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手术治疗进展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手术治疗进展

一、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手术治疗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陈竞轩[1](2021)在《前路骨化物整块切除术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随机对照研究:阶段性结果报告》文中提出研究背景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由后纵韧带异位骨化引起的,可产生相应节段脊髓受压的临床表现。虽然OPLL的发病与遗传和环境因素等多种密切相关,但目前其准确的病理生理机制仍不清楚。无明显症状的患者可以先采取保守治疗,而已经产生脊髓压迫症状的患者应考虑进行外科手术的干预。多项研究表明,骨化物的大小、形态以及压迫的节段对于手术方式的选择影响较大。手术是缓解OPLL导致的脊髓压迫唯一有效的方法,主要分为前路和后路两种术式,前者为直接减压,预期疗效肯定,但对操作者技术要求较高、手术风险较大,术中脊髓损伤、术后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发生率也较高;后者为间接减压,操作相对简单、手术风险较低,但存在减压不理想、骨化物后期进展可能导致脊髓再次受压,以及手术创伤大等不足。大多数学者认为,两种手术方式均可获得预期的神经功能改善,并且远期临床疗效未发现明显差别。但是当骨化物压迫≥3个节段时,外科医生更倾向于选择后路手术治疗。为了更好的从前方解除脊髓压迫,避免因蚕食法减压导致脊髓损伤加重,课题组设计了颈椎前路骨化物整块切除(anterior cervical ossified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en bloc resection,ACOE)的术式,近年来治疗百余例患者取得优良疗效。为了更加科学地评价该术式的临床疗效,阐明其与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的疗效区别,我们设计了一项随机对照研究,收集40例患者采用数字随机方法进行分组,分别实施前路骨化物整块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和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posterior total laminectomy and fusion with bone graft and internal fixation,PTLF)。对所有入组患者基本资料、功能评分、手术过程、疗效、并发症和不良事件进行详细记录和数据归档,最后通过统计学分析描述两种术式的疗效区别,证实ACOE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确定两种不同术式的指征。该方案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2017SL015)。研究目的开展单中心开放性随机对照研究,通过前路骨化物整块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COE)和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PTLF)的比较来研讨ACOE技术治疗OPLL的早期临床疗效及其与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的初步疗效的差别,证实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方法根据我科收治患者的实际情况,按照既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预估2017年7月至2019年9月入组的OPLL患者40例左右。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填写病例报告表后,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采用数字随机方法将患者分入ACOE手术组和PTLF手术组,所有手术均由同一医师主刀完成。经过随访观察,主要对患者的基本流行病学资料、围手术期相关参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X线检查结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SPSS2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p值<0.05定义为具有统计学差异。研究结果共有40例患者纳入该项临床研究,其中22例行ACOE手术治疗,18例行PTLF手术治疗。两组患者性别和年龄等流行病学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均获得6个月以上的定期随访。研究结果显示,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两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ACOE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PTLF组(p<0.05)。术后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及改善率、术后VAS评分及降低值、术后NDI指数及改善值、术后SF-36生活质量量表得分及改善值两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颈椎前凸角ACOE组要明显优于PTLF组(p<0.05),而术后SVA则是PTLF组更高(p<0.05),术后颈椎活动度两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两组均未出现脊髓或神经损伤,术后总并发症及各种类型并发症发生率两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0.05)。结论研究结果显示,两种手术方式均可获得令人满意的术后临床疗效。ACOE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更少。两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是各评价指标没有统计学差异。ACOE术后能获得更好的颈椎前凸角的纠正和维持,PTLF组术后SVA值更高,而两组之间在术后颈椎活动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ACOE术后患者可以获得理想的神经功能改善,术中及术后的安全性可靠,是前路手术治疗OPLL的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方式。术后骨化物是否会出现复发或者其他节段骨化物进展,并出现新的神经功能减退,仍需进一步的随访观察。

