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B/S体系结构在油田开发数据库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孟泰宇[1](2021)在《基于微服务的油田注水井动态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油田注水是通过注水向地层补充能量可以保持油层压力、降低原油产量递减率的一种手段,是油田开发过程中重要手段之一,直接决定着油田开发效果的好坏。按照长庆油田某采油厂对油田注水井动态分析的实际需求,设计并实现了基于微服务架构的油田注水井动态分析系统。在对长庆油田某采油厂所管辖的油田区块注水井生产数据情况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完成了系统的需求分析和总体功能,将系统分为用户管理、水量变化、分层吸水、储层情况、注采比和用户登录等模块。采用微服务思想设计了系统的软件架构,系统分为三层结构,使用HTML,CSS,JS实现用户表现层,业务逻辑层使用Java语言开发,数据库使用My SQL,根据微服务的划分原则,将系统划分为六个微服务进行开发和部署,并配置了服务注册和发现、路由网关和配置中心等支持微服务技术的相关组件,通过服务调用组件Feign实现服务调用和负载均衡。使用Interlli JIDEA作为开发工具,基于Spring Cloud框架进行微服务开发,应用E-Charts实现了注水井动态数据的可视化展示,服务接口采用WSDL描述,实现了服务接口的规范化,服务接口参数设置合理,简化了服务的调用。系统操作简便、界面友好、用户可以通过表格、曲线、柱状图等多种形式对油田水量变化、分层吸水和注采比等注水动态进行分析,帮助油田管理人员了解注水井工作情况,及时调整注水方案,提高注水效果,提升油田开发效率。
温凤飞[2](2021)在《基于工作流的钻井工程设计审批系统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由于传统的审批管理系统框架老旧,耦合程度高,开发效率低,会直接影响油田公司业务管理的工作效率。且目前很多油田公司还在采用人工方式进行审批,大大增加了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并且会带来审批不及时、审批周期过长、审批内容不完善、审批反馈不及时及审批流程不规范等问题。因此,为了提高审批决策处理能力和工作效率,本文研究并实现了一个基于工作流的钻井工程设计审批系统。首先,本文对油田公司钻井工程设计审批系统的需求进行了调研,对系统开发所需的工作流技术、SSM开发框架和MVC设计模式进行了阐述,分析和比较了目前主流的工作流引擎,并对钻井工程设计审批管理工作的业务流程进行了分析。其次,本文针对用户提交申请表单设计了表单识别算法,主要运用光学字符识别算法(OCR)对上传的表单进行了图像灰度化、二值化、图像降噪、网格检测和字符识别操作。本文对工作流中任务负载进行了分析和对任务分配模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适合本系统的适应度函数,对粒子群优化算法(PSO)的惯性权重进行了改进,加入了混沌扰动因子以防算法陷入“早熟”,通过实验对比得到了更佳的任务分配策略。设计了基于工作流的钻井工程设计审批系统的总体框架与功能模块(包括流程管理模块、系统登录模块、基础信息管理模块、任务管理模块、审批管理模块和公告管理模块),并详细设计了审批系统中的核心流程,主要包括钻井地质设计审批流程、井身结构设计审批流程、钻井液设计审批流程、固井工程设计审批流程和资金申请审批流程,同时对系统的审批业务数据进行分析并对相关数据库表结构进行了设计。最后,系统采用了Java开发语言、SSM开发框架和MVC设计模式,通过Eclipse开发工具开发了基于工作流的钻井工程设计审批系统,使用Activiti工作流引擎技术对钻井地质设计审批流程、井身结构设计审批流程、钻井液设计审批流程等多个流程进行建模和部署,采用My SQL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相关数据存储操作。本文通过对系统性能及主要功能模块进行测试,达到了预期的需求目标。研究并实现的基于工作流的钻井工程设计审批系统不但能使油田公司人员明确审批工作和职责,更加明确业务分工,且能缩短审批流程,提高工作效率,而且确保油田公司的信息安全,使审批系统管理更加规范化。
李凯[3](2021)在《基于GIS的钻井事故应急物资配送路径规划研究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石油钻井作业充满未知性与复杂性,会引发各种各样的钻井事故,当钻井事故无法避免或者已经发生时,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应及时采取有效的应急救援工作以防止事故进一步恶化,而合理选择应急物资配送路径是及时有效展开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保障。因此,本文研究应急物资配送路径规划方法,并将规划的最优路径利用GIS技术在地图上进行可视化,对钻井事故应急救援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钻井事故应急救援的实际需求出发,研究并实现了一个基于GIS的钻井事故应急物资路径配送规划系统。首先,针对路径规划系统的实际需求进行了调研,了解常用的路径规划算法,以及路径规划的基本流程等,对系统的总体架构、功能模块和数据库进行了设计。其次,对基本蚁群算法进行了改进,利用层次分析法设立路径权重,对状态转移概率进行改进,将影响配送时间的外界因素如道路状况、交通状况、天气情况等综合考虑到蚁群算法当中,提高了算法的实用性。然后,以救援物资配送总时间最少为目标函数,车辆载重和事故点物资需求量等为约束条件,使用当量长度代替实际路径长度,利用改进的蚁群算法,建立基于GIS的应急物资配送路径规划模型。为了验证所构建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构建的模型可以根据实际路况权重矩阵规划出更合理的应急物资配送路径。最后,根据钻井井场分布,借助Arc GIS软件,建立了油田钻井环境的真实路网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Web GIS技术,利用Java语言实现了基于GIS的钻井事故应急物资配送路径规划系统。本系统主要包括数据管理、地图管理和路径规划等功能模块,针对不同的事故井场分布以及每个事故井场的应急物资需求量,该系统可以实时规划出应急物资配送的最优路径,并将结果直观地展示在地图上,这便于应急救援人员查看,提高了钻井事故应急救援的效率。
