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重新定位

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重新定位

一、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新定位(论文文献综述)

陈明珠[1](2021)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乡村中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基本趋势。我国乡村教育的现状满目苍凉,而乡村教师是提高乡村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乡村英语教师应学习全新的教学理念,改变落后的教学方式,学习现代化的教学技能,转换传统的教师角色,以保证乡村教育的顺利推行,为国家和社会培育更多综合型高素质人才。那么乡村教师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应然角色是什么,是否存在应然与实然之间的角色偏差,教师角色又该如何丰富与更新等这一系列的问题是促进教师完善教师角色,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前提,同时也是本研究的重点。本研究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从理论上建构出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应然的乡村中学英语教师角色,在此基础上运用调查研究法,以发放问卷为主,访谈为辅助的形式对教师实然的角色进行调查。问卷调查表是围绕教师的应然角色这五个维度,结合理论建构中的具体的角色内容编制问卷,并且设置了性别、教龄、学历、执教年级等四个人口学统计变量,了解目前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乡村中学英语教师角色的情况。研究发现,教师群体传统课堂教学结构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师-生、师-师之间缺乏交流与合作、教学科研意识差、水平低、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缺失。乡村教师、低学历以及低教龄教师对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应然的教师角色存在较多偏差。基于调查及综合分析,本研究提出以下几点改善建议,以期帮助教师适应教育信息化环境,提高教师的角色水平。第一,从教师自身出发,首先要充实教师自身专业知识;其次要转变教师观念,学习教育新模式;最后要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第二,从外部支持助力教师专业发展出发,首先要实施“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方式;其次要改革评价与考试制度;再次要积极开展教师培训活动;最后要加强对乡村学校的教育投入。

孙丹丹[2](2021)在《基于数学史网络研修的在职初中数学教师观念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该研究是一项在数学教育中运用数学史的实证研究,关注数学史研修对在职初中教师数学观及数学教学观的影响。为此,研究者设计实施了一项旨在发展在职初中数学教师观念的基于数学史的网络研修项目,共持续一年,包含九个主题的数学史学习及教学研讨,研究致力于分析:参与研修项目的教师的数学观和数学教学观是否有转变?如果有:(1a)教师数学观内容有何转变?(1b)教师数学观持有方式有何转变?(2a)教师数学教学观内容有何转变?(2b)教师数学教学观持有方式有何转变?(3)教师的数学观和数学教学观转变有何联系?这些转变与数学史有怎样的联系?研究收集了教师数学观及数学教学观前后测李克特问卷、数学观及数学教学观前后测开放性问卷、9个研修主题的反思单及若干教师的反思单追踪访谈、个案教师教学设计、个案教师半结构化访谈等数据,综合教师总体与教师个案两个层面来分析问题1教师数学观的变化及问题2教师数学教学观的变化,总体层面的分析可以发现教师观念转变趋势,个体层面的分析有助于深入转变细节,问题3数学史、数学观及数学教学观转变关系的探索依赖于具体情境,因此仅在个案层面回答。研究采用混合研究法分析教师总体观念转变,采用案例研究法分析教师个体观念转变。研究发现,教师数学观表现出更支持柏拉图主义和问题解决观、更否定工具主义观的趋势,教师数学教学观表现出更支持强调理解及学生中心、更否定强调表现的趋势。具体而言,教师数学观内容的转变体现在:持有更加动态的数学观;倾向认为数学思维的应用也是一种数学应用;否定数学是不相关的事实规则集合。教师数学观持有方式转变体现在阐释性、例证性、论证性、一致性的增强。教师数学教学观内容转变体现在:深化“双基”目标;重视情意及观念目标的培养;尊重及重视学生的想法;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及思考;补充调整教科书。教师数学教学观持有方式转变体现在:例示性、论证性、执行性及联结性增强,冲突性减弱。研究从数学史(横向枚举史、纵向演进史)和HPM课例实施及观摩两方面阐述了数学史网络研修对数学教师观念的影响路径。本研究理论创新在于综合信念内容及信念持有方式两个视角来探索数学史对数学教师观念系统的影响,关注了已有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研究较少关注的数学教学信念,同时讨论了数学观与数学教学观之间的联系。实践创新在于设计了可推广的指向在职初中数学教师观念发展的教师教育项目,借助网络研修拓广了以数学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辐射面,为开展“互联网+教师教育”提供参考原型。

徐畅[3](2021)在《疫情与后疫情时期初中语文线上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以信阳市羊山中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逐渐推进,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也在进一步融合,线上教学的教学模式也越来越受人们青睐。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推动了一场倒逼式的教学革命。全国大中小学教师为响应国家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纷纷进行线上教学活动,这为未来线上教学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实践基础。本文以线上教学为研究方向,以探究初中语文的教学问题为基础,进一步提出线上教学改进的策略,期望为未来的线上教学提供参考。本论文一共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对本文的研究背景、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以及所选用的研究方法进行宏观上的阐述,同时对国内外线上教学的应用现状和趋势进行总结和归纳。第一章介绍了线上教学的使用背景,主要是疫情之前、疫情时期以及后疫情时期,初中语文线上教学情况。第二章是针对信阳市羊山中学初中语文线上教学的现状,进行整体的调查分析。在这里采用了调查问卷的方法,了解一线师生对线上教学的使用情况,以及家长对线上教学的态度和看法。通过数据分析,总结出线上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包括视力影响、网络不稳定、学生语文学习自主性差、语文教师电脑技术不熟练、线上语文教学评价不统一和语文线上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第三章是对问卷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策略:加强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与习惯指导、保障网络稳定安全、加强家校联系、加强语文教师线上教学培训、加强线上语文教学质量评估和颠覆以往教学方式。第四章是对初中语文线上教学经典案例的分析。从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综合性学习教学,三个优秀课堂实例进行分析,发现初中语文线上教学的优势。第五章是对线上教学的展望。随着时代的变化,线上教学成为教学发展的一个趋势,依托信息技术并结合教学的基本规律,最终线上教学呈现的是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发展方向;未来线上教学会有突破式发展,更加开放的学习空间、教师角色的重新塑造、学生学习的个性化体验和学校功能的重新定位。

