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探信息在河道砂体预测中的应用及应用效果分析

物探信息在河道砂体预测中的应用及应用效果分析

一、应用地球物理信息预测河道砂体方法及应用效果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杨春生,姜岩,宋宝权,王高文,张秀丽[1](2022)在《小河道薄砂层井震联合识别技术及应用——以大庆长垣西部AGL地区为例》文中提出大庆长垣西部AGL地区萨零油层组发育三角洲前缘小型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储层。三角洲前缘为砂泥岩薄互层沉积,水下河道窄,砂体厚度小、相变快,河道砂体地震特征不清晰,储层预测困难。为此,提出小河道薄砂层井震联合识别技术。首先,结合井、震资料,在精细地层格架控制下,通过逼近地下地质结构的正演模拟,构建窄小河道砂体三种地震响应模式;然后,按照点→面→体的思路,由井标定水下窄小河道砂体地震反射特征,在平面上利用地震属性追踪河道边界和走向,在三维地震数据体上分析窄小河道的形成期次和演化规律,定性描述窄小河道的展布特征;最后,根据已知井目的层地震反射波形特征和砂岩厚度,应用关联度分析法,实现基于波形模式识别的河道薄砂层厚度定量预测。应用该技术研究成果在大庆长垣西部AGL地区TA2无井控制区块部署开发井9口,完钻后河道预测符合率达到100%,砂体厚度相对误差为9.6%,单井最高日产油4.1t,指导了老油田周边油气勘探与开发,达到了增储上产的目的。

赵邦六,张宇生,曾忠,郗诚,章雄,张光荣[2](2021)在《川中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致密气处理和解释关键技术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四川盆地蕴含丰富的致密砂岩气资源,近期利用高精度三维资料开展侏罗系沙溪庙组河道砂体勘探取得突出成效。沙溪庙组河道砂体具有横向变化快、储层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因此提高河道砂体的边界识别及其含气性预测精度是致密气地震勘探的关键。通过开展AVO特征低频保护的"六分法"(分类、分频、分时、分域、分步和分区)高保真叠前去噪、近地表Q补偿和OVT域叠前时间偏移等技术攻关,形成了一套针对川中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致密气藏的"双高"(高保真、高分辨率)地震处理技术,并创新应用"双亮点"属性及多波、多分量砂体含气性地震预测等解释技术,提高了含气砂体预测精度。该技术系列在川中沙溪庙组致密气预测应用成果显着,地震数据频带得到了拓宽,低频信息更加丰富,资料信噪比明显提升,河道边界及其含气性预测的精度大幅提高,钻井成功率超过83%,应用成果有力地支撑了该地区沙溪庙组致密气的增储上产。

郄莹,王建立,马佳国,白清云,李文滨[3](2021)在《井震联合分析技术在复杂河流相储层刻画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复杂河流相油田进入开发后期的高含水阶段后,储层层间、层内非均质性严重制约着油藏剩余油挖掘。为了解决该问题,文中利用高分辨率采集三维地震资料,结合地质认识、钻井、油藏生产动态等信息的分析,并基于地层倾角振幅对比属性,提高对曲流河河道的识别效果;同时参照现代曲流河沉积模式对沉积微相进行刻画,精细识别出复杂河流相纵向沉积期次。在此基础上,重点对曲流河废弃河道、点坝进行了描述和预测,再用已钻定向(水平)井和油藏生产动态综合标定结果,预测出点坝侧积夹层发育情况,实现了对复杂河流相储层精细表征。