李远谋[4](2021)在《钻井井史数据治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油田数字化的快速发展,油田行业对数据质量有了更高的追求。为了适应油田行业的飞速发展,油田系统也需要进行不断更新。但由于工作人员的能力、水平不足,再加上历史数据多样、版本号不一致以及不同版本数据库存在差异等诸多问题。导致油田系统在更新过程中存在数据丢失和遗漏现象,降低了数据规范性,进而不利于对数据进行管理。本文以某油田公司的业务需求为背景,致力于该油田的井史数据治理体系研究,探讨数据治理在该油田的实施办法,以及设计并实现钻井井史数据治理系统,对提高油田公司的数据管理质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为:(1)本文主要对包括DAMA数据管理知识体系、DGI数据治理框架和IBM数据治理成熟度模型等理论知识进行了解释与概括。然后分析了油田数据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2)本文从数据治理的角度出发,从数据来源、井史数据、治理规则、数据治理、角色权限和业务逻辑等六个方面,对油田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在需求的分析基础上,对系统进行了整体的设计,包含数据治理、规则制定和数据库等模块的设计。(3)本文使用C#编程语言、.NET框架和Web前端技术实现了钻井井史数据治理系统。并通过各个模块之间的协同操作,满足整个系统对数据治理的需求,实现了对钻井井史数据治理的目的。总之,数据治理已然成为当前油田公司数据应用的关键。本文系统中的规则制定模块能快速的对数据进行相应处理。数据治理模块可以针对制定的规则对数据进行标准治理,从而大大提高数据规范性和质量。本研究在油田数据治理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曹雪珂[5](2021)在《基于SOA的油田生产动态数据管理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由于历史的原因,现有的油田生产数据管理系统,多采用面向对象的语言来编程,结合传统型数据库实现数据存储与访问,因此数据管理系统存在一些缺陷,包括系统结构耦合度高、系统维护更新难度大、业务系统无法互联形成信息孤岛等。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文提出采用面向服务架构SOA思想,研究并开发一个基于面向服务架构的油田生产动态数据管理系统。本论文研究内容来源于中国石油长庆油田采油三厂科研项目“油藏动态智能分析及措施智能选井和效果评价系统”。结合长庆油田采油三厂的业务现状,本论文基于SOA的设计思想,使用Vertica列存储数据库,采用Web服务的方式,以数据采集整合和数据管理服务为核心,将不同类型生产数据管理业务封装成一系列Web服务,通过不同接口进行发布,提供数据上传下载和条件分类查询等服务,各类不同结构的数据通过注册服务便可在系统中呈现。本系统采用Java语言开发,系统架构主要从表现层、服务层、业务逻辑层、数据层、管理层这五个层面进行设计,具体功能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管理模块和用户管理模块。最终本系统提供了业务所需的基本功能,同时基本解决了传统油田生产数据管理系统存在的缺陷,使系统可以通过接口灵活调用,后期的维护与扩展更加容易,实现企业业务间的信息共享互联,从而解决信息孤岛问题。
谭蓉[6](2021)在《基于众包的石油钻井物料供应链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地处偏远、环境复杂的油田普遍存在石油钻井物料供应成本高、效率低下的问题,为避免钻井作业物料短缺,保证钻井过程物料的质量及生产需求响应速度,本文将众包思想融入石油钻井物料供应链中,通过网络众包方式,使众多的钻井物料供应方参与到钻井企业物料供应中,并运用众包供应链的组织流程和结算管理模式,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众包的石油钻井物料供应链系统,为传统石油钻井物料供应提出了一个新思路。主要的研究工作如下:首先,对当前石油钻井企业物料供应现状进行了分析,面对我国钻井企业物料供应存在着成本高、效率低、难度大、质量不稳定等问题,借助互联网众包平台,运用众包供应链的基本思想和运作流程,分析明确了钻井企业物料供应链系统的各部分环节及主要功能需求。其次,设计给出了系统的总体结构和组成结构,结合模糊理论与TOPSIS算法,构建了基于众包的石油钻井物料供应众包方案评价系统模型,实现了钻井物料供应众包方案的决策优选。再次,对系统的整体结构和数据库进行了设计,将系统主要分为通用功能模块、物料供应众包参与者测评模块、物料供应任务模块、物料供应众包方案评估模块、众包服务反馈模块、钻井物料生产销售模块以及后台管理模块。最后,实现了基于众包的石油钻井物料供应链系统,能够从众包供应链的角度为石油钻井企业的物料供应匹配出更高质量、更高效率的物料供应商。
