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轮整平机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于华洋,马涛,王大为,王朝辉,吕松涛,朱兴一,刘鹏飞,李峰,肖月,张久鹏,罗雪,金娇,郑健龙,侯越,徐慧宁,郭猛,蒋玮[1](2020)在《中国路面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20》文中提出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公路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有力地支撑了国家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近年来,与路面工程相关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结构、新材料等不断涌现。该综述以实际路面工程中所面临的典型问题、国家科技奖的技术创新内容、科技部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优秀中文权威期刊的论文、Web of Science中的高被引论文的关键词为依据,系统分析了国内外路面工程7大领域的研究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具体涵盖了:智能环保路面技术、先进路面材料、先进施工技术、路面养护技术、路面结构与力学性能、固废综合利用技术及路面再生技术等。可为路面工程领域的研究人员与技术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董琴琴[2](2020)在《水泥混凝土整平机动力学分析及整平控制技术研究》文中提出水泥混凝土整平机广泛应用于室内地坪和室外地坪的整平工作,是一种能够使得水泥混凝土路面平整度达到规定标准的机械设备,水泥混凝土整平机可以满足面积大且平整度、水平度要求高的施工。整平作业过程中,路面平整度不仅与水泥混凝土的材料、粘度有关,也与整平机所施加的激振力、行驶速度以及整平板振动频率等因素有关,整平机作用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上,两者是一个相互影响的整体。本文依托江苏莱赛激光装备有限公司开展水泥混凝土整平机动力学分析及整平控制技术研究,对提高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平整度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分析了多刚体系统动力学运动方程及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的建模理论并进行了数值求解,给出了利用ADAMS求解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的基本算法,分析了简谐运动的运动学特征,进行了液压控制系统、PID伺服控制系统和激光找平技术的理论研究。根据水泥混凝土整平机模型的简化原则以及参数的获取,利用虚拟样机仿真软件ADAMS建立了水泥混凝土整平机系统动力学模型,其中绞龙、刮板、整平板、激光接收装置以及行走装置等在系统中被分别考虑,并对其进行模型验证,证明了水泥混凝土整平机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可行性。利用MATLAB软件建立了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数学模型,仿真求解分别得到了整平板在不同振动频率下,整平机行驶速度与路面平整度IRI之间的关系变化曲线;得到了整平机在不同行驶速度下,整平板所施加振动频率与路面平整度IRI之间的关系变化曲线;以国际平整度指数IRI小于3.0为标准,得到了整平机行驶速度与整平板所施加的频率之间相对应的关系变化曲线;得到了不同振动频率下激振力与路面平整度之间的关系变化曲线。仿真结果表明:不同振动频率下,路面平整度随着整平机行驶速度的升高而增加,且当频率由30Hz变为90Hz时,路面平整度变化率也由0.096降为0.032,说明振动频率越来越高,路面平整度变化率越来越小;不同行驶速度下,路面平整度随着振动频率的增加呈指数性降低,且整平机行驶速度越小,平整度差值也越来越小,行驶速度为10m/min时,不同频率下路面平整度差值仅为2.552mm,路面平整性较好;在低频作用下,激振力对路面平整度的影响较大,且路面平整度随着振动频率的增加逐步降低且当激振频率设定为50Hz时,整平机行驶速度低于52.23m/min时路面平整度都能够达到规定标准;在低频低速下,水泥混凝土内部粘结力的大小对路面平整度的影响较明显,且水泥混凝土内部粘结力越大,路面平整性越差。建立了水泥混凝土面板平整度试验台,以整平机行驶速度与整平板振动频率为自变量,对水泥混凝土面板平整度进行试验分析,将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试验精度误差分析和仿真结果误差率计算分析。振动频率为30Hz时,水泥混凝土面板平整度测量值均为4.674mm,两组试验精度分别为9.6%与8.8%,仿真结果误差率为3.8%;当振动频率为60Hz时,水泥混凝土面板平整度测量值分别为2.262mm、2.322mm,两组试验精度分别为4%与5%,仿真结果误差率为4.8%。当整平机行驶速度为30m/min时,水泥混凝土面板平整度测量值分别为2.24mm、2.172mm,两组试验精度分别为3.8%与4.2%,仿真结果误差率为4.5%;当整平机行驶速度为60m/min时,水泥混凝土面板平整度测量值分别为3.374mm、3.408mm,两组试验精度分别为6.2%与7.2%,仿真结果误差率为3.2%。通过对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精度分析和误差率分析,进一步验证了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的可靠性。运用AMESIM软件建立整平板与激光接收器自动升降仿真液压系统,通过对试验数据、输入数据与输出数据的对比图像进行了分析验证。结果表明:利用角位移传感器输入、数据转换以及电磁换向阀方向的控制,实现了激光接收装置的自动升降功能;利用位移传感器输入、数据转换以及电磁阀控制液压缸推杆的运动方向,能够很好地实现振动整平板的自动升降功能。本论文给出的成果对水泥混凝土整平机液压控制自动化系统及水泥混凝土路面平整度优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厚恩[3](2019)在《隧道复合路面基层水泥砼精细化施工关键技术》文中认为隧道复合式路面中的沥青层缓和冲击能力强,能减少路面破坏的发生,同时也使轮胎磨耗、货损等费用减少。然而,复合式路面中由于水泥混凝土面板接缝的存在,在外力荷载作用下,接缝处相邻板块产生竖向位移差,会出现较大的剪切应力,导致沥青面层中出现反射裂缝,缩短面层的使用寿命。十堰至天水高速公路(甘肃段)隧道复合路面基层水泥混凝土从施工准备、基底清理、标准带设置、混凝土拌合运输、混凝土浇注、混凝土养护6个方面进行精细化施工,有效地减少了反射裂缝的数量,延缓了反射裂缝的发展速度。
李锐辉[4](2019)在《公路防撞护栏和路缘石滑模施工技术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高等级公路的快速发展,全面推行绿色、环保、机械精细化施工,不但有利于提高施工质量,加快施工进度,而且能够节约成本。传统预制护栏和路缘石施工是把预制好的护栏和路缘石砌在路面基层上,施工进度慢、工序多、占用场地大,对地方干扰及环境污染大;而滑模摊铺施工护栏和路缘石是采用滑模摊铺机在路面基层将新拌护栏或路缘石混凝土一次性密实摊铺成型。滑模摊铺施工护栏和路缘石速度快、劳动力小、零预制场地,铺筑的护栏和路缘石整体结构强度高、线型顺畅美观,“一挥而就”堪比艺术品,倍受各界青睐。该技术在国外已广泛应用,但国内运用较少,该施工技术是使用水泥搅拌车将拌和站生产的水泥混凝土直接运输至施工现场滑模摊铺成型,堪称“水泥混凝土的3D打印机”。目前滑模施工技术在设备方面已相当成熟,难点在于配合比设计、坍落度控制和施工控制,本文通过研究滑模摊铺机的工作原理、滑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不同影响因素对其性能的影响,成功解决了滑模摊铺时坍落度控制难、摊铺成型难的技术难题,并成功在施工现场进行应用摊铺,得到以下研究结论:(1)通过研究护栏及路缘石的滑模摊铺的施工工艺和施工中的注意事项,总结出具体的施工工艺流程:放样挂线→机械就位→(护栏特有:C15砼回填→钢筋绑扎)→拌和站出料→混凝土运输→摊铺→养生→切缝。滑模施工时需要严格控制滑模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外加剂掺配,以及对坍落度影响较大的用水量等因素。(2)通过经济效益分析得出:应用滑模摊铺施工技术,无论是在施工费用还是原材料费用上都大幅度减少,施工效率也有较大的提高,保护环境的同时可以减少污染。(3)以广东省仁化(湘粤界)至博罗公路工程实例说明在路缘石滑模摊铺现场施工中获得的成果,总结出路缘石滑模摊铺施工技术核心在于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水泥混凝土和易性的控制,效益在于工作面基层的完成速度,重点在于前、后场生产与摊铺的施工控制等经验。公路防撞护栏及路缘石滑模机施工工艺在国内仍是一种新工艺,滑模摊铺技术取代传统的预制安装的施工技术是必然是未来发展趋势。