王斌[4](2020)在《准噶尔盆地玛湖地区深层砂砾岩甜点储层形成机理与地震预测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为了解决深层砂砾岩勘探中遇到的甜点储层形成机理不明和地震预测技术精度不高等问题,以准噶尔盆地玛湖地区三叠系百口泉组砂砾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基础地质分析、地震岩石物理测试和甜点储层预测方法的综合研究明确了研究区甜点储层形成机理,并开发了高精度的甜点储层预测方法。首先通过基础地质研究明确甜点储层的形成机理,然后结合岩石物理测试总结甜点储层主控因素对岩石弹性性质变化的影响,建立能反映深层砂砾岩沉积与成岩演化过程的地震岩石物理模型,利用该模型指导研究区的甜点储层预测。这项研究既可以为玛湖地区面向深层砂砾岩甜点储层的油气勘探与有利区优选提供技术支撑,与此同时本次研究采用的方法和思路也可以对其他地区深层碎屑岩的油气勘探提供很好的借鉴意义。通过本次研究取得了以下4点成果和认识:(1)在砂砾岩甜点储层形成机理的研究中首次引入致密砂岩中利用储层临界物性判别储层和封堵层的研究思路,建立临界物性下限与深度的关系,按照成岩作用系统论的思路定量分析深层砂砾岩储集能力随每个沉积微相和每种成岩作用在成岩演化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建立了玛湖地区沉积和成岩作用双重控制的甜点储层发育模式。综合研究后得到玛湖地区甜点储层受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双重控制,以远岸或近岸水下分流河道中具有强溶蚀、早期硅质胶结和弱压实成岩相的中细砾岩和粗砂岩为主的认识。(2)在玛湖地区率先开展了深层砂砾岩的高频岩石物理测试,并结合岩石微观结构和动、静态弹性特征测量的结果,对研究区砂砾岩的弹性参数、储层参数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总结,并建立了能反映沉积和成岩作用改造岩石储集能力的岩石物理模型。从研究区样品的测试结果来看,由沉积和成岩作用造成的矿物组分含量的差别、矿物的赋存方式以及孔隙类型和形状的差异对研究区样品的弹性参数及储层参数影响较大。其中比较特殊的现象包括:(1)当岩石中石英含量较多时,大量发育的早期硅质胶结物会有效抑制压实作用对原始孔隙的破坏,从而比早期泥钙质胶结的岩石具有更高的孔隙度和更低的纵横波速度比;(2)在玛湖地区受物源的影响,岩石中普遍发育火山岩岩屑和粘土等塑性矿物,而这类矿物极易受压实作用挤压变形而充填孔隙,减小样品的孔隙度并增大样品的速度。但由于这种情况下纵波速度的增大率要大于横波速度,因此样品的纵横波速度比会随纵波速度的增大而增大。这是研究区塑性碎屑的含量与赋存方式会对砂砾岩样品弹性参数和孔隙度造成很大影响的根本原因。(3)根据准噶尔盆地玛湖地区深层砂砾岩甜点储层的形成机理,提出了“按沉积相分级分类,从砂体到储层由粗到细,逐级控制”的地质物探相结合的甜点储层预测新方法。在考虑沉积和构造演化背景的基础上首次研发了经过倾角校正的古地貌恢复技术,并且采用高精度层序地层解释技术对标志层进行解释从而得到了地层真厚度,提高了有利相带预测的精度。为了有效提取OVT域地震资料中的地质信息,我们初次通过Ruger方程建立具有古地貌和沉积微相等地质背景的优势道集部分叠加模板,并利用该模板在研究区对OVT域资料进行解释性处理,这样就可以为针对深层砂砾岩的相控甜点储层预测提供基础资料;在此基础上预测我们通过岩石物理实验获得的甜点储层敏感参数。利用该方法在玛湖凹陷斜坡区百口泉组共预测甜点储层发育区2100km2,为有利勘探区的寻找和增储上产提供了有效技术支撑。(4)针对玛湖斜坡区异常高压分布规律不明的问题,创新性的提出了玛湖地区异常高压具有“封闭条件、构造挤压和晚期高熟油气充注”三重因素控制的分布模式。通过设计模拟孔隙超压的高频岩石物理实验,首次总结不同地层压力条件下玛湖地区砂砾岩弹性参数的变化规律,并且利用岩石物理测试结果建立了新的有效应力系数计算方法。将该方法计算的有效应力系数与Biot有效应力系数进行对比后可知,新计算的有效应力系数更适用于玛湖地区砂砾岩。最后利用新的有效应力系数改进双相介质模型后建立了低渗透砂砾岩地层压力预测模型,提高了地层压力预测的精度,并在玛湖地区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陈彦虎[5](2020)在《地震波形指示反演方法、原理及其应用》文中认为随着油田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超薄储层和非常规储层甜点刻画等对反演技术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本文系统总结了主流地震反演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局限性,认为高分辨率反演的核心和难点在于如何获得高于地震分辨率的高频部分,目前的反演技术高频部分得获得主要依靠井插值或者随机模拟,存在反演结果过于模型化或者随机性强的问题,无法满足薄精细储层预测的需求。研究发现相似的岩性组合往往具有相似的地震波形,但是测井曲线由于高频信息的差异导致了相似性较低,通过对测井曲线逐步降低频率滤波,发现当测井曲线滤波到100-200Hz,甚至到200-300Hz,就具有了和地震波形相当的相似性,建立了低频地震波形与高频测井信息的内在联系,奠定了地震波形指示反演的理论基础。在地震波形分类和地震沉积学技术基础上,引入具有纵向高分辨率的测井曲线,建立了地震波形指示反演方法(Seismic Meme Inversion,简称SMI)。该方法通过地震波形高效动态聚类,建立了地震波形结构与高频测井曲线结构的映射关系,提高了反演结果的纵向分辨率和横向分辨率,使地震反演的分辨率提高到了 2-3m;通过构建不同地震相类型的贝叶斯反演框架,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相控反演。为了验证波形指示反演和波形指示模拟方法的应用效果,利用Marmousi模型与模拟薄储层、砂体叠置、煤层强反射屏蔽砂岩和页岩裂缝孔隙度等4种不同地质条件的正演地质模型开展波形指示反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地震波形指示反演可以预测2-3m的薄储层,证明了方法的合理性和反演结果的高精度。利用陆相薄储层资料、煤层强屏蔽下的薄砂岩资料和海相页岩气裂缝孔隙度参数模拟三个实例论证了地震波形指示反演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应用效果。利用大庆长垣典型的陆相薄互层实际资料开展了波形指示反演,波形指示反演能识别2-3m的薄互层,并且反演精度高,参与井和验证井吻合率达到了 90%和80%。地震波形指示反演技术为薄储层预测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路;利用准噶尔盆地侏罗系煤层强屏蔽下的薄砂岩预测结果表明,地震波形指示反演可以有效地避免煤层强反射强同相轴的影响,可以准确预煤下2-8m的薄砂岩;利用四川盆地川南龙马溪组页岩实例表明,地震波形指示模拟实现了裂缝孔隙度的定量预测,通过和测井曲线和蚂蚁体等地震几何属性对比,验证了裂缝孔隙度模拟的可靠性。地震波形指示反演通过地震波形驱动测井曲线实现高分辨率反演,反演结果突破了地震分辨率的极限,为薄储层预测、高分辨率储层参数模拟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思路,具有重要的现实应用意义。

