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抽查情况及企业执行“采购、制造、化工”标准情况的说明

一季度抽查情况及企业执行“采购、制造、化工”标准情况的说明

一、关于一季度抽查及企业执行“采、制、化”标准情况的说明(论文文献综述)

陈玉妙[1](2020)在《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政策执行研究 ——以广东省Z市为观察对象》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和美丽的追求更趋多元化。因应消费需求,我国化妆品产业在此机遇中得到了迅速发展。与此同时,“激素面膜”等化妆品质量安全事件频发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我国化妆品监管形势的强烈关注。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政策是我国化妆品分类监管和准入监管的代表性政策,对化妆品行业发展和监管效能都有深刻影响。而Z市所处的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因此,以Z市为观察对象研究如何完善实施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政策,对粤港澳大湾区化妆品产业整体互补发展有重要参考价值,对保障人民群众化妆品消费安全以及促进我国化妆品产业健康发展,具有现实和实践意义。本文以我国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政策为研究对象,基于马兹曼尼安—萨巴蒂尔的执行综合模型,建构了本文的研究分析框架,系统分析了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管理政策的历史沿革,通过采集分析Z市不同时期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的备案数据、监管主体和法规变化等情况,通过文献分析、问卷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分析比较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政策实施以来的变化情况、存在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通过比较借鉴具有代表性的如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化妆品安全监管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完善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政策的对策和建议,为完善化妆品安全监管法律体系、健全化妆品质量安全评估和市场退出机制以及构建合作治理体系等提供决策参考。

王越[2](2020)在《精准扶贫政策落实跟踪审计评价指标研究 ——以B市精准扶贫政策落实为例》文中提出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近年来,随着精准扶贫政策的有效落实,让贫困人民切实的改善了生活。国家出台的精准扶贫政策也能够针对贫困问题对症下药,找到贫困的原因所在,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富裕,让经济良性发展。虽然目前基本杜绝了以往大水漫灌式的扶贫,更多的选择了精准滴灌。但是在精准扶贫政策的具体实行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偏差,使精准扶贫政策不能够发挥出全部的作用。国家审计署为了确保精准扶贫政策得以贯彻落实,提出了对精准扶贫政策采用跟踪审计,将审计重点落在对各贫困地区的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扶贫项目实施进度以及扶贫资金管理的使用情况。但目前审计署对各地区实行的精准扶贫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由于理论和实践都起步较晚,而且各地区的实际情况有所差异,所以没有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评价指标。主要还是依照传统审计方法进行审计评价。所以现在就需要一套可以覆盖全过程的审计评价指标,帮助审计人员更客观的进行审计评价。也能够让信息使用者更加直观的了解当地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实情况。根据上述情况的描述,以当前精准扶贫政策落实跟踪审计评价还不够完善的现状为切入点。查阅并梳理了国内外关于政策跟踪审计评价的内容和方法,以及跟踪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文献。阐述了公共受托责任理论,国家治理理论、公共政策周期理论,为政策跟踪审计理论结构的研究和评价指标的构建提供了系统的理论支撑。之后分析了精准扶贫政策落实跟踪审计评价的现状以及存在哪些问题,并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明确了现阶段精准扶贫政策落实跟踪审计评价存在的阻碍,方便下文进行针对性的解决。根据公共政策的周期理论将精准扶贫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政策制定、政策落实和政策效果阶段。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为主的构建原则,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构建了精准扶贫政策落实跟踪审计评价指标。并且通过查阅资料和相关经验确定了定性和定量指标的评分标准。为了验证评价指标的有效性,以B市精准扶贫政策落实跟踪审计为例,简述B市的精准扶贫政策落实情况以及审计流程,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将构建的评价指标进行实际应用并加以分析。最后从多角度提出了推行精准扶贫政策落实跟踪审计评价指标得以广泛推行的保障措施。希望能改善跟踪审计评价的内、外部环境,更好助力精准扶贫政策落实跟踪审计评价指标的推行。

王天丹[3](2020)在《陕甘宁边区军事建设问题研究(1937-1945)》文中研究指明陕甘宁边区(以下简称边区)是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的所在地。全面抗战爆发以后,主力红军改编为八路军,边区成为中共军队的指挥中心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总后方。边区地处黄河西岸,扼守日军进攻大西北的要道,其独特的军事战略地位,使之成为日军进攻的重要军事目标。为抗击日军,消灭土匪,取得反磨擦斗争胜利,边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而加强军事建设,是中共中央和边区政府加强边区防卫力量,确保边区安宁,赢得抗战胜利的重要举措。为加强边区军事建设,中共首先建立了边区武装力量,为边区和中共中央的安全提供了可靠的军事力量。八路军主力部队奔赴华北抗日战场后,边区防守力量薄弱,为加强边区防卫力量,中革军委、中共中央决定组建边区驻军留守部队,成立留守兵团,编组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统一指挥边区八路军留守部队,保安部队和地方民众抗日武装组织(主要是自卫军和少先队),形成了八路军正规部队、保安部队和民众抗日武装(主要是自卫军和少先队)三位一体的武装力量格局。边区武装力量和组建和政变,为保卫中共中央和确保边区安宁提供了坚实可靠的武装力量。为解决八路军和各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政干部缺乏的问题,中共建立了抗大及有关军事院校,为八路军、新四军培养了一批急需的军事和政治干部,为中共军队和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干部保证。为提高边区部队战斗力,开展了军事教育和大练兵运动,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模范,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被中共中央军委表扬,并将其经验批转全军学习推广。以上举措为取得河防、剿匪、反磨擦斗争的军事胜利,为建立新民主主义的模范区奠定了基础,巩固了中共局部执政的历史地位。为防止日军西犯边区,进攻大西北,八路军专门成立河防部队,在八路军的配合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下,打退了日军的多次进攻,挫败了其进犯边区和进攻大西北的企图,为创造模范根据地创造了条件。针对国民党军队对边区发动进攻和反磨擦事件,边区部队打退了其进攻,取得了反磨擦斗争的胜利,结束了国共两党政权并立的局面,实现了政令和军令的统一,使边区抗日民主政权成为唯一合法政权,为建设新民主主义模范区奠定了基础,巩固了中共在边区和敌后抗日根据地局部执政的历史地位。为加强军队后勤建设,中共建立和开展了军工生产,发动了大生产运动和“双拥运动”,为八路军提供了武装装备保障,解决了面临的财政经济困难,增强了中共局部执政的社会和经济基础。为给八路军提供作战需要的武器装备,中共中央军委在边区成立了军事工业局,组建了一系列军工厂,研发和生产了武器弹药,开展了赵占魁运动,逐渐扩大了生产,为部队提供了大量武器弹药,保证了部队作战需要。为解决边区和部队面临的财政经济困难,边区部队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增加了粮食和工业品的生产,展开了打盐运盐及食盐等出口,以换取边区急需的战略物资,增加了边区财政收入,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稳定了边区物价。为解决边区工作中暴露出的党政军民关系不协调的问题,开展了双拥运动。经过整风,中共实现了对边区部队的一元化领导,落实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形成了中共军队政治工作的新成果——《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和中共军事工作的指导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为克服边区部队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军阀主义与教条主义倾向,边区部队认真学习,经过整风,克服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缺点,形成了以中共中央西北局为首的一元化领导,落实了中共中央“九一”决定,增强了党政军民的团结,为巩固抗日根据地积累了宝贵经验。为总结经验,推广全军,在毛泽东支持下,将边区部队的整风经验成果写成《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形成了党和军队政治工作的历史性文献,与古田会议并列,多次下发全军学习。毛泽东思想提高了中共全党全军对毛泽东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的正确认识,肃清了王明错误思想及其他错误思想的干扰和危害,坚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原则,总结形成了中共武装斗争的理论和指导军事工作的指导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共领导军事工作,进行武装斗争的宝贵财富和强大的思想武器,为中共夺取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胜利指明了方向,对建国后军队和国防建设产生了极大影响,至今仍是全党全军军事工作的指导思想。

