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C/S和B/S混合结构的管理信息系统运行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张岩[1](2020)在《基于全寿命周期的列车履历管理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规模越来大,城市人口密度越来越高,出行不便、交通拥挤的情况已严重影响到城市的运转和人们的生活。城市轨道交通以其运量大、速度快、准点、可靠、环境舒适、节约用地等特点成为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最佳方案,大量城市快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甚至有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达到全市总客运量的50%,成为现如今居民出行的首要选择。但随着技术的发展、规模的扩大,现有的列车履历管理系统中存在的“信息孤岛、数据异构、信息无法形成闭环”等问题导致现有系统已不能满足城市轨道交通的工作需求,成为制约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及其相关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在深入研究列车履历信息采集、记录、运用等工作流程的前提下,比对分析现有管理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全寿命周期的列车履历管理系统的模型。针对列车履历管理系统的发展研究,本文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分析:1.研究分析了现有的管理系统,总结出其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从而明确列车履历管理系统的需求,并寻找出合适的开发工具。2.对列车履历管理系统进行了总体设计,设计了管理系统所包含的功能模块,明确了各功能模块所需具备的业务功能,同时设计了符合系统需求的数据库。3.完成了基于全寿命周期的列车履历管理系统的开发,展示各功能模块的操作界面并给出界面截图,最后利用已有履历信息对系统进行测试并投入使用,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满足了所需的各项需求。
凌艳雯[2](2016)在《基于C/S和B/S混合模式的企业人事工资管理系统的设计》文中研究表明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开始使用着手开发各类管理平台,人事工资管理系统就是众多管理平台之一,它可以方便企业处理工资相关的事宜,助力企业人事工资科学化管理。单一的C/S模式系统开发成本高、软件维护复杂、系统移植困难,使管理系统系统在整个企业甚至更广泛范围内得不到充分利用;采用B/S模式,简化了客户端软件开发,然而对数据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当前企业人事工资管理特点,在分析了本人单位的人事工资管理现状的基础上,考虑到该系统为企业内部系统,对安全性、运行速度、灵活性都有一定要求,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SQL Server数据库并以C/S和B/S混合模式设计的工资管理系统,并进行研究和实现。论文首先介绍了当前人事工资系统的工作的内容、特点及研究现状,对系统实现进行了需求分析,在介绍了相关Visual C#技术、.NET技术、数据库技术等关键技术的同时,对人事工资管理系统进行了业务分析和功能模块设计,并完成了整个系统的数据库设计、系统用户界面设计、数据库的连接、工资结构编辑功能的实现、用户权限控制拨快的实现、工资表生成模块的实现、信息统计模块的实现等内容。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一定的安全性、灵活性和扩展性。不仅可以方便用户的自行查询工资情况,同时方便企业进行人事工资的管理工作。该系统的开发顺应了当今管理自动化、信息化的发展方向,提高了本单位人事工资管理水平,解决了本单位普通用户查询工资困等问题,普通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进行人事工资的查询,实现了人事工资管理的规范化,具有一定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尹姣姣[3](2013)在《生态工业园区废物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以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资源与环境问题正在成为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工业化过程中,我国几乎所有城市都开发建设了工业园区,工业园区一方面对资源集约利用和环境改善起到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工业园区也集中产生了大量的工业废物,为了进一步改善工业园区的生态环境,人们开始关注工业园区生态化的设计与改造。本文基于循环经济和产业生态学理论,以生态工业园区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横向-中介虚拟一体化的废物管理模式,运用物质流分析方法,研究了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的废物流,在C/S和B/S混合模式的基础上,建立了工业废物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结构,文章主要内容包括:1.对区域废物综合管理的中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工业园区在废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一些区域废物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优缺点。