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原彬蔚[1](2021)在《化痰通络汤治疗痰瘀阻窍型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对比化痰通络汤联合盐酸多奈哌齐片和单用盐酸多奈哌齐片对于痰瘀阻窍型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1:1标准分治疗组(常规治疗+盐酸多奈哌齐片+化痰通络汤)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盐酸多奈哌齐片)。通过观察和分析每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12周后的相关中医证候积分量化表、MMSE、Mo CA、ADL评分的数值,说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组间、组内差异情况,疗效与疗程相关关系等问题。结果最终纳入68例(治疗组33例,对照组35例),脱落4例。1.确保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组间比较,治疗4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各量表评分均较前改善,经检验P<0.05,说明治疗4周后统计学存在差异,治疗组较优于对照组。治疗12周后,两组各量表评分上均进一步改善,经检验,在中医证候积分量化表、MMSE、Mo CA方面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更为显着;在ADL上P﹥0.05,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但从均值来看两组均有所上升。2.各组组内两两比较,观察中医证候积分量化表、MMSE、Mo CA、ADL评分指标,经检验P<0.05,认为中、西药均可改善痰瘀阻窍型SCVCI患者的临床疗效。3.从疗程与疗效看各量表的变化,治疗12周后的疗效比治疗4周后的疗效更显着,认为在一定治疗时长内,疗效与疗程呈正相关关系。4.观察中医疗效评定,治疗组临床痊愈0、显效1例、有效26例、无效6例,对照组临床痊愈0、显效0例、有效11例、无效24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82%,对照组为31.42%,说明化痰通络汤在治疗该病总有效率上作用显着。结论痰瘀阻窍型SCVCI患者加用化痰通络汤治疗,可以改善其认知功能障碍程度和行为能力,还能缓解患者头重头痛、纳呆腹胀、面色晦暗等不适症状,临床疗效确切。
王俊兰[2](2021)在《眼区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眼区电针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为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把纳入的9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分成两组,分别为眼区电针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各45例。两组患者都需要予以内科标准治疗和头针治疗。眼区电针组的治疗方法是针刺双侧眼区的肾区、心区后再接电针,常规针刺组的治疗方法是针刺印堂、太溪(双侧)、悬钟(双侧)、足三里(双侧)、三阴交(双侧),得气后,足三里接电针仪正极,三阴交接电针仪负极。电针使用疏波,频率为20Hz,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留针30min,每日一次,一周6次,一疗程三周。测定并统计分析血管性痴呆患者治疗前后的ADAS-cog量表、MMSE量表、ADL量表和SDSVD量表评分,并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分析:眼区电针组总有效率为75.56%,常规针刺组总有效率为57.78%,眼区电针组优于常规针刺组,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ADAS-cog、MMSE、ADL和SDSVD量表评分进行组内对比,P<0.05,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3)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DAS-cog、MMSE、ADL和SDSVD量表评分组间比较,P<0.05,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眼区电针组对血管性痴呆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组。结论:1.眼区电针疗法能够提高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能力水平,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其精神状态,改良其中医证候;2.眼区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取穴少,见效快,疗效显着,安全可靠,可以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寇晓宇[3](2021)在《补肾活血汤治疗脑小血管病轻度认知障碍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观察补肾活血汤治疗脑小血管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以记忆力为主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中医症候等变化,来客观评价补肾活血汤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及推广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天津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门诊符合脑小血管病轻度认知障碍的患者,将60例病人分为中药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在抗血小板聚集、降压、降糖及降脂稳斑等基础治疗的前提下,对照组予胞磷胆碱钠胶囊口服,中药组予补肾活血汤联合胞磷胆碱钠胶囊治疗。两组均以12周为治疗时间,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进行Hachinski缺血量表(Hanchinski Ischemic Score,HIS)评分作为入组标准,在治疗前、12周后及入组一年后进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词语流畅性试验(Verbal Fluency Test,VFT)、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血管性痴呆中医辨证量表评分,记录实验前后肝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等安全性指标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结果:1.两组患者实验前基础资料,MMSE、MOCA总分及各单项分数、VFT、ADL、SDSVD分数分布均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认知功能:经过12周治疗后,对照组和中药组MMSE、MOCA总分数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中药组提高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MMSE单项分数比较,执行能力分数比对照组分数升高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MOCA单项分数比较,执行能力、计算力、抽象概括能力、延迟回忆分数均比对照组分数升高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VFT分数,中药组与对照组及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中药组与对照组及治疗前相比,MMSE、MOCA总分数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MSE各单项分数比较,在时间定向力、延时记忆力、计算力、执行能力方面中药组与对照组分数