李一鹏[2](2021)在《后路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失血分析和临床疗效研究》文中认为第一部分K线对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在单侧开门椎板成形术中失血及隐性失血量的意义目的:K线(K-line)是在颈椎侧位X线片上连接从C2到C7椎管前后径的中点一条虚拟的直线。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患者的后纵韧带峰值超过K线(称为K线[-]),与骨化的后纵韧带未超过K线(称为K线[+])的患者相比,他们一般在椎板成形术后不能得到充分的减压。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中K线的位置对行后路单侧开门椎板成形术术中出血及隐性失血量的影响。方法:我们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8年3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脊柱科行单侧开门椎板成形术的108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资料。所有病例被分成两组,分别为K线(+)组或K线(-)组。评估参数包括两个方面,围手术期参数包括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术中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和并发症;放射学参数包括骨化灶椎管占位率和C2-7Cobb角度。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评估。结果:统计分析K线(+)组和K线(-)组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OPLL分类、用药史、C2-7Cobb角、术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和并发症方面差异。K线(-)组骨化灶占位率(49.5±15.3%)显着高于K线(+)组(42.3±10.1%),P=0.006;K线(-)组术中出血量(286±110.5m L)也是明显高于K线(+)组(205.5±98.3ml),P=0.003。K线(-)组隐性失血量(295.5±112.6m L)高于K线(+)组(265.6±103.8m 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2。小结:颈椎后路单侧开门椎板成形术术中及隐性失血量可通过K线与骨赘的空间关系进行预测。这种关系是一种简单而实用的指标,可以帮助脊柱外科医生为OPLL患者制定合适的手术策略。第二部分选择不同开门侧的单开门手术治疗侧方型颈椎OPLL的失血量及其临床效果研究目的:颈后路单开门手术是治疗OPLL的常见术式,一般认为是从症状重或压迫严重的一侧作为开门侧。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选择压迫严重侧开门及压迫较轻侧开门治疗侧方型OPLL患者时,对手术疗效及失血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行单侧开门手术59例,压迫严重侧开门手术30例(对照组),压迫较轻侧开门手术29例(实验组)。平均随访时间24个月。我们对比两组的一般情况,评估两组术前及术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并计算术中失血量、隐形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对比手术时间,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和术后改善率,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术后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ore,VAS),椎管扩大率,脊髓横断面面积(spinal cord area,SCA),颈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C2-7Cobb角变化,以及神经障碍并发症,如感染,硬脊膜破裂,轴性症状,颈5神经根麻痹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术中总失血量(380.5±100.5ml)明显少于对照组(450.8±120.9ml),P=0.019,实验组术中失血量(120.5±80.5 ml)明显少于对照组(175.0±90.3 ml),P=0.018,两组术后引流量及隐性失血量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手术时间(90.5±30.5min)短于对照组(110.0±45.8min),P=0.060,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术后SCA高于对照组,P<0.001。术中硬膜破裂(1例)实验组少于对照组(2例),轴性疼痛及C5神经根麻痹每组各1例,无统计学意义。到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术后JOA评分、JOA改善率、VAS评分、NDI指数、颈椎ROM、C2-7Cobb角变化、SCA、椎管扩大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小结:压迫较轻侧开门减压治疗OPLL是可行的。该术式和常规开门是同样的操作技术,但是围手术期失血量明显减少,在改善脊髓受压上有优势,术后能够得到相同的临床效果,虽然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其均值少于常规术式,可能与样本量大小有关。第三部分单开门椎板扩大成形术与椎板切除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曲度变直的颈椎OPLL的失血比较及临床效果研究目的:比较应用单开门椎板扩大成形术(posterior single–door laminoplasty)与椎板切除融合内固定术(laminectomy with lateral mass screw fixation)手术治疗颈椎曲度变直和(或)K线阴性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的失血分析及疗效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脊柱科就诊,诊断为颈椎OPLL且达到入选标准的患者共59例。依照术式不同,分为单开门椎板成形术组(单开门组,n=28)和椎板切除融合内固定组(椎板切除组,n=31),平均随访时间为24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收集术前、术后Hb及Hct,计算总失血量、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及隐性失血量,比较两组手术时间、JOA评分、JOA改善率、颈椎活动度(ROM)、VAS评分、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DI)、颈椎C2-7Cobb角、颈椎矢状面垂直轴(SVA)及颈椎曲度指数(CCI),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门组总失血量、术中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和手术时间均明显低于椎板减压融合组。两组术后末次随访时,JOA评分、JOA改善率、VAS评分、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JOA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开门组VAS评分、NDI指数和轴向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椎板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颈椎ROM对比差异明显,单开门组优于椎板切除组。单开门组颈椎前凸显着降低,椎板切除组颈椎前凸显着升高,单开门组SVA显着升高,椎板切除组保持不变。末次随访时,单开门组CCI明显低于椎板切除组,有统计学意义。虽然两组神经改善率无显着差异,但与椎板切除组相比,单开门组术后颈椎后凸发生率和颈椎后凸变化率明显高于椎板切除组。小结:针对颈椎曲度变直和(或)K线阴性的颈椎OPLL患者,两种术式术后症状缓解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与椎板切除内固定相比,单开门术式围手术期失血更少、轴向疼痛较少、颈部活动度保留更多。但是在维持颈椎曲度上较差。

