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暂停从美进口部分肉食(论文文献综述)
刘海量[1](2021)在《DW公司国际贸易业务外汇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认为外汇风险一直以来都是参与国际贸易的企业必须面对的难题。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缓慢,成交金额不大,并且我国采取固定汇率制度,汇率相对固定,汇率变动的风险基本上是国家在承担。随着人民币汇率制度的不断改革,尤其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实施以来,人民币兑换世界货币的汇率波动更加频繁,加之我国进出口贸易飞速发展,进出口额逐年增大,国际参与度越来越高,参与国际贸易的企业所面临的汇率风险也越来越突出。本文所研究的DW公司是以进出口贸易为主营业务的民营企业。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国际贸易中,如何对国际贸易业务外汇风险进行有效管理,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课题。首先,对时代背景和国内外关于国际贸易中汇率风险的研究进行了阐述,随着国际贸易理论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形势越来越错综复杂,国际贸易业务涉及到的外汇风险问题越来越突出,作为国际贸易的参与者,国际贸易企业必须做好国际贸易业务外汇风险管理。其次,介绍了企业的情况和主营业务,对企业目前的外汇风险管理现状进行梳理。第三、通过对企业主营业务的外汇风险管理现状的剖析,发现企业目前外汇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外汇风险管理目标不明确、缺乏外汇风险管理策略和外汇风险管理措施不具体。分析问题的原因是缺乏外汇风险管理思维领导层不够重视、缺少专门的管理机构研究外汇风险管理策略和缺少外汇风险管理流程确保管理措施实施。最后,提出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引进专业人才、设立专门的外汇风险管理机构制定管理策略和完善管理系统细化管理措施,并针对主营业务分析了具体的外汇风险管理方法,并且提出强化监督机制达成管理目标、完善外汇风险管理的规范化与流程化系统、投入专项资金培训外汇风险管理人才的外汇风险管理的实施保障。
郑捷航[2](2020)在《新时代粮食安全背景下的广东省虚拟耕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粮食安全关乎国计民生,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对粮食安全也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膳食所需的农产品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在新时代的新要求下,亟需探索如何协调居民膳食所需农产品的供需平衡。本研究选择全国最大的粮食调入省、全国常住人口最多的省份——广东省作为研究区域,将原本在数量无法直接汇总加和的不同类型农产品,通过引入虚拟耕地概念,得到有效的汇总,分析其数量和结构变化。本文以进入21世纪以来的2000—2018年为研究期,从居民膳食所需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肉蛋奶产品、加工产品四类主要农产品的生产、消费、贸易视角出发,运用统计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对上述三个环节中虚拟耕地消耗数量和结构变化进行系统分析;此外,计算农产品虚拟耕地消费量与生产量的差额,即虚拟耕地生产消费盈亏量;计算贸易净进口量占消费量的比重,得出省内消费对国外进口的依赖程度,对探索优化广东省耕地资源合理利用以及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得出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广东省农产品虚拟耕地含量测算得出:虚拟耕地含量低的农产品在贸易中有更强的比较优势,应尽可能多生产和出口,如稻谷、水产品等。(2)通过农产品生产视角下的广东省虚拟耕地利用分析得出:(1)从初始农产品和最终农产品角度测算的虚拟耕地消耗量结果有差异,前者小于后者;(2)省内产出的农产品隐含的虚拟耕地量远超省内实体耕地面积,说明广东省用有限的实体耕地生产出了超额的农产品,体现了耕地较高的产出效率。(3)通过农产品消费视角下的广东省虚拟耕地需求分析得出:(1)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差异明显,城镇居民肉蛋奶类虚拟耕地消费比重较大,农村居民粮食虚拟耕地消费比重较大,全省居民农产品实际消费的虚拟耕地需求总量逐年上升;(2)关于虚拟耕地生产消费盈亏量的测算,与广东省生产初始农产品的虚拟耕地消耗量比较,虚拟耕地消费量大于生产量;而与广东省产出最终农产品的虚拟耕地消耗量相比,生产量基本可满足消费需求。(4)通过农产品贸易视角下的广东省虚拟耕地流动分析得出:(1)广东省虚拟耕地进口量远超出口量,虚拟耕地贸易呈净进口的状态,其中虚拟耕地进口量最大的是大豆,出口量最大的是水产品;(2)广东省主要农产品虚拟耕地对外依存度高且相对集中于美洲国家,需引起重视,严格控制进口品种规模,适度开拓进口来源渠道以分散贸易风险。