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OCA各单项分数比较,在执行能力、计算力、抽象概括能力、延迟回忆方面中药组与对照组分数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FT分数与治疗前相比,中药组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分数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生活能力:经过12周治疗后,ADL总分、BADL和IADL分数,中药组分数与对照组及无明显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药组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ADL总分数比较,中药组与治疗前相比分数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分数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与对照组之间分数比较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ADL分数比较两组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ADL分数中药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中医症候:经过12周治疗后,对照组和中药组SDSVD分数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中药组降低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1年后中药组与对照组及治疗前相比,SDSVD分数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补肾活血汤可提高脑小血管病患者总体认知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并改善中医症候量表积分,且效果优于对照组。2.补肾活血汤对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早期有良好的治疗效果,1年后中药组治疗的远期效果仍明显。
刘慧慧[4](2021)在《基于Nrf2-ARE信号通路研究针刺对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针刺疗法对VCI大鼠脑组织抗氧化物质的影响,分析针刺是否可以调控Nrf2-ARE信号通路,从而对VCI大鼠神经细胞起到保护作用,为针刺治疗VCI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实验一:针刺对VCI大鼠行为学及海马形态学的影响选取雄性SD大鼠80只,将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头针组、项针组、头针+项针组,假手术组仅暴露双侧颈动脉,模型组制备VCI大鼠模型,头针组在模型制备成功基础上给予头针治疗,项针组在模型制备成功基础上给予项针作为干预手段,头针+项针组于模型制备成功基础上给予头针+项针治疗。采用Morris水迷宫行为学实验作为行为学检测指标;采用HE染色分析其形态学变化。实验二:针刺对Nrf2-ARE信号通路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将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头针组、项针组、头针+项针组。假手术组仅暴露颈动脉;模型组制备大鼠VCI模型;头针组于模型制备成功基础上给予头针治疗,项针组于模型制备成功基础上给予项针治疗,头针+项针组于模型制备成功基础上给予头针+项针治疗;Elsia法检测大鼠MDA、GSH、SOD含量;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 CytC、cleaved Caspase-3、Bax、Bcl-2、Nrf2、HO-1 与 NQO1 蛋白表达情况;RT-PCR法检测大鼠海马Nrf2mRNA、HO-1 mRNA和NQO1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1.水迷宫实验评分比较:模型组逃避次数、潜伏期与假手术组相比,均具有显着差异(P<0.01),提示造模成功;针刺组逃避次数、潜伏期中与模型组相比,均具有显着差异(P<0.01);针刺组中头针+项针组逃避次数、潜伏期与其他针刺组相比,有显着差异(P<0.01);头针组与逃避次数、潜伏期中与项针组相比,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2.HE染色结果:假手术组大鼠海马组织神经元结构完整,层次清晰,形态规则,排列致密整齐,分布均匀,细胞核大而规则,无明显的神经元丢失现象;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神经元层次较差,形态不规则,排列疏松紊乱,细胞间质水肿,细胞核固缩深染,神经元与周围组织间隙增大变宽,神经元丢失明显;头针组和项针组大鼠海马组织神经元结构欠佳,排列不规则,细胞间质水肿,细胞核固缩,深染程度低,神经元与周围组织间隙变小,神经元丢失;头针+项针组大鼠海马组织神经元结构相对完整,排列比较均匀,细胞间质水肿明显减轻,细胞核固缩减少,深染程度降低,神经元与周围组织间隙变小,神经元少量丢失。3.Elsia 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针刺组大鼠海马组织中MDA表达明显增加(P<0.01),GSH、SOD表达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大鼠海马组织中MDA表达减少(P<0.01),GSH、SOD表达明显增加(P<0.01);针刺组中头针+项针组大鼠海马组织中MDA表达减少,GSH、SOD表达明显增加,与其他针刺组相比,有显着差异(P<0.01);与头针组相比,项针组大鼠海马组织中各物质表达量相近,无明显差异(P>0.05)。4.Western blot 检测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中CytC、cleaved Caspase-3、Bax表达明显增加(P<0.01),Bcl-2表达减少(P<0.01);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大鼠海马组织中CytC、cleaved Caspase-3、Bax表达明显减少(P<0.01),Bcl-2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头针组、项针组相比,头针+项针组大鼠海马组织中CytC、cleaved Caspase-3、Bax表达减少(P<0.01),Bcl-2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头针组相比,项针组大鼠海马组织中各物质表达量相近,无明显差异(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中Nrf2、HO-1与NQO1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大鼠海马组织中Nrf2、H0-1与NQ01表达明显增多(P<0.01);与头针组、项针组相比,头针+项针组大鼠海马组织中Nrf2、HO-1与NQO1表达增多(P<0.01);与头针组相比,项针组大鼠海马组织中Nrf2、HO-1与NQO1表达量相近,二者无明显差别(P>0.05)。5.RT-PCR检测结果:模型组、针刺组大鼠Nrf2mRNA、HO-1mRNA、NQO1mRNA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1);针刺组大鼠Nrf2mRNA、HO-1mRNA、NQO1mRNA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增多(P<0.01);头针+项针组大鼠Nrf2mRNA、HO-1mRNA、NQO1mRNA表达较其他针刺组明显增多(P<0.01);项针组大鼠 Nrf2mRNA、HO-1mRNA、NQO1mRNA 表达量与头针组相近,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针刺能够改善VCI大鼠认知功能,并能减轻VCI大鼠海马组织中神经元损伤,头针联合项针治疗效果最佳。2.针刺能够促进VCI大鼠海马组织抗氧化应激反应,增加抗氧化物的表达,减少MDA的合成。3.针刺能够抑制Cytc、cleaved Caspase-3、Bax的表达,增加BCL-2的表达,减少细胞凋亡的产生。4.针刺可能通过调控Nrf2-ARE信号通路,引起下游HO-1、NQO1合成增加,并激活抗氧化物GSH、SOD的产生,降低脂质过氧化物MDA的含量,并且减少细胞凋亡的产生,从而对大鼠海马组织起到保护作用,进而改善大鼠认知功能。