李皎[7](2021)在《基于SOA的油田区块产量运行动态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油田管理者根据油田区块产量运行动态分析结果,能够准确、方便地掌握油田区块产量的运行情况,提出合理的生产管理措施。本文依据长庆油田某采油厂的实际需求,设计并实现了基于SOA的油田区块产量运行动态分析系统。在对长庆油田某采油厂区块产量运行数据分析的基础之上,结合油田业务和开发技术的相关规范,从表示层,网关层,Web服务层和数据存储层四个方面对系统进行整体设计。系统采用基于面向服务架构思想的前后端分离模式,前端使用Vue与Element UI组件,后台数据库使用My SQL和Redis,前后台交互采用JSON数据传输格式,设计了基于RESTful接口的Web服务应用框架,实现了基于SOA的油田区块产量运行动态分析系统,主要包括产量数据、产量运行和动态分析三个主要Web服务功能。系统网关采用Gateway组件主要负责动态路由和过滤拦截请求;系统流控、熔断降级、负载保护采用Sentinel组件;系统统一注册中心和配置中心采用Nacos组件;数据的可视化采用Echarts组件实现油田区块产量动态展示,采用Swagger对服务接口进行了描述,实现了服务接口的可视化,完成了系统和企业ESB的无缝连接。实现的功能以Web服务模式部署,方便了系统信息的共享和集成。系统界面友好、操作简便、Web服务接口安全、规范,方便了用户快速查询注水井、采出井数据,可统计并绘制出生产运行、产量构成和分级汇总等图表,实现了对油田区块产量的动态分析。使油田生产管理者能够方便直观地了解油田区块产量运行情况,及时调整油田区块生产运行计划,提高分析决策的科学性。
孙嘉倪[8](2021)在《基于B/S结构的云通信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已经逐渐成熟,与此同时5G和云计算技术也蓬勃发展,云通信作为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音视频即时通信服务,这种新兴的服务模式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旨在为云通信系统的管理人员,设计并实现一个基于B/S结构的云通信管理平台。本系统前端使用JavaScript的Vue框架和MVVM模式、服务器端使用JAVA的SpringBoot框架实现前后端分离开发,辅以MySQL搭建整个平台,实现了系统中的账号管理、资源管理、企业运营、记录监控和用户认证五大模块的具体功能。本文针对云通信服务模式中复杂的组织管理结构,设计了多级账号体系,并实现平台权限的精细化管理,保障平台和数据的安全性,由于账号较多,管理内容繁杂,不同的角色只能管理他权限之内的事务,且只能对归属于本账号的数据进行操作。拥有管理权限的管理员账号可以在平台中管理包括通信业务服务器、分机号码、手持移动终端设备在内的系统资源;管理员可以通过管理群组、部门、用户完成企业的日常运营,并在本平台中对过往的操作日志、用户通话录音进行追溯。此外,为支持整个云通信系统的安全运转,服务器端提供了调度平台用户和手持移动终端用户的登录身份认证和通信业务服务器授权服务。最后对本文中实现的平台进行了功能性测试和非功能性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功能符合预期,界面显示和性能合理,数据持久化存储无误;并提出可能的优化方向。本文参照软件工程理论,经过详细的需求分析、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实现了基于B/S结构的云通信管理平台,为云通信系统提供了操作简单、安全高效的管理服务,已在某云通信服务企业投入使用。
李铭[9](2021)在《基于时空双流网络的面部情绪识别系统研究与实现》文中指出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行业成为了国家经济和科技的引领行业,其中通过面部情绪的人工智能识别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一个研究热点。根据现阶段的研究发现,用户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绝大多数信息都是借助表情这个媒介进行传达的,用户在进行表述的同时,面部表情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可以利用用户的面部表情变化进而来识别用户的情感变化趋势。情绪可以用肉眼看不见的许多不同形式表示。使用正确的工具,可以检测和识别人脸的面部情绪。在过去的几年中,对人体情绪检测的需求正在增加。情绪识别开始广泛应用于人机界面、动画、医学和安全性等领域。本文在面部情绪识别的基础上研究与实现了对面部情绪识别的系统,将微运动和宏运动功能相结合,提出时空双流网络来改善视频情绪识别。该网络集成结构捕获了有关微观和宏观运动的信息将有益于情绪的相关预测,即较小的和较短的微运动通过双流网络进行分析,而较大的和较持久的宏运动可以通过后续的递归网络很好地捕获。针对面部情绪识别系统的设计确定系统的体系结构为B/S架构,并对系统的总体框架、功能结构及功能实现的总体流程进行设计。根据系统流程,设计了相关的数据库结构和功能。在对人脸进行情绪识别之前,首先对本文用到的Aff-Wild数据集进行预处理,接着将处理后的数据集传入时空双流网络中进行情绪识别。本文提出的时空双流网络采用深度学习框架,训练过程为时空双流并行运行。在时间流中,选用帧间相位差替换光流作为时间流的输入,并将一系列灰度图像馈入到时间流的可控金字塔模型中,同时将预处理后的RGB图像传入空间流改进的Res Net50网络中进行处理,通过时空特征的融合提高了面部情绪识别的能力。基于本文时空双流网络情绪识别的系统,首先搭建了系统服务器,配置系统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环境,完善系统的各项功能模块,并将系统部署于本地的服务器上,测试了系统的功能性和稳定性两个方面,最后对人脸面部情绪识别系统进行了成功的调试。经过对面部情绪识别系统的测试,验证出该系统可以很好的完成设计中的各项需求。面部情绪识别系统可以从本地上传视频、上传单人照片、多人照片进行识别,也可以对人脸进行实时的情绪检测并在屏幕输出结果。另外可以通过B/S系统对用户信息及系统信息进行管理。该系统经过测试后各模块均达到理想效果。