邓妍妍[3](2020)在《近代安庆商业研究(1840-1938)》文中研究说明近代安徽经济发展状况,也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东部沿海沿江省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视角。而作为当时安徽省会的安庆,在安徽省内诸多城市中,其商业发展水平不仅代表了安徽社会经济发展水准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也是衡量和观察近代安徽经济的主要窗口之一。因而将近代安庆商业作为研究选题,其价值和意义是比较明显的。选题截取的时间下限到1938年,是因为在此年的6月以后,安庆沦陷于日伪统治。文章参考了地方志、近代报刊杂志等大量文献与传媒资料,同时也采用了部分安庆地方文史资料,多角度论证近代安庆商业历史和发展的主要特征及规律,其中包括了将安庆与省内主要城市商业比较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近代商业发展对安庆社会生活所带来的变化和影响。具体主要从四个部分论述:第一部分,考察了近代安庆商业基础。从自然地理区位环境、物质资源丰富性和政治经济地位等三方面入手,分析安庆商业得以发展的条件和优势。第二部分,从近代安庆众多商业“老字号”、牙行、新式商业、商业组织结构等多视角为切入点,展现近代安庆商业主体发展历程及概貌,从而揭示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第三部分,透过商业表象,深度挖掘近代安庆商业发展根本缘由,探讨农商之间、新旧商业之间、政商之间的内在关联性与所呈现的基本特征。为了更好说明安庆商业在近代安徽城市中所处地位,则以芜湖、蚌埠商业发展的突出点与安庆对比,明确近代安庆商业发展的特殊性。第四部分,分析近代商业发展对安庆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商业发展会打破传统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固态化,首先会改变近代安庆人的衣食住行,同时也因为新式商业而优化了居民的职业结构;其次也带来了城市公共事业设施的改进和近代化,从而更新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再次,居民择业观念因为商业结构的变化而改变,人权平等意识增强,带动了社会职业教育和培训等近代变化。研究近代安庆商业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为当今安庆商业发展提供历史借鉴。
周莹[4](2020)在《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新闻标题是人们接触新闻的第一窗口。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新闻愈发成为了人们获取新闻信息最便捷快速的渠道。其中,“今日头条”作为当代在线用户数量最多的门户网站,在传播新闻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本文利用爬虫技术抓取了2019年3月至2019年5月的今日头条客户端新闻标题作为研究语料。分别从词汇、语法、修辞、语用等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在词汇方面,统计了今日头条新闻标题中的高频词,分类分析后我们发现标题中名词、动词使用最为广泛。在语法方面,新闻标题主要有单句式、组合式、成分缺省式这三类句型结构,在句类的选择上,以陈述句和疑问句为主。在修辞方面,从标题的词语层面的修辞、辞格层面的修辞这两个部分对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进行探讨。最后,从语用角度结合关联理论具体分析语料,我们发现标题创作是制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一种交际,关键在于激发读者结合语境取得最佳关联。
王应贵[5](2020)在《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目标、现实挑战与未来展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签订缓解了全球经济压力,稳定了金融市场预期。跟一般国际经贸协议不同的是,这份协议载有具体的商品与服务清单及采购数量。以协议所指定的商品与服务基准年(2017年)出口贸易为出发点,从数量目标的实现基本条件和难易程度看,商品出口的数量目标尚可实现,但服务数量目标难度较大。第二轮谈判将重点讨论降低双边关税水平,但谈判时机和进程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
王海广[6](2018)在《全国经济委员会与西北开发(1931-1938)》文中研究指明民国时期,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绥远等省地处西北,交通闭塞,地方军阀斗争不断,经济发展落后。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旱灾对西北地区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土地荒芜,饿殍无数,村落荒废,时人曾言“西北是天之所忘”,可见当时社会经济情形之惨淡。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关东军短时间内占领了东北地区,并向华北地区进军,步步蚕食中国领土,华北危机触动了南京国民政府的核心利益。在国家危难之际,西北地区因地理位置、资源等因素被关注,被看作为抗战建国的后方基地,各界人士在公开场合、报纸上发表开发西北的言论,鼓动宣传开发西北对民族兴亡的重要性,西北开发的口号一时高唱入云,官方和非官方的社团、记者前往西北考察并拟定开发计划,供国民政府参考。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限于经济能力、国内形势,对西北开发有心无力,至1933年全国经济委员会改组成立之后,国民政府开发西北的情势有所转变。全国经济委员会为国民政府直辖的专业机构,掌理全国经济建设和发展计划的设计、审定及监督指导,以及特定经济建设或发展计划的直接实施。西北地区贫困落后的情形引起了全国经济委员会的高度关注,1934年,在其制定的年度计划中专辟“西北开发”一节,制定了开发计划,其计划并非面面俱到,而是依据其财力状况,视实际需求,选择已有计划、投资少、收益高、直接促进生产的项目进行开发。经过实地考察,全国经济委员会确定西北开发集中于公路建设、水利设施建设、棉产改良、畜牧业改良等方面,公路建设主要涉及陕甘两省交通要道西兰公路,沟通陕南、关中的西汉公路;水利设施主要涉及陕西的泾惠渠二期工程和洛惠渠工程,甘肃临洮的洮惠渠,宁夏的云亭渠,绥远的民生渠等工程;棉产改良主要涉及陕西省的棉产事业;畜牧业改良主要涉及甘肃、宁夏、青海三省的畜种改良、牧草改良、兽疫防治。以上开发活动有的取得一定成效,有的则因技术问题、设计问题或资金缺乏等原因未能实现之前计划制定的目标,但是这些西北开发措施为该地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应该值得肯定。七七事变后,因全国经济委员会所办业务与其他部门重合,南京国民政府为提高行政效率,整合机构职能,于1938年撤销全国经济委员会,其所办业务并未废弃,多被其他部门所接管。