曾毅[5](2021)在《中成药联合西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比较 ——网状Meta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采用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比较不同口服中成药联合西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并对所纳入的干预措施进行等级关系排序,为临床医生治疗血管性痴呆时选择药物提供证据支撑。方法:利用电子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CQ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四个中文数据库和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四个英文医学数据库,检索起止日期为该数据库建库收录期刊文献开始时间至2021年2月1日,尽最大可能全面地收集中成药联合西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相关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由两位研究人员根据预先制定的纳入、排除标准独立对相关口服中成药联合西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文献进行筛选、提取数据,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0.1推荐的研究质量和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估,然后采用Rev Man 5.4和ADDIS 1.16.7对纳入文献进行传统Meta分析和网状Meta分析。结果:按照已定的检索策略,检索共获得相关文献15786篇,最终纳入41篇文献,纳入的血管性痴呆患者共计3631例,其中试验组1831例,对照组1800例,涉及8种口服中成药,包括银杏叶片(或银杏叶胶囊)、脑脉泰胶囊、脑心通胶囊、天智颗粒、养血清脑颗粒、复方海蛇胶囊、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和灯盏生脉胶囊。对纳入文献进行传统Meta分析后结果显示:口服中成药联合西药能提高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对患者MMSE量表、Mo CA量表和HDS量表评分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单纯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中成药联合西药组与单纯西药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并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所纳入的文献报道在观察过程中并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对纳入文献进行网状Meta分析后结果显示:1.临床总有效率:与单纯西药治疗相比,复方海蛇胶囊、脑脉泰胶囊、脑心通胶囊、天智颗粒、养血清脑颗粒、银丹心脑通软胶囊、银杏叶片联合西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提高(P<0.05),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西药排序最高。2.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评分:与单纯西药治疗相比,灯盏生脉胶囊、复方海蛇胶囊、脑脉泰胶囊、脑心通胶囊、天智颗粒、养血清脑颗粒、银丹心脑通软胶囊、银杏叶片联合西药方案明显改善患者MMSE量表评分(P<0.05),且灯盏生脉胶囊联合西药方案优于复方海蛇胶囊、脑脉泰胶囊、天智颗粒、养血清脑颗粒、银杏叶片联合西药的方案;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西药方案优于银杏叶片联合西药方案(P<0.05),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西药排序最高。3.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与单纯西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相比,脑心通胶囊联合西药方案明显改善患者Mo CA量表评分(P<0.05),各口服中成药联合西药治疗血管性痴呆之间互相比较,改善Mo CA量表评分的情况无统计学差异,脑心通胶囊联合西药方案排序最高。4.长谷川痴呆量表评分:与单纯西药相比,脑脉泰胶囊、养血清脑颗粒、银杏叶片联合西药明显改善HDS量表评分(P<0.05),且脑脉泰胶囊联合西药方案优于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西药方案(P<0.05),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西药方案排序为最高。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在治疗血管性痴呆过程当中,口服中成药联合西药方案能提高疗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方面也优于单纯西药方案,其中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脑心通胶囊、养血清脑颗粒可能为最佳联合用药的选择。
姜海伟[6](2021)在《基于“毒损脑络”理论黄连解毒汤早期干预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通过对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相关“毒邪”进行具体分类,了解各类毒邪的临床分布特征及总体特性,初步分析黄连解毒汤用于PSCI治疗的可行性。2.基于“毒损脑络”理论,通过黄连解毒汤早期干预PSCIND患者,分析其对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实验室指标、中医证候评分的疗效作用,并了解PSCI毒邪的动态变化特点。3.通过实验研究探讨黄连解毒汤干预PSCI的应用时机及部分相关机制,并进一步讨论“毒损脑络”理论对于PSCI病机的合理性。方法1.参考大数据分析结果及“SDSVD量表”中的症状要素,对入选的123例PSCI患者,参考“一般病证+严重、秽浊、迁延邪气”原则制定“PSCI中医毒邪症状要素表”并进行“毒邪”分类,并采用“SDSVD量表”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各类毒邪与各中医证型、非特异性症状、发病危险因素、实验室检查(CRP、NSE、D-D、FIB、Hcy)、TOSAT分型、影像学特征(侧支代偿、梗死部位、脑灌注)及认知功能等方面的分布特征及相关性,并从毒邪相兼情况及热性症状存在情况,评价PSCI相关“毒邪”分类方法的临床基础,分析毒邪的共同特性。分布率的比较采用?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及Logistic回归分析。2.将60例PSCIN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行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31例加用黄连解毒汤,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1月、3月、6月的MMSE、Mo CA、NIHSS、ADL、中医证候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1月的CRP、NSE、D-D、FIB、Hcy值,对治疗后1月、6月的疗效进行相关因素分析,总结分析“毒邪”的动态变化特点。计数资料根据方差检验情况行t检验或秩和检验,疗效相关性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3.将多发性脑梗死动物模型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24h模型对照组、7d模型对照组、24h黄连解毒汤组、7d黄连解毒汤组。