徐江城[10](2021)在《基于MDSplus的聚变装置实验数据库系统设计》文中研究指明聚变装置实验数据库系统是聚变实验中存储和管理实验数据的有力工具,是聚变实验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聚变实验中的脉冲实验数据的不断增多,以及实验人员对实验数据的访问量与访问需求日益增长,开发操作便捷和数据存储效率高的聚变实验数据库系统对科学管理和应用实验数据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首先调研了国内外聚变装置数据库系统,结合目前现有技术,对HL-2A聚变实验装置的特点和数据管理需求进行分析,最终确定了基于MDSplus聚变装置实验数据库系统的开发方案。MDSplus数据库性能稳定、数据格式统一,能更好的帮助实验人员管理聚变实验数据,同时也促进了聚变实验的国际学术交流。本文通过研究MDSplus数据库的数据存储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结合其数据访问接口,开发了基于C/S结构的聚变实验数据库系统。该系统在结构上分为两个部分,即实验数据存储子系统和实验数据可视化子系统。两系统相对独立,系统之间通过数据接口传输实验数据,分别实现了数据稳定、高效的存储和多样的数据可视化和访问功能。本文分别对基于MDSplus的聚变实验数据存储子系统和实验数据可视化子系统分别做出详细介绍。数据存储子系统采用C++语言构建了HL-2A实验数据树型结构,并解析采集仪器采集的DAS数据文件,将不同脉冲信号的实验数据和物理信息按照MDSplus数据结构要求存储到对应子节点中,实现了聚变实验数据的统一管理。数据可视化子系统应用Python语言的tkinter、matplotlib等模块实现了实验数据波形图显示、比较和数据提取等功能。通过MDSplus数据接口可以访问到数据库中各类实验数据,并显示其波形图,给实验人员提供了一个直观、便捷的平台应用各类实验数据。目前,聚变实验数据库系统已成功应用到HL-2A聚变装置日常数据管理工作中。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在聚变实验数据管理中稳定、可靠的运行,具备良好的实用性。聚变实验数据库系统不仅为今后的交流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实验人员科学管理和应用实验数据提供了有力帮助。
二、B/S体系结构在油田开发数据库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B/S体系结构在油田开发数据库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微服务的油田注水井动态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发展现状 |
1.2.2 国内发展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系统需求分析 |
2.1 系统功能性需求分析 |
2.1.1 系统业务功能分析 |
2.1.2 注水井动态参数分析 |
2.1.3 注水井动态方法分析 |
2.2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2.3 系统技术需求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设计 |
3.1 系统设计原则 |
3.2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
3.3 系统总体功能设计 |
3.4 系统业务功能设计 |
3.4.1 服务提供者微服务设计 |
3.4.2 服务消费者微服务设计 |
3.4.3 系统其他微服务设计 |
3.5 数据库设计 |
3.5.1 概念模型设计 |
3.5.2 数据库表设计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实现 |
4.1 开发环境配置 |
4.2 系统部署与配置 |
4.3 微服务治理的实现 |
4.4 微服务模块的实现 |
4.4.1 用户登录模块实现 |
4.4.2 水量变化模块实现 |
4.4.3 分层吸水模块实现 |
4.4.4 储层情况模块实现 |
4.4.5 注采比模块实现 |
4.4.6 用户管理模块实现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测试 |
5.1 测试环境 |
5.2 功能性测试 |
5.3 非功能性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2)基于工作流的钻井工程设计审批系统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工作流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钻井工程设计审批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系统相关技术 |
2.1 工作流相关技术 |
2.1.1 工作流技术概述 |
2.1.2 工作流引擎 |
2.2 MVC设计模式 |
2.3 SSM开发框架 |
2.4 光学字符识别算法 |
2.5 粒子群优化算法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工作流的钻井工程设计审批系统需求分析 |
3.1 系统可行性分析 |
3.2 系统需求分析 |
3.2.1 系统总体需求 |
3.2.2 功能性需求分析 |
3.2.3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工作流的钻井工程设计审批系统设计 |
4.1 系统总体架构 |
4.2 数据库设计 |
4.2.1 系统E-R模型设计 |
4.2.2 数据表结构设计 |
4.3 基于OCR的表单识别算法设计 |
4.3.1 图像灰度化与二值化 |
4.3.2 图像降噪 |
4.3.3 网格检测 |
4.3.4 字符识别 |
4.4 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工作流任务分配策略 |
4.4.1 任务负载分析 |
4.4.2 任务分配模型 |
4.4.3 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工作流任务分配策略 |