雒云霄[3](2021)在《结合K线(-)/(+)分析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手术疗效》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K线验证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进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通过手术前后颈椎侧位X线片上C2-7矢状位轴向距离(C2-C7 sagittal vertebral axis,C2-7 SVA)、颈椎前凸角(Cervical lordotic angles,CLA)、后纵韧带骨化的侵占率(Occupation ratio,OOR)、颈椎活动度(Cervical range of motion,CROM)进行预后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至2019年,在我科通过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OPLL的患者68例,男性49例,女性19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4.62±9.96岁,通过K线分组,分为K线(+)组共57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54.53±10.28岁,K线(-)组共11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55.09±8.51岁,测定术前及术后C2-7 SVA、CLA、OOR、CROM,并记录所有患者的术前日本骨科(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记录术后3个月、6个月后两组的JOA评分,比较两组通过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颈椎矢状位的参数变化和手术的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术前SVA、CLA、OOR三组数据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SVA、CLA、OOR、JOA评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JOA评分分别为(13.47±0.80)和(12.68±1.12),(t=2.809,P=0.007),JOA评分改善率分别为(52.52±11.66),(47.51±10.60),(t=1.32,P=0.191),术后6个月SVA、CLA、JOA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JOA评分分别为(13.84±0.69)和(13.01±0.94),(t=2.793,P=0.008),JOA评分改善率分别为(71.84±11.78),(59.49±6.30),(t=1.769,P=0.038)。结论:结合K线与C2-7 SVA、CLA这些简单实用的影像学参数能预测OPLL经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的疗效有相关性,通过术前颈椎矢状位参数帮助医生制定更佳的治疗方案。

石明鑫[4](2021)在《选择性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孤立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疗效》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选择性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selective cervical posterior single open-door laminoplasty,LP)治疗孤立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的临床疗效,并与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手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月接受手术治疗且符合入组标准的40例孤立型颈椎OPLL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ACCF手术22例(ACCF组),行选择性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18例(LP组)。ACCF组平均随访时间18.50±4.20个月,LP组18.60±4.50个月。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及颈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记录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神经功能改善率;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末次随访时颈椎曲度、颈椎活动度;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LP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ACCF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较术前均明显升高,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之间的JOA评分和VAS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ACCF组神经功能改善率为(65±9)%,LP组为(61±15)%,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前、末次随访时颈椎曲度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较术前均明显提高(P<0.05)。术前颈椎活动度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ACCF组较LP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较术前均降低(P<0.05)。LP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2%,ACCF组为54.5%,LP组明显低于ACCF组(P<0.05),其中LP组术后出现轴性症状2例,左侧C5神经根麻痹1例,轻度后凸畸形1例;ACCF组钛网下沉3例,食管牵拉伤1例,喉返神经麻痹2例,硬膜外血肿1例,硬脊膜漏2例,邻近节段退变3例。结论:选择性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与ACCF治疗孤立型颈椎OPLL,短期内在改善颈脊髓神经功能上无明显差异;选择性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颈椎活动度的维持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较ACCF更具优势。