朱筱敏,董艳蕾,曾洪流,林承焰,张宪国[6](2020)在《中国地震沉积学研究现状和发展思考》文中研究指明地震沉积学是地震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的延续发展。最近10多年来,地震沉积学研究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在地震沉积学理论、陆相碎屑沉积砂体、海相沉积砂体、碳酸盐岩和混积岩刻画、地震成岩相预测、砂体精细表征和开发地质应用、地球物理新方法新技术、RGB (Red-Green-Blue)地震属性融合、储集层预测技术以及三维可视化技术雕刻地质体等10个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未来地震沉积学应该关注地震地貌学理论模型、地震岩性学新方法、勘探地震沉积学、开发地震沉积学、地球物理反演新方法和人工智能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不断完善地震沉积学理论方法,拓展地震沉积学在油气勘探开发等领域的应用,助力油气勘探开发提高经济效益。

杨春生[7](2019)在《基于地震沉积学的窄小型河道砂体精细刻画》文中研究说明大庆油田已进入特高含水期精细调整挖潜的后期,剩余油挖潜对窄小型河道砂体的刻画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井网控制不足150m窄小型河道的井间规模、边界、走向成为薄差油层砂体刻画的一大难题。以萨中开发区北一区断东区块为例,开展了密井网条件下基于地震沉积学的井震结合储层预测方法研究,充分发挥地震资料横向分辨率高及测井资料纵向分辨率高的优势,形成了"以地震整体趋势为引导,井点测井微相为质控,振幅能量突变定河道边界"的砂中找泥刻画方法,从地震三维体到切片二维面井震信息联动,剔除相邻层位干扰信息,平面上分析不同厚度级别砂体与振幅能量的关系,确定河道砂体边界线及展布趋势,在井点处进行沉积微相精细匹配,井震结合确定河道在井间的规模、边界和走向。该刻画方法 "由体到面到线到点",弥补了只应用井资料预测河道砂体精度不高的缺陷,在油田开发后期剩余油精细挖潜中取得了显着效果。

谷宇峰[8](2019)在《致密砂岩储层定量表征及优质储层形成机理 ——以姬塬油田西部长4+5段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姬塬油田西部长4+5段储层是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大量的试油和生产数据表明该段储层虽已进入油气开采阶段但仍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所以对其继续进行勘探在增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开展滚动勘探工作就要对目的层在沉积展布规律、物性特征、成岩特征和含油性等方面具有全面清楚的认识,并且最好以半定量甚至的定量的形式进行相关的刻画和解释。然而,目前有关该段致密砂岩储层的研究成果多数为定性的、不可靠的,且较为浅显,在几个方面体现为:岩性和岩相的识别多以主观意识或古老低效的方法来解决,造成识别结果准确率低,进而使得后续的单井相、多井相和沉积平面相的分析结论不可靠;用于计算孔渗等物性参数的模型需要较多统计参数支撑,而这些带有统计意义的参数的质量取决于统计计算数据量和数据来源方式,这就导致所得的计算结果的准确率有待商榷;用于分析储层致密过程的孔隙度演化方法所得的计算结果常含有较大误差,导致推断出的相关解释结论可信度低;关于优质储层形成机理的解释结论过于片面。为此,为使长4+5段储层在油气增产上能起到更大的作用,本文开展了针对储层特征和有利区预测等内容的研究。为深入了解长4+5段的储层特征和油藏分布规律等,本文特在地质学和信息处理双重理论的基础之上采用半定量或定量的方式进行研究:先根据测井响应特征对目的层进行地层划分以完成地层等时格架的建立;再根据岩心观察分析来了解目的层岩性和岩相等沉积特征,并在结合测井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用神经网络完成岩性和岩相等内容的识别,进而给出关于沉积在单井相、多井相和平面相上的展布规律;之后,通过分析储层在沉积、物性和成岩等方面上的特征后对储层进行分类,并采用模糊方法对其进行评价,以获知储层的分布规律;其中,在解释孔渗等物性参数方面采用复合型神经网络进行解决,以期避免在计算中使用带有区域统计意义的参数,而在依据铸体薄片等资料对储层孔喉进行分析和评估上采用图像处理技术进行解决,以使获得的孔喉数据是客观准确的,不带有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然后,采用神经网络对孔隙度演化分析方法所得的计算结果进行修正,以使所推断出的储层致密过程更为可靠,并在此基础之上通过联合分析储层生烃史等资料来完成关于储层致密与油气成藏之间的关系和优质储层形成机理等内容的认识;最后,通过综合考虑储层在沉积、物性、成岩和含油性等方面上的差异来预测油气储集相对有利区以及建产目标区,以此为后续的油气开发工作提供建议。经研究得知:储层可细分为长4+5111、长4+5112、长4+5121、长4+5122、长4+5211、长4+5212、长4+5221、长4+5222等8个小层;物源方向为北东—南西向;沉积微相以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天然堤和水下支流间湾为主;从长4+5222至长4+5111,砂体厚度具有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目的层孔渗均值分别约为10.89%和0.65m D;以孔渗变化为标准,从长4+5222至长4+5111,储层物性显示为由好变差再变好;储层孔隙以粒间孔、粒间溶孔和晶间孔为主,而喉道以片状和弯曲状喉道为主;平均孔喉半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储层渗流能力;以钙质胶结或粘土质胶结为主的储层适用于盐酸或土酸酸化;成岩作用以机械压实作用、溶蚀作用和胶结作用等为主;成岩相类型有绿泥石薄膜—粒间孔相、伊利石+绿泥石胶结—溶蚀相、伊利石胶结相和碳酸盐胶结相;成岩演化普遍达到中成岩A阶段;储层类型可分为低渗透、特低渗透、超低渗透、致密层等4大类和Ⅰ、Ⅱ、Ⅲa、Ⅲb、Ⅲc、Ⅳ等6小类;从长4+5222至长4+5111,储层品质呈由好变差在变好—中的变化趋势;孔喉半径、孔隙度和渗透率的致密上限分别为0.539μm、10.5%和0.95m D;储层致密演化过程经历了机械压实作用、压实+早期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和晚期胶结作用等4个阶段;从晚三叠世至早白垩世早期,储层先致密后成藏,而再从早白垩世早期至早白垩世晚期,储层致密与成藏同时进行;优质储层的形成得益于储层的保孔机制和增孔机制;油藏以构造—岩性和岩相油藏为主;从长4+5222至长4+5111,油层分布范围呈逐渐减小趋势,但油层厚度却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目的层的有利区和建产目标区的个数分别为30和25,分布的面积分别为115.5km2和57.1 km2,对应的储量为1843.63×104t,其中长4+5222和长4+5221与其他小层相比在此方面具有相对更多的数量、更广的分布面积和更大的储量估值。研究结果表明:从长4+5222至长4+5111,地层表现为一水进—水退过程沉积;从长4+5222至长4+5111,储层质量呈由好变差再变好—中的变化趋势;长4+5段储层致密与油气成藏关系由两个阶段构成,先是储层先致密后成藏,后是储层致密与成藏同时进行;储层的保孔机制和增孔机制是优质储层的形成机理;在对比有利区和建产目标区的个数、分布面积及油气储量等内容下,长4+5222显示出具有最高的开发潜力,其次是长4+5221。

