调miR-1182后,SKOV3细胞的细胞增殖率出现降低趋势,相比之下,下调miR-1182反而促进卵巢癌细胞的生长(见图4-1)。在Transwell实验中,我们发现SKOV3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通过上调miR-1182起到抑制作用。(p<0.05,图4-2,图4-3)。结论:首先实验发现miR-1182在卵巢癌组织、细胞(SKOV3)中的异常表达情况,进而证实hTERT是miR-1182的潜在靶点,hTERT的表达可被miR-1182调节,hTERT受到miR-1182的负调控,从而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迁移能力,揭示miR-1182/hTERT轴可能成为诊断和治疗卵巢癌的潜在靶点,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

周婉婉[4](2017)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hTERT mRNA水平检测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采用荧光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技术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和肺部良性病变患者的外周血中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 TERT)的表达水平,进而探讨端粒酶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以及肺部良性病变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并进一步探讨研究端粒酶的表达情况与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1)收集入组患者的外周血,提取单核细胞获取RNA,然后逆转录成c DNA后采用荧光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11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35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外周血端粒酶活性的表达水平,进而分析比较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组与肺良性病变组患者外周血端粒酶活性表达的相关性。(2)经过Real-time PCR获得的目的基因产物再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进行实验,根据凝胶成像系统的灰度值结果统计端粒酶h TERT m RNA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以及肺部良性病变患者外周血中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1)肺鳞癌患者Ⅰ期Ⅳ期外周血中h TERT m RNA的表达量分别为(0.134±0.018)×10-3、(0.185±0.044)×10-3、(0.576±0.267)×10-3、(3.409±2.544)×10-3。其中Ⅰ与Ⅲ期、Ⅱ与Ⅲ期、Ⅰ与Ⅳ期、Ⅱ与Ⅳ期以及Ⅲ与Ⅳ期之间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Ⅰ期与Ⅱ期之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肺腺癌患者ⅠⅣ期外周血中h TERT m RNA的表达量分别为(0.156±0.006)×10-3、(0.220±0.052)×10-3、(0.630±0.282)×10-3、(3.230±2.245)×10-3。其中Ⅰ与Ⅲ期、Ⅱ与Ⅲ期、Ⅰ与Ⅳ期、Ⅱ与Ⅳ期以及Ⅲ与Ⅳ期之间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Ⅰ与Ⅱ期之间比较,发现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鳞癌与腺癌患者的外周血h TERT m RNA的表达水平在同一临床分期的状态下进行比较,结果无显着差异(P>0.05);(4)肺部良性病变组患者外周血h TERT m RNA的表达量为(0.042±0.017)×10-3,和非小细胞肺癌组之间进行比较差异明显(P<0.05);(5)NSCLC组患者h TERT m RNA的阳性总表达率为64.0%,其中鳞癌患者的ⅠⅣ期h TERT m 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4%、41.7%、76.2%以及93.3%,腺癌患者ⅠⅣ期h TERT m 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45.6%、68.4%以及86.7%。而端粒酶的h TERT m RNA在肺良性病变组患者的阳性表达率仅为8.6%,与NSCLC组h TERT m RNA的阳性表达率相比差异显着(P<0.05);(6)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h TERT m RNA的阳性表达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无关联(P>0.05),但与吸烟、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P<0.05)。结论:(1)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端粒酶的h TERT m RNA具有较高表达率,且其表达情况较肺良性病变组明显升高,并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具有正相关关系。(2)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h TERT m RNA的高表达提示端粒酶可能参与了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3)外周血端粒酶逆转录酶可能成为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子标志物,为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和随访提供新的实验依据。

