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意见(论文文献综述)
张玮哲[1](2020)在《我国农业农村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标准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乡村振兴战略开展之后,我国在农业农村领域的发展需求更加强烈,然而我国尚未建立农业农村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标准体系。因此,有必要运用标准化手段规范农业农村发展过程中的多个环节,研究和构建我国农业农村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标准体系,这有利于推动乡村振兴。本文在对国内外农业农村发展与标准化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标准体系构建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农村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标准体系基本架构,旨在为农业农村相关领域的标准化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国内外农业农村标准化发展的现状进行定性、定量对比分析,得出我国农业农村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标准质量不高、标准实施体制不完善,急需制定农业农村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标准体系,用以指导该领域内的标准化工作。(2)对比近3年我国农业农村政策和新发布的标准,得出政策对标准的研制具有指向作用。经过调研,我国在清洁能源利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四旁植树、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农林复合经营、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等方面有标准化需求。(3)农业农村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本文主要运用分类法构建农业农村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标准体系。该标准体系框架图由4个分体系和58个子体系构成,覆盖农业绿色发展、农村人居环境、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和乡村绿化与绿色产业四个方面。在标准体系框架图的基础上列出了标准体系表,包括137项标准,对比我国现行相关标准,其中2025年之前急需制定的标准有9项。(4)提出农业农村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领域开展标准化工作的政策建议,内容包括:加快农业农村标准化法治建设,增多资金辅助农业农村标准化建设,建立标准数据资源共享平台,加大标准化宣传工作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增强农业标准化国际竞争力。
黄丽萍[2](2020)在《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现状及其存在问题与对策》文中研究表明农业标准化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在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的大环境下,作为食品安全重要保障措施的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推进显得极为迫切。在福建省,园艺产品产值占比70%以上,在农产品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实施园艺产品标准化是福建省园艺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促进了资源合理、有效、充分的利用,对于增强福建省园艺产品国内与国际竞争力、保障人民食品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等具有深远意义。本研究立足于园艺产品在“三品一标”(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和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采用文献调查、实地调研、走访座谈与案例分析等方式分析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的建设现状及其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对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调查国内外园艺产品标准化发展成效的基础上,总结了国际、国内和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发展概况:(1)总结介绍了ISO、CAC、FAO等国际主要涉种植业标准化机构;(2)以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地区有机产品发展概况为例,分析发达国家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情况;(3)梳理了中国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从起步到快速发展的历程;(4)以山东、浙江、江苏等省份为例分析国内园艺产品标准化快速发展阶段建设概况;(5)梳理了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发展的四个历史阶段。2.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现状:(1)无公害园艺农产品在福建省农产品认证中占比最高,随着行业发展,有望成为市场准入标准;(2)绿色园艺产品认证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表明园艺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水平不断提升;(3)由于有机农产品认证采用市场化运营模式,虽有统一国家标准,但监管不到位,导致市场较为混乱,福建省通过农业行政部门严格认证的有机园艺产品相对较少;(4)福建省地理标志园艺产品登记保护和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工作得到各级政府重视,成为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重要途径。3.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取得的成效:(1)为生态农业建设开辟了新路子;(2)促进了省、市、县三级农产品检测体系的形成;(3)促进了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一品一码”的建成。4.遴选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典型案例,分析类型企业在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实施过程中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1)提高经济效益;(2)促进生态保护;(3)促进生产技术水平提高;(4)促进生产装备水平提高;(5)促进产品质量提升;(6)促进产业发展、产业链延伸;(7)提高品牌知名度。5.结合典型案例分析,提出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工作中主要存在的问题:(1)对园艺产品质量认证重视度不够;(2)园艺产品品牌建设力度不够;(3)从业人员职业技术知识水平不高;(4)政府扶持力度不够、监督管理机制不够完善;(5)园艺产品相关标准具有局限性,修订不及时。6.针对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1)高度重视园艺产品质量认证;(2)培育园艺产品品牌,推动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3)提高从业人员职业知识技能水平;(4)进一步加强扶持力度,健全监督管理机制;(5)提高园艺产品相关标准的制定和修订的效率。