张国印[9](2019)在《川西坳陷沙溪庙组致密砂岩优质储层识别及预测方法研究》文中指出致密砂岩油气藏储层质量严重影响其开发效果,准确识别及预测优质储层是实现致密砂岩油气藏高效开发的重要基础。传统储层表征方法虽然可以提供一套既有解决方案,但针对复杂致密砂岩油气藏的储层表征仍有众多问题需要解决。针对储层测井解释精度低、地震预测分辨率低等问题,本论文以川西坳陷沙溪庙组致密砂岩气藏为研究目标,以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为主要技术,充分挖掘岩心、测井、地震数据潜能,形成一套多尺度数据驱动的智能储层分类、测井解释、地震预测新方法,提高优质储层识别及预测的精度和工作效率。研究区沙溪庙组河道致密砂岩具有物性、孔隙结构强非均质的特征,综合岩相、成岩相对储层质量的控制,论文总结了六种岩石物理相。针对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及流动带指标等物性参数的聚类分析,得到三类储层定量分类模型。岩石物理相与物性参数聚类结合得到沙溪庙组综合储层分类方案,准确识别出优质Ⅰ类和Ⅱ类储层。提出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测井解释新方法,建立了沙溪庙组统一的孔隙度、渗透率测井解释模型,与其他机器学习方法和分砂体方法相比,提高了测井解释的精度和效率,将多盲井渗透率预测平均相对误差由1.16降至0.53。提出了应用于深度学习机制解释的敏感性分析及类型曲线新方法,分析了沙溪庙组渗透率深度学习模型“黑箱”中蕴含的地质模式,认为深度学习能够学习到相对于其他方法更加复杂的非线性模式,可以从测井参数中学习到孔隙结构对渗透率的影响模式。针对地震岩性、优质储层预测,提出四种不同的深度学习反演模型:深度反演(DNN)、卷积反演(CNN)、小波深度反演(CWT-DNN)以及小波卷积反演(CWT-CNN)。分析认为,小波卷积反演结合了连续小波变换和卷积神经网络,可以从时频谱图中提取更多薄层信息,是一种高分辨率智能地震反演方法,在沙溪庙组岩性、储层预测中表现最佳,特别是对于中层和薄层预测。沙溪庙组5m以上河道砂体厚度预测平均相对误差由0.66降至0.34;5m以上优质Ⅰ类和Ⅱ类储层厚度预测平均相对误差分别由0.75和0.72降至0.34和0.15。论文形成一套多尺度数据驱动的智能储层识别及预测方法,在川西沙溪庙组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论证了数据驱动的深度学习技术的可行性及潜力,在油气勘探与开发研究领域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高阳[10](2019)在《煤层顶底板致灾含水层地震预测技术应用研究 ——以澄合矿区王村煤矿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煤矿水害事故是造成煤矿群死群伤的重要原因,须用地质勘查技术手段查明水源的存在,有针对性的采取综合防治水措施;利用三维地震信息预测煤层顶板含水地层异常区立足于预测煤层顶底板水源层的空间位置展布,为矿井防治水提供水文地质依据。澄合矿区主采煤层5号煤顶板的砂岩裂隙含水层和底板下伏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是矿井涌水的主要来源,由于目标含水层和围岩的波阻抗差异相对较小,地震反射波能量较弱,预测难度较大。为提高目标含水层的成像效果和预测精度,本文在分析了影响澄合矿区目标含水层反射波品质的干扰因素的基础上,从三维地震数据的采集、处理、解释三个方面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法。主要成果有:(1)考虑澄合矿区巨厚黄土的地表地质条件,提出了在高速层中(潜水面以下)组合多井激发的爆炸方式;(2)经过理论分析和试验对比分析发现,目前煤田勘探主流采用的60Hz自然频率检波器会导致地震低频有效信号失真,率先提出采用28Hz或更低自然频率检波器进行宽频带高分辨率地震采集;(3)针对澄合矿区以往构造勘探采用的三维观测系统面元过大、覆盖次数过低、方位角过窄等问题,优化设计出一种新的有利于弱反射波成像的小面元、高覆盖次数和宽方位的岩性勘探观测系统;(4)设计出一种六步迭代速度分析流程用于目标数据处理的剩余静校正工作,通过速度谱的时变调整有效提高了含水层弱反射波速度拾取精度;(5)为消除煤层对底板灰岩界面反射信号的屏蔽作用,提出了一种叠后数据去煤技术,可有效压制煤层强反射波能量,增强煤层底板弱反射地层的能量;(6)基于波阻抗、自然伽马、电阻率等叠后反演成果,发展了岩相概率分析技术,获得了反映岩层空间展布特征的岩性数据体;(7)优选均方根振幅、频谱成像、波形分类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和稀疏脉冲、测井约束、多参数神经网络、地质统计学反演方法,以属性分析为辅,叠后反演为主,叠合圈定煤层顶板的含水砂层分布和煤层底板灰岩岩溶区域。通过这种采集、处理和解释一体化的煤层顶底板致灾含水层预测技术在澄合矿区王村煤矿的工程应用,使得含水层目标成像效果和预测精度显着提升,预测的煤层顶板砂体厚度可达5m以上,识别的灰岩裂隙岩溶发育带得到矿方认可,说明这种预测技术能为顶底板突水预测防治提供有效的矿井地质依据,可推广使用。

