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嘉兴市创建除四害先进城区的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薛晓婧[1](2019)在《社会诉求与政府的回应性 ——基于浙江省“送医下基层”的今昔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送医下基层”作为政府回应社会对医疗卫生服务诉求的重要手段,其有效性随着时间和地点的不同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本研究希望透过对这种差异性成因的研究,探索影响政府回应有效性的因素,以期能够一方面在理论上补充目前学界对政府回应客体关注的不足,另一方面,在实践上助力政府回应有效性的提高。本研究聚焦于不同回应客体为回应有效性带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对浙江省嘉兴、余姚和杭州三座城市在民国、毛泽东时代和2013年之后“送医下基层”实践的对比研究表明,政府对“需要”和“需求”的回应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影响政府回应子目标的实现及其与总目标的协调,并塑造出不同类型的政府-社会关系。民国时期的卫生状况和卫生管理实践展现了中国在向现代国家转型的过程中对卫生事业进行管理的尝试,描述了“送医下基层”产生的背景。民国之后,“送医下基层”的出现及其带来的变化,体现了政府回应社会的必要性。对于毛泽东时代的“送医下基层”来说,一方面,由于国家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以及政府对“多、快、好、省”地建立一个强大的工业化国家的期待,政府回应的客体被严格地限定在了“生存型需要”上面;另一方面,由于当时特殊的经济社会背景,主要是医疗卫生资源的短缺、经济水平的低下以及交通设施的不完善,为政府在政策上对群众的“需求”进行引导铺设了较好的现实条件,这一时期的“送医”行动在实现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及其与维护国家安全这个总目标上效果较好,但同时,也由于对生存型需要的回应,政府和社会关系被逐渐塑造成了求存型政府和群众社会的关系。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变,地方政府有了较大的自由度,2013年后浙江省内三个城市的“送医下基层”呈现出了不同的样态。在这一时期,嘉兴市由于只有民意收集机制,缺少民意处理机制,因而在“送医下基层”过程中并没有区分清楚“需求”和“需要”,对它们进行了混合回应,以至于其回应客体逐渐演变成了只有“需求”。这就使得政府-社会关系逐渐被塑造成了安抚型政府和私民社会的关系,同时政府尽管通过“送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居民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但是在协调服务可及性与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即“送医”子目标和总目标上表现不佳。而余姚由于在“送医”之前建立了行政吸纳性的协商参与机制,不但能够收集民意,同时能够对民意进行处理,因而在“送医下基层”的过程中能够较为准确地回应居民的“发展型需要”,从而能够在提高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的同时协调其与分级诊疗的关系,并为形成较为良性的政府-社会关系创造了一定的条件。然而,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余姚市未能成功地对“需求”进行引导,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送医”的效果,也使得它的政府-社会关系降格为准服务型政府和准公民社会的关系。对于杭州市的“送医下基层”(“健康意识下基层”)来说,其回应客体的识别机制与毛泽东时代在本质上类似,所以其回应客体自然也落在了“生存型需要”上,由此尽管杭州市能够通过这项举措提高居民卫生服务的可及性,但是在协调其与缓解由于人民健康水平下降带来的人力资本短缺或质量下降以及由于医疗卫生费用上涨带来的财政负担之间的张力这个总目标上表现不佳,同时,也使得政府-社会关系逐渐演变为了求存型政府与群众社会的关系。由此可以看出,政府回应不一定是社会问题的终点,回应本身也可能产生新的社会问题。政府对不同客体的回应会对回应效力产生不同的影响。政府能否识别并回应“需要”是决定政府回应是否有效的关键,因为当政府将客体界定在“需要”上时,它起码可以实现政府回应子目标及其与总目标之间的协调。其中,对“发展型需要”的回应将影响政府回应结果的适应性,因为在此过程中所形成的制度安排以及由此培养出的公民文化能够较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多元化的趋势。而能否对“需求”进行成功地引导将决定政府回应效力的强度,因为当政府有限的财政资源被用于满足无限的需求时,政府很难协调其行动的子目标和总目标,容易因小失大,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所形成的安抚型政府与私民社会的关系也不利于整个国家的长远发展。
卢芳霞,杨琴[2](2017)在《村规民约在现代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及限度研究——以浙江省全面制订修订村规民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村规民约是民间法,一直在传统乡村治理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被认为是维持乡村秩序的重要基石。然而,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传统乡村社会正在向现代乡村社会跨越,村规民约原来赖以生存的土壤发生了急剧变化。在这样的时空转换下,村规民约能否继续发挥作用,其出现了哪些限度,又该如何调整适应?本文以浙江省为研究对象,对其新时期全面制订修订村规民约的成效、限度及原因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突破限度的建议,冀希望为现代化进程中的村规民约建设提供全国性制度参考。
桐乡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桐乡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3](2013)在《以爱国卫生创建为抓手积极推进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文中指出病媒生物(以下俗称四害)不仅可以通过叮咬和污染食物,直接干扰或影响人类的正常生活,更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一系列的多种传染病,严重危害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为了有效降低"四害"密度,控制"四害"传播疾病的发生或流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几年来,我