杨健[3](2020)在《新型职业农民创业路径探讨 ——基于江苏省镇江市的调研》文中认为新型职业农民是新时代农业生产经营的一支重要队伍,他们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生产、善经营”的现代农业经营者,是农业领域创业的“领头羊”,是乡村振兴的骨干力量,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者。与传统农民相比,新型职业农民的市场经营能力更强、经营效益更好、创新意识更强,具有超前思维,敢于尝试新技术、探索新模式,同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对生态、社会、环境和农业的未来发展承担相应的责任。研究新型职业农民创业问题对于创新农业生产方式、施行振兴乡村战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具有重要意义。第一章绪论部分论述了本论文的时代背景和研究意义,在总结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客观评述,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创业研究的未来面向。借鉴前人研究,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二章是相关概念的界定以及理论基础。一是对传统农民、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进行概念和特征的界定,找出新型职业农民与其他农民群体的不同之处。本文将新型职业农民定义为具有较高学历,熟练掌握生产技能,市场经营能力、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都较强的现代农业经营者。二是对新型职业农民创业的概念和特点进行界定。新型职业农民创业是指新型职业农民依托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企业等组织形式,通过整合创业资源,开展规模生产经营,从而获得经济收益的经营行为。新型职业农民创业的主体是生产经营一线的农业生产者,创业领域为农业,创业模式多样化,创业组织形式主要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三是对新型职业农民创业路径进行定义。新型职业农民创业路径是对新型职业农民创业的实践总结,是对农民创业成功经验和模式的系统归纳。虽然新型职业农民创业路径丰富多样,但其共同特征是走现代化、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生态化等特色鲜明的农业发展道路。论述了马克思关于农业和农民发展的相关理论、邓小平关于我国农业二次飞跃的理论、习近平关于农民创业的指导思想以及现代经济学关于人力资本的理论,确立了研究新型职业农民创业路径的理论基础。第三章是实证分析。一是分析新型职业农民的创业动机,主要包括物质生活需要、自我价值的实现、社会价值的追求这三类动机。二是分析新型职业农民创业的基本特征,主要从新型职业农民的个体特征、生产经营特征和收入特征这三个方面展开分析。三是分析新型职业农民创业的主要组织形式,主要有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企业、种养大户这四类组织形式。四是总结新型职业农民创业成功的经验,包括具有必备的专业知识、掌握农业生产技能、懂得生产过程管理、善于面向市场经营等。第四章是创业影响因素及其成因探析。影响新型职业农民创业的因素是多样的,主要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有知识要素、能力要素、心理素质等;外部因素主要是自然条件、区域特征、宏观经济变化、行业市场波动、农业政策变动以及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实证分析表明,新型职业农民创业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内源性问题包括新型职业农民存在高端供给能力不强、终端供给能力不足、种养结构不合理、农业生态性不强、品牌产品数量不多等问题。外源性问题包括农业劳动力短缺、农业配套设施用地申请困难、流动资金不足、创业融资困难、农产品销售困难等阻碍新型职业农民创业的主要困难。因此,新型职业农民创业问题和困难的成因有两大方面,一是新型职业农民自身存在不足,二是外部环境的制约因素不少。第五章是新型职业农民创业的路径规划、建议和政策供给。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总结新型职业农民的创业路径。新型职业农民要以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化、农业绿色化等理念为指引,要走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农业的道路、调整农业内部结构的道路、适度规模经营的道路、标准化农业生产的道路、农业全产业链的道路、品牌化战略的道路、机械化和智能化的道路、种养一体化的道路。同时,列举出新型职业农民创业的经典案例,以期为新型职业农民创业提供现实参照。二是针对新型职业农民创业的建议。针对之前研究发现的新型职业农民在创业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提出建议,包括提高新型职业农民自身创业能力、延伸产业链、增加终端产品供给、构建标准化生产体系、重视品牌建设、提高农业智能化水平和开展种养一体化建设。三是扶持职业农民创业的政策供给探讨。包括加强农民职业教育、支持创业资源流入农村和引导金融机构做好信贷支持工作,以期为政府及相关农业部门调整农业政策提供借鉴。
李姗姗,郑玉艳,张金金[4](2018)在《安徽省“标准化+农业”工作现状及对策建议》文中指出近年来,安徽省在结合资源优势的前提下,大力推动"标准化+农业"战略行动,加快标准化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充分发挥"标准化+"的催化效应,更好地为农业发展服务。该文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了安徽省"标准化+农业"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推进安徽省"标准化+农业"工作提供参考。
吴红媚[5](2018)在《茂名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发展状况调查与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示范区,顾名思义就是有示范效果的园区。通过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各示范区建立完善农业生产相关标准体系,引导示范区周边农户开展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农产品产量不断提升,质量不断提高,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竞争力不断增强,带动示范区产值大幅度增长,农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是实现现代农业重要手段。