刘洋[4](2020)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信息化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信息化教学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是运用现代化方式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学观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教学工具、教学评价以及教学环境信息化。《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指出十九大之后,教育信息化进入2.0时代,这不仅标志着我国教育现代化向前迈进一大步,而且也指明信息化教学需要进一步发展以适应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步伐。中学思想政治课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渠道,要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要求。中学思想政治课信息化教学就是用现代教学理念指导教学行为,借助网络信息技术拓展教学资源,转变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形式。通过对一线教师的访谈调查,结合实习过程中听课、备课、授课以及其他教学活动中反映出的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情况,联系相关文献对教育信息化、信息化教学相关概念进行梳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得出以信息技术为支持的信息化教学对改进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教学资源拓展、教学活力增强提高教学质量有积极作用,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增强和创新思维意识的培养等方面也有着传统教学方式不具备的积极作用。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在传统教学方式上、教学环境上,以及对教师专业、职业等方面产生冲击与挑战。信息化教学对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抓住实际教学中的困难,运用信息技术参与教学,提高学生的思辨意识和创新思维。当前在传统教学理念制约、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乡差距和区域贫富差距等因素的影响下,中学思想政治课信息化教学的实践尚显不足。为尽快实现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发展目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改进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从教学观念的转变、运用信息技术的基本原则、师生信息素养培育以及学校和政府的外力支持等几个方面提出发展策略。

孙顺钰[5](2020)在《任务驱动下的中职《推销实务》课程雨课堂教学设计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等职业教育是整个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这是新形势下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急迫任务。而目前中职学校的教学方式还存在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方法陈旧、无法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等问题。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尝试将任务驱动教学法与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相结合,通过具体实践研究来探索任务驱动下的中职雨课堂教学是否能够更好的提高中职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本研究利用文献研究、访谈以及问卷调查等方法,分析了中职学校的课程教学现状以及雨课堂在中职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现状,梳理了与雨课堂教学相关的概念及理论,介绍了雨课堂的功能和特点。其次,详细分析了影响中职学生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提出雨课堂应用于中职课程教学中的可行性,利用雨课堂在中职课程教学中的优越性,从教学资源、教学活动等方面构建了任务驱动下的中职《推销实务》课程雨课堂教学方式,并以贵阳市X职业技术学校18级客户服务班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教学实践。根据中职《推销实务》课程的特征和教学目标,分别进行了理论课和实训课的教学实践。实践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学生分享学习体验等方式来验证任务驱动下的雨课堂教学方式在中职《推销实务》课程教学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得出在中职学校的《推销实务》课程进行任务驱动下的雨课堂教学,能够在态度上提高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课堂学习效果有明显提升;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提高中职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对改进中职传统教学方式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李丹[6](2020)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定位研究》文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思政课教师要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决定了国家的未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引路人和指导者。而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意识不强、角色冲突、角色素质不高等问题,导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不强。因此,本文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为研究对象,以期从理论和实践上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定位,从而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理论提供指导。主动使教师成功的实现自身的角色,增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本论文正文共分成五章,具体如下:第一章绪论主要包括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定位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及主要内容、研究的难点及创新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二章是论文写作的基础部分,主要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定位的理论渊源进行了具体梳理和分析。首先对新时代、教师角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定位的概念界定展开理论分析。之后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的理论基础进行阐述,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指导、儒家传统教育思想的借鉴、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参考等四个方面去分析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定位的研究基础。第三章主要是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定位的全面梳理,详细探析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现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定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现状与定位的原因。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的现状调查问卷分析,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梳理与分析后得出角色弱化的主要原因。第四章基于上一部分的角色分析,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定位理论构建的研究,这也是本文的创新之处。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定位的原则、目标、内容、方法、途径五个方面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定位理论构建进行归纳与总结。第五章重点分析与研究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定位的实践策略。本章节的主要内容从五个方面去论述实践策略的定位,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做创新意识的激发者、铸魂育人的训教者、传统文化的继承者、科学理论的普及者、勇于创新的助力者,希望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动地进入角色并实现角色。这也是本文的重点部分。