二、应用地球物理信息预测河道砂体方法及应用效果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应用地球物理信息预测河道砂体方法及应用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小河道薄砂层井震联合识别技术及应用——以大庆长垣西部AGL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研究区概况
2 小河道井震联合识别
    2.1 地震正演模拟
    2.2 地震波形特征分析
    2.3 地震属性分析
    2.4 地震等时切片分析
3 小河道薄砂层定量预测
    3.1 方法原理
    3.2 实现步骤
4 应用效果
5 结论与认识

(2)川中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致密气处理和解释关键技术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侏罗系沙溪庙组地质背景
2 高保真保幅处理技术
    2.1 地震资料“双高”处理思路
    2.2 地震资料“双高”处理关键技术
        2.2.1 面向AVO特征低频保护的“六分法”高保 真叠前去噪技术
        2.2.2 面向AVO特征的保幅处理技术
        2.2.3 OVT域叠前时间偏移
    2.3 “双高”处理效果分析
3 砂体空间展布及含气性预测技术
    3.1 河道砂体储层地球物理响应特征
    3.2 河道砂体与含气性精细预测
        3.2.1 河道砂体空间展布预测
        3.2.2 砂体含气性“双亮点”预测技术
        3.2.3 砂体含气性多波多分量预测技术
4 应用成效
5 结论与认识