本文的研究对象是茂名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使用实证调查法、问卷调查法调查并分析该示范区的发展现状,以及其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而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本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一系列的调查分析与研究,能对该示范区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指导建议,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旨在帮助该示范区向更好的方向、更高的水平发展。(1)茂名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发展现状:目前面临的发展机遇很大,得到国家、省、市的政策支持,主要体现在地域优势、人员优势和产品优势。发展类型主要以政府主导为主,发展规模符合申报要求,发展质量主要体现有国家级和省级示范区2个级别,发展效益主要体现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2)茂名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发展存在问题:发展意识有待加强、专业化知识水平偏低、现代化人才缺乏、周边项目融合度不高、抗御风险能力较弱、经费落实不到位等影响因素,导致了示范效果不理想、经营管理水平欠佳、硬件设备不先进、经济效益不稳定、产品产量不保证的问题。(3)茂名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发展对策和建议:加强政策支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打造特色示范区产业、提升抗御风险能力、促进电子商务发展。
鲁建亮,芦佳[6](2017)在《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 唱响现代农业发展主旋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从建立统筹协调工作机制、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支撑体系、加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加大标准化宣传培训力度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江西省农业标准化工作开展基本情况,重点总结了近年来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成果、经验和典型案例,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意见和建议,以期为我省更好地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服务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杨兴怀[7](2017)在《基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湖南农业标准化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随着我省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加之受传统经营模式的影响,因大量使用农药、化肥致以有毒有害残留物超标,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受到严重威胁。针对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研究,有助于提升农产品质量,打造湘字号品牌,维护消费者安全,增强市场竞争力。本课题着眼关注民生、关切民愿,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为切入点,以相关概念界定为基础,对比分析国内外农业标准化建设情况,深刻阐述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农业标准化建设的关系,在认真分析湖南农业标准化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指出湖南农业标准化建设存在标准体系不健全、标准化生产规模小、标准技术落后等方面问题,以问题为导向,从标准宣贯、执法体系和资金投入等方面查找了具体原因,并以玲珑茶农业标准化建设为示例,借鉴桂东县推进玲珑茶标准化建设,助推玲珑茶产业发展和茶产品质量安全的成功经验,研究提出保障湖南农产品质量安全,必须着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重点要在农业标准宣贯、标准化体系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标准实施、示范区建设和资金投入等方面下功夫、做文章。
王拓[8](2017)在《基于主体行为的黑龙江省农业标准化实证研究》文中提出农业标准化是在制定实施农业生产全过程所涉及的工艺流程和衡量标准的基础上,提高技术可操作性与生产过程的规范性,促进科技成果到生产力的转化效率。加快农业标准化实施进程不仅有利于保障食品安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带动农村经济发展,还能增强我国农业竞争力,进而取得经济、社会和生态的最佳效益。黑龙江省是我国粮食大省,也是农业标准化实施较完善的省份之一,经过长期的摸索与创新,全省实现了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然而,现阶段黑龙江省取得的成果和国际市场上的优质产品、国内社会上对于农产品质量保证的需求和现代化农业的宏远目标仍然有一定的距离,标准化基础薄弱仍然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农户、合作社、企业作为实施农业标准化的主要载体,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三大主体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不仅丰富农业标准化的理论研究成果,而且为黑龙江省政府制定保障农业标准化发展的政策建议提供咨询依据。本研究选取黑龙江省作为实证研究对象,在对国内外农业标准化研究及实践成果综述的基础上,结合理论基础,主要对以下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1)黑龙江省农业标准化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2)农业标准化的参与主体:农户、合作社与企业,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各自的实施机制:(3)分别对黑龙江省的农户、合作社、企业三大主体实施农业标准化的行为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从实地调查问卷中获取数据、提出行为影响因素假说、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对结果进行分析;(4)在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保障黑龙江省农业标准化实施的对策建议。本研究的核心是分别对黑龙江省农户、合作社、企业三大主体实施农业标准化的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对农户主体实施标准化的研究结果表明:(1)农户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是农户是否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具有正向影响在5%水平上显着,表明没有其他收入来源的农户比有其他收入来源的农户更倾向于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2)农业投入品危害程度认知在模型结果中的系数为0.435,在5%水平上显着,表明越了解农业投入品危害程度的农户越具有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意愿;(3)农户对标准化认知的程度越高,其参与农业生产标准化的积极性也越高:(4)是否加入农业生产组织在模型中的回归系数为2.854,且在1%的水平上显着,说明是否加入生产组织对农户是否进行标准化生产具有最显着影响;(5)农户农产品能够实现优质优价的回归系数为1.841,且在5%的水平上显着,说明产品在市场上优质优价的实现会显着影响农户的农业标准化实施情况;(6)政府扶持的回归系数为2.265,且在5%的水平上显着,说明政府政策的扶持对农户农业标准化的实施情况具有显着的影响。