杨柳[7](2020)在《“板块式”教学理念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阅读教学是语文学科教学目标的五大领域之一,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丰富学生情感经验、促使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基础,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仍有不少问题,在新课改大潮中,诸多专家和学者对此做了诸多有益尝试。其中湖北特级教师余映潮以“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作为阅读教学的设计思想,以“重文本,重朗读,重品析,重学法,重积累”作为阅读教学的课堂要求,创造性地提出了“板块式”教学理念,形式上板块清晰,过程中步骤明朗,程序上线条简洁,既优化了教学内容,又提高了课堂效率,为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带来了新的气象。本论文立足余映潮老师的“板块式”教学理念,通过对相关理论着作、案例的细致研究,并展开问卷访谈等,对该理念在当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进行客观地梳理分析,取其精华,反思不足,以期在生本视域下对“板块式”教学理念开展更有效的实践探索,进一步优化、完善该理念。本论文除绪论和结论外,正文共分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对“板块式”教学理念及其实践的概述。在理论层面对该理念的基本形态、设计特色及理论基础作阐述,并且以散文、小说、诗歌为例分析该理念在阅读教学中的创新实践。第二部分重点对“板块式”教学理念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予以分析。以三所不同地市的初中为例,采用学生问卷、教师访谈的形式开展调查,在借鉴该理念的成功经验的同时,发现其在具体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剖析原因,以找出具体、可操作的实践策略。第三部分在对“板块式”教学理念反思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实践探索,切实贯彻“生学为本”。首先,从设计层面出发,在多元解读教材、弹性预设、“工具性”与“人文性”三方面对教师提出新要求;其次,以具体实践中心,立足文情、学情,在备课环节渗透生本、教学过程凸显生成性、对文本的情感体验以及新时期师生角色的重新定位四个方面提出具体、可操作的优化策略。最后,以该理念与时俱进的现实趋向为突破点,从语文性、继承性、探索性等层面展开有效探讨,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第四部分以《老王》为例设计一则“板块式”阅读教学案例,在汲取该理念精华的同时,对其在具体阅读教学实践中的优化予以更有效的思考和探索。本文在研究“板块式”教学理论层面的同时,将该理念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相结合,以期能为广大一线语文教师提供新思路,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探索出新的方法和技巧,更好地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促进自身专业技能的提升。

张茜[8](2020)在《接受理论视域下的部编本初中鲁迅作品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被誉为“民族魂”的现代文学家鲁迅,其作品从上世纪20年代初就被选编进中学语文教材,至今已近百年。随着社会发展、时代变革、思想文化观念的更迭等原因,选入教材的鲁迅作品篇目也一直在发生变化,但总体上一直在教材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2016年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正式使用,鲁迅作品经过增删调整,仍入选了8篇之多,其总数量是其他作家远远不及的,可见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育中的分量之重。然而今天,初中鲁迅作品阅读教学仍面临着新、老诸多难题。为了改善教学效果,本文试着从接受理论这一视域入手,利用该理论与鲁迅作品、中学生认知水平等的契合点,将其中有实用价值的部分结合到日常教学活动中,以期为初中鲁迅作品教学提供一些教学策略和思路。本文包括六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主要包括选题原因、文献综述、研究的价值及意义等,通过对之前鲁迅作品教学研究的总体把握,试图理清教学中仍存在的问题,以明确论文研究的方向。第二部分借助接受理论,将其与鲁迅作品、初中生认知水平等相联系,尝试建立本文的理论基础,为后续研究做理论指导。第三部分调查部编本初中鲁迅作品的接受现状,调研对象为YF中学的师生,明晰实际教学中存在的困境并分析问题。第四部分针对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教师方面是对鲁迅作品的教育价值重视不够;不够关注学生对鲁迅作品的接受情况;文本解读和分析能力仍有待提高等。学生方面是对鲁迅作品的理解浅表化;学习兴趣不高,对作品经典性和时代性认识不深或态度冷漠。接受客体方面是鲁迅作品本身的审美距离和理解难度。接受环境方面是人工智能背景下,新媒介对鲁迅作品崇高意义的消解等。第五部分根据上述原因,运用接受理论,从教师备课、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层面提出了对应的解决策略。第六部分试设计课例,以运用以上接受理论指导下的教学策略,验证其可行性和教学效果。接受理论不是完美的,本身仍存在一些问题,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我所用,汲取有利于教学的理论方法,引导学生更好地亲近鲁迅、接受鲁迅作品,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和精神滋养。

张倩倩[9](2020)在《高中数学课堂练习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课堂练习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一方面,它有利于学生及时掌握所学知识与技能,激发灵活性、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心理和学习习惯等。另一方面,它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等。可见课堂练习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整体的教学效果,因此为全面了解高中数学课堂练习,本文将从学生对数学课堂练习的态度、数学课堂练习的时间、数学课堂练习的内容、数学课堂练习的形式、数学课堂练习的监控、数学课堂练习的指导六个维度对高中数学课堂练习现状进行研究。本文首先梳理了高中数学课堂练习的相关研究,了解其动态;其次依据文献梳理的理论知识,在相关专家的指导下,制定调查问卷与访谈提纲;接着采取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对某地3所学校的教师与学生进行调查。研究表明,当前高中数学课堂练习存在练习时长合适,时机合理;习题难度与量都比较适中等优点。然而也存在教师对课堂练习内容的认识存在误区;练习组织形式单一;练习指导规划不合理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进行归因分析,结合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从科学的角度提出以下建议:(1)提高学生对数学课堂练习的积极性与喜爱程度;(2)消除教师对数学课堂练习内容认识的误区;(3)变化组织形式;(4)安排便于教师监控的座位模式;(5)合理规划数学课堂练习指导。本文共有六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分析了研究背景、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研究创新。第二部分总结了已有的研究成果、理论基础和概念界定。第三部分阐述了研究设计。第四部分分析了本研究的调查结果。第五部分依据以上调查结果分析,提出提高高中数学课堂练习效果的对策。第六部分为本研究的结论及反思。