杨育才[5](2017)在《基于金属纳米颗粒的肿瘤诊疗新方法研究》文中指出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某个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异常病变,其中恶性肿瘤容易侵润和转移、不易根治、死亡率高,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肿瘤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延长病人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虽然现代的医疗水平和诊断技术都比过去有了显着的提高,但是在肿瘤的早期诊断方面仍然有很多欠缺,导致部分病人在发现肿瘤时已经进入晚期,失去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因此,亟需开发肿瘤诊断和治疗的新原理、新方法以提高肿瘤的早期诊断率和治愈率。近年来,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与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为肿瘤诊疗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目前,已经出现很多新的基于纳米材料的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然而,能够在细胞中进行检测的方法仍然很少。对细胞内生物分子的实时、原位检测,不仅对肿瘤生物学的基础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有助于提供肿瘤诊断新方法,因此,开发细胞内的生物传感器十分有必要。此外,现有的肿瘤治疗药物通常靶向性较差,对正常细胞仍具有一定的杀伤力,治疗带来的副作用较大,且容易耐药。以纳米材料为基质,开发靶向性强的纳米药物将会为肿瘤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本论文以金属纳米材料为载体,开发了检测肿瘤标志物以及靶向杀伤肿瘤细胞的新方法,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第一章:基于金纳米颗粒的端粒酶检测新方法研究在本章中,我们构建了一种基于金纳米颗粒的细胞内端粒酶活性检测新方法,通过在金纳米颗粒表面修饰端粒酶引物序列和信号序列制备成端粒酶活性检测探针,在细胞的内吞作用下探针进入细胞,当遇到有活性的端粒酶时,探针的引物序列末端可以延伸出许多重复的端粒序列,进而与周围信号序列的茎环结构互补配对并打开茎环,使修饰在5’端的荧光基团远离金纳米颗粒表面并恢复荧光,通过检测荧光值的大小即可表征端粒酶的活性。此外,基于同样的末端延伸原理,我们又设计出一种可以在体外检测核酸片段的生物传感器。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证明以上两种传感器在检测细胞内端粒酶活性以及溶液中核酸浓度方面都具有良好的检测性能。这将为肿瘤广谱标志物端粒酶以及肿瘤相关核酸片段的灵敏检测提供新的方法,具有发展成为肿瘤早期诊断方法的潜力。第二章:基于液态金属纳米颗粒的肿瘤细胞内mRNA检测新方法研究在本章内容中,我们构建了一种可以检测肿瘤细胞内mRNA的检测新方法,这种方法以液态金属镓铟合金纳米颗粒为核心,通过表面修饰互补配对且分别带有荧光基团和荧光淬灭基团的双链DNA分子来形成检测探针,在细胞核内体的弱酸性环境下,稼铟合金纳米颗粒逐渐融合释放出表面的双链DNA分子,当待测mRNA存在时,mRNA与双链DNA竞争性结合,使带有荧光标记的短DNA链脱落,荧光恢复,通过对荧光值的检测来实现对靶mRNA的检测。在完成检测的一定时间后,稼铟合金纳米颗粒将由细胞代谢排出,因此该纳米探针不仅可以方便快捷的对mRNA进行体内、体外检测,并且由于其可降解性,即使进行体内检测,也不会对细胞产生毒性,为将来的肿瘤在体检测和实时监测提供了新的思路。第三章:基于适体/蛋白酶修饰的金纳米颗粒用于肿瘤治疗的新方法研究在本章内容中,我们设计并制备了一种基于适体的靶向性蛋白酶纳米复合物MUC1-ProK-GNPs,通过MUC1适体与肿瘤细胞膜上高表达的MUC1蛋白结合,将纳米复合物拉近至肿瘤细胞膜表面,使得细胞膜上的膜蛋白靠近金纳米颗粒上修饰的蛋白酶K,导致周围距离较近的膜蛋白均被水解,同时由于细胞膜的流动性,水解后的MUC1膜蛋白与适体的结合变得松散,于是从适体上脱落,进而纳米复合物可以寻找下一个MUC1膜蛋白并与之结合,重复上述过程,直至大部分膜蛋白被摧毁。这一过程将导致细胞膜上的蛋白质逐渐变少,细胞膜的物质代谢、信息交换以及屏障功能均受到破坏,最终引起细胞死亡。经过一系列实验,我们证实该纳米复合物具有极高的肿瘤细胞靶向性,对正常细胞毒性很低,具有发展成为抗肿瘤药物的潜在应用价值,为肿瘤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李玲,谢明水,刘杨[6](2014)在《端粒酶及hTERT在卵巢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端粒酶及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ERT)在卵巢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检测恶性卵巢肿瘤、良性卵巢肿瘤、正常卵巢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及hTERT mRNA表达水平,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与良性卵巢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比较,恶性卵巢肿瘤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增强、hTERT mRNA表达水平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端粒酶在恶性卵巢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检测端粒酶活性有助于恶性卵巢肿瘤的早期诊断。