对合作社主体实施标准化的研究结果表明:(1)负责人学历的回归系数为2.243,且在5%的水平上显着,说明负责人的学历会对该合作社的农业标准化实施情况产生显着影响;(2)自身品牌等级的回归系数为1.891,且在5%的水平上显着,说明拥有自有品牌的合作社在农业标准化实施方面做得更好;(3)产品是否具有认证的回归系数为2.038,且在5%的水平上显着,说明具有质量认证的合作社农业准化实施的情况更好;(4)基地等级的回归系数为1.420,且在1%的水平上显着,说明基地的管理情况对合作社农业标准化实施情况的影响非常显着;(5)合作社产品能够实现优质优价的回归系数为1.555,且在5%的水平上显着,说明产品在市场上优质优价的实现会显着影响合作社的农业标准化实施情况;(6)合作社培训投入的回归系数为1.517,且在5%的水平上显着,说明合作社的培训投入对合作社实施农业标准化情况具有显着影响;(7)政府政策扶持的回归系数为2.434,为模型中各变量回归系数的最大值,且在1%的水平上显着,说明政府政策的扶持对合作社农业标准化的实施情况具有非常显着的影响。对企业主体实施标准化的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性质的回归系数为1.185,且在1%的水平上显着,说明企业性质对企业实施农业标准化情况具有显着影响;(2)产品品牌等级的回归系数为1.425,且在5%的水平上显着,说明拥有自有品牌的企业在农业标准化实施方面做得更好;(3)基地等级的回归系数为1.841,且在5%的水平上显着,说明基地的管理情况对企业农业标准化实施情况的影响较为显着;(4)企业产品能够实现优质优价的回归系数为1.892,且在5%的水平上显着,说明产品在市场上优质优价的实现会显着影响合作社的农业标准化实施情况;(5)企业培训投入的回归系数为1.415,且在5%的水平上显着,说明企业的培训投入对企业实施农业标准化情况具有显着影响;(6)政府政策扶持的回归系数为2.145,为模型中各变量回归系数的最大值,且在1%的水平上显着,说明政府政策的扶持对企业农业标准化的实施情况具有非常显着的影响。由于黑龙江省农业标准化的发展受多方因素的共同影响,为优化黑龙江省农业标准化,保障黑龙江省农业标准化实施,论文提出了以下对策建议:(1)提升农业标准化意识;(2)制定农业标准化发展规划;(3)加强农业标准化投入;(4)健全农业标准化监督管理体系;(5)加强农业标准化推广与落实;(6)优化农业标准化产品渠道;(7)提供并完善农业标准化政策。
杨彦林[9](2014)在《杭州市农业标准化建设研究》文中认为目前我国农业发展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过渡期,而农业标准化被视作促进这种转变的一个有效工具,本文从杭州市农业标准化的建设情况入手,意图寻找到提升杭州市农业标准化建设水平的策略,以促进杭州市农业标准化的发展,实现杭州市农业向现代化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农产品综合竞争力以及促进社会生态环境良性发展。在本文第一章对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进行了介绍。第二章阐述了农业标准化的发展现状,介绍了农业标准化的相关研究文献,理论内涵包括农业标准化的定义、基本内容、基本作用及基本任务;农业标准化国内外发展情况、浙江省的农业标准化发展情况,最后介绍了农业标准化的发展趋势。第三章主要介绍了杭州市农业及农业标准化的基本情况以及农业标准化建设现状。第四章主要对杭州市农业标准化的发展状况进行了SWOT分析,通过运用SWOT分析模型深入分析了杭州市农业标准化建设中存在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并得出杭州市农业标准化应采取WT战略即为防御型战略,通过改变内部劣势防范外部威胁。在优势基础上,继续把握机会,认真思考劣势不足并消除威胁因素。本文最后总结得出对促进杭州市农业标准化建设的五点建议:一是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二是加速土地流转,推进规模化经营;三是加强农业标准化知识的宣传培训;四是提高农业标准化的自生力;五是加大农业标准化的资金支持。
虞轶俊,白玲,王健,吴声敢,杨桂玲[10](2013)在《浙江省加快推进现代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实践和思考》文中认为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浙江省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实践探索,分析了当前影响标准化工作的制约因素,提出了现阶段标准转化、示范创建、质量追溯、品牌建设、标准监督等5方面工作重点,以构建加快推进现代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机制。
二、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意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意见(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农业农村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标准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标准化相关概念辨析 |
1.2.1 标准 |
1.2.2 标准化 |
1.2.3 标准体系 |
1.2.4 农业农村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标准体系 |
1.3 国内外农业农村标准化研究进展 |
1.3.1 国外农业农村标准化研究进展 |
1.3.2 国内农业农村标准化研究进展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5 主要研究内容 |
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2.1 资料来源 |
2.2 研究方法 |
2.2.1 比较研究法 |
2.2.2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
2.2.3 实地调研法 |
2.2.4 系统研究法 |
2.3 技术路线 |
3 结果分析 |
3.1 国内外农业农村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标准现状对比分析 |
3.1.1 国外农业农村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标准现状 |
3.1.2 国内农业农村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标准现状 |
3.1.3 农业农村标准化国际国内差距 |
3.2 我国农业农村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标准需求的分析 |
3.2.1 政策需求分析 |
3.2.2 现实需求分析 |
3.3 农业农村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标准体系构建 |
3.3.1 构建依据和原则 |
3.3.2 构建方法 |
3.3.3 标准体系框架 |
3.3.4 标准体系表 |
3.3.5 标准体系建设的近期目标与对策 |
4 结论与展望 |
4.1 结论 |
4.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致谢 |
(2)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现状及其存在问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 调查背景 |