王海军[5](2018)在《基于改进型三辊轴机组摊铺水泥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现今,在水泥混凝土板块划分不规则,或因场地狭小等客观因素影响不能大面积采用机械化施工,或工程量较小且相对分散的混凝土广场、道面等工程施工中,常常采用三辊轴摊铺机组进行混凝土的摊铺、振捣、整平等一系列作业。依托甘肃路桥建设集团多个施工项目,针对施工中主要的施工机械和工艺技术,研究创新了3种拥有国家专利技术的施工机械,同时改进了这些机械施工的施工工艺和技术。它们分别是混凝土传力杆压埋机、排式振捣三辊轴水泥混凝土摊铺整平一体机、水泥混凝土切割机延展台。针对水泥混凝土道面施工中要精准、高效的埋入传力杆,并要降低施工成本,结合实际研究创新了这种行走式混凝土传力杆压埋机,该机主要由基本固定架、万向轮、偏心振动电机、压埋横梁、螺旋升降杆、压埋执行件等组成。该低成本实用机械可以高效、精确完成传力杆压埋作业且较大提高了混凝土表面平整度。在减少人力投入的同时提高了混凝土内在密实度和表面平整度,为施工企业带来良好的施工效益,降低了施工成本。改进后的排式振捣三辊轴水泥混凝土摊铺整平一体机是以由市场通用三辊轴摊铺机和排式振捣机两种机械合二为一,组合为高效自动化设备,两者共用一套自动行走装置,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极大的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施工生产效率。达到了一体化施工作业的完美结合。该设计具有独特的排振杆自动升降系统,振捣深度可自如操作,可对混凝土实施深层而全面的振捣,有效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平整度。针对目前水泥混凝土切割伸缩缝通常用两道工序完成,且切缝质量不高,工作效率低等问题,特研制出一种水泥混凝土切割机专用延展平台,利用该辅助平台配合切割机进行切缝作业,可以一次性顺直的完成切缝,顺利简便的解决了人工2次回转切割机切割伸缩缝的效率低和质量差的问题,是传统工艺的一大创新和改革。论文通过对3种拥有专利技术的三辊轴机组施工机械原理和结构的阐述和展示,并且对革新后的机组和传统机械的施工应用工艺进行了技术性对比,分别从机械设备租赁和制作费用,能源消耗,模板购置,人工配置,施工质量,工作效率,社会效益等多方面深入比较研究后,可得出结论:改进型的三辊轴机组施工技术有着非常明显的技术先进性和施工优点,可有效提高施工质量,高效提升作业效率,节约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成本,为施工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具有广阔的市场推广和应用前景。
马建,孙守增,芮海田,王磊,马勇,张伟伟,张维,刘辉,陈红燕,刘佼,董强柱[6](2018)在《中国筑路机械学术研究综述·2018》文中提出为了促进中国筑路机械学科的发展,从土石方机械、压实机械、路面机械、桥梁机械、隧道机械及养护机械6个方面,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筑路机械领域的学术研究进展、热点前沿、存在问题、具体对策及发展前景。土石方机械方面综述了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平地机技术等;压实机械方面综述了静压、轮胎、圆周振动、垂直振动、振荡压路机、冲击压路机、智能压实技术及设备等;路面机械方面综述了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沥青混凝土摊铺机、水泥混凝土搅拌设备、水泥混凝土摊铺设备、稳定土拌和设备等;桥梁机械方面综述了架桥机、移动模架造桥机等;隧道机械方面综述了喷锚机械、盾构机等;养护机械方面综述了清扫设备、除冰融雪设备、检测设备、铣刨机、再生设备、封层车、水泥路面修补设备、喷锚机械等。该综述可为筑路机械学科的学术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基础资料。
王海军[7](2018)在《排式振捣三辊轴混凝土摊铺一体机的结构原理及施工应用》文中研究指明为了保证使用三辊轴摊铺机进行水泥混凝土铺筑时的施工质量和平整度,将通用的三辊轴摊铺机和排式振捣机组合,形成一种新型的排式振捣三辊轴水泥混凝土摊铺整平一体机,并通过改进其施工工艺,极大地提高了水泥混凝土摊铺、振捣、整平作业的施工效率。结果表明,排式振捣三辊轴水泥混凝土摊铺整平一体机可以有效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节约大量的经济成本,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胡师杰[8](2017)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滑模施工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我国水泥混凝土路面是主要的公路路面形式,但在高等级公路路面占比较少,其铺筑方式以滑模施工为主,施工速度、质量均较好,但与沥青混凝土路面相比,平整度较差,施工工艺尚有待加强,为提高水泥混凝土路面修筑水平及整体质量,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研究:针对滑模施工用低坍落度混凝土施工性能难以严格控制这一问题,提出了以混凝土振动出浆量、混凝土振动液化时间、混凝土立模特性等一系列评价指标对掺加液化剂后的低坍落度混凝土工作性能进行了响应研究,结论认为,混凝土液化剂的掺入有效的提高了其振动出浆量,降低了液化时间,且混凝土立模特性良好,有效的提高了低坍落度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并能够满足经济性。为探究滑模摊铺机行进姿态,提高其行驶稳定性,采用Jewell倾角计对施工常用滑模摊铺机在不同工况下进行倾角测量,并对倾角半波长分布进行统计对比,得出其行进颠簸姿态的相关规律,结果如下:滑模摊铺机的行进呈现短波颠簸波动性,对半波长度在0.1-0.5m、0.5m-1m波段的横向颠簸进行有效控制对提高路面平整度起到积极作用。当摊铺机基准线桩距加密、摊铺速度降低时,其横向颠簸稳定性有所提高;自重、四履带支反力更大、摊铺能力更强的SP1600型摊铺机行驶稳定性更好。当SP850处于施工状态下,下方混凝土的支反力有效的减少了摊铺机长波段颠簸的产生,其小波段波动显着。由此,实际施工中可针对上述结论对工艺进行适当改进,减少摊铺机颠簸的生成以提高路面整体质量。为提升水泥混凝土路面整体摊铺质量,针对工艺过程中的坡度阻力、推料阻力、挤压舱成型阻力、搓平梁作用深度、人工收面效果等方面进行了相关改进研究,结果表明,数据表明纵坡小于0.3%时,上、下坡施工对平整度影响不大;纵坡大于1.5%时,宜施工沿下坡方向施工作业。同时横坡对施工平整度的影响作用较纵坡度弱;只有当横向超高值大于5%时,平整度有变差趋势。保持混凝土的布料均匀性可有效降低其推料阻力。挤压顶板前张角的设置应不大于15度,在挤压舱接触压力正常的情况下,顶板与混凝土间的摩擦阻力对施工过程的影响不大。考虑搓平梁作用深度可认为砂浆层厚度应达到5cm。针对目前我国混凝土构造物滑模摊铺施工后对早期面层存在的各种缺陷尚无明确的分级评价指标,本文通过对混凝土早期面层可能出现的气泡气孔、蜂窝麻面、面层波浪、泌水、初期平整度等分指标进行研究,最终以混凝土构造物表层光洁度指标SNI对混凝土面层状况进行分级评价。
张秋美[9](2017)在《公路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滑性能及降噪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公路隧道由于特殊的工作环境,当隧道内部采用沥青路面结构时,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烟雾和有毒气体,增加了施工技术难度和环境污染;并且,长大隧道内部混凝土路面表面通常有水膜存在,沥青路面长期在水膜作用下容易发生水损坏,影响沥青路面在后期使用过程中的耐久性。因此,我国公路隧道多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形式,其抗滑构造近乎全部采用刻槽形式。然而,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同样存在许多的技术难题,突出表现在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和交通噪声两个方面。已建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参照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方法和施工工艺,没有充分考虑隧道内部环境的影响以及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对结构、材料等方面的特殊要求,不论采用三辊轴施工或是滑模施工方式,均会在路面结构表层形成较厚的缺少骨料的浮浆层,加之长大隧道内部较为潮湿,路面抗滑构造迅速衰减、行驶车辆溜滑、交通事故频发已然成为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此外,隧道内部环境相对较为密闭,车辆行驶过程中轮胎与路面之间产生的泵吸噪声和空气动力学噪声,以振动波的形式在隧道内部传播,经过多次反射、共振及叠加后,噪声在长大隧道内部的传播形式接近于喇叭效应,导致隧道内部噪声水平远高于一般路段。心理声学研究表明,驾驶者长期处于噪声水平较高的环境中,很容易产生疲劳,会对驾驶者的心理和生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本文对常见公路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抗滑与降噪功能进行了系统调查与分析,结合依托项目工程试验路段对隧道刻槽混凝土路面、露石混凝土路面及聚合物改性纤维混凝土路面的抗滑性能、噪声特征和施工技术展开深入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通过对多条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纹理类型、构造深度、横向力系数、抗滑摆值和噪声水平进行同步测试,统计分析隧道内部、外部混凝土路面抗滑性能和噪声特征的变化规律。