牛志威[7](2018)在《晚清粤港小说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晚清时期,粤港之地是小说创作出版中心上海之外,另一小说创作出版较为繁盛的地区。晚清粤港小说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报刊小说和单行本小说。经全面搜集,现见晚清粤港刊载小说报刊共50家,刊载小说共506种;单行本小说出版机构共22家,出版单行本小说共48种。本论文从地域角度,对晚清粤港创作出版的小说进行整体研究。本论文由绪论、正文、结语、附录四部分组成,正文共五章。绪论说明选题缘起、明确研究对象、总结研究现状并拟定论文框架。第一章在全面搜集晚清粤港小说文献的基础上,对晚清粤港小说进行整体概观。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认识晚清粤港小说的发展态势与地域分布状况,并分析其形成原因。第二章研究晚清粤港小说的作家群体。首先,全面细致地考索粤港每篇小说的作者署名,尽可能多地弄清晚清粤港小说的作者及其生平。其次,从晚清粤港小说家群体身份共性较大的籍贯、创作时的年龄阶段、政治倾向等几个方面,认识小说家群体与小说整体面貌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三章论述晚清粤港小说的主流思想——排满革命宣传及其表达途径。为达到宣传排满革命的目的,晚清粤港小说家对小说类型及小说主人公有一定的选择倾向。反抗异族统治及进行共和革命的历史演义小说、“革命+恋爱”模式的艳情小说、便于讲述道理的寓言体小说是小说家主要选择的小说类型。抗清人物与反清人物及其后代、晚清革命派人物、晚清保皇派人物是小说家主要选择或虚设的小说主人公,其中小说家对最后一类小说主人公是持批判嘲讽态度,对前数种小说主人公则是持赞扬歌颂态度。第四章全面论述晚清粤港小说排满革命宣传之外的其他主题,主要包括批判现实中的丑恶人物及丑恶现象、提倡实业、戒烟戒嫖、广博见闻、消闲娱乐等。第五章对晚清粤港小说家中成果丰富,但却一直未被学界关注的王斧、黄伯耀二人的小说创作进行个案研究,弄清他们创作的小说作品,并对其小说创作进行总体认识。结语总结晚清粤港小说的地域特色及历史意义。思想以宣传排满革命为主和内容以粤人粤事为主,是晚清粤港小说的两大特色。其中前者是因小说家大多是革命者而形成,后者是因小说家大多是粤籍人而形成。就其历史意义看,一方面,晚清粤港小说与同时期其他地域的小说互相影响,共同促成了晚清中国小说的繁荣,其对晚清南洋地区的华文小说创作影响尤大。另一方面,晚清时期是粤港小说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高峰时期,其形成的小说兴盛传统对粤港之后的小说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附录主要是对晚清粤港小说及小说家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是论文展开论述的基础。附录共五个:晚清粤港刊载小说报刊简介表、晚清粤港刊载小说报刊及其刊载小说统计表、晚清粤港单行本小说出版机构及其出版小说统计表、晚清粤港小说家小传、晚清粤港小说作品简介。
邢成斌[8](2017)在《探索内蒙古牛羊肉产业文化品牌发展新途径》文中研究说明食物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甚至(乃至)对于一切生命的生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在中国文化中,饮食则占有更为特殊的文化地位。畜牧业是内蒙古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和优势产业,已跨入全国牛羊产业大区。近年来,内蒙古依托草原畜牧业的资源优势和区域优势,肉类产业发展速度极快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传统牛羊肉企业在打造自身品牌时只注重了传统的营销手段,没有结合内蒙古独特的文化底蕴,使得内蒙古牛羊肉的品牌发展缺少特有的民族文化根基。通过建设内蒙古牛羊肉产业的文化品牌,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以“区域文化品牌”为战略,文化品牌营销路径,挖掘内蒙古牛羊肉的文化内涵等方式,建立文化品牌消费的新型模式,最终内蒙古独特的文化融入牛羊肉产品,以寻求创意营销为突破口,为内蒙古牛羊肉产业进行全新的文化品牌设计,提升内蒙古牛羊肉的产品文化附加值,同时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为内蒙古牛羊肉产业文化品牌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滕腾[9](2015)在《中国玉米进出口贸易形势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中国是农业大国,有着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因而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玉米作为中国第二大粮食作物,其产量仅次于小麦,一直是我国的主要出口农产品。