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北方主要农作物种子的贮藏特性及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曾燕,焦连魁,李进瞳,尚兴朴,王继永[1](2022)在《现代中药材种业发展的产业和技术需求分析》文中指出中药材种业相对于农业和林业领域,在其技术、市场和法规等方面的发展相对滞后。中药材种业要适应高质量发展的现代种业,尽快纳入到现代种业的发展轨道中,就需要以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企业发展的需求为立足点。通过分析中药材种业企业发展过程中对新品种、制种基地、质量控制体系、加工仓储条件和配套的相关政策等要求,以及对中药材新品种选育技术、良种繁育技术、质量控制技术、种子加工和仓储技术等需求,为现代中药材种业发展和种业公司建设提供借鉴。
曲胜楠[2](2021)在《辽朝以上京为中心农业辐射区研究》文中指出辽朝是我国古代北方民族契丹族建立的王朝,与此前草原上的民族政权不同,辽朝在经济上实行农牧兼营的策略,具有因地制宜的特点。尤其是辽上京地区,历史中多是北方民族游牧区。从辽朝起,辽上京地区开始营建州县,计口编民,实行农业开发。本文根据相关文献史料与考古资料,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探求辽上京等地区农业开发条件、农业开发状况、农业生产贮藏加工技术及农业开发产生的影响。首先,对辽上京地区的农业开发条件进行综合探析。辽上京地区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人文环境都适宜农业开发。自然环境,辽朝正处于中国5000年以来,第三个温暖期,气温较现代温暖。地势平缓开阔,便于耕垦。水源丰富,弥补了降水不均的缺点。人文环境,游牧经济受自然灾害、掠夺战争、自身局限性影响,具有明显脆弱性。又因受人体基本需求影响,对农产品依赖日趋加深。受契丹早期社会发展影响,农业开发成为必然。其次,对辽上京地区农业开发(广度)情况进行具体分析。辽上京地区农业人口,主要是从契丹对外战争中,掠夺来的汉族人口和渤海人口,这些农业人口均被安置在辽上京各州县。在辽朝“因俗而治”政策鼓励下,辽上京地区出现农牧交错的“插花田”。随辽朝疆域扩张,统治者扩大农业开发范围,在辽上京东部、北部、西部、南部都进行开发。最终形成以上京为中心向东部(头下)州县、北部边防州城、西部边防军、南部州县辐射的农业辐射区。随开发区域扩大,农作物种类随之增多。再次,对辽上京等地区农业开发技术(深度)进行探究。近年,辽上京等地区相继出土铁锄、铁犁、铁镰等农具。这些农具无论在形制、种类上都与中原地区农具极为相似。农业耕作和贮藏方面,研究适宜北方地区耕作的垄上耕作法,掌握作物过冬的窖藏、土埋贮藏技术。农业加工技术方面,辽上京等地区壁画中出现馒头、包子、糕点等食物,均说明辽上京等地区农业生产、耕作、贮藏、加工技术已较为先进。最后,探讨辽上京等地区实行农业开发影响。辽上京等地区农业开发,促进辽朝政治、经济发展,改变我国古代北方草原单一的经济体系。形成独具特色的草原农业,还将农业带向北部边疆区推进。但农业开发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草原自然环境。
王健[3](2021)在《常温种子库水平、垂直遮阳对室内温度、空气龄的影响研究 ——以青岛瑞克斯旺种子库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种子贮藏是我国种子生产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环,种子仓库作为进行种子贮存的主要地点和场所,其贮存环境的优劣直接决定了种子的贮藏质量。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现有种子仓库中,常温种子库是最主要的一类种子仓库,占全国种子库总数的70%以上。常温种子库是一种不使用空调制冷或升温,仅靠自然通风改善室内环境的储藏建筑,其特点是贮藏周期短,种子循环快,对储藏的室内热湿环境要求低于恒温种子库。种子在贮藏期间需要一个相对阴暗的室内光环境,同时还要尽量减少夏季室内的高温时长并降低室内的湿度。减少室内高温时长是种子安全度夏的一个重要条件,种子的呼吸作用会伴随着室内温度的提高而逐渐增强,如果让室内的种子保持在低温状态是一种减小其呼吸强度的有效手段。因为室内环境中温度的热量主要来自于外部环境中的太阳辐射能量,所以增设了建筑外遮阳设施就能够直接阻挡外部的太阳辐射进入到建筑室内,本文针对国内应用较为广泛的水平式外遮阳与垂直式外遮阳作为研究重点。建筑外遮阳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建筑内部的自然通风。在一定温度下,空气相对湿度越低,种子贮藏效果越好,其中加强建筑室内空气流通是降低室内湿度的有效方法。因为室内通风具有一定的散热和除湿能力,同时种子库需要保证新风要求,所以加强室内的通风不仅能够降低种子内部的水分,还改变室内空气新鲜程度,提高了种子贮藏的稳定性。其中空气龄则是判断室内通风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建筑室内环境中,空气龄越小,说明室内换气速度越快,通风效果越好。因此常温种子库的设计中,在增加建筑外遮阳的条件下,尽可能的减少夏季建筑室内的高温时长,并且尽量减小对室内空气龄的影响则成为方案的重中之重。本文基于以上问题的思考,通过对国内外相关资料的研究,利用夏季室内高温时长和室内空气龄两个因素,计算机模拟并分析水平、垂直遮阳对于常温种子库建筑室内温度与通风的影响。本文首先利用Ecotect、Phoenics软件分别进行了计算机模拟,随后利用最小二乘法对模拟的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公式,并通过F检测校准公式的精度和准确性,然后使用Matlab软件分析建筑外部遮阳对室内温度与室内空气龄的影响规律并在其中选择最优取值范围,最后对青岛地区现有建筑瑞克斯旺种子库进行增设水平与垂直遮阳后的软件模拟,并且分析数据与总结规律,同时与第3、4章中模拟数据的增减趋势进行对比与分析,验证整个模拟实验的准确性与实验精度。本文为实现种子贮藏的需要,主要解决常温种子库增设水平、垂直遮阳后所产生室内温度和通风相矛盾的问题,对今后的青岛地区常温种子库建筑外遮阳改造有实际的指导意义。本文的研究内容共分为7个章节,致力于从建筑设计角度出发,针对外遮阳影响的室内温度和室内通风进行研究。第一章为绪论,从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经典案例展开阐述。第二章对模拟实验进行了前期梳理,主要分为三大部分:首先介绍了青岛地区的气候特征,其次分析了种子库建筑与外遮阳的相关特点,最后总结了影响种子库温度与通风计算机模拟的评估因素和方法。第三章采用种子库建筑最常用的常温房式仓,通过软件Ecotect模拟建筑水平、垂直遮阳对夏季种子库室内温度的影响。第四章采用与第三章相同参数的房式仓模型,通过软件Phoenics模拟建筑水平、垂直遮阳对建筑通风的影响。第五章通过Matlab软件与加权综合评分法分析第三章与第四章的数据,编程计算得出的外遮阳的综合最优区间。第六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选取典型建筑之一的青岛瑞克斯旺种子库,对其进行优化设计,并用既有建筑的模拟数据与第三、四章模拟数据的曲线进行对比,检测整体模拟实验的准确性。结论得出水平遮阳为优化选择,水平遮阳的遮阳效果要强于垂直遮阳,且对通风影响较小,而垂直遮阳对通风的影响相对明显。水平遮阳外挑系数最佳的范围是0.7-1.0,如果因为造型、光影等原因要采用垂直遮阳,垂直遮阳板最好远离窗口,外挑系数的临界点是0.5。若垂直遮阳外挑系数超过0.5,随着外挑系数的增加,综合优化率增加的并不明显,不利于建筑成本的性价比,为青岛地区常温种子库的外遮阳设计提供一定的依据。第七章为文章的结论与展望。种子库作为国家重要战略物资单位,受今年疫情影响,禁止外来人员进入,故无法进行实地检测。本文按照青岛瑞克斯旺种子库施工图进行计算机建模,利用实际项目模拟数值并总结增减趋势,与第3、4章的数据进行对比,发现两组数据增减趋势相同,检测了整体实验的准确性,有关现场实测有待今后条件允许时进行。