2.分析了发达国家废物综合管理模式,从废物外包的角度探讨了废物管理的三种模式,即横向虚拟一体化模式、中介服务模式和锥体形纵向一体化模式,并结合生态工业园区废物流集中的特点,提出了横向-中介虚拟一体化的外包模式,为生态工业园区废物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提供依据。3.运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对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进行物质流分析,进而给出生态工业园区废物综合管理的相关对策建议。4.在C/S和B/S混合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了工业废物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结构,并对其进行了分析与设计。
朱浩[4](2012)在《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机构信息管理中C/S模式与B/S模式的混合运用》文中指出随着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机构的业务范围逐渐扩大,原有单纯基于数据采集的信息系统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发展的业务需求。文中对客户机/服务器(Clint/Server)模式和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模式进行了分析和对比,针对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机构的特点,提出了基于C/S和B/S结合的模式。根据应用场合的不同,对各适用的模式进行了划分。
朱浩[5](2012)在《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机构信息管理中C/S模式与B/S模式的混合运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机构的业务范围逐渐扩大,原有单纯基于数据采集的信息系统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发展的业务需求。文中对客户机/服务器(Clint/Server)模式和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模式进行了分析和对比,针对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机构的特点,提出了基于C/S和B/S结合的模式。根据应用场合的不同,对各适用的模式进行了划分。
赵欣[6](2011)在《基于B/S结构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已经成为了各行各业信息化基础建设的重点。在高校的信息化建设中,管理信息系统已经成为各大高校一种发展手段和工具,影响着学校教学管理、科研管理、行政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工作。其中,人力资源管理在高校的各种资源中是最为重要的,只有充分的运用好高校的人力资源,并在各项工作中发挥每位教职工的潜能,才能不断的提升教学科研水平,提高学校的竞争优势。因此,拥有一套科学化、现代化、正规化的便捷、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为了充分利用高校的人力资源,本文中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合理化、科学化、规范化、数字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的开发基于B/S结构,采用ASP. net技术实现,它能够适应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不断变化的需要,通过实现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建立,为各院系提供人才建设的信息服务,为各部门提供最新的人事信息,同时为学校领导提供人力资源管理的决策信息作支持。
白廷国[7](2010)在《高职高专教务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职高专院校数量不断增加,办学规模逐渐扩大,教学资源日益紧缺,教务管理部门的任务越来越重,教务管理的工作量日益加大。尤其是新合并组建的高职高专院校,办学层次、管理模式与管理方法不尽相同,教务管理工作面临极大的挑战。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建设和使用符合教务管理需求的灵活、规范的教务管理系统,为教务管理提供科学、规范、快捷的信息化管理手段,使教学管理人员从繁琐、低效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教学质量势在必行。经过调研,目前市场上的教务管理系统,多数针对本科院校或教务管理模式已经发展成熟的高等院校,功能多且繁琐,其相对成熟稳定的管理模式也不适合高职高专院校随社会和市场需求变化而不断调整的管理模式的需要。同时,我校目前的教务管理信息化程度也不适合采取原有系统升级的办法。综合以上情况,我校自行开发了符合新组建合并的高职高专院校教务管理需求的教务管理系统。我校开发的高职高专教务管理系统,立足我校现状,充分研究了刚刚组建合并的高职高专院校办学层次复杂、形式多校、灵活多变的特点,强调了功能全面、调整灵活、方便快捷的建设要求。