但是自2009年以后,中国玉米进出口贸易格局发生巨大改变,由长久以来的净出口格局转为净进口趋势,且中国玉米出口量急剧下降,进口量猛升。玉米进出口贸易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基于这一瞩目问题,本文从国内供求的变化情况,推到中国玉米进出口贸易变化的原因,从而全面分析中国玉米的国际市场行情,并对玉米贸易格局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为中国玉米进出口贸易利益以及粮食安全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围绕以上思路,本文从以下五个部分对问题进行阐述,第一章从选题的研究意义和背景出发,说明本课题的时效性和相关价值,然后对国内外关于中国玉米进出口贸易变化趋势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作以综述,为本文的研究做理论铺垫,再针对本文的研究目标、内容、方法以及创新和不足之处进行说明。第二章从中国玉米供求主体特征的角度进行分析,对于玉米供给主体的生产情况和比较优势进行对比,呈现中国玉米供给的整体情况,同时对三大玉米需求主体的特征以及上升空间进行估计,以更好的掌握中国玉米供求平衡的相关情况,并对提出玉米供求的影响因素。第三章主要介绍中国玉米进出口贸易的国际市场行情,从贸易格局和贸易结构的视角出发,对近年来中国玉米主要进出口的分布情况进行总结,以及玉米贸易量的变化和省级进出口的特点,同时对中国玉米的国际竞争力水平从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以及贸易竞争力指数方面进行分析。第四章则对中国玉米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从理论分析以及实证研究的角度,探究玉米需求、玉米价格、国际市场贸易情况以及相关政策对中国玉米进出口贸易变化的影响因素。第五章则对全文作以总结,同时针对中国玉米进出口贸易的发展献计献策。通过本文对于中国玉米贸易形势的探究,可以发现中国玉米的供给量不足以平衡日益增加的玉米需求量,主要是源于中国耕地面积的有限以及其他农业替代作物的成本收益情况要大于玉米,同时随着饲料玉米和工业玉米需求的更加,迫使中国由玉米的净出口国转为净进口国。主要从美国、老挝和缅甸进行玉米进口,将玉米出口给韩国、日本等国家,且玉米国际贸易呈现省级分布特点。中国的玉米产量、国际市场价格以及补贴政策可以促进中国玉米的出口贸易,而国内玉米的价格、人民币汇率以及出口限制将阻碍中国玉米出口。因而,为保障中国玉米贸易安全,我们必须积极鼓励玉米贸易顺差,提高国内玉米产量,稳定玉米价格,因地制宜的制定贸易政策,并优化中国玉米进出口贸易战略。
刘绍峰[10](2014)在《琉球群岛地缘关系的时空演变及其区域影响》文中提出琉球群岛与我国有着特殊的地缘关系。历史上,明、清王朝与琉球群岛上存在的琉球王国之间建立的宗藩关系持续了五百多年。近代,琉球群岛被日本强行吞并。二战结束后,琉球群岛被置于联合国的托管制度下,由美国实行军事占领。冷战时期,美国将琉球群岛“归还”给日本。琉球群岛具有重要地缘战略意义。历史上,琉球群岛的“分岛改约”涉及到我国的切身利益,今天,琉球群岛不但是围堵中国的“第一岛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日本在钓鱼岛和东海制造争端的地理依据。近年来,有中国学者提出了琉球问题再议的主张。因此,加强以区域研究为特色的地理学关于琉球群岛的基础研究符合我国的国家利益,正确认识琉球群岛地缘战略意义的重要性,对于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必然面对的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维护钓鱼岛主权和东海海洋权益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论文以琉球群岛为研究对象,从琉球群岛自然地理环境、地域构成及空间特征、历史与地域文化的传承及其演变过程的分析入手,科学划定琉球群岛的地理单元;解释琉球群岛地理单元的特殊性及其与中国大陆和日本列岛的相似性与差异性问题;通过各重要时期琉球群岛地缘关系要素相互作用的研究,揭示琉球群岛地缘关系格局的时空演变的特征与机理。在此基础上,对与琉球群岛地缘关系密切相关的琉球群岛的法律地位问题、我国钓鱼岛主权、东海大陆架划界和油气田开发等涉及我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主要对论文选题的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论述与评价。通过对国内外研究进展的总结,确定本论文研究的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等,建立本论文研究的框架。第二章主要对本论文涉及到的地缘关系相关理论和基本概念进行梳理和总结。为本论文研究进行必要的理论准备。第三章主要研究琉球群岛的地理环境与空间特征。其中包括:琉球群岛自然地理环境分析与自然条件评价;琉球群岛的行政区划、产业类型与产业结构、人口构成与迁移、城市化进程;琉球群岛地域构成的历史地理学考证;琉球群岛相关称谓的地理意义与政治属性辨析;琉球群岛人类起源的研究综述;琉球群岛诸方言的分类与分布等。第四章主要研究琉球群岛地缘关系时空演变的过程。其中包括:琉球王国的形成与中琉宗藩关系的建立;近代日本对琉球群岛的强行吞并;二战结束后美国对琉球群岛的军事占领以及琉球群岛“归还”日本的历史过程和地缘关系背景。第五章主要研究琉球群岛地缘关系要素的影响机理和区域影响。其中包括:琉球群岛地缘关系要素的构成与影响机理分析;琉球群岛地缘关系格局变化与琉球群岛未来法律地位问题研究;琉球群岛地缘关系格局变化与我国钓鱼岛主权问题研究;琉球群岛地缘关系格局变化与我国东海海洋权益问题研究等。第六章对论文研究的主要结论、研究启示进行归纳总结,并对琉球群岛地缘关系研究的前景进行展望。
二、我国暂停从美进口部分肉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暂停从美进口部分肉食(论文提纲范文)