孔庆捷[5](2020)在《ACAF技术的生物力学与临床应用解剖学研究》文中指出背景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在我国拥有着巨大的患者群体,其可导致四肢与躯干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严重者甚至出现瘫痪和大小便失禁。手术治疗通常被认为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OPLL的手术治疗可归纳为前路、后路两类。以往研究表明,前路手术方式可获得较比后路手术更佳的术后疗效。然而前路减压手术将面临较高的手术风险,要求术者技术较高,且在长节段OPLL的手术治疗中存在颈椎稳定性重建困难的问题。因而,针对OPLL理想的手术方式一直是脊柱外科争论的话题。我们前期提出了针对OPLL手术治疗的新技术,即颈前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前移融合术(anterior controllable antedisplacement and fusion,ACAF)。ACAF技术通过完成椎体骨化物复合体(vertebral-OPLL complex,VOC)的游离、前移来完成前方减压,而未直接切出后纵韧带骨化物,从而获得了传统前路手术直接减压的良好手术效果,同时也兼具了传统后路手术的手术安全性,且在临床研究发现其术后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着低于传统前路手术。但由于ACAF技术需要切除椎体两侧部分结构,使其游离,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对颈椎内在稳定性的破坏,但ACAF又采取了类似ACDF的多节段置钉分散应力的方法而避免应力集中的发生。因而,ACAF的稳定性及生物力学行为特性值得深入研究明确。同时,ACAF的解剖学研究尚未完善。对于脊柱外科医师,想要很好的掌握这项新技术,对其深入透彻的解剖理解,尤其是在明确术中开槽截骨的解剖标记、术中椎动脉损伤的风险性以及术中开槽减压与脊髓、神经根、颈椎椎间孔的解剖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本项研究通过生物力学研究对比分析ACAF、ACDF、ACCF的生物力学性能变化,以验证ACAF技术的稳定性和有效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通过构建ACAF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与ACCF、ACDF的相关生物力学特性进行对比,明确其生物力学行为特性;通过对新鲜尸体标本的解剖学研究和OPLL患者术前、术后的影像学研究,评估ACAF技术中椎动脉损伤的风险,并指出ACAF术中开槽减压与脊髓、神经根、颈椎椎间孔的解剖关系,以期为临床手术提供重要的解剖学参考依据。研究目的通过与主流颈前路手术的生物力学稳定性进行对比分析,证实ACAF技术的稳定性和有效性;构建ACAF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明确其生物力学行为特性;证实ACAF技术在椎动脉损伤方面的安全性,并明确ACAF术中开槽减压与脊髓、神经根、颈椎椎间孔的解剖关系。为今后其应用于颈椎个性化手术,以及临床改进手术技术、提升手术疗效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和理论基础。研究方法1、使用18具尸体脊椎的C1到T1区域来测试屈伸、左右侧弯和左右旋转的ROM(2Nm)。设置循环疲劳负荷测试条件为:循环载荷3Nm、频率2Hz、循环3000个。根据手术方法将所有标本随机分为三组:ACDF,ACAF和ACCF组。它们按照以下顺序进行测试:(1)完整状态的ROM测试,(2)每组模型(ACDF,ACAF,ACCF)的ROM测试,(3)循环载荷试验,n=3000,(4)每组模型(ACDF,ACAF,ACCF)的ROM测试。2、建立健康成人完整颈椎(C2-C7)的有限元模型。