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运用J2EE作为技术平台、Oracle数据库作为数据平台、使用C/S与B/S混合运行模式,采用UML作为描述工具,完成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投入使用后,提高了教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促进了我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为今后教务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综上所述,我校在充分的市场调研和科学的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适合高职高专院校发展需要的教务管理系统,该系统具有规划科学、技术先进、高效稳定、易于拓展和维护的特点,受到教务管理人员、任课教师和学生的好评,提高了教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达到了设计目标。
潘玉平[8](2009)在《全过程控制的设备监理管理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在论述国内电力设备监造开展的现状、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新的设备监理管理理念和电力设备监造的特点,利用ASP.NET,ADO.NET,SQLSERVER2000等相关技术,基于.NET架构的C/S与B/S模式相结合,对设备监理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规划设计。以信息技术手段全面整合设备监理工作涉及的主要要素,把刚性的流程和柔性的操作相结合,优化整个咨询公司的所有资源、个体等各个要素,提高了设备监理信息采集的实时性,确保了技术支持信息的合理运用,加快了设备监理问题信息的处理进程,简化了设备监理实施现状分析进程,提高了监理信息管理工作效率。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电力设备监理管理信息系统的具体应用。
孟繁敏[9](2008)在《基于C/S和B/S混合结构的中职学校教务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逐年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切实改善了中职学校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越来越多的学校建立了自己的内联网——校园网,同时又能够通过外联网——Internet实现校园内外信息的交流,从而最大化地整合教育资源,实现了教育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在这样的环境下,借助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来解决学校在教学工作方面遇到的各种难题,实现管理手段的现代化、信息化,提高工作效率是十分迫切需要的。教务管理是学校重要的职能之一,是衡量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是利用网络技术和软件开发技术建立的,基于计算机网络完成对教务信息收集、存储、处理、传送等工作的信息处理系统。当前,国内开发的基于网络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主要采用客户/服务器(Client/Server,简称C/S)和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简称B/S)两种模式。由于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具有内容复杂、涉及繁多、服务对象广的特点,单一采用C/S或B/S模式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而采用C/S与B/S混合结构(即在安全性要求高、交互性强、数据处理量大的局域网范围内使用C/S模式,而在安全性和交互性不高的广域网范围内使用B/S模式)既汲取C/S结构技术成熟、支持广泛、安全、数据处理速度快的特点,又吸收B/S结构具有的与Internet完美结合的特点,避免了两种模式各自的缺点,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保障了系统的灵活与稳定,取得可靠、安全与方便之间的完美统一。目前,新疆伊犁州财贸学校的教务管理工作模式仍然是手工结合计算机办公软件处理业务,在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开设专业不断增多的形势下,这种工作方式势必给教务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另一方面,学校近年建立了校园网,这就为开发网络化的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使得利用校园网进行教务管理成为可能。本人针对我校存在着教务管理信息化水平低,教务管理人员软件操作应用能力差,使用人员地理位置分布上分散等现状进行了详细的需求分析,设计了系统的总体架构,并通过UML工具对系统进行了建模,建立了系统数据库模型,最终实现了基于C/S与B/S混合结构的教务管理系统的大部分功能。目前,系统能基本满足学校的教务管理的要求。论文的创新之处:1.针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务管理方面事务,采用先进的技术,结构化的分析和设计方法进行系统分析和整体设计。2.系统采用C/S结构与B/S结构相混合的体系结构,各功能模块既可独立运行,也可联合运行,实现数据共享,符合当前计算机技术的最新发展潮流,避免了系统生命周期太短。3.该系统的业务处理过程和数据标准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的要求。4.软件设计充分考虑了系统维护的工作量,通用化程度高。