(1)DW公司国际贸易业务外汇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
1.1.1 问题提出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进出口贸易的相关研究 |
1.2.2 国际贸易外汇风险管理相关研究 |
1.3 外汇风险理论基础 |
1.3.1 外汇风险理论 |
1.3.2 外汇风险管理理论 |
1.4 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 |
2 DW公司的基本情况及主营国际贸易业务 |
2.1 DW公司的基本情况 |
2.2 DW公司的主营国际贸易业务 |
2.2.1 出口贸易 |
2.2.2 进口贸易 |
2.2.3 来料加工 |
2.2.4 国际结算代理 |
2.3 DW公司国际贸易业务外汇风险管理现状 |
2.3.1 外汇风险管理目标方面 |
2.3.2 外汇风险管理策略方面 |
2.3.3 外汇风险管理措施方面 |
3 DW公司国际贸易业务外汇风险管理的问题和原因 |
3.1 国际贸易外汇风险管理的问题 |
3.1.1 外汇风险管理目标不明确 |
3.1.2 缺乏外汇风险管理策略 |
3.1.3 外汇风险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 |
3.2 DW公司国际贸易外汇风险管理问题的原因 |
3.2.1 缺乏外汇风险管理思维 |
3.2.2 缺少管理机构研究管理策略 |
3.2.3 缺少确保管理措施实施的管理流程 |
4 DW公司完善外汇风险管理的措施与实施保障 |
4.1 DW公司完善外汇风险管理的措施 |
4.1.1 提高外汇风险管理意识 |
4.1.2 设立专门机构制定管理策略 |
4.1.3 完善管理系统细化管理措施 |
4.1.4 具体外汇风险管理方法的选择 |
4.2 DW公司外汇风险管理的实施保障 |
4.2.1 强化监督机制达成管理目标 |
4.2.2 完善外汇风险管理的规范化与流程化系统 |
4.2.3 投入专项资金培训外汇风险管理人才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新时代粮食安全背景下的广东省虚拟耕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国外研究进展 |
1.2.2 国内研究进展 |
1.2.3 简要研究述评 |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可能的创新和不足 |
1.5.1 可能的创新点 |
1.5.2 不足之处 |
1.6 研究区域与对象的选取及资料来源 |
1.6.1 研究区域的选取 |
1.6.2 研究对象的选择 |
1.6.3 数据资料的来源 |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 |
2.1 概念界定 |
2.1.1 耕地 |
2.1.2 粮食安全 |
2.1.3 农产品 |
2.1.4 虚拟耕地 |
2.2 理论基础 |
2.2.1 资源流动理论 |
2.2.2 资源替代理论 |
2.2.3 比较优势理论 |
2.2.4 要素禀赋理论 |
2.2.5 生态足迹理论 |
第三章 广东省耕地情况与粮食安全分析 |
3.1 广东省的自然地理环境 |
3.1.1 地理位置 |
3.1.2 地貌及气候 |
3.2 广东省的社会经济概况 |
3.2.1 经济发展 |
3.2.2 人口 |
3.3 广东省的耕地资源概况 |
3.3.1 耕地资源数量概况 |
3.3.2 耕地资源质量概况 |
3.3.3 耕地利用结构布局情况 |
3.3.4 耕地保护情况 |
3.4 广东省粮食供需概况 |
3.4.1 粮食安全现状分析 |
3.4.2 粮食生产形势严峻 |
3.4.3 粮食需求持续增长 |
3.4.4 粮食贸易结构改变 |
3.5 虚拟耕地视角下的广东省粮食安全思考 |
第四章 农产品生产视角下的广东省虚拟耕地消耗分析 |
4.1 广东省生产中农产品虚拟耕地测算方法 |
4.2 广东省单位农产品虚拟耕地含量的测算 |
4.2.1 植物产品虚拟耕地含量测算 |
4.2.2 动物产品虚拟耕地含量测算 |
4.2.3 加工产品虚拟耕地含量测算 |
4.3 广东省农产品生产中虚拟耕地消耗总量及结构变化 |
4.3.1 粮食作物的虚拟耕地消耗量及结构变化 |
4.3.2 经济作物类农产品虚拟耕地消耗量及结构变化 |
4.3.3 肉蛋奶类农产品虚拟耕地消耗量及结构变化 |
4.3.4 加工产品类农产品虚拟耕地消耗量及结构变化 |
4.3.5 主要农产品虚拟耕地消耗量及结构变化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农产品消费视角下的广东省虚拟耕地实际需求分析 |
5.1 广东省农产品消费中虚拟耕地测算方法 |
5.2 广东省城乡居民虚拟耕地消费情况 |
5.2.1 广东省城镇居民虚拟耕地消费情况 |
5.2.2 广东省农村居民虚拟耕地消费情况 |
5.2.3 城乡居民虚拟耕地消费情况比较 |
5.3 广东省农产品虚拟耕地消费总量及结构变化 |
5.3.1 农产品虚拟耕地消费量及结构变化 |
5.3.2 粮食作物虚拟耕地消费量及结构变化 |
5.3.3 经济作物虚拟耕地消费量及结构变化 |
5.3.4 肉蛋奶类农产品虚拟耕地消费量及结构变化 |
5.3.5 加工产品虚拟耕地消费量及结构变化 |
5.4 广东省农产品虚拟耕地生产消费盈亏量 |
5.4.1 初始农产品角度的虚拟耕地生产消费盈亏量 |
5.4.2 最终农产品角度的虚拟耕地生产消费盈亏量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农产品贸易视角下的广东省虚拟耕地依赖程度分析 |
6.1 广东省农产品贸易中虚拟耕地测算方法 |
6.2 广东省农产品贸易中虚拟耕地进出口量的测算 |
6.2.1 广东省农产品虚拟耕地进口测算 |
6.2.2 广东省农产品虚拟耕地出口测算 |
6.2.3 广东省农产品虚拟耕地贸易分析 |
6.3 广东省农产品虚拟耕地消费对净进口的依赖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7.1 研究结论 |