4.5 功能模块设计 |
4.5.1 流程管理模块设计 |
4.5.2 系统登录模块设计 |
4.5.3 基础信息管理模块设计 |
4.5.4 任务管理模块设计 |
4.5.5 审批管理模块设计 |
4.5.6 公告管理模块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工作流的钻井工程设计审批系统实现与测试 |
5.1 系统开发环境与工具 |
5.2 Activiti工作流引擎程序的实现 |
5.2.1 Activiti开发环境的配置 |
5.2.2 Activiti流程实现过程 |
5.3 主要功能模块的实现 |
5.3.1 流程管理模块 |
5.3.2 系统登录模块 |
5.3.3 基础信息管理模块 |
5.3.4 任务管理模块 |
5.3.5 审批管理模块 |
5.3.6 公告管理模块 |
5.4 系统测试 |
5.4.1 测试环境 |
5.4.2 功能测试 |
5.4.3 性能测试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3)基于GIS的钻井事故应急物资配送路径规划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路径规划算法研究现状 |
1.2.2 GIS在路径规划中应用的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算法概述 |
2.1 钻井事故应急救援的特点 |
2.2 蚁群算法概述 |
2.2.1 蚁群算法基本原理 |
2.2.2 蚁群算法数学模型 |
2.2.3 蚁群算法与其他算法比较 |
2.2.4 蚁群算法的优缺点 |
2.3 GIS技术 |
2.3.1 ArcGIS平台 |
2.3.2 WebGIS技术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GIS的应急物资配送路径规划系统需求分析与设计 |
3.1 系统需求分析 |
3.1.1 系统设计目标 |
3.1.2 功能需求分析 |
3.1.3 非功能需求分析 |
3.2 系统总体设计 |
3.2.1 系统架构设计 |
3.2.2 系统功能设计 |
3.2.3 路径规划流程设计 |
3.3 数据库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GIS的应急物资配送路径规划模型的建立 |
4.1 改进蚁群算法 |
4.1.1 对转移概率的改进 |
4.1.2 对选择策略的改进 |
4.2 应急物资配送路径规划模型的构建 |
4.2.1 问题描述与基本假设 |
4.2.2 利用改进蚁群算法建立路径规划模型 |
4.3 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GIS的应急物资配送路径规划系统实现与测试 |
5.1 系统开发环境 |
5.2 系统主界面 |
5.3 系统功能模块的实现 |
5.3.1 数据管理模块 |
5.3.2 地图管理模块 |
5.3.3 路径规划模块 |
5.4 系统测试 |
5.4.1 测试环境 |
5.4.2 功能测试 |
5.4.3 非功能测试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4)钻井井史数据治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 |
1.4 论文的章节安排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数据治理相关概述 |
2.2 数据治理相关理论研究 |
2.2.1 DAMA数据管理知识体系 |
2.2.2 DGI数据治理框架 |
2.2.3 IBM数据治理成熟度模型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数据治理需求分析 |
3.1 数据的现状分析 |
3.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3.2.1 数据来源分析 |
3.2.2 井史数据分析 |
3.2.3 治理规则分析 |
3.2.4 数据治理分析 |
3.2.5 角色权限分析 |
3.2.6 业务逻辑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数据治理系统设计 |
4.1 系统的整体设计 |
4.2 系统的技术架构设计 |
4.3 系统的主要功能设计 |
4.3.1 数据平台管理 |
4.3.2 井史数据管理 |
4.3.3 治理规则管理 |
4.3.4 数据治理管理 |
4.3.5 系统相关数据管理 |
4.4 数据库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数据治理系统实现与测试 |
5.1 系统运行环境与部署 |
5.1.1 系统运行环境介绍 |
5.1.2 系统的服务器环境搭建 |
5.2 数据平台管理模块实现 |
5.3 井史数据管理实现 |
5.4 治理规则管理实现 |
5.5 数据治理实现 |
5.5.1 基本数据治理实现 |
5.5.2 设计数据治理实现 |
5.6 系统相关数据管理实现 |
5.7 系统测试 |
5.8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5)基于SOA的油田生产动态数据管理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SOA的相关研究 |
1.2.2 油田生产数据管理系统的相关研究 |
1.3 课题来源以及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组织结构安排 |
第二章 油田生产动态数据管理系统相关技术概述 |
2.1 SOA概述 |
2.2 Vertica数据库概述 |
2.2.1 行存储数据库与列存储数据库对比 |
2.2.2 Vertica数据库概述 |
2.3 Web Service概述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SOA的油田生产动态数据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