调查表明,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普遍存在抗滑力不足的现象,隧道入口、出口路段抗滑性能最低,局部水泥混凝土路段横向力系数<40;空气湿度对轮胎与路面之间的摩擦系数影响显着;隧道内部混凝土路面的噪声水平远高于一般路段,当采用以dB(A)为度量单位的A计权噪声计时,在隧道不同位置处测试隧道噪声水平,不论是沥青路面还是水泥混凝土路面,其轮胎/路面噪声水平较隧道外部路段高出1020 dB(A),且噪声在隧道内部传播过程中衰减速率十分缓慢。2)基于依托工程项目建立Abaqus抗滑力模型与Comsol Multiphysics噪声模型,研究干燥、潮湿、积水、结冰条件下隧道混凝土的抗滑性能;找出隧道横截面声场分布特征及纵向声场衰减规律。研究表明:路面潮湿或积水时,纵向刻槽的抗滑性能更加优越;隧道内横截面上噪声主要分布在隧道下方及隧道内壁周围,距离声源位置相等时,噪声高低顺序为:横向刻槽>纵向刻槽>纵横组合刻槽;隧道纵向声场衰减十分缓慢,距离声场100m时噪声水平保持在70dB(A)以上。3)系统研究了刻槽间距、刻槽宽度、刻槽走向及组合方式对刻槽混凝土路面的抗滑性能和噪声特征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隧道内采用纵向刻槽更有利于防止车辆侧滑,适当增加刻槽宽度、减小刻槽间距,有助于提高路面的横向力系数;纵向刻槽比横向刻槽在峰值区域附近声压级降低约46dB(A),噪声水平随着行驶速度的增加近似线性增加,随刻槽间距的增大呈减小趋势。4)深入探讨了集料粒径、级配类型、露石深度、露石面积,表面水膜对露石混凝土的露石效果、抗滑性能和噪声特征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最大公称粒径为16mm的间断级配噪声水平较其他粒径低,具有良好的露石效果;露石度、露石面积与抗滑摆值、摩擦系数之间均具有显着的正相关性;露石混凝土的抗滑性能受表面水膜的影响较小;随着集料粒径、构造深度的增加,露石混凝土的声压水平呈降低趋势;露石度与声压水平存在反向抛物线关系,即露石混凝土存在一个最佳露石度,这对于控制露石混凝土表面的露石效果和噪声水平提供了重要依据。5)探究粗聚合物乳液、有机纤维及粗集料含量对聚合物改性纤维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弯曲韧性、抗滑性能和噪声特征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添加聚合物乳液和有机纤维能够有效提升水泥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弯曲韧性,其抗弯拉极限强度比普通混凝土提高40%,弯曲韧提高约200%,具有优越的抵抗开裂和变形能力;适当增加粗集料数量有利于形成“骨架密实结构”和粗糙的宏观构造,其构造深度大于横向、纵向刻槽混凝土;粗集料含量为45%时(与43%、40%相比),使用轮胎落下法测得其噪声水平最小。6)引入TOPSIS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综合考虑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舒适度、抗滑性能、噪声水平及工程造价,优选出“安全、舒适、安静、经济”的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纹理构造。分析表明:露石混凝土是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纹理构造的最佳方案;刻槽间距对其抗滑性能和噪声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刻槽间距较大的纵向刻槽(深度×宽度×槽间距)(5mm×5mm@25mm)是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较为合理的抗滑构造参数;刻槽间距较大的横向组合刻槽兼顾了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抗滑性能和噪声水平,5mm×5mm@20/40mm的横向组合刻槽亦不失为一种合理的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滑纹理构造方案。
陈剑锋[10](2015)在《广西靖那高速坡荷隧道路面结构方案研究》文中指出近几年国内高速公路建设集中于中西部地区,隧道应用相对增多,如何合理选择隧道路面结构,提高隧道路面使用性能、延长使用寿命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有三种路面结构形式在隧道路面建设中被采用较多:水泥路面,具有承载能力高、耐久性好,热稳定性好,隧道内行车能见度好等优点,但接缝较多、开放交通慢,抗滑性能下降较快是其在隧道路面中应用存在的问题;沥青路面,表面平整无接缝、交通噪音小、养护便捷、开放交通快,但隧道中应用容易产生水损害,同时还需防范火灾发生;复合式沥青路面,行车舒适性好,造价低于水泥混凝土板进行配筋的复合式路面。但需要防止沥青面层形成反射裂缝。以广西靖那高速坡荷隧道路面为实体工程,对坡荷隧道路面结构进行设计,提出三种路面结构方案以供选择。首先,针对广西靖那高速坡荷隧道已有路面方案,分析隧道内温度场效应、复合式路面端部处理方式、隧道内水泥路面抗滑、降噪等因素,参阅有关规范文献,提出新路面结构方案,主要包括进出口路段沥青面层厚度、CRC板厚度、配筋设计、隧道内水泥路面抗滑降噪措施的确定。其次,以层间抗剪强度为设计指标,对复合式隧道路面结构进行分段设计。采用BISAR3.0软件将隧道路面结构视为弹性层状体系,计算不同结构厚度下沥青层与水泥板层间水平纵向剪应力和最大剪应力。根据我国超载严重的现状,分析不同轴载条件下最大剪应力变化规律,提出合理、经济的复合式隧道路面方案。最后,为解决沥青路面在隧道内使用存在的问题,如施工条件差、隧道内光线较暗等。提出一种全隧道采用连续配筋混凝土的路面结构方案。着重于隧道进出口与隧道中部在环境上存在的差异,主要表现为钢筋埋深处混凝土与路面硬化时最大温差和隧道内湿度的不同,对隧道内路面分段算出合理配筋率,验证隧道不同位置取不同钢筋配筋率的可行性,并指出隧道中铺筑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的一些施工要点。研究成果可为隧道路面结构方案设计提供依据,有一定的参考和应用价值。
二、三轮整平机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三轮整平机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路面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20(论文提纲范文)
索引 |
0 引言(长沙理工大学郑健龙院士提供初稿) |
1智能环保路面技术 |
1.1 自净化路面技术(长沙理工大学金娇老师提供初稿) |
1.1.1 光催化技术 |
1.1.2 自清洁技术 |
1.1.3 其他自净化技术 |
1.1.4 自净化路面技术发展展望 |
1.2 凉爽路面技术(长沙理工大学金娇老师提供初稿) |
1.2.1 路面热反射技术 |
1.2.2 相变调温技术 |
1.2.3 其他路面调温技术 |
1.2.4 凉爽路面技术发展前景 |
1.3 自感知路面技术(长安大学蒋玮老师提供初稿) |
1.3.1 基于外部手段的感知技术 |
1.3.2 基于感知元件的感知技术 |
1.3.3 基于自感知功能材料的感知技术 |
1.3.4 自感知技术发展前景 |
1.4 主动除冰雪技术(哈尔滨工业大学徐慧宁老师提供初稿) |
1.4.1 自应力弹性铺装路面 |
1.4.2 低冰点路面 |
1.4.3 能量转化型路面 |
1.4.4 相变材料融冰雪路面 |
1.4.5 主动融冰雪路面研究前景 |
1.5 自供能路面技术(长安大学王朝辉老师提供初稿) |
1.5.1 道路压电能量采集技术 |
1.5.2 道路热电能量采集技术 |
1.5.3 光伏路面能量采集技术 |
1.5.4 路域能量采集技术发展前景 |
1.6 透水降噪路面技术(长安大学蒋玮老师提供初稿) |
1.6.1 透水降噪路面材料组成设计 |
1.6.2 路面材料性能与功能 |
1.6.3 路面功能衰变与恢复 |
1.6.4 透水降噪路面发展前景 |
2先进路面材料 |
2.1 自愈合路面材料(由长沙理工大学金娇老师提供初稿) |
2.1.1 基于诱导加热技术的自愈合路面材料 |
2.1.2 基于微胶囊技术的自愈合路面材料 |
2.1.3 其他自愈合路面材料 |
2.1.4 自愈合路面材料发展展望 |
2.2 聚氨酯混合料(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刘鹏飞老师提供初稿) |
2.2.1 聚氨酯硬质混合料 |
2.2.2 聚氨酯弹性混合料 |
2.2.3 多孔聚氨酯混合料 |
2.2.4 聚氨酯桥面铺装材料 |
2.2.5 聚氨酯混合料的服役性能 |
2.2.6 聚氨酯混合料发展前景 |
2.3 纤维改性沥青(哈尔滨工业大学王大为老师提供初稿) |
2.3.1 碳纤维 |
2.3.2 玻璃纤维 |
2.3.3 玄武岩纤维 |
2.3.4 合成纤维和木质纤维 |
2.3.5 纤维改性沥青发展前景 |
2.4 多聚磷酸改性沥青(哈尔滨工业大学王大为老师提供初稿) |
2.4.1 多聚磷酸改性剂的制备与生产 |
2.4.2 多聚磷酸改性沥青性能 |
2.4.3 多聚磷酸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 |