7.2 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3)近代安庆商业研究(1840-193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思路及资料来源 |
1、研究方法 |
2、研究思路 |
3、资料来源 |
四、创新与相关概念界定 |
1、创新点 |
2、相关概念界定 |
第一章 近代安庆商业基础 |
第一节 安庆区位条件 |
一、自然环境 |
二、物质资源 |
第二节 近代安庆的政治经济地位 |
一、列强入侵对安庆社会经济冲击 |
二、新式交通兴起 |
三、近代工矿业创办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近代安庆商业概况 |
第一节 近代安庆商业分布 |
一、主要门类 |
二、主要商业布局 |
第二节 近代安庆商业“老字号” |
一、现存“老字号” |
二、渐行渐远“老字号” |
第三节 近代安庆牙行 |
一、米行 |
二、茶行 |
三、棉花行 |
第四节 近代安庆商业组织 |
一、安徽商务总会 |
二、商团 |
三、同业公会、行业公会 |
四、会馆 |
第五节 近代安庆金融业 |
一、钱庄 |
二、银行 |
三、造币厂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近代安庆商业化程度 |
第一节 商业特征 |
一、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 |
二、新式商业涌现 |
三、商业面貌更新 |
四、政商关系紧密 |
第二节 近代安庆与周边城市商业之比较 |
一、对外通商程度——芜湖、安庆 |
二、交通方式差异——蚌埠、安庆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近代安庆商业与社会生活变迁 |
第一节 物质生活变迁 |
一、服饰 |
二、饮食 |
三、居住条件 |
四、出行工具 |
第二节 人口与居民职业结构变化 |
一、城市人口职业结构优化 |
二、人事管理制度改善 |
第三节 城市公共事业的发展与完善 |
一、邮电通讯建设 |
二、公共卫生建设 |
三、园林绿化建设 |
四、路灯建设 |
五、医疗建设 |
第四节 商业发展促进思想意识更新 |
一、西方宗教传入解放女性思想 |
二、新式教育的推广与普及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出版或发表的论着、论文 |
致谢 |
(4)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2 研究对象 |
1.3 研究现状与意义 |
1.3.1 研究现状 |
1.3.2 研究意义 |
1.4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
1.4.1 理论基础 |
1.4.2 研究方法 |
1.5 语料来源 |
1.5.1 建立小型语料库 |
1.5.2 依据爬虫程序,滚动抓取标题 |
1.5.3 标题信息处理 |
第二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汇语法特点 |
2.1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频特点 |
2.1.1 词频统计 |
2.1.2 词频分布分析 |
2.2 标题词汇的语义特点 |
第三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法特点 |
3.1 句法结构形式 |
3.1.1 单句式结构 |
3.1.2 组合式结构 |
3.1.3 成分缺省结构 |
3.2 句类特点 |
3.2.1 陈述句标题 |
3.2.2 疑问句标题 |
3.2.3 感叹句标题 |
3.2.4 祈使句标题 |
第四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 |
4.1 引言 |
4.2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 |
4.2.1 词语修辞 |
4.2.2 辞格修辞 |
第五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用特点 |
5.1 关联理论与网络新闻标题 |
5.2 网络新闻标题的“明示—推理”交际 |
5.2.1 明示行为 |
5.2.2 推理过程 |
5.3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境效应 |
5.3.1 认知语境假设 |
5.3.2 语境效果 |
5.4 网络新闻标题的最佳关联 |
第六章 结语 |
6.1 主要研究过程和结论 |
6.2 创新之处与不足 |
6.3 后续研究的设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5)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目标、现实挑战与未来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
二、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所指定的商品与服务贸易清单与出口现状 |
三、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数量目标与现实挑战 |
四、中美第二阶段经贸谈判的展望 |
(6)全国经济委员会与西北开发(1931-193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四、研究方案 |
五、研究区域的界定 |
第一章 全国经济委员会开发西北的缘起 |
第一节 民族危机、自然灾害与西北开发的兴起 |
第二节 全国经济委员会的组建及其对西北的关注 |
第二章 全国经济委员会与西兰、西汉公路建设 |
第一节 西兰公路建设 |
第二节 西汉公路建设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全国经济委员会与西北水利建设 |
第一节 泾惠渠二期工程 |
第二节 洛惠渠工程 |
第三节 云亭渠工程 |