3.1 油田生产动态数据管理系统概述 |
3.2 基于SOA的油田生产动态数据管理系统业务需求分析 |
3.2.1 数据管理现状分析 |
3.2.2 油田生产动态数据管理系统目标 |
3.3 基于SOA的油田生产动态数据管理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3.3.1 数据采集模块 |
3.3.2 数据管理模块 |
3.3.3 用户管理模块 |
3.4 基于SOA的油田生产动态数据管理系统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SOA的油田生产动态数据管理系统设计 |
4.1 基于SOA的油田生产动态数据管理系统设计原则 |
4.2 基于SOA的油田生产动态数据管理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
4.2.1 表现层 |
4.2.2 业务逻辑层 |
4.2.3 服务层 |
4.2.4 数据层 |
4.2.5 管理层 |
4.3 基于SOA的油田生产动态数据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 |
4.3.1 概念结构设计 |
4.3.2 数据库表设计 |
4.4 系统模块设计 |
4.4.1 数据采集模块 |
4.4.2 数据管理模块 |
4.4.3 用户管理模块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SOA的油田生产动态数据管理系统实现 |
5.1 系统开发工具与环境配置 |
5.2 系统功能实现 |
5.2.1 主界面实现 |
5.2.2 数据采集模块实现 |
5.2.3 数据管理模块实现 |
5.2.4 用户管理模块实现 |
5.3 系统测试 |
5.3.1 功能测试 |
5.3.2 非功能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6)基于众包的石油钻井物料供应链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众包的研究现状 |
1.3.2 供应链在石油行业的研究现状 |
1.3.3 众包供应链的国内外研究 |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思路 |
1.5 论文章节组成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技术 |
2.1 众包的基本概念 |
2.1.1 众包定义与模式 |
2.1.2 众包与外包 |
2.2 众包供应链的基本概念 |
2.2.1 众包供应链定义及其特点 |
2.2.2 众包供应链的类型 |
2.3 相关软件系统架构与开发模式 |
2.3.1 B/S架构 |
2.3.2 MVC开发模式 |
2.3.3 SSM框架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众包的石油钻井物料供应链系统体系结构 |
3.1 系统总体结构 |
3.1.1 系统的软件体系结构 |
3.1.2 石油钻井物料众包供应方案评估系统组成结构 |
3.2 基于众包的石油钻井物料供应链的众包机制 |
3.3 基于众包的模糊TOPSIS评估算法模型的建立 |
3.3.1 评价指标的构建与处理 |
3.3.2 建立评价模型 |
3.3.3 案例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众包的石油钻井物料供应链系统需求分析 |
4.1 石油钻井物料供应现状与系统研发目标分析 |
4.1.1 石油钻井物料供应现状分析 |
4.1.2 系统研发目标分析 |
4.2 基于众包的石油钻井物料供应链系统工作流程分析 |
4.3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4.4 系统性能需求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众包的石油钻井物料供应链系统设计 |
5.1 系统整体结构设计 |
5.2 系统各模块设计 |
5.2.1 通用功能模块 |
5.2.2 众包参与者测评模块 |
5.2.3 物料供应任务模块 |
5.2.4 物料供应众包方案评估模块 |
5.2.5 众包服务反馈模块 |
5.2.6 钻井物料生产销售模块 |
5.2.7 后台管理模块 |
5.3 数据库设计 |
5.3.1 E-R图 |
5.3.2 数据表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于众包的石油钻井物料供应链系统实现 |
6.1 系统开发工具 |
6.2 系统实现 |
6.2.1 通用功能模块 |
6.2.2 物料供应众包参与者测评模块 |
6.2.3 物料供应任务模块 |
6.2.4 物料供应众包方案评估模块 |
6.2.5 众包服务反馈模块 |
6.2.6 钻井物料生产销售模块 |
6.2.7 后台管理模块 |
6.3 系统测试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工作总结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7)基于SOA的油田区块产量运行动态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及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 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系统需求分析 |
2.1 总体需求分析 |
2.1.1 业务需求 |
2.1.2 系统目标 |
2.1.3 影响产量的指标因素 |
2.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2.2.1 产量数据 |
2.2.2 产量运行 |
2.2.3 动态分析 |
2.2.4 系统管理 |
2.2.5 系统监控 |
2.2.6 系统工具 |
2.3 技术需求分析 |