构建三种颈前路术式模型:(1)完成C4、C5前移的ACAF;(2)完成C4、C5椎体次全切除的ACCF;(3)完成C3/C4、C4/C5和C5/C6椎间隙减压的ACDF。于C2参考点施加不同方向上的2Nm纯力偶矩加载以及垂直与C2上界面向C7方向的75N垂直加载,以模拟前屈、后伸、侧弯、旋转。对各组模型的活动范围、终板应力、内固定系统应力、内置物应力及螺钉椎体界面应力进行分析比较。3、回顾性分析28例采用ACAF手术治疗的颈椎OPLL患者CT影像信息。测量7个影像参数:双侧钩突尖的距离,双侧钩突尖至横突孔内缘的水平距离,双侧极限斜行开槽线至横突孔内缘的最短垂直距离,双侧极限倾斜角度,双侧底部极限侧方减压距离,减压开槽宽度,双侧开槽侧壁至同侧横突孔内缘的距离。对11具新鲜冷冻保存成人头颈部尸体标本完成ACAF手术操作后,进行解剖学研究,测量2个解剖参数:开槽宽度,双侧开槽侧壁至同侧横突孔内缘的距离。4、回顾性分析47例采用ACAF或ACCF手术治疗的颈椎OPLL及颈椎管狭窄症患者的影像学信息。测量3个术后影像参数:减压开槽宽度,双侧椎间孔入口区的减压有效率,各手术节段的脊髓横径。对3具新鲜冷冻保存成人头颈部尸体标本完成ACAF手术操作后,进行解剖学研究,测量4个解剖参数:开槽宽度,脊神经前根自脊髓发出起始点之间的距离,双侧脊神经前根自脊髓发出起始点至椎间孔的长度,双侧脊神经前根下倾角的角度。结果1、各组术后在各方向上的节段及整体ROM均较完整状态下显着降低,而各组疲劳载荷后在各方向上的ROM较比术后的ROM有所上升。评估时间和手术方法的交互效应没有显着性,这显示各组节段及整体ROM的变化趋势是平行的。其中,ACCF组术后及疲劳载荷后在各方向上的ROM均明显大于其它两组,而ACDF组与ACCF组之间未见显着性差异。2、ACAF和ACDF术后ROM下降幅度大于ACCF,尤其是在前屈位、侧弯位。ACCF内固定系统中的应力峰值高于ACAF和ACDF,且螺钉钛板连接处应力最为集中。ACCF于C3、C6螺钉椎体界面的最大von Mises应力高于ACAF和ACDF。ACCF和ACAF内置物的最大von Mises应力高于ACDF。ACCF上下终板的最大von Mises应力高于ACAF和ACDF。3、双侧钩突尖的距离从C3至C6逐渐增大,且男性组显着大于女性。钩突尖至横突孔内缘的水平距离和极限斜行开槽线至横突孔内缘的最短垂直距离在C4水平最小,但各节段的数值均大于2mm。极限倾斜角从C3至C6逐渐减小。ACAF术后的影像测量结果及解剖测量结果均显示开槽宽度大于双侧钩突尖的距离,而各节段开槽侧壁至同侧横突孔内缘的距离均大于2mm。4、ACAF的减压开槽宽度明显大于脊神经前根自脊髓发出起始点之间的距离。C5-C8脊神经前根自脊髓发出的起始点的位置逐渐变高,且距离对应水平的椎间孔的距离逐渐变大,同时,C5-C8脊神经前根自头端向尾端逐渐变陡。ACAF组各节段的减压开槽宽度均显着大于ACCF组,且ACAF组各节段的椎间孔入口区的减压有效率普遍显着优于ACCF组,而ACAF组左侧的椎间孔入口区的减压有效率要优于右侧。结论本次研究通过生物力学和有限元分析证实,ACAF技术可获得与ACDF相近的术后稳定性和远期稳定性,并且明显优于ACCF的术后稳定性和远期稳定性。多节段置钉分散应力的理论在ACAF技术中同样适用,ACAF的内固定失败、头尾端螺钉松动、拔出及内置物下沉风险均小于ACCF,但其内固定失败及头尾端螺钉松动、拔出的风险仍大于ACDF,尤其是在旋转活动中。而在骨融合方面,ACAF要优于ACDF。同时,通过尸体解剖学及临床影像学研究证实,钩突可以被作为术中的有效解剖标志以保持ACAF术中减压的正确方向,从而避免损伤椎动脉,即使是面对极外侧型、宽基地型的特殊类型OPLL病例,采用限制的斜行开槽或底部侧方减压的方式也具有安全性,并且ACAF技术可以对椎间孔入口区做到有效减压,其减压开槽宽度可以包含双侧脊神经前根起始点及椎管内向外侧、向尾端走行的大部分脊神经结构。这项研究将为ACAF技术现有临床效果的解读及远期并发症的预测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并对其提高临床实践操作和完善预后康复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结合ACAF技术的临床优势,我们有理由相信其可成为治疗多节段OPLL的一种合适术式选择。