卡家喜[10](2008)在《基于WEB的混合模式高校招生管理信息系统研究与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论文旨在结合我从事招生管理工作中所遇到的一些的实际问题和学科专业知识,对高校普高招生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思考、研究,以期解决我校和其它高校在招生工作中面临的新问题和困难。论文通过研究Web环境下的B/S、C/S系统的优点和招生工作的实效性,把现有的相对独立且分散的软件体系结构有机集成于B/S和C/S的混合体系结构中,以用于招生管理信息系统中;在此混合体系结构模式下,构建了基于Web技术的高校招生管理信息系统思想;在研究和设计过程中,深入探讨了高校招生管理信息系统(URMIS)的需求分析、软件开发方法、数据库建模理论和技术应用,并应用面向对象和组件技术,设计招生管理信息系统的业务模块:结合信息系统中的实际问题,找出了安全登录、全文搜索、工作流技术等问题的解决方案;研究了JSP、ASP.NET、Delphi技术,选择使用ASP.NET技术实现B/S模式动态网页的信息发布,对办公管理方面采用Delphi技术进行C/S模式研究开发设计。目前,该系统的大部分设计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并准备以此论文的研究成果作为开发依据对现有的招生管理信息系统加以整合开发。
二、基于C/S和B/S混合结构的管理信息系统运行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C/S和B/S混合结构的管理信息系统运行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全寿命周期的列车履历管理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 研究内容及目标 |
1.2.1 研究内容 |
1.2.2 技术方案 |
1.3 论文架构 |
第二章 列车履历管理现状 |
2.1 列车履历信息实体 |
2.2 列车及零部件管理方式研究 |
2.2.1 初始信息 |
2.2.2 日常管理信息 |
2.2.3 维修信息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现有列车履历管理系统比对研究及开发技术选择 |
3.1 关键问题及解决措施研究 |
3.1.1 关键问题 |
3.1.2 解决措施 |
3.2 系统需求分析研究 |
3.2.1 需求概要 |
3.2.2 功能需求 |
3.2.3 非功能性需求 |
3.3 相关技术综述 |
3.3.1 履历管理系统数据库技术 |
3.3.2 履历管理系统架构 |
3.3.3 HTML技术 |
3.3.4 履历管理系统开发平台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列车履历管理系统设计 |
4.1 基于全寿命周期的列车履历管理系统架构设计 |
4.1.1 系统硬件架构设计 |
4.1.2 系统软件架构设计 |
4.2 系统功能模块整体设计 |
4.2.1 基础信息管理模块 |
4.2.2 信息录入及查询模块 |
4.2.3 统计分析模块 |
4.2.4 趋势预测分析模块 |
4.2.5 系统管理模块 |
4.3 系统数据库整体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列车履历管理系统的实现与验证 |
5.1 基于全寿命周期的列车履历管理系统运行环境 |
5.2 基于全寿命周期的列车履历管理系统实现 |
5.2.1 基础信息管理模块的实现 |
5.2.2 信息录入及查询模块的实现 |
5.2.3 统计分析模块的实现 |
5.2.4 趋势预测分析模块的实现 |
5.2.5 系统管理模块的实现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未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致谢 |
(2)基于C/S和B/S混合模式的企业人事工资管理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人事工资管理系统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人事工资管理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人事工资管理系统的研究主要内容及结构 |
1.3.1 研究主要内容 |
1.3.2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2章 系统运行模式、开发环境及相关技术 |
2.1 人事工资管理系统的运行模式 |
2.1.1 客户/服务器模式(C/S模式) |
2.1.2 浏览器/服务器模式(B/S模式) |
2.1.3 C/S模式与B/S模式比较 |
2.1.4 C/S与B/S混合模式的思想及优势 |
2.2 人事工资管理系统的开发环境 |
2.3 人事工资管理系统的相关技术 |
2.3.1 C#语言特点简介 |
2.3.2 .NET框架简介 |
2.3.3 SQL Server 2005简介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人事工资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
3.1 人事工资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
3.2 人事工资管理系统的功能要求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人事工资管理系统的概要设计 |
4.1 人事工资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 |
4.2 人事工资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
4.3 人事工资管理系统的用户界面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人事工资管理系统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5.1 人事工资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连接 |