给药28天后对比观察其水迷宫检测结果以了解其认知功能,光镜观察梗死及周围区病理,CD34标记MVD,WB法测Notch信号通路Notch1、Jagged2、Hes1、Stat3蛋白及VEGF蛋白含量,ELISA法检测IL-6、IL-1β、TNF-β、IL-4、IL-10表达情况。各组之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one-way ANOVA)分析。结果1.据“PSCI中医毒邪症状要素表”毒邪分类为热毒、痰毒、瘀毒、腑滞浊毒、正虚蕴毒。经Pearson相关性检验,各中医证型与各毒邪分布具有线性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热毒与无多次脑梗死、无高血压、有糖尿病、侧支代偿差、CRP升高、嗜睡相关;痰毒与卒中到PSCI时间短、高脂血症、侧支代偿差、NSE升高相关;瘀毒与有高血压、吸烟、饮酒、小血管或前循环大血管病变、D-D及FIB升高有关;腑滞浊毒与侧支代偿差、CRP升高、嗜睡有关;正虚蕴毒与卒中到PSCI时间短、Hcy升高有关。整体毒邪与侧支代偿差、卒中到PSCI时间短、CRP升高、Hcy升高有关。各类“毒邪”相互交织,热象存在率平均达79.60%,提示各类“毒邪”存在共性及整体统一性。2.黄连解毒汤治疗PSCIND,在MMSE及Mo CA评分方面治疗组起效更早,可显着提高ADL评分(p<0.05)。对热毒内盛、痰浊阻络、腑滞浊留、气血不足证候评分可在治疗早期产生更积极作用(p<0.05),可防阴虚阳亢证进一步加重。治疗组在CRP、NSE、D-D方面的改善作用更明显(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治疗后1月有效性与采用黄连解毒汤,降低热毒内盛评分及清除热毒相关,同时与CRP、NSE值降低、ADL值降低相关。治疗后6月有效性与采用黄连解毒汤、总体毒邪被清除ADL值降低有关。3.动物实验研究结果,在认知功能行为学方面24h及7d黄连解毒汤组定位航行及空间探索能力优于各模型对照组(p<0.05),24h黄连解毒汤组优于7d黄连解毒汤组(p<0.05)。24h黄连解毒汤组梗死及周围区存活细胞密度相对较高。各黄连解毒汤组在大脑皮层Notch1、Jagged2、Hes1、STAT3蛋白及IL-6、IL-1β、TNF-α、IL-4、IL-10表达改善作用均优于各模型对照组(p<0.05)。24h黄连解毒汤组在Hes1蛋白、IL-6、IL-4的表达优于7d黄连解毒汤组(p<0.05)。各黄连解毒汤组与对照模型组VEGF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24h黄连解毒汤组脑组织MVD显着优于7d黄连解毒汤组(p<0.05)。结论1.对毒邪的分类研究发现,各类毒邪在中医辨证分型、非特异性症状、TOSAT分型、实验室指标、影像学特征方面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趋向性和相关性。多数毒邪相互交织存在,多数存在热性症状,具有整体统一性,采用黄连解毒汤早期干预PSCI具有可行性。2.采用黄连解毒汤干预PSCICN患者可对患者血CRP、NSE、D-D等及中医证候评分产生积极影响,可改善患者认知功能;黄连解毒汤对其整体毒邪具有清除作用,不单纯局限于热毒。其毒邪动态变化特点进一步反应了毒邪的整体性,也反应了随着病情发展进行“辨证论治”的必要性。3.在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尽早使用黄连解毒汤可减轻多发性脑梗死动脉模型大鼠的认知功能行为学损害,其部分机制是通过抑制Notch信号通路的激活、调节炎性因子及改善梗死周围区域微循环而实现的。“毒损脑络”理论反应了PSCI的病机特点,也反应了PSCI的“防”与“治”的整体一致性。
王成锑[7](2021)在《地黄饮子治疗血管性痴呆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文中认为目的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地黄饮子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系统地评价,为其临床实践提供证据。方法电子检索Pub Med、Cochrane Library、WOS、CNKI、CBMdisc、VIP、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21年2月18日,全面搜集有关地黄饮子治疗血管性痴呆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数据信息,评估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将纳入研究的相关数据导入Rev 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根据不同的数据类型选择相应的效应指标。结果最终共纳入20项随机对照研究,总样本量为1541例,其中包括试验组(单用地黄饮子或地黄饮子联合西药治疗)836例,对照组(单独使用西药治疗)70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1)地黄饮子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西药组(RR=1.40,95%CI[1.30,1.51],P<0.00001),且单用地黄饮子与地黄饮子联合西药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I2=0%)。(2)地黄饮子治疗血管性痴呆在提高HDS评分方面优于西药组(MD=3.26,95%CI[1.87,4.65],P<0.00001),且单用地黄饮子与地黄饮子联合西药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I2=48%)。(3)地黄饮子治疗血管性痴呆在提高MMSE评分方面优于西药组(MD=3.62,95%CI[0.94,6.31],P=0.008),而单用地黄饮子与地黄饮子联合西药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I2=98.4%)。(4)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对比,采用地黄饮子治疗血管性痴呆在改善ADL评分方面未见明显差异(MD=1.77,95%CI[-2.63,6.17],P=0.43),且单用地黄饮子与地黄饮子联合西药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I2=0%),但由于结果的稳健性较低,必须谨慎对待。(5)地黄饮子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51,95%CI[1.20,1.89],P=0.0004)。(6)地黄饮子治疗血管性痴呆在降低BBS评分方面优于西药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2.52,95%CI[-3.54,-1.50],P<0.00001)。(7)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对比,采用地黄饮子治疗血管性痴呆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32,95%CI[0.07,1.55],P=0.16)。结论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对比,单用地黄饮子加减或地黄饮子联合西药治疗血管性痴呆均可以显着提高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疗效、HDS及MMSE评分,降低BBS评分,具有改善认知功能、减轻痴呆程度的作用;而在ADL评分及不良反应方面两组未见明显差异。但由于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不高,今后仍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的研究予以验证。