2.4.4 多聚磷酸改性沥青改性机理 |
2.4.5 多聚磷酸改性沥青与传统聚合物改性沥青对比分析 |
2.4.6 多聚磷酸改性沥青技术发展展望 |
2.5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长安大学王朝辉老师、长沙理工大学吕松涛老师提供初稿) |
2.5.1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的制备 |
2.5.2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的性能 |
2.5.3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相关规范 |
2.5.4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发展前景 |
2.6 桥面铺装材料(长安大学王朝辉老师提供初稿) |
2.6.1 浇注式沥青混凝土 |
2.6.2 环氧沥青混凝土 |
2.6.3 桥面铺装材料发展前景 |
3先进施工技术 |
3.1 装配式路面(同济大学朱兴一老师提供初稿) |
3.1.1 装配式水泥混凝土铺面 |
3.1.2 地毯式柔性铺面 |
3.1.3 装配式路面发展前景 |
3.2 智能压实技术(东南大学马涛老师提供初稿) |
3.3 自动驾驶车道建设技术(同济大学朱兴一老师提供初稿) |
3.3.1 自动驾驶车道建设理念 |
3.3.2 自动驾驶车道建设要点 |
3.3.3 自动驾驶车道建设技术发展前景 |
3.4 大温差路面修筑技术(哈尔滨工业大学徐慧宁老师提供初稿) |
3.4.1 大温差作用下沥青路面性能劣化行为 |
3.4.2 大温差地区路面修筑技术要点 |
3.4.3 大温差地区路面设计控制 |
3.4.4 大温差地区路面修筑技术发展前景 |
4路面养护技术 |
4.1 路面三维检测技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峰老师提供初稿) |
4.1.1 路面三维检测用于病害识别 |
4.1.2 路面三维检测用于表面构造分析 |
4.1.3 路面三维检测技术的发展前景 |
4.2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智能养护(北京工业大学侯越老师提供初稿) |
4.3 功能性/高性能预防性养护技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峰老师提供初稿) |
4.3.1 裂缝处治 |
4.3.2 雾封层 |
4.3.3 稀浆封层和微表处 |
4.3.4 碎石封层和纤维封层 |
4.3.5 薄层罩面和超薄罩面 |
4.3.6 预防性养护技术发展趋势 |
4.4 超薄磨耗层技术(华南理工大学于华洋老师提供初稿) |
4.4.1 国内外超薄磨耗层发展历史 |
4.4.2 国内外常见超薄磨耗层技术简介 |
4.4.3 超薄磨耗层材料与级配设计 |
4.4.4 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
5路面结构与力学性能 |
5.1 基于数值仿真方法的路面结构力学分析(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刘鹏飞老师提供初稿) |
5.1.1 基于有限元法的路面结构分析研究现状 |
5.1.2 基于离散元法的路面结构分析研究现状 |
5.1.3 未来展望 |
5.2 路面多尺度力学试验与仿真(浙江大学罗雪老师提供初稿) |
5.2.1 基于纳微观分子动力学模拟的多尺度试验与仿真研究 |
5.2.2 基于细微观结构观测的多尺度试验与仿真研究 |
5.2.3 未来展望 |
5.3 微观力学分析(浙江大学罗雪老师提供初稿) |
5.3.1 分析微观力学模型 |
5.3.2 数值微观力学模型 |
5.3.3 未来展望 |
5.4 长寿命路面结构(长沙理工大学吕松涛老师提供初稿) |
6固废综合利用技术 |
6.1 工业废渣(武汉理工大学肖月老师提供初稿) |
6.1.1 钢渣再利用 |
6.1.2 其他工业废渣 |
6.1.3 粉煤灰再利用 |
6.2 建筑垃圾(武汉理工大学肖月老师提供初稿) |
6.2.1 建筑固废再生骨料 |
6.2.2 建筑固废再生微粉 |
6.3 生物油沥青(长安大学张久鹏老师提供初稿) |
6.3.1 生物沥青制备工艺 |
6.3.2 生物沥青改性机理 |
6.3.3 生物沥青抗老化性能 |
6.3.4 生物沥青再生性能 |
6.3.5 生物沥青其他应用 |
6.3.6 生物沥青发展前景 |
6.4 废轮胎 |
6.4.1 大掺量胶粉改性技术(东南大学马涛老师提供初稿) |
6.4.2 SBS/胶粉复合高黏高弹改性技术(华南理工大学于华洋老师提供初稿) |
6.4.3 温拌橡胶沥青(华南理工大学于华洋老师提供初稿) |
7路面再生技术 |
7.1 热再生技术(北京工业大学郭猛老师提供初稿) |
7.1.1 高RAP掺量再生沥青混合料 |
7.1.2 温拌再生技术 |
7.1.3 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洁净化技术 |
7.1.4 热再生技术未来展望 |
7.2 高性能冷再生技术(东南大学马涛老师提供初稿) |
7.2.1 强度机理研究 |
7.2.2 路用性能研究 |
7.2.3 微细观结构研究 |
7.2.4 发展前景 |
(2)水泥混凝土整平机动力学分析及整平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水泥混凝土整平机动力学研究现状 |
1.2.1 整平机整体结构及路面结构研究现状 |
1.2.2 整平机整机-路面动力学研究现状 |
1.3 水泥混凝土整平机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
1.3.1 液压控制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2 激光控制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多刚体动力学和控制系统基础理论 |
2.1 多刚体系统动力学基础理论 |
2.1.1 多刚体系统动力学运动方程 |
2.1.2 多刚体系统动力学建模理论及数值求解 |
2.1.3 ADAMS多刚体系统动力学基本算法 |
2.2 简谐运动的运动学特征 |
2.3 控制系统基础理论 |
2.3.1 液压控制系统理论 |
2.3.2 PID伺服控制理论 |
2.3.3 激光找平技术理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水泥混凝土整平机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3.1 水泥混凝土整平机模型的简化和参数的获取 |
3.1.1 水泥混凝土整平机模型的简化 |
3.1.2 水泥混凝土整平机参数的获取 |
3.2 水泥混凝土整平机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3.2.1 ADAMS软件介绍 |
3.2.2 仿真模型建模思路 |
3.2.3 绞龙的建模 |
3.2.4 刮板的建模 |
3.2.5 整平-振动整平板的建模 |
3.2.6 激光接收器的建模 |
3.2.7 行走装置的建模 |
3.2.8 整机动力学模型 |
3.3 水泥混凝土路面物理模型的建立 |
3.4 水泥混凝土整平机-路面系统动力学模型建立 |
3.4.1 激光接收器与整平板升降驱动参数的设置 |
3.4.2 整平板振动参数设置 |
3.4.3 整平机-路面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3.5 整机模型的试验验证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水泥混凝土整平机-路面系统动力学分析 |
4.1 路面平整度检测方法和评价指标 |
4.1.1 路面平整度检测方法 |
4.1.2 路面平整度评价指标 |
4.2 仿真分析的设定与模型的建立 |
4.2.1 MATLAB软件介绍 |
4.2.2 水泥混凝土路面数学模型的建立 |
4.2.3 仿真分析的设定 |
4.3 整平机-路面系统动力学的仿真试验及分析 |
4.3.1 行驶速度对路面平整度的影响分析 |
4.3.2 振动频率对路面平整度的影响分析 |
4.3.3 激振力对路面平整度的影响分析 |
4.3.4 粘结力对路面平整度的影响分析 |
4.4 整平机-水泥混凝土面板平整度试验研究 |
4.4.1 试验方案和试验步骤 |
4.4.2 试验数据的获取 |
4.4.3 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对比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水泥混凝土整平机整平控制技术研究 |
5.1 AMESIM仿真软件简介 |
5.2 激光接收系统定位控制技术 |
5.2.1 角位移传感器控制系统 |
5.2.2 电动机控制系统 |
5.2.3 方向控制系统 |
5.2.4 激光接收器自动升降控制系统 |
5.3 振动整平板升降液压系统定位控制技术 |
5.3.1 位移传感器控制系统 |
5.3.2 液压缸动力传动系统 |
5.3.3 PID控制模型及控制原理 |
5.3.4 整平板-振动升降液压控制系统 |
5.4 整平机控制系统试验数据分析 |
5.4.1 控制电路设计 |
5.4.2 仿真时间和求解器的设置 |
5.4.3 液压控制系统仿真试验 |
5.4.4 输入和输出数据的试验对比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附录C |
附录D |
附录E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
(3)隧道复合路面基层水泥砼精细化施工关键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施工准备 |