2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 标准与园艺产品标准 |
2.2 标准化与园艺产品标准化 |
2.3 无公害农产品定义 |
2.4 绿色食品定义 |
2.5 有机产品定义 |
2.6 农产品地理标志定义 |
2.7 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定义 |
3 调查目的、内容及方法 |
3.1 调查目的 |
3.2 调查内容与方法 |
第二章 国内外园艺产品标准化发展概况 |
1 国际园艺产品标准化发展概况 |
1.1 国际主要涉种植业的标准化组织介绍 |
1.2 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园艺产品标准化发展概况 |
2 国内园艺产品标准化发展概况 |
2.1 我国标准化发展历程 |
2.2 我国园艺产品标准化概况 |
3 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发展历程 |
3.1 盲目发展阶段 |
3.2 萌芽阶段 |
3.3 逐步提升阶段 |
3.4 快速提升阶段 |
第三章 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现状调查 |
1 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情况调查方案 |
1.1 调查时间与地点 |
1.2 调查方法 |
1.3 调查内容 |
2 福建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标准化发展现状 |
1.1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
1.2 福建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现状 |
2 福建省绿色食品认证标准化发展现状 |
2.1 绿色食品认证 |
2.2 福建省绿色食品认证现状 |
3 福建省有机产品认证标准化发展现状 |
3.1 有机农产品认证 |
3.2 福建省有机产品认证现状 |
4 福建省农产品地理标志标准化体系现状 |
4.1 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
4.2 福建省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情况 |
5 福建省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体系现状 |
6 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取得的成效 |
第四章 典型案例分析 |
1 无公害农产品(龙头企业主导型) |
1.1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主要做法 |
1.2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成效 |
1.3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存在的问题 |
2 绿色食品(龙头企业主导型) |
2.1 绿色食品认证的主要做法 |
2.2 绿色标准化生产成效 |
2.3 绿色食品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
3 有机产品(龙头企业主导型) |
3.1 有机产品认证的主要做法 |
3.2 有机标准化生产的成效 |
3.3 有机标准化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
4 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行业协会主导型) |
4.1 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的主要做法 |
4.2 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的总体成效 |
4.3 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标准化生产中存在问题 |
5 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政府主导型) |
6 各类型标准化生产模式的特点 |
第五章 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1 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
2 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发展的建议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新型职业农民创业路径探讨 ——基于江苏省镇江市的调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三、新型职业农民创业研究的评述与展望 |
第三节 论文研究思路、方法和数据来源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三、数据来源 |
第四节 研究难点和创新之处 |
一、研究难点 |
二、创新之处 |
第二章 新型职业农民创业的理论内涵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一、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界定 |
二、新型职业农民创业 |
三、新型职业农民创业路径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马克思关于农业和农民的理论 |
二、邓小平关于我国农业第二次飞跃的思想 |
三、习近平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创业的指导思想 |
四、现代经济学关于人力资本收益理论 |
第三章 新型职业农民创业特征分析 |
第一节 新型职业农民创业的动机 |
一、满足物质生活本身的需要 |
二、自我价值的实现 |
三、社会价值的追求 |
第二节 新型职业农民创业的基本特征 |
一、新型职业农民创业的个体特征 |
二、新型职业农民创业的生产经营特征 |
三、新型职业农民的收入特征 |
第三节 新型职业农民创业的主要组织形式 |
一、家庭农场 |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 |
三、农业产业化企业 |
四、种植和养殖大户 |
第四节 新型职业农民创业成功经验的总结 |
一、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 |
二、掌握农业生产技术 |
三、懂得生产过程管理 |
四、善于面向市场经营 |
五、创业成功的其他经验 |
第四章 新型职业农民创业的影响因素及问题探析 |
第一节 新型职业农民创业的影响因素探析 |
一、影响新型职业农民创业的内部因素 |
二、影响新型职业农民创业的外部因素 |
第二节 新型职业农民创业中暴露出的问题 |
一、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不强 |
二、提供可直接消费的终端农产品的能力还不强 |
三、种植、养殖结构不合理 |
四、生态农业的理念还不强 |
五、有品牌影响力的农产品还比较少 |
第三节 新型职业农民创业中遇到的困难 |
一、农业劳动力短缺 |
二、农业配套设施用地申请困难 |
三、资金不足、融资困难是普遍现象 |
四、农产品销售存在困难 |
第四节 新型职业农民创业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的原因探析 |
一、新型职业农民自身存在不足 |
二、外部环境的制约因素较多 |
第五章 新型职业农民创业路径探讨 |
第一节 新型职业农民可选择的创业路径 |
一、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道路 |
二、调整农业内部结构的道路 |
三、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道路 |
四、走农业标准化生产的道路 |
五、发展农业全产业链的道路 |