段洁[7](2012)在《卵巢癌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在预测早期复发的价值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采用银染PCR法对上皮性卵巢癌手术及规范化疗后处于随访阶段的患者进行腹腔灌洗液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探讨端粒酶活性检测用于卵巢癌早期复发预测的价值。方法:收集20例上皮性卵巢癌手术及规范化疗后处于随访阶段的患者腹腔灌洗液标本,应用银染TRAP法检测灌洗液中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并将检测结果与血清CA125结果做比较。结果:①在20例上皮性卵巢癌手术及规范化疗后处于随访阶段的患者腹腔灌洗液标本中,端粒酶活性检测阳性者12例(60%),而该20例患者血清CA125测定无一例阳性。因此腹腔灌洗液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血清CA125(p<0.05)。②12例检测出端粒酶活性者于化疗结束后6个月到9个月之间检测出者比例为41.67%,于化疗结束后9个月到12个月之间检测出者比例为58.33%,端粒酶活性检出率对于处于化疗结束后6个月到9个月之间和处于化疗结束后9个月到12个月之间进行检测没有显着差异(p>0.05)。③Ⅰ期、Ⅱ期共7例病例中端粒酶阳性率28.57%,Ⅲ期13例病例中端粒酶阳性率76.92%,端粒酶活性检测阳性率Ⅲ期患者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④12例浆液性囊腺癌端粒酶阳性率58.33%,3例黏液性囊腺癌端粒酶阳性率66.66%,5例卵巢子宫内膜样癌端粒酶阳性率60%,端粒酶活性表达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学类型上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腹腔灌洗液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可能在预测卵巢癌早期复发方面有重要价值,且端粒酶活性检出率与卵巢癌术前临床分期呈正相关。