李静怡[10](2020)在《民族中学远程直播教学中远端教师协同教学的现状及策略研究 ——以甘孜州KD中学为例》文中认为远程直播教学在民族地区的中学教育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远程直播教学将名校的优秀教学资源直接无缝地输入到教育理念较为落后、优秀师资匮乏和生源基础薄弱的民族地区,从而提升了民族地区中学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了民族地区中学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为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向高位均衡发展做出了贡献。远程直播教学中,远端教师与前端教师协同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远程直播教学的质量。本文通过对民族地区中学在远程直播教学中的入学前协同、课前协同、课中协同和管理协同四方面进行调查,即在学前,远端教师与前端教师协同对新生进行培训;在课前,以前端教师为主导,远端教师在前端教师教学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备课;在课中,远端教师与前端教师同时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远端教师辅助进行课堂交互;在管理上,远端与前端按照同一标准进行评价,远端教师会依据学情,对远端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从这四方面的调查中发现,在民族地区中学远程直播教学中,远端教师的协同教学主要存在远端教师难以适应远程直播协同教学,对自身的教学任务不明确;远程直播课堂的授课内容多、速度快、难度高,民族地区学生基础差,协同教学困难;远端教师协同开展课堂活动不足,课堂协同效率低;在协同教学中,前端教师处于绝对主导地位,远端教师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远端教师难以适应教学角色的转变;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相对落后,教育基础薄弱;前端与远端课堂活动开展基础不对等,远端课堂活动难开展;远端教师在教学中对前端教师过度依赖,难以发挥远端教师的自主性与创造性。为此,远端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角色,成为民族地区远程直播教学中的协作者;立足于民族地区实际,将普适性质量提高与因材施教相结合;丰富前端与远端师生交互方式,构建系统化的远程直播协同教学模式;建立远端教师的专业发展机制,激活民族地区远端教师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完善远程直播教学的协同管理制度,保障远程直播协同教学的质量等。

二、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新定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新定位(论文提纲范文)

(1)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乡村中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缘起
        1.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改革的基本趋势
        2.乡村教师是提高乡村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3.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教育研究面临新挑战
    (二)基本概念界定
        1.教育信息化
        2.角色
        3.教师角色
    (三)理论基础
        1.角色理论
        2.建构主义理论
    (四)研究现状
        1.文献趋势分析
        2.国内外研究现状
        3.国内外研究的思考
    (五)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六)研究内容、方法与思路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3.研究思路
二、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乡村中学英语教师角色定位
    (一)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乡村中学英语教师角色亟待转换
        1.教育信息化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2.英语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的要求
    (二)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乡村中学英语教师的应然角色
        1.知识的引导者
        2.教学活动的协作者
        3.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4.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5.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者
三、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乡村中学英语教师的角色现状调查
    (一)问卷调查
        1.调查目的
        2.问卷编制
        3.信度分析
        4.效度分析
        5.正式发放问卷
    (二)调查数据分析
        1.乡村中学英语教师角色的总体情况
        2.乡村中学英语教师角色的分类剖析
        3.乡村中学英语教师角色的人口特征变量差异分析
        4.不同教龄乡村中学英语教师角色情况的影响因素分析
四、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一)教师角色总体上存在的问题
        1.传统课堂教学结构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2.师-生、师-师之间缺乏交流与合作
        3.教学科研意识差、水平低
        4.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缺失
    (二)不同类别教师对教师角色存在的问题
        1.乡村教师对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的角色水平存在不足
        2.低学历教师对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的角色水平存在不足
        3.短教龄教师对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的角色水平存在不足
    (三)教师角色转换问题原因分析
        1.教师自身对教育信息化的接受程度不高
        2.学校对教师角色转换的条件支持不够
五、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乡村中学英语教师角色转换对策与建议
    (一)乡村教师增强自身的角色修养
        1.转变教师观念,学习教育新模式
        2.充实教师自身专业知识
        3.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二)学校助力乡村教师的角色转换
        1.实施“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方式
        2.完善教师评价制度
        3.积极开展教师培训活动
    (三)社会帮扶乡村教师的角色转换
        1.社会提高教师职业的认可度
        2.政府优化乡村学校资源配置
六、总结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创新点与不足
    (三)研究展望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调查问卷
附录二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三 教师访谈实录
致谢