2.3.1 面向服务架构 |
2.3.2 Web服务架构类型 |
2.3.3 Web服务协议栈 |
2.3.4 服务注册中心 |
2.4 区块产量运行动态分析方法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总体设计 |
3.1 系统设计原则 |
3.2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
3.2.1 表示层 |
3.2.2 网关层 |
3.2.3 Web服务层 |
3.2.4 数据存储层 |
3.3 Web服务工作流程 |
3.4 功能模块设计 |
3.5 动态分析模块 |
3.6 数据库设计 |
3.6.1 概念模型设计 |
3.6.2 逻辑结构设计 |
3.6.3 数据库表设计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实现 |
4.1 系统开发背景 |
4.2 系统开发环境 |
4.3 系统开发流程 |
4.3.1 Web服务环境配置 |
4.3.2 Web服务的开发与调用过程 |
4.4 系统模块实现 |
4.4.1 主界面 |
4.4.2 产量数据模块 |
4.4.3 产量运行模块 |
4.4.4 动态分析模块 |
4.4.5 系统管理模块 |
4.4.6 系统服务链路监测 |
4.4.7 系统服务状态监控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测试 |
5.1 测试概述 |
5.2 系统功能测试 |
5.3 性能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8)基于B/S结构的云通信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技术介绍 |
2.1 B/S结构简介 |
2.2 前端开发技术 |
2.2.1 Vue概述 |
2.2.2 Vue-Router概述 |
2.2.3 Vuex概述 |
2.3 后台开发技术 |
2.3.1 Spring |
2.3.2 SpringBoot |
2.4 存储技术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
3.1 系统整体介绍 |
3.2 功能性需求分析 |
3.2.1 账号登录登出 |
3.2.2 多级账号管理 |
3.2.3 权限管理 |
3.2.4 通信业务服务器管理 |
3.2.5 录音管理 |
3.2.6 分机号码资源管理 |
3.2.7 组织架构管理 |
3.2.8 群组管理 |
3.2.9 日志管理 |
3.2.10 手持移动终端设备管理 |
3.2.11 用户认证 |
3.2.12 用户授权 |
3.3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概要设计 |
4.1 软件架构 |
4.2 功能模块划分 |
4.3 数据库设计 |
4.4 接口设计 |
4.4.1 账号管理模块接口 |
4.4.2 资源管理模块接口 |
4.4.3 企业运营模块接口 |
4.4.4 记录监控模块接口 |
4.4.5 鉴权模块接口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
5.1 账号管理模块 |
5.2 资源管理模块 |
5.2.1 通信业务服务器管理 |
5.2.2 分机号码资源管理 |
5.2.3 设备管理 |
5.3 企业运营模块 |
5.3.1 组织架构管理 |
5.3.2 群组管理 |
5.4 记录监控模块 |
5.4.1 录音管理 |
5.4.2 日志管理 |
5.5 鉴权模块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测试 |
6.1 测试环境 |
6.2 测试方案 |
6.3 功能测试 |
6.3.1 账号登录登出功能测试 |
6.3.2 多级账号管理功能测试 |
6.3.3 权限管理功能测试 |
6.3.4 通信业务服务器功能测试 |
6.3.5 分机号码资源管理功能测试 |
6.3.6 手持移动终端设备管理功能测试 |
6.3.7 组织架构管理功能测试 |
6.3.8 群组管理功能测试 |
6.3.9 录音管理功能测试 |
6.3.10 日志管理功能测试 |
6.3.11 用户认证模块功能测试 |
6.4 非功能测试 |
6.4.1 前端界面测试 |
6.4.2 系统性能测试 |
6.4.3 数据存储测试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9)基于时空双流网络的面部情绪识别系统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基于经典方法的面部情绪识别国内外现状 |
1.2.2 基于深度学习的面部情绪识别国内外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章节安排 |
第2章 相关工作 |
2.1 面部情绪识别 |
2.2 可控金字塔模型 |
2.3 OpenFace |
2.4 PyTorch深度学习框架 |
2.4.1 PyTorch |
2.4.2 PyTorch重要包说明 |
2.5 实现环境及相关技术 |
2.5.1 B/S架构 |
2.5.2 SSM框架 |
2.5.3 j Query框架 |
2.5.4 Node.js |
2.5.5 MySQL数据库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系统分析与设计 |
3.1 系统可行性分析 |
3.1.1 技术可行性 |
3.1.2 经济可行性 |
3.1.3 操作可行性 |
3.2 系统整体架构 |
3.3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3.3.1 系统总体功能需求分析 |
3.3.2 登录与注册需求分析 |
3.3.3 实时面部情绪识别需求分析 |
3.3.4 视频人脸跟踪需求分析 |
3.3.5 图片情绪识别需求分析 |
3.4 系统非需求功能分析 |
3.5 系统功能详细设计 |
3.5.1 系统总体功能结构设计 |
3.5.2 用户表ER图设计 |
3.5.3 模型训练设计 |