战贞卉[4](2021)在《覆膜和施氮对棉花种子产量、质量和营养成分的影响》文中提出栽培因素在棉花种子品质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施肥、地膜覆盖等的作用很大。增施氮肥有利于棉花产量的提高,但会降低氮肥利用率,还会造成面源污染,因此减施氮肥越来越受重视。地膜覆盖促进棉花早期的生长发育,但引起残膜污染,无膜栽培成为棉花绿色生产的大趋势。减施氮肥和无膜栽培作为棉花绿色轻简生产的重要技术措施,对棉纤维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已有研究报道,但对棉花种子产量及质量的影响鲜见研究。棉花种子是重要的生产资料,研究现代栽培技术条件下棉花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形成过程及其调控对棉花种子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在山东棉花研究中心试验站(临清)进行了两年大田试验。试验以春棉K836和短季棉鲁棉532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覆膜方式,设置不覆膜(M0)和覆膜(M1);副区为氮肥,设置不施氮肥(N0)和施氮195 kg/hm2(N1)。从种子学角度比较分析了不同栽培条件下棉花种子氮素吸收利用、产量品质形成及其可能的互作效应,明确施氮和无膜栽培对棉花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主要结果和结论如下。1.整体来看,覆膜显着提高了单位面积棉花种子产量,而施氮对单位面积棉花种子产量没有显着影响;种子产量在棉株上的分布受覆膜和施氮的影响,并因品种而异。覆膜显着提高了春棉K836种子产量在棉株上部和基部的分布,增加了短季棉鲁棉532种子产量在棉株上部的分布;施氮提高了春棉K836和短季棉鲁棉532两个品种种子产量在棉株上部的分布。2.覆膜和施氮显着影响棉花种子播种品质(子指、健籽率、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整体来看,覆膜显着降低了春棉K836种子的子指、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同样显着降低了短季棉鲁棉532种子健籽率、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而施氮虽显着提高了春棉K836和短季棉鲁棉532两个品种种子子指,但显着降低了两个品种种子的健籽率、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从不同部位来看,覆膜显着降低了春棉K836和短季棉鲁棉532两个品种棉株各部位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施氮显着提高了春棉K836棉株中部和上部棉铃种子的播种品质,对基部影响则相反;显着降低了短季棉鲁棉532棉株各部位种子播种品质。另外,两个品种均表现出棉株中部和上部棉铃种子质量显着高于基部棉铃种子。3.覆膜和施氮显着影响棉花种子营养成分(蛋白质、可溶性糖和游离脂肪酸含量)。整体来看,覆膜显着降低了春棉K836种子的可溶性糖含量,提高了种子的游离脂肪酸含量;覆膜显着提高了短季棉鲁棉532种子蛋白质含量,但降低了种子可溶性糖和游离脂肪酸含量。施氮显着降低了春棉K836种子的蛋白质、可溶性糖和游离脂肪酸含量;同样显着降低了短季棉鲁棉532种子的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但提高了种子的游离脂肪酸含量。从不同部位来看,施氮和覆膜对春棉K836和短季棉鲁棉532两个品种棉株各部位棉铃种子中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与棉株整体一致,施氮和覆膜对两个品种棉株不同部位棉铃种子中游离脂肪酸含量的影响没有明显规律。棉株中部和上部棉铃种子的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显着高于基部,而游离脂肪酸含量相反。4.除短季棉鲁棉532子指外,播种品质指标间呈显着正相关;可溶性糖含量与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呈显着正相关关系,未见蛋白质或游离脂肪酸含量与播种品质之间的相关性。5.整体来看,覆膜对春棉K836和短季棉鲁棉532两个品种种子全氮积累量没有显着影响,但施氮显着提高了棉花种子全氮积累量。从不同部位看,覆膜显着提高了春棉K836棉株上部棉铃种子全氮积累量,而施氮对春棉K836种子全氮积累量的提高则主要体现在中部棉铃种子;覆膜和施氮对短季棉鲁棉532棉株各部位棉铃种子全氮积累量均没有显着影响。覆膜显着提高了春棉K836棉株基部棉铃种子中氮素来自肥料氮的比例(Ndff),棉株中部棉铃种子则相反。覆膜显着提高了短季棉鲁棉532各部位棉铃种子的Ndff,但棉株基部棉铃种子增加的比例更高。覆膜显着提高了春棉K836基部棉花种子中15N积累量,对中部和上部棉铃种子没有显着影响。覆膜显着提高了短季棉鲁棉532棉株各部位棉铃种子15N积累量,同样棉株基部棉铃种子增加的比例更高。覆膜可以促进氮的吸收利用,但由于棉花种子的氮吸收积累与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呈负相关关系,因此为了收获高活力种子应该进行无膜栽培。总之,在地力水平较好的条件下,覆膜显着提高棉株上部和基部棉花种子产量,施氮对棉花种子产量无显着影响。棉株中上部棉花种子的播种品质显着高于基部,但覆膜和施氮会降低其播种品质。可溶性糖含量与棉花种子播种品质显着正相关,覆膜和施氮降低了棉花种子的可溶性糖含量,因而降低了播种品质。因此在以收获种子为目的棉花繁种田,可以采用无膜栽培和减施氮肥,并以收取中上部成熟棉铃种子为主。
包芳,邓庭伟,曾燕,尚兴朴,樊良帅,朱勇,杨连兵,卢祯林,李进瞳,王继永[5](2021)在《中药材种子贮藏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对仓储中心建设的启示》文中指出中药材种子的贮藏技术对于延长种子寿命、提高种子品质、增加药农收入至关重要。从种子在储藏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影响因子、贮藏方法等方面综述了中药材种子贮藏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中药材种子的安全贮藏方法提供技术支撑,为建设现代化、自动化、智能化的仓储中心提供参考。众多研究结果显示,种子在贮藏过程中,其内部的蛋白质、可溶性糖、脂肪等代谢产物及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等会发生复杂的生理生化变化。种子的种类和含水量等生理因素及贮藏温度、湿度、时间、通气情况等外界因素均会对种子的寿命及活力产生影响。选择良种、改善贮藏环境可以延长种子寿命,也是中药材种子仓储中心建设的重心。
闫婕,彭成,裴瑾,马云桐,高继海,陈江[6](2021)在《国家中药种质资源库的建设思路与发展策略》文中指出中药种质资源是国家战略资源,是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中药种质资源库在国际国内农业和生物种质资源库的基础上建成,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中药种质资源保存库。国家中药种质资源库旨在建立一个完整的中药种质资源保存体系,开展对药用植物野生种、野生近源种、栽培种以及人工创造的新品种等开展广泛收集,不断积累种子贮藏生物学特性的基础研究数据,探索中药贮藏劣变过程的分子机制,制定种子安全保存期和更新繁殖的策略,为保护珍稀濒危药用植物搭建平台,为中药良种选育提供物质基础,为优质中药的生产与供应提供科学依据,为中药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石。