孟慧瑄[4](2019)在《秦皇岛市大气污染治理监管研究》文中提出中国大气污染的治理与监管一直是我国政府重点工作,学者也在这一领域进行了大量研究。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以煤烟型污染为主,很多城市的二氧化硫和粉尘污染都处于超标状态,近些年极端雾霾天气也频频出现,这为人们的身心健康及生产生活都带来了不利影响。秦皇岛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是京津冀地区辐射东北的重要节点城市。虽然政府较为重视大气环境保护工作,出台了打响“蓝天保卫战”三年规划,并实施了冬防攻坚、旅游旺季环境执法等多项专项行动;但仍不能达到环境标准的要求,大气污染问题还不能完全得到控制。因此,研究秦皇岛大气污染形势及相应的防治对策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2016-2018年影响秦皇岛大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发现主要污染物有颗粒物(PM2.5和PM10)、二氧化氮与臭氧,并纵向分析了2016-2018年主要污染物变化趋势,横向比较了河北省其他城市的污染情况。然后站在秦皇岛大气污染监管层面上,分析了近今年大气监管基本概况,以及目前大气污染治理取得的成效。然后对目前秦皇岛市监管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发现其环境监管协作机制、大气环境执法、基层环境监管均存在难题,这三方面的因素影响着秦皇岛市对大气环境治理的监管。最后本文从完善机制制度,提高监督执法力度、加强基层环保部门建设、加强宣教培训这四个方面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为我国大气环境监管提供可供借鉴的对策。

林婉华[5](2019)在《南安市工业产品质量政府监管问题研究》文中认为国之强盛,系于质量,质量是“产”出来,也是“管”出来的。长期以来,党和国家不断更新对质量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强化质量工作。但是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仍然频发,已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整顿商品市场,强化政府质量监管研究,助推我国向质量强国迈进。本文以闽南地区工业强市-南安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南安市整个工业产品质量监管全过程,从监管主体、监管客体、监管执行层面入手,在调查走访企业,分析相关监管部门数据后发现:监管主体存在职能机构整合合力不足、监管力量薄弱的问题;监管对象上存在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弱化的问题,监管执行层面存在行政处罚法律适用困难、质量监管执法难度加大、事后回应型质量监管模式缺陷、产品合格率难以反映质量真实水平等问题。对此本文运用了政府管制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分析发现,导致当前南安市政府监管制度与运行机制不相匹配的重要根源既有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主观原因,也有制度环境等客观因素。为了有针对性找出南安市工业产品质量政府监管的新路子,笔者借鉴了上海市、江阴市工业产品质量监管的先进经验,提出了优化工业产品质量监管的建议:应当通过优化监管主体、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市场优势等方式促进多元共治;通过多举措帮扶企业升级产品品质、完善质量信用体系推进质量文化;通过完善法律体系、多措并举丰富监管手段、构建风险监测体系、完善质量抽检制度提升监管效率。本文有别于其他工业产品质量监管研究在于研究背景极为特殊,在市级以上市场监管部门整合进行中,探讨已完成机构改革的县级市场监管部门,在改革后存在的工业产品质量监管问题。研究该论题是对工业产品质量监管的重新梳理和认识,也对进一步优化市场监管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彭錞[6](2018)在《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现实、理想与路径》文中研究说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修订草案删除原法第37条的"参照适用"规定,将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交由主管行政部门负责,维持甚至强化其与条例主体部分的差异,呈现"脱条例化"趋势,理由在于认为通过行政管理权而非司法权才是推进相关工作的现实可行方案。然而,10年实践表明:由于责任分配不清、科层压力不够,行政保障面临制度配套不足、考评追责乏力和监督救济缺失的困境;法院则突破限制,探索多样化的审查方式,对公共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公开活动积极开展监督。因此,可欲且可行的改革方向应是"入条例化",使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回归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一般原理和基本架构,明确其适用《条例》,并通过设置申诉前置程序引入复议和诉讼救济。