易艳兰[8](2021)在《补阳还五汤联合丁苯酞软胶囊对气虚血瘀型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本课题将通过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气虚血瘀型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临床疗效及优势,为血管性痴呆患者提供一种疗效确切、易于接受,适合推广的中西结合治疗方法。方法:收集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部的血管性痴呆(Va D)患者共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研究期间2例患者出现脱落,最终入选共76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龄49-73岁,平均年龄64.56±5.20岁;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20例,对照组年龄56-72岁,平均年龄65.33±3.47岁。对照组给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两组同时予缺血性中风二级预防治疗,2组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后分别釆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脑卒中后生活质量评分表(SS-QOL)及中医证候评分表进行评分,并对其做出临床疗效评定,最后进一步作出讨论和得出结论。结果:(1)MMSE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MMSE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较前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MMSE评分上升幅度大于对照组,且两组治疗后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SS-QOL评分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治疗后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生活质量提高优于对照组。(3)中医证候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两组治疗前后(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有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MMSE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有效率为55.26%,对照组有效率为26.31%,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SS-QOL比较:观察组有效率为73.36%,对照组有效率为60.52%,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中医证候疗效比较:观察组有效率为89.47%,对照组有效率为68.42%,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补阳还五汤在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上优于单独使用丁苯酞软胶囊,且能改善中医症状、促进神经缺损功能修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及自理能力,值得进一步推广。
李玉秋[9](2021)在《“益气调血、扶本培元”药线灸对多发梗死性痴呆大鼠海马氨基酸类递质含量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观察“益气调血、扶本培元”药线灸对多发性梗死痴呆(MID)模型大鼠海马组织的氨基酸类递质氨酸(Glu)、天门冬氨酸(ASP)、甘氨酸(Gly)、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及相关蛋白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亚型NR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作用,为针灸治疗MID提供一定的实验机制依据及推广应用依据。方法:将70只Wistar雄性大鼠使用数字随机法随抽取10只为正常组,余60只为预用栓子造模组;栓子造模组采用微血栓栓塞法造MID模型,经Morris水迷宫筛选出符合MID标准的大鼠40只后,按随机数字法将栓子造模组随机分为模型组、药线灸组、西药组和药线非穴组各10只。药线灸组予“益气调血,扶本培元”药线点灸治疗,西药组给予盐酸美金刚灌胃治疗,药线非穴组给予两肋下非穴点药线点灸治疗,正常组、药线非穴组予同药线灸组相同时间、相同程度的抓摸刺激。干预4w后,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海马Glu、Asp、Gly、GABA含量,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NR1、BDNF蛋白表达。结果:(1)Glu、Asp检测: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的含量明显上升(P<0.01);与模型组比较,药线灸组、西药组含量显着降低(P<0.01);药线灸组与西药组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药线非穴组与模型组相比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2)Gly、GABA检测: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的含量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药线灸组、西药组的含量显着升高(P<0.01);药线灸组与西药组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药线非穴组与模型组相比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3)NR1蛋白检测: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中表达显着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药线灸组大鼠海马组织蛋白表达显着降低(P<0.01);药线灸组与西药组蛋白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药线非穴组与模型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BDNF蛋白检测: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中表达显着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药线灸组大鼠海马组织中蛋白表达显着上调(P<0.01);药线灸组与西药组蛋白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药线非穴组与模型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调血,扶本培元”药线灸可降低MID大鼠海马兴奋性氨基酸类递质Glu、Asp的含量,提高抑制性氨基酸类递质Gly、GABA的含量,拮抗NR1受体,从而减少兴奋性氨基酸的毒性损伤。“益气调血,扶本培元”药线灸可增加MID大鼠海马BDNF蛋白表达,保护海马记忆神经元,从而有效改善MID的认知功能障碍。
陈雪艳[10](2021)在《隔龟板灸治疗痰浊阻窍型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隔龟板灸治疗痰浊阻窍型SIVD的临床疗效及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为艾灸干预皮质下血管性痴呆状态提供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痰浊阻窍型SIV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予以对应的基础治疗,对照组予多奈哌齐5mg qd口服,观察组予隔龟板灸治疗。治疗4周后,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内及两组间治疗前后MMSE、Mo CA、ADL-R、SDSVD积分、Hcy含量、AD7C~NTP水平的变化来观察隔龟板灸治疗痰浊阻窍型SIVD的临床疗效。结果:(1)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63.3%;观察组86.7%;组间比较P<0.05,差异显着。