柴青宇[7](2021)在《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及其路径选择研究》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领域先后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经营权流转和免除农业税等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使农产品产量迅速增长,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转变为总量平衡、丰年有余。但是,我国依然面对农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农业资源环境持续恶化、农民收益与农业经济增长不同步等问题。为此,2015至2019年中央连续五年下发一号文件部署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问题,在国家层面陆续推出18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配套支持政策,从人才、资金、土地、税收等多维度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以促进农村产业融合主体和新业态的多元化,使农民从产业链中分享更多收益。进一步提升农村产业融合水平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促进产业兴旺、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不可忽视的途径和手段。黑龙江省粮食产量连续10年稳居全国第一,年产量已突破750亿公斤,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省,但黑龙江省却一直未能成为农业强省。农产品加工增值率偏低、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难题一直困扰着黑龙江省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此,研究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问题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模式、路径和历程可为我国其它地区农村产业融合提供有力的借鉴,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研究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及路径选择问题,探析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的理论支撑、融合模式、融合水平、障碍因素、发展路径、制度供给等一系列命题。首先,通过对产业融合核心概念的界定与辨析,以及对产业融合的基础、驱动力等相关理论的综析,构建出本文研究所需的理论参照系,并在理论层面上确定产业融合路径选择所涉及的相关要素。其次,本文从定性及定量两个视角对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程度进行测度与评价。根据对全省13个地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实践调查的结果,通过实际案例分析,研究黑龙江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现存模式及主要问题。定量研究方面,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方法,在明确农村产业融合测量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的基础上,选取了 20个反映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的度量指标,构建出农村产业融合测量指标体系,对黑龙江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再次,本文结合黑龙江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及水平,运用障碍分析模型测量出制约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并厘清导致障碍出现的主要矛盾。然后明确黑龙江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思路、原则、目标,从理论层面锁定黑龙江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选择。为使路径的可操作性更强,本文结合黑龙江省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的实际,从实际层面对路径进行具体的现实选择。最后,本文从农村产业融合的实现主体之一——政府的角度出发,从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合作领域、优化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要素、加强农村产业融合基础设施建设和强化农村产业融合政府服务职能等宏观层面提出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路径优化的制度创新。
邢彩[8](2020)在《三种花卉种子的发芽特性及催芽研究》文中提出花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一份美好礼物。花卉与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息息相关,花卉产业已经成为集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为一体的绿色产业和公认的“黄金产业”。种子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资源,是影响花卉栽培生产的瓶颈因素,关乎花卉产业的发展前景和兴衰,被誉为“农业芯片”。本文对我国大宗化花卉美女樱、一串红、天竺葵的种子发芽率低、发芽不齐的问题进行探讨,旨在为这些花卉的栽培生产提供技术支撑。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种子活力不齐是影响美女樱、一串红、天竺葵的种子发芽率低、发芽不齐的根本原因。种子籽粒小,不同批次籽种籽粒饱满度不齐、成熟度不一,千粒重差异较大(2.19±0.39g、2.47±0.68g和4.46±0.42g)、生活力不稳定及不同品系遗传性差异是影响美女樱、一串红和天竺葵种子活力的主要原因;2)美女樱、一串红、天竺葵种子发芽期间吸涨吸水过程在8~10h之内基本达到饱和状态,再延长浸泡时间导致厌氧,影响种子活力,发芽率反而降低;3)合理采用催芽技术可以提高美女樱、一串红、天竺葵种子活力,提高发芽率,使种子发芽更快、更齐。但要把控好处理强度、时间等技术参数;4)利用过氧化氢、硫酸处理可以改善种皮透水性和透气性,提高发芽率,但处理时间不得长于15min,硫酸浓度不能大于50%。引发剂PEG-6000处理时间也不宜过长;低浓度GA3、6-BA处理显着提高被测试植物种子活力,促进发芽,但高浓度抑制发芽;5)适度热水浸种处理能够提高被测试植物种子发芽率,处理美女樱种子的最适水温为50℃,一串红为55℃,天竺葵为45℃;6)低温、高湿层积处理可显着增强美女樱,一串红,天竺葵种子活力,提高发芽率,处理最适时间依次为40d、30d和40d;7)利用激光和磁场催芽处理的关键因素是处理时间,时间稍长则干扰细胞正常生理活动,起到反作用;8)总结以上各项因素,育种改良、科学栽培及精准清选种子是确保美女樱,一串红,天竺葵种子高活力根本出路。