六、走农业品牌化战略的道路 |
七、走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的道路 |
八、贯彻生态理念,发展种养加一体化农业的道路 |
第二节 新型职业农民创业的几点建议 |
一、新型职业农民要进一步提高自身创业素质 |
二、延伸农业产业链,增加终端产品供给 |
三、构建农产品生产标准化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可控 |
四、重视品牌建设,提升产品影响力 |
五、增强融资能力,走多方融资之路 |
六、提高农业智能化水平,走智慧农业之路 |
七、发展生态农业,开展“种养一体化”建设 |
第三节 扶持新型职业农民创业的政策供给 |
一、加强对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教育 |
二、充分发挥政府职能,让更多创业资源流入农村 |
三、引导金融机构做好信贷支持工作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课题 |
附录:调查问卷(以2018 年为例) |
(4)安徽省“标准化+农业”工作现状及对策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安徽省“标准化+农业”工作现状 |
1.1 农业标准体系建设不断完善 |
1.2 逐步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
1.3 政府奖励及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
1.4 农业标准化技术支持力量不断加强 |
1.5“标准化+农业”发展模式逐渐成型 |
1.6 创建了一批农产品新品牌 |
1.7 分批推进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工作 |
2 存在问题 |
3 对策建议 |
3.1 逐步完善农业标准体系 |
3.2 强化政策支持,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
3.3 大力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 |
3.4 加快农业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 |
3.5 加大标准化知识宣贯力度, 增强农业标准化意识 |
3.6 以标准化推进农产品品牌发展, 营造良好农产品品牌发展环境 |
(5)茂名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发展状况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文献综述 |
1.1 研究背景 |
1.1.1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概念 |
1.1.2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申报和验收条件 |
1.1.2.1 申报资格 |
1.1.2.2 申报条件 |
1.1.2.3 验收条件 |
1.1.3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效益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茂名市农业概况 |
2.1.2 茂名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概况 |
2.2 研究方法 |
2.3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 结果 |
3.1 茂名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发展现状 |
3.1.1 发展类型 |
3.1.2 发展规模 |
3.1.3 发展质量 |
3.1.4 发展效益 |
3.2 茂名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发展有利因素分析 |
3.2.1 政策支持 |
3.2.2 地域优势 |
3.2.3 人员优势 |
3.2.4 产品优势 |
3.3 茂名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
3.3.1 示范效果不理想 |
3.3.2 经营管理水平欠佳 |
3.3.3 硬件设备不先进 |
3.3.4 经济效益不稳定 |
3.3.5 产品产量不保证 |
3.4 限制茂名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发展因素分析 |
3.4.1 发展意识不足 |
3.4.2 标准化知识水平偏低 |
3.4.3 现代化人才缺乏 |
3.4.4 周边项目融合度不高 |
3.4.5 抗御风险能力较弱 |
3.4.6 经费落实不到位 |
4 讨论与结论 |
4.1 讨论 |
4.1.1 加强政策支持 |
4.1.2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
4.1.3 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 |
4.1.4 打造特色示范区产业 |
4.1.5 提升抗御风险能力 |
4.1.6 促进电子商务发展 |
4.2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6)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 唱响现代农业发展主旋律(论文提纲范文)
1 工作开展基本情况 |
1.1 建立完善工作机制, 加强对农业标准化工作的统筹协调 |
1.2 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 完善支撑体系建设 |
1.3 以服务三农发展为重点, 加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 |
1.4 开展专业标委会建设, 加大标准化宣传培训力度 |
2 经验和典型案例剖析 |
3 几点意见和建议 |
(7)基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湖南农业标准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食品与农产品 |
2.1.2 农产品质量安全 |
2.1.3 农业标准化 |
2.1.4 “三品一标”认证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系统工程理论 |
2.2.2 价值链理论 |
2.2.3 农业标准化理论及经济效应 |
2.3 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农业标准化的关系 |
2.3.1 农业标准化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 |
2.3.2 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农业标准化建设为保障 |
2.3.3 农业标准化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标识 |
2.4 推行农业标准化的意义 |
2.4.1 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
2.4.2 保障消费者安全 |
2.4.3 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
3 湖南农业标准化建设的现状 |
3.1 湖南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
3.1.1 化学残留物品超标 |
3.1.2 农业生态环境恶化 |
3.1.3 质量安全问题下的出口贸易受阻 |
3.2 湖南农业标准化建设现状 |
3.2.1 初步建成了农业标准体系 |
3.2.2 推进了农业标准监测体系建设 |
3.2.3 推进了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 |
3.3 湖南农业标准化建设成效 |