(2)基于数学史网络研修的在职初中数学教师观念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论
    1.1 背景
        1.1.1 数学史教育价值呼吁实证研究的验证
        1.1.2 教育改革落实亟需教师观念的调整
        1.1.3 信息技术发展强力支撑教师网络研修的推行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1.4 论文结构概览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数学教师观念
        2.1.1 国内教师信念及观念研究述评
        2.1.2 国外教师信念及观念研究述评
    2.2 数学史与教师专业发展
第3章 概念框架
    3.1 理论的作用
    3.2 研究问题中的理论要素
    3.3 观念及信念系统
        3.3.1 信念内涵:信念和知识
        3.3.2 信念结构:信念系统
    3.4 教师的数学观
        3.4.1 三种概观和判断
        3.4.2 三种数学观
        3.4.3 大纲及课标中的数学观
    3.5 教师的数学教学观
        3.5.1 三种数学教学观
        3.5.2 大纲及课标中的数学教学观
    3.6 理论视角的联系
    3.7 研究问题的细化
第4章 研究设计
    4.1 项目背景
        4.1.1 主题选择
        4.1.2 项目组织
    4.2 研究方法
    4.3 数据收集
    4.4 研究工具
    4.5 数据分析
    4.6 信效度分析
第5章 教师观念变化趋势
    5.1 数学观变化趋势的量化分析
    5.2 数学观变化趋势的质性分析
        5.2.1 数学演进
        5.2.2 数学应用
        5.2.3 数学本质
    5.3 数学教学观变化趋势的量化分析
    5.4 数学教学观变化趋势的质性分析
        5.4.1 教学目标
        5.4.2 教学过程及师生角色
        5.4.3 学生学习
        5.4.4 教学资源
第6章 教师观念转变案例研究
    6.1 个案 1:孙老师
        6.1.1 孙老师的数学观
        6.1.2 孙老师的数学教学观
        6.1.3 孙老师案例小结
    6.2 个案 2:侯老师
        6.2.1 侯老师的数学观
        6.2.2 侯老师的数学教学观
        6.2.3 侯老师案例小结
    6.3 个案 3:李老师
        6.3.1 李老师的数学观
        6.3.2 李老师的数学教学观
        6.3.3 李老师案例小结
    6.4 跨案例分析
        6.4.1 数学观
        6.4.2 数学教学观
        6.4.3 发展机制
第7章 结论
第8章 讨论
    8.1 与已有研究的联系
    8.2 可能回答的问题
    8.3 回顾理论与方法论
    8.4 回顾教育研究的三个方面
    8.5 启示、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研修主题示例
    附录2 数学观及数学教学观开放问卷(研修前后)
    附录3 函数主题反思单示例
    附录4 个案教师访谈提纲(研修后)
    附录5 《中学数学教师数学观问卷》正式问卷
    附录6 a《中学数学教师数学教学观问卷》初测问卷
    附录6 b《中学数学教师数学教学观问卷》正式问卷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疫情与后疫情时期初中语文线上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以信阳市羊山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初中语文线上教学的基本情况
    第一节 线上教学的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疫情时期至后疫情时期初中语文线上教学情况
第二章 信阳市羊山中学疫情时期的初中语文线上教学问卷调查分析
    第一节 信阳市羊山中学疫情时期语文线上教学基本情况
    第二节 问卷调查情况与分析
        一、教师问卷调查情况与分析
        二、学生问卷调查情况与分析
        三、家长问卷调查情况与分析
    第三节 初中语文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一、对视力影响问题
        二、网络不稳定问题
        三、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主性问题
        四、语文教师的信息技术使用问题
        五、线上语文教学评价不统一问题
        六、语文线上教学效果不佳问题
第三章 初中语文线上教学改进策略
    第一节 加强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与习惯指导
        一、加强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指导
        二、加强学生语文学习习惯指导
    第二节 保障网络稳定安全
        一、保障网络使用安全
        二、保障网络使用稳定
    第三节 加强家校的联系
        一、密切与家长的联系
        二、发挥家长的监督作用
    第四节 加强语文教师线上教学培训
        一、培养语文教师的信息素养
        二、培养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第五节 加强线上语文教学质量评估
        一、突出综合性评价特点
        二、构建线上语文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第六节 颠覆以往教学方式
        一、吸引学生注意力
        二、加强师生间的互动
第四章 初中语文优秀线上教学案例设计与分析
    第一节 初中语文线上阅读教学设计与分析
        一、阅读教学案例设计——以《木兰诗》为例
        二、《木兰诗》案例设计分析
    第二节 初中语文线上写作教学设计与分析
        一、写作教学案例设计——以《抓住细节》为例
        二、《抓住细节》案例设计分析
    第三节 初中语文线上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与分析
        一、综合性学习案例设计——以《天下家国》为例
        二、《天下家国》案例设计分析
第五章 “后疫情时期”线上教学持续发展
    第一节 “后疫情时期”线上教学的未来走势
        一、以信息技术为基础
        二、以教学基本规律为前提
        三、以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为走向
    第二节 对“后疫情时期”线上教学的未来展望
        一、开放的学习空间
        二、重新塑造的教师角色
        三、学生学习的个性化
        四、重新定位的学校功能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关于初中语文线上教学的调查问卷(教师版)
    附录B:关于初中语文线上教学的调查问卷(学生版)
    附录C:关于初中语文线上教学的调查问卷(家长版)
    附录D:初中语文线上教学现状的访谈提纲
    附录E:初中语文线上教学现状的访谈记录
致谢

(4)中学思想政治课信息化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1.研究缘由
        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1)“教育信息化”相关研究
        (2)信息化教学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1)观察研究法
        (2)文献研究法
        (3)访谈调查法
    (四)应用价值与不足之处
        1.应用价值
        2.不足之处
    (五)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理论
        2.发现学习理论
        3.混合学习理论
一、基本概念及中学思想政治课信息化教学的必要性
    (一)基本概念
        1.教育信息化
        2.信息化教学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信息化教学的必要性
        1.顺应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2.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发展趋势
二、信息化教学为中学思想政治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信息化教学为中学思想政治课带来的机遇
        1.优化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
        2.拓展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资源
        3.增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吸引力
        4.提升学生自我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二)信息化教学为中学思想政治课带来的挑战
        1.对思想政治课传统教学方式带来的冲击与挑战
        2.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环境更复杂
        3.教师的知识储备和专业威信面临着挑战
        4.人工智能对教师角色的冲击
    (三)当前中学思想政治课信息化教学转变困难的原因
三、中学思想政治课信息化教学发展策略
    (一)中学思想政治课信息化教学原则
        1.适用性原则
        2.协调性原则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信息化教学发展策略
        1.转变教学理念
        (1)师生平等的对话教学
        (2)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
        (3)注重过程性教学评价
        2.培养和提升教师与学生的信息化素养
        (1)教师信息素养提升
        (2)学生信息素养提升
        3.政府及学校对信息化教学的支持
        (1)政府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
        (2)智慧校园建设
        (3)隐私与管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5)任务驱动下的中职《推销实务》课程雨课堂教学设计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动态
        二、国外研究动态
        三、研究现状述评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一、技术路线
        二、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依据
    第一节 相关概念介绍
        一、雨课堂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
    第二节 相关理论
        一、智慧教育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四、“三教”理念
第三章 中职《推销实务》课程教学现状与问题分析
    第一节 教学现状分析
        一、课程开设情况分析
        二、教师教学情况分析
        三、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第二节 中职《推销实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课前无法有效了解学生进行预习
        二、课中师生、生生缺乏必要互动
        三、课后不能对学生进行及时跟踪指导
        四、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考核方式有待改善
    第三节 总结与启示
第四章 中职《推销实务》课程教学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社会的因素
    第二节 学校的因素
    第三节 中职教师方面的因素
    第四节 中职学生方面的因素
        一、学生文化基础薄弱
        二、缺乏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产生厌学心理
        三、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
第五章 任务驱动下的中职《推销实务》课程雨课堂教学设计分析
    第一节 中职雨课堂教学需求分析
        一、中职《推销实务》课程教学的需求分析
        二、中职教师教学的需求分析
        三、中职学生学习的需求分析
        四、中职雨课堂教学优势分析
    第二节 中职雨课堂教学可行性分析
        一、技术可行性分析
        二、经济可行性分析
        三、环境可行性分析
    第三节 中职《推销实务》课程教学分析
        一、课程设计理念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三、课程教学内容分析
        四、课程教学对象分析
        五、课程教学方法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任务驱动下的中职《推销实务》课程雨课堂教学设计
    第一节 指导思想与设计原则
        一、指导思想
        二、设计原则
    第二节 教学流程设计
    第三节 教学环节设计
    第四节 教学环境设计
        一、硬件教学环境
        二、软件教学环境
    第五节 教学资源设计
        一、课前资源设计
        二、课中资源设计
        三、课后资源设计
    第六节 教学活动设计
        一、基于预习任务单的课前自主学习活动
        二、课中互动活动
        三、分组合作活动
        四、基于复习任务单的课后提升活动
    第七节 教学评价设计
    第八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任务驱动下的中职《推销实务》课程雨课堂教学课例研究
    第一节 课例一:推销洽谈的策略与方法
        一、课前准备
        二、教学实践
        三、效果分析
        四、课后反思
    第二节 课例二:推销成交
        一、课前准备
        二、教学实践
        三、效果分析
        四、课后反思
    第三节 教学实践总结
第八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总结
    第二节 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致谢