郑茜茜[7](2018)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社会养老的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推进供给侧改革是我国目前最热门的词汇之一,供给侧改革自2015年首次提出,在“十三五”期间发挥了重要的指引作用。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不断加快的老龄化速度一方面给我国养老事业发展带来风险,另一方面也提供了促进社会养老服务发展的机遇。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研究社会养老的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为我国养老事业提供新的理论思路。随着我国老龄化加速,我国社会养老市场面临着服务需求直线增长、养老产业供给不足和结构性矛盾突出三大问题,推动养老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注重社会养老的供给侧改革。社会养老供给侧改革首先需要契合政府与市场、社会之间关系的重新界定,需要政府合理划分管辖界限简政放权以此来缓解社会养老需求的不断增长,同时积极发展创新社会养老方式促进养老产业活力增长,全面优化推动养老服务均衡发展解决结构性矛盾。在社会养老供给侧改革中我国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方面还存在很大欠缺,社会养老供给侧改革中政府公共服务能力还需要进行调整与加强,不断提升前瞻性战略规划能力,提高工具性政策变革能力,强化稀缺性资源整合能力,同时修炼公共性物品提供能力,优化主体性自我发展能力,借此不断加强政府公共职能转变推动社会养老供给侧改革。论文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方法、定量研究法和归纳总结法从客观与主观的角度分析我国社会养老的现状和主要矛盾,从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五个方面找出社会养老供给侧改革中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主要问题,从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战略规划能力、政策变革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公共物品提供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五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措施。

王肖倩[8](2018)在《我国精准扶贫政策执行跟踪审计评价研究》文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1月3日在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思想理念后,精准扶贫政策体系得到了发展与完善,扶贫工作效果显着。但在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政策执行偏差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精准扶贫政策的执行效果。为了保障精准扶贫政策贯彻落实,审计署提出对扶贫政策实施跟踪审计,重点审查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扶贫项目实施以及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但我国跟踪审计发展时间较短,目前还没有形成对政策执行全过程的跟踪审计评价体系,不利于开展跟踪审计评价工作。因此,对精准扶贫政策跟踪审计评价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国内外众多学者关于扶贫政策执行、跟踪审计、政策执行跟踪审计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其次对精准扶贫政策的基础理论和相关概述进行梳理,并以此为基础,对跟踪审计评价体系进行构建;然后对精准扶贫政策跟踪审计评价现状进行分析,指出我国精准扶贫政策跟审计评价模式缺乏规范性。基于这些现状,依托免疫系统理论设计一套精准扶贫政策跟踪审计评价流程,以考夫曼的综合评价模型为基础构建跟踪审计评价标准,以“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精准性、安全性、效率性”为审计评价维度,构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跟踪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最后以构建的评价体系为标准,对XX县的精准扶贫政策实施跟踪审计评价。为了更好的推进精准扶贫政策跟踪审计评价体系的应用,本文从三面提出有效建议:首先改善跟踪审计评价环境,提高审计评价过程的规范性;其次从政策执行主体和审计机关两方面出发,构建跟踪审计评价质量控制体系,旨在提高审计评价结果的说服力;最后搭建以社会公众为代表的外部监管平台,对审计评价过程及结果进行监督。构建精准扶贫政策执行跟踪审计评价体系,一方面可以丰富和完善国家审计评价相关理论,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审计机关客观、公正地评价扶贫政策,提出有效的审计评价意见,为政策执行主体进行政策执行纠偏与考核提供参考。