(4)准噶尔盆地玛湖地区深层砂砾岩甜点储层形成机理与地震预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岩石物理研究现状及在砂砾岩中的应用情况
        1.2.2 不同成岩作用对岩石物性变化影响规律的研究现状
        1.2.3 砂砾岩地震储层预测方法的研究现状
        1.2.4 地层压力预测技术研究现状
    1.3 解决的科学问题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5.1 论文的研究思路
        1.5.2 本论文所采用的技术路线
    1.6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1.7 论文的创新点
第2章 准噶尔盆地玛湖地区深层砂砾岩甜点储层形成机理
    2.1 玛湖地区勘探概况
    2.2 玛湖地区沉积特征
        2.2.1 玛湖凹陷沉积背景
        2.2.2 玛湖凹陷沉积微相特征
    2.3 玛湖地区成岩作用类型及成岩特征
        2.3.1 玛湖凹陷三叠系百口泉组成岩环境及主要的成岩作用综述
        2.3.2 玛湖凹陷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的关系
    2.4 玛湖地区主要微相的成岩演化特征
        2.4.1 扇三角洲平原辫状分流河道的成岩演化特征
        2.4.2 扇三角洲前缘近岸水下分流河道的成岩演化特征
        2.4.3 扇三角洲前缘远岸水下分流河道的成岩演化特征
    2.5 甜点储层特征总结
        2.5.1 不同微相岩石学特征的差异
        2.5.2 不同微相岩石物性特征的差异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深层砂砾岩动、静态弹性参数测试与分析
    3.1 玛湖地区砂砾岩动态弹性参数测试与分析
        3.1.1 密度与速度的岩石物理测试模型
        3.1.2 纵、横波速度间关系的岩石物理测试模型
        3.1.3 速度与孔隙度间关系的岩石物理测试模型
        3.1.4 不同压力条件下玛湖地区砂砾岩的弹性参数变化规律
        3.1.5 饱含水条件下砂砾岩样品的声学特征
        3.1.6 岩石物理建模
    3.2 玛湖地区砂砾岩静态声学参数特征测试与分析
        3.2.1 玛湖地区砂砾岩样品的静态弹性特征
        3.2.2 玛湖地区砂砾岩样品的动静态关系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玛湖地区砂砾岩甜点储层预测技术
    4.1 甜点储层成因分析
        4.1.1 甜点储层特征
        4.1.2 甜点储层成因
    4.2 有利相带及河道砂体预测
        4.2.1 有利相带预测
        4.2.2 河道砂体预测
    4.3 基于OVT域资料的叠前储层预测技术
        4.3.1 基于OVT域资料的处理技术
        4.3.2 OVT域资料的叠前道集分析与处理
        4.3.3 基于OVT域资料的叠前弹性参数反演应用效果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岩石物理实验的地层压力预测技术
    5.1 异常高压成因及分布规律
        5.1.1 异常高压研究的意义
        5.1.2 玛湖斜坡区异常高压的成因
        5.1.3 环玛湖斜坡区异常高压的分布规律
    5.2 基于岩石物理实验建立的地层压力预测新模型
        5.2.1 计算上覆岩层压力的方法
        5.2.2 计算有效应力的方法
        5.2.3 岩石物理驱动的地层压力预测新模型
        5.2.4 基于岩石物理实验建立的新地层压力预测模型的误差分析
    5.3 压力预测新模型的应用效果
    5.4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5)地震波形指示反演方法、原理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目的、意义
    1.2 地震反演技术研究现状
    1.3 传统反演技术存在的局限性
    1.4 论文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5 论文完成的工作量
    1.6 论文取得的创新性成果
第2章 地震波形指示反演理论基础
    2.1 地震纵向分辨率和横向分辨率的探讨
    2.2 基于褶积模型的地震反演技术
    2.3 地震波形分类技术
    2.4 地震沉积学技术
第3章 地震波形指示反演方法及原理
    3.1 地震波形结构特征的量化分析
    3.2 地震波形与测井高频信息的内在联系
    3.3 地震波形指示反演基本原理与流程
    3.4 地震波形指示反演算法实现
    3.5 地震波形指示反演与模拟
    3.6 地震波形反演的相控特征
    3.7 地震波形指示反演特色
第4章 正演模型方法验证
    4.1 Marmousi模型正演实验
    4.2 薄互层模型正演实验
    4.3 薄砂体叠置模型正演实验
    4.4 强屏蔽薄砂体模型正演实验
    4.5 裂缝型薄储层模型正演实验
    4.6 小结
第5章 陆相薄互层砂岩预测实例
    5.1 区域地质概况
    5.2 研究区储层特征
    5.3 地震波形指示反演预测薄互层
    5.4 小结
第6章 煤层强屏蔽薄砂岩预测实例
    6.1 区域地质概况
    6.2 研究区储层特征
    6.3 地震波形指示反演预测煤层强屏蔽薄砂岩
    6.4 小结
第7章 海相页岩裂缝孔隙度预测实例
    7.1 区域地质概况
    7.2 龙马溪组裂缝发育特征
    7.3 页岩岩石物理建模
    7.4 地震波形指示模拟定量预测裂缝型孔隙度
    7.5 小结
第8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6)中国地震沉积学研究现状和发展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地震沉积学概述
2 地震沉积学研究进展
    2.1 地震沉积学理论进展
        2.1.1 频率控制了地震反射同相轴等时性
        2.1.2 不同砂体组合不同频段切片响应不同
    2.2 陆相碎屑岩地震沉积学研究进展
    2.3 海相碎屑岩地震沉积学研究进展
    2.4 碳酸盐岩和混积岩地震沉积学研究进展
    2.5 地震成岩相预测研究进展
    2.6 砂体精细表征和开发地质研究进展
    2.7 地震岩性学研究进展
    2.8 RGB地震属性融合研究进展
    2.9 与储层反演预测技术紧密结合
    2.1 0 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进行地质体雕刻
3 地震沉积学发展思考
    3.1 地震地貌学理论模型
    3.2 地震岩性学新方法
    3.3 勘探地震沉积学
    3.4 开发地震沉积学
    3.5 地球物理反演新方法和人工智能技术
4 结束语

(7)基于地震沉积学的窄小型河道砂体精细刻画(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概况
2 窄小型河道沉积特征
3 窄小型河道地球物理响应特征
    3.1 地震响应特征
    3.2 地震资料识别窄小型河道砂体的横向优势
    3.3 测井曲线特征
4 窄小型河道砂体精细刻画
5 应用效果
6 结论