陆晨[9](2020)在《贵州彝族传统农业认知研究 ——基于贵州彝文古籍的文本分析与田野调查》文中研究说明贵州彝族认为农业的起源主要有天神赐予和人类发现两种。彝族对农作物进行命名时,主要把农作物的颜色、形状、气味等特征作为命名的理据。当然,当有新的作物进入彝族地区时,各个地区的彝族人对该事物的认知角度是不同的,有的地区会给新事物取一个彝语名,而有的地区则直接借用外来语。农作物命名的形式为“类别词+特征词”,类别词的作用是区别不同类型的作物,区别词的作用是区分同类作物。从农作物的彝语名出发,可以农作物分为荞类、稻类、豆类、蔬菜类等。贵州彝文古籍里土地的彝语名称和现代彝语中土地的名称是不同的,其发展的主要趋势是名称逐渐趋于统一,这说明贵州各地区彝族人的交流更加频繁,文化更加趋同的态势。现代彝语里土地的名称很多,主要根据土地的位置、土壤的颜色、栽培的作物等方式来命名。如红土地、黄土地、坡地、玉米地等。农具的数量不是很多,但名称很复杂。同一种农具,可能因为是否有把手,甚至于个体的大、小等细微的差别,就要起不同的名字。在形容某种工具大时,一般不会用“大”这个词来形容,而是用“老”、“母”等词来形容。农具命名的理据很多,最常见的是以农具的形状、材质和用途作为命名理据。贵州彝族很早就学会了驯化动物,并用它们来牵引或运输笨拙的农业用具,最主要是拉犁、驮运生活用品等。从彝文古籍的记载中看出,彝族先民曾经尝试过使用猴、猪、羊等动物来拉犁,甚至还想用大象来拉。经过不断的探索,彝族先民最终选择了牛来牵引犁具。马也偶尔被用来犁地,但不是很常见。牛耕的起源很早,在众多的农具中,有许多工具的命名都与牛相关,充分体现了彝族牛耕历史的悠久。在农业技术方面,主要根据农事活动的先后顺序来划分。整地和选种是种植前的准备;播种的主要方式是种植和播撒。种植是挖坑把作物种子埋入土中,播撒是直接把作物种子撒在已经松好的土壤上。管理田间作物时,除了必要的锄草外,还要防止鸟类、害虫甚至人类对作物的破坏。彝人储藏作物的方法很独特,有的作物要干藏,有的作物直接泡在坛子里。无论是对农业相关作物的命名,还是农业技术的命名,都体现了彝族传统农业认知的特殊性。
朱怡航[10](2019)在《贮藏流通过程中蔬菜种子质量管理关键点分析与优化》文中认为蔬菜种子贮藏与流通过程直接关系到种子行业内的竞争,同时又受到蔬菜市场、气候条件的影响和政府部门的监管,导致其成本构成复杂,利润空间受限,经营管理困难。种子企业为了提升经济效益,往往需要面对保障种子质量和控制经营成本的难题,因此如何寻找蔬菜种子贮藏与流通过程中的管理关键点,平衡蔬菜种子质量和管理成本,提高优化管理水平,成为种子企业在蔬菜种子贮藏与流通过程中的迫切需求。传统的人工生产、监控与管理方式与现代种业产业化、信息化、规模化的发展方向不匹配;同时,由于种子贮藏与流通过程本身和其他农业生产一样存在许多不确定和不可控的影响因素,现有的决策理论与优化方法在蔬菜种子贮藏与流通过程的优化管理中难以有效应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针对蔬菜种子在实际贮藏与流通过程中存在的特殊性和问题,将相关理论模型和分析方法应用到经营管理实践中,以提升蔬菜种子贮藏与流通过程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为目的,总结出蔬菜种子需求预测、蔬菜种子包装计划优化、蔬菜种子贮藏温湿度条件优化管理和蔬菜种子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4个关键问题并开展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蔬菜种子需求预测。针对蔬菜种子需求缺乏预测,导致贮藏和包装流程无法有效管理的现状,提出蔬菜种子需求预测的问题。由于蔬菜种子需求量存在季节性变化和随机波动,同时还受到种子库存、蔬菜市场价和天气条件等动态因素影响,采用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结合支持向量机的混合预测模型进行蔬菜种子需求预测研究。该方法首先用Holt-Winters模型分解种子销售历史数据中的线性变化趋势和季节因子,再输入种子库存、蔬菜市场价和天气条件等动态因子,利用支持向量机的两种核函数精确预测和修正过度拟合,得到预测结果并分析参数和动态因子的影响。该预测结果可以帮助决策者判断种子需求的增长空间和增长量,指导蔬菜种子贮藏流通的优化管理。2、蔬菜种子包装计划优化。目前蔬菜种子包装工作缺乏全局计划,存在按订单生产、包装流水线闲置等问题。由于蔬菜种子包装工作涉及到种子采购、库存、包装和销售等多方面条件限制,其计划优化问题具有多约束、动态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提出多项目动态批量模型,以多个蔬菜种子品种在既定计划时段内通过人工和流水线包装的产品数量作为决策变量,最小化包装和库存的总成本。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回溯的启发式算法求解该模型并应用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实现多品种蔬菜种子包装计划优化的目标,为蔬菜种子包装工作优化管理提供指导依据。3、基于种子贮藏寿命的蔬菜种子仓库温湿度条件优化管理。目前种子企业对蔬菜种子贮藏条件的管理方式粗放,导致蔬菜种子劣变事故频发。通过较高温度和相对湿度的试验设计,探究蔬菜种子贮藏温度和相对湿度对蔬菜种子贮藏寿命的影响,并根据Ellis种子寿命预测公式预测蔬菜种子在不同贮藏温湿度条件下的贮藏寿命。结合蔬菜种子贮藏寿命和种子仓库管理要素建立非线性规划模型,研究多种类蔬菜种子长期贮藏温湿度条件优化问题,量化计算蔬菜种子长期贮藏的最优温度和相对湿度,以指导种子企业根据不同的蔬菜种子种类进行贮藏条件的精准优化管理,降低蔬菜种子在贮藏过程发生劣变的风险。4、基于物联网的蔬菜种子质量分析与关键点控制管理。根据QACCP(Quality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质量分析与关键点控制)管理理论和2016《种子法》修订案的要求,提出了蔬菜种子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软件的开发策略和软件模块设计。该软件应用物联网技术,对蔬菜种子贮藏流通过程的关键环节进行信息化管理,实现蔬菜种子的贮藏温湿度监控、包装计划优化、销售订单管理和种子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同时为保障蔬菜种子质量安全提出科学与实践依据。上述研究成果的先进性和应用意义在于:提出蔬菜种子需求预测方法,实现误差小于20%的蔬菜种子需求预测;提出蔬菜种子包装计划优化方法,实现蔬菜种子包装计划优化管理,节省种子包装及库存成本约30%;探究贮藏条件对蔬菜种子贮藏寿命的影响,提出蔬菜种子贮藏温湿度条件优化管理方法,为蔬菜种子长期贮藏节省约25%的开支;提出蔬菜种子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软件的开发策略和软件模块设计,改进种子企业贮藏与流通工作流程,帮助种子企业进行蔬菜种子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综上,本文研究成果为蔬菜种子贮藏与流通工作提供了一些创新性理论与方法,有望填补蔬菜种子贮藏与流通管理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空白。