李光辉[9](2016)在《中国市售车用汽柴油中硫和烃类含量现状研究》文中认为车用油品是影响机动车尾气排放的重要环节,而油品各项指标中硫含量、烯烃含量和多环芳烃(PAHs)含量则是影响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最关键指标。降低汽柴油中的硫含量、汽油中的烯烃含量以及柴油中的PAHs含量,能有效控制汽车尾气中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碳氢化合物(HC)、颗粒物(PM)的排放。为了探讨我国车用油品真实现状及与国外油品的差距,2013年7-9月在全国8个主要城市及美国加州采集了车用汽油和柴油样品。运用氧弹燃烧-离子色谱法测定车用汽柴油中的硫含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测定车用汽油中的烯烃组分,SH/T 0606-2005中间馏分烃类组成测定法(质谱法)测定车用柴油中的芳烃组分。分析我国各城市、各品牌和各标准车用油品主要组分含量及分布特点,并与同期美国油品及前人研究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得到了以下主要结论:1)我国市售国Ⅲ、Ⅳ、Ⅴ汽油平均硫含量分别为72.8±47.2、25.9±8.7、8.3±1.3 ppm,市售国Ⅲ、Ⅳ、Ⅴ柴油平均硫含量分别146.4±48.8、60.6±77.8、7.9±1.3 ppm。所检测的国Ⅲ汽油样品3.7%硫含量超标,国Ⅴ汽油样品13.3%硫含量超标,国Ⅳ柴油样品28.6%硫含量超标,其余国Ⅳ汽油和国Ⅲ、国Ⅴ柴油硫含量均未超标。我国仅北京汽油和柴油平均硫含量低于美国加州所采油样,上海和广州的车用汽柴油硫含量也低于我国其余城市。重庆、西安、长春和乌鲁木齐车用汽油硫含量和广州、重庆、武汉和长春车用柴油硫含量,不同品牌差异较大。2)我国市售国Ⅲ、Ⅳ、Ⅴ汽油平均烯烃含量分别为10.2±3.1、7.4±1.9、5.0±1.8vol%;所有汽油样品烯烃含量均满足其对应标准要求,北京汽油烯烃含量与美国加州相当,但其他城市相对差距较大。我国各城市车用汽油烯烃含量存在较大的品牌差异性。我国汽油烯烃以小分子烯烃(C4-C7)(7.5±2.8 vol%)为主,占总烯烃的86.2%;城市间各碳数烯烃含量差异性明显。我国汽油烯烃以单烯烃(8.4±3.3 vol%)为主要存在形式,占总烯烃的96.6%;其中又以正构(4.8±1.8vol%)和单支链(3.4±1.5 vol%)烯烃为主,两者含量分别占总烯烃的55.2%和39.1%,而双支链和三支链烯烃含量很少;相较于美国加州,我国汽油各种结构烯烃含量均较高。我国汽油各类烯烃含量及分布均存在品牌差异性和油品标准差异性。3)我国市售国Ⅲ、Ⅳ、Ⅴ柴油平均芳烃含量分别为12.5±6.3、7.9±3.1、3.8±0.3wt%,市售国Ⅲ、Ⅳ、Ⅴ柴油平均PAHs含量分别为0.42±0.21、0.12±0.06、0.05±0.02 wt%。北京柴油芳烃和PAHs含量均低于加州,上海柴油PAHs含量低于加州,其他城市柴油芳烃和PAHs含量均高于美国加州;并且我国各城市车用柴油芳烃和PAHs含量均存在明显的品牌差异性。我国柴油中PAHs主要组分为菲(Phe)、芴(Fl)、萘(Nap)和芘(Py),分别占总PAHs的34.7%、20.8%、17.0%和16.6%。重庆、武汉、西安、长春和乌鲁木齐柴油PAHs各组分含量普遍高于北京、上海和广州。我国和美国加州柴油中PAHs含量分布存在显着性差异,我国柴油中菲、芴、芘和荧蒽(Flu)的含量远高于美国加州柴油,而美国加州柴油中萘和苯并[b]荧蒽(BaF)的含量要高于我国柴油。整体而言,我国柴油Ant/Ant+Phe和Flu/Flu+Py的平均值分别为0.09±0.05和0.26±0.11,与前人研究结果相同。我国各城市柴油PAHs诊断比值存在显着性差异,此外,我国与美国加州柴油PAHs诊断比值也具有差异性。4)近年来,随着车用汽柴油标准的提升,我国车用汽柴油品质升级成效卓着,各主要指标含量均大幅降低,尤其是特大城市表现尤为突出;但相较于同期美国加州油品仍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张智羿[10](2014)在《昆明市生产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研究》文中提出当前,我国食品生产企业数量庞大且数量还在激增,由于食品生产标准不全,法律约束不足,监管效果不佳,风险交流滞后以及小企业检测成本过高等问题,这使得一些食品生产商对于其食品安全的监管消极应对。食品生产过程中通常都会使用添加剂,而部分企业非法添加或过量使用添加剂,给消费者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隐患。面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内忧外患”,监管形势极其严峻。根据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为进一步强化政府食品监管能力,2013年全国启动了机构改革,对现行食品监管部门职能进行了整合,为监管部门更好的行使监管职责创造了良好条件。2014年3月刚刚结束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食品药品安全”位列票选热点问题前五位。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严守法规和标准,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坚决治理餐桌上的污染,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再次表明了政府在治理食品安全问题上的决心。基于此背景,本文以昆明市为例,在参考和借鉴其他学者食品安全监管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与比较研究法,对昆明市生产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总结现有工作成果,分析现存问题,并依照我国其他先进城市对此的做法及其总结的经验教训与启示,从而加强对昆明市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的提出,进而促进昆明市食品生产加工的规范发展;实施生产过程保险监控进行生产风险监控;鼓励企业规模化经营并划定行业监测大区以降低检测成本;以网络为载体加强新型联动监管机制建设实现量化分级监管目标;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引导生产企业树立食品安全监管主人翁意识等多条建议,试图为昆明市未来监管体制下针对食品生产加工过程的监管规划蓝图。

二、关于一季度抽查及企业执行“采、制、化”标准情况的说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一季度抽查及企业执行“采、制、化”标准情况的说明(论文提纲范文)