赵春,张长春,周平辉,张知理,吴楠[6](2020)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of cervical spine,OPLL)是指因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对脊髓、神经根产生压迫,从而导致的一组神经功能损伤症候群,是导致颈椎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后纵韧带骨化是一种罕见的板层骨沉积病理过程,可导致脊髓受压。虽然研究发现OPLL的发生发展与多种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但对其病理生理学的认识还很不清楚。无症状的患者可以保守治疗,神经根病或脊髓病患者应考虑手术减压,虽然手术可以对神经、脊髓进行减压,减缓OPLL进展,但也有可能导致硬脊膜撕裂、神经损伤、轴性疼痛及C5神经根麻痹等相关并发症,治疗方式的选择一直是困扰医师的难题,不同治疗方式对预后的影响不同,OPLL的形态和大小以及位置对选择手术入路和技术有重要意义,而神经功能、影像学分型等也可指导治疗方式的选择。关于颈椎OPLL治疗仍需深入研究流行病学、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学、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等。本文分析关于OPLL的病因、历史、表现和管理的现有文献,进一步归纳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OPLL,并为OPLL患者的治疗提供建议。

刘朝林[7](2020)在《切除后纵韧带对脊髓型颈椎病手术的预后影响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中切除后纵韧带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9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5例,根据术中是否切除颈椎后纵韧带,分为后纵韧带切除组和后纵韧带保留组,后纵韧带切除组35例,后纵韧带保留组30例,随访时间为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分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数据,包括性别、年龄、病程、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术前和术后JOA评分、JOA改善率以及测量在MRI正中矢状位上脊髓受压最严重处术前和术后脊髓前后径(即脊髓矢状径)的数值,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 26.0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定性变量进行c2检验,对普通数值变量进行独立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后纵韧带切除组术中出现1例脑脊液漏患者,因术中切除后纵韧带时硬脊膜破损所致,予术中缝合,术后引流、换药等处理后,切口一期愈合。后纵韧带保留组术后第2天出现脊髓损害加重1例,给予甲钴胺营养神经、脱水、甲强龙治疗3天后,症状逐渐恢复。两组患者术后1周、3个月和6个月拍摄的颈椎X线片、CT扫描、颈椎MRI均显示颈椎前路钛板、螺钉、Cage位置良好,无移位松动。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JOA评分、术前脊髓矢状径均无显着性差异。切除组术前JOA评分(9.51±0.31)分,术后1周评分(14.74±0.30)分,平均改善率为(69.09±3.99)%,术后3个月评分(14.94±0.37)分,平均改善率为(71.66±3.54)%,术后6个月评分(15.11±0.24)分,平均改善率为(73.93±3.33)%;保留组术前JOA评分(9.70±0.38)分,术后1周评分(13.30±0.48)分,平均改善率为(50.21±5.19)%,术后3个月评分(13.67±0.42)分,平均改善率为(54.29±5.06)%,术后6个月评分(14.00±0.40)分,平均改善率为(58.83±4.92)%;两组患者术后1周、3个月、6个月JOA评分及平均JOA改善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切除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优于保留组。切除组术后1周磁共振正中矢状位上脊髓受压最严重处脊髓矢状径与术前相比增加值为(3.40±0.65)mm,保留组为(1.63±0.52)mm,发现切除组术后脊髓矢状径增加值明显大于保留组,经统计学分析后显示P<0.05,提示具有显着性差异。切除组术后3个月脊髓矢状径与术前相比增加值为(4.05±0.66)mm,保留组为(3.55±0.49)mm,发现切除组术后脊髓矢状径增加值大于保留组,经统计学分析后显示P<0.05,提示具有显着性差异。切除组术后6个月脊髓矢状径与术前相比增加值为(4.40±0.62)mm,保留组为(4.26+0.37)mm,经统计学分析后显示P>0.05,提示不具有显着性差异。结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术中无论切除或保留后纵韧带,患者神经功能较术前均有所好转,且术中切除后纵韧带并不增加手术并发症和医源性损害,切除后纵韧带可早期、彻底减除对脊髓的压迫,为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创造了条件,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优于保留后纵韧带组。