二、北方主要农作物种子的贮藏特性及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北方主要农作物种子的贮藏特性及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现代中药材种业发展的产业和技术需求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药材种业的产业需求 |
1.1 优良品种 |
1.2 规范化制种基地 |
1.3 生产过程相关标准 |
1.4 中药材种子种苗质量检测机构 |
1.5 龙头企业 |
1.6 质量追溯体系 |
1.7 加工及仓储中心 |
1.8 专业人才 |
1.9 配套政策法规 |
2 中药材种业的科技需求 |
2.1 中药材种质资源收集与评价 |
2.2 中药材DUS测试指南研制 |
2.3 中药材育种创新 |
2.4 中药材种子质量检测技术及其标准 |
2.5 中药材繁育技术 |
2.6 中药材种子加工贮藏技术 |
3 经验和建议 |
(2)辽朝以上京为中心农业辐射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 |
(四)相关概念界定 |
一、辽上京地区农业生产条件 |
(一)自然环境 |
(二)人文环境 |
二、辽上京地区农业开发状况 |
(一)辽上京地区农业开发 |
1.农业人口和政策 |
2.农业开发及特征 |
(二)以辽上京为中心农业辐射区形成 |
1.向东(头下)州县农业辐射区形成 |
2.向北边防城农业辐射区形成 |
3.向西边防军农业辐射区形成 |
4.向南州县农业辐射区形成 |
(三)辽上京及农业辐射区的农作物种类 |
1.主要粮食作物 |
2.主要经济作物 |
三、辽上京及农业辐射区的生产贮藏与加工技术 |
(一)农业生产技术 |
(二)农业耕种技术 |
(三)农业贮藏技术 |
(四)农产品加工技术 |
四、辽上京及农业辐射区的农业开发影响 |
(一)辽上京地区的农业开发影响 |
(二)农业辐射区的农业开发影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3)常温种子库水平、垂直遮阳对室内温度、空气龄的影响研究 ——以青岛瑞克斯旺种子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种子库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种子库国内研究现状 |
1.3.2 种子库国外研究现状 |
1.4 建筑外遮阳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建筑外遮阳国内研究现状 |
1.4.2 建筑外遮阳国外研究现状 |
1.5 种子库外遮阳创新点 |
1.6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6.1 研究方法 |
1.6.2 技术路线 |
1.6.3 论文框架 |
第2章 青岛地区气候特征及模拟实验因素 |
2.1 青岛地区气候特征 |
2.2 种子库模拟实验的变量因素 |
2.2.1 种子库建筑分类 |
2.2.2 建筑外遮阳分类 |
2.2.3 遮阳板外挑系数 |
2.3 种子库模拟实验的评估因素和方法 |
2.3.1 室内高温时间 |
2.3.2 室内空气龄 |
2.3.3 最小二乘法介绍 |
2.3.4 F检验 |
2.3.5 加权综合评分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种子库外遮阳对室内温度影响的模拟分析 |
3.1 Ecotect软件介绍 |
3.2 计算模型及相关参数的确定 |
3.2.1 模型及边界条件 |
3.2.2 边界条件 |
3.2.3 临界进深 |
3.2.4 评价指标 |
3.3 无外遮阳种子库建筑室内温度模拟数据 |
3.4 水平遮阳对种子库室内温度影响的分析 |
3.4.1 增设水平遮阳后种子库室内温度的数据及分析 |
3.4.2 遮阳板的水平板挑出长度对种子库室内温度影响的拟合公式 |
3.4.3 遮阳板距离窗上沿的距离对室内温度优化比例的拟合公式 |
3.4.4 遮阳板端翼挑出的长度对种子库室内温度影响的拟合公式 |
3.4.5 水平遮阳室内温度的拟合公式综合分析 |
3.5 垂直遮阳对种子库室内室内温度影响的分析 |
3.5.1 增设垂直遮阳后种子库室内温度的数据及分析 |
3.5.2 遮阳板的垂直板挑出长度对种子库室内温度影响的拟合公式 |
3.5.3 遮阳板内檐间净距对种子库室内温度影响的拟合公式 |
3.5.4 垂直遮阳室内温度的拟合公式综合分析 |
3.6 水平遮阳与垂直遮阳对室内温度影响的对比分析 |
第4章 种子库外遮阳对室内空气龄影响的模拟分析 |
4.1 CFD原理及Phoenics软件介绍 |
4.2 计算模型及其相关参数的设定 |
4.2.1 建筑模型 |
4.2.2 外场模型 |
4.2.3 边界条件 |
4.3 无外遮阳种子库建筑室内通风模拟数据 |
4.4 水平遮阳对种子库室内通风影响的分析 |
4.4.1 遮阳板的水平板挑出长度对种子库室内空气龄的拟合公式 |
4.5 垂直遮阳对种子库室内通风影响的分析 |
4.5.1 增设垂直遮阳后种子库室内通风的数据及分析 |
4.5.2 遮阳板的垂直板挑出长度对种子库空气龄影响的拟合公式 |
4.5.3 遮阳板内檐间净距对种子库空气龄影响的拟合公式 |
4.5.4 垂直遮阳的通风效果拟合公式综合分析 |
4.6 水平遮阳与垂直遮阳对室内通风的对比分析 |
第5章 运用Matlab进行建筑外遮阳的优化 |
5.1 MATLAB软件介绍 |
5.1.1 MATLAB系统组成部分 |
5.1.2 MATLAB特点 |
5.2 水平遮阳室内温度与空气龄综合优化结果 |
5.2.1 水平遮阳各变量优化结论 |
5.2.2 水平遮阳MATLAB编程建模 |
5.2.3 水平遮阳MATLAB数据分析 |
5.3 垂直遮阳采光与通风综合优化结果 |
5.3.1 垂直遮阳各变量优化结论 |
5.3.2 垂直遮阳MATLAB编程建模 |
5.3.3 垂直遮阳MATLAB数据分析 |
5.4 种子库外遮阳优化选择及范围 |
第6章 案例改造——青岛市瑞克斯旺种子库 |
6.1 项目简介 |
6.2 设计方案 |
6.3 青岛瑞克斯旺种子库建筑外遮阳优化的数据和分析 |
6.3.1 无遮阳计算机模拟 |
6.3.2 水平遮阳计算机模拟 |
6.3.3 垂直遮阳计算机模拟 |
6.4 优化数据和模拟数据检测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总结 |
7.2 存在的不足 |
7.3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模拟工况水平遮阳室内高温时长与空气龄 |
附录B:模拟工况垂直遮阳室内高温时长与空气龄 |
附录C:瑞克斯旺种子库遮阳室内高温时长与空气龄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致谢 |
(4)覆膜和施氮对棉花种子产量、质量和营养成分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目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棉花种子质量 |
1.2.2 棉花种子营养成分 |
1.2.3 棉花种子大田生产 |
1.2.4 氮肥对棉花和种子的影响 |
1.2.4.1 氮肥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 |
1.2.4.2 氮肥对棉花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
1.2.4.3 氮肥对棉花产量形成的影响 |
1.2.4.4 氮肥对棉花种子质量的影响 |
1.2.5 地膜覆盖栽培对棉花和种子的影响 |
1.2.5.1 棉花地膜覆盖栽培的现状 |
1.2.5.2 棉花无膜栽培发展现状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设计 |