(1)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政策执行研究 ——以广东省Z市为观察对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方法和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第二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的界定
        2.1.1 非特殊用途化妆品
        2.1.2 化妆品备案政策
    2.2 理论基础:马兹曼尼安-萨巴蒂尔综合模型
        2.2.1 马兹曼尼安-萨巴蒂尔综合模型的概念和变量要素
        2.2.2 基于马-萨综合模型的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政策执行分析框架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Z市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政策执行的做法与成效
    3.1 Z市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政策执行的做法
        3.1.1 Z市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政策执行主体
        3.1.2 Z市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政策执行对象
        3.1.3 Z市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政策执行的法规基础
        3.1.4 Z市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政策执行的主要方式
    3.2 Z市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政策执行成效
        3.2.1 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数量增加
        3.2.2 生产企业政策认可度逐步提升
        3.2.3 企业总体守法意识增强
        3.2.4 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数据库初步建立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Z市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4.1 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政策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1.1 备案政策对委托方约束力低
        4.1.2 备案审核保质难
        4.1.3 政策的社会认知度低
    4.2 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政策执行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政策执行有客观困难
        4.2.2 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政策执行的力量不完备
        4.2.3 外部因素制约备案政策执行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典型国家和地区化妆品备案政策执行的借鉴与启示
    5.1 欧盟化妆品通报政策
    5.2 美国化妆品自愿登记计划
    5.3 国内试点地区量化分级管理测试
    5.4 启示
        5.4.1 强制性政策更能促使目标团体服从政策执行
        5.4.2 行业参与能有效填补政策执行运行机制的不足
        5.4.3 事后监督有助于提高政策规制能力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完善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政策执行的对策建议
    6.1 提高备案政策执行的可操作性
        6.1.1 完善法规体系稳固政策执行基础
        6.1.2 加强引导规范目标团体行为
    6.2 加大对备案政策执行的支持
        6.2.1 建立政企沟通平台明确政策指令
        6.2.2 优化备案后检查打通监管全链条
        6.2.3 构建检查员队伍应对人员不足
    6.3 充分利用备案政策以外的有利影响因素
        6.3.1 实施多维度评估加强政策监督
        6.3.2 探索共同治理机制争取公众支持
        6.3.3 强化培训机制打造监管人才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肇庆地区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政策认可度访谈提纲
附录二 肇庆地区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政策认知度调查(问卷)
附录三
附录四 肇庆地区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政策认知度调查结果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2)精准扶贫政策落实跟踪审计评价指标研究 ——以B市精准扶贫政策落实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2 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
    2.1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2.1.1 国外研究文献
        2.1.2 国内研究文献
        2.1.3 国内外研究文献评述
    2.2 精准扶贫政策及跟踪审计的基础理论
        2.2.1 精准扶贫的涵义
        2.2.2 精准扶贫政策的涵义
        2.2.3 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涵义
        2.2.4 跟踪审计与后续审计的区别
    2.3 跟踪审计的理论基础
        2.3.1 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2.3.2 国家治理理论
        2.3.3 公共政策周期理论
3 精准扶贫政策落实跟踪审计评价的现状及问题成因分析
    3.1 精准扶贫政策落实跟踪审计评价的现状
    3.2 精准扶贫政策落实跟踪审计评价存在的问题
        3.2.1 对不同扶贫政策审查的重视程度不同
        3.2.2 对跟踪审计评价后续的披露和整改不够
        3.2.3 跟踪审计介入的时点难以把握
        3.2.4 审计评价缺乏可比性
    3.3 精准扶贫政策落实跟踪审计评价问题成因分析
        3.3.1 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相关制度规范未建立
        3.3.2 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理论发展不成熟
        3.3.3 审计人员自身知识储备不足
4 精准扶贫政策落实跟踪审计评价指标的构建
    4.1 精准扶贫政策落实跟踪审计评价指标的构建原则
        4.1.1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4.1.2 实用性原则
        4.1.3 科学性原则
    4.2 精准扶贫政策落实跟踪审计评价指标的构建方法
        4.2.1 层次分析法
        4.2.2 专家打分法
    4.3 精准扶贫政策落实跟踪审计评价指标的选取
        4.3.1 政策制定阶段指标
        4.3.2 政策落实阶段指标
        4.3.3 政策效果阶段指标
    4.4 精准扶贫政策落实跟踪审计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4.1 评价指标的权重的确定方法
        4.4.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步骤
        4.4.3 评价指标得分的确定
    4.5 精准扶贫政策落实跟踪审计评价指标框架图
5 精准扶贫政策落实跟踪审计评价指标的具体应用—以B市为例
    5.1 B市精准扶贫政策落实基本情况概述
    5.2 B市精准扶贫政策落实跟踪审计概况
        5.2.1 B市精准扶贫政策落实跟踪审计流程
        5.2.2 B市精准扶贫政策落实跟踪审计中发现的问题
        5.2.3 B市精准扶贫政策落实跟踪审计评价意见
    5.3 B市精准扶贫政策落实跟踪审计评价指标的应用
        5.3.1 B市精准扶贫政策落实跟踪审计评价指标的赋值
        5.3.2 B市精准扶贫政策落实跟踪审计评价指标得分值的确定
        5.3.3 B市精准扶贫政策落实跟踪审计评价结果
    5.4 B市精准扶贫政策落实跟踪审计评价指标应用效果分析
6 推行精准扶贫政策落实跟踪审计评价指标的保障措施
    6.1 改善跟踪审计评价的外部环境
        6.1.1 建立健全跟踪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
        6.1.2 搭建外部监管平台提升审计整改力度和透明度
    6.2 营造适应跟踪审计评价的内部环境
        6.2.1 加大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政府监管力度
        6.2.2 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合作意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陕甘宁边区军事建设问题研究(1937-1945)(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军事体制与军事活动
        (二) 军事教育与部队整风
        (三) 军事经济与军工生产
        (四) 军事与民众动员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史料运用