1.1 技术准备 |
1.2 施工场地准备 |
1.3 机具准备 |
1.4 材料准备 |
1.5 人员配置 |
2 基底清理 |
2.1 高程控制 |
2.2 杂物清理 |
3 标准带设置 |
4 混凝土拌合运输 |
4.1 混凝土拌合 |
4.2 混凝土运输 |
5 混凝土浇注 |
5.1 仰拱填充顶面湿润 |
5.2 混凝土浇注 |
5.3 抹面拉毛 |
6 混凝土养护 |
7 结语 |
(4)公路防撞护栏和路缘石滑模施工技术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公路防撞护栏及路缘石滑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研究 |
2.1 滑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点 |
2.1.1 新拌混凝土工作性能要求 |
2.1.2 滑模摊铺混凝土工作性能要求 |
2.1.3 原材料选用要求 |
2.2 原材料选择 |
2.2.1 水泥 |
2.2.2 集料 |
2.2.3 外加剂 |
2.2.4 水 |
2.3 滑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
2.3.1 配合比初步设计 |
2.3.2 外加剂选定 |
2.3.3 配合比优化 |
2.3.4 坍落度损失试验 |
2.3.5 到场时间与配合比的匹配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公路防撞护栏及路缘石滑模施工工艺 |
3.1 滑模摊铺设备 |
3.1.1 高马科品牌介绍 |
3.1.2 高马科GT-3600 简介 |
3.2 施工准备 |
3.2.1 施工现场准备 |
3.2.2 技术准备 |
3.2.3 机械设备和人员配置准备 |
3.3 施工工艺 |
3.3.1 施工工艺流程 |
3.3.2 测量放样 |
3.3.3 下承层准备 |
3.3.4 护栏滑模C15 砼回填 |
3.3.5 护栏滑模钢筋加工 |
3.3.6 混凝土拌和 |
3.3.7 混凝土运输 |
3.3.8 混凝土摊铺 |
3.3.9 养生 |
3.3.10 切缝、钻孔 |
3.3.11 泄水孔设置 |
3.4 工艺参数匹配 |
3.5 检测指标 |
3.6 效益分析 |
3.6.1 经济效益分析 |
3.6.2 工效分析 |
3.6.3 社会效益分析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公路路缘石滑模施工实例 |
4.1 工程概况 |
4.2 配合比设计 |
4.2.1 原材料选用 |
4.2.2 初步配合比设计 |
4.2.3 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调整与确定 |
4.3 施工工艺 |
4.3.1 工艺应用流程 |
4.3.2 下承层准备 |
4.3.3 施工工艺 |
4.3.4 工艺参数匹配 |
4.3.5 检测指标 |
4.4 保证措施 |
4.4.1 质量保证措施 |
4.4.2 安全保证措施 |
4.4.3 环境保护措施 |
4.4.4 不良气候施工保障措施 |
4.5 效益分析 |
4.5.1 成本分析 |
4.5.2 工效分析 |
4.5.3 社会效益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着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5)基于改进型三辊轴机组摊铺水泥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2 水泥混凝土摊铺作业国内外研究应用现状 |
1.2.1 国外研究应用现状 |
1.2.2 国内研究应用现状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 技术路线 |
2 改进型水泥混凝土道面施工机械设备的革新机理 |
2.1 行走式传力杆压埋机的结构原理及研发背景 |
2.1.1 改进型压埋机研发背景 |
2.1.2 改进型压埋机结构原理 |
2.1.3 关键技术 |
2.2 排式振捣三辊轴摊铺整体一体机的结构原理及研发背景 |
2.2.1 改进型三辊轴一体机研发背景 |
2.2.2 改进型三辊轴一体机结构原理 |
2.3 混凝土切缝机延展台的结构原理及研发背景 |
2.3.1 改进技术的切缝机延展台研发背景 |
2.3.2 改进技术的切割机延展台结构原理 |
3 水泥混凝土三辊轴摊铺机组施工技术与工艺研究 |
3.1 混凝土道面所用材料和施工设备的选用 |
3.1.1 原材料的选用和试验 |
3.1.2 施工机械及机具的选用 |
3.2 施工质量控制和技术指标 |
3.2.1 施工配合比确定 |
3.2.2 质量控制措施 |
3.3 施工工艺和技术应用研究 |
3.3.1 施工劳动力组织 |
3.3.2 施工准备 |
3.3.3 混凝土拌和 |
3.3.4 混凝土运输 |
3.3.5 三辊轴一体机施工工艺 |
3.3.6 压埋机埋设传力杆 |
3.3.7 二次提浆、精平、收面 |
3.3.8 表面拉毛 |
3.3.9 养生 |
3.3.10 切缝施工 |
3.3.11 灌封及开放交通 |
3.4 一体机与其他施工工艺对比研究 |
3.4.1 人工振捣与机械配合作业 |
3.4.2 三辊轴与独立振捣机配合作业 |
3.4.3 三辊轴摊铺整平一体机施工优点和先进性 |
3.5 施工工艺对安全与环保的要求 |
3.5.1 安全管控措施 |
3.5.2 环保措施 |
4 综合效益分析 |
4.1 传力杆压埋机配合三辊轴一体机施工的先进性和优点 |
4.2 切割机延展台的优点和工艺的先进性 |
4.3 整套施工技术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
4.3.1 技术效益 |
4.3.2 经济效益 |
4.3.3 社会效益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6)中国筑路机械学术研究综述·2018(论文提纲范文)
索引 |
0引言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提供初稿) |
1 土石方机械 |
1.1 推土机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肖茹硕士生, 吉林大学赵克利教授提供初稿;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统稿) |
1.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1.1. 1 国外研究现状 |
1.1.1. 2 中国研究现状 |
1.1.2 研究的热点问题 |
1.1.3 存在的问题 |
1.1.4 研究发展趋势 |
1.2 挖掘机 (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团队、华侨大学林添良副教授提供初稿;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统稿) |
1.2.1 挖掘机节能技术 (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刘昌盛博士、郝鹏博士, 华侨大学林添良副教授, 中南大学胡鹏博士生、林贵堃硕士生提供初稿) |
1.2.1. 1 传统挖掘机动力总成节能技术 |
1.2.1. 2 新能源技术 |
1.2.1. 3 混合动力技术 |
1.2.2 挖掘机智能化与信息化 (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 中南大学胡鹏、周烜亦博士生、李志勇、范诗萌硕士生提供初稿) |
1.2.2. 1 挖掘机辅助作业技术 |
1.2.2. 2 挖掘机故障诊断技术 |
1.2.2. 3 挖掘机智能施工技术 |
1.2.2. 4 挖掘机远程监控技术 |
1.2.2. 5 问题与展望 |
1.2.3 挖掘机轻量化与可靠性 (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王德军副总工艺师, 中南大学刘强博士生、万宇阳硕士生提供初稿) |
1.2.3. 1 挖掘机轻量化研究 |
1.2.3. 2 挖掘机疲劳可靠性研究 |
1.2.3. 3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1.2.4 挖掘机振动与噪声 (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 中南大学刘强博士生、万宇阳硕士生提供初稿) |
1.2.4. 1 挖掘机振动噪声分类与产生机理 |
1.2.4. 2 挖掘机振动噪声信号识别现状和发展趋势 |
1.2.4. 3 挖掘机减振降噪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
1.2.4. 4 挖掘机振动噪声存在问题与展望 |
1.3 装载机 (吉林大学秦四成教授, 博士生遇超、许堂虹提供初稿) |
1.3.1 装载机冷却系统散热技术研究 |
1.3.1.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2 研究发展趋势 |
1.3.2 鱼和熊掌兼得的HVT |
1.3.2. 1 技术原理及结构特点 |
1.3.2. 2 技术优点 |
1.3.2. 3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4 中国研究现状 |
1.3.2. 5 发展趋势 |
1.3.2. 6 展望 |
1.4 平地机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赵睿英高级工程师提供初稿) |
1.4.1 平地机销售情况与核心技术构架 |