第四节 民生渠工程 |
第五节 洮惠渠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全国经济委员会与陕西棉产改良 |
第一节 全国经济委员会推进棉产改良事业的背景 |
第二节 陕西棉产改进所的设立 |
第三节 陕西棉产改进所与棉产改良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全国经济委员会与西北畜牧业改良 |
第一节 适宜畜牧的环境与畜牧业的地位 |
第二节 西北畜牧业面临严重问题 |
第三节 开展改良西北畜牧业的工作 |
本章小结 |
余论 |
一、成效的分析 |
二、存在的问题 |
三、评价与启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7)晚清粤港小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缘起 |
二、研究对象 |
(一)关于“晚清” |
(二)关于“粤港小说” |
三、晚清粤港小说研究现状 |
(一)晚清粤港部分小说家及部分小说作品的个案研究 |
(二)晚清粤港小说某些局部的综合研究 |
四、论文框架 |
第一章 晚清粤港小说概观 |
第一节 晚清粤港小说创作出版的发展态势 |
第二节 晚清粤港小说创作出版的地域分布 |
一、晚清粤港刊载小说报刊与出版小说机构的地域分布概况 |
二、晚清粤港小说地域分布形成的原因 |
第二章 晚清粤港小说家队伍研究 |
第一节 晚清粤港小说家队伍的构成概况 |
一、晚清粤港小说作者考索面临的问题 |
二、晚清粤港小说家队伍的构成成分统计 |
第二节 晚清粤港小说家群体的构成成分及其对小说的影响 |
一、晚清粤港小说家群体成员的籍贯分布及其对小说的影响 |
二、晚清粤港小说家群体成员的年龄结构及其对小说的影响 |
三、晚清粤港小说家群体成员的政治倾向及其对小说的影响 |
第三章 排满革命思想及其表达途径——晚清粤港小说的主题思想(上) |
第一节 排满革命与晚清粤港小说的类型选择 |
一、反抗异族统治及进行共和革命的历史演义小说 |
二、“革命+恋爱”模式的艳情小说 |
三、便于讲述道理的寓言体小说 |
四、大受读者欢迎的侦探小说 |
第二节 排满革命与晚清粤港小说的主人公选择及情感倾向 |
一、抗清、反清人物及其后代 |
二、晚清革命派人物 |
三、晚清保皇派人物 |
第四章 晚清粤港小说的主题思想(下) |
第一节 批判现实中的丑恶现象和丑恶人物 |
第二节 宣传戒烟(鸦片) |
第三节 提倡实业 |
第四节 广博见闻和娱乐消闲 |
第五章 晚清粤港小说家个案研究 |
第一节 王斧小说研究 |
一、王斧小说考 |
二、王斧小说的主题思想 |
三、王斧小说的艺术特色 |
第二节 黄伯耀的小说理论与小说创作 |
一、黄伯耀的小说理论文章与小说作品考 |
二、黄伯耀小说理论与小说创作的总体概貌 |
结语 |
一、晚清粤港小说的地域特色 |
二、晚清粤港小说的历史意义 |
附录 |
附录一:晚清粤港刊载小说报刊简介表 |
附录二:晚清粤港刊载小说报刊及其刊载小说统计表 |
附录三:晚清粤港单行本小说出版机构及其出版小说统计表 |
附录四:晚清粤港小说家小传 |
附录五:晚清粤港小说作品简介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后记 |
(8)探索内蒙古牛羊肉产业文化品牌发展新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意义 |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三)研究综述 |
一、文化层面对食物需求的定义 |
(一)目前社会对饮食文化的理解以及饮食文化产业的形成 |
(二)目前国内对内蒙古地区牛羊肉产业的文化认知 |
二、内蒙古牛羊肉产业发展困难的文化原因 |
(一)内蒙古牛羊肉市场价格现状及政府品牌政策的制定 |
(二)内蒙古牛羊肉企业在文化品牌营销方面不足 |
三、内蒙古牛羊肉企业文化助推品牌新思路 |
(一)内蒙古牛羊肉产业系统发展存在的风险 |
(二)“区域文化品牌”先行战略 |
(三)内蒙古牛羊肉品牌的文化叙述路径 |
(四)提升内蒙古牛羊肉企业品牌内涵的文化营销路径 |
(五)打造高端文化,建立文化消费新体验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期刊论文 |
相关着作 |
致谢 |
发表论文 |
(9)中国玉米进出口贸易形势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中国玉米进出口贸易变化趋势研究 |
1.2.2 玉米贸易环境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目标、内容以及研究假说 |
1.3.2 研究方法 |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1.4.1 可能的创新 |
1.4.2 可能的不足 |
第二章 中国玉米供求主体特征分析 |
2.1 中国玉米供给主体分析 |
2.1.1 玉米供给主体生产情况分析 |
2.1.2 玉米供给主体比较优势分析 |
2.2 中国玉米需求主体分析 |
2.2.1 玉米需求主体特征分析 |
2.2.2 玉米需求主体空间分析 |
2.3 中国玉米供求主体影响因素分析 |
2.3.1 玉米供给主体影响因素分析 |
2.3.2 玉米需求主体影响因素分析 |
2.4 小结 |
第三章 中国玉米进出口国际市场行情 |
3.1 中国玉米进出口贸易格局分析 |
3.1.1 玉米主要进口国分布及特点 |
3.1.2 玉米主要出口国分布及特点 |
3.2 中国玉米进出口贸易结构分析 |
3.2.1 中国玉米进出口贸易的数量结构 |
3.2.2 中国玉米进出口贸易的省份结构 |
3.3 中国玉米国际竞争力分析 |
3.3.1 国际市场占有率 |
3.3.2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
3.3.3 贸易竞争力指数 |
3.4 小结 |
第四章 中国玉米进出口贸易影响因素分析 |
4.1 理论分析基础 |
4.1.1 内部因素 |
4.1.2 外部因素 |
4.2 实证模型建立及数据来源 |
4.2.1 模型建立 |
4.2.2 数据来源 |