第一章 边区武装力量的建制和职能
    一、边区创建前的军事系统
    二、中共中央军事系统
        (一) 中央军委的组建与人事调整
        (二) 八路军系统的军事力量
        (三) 边区留守部队的统编与职能的转变
        (四) 留守部队兵力的扩大和防卫任务的增加
        (五) 扩编成立警卫部队
    三、边区的地方武装力量
        (一) 保安司令部及保安部队
        (二) 地方民众抗日武装力量
    四、陕甘宁晋绥联防军
        (一) 联防军组建的时代背景和原因
        (二) 联防军的职能和建制
        (三) 联防军成立的意义
第二章 边区部队的军事教育
    一、抗日军政大学与军政人才培养
        (一) 中共军事教育沿革与抗大建立
        (二) 抗大军事教育及其演变
        (三) 抗大招生工作
        (四) 抗大军事教育的主要内容
        (五) 抗大军事教育的特点
    二、边区留守部队军事教育与训练
        (一) 边区留守兵团及保安部队军事教育和训练
        (二) 联防军军事教育和训练
        (三) 边区留守部队军事训练成绩斐然
    三、其他专门军事院校的军事教育和训练
        (一) 八路军军政学院
        (二) 八路军军事学院
        (三) 延安摩托学校
        (四) 八路军炮兵学校
        (五) 中共中央军委航空学校
    四、边区军事教育的成效
        (一) 吸收大批知识青年走上抗战道路
        (二) 培养了大批军政干部,增强了抗战力量
        (三) 大练兵运动与部队战斗力的提升
第三章 边区部队的政治工作
    一、政治机关建制演变与职能
        (一) 政治部(处)
        (二) 政训处
        (三) 恢复政治工作制度及建制
    二、边区部队政治工作的开展
    三、边区部队政治工作主要内容
        (一) 坚持党的领导
        (二) 开展政治教育和宣传动员,增强抗战必胜的信心,提高战斗力
        (三) 推行在职干部学习运动
        (四) 加强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和各项方针政策、时事政治的学习,提高干部战士政治素养,增强团结意识
        (五)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第四章 边区军事系统的整风运动
    一、抗战初期中共军队中的错误思想倾向及其危害
        (一) 存在的问题和表现
        (二) 王明错误思想倾向的危害
    二、边区部队整风运动的开展
        (一) 中央军委开展普遍整风的部署
        (二) 边区部队的整风
    三、整风运动使中共军队思想作风改变、政治意识提高,形成了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新成果
        (一) 肃清了王明错误路线的影响
        (二) 加强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三) 结出了累累硕果
        (四) 形成中共军队政治工作的新成果——《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
        (五) 形成了中国共产党军事工作的指导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
第五章 边区的军事斗争
    一、抗击日军,保卫河防
        (一) 日军的进攻和目的
        (二) 河防兵力的部署和河防守卫
        (三) 河防战斗情况
        (四) 河防保卫战胜利的成效和意义
    二、清剿土匪,巩固后方
        (一) 边区匪患猖獗的原因和危害
        (二) 剿匪的政策和策略
        (三) 大规模清剿行动
        (四) 边区剿匪成效
    三、反磨擦斗争,保卫边区
        (一) 边区发生磨擦的原因和表现
        (二) 中共处理磨擦的政策和应对策略
        (三) 反磨擦的主要军事斗争
        (四) 边区反磨擦斗争胜利的成效
第六章 边区的军事经济问题
    一、军工机构建制与军工生产
        (一) 八路军建立军工的原因
        (二) 军工机构的设置与职能
        (三) 边区主要军工企业的分工和生产
        (四) 军工生产中的赵占魁运动和劳动竞赛
        (五) 边区军工发展的成效
    二、经济问题与部队开展大生产运动
        (一) 边区面临的严重财政经济困难
        (二) 边区财政经济发生困难的原因
        (三) 部队开展大生产运动
        (四) 部队大生产运动的成效
        (五) 边区军队开展大生产运动的意义
第七章 边区的军事与社会
    一、边区的兵役制度
        (一) 边区兵役制度的缘起
        (二) 边区兵役制主要内容
    二、边区农民参军
        (一) 农民参军的动机
        (二) 农民参军的优抚政策
        (三) 各种抗战民众组织的宣传动员
    三、开展“归队运动”
        (一) “归队运动”的背景和原因
        (二) 归队法令和“归队运动”
        (三) “归队运动”的成效
    四、边区“双拥”运动
        (一) 边区“双拥”工作存在的问题
        (二) “双拥”政策的制定及主要内容
        (三) “双拥”运动的开展及主要形式
        (四) 边区“双拥”运动的成效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4)秦皇岛市大气污染治理监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综述评析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主要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本文创新点
第2章 大气污染治理监管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大气污染治理监管相关概念界定
        2.1.1 大气污染治理
        2.1.2 大气污染治理监管
    2.2 理论基础
        2.2.1 环境库兹涅茨理论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3 责任政府理论
        2.2.4 源头治理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秦皇岛大气污染治理监管现状分析
    3.1 秦皇岛大气污染情况现状
        3.1.1 秦皇岛大气污染组成与变化
        3.1.2 秦皇岛大气污染变化原因
        3.1.3 河北省各市大气质量横向比较
    3.2 秦皇岛大气污染治理监管主体与职责
        3.2.1 市环保局部门内部划分及职责
        3.2.2 其他负有大气污染治理责任的部门及职责
    3.3 秦皇岛大气污染治理监管采取的措施
        3.3.1 事前监管
        3.3.2 事中监管
        3.3.3 事后监管
    3.4 秦皇岛大气污染治理监管措施成效
        3.4.1 数字化监测系统初步完成
        3.4.2 环境执法逐渐严格
        3.4.3 环境监管网格化体系基本建立
        3.4.4 重点监管与常规监管相结合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秦皇岛大气污染治理监管中存在问题及原因
    4.1 秦皇岛大气污染治理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4.1.1 部门间联合执法的协调和衔接不足
        4.1.2 对排污企业与社会化环境监测机构的监管不到位
        4.1.3 基层环境监管机构的权利与责任不匹配
    4.2 秦皇岛大气污染治理监管存在不足的原因
        4.2.1 条块矛盾与跨部门合作效率低
        4.2.2 良好的环境监测行业生态尚未形成
        4.2.3 基层环保部门责任管理体制尚未完善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秦皇岛市大气污染治理监管的对策建议
    5.1 完善大气污染治理监管中的协作与衔接
        5.1.1 健全部门间协作机制
        5.1.2 健全环保部门与公检法部门的合作机制
        5.1.3 完善区域联防联控制度
    5.2 提高监督执法力度以塑造良好环境监测生态
        5.2.1 加强对排污企业环境执法
        5.2.2 完善对社会化环境监测机构的监管
        5.2.3 健全环境随机执法机制
    5.3 重视并加强基层环保部门管理体制建设
        5.3.1 完善基层权力与责任机制
        5.3.2 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5)南安市工业产品质量政府监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简要述评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五节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一、论文的研究内容
        二、创新之处
    第六节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工业产品质量
        二、政府监管
        三、工业产品质量监管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政府管制理论
        二、信息不对称理论
        三、新公共管理理论
第三章 南安市工业产品质量政府监管现状分析
    第一节 工业产品质量监管体系
        一、工业产品质量监管行政体系
        二、工业产品质量监管的法律依据
        三、工业产品质量监管方式
    第二节 南安市工业产品监管对象情况
        一、南安市工业企业基本情况
        二、南安市重点工业产品质量情况
    第三节 南安市工业产品质量监管主体情况
    第四节 南安市工业产品质量监管情况
        一、行政执法监管情况
        二、工业生产许可监管情况
        三、强制性产品认证监管情况
        四、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后处理情况