刘建敏,尹利荣,米淑玲[8](2004)在《端粒酶与卵巢肿瘤的诊治进展》文中指出

陈碧芳[9](2003)在《卵巢肿瘤端粒酶活性的研究》文中认为背景由于在80%恶性肿瘤中均可检出端粒酶的活性,因而人们认为在真核细胞的无限增殖过程中,端粒酶的激活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大量研究发现,在各种不同类型恶性肿瘤和永生化细胞系中多可检出端粒酶的活性,而在大多数正常组织中却不能检出。由此表明,端粒酶的重新激活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从而,端粒酶有望成为恶性肿瘤的重要标志物。此外,以端粒酶作为靶点可为今后恶性肿瘤的治疗开辟了新的思路。目的研究探讨端粒酶活性与卵巢肿瘤的相关性,以及端粒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其在卵巢癌诊断中的价值,并为临床早期诊断卵巢癌提供理论依据。材料和方法采用端粒酶重聚合酶链反应(PCR)-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联合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和银染色法进行检测,共检测34例卵巢癌组织,30例良性卵巢肿瘤组织,20例因其他良性病变而切除的正常卵巢组织端粒酶活性,并分析端粒酶活性与卵巢癌不同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34例病理诊断证实的卵巢癌组织端粒酶活性强阳性19例,弱阳性10例,阳性率85.29%;30例良性卵巢肿瘤组织端粒酶活性强阳性0例,弱阳性5例,阳性率16.67%;20例正常卵巢组织端粒酶活性强阳性0例,弱阳性2例,阳性率10%。卵巢癌组织端粒酶活性较正常卵巢组织、良性卵巢肿瘤组织端粒酶活性显着增高(分别P<0.001,P<0.001),良性卵巢肿瘤组织与正常卵巢组织间端粒酶活性无显着差异(P>0.05)。端粒酶表达在组织学类型、恶性程度上无显着差异(P>0.05);端粒酶表达在卵巢癌临床分期中有显着差异,Ⅲ、Ⅳ期端粒酶阳性率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卵巢癌术中发现有淋巴结转移者,其端粒酶活性较无转移者明显增高(P<0.05)。结论端粒酶活性在卵巢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恶性肿瘤与正常卵巢组织之间有显卵巢肿瘤端粒酶活性的研究中文摘要着差异;良性肿瘤与正常卵巢组织之间无显着差异。检测卵巢肿瘤的端粒酶活性有助于良、恶性卵巢肿瘤的鉴别诊断。不同病理分期的肿瘤中端粒酶的表达不相同,分化较差的m、IV期肿瘤中,端粒酶的活性表达明显高于分化较好的I、H期肿瘤,而且淋巴转移率较高者端粒酶阳性率较高。因而,端粒酶活性的检测有助于了解卵巢肿瘤的恶性程度,为早期临床诊治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齐璇,黄艳红[10](2002)在《端粒、端粒酶与卵巢癌的诊治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端粒长度是决定细胞增殖能力和寿命的分子标志 ,而端粒酶活化则是细胞恶化的共同通路。端粒酶是目前已知的最为广谱的肿瘤分子标记物 ,并可能成为肿瘤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新指标以及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二、端粒酶与卵巢肿瘤的诊治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端粒酶与卵巢肿瘤的诊治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华蟾素注射液治疗结肠癌腹水的优效人群分析及对VM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恶性腹水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1. 恶性腹水的西医研究进展
        1.1 恶性腹水的形成机制
        1.2 恶性腹水的西医诊断
        1.3 恶性腹水的西医治疗
        2. 恶性腹水的中医研究进展
        2.1 恶性腹水的中医病因病机
        2.2 恶性腹水的中医辨证
        2.3 恶性腹水的中医治疗
        3.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血管生成拟态(VM)在结肠癌中的研究进展
        1. 结肠癌VM的发现及生物学特性
        2. VM的形成机制
        2.1 肿瘤缺氧微环境与VM
        2.2 肿瘤干细胞与VM
        2.3 上皮间质转化与VM
        2.4 促血管生成相关因子与VM
        2.5 VM形成相关信号通路
        3. VM与结肠癌不良预后的相关性
        4. VM与结肠癌的治疗
        5.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三 华蟾素注射液干预肿瘤血管生成作用的研究进展
        1. 肿瘤血管生成的病理机制
        2. 华蟾素注射液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作用
        3. 华蟾素注射液干预肿瘤血管生成的机制
        3.1 VEGF/VEGFR通路抑制作用
        3.2 MMPs/TIMPs通路抑制作用
        3.3 肿瘤血管内皮细胞诱导凋亡作用
        3.4 其他潜在靶点
        4. 结语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疗结肠癌恶性腹水的疗效评价及优效人群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方法
        1.2 研究对象
        1.3 病例筛选方法
        1.4 治疗方法
        1.5 提取指标
        1.6 疗效评价
        1.7 安全性评价
        1.8 统计方法
        1.9 技术路线图
    2. 研究结果
        2.1 总体资料分析
        2.2 疗效评价
        2.3 安全性评价
        2.4 优效人群特征筛选
    3. 讨论
        3.1 结肠癌恶性腹水的治疗现状
        3.2 优效人群研究的必要性
        3.3 华蟾素注射液治疗结肠癌恶性腹水的潜在机制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基于血管生成拟态(VM)研究华蟾素注射液抑制结肠癌血性腹水的机制
    实验一: 华蟾素注射液抑制裸鼠结肠癌血性腹水生成的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实验二: 华蟾素注射液体外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实验三: 华蟾素注射液体内、体外抑制结肠癌细胞VM形成的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实验四: 华蟾素注射液抑制结肠癌VM形成的机制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1. 研究结论
    2. 研究创新性
    3. 不足与展望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2)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启动子DNA甲基化在卵巢良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组织标本
    1.2 细胞标本
    1.3 主要试剂
    1.4 实验方法
    1.5 甲基化检测结果的判定标准
    1.6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3)miR-1182通过靶向hTERT抑制卵巢癌的转移和增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miR-1182在卵巢癌组织、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
    1 前言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4 实验结果
    5 讨论
    6 小结
第二部分: miR-1182在卵巢癌组织、细胞中靶基因的研究
    1 前言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4 实验结果
    5 讨论
    6 小结
第三部分: 卵巢癌细胞中miR-1182和靶基因hTERT的相关性
    1 前言
    2 实验试剂
    3 实验方法
    4 实验结果
    5 讨论
    6 结论
第四部分: miR-1182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1 前言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4 实验结果
    5 讨论
    6 小结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他相关成果
致谢