刘大千,刘京松,王晓宇,刘江,毕郑刚[8](2020)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治疗策略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为颈椎后纵韧带呈现进行性高度骨增生的异位骨化,导致增生骨化的韧带压迫脊髓,椎管体积减小[1、2],临床表现主要为脊髓病和或神经根病,伴有严重的神经病理学改变,导致肢体瘫痪和运动功能紊乱,降低生活质量。该病为OPLL的一种,并占OPLL总体

李良[9](2020)在《两种颈后路手术方式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疗效比较》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比较两种颈后入路手术方式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回顾性收集了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72个病人,根据手术方式不同,病人被分为两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组(posterior single–door laminoplasty)(A组)及颈椎后路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内固定术(laminectomy with lateral mass screw fixation)(B组),其中A组共有患者40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50.4±8.12岁;B组共有患者32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48.3±9.36岁。每个病人至少随访1年。对患者围手术期参数、JOA评分、VAS评分、颈椎曲度指数(cervical curvature index,CCI)、术后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A组病人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少于B组(P<0.05)。两组病人术后住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病人术后JOA评分、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病人术后轴性症状及颈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低于B组(P<0.05),但A组病人术后CCI丢失度高于B组(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都能有效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但A组术后轴性症状及颈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较低,B组能更好地维持颈椎曲度。

王德训[10](2019)在《黄韧带骨化所致胸椎管狭窄症脊髓信号改变与手术疗效关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黄韧带骨化导致胸椎管狭窄症椎管内脊髓在MRI T2加权像上信号改变与手术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在2014.01-2018.01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69名,所有患者均行胸椎CT检查证实存在胸椎黄韧带骨化所致的胸椎管狭窄,术前均行胸椎MRI检查明确脊髓信号改变情况。根据胸椎MRI所示髓内信号情况进行分组,以脊髓内信号正常者44名为A组,平均年龄为59.4±10.3岁,男性比例为43.2%,病程时间平均为12.0个月;术前JOA评分平均为6.5±1.0分;术前下肢肌力Ⅲ级的有13人,Ⅳ级的有27人,Ⅴ级的4人。脊髓内信号出现改变者25名为B组,病例数为25例,平均年龄为63.7±1.0岁,男性比例为40.0%,平均病史长约12.0个月;术前JOA评分5.6±1.1分;术前下肢肌力Ⅲ级的有11人,Ⅳ级的有14人,Ⅴ级的有0人。所有病人均行后入路胸椎椎管减压内固定术,统计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JOA评分及下肢肌力改善情况,分析各随访时间的JOA改善率及肌力改善情况。结果:A组术后3个月JOA评分平均为8.2±1.1分,JOA改善率为38.4±18.5%;肌力Ⅲ级2人,Ⅳ级24人,Ⅴ级18人;末次随访JOA评分平均为9.4±1.0分,术后末次JOA改善率为67.3±19.6%;肌力Ⅲ级1人,Ⅳ级7人,Ⅴ级36人。B组术后3个月JOA评分平均为7.2±1.1分,改善率为28.4±11.7%;肌力Ⅲ级7人,Ⅳ级15人,Ⅴ级3人;末次随访JOA评分平均为8.3±1.2分,改善率为51.2±17.3%;肌力Ⅲ级2人,Ⅳ级15人,Ⅴ级8人。患者分组和随访时间之间存在交互作用(F=5.006,P=0.008),两组间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JOA评分B组的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组内术后较术前、末次随访较术后3个月JOA评分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手术随访时间的增加,JOA评分增加(P<0.001)。肌力改善情况两组内术后3个月较术前、末次随访较术后3个月随访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各随访时间肌力改善率A组优于B组(P<0.05)。结论:1.TOLF脊髓MRIT2加权像高信号改变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病程长短及临床症状分布与信号正常患者相比无明显的差异。2.TOLF脊髓MRI T2加权像高信号改变与手术难易程度无明显的相关性。3.术前脊髓存在MRIT2加权像上高信号改变的患者,手术治疗可以取得一定的疗效,但是预后效果差于术前脊髓无信号改变患者。4.选择手术及术中操作应慎之又慎,术前应与患方充分沟通及详尽的完成签字程序。