(6)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定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一)选题的目的
        (二)选题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的方法及主要内容
        (一)研究方法
        (二)主要内容
    四、研究的难点与创新
        (一)研究的难点
        (二)研究的创新
    注释
第二章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定位的概念及基础理论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新时代
        (二)角色
        (三)教师角色
        (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
    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的“灌输”理论
        (三)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分工理论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指导
        (一)毛泽东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观
        (二)邓小平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观
        (三)江泽民、胡锦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观
        (四)习近平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观
    四、儒家传统教育思想的借鉴
        (一)教育为治国治民之首
        (二)教育为人生之基
        (三)教育的目的“礼贤下,举贤才”
        (四)教育的首要为品德和伦理教育
        (五)教师在教育中的地位
    五、其他学科相关的理论参考
        (一)教育学中“教育哲学”理论
        (二)心理学中“认知方式”理论
        (三)社会学中“角色定位”理论
        (四)管理学中“管理教育”理论
    注释
第三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分析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现状解析
        (一)地位崇高、使命光荣与环境氛围的矛盾
        (二)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与自身素质的矛盾
        (三)自身发展的强烈诉求与客观条件的矛盾
        (四)队伍迅速扩大与成长发展瓶颈的矛盾
        (五)部分教师思想迷茫与职业定位的矛盾
    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的定位探析
        (一)政治方向的引领者
        (二)理论知识的传授者
        (三)学习方法的辅导者
        (四)高尚品行的塑造者
        (五)人生价值的打造者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现状与定位的原因探析
        (一)社会转型利益多元化冲击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二)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三)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负面影响削弱了高校党团教育的效果
        (四)传统教育理念塑造了单向度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注释
第四章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定位的理论构建
    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定位的原则
        (一)坚持发展性原则
        (二)坚持整体性原则
        (三)坚持有效性原则
    二、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定位的目标
        (一)由个体推进向整体突破的变化
        (二)由知识培育向价值培育的变化
        (三)由学生发展向社会需要的变化
    三、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定位的内容
        (一)政治要强
        (二)情怀要深
        (三)思维要新
        (四)视野要广
        (五)自律要严
        (六)人格要正
    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定位的方法
        (一)由诠释性向启发式的变化
        (二)由解释性向探究式的变化
        (三)由讲授性向引导式的变化
    五、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定位的途径
        (一)思政课教学与整体教学相结合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三)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
    注释
第五章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定位的实践策略
    一、增加理论学习、做创新意识的激发者
        (一)增强专业能力,扎实专业功底
        (二)突破专业限制,完善知识结构
        (三)接受创新理论,勇于创新教学
    二、加强责任担当、做铸魂育人的训教者
        (一)增强文化自觉,提高文化素养水平
        (二)交融学科研究,提高科研水平能力
        (三)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艺术氛围
    三、提高自身修养,做传统文化的继承者
        (一)无私精神,继承优秀传统文化
        (二)无畏精神,弘扬革命红色文化
        (三)奉献精神,发扬社会先进文化
    四、启发逻辑思维、做科学理论的普及者
        (一)思维逻辑严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思维方法辩证,培养学生深入分析的能力
        (三)思维导向开阔,培养学生全面学习的能力
    五、树立问题意识、做勇于创新的助力者
        (一)正视学生问题,做学生发展的引导者
        (二)教师以身示教,做学生发展的示范者
        (三)以问题为导向,做四个自信的助力者
    注释
结束语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7)“板块式”教学理念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关于“板块式”教学理念
        1.3.2 “板块式”教学理念的理性肯定
        1.3.3 “板块式”教学理念的反思探讨
        1.3.4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研究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案例分析法
        1.4.3 问卷调查法
        1.4.4 访谈法
第二章 “板块式”教学理念概述
    2.1 “板块式”教学理念的基本形态
    2.2 “板块式”教学理念的设计特色
        2.2.1 主要特征
        2.2.2 设计角度
    2.3 “板块式”教学理念的理论基础
        2.3.1 结构主义理论
        2.3.2 最近发展区理论
        2.3.3 新课程改革理念
    2.4 “板块式”教学理念的创新实践
        2.4.1 散文教学实践
        2.4.2 小说教学实践
        2.4.3 诗歌教学实践
第三章 “板块式”教学理念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3.1 实施现状调查
        3.1.1 调查对象与内容
        3.1.2 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3.2 成功经验的借鉴
        3.2.1 多角度设计教学板块
        3.2.2 重视听说读写素养的提高
        3.2.3 注重活动过程的独特体验
        3.2.4 强调学习过程的引导评价
    3.3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3.1 存在问题
        3.3.2 原因剖析
第四章 “板块式”教学理念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4.1 设计层面的教学要求
        4.1.1 多元解读教材
        4.1.2 尝试弹性预设
        4.1.3 兼顾“工具”与“人文”
    4.2 具体实践的优化策略
        4.2.1 整合资源,备课环节渗透生本
        4.2.2 关注过程,阅读教学凸显生成性
        4.2.3 深入作品,激发对文本的情感体验
        4.2.4 变革观念,实现师生角色重新定位
    4.3 与时俱进的现实趋向
        4.3.1 语文性:语言美与文化美的融合
        4.3.2 继承性:基于传统基础上的创新
        4.3.3 探索性:教师专业素养的革新
第五章 “板块式”阅读教学设计——以《老王》为例
    5.1 《老王》教学设计
    5.2 《老王》设计分析
        5.2.1 设计思想
        5.2.2 整体分析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附录2
在校期间获奖情况