吴正平[4](2003)在《嘉兴市创建除四害先进城区的体会》文中研究表明 嘉兴市从1990年开始把除四害纳入当地政府工作议事日程,根据国家爱卫会标准进行实施,经过9年的努力,至1998年底,本市除四害工作先后通过了省级专家考核鉴定,除四害工作已全部达到全国爱卫会规定的无害城市标准,取得了“除四害先进城区”称号,其中在1998年灭鼠巩固工作又通过了省级专家复查。现将9年来的除四害工作中所积累一些经验和体会作一回顾。
洪勤林,施良根,柏国亨[5](2000)在《嘉兴市区开展除四害工作的经验和体会》文中研究表明
二、嘉兴市创建除四害先进城区的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嘉兴市创建除四害先进城区的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社会诉求与政府的回应性 ——基于浙江省“送医下基层”的今昔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政府回应的概念及发展脉络 |
1.3.2 政府回应效力诸影响因素之分析 |
1.3.3 有关医疗资源分配与“送医下基层”的研究文献 |
1.3.4 对已有研究的评析 |
1.4 研究方法 |
1.4.1 案例比较 |
1.4.2 聚类分析 |
1.4.3 技术路线图 |
1.5 论文的结构 |
2. 本文的主要概念与分析框架 |
2.1 “送医下基层”概念与实践 |
2.2 政府回应的客体 |
2.2.1 医疗卫生服务“需要”和“需求”的概念辨析 |
2.2.2 本文中医疗卫生服务“需要”的评价 |
2.3 政府回应的效力评价 |
2.4 本文的分析框架 |
3. 民国时期浙江省“送医下基层”: 基本状况与结果之分析 |
3.1 民国时期浙江的卫生状况: 以嘉兴、余姚、杭州为例 |
3.2 民国政府卫生管理和“送医下基层”的情况及结果 |
4. 毛泽东时代浙江省“送医下基层”: 基本实践与结果之分析 |
4.1 毛泽东时代浙江省“送医下基层”的背景 |
4.2 “送医下基层”的具体措施 |
4.2.1 嘉兴市的情况 |
4.2.2 余姚市的情况 |
4.2.3 杭州市的情况 |
4.3 “送医下基层”的效果评价 |
4.3.1 数据上的成功 |
4.3.2 行政政治化的成功是成功吗? |
5. 2013年后浙江省“送医下基层”: 主要实践与结果之分析 |
5.1 “送医下基层”的背景:改革开放后浙江省基层卫生工作的变化 |
5.2 嘉兴市“医疗服务下基层”的基本情况 |
5.2.1 嘉兴市的基本情况 |
5.2.2 嘉兴市“医疗服务下基层”的具体措施 |
5.2.3 嘉兴市“医疗服务下基层”的实施效果 |
5.2.4 嘉兴市“送医”的问题: 为何行政有效,治理却无效呢? |
5.3 余姚市“医疗卫生服务下基层” |
5.3.1 余姚市“医疗卫生服务下基层”的措施与结果 |
5.3.2 余姚“送医”得失: “行政吸纳”型“需要”识别与“需求”引导形式化 |
5.4 杭州市“健康观念下基层”的情况 |
5.4.1 Y社区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的实施情况 |
5.4.2 “行政吸纳”能否满足劣势群体的需要? |
6. 三个时期“送医下基层”之比较与相关建议 |
6.1 嘉兴、余姚和杭州三个时期“送医下基层”的比较与讨论 |
6.1.1 识别和回应“需要”是决定“送医”有效性的关键因素 |
6.1.2 回应“发展型需要”影响了“送医”的适应性 |
6.1.3 能否引导“需求”影响了“送医”效力的强度 |
6.2 以“需要”校正“送医下基层”的政策设计 |
7. 结语 |
7.1 基本观点与结论 |
7.2 研究的理论意涵 |
7.3 未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2)村规民约在现代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及限度研究——以浙江省全面制订修订村规民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调查点一般自然情况 |
二、祭祀神树立法 |
三、习惯法的内容 |
(一) 习惯法中财产性处罚制度 |
1. 案例 |
2. 财产性处罚制度的当代变迁 |
(二) 环境保护习惯法 |
1. 对水资源的保护 |
2. 对树木的保护 |
(三) 民间议事制度 |
四、婚姻习惯法制度 |
(一) 仪式婚制度 |
1. 提亲 |
2. 杀鸡 |
3. 拿八字与办酒 |
(二) 不落夫家制度 |
(三) 离婚制度 |
五、对当地习惯法变迁问题的几点分析 |
(4)嘉兴市创建除四害先进城区的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四害种群分布及季节消长 |
1.1 鼠类 |
1.2 蟑螂 |
1.3 蝇类 |
1.4 蚊类 |
2 药物选择 |
2.1 鼠类 |
2.2 蝇类 |
2.3 蟑螂 |
2.4 蚊类 |
3 健全组织密切配合 |
3.1 爱卫组织机构 |
3.2 市爱卫办和市防疫站互相分工密切配合 |
3.3 除四害队伍 |
4 注重环境综合治理 |
4.1 清运和消纳 |
4.2 厕所管理和粪便消纳 |
4.3 河道改造和保洁 |
4.4 整治居民楼院卫生 |
4.5 特殊行业管理 |
5 体会 |
5.1 有针对性的防治 |
5.2 除四害必须取得政府重视 |
5.3 除四害重点在于环境治理 |
5.4 对重点和难点开展专题研究 |
四、嘉兴市创建除四害先进城区的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社会诉求与政府的回应性 ——基于浙江省“送医下基层”的今昔比较研究[D]. 薛晓婧. 浙江大学, 2019(01)
- [2]村规民约在现代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及限度研究——以浙江省全面制订修订村规民约为例[J]. 卢芳霞,杨琴. 民间法, 2017(01)
- [3]以爱国卫生创建为抓手积极推进病媒生物防制工作[A]. 桐乡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桐乡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 浙江省病媒生物防制技术与管理论坛(第一届)资料汇编, 2013
- [4]嘉兴市创建除四害先进城区的体会[J]. 吴正平.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03(04)
- [5]嘉兴市区开展除四害工作的经验和体会[J]. 洪勤林,施良根,柏国亨. 医学动物防制, 20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