第四章 南安市工业产品质量政府监管的困境
    第一节 监管主体层面
        一、职能机构整合合力不足
        二、监管力量薄弱
    第二节 监管对象层面
        一、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
        二、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弱化
    第三节 监管执行层面
        一、行政处罚法律适用困难
        二、新业态下质量监管执法难度加大
        三、事后回应型质量监管模式缺陷
        四、产品合格率难以反映质量真实水平
第五章 南安市工业产品质量政府监管困境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监管主体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利益调整困难
        二、监管事权与监管力量不匹配
    第二节 监管客体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违法成本低
        二、产品信息不对称
    第三节 监管执行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法律体系不完善
        二、传统监管手段单一
        三、质量安全风险监管不到位
        四、监督抽查制度不完善
第六章 国内先进城市工业产品质量政府监管的主要做法及经验借鉴
    第一节 国内先进城市工业产品质量政府监管的主要做法
        一、上海市
        二、江阴市
    第二节 国内先进城市工业产品质量政府监管经验借鉴
        一、强化质量信用体系
        二、推进监管制度改革
        三、开展质量创新工作
        四、建设专业执法队伍
第七章 南安市工业产品质量政府监管优化建议
    第一节 优化资源整合促进多元共治
        一、优化市场监管主体
        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三、发挥市场优势
    第二节 强化政府职责推进质量文化
        一、加强标准宣贯及技术扶持
        二、完善产品质量信用体系建设
    第三节 完善制度设计提升监管效率
        一、完善产品质量法律体系
        二、多措并举丰富监管手段
        三、完善风险监测体系建设
        四、完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制度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7)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社会养老的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成果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阐释
        2.1.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1.2 社会养老
        2.1.3 政府公共服务能力
    2.2 社会养老的主要模式
        2.2.1 家庭养老模式
        2.2.2 机构养老模式
        2.2.3 社区养老模式
    2.3 社会养老供给侧改革的理论依据
        2.3.1 新公共服务理论
        2.3.2 新供给主义理论
        2.3.3 科斯定理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社会养老发展现状
    3.1 老龄社会的发展态势
        3.1.1 服务需求直线增长
        3.1.2 养老产业供给不足
        3.1.3 结构性矛盾突出
    3.2 社会养老需求对政府服务能力的挑战
        3.2.1 社会急剧老龄化对养老制度的挑战
        3.2.2 现有资源匮乏对供给侧改革的挑战
        3.2.3 养老负担沉重对政府服务职能的挑战
    3.3 我国社会养老供给侧改革的主要措施
        3.3.1 合理划分管辖界限简政放权
        3.3.2 全面优化推动养老服务均衡发展
        3.3.3 积极发展创新社会养老方式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政府社会养老公共服务能力评析
    4.1 政府公共服务能力评析指标
        4.1.1 供给侧改革与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关系
        4.1.2 政府公共服务能力评析指标细化
        4.1.3 数据收集方法
    4.2 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分析
        4.2.1 战略规划前瞻能力分析
        4.2.2 政策变革创新能力分析
        4.2.3 稀缺资源整合能力分析
        4.2.4 公共物品提供能力分析
        4.2.5 主体自我发展能力分析
    4.3 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存在的问题
        4.3.1 战略规划前瞻能力较差
        4.3.2 政策变革创新能力偏弱
        4.3.3 稀缺资源整合能力不足
        4.3.4 公共物品提供能力缺失
        4.3.5 主体自我发展能力不强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政府社会养老公共服务能力建设
    5.1 提升前瞻性战略规划能力
        5.1.1 加强政府社会养老责任意识
        5.1.2 合理协调社会市场与公众关系
        5.1.3 法治化市场治理体系的创新
    5.2 提高工具性政策变革能力
        5.2.1 以“依法行政,廉洁高效”为衡量标准
        5.2.2 推进法治政府与现代性公共政府相结合
        5.2.3 提高政府管理社会方式的创新
    5.3 强化稀缺性资源整合能力
        5.3.1 重视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职能提升能力与水平
        5.3.2 对症下药合理划分公共服务供给差异
        5.3.3 增强政府自身学习发展能力
    5.4 修炼公共性物品提供能力
        5.4.1 建立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政府采购制度及其管理机构
        5.4.2 完善政府采购法律体系
        5.4.3 加强政府采购人员培训和队伍建设
    5.5 优化主体性自我发展能力
        5.5.1 以增强有效性为重心改革市场监管方式
        5.5.2 实现政府与社会协同的多元化
        5.5.3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科学分工与合理分权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8)我国精准扶贫政策执行跟踪审计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
        1.2.1 扶贫政策执行相关研究
        1.2.2 跟踪审计相关研究
        1.2.3 政策执行跟踪审计相关研究
        1.2.4 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
第2章 相关理论及概述
    2.1 相关基础理论
        2.1.1 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理论
        2.1.2 免疫系统理论
        2.1.3 国家治理理论
    2.2 跟踪审计概述
        2.2.1 跟踪审计的概念及特点
        2.2.2 跟踪审计的组织管理
    2.3 精准扶贫相关概述
        2.3.1 扶贫治理体系的变迁
        2.3.2 精准扶贫界定
        2.3.3 精准扶贫政策
第3章 精准扶贫政策执行跟踪审计评价现状及问题
    3.1 精准扶贫政策执行跟踪审计评价现状
        3.1.1 评价内容
        3.1.2 评价维度设定
        3.1.3 评价方法应用
        3.1.4 评价结果及整改
    3.2 精准扶贫政策跟踪审计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3.2.1 评价内容范围狭窄
        3.2.2 评价指标设置缺乏系统性
        3.2.3 跟踪审计结果缺乏效益性
    3.3 精准扶贫政策执行跟踪审计评价存在问题的原因
        3.3.1 跟踪审计评价法律基础薄弱
        3.3.2 强调“评价”的跟踪审计环境尚未形成
        3.3.3 现行的跟踪审计评价模式缺乏规范性
第4章 精准扶贫政策执行跟踪审计评价体系构建
    4.1 审计评价流程设计
    4.2 审计评价模型构建
    4.3 审计评价指标选择
        4.3.1 选择原则
        4.3.2 选择依据
        4.3.3 指标选择
    4.4 审计评价方法选择
        4.4.1 评价方法
        4.4.2 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
第5章 精准扶贫政策执行跟踪审计评价体系应用
    5.1 案例情况
    5.2 评价目标
    5.3 评价标准
    5.4 评价过程
    5.5 评价分析
        5.5.1 评价指标赋值
        5.5.2 确定指标权向量
        5.5.3 建立模糊矩阵
        5.5.4 量化评价结果
第6章 推进精准扶贫政策执行跟踪审计评价体系应用的建议
    6.1 改善跟踪审计评价的外部环境
        6.1.1 健全跟踪审计评价的法律法规
        6.1.2 创建重评价的精准扶贫政策跟踪审计环境
    6.2 加强跟踪审计评价质量控制
        6.2.1 提高政策执行主体的认知度
        6.2.2 完善审计机关的审计服务体系
    6.3 搭建以社会公众为代表的外部监管平台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B 审计署公布的精准扶贫政策跟踪审计结果及整改
附录C 精准扶贫政策跟踪审计评价指标调查问卷