3.3.1 推进了农业标准化工作机制的形成 |
3.3.2 标准化意识显着提升 |
3.3.3 建立了比较健全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
3.3.4 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周期短 |
3.3.5 龙头企业带动打造农产品认证品牌 |
3.3.6 废物利用产业延伸,农业生态效益初显 |
3.4 湖南农业标准化建设存在主要问题 |
3.4.1 农业标准体系不健全 |
3.4.2 农业标准实施体系待完善 |
3.4.3 农业标准化生产规模小 |
3.4.4 农业标准化管理体系分散 |
3.4.5 农产品标准与国际标准差距较大 |
3.5 湖南农业标准化建设问题存因 |
3.5.1 农业标准化宣贯不到位 |
3.5.2 农业标准化执法工作有待加强 |
3.5.3 农业标准化专业技术人才短缺 |
3.5.4 农业标准体系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
4 国内外农业标准化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
4.1 国内外农业标准化建设的经验 |
4.1.1 提高公众科学素养水平,有助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共识的形成 |
4.1.2 目的明确地制定农业标准,发挥市场导向作用 |
4.1.3 标准的制修定以法规为基础,以保障农产品标准的法律效力 |
4.1.4 以市场需求为基础,制定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强的农产品标准 |
4.1.5 完善配套措施,保障标准的实施 |
4.1.6 建立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标准化实施 |
4.1.7 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管理体系,落实责任追究 |
4.2 国内农业标准化的建设情况 |
4.3 国内外农业标准化建设的启示 |
4.3.1 明确各管理主体的分工和职责 |
4.3.2 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法律法规 |
4.3.3 建立高效的检验检测体系 |
4.3.4 建设多层次的质量认证体系 |
4.3.5 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 |
4.3.6 加大对农业标准化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农业标准化的意识 |
5 湖南农业标准化建设实例分析:玲珑茶业 |
5.1 玲珑茶业公司的生产现状 |
5.2 玲珑茶业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
5.2.1 主要问题 |
5.2.2 原因分析 |
5.3 玲珑茶业公司农业标准化建设的主要做法 |
5.3.1 制修订标准体系 |
5.3.2 建立完善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
5.3.3 构建完整系统的标准培训、宣贯体系 |
5.3.4 完善监测体系 |
5.3.5 全力保障茶产品质量安全 |
5.4 玲珑茶业公司农业标准化建设取得的成效 |
5.5 玲珑茶业农业标准化建设的经验借鉴 |
6 湖南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
6.1 加大农业标准化建设的宣传培训力度 |
6.2 加强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 |
6.2.1 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
6.2.2 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体系 |
6.2.3 加快建立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 |
6.2.4 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督力度 |
6.3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
6.3.1 产地环境 |
6.3.2 农业投入品 |
6.3.3 生产过程 |
6.3.4 市场准入 |
6.4 加强农产品安全标准实施 |
6.5 加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力度 |
6.6 加大农业标准化建设资金支持力度 |
6.7 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组织经营主体 |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基于主体行为的黑龙江省农业标准化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我国农业面临的问题 |
1.1.2 农业标准化发展的必要 |
1.1.3 我国农业标准化的发展实践 |
1.1.4 黑龙江省农业标准化的现实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3.1 农业标准化实施主体的相关研究 |
1.3.2 农业标准化作用机理的相关研究 |
1.3.3 农业标准化经济效益的相关研究 |
1.3.4 农业标准化生产采纳行为的相关研究 |
1.3.5 农业标准化其他方面的相关研究 |
1.3.6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1.5 本文创新点 |
2 相关概念与基础理论 |
2.1 相关概念 |
2.1.1 标准与标准化 |
2.1.2 农业标准与农业标准化 |
2.1.3 农业国际竞争力 |
2.2 理论基础 |
2.2.1 系统理论 |
2.2.2 公共物品与外部性理论 |
2.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4 供应链管理理论 |
2.2.5 规模经济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3 国外农业标准化的经验与启示 |
3.1 法国农业标准化 |
3.1.1 法国标准化体系 |
3.1.2 法国标准化监督机构 |
3.1.3 法国农业标准化效果 |
3.2 美国农业标准化 |
3.2.1 美国农业标准化的发展历程 |
3.2.2 美国的食品安全认证 |
3.3 日本农业标准化 |
3.3.1 日本农业标准化概况 |
3.3.2 日本农业标准化推广 |
3.4 国外农业标准化的启示 |
3.4.1 注重标准制定与实施规范化 |
3.4.2 管理机构专业化 |
3.4.3 实施农产品全过程的标准化 |
3.4.4 严格的检测和执法体系 |
3.4.5 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标准 |
3.4.6 建立严格的质量认证体系 |
3.4.7 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 |
3.4.8 提供农业标准化技术与科研支持 |
3.5 本章小结 |
4 黑龙江省农业标准化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
4.1 我国农业标准化的进程及现状 |
4.1.1 我国农业标准化的进程 |
4.1.2 我国农业标准化现状 |
4.2 黑龙江省农业标准化发展历程及现状 |
4.2.1 黑龙江省农业标准化发展历程 |
4.2.2 黑龙江省农业标准化发展现状 |
4.3 黑龙江省农业标准化存在的问题 |
4.3.1 农业标准化认识不足 |
4.3.2 农业标准体系尚不完备 |
4.3.3 农业标准化检验检测体系的基础建设尚待加强 |
4.3.4 农业标准化监管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 |
4.3.5 农业标准化质量认证机构认证能力弱 |
4.4 本章小结 |
5 农业标准化的参与主体与实施机制 |
5.1 农业标准化的参与主体 |