2.3 测定指标与方法 |
2.3.1 不同部位棉铃棉花种子产量及其构成 |
2.3.1.1 棉花种子产量及构成因素 |
2.3.1.2 不同空间分布棉铃棉花种子产量 |
2.3.2 棉花种子质量 |
2.3.3 棉花种子营养成分 |
2.3.4 棉花种子氮吸收利用 |
2.3.5 数据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覆膜和施氮对不同部位棉铃种子产量的影响 |
3.1.1 春棉K836 |
3.1.2 短季棉鲁棉532 |
3.2 覆膜和施氮对不同部位棉铃种子质量的影响 |
3.2.1 种子子指 |
3.2.1.1 春棉K836 |
3.2.1.2 短季棉鲁棉532 |
3.2.2 种子成熟度 |
3.2.2.1 春棉K836 |
3.2.2.2 短季棉鲁棉532 |
3.2.3 种子发芽势 |
3.2.3.1 春棉K836 |
3.2.3.2 短季棉鲁棉532 |
3.2.4 种子发芽率 |
3.2.4.1 春棉K836 |
3.2.4.2 短季棉鲁棉532 |
3.2.5 种子发芽指数 |
3.2.5.1 春棉K836 |
3.2.5.2 短季棉鲁棉532 |
3.3 覆膜和施氮对不同部位棉铃种子营养成分的影响 |
3.3.1 种子蛋白质含量 |
3.3.1.1 春棉K836 |
3.3.1.2 短季棉鲁棉532 |
3.3.2 种子可溶性糖含量 |
3.3.2.1 春棉K836 |
3.3.2.2 短季棉鲁棉532 |
3.3.3 种子游离脂肪酸含量 |
3.3.3.1 对春棉K836 |
3.3.2.2 短季棉鲁棉532 |
3.4 种子质量与营养成分相关分析 |
3.4.1 春棉K836 |
3.4.2 短季棉鲁棉532 |
3.5 覆膜和施氮对不同部位棉铃种子氮积累量的影响 |
3.5.1 种子全氮积累量 |
3.5.1.1 春棉K836 |
3.5.1.2 短季棉鲁棉532 |
3.5.2 棉花种子氮素中肥料氮的比例(~(15)N累积量占总氮百分比,Ndff) |
3.5.2.1 春棉K836 |
3.5.2.2 短季棉鲁棉532 |
3.5.3 种子~(15)N吸收积累量 |
3.5.3.1 春棉K836 |
3.5.3.2 短季棉鲁棉532 |
3.5.4 棉花种子氮积累特征与种子质量的相关分析 |
3.5.4.1 春棉K836 |
3.5.4.2 短季棉鲁棉532 |
4 讨论 |
4.1 覆膜和施氮对不同部位棉铃种子产量的影响 |
4.2 覆膜和施氮对不同部位棉铃种子品质的影响 |
4.3 覆膜和施氮对不同部位棉铃种子氮吸收利用特征的影响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5)中药材种子贮藏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对仓储中心建设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药材种子贮藏的理论基础 |
2 中药材种子贮藏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 |
2.1 中药材种子贮藏过程中的酶变化 |
2.2 中药材种子贮藏过程中的代谢产物变化 |
3 影响中药材种子贮藏的主要因素 |
3.1 环境及时间因素 |
3.1.1 温度 |
3.1.2 湿度 |
3.1.3通气情况 |
3.1.4 时间 |
3.2 生理因素 |
3.2.1 种子类型 |
3.2.2 含水量 |
3.2.3 种子状态 |
4 中药材种子的贮藏方法及其对仓储中心建设的启示 |
4.1 贮藏方法 |
4.2 中药材种子仓储中心建设相关思考 |
5 展望 |
(6)国家中药种质资源库的建设思路与发展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家中药种质资源库的建设背景及目标 |
1.1 国际国内农业种子库 |
1.2 国际国内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
1.3 中药种质资源库的历程 |
2 国家中药种质资源库的作用和意义 |
2.1 物种多样性与濒危物种保护 |
2.2 遗传多样性保护与良种选育 |
2.3 生态多样性与环境保护 |
3 国家中药种质资源库的核心任务与策略 |
3.1 对中药种子进行广泛的收集 |
3.2 对中药种子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系统的标准化的研究和整理 |
3.2.1 研究种子的贮藏特性 |
3.2.2 测定物种常数和研究种子的贮藏寿命 |
3.2.3 明确种子的休眠类型及萌发特性 |
3.3 制定中药种子安全保存期与种子更新标准研究 |
3.3.1 研究种子安全保存期 |
3.3.2 检测库藏种子生活力 |
3.3.3 制定库藏种子更新繁殖标准 |
4 展望 |
(7)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及其路径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农村产业融合的起源与发展 |
1.2.2 农村产业融合的驱动机制研究 |
1.2.3 农村产业融合的类型模式研究 |
1.2.4 农村产业融合的测度方法研究 |
1.2.5 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路径研究 |
1.2.6 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
1.4.1 研究创新 |
1.4.2 研究不足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农村产业融合相关概念辨析 |
2.1.1 农村产业融合与农业现代化 |
2.1.2 农村产业融合与农业产业化 |
2.1.3 农村产业融合与农业产业融合 |
2.2 农村产业融合的内涵与特征 |
2.2.1 农村产业融合 |
2.2.2 农村产业融合模式 |
2.2.3 农村产业融合主体 |
2.2.4 农村产业融合水平 |
2.3 农村产业融合相关理论分析 |
2.3.1 分工理论 |
2.3.2 产业集群理论 |
2.3.3 交易成本理论 |
2.3.4 创新理论 |
2.3.5 农业多功能性理论 |
2.4 本章小结 |
3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分析 |
3.1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支撑条件 |
3.1.1 自然资源条件 |
3.1.2 社会环境条件 |
3.2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基础概况 |
3.2.1 整体发展概况 |
3.2.2 第一产业发展概况 |
3.2.3 第二产业发展概况 |
3.2.4 第三产业发展概况 |
3.3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
3.3.1 农业产业链延伸型融合模式 |
3.3.2 农业多功能拓展型融合模式 |
3.3.3 产业集聚型融合模式 |
3.3.4 科技渗透型融合模式 |
3.3.5 产业循环型融合模式 |
3.4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主体发展现状 |
3.5 本章小结 |
4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测度 |
4.1 测度方法的选取与原则 |
4.1.1 测度方法的研判和选取 |
4.1.2 测度指标设置原则 |
4.2 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 |
4.2.1 测度指标的选择 |
4.2.2 测度指标的解释 |
4.2.3 测度模型的建立 |
4.3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实证分析与评价 |