(9)中国市售车用汽柴油中硫和烃类含量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中国汽车保有量与车用燃料消耗
        1.1.2 机动车尾气排放及影响
    1.2 油品组分对机动车尾气排放的影响
        1.2.1 汽柴油硫含量对机动车尾气排放的影响
        1.2.2 汽油烯烃含量对机动车车尾气排放的影响
        1.2.3 柴油芳烃对机动车尾气排放的影响
    1.3 国内外车用汽柴油标准
        1.3.1 国外车用汽柴油标准
        1.3.2 国内车用汽柴油标准
        1.3.3 国内外车用汽柴油标准升级对比
    1.4 中国车用汽柴油质量现状
        1.4.1 我国车用汽油特点
        1.4.2 我国车用柴油特点
    1.5 研究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2 样品采集与实验室分析
    2.1 汽柴油样品采集
    2.2 油样实验室分析
        2.2.1 油品硫含量分析
        2.2.2 汽油烯烃含量分析
        2.2.3 柴油芳烃含量分析
        2.2.4 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QA/QC)
3 中国市售车用汽柴油中硫含量分析
    3.1 中国车用汽柴油中硫含量研究现状
    3.2 分析结果与讨论
        3.2.1 车用汽油中硫含量分析
        3.2.2 车用柴油中硫含量分析
    3.3 小结
4 中国市售车用汽柴油中烃类含量分析
    4.1 中国车用汽柴油中烃类含量研究现状
        4.1.1 车用汽油烯烃研究状况
        4.1.2 车用柴油芳烃研究状况
    4.2 分析结果与讨论
        4.2.1 车用汽油烯烃含量分析
        4.2.2 车用柴油芳烃含量分析
    4.3 小结
5 结论
    5.1 主要结论
    5.2 油品品质提升建议
    5.3 创新点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10)昆明市生产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选题的价值和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文献评述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 主要创新点及不足
        (一)主要创新点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 生产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
    第一节 生产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基本概念
        一、 相关概念释义
        二、 生产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的依据、职责及其重要性
    第二节 生产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相关理论
        一、 信息不对称理论
        二、 无缝隙政府理论
        三、 风险管理理论
第二章 昆明市生产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及特点
    第一节 生产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历程
    第二节 昆明市食品生产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现状
        一、 风险监测
        二、 监督抽查
        三、 应对食品安全事故突发事件
        四、 推动企业落实食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五、 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工作
    第三节 昆明市生产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特点及举措
        一、 实施食品生产加工获证企业量化分级监管
        二、 监管过程中注重监管针对性
第三章 昆明市生产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第一节 昆明市生产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
        一、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自身问题
        二、 监管手段单一,监管水平落后
        三、 监管过度依赖政府单一监管主体,监管效率低下
        四、 监管模式不合理,执法力度存在偏差
        五、 公众食品安全意识不强
        六、 市场监管工作保障不够
        七、 量化分级监管制度下联动交流存在障碍
    第二节 昆明市生产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 垂直管理体制,监管创收相矛盾
        二、 监管能力有限,全面履职困难
        三、 食品生产企业缺乏自律、法不足畏
        四、 相关监管部门风险交流渠道建设不完善
        五、 企业规模有限导致无法有效开展风险控制与应对
第四章 其他省市生产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做法及启示
    第一节 深圳市生产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经验
        一、 深圳市生产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基本情况
        二、 深圳市生产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的做法
    第二节 温州市生产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经验
        一、 温州市生产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转变理念
        二、 温州市生产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完善机制
        三、 温州市生产环节食品安全监管主要成效
    第三节 两市食品生产环节监管经验启示
        一、 集权与分权结合式监管体制将成为主导
        二、 管理结构有望从分散化走向集中化
        三、 监管重点从最终食品检查到防范风险
第五章 加强昆明市生产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的思路及具体对策
    第一节 明确昆明市食品安全目标任务和指导原则
        一、 坚持科学监管,强化科技支撑
        二、 坚持统筹兼顾,做到平衡发展
    第二节 加强生产环节食品安全具体措施和建议
        一、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建设
        二、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技术手段应用
        三、 加强社会监督体系建设
        四、 鼓励生产企业规模化经营及建立监测大区以有效降低检测成本
        五、 围绕量化分级监管,加强以网络为载体的新型联动监管机制建设
        六、 制定风险应对措施,通过保险分摊安全风险
        七、 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引导企业自觉参与食品安全风险控制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关于一季度抽查及企业执行“采、制、化”标准情况的说明(论文参考文献)

  • [1]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政策执行研究 ——以广东省Z市为观察对象[D]. 陈玉妙.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2]精准扶贫政策落实跟踪审计评价指标研究 ——以B市精准扶贫政策落实为例[D]. 王越.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20(10)
  • [3]陕甘宁边区军事建设问题研究(1937-1945)[D]. 王天丹. 陕西师范大学, 2020(01)
  • [4]秦皇岛市大气污染治理监管研究[D]. 孟慧瑄. 燕山大学, 2019(06)
  • [5]南安市工业产品质量政府监管问题研究[D]. 林婉华. 华侨大学, 2019(01)
  • [6]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现实、理想与路径[J]. 彭錞. 中国法学, 2018(06)
  • [7]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社会养老的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研究[D]. 郑茜茜. 燕山大学, 2018(09)
  • [8]我国精准扶贫政策执行跟踪审计评价研究[D]. 王肖倩. 兰州理工大学, 2018(09)
  • [9]中国市售车用汽柴油中硫和烃类含量现状研究[D]. 李光辉.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016(11)
  • [10]昆明市生产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研究[D]. 张智羿. 云南财经大学, 2014(01)

标签:;  ;  ;  ;  ;  

一季度抽查情况及企业执行“采购、制造、化工”标准情况的说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