3.5.4 登录与注册模块设计 |
3.5.5 实时情绪识别模块设计 |
3.5.6 视频人脸跟踪模块设计 |
3.5.7 图片情绪识别模块设计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系统关键技术 |
4.1 面部检测与定位 |
4.1.1 数据集 |
4.1.2 面部检测与裁剪 |
4.2 基于可控金字塔的面部特征提取 |
4.3 面部情绪识别的时空双流网络 |
4.3.1 时间流结构 |
4.3.2 空间流结构 |
4.4 时空双流网络训练 |
4.4.1 实验训练参数设置 |
4.4.2 时空双流网络参数配置及相关测试 |
4.4.3 时空双流网络训练结果 |
4.5 评估网络性能标准函数 |
4.5.1 RNN优化模型训练 |
4.5.2 改进网络模型的评估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系统实现与测试 |
5.1 系统开发环境及部署 |
5.1.1 硬件环境 |
5.1.2 软件环境 |
5.1.3 OpenFace部署 |
5.2 系统功能测试 |
5.2.1 登录功能实现与测试 |
5.2.2 实时识别情绪实现与测试 |
5.2.3 本地上传情绪实现与测试 |
5.2.4 测试过程及结果 |
5.3 系统性能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基于MDSplus的聚变装置实验数据库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托卡马克装置 |
1.3 托卡马克装置数据库系统 |
1.3.1 LHD数据存储系统 |
1.3.2 ASDEX-U数据存储系统 |
1.3.3 DIII-D数据管理系统 |
1.3.4 J-TEXT数据存储系统 |
1.3.5 EAST实验数据管理系统 |
1.4 本课题的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
1.5 本文的结构安排 |
第二章 聚变实验数据库系统设计 |
2.1 需求分析 |
2.2 C/S结构 |
2.3 聚变实验装置数据库系统结构设计 |
2.4 聚变实验装置数据库系统功能实现 |
2.4.1 数据存储子系统 |
2.4.2 数据可视化子系统 |
2.4.3 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组成 |
2.4.4 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实验数据存储子系统设计 |
3.1 MDSplus简介 |
3.1.1 MDSplus数据库物理结构 |
3.1.2 MDSplus数据库逻辑结构 |
3.1.3 数据类型 |
3.1.4 分段存储技术 |
3.2 实验数据存储子系统功能实现 |
3.2.1 实验数据树型结构的创建 |
3.2.2 实验数据写入 |
3.3 实验数据访问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实验数据可视化子系统设计 |
4.1 Python技术 |
4.2 数据可视化子系统结构设计 |
4.3 数据读取模块设计 |
4.4 数据显示模块设计 |
4.5 可视化子系统界面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测试与分析 |
5.1 测试环境 |
5.2 数据存储子系统功能测试 |
5.3 数据可视化子系统功能测试 |
5.4 测试结果分析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工作总结 |
6.2 未来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四、B/S体系结构在油田开发数据库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微服务的油田注水井动态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孟泰宇.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 [2]基于工作流的钻井工程设计审批系统研究与实现[D]. 温凤飞.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 [3]基于GIS的钻井事故应急物资配送路径规划研究与实现[D]. 李凯.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 [4]钻井井史数据治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李远谋.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 [5]基于SOA的油田生产动态数据管理系统研究[D]. 曹雪珂.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 [6]基于众包的石油钻井物料供应链系统的研究[D]. 谭蓉.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 [7]基于SOA的油田区块产量运行动态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D]. 李皎.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 [8]基于B/S结构的云通信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 孙嘉倪.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9]基于时空双流网络的面部情绪识别系统研究与实现[D]. 李铭. 辽宁大学, 2021(12)
- [10]基于MDSplus的聚变装置实验数据库系统设计[D]. 徐江城.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