(2)两组患者MMSE积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数据有可比性,统计学无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MMSE积分均有提高,组内比较,差异显着(P<0.01),组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积分差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两组患者Mo CA积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数据有可比性(P>0.05),统计学无意义;治疗4周后,两组Mo CA积分均提高,组内比较差异明显(P<0.01),组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o CA积分差值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4)两组患者ADL-R积分比较:治疗前两组ADL-R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ADL-R积分均下降,统计学有意义(P<0.01),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无显着性差别(P>0.05)。(5)SDSVD积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4周后,对照组与观察组SDSVD积分均有下降,对照组积分为9.80±2.24,观察组积分为8.00±1.43,组内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组间比较,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具有显着的差别(P<0.01)。(6)Hcy含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Hcy含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cy含量均有下降,对照组21.50±4.97,观察组为22.13±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统计学无意义(P>0.05)。(7)尿液中AD7C~NTP的值:治疗前,两组患者AD7C~NTP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尿液中AD7C~NTP均下降,两组治疗均有疗效(P<0.01),但观察组的值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1)隔龟板灸能够改善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症状。(2)隔龟板灸可能通过抗氧化应激反应、改善脑代谢、保护神经元、抗炎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化痰通络汤治疗痰瘀阻窍型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中英文缩略对照表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病例来源 |
2.诊断标准 |
3.研究方法 |
研究结果 |
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
2.治疗前后组间比较 |
3.治疗前后组内疗效分析 |
讨论 |
1.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现状 |
2.研究治疗痰瘀阻窍型CSVCI的必要性 |
3.导师对CSVCI的认识 |
4.导师从“痰瘀”论治CSVCI的思路 |
5.导师诊疗CSVCI的经验总结 |
6.化痰通络汤的相关分析 |
7.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综述 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2 附表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眼区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文献综述 |
1.祖国医学对血管性痴呆的研究 |
1.1 祖国医学对血管性痴呆病名的认识 |
1.2 祖国医学对血管性痴呆病因病机的认识 |
1.3 祖国医学对血管性痴呆治疗的认识 |
2.现代医学对血管性痴呆的研究 |
2.1 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 |
2.2 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制 |
2.3 血管性痴呆的现代医学治疗 |
临床研究 |
1.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脱落标准 |
1.7 中止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样本量估算及分组方案 |
2.2 主要设备 |
2.3 治疗方法 |
2.4 临床评价方法 |
2.5 统计方法 |
2.6 异常情况的预防及处理 |
3.结果分析 |
3.1 基线资料分析 |
3.2 临床疗效评价 |
3.3 两组患者MMSE量表评分比较 |
3.4 两组患者ADL量表评分比较 |
3.5 两组患者SDSVD量表评分比较 |
3.6 两组患者ADAS-cog量表评分比较 |
讨论 |
1.选题依据 |
2.眼针选穴依据 |
3.眼区电针疗法的理论依据 |
3.1 眼针疗法的理论依据 |
3.2 电针疗法的理论依据 |
3.3 眼区电针疗法的理论依据 |
4.量表的选择 |
5.疗效分析 |
5.1 临床疗效 |
5.2 两组患者MMSE量表评分结果比较 |
5.3 两组患者ADL量表评分结果比较 |
5.4 两组患者SDSVD量表评分结果比较 |
5.5 两组患者ADAS-cog量表评分结果比较 |
6.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个人简历 |
(3)补肾活血汤治疗脑小血管病轻度认知障碍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临床资料与方法 |
1 资料与方法 |
2 受试者选择标准 |
3 研究方法 |
4 观察指标 |
5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
6 统计学方法 |
统计学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脑小血管病轻度认知障碍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1 脑小血管病轻度认知障碍的西医研究进展 |
2 脑小血管病轻度认知障碍的中医研究进展 |
3 补肾活血汤治疗脑小血管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中医学基础 |
4 脑小血管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基于Nrf2-ARE信号通路研究针刺对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 中医对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认识及治疗 |
1.1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病名归类 |
1.2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病因病机 |
1.3 中医治疗 |
2 西医对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认识及治疗 |
2.1 VCI的危险因素 |
2.2 VCI的病理机制 |
2.3 西医治疗VCI |
实验部分 |
实验一 针刺对VCI大鼠行为学及海马形态学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统计学分析 |
4 实验结果 |
4.1 各组大鼠Morris水迷宫行为学实验评分 |
4.2 大鼠海马组织形态学观察 |
实验二 针刺对VCI大鼠海马组织Nrf2-ARE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统计学分析 |
4 实验结果 |
4.1 ELsia法检测大鼠MDA、GSH、SOD含量 |
4.2 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CytC、cleaved Caspase-3、Bax、Bc1-2、Nrf2、HO-1与NQO1蛋白表达情况 |
4.3 RT-PCR法检测大鼠海马Nrf2mRNA、HO-1mRNA和NQO1mRNA的表达情况 |
讨论 |
1 针刺治疗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理论依据 |