5.1.1 政府作用 |
5.1.2 农户主体 |
5.1.3 合作社和企业主体 |
5.1.4 参与主体之间的内在联系 |
5.2 农业标准化的实施机制 |
5.2.1 政府作用下的实施机制 |
5.2.2 农户的实施机制 |
5.2.3 合作社和企业主体的实施机制 |
5.3 本章小结 |
6 黑龙江省农户实施农业标准化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
6.1 数据来源及描述 |
6.1.1 农户基本情况 |
6.1.2 农业标准化实施情况 |
6.1.3 农业标准化实施效果 |
6.2 变量设置及模型选择 |
6.2.1 因变量 |
6.2.2 自变量 |
6.2.3 模型选择 |
6.3 结果分析 |
6.3.1 模型回归 |
6.3.2 模型解释 |
6.4 本章小结 |
7 黑龙江省合作社实施农业标准化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
7.1 数据来源及描述 |
7.1.1 合作社基本情况 |
7.1.2 农业标准化实施情况 |
7.1.3 农业标准化实施效果 |
7.2 变量设置及模型选择 |
7.2.1 因变量 |
7.2.2 自变量 |
7.2.3 模型选择 |
7.3 结果分析 |
7.3.1 模型回归 |
7.3.2 模型解释 |
7.4 本章小结 |
8 黑龙江省企业实施农业标准化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
8.1 数据来源及描述 |
8.1.1 企业基本情况 |
8.1.2 农业标准化实施情况 |
8.1.3 农业标准化实施效果 |
8.2 变量设置及模型选择 |
8.2.1 因变量 |
8.2.2 自变量 |
8.3 结果分析 |
8.3.1 模型回归 |
8.3.2 模型解释 |
8.4 本章小结 |
9 保障黑龙江省农业标准化实施的对策建议 |
9.1 提升农业标准化意识 |
9.1.1 强化农业标准化认知 |
9.1.2 开展农业标准化培训 |
9.2 制定农业标准化发展规划 |
9.3 加强农业标准化投入 |
9.3.1 加大农业标准化经费投入 |
9.3.2 培育和引进农业标准化人才 |
9.4 健全农业标准化监督管理体系 |
9.4.1 健全农业标准体系 |
9.4.2 健全农业监测体系 |
9.4.3 健全质量监管制度 |
9.5 加强农业标准化推广与落实 |
9.5.1 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
9.5.2 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 |
9.5.3 培育和壮大农产品品牌 |
9.6 优化农业标准化产品渠道 |
9.7 提供并完善农业标准化政策 |
9.7.1 完善土地流转相关政策 |
9.7.2 提供农业信贷优惠政策 |
9.7.3 设立主体共担风险基金 |
9.8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附件 |
(9)杭州市农业标准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2. 农业标准化发展现状 |
2.1 研究文献综述 |
2.1.1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2.1.2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2.2 农业标准化概念界定 |
2.2.1 农业标准化的基本定义 |
2.2.2 农业标准化的基本内容 |
2.2.3 农业标准化的基本作用 |
2.2.4 农业标准化的基本任务 |
2.3 农业标准化的发展 |
2.3.1 农业标准化的国内外发展情况 |
2.3.2 浙江省农业标准化的发展现状 |
2.3.3 农业标准化发展的趋势 |
3. 杭州市农业标准化现状 |
3.1 杭州市农业发展现状 |
3.2 杭州市农业标准化发展现状 |
3.2.1 建起比较完善的农业标准化体系框架 |
3.2.2 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
3.2.3 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
3.2.4 实现了农业综合效益的提升 |
4. 杭州市农业标准化SWOT分析 |
4.1 SWOT分析法 |
4.2 杭州市农业标准化SWOT分析 |
4.2.1 优势分析 |
4.2.2 劣势分析 |
4.2.3 机会分析 |
4.2.4 威胁分析 |
4.3 结论 |
5. 杭州市农业标准化建设的对策 |
5.1 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 |
5.2 加快土地流转,推动规模化经营 |
5.3 加强农业标准化知识的宣传培训 |
5.4 提高农业标准化的自生力 |
5.5 加大农业标准化的资金支持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10)浙江省加快推进现代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实践和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实践探索 |
(一)着眼于政策引领,推进标准化管理 |
(二)着眼于标准完善,推进模式化应用 |
(三)着眼于标准示范,推进全程化创建 |
(四)着眼于产地准出,推进追溯化建设 |
(五)着眼于质量检测,推进品牌化建设 |
(六)着眼于宣传培训,推进普及化建设 |
二、影响标准化工作推进的制约因素 |
(一)标准执行不力 |
(二)管理体制不顺 |
(三)监督激励不够 |
三、加快推进现代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思考 |
(一)更加突出标准转化 |
(二)更加突出示范创建 |
(三)更加突出质量追溯 |
(四)更加突出品牌建设 |
(五)更加突出标准监督 |
四、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意见(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农业农村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标准体系研究[D]. 张玮哲.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2]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现状及其存在问题与对策[D]. 黄丽萍. 福建农林大学, 2020(02)
- [3]新型职业农民创业路径探讨 ——基于江苏省镇江市的调研[D]. 杨健. 江苏大学, 2020(05)
- [4]安徽省“标准化+农业”工作现状及对策建议[J]. 李姗姗,郑玉艳,张金金. 安徽农学通报, 2018(20)
- [5]茂名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发展状况调查与分析[D]. 吴红媚. 华南农业大学, 2018(08)
- [6]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 唱响现代农业发展主旋律[J]. 鲁建亮,芦佳. 质量探索, 2017(05)
- [7]基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湖南农业标准化建设研究[D]. 杨兴怀.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7(01)
- [8]基于主体行为的黑龙江省农业标准化实证研究[D]. 王拓. 东北林业大学, 2017(02)
- [9]杭州市农业标准化建设研究[D]. 杨彦林. 浙江大学, 2014(03)
- [10]浙江省加快推进现代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实践和思考[J]. 虞轶俊,白玲,王健,吴声敢,杨桂玲.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13(05)
标签:农业论文; 园艺论文; 新型职业农民论文; 农业合作社论文; 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