1.4.2 国外平地机研究现状 |
1.4.2. 1 高效的动力传动技术 |
1.4.2. 2 变功率节能技术 |
1.4.2. 3 先进的工作装置电液控制技术 |
1.4.2. 4 操作方式与操作环境的人性化 |
1.4.2. 5 转盘回转驱动装置过载保护技术 |
1.4.2. 6 控制系统与作业过程智能化 |
1.4.2. 7 其他技术 |
1.4.3 中国平地机研究现状 |
1.4.4 存在问题 |
1.4.5 展望 |
2压实机械 |
2.1 静压压路机 (长安大学沈建军高级工程师提供初稿) |
2.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2 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
2.2 轮胎压路机 (黑龙江工程学院王强副教授提供初稿) |
2.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2 热点研究方向 |
2.2.3 存在的问题 |
2.2.4 研究发展趋势 |
2.3 圆周振动技术 (长安大学沈建军高级工程师提供初稿) |
2.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3.1. 1 双钢轮技术研究进展 |
2.3.1. 2 单钢轮技术研究进展 |
2.3.2 热点问题 |
2.3.3 存在问题 |
2.3.4 发展趋势 |
2.4 垂直振动压路机 (合肥永安绿地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宋皓总工程师提供初稿) |
2.4.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4.2 存在的问题 |
2.4.3 热点研究方向 |
2.4.4 研究发展趋势 |
2.5 振动压路机 (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杂志社万汉驰高级工程师提供初稿) |
2.5.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5.1. 1 国外振动压路机研究历史与现状 |
2.5.1. 2 中国振动压路机研究历史与现状 |
2.5.1. 3 特种振动压实技术与产品的发展 |
2.5.2 热点研究方向 |
2.5.2. 1 控制技术 |
2.5.2. 2 人机工程与环保技术 |
2.5.2. 3 特殊工作装置 |
2.5.2. 4 振动力调节技术 |
2.5.2. 4. 1 与振动频率相关的调节技术 |
2.5.2. 4. 2 与振幅相关的调节技术 |
2.5.2. 4. 3 与振动力方向相关的调节技术 |
2.5.2. 5 激振机构优化设计 |
2.5.2. 5. 1 无冲击激振器 |
2.5.2. 5. 2 大偏心矩活动偏心块设计 |
2.5.2. 5. 3 偏心块形状优化 |
2.5.3 存在问题 |
2.5.3. 1 关于名义振幅的概念 |
2.5.3. 2 关于振动参数的设计与标注问题 |
2.5.3. 3 振幅均匀性技术 |
2.5.3. 4 起、停振特性优化技术 |
2.5.4 研究发展方向 |
2.6 冲击压路机 (长安大学沈建军高级工程师提供初稿) |
2.6.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6.2 研究热点 |
2.6.3 主要问题 |
2.6.4 发展趋势 |
2.7 智能压实技术及设备 (西南交通大学徐光辉教授, 长安大学刘洪海教授、贾洁博士生, 国机重工 (洛阳) 建筑机械有限公司韩长太副总经理提供初稿;西南交通大学徐光辉教授统稿) |
2.7.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7.2 热点研究方向 |
2.7.3 存在的问题 |
2.7.4 研究发展趋势 |
3路面机械 |
3.1 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 (长安大学谢立扬高级工程师、张晨光博士生、赵利军副教授提供初稿) |
3.1.1 国内外能耗研究现状 |
3.1.1. 1 烘干筒 |
3.1.1. 2 搅拌缸 |
3.1.1. 3 沥青混合料生产工艺与管理 |
3.1.2 国内外环保研究现状 |
3.1.2. 1 环保的宏观管理 |
3.1.2. 2 沥青烟 |
3.1.2. 3 排放因子 |
3.1.3 存在的问题 |
3.1.4 未来研究趋势 |
3.2 沥青混凝土摊铺机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周小浩硕士生提供初稿) |
3.2.1 沥青混凝土摊铺机近几年销售情况 |
3.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3.2.2. 1 国外沥青混凝土摊铺机发展现状 |
3.2.2. 2 中国沥青混凝土摊铺机的发展现状 |
3.2.2. 3 国内外行驶驱动控制技术 |
3.2.2. 4 国内外智能化技术 |
3.2.2. 5 国内外自动找平技术 |
3.2.2. 6 振捣系统的研究 |
3.2.2. 7 国内外熨平板的研究 |
3.2.2. 8 国内外其他技术的研究 |
3.2.3 存在的问题 |
3.2.4 研究的热点方向 |
3.2.5 发展趋势与展望 |
3.3 水泥混凝土搅拌设备 (长安大学赵利军副教授、冯忠绪教授、赵凯音博士生提供初稿;长安大学赵利军副教授统稿) |
3.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3.3.1. 1 搅拌机 |
3.3.1. 2 振动搅拌技术 |
3.3.1. 3 搅拌工艺 |
3.3.1. 4 搅拌过程监控技术 |
3.3.2 存在问题 |
3.3.3 总结与展望 |
3.4 水泥混凝土摊铺设备 (长安大学胡永彪教授提供初稿) |
3.4.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3.4.1. 1 作业机理 |
3.4.1. 2 设计计算 |
3.4.1. 3 控制系统 |
3.4.1. 4 施工技术 |
3.4.2 热点研究方向 |
3.4.3 存在的问题 |
3.4.4 研究发展趋势[466] |
3.5 稳定土厂拌设备 (长安大学赵利军副教授、李雅洁研究生提供初稿) |
3.5.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3.5.1. 1 连续式搅拌机与搅拌工艺 |
3.5.1. 2 振动搅拌技术 |
3.5.2 存在问题 |
3.5.3 总结与展望 |
4桥梁机械 |
4.1 架桥机 (石家庄铁道大学邢海军教授提供初稿) |
4.1.1 公路架桥机的分类及结构组成 |
4.1.2 架桥机主要生产厂家及其典型产品 |
4.1.2. 1 郑州大方桥梁机械有限公司 |
4.1.2. 2 邯郸中铁桥梁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4.1.2. 3 郑州市华中建机有限公司 |
4.1.2. 4 徐州徐工铁路装备有限公司 |
4.1.3 大吨位公路架桥机 |
4.1.3. 1 LGB1600型导梁式架桥机 |
4.1.3. 2 TLJ1700步履式架桥机 |
4.1.3. 3 架桥机的规范与标准 |
4.1.4 发展趋势 |
4.1.4. 1 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 |
4.1.4. 2 智能安全监测系统的应用 |
4.1.4. 3 故障诊断技术的应用 |
4.2 移动模架造桥机 (长安大学吕彭民教授、陈一馨讲师, 山东恒堃机械有限公司秘嘉川工程师、王龙奉工程师提供初稿;长安大学吕彭民教授统稿) |
4.2.1 移动模架造桥机简介 |
4.2.1. 1 移动模架造桥机的分类及特点 |
4.2.1. 2 移动模架主要构造及其功能 |
4.2.1. 3 移动模架系统的施工原理与工艺流程 |
4.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4.2.2. 1 国外研究状况 |
4.2.2. 2 国内研究状况 |
4.2.3 中国移动模架造桥机系列创新及存在的问题 |
4.2.3. 1 中国移动模架造桥机系列创新 |
4.2.3. 2 中国移动模架存在的问题 |
4.2.4 研究发展的趋势 |
5隧道机械 |
5.1 喷锚机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谷立臣教授、孙昱博士生提供初稿) |
5.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5.1.1. 1 混凝土喷射机 |
5.1.1. 2 锚杆钻机 |
5.1.2 存在的问题 |
5.1.3 热点及研究发展方向 |
5.2 盾构机 (中南大学易念恩实验师, 长安大学叶飞教授, 中南大学王树英副教授、夏毅敏教授提供初稿) |
5.2.1 盾构机类型 |
5.2.1. 1 国内外发展现状 |
5.2.1. 2 存在的问题与研究热点 |
5.2.1. 3 研究发展趋势 |
5.2.2 盾构刀盘 |
5.2.2.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5.2.2. 2 热点研究方向 |
5.2.2. 3 存在的问题 |
5.2.2. 4 研究发展趋势 |
5.2.3 盾构刀具 |
5.2.3.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5.2.3. 2 热点研究方向 |
5.2.3. 3 存在的问题 |
5.2.3. 4 研究发展趋势 |
5.2.4 盾构出渣系统 |
5.2.4. 1 螺旋输送机 |
5.2.4. 2 泥浆输送管路 |
5.2.5 盾构渣土改良系统 |
5.2.5. 1 国内外发展现状 |
5.2.5. 2 存在问题与研究热点 |
5.2.5. 3 研究发展趋势 |