2 探讨Nrf2-ARE信号通路在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 |
3 针刺对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大鼠行为学及形态学的影响 |
4 针刺对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后氧化应激的影响 |
5 针刺对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后细胞凋亡的影响 |
6. 针刺通过调控Nrf2-ARE信号通路保护VCI海马组织 |
结论 |
创新点与不足说明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个人简历 |
(5)中成药联合西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比较 ——网状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1.1 血管性痴呆的病因 |
1.2 血管性痴呆的治疗现状 |
1.3 中医对血管性痴呆的认识 |
1.4 本研究问题的提出背景 |
2 资料与方法 |
2.1 纳入标准 |
2.2 排除标准 |
2.3 文献来源和检索策略 |
2.4 文献筛选及数据提取 |
2.5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 |
2.6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文献筛选结果 |
3.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
3.3 纳入研究的风险偏倚评估 |
3.4 异质性检验及传统Meta分析结果 |
3.5 发表偏倚分析 |
3.6 网状Meta分析结果 |
4 讨论 |
4.1 疗效分析 |
4.2 不良反应分析 |
4.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4.4 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基于“毒损脑络”理论黄连解毒汤早期干预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对PSCI相关中医“毒邪”分类的研究 |
引言 |
临床资料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2.纳排标准 |
3.观察指标及研究方法 |
4.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入选患者中医证型及有关实验室指标的总体分布情况 |
2.各中医证型与所观察指标的分布特征及相关性分析 |
3.毒邪的分类与所观察指标的分布特征及相关性分析 |
4. 各中医证型与相应毒邪的分布特征及相关性 |
5. 各类毒邪相兼情况分布特征 |
6. 各类毒邪中热性症状存在情况 |
7. 各类毒邪与所观察要素的相关性分析 |
讨论 |
1.PSCI的中医证候学研究 |
2.对PSCI毒邪的分类定义 |
3.对PSCI中医证型及毒邪分类研究结果的解读及探讨 |
4.对于“素毒”与“新毒”的理解 |
5.PSCI毒邪的整体统一性及黄连解毒汤治疗的可行性 |
6.本研究需要进一步延伸的方向 |
第二部分:早期应用黄连解毒汤对PSCIND患者的疗效观察 |
引言 |
临床资料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2.纳排标准 |
3.分组情况及治疗方法 |
4.观察指标及研究方法 |
5.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黄连解毒汤对认知功能MMSE评分的影响 |
2.黄连解毒汤对认知功能MoCA评分的影响 |
3.黄连解毒汤对神经功能NIHSS评分的影响 |
4.黄连解毒汤对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的影响 |
5.黄连解毒汤对各中医证候评分的影响 |
6.黄连解毒汤对实验室指标的影响 |
7.对治疗后1 月、6 月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
讨论 |
1.PSCI的治疗与“毒损脑络”学说 |
2.黄连解毒汤在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
3.导师组有关黄连解毒汤在认知障碍方面的研究基础 |
4.对神经、认知功能及ADL评分的影响作用分析 |
5.对各中医证候评分及有关毒邪的动态影响作用分析 |
6.对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影响作用分析 |
7.本研究的意义及仍需解决的问题 |
第三部分:黄连解毒汤对脑梗死动物模型认知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
引言 |
实验动物与方法 |
1.实验动物 |
2.试剂及仪器 |
3.多发性脑梗死大鼠动物模型的制作 |
4.随机分组及给药 |
5.大鼠脑组织取材 |
6.指标检测及方法 |
7.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 各组大鼠的行为学认知功能检测 |
2. 各组大鼠皮层组织 HE 染色病理检查 |
3. 各组大鼠脑组织梗死周围区 MVD 检测 |
4.各组大鼠脑皮层组织Notch信号通路及VEGF蛋白检测 |
5.各组大鼠脑皮层组织炎性相关因子的检测 |
讨论 |
1.对PSCI发生机制的认识及所观察指标的选择 |
2.黄连解毒汤对于脑缺血及PSCI影响的可能机制 |
3.对PSCI相关信号通路的选择 |
4.动物造模方法的选择 |
5.对实验分组方法的选择 |
6.对实验结果的解读及分析 |
7.本研究的意义及有待延伸的方向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文献综述:“毒损脑络”学说与卒中后认知障碍 |
参考文献 |
附录2 血管性痴呆中医证候诊断量表(SDSVD) |
附录3 PSCI中医毒邪症状要素表 |
附录4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 |
附录5 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 |
附录6 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量表 |
附录7 大鼠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 |
附录8 各组实验动物水迷宫活动轨迹图例 |
附录9 各组实验大鼠梗死区及梗死周围区 HE 染色病理结果 |
附录10 各组实验大鼠梗死区及梗死周围区微血管密度情况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
在读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致谢 |
(7)地黄饮子治疗血管性痴呆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纳入研究的标准 |
1.2 排除研究的标准 |
1.3 鉴定研究的检索方法 |
1.4 数据收集和分析 |
2 结果 |
2.1 研究描述 |
2.2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估 |
2.3 Meta分析结果 |
讨论 |
1 现代医学对血管性痴呆的认识 |
1.1 病因与发病机制 |
1.2 西医治疗方法 |
2 祖国医学对血管性痴呆的认识 |
2.1 病因病机 |
2.2 中医治疗原则 |
3 地黄饮子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理论依据 |
3.1 地黄饮子的方义分析 |
3.2 地黄饮子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研究 |
4 Meta分析的局限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文献综述 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二 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8)补阳还五汤联合丁苯酞软胶囊对气虚血瘀型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及观察数及分组 |
1.2 病例资料 |
1.3 诊断标准 |
1.3.1 西医诊断标准 |
1.3.2 中医诊断标准 |
1.4 纳入标准 |
1.5 排除标准 |
1.6 剔除标准 |
1.7 终止标准 |