(8)接受理论视域下的部编本初中鲁迅作品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引言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的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价值
    1.3 选题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国内研究进展
        1.3.2 国外研究进展
    1.4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点
        1.4.1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2 创新点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研究法
        1.5.2 问卷调查法
        1.5.3 访谈法
        1.5.4 案例分析法
2.接受理论的介绍及与鲁迅作品教学的契合点
    2.1 接受理论相关概念
        2.1.1 文本的召唤结构
        2.1.2 期待视野理论
        2.1.3 第二文本理论
    2.2 接受理论与鲁迅作品教学的契合点
        2.2.1 文本召唤理论与课文意义的生成性
        2.2.2 期待视野理论与阐释的适度性
        2.2.3 第二文本理论与对话的开放性
    2.3 接受理论、鲁迅作品与初中生认知水平的契合点
        2.3.1 锻炼初中生独立思考能力
        2.3.2 激发初中生的批判性思维
        2.3.3 涵养初中生的人文关怀
        2.3.4 培养初中生现代公民意识
3.部编本初中鲁迅作品的接受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部编本初中鲁迅作品分析
    3.2 初中鲁迅作品教学的接受现状调查
        3.2.1 调查问卷的预设和调研
        3.2.2 调查问卷的确立和调查依据
    3.3 初中鲁迅作品接受现状分析
        3.3.1 教师层面
        3.3.2 学生层面
    3.4 其他调查方式及资料汇总
        3.4.1 课堂观察
        3.4.2 访谈调查
    3.5 部编本鲁迅作品接受问题的归纳
        3.5.1 教师层面存在的问题
        3.5.2 学生层面存在的问题
4.初中鲁迅作品教学接受问题的成因分析
    4.1 鲁迅作品接受问题的历史成因分析
    4.2 接受视域下的现实原因分析
        4.2.1 教师阐释的适度性
        4.2.2 学生与选文对话存在难度
        4.2.3 鲁迅作品自身的审美距离
        4.2.4 接受媒介和环境的剧变
5.接受视域下初中鲁迅作品教学策略探究
    5.1 接受视域下教师应具备的教学素养
        5.1.1 扎实的文学理论素养
        5.1.2 成为理想的读者
        5.1.3 不断自我更新的能力
        5.1.4 健康的审美素养
        5.1.5 广博的文学文化素养
    5.2 接受视域下教师应遵循的教学原则
        5.2.1 初中鲁迅作品教学与文本的召唤性
        5.2.2 初中鲁迅作品教学与主客体的转换性
        5.2.3 初中鲁迅作品教学与对话的开放性
        5.2.4 初中鲁迅作品教学与效果的多元性
        5.2.5 传受互动,树立参与式课堂活动观
    5.3 接受视域下教师备课策略的构建
        5.3.1 合理选择鲁迅作品教学内容
        5.3.2 掌握学情:发挥接受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5.4 接受视域下教师课堂教学方法的探索
        5.4.1 激趣与适度:激发期待式阅读心理
        5.4.2 朗读与仿写:促进学生高度参与和创造
        5.4.3 对比与联读:提升学生阅读思考能力
    5.5 接受环境的包容性:人工智能背景下媒介的创新性
        5.5.1 革新教学理念,建立网络化教学思维
        5.5.2 提升网络信息素养,加强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5.5.3 自觉转变观念,引导学生接受现代化课堂
6.接受视域下鲁迅作品教学课例分析
    6.1 课前调查,了解学情
        6.1.1 调查学生对鲁迅作品的接受现状
        6.1.2 调查学生对鲁迅作品的期待视野
    6.2 遵循教学原则,设定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6.2.1 教学目标的设定
        6.2.2 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6.3 接受理论指导下的备课策略
        6.3.1 探寻召唤结构,创新文本解读
        6.3.2 结合学情,激发阅读期待
        6.3.3 选择教学内容:从文学解读到语文解读
    6.4 课堂教学方法的设计
        6.4.1 重视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6.4.2 运用对比,培养辨析词语的能力
        6.4.3 任务驱动,培养思考能力
        6.4.4 鼓励仿写,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6.5 合理利用接受环境
        6.5.1 课前:组织学生网上预习新课
        6.5.2 课中:适度利用技术,助力学习活动
        6.5.3 课后:鼓励网上展示、交流学习成果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部编本初中鲁迅作品阅读教学现状调查问卷(教师版)
    附录2 :部编本初中鲁迅作品阅读接受现状调查问卷(学生版)
    附录3 :“鲁迅作品接受情况”一对一访谈记录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9)高中数学课堂练习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课堂练习”的国外研究现状
        1.3.2 “课堂练习”的国内研究现状
        1.3.3 总结
2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练习
        2.1.2 课堂练习
        2.1.3 数学课堂练习
    2.3 理论基础
        2.3.1 建构主义理论
        2.3.2 多元智能理论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问题
    3.2 研究思路
    3.3 研究方法
        3.3.1 问卷调查法
        3.3.2 访谈法
4 高中数学课堂练习的现状调查
    4.1 调查结果描述
        4.1.1 问卷调查结果描述
        4.1.2 教师访谈结果描述
    4.2 调查结果分析
        4.2.1 高中数学课堂练习的优点
        4.2.2 高中数学课堂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5 提高高中数学课堂练习效果的对策
    5.1 提高学生对数学课堂练习的积极性与喜爱程度
        5.1.1 重新定位课堂练习动机
        5.1.2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5.2 消除教师对数学课堂练习内容认识的误区
        5.2.1 重新定位课堂练习目标
        5.2.2 精心设计练习内容
    5.3 变化组织形式
    5.4 安排便于教师监控的座位模式
    5.5 合理规划数学课堂练习指导
        5.5.1 发挥学生之间相互指导的作用
        5.5.2 适当缩短单次课堂练习指导时间
6 研究结论与研究反思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A 高中数学课堂练习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
附录 B 高中数学课堂练习现状访谈提纲
致谢