4.3.1 指标权重的确定 |
4.3.2 数据来源 |
4.3.3 测度结果及评价 |
4.4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分析 |
4.4.1 耦合关系模型 |
4.4.2 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的实践障碍与战略选择 |
5.1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的障碍分析 |
5.1.1 障碍分析模型 |
5.1.2 障碍度分析 |
5.1.3 障碍因子分析 |
5.1.4 障碍因素现状分析 |
5.2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的矛盾 |
5.2.1 产业布局与农村产业融合之间的矛盾 |
5.2.2 土地利用模式与农村产业融合之间的矛盾 |
5.2.3 融资渠道与农村产业融合之间的矛盾 |
5.2.4 农村公共服务与农村产业融合之间的矛盾 |
5.3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的战略选择 |
5.3.1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原则与目标 |
5.3.2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宏观路径选择 |
5.3.3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具体路径选择 |
5.4 本章小结 |
6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 |
6.1 农林牧渔业布局调整的路径选择 |
6.1.1 特色种植业产业带调整 |
6.1.2 畜牧养殖业布局调整 |
6.1.3 渔业产业布局调整 |
6.1.4 山特产品产业布局调整 |
6.2 农产品精深加工的路径选择 |
6.2.1 玉米精深加工 |
6.2.2 水稻精深加工 |
6.2.3 大豆精深加工 |
6.2.4 乳业精深加工 |
6.2.5 蔬菜精深加工 |
6.2.6 渔业精深加工 |
6.3 农林牧渔服务业的路径选择 |
6.3.1 培育多元化主体 |
6.3.2 加强生产主体市场信息服务 |
6.3.3 完善农业生产资料流通服务体系 |
6.3.4 构建农业生产技术综合服务体系 |
6.3.5 推进农业资源化利用服务体系 |
6.3.6 拓展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体系 |
6.4 休闲农业布局调整的路径选择 |
6.4.1 打造自然生态康养观光产业带 |
6.4.2 构建冰雪特色旅游产业体系 |
6.4.3 传承关东民俗和弘扬四大精神游 |
6.4.4 发挥沿边优势开展边境风情游 |
6.5 以信息技术渗透产业融合的路径选择 |
6.5.1 完善智慧农业信息监管系统 |
6.5.2 精准管理农业全产业链 |
6.5.3 创新农业金融保险服务 |
6.5.4 保护产业质量安全和知识产权 |
6.5.5 构建完整农业产业体系 |
6.6 以国家级试验区创新驱动产业融合的路径选择 |
6.6.1 以农产品加工贸易带动产业融合 |
6.6.2 扩大农业产业负面清单外贸易 |
6.6.3 创新涉农金融国际化服务产业 |
6.6.4 发展开放试验区农业总部经济 |
6.7 本章小结 |
7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路径优化的制度创新 |
7.1 继续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合作领域 |
7.1.1 探索设立农业自由贸易试验区 |
7.1.2 构建畅通便捷的农产品贸易通道 |
7.1.3 引导国际资本进入农产品加工贸易 |
7.2 优化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资源要素 |
7.2.1 确保农村产业融合用地保障 |
7.2.2 加强财政税收政策支持 |
7.2.3 完善金融保险政策支持 |
7.2.4 强化科技与人才政策支持 |
7.3 完善农村产业融合基础设施建设 |
7.3.1 优化改造农田基础设施 |
7.3.2 搭建公共交通和信息网络 |
7.3.3 配套产业融合基本设施 |
7.3.4 综合改造提升乡村人居环境 |
7.4 强化农村产业融合政府服务职能 |
7.4.1 完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顶层设计 |
7.4.2 推动产业融合政策有效落实 |
7.4.3 加强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区建设 |
7.4.4 建立完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体系 |
7.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东北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 |
(8)三种花卉种子的发芽特性及催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文献综述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花卉产业发展现状 |
1.2.1 国外花卉产业发展现状 |
1.2.2 我国花卉产业发展现状 |
1.3 植物种子学研究进展 |
1.3.1 种子活力研究进展 |
1.3.2 种子休眠机制与调控 |
1.3.3 休眠种子的催芽处理 |
1.3.4 测试植物的研究进展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1 植物材料 |
2.2 种子的消毒与发芽 |
2.3 种子活力的测定 |
2.4 不同催芽处理方式 |
2.4.1 不同化学法处理方式 |
2.4.2 不同物理法处理方式 |
3 结果与分析 |
3.1 3种植物种子发芽期间吸水动态 |
3.2 不同处理对3种植物种子活力的影响 |
3.3 不同化学法处理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
3.3.1 用过氧化氢(H_2O_2)处理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
3.3.2 用硫酸溶液处理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
3.3.3 用PEG-6000 溶液浸种处理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
3.3.4 不同浓度GA3 溶液浸种处理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
3.3.5 不同浓度6-BA溶液浸种处理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
3.3.6 不同化学处理方法间的比较 |
3.4 不同物理法处理对3种植物种子发芽的影响 |
3.4.1 不同温度热水浸种处理对3 种植物种子发芽的影响 |
3.4.2 低温、高湿沙基层积处理对3 种植物种子发芽的影响 |
3.4.3 不同时间激光处理对3 种植物种子发芽的影响 |
3.4.4 不同强度、不同时间磁场处理对3种植物种子发芽的影响 |
3.4.5 不同物理处理方法间的比较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术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9)贵州彝族传统农业认知研究 ——基于贵州彝文古籍的文本分析与田野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目标 |