5.2.6 壁后注浆系统 |
5.2.6. 1 国内外发展现状 |
5.2.6. 2 研究热点方向 |
5.2.6. 3 存在的问题 |
5.2.6. 4 研究发展趋势 |
5.2.7 盾构检测系统 |
5.2.7.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5.2.7. 2 热点研究方向 |
5.2.7. 3 存在的问题 |
5.2.7. 4 研究发展趋势 |
5.2.8 盾构推进系统 |
5.2.8.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5.2.8. 2 热点研究方向 |
5.2.8. 3 存在的问题 |
5.2.8. 4 研究发展趋势 |
5.2.9 盾构驱动系统 |
5.2.9.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5.2.9. 2 热点研究方向 |
5.2.9. 3 存在的问题 |
5.2.9. 4 研究发展趋势 |
6养护机械 |
6.1 清扫设备 (长安大学宋永刚教授提供初稿) |
6.1.1 国外研究现状 |
6.1.2 热点研究方向 |
6.1.2. 1 单发动机清扫车 |
6.1.2. 2 纯电动清扫车 |
6.1.2. 3 改善人机界面向智能化过渡 |
6.1.3 存在的问题 |
6.1.3. 1 整车能源效率偏低 |
6.1.3. 2 作业效率低 |
6.1.3. 3 除尘效率低 |
6.1.3. 4 静音水平低 |
6.1.4 研究发展趋势 |
6.1.4. 1 节能环保 |
6.1.4. 2 提高作业性能及效率 |
6.1.4. 3 提高自动化程度及路况适应性 |
6.2 除冰融雪设备 (长安大学高子渝副教授、吉林大学赵克利教授提供初稿;长安大学高子渝副教授统稿) |
6.2.1 国内外除冰融雪设备研究现状 |
6.2.1. 1 融雪剂撒布机 |
6.2.1. 2 热力法除冰融雪机械 |
6.2.1. 3 机械法除冰融雪机械 |
6.2.1. 4 国外除冰融雪设备技术现状 |
6.2.1. 5 中国除冰融雪设备技术现状 |
6.2.2 中国除冰融雪机械存在的问题 |
6.2.3 除冰融雪机械发展趋势 |
6.3 检测设备 (长安大学叶敏教授、张军讲师提供初稿) |
6.3.1 路面表面性能检测设备 |
6.3.1. 1 国外路面损坏检测系统 |
6.3.1. 2 中国路面损坏检测系统 |
6.3.2 路面内部品质的检测设备 |
6.3.2. 1 新建路面质量评价设备 |
6.3.2. 2 砼路面隐性病害检测设备 |
6.3.2. 3 沥青路面隐性缺陷的检测设备 |
6.3.3 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
6.4 铣刨机 (长安大学胡永彪教授提供初稿) |
6.4.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6.4.1. 1 铣削转子动力学研究 |
6.4.1. 2 铣削转子刀具排列优化及刀具可靠性研究 |
6.4.1. 3 铣刨机整机参数匹配研究 |
6.4.1. 4 铣刨机转子驱动系统研究 |
6.4.1. 5 铣刨机行走驱动系统研究 |
6.4.1. 6 铣刨机控制系统研究 |
6.4.1. 7 铣刨机路面工程应用研究 |
6.4.2 热点研究方向 |
6.4.3 存在的问题 |
6.4.4 研究发展趋势 |
6.4.4. 1 整机技术 |
6.4.4. 2 动力技术 |
6.4.4. 3 传动技术 |
6.4.4. 4 控制与信息技术 |
6.4.4. 5 智能化技术 |
6.4.4. 6 环保技术 |
6.4.4. 7 人机工程技术 |
6.5 再生设备 (长安大学顾海荣、马登成副教授提供初稿;顾海荣副教授统稿) |
6.5.1 厂拌热再生设备 |
6.5.1.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6.5.1. 2 热点研究方向 |
6.5.1. 3 存在的问题 |
6.5.1. 4 研究发展趋势 |
6.5.2 就地热再生设备 |
6.5.2.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6.5.2. 2 热点研究方向 |
6.5.2. 3 存在的问题 |
6.5.2. 4 研究发展趋势 |
6.5.3 冷再生设备 |
6.5.3.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6.5.3. 2 热点研究方向 |
6.6 封层车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杨光兴硕士生提供初稿) |
6.6.1 前言 |
6.6.2 同步碎石封层技术与设备 |
6.6.2. 1 同步碎石封层技术简介 |
6.6.2. 2 国外研究现状 |
6.6.2. 3 中国研究现状 |
6.6.2. 4 研究方向 |
6.6.2. 5 存在的问题 |
6.6.3 稀浆封层技术与设备 |
6.6.3. 1 稀浆封层技术简介 |
6.6.3. 2 国外研究现状 |
6.6.3. 3 中国发展现状 |
6.6.3. 4 热点研究方向 |
6.6.3. 5 存在的问题 |
6.6.4 雾封层技术与设备 |
6.6.4. 1 雾封层技术简介 |
6.6.4. 2 国外发展现状 |
6.6.4. 3 中国发展现状 |
6.6.4. 4 热点研究方向 |
6.6.4. 5 存在的问题 |
6.6.5 研究发展趋势 |
6.7 水泥路面修补设备 (长安大学叶敏教授、窦建明博士生提供初稿) |
6.7.1 技术简介 |
6.7.1. 1 施工技术 |
6.7.1. 2 施工机械 |
6.7.1. 3 共振破碎机工作原理 |
6.7.2 共振破碎机研究现状 |
6.7.2. 1 国外研究发展现状 |
6.7.2. 2 中国研究发展现状 |
6.7.3 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
6.7.3. 1 研究热点 |
6.7.3. 2 发展趋势 |
7 结语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提供初稿) |
(7)排式振捣三辊轴混凝土摊铺一体机的结构原理及施工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现有摊铺施工工艺对比 |
2 排式振捣三辊轴摊铺整平一体机的结构原理 |
2.1 整机结构设计 |
2.2 主机基础结构 |
3 排式振捣三辊轴一体机的施工工艺 |
4 三辊轴摊铺整平一体机的优点和先进性 |
5 结语 |
(8)水泥混凝土路面滑模施工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滑模施工研究现状 |
1.2.1.1 滑模施工机械研究现状 |
1.2.1.2 施工工艺研究现状 |
1.2.2 滑模施工混凝土材料研究现状 |
1.2.3 混凝土路面表层状况评价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滑模摊铺机行进颠簸姿态分析 |
2.1 滑模摊铺机行进状态下的受力分析 |
2.2 滑模摊铺机行进颠簸来源 |
2.2.1 滑模摊铺机自身因素 |
2.2.2 外部施工环境因素 |
2.2.3 施工操作人员因素 |
2.3 滑模摊铺机行驶姿态波动性理论 |
2.3.1 实验仪器的采用 |
2.3.2 倾角计布设位置 |
2.3.3 实验数据的处理 |
2.3.4 滑模摊铺机颠簸半波长理论分析 |
2.4 不同工况、负载情况下滑模摊铺机行驶颠簸稳定性分析 |
2.4.1 负荷水平对滑模摊铺机颠簸姿态的影响 |
2.4.2 滑模摊铺机型号不同对其颠簸姿态的影响 |
2.4.3 基准线桩距对其颠簸姿态的影响 |
2.4.4 行进速度对滑模摊铺机颠簸姿态的影响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滑模摊铺施工工艺改进 |
3.1 滑模施工坡度阻力的降阻工艺 |
3.1.1 道路横坡度对路面平整度的影响 |
3.1.2 道路纵坡度对路面平整度的影响 |
3.2 新拌水泥混凝土材料工作性 |
3.2.1 试验原材料的选用 |
3.2.2 混凝土工作性评价指标的选取 |
3.2.3 试验结果分析 |
3.2.4 成本及效益分析 |
3.3 滑膜摊铺机推料阻力的优化 |
3.3.1 推料阻力预测模型简介 |
3.3.2 混凝土布料均匀性对推料阻力的影响 |
3.4 滑模施工混凝土挤压舱摩阻力优化工艺 |
3.4.1 滑模摊铺机挤压舱前张角改进 |
3.4.2 挤压舱顶板与混凝土间的摩擦阻力 |
3.4.2.1 混凝土—金属间摩擦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
3.4.2.2 混凝土—金属板间摩擦力测试方法 |
3.4.2.3 混凝土振捣时间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 |
3.4.2.4 金属板表面粗糙程度与接触压力对摩擦力影响 |
3.5 滑膜摊铺机振动搓平梁工艺改进 |
3.5.1 搓平梁摆动频率与其作用深度的关系 |
3.6 人工收面工艺改进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滑模施工混凝土表面分级评价 |
4.1 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缺陷 |
4.1.1 面层气泡 |
4.1.2 面层蜂窝、麻面 |
4.1.3 面层裂缝 |
4.1.4 面层波浪 |
4.1.5 混凝土面层泌水 |
4.2 混凝土表面光滑度分级评价指标 |
4.2.1 混凝土气泡、气孔面积占比(BAI) |
4.2.2 蜂窝、麻面面积占比(PSI) |
4.2.3 表层波浪(SWI) |
4.2.4 泌水(BRI) |
4.2.5 新铺面层平整度(NQI) |
4.2.6 SNI指标的计算及评分 |