(8)致密砂岩储层定量表征及优质储层形成机理 ——以姬塬油田西部长4+5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致密砂岩储层定义及分类
        1.2.2 致密砂岩储层特征
        1.2.3 致密砂岩储层评价方法
        1.2.4 砂岩储层致密与油气成藏关系
        1.2.5 数学与计算机技术在地质学中应用现状
    1.3 存在问题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主要工作量及认识
        1.5.1 主要工作量
        1.5.2 主要成果及认识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区域构造背景
    2.2 区域地层特征
    2.3 研究区地层划分与对比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砂体及沉积微相展布特征
    3.1 物源分析
    3.2 沉积微相类型及特征
        3.2.1 沉积岩石特征
        3.2.2 测井相特征
        3.2.3 沉积微相类型及特征
    3.3 单井相分析
        3.3.1 岩性识别
        3.3.2 岩相识别
        3.3.3 单井相分析
    3.4 连井相分析
    3.5 砂体及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储层特征及定量评价
    4.1 储层岩石特征
        4.1.1 岩性特征
        4.1.2 碎屑颗粒特征
        4.1.3 填隙物特征
    4.2 储层物性及孔喉特征
        4.2.1 储层物性特征及参数预测
        4.2.2 储层孔喉特征及定量评价
    4.3 储层成岩作用特征
        4.3.1 成岩作用类型
        4.3.2 成岩相类型及识别
        4.3.3 成岩作用阶段和成岩序列
    4.4 储层酸敏性
        4.4.1 酸敏试验
        4.4.2 研究区储层酸敏性分布特征
    4.5 储层综合评价
        4.5.1 储层评价标准
        4.5.2 研究区储层定量评价及分布特征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储层致密与成藏关系及优质储层形成机理
    5.1 储层致密物性上限
    5.2 储层致密过程
        5.2.1 孔隙度演化
        5.2.2 储层致密过程
    5.3 储层致密与成藏关系及优质储层形成机理
        5.3.1 成藏期次及成藏与致密时间序列
        5.3.2 储层致密与成藏关系
        5.3.3 优质储层形成机理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油藏特征及有利区预测
    6.1 油藏类型及油气分布特征
        6.1.1 油藏类型及特征
        6.1.2 油气分布特征
    6.2 油气储集有利区预测及储量估计
        6.2.1 有利区预测
        6.2.2 储量估算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9)川西坳陷沙溪庙组致密砂岩优质储层识别及预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致密砂岩储层分类评价方法
        1.2.2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
        1.2.3 数据驱动方法与理论驱动方法
        1.2.4 测井解释与地震预测方法
    1.3 存在的主要问题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6 完成的工作量
    1.7 取得的主要成果和认识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2.1 区域地质背景
    2.2 沙溪庙组沉积特征
        2.2.1 沉积相特征
        2.2.2 孤立河道砂体特征
    2.3 沙溪庙组气藏特征
第3章 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质量主控因素
    3.1 致密砂岩储层特征
        3.1.1 岩石学特征
        3.1.2 宏观物性特征
        3.1.3 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3.1.4 含气性特征
    3.2 沉积作用对储层质量的控制
        3.2.1 砂体类型对储层质量的影响
        3.2.2 岩相对储层质量的影响
    3.3 成岩作用对储层质量的控制
        3.3.1 方解石胶结
        3.3.2 石英胶结
        3.3.3 粘土胶结
        3.3.4 长石溶蚀
        3.3.5 压实作用
    3.4 裂缝对储层质量的控制
    3.5 储层质量主控因素分析
第4章 储层分类评价及优质储层特征
    4.1 储层岩石物理相
    4.2 储层多参数聚类
        4.2.1 聚类分析方法
        4.2.2 聚类参数的选择
        4.2.3 储层聚类结果
    4.3 储层综合分类方案及优质储层特征
第5章 基于深度学习的储层参数测井解释方法
    5.1 数据特征分析
        5.1.1 河道砂岩孔渗数据特征及非均质性
        5.1.2 孔渗关系及流动单元模式
        5.1.3 分砂体孔渗模型
    5.2 深度学习测井解释建模策略
        5.2.1 技术思路
        5.2.2 深度神经网络
        5.2.3 输入与输出数据
        5.2.4 模型性能评估方法
        5.2.5 数据集划分与交叉验证
        5.2.6 欠拟合与过拟合
    5.3 孔隙度与渗透率测井解释模型
        5.3.1 超参数优化
        5.3.2 模型效果对比分析
    5.4 深度学习模型分析及优化
        5.4.1 敏感性分析方法
        5.4.2 孔隙度与渗透率模型敏感性分析
        5.4.3 类型曲线可视化方法
        5.4.5 渗透率模型“黑箱”智能模式分析
        5.4.6 模型优化
    5.5 多井解释
        5.5.1 孔隙度与渗透率多井解释
        5.5.2 储层类型测井识别
    5.6 小结与讨论
第6章 基于深度学习的优质储层地震预测方法
    6.1 常规优质储层地震预测方法
        6.1.1 岩石物理分析
        6.1.2 叠后波阻抗反演岩性预测
        6.1.3 叠前同时反演优质储层预测
    6.2 深度学习地震反演方法
        6.2.1 技术思路
        6.2.2 卷积神经网络
        6.2.3 井震匹配及分辨率
        6.2.4 时频谱图转换
        6.2.5 滑动时窗采样
        6.2.6 深度学习反演框架
    6.3 深度学习叠后地震反演岩性预测
        6.3.1 数据集构建
        6.3.2 模型评估方法
        6.3.3 小波卷积反演模型实验
        6.3.4 不同深度学习反演模型对比
        6.3.5 与常规方法对比
    6.4 深度学习叠前地震反演优质储层预测
        6.4.1 叠前深度学习反演模型
        6.4.2 优质储层预测结果
    6.5 小结与讨论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煤层顶底板致灾含水层地震预测技术应用研究 ——以澄合矿区王村煤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技术路线
    1.4 研究内容
    1.5 创新认识
2 地质概况及反射波特征
    2.1 研究区位置
    2.2 地层特征
    2.3 水文地质特征
    2.4 地震地质条件
    2.5 目标地层标准反射波
    2.6 影响反射波品质的干扰因素
        2.6.1 黄土塬特色的噪音影响
        2.6.2 上覆强波阻抗界面对下部地层的屏蔽作用
        2.6.3 黄土层的吸收衰减作用
        2.6.4 黄土塬复杂的地貌对静校正带来的影响
    2.7 本章小结
3 含水地层目标地震采集
    3.1 选择合适的激发条件
        3.1.1 井深的选择
        3.1.2 单井和组合井的选择
    3.2 选择自然频率较低的检波器
        3.2.1 检波器自然频率与传输函数
        3.2.2 不同自然频率检波器对比试验
    3.3 选择合理的观测系统
    3.4 本章小结
4 含水地层目标数据处理
    4.1 目标处理的必要性
    4.2 精确做好静校正和剩余静校正
        4.2.1 一次静校正和残余静校正
        4.2.2 六步速度分析法迭代剩余静校正
    4.3 有针对性的叠前去噪原则
    4.4 补偿弱反射波能量
    4.5 弱化基岩面强反射界面
    4.6 目标处理流程
    4.7 本章小结
5 精细构造解释技术
    5.1 解释思路
    5.2 层位解释
        5.2.1 地震地质层位的确定
        5.2.2 层位追踪对比
    5.3 断层解释
        5.3.1 区域构造模式
        5.3.2 断点的解释
    5.4 解释成果
        5.4.1 断层
        5.4.2 底板起伏形态
    5.5 本章小结
6 地震属性识别含水层技术
    6.1 叠后数据去煤技术
        6.1.1 基于Morlet小波的MP算法
        6.1.2 基于MP算法的去煤技术
    6.2 均方根振幅
    6.3 频谱成像
    6.4 波形分类
    6.5 属性叠合分析
    6.6 本章小结
7 地震反演识别含水层技术
    7.1 反演方法的选择及技术思路
    7.2 基础数据准备及可行性分析
        7.2.1 测井资料预处理
        7.2.2 层位数据预处理
        7.2.3 可行性分析
    7.3 稀疏脉冲反演
        7.3.1 稀疏脉冲方法原理
        7.3.2 稀疏脉冲方法实现
        7.3.3 稀疏脉冲反演效果
    7.4 测井约束反演
        7.4.1 测井约束方法原理
        7.4.2 测井约束方法实现
        7.4.3 测井约束反演效果
    7.5 多属性神经网络反演
        7.5.1 多属性神经网络方法原理
        7.5.2 多属性神经网络方法实现
        7.5.3 多属性神经网络反演效果
    7.6 地质统计学反演
        7.6.1 地质统计学方法原理
        7.6.2 地质统计学方法实现
        7.6.3 地质统计学反演效果
    7.7 反演方法效果分析
    7.8 本章小结
8 煤层顶底板岩性解释
    8.1 岩相概率分析
        8.1.1 岩相概率分析基本原理
        8.1.2 岩相概率分析实现
    8.2 砂体预测及其含水性评价
        8.2.1 煤层顶板砂体预测
        8.2.2 煤层顶板砂体含水性预测
    8.3 灰岩岩溶预测
        8.3.1 奥灰顶界面预测
        8.3.2 奥灰岩溶异常区预测
    8.4 本章小结
9 结论及建议
    9.1 结论
    9.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科技成果