5.2 人事工资管理系统的工资结构编辑功能的实现 |
5.3 人事工资管理系统的用户权限控制模块的实现 |
5.4 人事工资管理系统的工资表生成模块的实现 |
5.5 人事工资管理系统的信息统计模块的实现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人事工资管理系统的测试 |
6.1 人事工资管理系统的员工信息管理功能测试 |
6.1.1 查询功能测试 |
6.1.2 添加功能测试 |
6.1.3 修改功能测试 |
6.1.4 删除功能测试 |
6.2 人事工资管理系统的信息统计功能测试 |
6.2.1 简单条件信息统计功能测试 |
6.2.2 综合条件信息统计功能测试 |
6.2.3 饼状图信息统计功能测试 |
6.3 人事工资管理系统的用户权限功能测试 |
6.3.1 普通用户功能测试 |
6.3.2 管理员功能测试 |
6.4 人事工资管理系统的工资表生成功能测试 |
6.5 人事工资管理系统的导出EXCEL功能测试 |
6.6 人事工资管理系统的员工查询网站测试 |
6.7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生态工业园区废物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以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主要内容及框架 |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工业生态学理论 |
2.2 物质流分析方法论 |
2.3 C/S 和 B/S 混合结构 |
第三章 工业园区废物综合管理现状分析 |
3.1 工业园区废物管理存在主要问题分析 |
3.2 工业园区废物管理信息系统现状分析 |
3.3 典型区域废物管理信息化分析 |
第四章 生态工业园区废物综合管理运行模式研究 |
4.1 发达国家废物综合管理运行模式分析 |
4.2 废物外包运行模式分析 |
4.3 生态工业园区废物外包模式 |
第五章 基于物质流分析的生态工业园区废物管理研究 |
5.1 生态工业园物质流分析方法 |
5.2 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物质流总体分析 |
5.3 生态工业园区废物管理的相关对策建议 |
第六章 基于 C/S 和 B/S 混合模式的废物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
6.1 系统需求分析 |
6.2 基于 C/S 和 B/S 混合模式的系统结构分析 |
6.3 业务流程分析 |
6.4 设计原则 |
6.5 基于物质流的系统数据流设计 |
6.6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6.7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6)基于B/S结构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论文研究背景 |
1.1.1 论文背景 |
1.1.2 高等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 |
1.1.3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 |
1.1.4 高校人力资源的特点与信息化的重要性 |
1.2 本文的主要内容、意义以及技术 |
1.2.1 主要内容 |
1.2.2 本文的意义 |
1.2.3 本文运用的主要技术 |
1.2.4 本文所实现的目标 |
1.3 本文章节安排 |
第二章 系统功能与相关技术分析 |
2.1 系统开发背景 |
2.2 系统开发模型选择 |
2.2.1 C/S模式与B/S模式 |
2.2.2 B/S模式与C/S模式对比 |
2.2.3 B/S和C/S混合结构 |
2.2.4 本系统所采用的模式 |
2.3 UML标准建模语言与面向对象设计 |
2.4 系统开发相关技术 |
2.4.1 系统的软件环境 |
2.4.2 Web技术 |
2.4.3 ASP/ASP.net技术 |
2.4.4 ⅡS技术 |
2.4.5 SQL Server 2008数据库技术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设计 |
3.1 系统基本模式 |
3.2 系统总体结构 |
3.3 系统的功能设计 |
3.4 数据库设计 |
3.4.1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 |
3.4.2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
3.4.3 数据库关系模式设计分析 |
3.4.4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
3.5 系统安全性 |
第四章 系统的实现 |
4.1 系统概况 |
4.2 数据库实现 |
4.3 系统实现 |
4.3.1 系统用户管理模块 |
4.3.2 员工招聘管理模块 |
4.3.3 员工信息管理模块 |
4.3.4 薪资管理模块 |
4.3.5 考勤管理模块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高职高专教务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系统开发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系统开发的意义 |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系统采用的关键技术 |
2.1 系统运行模式 |
2.2 J2EE(Java 2Enterprise Edition)技术 |
2.3 数据库服务器Oracle |
2.4 统一建模语言UML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系统需求分析 |
3.1 系统总体需求 |
3.2 系统功能性需求 |