四、概念界定 |
第一章 贵州彝族传统农作物认知 |
一、贵州彝文古籍中的农作物认知 |
二、贵州彝族农作物的名称和命名理据 |
三、贵州彝族农作物的分类和特点 |
四、小结 |
第二章 贵州彝族传统土地认知 |
一、贵州彝文古籍中土地的名称 |
二、现代彝语中土地的名称 |
三、土地的功用 |
四、小结 |
第三章 贵州彝族传统农具的认知 |
一、贵州彝文古籍中农具的认知 |
二、田野调查中的农具认知 |
三、贵州彝族传统农具的命名 |
四、小结 |
第四章 贵州彝族传统农业畜力认知 |
一、贵州彝文古籍中的畜力认知 |
二、牛耕的认知 |
三、小结 |
第五章 贵州彝族传统作物栽培技术认知 |
一、整地技术 |
二、种子处理技术 |
三、播种技术 |
四、施肥技术 |
五、作物田间管理技术 |
六、作物收获技术 |
七、农产品贮藏技术 |
八、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一、着作类 |
二、论文类 |
致谢 |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
附录 |
(10)贮藏流通过程中蔬菜种子质量管理关键点分析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蔬菜种子质量与贮藏 |
1.2.1 种子质量标准化的概念 |
1.2.2 表征蔬菜种子质量的标准化指标 |
1.2.3 其他表征蔬菜种子质量的指标 |
1.2.4 蔬菜种子质量指标之间的关系 |
1.2.5 蔬菜种子寿命及其影响因素 |
1.3 蔬菜种子质量管理及其流通过程管理关键点 |
1.3.1 种子质量管理的概念 |
1.3.2 种子质量检验 |
1.3.3 种子包装与标签管理 |
1.3.4 蔬菜种子贮藏管理 |
1.3.5 蔬菜种子销售流通的特点 |
1.3.6 农业物联网与蔬菜种子质量安全可追溯 |
1.3.7 QACCP管理理论与实践 |
1.4 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在蔬菜种子质量管理时存在的问题 |
1.4.1 政府监管及《种子法》修订 |
1.4.2 种子企业的任务及面临的问题 |
1.4.3 消费者的需求 |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5.1 蔬菜种子需求预测 |
1.5.2 蔬菜种子包装计划优化 |
1.5.3 蔬菜种子贮藏条件优化管理 |
1.5.4 蔬菜种子质量安全可追溯信息化管理 |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7 本文的研究工作 |
第二章 基于支持向量机与时间序列的蔬菜种子需求预测 |
2.1 前言 |
2.1.1 蔬菜种子的需求与销售特征 |
2.1.2 蔬菜种子需求预测方法 |
2.1.3 研究目标 |
2.2 模型构建及算法设计 |
2.2.1 理论模型背景 |
2.2.2 基于支持向量机与时间序列的混合预测模型 |
2.3 案例研究数据及结果分析方法 |
2.4 结果与讨论 |
2.4.1 模型预测结果分析 |
2.4.2 模型参数和动态因子的影响 |
2.5 小结 |
第三章 基于动态批量模型的蔬菜种子包装计划优化 |
3.1 前言 |
3.1.1 蔬菜种子包装计划优化的问题描述 |
3.1.2 生产优化问题的求解方法 |
3.1.3 研究目标 |
3.2 模型构建及算法设计 |
3.2.1 传统蔬菜种子包装计划策略及优化目标 |
3.2.2 基于蔬菜种子需求的动态批量模型 |
3.2.3 启发式算法 |
3.3 案例研究数据及结果分析方法 |
3.4 结果与讨论 |
3.4.1 优化设计与结果对比 |
3.4.2 优化结果敏感度分析 |
3.5 小结 |
第四章 基于种子寿命预测的蔬菜种子贮藏温湿度条件优化 |
4.1 前言 |
4.1.1 蔬菜种子的贮藏管理及其贮藏寿命 |
4.1.2 蔬菜种子的贮藏条件及其影响 |
4.1.3 蔬菜种子长期贮藏的场所及其特点 |
4.1.4 对蔬菜种子长期贮藏温湿度条件优化的必要性 |
4.1.5 研究目标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蔬菜种子及模拟贮藏试验方法 |
4.3 模型构建及优化方法 |
4.3.1 多品种蔬菜种子长期贮藏温湿度条件优化模型 |
4.3.2 模型优化方法 |
4.4 结果与讨论 |
4.4.1 温度、相对湿度对四种蔬菜种子含水量的影响 |
4.4.2 丸粒化对甘蓝种子含水量及发芽率的影响 |
4.4.3 温度、相对湿度对四种蔬菜种子贮藏寿命的影响 |
4.4.4 蔬菜种子长期贮藏温湿度条件优化与结果分析 |
4.5 小结 |
第五章 蔬菜种子质量关键点分析与管理系统 |
5.1 前言 |
5.1.1 蔬菜种子质量安全可追溯与管理的必要性 |
5.1.2 传统的蔬菜种子质量管理与物联网软件的应用 |
5.1.3 研究目标 |
5.2 蔬菜种子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软件的开发策略 |
5.2.1 软件总体方案 |
5.2.2 软件实现功能 |
5.3 软件模块设计 |
5.3.1 软件模块结构 |
5.3.2 库存管理模块 |
5.3.3 加工管理模块 |
5.3.4 出库管理模块 |
5.3.5 追溯管理模块 |
5.4 蔬菜种子质量安全可追溯与管理实例应用 |
5.4.1 基本信息管理 |
5.4.2 生产安排和生产操作 |
5.4.3 导出追溯码并装箱 |
5.4.4 销售订单管理 |
5.4.5 扫描二维码追溯产品 |
5.4.6 应用效果分析 |
5.5 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及其他相关工作 |
致谢 |
四、北方主要农作物种子的贮藏特性及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现代中药材种业发展的产业和技术需求分析[J]. 曾燕,焦连魁,李进瞳,尚兴朴,王继永. 中国现代中药, 2022
- [2]辽朝以上京为中心农业辐射区研究[D]. 曲胜楠.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9)
- [3]常温种子库水平、垂直遮阳对室内温度、空气龄的影响研究 ——以青岛瑞克斯旺种子库为例[D]. 王健. 青岛理工大学, 2021(02)
- [4]覆膜和施氮对棉花种子产量、质量和营养成分的影响[D]. 战贞卉.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5]中药材种子贮藏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对仓储中心建设的启示[J]. 包芳,邓庭伟,曾燕,尚兴朴,樊良帅,朱勇,杨连兵,卢祯林,李进瞳,王继永. 中国现代中药, 2021(07)
- [6]国家中药种质资源库的建设思路与发展策略[J]. 闫婕,彭成,裴瑾,马云桐,高继海,陈江.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01)
- [7]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及其路径选择研究[D]. 柴青宇. 东北林业大学, 2021(09)
- [8]三种花卉种子的发芽特性及催芽研究[D]. 邢彩.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9]贵州彝族传统农业认知研究 ——基于贵州彝文古籍的文本分析与田野调查[D]. 陆晨. 贵州民族大学, 2020(02)
- [10]贮藏流通过程中蔬菜种子质量管理关键点分析与优化[D]. 朱怡航.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