二、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手术治疗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手术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前路骨化物整块切除术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随机对照研究:阶段性结果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一、研究资料和方法
二、数据分析
三、典型病例介绍
四、讨论
五、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主要特点及治疗措施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
致谢

(2)后路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失血分析和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引言
第一部分 K线对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在单侧开门椎板成形术中失血及隐性失血量的意义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选择不同开门侧的单开门手术治疗侧方型颈椎OPLL的失血量及其临床效果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单开门椎板扩大成形术与椎板切除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曲度变直的颈椎OPLL的失血比较及临床效果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结合K线(-)/(+)分析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手术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对象
        1.1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 基本资料
        1.3 临床分组
        1.4 诊断标准
    2.内容与方法
        2.1 测量指标与方法
        2.2 手术方法
        2.3 术后处理及随访
    3.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标准
    4.统计方法
    5 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4)选择性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孤立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ACAF技术的生物力学与临床应用解剖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ACAF技术的生物力学研究
    一、材料和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ACAF技术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一、材料和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ACAF技术的临床应用解剖学研究
    (一)ACAF技术椎动脉损伤的风险评估
        一、材料和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参考文献
    (二)ACAF技术中颈椎椎间孔、脊神经的临床应用解剖学研究
        一、材料和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说明
致谢

(6)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流行病学
2 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学
3 神经功能表现
4 影像学表现
5 治疗方式
    5.1 颈椎前路手术
        5.1.1 颈椎前路骨化灶切除术
        5.1.2 颈椎前路骨化灶漂浮术
        5.1.3 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前移融合术
    5.2 颈椎后路手术
        5.2.1 椎板切除术
        5.2.2 椎管扩大成形术
    5.3 颈椎前后联合入路手术
6 小结

(7)切除后纵韧带对脊髓型颈椎病手术的预后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0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8)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治疗策略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颈椎前入路手术
    1.1 传统的ACCF及ACDF
    1.2 ADF
    1.3 ACAF
2 颈椎后入路手术
    2.1 LAMP
    2.2 LAME
    2.3 后路Hybrid手术
3 颈椎后前入路联合手术
    3.1 后前路联合手术
    3.2 改良后前路联合手术
4 总结与展望

(9)两种颈后路手术方式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黄韧带骨化所致胸椎管狭窄症脊髓信号改变与手术疗效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 研究方法
    3 手术方法
    4 手术疗效评价
    5 数据处理
结果
    1 两组患者的结果对比
    2 以下附A、B两组典型病例报告分析
    3 术后症状改善较差病例
讨论
    1 黄韧带骨化所致胸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特点
    2 胸椎的解剖学结构与TOLF
    3 TOLF的治疗现状
    4 TOLF脊髓信号改变的手术效果争议
    5 影响手术疗效的其他因素
    6 本次研究的不足与缺陷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附录
中英文对照缩略表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手术治疗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前路骨化物整块切除术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随机对照研究:阶段性结果报告[D]. 陈竞轩.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1(09)
  • [2]后路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失血分析和临床疗效研究[D]. 李一鹏.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3]结合K线(-)/(+)分析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手术疗效[D]. 雒云霄.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4]选择性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孤立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疗效[D]. 石明鑫.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5]ACAF技术的生物力学与临床应用解剖学研究[D]. 孔庆捷.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0(05)
  • [6]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研究进展[J]. 赵春,张长春,周平辉,张知理,吴楠. 中华全科医学, 2020(05)
  • [7]切除后纵韧带对脊髓型颈椎病手术的预后影响分析[D]. 刘朝林. 贵州医科大学, 2020(04)
  • [8]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治疗策略研究进展[J]. 刘大千,刘京松,王晓宇,刘江,毕郑刚.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20(03)
  • [9]两种颈后路手术方式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疗效比较[D]. 李良.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10]黄韧带骨化所致胸椎管狭窄症脊髓信号改变与手术疗效关系[D]. 王德训. 青岛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手术治疗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