3.3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系统总体设计 |
4.1 系统设计目标与原则 |
4.2 系统总体设计 |
4.3 网络结构设计 |
4.4 系统架构设计 |
4.5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4.6 系统数据库设计 |
4.6.1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 |
4.6.2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
5.1 各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5.1.1 系统登录功能设计与实现 |
5.1.2 选课管理子系统UML 设计与实现 |
5.1.3 考务管理子系统设计与实现 |
5.1.4 Web 信息查询功能设计与实现 |
5.2 系统的安全性策略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全过程控制的设备监理管理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存在的问题 |
1.4 本文研究的内容 |
第二章 全过程设备监理管理的要素和构建 |
2.1 设备监理概念及内涵 |
2.2 国内外监理的起源和发展概况 |
2.2.1 国外监理的起源 |
2.2.2 我国设备监理的发展现状 |
2.3 设备监理工作内容 |
2.4 全过程设备监理管理体系 |
2.5 全过程设备监理管理体系要素特点 |
2.5.1 设备监理信息流转特点 |
2.5.2 设备监理从业人员特点 |
2.5.3 设备监理物品使用特点 |
2.6 全过程设备监理管理体系构建 |
第三章.NET架构 |
3.1 NET概述 |
3.2 NET的主要技术 |
3.2.1 Web Service |
3.2.2 NET Framework |
3.2.3 Visual Studio.NET |
3.2.4 NET My Service |
3.2.5 NET enterprise services |
3.3 Visual Studio.NET开发分布式应用程序 |
3.3.1 基本原理和好处 |
3.3.2 表示层服务 |
3.3.3 业务逻辑/应用程序层服务 |
3.3.4 数据访问和存储层服务 |
3.3.5 系统服务其它服务 |
第四章 设备监理管理信息系统设计规划 |
4.1 设备监理信息管理系统概述 |
4.1.1 信息是设备监理工作的基础 |
4.1.2 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 |
4.1.3 设备监理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
4.1.4 设备监理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 |
4.2 国内外设备监理MIS的发展状况 |
4.3 基于C/S和B/S混合结构的监理管理信息系统 |
4.3.1 C/S结构 |
4.3.2 B/S结构 |
4.3.3 C/S和B/S混合结构 |
4.3.4 基于.NET的C/S和B/S混合结构 |
4.4 设备监理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策略 |
4.4.1 信息组织结构 |
4.4.2 功能设置 |
4.4.3 页面设计 |
4.4.4 网站安全策略 |
4.5 设计设备监理管理信息系统需考虑的问题和步骤 |
4.5.1 设计该设备监理管理信息系统需考虑的问题 |
4.5.2 建立该设备监理管理信息系统的步骤 |
4.6 开发设备监理管理信息系统的方法 |
4.6.1 生命周期法 |
4.6.2 原型法 |
4.6.3 综合法 |
第五章 设备监理管理信息系统开发 |
5.1 系统开发准备 |
5.2 系统调查及可行性分析 |
5.3 系统分析 |
5.4 系统设计 |
5.4.1 系统的设计原则 |
5.4.2 系统总体设计 |
5.4.3 系统平台设计 |
5.4.4 各功能模块设计 |
5.4.5 设备监理管理信息系统各功能模块描述 |
5.4.6 文件、数据库设计 |
5.4.7 系统设计报告 |
5.5 系统实施与转换 |
5.6 系统维护与评价 |
第六章 全过程控制设备监理管理信息体系实施情况 |
6.1 全过程设备监理管理信息体系实施目的 |
6.2 全过程设备监理管理信息体系具体实施 |
6.2.1 设备监理管理平台 |
6.2.2 设备监理项目管理 |
6.2.3 设备监理综合管理 |
6.3 全过程设备监理管理信息体系实施效果 |
6.3.1 社会效益 |
6.3.2 经济利益 |
第七章 总结和改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9)基于C/S和B/S混合结构的中职学校教务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的来源 |
1.2 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成果与现状 |
1.4 本人在研究中所做的工作 |
1.5 论文的主要内容 |
2 系统需求分析 |
2.1 系统业务流程 |
2.2 需求分析 |
2.2.1 功能需求 |
2.2.2 界面需求 |
2.2.3 性能需求 |
2.3 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方法 |
2.3.1 UML发展简史 |
2.3.2 UML的特点 |
2.3.3 UML的主要内容 |
2.4 系统用例图 |
2.5 静态结构模型 |
2.6 动态结构模型 |
3 系统总体设计 |
3.1 系统设计目标 |
3.2 系统设计原则 |
3.3 系统设计流程 |
3.4 系统结构设计 |
3.4.1 软件体系结构的发展 |
3.4.2 教务管理系统的架构方式 |
3.5 系统功能设计 |
3.6 教务管理系统的技术路线 |
4 数据库设计 |
4.1 数据库设计规范化 |
4.2 系统对象模型 |
4.3 对象映射关系模型 |
4.4 数据库模型优化 |
4.5 数据库物理模型 |