(4)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hTERT mRNA水平检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实验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附录B 个人简历
附录C 综述 端粒、端粒酶与肺癌的相关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5)基于金属纳米颗粒的肿瘤诊疗新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现状
    2. 纳米材料用于肿瘤诊断、治疗的研究
    3.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一章 基于金纳米颗粒的端粒酶检测新方法研究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基于液态金属纳米颗粒的肿瘤细胞内mRNA检测新方法研究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基于适体/蛋白酶修饰的金纳米颗粒用于肿瘤治疗的新方法研究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1. 核酸类肿瘤标志物的检测
    2. 蛋白质类肿瘤标志物的检测
    3. 肿瘤细胞的检测
    4. 肿瘤成像
    参考文献
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6)端粒酶及hTERT在卵巢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仪器与试剂
    1.3 方法
        1.3.1 端粒酶活性测定
        1.3.2 hTERT mRNA测定
        1.3.3 CA125及SCC-AG检测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卵巢肿瘤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
    2.2 hTERT mRNA在不同卵巢组织中的表达
3 讨论

(7)卵巢癌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在预测早期复发的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对象选择标准
        1.3 主要试剂
        1.4 主要仪器
    2. 研究方法
        2.1 标本采集及处理
        2.2 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TRAP)
        2.3 ELISA法检测端粒酶活性
        2.4 银染法检测端粒酶活性
        2.5 统计学处理
结果
结论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卵巢肿瘤端粒酶活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第一部分 端粒酶活性检测的实验研究
    一、 样本制备及检测
    二、 端粒重复序列扩增(TRAP反应)ELISA法
    三、 端粒重复序列扩增(TRAP反应)银染法
    四、 Telomerase PCR特异性和灵敏度检测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端粒酶活性检测的临床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插图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
综述
学习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四、端粒酶与卵巢肿瘤的诊治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华蟾素注射液治疗结肠癌腹水的优效人群分析及对VM的作用机制研究[D]. 王一同.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启动子DNA甲基化在卵巢良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J]. 李淞漪,吴迪,倪笑玲,李鼎恒,李迎华. 浙江医学, 2020(05)
  • [3]miR-1182通过靶向hTERT抑制卵巢癌的转移和增殖[D]. 侯小赛. 武汉大学, 2018(01)
  • [4]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hTERT mRNA水平检测的临床研究[D]. 周婉婉. 蚌埠医学院, 2017(03)
  • [5]基于金属纳米颗粒的肿瘤诊疗新方法研究[D]. 杨育才. 南京医科大学, 2017(05)
  • [6]端粒酶及hTERT在卵巢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 李玲,谢明水,刘杨.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4(22)
  • [7]卵巢癌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在预测早期复发的价值研究[D]. 段洁. 遵义医学院, 2012(04)
  • [8]端粒酶与卵巢肿瘤的诊治进展[J]. 刘建敏,尹利荣,米淑玲.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4(04)
  • [9]卵巢肿瘤端粒酶活性的研究[D]. 陈碧芳. 苏州大学, 2003(02)
  • [10]端粒、端粒酶与卵巢癌的诊治进展[J]. 齐璇,黄艳红. 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 2002(03)

标签:;  ;  ;  ;  ;  

端粒酶与卵巢肿瘤的诊治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