4.3 模型实证结果及相关分析 |
4.4 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政策建议 |
5.1 总结 |
5.2 政策建议 |
5.2.1 调整国内玉米生产模式,增加玉米总产量 |
5.2.2 稳定国内玉米供给价格,抵御国际市场价格危机 |
5.2.3 强化玉米市场政策支持,保障玉米贸易后备力量 |
5.2.4 优化玉米进出口战略,保障中国玉米贸易安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琉球群岛地缘关系的时空演变及其区域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一、 国外相关研究 |
二、 国内相关研究 |
三、 综合评述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一、 研究目标 |
二、 研究内容 |
三、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地缘关系的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 |
第一节 基本概念 |
一、 地缘关系 |
二、 地缘政治 |
三、 地缘经济 |
四、 地缘文化 |
第二节 地缘关系相关理论 |
一、 地缘政治相关理论 |
二、 地缘经济相关理论 |
三、 地缘文化相关理论 |
第三节 政治地理学 |
一、 拉采尔的贡献 |
二、 哈特向的“国家职能说” |
三、 琼斯的“统一场论” |
四、 国家民族成长论 |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琉球群岛的地理环境与空间特征 |
第一节 琉球群岛的地理环境与空间特征 |
一、 琉球群岛的自然地理环境 |
二、 琉球群岛的社会经济发展 |
三、 琉球群岛的地域构成 |
四、 小结 |
第二节 琉球群岛相关称谓的地理意义与政治属性 |
一、 问题的提出 |
二、 “琉球”称谓的历史演变 |
三、 琉球群岛相关称谓的内涵 |
四、 小结 |
第三节 琉球群岛的人类起源与民族特征 |
一、 问题的提出 |
二、 考古学的发现 |
三、 群体遗传学的解析 |
四、 文化人类学的视角 |
五、 小结 |
第四节 琉球群岛诸方言的分类与分布 |
一、 “琉球语”相关概念辨析 |
二、 “琉球语”与日语的亲缘关系 |
三、 琉球群岛诸方言的分类与地理分布 |
四、 小结 第四章 琉球群岛地缘关系演变的历史过程 |
第一节 琉球王国的形成与中琉宗藩关系的建立 |
一、 史前时代的琉球群岛 |
二、 古代琉球王国的形成 |
三、 古代中国与琉球王国的宗藩关系 |
四、 小结 |
第二节 近代日本对琉球群岛的强行吞并 |
一、 “牡丹社事件”与近代日本侵台 |
二、 “琉球处分” |
三、 中日关于琉球问题的交涉 |
四、 小结 |
第三节 美国对琉球群岛的军事占领与“冲绳归还协定” |
一、 美国对琉球群岛的早期军管 |
二、 联合国对琉球群岛的托管 |
三、 日本恢复对琉球群岛的殖民统治 |
四、 小结 第五章 琉球群岛地缘关系要素的作用机理及其区域影响 |
第一节 琉球群岛地缘关系要素的构成与作用机理 |
一、 地缘政治要素 |
二、 地缘经济要素 |
三、 地缘文化要素 |
四、 琉球群岛地缘关系要素的作用机理 |
五、 小结 |
第二节 琉球群岛地缘关系格局变化与琉球群岛法律地位问题 |
一、 琉球群岛地缘关系格局变化趋势 |
二、 中、日、美三国对琉球群岛法律地位的态度 |
三、 多种力量博弈下的琉球群岛未来法律地位走向 |
四、 小结 |
第三节 琉球群岛地缘关系背景下的钓鱼岛主权问题 |
一、 钓鱼岛问题的由来 |
二、 中日两国关于钓鱼岛主权问题的争端 |
三、 我国“弃球保钓”与“争球保钓”的外交战略选择 |
四、 小结 |
第四节 琉球群岛地缘关系背景下的东海海洋权益问题 |
一、 东海问题的由来 |
二、 关于专属经济区与大陆架的国际公约 |
三、 中日两国政府关于东海问题的磋商 |
四、 中日东海划界问题前景展望 |
五、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主要结论 |
第二节 创新之处 |
第三节 研究启示 |
一、 琉球王国的历史残影 |
二、 中日关系中的历史问题 |
三、 多边外交中的琉球问题 |
第四节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四、我国暂停从美进口部分肉食(论文参考文献)
- [1]DW公司国际贸易业务外汇风险管理研究[D]. 刘海量.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2)
- [2]新时代粮食安全背景下的广东省虚拟耕地研究[D]. 郑捷航.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3]近代安庆商业研究(1840-1938)[D]. 邓妍妍. 淮北师范大学, 2020(12)
- [4]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D]. 周莹.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 [5]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目标、现实挑战与未来展望[J]. 王应贵. 亚太经济, 2020(02)
- [6]全国经济委员会与西北开发(1931-1938)[D]. 王海广. 陕西师范大学, 2018(01)
- [7]晚清粤港小说研究[D]. 牛志威. 华东师范大学, 2018(02)
- [8]探索内蒙古牛羊肉产业文化品牌发展新途径[D]. 邢成斌.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7(02)
- [9]中国玉米进出口贸易形势及影响因素分析[D]. 滕腾. 南京农业大学, 2015(06)
- [10]琉球群岛地缘关系的时空演变及其区域影响[D]. 刘绍峰. 东北师范大学, 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