4.3 混凝土面层光洁度(SNI)分级评价方法的优、缺点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致谢 |
(9)公路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滑性能及降噪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防滑、降噪技术研究 |
1.2.2 刻槽混凝土路面抗滑性、噪声特性研究 |
1.2.3 露石混凝土路面及其抗滑性研究 |
1.2.4 聚合物改性纤维混凝土及其抗滑性研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已建公路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滑、降噪功能分析 |
2.1 公路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滑能性能与噪声水平调查 |
2.1.1 调查方案 |
2.1.2 测试方法 |
2.2 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滑能力现状分析 |
2.2.1 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滑性能调查 |
2.2.2 隧道内、外混凝土路面抗滑性能的变化 |
2.2.3 表面构造对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滑性能的影响 |
2.3 公路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噪声特征分析 |
2.3.1 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噪声水平调查 |
2.3.2 隧道内、外混凝土路面的噪声水平 |
2.3.3 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轮胎/路面噪声的衰减 |
2.3.4 交通量对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噪声的影响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隧道刻槽混凝土路面抗滑、降噪性能计算分析及试验研究 |
3.1 研究方案 |
3.2 隧道刻槽混凝土路面抗滑性能研究 |
3.2.1 轮胎/路面接触力学与摩擦理论 |
3.2.2 建立抗滑力模型 |
3.2.3 抗滑性能有限元计算模型分析 |
3.2.4 隧道刻槽试验路段抗滑性能研究 |
3.3 隧道刻槽混凝土路面降噪性能研究 |
3.3.1 隧道刻槽混凝土路面噪声机理与特点 |
3.3.2 瞬态压力声学理论 |
3.3.3 建立瞬态压力声学模型 |
3.3.4 瞬态压力声学分析 |
3.3.5 隧道刻槽混凝土路面试验路段降噪性能研究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隧道露石混凝土路面抗滑、降噪性能研究 |
4.1 隧道露石混凝土路面抗滑、降噪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
4.2 露石混凝土抗滑与降噪性能试验研究 |
4.2.1 原材料的选择 |
4.2.2 配合比的确定 |
4.2.3 抗滑性能试验研究 |
4.2.4 降噪性能试验研究 |
4.2.5 露石深度和构造深度选择 |
4.3 隧道露石混凝土路面抗滑与降噪性能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隧道聚合物改性纤维混凝土路面抗滑、降噪性能研究 |
5.1 聚合物改性纤维混凝土组成设计 |
5.1.1 混凝土结构设计理论 |
5.1.2 原材料选择 |
5.1.3 配合比设计方法 |
5.2 聚合物改性纤维混凝土性能研究 |
5.2.1 力学性能研究 |
5.2.2 弯曲韧性研究 |
5.2.3 抗滑性能研究 |
5.2.4 降噪性能研究 |
5.3 隧道聚合物改性纤维混凝土路面抗滑、降噪性能研究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于抗滑、降噪的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研究 |
6.1 隧道刻槽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 |
6.1.1 刻槽施工流程 |
6.1.2 刻槽施工方式 |
6.1.3 影响刻槽质量关键因素分析 |
6.1.4 刻槽试验路段施工变异性分析 |
6.2 隧道露石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 |
6.2.1“湿接湿”双层铺筑技术 |
6.2.2 混凝土表面“露石”技术 |
6.2.3 露石工艺中的常见问题处置 |
6.3 隧道聚合物改性纤维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 |
6.3.1 拌合与运输要求 |
6.3.2 界面粘结层施工 |
6.3.3 混凝土摊铺施工 |
6.3.4 摊铺后养生 |
6.3.5 试验路段质量检测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基于抗滑、降噪性能的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类型优选 |
7.1 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滑、降噪性能评价指标 |
7.2 基于TOPSIS方法的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滑、降噪技术评价 |
7.2.1 TOPSIS理论 |
7.2.2 TOPSIS理论模型的建立 |
7.3 基于TOPSIS理论的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滑、降噪性能综合评价 |
7.4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与探讨 |
8.1 主要结论 |
8.2 创新点 |
8.3 进一步研究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致谢 |
(10)广西靖那高速坡荷隧道路面结构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坡荷隧道路面结构优化 |
2.1 坡荷隧道概况及原路面结构方案 |
2.2 坡荷隧道原路面结构方案影响因素分析 |
2.3 坡荷隧道原路面结构方案优化设计 |
2.4 坡荷隧道原路面结构端部处理 |
2.5 坡荷隧道原路面抗滑降噪优化设计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水泥混凝土复合式隧道路面结构设计 |
3.1 水泥混凝土复合式路面层间剪应力分析 |
3.2 水泥混凝土复合式路面沥青面层厚度设计 |
3.3 水泥混凝土复合式路面超载条件下沥青面层厚度验算 |
3.4 水泥混凝土复合式路面接缝处理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连续配筋混凝土隧道路面结构设计 |
4.1 隧道连续配筋混凝土板厚设计 |
4.2 隧道连续配筋混凝土板合理配筋率设计 |
4.3 隧道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隧道中施工要点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 |
5.1 主要结论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与工程项目 |
四、三轮整平机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路面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20[J]. 于华洋,马涛,王大为,王朝辉,吕松涛,朱兴一,刘鹏飞,李峰,肖月,张久鹏,罗雪,金娇,郑健龙,侯越,徐慧宁,郭猛,蒋玮. 中国公路学报, 2020(10)
- [2]水泥混凝土整平机动力学分析及整平控制技术研究[D]. 董琴琴.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 [3]隧道复合路面基层水泥砼精细化施工关键技术[J]. 厚恩. 科技资讯, 2019(17)
- [4]公路防撞护栏和路缘石滑模施工技术及应用研究[D]. 李锐辉. 重庆交通大学, 2019(06)
- [5]基于改进型三辊轴机组摊铺水泥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D]. 王海军. 兰州交通大学, 2018(03)
- [6]中国筑路机械学术研究综述·2018[J]. 马建,孙守增,芮海田,王磊,马勇,张伟伟,张维,刘辉,陈红燕,刘佼,董强柱. 中国公路学报, 2018(06)
- [7]排式振捣三辊轴混凝土摊铺一体机的结构原理及施工应用[J]. 王海军.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2018(03)
- [8]水泥混凝土路面滑模施工工艺研究[D]. 胡师杰. 河北工业大学, 2017(01)
- [9]公路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滑性能及降噪技术研究[D]. 张秋美. 长安大学, 2017(06)
- [10]广西靖那高速坡荷隧道路面结构方案研究[D]. 陈剑锋. 长沙理工大学, 2015(04)