1.8 病例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研究设计类型 |
2.2 研究对象及分组 |
2.3 实验设计 |
2.4 疗观察指标 |
2.5 疗效评定标准 |
2.6 安全性评价 |
2.7 统计学分析 |
3 研究结果 |
第二部分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补阳还五汤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研究概况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9)“益气调血、扶本培元”药线灸对多发梗死性痴呆大鼠海马氨基酸类递质含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现代医学对血管性痴呆的认识 |
1.1 血管性痴呆的定义及临床症状 |
1.2 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标准及量表应用 |
1.3 血管性痴呆的分型 |
1.4 血管性痴呆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 |
1.5 血管性痴呆的相关危险因素 |
1.6 血管性痴呆的流行病学研究 |
1.7 血管性痴呆的治疗进展 |
1.8 血管性痴呆的动物模型 |
2 中医对血管性痴呆的认识 |
2.1 概述 |
2.2 中医病因病机 |
2.3 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概况 |
第二部分 实验与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剂与设备 |
1.2 实验动物及筛选 |
1.3 动物分组 |
1.4 动物模型的制备 |
1.5 模型筛选 |
1.6 干预方法及疗程 |
1.7 取材方法 |
1.8 指标检测 |
1.9 数据统计 |
2 结果 |
2.1 “益气调血、扶本培元”药线灸对MID大鼠海马区各种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 |
2.2 “益气调血、扶本培元”药线灸对MID大鼠海马区NR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
2.3 “益气调血、扶本培元”药线灸对MID大鼠海马区BDNF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
3 讨论 |
3.1 MID的模型选择 |
3.2 海马兴奋性氨基酸的毒性损害和受体损害是MID的重要发病机理 |
3.3 抑制性氨基酸对兴奋性毒性的拮抗作用 |
3.4 BDNF对海马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
3.5 西药对照组的选择依据 |
3.6 “益气调血,扶本培元”药线灸是传统中医理论和壮医理论结合的创新方法 |
3.7 优选“益气调血,扶本培元”药线灸治疗MID的依据 |
3.8 “益气调血,扶本培元”药线灸通过改善EAA毒性损伤及神经元损伤从而起到治疗MID作用 |
4 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益气调血,扶本培源”治则运用于血管性痴呆的研究概况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10)隔龟板灸治疗痰浊阻窍型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一、临床研究 |
1 病例来源 |
2 诊断、排除、纳入、剔除及脱落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2.5 剔除及脱落标准 |
3 研究方法 |
3.1 病例分组 |
3.2 治疗方法 |
3.2.1 基础治疗 |
3.2.2 对照组 |
3.2.3 治疗组 |
4 观察指标 |
4.1 一般记录项目 |
4.2 安全性指标 |
4.3 疗效性指标 |
5 疗效评定 |
6 统计学方法 |
7 研究结果 |
7.1 一般资料比较 |
7.2 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 |
7.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量表积分比较 |
7.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oCA量表积分比较 |
7.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DL-R量表积分比较 |
7.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DSVD量表积分比较 |
7.7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比较 |
7.8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液中神经丝蛋白含量比较 |
8 发生意外情况及处理措施 |
二、文献研究 |
1 现代医学对SIVD的认识 |
1.1 流行病学 |
1.2 临床症状 |
1.3 危险因素及可能发病机制 |
1.4 治疗现状 |
2 祖国医学对SIVD的认识 |
2.1 祖国医学对SIVD病名的认识 |
2.2 祖国医学对SIVD病因病机的认识 |
2.3 中医学治疗SIVD的现状 |
2.3.1 中药治疗SIVD |
2.3.2 针刺治疗SIVD |
2.3.3 艾灸治疗SIVD |
2.3.4 其他综合治疗 |
三、讨论 |
1 隔龟板灸研究背景 |
2 隔龟板灸发挥作用机理 |
3 痰浊阻窍型病因病机 |
4 隔龟板灸选穴依据 |
4.1 关元 |
4.2 中脘 |
4.3 百会 |
5 多奈哌齐治疗依据 |
6 观察指标选取依据 |
7 治疗结果分析 |
四、总结与展望 |
1 总结 |
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针灸治疗缺血性皮质下血管性痴呆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化痰通络汤治疗痰瘀阻窍型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D]. 原彬蔚.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眼区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D]. 王俊兰.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2021(02)
- [3]补肾活血汤治疗脑小血管病轻度认知障碍临床疗效观察[D]. 寇晓宇.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基于Nrf2-ARE信号通路研究针刺对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D]. 刘慧慧.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中成药联合西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比较 ——网状Meta分析[D]. 曾毅.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6]基于“毒损脑络”理论黄连解毒汤早期干预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 姜海伟.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地黄饮子治疗血管性痴呆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D]. 王成锑.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10)
- [8]补阳还五汤联合丁苯酞软胶囊对气虚血瘀型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D]. 易艳兰.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9]“益气调血、扶本培元”药线灸对多发梗死性痴呆大鼠海马氨基酸类递质含量的影响[D]. 李玉秋.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10]隔龟板灸治疗痰浊阻窍型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D]. 陈雪艳.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