四、应用地球物理信息预测河道砂体方法及应用效果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小河道薄砂层井震联合识别技术及应用——以大庆长垣西部AGL地区为例[J]. 杨春生,姜岩,宋宝权,王高文,张秀丽.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22(01)
  • [2]川中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致密气处理和解释关键技术与应用[J]. 赵邦六,张宇生,曾忠,郗诚,章雄,张光荣.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21(06)
  • [3]井震联合分析技术在复杂河流相储层刻画中的应用[J]. 郄莹,王建立,马佳国,白清云,李文滨. 断块油气田, 2021(05)
  • [4]准噶尔盆地玛湖地区深层砂砾岩甜点储层形成机理与地震预测方法研究[D]. 王斌.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4)
  • [5]地震波形指示反演方法、原理及其应用[D]. 陈彦虎.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1)
  • [6]中国地震沉积学研究现状和发展思考[J]. 朱筱敏,董艳蕾,曾洪流,林承焰,张宪国. 古地理学报, 2020(03)
  • [7]基于地震沉积学的窄小型河道砂体精细刻画[J]. 杨春生.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6)
  • [8]致密砂岩储层定量表征及优质储层形成机理 ——以姬塬油田西部长4+5段为例[D]. 谷宇峰.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9(01)
  • [9]川西坳陷沙溪庙组致密砂岩优质储层识别及预测方法研究[D]. 张国印.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9(01)
  • [10]煤层顶底板致灾含水层地震预测技术应用研究 ——以澄合矿区王村煤矿为例[D]. 高阳.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

标签:;  ;  ;  ;  ;  

物探信息在河道砂体预测中的应用及应用效果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