5 中职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 |
5.1 开发工具的选择 |
5.1.1 PowerBuilder |
5.1.2 ASP动态网页技术 |
5.2 后台数据库的选择 |
5.3 操作系统的选择 |
5.4 系统功能的实现 |
5.4.1 系统用户管理功能的实现 |
5.4.2 班级信息管理的实现 |
5.4.3 学生成绩管理的实现 |
5.4.4 系统查询功能的实现 |
6 总结与展望 |
主要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10)基于WEB的混合模式高校招生管理信息系统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引言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1.2 系统设计研究现状分析 |
1.3 系统研究开发的意义 |
1.4 小结 |
第2章 管理信息系统(MIS)综述 |
2.1 MIS系统概述 |
2.2 MIS系统结构 |
2.2.1 C/S客户机/服务器结构 |
2.2.2 B/S浏览器/服务器结构 |
2.3 MIS开发流程 |
2.4 MIS开发方法及模式 |
2.4.1 瀑布模型 |
2.4.2 螺旋模型 |
2.4.3 变换模型 |
2.5 MIS开发的关键因素 |
第3章 C/S与B/S模式的分析 |
3.1 C/S与B/S结构模式分析 |
3.1.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背景 |
3.1.2 客户/服务器(C/S)结构 |
3.1.3 浏览器/服务器(B/S)结构 |
3.2 C/S与B/S结构的优缺点 |
3.2.1 C/S架构软件的优势与劣势 |
3.2.2 B/S架构软件的优势与劣势 |
3.3 C/S结构与B/S结构分析比较 |
3.4 B/S、C/S结构软件在MSI中的运用 |
3.5 C/S与B/S混合结构模式及共存原因 |
3.5.1 基于C/S和B/S混合结构的开发模式 |
3.5.2 C/S和B/S混合结构的共存原因 |
3.6 C/S与B/S的结合方式研究 |
3.7 小结 |
第4章 招生管理信息系统模块的需求分析 |
4.1 用户需要分析 |
4.1.1 公共信息的维护与管理 |
4.1.2 招生录取信息的管理 |
4.1.3 部门之间数据的上报及审批管理 |
4.2 功能模块的划分及其相应结构模式 |
4.2.1 功能模块的划分 |
4.2.2 网络服务主要采用B/S结构模式 |
4.2.3 办公管理主要采用C/S结构模式 |
4.3 系统结构设计目标 |
4.4 系统的设计原则 |
4.5 系统的应用测试 |
4.6 系统的软硬件的选择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系统的关键问题解决方案及分析 |
5.1 系统安全性问题 |
5.1.1 安全策略 |
5.1.2 系统安全性设计 |
5.2 访问及查询 |
5.3 系统的软件平台选择 |
5.4 数据库连接解决方案 |
5.4.1 SQL Server数据库的链接 |
5.4.2 实现数据库链接后的结果查询 |
5.5 系统框架设计 |
5.6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导出数据格式说明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基于C/S和B/S混合结构的管理信息系统运行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全寿命周期的列车履历管理系统研究[D]. 张岩.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20(04)
- [2]基于C/S和B/S混合模式的企业人事工资管理系统的设计[D]. 凌艳雯. 北京工业大学, 2016(03)
- [3]生态工业园区废物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以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为例[D]. 尹姣姣. 天津理工大学, 2013(S2)
- [4]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机构信息管理中C/S模式与B/S模式的混合运用[A]. 朱浩. 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二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2
- [5]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机构信息管理中C/S模式与B/S模式的混合运用[J]. 朱浩. 交通科技, 2012(S1)
- [6]基于B/S结构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D]. 赵欣. 复旦大学, 2011(08)
- [7]高职高专教务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D]. 白廷国. 黑龙江大学, 2010(07)
- [8]全过程控制的设备监理管理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D]. 潘玉平.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09(10)
- [9]基于C/S和B/S混合结构的中职学校教务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孟繁敏. 中国海洋大学, 2008(11)
- [10]基于WEB的混合模式高校招生管理信息系统研究与设计[D]. 卡家喜. 云南师范大学, 2008(S1)
标签:人事工资管理系统论文; 混合结构论文; 管理信息系统论文; 教务管理系统论文; 功能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