(10)民族中学远程直播教学中远端教师协同教学的现状及策略研究 ——以甘孜州KD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与意义
        1.1.1 研究缘起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文献综述
        1.2.1 关于远程直播教学的研究
        1.2.2 关于协同教学的研究
        1.2.3 关于远程直播教学中远端教师协同教学策略的研究
        1.2.4 相关研究评析
    1.3 核心概念界定
        1.3.1 远程直播教学
        1.3.2 远端教师
        1.3.3 协同教学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2 民族中学远端直播教学中远端教师协同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调查设计
        2.1.1 问卷设计
        2.1.2 访谈设计
        2.1.3 课堂观察设计
    2.2 民族中学远端直播教学中远端教师协同教学的现状
        2.2.1 学前协同:远端教师与前端教师协同对新生进行培训
        2.2.2 课前协同:以前端教师为主导,远端教师在前端教师教学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备课
        2.2.3 课中协同:同时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远端教师辅助进行课堂交互
        2.2.4 管理协同:远端与前端按照同一标准进行评价,远端教师依据学情对远端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2.3 民族中学远程直播教学中远端教师协同教学存在的问题
        2.3.1 远端教师难以适应远程直播协同教学,对自身的教学任务不明确
        2.3.2 远程直播课堂授课内容多、速度快、难度高,民族地区学生基础差,协同教学困难
        2.3.3 远端教师协同开展课堂活动不足,课堂协同效率低
        2.3.4 在协同教学中,前端教师处于绝对主导地位,远端教师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
3 民族中学远程直播教学中远端教师协同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1 远端教师难以适应教学角色的转变
    3.2 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相对落后,教育基础薄弱
    3.3 前端与远端课堂活动开展基础不对等,远端课堂活动难开展
    3.4 远端教师在教学中对主讲教师过度依赖,限制了远端教师自主性与创造性的发挥
4 民族中学远程直播教学中远端教师协同教学的策略
    4.1 转变教学角色,让远端教师成为民族地区远程直播教学的协同者
    4.2 立足于民族地区实际,将普适性质量提高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4.3 丰富前端与远端师生交互方式,构建系统化的远程直播协同教学模式
    4.4 建立远端教师的专业发展机制,激活民族地区远端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4.5 完善远程直播教学中的协同管理制度,保障远程直播教学的质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新定位(论文参考文献)

  • [1]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乡村中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研究[D]. 陈明珠.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2]基于数学史网络研修的在职初中数学教师观念发展研究[D]. 孙丹丹. 华东师范大学, 2021(09)
  • [3]疫情与后疫情时期初中语文线上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以信阳市羊山中学为例[D]. 徐畅. 信阳师范学院, 2021(09)
  • [4]中学思想政治课信息化教学研究[D]. 刘洋. 天水师范学院, 2020(06)
  • [5]任务驱动下的中职《推销实务》课程雨课堂教学设计应用研究[D]. 孙顺钰. 贵州师范大学, 2020(06)
  • [6]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定位研究[D]. 李丹.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12)
  • [7]“板块式”教学理念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杨柳. 济南大学, 2020(01)
  • [8]接受理论视域下的部编本初中鲁迅作品教学研究[D]. 张茜. 天水师范学院, 2020(06)
  • [9]高中数学课堂练习现状及对策研究[D]. 张倩倩. 山西师范大学, 2020(07)
  • [10]民族中学远程直播教学中远端教师协同教学的现状及策略研究 ——以甘孜州KD中学为例[D]. 李静怡.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重新定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